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南方科大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南方科大

相关日志

南方科大剧情:男1号安静了,男2号表演了!
热度 3 laserdai 2015-7-29 00:30
西方国家的王室有很多新闻,太子/王妃即将怀孕,媒体就开始炒作,直到怀孕,孕检,出生,等等,不就是因为有权有钱么? 深圳也是如此!做小生意/做地摊货赚了点小钱,爆发了,从此就牛起来了!于是惹来一帮人的关注,继而媒体跟踪放大,如此杠杆效应,不得了。 因此,南方科大,从即将怀孕,媒体就开始炒作,直到怀孕,孕检,办理出生证,到出生时刻的难产,到转为剖腹产,产后护理等等,没少花费媒体的体力/精力。这领衔主演就算朱清时了,男1号。女1号还没有出来,请稍急勿躁! 想起来临到产房门口,男1号当年还有三位香港的男艺人(科大的***)从反面衬托,临阵背叛了男一号,抛弃/遗弃南科大,逃跑了。剧情非常跌宕起伏。 后来男1号的剧情结束,退休了。至今还没有找到另一位男1号,咋办?男2号出场了,开始占据媒体。 南科大原副书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3/316074.shtm 人民网北京3月有27日电(记者申宁)据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广东省监察厅主办的南粤清风网消息,深圳市政府原秘书长、南方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李平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李平简历: 李平,男,汉族,1953年11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0月参加工作,广东省委党校哲学专业、吉林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社会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 1968.10——1971.07,吉林省舒兰县下乡插队,大队团总支书记、“五七”排副排长; 1971.07——1975.03,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工人、干事; 1975.03——1979.12,吉林省吉林市委办公厅秘书; 1979.12——1983.08,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办公厅秘书(其中:1981.02—1984.0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 1983.08——1985.08,吉林师范学院政治系学生; 1985.08——1985.12,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办公厅秘书; 1985.12——1989.03,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1989.03——1992.02,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接待处副处长; 1992.02——1994.06,深圳市建设局办公室负责人、主任; 1994.06——1995.09,深圳市建设局局长助理; 1995.09——2001.05,深圳市建设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中:1995.06—1998.07广东省委党校哲学专业研究生;1996.10—1998.04吉林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被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2001.05——2005.07,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05.07——2007.03,深圳市建设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7.03——2007.05,深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办公厅党组书记; 2007.05——2011.12,深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办公厅党组书记。 2008.08——2012.04,南方科技大学(筹)党委副书记 2012.04——2014.01,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南方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被取消退休待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7/323541.shtm 广州日报讯 (记者汤南 通讯员粤纪宣)广东省纪委 南粤清风网 昨日下午发布信息:南方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李平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取消其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所得。 日前,经广东省委同意,省纪委对南方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李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经查,李平违反规定,未如实向组织申报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其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其中受贿问题已涉嫌犯罪。 李平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情节严重。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议审议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李平开除党籍处分,取消其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所得。 此前,司法机关已对李平涉嫌犯罪问题立案侦查。 曾参与南科大筹建 公开简历显示,李平是吉林省吉林市人,今年62岁。1985年12月,时年32岁的李平从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办公厅秘书任上调动至深圳,并在深圳工作了30年时间。其先后在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地铁公司、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任职。 2011年10月,李平出任南方科技大学临时党委副书记,在南方科技大学度过不到三年时间。其间,参与了南科大的筹建。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664 次阅读|6 个评论
