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扫地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疑似扫地僧年龄暴露
热度 1 ormazd 2014-10-12 20:31
Sweeper 2014-10-9 10:00 总结得很妙,但漏了一宗: 我看过文小刚最近晒的ppt,觉得他练得既不是剑宗,也不是气宗,而是神宗。 因为文老师的演讲内容,和牧师布道很像,只有论断,少有论据,几乎完全看不到实验依据: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神说,信息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质,物质就是信息。就这么定了。” 据说,牛顿大师晚年,练的也是神宗。☺ ------------------------------------------------------------------------------- 就如我以前所说,是个年轻人。
2472 次阅读|1 个评论
扫地僧给大家的诺奖作业题
热度 2 laserdai 2014-10-10 18:46
Sweeper 2014-10-10 02:45 一年一度的诺奖烧退以后,中国四大名校的校长们开始总结和反思。 请根据今年您在《科学网》学到的宝贵诺奖知识,做以下四大名校的校名填空题: (1)??校长: 我校女生竞争诺奖,研究做得好的,比不过嫁人嫁得准的。 (2)??校长: 我校退学生,今年和诺奖擦肩而过。 (3)??校长: 我校旁听生,今年和 “诺奖师母” 这顶桂冠,擦肩而过。 (4)??校长: 本校著名诺奖预测专家,刚才和我在洗手间擦肩而过。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521 次阅读|6 个评论
报告:扫地僧哭了,又破涕为笑
热度 7 laserdai 2014-9-22 16:40
张益唐:我若在中国,无法取得今天这样的学术突破 这篇博文,没有精选,点击上万,科学网上的确很少见。 其中一条评论: Sweeper 2014-9-20 01:29 一路读下来,不知不觉,看得老泪纵横。 很不好意思,怕老太婆看见了又要取笑。 正想偷偷擦一下,就读到了饶毅的例子,看到 “被打得一塌糊涂,最后决定再不去申请那些什麽头衔” 云云。破涕为笑,立马乐歪歪了。 一位是衣带渐宽,无欲无求的海带,好比明月清风,不染尘埃。另一位是唐装猴冠,气愤不平的海龟,如同朝堂灯泡,金光刺眼。记者小朋友: 那伙江西师大原装饶毅们的见识和格调,与这位正宗北大张益唐先生的学问和趣味,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558 次阅读|25 个评论
大自然为“扫地僧”塑像
热度 4 Majorite 2014-4-30 22:27
大自然为“扫地僧”塑像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2325 次阅读|4 个评论
黄老邪变扫地僧
热度 3 outcrop 2014-4-23 15:52
虽然都是顶尖的脑袋,但科学网的黄老邪和扫地僧差异还是有点大的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2604 次阅读|8 个评论
扫地僧狂拍文明哥!露内功深藏清华园?
热度 18 laserdai 2014-2-11 01:09
科学网上 ‘ 扫地僧’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的共同兴趣所在。昨天他再度出手,不小心露出内功,今天就再点一下,以 飨 各位好奇者。 话说前几日, 西毒 文明哥与 陈儒军 缠斗之中,本博主伸手轻点了一下文明哥,其自持内力比较深厚竟然不以为然,于是再度出手,用上乘内功重手猛点了一下,结果重着,西毒浑身痛痒难耐,于是抛下蛇仗,依旧双手着地双脚朝天,呱呱蛤蟆叫着向西一路遁去,口中还念念有词:我要四只风筝同时转, 一瞬间就不见了踪影 。盖回去山洞中去双手双脚并用地拨弄四只风筝去了。 同时,二人缠斗中一直冲陈儒军撒石灰面的欧阳希,被马帮主用浑厚内力伸指弹出的一粒小石子打晕:所谓的麦克米伦温度极限本是子虚乌有,同时这内力把那石灰面逼进西毒的禅杖之中,其中之眼镜蛇也立即玩完。欧阳希稍微一个愣神,明白过来此时此刻不敌正方,于是撒丫子朝西方向直追而去。 至此,华山之顶告一段落,众人直看得心惊 胆战,桃花岛主 黄小邪 捋须颔首表示赞叹,暗中躲在一边的扫地僧全都看在眼里,口中念了一句:阿弥陀佛,道出一段感慨,挑出一句如下:     Sweeper 2014-2-9 15:36 ( 3)。。。从MIT来的文明小刚被不讲卫生的小戴给气晕了,手一哆嗦,把自己的文章弄翻了,在陈儒军家洒了一地。我放下扫把,捡起来读了几篇,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干干净净的工作,作者心旷神怡,读者如沐春风。 这次的这里,扫地僧露出了自己的内功功底:他比较欣赏西毒的内功功法,情不由衷认为是“干干净净的工作,作者心旷神怡,读者如沐春风”,其实,这也是在猛拍文明哥的后部。 再说,前几日有位博主说道:(西游记中) 各位斗法的为什么都要现出原形 ,那里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只有显出原型,斗法之中才能最大发挥功力,还比如,白蛇传中一开始法海和白蛇在桥下争抢许仙吐出的仙丸,后来法海用计让白娘子现出原形吓死许仙, 白娘子和青蛇盗灵芝草和鹤童斗法;还有龙王和哪吒斗法等等等等 都是这样的。 因此,这次,扫地僧不小心, 情不由衷地露出了浑厚内力。高手过招,稍微用点内力,他方当即一目了然。 由于这里是点而不是揭,此处省略推理过程二百五十步。结果,扫地僧非常有可能潜伏在清华园内。 看清华人比较多,这里的 文克玲 博主理所当然成为了第一嫌疑,以前的最大嫌疑 马帮主 红孺 退 居第二,更早的博主李淼排在第三。。。 至于,扫地僧到底是那位,我永远不会直接点破。提示,如果不是上面三位中的一员,那就把上面三位分别隔离,大刑伺候,于是可得到三张可能的名单,这三张名单中的共同人物应该有好几位,其中一位就是扫地僧。 顺便提醒一下扫地僧,要悠着点玩,下次出手别再用浑厚 内力了,免得大众看透。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624 次阅读|47 个评论
扫地僧精彩评论感悟
热度 27 chrujun 2014-2-10 20:52
科学网读者中有网名Sweeper(扫地僧)的网友,对铁基超导之争在戴德昌的博文中发出了一套精彩评论。 这个评论比较长(见附录),可见倾注了扫地僧的大量心血。 涉及我和戴德昌的评论我在这里不发表意见。 我仅就引发我深入思考的评论中的第7条和第8条谈谈我的想法。先把评论中的7-8条放在这里。 “(7)真的原创,出乎平常心,归乎平常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妙不可言的原创研究体验,对于学者自身生命的提升,便是做学问的终极大奖。 (8)急急的跟风,为名利所驱,为名利所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靠人海和钱堆,以苦命的拼搏,在恶性竞争中红着眼争抢热门成果,这种变态的研究体验,对于研究者自己的生命伤害之大,那区区一纸大奖,如何足以弥补?这般拼命的孩子,上一回春晚,你何苦提着一对稀屎大锤,追杀得这般不依不饶?” 第7条对原创性研究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归纳。这个归纳深得老子思想真传。老子告诉我们,只有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窥探世界的本原。如果我们抱着争名夺利的想法去探索世界的本原,注定不会有什么收获。 所谓探索世界的本原,就可以理解为原创性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就是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 为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添砖加瓦。 要在科学研究中有重大发现,没有好奇心,只有名利心是万万不能。只有微不足道的认识就想拿着去争名夺利,注定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重大成就. 第8条很有意思。 道出了以飞夺泸定桥般的速度搞跟风式研究的本质,这种研究往往是受名利驱动。 前人开了一条好路,研究结果基本上可以预知了。 这个时候能否以最快速度扩大战果就非常关键。 因为别人把路开好后,很多人都会走这条路了。谁走在最前面谁就可以发表SCI论文、就可以评院士、拿基金、拿项目,从而在狼多肉少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因此,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大干快上,要拿出飞夺泸定桥的精神。 有一个晚上可以写一篇文章的牛人,用快刀行走江湖。 有林彪式的超级领军人物,能够组织3班人马轮流上,让机器天天工作不停歇。 有这种不要命的革命精神,奖励一下也是应该的。 这种疯狂式的投入在工程实践中也经常采用。因为研究结果是可预知的,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看谁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华为就是这样拼出来的。 我们也这样疯狂过,在短期内为了需要半年都没有休息。 但搞原始创新则不然,当不知道路在何方的时候,疯狂投入往往成了没有目标的瞎折腾。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虚其心实其腹,将全身心用来聚焦在所关注的问题,思考、思考、再思考,尝试、尝试、再尝试。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24小时连续作战的疯狂,最需要的是灵光一闪。 非常感谢网友扫地僧,您让我对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这次掺和铁基超导争论算有所收获的话,您的评论无疑是我最大的收获。 附录(扫地僧原始评论全文): Sweeper 2014-2-9 15:36 (1)科学网很好玩,先是文小刚和陈儒军打起来了,双方都很叫真。这很有趣,就象洪七公居然和柯镇恶打起来了一样。 他俩打得一塌糊涂的核心问题是:姚贝娜该不该上春晚,去唱那首“铁基之歌”? (2)姚姑娘也很好玩,她一声不吭:有洪七公当粉丝,柯镇恶扔鞋子,她是乐坏了呢,还是气坏了呢?我们不知道。但这丫头爱名利,—— 这我们都知道。所以丫一定躲在后台竖着耳朵听大家关于她的吵架,—— 这我们都能猜到。可怜她的好姐妹戴希,台前台后辛辛苦苦跑来跑去,要不是七公出头,戴希都快要被飛天蝙蝠给气哭了。另一个小伙伴曹老师,出来共鸣了一屁,就被回音震了回去。 (3)然后戴德昌提着齐国远那一对稀屎大锤就出场了,主张直接给不吭声的姚姑娘泼粪。从MIT来的文明小刚被不讲卫生的小戴给气晕了,手一哆嗦,把自己的文章弄翻了,在陈儒军家洒了一地。我放下扫把,捡起来读了几篇,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干干净净的工作,作者心旷神怡,读者如沐春风。 (4)我再听姚姑娘唱的“铁基之歌”,词曲都象老谋子电影里的色调,华丽灿烂,可是有一缕音调,捉之不准,挥之不去,就象老谋子皱巴巴的一张苦大仇深的老脸,“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我纳闷,为什么见过大场面的文小刚,居然会被姚姑娘唱得两眼泪汪汪? (5)后来我明白,MIT的七公,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七公回故乡,你让他听风姐的乡音也象天籁,何况是姚姑娘华丽的“好声音”? (6)所以,小戴同学,你要是愤怒华谊兄弟公司利用春晚力捧自己的歌手,不必咬住文小刚,你应该去骂钦点姚姑娘上春晚的冯小刚。 但是你回头再想想:在这个年代,春晚也罢,国家奖也罢,评奖的也罢,领奖的也罢,谁不是名利场中的滚刀肉?名利场中的大奖,跟作品的原创或跟风,有几毛钱的关系? (7)真的原创,出乎平常心,归乎平常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妙不可言的原创研究体验,对于学者自身生命的提升,便是做学问的终极大奖。 (8)急急的跟风,为名利所驱,为名利所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靠人海和钱堆,以苦命的拼搏,在恶性竞争中红着眼争抢热门成果,这种变态的研究体验,对于研究者自己的生命伤害之大,那区区一纸大奖,如何足以弥补?这般拼命的孩子,上一回春晚,你何苦提着一对稀屎大锤,追杀得这般不依不饶?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11613 次阅读|63 个评论
