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戴维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阿登 戴维斯 梅利克著【美国历届总统夫人轶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
黄安年 2020-4-21 09:57
【美】阿登 戴维斯 梅利克著【美国历届总统夫人轶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 【美国问题中文书目(编号GMH 第7833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4月21日发布(第24526篇) 2019 年1月6日 -11月24日笔者通过博客先后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个人在纸媒发表的论著、译、评、介学术资料;吕启祥在纸质图书报刊上发表的论著等目录。完整保存这些学术资料,符合我们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学术探索历程的文字记录。对于笔者和家乡主管单位达成全部无偿捐赠的承诺,也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目录检索。 自2019年11月25日开始集中发布笔者个人藏书中的美国问题中文藏书部分,迄今已经三个半月。按类别分大体上:【GWM00- 综合、哲学、心理学部分书目 GWM10- 社会学的部分 GWM20- 政治学(国内)部分 GWM30- 政治学(外交)部分 GWM40- 法学、军事学部分 GWM50- 经济学、坏境学部分 GWM60- 科学技术部分 GWM70- 历史学、地理学部分 GWM80- 教育学、文化、新闻、图博部分 GWM90- 语言学、文学部分 鉴于这部分藏书较多,难以完全按照分类子目和出版时间顺序上    传,但编目划 分是明确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书为当年出版,本书目 叙述该书出版基本信息,内容评价见仁见智,这里 并不涉及博主当前美中关系评介和观点。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晓昨天已经出版的各种书籍中有关美中关系的 各种信息 。书目发布也符合科学网主张高等教育界学术交流的宗旨。 现在发布的是 【美】阿登 戴维斯 梅利克 著 。 马北强 、 李世祺译,王韫华校 【美国历届总统夫人轶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2 】 【美国问题中文书目(编号 GMH 第 78335 )】 ,文物出版社 印刷厂 19 92 年 1 月 第一版 印制, 787 X960 毫米 32 开 , 6.5 印张, 216 页, 12 .8 万字 , 4.40 元 。 责任编辑韦向克,责任校对 陈红燕 ISBN 7-219-02990-X/K 395 为避免上传时的困扰, 照片 15 张 , 拍自 【美】阿登 戴维斯 梅利克【美国历届总统夫人轶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2 】 【美国问题中文书目(编号 GMH 第 78335 )】 , 仅仅上传封面页、目录页和版权页、编目页。 1, 2 , 3 , , 4 , 5. 6 7 , 8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个人分类: 个人藏书书目|1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動作] [火线保镖(2007)][720p][美国][主演:史蒂芬·麦克哈蒂]
lcj2212916 2016-8-15 20:13
《火线保镖》也译着《 赶尽杀绝 》,是由美国导演迈克尔·戴维斯执导, 克里夫·欧文 、 莫妮卡·贝鲁齐 和 保罗·吉亚玛提 主演的一部冒险动作片。 影片讲述一个冷酷的职业杀手为了保护一个婴儿与妓女联手对抗黑帮的故事。2007年7月26日于美国上映。 史密斯先生 ( 克里夫·欧文 饰) 是一个外表冷酷而又神秘的人物,他带着枪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却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他如影子一般游荡,如猎手一般蛰伏……他既不是什么救死扶伤的医生,更没有身为人父的体验,但当他看到一个怀胎八月的孕妇被一群持枪悍匪追杀时还是本能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尽管女人还是没能躲过一劫死于乱战,但所幸婴儿安然无恙。史密斯本以为女人一死这事就此了结,自己也无心再继续参合下去,但他随即发现对方的目标竟然是女人留下的小婴儿。不忍就此舍弃婴儿,史密斯决定向朋友圈中最有母性特质的DQ ( 莫妮卡·贝鲁齐 饰) 求助,DQ是Dairy Queen的缩写,是黑道中闻名的专门对付恋母情结顾客的妓女。费劲心思取得这个不太可靠的搭档的协助后,史密斯开始了荷枪实弹的枪战。他的对手是一心要得到婴儿的黑帮老大赫茨 ( 保罗·吉亚玛提 饰) 。史密斯想要知道这所发生的一切背后所隐藏的内情,然而就算得不到答案史密斯同样能从痛快地杀戮中得到满足。 硬汉与baby。显然,这不是好莱坞独创的戏剧形式,但只有在美国才能将这种形式化的强烈反差发挥到淋漓尽致。 史密斯先生,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处,去往何方,有的时候,他就像是龟缩在街角的最普通的流浪汉,为了一点残羹剩饭甚至可以和野狗大打出手……很少有人能够了解,他其实是这个世界最残暴、最危险、最冷酷无情的男人——至少有一位准妈妈知道,所以她才会在大腹便便的时候就将孩子的生命托付给他。史密斯对于这样的委托有点嗤之以鼻,一个孩子能引来多大的杀身之祸。 在从几次的枪林弹雨中死里逃生,直到孩子的生母在混战中一命呜呼之后,史密斯先生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当初的想法实在是太简单了,即使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辜的生命,也有可能招致最邪恶的报复。当史密斯再一次在一场激战中带着婴儿成功逃出生天后,他了解到追杀他们的其实是一个专门培养神秘的暗杀高手的犯罪组织,头头叫赫兹,出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他要抹杀这个婴儿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一切痕迹。 在子弹聚集成的致命的子弹风暴中,面对着每一场无法想象的枪战时,一直独来独往惯了的史密斯也颇感吃不消,他找来旧相识,一个名叫DQ的妓女帮他照顾孩子,两人结成了暂时的伙伴。他们想要知道的是,这其中到底牵涉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何会有人想要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婴儿的性命?这个临时组合在一起的“爸爸”、“妈妈”虽然不太靠得住,但他们至少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拼尽一切,也要保住孩子。可是,他们遇见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对这个婴儿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时尚军事”,回复“火线保镖”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17274.html
2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的科学精神
热度 34 wb19901025 2015-7-12 19:39
闲来无事,读了几本名人著作,包括P.布尔迪厄、卡尔.马克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马丁.戴维斯、戈登.凯恩等。 恰好最近要写一篇关于科学精神方面的文章,正愁找不到切入点。看到此新闻后立马感觉受到了鼓舞,为了赶上新闻的实效性,于是便查文献、搜资料等等,遂成此文。 中国人的传统科学精神之数学的没落 数学作为社会与人类文明这个巨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语言,它的兴盛于衰微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于是很有必要对此进行论述。要回答这个难解之谜不仅要考虑数学子系统本身的特点及运行方式,更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此外还要考查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于相互影响。 数学的素质和数学在某文明中的地位会影响该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从泰勒斯到毕达哥拉斯,再到柏拉图,都充分意识到了数学的作用。古希腊的数学有如下特点:数学具有独立的地位,它是大众的、理论的、逻辑的、严格的、具有美学标准。 数学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现实问题的抽象,主要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由于解决这类问题的迫切需要,会使大量的数学家同时从不同的途径攻克它。而这些问题是解决往往向数学界引入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由此构建起新的数学体系,开辟新的数学领域。数学发展的一些重要变革,例如微积分的创立,常微分方程以及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理论提出都采用这种途径,这个过程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天文学的迫切要求促使了中国和巴比伦数学的发展。 第二类问题则是数学家们创造的,其中有些问题虽然也具有具体问题的原型,但是数学家的兴趣显然不在于作为原型的实际问题的需要,而是数学问题本身的数学结构,是攻克难题的兴趣和欲望。例如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问题,还有许多问题根本没有什么具体的模型,例如希尔伯特在1900年提出的23个问题。 数学作为文化的子系统与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发展以来于社会的发展所提的新问题,而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部分著作主要是由一些问题和解法构成。例如,中国算学的经典著作《九章算术》包括264个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对于与此有关的数学理论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不但整理了解题的方法系统,而且创立了足够多的新解法,阐述了一些解法的原理,甚至是极为重要的思想,但是也没有形成欧几里得几何那样的数学范式。 至于其它的著作如《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包括《缀术》这样的数学著作都更像是一本数学问题集。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数学重实践的传统。在中国文化模式当中,数学是一种“术”,一种济世之术,而在西方,数学是一门“学”,是成体系的学问。 中国数学家致力于解方程而发展起来的极为重要的数学理论都没有形成公理化的结构,就是说还不注重概念的严格定义,没有求证的传统,也没有理论体系完备性的概念。 华裔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1997年6月在北京清华大学等高等研究中心开幕式上有严格演讲,他说:“我们要谈中国数学的未来,先看一下我们的过去,现在中国人习惯上讲自己很了不起,事实上,中国古代数学主要贡献在计算及实用化方面,我们算圆周率算的位数很高,但是对数学理论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讲究,基本上抗拒几何学的逻辑结构和发现抽象代数。在我看来,它们在中国从来没有生过根,我们对传统的科学有不合理的热爱,结构不能接受新的观念,也不能对应用数学做出贡献。” 一 、 公理化的缺失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可以说公理化思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深刻源泉。 在古希腊诞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公理化思想不无关系,最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只有跑步一项比赛,参加比赛者不分种族和社会地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人们平等竞争,民主评定,谁先到达终点,雕刻家就用大理石塑造其健美的雄姿,诗人作家描写其技巧和勇敢的伟绩。这就是公理化思想在运动场上的体现,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之所在。 公理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就是社会的法制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理化思想在技术领域的体现就是专利法的实行,社会保护发明者的利益,有偿推广发明者的成果,向全社会公开。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缀术》的失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唐朝科举制度分科取士,其中以“明算科”规定《算经十术》之一的《缀术》做教科书,学习四年,这就足以见它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和其内容的博大精深。但是这门课程后来被腐败的官僚取消,因为许多官员不懂《缀术》,设立这门课程有损他们的威信。更有甚者,《缀术》被进一步污蔑为妖术,实行查禁,以致最后失传。为此,至今人们不能明确祖冲之圆周率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可以设想,如果在一个公理化思想普及的社会,专权者能如此恣意横行吗? 为何西方世界从15世纪以后科技大大超越中国?因为他们普及公理化思想,把教育建立在公理化思想的基础上。公理化思想可保证社会平等的竞争,保证科学技术连续发展,不会失传,保证每一代研究者都能站在科学的最前沿进行再创造,保证后人一定超过前人,今人一定超越古人。中国科技知识的祖传方法,基本属于个体的智力劳动,而公理化的研究方法是社会性的劳动,个人的力量怎能会超过全社会的智力呢?因此,15世纪西方在普及公理化思想后胜过中国就成必然的了。 二 、 功利化的泛滥 康熙年间的一位传教士巴多明提出了中国科学落后的问题,他的看法是:首先,凡是想一试身手的人得不到任何报酬。从历史上看来,数学家的失误受到重罚,无人见到他们的勤劳受到奖赏,他们观察天象,免不了受冻挨饿……钦天监正假如是一位饱学之士,热爱科学,努力完成科研;如果有意精益求精,或超过别人,加紧观察或改良操作方法,在监内同僚之中就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大家是要坚持按部就班的,这势必成为一种阻力,以使北京观象台无人再使用望远镜去观察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也不用座钟去计算精确的时刻,皇宫内原来配备得很好,仪器都出自欧洲的能工巧匠之手(指耶稣会士汤若望等人),但有人大反特反这些发明,他们抱残守缺、墨守陈规、只顾私利…这就是在我前面论述的,祖先遗传给我们的那些基因在作祟了。 巴多明认为:“使科学停滞不前的第二个原因,就是里里外外没有刺激与竞争,假如中国邻邦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它研究科学,它的学者足以揭露中国人在天文学中的错误,中国人也许可以大梦初醒,皇帝变得谨慎,追求进步;据我所知,中国只想去抑制这个王国,使之静默无言;勉强它恭恭敬敬地接受中国的正朔;人们可以看见中国人不止一次为了黄历而战。”其实,在这里巴多明批判的就是中国当时初步的闭关锁国政策。 “ 内部无竞争,连轻描淡写的竞争都没有。研究学问绝不是走向荣华富贵之路,走向高官厚禄的康庄大道,而这些文人学士一旦考取功名,便可以青云直上,安享尊荣,随之而来,炙手可热,有意做官的人,官位有的是,可以被看做地方官,他们的家庭就可以免掉各种徭役赋税,他们可以享受许多特权。” 从这些批判中我们可以看出,巴多明对当时中国科学现状的批评还是很有见地的,并且好多现在仍然适用。 