也说南方科大的英文名字
热度 9 laserdai 2015-3-27 07:56
    南方科大,南科大,全称-南方科技大学,地点在华南的深圳。 原来的英文名是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缩写SUSTC。 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的英文名字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那么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翻译成中文就是,南方中国科大,这就有点意思了, 使用 South 明显有点洋泾浜意思,不知道当初是怎样定名的,应该使用Southern。 正确而地道的英文就是: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至于建议的新名字,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因为看不出大学在哪里,或许是在火星上? 有人建议一个更加洋泾浜的名字, Nan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缩写为NSTU,不可取。 虽然新加坡有个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这个名字如此洋泾浜是由复杂来历的,因为其前身是南洋大学   (1955年—1980年)   。南洋大学是南洋的华侨华人出资建立的一所华文(中文)大学,其中的语言是华文/中文,后来被倡导说英文倒向西方的李光耀给关闭了。再后来南洋大学的校友们想恢复这所大学,因为李光耀从中做梗, 一直没有能复校成功,所以才有了个依旧说英文的南洋理工。李光耀去世后,很有可能恢复这所华文大学。 *********************** 其实,南方科大原来是要仿照香港科大(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建立的,那么英文名字也应类似,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意思是华南的科技大学, South China是专指华南的,再比如 中国南海的名字是 South China sea,。   这个跟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区别很清晰。   ****************************** 美国有个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南加州大学(南加大), 位于洛杉矶,这个是正牌的好大学。 还有个 California Southern University ,这个就是地方大学了,别被忽悠了。 ***************************************** 汉语的特点是字表示意思,所以经常需要咬文嚼字。 英文的特点是音节表示意思,所以就算拼写错了也没有问题。 可笑之处在于,一帮中国人使用对待汉语的态度去咬文嚼字英文,我觉得很幽默。 最后,两个好名字,可以任选其一: S 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USTC)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UST) 就这么芝麻大点的 事。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8354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朱清时校长:南科大四年改革成效显著 至少取得六方面突破
liangweihong 2014-11-16 15:09
从2007年筹建至今,南科大已走过7个年头。日前,朱清时接受南都记者专访,畅谈南科大改革取得的成效。在他看来,学校至少在六个方面取得改革突破:目标定位的创新、建设现代大学管理体制、人才招聘、招生制度、教学以及科研体制的改革,“南科大的深层次改革正逐步取得成绩。绝不是从表面看,就判断南科大去行政化失败了。其实我们的去行政化在扎扎实实推进。” 谈学校定位:南科大达到“985高校”居中水平 南都记者(下称南都):这几年来,好像南科大的定位一直在动摇。一开始说要学习香港科技大学,后来又说学习加州理工学院。是不是你们也在调整? 朱清时(下称朱):其实无论说学习港科大还是加州理工学院,都不准确。我们是要建设一所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研究型大学。我们的大环境与香港、美国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的改革路径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南科大特色。南科大第一项改革,就是目标定位的创新。之所以说是创新,是因为按照现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是不能一步到位建研究型大学的。 南都:当时南科大提出这个口号,还有不少人反对,认为没有必要建研究型大学。但这几年越来越多研究型大学成立了,从上海科技大学到港中大(深圳)。 朱:研究型大学不光是名字,还要有内涵。这包括三个方面:它既是高等学府又是科研基地,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它的经费来源,要有一半以上来自科研经费;第三,教师一半时间从事科研,一半时间从事教学,师生比要明显高于教学型大学。 我们的招生、科研基地的建设和人才招聘,都是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在做的。现在也被教育部和各界承认是一所研究型大学。 南都:如果以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来衡量,你认为南科大的师资水平、生源、科研水平处在什么地位? 