扫地僧这个评论太不负责任
热度 7 wliming 2013-10-22 16:43
扫地僧在科学网隐身多年,他的评论常常是一针见血,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次王闻之争,大家对扫地僧寄予厚望。可是,扫地僧的这个评论太不负责任。好像中国因为有了一些科研的污点,中国学者就都得逃离科研了。我觉得,王闻争论的几个要点还是可以有一个公断的。这件事不能流于口水仗,更不能感情用事,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王牧教授有点操之过急,既然专家在做评判,应该等一等最后的结论。科网这个黄秀清,立马跳出来,唯恐天下不乱,不厚道啊。 Sweeper 2013-10-22 09:49 文章标题: 今天科网爆炸式新闻让人目瞪口呆 不同意2, 4, 5, 8, 10楼。 一地鸡毛,派谁出场都扫不干净。 南大物理,一代不如一代。自从若干年前爷爷和老子为了一纸奖项,反目成仇以来,气数就到头了。 既没西方规则,又无东方家威,不能不败。但是,孙子们居然这么快就闹到这样的地步,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所料。 准院士们的拼杀,一次比一次刀刀见红: 上上次,是李研究员的情人被用作枪手。 上一次,是段教授的爱人被气成枪手。 这一次,是王主任和闻主任,以规则的名义,赤裸裸地直接决斗。 下一次,大概就真要出人命了。 学界的规则,本在保障学者公正的荣誉。 学者的荣誉,本在彰显学问本身的价值。 学问的价值,本在升华我们有限的生命。 有志的年轻人,请远离中国大陆学界这个本末倒置,环境日益恶化的名利场。 人生苦短,珍惜生命。
个人分类: 社会|5404 次阅读|12 个评论
扫地僧的独门暗器,兼谈他为什么不开博!
xcfcn 2013-7-28 13:30
扫地僧以一游客身份隐然成为科学网的传奇人物。虽然神龙见首不见尾,但科网每有大事小事,皆能闻到龙诞,闻者皆言香,我却无所感。 昨日又见一滩龙诞: Sweeper 2013-7-28 04:15 虚空的官办网站,因被迫而自愿实名的众生博主,各自追逐的,无非是自己的影响,经历的分享,才能的展示,姿势的显摆,浮名的荣誉,怨气的发泄,以及由此种种而生的,在甘苦真实的人生中难以获得的,快捷的认可,廉价的赞扬,短暂的快感,和虚幻的满足。 可是既被实名,口舌纷争,就难免会伤及面子或自尊。于是,在潮来潮去的虚空网站里,就会吵来吵去,结些梁子和怨仇,给短暂而又宝贵的人生,添些长久却没有意义的遗憾。 中文网上吵架,胜负轮流转,口水满天飞。最常见的吵法,四言以蔽之,叫 “仗势报仇”。 在《科学网》,势分黑白两种,一种叫“道德正能量白势”,另一种叫“结党负动量黑势”。举最近几个经典战例吧: 海外正教授攻击震区的利益团体,受到官方打压。获得如此空前巨大的白势,当然要乘机评论辱骂几回老冤家安博士。 安博士硬着头皮,挤出个豆腐块博文诺诺地回嘴,结果却连本党大佬蒋居士和马前卒肖子都读不下去,觉得他还不如闭嘴。这是仗白势报仇而占尽上风的典例。 再比如,北大张教授高调宣布救灾义举,事情还没做,白势已经气贯长虹,于是把早有宿怨但平时绝不敢惹的安博士,一把揪出来示众。这又是一例倚仗白势报仇的典例。这一回,就连梁山安博士的头皮,也硬不起来了,只好由吃素的死党蒋居士代为拔刀。 至于倚仗黑势报仇寻衅的例子,数不胜数,我就不举例了,各位自己到本网每天的热门栏目里随便挑了看吧。 扫地客饱暖无事,有感而发,是看到黄沈一点小纠纷,经过好事者小肖的搬弄,好像要烧成一场大火。各位且慢群情激奋,不妨先仔细看一看,这“反转救国”和“辟谣救人”两面迎风飘扬的正白旗,是不是正被光明网编辑,举起来以报科学网某位编辑的个人夙仇? 各位网友,夏日炎炎,与其在虚空的官办网站,实名喷口水大倒垃圾文字,彼此践踏出丑,真不如虚名来去,在真实的世界里,慢慢享受各自的人生和友谊。 小安子被骂了,他还是觉得扫地僧是高人。我也被骂了,但我也觉得扫地僧是高人,但也仅此而已。并稍稍为扫地僧惋惜。 扫地僧学识阅历智商显然比我厉害,但至少在科学网有点用错了地方, ​ ​ 省级社科院边缘化 院长主要负责“找钱找项目” ​ 6月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方社科院院长座谈会,30个省级社科院和部分城市社科院都派来了主要负责人。座谈会邀请了社科领域的“龙头老大”中国社科院来介绍创新经验,但主要是借机学习如何“找钱、找项目”。 “国家院(中国社科院)的经验对我们非常重要。即使不开这个会,各地也会到国家院去问,科研是怎么开展的,科研经费是怎样拿到的。”某省社科院负责人表示,自己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找钱、找项目”。 这背后,是地方社科院深深的危机感。 致力于咨政建言、研究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省级社科院,发现自己慢慢被挤到了(或依然处在)省委、政府智库群的外围,日益边缘化。 最外围官方智库的尴尬 “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中国大陆31个省份,除海南外,都设立了省级社科院,是直属省委、省政府的正厅级事业单位。海南省在建省办特区过程中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并未设立社科院。 对于所有省级社科院来说,2004年中央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带来了机遇性的转型。 在那之前,省级社科院长期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世界史、社会史、宗教学等等,是一个类似大学的“象牙塔”。3号文件提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 之后,各省级社科院都逐渐把定位转到省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为政府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支撑和服务。 但接近地方权力中心的路其实走得颇为艰难。某省社科院的前任院长将地方党委、政府的智库排了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党委、政府的两个政策研究室,第二层次是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三层次是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大多数省份设立),第四层次是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五层次才是地方社科院、科研机构和高校。 正因为处在官方智库的外围,不少社科院感觉到越来越强烈的生存危机。 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社科院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系于地方财政。6月底的全国地方社科院院长座谈会上,一些院长就对记者坦言,地方社科院的科研经费仍摆脱不了“化缘”的境地,更何况“这任领导答应给的金额,到了下一任领导又变了”。“我们国家,特别是地方党委、政府对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认识不到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要地方财政拿出更多资金,来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是很艰难的。因为它不像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不可能‘刀下见菜’。而根据现在的评价制度,地方官员希望在任期里迅速做出成绩。”陕西省社科院院长任宗哲对记者说。 尽管各省级社科院开始主动服务地方党政机构,但大多并没有被真正纳入决策咨询体系。比如上海社科院就直接参与市里“十二五”规划和一些重大战略的制定,但更多的社科院仍然为自己的“边缘化”而苦恼。地方领导层在决策过程中较少主动与社科院沟通,社科院的研究课题往往是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请示”来的。 “现在政府内部有各类研究机构,他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比较灵,省长书记出国下乡都带着他们,他们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掌握大量的内部材料,研究成果也容易超过社科院。他们跟领导的关系也好,经费也有保障。社科院现在的境况是很危险的,逐渐被边缘化。”辽宁省社科院院长鲍振东说。 有的院长甚至自嘲社科院是“养老机构”,到社科院当院长等于“退了休享受正厅级待遇”。 “我从地级市市委副书记任上调到社科院当院长,从副厅级升到正厅级了,但老百姓不知道咋回事,不少人跑到我岳母家里去问,说你姑爷犯什么错了,给弄到社科院当院长去了。”一位院长无奈地说。 据了解,在一些省级社科院,生存境况似乎陷入了一种不良循环——为了争取领导的重视和经费支持,于是重点研究党政领导的喜好和思想,做官样文章,领导提出个政策,去解读它的合理性,给领导唱赞歌。“××领导提出了……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为核心,扎实推进……”这样的表述常常成为某些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主体。但是温顺的“拍马屁者”往往更让领导觉得没有存在价值,科研经费的上涨更加无望。 院长的主要工作是“找钱、找项目” 同为谈创新,国家院是有钱之后琢磨怎么花钱,地方院是琢磨怎么把钱拿到手。 