他认为要从长远打算,必须重视知识分子,改革教育体制,奖励有成果之人,建立稳固基金,解决数学家落魄穷困之扰。这些话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知道1998年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在接受杰克逊(Allyn Jackson)采访时还说:“我想在中国,数学进步的主要障碍是工资太低。”当然现在看来以上情况是有所改善,但是如今学术界的经费不是不够就是滥用。 三 、 重实用轻理论 德国科学家莱布尼兹曾对中国的科学状况产生过很大的兴趣,他通过与耶稣会士闵明我、白晋的会面通信中,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中国近事》(Novissima Sinica,1697)一书中,莱布尼兹曾认为中国的手工艺技术和欧洲的不相上下,而在思辨科学方面要略胜欧洲一筹,但在实践哲学方面,即在生活与伦理、治国方面,中国远远要比欧洲进步。同时这位科学家还对中国的数学状况做了评论:“看来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实际经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 在莱布尼兹看来,“研究数学不应看做是工匠是事情,而应作为哲学家的事物。”而“中国人尽管几千年来发展着自己的学问,并奇迹般地用于实际应用,他们的学者可以得到很高的奖赏,然而他们在科学方面并没有达到很高的造诣。简单的原因是他们缺少欧洲人的慧眼之一,即数学。”也就是说,莱布尼兹认为中国科学落后于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人对数学的研究只注意与实际应用,而缺乏证明,妨碍了对其它科学的深入研究。 丘成桐先生指出:“我很少见到中国数学家提出有意义的猜想,数学的一般理论需要大量的现象学研究……当我们发展一个一般理论时,我们不是为了服务于其它科学,而是基于它自身的美达到和谐统一的愿望。” 近年来大家已经理解到经济发展的一大部分是来自先前科学研究投资的报偿。有些人会认为科研成果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个说法并没错,但并不完整。对科学知识的想象和理解自然万物的向往,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投身科学与工程研究。在他们学成之后所从事的工作,并不一定是一开始吸引他们的领域;这些受了教育的人,常常在研发工业产品或者信息产品上做出贡献。科学带来的知识丰富了人类文化并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基础科学研究对年轻人带来的影响冲击,或许是社会应该慷慨支持基础研究的两项最重要原因。 除了这些好处之外,基础研究往往还具有另一种周边效应报答社会的办法。希格斯玻色子、超伴子、暗物质等研究成果,不太可能导致欧经济民生的产品问世。不过由于这些研究走在科技发展的尖端,科学家必须发展新的工具或技术,这些技术总是会导致工业革新,一个显著的例子便是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为了使LEP对撞机的国际合作者都能获得资料,所发展出来的全球网际网络(WWW),李克特(Burton Richter)常说,如果当初他们命为HEP(指高能物理)而非WWW,或向每个使用者收取一分钱,粒子物理的经费就不再是问题了。 加速器是另一个例子。当初发明加速器是为了探测原子核与质子等粒子物理的研究,现在加速器用来研究物质,提供更为坚固安全的材料,或是探测病毒结构等等。 再举一个例子:例如对抽象逻辑观念的研究,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语言到莱布尼兹,到布尔把逻辑变为代数,到弗雷格的突破,到康托尔的集合论,到希尔伯特的计划,到哥德尔的不相容性原理,再到图灵构想通用计算机再到第一批通用计算机的成果研制再到你现在坐在电脑前或者用手机看这篇文章。这都源于那些看似毫无用处的抽象逻辑语言的研究。 可见那些看似无用的理论往往能带来重大的实用性突破,因此投资基础科学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四 、 崇拜祖先、缺乏胆识 在观察中国科学发展状况的诸多欧洲人中,伏尔泰是最重要的一位,有人曾风趣地称:“当他用中国的茶碗喝着阿拉伯的咖啡时,他感觉他的历史视野扩大了。”他认为中国科学与艺术落后的原因表现在道德、教育、语言等方面,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伏尔泰认为:对祖先的崇拜导致中国人缺乏胆识;并把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与欧洲人对亚里士多德的崇拜结合起来。在《风俗论》中,伏尔泰写到:“试问中国人为什么这样落后、这样停滞不前?为什么天文学在他们那里古已有之却固步自封,这些人好像天生如此,和我们的性格不同,他们只想发明机器,有利民生,一劳永逸,不愿越雷池一步。 很多艺术、科学源远流长、连绵不断,而进步是这样少,也许有两个原因:其一即是这个民族敬祖先敬的出奇,在他们眼里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都是圆满无缺的;其二就是语言的性质,语言作为一切知识之本。”他认为中国语言是所有认识的首要原则,因此把科学落后于语言相联系,并把中国汉字的规范化以及字母化看做是促进科学进步的一个条件。 当然在《路易十四时代》中的那句“对祖先的崇拜导致中国人缺乏胆识”我并不认同,因为根据我前文关于环境造就性格的论述,我认为应该是“正因为缺乏胆识才导致对祖先的疯狂崇拜。” 五、其他学者的观点 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奎奈(F.Quesnay,1694—1774)认为造成中国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的原因是中国传统的实用性,“虽然中国人很好学,且很容易在所有学问上成功,但他们在思辨上很少进步,因为他们重视实利,所以他们在天文、地理、自然哲学、物理学及很多实用学科上有很好的构想,他们的研究倾向于科学、文法、伦理、历史、法律、政治等看起来有益于指导人类行为及增进社会福利的学问。”这与莱布尼兹的看法相一致。 1741 年和1742年,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出版了他的《论文集》。此书收集了近50篇论文,其中有不少谈到了中国。他把中国科学与文化同贸易联系起来,他认为没有什么能比若干邻近而独立的国家通过贸易和政策联合在一起而更有利于提高教养和学问了。中国恰恰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缺陷,从而使原来可能发展出更完美和完备的教育科学,在许多世纪的进程中,收获甚微。从外部来说,其原因在于没有更多的外贸对象,但从内部来说,是由于中国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之下,说一种语言,在一种法律统治下,赞成相同的生活方式;对权威的宣传和敬畏,造成了勇气的丧失。休谟实际上以自己的见解回答了为什么在那个非凡的帝国,科学只取得了如此缓慢的进展这一问题。 狄德罗曾分析过中国没有出现像欧洲那些天才的原因,主要在于东方精神的束缚,在他看来,东方精神趋于安宁、怠惰,只局限于最切身的利益,对成俗不敢逾越,对新事物缺乏热烈的渴求。而这一切恰恰与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探索精神格格不入。他说:“虽然中国人的历史比我们悠久,但我们却远远走在了他们前面。”狄德罗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的问题,而莱布尼兹是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科学,是比较求实的态度,这与一些旅行家的偏见是不可等量齐观的。 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努力 纵使参考了大量文献,引用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见解。但我仍然觉得“环境塑造人”这条原理是正确的,所有的观点其实都是建立在这个原理之上的。虽然我们的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社会环境让我们带上了不敢向新事物发起进攻的基因,但人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主体,所有的事情并非一成不变,都只是过程的集合体罢了,只要意识到了,要改变还是来得及的。但愿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精神和前进的步伐之上,而不只是一句喊的无比响亮的口号。 最后,我觉得真正的科学精神不是看到某事物后就凭自己的感觉经验妄下结论,而是脚踏实地、认真考证。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也正是现代人所缺失的一种科学信仰,很多人正在失去耐心。但当我们面对新鲜的事物失去研究的耐心、随意下结论时,灾难也正在向我们靠近。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开始,“石头剪刀布的制胜策略问题”并不是研究人员拿着国家科研经费胡编乱造,也不是胡乱搪塞或者拿三岁小孩子玩的游戏博取眼球,而是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依据的学术问题。其实,这是属于博弈论的范畴,看过电影《美丽心灵》的人都知道,约翰.纳什就是凭借博弈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以前的中国人,重实用轻理论,导致在科学技术上落后西方几百年。现在从石头剪刀布研究起并不是科学精神的沦落胡乱批评,而是一种超越传统的进步值得赞扬。这种耳熟能详的游戏也拉进了科学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把科学变成一种流行文化总比把娱乐节目变成流行文化好的多。 参考资料 《从毕达哥拉斯到怀尔斯》 《逻辑的引擎》 《人的世界语世界的人.马克思的思想历程追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 《超对称》
个人分类: 个人心得|9612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黄瓜[第一季01 - 08][中英字幕]高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3-15 17:57
导演: 拉塞尔·T·戴维斯 编剧: 拉塞尔·T·戴维斯 主演: Peter Caulfield / Dino Fetscher / Darryl Jason / Christopher Webster / Fisayo Akinade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5-01-22(英国) 季数: 1 集数: 8 单集片长: 50分钟 黄瓜 第一季的剧情简介 Channel 4’s Cucumber follows 46 year old Henry, played by Vincent Franklin (The Thick of It, Twenty Twelve) and his long-suffering boyfriend Lance, played by Cyril Nri (The Bill). Life for Henry and Lance is comfortable and settled. But after the most disastrous date night in history - involving a death, a threesome, two police cars and Boney M - Henry's old life shatters, and his new life begins. While Lance gets to know the mysterious Daniel (James Murray), Henry soon finds himself house-sharing with unexpected companions. The beautiful Freddie (Freddie Fox) and 19 year old Dean (Fisayo Akinade) have only been passing strangers, until now. But when they find themselves under the same roof they need to work out; are they friends or enemies? And then there’s Henry’s sister, Cleo (Julie Hesmondhalgh) – busy, professional, and a little chaotic. But coping with her three kids is easy compared to helping her brother... The cast for the eight-part series also includes Con O’Neill, Rufus Hound, Ardal O’Hanlon, Adjoa Andoh, Anjli Mohindra, Ceallach Spellman and Phaldut Sharma.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7997012
2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州校园之旅:加大戴维斯
热度 16 liwei999 2014-3-17 20:38
校园之旅继续进行,前天到了加大戴维斯分校(UC Davis)。从南湾到戴维斯110英里,两个小时的车程。以前去内华达滑雪,曾经路过戴维斯但没进去,印象就是在繁华都市旧金山远郊一个荒山野岭的小镇上,周围是农场。 其实学校就建在戴维斯小城 downtown 的附近。我们来前两天学校已经发榜,难怪周末校园里不断有一组一组的参观团穿行,由学校的志愿生领着,一边讲解校园生活。我们没有加入参观团,反正校园不大,自己随便闲逛倒更自在。 加大戴维斯排名38,已经赶上加大老三圣地亚哥了,稳居第四,是很多人向往的学校。 加大戴维斯具有美国(甚至全球)最牛的农业和森林专业。 毕竟在旧金山湾区的人,如果进不了伯克利(排名21),那么戴维斯是离家较近的很好的选择了。加大桑塔克鲁兹(UCSC,排名86)也很近,太平洋旁的山头上,但名气远远不如戴维斯。加大桑塔克鲁兹早就去过,一进山上校园的门就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农场,土气十足。戴维斯也很土气,这两所学校都与加大圣地亚哥的摩登建筑、加大桑塔芭芭拉的海滨浪漫情调,以及加大洛杉矶的古典风格的建筑(加大洛杉矶是公立大学的异数,气派和风格可媲美长春藤名校),形成强烈对比。 土气不算缺点,古朴自然的风格,加上远离都市的喧嚣和不良治安其实是优点。但公立大学建筑缺乏风格确实使得名校失色。更主要的是,这次校园漫游所遇见的戴维斯人也大多显得那么土气,颇令我诧异。真应了那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加大桑塔芭芭拉(UCSB 位居41) 比戴维斯(UCD)排名落后一点儿,可是 UCSB 的姑娘和小伙子都那么阳光养眼,穿着时髦,而 USD (其实UCSC 差不多)的人怎么都这么土气,身材好的极少呢。老友戏称: 公知会告诉你,这就是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区别…… 好在戴维斯校园蛮野味,而且旁边还有条河和小湖,在校园漫步,空气清新,适合做户外运动。 以前说过,在美国加州,由研究型 加大(UC) 、教学型加州州大(CSU)和两年大专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三级组成的公立大学系统备受推崇,其中加大UC九个分校是全美公认最好的公立大学系列。一般认为,全美排名前100就是好学校,进入前50就算名校。看看加大的排名吧: UCB 加大伯克利 UCLA 加大洛杉矶 UCSD 加大圣地亚哥 UCD 加大戴维斯 UCSB 加大桑塔芭芭拉 UCI 加大 Irvine UCSC 加大桑塔克鲁兹 UCR 加大 Riverside UCM 加大 Merced 加大前六所学校都进入全美前50的名校行列,第七所UCSC也进入前百。 由于多数一流名校都是私立大学,加大的地位在公立大学中可算是首屈一指了。不怪很多人羡慕加州教育资源的得天独厚。 【相关】 加大(UC)系统以及 SCA5 宪法修正案的出笼背景 2014-03-17 女校的理由,兼论男女平等、平权 2014-03-16 下马观花看天下第一园:斯坦福 2014-03-14 走马观花看南加州洛杉矶附近几个校园 2014-03-11
个人分类: 留学资讯|12408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美】唐·戴维斯:博士学位论文创作:从何处开始?