朱:我们这几年招的学生水平,已经处在国内一流大学的中间,在“985高校”的居中水平。我们的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授,非常活跃,前途不可限量。南科大的顾问团队曾评价,我们现在的教师水平,跟港科大筹建之初实力相当。当然,我们跟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国际一流大学相比,还差得比较远。 谈教改实验班:已有学生拿到牛津大学录取书 南都: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已经大四了。他们的情况如何? 朱:从目前教改实验班学生的成长状况看,跟预期是一致的。尽管正值建校之初,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都不成熟,课堂教学受到一些影响。但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和教师有密切的接触,参加很多科研活动,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都很强。 我认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比知识更重要。我们第一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比常规的学校强。他们即将于今年底、明年初毕业,现在已有一位学生收到牛津大学和另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其他学生几乎都希望继续深造读研。他们都表现出很强的自学能力。 南科大实行精品办学。我们招生人数有限,学生可以充分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科研来学习。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是世界上所有研究型大学成功的经验,也是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和家长最认可的一点。 南都:但南科大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会不会担心难以做到像教改实验班那么精细? 朱:确实是这样的。你看加州理工学院这么成熟的规模,有几百个教授,但他们每年招的本科生也只有900人。一个教授也就带两三个学生,这样学生都能广泛参与教师的研究。他们的学生,能力和素质比其他学校都强。 南科大的发展也面临质量和规模的矛盾。如果过度追求规模,肯定要损害质量。但国内公办高校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又不能不考虑规模。所以,只能在精品办学和规模之间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南都:除了一个比较高的师生比,你觉得南科大教学上的成功还有什么原因? 朱:建校之初,我们为自己确定的使命就是回答“钱学森之问”。我们传统教学的弊病,就是灌输式教育,学生专业分得很早、知识面狭窄,不能适应交叉学科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所以南科大头两年不分专业,统一上基础课,拓宽学生知识面,以更好适应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我们部分课程采用英文授课,大部分是双语教学。课堂上实行启发式教学。 比如生物系教师贺建奎,他上课没有教材,而是让学生查阅当前生物学最重要、最前沿的文献。学生看不懂的,老师来帮助。直到大家都把文章搞懂为止。这样课堂教学就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了。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强,在IG E M比赛中获得金奖。 此外我们还实行书院式管理,使每个学生都有教授做导师,而且学生和教师吃住在同一个地方,更有利于交流。 谈改革策略:从“理想主义者”到“切实可行” 南都:相信你也注意到了,最近有不少关于“南科大改革已经失败”的论调。有些人认为,南科大第一年的“自主招生,自授文凭”,是改革的核心所在。后来改变了招生模式,改革就大打折扣了。 朱:2011年,我们采用完全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方式,是想在中国首先探索、建立起一种新的招生机制。就是看一所学校的学生受不受欢迎,是靠质量,而不是靠行政部门的认可,靠国家的文凭。后来我们采取“631”招生模式,是要更符合中国当前的现实,更能够达成共识。教育改革,只有在取得共识的情况下,才能比较顺利地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是很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走到顶峰,而必须走一个迂回曲折的路。每一步都要现实可行,才能成功。 而且,从始至终我们都没有放弃自主招生权。只不过完全自主招生实行起来很困难。不光是取得共识很困难,就是操作起来也很困难。要组织全国性的考试,靠一校之力很难做到。所以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高考,再加入学生能力测试和平时成绩,占比40%。这就为中国高教改革注入新的因素。 南都:这是否可以理解成一种妥协?你在2009年接受我们专访时说,希望南科大的改革不是循序渐进,而是一开始就有很大的力度。但后来你也承认,南科大“去行政化”是有妥协的。 朱:我们一开始建南科大,是理想主义者。一开始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很高的,比如去行政化、自主招生等。这在一开始是很必要的,是树立目标,让大家明白中国教育的弊病在什么地方。这在当时是第一位的。在随后的工作中,就逐渐要被可实现、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取代。因为如果一味追求高目标,很快就摔跤了、碰壁了,那学校就办不下去了。 现在我们的很多改革举措,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中得到体现,这说明我们的高考改革方向是对的,而且可以借鉴、推广。 南都:但这样大家会觉得南科大失去改革锐气,你会担心这一点吗? 朱:改革的锐气,就表现在我们的最高目标始终不放弃。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你要制定确实可行的目标,保证中途不会摔下去。