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商业诚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是谁动了我《扬子晚报》的版面?
热度 2 manrongchen 2013-7-10 11:39
是谁动了我《扬子晚报》的版面? 2013 年 7 月 9 日 扬子晚报 A16 版上,有一篇文章《她不是空难死的 是被救护车碾轧死的?》,文章讲的是最近韩亚航空旧金山事故。其中有一个小段标题是《追问 游学团行程是否取消》,其中有三个小题目分别是: “带队老师暗示,一学生伤情严重”, “江山夏令营:没受伤学生呆在宾馆等回国”, “太原夏令营:学生倾向继续行程”。 三小段末尾加括号“ (有关游学团更多内容详见今日 B2 版) ”。 受到上述括号文字指引,打开今日报纸 B2 版面,版面标题“扬子壹购”,全是广告: “ 以次充好,警惕牛皮凉席‘皮层陷阱’ ” “ 曼谷芭提雅双岛 6 日游 仅 3880 元 ” “ 美国圣卡罗夏款 T 恤,买一送一还加赠 ” “ 方便、省钱、健康的‘分洗王’ ” “ ‘村村通’的导航仪,安全省罚单 ” “ 2 分钟,修出一双新脚 ” “ ‘专业’让腕式血压计更精确 ” 到哪里找“有关游学团的更多内容”? 是否广告占了本该有内容的版面? 是否属于商业诚信问题?属于缺斤短两吗? 报纸,在计划经济时代属于国家的宣传工具,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多,并且有的报纸广告占据可印刷版面比例,最多的可以过半。 一张报纸存在区域差别,你在南京看到的《扬子晚报》是否与你在其他地市看到的一样呢?其实曾经发现过类似的问题:所指文章找不到或被广告“占领”。从商业诚信角度看,这是不是问题所在呢? 大热天的,《扬子晚报》你能回答吗? 03.7.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57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亲历的两件事看中国和美国的商业诚信
热度 1 wangyk 2010-3-23 02:33
王 应 宽 2010-03-23 Beijing, China 从亲历的两件事看中国和美国的商业诚信 俗话说,无奸不商。可见,奸商恶名久远。一个国家如果能做到商业诚信,没有奸商,估计其他方面也应该不会差。因为最奸猾的行业和群体都诚信了,其他风气也就正了。也可以此反推,从其他行业的诚信状况,可以推测商业的诚信。例如,本该属于净土的教育界和学术界都弄虚作假,诚信缺失,那么可以推知该国的商业诚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现代汉语词典》对诚信的解释为:诚:诚心诚笃、诚实、诚恳、诚朴、至诚、真诚、为人诚实;说诚实话,做诚实事,当诚实人。信:信任、信守、信实、信服、相信;言必信行必果、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信誉、名誉、信得过、可信度、可依赖。 诚信两字均从言、从人、从口,谓之诚信托于人言。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商业诚信即要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诚信为民 。商业诚信是商德之魂。商业诚信,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使企业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原动力,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无形资产。商业诚信是经商之道,更是为人之道。诚信是品牌的基础,是企业赢得长期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动力,诚信就是竞争力!很多企业没有竞争力,没有建立起持久的诚信也是重要原因。 《中国消费者协会 2004 年年主题 讲信、维权 宣传提纲》解释了诚信的主要涵义:就是要求经营者及市场中介机构,在市场活动中,以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基本的商业首先标准和根本的行为准则,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全面、充分履行与消费者的约定义务,守诺践约,反对规避自身义务及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形成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 的市场监督机制。 本人在此无意崇洋媚外,也无意得罪中国商界,也不打算奢谈如何构建中国的商业诚信。我只是想讲两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让大家自己判断和感受中国与美国在商业诚信上的差异。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 2009 年 5 月中国北京中关村的鼎好大厦。因为临去美国前,担心自己手头的惠普笔记本电脑快寿终正寝,不能完成赴美访学繁重的工作学习使命,决定再去购买一款轻便的带着备用。因为 IBM 的笔记本牌子硬,也就决定选购一款性价比高的本子。正巧我师兄出差来京,我与他办完事情后,顺道去中关村购买。因为此前去海龙电子大厦,闹哄哄的,总感觉置身于假货骗子之中,心理承受不了。相比之下,以前感觉鼎好大厦的氛围好些,就径直去了。俺师兄是搞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读完博士又做了博士后,已经是教授了。本人博士毕业也晋升了副高级职称。因为经常使用,也采购过不少计算机。相对而言,我们二人对计算机都比较懂。但就这样两位高学历的行家,愣被鼎好大厦的几个小毛贼多次耍弄,被骗得气极败坏。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我和师兄到了鼎好大厦,就乘电梯上楼,刚出电梯就有人围上来拉客,生拉硬拽的让我们去他们的店面看货。我们知道不可轻信,未予理睬,就自己去看。