今年的全国地方社科院院长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受邀为大家介绍该院于2011年启动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包括人事、科研、经费配置等方面的创新。 “国家院(指中国社科院)和地方院创新是两种思路:国家院谈创新,是有了钱之后琢磨怎么花钱;我们地方院是琢磨怎么把钱拿到手。”多省社科院院长对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据他们透露,中国社科院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从国家得到了10多亿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据了解,省级社科院从各地财政厅获得的经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人员工资全额拨款;二是科研课题经费,数额各地差异很大。 “说起来是人员工资全额拨款,但参照系是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社科院是高职称人才聚集的地方,广东社科院每年这一块的缺口有20%多,要自己通过其他方式,比如通过‘横向课题’(‘纵向课题’指领导布置的课题,‘横向课题’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研究的课题)挣钱来补足。”广东社科院副院长王珺说。 但在科研课题经费这一块,广东社科院的情况足以令很多兄弟单位艳羡。“每年课题经费有六七千万元,70%~80%来自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地市政府。平均一个课题有三五十万元。广东对决策咨询的需求还是很大的。”王珺透露。 青海省社科院号称“全国最小的社科院”,在省级社科院中经费最少,每年130万元;编制最少,只有90人,其中科研人员不到50人。院长赵宗福却对记者表示,“我们的日子过得挺好”。“青海处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我上任之时,我就跟省里领导说,尽管我单位很穷,但决不为难省里,要像一个有本事的儿子,到外面去挣钱。”赵宗福说。 赵宗福“挣钱”的秘诀之一,是争取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我们申报11项,有7项获批,立项率63%,远超全国平均30%的立项率。从2009年至今,我们一共获得48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本实现了人人都主持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赵宗福说,每年省财政拨款的130万元科研经费,远远不足,通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了六七百万经费,这是最浅显的动力。 不是所有的省级社科院都如此幸运。 “2003年我才去辽宁社科院,科研经费一年才60多万元,全院有200多人,如果平均到每个人头上,连下一次乡调研都不够。后来陆续涨到500万元,不再涨了。500万元除去学术交流、接待、办刊物,实际用作科研经费的只有300多万元,一般一个课题1万元,大的课题也就2万多。”鲍振东很无奈,一两万元做一个课题,想出很好的成果确实困难。而且,经济在发展,科研经费不增长,实际就等于连年降低。 事实上,早在2004年的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上,与会者就提出,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对社科院的财政拨款应人均分别不低于10万元、6万元和4万元,且每年递增幅度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不少省级社科院的科研经费都没有获得增长。 新定位:比领导的考虑“快半步” 迎合领导,不是巩固阵地,而是放弃阵地。 缺乏充足的物质保障,特别是研究经费不足,这已成为制约省级社科院顺利实现向新型智库转型的瓶颈。“但你给地方都没有做贡献,凭什么给你钱呢?各省社科院应该在做贡献中求发展。”任宗哲说。这也就是社科界 常说“有为才能有位(位子、地位)”。 社科院要在地方决策咨询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在地方党政智库的“五个层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是在做知识创新,就像打井,越打越深;党委、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处在工作一线,要针对当下领导关心的问题,提出现状分析和对策。社科院应当在这两者之间找平衡点,利用自身基础理论功底扎实,对省情、市情了解深入的优势,致力于提供本地区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各地方院应当分析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找自己有所作为的发展空间。”任宗哲如此理解地方社科院的定位。中长期、战略性、应用性,比领导干部的考虑“快半步”,基本已成为各地社科院研究方向的一种共识。 但在实际中,不少社科院的研究不仅没能“快半步”,反而是跟在领导干部后面走,参谋与咨询的功能无从谈起。由于是官办体制,很多时候社科院更多的是在解读路线方针政策上下工夫,真正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常常得不到重视。“这样的做法也迫于无奈,比如说,我们所研究的问题,给省委、省政府决策多提一些意见,特别是多提一些不同的意见,恰恰就容易惹人家不高兴,拨下来的钱更少。”某省级社科院院长说。 “上面领导提出了一个什么思路,想办法去把它说圆了,任务就完成了,领导也高兴。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没有理论积淀,没有文化积淀,不利于社科院的长远发展。”在赵宗福看来,地方社科院应该致力于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党委政府的意见,高质量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而不是做低层次的官样文章。 “社科院现在地位已经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了,长期养了那么多的懒人、庸人,队伍人数不少,文章没少发,材料没少报,有用的不多,这是不行的。”鲍振东说,作为地方社科院来说,的确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意识,但不是说要迎合地方党委、政府,迎合某个领导,“那恰恰不是巩固阵地,而是放弃阵地。” 最大的对手:麦肯锡这样的国际智库 要打造成一支省委、省政府“想得起、用得上的快速反应部队”。 “我们的‘客户’,越来越挑剔,越来越难应付。广东省委、政府的领导,博士毕业的很多,素质都很高,你要能帮助他分担一些问题,给他对策性的思考,他才觉得你有价值。他对研究报告既要求快,又要求系统,而且还要求实。”经济学出身的王珺喜欢把省委、省政府称为自己的“客户”。而他希望用订单导向、打包结算的方式破解科研经费短缺的难题,走出一条地方社科院发展的新路。 “今年4月,我报了25个题,让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去勾选,其中23个题都被勾了,我们计划用三个月到半年把他们勾选的课题做完。”这就是王珺所说的广东社科院研究课题的“订单导向”。 正如他所说,广东对于决策咨询的需求是旺盛的,但同其他省级社科院面临的困境一样,给省委省政府做的这些课题常常是“免费的午餐”——每年下拨了人员经费和一定的科研经费后,省财政往往不会为某个或某一批课题再拨经费。 “一个课题三五十万元,你让省长、书记一个个来批,他不是这样的角色,太小家子气。今年我要打开局面,如果领导觉得我们今年的课题做得很好,明年我再提交课题的时候,就打算提出费用了,一揽子跟主管领导谈,打包结算。”王珺直言,“社科界常说‘有为才能有位’,但我说,‘有为才能有钱’。” 虽然每年六七千万元的科研经费已经令兄弟单位艳羡,但王珺也有自己的压力。在经济发达、对决策咨询有高需求的广东,“我们现在竞争中最大的压力,就是麦肯锡、兰德这样的国际智库。它们已经给广东做了不少项目。比如,兰德公司就给广州知识城做了创新体系研究。”王珺说。 面对外部的竞争,首先要调动内部的力量。王珺想把广东社科院打造成一支省委、省政府“想得起、用得上的快速反应部队”,“没有好的待遇根本就没戏”。 首先应是分配机制改革 吃“大锅饭”,是阻碍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科院要想活得更好,人事制度、课题管理、评价机制、分配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但不少省级社科院却坦陈“改革乏力”。 首先,由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党政机关模式,在人事、经费管理上实行统包统配,干部能上不能下,专业技术职务易聘难解,干好干坏差别不大甚至一个样,所以在社科院内部没有竞争意识;其次,真要参与竞争,也没有竞争力。 鲍振东给记者讲了他在辽宁社科院搞人事改革的经历。“2006年,我们实行竞技上岗,结果下去了几个处长,有的就到处告状,弄得我很被动。书记、省长一见我就问,你们咋整的,上访的这么多。在社科院,改革没有形成气候,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人员没有危机感,让一部分人利益受损的改革难以推动。如果没有强大的外部压力,没有外部的监督机制、倒逼机制,社科院不会改革自身。” 不想参与竞争,背后原因是没有竞争力。一些院长自嘲地方社科院是养懒人、庸人的地方。研究人员习惯在网上做文章,抄来贴去,拿不出实实在在、能够回答时代问题的成果。 什么才是评价社科院工作好坏的尺度?“地方社科院之间,常常是竞争房子有多大、人有多少、在科学期刊发表多少文章、领导有多少批示、财政拨多少钱……这种竞争没有实际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只是表面的风光,也是泡沫。”鲍振东说。 不少院长都认为,地方社科院的改革,需要自上而下地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对社科院有定位和制度安排,同时还需要创造改革的良好氛围。首先需要改革的可能是分配机制。 据介绍,在大多数地方社科院,科研人员除了领财政下发的工资外,不得再从课题经费中提取报酬,课题经费只能用于差旅经费、调研经费等实际支出。也就是说,科研人员从课题中得不到经济报酬,这就是所谓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这是阻碍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中国社科院开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中,就将“报偿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改革与创新点——将科研人员智力劳动的成本支出作为科研经费支出的重要一部分,从根本上杜绝“虚假报销”。 “在我们院,科研人员希望找发票虚假报销,从科研经费中获得一部分变相的收入,而财务人员严格执行财务规则,双方老是有矛盾。有一个人拿了7万多元的汽油费发票来报销,财务人员一算,7万多元如果买成汽油,可以开车绕地球两圈!各省社科院如果都查就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不是只有少数人这么做。这是分配制度造成的。”一位地方社科院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作者:姚冬琴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时间:2013-8-6 薄熙来案述评:成功的审判 遗憾的侦查 陈有西 周 四,通过济南中院的审理前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案件公开庭审的直播,综合各现场媒体的报道,特别是新华社转发的庭审全部笔录,很多原来扑朔迷离的传言得到了证实,一天审判透出的信息量非常大。 第一天的审判,只进入受贿罪的法庭调查质证阶段,还没有涉及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按照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总则规定,在法庭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前,薄熙来都还只是嫌疑人。控方的指控意见和观点,要经过被告自己的辩解、律师的辩护、法庭的合议认定后,才能够确定薄熙来是否有罪。 周四的庭审中,薄熙来除了对他的身份证据没有异议外,对所有的受贿指控均予以否定。理由不是否定事实有没有发生,而是以对妻子和儿子的行为不知情、同行贿人没有特别关系,和没有对行贿人进行权力帮助为由抗辩。他的辩护律师则主要从证人证言的真实性、权力帮助的相关性上进行了辩护。虽然还没有进入法庭辩论阶段,按被告和律师的发问方式和质证意见,对受贿一节是准备作完全无罪的辩护。 对于这样一个国际影响的、侦查经办了11个月的大案,出现这样的重大指控的全盘否定,确实让本案出现了更大的戏剧性。按照周四审判的进度和审判方式,未来两天还将对贪污罪、滥用职权罪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 周四,微博中有人问我,对本案的审判有何观感。我的表态是:我对周四的庭审打高分。这是一个充分保护被告权利的审判。控方也改变了依赖口供定案的惯用方法,用证据链来证明指控。特别是证人出庭和实质举证录音等,都对今后职务犯罪审判开了示范作用。被告这种自我辩解很正常,可能是翻供,也可能是实话,用证据链由合议庭进行综合评析。 还有人问我:比当年你李庄案辩护时的庭审比较如何? 我说:周四的庭审质量高多了。薄也感到作为一名被告的滋味了。庭审的公开性程度出乎我的预计,特别是将庭审笔录同步公布,而且书记员能够如此全面的记录下来,是中国刑事法庭上破记录的,对中国职务犯罪审判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我写出这篇述评提供了直接的实证基础。 我总的评价是:第一天的审判是一场成功的审判。而审判中暴露出来的侦查薄熙来案件中的很多缺陷,是令人遗憾的。很可能使这场审判成为一场有长久隐患的审判。 一、被告权利得到了充分保护 被告权利保护,一直是中国刑事法庭问题很大的领域。由于薄的身份和举国的关注,济南中级法院周四的审判中几乎是完全保护了他的辩护权。无论是控方、还是法庭合议庭,都没有限制、恫吓被告的所有辩解,也没有打断其辩护人的发问和质证。辩方权益的保护是其他案件中少见的。这对查明所有对被告有利的节点,澄清一切社会传言,起了好作用。以至被告本人都认为法庭很好地保护了他的权利。这种审判,能够服众,也能够促使被告调整好对抗心理,让案情真相毕现。 这样的审判甚至让公众对薄的法庭表现有了好评。有人说:以薄的能力口才岂能是一般人可以应付的?我回复说:这是误解。口才好,并不可能救自己,关键是犯罪事实有没有发生过。让被告说话,既是法庭应有的风度,也是查明全面真相的基础。这种审判作风是值得肯定的。 二、受贿犯罪用客观证据链证明 中国目前的受贿审判,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靠口供定案。这导致严重的刑讯逼供现象。限制证人出庭,办案都努力逼取被告的交代口供和证人的书面证词,用虚假的书面言辞证据定案。 本案审判中,控方可能早知道薄翻供的现实,高度重视用客观证据链进行指控,不是靠薄的口供和证人的书面证言。对受贿罪通过款的走向、经手人、旁证、物业所在、行贿细节审查、?目帮助关联性、家庭关系的明知证据入手,不强迫被告自证其罪,而用证据链证实真相。 本案的薄家收财物证据事实已经证实,薄的辩解主要在知不知情上,即自己有没有主观犯意上。而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作出的12条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影响力受贿”和“权力关系人受贿”后,薄的辩解其实是苍白无力的。只要证明了徐明等二人财物交付薄家的事实,定罪应当没有问题。因此,控方的不依赖认罪口供的指控方法是高明而科学的。 三、审判公开有很多亮点将有示范意义 司法的生命在于公开。司法公信力也建筑在公开化之上。济南中院周四一天的庭审,审判公开化方面有很多亮点。 一是用中法庭审判。现场旁听的人有110多位,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开设了视频法庭同步让更多的人旁听; 二是开通了法院微博直播,周四济南中级法院新浪官方微博的粉丝一天暴涨,达30多万。搜狐微博直播最多时收听人达到10万以上。 三是在全国法院中首次将庭审笔录主动全部同步公开。包括证据录音和证人证言。庭审笔录在原《刑诉法》时,法院连律师都不让复印,视为审判机密。现在这样及时地向全社会公开,是需要勇气和自信的。我对济南中院书记员的速录水平非常钦佩,基本上能够非常完整地记录法庭各参与人的全部发言。对审判长驾驭庭审的节奏和清晰的思路也很佩服。这种公开,是比现场旁听的效果更好的。因为法庭现场好多人听不清楚、听不明白、听不完全、没有法律基础的往往听不懂。而这种全程笔录是能够非常清晰地看明白的。因此我在微博上说:“法院当场公布庭审笔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这是实质性的公开审判步骤,为济南中院这一举措叫好。” 四是将证人录音、证人书面证言,也直接网上播出,这也是全国首次。使公众身临其境。 四、证人到庭破解行贿受贿案件审判难题将影响全国 近年来受贿案审判基本上见不到证人,都用言辞证据出示质证。证人往往受到刑讯逼供,前后矛盾,而控方都会威胁证人不准见律师,更不准出庭作不利于指控的证言。如果违反,立即抓回按行贿罪起诉;如果帮助控方,就作为污点证人不予起诉。 而本案中重要证人徐明出庭作证,并受到了各方甚至被告的当庭盘问。他的证言始终基本一致。徐明的出庭对查明权力帮助和法国别墅资金和薄熙来儿子出国费用等情节,证明效力很强,同被告翻供有直接对抗效果。同样,对另一行贿人则当庭播放了最高检察院侦查的录音证言,虽然不如当庭作证有效力,但是比起侦查制作的笔录,更为真实和可靠。这样的公开审判,即使是陪审团制,也能够得出公正的结论。 五、庭审驾驭公允,释法说理有据 济南中院在直播中,及时公布了《起诉书》内容,同时将新《刑事诉讼法》的庭前会议、相关刑法罪名构成的法条,都同时公布在网上,很好地增强了法院依法审理、事事有据的司法说服力。让可能引起怀疑的社会舆论化解冰释。审判长对待被告、控方、辩方温和有礼,庭审用词和作风以理服人,树立了一种良好的法庭风格。 六、庭前会议功能正本清源,纠正了刘志军案的不良影响 庭前会议是新《刑事诉讼法》的新内容,但各地审判中正在出现变种,变成了一种不公开审判的借口。比较典型的造成恶劣示范影响的就是北京中院审判的刘志军案。这样大的案件半天审结,所有的证据说都在庭前会议中质证了。直接违背“证据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必须当庭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证据”的规定。 本案中,一开庭审判长介绍庭前会议的情况说:“鉴于本案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为保证庭审顺利进行,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根据法律规定,法庭组织控辩双方,于2013年8月14日召开了庭前会议……庭前会议就案件管辖、是否申请回避、有无新的证据、是否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出庭证人名单及其他与审判有关的程序问题,听取了控辩双方的意见;同时组织控辩双方进行了庭前证据展示,听取了对证据和指控事实的意见,明确了庭审的重点。” 我立即担心薄熙来案的审判,有可能再次出现刘志军案的情况。这将对今后全国刑案审判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我当即发了微博:“庭前会议只能就程序问题交换意见以提高效率,节约诉讼资源。不得代替公开审判质证程序,所有定罪证据仍将当庭出示,对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公开质证,防止庭前会议发展成为变相不公开审理。”后来的直播迅速证明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所有定案证据的实体质证都扎实地进行了。这就为正确贯彻新刑诉法,纠正一些地方的违法办案,起了良好的纠偏作用。 说了那么多本案审判中的正面亮点,下面分析一下,通过公开审判,呈现出来的薄案侦查、起诉中的问题。我将之称为“遗憾的侦查”。 一、谷开来的共同犯罪漏诉问题 本案的庭审充分地显示,谷开来完全构成了受贿罪的共犯。而且是主要的受贿策划人和行为人。无论是300多万美金的法国别墅、还是儿子出国的费用,薄熙来确实没有直接经手,只是知情。他法庭上否认知情。辩解说:(1)、收受徐明的2000多万钱物自己不知情,都是谷的行为;(2)、他没有权力帮助徐明等人,都是正常职务履行;(3)、徐明同谷开来关系好,同他只是一般关系;(4)、否认买法国别墅同他有关,他不知情;(5)、儿子出国费用一事也不知情。 而谷开来是逃不掉的。其实,周五调查的贪污罪问题,共同行为更明显,因为是直接通过谷的昂道律师所将国家的500万隐藏洗钱贪污的。那么,按照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2007年7月8日《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关于由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问题”: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授意请托人以本意见所列形式,将有关财物给予特定关系人的,以受贿论处。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实施前款行为的,对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特定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 按照这个规定,谷开来毫无疑问属于受贿共同犯罪被告。