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有切实可行的做法才行。这不等于妥协。这是客观环境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前进。要不然就会中途掉下去,不能前进,这个事情就结束了,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南科大的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一开始要宣传改革目标。最近两三年,主要矛盾变成怎样使改革切实可行。比如去行政化、独立法人治理,你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年金怎么样、医保怎么样,这些都必须踏踏实实来做,不是靠设定目标能够代替的。 所以我们见媒体也不多了。外界看起来,好像我们的锐气减了,实际上是我们的工作转了一个方向。 谈现代大学治理:理顺理事会、党委和行政关系 南都:前不久,我们采访了南科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唐叔贤,他认为南科大学术委员会不仅走在国内高校前面,也走在国外高校前面。 朱:南科大成立了教授会和学术委员会体制。这些机构比其他高校都更有实权。教授会是各种层次的教授组成,民主选举会长,推选校学术委员会的委员,负责学术方面的决策。比如我们教授的评审、职称聘用,都由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对于学术委员会的决定,校务委员会和校党委会充分尊重,基本上是按照他们的决定来做的。 所以说,我们的学术委员会,比最近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学术委员会章程,走得更远一些。这个体制保证了我们学校真正让教授参与治理学校。 南都:你一开始就说南科大要去行政化,要取消行政级别,但后来还是出现“局级副校长”选拔风波。学校能彻底去掉这个行政级别吗? 朱:南科大采用法人治理结构,没有任何行政级别,这是去行政化一个重要内容。没有行政级别,在中国大背景下确实遇到好多困难。比如能干的人,由于没有行政级别不愿意来,特别是管理干部。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管理干部体系,让这些干部们都有前途。这四年,我们的全员聘任制遇到各种问题,都是在探索中解决的,现在取得不少成绩,已经建立起精干、工作能力强的管理队伍。 我们建立了一个“三长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有一半是党政任命的正副校长、书记,另一半是由教授会推选出的三长:教务长、秘书长、总务长。这就保证领导班子中,至少有一半必须倾听教授的声音,对教授负责。这是去行政化探索的另一个重要机制。“三长制”运转两年多来,效果很好。 南都: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之一。南科大在这方面的探索,进展如何? 朱:我们在法人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公办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过去体制所没有的。采取了法人治理,那我们就不是传统的事业单位也不是企业单位了,那员工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怎么办?我们就按照国际惯例,探索年金制。这两三年来,我们跟市政府密切合作,已经制订了一套非常严密的年金办法,只等学校的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后就可以上报,通过后就可执行了。 南都:南科大成立了理事会,但似乎作用还不是很明显,而且官员也不少。 朱:我们是中国现有公办高校中,真正落实了理事会治理的。南科大的理事会是一个真正的决策机构。校长对理事会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其实国外的高校都是这样的,为什么说我们是创新?因为在国内,我们有《高教法》,规定公立大学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南科大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就是要把理事会、党委和校行政三者的关系理顺,明确各方的责任和边界,这样就给中国高教改革作出重大贡献。 这几年,在理顺三者关系和边界方面南科大走出实质性的一步。比如理事会的设立,是南科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我们也制定了校内的一些文件。 谈继任:南科大前几任校长很重要 南都:很多人关注南科大规章制度的建设。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规章制度,会不会担心改革一下子“改弦更张”? 朱:规章制度很重要。但建立规章制度的前提是取得共识。比如理事会、党委、校行政的边界要划清楚。如果没有取得共识,匆忙建章立制,要不就是走过场,要不就写一些违心的东西进去。那以后要改就很难了。 所以我们在条件没有成熟,关键问题没有取得共识前,暂缓把规章制度写出来。这也是一个矛盾:规章制度有了,才能够保证以后稳定发展,但规章制度建立前,要取得共识。如果还没有条件就硬写出来,反而会阻碍改革的发展。 南都: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保障,是不是南科大前几届校长就非常重要?会不会担心继任者另起炉灶? 朱:这就是南科大发展遇到的问题。我以前说过,中国教育改革一定会成功,但首先成功的不一定是南科大。因为南科大成功需要很多机遇,其中一个重要机遇就是创校之初的几届校长都能坚持改革,而且都有共识。这一点是需要机遇的,现在谁都不能预测准确。 南都:四年多前你出任南科大校长时,有人担心你会成为“烈士”。现在来看,你觉得自己成为“烈士”了吗? 朱:这正是我今天说的主要内容,这四年来我们做了什么改革,进展如何。我很自信也很有把握,我们的改革,实际上已开始成功了。从中央的改革决定看,我们的改革方向是被肯定的。 南都:你怎么看这四年多在你人生中的意义? 朱:这四年多是我一生中最艰难、最有挑战的四年。这四年,我尽全力在做这个事(改革),现在看到我们做的事情都在踏踏实实前进,我很高兴。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4年4月4日 作者:庄树雄) From: http://www.sustc.edu.cn/cn/news/view/alias/RW128578Bw
1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复旦校长杨玉良接替南方科大朱清时?