tangminqian 2013-4-26 14:57
博士学位论文创作:从何处开始? 作者:唐·戴维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翻译:吴建祖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如果你是下一个保罗·萨缪尔逊,打算像他那样全面改造经济学,你不必在意这篇短文。如果你是下一个肯·阿罗,打算像他那样创造新的经济学分支,那么这篇短文也不是为你写的。本文的目标要谦虚得多:为上述两类天才之外的吾辈提供确定令人心动的博士论文选题的策略。并不存在产生令人心动的选题的灵丹妙药。然而,尽管确定选题更多地是靠你的活力和想象力,还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效的尝试性的方法。我试图说明,至少从我的审美观来看,有趣的研究应该怎样的。这些观点在经济学的不同领域以及不同的经济学家之间可能会有所不同,你当然可以采纳别人的观点。因此,你可以选择忽略这些建议,但是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 一 . 如何发现“正确的选题”? 首先,并不存在“正确的选题”。今天热门的选题或许在你面临求职时,会变成冷门。你并不一定非要使自己的论文成为有关热门话题的那些论文中最好的之一。重要的而且真正让你感兴趣的选题远比热门选题重要。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能写出优秀的论文。你必须确定一个你十分喜欢的、不惜付出一定代价的领域,因为这些努力不只是为你的博士论文做准备,而且也是为你下一步作为助教发表论文而做准备。我再次强调:你应该关注重要的问题。经济学的知识包括我们有时称为“萨莫斯定律”的东西。要时刻记住:写一篇不重要的论文花的时间与写一篇重要的论文一样多。因此,你不如就做一些重要的选题。(注意:这不应该成为诱惑你去从事宽泛而含糊选题的借口!)重要的选题并不是一出现就显而易见。让我们注意第一个事实:大多数经济学是沉闷的。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同意公众普遍认为的同样的看法(即“经济学是一门沉闷的科学”),相反,我认为经济学可以做到美丽而迷人。我的意思是说,大多数经济学论文是沉闷的,因为: (1) 它没有提出有趣的问题; (2) 对本身重要的问题没有增加什么新东西;或者 (3) 即便研究者事实上的确发现了创新的、重要的问题,但是由于他的表达能力很糟,以至于读者很少理解他所说的东西。 二 . 如何知道自己的选题是否有趣? 首先,必须明白,“有趣”不可避免是主观的、含有审美成分的。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发现有趣选题的充分必要条件。当你承担一项研究项目时,有一个检验是否有趣的有用的技巧:设想一位很爱怀疑的专业人士不断地逼问你“我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那么,你如何说服这个怀疑论者让他关心你的 1 页 研究? 部分的答案是,我正在提出和回答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我也能够论证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因此,现实世界的例子是有意义的、重要的。在试图说服自己的过程中,你应该尽可能具体地列举出应用该问题的例子以及问题的重要程度。 问题有趣的一个标志(而不是证据!)是,许多有头脑的人已经在花时间思考这些问题。我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大多数经济学家同意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某一领域的领头人倾力于某个问题,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他们花时间研究的是一些不重要的问题,则他们不可能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头人!)但是,你只能将其作为该问题重要一个标志。你应该给出这个问题的你自己的故事:为什么这个问题是重要的?而且,在一个被带头人探索过的领域从事研究也有许多缺点,关于这一点下面将深入讨论。 假设现在你已经取得了令人信服结果:你所提出的问题的确是我们所关心的,即这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背景。你如何说服你的读者,你提出了一些有关这个问题的创新的重要的观点?注意,我们同时强调创新性和重要性。 创新。与其它领域一样,在经济学中,你将按你的边际贡献而非平均贡献得到回报。索罗的经济增长模型为他赢得了 MIT 的教授职位和诺贝尔奖,但是,如果你将此再写一遍,你很难成功。你或许使我们相信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你所做的没有任何创新的东西。 如何知道你所做的是否创新?一个回答是,回溯并且遍读你所在领域的全部历史文献。这是一个诱人的选择,因为它能够使你和你的导师相信你是一个勤奋的人。不幸的是,这也是一个非常低效的方法,很可能使你陷入困境:它为你提供了陈旧的、不值得留恋的前人的论争,而没有为你展示向前的道路。第一步要确保与那些真正研究这一领域的人(或者至少是熟悉这一领域的人)沟通,以了解是否已经有人回答了你正在思考的问题(你的导师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其次,你可以阅读与选题直接相关的最近的文献或者工作论文综述,以对该领域前人已经做了些什么提供“充分统计量”。这非常有用,但你至少应该意识到,即便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也经常具有这样的“特征”:相对于最近的文献(特别是那些作者自身有所贡献的文献),他们倾向于低估较早文献的价值。最后, Econlit 和 SSCI 对于确定相关工作当然是非常有益的,你应该仔细地阅读他们。如果你对这二者都不熟悉,你应该立即停止阅读,然后再次考虑如何很好地使用它们! 假设你已经使我们确信你正在研究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而且你对此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创新的。你如何使我们确信你为此所做的工作是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大量文献中的重要论文。但是,许多发表在三流期刊上的(如果能够发表的话)研究成果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即便如此,一篇论文有时也会从众多的文献中脱颖而出。为什么结果会如此不同? 我认为,关键是要让你的读者确信你的论文的创新点的确是重要的。如何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就是,熟悉该领域文献的专家能从你的论文中看出不同于以往的一些东西。做到这一点的途径,会因你的论文是理论性的还是实证性的有所不同。如果是理论性的,第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是否有一个大家公认很重要但却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如果你能在此类前沿问题上有 2 页 所作为,你的论文一定会令人印象深刻。第二个可能的途径是:你取得了大家认为在正常的条件下不可能得到的成果。如果你能证明该结果的确是可能的,这也会非常引人注目。然而,要特别注意状语“在正常的条件下”!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确保你所作的假设的确比先前文献中所做的假设更合理(或者至少不必它们差)。 如果你的论文是实证性的,同样,仅有创新是不够的。你必须使我们确信你的创新是重要的。将别人的回归模型拿过来,加进一些新的能够得出统计显著性的变量,这对于计量经济学练习而言是可以的,但是它会使你的文章发表在顶级期刊上吗?首先,我们必须确认你已经回答了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即:你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重要的,而且你所做的是创新的。然后,对于一篇实证论文,我们必须问,包含新的变量有何理论上的支持?我们将其加进回归方程合适吗?除了统计显著性,有经济显著性吗?也就是说,这些统计上重要的东西在经济上也是重要的吗?最后,我们面临与理论性论文同样的问题:看过你的研究后,本领域主要的研究者对这一领域会有不同于以往的看法吗,并且非常关注你的论文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你的论文很好,可以将它投给顶级的期刊。如果不是,你或许应该重新考虑一下你的研究的价值。 类似的问题可以考察你是否极大地偏离了你的实证框架。你所选择的实证框架与理论的联系紧密吗?方法有充足的理论和计量经济学基本规范的支持,从而表明研究结果可能改变人们对于该问题经济重要性的先验吗?的确,专业人士倾向于给那些试图凭经验提出新问题的研究者更大的研究空间,这部分基于这样的假设:后继的研究可以帮助说明研究框架的强健性。但是,基础框架必须非常引人注目,其结果将对人们的先验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说,结果必须是令人信服的。 在转到更实务的问题之前,我们概述一下前面所讲的。你必须选择一个确实很重要的选题,该选题本身应该包含一些创新和重要的要素,而且研究结果应该是合理的和令人信服的。关于这一点的大体的自测是必要的。如果研究进展顺利,我有希望让顶级期刊 (AER, JPE, QJE, 等 ) 接受我的研究成果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则你应该多花一些时间来确定回答是肯定的选题。这是一个不幸的事实,你认为非常引人注目的选题,却最终无法说服那些在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专家。但是,如果你在一开始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则你几乎注定无法做到这一点。 三 . 从何处开始:研究策略 前面谈了确定好的研究项目的一些标志,以及当你开始你的论文时你应该回答的几个问题。但是,关于如何确定好的研究项目以及如何规划你的时间,还有一些更为实际的问题。 确定好的研究项目的途径并非只此一条。有人可能从亚当·斯密那儿得到灵感,有人可能从佛瑞德·福林斯通那儿得到灵感。所以,下面的问题我们将集中于我认为大多数人可能关注的领域。 1 如果你要写理论性文章,理解实证的工作。 我的观点是,大多数有趣的经济学研究都是理论和实证的紧密联系。可以写下来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理论经济学模型的数目是巨大的。但是,哪一个是有趣的?那些论文是你想投往顶级期刊的?如果你是杰勒德·德布鲁,你当然可以写出一些非常抽象的模型,但是作为整个经 3 页 济学而言,人们已经可以毫无问题地理解竞争均衡存在条件的一致性的观点。对那些打算研究更实用的理论的人而言,问题是否有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找到经验的对应。有趣的应用理论不只是检查可能的假设的组合,以发现那些没有包含的要素,因为这些要素的数量是巨大的。相反,关键是要发现,当你加进该要素后,为什么读者认为加进去的要素是有趣的。指出现有的理论很难解释的经验事实,是说服你的读者相信你的论文重要而非混乱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些事实越重要,理论的贡献就越重要(保持那些令人惊叹的技术贡献的参数不变)。 2 如果你要写实证性文章,理解理论。 对那些打算写实证性论文的人,有许多理由说明你必须沉浸在理论中。这样做的第一个理由是,你应该为自己的实证研究在“知识资产”中寻找一席之地。基于你的实证研究,现实世界的哪些观点将得到肯定或放弃(加强或削弱)?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你的实证研究可能不是非常激动人心。是的,有时我们仅想估计一个弹性,然后我们会给出我们为什么关注它的理由。如果估计的方法包含创新和重要的要素,则它会自证其有理。如果不能自证其有理,则实证研究的激动人心之处便是:使人们怀疑或者丢弃他们原本对于现实世界的看法。这样做的第二个理由很简单,你的实证研究与相应的基础理论结合越紧密,则你的实证结果越有说服力。 3 你的工作是发现“研究前沿”。 