合肥审判只审了她的杀人罪,受贿罪没有起诉没有审判。本案中明显属于漏侦漏诉。由于她的不被追究,给了薄熙来可乘之机。将所有受贿责任推向谷,由于谷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其身份单独不是受贿罪主体,这种辩解等于两人都可以无罪,2000多万可以白拿。而这种后果,就是故意割裂案情、不同案起诉薄谷造成的。这是侦查、起诉的大败笔。 二、谷开来杀人案中薄不是滥用职权罪,而是包庇罪 这两个罪量刑基本相同,但是构成要件不同。滥用职权罪是公务行为。而薄干预王立军和其他警察依法办案,目的不只是滥用职权,而是明显地为了包庇谷开来杀人案,使她免暴露免追究,最后逃避法律的打击,进一步保住自已。这很清楚是利用职权包庇家人犯罪,而不是利用公权力随心所欲滥用职权损害公共权力的谨慎原则。 滥用职权罪(《刑法》397条),属于职务犯罪,最高刑为7年,以国家财产和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为前提,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才可以判到10年。包庇罪(《刑法》310条),属于妨碍司法秩序犯罪,情节严重的判10年以下。而滥用职权罪一个很重要的要件,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本案中王立军事件中可以定这种损失。而谷开来的杀人案就不符合这一特征。不能牵强地将杀害外国人造成国际影响就说成“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失”。因为这个法律保护客体是人的生命权,不是财产利益权。社会影响并不是此行为的特征。 因此,薄在促成王立军叛逃问题上,构成滥用职权罪,在谷开来杀人问题上,明显性质属于包庇罪。他的起诉罪名至少是四个。进行数罪并罚。 其实滥用职权问题,这两件事情都不是主要的。薄的滥用职权,发生在重庆全局性的领域,是运用党和国家给的权力,打乱国家的基本经济发展安排,进行了倒行逆施的“唱红打黑”运动,严重摧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否定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导致了人所共知的重庆严重局面。真正的“滥用职权”被忽略了。这个案件的遗憾,是在侦查环节犹抱琵琶半遮面,投鼠忌器,煮了夹生饭。 三、纪委侦查取证证据的效力问题 庭审中出现了一个证据硬伤,是将纪委阶段的《自白书》、《认罪书》作为指控证据。而在《刑事诉讼法》中,这种证据只有参考价值,而没有刑事证据效力。因为《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党的纪检机构没有国家刑事司法侦查权,其取证的东西不能作为法庭的证据使用。实践中,很多地方都用检察院重新制作的笔录和自书认罪材料,替代纪委的材料,进行指控。而本案没有这样做。 其原因,可能是纪委阶段薄有侥幸心理,以不移交司法为交易条件,进行自书认罪。一旦明确要移送司法审判,他到了检察院,就再也不愿自书。因为薄毕竟是一个当过高层领导的人,有法律圈的很多朋友,他知道自白书的后果和检察取证的效力。结果检察机关拿不到他的检察侦查阶段的《认罪书》,只有纪委阶段的。为了指控,又不得不用为证据出示在法庭上。不论薄有多大的罪行,这种证据的效力是不能被采信的。因为其取证方式违法,证据无效。本案要依赖其他的客观证据,而不是靠他的自证其罪的自白书来证明他有罪。薄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普遍性问题,就是纪委反腐败的违法侦查问题,没有国家司法权力,而长期实质性普遍地进行关押侦查。应当引起我们今后高度的重视。 薄熙来案的审判,总体上其公开性和公正性都出乎我原先的预期。这是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审判、公诉、辩护、被告、证人,各方审判参与人,表现都相当到位而符合法律理性。说明中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规则,已经形成。这些年法律人共同的努力和呼喊,已经起了作用。中央和最高司法机关是想确立法律规则治国、任何人都要在法律框架内活动、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这是法院地位上升、中国人权保护进步的好迹象。 薄案的审判意义,超过了四人帮审判、陈希同审判、成克杰审判、陈良宇审判。审理环节,是真审,而不是表演。我们对这种趋势感到欣慰并抱有更大的期待。希望判决结果,也完全由合议庭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作出,不要有太多的政治因素。 薄熙来当年以践踏法治扬名,现在正在以另一种角色促进中国的法治进步。历史真的很吊诡。 (本文作者是京衡律师集团事务所主任。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个人分类: 杂论|3 次阅读|0 个评论
Sweeper炮响:《答秀清兄奇文》
热度 16 xqhuang 2013-6-3 09:55
Sweeper炮响:《答秀清兄奇文》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炸人!几天前,本猴向“来犯之敌”Sweeper扔了8颗手榴弹,礼尚往来,今天一早Sweeper客气地回敬我8颗原子弹!太上老君的火炉烧不死你,我Sweeper的原子弹还炸不死你? 八声巨响,心想这回一定粉身碎骨了,我本一只野猴死不足惜,可连累了曹俊、 邢捕头、蒋东坡、编辑mm等科学网高富帅、白富美,到上帝面前如何交代? “哇,快来看,这人的大屁股怎么红彤彤的!”,抬头一看,发现是传说中的天仙MM,心中一阵窃喜:第一、我还活着!第二、 天仙MM正合吾意! Sweeper大侠,先别得意,再请耐心等候几日,让你领教一下最新武器【MM的故事】! ******************************************************* 《答秀清兄奇文》 作者:Sweeper (1)爱因斯坦捉不住黄猴子 五天前秀清那篇奇文的来历,乃是一个月前,他在科学网公然宣告:谁敢声称同时性是相对的,他便要直接给谁一枪! 扫地客玩性大起,便想领教秀清的枪法。于是提了个富二代李天一飙车测光速的问题,在秀清门口公开挖下一个坑。此坑不大,但大有来历,江湖人称“爱因斯坦坑”。要是秀清照本宣科,回答说“李天一测到的那两颗激光弹,速度都是光速”,这黄猴子就会掉到坑里去。一旦他掉进了“爱因斯坦坑”,只要按照“爱因斯坦捉猴法”的标准程序,用上一个高中物理定义,加上几个初中数学公式,三拳两腿,就连中学生或者资源型教授甚至院士们都不难依靠自己的实际功夫,逼这位离经叛道的猴子就范,让他不得不承认同时性是相对的。那样的话,秀清就只好自己给自己一枪了。 嘿嘿,那是我的如意算盘。(看客不妨自己去翻相对论的科普或教科书,研究一下从光速不变到同时性是相对的那一套著名的 “爱因斯坦捉猴法”的步法心诀,高中物理初中数学而已,恕我略过不表,欢迎科学网的行家们补漏。) 可是秀清火眼金睛,很快看明了这坑的来历。这好猴子,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蛰伏四个星期以后,忽然腾空而起,一个漂亮筋斗,以奇妙的运动学速度,从“爱因斯坦坑”上翻了过去。这正验证了那句老话:再狡猾的猎手也斗不过好猴子,何况是我这种老眼昏花扫地的业余挖坑手? (2)猴子翻筋斗的代价 秀清自称小猴,其实他是百年不遇的猴中俊杰,矫健无比,志向高远。可是天下再矫健清秀的猴子,一翻筋斗,也会露出他本门功夫里最大的破绽:他背后那片红扑扑的屁股,在空中可就盖不住了。呵呵。果然,秀清在那个华丽的筋斗里,露出了一颗红彤彤的大屁股,上面赫然纹着十个小字:“运动学速度可以超光速”。要解释为什么这是个大破绽,让我们暂且按一下暂停键, 把猴子的大红屁股定格,高高挂在空中,不慌不忙,回过头来先仔细看一看,那爱因斯坦到底是哪路神仙?他的神功从何而来? (3)投机倒把的大神和流水线上的屌丝 科学大神爱因斯坦,其实很像金融大神巴菲特。巴菲特聪明绝顶,富甲天下,但此公自己并不直接创造富。他的拿手好戏,是把流水线上的富士康屌丝们辛辛苦苦制造产品所产生的财富,重组整合,灵活运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记住:巴菲特所得的暴利,源于屌丝们的工作产值。 那犹太天才爱因斯坦,聪明绝顶,名动天下,干的正是同样的投机倒把勾当。只不过他所推销的乃是知识收获的乃是名头。这自然科学以实验为本,实验数据乃是原始财富。比如科学网的屌丝曹俊们,通过千辛万苦的大亚湾流水线实验,日积月累,得到了关于自然界奥秘的5西格马数据。那狡猾的邢捕头们,立刻就象鱼贩子闻到了海鲜味,蜂涌而出,踏着各种步伐,念着各种心诀,廉价收进原始实验数据,一夜之间,高价卖出的,是高附加值的知识。为了做这种倒买倒卖一本万利的勾当,邢捕头训练徒弟的口号共有6个字:“要快!还要更快!”爱因斯坦不收徒弟,他毕生奉行的6字秘诀是:“少罗嗦!走捷径!” 爱因斯坦倒买倒卖的神功,简捷明快,毫不罗嗦,快!准!狠!常常看得内行惊心动魄,唬得外行头晕目眩,但它依然完全立足于实验数据,并可以接受实验检验。明白并牢记这一点,对于理解黄猴子红屁股的破绽,至为关键,所以让我们不妨唠叨得再远一点,用一百年前一位富二代飙车测光速的故事,来具体解释一下。 (4)红灯记和富二代的天赐跑车 话说光速,每秒30万公里,太快。测量光速,要么用超长的距离,要么有精准的钟表。光速测量问题,从古到今,迷倒无数英雄好汉。早在1638年,实验祖师伽里略就采用过长距法:他老人家自己爬上天都峰,派他的三姨太登上莲花峰,两人各自高高挂起一个被布盖住的大红灯笼。先由伽里略掀开灯笼,并开始计时。三姨太看到伽里略的红光,也掀开灯笼。伽里略看到三姨太的红光,就停止计时。这是史上有名的红灯记测光速方案,可惜实验不成功,因为误差太大。至于到底是伽里略的计时钟不准,还是三姨太看到红灯心猿意马,注意力无法集中,后人众说纷纭。反正从那以来,文科生得了灵感,纷纷开始构思女人和灯笼的故事,理科生受到刺激,纷纷开始设计制造各种精巧的钟表。 弹指间过去200多年,美国一位犹太富二代,也迷上了光速测量问题。他发明了一只精妙的钟,能把光速测量的精度,提高到误差小于万分之0.5的地步。当时就有许多心中有闲的扫地客和胸中有才的黄猴子们,都在思考和辩论飙车测光速的问题,大家推算得到的结论,正和秀清5天前给我的第二个答案一模一样,只是当时难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再提醒一回:自然科学乃是实验科学)。于是这位犹太富少,就想弄一辆跑车,亲手做一做飙车测光速的实验。可是做这种实验,即使有他那只高精度的钟,根据小学数学,他还需要一辆速度超过每秒15公里的跑车才行。不管他多么有钱,这样的高速车,就连当代中国爱钱如命的高速部长刘志军也爱莫能助。好在到了1887年,上帝被这小子的精神感动了,免费送了他一辆时速每秒30公里的大型超级跑车 (请蒋科学同学算一算,这车速比高铁快几倍?算对了奖励一块大东坡肉)。 飙着这部天赐跑车,这位美国富二代和他的哥们做起了史上第一个飙车测光速实验。他们做得十分精妙,先把同一颗光弹,一分为二。一半顺着(平行于)飙车方向跑,另一半横着(垂直于)飙车方向跑,11米开外各用车上的镜子把光束打回原点,然后用那只精妙的钟来比较两路光束回到原点的时间差。他们由此发现,光弹的速度,不受飙车方向的影响。