热度 9 laserdai 2014-11-11 06:50
最近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任期届满,离开了,留下一个重要的职位空缺,网络上议论纷纷。 同时,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任期届满,离开了, 网络上议论纷纷。 真是无巧不成书,天下美事很多。上面两件事情放在一起,衔接得简直天衣无缝:让杨玉良接替朱清时任南方科大校长,这简直合适得不可能更合适了。 首先,二位都是重要的985大学校长任职到期,并且都有丰富的大学校长任职经验,去南方科大任职非常适合! 第二,杨玉良今年才62岁,可以轻松干10年到72岁离任。 第三,南方科大肯定正在苦苦寻觅新校长,肯定杨玉良最适合。对南方科大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第四,南方科大已经正式运行了,最艰难的时代已经被朱清时抗过去了,今后一段时间必定顺风顺水, 杨玉良接替后的挑战性没有那么大了。 第五, 朱清时当年主要挖中国科大校友, 因为科大毕竟人数较少, 没有成功 。因此南方科大现在的人马要么是老朽要么是青椒,老的老小的小,青黄不接。复旦的人脉更加宽广,杨玉良做校长后可以广挖复旦校友,成功性很大。 第六,待补充。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507 次阅读|16 个评论
读朱清时南科大下台演讲:老了还挺倔强,倚老卖老
热度 9 laserdai 2014-9-26 20:57
看到 朱清时卸任南方科大校长的信息,和演讲内容 ,随便写几句: 遥想 朱清时 当年 刚刚开始接手南方科大,简直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左手去行政化,右手口号诺奖,大河上下十分气派,举国注目 多么风光,惹得全国媒体上下翻炒,科技人士梦呓南科,更有科学之网,每天不谈就发痒。 现在,弹指五年已过去,下台号角正响起。五年一觉南科梦,世人都知瞎折腾,摇头晃脑扯创新,闭眼仍然提钱问。老头老了不服老,青春气息还闪耀,半截入土不知命,每晚不必安眠药。 眼看南科高楼起,内中豪杰无半人,垃圾人员一大批, 将来才看两腿泥。 一世英明终得保,清时演讲划句号。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843 次阅读|14 个评论
从朱清时自评65分说起
热度 6 lvnaiji 2013-6-23 16:27
吕乃基 近年来,朱清时和南方科大一直是中国教育界,乃至中国改革的关键词。眼下,朱清时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谈履职南科大校长 4 年:给自己打 65 分( http://news.sina.com.cn/c/2013-06-23/041927473175.shtml ) 博主想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因素,让朱清时自评 65 分?博主还联想到与朱清时同性的另一位更有名的人物,那就是朱镕基。在上任之初,朱镕基满怀豪情,言之凿凿,要把中国改造成“依法治国”的国家,而在卸任时,朱镕基只言“我是清官”,到此为止。少了几许豪情,多了几分“聊以自慰”。若要自我打分,料不过 65 分。 65 分,是现实与原初期望之比。 为什么不是 70 分,类似于某种“三七开”?要是一开始的期望值低些,现在的打分就可以高些。要是一开始不做这些梦,现在的感受还会好过些。可是,朱清时有梦,而且期望值还不低。 为什么不是 60 分或更低? 60 分可是及格线。当过老师的都知道,从 60 到 63 、 64 分可能都是“拉”上来的, 65 分可以算是自己的本事了。 那么干脆不及格呢?实际上, 4 年来,朱清时已经从梦境步步后退,回到人间。或许正因为如此,期望值越来越接近现实,饶是如此,朱清时才敢于自评 65 分。古人早就有言在先: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按此比例来说,自评,也就是一二十分吧。要是与原初期望比, 65 分,嘿嘿,恐怕是言过了。再说,朱清时能给自己打不及格吗?于己,于南方科大,于深圳,以及于教育部都过不去! 65 分,都过得去,乃至皆大欢喜! 65 分,与时下大学生的 60 分万岁当然有天壤之别。面对既如铁一般坚硬,又似水一样善变的社会,朱清时已经尽力。只是,在朱清时给自己打 65 分之时,他的原初之梦已经破灭。 在 65 分的背后,隐含着多少文章! 65分,更像是各方心照不宣的结果。 当记者问及“ 对继任者有哪些建议 ”时,朱清时的回答是,“ 我希望他们更擅长和官员打交道。 ”朱清时把这句话当作笑话,然而却深得个中三味,实乃金玉良言,警世之言。 这大概是其后任有望得高分的秘诀,也是网上各位或得以圆梦的秘诀。