但那些人就尾随着我们。我们看到几个店面都陈列着很多各种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我以前知道找五星金牌服务代理商买过计算机,都比较可靠。就去了一个房间里悬挂着金牌代理字样的店铺。刚进门,就有一位该店的业务员来给我们介绍,因为我们此前从网上查好了型号与配置,就要看货。那位业务员就找来样品给我们看,并拿出他们的产品目录,上面有型号、详细的技术参数和价格等信息,我们看过样品,核对参数,选定型号并在他们的产品清单上用笔标明后就开始搞价。经过反复搞价,终于达成一致, 6 千元成交。于是接待我们的业务员就带我们去财务室付款,店里的另一人就去库房提货。等我们刷卡交完款后,货也取到,就当面开箱验货。打开纸箱,我们傻眼了,根本不是我们选购的型号,我们要的是 12 英寸的,拿来的却是 14 英寸的,技术参数也不同。我们当然不能接受,于是就开始理论。但这时接待我们的第一个业务员在监督我们交完款后就消失了。取货开箱的人愣说我们要的是那款,要强行卖给我们。我们 2 人费劲口舌解释,都无济于事。我们要求退款,别人说刷卡且已经开了发票,不能退款。我们要求要我们所要求的型号,也被断然拒绝。真是付款之前,消费者是大爷,付款之后,消费者就成孙子了。这种情形似乎在中国商界很普遍。我们要打 110 报警,他们威胁我们后果自负。后来我们拨打鼎好大厦的监督电话,来了一位胖子,也是向着店主说话,就撂下一句协商解决了便扬长而去。我们双方僵持了两个多小时,临到下班了还没有结果。该店就剩下收款的和那个业务员陪我们耗着。我们看退款不成,只能要求换货。开始对方以开箱不能退为由拒绝,后来又说我们给的价钱根本不可能买到我们所要的那款。然后就是让我们加钱,经过多轮讲价,后来让我们再交 2 千元钱就给我们所要的那款机器。还是坚持要我们付款后才能开机验货,我们被迫无奈,只好再交 2 千元。交款后给我们的机器,型号相近,但配置低于我们选定的,且不带摄像头,也不是我们所要的那款。但那个伙计说,根本就没有我们所要的那款,还强词夺理的说肯定是我们听错了。我们两个人一边听,并对着产品目录逐项用笔标记,不可能听错。但接待我们的那个业务员溜了,无可对证。我们第二次被骗,心中十分窝火。想到让这几个泼皮无赖耍弄,侮辱我们的智慧,不禁怒火中烧。我当时都想动粗打人砸店了。但想到师兄当晚有要事办,次日还要返回单位,而我也要在 3 天之后赴美访学了,只好忍气吞声,吃哑巴亏,拿着那款高价低配的笔记本走了。当时,拿着笔记本走出商场,原本对鼎好大厦的信任度和好感烟消云散。似乎还在嘲笑我们:鼎好大厦,骗你没商量,鼎好,大傻! 手头有发票,也有一些证据,我当时发誓要投诉那个黑店。但后来总是忙个不停,一直顾不上纠缠此事,看来也只好作罢。但记录此次遭遇在此,希望科学网的博主博友们不要再去那上当。在中国目前的商界,一定要牢记:付款前你是大爷,付款后你是孙子,而且转换之快仅在分秒之间! 接下来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美国购物的经历。总的来说,美国的商业诚信让人放心,有时令人感动。我夫人在美国买笔记本电脑,售货员不小心把促销随机赠送的软件收费了,发现后满商场找到她又把多收的钱退还。详情参见:在双城亲历的诚信,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4167 。我也曾在美国网上购物因操作失误重复付了款,商家原数退还。而且顾客如果对网上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可以无条件退款,且退货由商家承担邮寄费。美国基本没有假货,这也是很多中国人去那里疯狂扫货的原因,特别是买名牌,物美价廉,可放心购买。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是我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叫 JCPenny 的商场购物的经历。我当时给夫人了一件 Columbia 品牌的休闲运动保暖外套,颜色粉红,款式新颖,挺可爱的。但当时夫人已先期回国,根据我的判断,夫人的丰度应该穿 M 号的,于是就买了一件,价钱为 129 美元。没过几天,组里的同事 Yanling 要回北京了,就请她捎带回京。夫人拿到衣服后还穿着到学校去炫耀了一周,但还是感觉大了些。后来她又在北京的商店看到了相同的衣服,标价 1500 元,比美国的价格贵将近一倍。觉得那件衣服好,要是小一号就更合身了。正好那时我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合作导师 Roger 回国到北京了,就请他把衣服带回明州。我又拿去换一个 S 号的。有天我就拿着衣服去了那家店,一位移民美国的俄罗斯老太太接待我。当我说明情况后,她说换货、退货都没有问题,还说那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说这件衣服好,就是大了些,希望换小一号的。我给她看了购物小票,她根本都没有检查衣服(信任顾客),就收回了,让我自己去商场里找我所需要的型号。还告诉我,当天店里有促销活动。如果当天那件衣服的价钱高于我购买时的价格,我不用再付钱,只是交换即可;如果当天的价格低于我购买时的价格,商场就按照当天的价钱退还我多付的差价。结果,当天的价格高于我购买时的价格。按理说我不用再付款换了就行。但因为当天有促销活动,买 50 美元返还 10 美元,消费 100-200 美元返还 20 美元。美国的退货程序是先把先前交的款返还到我的信用卡上,然后再从我的卡上划款支付。因为钱数一样,退还给我再划款出去,似乎没有意义,就增加了一次交易,留下当天的操作记录。但就因为这次操作,相当于我当天消费了 129 美元。按照当天的酷磅 (Coupon) ,应返还给我 20 美元,商家也这么兑现了。因此,我把衣服买了,带回北京穿了一周,旅游了数万公里,转一圈回到明州,我再拿去换了,还补给我 20 美元。 这种经历在中国的商场似乎很难见到。两个故事一比较,就不难分辨出中美两国在商业诚信的差异。商业诚信差异巨大,其他方面的诚信差异也大抵如此。中国社会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没有信任感,也就没有安全感。 博文中所说的衣服Columbia
个人分类: 随感杂谈|8534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