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野史上也称“富二代飙地球”实验,比那“伽里略红灯记”更加有名。那位美国富少,名叫迈克尔逊,他发明的钟,学名叫迈克尔逊干涉仪。因为这项发明,他在1907年成为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莫雷是他的哥们,他哥俩飙的天赐跑车,学名叫地球。(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速度是多少?还是请蒋科学同学来回答,答对了再奖励一块更大的东坡肉。) (5)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很多书上说,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了光速不受测量者运动的影响。这个答案是对的,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要是这样照本宣科地否定秀清的第二个答案,就没有说服力,因为在史上原版的富二代飙地球实验里,光源,测量仪,和观测者都在地球上,彼此相对静止,所以飙不飙地球没有区别。用秀清独立思考的定义来说,原版的富二代飙地球实验,测的其实是“动力学光速”,所以不能证明“运动学光速”不受测量者运动的影响,只能证明没有所谓的“上帝风”,那是另一个话头,这里按下不表。 要检验光速受不受测量者运动的影响,特别是检验秀清所定义“运动学光速” 受不受测量者运动的影响,我们得象李天一飙车一样,把光源放在地球外面,让地球相对于光源运动,然后重做一遍富二代飙地球实验。这不难办,让我们就拿太阳作光源好了。坐在太阳坐标系里看,太阳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随便你用镜子把太阳光照向哪个方向都一样),地球这辆跑车的速度是每秒30公里。让我们用镜子把太阳光引入迈克尔逊干涉仪,分成两路,一路跟着地球跑,另一路往横向跑,再用镜子把这两路光照回到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检测点。按照秀清“运动学光速”的定义,在地球坐标系里的观测者(相当于跑车里的李天一)看来,这两路太阳光的“运动学光速”各不相同,它可以被飙地球实验所验证。而迈克尔逊干涉仪,其实就是两个秀清的 “光电二刹那”测速仪的精妙组合,可以被用来直接比较两路光的“运动学光速”是不是不同。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这种改良的富二代飙地球实验,但是秀清可以打电话给13814120902,或者直接去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买一台迈克尔逊干涉仪回家自己玩玩飙地球实验,看看结果是不是和自己推算的一样(再说一遍:自然科学乃是实验科学)。 秀清和民科的本质区别,在于秀清独立思考的每个概念(比如“运动学光速”),既有明确的物理和数学定义,又可以被实验证实或证伪,这是正宗的科学精神,不是民科的胡搅蛮缠。只是他没有发觉,他自己独立思考所得到的结论,其实和许多光速测量实验的结果相矛盾。当年正是这种矛盾,迫使我们开始修改基于日常低速运动所建立的时空观念。绝顶聪明的爱因斯坦,不过是以最快捷的方式,抓住了那次空前的一本万利的投机倒把机会,就像 捕头所津津乐道的一样:通过抓住大亚湾实验所产生的机会,他曾经一夜间倒卖曹俊,在《中国科学》上发了一笔横财。 秀清的答案我不认同,但秀清的方法完全合乎科学,秀清的结论则可以被实验证实或证伪。从科学网倡导科学精神的角度来看,独立思考的错误结论,比之照本宣科的正确答案,其实更有价值。所以,编辑mm,你要大胆地拉着秀清的手往前走啊,往前走,不要这么冷艳绝情,别让才子秀清良苦用心却成空。 (6)答才子秀清 好了,12345,我那么罗嗦,是为了对得起秀清兄的呕心沥血。其实,答才子秀清,只需要两句话就够了: 第一,自伽里略红灯记以来375年,测量光速的技术越来越发达,除了秀清的“光电二刹那装置”,还有微波干涉仪,稳频激光器,带光谱,平差法,等等。光速测量的精度早在1980年就达到了每秒1.9米,以至于李天一真的可以飙着他爹的车去测光速,看看车速对“运动学光速”到底有没有影响了。 第二,按照秀清的定义和推算,李天一飙车测到的车外光源的“运动学光速”,应当和光的方向有关。可是, 古今中外许多实验室流水线上的无数富少屌丝们,飙着地球,已经反复测过天上地下各种光线的“运动学光速”,除了有一小群意大利富少,在去年测到过中微子光速反常,引起学界震动以外,大家从来都测不到秀清所推算的结果。而那群意大利富少,后来发现原来是自己的接线板没有插好,结果,领头的罗马天一和通心面粉这两位博士,都丢了饭碗。活该。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被定格在空中那只猴子的大红屁股,再读读上面纹着的那十个小字:“运动学速度可以超光速”。秀清,您现在同意这是猴功的大破绽吗? (7)心中无敌,天下无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科学大门门外的好心人蒋科学们看来,秀清是位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怪人。其实,秀清挑战的只是天下流水线上所有测光速的苦逼屌丝们(说最后一遍:自然科学乃是实验科学)。大神爱因斯坦不过是在屌丝们发现“运动学速度看来不能超越光速”的实验基础上,倒买倒卖了一套简捷的“爱因斯坦捉猴法”,从而把天下有关时空的“动力学速度(本轮)” 和“运动学速度(均轮)”等等多余的装饰品,通通剥掉,换上了一条干净利落的相对论裤子,文明地盖住了红屁股而已。黄猴子想挑战的如果真是爱因斯坦,就应当勇敢地跳下“爱因斯坦坑”里去,坑里的那点高中物理和初中数学,才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本门功夫。可是,有这个必要吗? 当我们已经把爱因斯坦请下神坛,还他以投机倒把的本来面目以后,天下以爱因斯坦为假想敌的不甘平凡的才子们,还会有继续挑战这位所谓科学大神的激情,欲望,和快感吗? 小猴朋友:天下无经,何苦念经?不须念经,又何必叛道离经? 有道是:心中无敌,自然天下无敌。 (8)后记 扫地客饱暖无事,心中有闲,戏作斯文扫地,以答好友秀清,顺便调侃编辑mm和诸位网友。本文引起的任何口水和砖头,统统归无名的我,但本文的版权完全归科学网实名博主黄秀清小友所有。 各位看客:上网网事如戏,不必生气较真;下网天高地厚,每人各取所需。看完拙作,大家一笑了之,一哄而散,该扫地的扫地,该做学问的做学问,该混日子的混日子,该谋院士的谋院士,该欺压学生的欺压学生,该欺骗导师的欺骗导师,各忙各的去吧。
个人分类: 科人网事|6162 次阅读|65 个评论
答智者Sweeper:真理总是赤裸裸的
热度 39 xqhuang 2013-5-29 08:59
答智者Sweeper : 真理总是赤裸裸的 核心提示 :Sweeper,中文名【扫地僧】,被公认为科学网最睿智的隐侠。一个多月前 ,【 扫地僧】到本茶馆下战书:飙车的李天一如何测激光弹的速度?他还淡淡地抛下一句:这是一个小坑。尊敬的扫大侠,不带这么欺负人,这明明白白是世纪“天坑”!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再狡猾的猎手也斗不过好猴子,各位,今天本猴要露一手独门绝技,欢迎围观【黄小邪】与【扫地僧】的巅峰对决。 一、她跳得比大楼高吗? 如上图,一名跳高女运动员到央视新楼楼顶玩跳高,能说她跳得比裤衩楼还高吗?不能!她跳多高,取决于起跳点,而不取决于任何观察者(或数学坐标原点)。 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坐标原点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在这个问题中,正确的坐标原点是跳高者的起跳脚与起跳位置物质的相互作用点,即起跳点,它是与观察者无关的确定物质空间位置。 二、博尔特跑得比动车快吗? 如上图,博尔特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跑,能说他跑得比动车还快吗?不能!博尔特跑多快,与他的身体状况、跑道质量等物质因素有关,与任何观察者无关。 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数学坐标系的选择也不是任意的。在这个问题中,描述博尔特运动的坐标系完全取决于运动员脚下的物质(或跑道),所以,正确的坐标系必须建立在运动的动车上,也就是说,观察者必须与动车相对静止。 三、黎明比姚明高吗? 天王黎明的身高大概1.80米,与2.26米的巨人姚明在一起,谁高谁低一目了然。姚明比黎明高多了,这本应该不值得争论的。 某天,某科学屌丝拿把自制的尺子要量黎明的身高,并声称黎明身高是4.1米,比姚明高多了!大家一定认为此人脑子坏了。可如果是个天才级的科学高富帅呢?他以绝对权威的口吻说:黎明身高就是4.1米,你们都错了!各位,你们是不是要怀疑自己的脑子坏了?不要以为这是笑谈,它真实地发生在科学界。 四、真理是赤裸裸的 谈物理,必谈时空,谈时空,必谈尺钟和坐标系。可是, 宇宙有尺子吗?没有! 宇宙有钟吗?没有! 宇宙有坐标系吗?没有! 宇宙有的是客观自然规律,不管是否存在人类和人类发明的尺钟、坐标系,自然内在的规律都在那。自然规律不因人怎么想、怎么描述而改变,这才是规律的本质,才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根据。 尺钟和坐标系,仅仅是人们为描述自然规律而无中生有的数学工具,是一种纯人为的约定,与客观的自然规律毫无关系,它们就像人身上的衣服,仅仅起到遮挡装饰的作用,而不可能改变人的物质属性。 然而,一些物理学大神却热衷于玩数学变脸游戏,以为数学坐标系动一动、转一转,就能有新的物理规律被发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道理很简单,人天天披虎皮能变成老虎吗?想知道【真里】,必须脱光,【真里】和【真理】一样,都是赤裸裸的。褪下尺钟和坐标系的外衣,才能窥见自然的【真里】。 五、运动学速度与动力学速度 如上图(a),学过物理的都知道速度的定义: u=Δx/Δt=L/(t 2 -t 1 ), 不难看出,利用尺钟测量速度大小一定要涉及空间的两个点(图中的两个光电门)。如果不是有一位叫黄秀清的邪人,相信各位对速度的理解和认识基本上停留在这个层面,那怕你是物理学院士、诺奖获得者。 黄小邪认为,根据空间两点的位移和时间间隔所定义的速度,叫 运动学速度 。运动学速度有以下几个特征:1.它是二点式空间和时间测量;2.它满足速度叠加原理;3.它可以超越光速;4.它会因观测者或参照系的不同而改变。 除了运动学速度,黄小邪发现了另一种更为重要的速度, 它叫 动力学速度 。 如上图(b),开足马力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道路上的最高速度是不同的,这些速度是固有的(与谁测量、如何测量无关),它们由车与路面的相互作用唯一确定,这种由物质相互作用决定的速度就是动力学速度。 动力学速度有以下几个特征:1.它由空间单点式物质参数决定;2.它不满足速度叠加原理;3.它不可以超越光速(除非有比 真空介电常数、 磁导率更小的介质 );4.它不会因观测者或参照系的不同而改变。 动力学速度显然不同于运动学速度,动力学速度是建立在自然内在的物质相互作用基础上,它是唯一确定和真实的,而运动学速度是建立在人造的坐标系基础上,它是不唯一确定、甚至是不真实的。举个例子,在动车上的观测者,会发现栽种在地面的树在高速飞跑,而在地面的观测者,却下结论博尔特比动车跑得还快,这些都是运动学速度测量导致的错误结论。