个人分类: 教育|2644 次阅读|5 个评论
活佛朱清时展现佛法无边,在南方科大念动真言欲回答钱学森之问
热度 6 laserdai 2012-6-11 22:06
题目就这样定了,为了吸引注意和电击,八卦类的博克就需要这样的题目和正文。 南方科大的朱清时沉默好久了,盖在闭门参禅修炼 最近辟谷结束获得了灵感并得了一枚尚方宝剑,于是,这位凰哥 (凤姐一词不准确)加活佛开谈讲经了。 “我们很希望回答钱学森之问”——在前不久举行的招生说明会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再次表达了他的夙愿。 人民日报这次处理得非常正面,质问道: 南科大能否回答“钱学森之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5413.shtm 这里就简单讨论几点: 1. 活佛朱清时的办校理念正确吗? 朱清时的 南方科大的办校理念之一是 去行政化 ,已经讨论太多太多了。咱们的大气候是行政掌权,你的 去行政化就是 不服从大气候, 人家喝稀饭唯独你就大吃羊肉串? 这明 明是要造反 就 你觉得天高皇帝远,加上你自己的佛法无边, 偏偏 不服从中央管?准生证问题上你还不服软?! 小鞋穿得漂亮吧 2. 活佛朱清时连续被踹,盖因被行家看不上眼。 你办校的时候声称要克隆香港科大,乐得香港科大一帮要员大员屁颠屁颠,最后结果怎样,行家们抬腿走人,回去了深圳河的那一边。 为什么?你的那一套,香蕉牌的行家根本看不上眼。 你当时还糊弄来一帮有真家伙的院士,过了一段时间,人家不都悄悄的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 还是这句话,你的那一套,地瓜的行家也根本看不上眼。 上面的两斧头,劈脑门和扎眼仁,你劈空了,你还有第三板斧,剔排骨 : 到美国去请来了计委,帮自己呐喊助威。明眼人一眼就知道,这 计委 挂挂名而已, 来得是虚的,没有人把锅灶搬过来。这样你连一般人恐怕都快糊弄不住了。 3. 活佛朱清时忽悠行家之外的人员? 香蕉和地瓜两帮行家都被你忽悠了一时,当然不是一世,不然人家能成为行家? 但是,一般人就不同了,你那装模做样念念有词的活佛形象,到底还是糊弄了一大批非行家人士,包括有些学生家长。家长提着棍子舞者辫子,把学生们送进来了,这不,没有多久,就有人开溜了,亡羊补牢,多好的成语,你用上了吧! 4. 南方科大粮精 草 壮,是不是也兵强将壮 ? 你的第四招出来了, 砍肉锤儿: 我出的工资比香港还高,也就是世界最高!这粮草,嗬嗬,真营养。 可是,好的粮草并不等于兵强马壮,这道理不用讲了。 “目前南科大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60多位知名教授,今后将会有更多人加盟。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加上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假以时日,南科大培养的科技领军人才值得期待。” 你看你的计委, 没有人真把锅灶搬过来。 这60多位知名教授,如果真是世界级别的,应该远远比得上中国科大了,然而,大家还都不知道他们在科学上的建树是什么?估计,是南方科大校内的知名教授吧?关上大门,你爱怎么封官就怎么封官,反正大家都知道你是去行政化的,现在突然来了60多顶高官帽子,哈哈哈哈 笑死我了。 5. 活佛朱清时将误人子弟? 你的第五招出来了,剁 马蹄儿。 你把钱学森给拉出来了,想回答他的问题。你真是太可爱了,你这位活佛,很可能是弥勒佛 钱学森的问题就那么简单?靠你自己吹出来了一批世界三流以下的知名教授,和糊弄来得一批学生,就能做到?如果这样,钱学森还会问吗?看来,不是钱学森傻,就是你傻,二者必有其一。 相信将来你的答案是下列选项之一: A. 钱学森的问题没有答案,白问了。 B. 钱学森根本不应该问这个问题。 C. 对钱学森之问最好的回答是:不回答。 D. 钱学森的问题是社会科学学科,南方科大为理工科大学,驴唇不对马嘴。 6. 活佛朱清时下一招是什么? 按照评书里面说的,前面五招已经用完了。我在猜想,下一步,这位 凰哥怎么出招?是不是该换迷踪拳了?