本领域的有些问题已经被回答过了,或者有些方法已经被完全地探索过了,所以不可能从中确定出能够带你到前沿的选题或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正在努力攻关的,或许离得到最后的答案还十分遥远。能够参与这些具有新的洞见的问题(并避免老旧的选题)是很重要的一步。因此,你工作的大部分内容是“发现前沿”。 4 参加你所研究领域的每周研讨会。 这或许是研究想法的直接来源。毕竟,演讲者都是从该领域中选出的领头人,他们通常在工作论文阶段进行演讲。而且,观察这些成功者如何组织他们的问题非常重要。他们在处理他们有创新的和重要贡献的问题时,是否能让你信服?他们所做的贡献是合情合理并令人瞩目的吗?答案经常是“否”!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不足之处在哪儿,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你进行你自己的研究时,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 5 参加你所在学校助教候选人的研讨会。 他们正处于你在未来一两年或几年内将要面临的位置。何不留意他们中谁将一飞冲天,谁又将一败涂地,并弄明白为什么。而且,如果他们碰巧与你感兴趣的领域一样,他们很有可能就出自研究前沿。 6 阅读你所精心选定的研究领域的领头人的工作论文。 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在任何适度狭窄定义的经济学领域,通常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始终如一地紧跟研究的前沿。你前期的功课之一就是确定这样的研究团体,并发现他们目前所攻关的问题是什么,谁在做这些工作。(当然,必须注意有时这些带头人看起来处在不太 4 页 显眼的位置!)当然,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这项工作比几年前简单了许多。浏览他们的网页、 NBER 和 CEPR 。再次提醒,前提是当前的工作接近(但不是正好是)前面所提到的问题的充分统计量。请特别注意这一点。 7 有选择地阅读顶级期刊。 这儿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在顶级期刊上的文章不可避免地是陈旧的。实证性项目可能包括的步骤有:问题的概念化,等待批准,收集和整理数据,确保软件程序启动和运转,进行初步运转,撰写论文,以工作论文的形式提交论文,将论文投给期刊,得到拒绝,进行修改,提交修订稿,等待最后的发表。因此,出现在今天期刊上的论文或许反映的是 5 年前的思考状态!其次,你应该使自己接触比你自身的研究领域宽广的论文。这样做有两个原因。第一,其它领域的工作与你自己的问题之间可能存在互补和协同。许多经济学家正是通过探索一种或几种跨领域的协同效应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第二,通过阅读一些顶级的研究并带着适当的问题考察这些研究,你可以具体理解专业人士所认为的杰出的研究。 8 不停地讲,不断地写! 与你的教授和学友互动是许多想法的来源。而且,这不应是被动的过程。通常,正是在此期间,你试图清楚地说明你所思考的、你所理解的问题,以及你所发现的以前工作中逻辑上的薄弱点,这会指引你迈向激动人心的方向。试着说清楚你的工作,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是这一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 9 质疑权威! 经济学或者更一般的学术研究不是一个崇拜权威的地方!阅读你所研究领域的文献,承认前人文献中的贡献,但是不能敬畏它!怀疑一切。试着用你的语言陈述这些论据。你认为论据是令人信服的吗?这些论据在更广泛的观点中存在不足吗?这通常是发现创新的和有趣的论文的途径。我们应该尊重前人的工作,因为它已经使该领域达到它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每次的进步都是通过认可前人所做工作的贡献开始的。但是,如果你过于虔诚地考察前人的工作,则做到既尊重前人的工作又质疑权威是困难的。 10 不要上课! 到了博士项目的第三年,你的工作是研究,而不是上更多的课!你(当然)可以上更多的课,但是你应该有一个这样做的合理理由。可以接受的理由包括: (a) 该课可以带你到你计划研究的前沿领域; (b) 该课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你计划使用的数学或计量经济学技术。之所以建议你不上课,因为这可以使你相对轻松方便而且表面上看来合理地避免那些更为艰苦和令人灰心,但又必须进行的从研究的消费者向研究的生产者的转换。专注于你的首要任务——发展你自己的研究项目。 11 不要教学! 除非万不得已,不要教学!对大多数的博士生,教学是与生活津贴或者其它不可避免的经济原因联系在一起的。在此情形下,做你必须做的!而且,从做几学期的助教中你可以得到理 5 页 论上和实践上的好处:向别人解释清楚概念对于你自身巩固这些概念非常有用。但除此之外,毫无益处。你的工作是研究,所有将你从这方面引开的事情都是成本巨大的。首要的成本是可能延迟一年或几年完成论文,而这些成本在你做助教工作时,往往看得不是非常清楚。如果这些工作挤走了你写一篇真正优秀论文的宝贵时间,则这样做的成本更大。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你的时间非常宝贵,珍惜它。 12 与导师相处。 每个导师都希望你成功。我们都希望哈佛或者 MIT 聘走我们所有的学生。用你的想法吸引你的导师。不要害怕大声说话——什么也不说的风险远超过偶尔说些愚蠢的东西的成本(只要你也偶尔也说一些有趣的东西!)。与导师的沟通非常重要,它可以使你的导师在你毕业找工作时,能够有充分的信心特别推荐你。而且,不要等到撰写完整的论文时,才与你的导师 / 教授充分交换你的想法。通过及早要求指出存在的问题,他们或许能够为你节省许多时间。你不必一定要接受他们所说的,但是一定要有忽略他们建议的合理理由。 13 你的导师可能对你太友好! 不管你信不信,你的导师喜欢你!不管是作为年轻的同事还是作为一个人,他们都喜欢你。你的导师或许对你太友好了!与此相比,人才市场是残酷的。可能的雇主,比如其它学校的教授,不会有与你的导师同样的热心和偏袒的感情。因为他们将为你(产品)付好价钱,而且一旦这样做了,不论好坏,不论患病还是健康,他们不得不在未来的岁月里与你相处。这种不对称的结果是,无论怎们认真的导师,或许都不会就你的论文询问棘手的和尖锐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人才市场上是不可避免的。你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首先,直接告诉你的导师尽可能坦率和批判地评论你的工作。让喜欢你并且希望你成功的人这样做,比让那些只是给你就业机会的人做更好。其次,要尽可能多地与导师或教授沟通。如果你发现只有一两个教授认为你所做的工作是有趣的和重要的,那么你或许应该重新考虑你的选题。 14 在任何可能的时候介绍你的论文。 参加学术研讨会,介绍你的论文。最后期限可以帮助你集中你的想法,并通过实践了解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了解快要毕业的研究生的情况,他们现在的演讲比刚入学时的演讲好得多吗?毫无疑问,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是“是”,因为经验是重要的。 15 考虑与别人合作撰写第一篇论文。 万事开头难,撰写正式论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第一篇论文的写作。使这第一步变得简单的方法之一是与别人合写论文。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与别人合写论文不容易使写作项目延迟。没有人愿意看起来像一个懒鬼。其次,一起写可能比分开写更容易写出好论文,因为你们带来了不同的技巧。第三,这样做或许可以使你在毕业求职时,恰好开始发表你的论文。最后,合写论文非常有趣。那么,和谁合作?与另外一位博士研究生合写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们的起点相同,能够分享项目的各个方面,而且通常可以投入大块时间。另一个选择是与你的其中一位导师合作。这样做有许多额外的好处,但是也有潜在的不利要素。如何平衡取决于你所处的特定情形。 6 页 与导师合写论文的好处是,导师往往在判断某一特定方向的研究是否会有成果,何种方法适合,如何以能够吸引期刊注意的方式写作等方面经验丰富。毕竟,这些正是他们最初得到教授职位时获得的技巧!最大的收益也许是有机会直接地了解在研究项目的每个阶段这些有成功研究记录的教授的选择和决策。但是,也有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在通常的情况下,专业人士倾向于认为论文中的主要贡献归功于教授,即使教授发誓说这是一个完全平等的项目(而且即使现实的情况是,研究生或许做了大部分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你不以该与你的教授合写你的求职论文的理由(而且也是你为什么不应该与任何人合写你的求职论文的理由)。但是,无论如何,完成你的第一篇论文并使它在你正好撰写求职论文时有可能被期刊接受,将使你受益匪浅。 16 写作是重要的。 作为研究者,你的工作不只是创造新知识,还要有效地沟通它们。如果读者无法理解你所做的或者为什么你认为它们是重要的,你将无法使他们相信你所做的是重要的。糟糕的写作往往伴随着混乱的思维。清楚而准确地表述你的观点,你才有可能了解哪些差距需要去消除。如果你的选题是乏味的,即使清晰的写作也无法挽救它。但是沉闷的文体将使读者对论文会写得更清晰和准确,并从中发现相当有趣的内容不抱任何希望。而且,特别是在你事业的早期,读者不可能对于阅读你的论文投入过多的精力。如果你将写作变得令人讨厌,读者将马上放弃阅读。让你的读者感到舒畅,并帮助他们简单而准确地确定你论文的贡献所在。 17 演讲是重要的。 相同的经验适合研讨会演讲——或许更重要。你应能够概述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它为什么重要,有何创新,你如何用几句话说服与会者。如果你不能用完美的可以理解的英文做到这一点,则你对你的选题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所有演讲的其它工作都可以看作是这些核心想法的细节。为什么?因为专业人士只会记住你论文中令人难忘的内容。后续的细节反映了在不同的讨论会中的事实,你需要记住相同的内容并继续丰富它完善它。这一点在你面临求职时将尤为重要,那时,你将面对领域广阔的经济学家,而不仅是你所在领域的专家。 18 发现你自己的灵感。 这一部分或许可以作为本文的免责申明。说到底,不存在发现论文选题的固定规则,因为它不是一项机械的工作。更多地要靠你的创造性和灵感,你的洞见和活力。当然也需要一点点灵感。如果你的导师要求你停止继续做这个选题并回到你曾经做过的某个问题,他们也许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必须重申,他们也有可能是错的。你应该聆听他们的教诲,但要迅速对他们可能的错误做出独立的判断。你如何发现你的灵感?有些人说他们最好的想法得自于他们淋浴时,或者玩壁球时,或者……。我当然不是建议你更多地淋浴!你必须发现你自己的缪斯女神。说到底,成败皆由己定。 2001 年 2 月 初译于 2003 年 6 月 15 日 7 页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1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划开放西海岸 Metabolomics 中心
zt2730 2013-1-25 10:57