为了进一步说明两种速度的异同点,下面将重点讨论运动学光速与动力学光速。 六、运动学光速与动力学光速 伟大的麦克斯韦方程告诉我们,真空中的光速 c=1/√ε 0 μ 0 (其中 ε 0 是 真空介电常数, μ 0 是 真空磁导率),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真空是一种物质,二是光速是由物质属性决定的动力学速度。 如上图(a),A处的光源S发射一平面波光束,只要真空的物质属性 ε 0 和 μ 0 没有改变,不做任何空间和时间的测量,我们就知道所有光子都以相同的动力学光速 c 齐头并进(从A→B),黄小邪称之为【 光动力学速度不变原理】 。要改变光的动力学速度,只能改变光传播介质, 如上图(b),给定介电常数 ε i 和真空磁导率 μ i ,就唯一确定了光在该介质的传播速度 c i =1/√ε i μ i 。 那么,光速能否通过间接测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量而获得?答案是肯定的,人们一直这么做。但是,切记通过人造钟尺得到的光速是运动学光速,它可能是真、更大的可能是伪,它还可能大于动力学光速。 再请看上图(a),图中有三辆速度测量车,第一辆与真空相对静止,它测得运动学光速 c 1 等于动力学光速 c ;第二辆以速度 u 迎着光束运动,它测得运动学光速 c 2 =c+u 大于动力学光速 c ;第三辆以速度 u 沿光束同方向运动,它测得运动学光速 c 3 =c-u 小于动力学光速 c 。 不同运动状态的测速车测得不同的运动学光速,这本应该是很好理解,两车追尾与两车迎面相撞,后果显然不同。 突然有一天,一个叫【爱】的神人跳出来:你们都错了!不论测速车的速度是多少、也不管它们沿哪个方向开,它们测得的光速必须满足 c 1 =c 2 =c 3 =c ,这叫【光速不变原理】!如果有人反驳:【爱】先生,测量结果的确不同啊!【爱】很生气:你不懂现代物理!你的钟已经不是原来的钟、你的尺子也不是原来的尺子,钟变慢了、尺变短了!联想到《红灯记》中的台词:“孩子,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你说天下能不大乱吗? 七、答智者Sweeper 实际上,我已经回答了扫地僧提出的问题,接下来只是把问题说得更明白、更具体一些。扫地僧的问题可以用上面的示意图进行表述:李天一开着一辆改装的双测速蓝色豪华车(两侧各有一套测速仪),假设车速为 u ,B和A两射击手一前一后同时向豪车射击(子弹速度为 V ),就在子弹一左一右同时从李天一身边飞过的一刹那,李天一对两颗子弹的速度进行测量。扫大侠问:李天一所测到的子弹B和A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首先必须明确,李天一测量的是子弹相对自己的运动学速度,他只能采用二点式空间和时间测量,所以,无论李天一用多么精密的仪器,“一刹那”是无法测得子弹的飞行速度,必须是有时间差的二刹那,也就是说,两颗子弹必须分别穿过两个相距为 L 的红色光电门。 现在,假设所有计时钟走时同步精准、尺子也符合国际标准,子弹B在 t 1 和 t 2 时刻先后穿过光电门1和2,子弹A在 t' 1 和 t' 2 时刻先后穿过光电门1'和2',根据运动学速度的定义,李天一测到子弹B和A的速度分别是 V B =L/(t 2 -t 1 )=V+u , V A =L/(t' 2 -t' 1 )=V-u 扫大侠要我回答两个问题:1、当 u=0.5 公里/秒、 V=1 公里/秒, V B 和 V A 是多少?把 u 和 V 直接带入上面计算公式,可得 V B =1.5 公里/秒、 V A =0.5 公里/秒,相信扫地僧对这个结果没有任何异议;2、当 u=0.5c 、 V=1c 时( c 为真空光速), V B 和 V A 又是多少?同理得 V B = 1.5c 、 V A = 0.5c 。哈, V B 超光速了!扫地僧挖的坑就在这里。哈哈,扫大侠,这是光运动学速度,它是可以超越光速的! 八、【爱】之错 一百多年前的【爱】,年少无知,他没有听说过光速还有运动学和动力学之分,更不知道两者的本质差别,他把【光动力学速度不变原理】误解为【光运动学速度不变原理】,犯下了刻舟求剑式的错误。 强调一点,黄小邪的【光速不变原理】是建立在客观真空物质( ε 0 和 μ 0 )不变的坚实物质基础上,而【爱】的【光速不变原理】是建立在主观非物质的运动尺子变短、运动时钟变慢的基础上,谁持真理、谁抱谬误,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我不信,谬误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 【爱】的错,错的不是【爱】,错的是有人把【爱】放错了地方,张宇的《用心良苦》有这样几句: 情灭了爱熄了 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已走花又落 用心良苦却成空 我的痛怎么形容 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终于有一天,【爱】发现自己赖以成名的代表作完全错了,一世英名将毁于一旦!一生爱错放地方的【爱】为年轻、无知和冲动付出了代价,运动学、动力学不分,丢死人了!自酿的苦酒只能自己喝,从此,【爱】选择逃避、选择孤独。 武夷山老师写过一篇博文《错误知识相当于废次产品》,依我之愚见,有时候错误的知识不仅是废品、次品,而是害人的【毒品】。一旦【毒品】被宣传成包治百病的【补品】,毒害的不是几个人,而是几代或几十代人。吸食【爱毒】已成为学术界经久不衰的时尚,每天都有吸毒者从中得到快感,现在是戒掉【爱毒】的时候了,谁知我良苦用心?扫大侠,再说声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个人分类: 鳖解物理|15428 次阅读|110 个评论
扫地僧太坏了!
热度 9 xcfcn 2013-5-19 11:38
Sweeper 2013-5-19 01:37 大伙别抢了,科学网最快乐的人,非他莫属: 那孩子,都这么多年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还在孜孜不倦地反复琢磨那两个令人纠结的难题: (1)“回国究竟是得是失?” (2)“副研究员的职称究竟是酸是甜?” 他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至诚用心地投入到对这两大命题的研究和思考中去,螺丝壳里做道场,近来既深刻体验到世外佛学的超凡真谛,又彻底领悟了校方领导的高瞻远瞩。 他在大彻大悟的快乐驱动下,不分享不能释怀,于是左手一本金刚经,右手一册校长语录,洋洋洒洒,循循诱导,以开导年轻学弟学妹为己任。无私无偿,快乐溢于纸外,蹈于言表。 安博士啊安博士,那孩子安也安之,不安也能安之。“科学网上快乐人” 这顶职称,就用来祝福那孩子吧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91124.html 大和尚背姑娘过河 大和尚带着小和尚出门云游。他们来到河边,河上没有桥,但河水不深,可以趟过去。于是,大和尚和小和尚挽起裤腿,准备趟过河去。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漂亮姑娘。这个姑娘走到两个和尚面前说:“两位师傅,我想过河,可我一个姑娘家,没法趟水过去,请你们行个方便,背我过河行吗?”小和尚听后心想:师傅常教导我们“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我们是出家人,怎么能背个姑娘过河呢!于是便低头不语。谁知大和尚却点头应允。于是,大和尚背着姑娘趟过了河。过河后,大和尚便放下那位姑娘,与小和尚继续赶路。走出了很远,小和尚突然问大和尚说:“师兄,师傅常教导我们‘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能背一个姑娘过河呢?”大和尚听后反问道:“这里离刚才那条河有多远?”小和尚想了想说:“至少有20里路吧。”大和尚笑着说:“师弟,我把那个姑娘背过河后就把她放下了,而你走出20里路,还没有把她放下。”
个人分类: 杂论|712 次阅读|16 个评论
扫地僧的话
热度 9 xcfcn 2012-11-21 14:15
博主按:科学网最近看似热闹,其实老生常谈。不外乎现实与理想、科学是职业还是志业,兴趣和担当的这三组范畴。至于一个人是否成才,我看还没有逃过扫地僧的评价和此前刘全慧老师的 成才三部曲:“三自”过程:“兴奋点自觉”;“个性化自奋”和“巨人中自跃”。 Sweeper 2012-11-20 17:03 学界的师生关系,其实就像影界的导演和演员的关系。 用大陆影界的流俗观点来看:谋女郎成名,在于老谋子点石成金的神功。看起来好像如此。但台湾的李安刚刚执导了3D大片《Life of Pi》,他在上周的一次 interview 里,是这么解释自己如何指导新手爱徒的: “Directing him is not so much like directing and teaching him, but is like waken him up, reminding him seems like what he already knows from the previous life.” 两种观念两重天。 因此,在老谋子成为中国的顶级包装大师的过程中,李安成了当之无愧的国际电影大师。 以我的体验,博导带学生,就像园丁种花。园丁能做的,不过适时浇水,适时施肥而已。得什么种,赏什么花。如果认为或凭自己的苦心栽培,或凭晓以生态国学的大义,就能强迫向日葵开出郁金香的话,那就逆天了。 人生苦短,师生一场本是缘。无论材质高下,道同与否,彼此都应当珍惜缘分尊重对方才好。太过执着,造成彼此伤害,无论是出于个人私愿还是国家大义,就都不合适了。 但愿他们师徒适可而止,不要反目成仇。
个人分类: 杂论|1873 次阅读|9 个评论
力挺马臻博士
热度 30 xcfcn 2012-11-4 17:04