个人分类: 科学丑闻|5088 次阅读|12 个评论
教育部同意筹建上海科技大学
热度 5 JRoy 2012-5-9 22:13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回有和南方科大合拍的啦....看新闻: 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 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上海科技大学的通知 》,通知说,经研究,同意筹建上海科技大学,学校代码为14423;筹建期为二年。通知内容如下: 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关于申请建立上海高等研究大学的函》(沪府函 120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变更筹建中的上海高等研究大学(筹)校名的函》(沪教委发 38号)均收悉。 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筹建上海科技大学, 学校代码为14423;筹建期为二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上海科技大学筹建期内,我部将给予指导和支持,争取该校早日筹建成功。 二、上海科技大学由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由上海市负责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上海市统筹安排解决。 三、上海科技大学应当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思路,如何探索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探索培养创新人才,探索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将有关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需要有落实的具体措施。 四、上海市应尽快落实学校建设经费,抓紧完成学校校园建设,完善各项基本的办学条件。 望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加强对学校的领导,指导学校全面规划并做好筹建期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全面落实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筹建期满,按照有关规定由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向我部提出正式设立的申请,我部将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对该校筹建情况进行考察,并提交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讨论、评议。
个人分类: 科技动态|2781 次阅读|7 个评论
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实验室招聘技术员
热度 1 jiankuihe 2011-12-16 14:14
实验类 主要职责包括从血液中提取和分离白细胞,细胞培养、单克隆细胞筛选与鉴定,引物设计、PCR、荧光定量PCR、RNA抽提与逆转录、分子克隆,构建DNA library, 运行新一代DNA测序仪等方面实验; 1、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或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测序及相关领域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优先; 3、或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有实验室工作经验优先。 4、具有快速学习能力和较强沟通能力,有较强责任心和创新精神,工作积极主动,执行力强。 生物信息类 负责开发编写DNA序列分析软件和程序; 挖掘科技文献,与对科研方法进行探索; 撰写科学论文; 1、本科学历,生物、电子工程、物理,信息统计学相关专业 2、熟悉生物工程或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了解基因组学前沿进展 3、英文快速阅读能力和口语沟通能力优秀 4、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具备基本的生物统计学知识;并且熟悉Linux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的优先 录用 5, 具备一定该领域实际项目经验者优先 应聘者请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应聘材料,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位学历相关材料及成绩单复印件等 待遇:南方科技大学提供极富竞争力的待遇,技术人员月薪4000-8000,视学历和工作经验而定。 更多详情请浏览实验室主页: www.sustc-genome.org.cn
6447 次阅读|1 个评论
革故鼎新:科学网“南方科大教改在线访谈”记事
pww1380 2011-8-18 11:27
革故鼎新:科学网“ 南方科大教改在线访谈 ” 记事 杨文祥 当下,高教改革备受瞩目。而南方科大的教改,由于其所具有的以往的改革所不具备的新意而更为全国各界所关注。 前些日子,科学网组织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南方科大教改在线访谈”,邀请了有关嘉宾在线回答科学网的朋友的相关问题。出于对高教改革的关心,我也参与了网友们的提问。不过也许是因为网友们的提问踊跃相关嘉宾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一作答,我所提的问题没有得到回应,因此我的疑问至今未能解除。 为此,我把当时提出的问题抄录如下,希望能够得到知情专家和科学网的朋友的释疑: 问题: 请介绍一下南方科大在办学理念、思路、宗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诸方面与现行体制内公立大学有何不同?在主办单位是深圳市政府的这一现实面前,如何处理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如何保证办学理念、思路、宗旨及管理运行机制不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而且能够在教育实践上有效落实?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2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方科大与高教改革
whyhoo 2011-8-8 10:55
深圳历来都是中国冒险家们的乐园。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南方科大的高教改革,深圳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毗邻香港的深圳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经济、政治到高等教育,香港都可以作为中国城市改革与发展的模板,但香港有着“一国两制”的特殊政策,他是高度自由的。但深圳——这个邓小平一手扶持起来的穷孩子,他会成为另一个香港吗?如果中国城市的改革最后都依照香港模式的话,那政治体制改革将何去何从?如果说深圳的经济改革还遵循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话,那南方科大的高教改革也应遵循中国的高教改革。在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深圳如何将改革进一步推进,成为中国高教改革的先行者,前方的道路还很崎岖,我想深圳人只要拿出在经济改革中所展现出来的那股魄力,南方科大的教改总会有好的结果的 。
1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方科大:以更强大的行政化来颠覆行政化!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1-7-19 12:50
  我觉得南方科大象我博客里比较喜欢的玩具似的,过几天不玩它了就会有点手痒。   好在这个玩具还是经常创新的,所以玩法可以更加多样一些,谢谢朱校长。   南方科大的理事会的衮衮诸公们都出来亮相了,老大是深圳市市长。   其实说实在的,也没啥,你如果能请动温总理去当理事长,岂不更好?!      俺们觉得,朱校长是深知中国行政化的要义,他本人正是被行政给“化”出来的,所以,对行政化是怀念颇深,在他的脑海里是挥之不去,尽管他说要挥之,可是当真要“去”的时候就会抓紧挽留回来。   朱校长深深地为理事长是深圳市市长而五体投地,并发表了“ 市长任南科大理事长是现实下必要选择 ”,“ 如果不由市长当理事长,理事会的权威可能有所削弱 ”等振聋发聩的讲话。   其实,我个人是越来越理解朱校长了,有人很失望说:“这不更行政化了嘛?!”   “笨蛋!”我对着这个虚拟的意见呵斥道,“岂不知中国一向有以毒攻毒的光荣传统,朱校长深知行政化的毒素深入体内太过,所以,一开始估计就准备了以毒攻毒的具体做法,而且还要再多加点砒霜,而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的校史在延长,这个砒霜策略也就愈发地要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我力挺我们伟大的朱校长,并预祝他“以深圳市的行政化来取代教育部的行政化,以更强大的行政化来颠覆行政化”的做法取得圆满成功!