从的 $9.3 百万启动授予国家卫生研究所,加州大学,迪维斯,宣布计划开张更将好帮助科学家了解和开发复杂疾病的更加有效的处理象糖尿病、癌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西海岸 Metabolomics 中心、研究一个高科技财团和服务实验室。 设备,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染色体中心内将被安置,将庆祝其盛大开幕式与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地区科学家为特色的迷你讨论会的 10 月 8 日和总公司支持者。 Metabolomics 是查看进行在活细胞上在新陈代谢期间的生物化学的变化的一个新的域。 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西海岸 Metabolomics 中心将使用超过 30 台质谱仪 - 为分析化学结构的仪器 - 瞄准在细胞生产的千位不同的分子,允许研究员查看进行在特定时间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更改。 “NIH 认可新陈代谢作为人力生理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并且疾病进程 ” ,奥利佛史东 Fiehn ,新的中心的分子和蜂窝电话生物教授和主任说。 “ 当您分析新陈代谢时,您能告诉这个机体的状态在这个起始和在范围从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期间级数到癌症 ” 。 新的中心带来在质谱分析的现有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服务设施,核磁反应和想象,与在校园间的研究实验室, Fiehn 说。 它将帮助研究员遍及有小的授予的西部美国每年飞行员和可行性研究的,提供路线、统计数据和分析复杂生物资料的学科服务,并且执行根据服务费基本类型的 metabolomic 分析。 中心被设计是自立在五年内。 计划使用新的中心的其中一位研究员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布鲁斯 German 教授,学习类脂代谢,特别是在牛奶生产,在食品科学和技术的部门。 “ 此新的中心显示大学的长期投资的作用到生化,并且染色体组的 ” , German 说。 青少年糖尿病 作为一个大国际研究一部分,其中一个中心的第一个大项目将是,导致由 NIH ,寻找童年糖尿病的环境原因。 青少年或者第一类型糖尿病是造成这个身体毁坏胰脏细胞生产胰岛素的一个自体免疫病,并且人们以这个疾病必须有规律地注射胰岛素为了生存。 叫女用连杉衬裤研究 - 第一类型糖尿病环境定列式在年轻人的 - 这个项目将跟踪接近 8,000 子项在三年期间设法识别系数例如传染,节食,可能触发这个疾病的重点或其他情况。 “ 我们知道获得第一类型糖尿病全部的子项有某些基因签名,但是有那些同样基因的多数子项没获得这个疾病 ” , Fiehn 说。 “ 研究员现在相信有一台环境触发器 - 激活那些基因并且导致这个疾病的事。 Metabolomics 是方式设法通过看见什么鉴别那些环境触发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在细胞里面。 另外, metabolomics 是也许查找进一步环境提示的一个化工审查工具,包括污染物 ” 。 西海岸 Metabolomics 中心将分析从子项拿取的血样每三个月在研究期间,提供触发这个疾病系数的数据给可能帮助他们识别单一因素的研究员或系列。 女用连杉衬裤财团将支付超过 $1.5 百万新的中心提供的服务。 被赋予个性的医学 metabolomics 研究的另一个有为的方面创建人的被赋予个性的处理以某些疾病或者选择患者的最佳的可用的处理。 Metabolomics 能用于确定处理最佳的剂量患者的。 有更高的新陈代谢的例如人们比有更低的新陈代谢的人可能需要药物大剂量。 “ 了解的 metabolomics 和疾病回应将帮助科学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 ,拉尔夫 de Vere White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全面巨蟹星座中心的主任教授说。 “ 此 metabolomics 研究中心将允许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全面巨蟹星座中心提前在癌症研究的此扣人心弦的区,深深地了解基础结构,并且改进患者的处理选项 ” 。
个人分类: 代谢组学|2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拯救大兵瑞恩][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
热度 1 lcj2212916 2012-12-14 21:33
瑞恩(马特•达蒙 Matt Damon饰 )是二战期间的 美国 伞兵,被困在了敌人后方。更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难,家中的老母亲将无依无靠。   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知道了这个情况,毅然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前往救援,其中包括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 )和翻译厄本(杰里米.戴维斯 Jererry Davies饰)。然而,敌方危险重重,他们一路上随时与死亡打交道。他们非常怀疑,到底值不值得冒着八个人的生命危险,去搭救一个人。大家一路辗转寻找瑞恩,对于这次搭救行动,有人不满,有人热忱,有人好奇。大家一次次闻到死神的气息,瑞恩的获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下载地址 : http://www.ctdisk.com/file/13535069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1017-1-1.html
25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文翻译)加州戴维斯分校离心振动台的一些情况
luozhongbao 2012-7-3 19:54
1. THE NEES GEOTECHNICAL CENTRIFUGE AT UC DAVIS ( 注 1 : NEES: Network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 地震工程模拟网络 ) Summary: ( 注 2 : UC Davis 土工建模中心运行着一台半径为 9.1m 的土工离心机,且该离心机还配备了一台 2m × 1m 的液压伺服振动台。这台设备从 1994 年就开始用于土工地震工程试验。在 2000 年, UC Davis 被选为 NEES 中的一个试验节点。在以后四年里,由 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UC Davis 分别提供五百万和一百万美元进行了升级改造。 ) ( 注 3 : UC Davis 土工建模中心在离心机容量和仪表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具有明显优势,这些创新可以保证产生更高分辨率信息(控制、传感器和图像信息等)和复现更真实的物理模型。 NEES 中的土工建模中心作了如下三点改进: (1) 为了提高采集信号的数量和质量,采用了先进的仪器仪表、数字录像机、机器人和地球物理学实验等; (2) 提高了离心机的容量; (3) 建造了一台两自由度的振动台。这些改进容许我们从实验和仿真中得到更多、更细节、更准确的信息。 ) ( 注 4 :土工建模中心的设备即面向学术用户,也面向工业用户,既可以面向国内用户,也面向国外用户。 UC Davis 的离心机可以被 NEES 中的成员使用。作为 NEESgrid 系统中的一部分,新的软件和硬件平台也正在建设。这些新的资源可以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进行合作,而不用考虑他所在的物理地点。世界各地的实验者可以像本地实验者那样控制 UC Davis 实验室中的实验设备。详细信息请登录网站 http://nees.ucdavis.edu) Introduction: ( 注 5 : UC Davis 离心机相比全美其他土工离心机而言,拥有最大转向半径和最大的平台面积,也是世界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这台离心机可以在 75g 的情况下承受 5 吨负载。 ( 有效转向半径为 8.5m )) ( 注 6 :过去的土工模型实验使用非常有限的仪器,我们仅能观察物理模型中特定点的情况。被数据的不完整性和模糊性阻碍地震工程的进展,这些数据实际上会造成现象的误解。 UC Davis 离心机在装机容量、设备先进性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使实验者能够产生更高精度的消息和复现更真实的物理模型。 ) ( 注 7 :在 1978 年,为了响应 NSF 的某通知, UC Davis 与 NASA 合作建造了一台负载 4 吨, 9.1m 转向半径 , 装机容量为 300g 的土工离心机。这台离心机于 1984 年在 NASA Ames 实验中心完成了第一次实验。 ) ( 注 8 :在 1987 年,该实验设备被拆装运往了 UC Davis 。使用 Tyndall AFB 、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ies NSF 和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的基金,将该离心机露天安装在距离主校区两公里的地方。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到 19g 的离心加速度。在 1989 年, NSF 出资建造了该离心机的外壳,将该离心机的性能提高到 50g 。 ) ( 注 9 :从 1990~1995 年,大量精力投入到了 1m × 2m 振动台的建造,该振动台被安装在离心机臂的尾部用以模拟地震的运动。在 1995 年,在离心加速度为 50g 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一次振动台测试。 ) ( 注 10 :在过去十年中,该离心机完成了多次地震工程试验研究。试验包括了在液化沙中泥土和堆之间的相互影响、液化作用和地面的加强、疲劳 Shreds 的动态响应、液化沙中的空重分布。在做这些试验时,该中心采用了一个开放的数据共享政策。试验的数据和试验报告的详细消息都可以从中心的官网上免费下载。 ) ( 注 11 :土工建模中心与世界各个高校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详细列举了一些试验,包括 Pile 支持的码头甲板的地震响应、加固后的泥斜坡、浅基础的响应和海堤的地震响应。其中列举了大量参与该实验的科学家。 ) ( 注 12 :在 2000 年, UC Davis 受到了 NSF 的嘉奖,成为 NEES 中的一个实验设备基地。该设施及设备将在 2004 年 12 月完工。直到 2014 年,该离心机将被一直作为实验设备基地。 ) ( 注 13 :该离心设备主要进行一下升级: (1) 将离心容量从 40g 提高到 75g ; (2) 建设了高速分布式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2) 拥有多样工具接口的四自由度的机器人; (3) 飞行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实验; (4) 垂直 - 水平的两轴震动台; (5) 远程的操作和合作; (6) 拥有三维显示墙的可视化设备; (7) 试件准备设备和办公建筑。由 NEES 出资的设备升级马上就要完成,该实验中心将进入操作阶段,作为国内共享的资源。实验人员很多就能利用 UC Davis 先进的资源来完成一些更好的实验。 ) THE NEES GEOTECHNICAL CENTRIFUGE AT UC DAVIS: ( 注 14 : UC Davis 建造的半径为 9m 的离心机可以承载 5 吨负载,达到 75g 的离心加速度。地震模拟器安装在离心机的尾部,可以在两轴震动或单轴震动模式下工作。液压振动台可以模拟宽频谱信号,也可以复线阶跃、正弦等运动,同时具备复现一般振动和极端振动事件。 ) ( 注 15 : 2m × 1m 的单自由度振动台是世界最大的同类振动台。单轴模型可能会使用以下三种模型箱,模型箱的建造顺序依赖于项目的优先级。 (1) 柔性剪切箱:该柔性剪切箱可以在振动时随着泥土轮廓进行变形。 (2) 刚性箱:建造一个四壁透明的刚性箱; (3) 铰链板箱:该箱容许永久变形 ( 图中介绍的是一个可以研究打桩的模型箱 ) 。所有的箱体都是 1.7m × 0.7m × 0.6m ,其可用体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离心加速度为 75g 的情况下,根据相似原理,原型的尺寸接近 130m × 50m × 45m 。此外,将为两轴振动台准备一台尺寸为 1m × 0.5m × 0.4m 的高柔性剪切箱。 )
个人分类: 博士论文|4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颗美国胶囊的监管
hoggy 2012-5-3 12:26