以前针对小马哥发过点 感慨 。感觉自己跟小马哥是两个世界的人。这次小马哥成为 焦点 ,受到多人甚至sweeper(扫地僧)的责难。我觉得我是要力挺他的。 有人认为小马哥当时就不该回来(谢力),有人说小马哥作为一个海龟没有起到改善大环境的作用,反而自己拼命的适应环境。(金拓),还有人觉得你适应环境就算了,还把自己当典型广为宣传,那就是您的不对了。(sweeper) 我作为一个保守者,觉得适应环境是必须的首要选择,至于把自己的做法/感悟写出来分享也是好事。有人质疑马臻的贡献何在(make a difference)?我觉得马臻在中国的存在就是他最大的贡献。这样的人多了,中国自然会不一样。至于马臻是否要写文章批评体制那完全是取决于他个人的选择/策略。 我也注意到马臻在青年人中的人气,马臻似乎也很自足,认为自己已经发表的豆腐块文章是自己思想的力作。这个我是不太认同,那些玩意仅仅是生活tips。或许很有实用价值,但也不是什么上台面的东西,也根本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来。不过这作为爱好/科研的副产品也绝对是一件好事请,只要当事人乐此不疲。 Sweeper 2012-11-4 05:39 他的可悲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压在他那个环境的最底层,什么人都不把他当回事,可他却好像并不在乎,遇上不顺心的事总有理由为自己开脱。他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使用虚假的解释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调节。他性格中最为鲜明的特征,便是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弱者的典型思想和精神,是古今中外弱肉强食的统治者想方设法要灌输给被统治者的思想。他的可悲在于他不但主动身体力行而且还常常自我陶醉。 不过别误会,我说的他不是复旦化学系的小马哥,他是未庄土谷祠的阿Q。 �ٱ� Sweeper 2012-11-4 13:14 小马哥息怒,我的评论要是对您言重了,向您道歉。 其实,您的确是一位有目共睹努力上进的好青年。您和您所大力推崇的李大师星大师们,也有本质的不同:您所推崇的这些现代德育导师,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只是以前的名头叫“灵魂工程师”,说穿了,都是乖巧的狐狸,最擅长在弱肉强食的丛林里一边出书演讲麻醉兔子,一边从狮子和豺狼的嘴边分一大杯羹。 我斗胆评论的原因,是因为不解:您其实只是一只可爱可怜的兔子,为什么偏要喋喋不休地宣扬狐狸们的甜言蜜语,既麻醉自己,还误导众多的小松鼠呢? 至于实名匿名,我以为,清醒与糊涂,好心和恶意,并不能只看名头。 与其实名推销精神鸦片,不如无名随手胡乱涂鸦。 您要是因此不屑,我本来不过是一介无足轻重的扫地客,只好接受您的鄙视了。 金拓 2012-11-3 18:24 读过几篇马臻早先的文章,觉得四平八稳,有些平庸,便没再关注。这次,按连接读了一下,感觉依旧。马臻最大的特点是不但自己顺着国内环境和评价机制,包括那些成为未来版的《甲申三百年祭》题材的奇怪文化,闷声发财,还教导别人也这样做。海归对中国当前的奇怪文化的顺从,其所带来的对改革的伤害更大。有理想的人们,应该踩着政治底线的边沿,持批评的主旋律,做着推动改革的事情。 金拓 2012-11-4 05:01 事实上,对于不正常的社会文化,并非只有积极适应它或与之对抗而壮烈受损两个选择。怀着鄙视它、不顺从它、力所能及地改变它的心态,人们完全踩着边界做出许多有进步意义的、拒绝滑稽的举动。只要不把弼马温看成个官,不拿几十元月薪(教研职位的级差)当成钱,不将山、河、江、杰、人、士看的那么重,也就说不上有什么个人损失,仍然可以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做出彪炳教科书的贡献,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在心思上节省了适应滑稽的劳作。作为一个明白历史进程的知识分子,不该为了那点小利而加入制造滑稽的大军吧?
个人分类: 杂论|4776 次阅读|43 个评论
从金庸小说中的扫地僧说开去
热度 2 upflyzhang 2012-1-16 08:22
从金庸小说中的扫地僧说开去
从金庸小说中的扫地僧说开去 张宇宁 “扫地僧”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一位脍炙人口的人物,被很多金庸迷认为是金庸小说中的第一高手。扫地僧不论武功,阅历,佛理,医道,气度,每一样均是出类拔萃 。扫地僧有一段高见摘录如下 : 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约。只有 佛法越高 ,慈悲之念越盛, 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高 ,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武功越高,戾气越重,就要修习佛法来化解。否则就会走火入魔,轻则伤及自身,重则危及生命。 图一 扫地僧剧照 仔细研读扫地僧这段话,蓦然发现里面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扫地僧将”武功“和”佛法“看似背道而驰的关系转化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其理解异常精辟。这里,我不免将其联想到经常被人们讨论的人文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 科学和人文艺术看似关系不大,实际上却是相互促进的。学生时代,学历史时就记得死背一些年代和事件等,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上大学以后,渐渐接触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学著作,才感觉到历史是那么的有趣,其实是和很多学科都息息相关的。但更重要的是,读这些史学的书给我带来最重要的一个思想转变是重视观点的出处,即考证(或考据)。我后来做一些空泡动力学研究的时候,对一些基本的观点,常喜欢刨根问底,一定要将原始文献找来,自己品读一番,这样几年下来也颇有收获。比如教科书上常将空泡动力学方面的基本方程称为Rayleigh-Plesset方程,也有人说应该称作Rayleigh-Plesset-Neppiras-Noltingk-Poritsky方程,我就把他们的经典工作找来看,发现Neppiras和Noltingk在声致空化方面确实贡献卓著,而Poritsky最早将粘性考虑其中,他们的贡献确实应该被铭记,另外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一位华人教授 徐贤修 先生亦对此方程有一定贡献(以后有空专题介绍),他和Poritsky的工作发表在同一个会议上。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书籍和文献里面都没有提到徐先生的贡献,实在不该。还有一例,比如,考虑了流体压缩性的空泡动力学方程,有一种形式常被称作Keller-Miksis方程,依据是1980年他们合写的一篇文章,但文献显示Keller和另一位学者合著的发表在1956年的文章提出了该方程,其形式跟1980年基本一样,考虑的是自由震荡的空泡。虽然我这样读起书来很慢,但感觉收获却很大。由此可见,人文艺术类书籍绝非闲书,它们给人更多的是思想性和方法性的启迪,尤为重要。正如 武际可 老师讲的那样,” 让我们的兴趣更宽一点 " ,应该多读一些这类书。 2. 缺少人文艺术的熏陶,科学家也会”走火入魔“。古人云:“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这名扬天下的人最重要的第一条是正心修身,而后才有“治国 平天下”之说。何以修身?人文艺术自然是不二法门。身未修好,却想着平天下的反而”欲速则不达“。再以《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为例说明。一心复国称帝的慕容复,使尽各种卑鄙手段,认大恶人段延庆做义父,杀自己的舅母,甚至将跟了自己十几年的好兄弟包不同和风波恶也杀了,他最后下场却是变成了疯子,侍女阿碧找一帮小朋友哄着他喊万岁。当年他也是武林中的数一数二的知名人物,如此下场,悲哀。经常被媒体报道的各种学术造假事件也是类似的道理,不在一一赘述。 3. 何谓“得道高僧”?拒绝接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 佩雷尔曼 便是很好一例。此人的文章很少发表在同行评议的杂志上,基本都发表在预印本文库(arXiv)上面。2002年,他在arXiv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证明了著名的庞加莱猜想。2010年,克莱数学学院授予他千禧年大奖难题的100万美元的奖金,他却未出席,理由是该奖未同时授予另一位数学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 是不公正的,因此不接受。这种胸襟和”武功“,我称之为”得道高僧“不为过吧? 图二 佩雷尔曼 百度百科:扫地僧 金庸《天龙八部》第四十三章 武际可老师博文:让我们的兴趣更宽一点!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72do=blogid=518290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211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有股歪风邪气
热度 28 xcfcn 2011-5-13 19:14
科学网有股歪风邪气 科学网需要向重庆学习:唱红打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现在编辑部只有一手:就是高举主旋律,其手段就是精选博文抓在手,而且做成品牌,任何一个要在科学网混出点名堂的人都必须围着这根无形的指挥棒打转转。 可是,有些刁民就看不惯了。如美国的饶艾同学就在其博客显要处自称自己是什么“科网第一首席顾问”,还胡说什么:“别人严肃阿拉就觉得搞笑,阿拉严肃别人就觉得搞笑。 望编辑别推荐 ”。这是什么意思嘛??啊,啊! 这也罢了,到如今居然公然向头条发起挑衅。连人家的文章都没看,就抓住编辑部的一条推荐语大做文章: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马臻教授的一句内心独白“ 我做选择不考虑哪个对自己更有利 ”大肆攻击。连久未露面的扫地僧( sweeper )也出来冷嘲热讽,说什么: 有良好的心态就好像有一条舒适的内裤,本来是件很快活的事。 但经常作文解析自己的心态,就象经常公开摸弄自己的内裤一样,其实是一件令成年观者颇为尴尬的事。 要是因为内裤优质的面料和做功而每每被精选直播,就更杯具了。 终于有粗野的饶艾按耐不住,跳将出来,一把将它扯到了脚后跟。尴尬到底了,或许是件好事:要是文弱有才的小马哥因此能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移开的话。 马臻 教授在遭到围攻 / 围观后,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帮腔,我为此特意跑到马臻老师的博文里认真拜读,并郑重予与推荐。也被“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的认命,而是水到渠成的淡定。 ”这句话深深折服。顶礼了。 最后还是方舟子的朋友蒋劲松的同学何士刚老师看不下去了,撂下一句话就走了:“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志之所在,气亦随之;气之所在,天地鬼神亦随之。 ” 说得多好啊。编辑部,看到了么,这才是科学网所需要的正气啊。 科学网,要唱红,更要打黑啊,就让我这篇文章吹起科学网打黑强劲号角吧。 PS :特意去看了一下两位的博客,我似乎有点明白了,为什么马臻老师还有曾庆平老师最近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了,原来两位都是篇篇精选的高手。几乎没有不被精选的博文,至少我看到的是如此。 鉴于有人多次说我皮里阳秋,我在这里严肃申明:我这篇博文绝对没有恶搞马臻老师的任何企图。从社会角度来说,我最多表达的就是饶海教授和马臻教授都有道理。而且两者不可偏废的意思。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内心一直很敬重马臻老师和饶海老师。我觉得饶和马这两种类型都是非常值得我个人以及大家尊重。这是我最内心深处的想法。也基本上是我上文所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个人分类: 杂论|3180 次阅读|3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