孙卓   没有哪家胶囊企业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FDA警告信中   对于全球制药业来说,1931年一项不起眼的发明,有着特别的价值。   那年在美国,在一家名为帕克—戴维斯(Parke-Davis)的公司——一度也是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工程师阿瑟·科尔顿成功地设计和制造出一套自动设备。它能够同时制造胶囊的囊身和囊帽,然后把它们组装起来。   世界上第一粒机制明胶硬胶囊由此诞生,药用胶囊的自动化生产时代开始了。制药企业再也不用像在胶囊手工制作时代那样,担心胶囊的断货了。时至今日,空心胶囊的生产线仍然是基于科尔顿的设计来改进的。   81年过去了,帕克—戴维斯公司早已被药业巨头辉瑞收购。而帕克—戴维斯旗下主要的胶囊制造厂Capsugel公司,也随着辉瑞的扩张而在全球——包括中国苏州设厂制造药用胶囊。   与第一粒机制明胶硬胶囊同一年诞生的Capsugel公司,其全球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生产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保健品所需的胶囊。如今,Capsugel公司每年为全球生产约1900亿颗胶囊,包括明胶硬胶囊、液体填充胶囊等,占全球市场的约50%。   在胶囊质量安全成为公众关注话题的当下,机制明胶硬胶囊的“鼻祖”如何保证其生产出的每一颗胶囊都是安全的,成为可供同行借鉴的经验。    签约前检测供应商厂房设备   Capsugel的主页上称,该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300名工程师、50名科学家和2800多名员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该公司在全球9个国家开设胶囊厂,如此算下来,其每家工厂的人数不超过350人,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而所有这些工厂的质量控制标准,都源自Capsugel在美国唯一的工厂。   这家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质保主管杰瑞·雷恩特兹(Jerry Rentz)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采买明胶的过程是决定胶囊是否安全、达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确保成品胶囊达到安全标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购买明胶的过程要严格遵照安全标准。我们所有的明胶供应商都要保存一切相关的文件供检查,这样才能让原材料的所有来源都有据可查,”雷恩特兹说,“我们有自己的明胶认证体系,任何明胶生产商都要通过多道程序才有资格成为我们的明胶供应商。”   雷恩特兹告诉本报记者:“在每个阶段中,都有必需的步骤对明胶供应商进行完整和清楚的质量检测。甚至在这个供应商为我们生产明胶之前,他们的厂房、设备和原料都必须通过我们的检测,符合标准后才可以进行生产。”   接下来的程序是:在供应商生产出明胶后,明胶必须达到和符合Capsugel的质检标准,才能最终同Capsugel签署供货合同,成为Capsugel的明胶供应商。    FDA利器——483报告   雷恩特兹表示,美国的胶囊生产监管体系非常严格,受到地方政府、州、联邦的多层监管,并且还要受到国际药用辅料协会(IPEC)、医药质检组织(PQC)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和检查。   最重要的是,美国胶囊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必须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如果FDA在检查中发现任何一道工序没有达到FDA的质量安全标准,就会当场把这家工厂的问题写入一份483报告。   483报告也称缺陷报告、现场观察报告,它是FDA检查人员根据cGM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对医药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不符合cGMP之处列出的问题清单。FDA检查人员必须向生产商的负责人当面宣读这份报告,以确保对方清楚FDA的结论,再由生产商自行决定下一步要采取怎样的整改行动。   对于被开具483报告的医药企业,FDA要求其在15个工作日内就483报告内的事项作出回复,否则FDA有权发出警告信。可以想象,没有哪家企业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警告信中。    药厂自检进口胶囊   根据FDA最新公布的数据,2005~2011年,按金额算,美国从国外进口的医药、保健用品增长了13%。在美国国内市场上,用于成品药的原料也有80%需要进口。   FDA上个月公布了一份《全球实践报告》,目的就是加强对各类进口食品、药品等商品的监管和检测。目前,FDA的监管,直接或间接涉及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家贸易商,以及30万家外国生产机构。但专家认为,对于药品特别是胶囊等原材料来源涉及多个供应商的药品原料,FDA的监管仍然存在安全漏洞。   “医药领域越来越全球化。美国的成品药中,很多组成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胶囊也是这样。FDA对生产出来的成品药会进行检测,但对进口胶囊的成分进行的检测却很少。”美国皮尤健康组织(Pew Health Group)医药项目主管亚伦·库克尔(Allan Coukell)告诉本报记者,“所以,保证所用的胶囊符合安全标准,这一责任更多的是由制药公司来承担。对美国的制药公司来说,确保其使用的原材料安全可靠也就至关重要。就胶囊而言,最重要的是确保明胶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超标。”   如今,胶囊在药品和保健品生产领域获得了广泛的使用。与其他剂型相比,硬胶囊能有效掩盖药物的气味,易于吞服,其多样的颜色和易于在上面印字,也使得药物更易辨识。   一般说来,胶囊剂使用的辅料平均为4种,明显少于片剂的8~9种。胶囊剂的检测项目也较少。因此,比起片剂来,胶囊剂的研发时间至少缩短半年。   胶囊剂的生产成本也较低。与片剂相比,硬胶囊剂的生产车间具有操作人员少、交叉污染风险低、工艺简单、生产工序少、所需辅料单纯、成本低等优势。据估计,硬胶囊剂的综合成本比片剂要低25~30%。   但库克尔表示,胶囊的几个生产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质量安全隐患,这包括用于提取明胶的原材料、生产明胶的过程,甚至成品最后包装的环节。由于FDA不对从国外进口的成品胶囊进行检测,因此美国的制药商必须自己严格把关,确保用料的安全可靠。   “明胶是从食肉动物骨头的蛋白质中提取的。你从便宜的原材料中也能提取出这种蛋白质——比如皮革,但是从皮革中提取的蛋白质含有重金属,所以只能做工业用途。”库克尔说。   他表示,很多美国制药公司都从国外进口药品原料,而FDA又无法“事必躬亲”进行监管,这为美国的药品市场增加了很多安全隐患。   “检测很重要,监管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行业本身的安全意识。因为一旦出现严重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库克尔说。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个人分类: 囧文|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真相:一场错误的抗癌战争
热度 31 何裕民 2011-9-9 16:45
真相:一场错误的抗癌战争 戴维斯( D.Davis )是资深而又著名的美国肿瘤专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环境与毒物研究委员会创始人及首任会长。她终身从事肿瘤研究,并一度被聘为美国国家抗癌相关机构的负责人。晚年时( 2007 年)写了《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War on Cancer 》(《真相:一场错误的抗癌战争》),既是揭秘,又是检讨。 她回忆说:美国国会从 1958 年开始关注癌症研究,并拨巨款给国家癌症研究所,要它找出抗癌药物。到了 70 年代,尼克松政府把“抗癌战争”视为“最优先的医疗保健项目”,同时国会开始辩论《国家癌症法案》( National Cancer Act )。尼克松总统 1971 年签署《国家癌症法案》,正式发动抗癌战争,投入了数千亿美金,几百万人的辛苦攻关,且是一场广受人民欢迎的战争。但终身参与其间的戴维斯,到了老年却认定这是“一场目标错误的抗癌战争”。 为什么呢?事实是判官。她在书中说道: “ 1900 年以来,癌症已经从死因的第八名爬升到第一、二名。” 她列举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实:著名肿瘤专家库尔南“ 20 世纪 20 年代,在巴黎医院( Hopitaux de Paris )担任实习医师时,他和同事曾经跑去观看他们的第一个肺癌病例。年长的专家说:“你必须到这儿来亲眼看看,”“否则可能再也看不到了!”可见,当时肺癌是“稀缺品”,很罕见。可现在呢?每年全球至少新发病例 400 万例,死亡 200 多万人。(中国更是过分,从 1973 年到 2006 年的短短 33 年,光光肺癌发病率居然飙升了 465% ) 又如,到世纪之交,“在美国和英国,每两个男性和每三个女性当中,就有一个在一生当中罹患癌症……。” 因此,在晚年的总结性著作中,戴维斯不无惋惜与伤感但又十分明确指出:“已经进行了二十年多的抗癌战争,进行得并不顺利” ……。这是“一场错误的抗癌战争”。 她在书中做了一连串的发问:“为什么美国男女罹患脑癌的人数是日本的五倍?”“为什么在过去十年当中,大部分工业国家四十岁以下男性罹患睾丸癌的比例,一下子增加了 50% ?”“为什么这一代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数是她们祖母辈的两倍多?……” 她认为这些不应该仅仅怪罪于基因。“罹患乳癌的妇女当中,不少是带着很健全的基因出生”。戴维斯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每二十个女性中,会有一个在一生当中罹患乳癌;等到……进入中年时,每七个妇女就有一个罹患乳癌”。 “我们像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合成雌激素和其他荷尔蒙的大海中,并且不断暴露在以前不曾存在的很多物质中”。 原因呢?其中之一是“人类发明了八万多种化学物质,并在广为使用中,然而,其中做过完整毒物实验的不到一千种”。可见,人类天天暴露在环境激素(毒素)中而不自知。须知:“每三只暴露于这些田里各种普通化学混合物的蝌蚪,就会有一只死亡”。 她进一步揭露说:比如“在制造工业染料的杜邦工厂,成批出现了膀胱癌病例”。“每十个工业染料工厂工人就有一个罹患膀胱癌”。比正常人要高出数十倍!可以明确地肯定:“在较脏、灰尘较多的行业中工作的人,会罹患特定的癌症”。“尽管从公元前八世纪开始,就视癌症为一种医学问题,但在现代,这种疾病的形态已经产生重大改变。医疗 X 光、饮食不均衡、抽烟和喝酒、阳光以及有毒化学物质,全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她深入分析认为:“工作场所的多项致癌成因,从辐射一直到多种特定的有毒化学物,像是石棉、苯胺染料、芳香胺、煤油、页岩油、原油、苯、铬酸盐,以及四碳基镍。随着暴露程度的不同,罹患膀胱癌的几率也各自不同。这种产品的工人直接吸进这些化学物质或经由皮肤吸收,他们的致癌几率也最高,大约每十人中会有九个人罹患膀胱癌。”在工厂附近工作或居住的人,癌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鉴此,她认为防范癌症是第一环节。这要从改变工作及生活环境做起。尤其是努力要清理环境中的众多致癌因素。 其次,她倡导:“用知识对抗癌症”( Fight Cancer with Knowledge ),“癌症因为无知而茁壮,可以用知识对抗它”。通过这样,“我们可以挽救更多生命”。甚至可以挽救高达“每年死于癌症人数的 40% 。” 又次,她指出“我们对抗癌症的努力只专注于治疗方法,却忽略了造成癌症的其他成因,这样的做法并没有效果”,她 发现:医师“建议进行的那些抗癌手术,到头来反而让病人丧命”。因此,方法三必须改变。 她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如强调:防范及抗击癌症领域“食物就是良药”。食物既可以致癌,又可以防范癌症! 这些结论与观点,出自一位资深的流行病学家,难能可贵!
2577 次阅读|31 个评论
答《绿叶》记者问:让公众从环保中受益是科学家的责任
热度 1 蒋高明 2011-7-18 19:11
蒋高明 本文于2011年6月15日发表于《绿叶》杂志第6期(总第156期):27-32. 感谢《绿叶》杂志主编曹春玲采访、电话录音及文字整理。绿叶杂志为中华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刊物,为中国环保部机关理论刊物,主编为潘岳副部长。 摘要 环境质量跟每个人的行为永远是有关的。作为科学家,应该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因为我们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就要有公众意识,服务意识。不能唯科学论。人类的很多麻烦,都是科学惹的祸。我们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要让农民感觉到有钱赚。假如农民们在农村也能赚一万块钱,他绝对不会跑到城里来挣那屈辱的一万块钱。 问 :作为一名植物学家,您对环保问题一直十分关注,不仅写文章,还出版了《中国环境危急》等书籍。在您读过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书籍中,哪本书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答 :绿色经典的图书我看过一些,但是最能触动我的,是美国一位女性环保作家戴维斯的一本书——《浓烟似水:环境骗局与环保斗争的故事》,我还专门写过一篇书评。 戴维斯女士出生在一个被工业严重污染的小镇多诺拉,面对小镇上滚滚的浓烟,以及失去亲人的痛苦,戴维斯学有所成后即投入了对环境事件内幕的取证。《浓烟似水》讲述了一 系列关于环境骗局与环保斗争的故事:包括1948年发生在多诺拉使作者家人终身受害的烟雾事件、1952年的伦敦杀人雾事件、石油公司和汽车公司为保住含铅汽油的市场使出的种 种幕后诡计。戴维斯在书中警示沉醉于现代物质财富和环保运动成就的人们:有毒化学品的暴露仍然是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仍有那么多从环境污染中获利的人抵制和 反击污染防治行动,而坚持与之抗争又是需要多么非凡的个人勇气。 环保,对我而言,读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亲眼观察、亲自研究、亲自实践的过程。比如,我参与过汪永晨组织的江河十年行活动,学习过马军他们编制的水污染地图,我自己对 草原退化问题已经研究了十年……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这些参与的过程中愈加强烈。 问 :显然,从《寂静的春天》到《浓烟似水》,作者都是对环境问题有切肤之痛的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环境问题似乎离自己还比较遥远,比如,大家都知道塑料的白色污染, 但是为图方便还是离不开。对此,您怎么看? 答 :是的。对很多人而言,如果媒体上披露的环境事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就感觉不到危险。实际上,下一个环境事件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我。 这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虽然大家都口中喊着环保,但是脑子里并没有真正想着环保。遇到问题,只要“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如进驻到宾馆,一旦自己感到不方便,就要抱 怨:为什么不给我提供一次性牙刷。 比如,大家都知道塑料很难降解,焚烧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成分,但消费者意识不到这种危险。虽然在超市塑料袋要收费,但是为了方便,还是照样在用啊。在很多农贸市场,塑 料袋仍然是免费提供的;还有,宾馆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问题,在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甚至非洲,没有一个旅馆提供这些东西,只有我们还在提供。 为什么我们不能颁布一个法令,禁止生产塑料薄膜、塑料袋呢?道理不用讲太多,它就是不能降解。焚烧,虽能让塑料垃圾的体积减小,但是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就会散出来,在环 境中一百四五十年都不能降解。我觉得这不单纯是环境意识问题,还有法制问题和部门利益问题。有的事情就得强制执行,光讲道理没用。否则,将来有一天,我们都会为此付出 沉重的代价。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欧洲“毒”黄瓜吃死人的事情。这实际上就是生物多样性出了问题,当某个物种消失了,本来寄生在这个物种上的寄生虫就会跑到别的地方去。为 什么30年前它不要人命,现在就能要命?那是因为你弄了太多的青霉素,细菌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以前打一块钱的青霉素把病治好了,现在要花100块、1000块,这个东西就很可 怕了。现在中国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医院火爆,制药厂火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已经在为环境恶化买单了。一个人健康干嘛要吃药,是药三分毒啊。同样,发达国家也避 免不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工业化造成的恶果。 问 :那么,您觉得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答 :我想,最关键的还是环保的理念问题,发展观问题。现在很多人做事根本就没有想到环保。比如说农民搞蔬菜大棚、种地都使用塑料膜,农业增收了,但是环保出问题了,好 多问题推到下游去了。追根溯源,我觉得还是国家没有下决心,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让卫星上天,可以搞探月计划,怎么就解决不了污染问题?就拿白色污染来说,如 果上至国家领导亲自过问,下至普通公民人人动手,我不相信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也许有人觉得塑料膜是个很小的事情,飞船上天那才是大事情。实际上环境才是大事情。我觉得还是国家没有下决心。 我们的问题太多了,要一个个的解决。比如,解决图书出版使用塑料覆膜的问题,凡是覆了膜就要罚款。从这个突破口开始延伸下去就能解决很多类似问题,如香烟盒、CD盒、甚 至袜子上的奢侈包装都能够禁止。污染物当中,最可怕的是不可降解的致癌物,一旦产生,很难消灭。国家要理清头绪,一步步地来做,不只是一个环保部做,而是各个部门都要 真抓。比如餐饮业非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执法部门就毫不客气地给他关掉。媒体喊了这么多年,喊的人都累了,听的人都不愿听了。我们不能光喊口号,还得做,该叫停的叫 停,该处罚的处罚。如果我们一次抓几个,比如禁止图书覆膜,做好一个,就能带动一片。这样的事情,我想既不需要太多知识,也不需要太多经费。 还有,就是要把每个人都要动员起来。你看,我们一边喊低碳一边又高排放,致使物种消失。他感觉不到不保护环境,他自己会受到什么危险。我们的媒体需要找一些生动的例子 ,把道理给老百姓讲清楚,让大家明白环境破坏了大家都是受害者,环境好了,大家都是受益者。比如,生物多样性和我们人类的幸福息息相关。如果江河湖泊污染了,一些鱼类 就会消失;热带雨林被砍伐,林子中的鸟、哺乳动物就会灭绝。当一个个物种都消失的时候,热带雨林就没有了,那我们连呼吸都成问题。因为没有热带雨林,氧气从哪里来?热 带雨林改变成单一的群落不可能稳定,很多物种都在那里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维护一片森林的平衡,就离不开蜜蜂的传花授粉。但是现在蜜蜂非常痛苦,因为到处都在使用农药 ,蜜蜂采来的蜜是含农药的,我们不能吃,蜜蜂也会被毒死。 一个物种消失还看不出问题,但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成千上万个物种都消失以后,人类要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健康、幸福,恐怕连生存都难以为继。空气、食物、水,是我 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以前的水是可以随便喝的,现在你只能是花钱买瓶装水,这正常吗?!卖瓶装水的人肯定是赚钱的,把公共资源装进瓶子里就可以赚钱。那么,将来会不会把 空气也装在袋子里卖呢?环境质量跟每个人的行为永远是有关的。环保就是一种举手之劳,没有什么太复杂的科技,就看你愿不愿意做。 问 :请谈谈您在农村实践吧! 答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在山东已经做了几年的试验,很成功。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也干过农活,我学的学科又是生态学。我学的 东西能不能解决农业的问题,开始我一点谱儿都没有。通过在农村的试验,我感觉生态学真的很有用,确实能解决很多复杂的环保问题。2000年,我开始在浑善达克沙地做草原恢 复,到现在十多年了,“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理念已经进入了西方的教科书。我又带着这种理念到了山东农村,我们先自己租了一片地,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农膜,不 用添加剂,不用除草剂。当时村里租给我的是最差的地,30公分以下就是石头,以前是打麦场。结果,用了四年的工夫,我们就实现了吨粮田(小麦玉米周年亩产2000斤),农民们 全服了。大自然的力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每一个物种就是高科技,你想想,无论科学家的创造力有多强,举全球之力也造不出一个简单的物种。有人说,你在用小学生的办法 解决问题。对了,如果我用小学生的办法解决了博士生的问题,那你这个博士生就是没用的。就像你用一个亿元才能解决问题,我花十块钱就解决了,那你有什么用?很简单的道 理,你花了钱,制造了污染,把秸秆变成了一块牛肉,而我牵来一头牛就把它轻松解决了,你用高科技试试? 我这一亩地的粮食可以卖到四千块钱,因为不用化肥,不用买农药农膜,种子自己留,除去一千块钱的本钱,还赚三千块。而一般农民现在一亩地的收入也就是一千块钱。所以农 民们看到了效益,他们觉得这个办法好,特兴奋地跟着学,我教他们养牛、养鸡,再用牛粪、鸡粪来养耕地。我不用化肥农药,农民增加了收益,环境还得到了保护,这不就是效 益吗?企业家看到效益,他们要圈地,买地租地,让我们来指导。 这些年在农村,我觉得解决农村问题就是要耕者有其利,农民凭什么要给你种田?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到有钱赚。假如农民们在农村也能赚一万块钱,他绝对不会跑到城里来挣屈辱 的一万块钱。在城里挣钱是很委屈的,吃得很差,住的更差,还让城里人瞧不起。我们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就需要城市人做一点点贡献。这贡献不大,就是原来你一块钱买一斤 粮,现在两块钱,其中一块钱给农民。为什么要给农民?如果农民都进城打工,土地就撂荒了,你城里人只有饿死。我想这一块钱根本不难,而且政府必须有作为,如果政府不作 为,任市场发展,那将来城里人付出的健康代价会越来越大;如果政府不作为,那么城里人为了自身保命,让一线的农民多挣点钱,你只要多花一块钱就能让农民安心种田。 中国 就不用生产那么多农药化肥农膜,更不用那些充满风险的转基因技术,甚至完全可以叫停。生态农业关乎子孙后代身体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 。 问 :您在山东农村的试验能不能在全国推广? 答 :我觉得有希望,关键是发动群众。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农民的积极性高,感到这没有什么高科技,那样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我们不用化学农药,把产量打出 来了,为什么这个好的方案不用,非要用差的方案?恐怕还是利益问题,怕损害自己的利益。中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环境问题,是心态失衡导致的生态失衡。比如奢侈包装的问题 ,难道不能禁吗?去采购那些一次性牙刷的,他肯定有大量的回扣。这个钱让消费者买单了,消费者有的是出公差的,又开发票报销了,最终还是国家买单。 中国要做好自己家门口的事,首先是吃饭,第二是环境。现在咱们自己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要依靠进口,要美国人来养活,农业部是有责任的 。过去农村到处山青水秀,古树参 天,现在还能看得到吗?铁路、高速公路两边全都种的是杨树,难道林业部门、铁路部门没有责任吗?大树和小树的生态效益差得很远,真正的森林是多样化的,是自生自灭的, 它落个种子就能自己长起来,鸟也能造林,风也能造林,大自然并不需要我们去搞太大的植树造林。 问 :您说过,中国需要一个睿智的赛先生,需要一个勇于创新的赛先生,一个敢为天下先的赛先生,那么,您觉得中国的科学家应该怎么样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答 : 我不想把生态的问题做成特别复杂、纯理论的东西,那毫无用处。生态是有哲学道理的,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虽然我们的科研经费是不多,但我们研究成果非常多,我们的人 才培养也非常成功。 中国的科学现在好多都是人云亦云,言必称美国。只要是美国人说的,我们就跟着美国做。为什么我们自己不攀登,自己不选择?科学家们在干什么?好像只有发表学术文章而且 是英文的才体现价值。我们有那么多专家,应该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因为我们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就要有公众意识,服务意识。 作为科学家,不能唯科学论。 我们吃“唯科学论”的亏太多了。人类的很多麻烦,都是科学惹的祸。DDT是科学,瘦肉精是科学,三聚氰胺也是科学,转基因更是科学。转基因带来 的风险,我认为用不了十年,风险就会慢慢暴露出来。因为在生产这种产品的时候,本身就在污染 。比如说我为了保护农作物转了抗除草剂基因,我拼命喷药杀草庄稼也死不了, 我只管收获庄稼高兴,不管环境会不会恶化,粮食里有没有残留农药。如果这样的技术大量推广了,人类共同的利益何在?所以我们必须谨慎一些,还得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一 些。 假如我们的农业试验成果推广了,我们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出口有机粮食,总比卖裤子强吧。所以下一步生态学必须要解决应用这个问题,停留在空谈不行。至于多大规模 ,国家要跟上,科学家都做成功了,你不能视而不见。用我们的办法,花不了多少钱,是能解决粮食安全重大问题的,也能从源头保障环境安全。 (责任编辑:曹春玲) (本文据曹春玲访谈录音编辑而成,已经作者审阅)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76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 何处安放图书梦。
热度 2 pup 2011-2-17 21:06
今天看见到新闻。有点小难过。仿佛跟我没啥关系,又仿佛特别揪心。。。。 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公司博德斯集团16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宣布将在接下来几周关闭旗下600多家书店中的大约30%。   新华社电 这家有着40年历史的老牌图书零售商曾经引领“超级书店”风潮,却对电子商务和电子书业务反应迟钝,最终未能跟上数字时代步伐。   博德斯集团16日向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的联邦破产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文件。   公司发言人玛丽·戴维斯说,公司打算在接下来几周关闭大约200家经营状况不佳的书店,它们全部为超级书店。   博德斯集团总部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市,截至1月底,在全美运营642家书店,各类员工大约1.98万人。尚不清楚破产保护将对这些员工产生多大影响。   公司董事会主席迈克尔·爱德华兹发表声明说,破产重组期间,公司打算照常运营,同时着手重组通用电气资本公司提供的5.05亿美元债务融资。   声明说,鉴于美国消费者缩减开支、公司未能说服出版社及其他借款方合作重组债务、公司流动资金不足等原因,“博德斯集团没有足够资金去展开有力竞争”。   博德斯集团递交的破产保护申请文件显示,截至去年12月25日,公司总资产12.75亿美元,总负债12.93亿美元;主要债主是企鹅图书等大型出版商。   博德斯集团市场价值自1998年以来缩水超过30亿美元,自2006年最后一次实现盈利以来,年收入总计下跌大约10亿美元。   破产原因复杂   受网络购书和电子阅读器冲击大   博德斯集团成立于1971年,最初只是一家小书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书店扩张热潮中,博德斯推出有数以万计图书供读者选购的超级书店,版图覆盖全美。   按美联社说法,超级书店的出现把无数小型地方书店赶出图书零售业。在那时,博德斯集团看起来代表图书经销的未来。这家公司鼎盛时拥有1249家书店。   然而,随着沃尔玛、好市多(Costco)等大型连锁超市开辟图书零售业务、网络购书和电子阅读器越来越受欢迎,这种超级实体书店面临的竞争越来越艰难。   博德斯集团自身运营犯下一系列失误,包括未能迅速察觉音乐和 视频 光碟销售额下降趋势、5年内先后聘用4名缺乏图书销售经验的首席执行官。   2001年,博德斯集团把当时尚未盈利的网络购书业务出售给亚马逊网站,2008年,博德斯再度推出这一业务时,距亚马逊以网络购书改变出版业生态已经10年有余,后者早已如日中天,博德斯难以望其项背。   2007年,亚马逊推出金读阅读器(Kindle)进军电子书市场,而博德斯直到去年7月才跟上脚步,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   标准普尔公司分析师迈克尔·索尔斯这样评介博德斯集团:“他们没能做到领先和创新,而是一味效仿和跟随。”(新华)
个人分类: 转载|1643 次阅读|3 个评论
自然科学的假设同宗教神学的联系
热度 4 techne 2011-2-17 00:03
自然科学的假设同宗教神学的联系 王 键   在Alister E. McGrath的《科学与宗教引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自然法则”的论述。作者认为,科学领域内对“自然法则”性质和范围的公认是由保罗.戴维斯提出。在一般的意义上,“自然法则”可以被视为有以下这些特征: 它们是普遍的。物理学的法则被认为在每个地方每个时间都有效。它们被认为“不出问题地应用于宇宙中每一个地方和宇宙历史的每一时刻”。 它们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它们不依赖于观察者的性质(比如说,他或她的社会状况、性别或性的倾向性)。一个系统的状况可能随着时间变化,这与一系列的偶然性和相关的考虑有关,但法则,尽管它们与这些状况在不同的时候有着相互关系,但却不随着时间变化。 它们是永恒的。它们被认为是建立在用以表达物质世界的数学结构之中。我们粗泛所称的“数学真实”与观察到的物质世界之间的明显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背景中,所有已知的基本法则都是用数学形式表达的。 它们是无所不包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视为是处于它们的范围之外。   根据这些描述,McGrath认为,“很清楚,这些属性表现出明显的有神论宗教体系传统中用于上帝的那些魅力,比如基督教。”(以上均出自《科学与宗教》一书第148-149页,王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从上述描述来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并非如很多经典理论所刻画的那样,是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实际上,自然科学的一些潜在假设,可能并不像一些科学家或科学的支持者所设想的那么客观、中立,而反倒和所谓非科学的理论有些类似,同样也存在着很多并非不证自明的预设。而且,从上述描述中还可以看出在科学思想的起源过程中,很可能是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巨大影响。虽然在近代科学的兴起过程中,像哥白尼和伽利略等人都承受了来自教廷的压力,但这种现实利益下的社会压力并不能完全否认在科学思维的发育过程中存在基督教的思辨影响力。   比如,在中世纪,曾经大量流行的关于“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或者“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它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诸如此类看似毫无意义荒诞可笑的经院派的理论争执,其实却很可能为后来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逻辑和思辨的基础。因此,在西方科学兴起的过程中,宗教和神学思维的影响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科学传统之一部分。由于中国自古长期维持着一个世俗社会主体,也缺乏高度理性化的宗教传统,很多人就很容易把科学与宗教对立起来,看作相互敌对的两方。但从McGrath提供的证据分析,这种观点显然是既浅薄又错误的。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76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基因测序能否拯救人类
热度 3 kejidaobao 2011-2-12 13:30
本刊记者/李 娜 1月23日,Nature Genetics网站上报道了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者发现,单独用基因测序来了解人类疾病是不够的,要掌握测序结果和对应病症之间的生物相关性,功能性检测必不可少。这又是一项关于基因测序与疾病诊断、治疗关系的研究。 基因测序能解决的问题有限 据报道,杜克大学人类疾病模型中心的尼古拉斯·卡山尼斯实验室,主要研究一类名为“纤毛运动障碍”的疾病。纤毛是一种类似天线的投射器官,对细胞的正常功能运作起着关键作用。纤毛运动障碍可涉及所有分布纤毛的部位,气道纤毛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可引起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研究人员在斑马鱼模型(它们的许多基因都和人类相似)中对控制纤毛的关键基因TTC21B进行了测序,检测变异情况。最终结果发现TTC21B基因对人类纤毛运动障碍的致病变异贡献率约为5%。 研究者艾利卡·戴维斯指出,“根据我们的研究,基因测序虽然重要,但其能解决的问题有限。还必须对病人变异基因的相关功能进行检测,并结合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其他学科,才能透彻而全面掌握疾病相关情况。”戴维斯还指出,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变异,基因测序和功能检测同时进行,才能更加接近真实,对于病人及其家族的意义也就更大。 从科学家绘制出人类基因图谱草图之后,广大民众就开始对基因测序诊治疾病抱有巨大期待,期望向一些夸大其词的科学家和商业机构所宣传的那样,一旦出现病患,就“按图索骥”,找到致病变异基因并予以纠正,然后就能获得健康。但是十余年过去,现实与人们的期望之间落差很大。 离临床应用还差得远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计划”小组宣布完成基因图谱草图。这份草图由多国科学家联手绘制,耗时10年,耗资30亿美元,内容是人类分布在细胞核中的23对染色体上的约6~10万个基因,约30亿对碱基。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说,这一进展将“彻底改变我们对绝大多数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段”。“人类基因组计划”甚至被称为“生命登月计划”。 科学家们称,基因组计划给医学带来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只要将一滴血放在装满基因的芯片上就可验出病症。未来的药厂将会根据不同病人的基因报告开药方,而且基因本身也会成为药品。科研人员预言,将来许多病症会在症发前就被消灭。 然而十年过去,态度审慎的科学家不断质疑基因组计划和基因测序的意义,认为基因测序似乎并没有实际建树,对于临床医学也贡献甚微。香港大学生物化学系金冬雁教授告诉记者,他认为全基因图谱或全基因组测序最多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实际帮助并不大。目前在疾病诊疗中有真正价值的测序,主要都是验证性的特定基因测序。也就是说,已知某突变或基因型与某病或某药的关系,然后通过测序找出该突变或基因型。如果顺序反过来的只是做研究,谈不上有真正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全测序或是全测序加功能检测,都只是研究和探索,目前都离实际应用还差得远。 巨大期待与深远的担忧 有些科学家对基因组计划心怀巨大期待,从事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不过还需要一定的进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告诉《科技导报》记者,随着对遗传密码的深入了解,基因测序对于人类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自身状况乃至疾病都会有很大帮助,只不过利用基因测序诊断疾病需要一定的进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总协调人、现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的弗朗西斯·柯林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基因图谱草图十周年之际表示,人类基因组计划定能实现其潜力。因为(基因组研究遵循的)技术第一定律表明,对一个真正的变革性发现而言,其直接效果总被高估,而其长期效果总被低估。本刊记者也曾经采访过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董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他指出近十年来重要的生物医学进展都与基因有关,并高度赞誉中国参与的1%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是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里程碑。 但是也有人对于基因测序表示了担忧。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吴海云研究员说,目前完成一个人的基因组测序,大约只需1万美元,估计几年内可降到1000美元。很可能,十几年后,为个人进行基因组测序,会和现在的血、尿常规化验一样,成为一项普通的医学检查。但是,“单纯从技术上来说,目前基因组的研究结果要转化成临床实用的疾病风险评估或诊断方法,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基因组检测涉及到数量巨大的基因信息,一般人能否理解这种检查的利弊,从而决定是否做这项检查?如何保证测序的准确性?因为只要有万分之一的错误,就可能产生很多混乱的信息。我们目前对整个基因组基因的功能、基因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序列和非基因序列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基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所知甚少,得到分析结果后,如何进行正确的解释?这些解释,是否会使被检查者获益?” 更进一步的担心则来自精神层面。吴海云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上述问题可能会被逐一解决。当我们人类可以越来越多地扮演上帝的角色,人类和物种不再是自然进化,而是由我们人类的意志掌握时,如何保证这个意志会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呢?人类可以预测天气,今后或许可以预测地震,甚至预测个人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命运,但谁能预测人类的意志?■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354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