个人分类: 物论|505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大肆炒作南方科大意欲何为?
热度 2 Passport 2011-7-19 12:00
最近南方科大的热度依然不减,不管是褒还是贬,这样的炒作难免让人对深圳市政府和南方科技大学生疑,究竟意欲何为? 一所大学的过分炒作,这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那些童星们长大了有几个成才的?仲勇的伤情还要继续吗? 没想到年已60多的朱先生也乐此不彼得参与炒作南方科技大学,难以理解。 不愿意多说了,本人很厌烦南方科大近期的大肆炒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78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注“南方科大”
热度 3 sunaihua 2011-7-17 21:11
刚看了一条新闻,南方科大开会了,乌压压一般人,据说一半政府官员,一些企业家,一些大学校长,没有教育家。也许这一些校长就代表教育家吧。令外还将建立党委,规定教授治学,但理事会说了算,理事会里面大部分是官员加校长还有企业家,在这种制度下,教授到底要如何治学,是不是和我上过的大学一样就是“教授授课”呢。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谁出钱或可能出钱,谁就可以成为理事会里面的理事。我彻底晕了,我不知道现在下结论早不早,中国又多了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妄谈教改,去行政,去这去那,都将成为过眼烟云,最终淹没在中国成千上百的大学之中,成为一所毫无特色的普通大学,这所大学将是研究型的普通大学,可能将着重培养出口型本科生。就像我或大多数人走过的一样,高二鼓励你参加高考,大三弘扬考研,我推测这所大学将新增托福,GRE,雅思等新的不同,呜呼,新的大学,哀哉,教育改革。 http://news.sina.com.cn/c/2011-07-17/041222826879.shtml
2914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方科大将设党委会
热度 13 boxcar 2011-7-17 17:40
请看下面的新闻。 简单点评几句: 1 )南方科大的理事会终于在“千呼万唤”之后“始出来”了,在厅局级领导占据了一半席位的情况下,以后如何运作,如何“去行政化”,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2 )这所大学究竟由谁来“治”(谁说了算)、具体采取何种体制( XX 负责制)?请大家继续关注。 3 )党员师生们终于找到组织了。 http://news.sina.com.cn/c/2011-07-17/154422828972.shtml 南科大首次理事会召开将设党委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7日15:4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昨天(16日)召开。有媒体报道,出席南科大首届理事会的20名成员中,一半是政府官员,另一半是大学校长和企业家。南科大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备受关注的南科大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昨天在深圳召开。虽然是闭门会议,现场“戒备”森严,但是许多媒体还是从不同渠道获知了会议的相关内容。据《羊城晚报》报道,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会上首次向理事会成员报告了南科大的办学思路和发展规划。在学校招生及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朱清时在报告中提到,首届教改实验班学生入学后,前两年不分专业,由学校安排统一的理工科基础课教学及教育部要求的其他课程。大三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   朱清时在报告中还提到,南科大将设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党委会由党委书记、副书记和若干委员组成,在校内设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协助校长决策行政事务,学术委员会协助校长决策学术事务。而这次会议之后,备受瞩目的南科大的副校长的人选依旧是悬而未决。   南科大可以说是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起步的,他每走一步都得到了舆论的普遍关注,今天,南科大理事会也再次登上了百度新闻热搜词的排行榜。新闻中还提到,这次出席会议的南科大理事一共20名,包括政、商、学界人士,其中有一半是厅局级以上官员,还有6名大学校长和4名企业董事长,这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有网友认为,各界人士加入理事会有利于南科大吸取各方意见,在具体实践中也能得到多方的帮助,但也有网友担心,理事会成员中,超过一半是官员,会有违南科大筹建时的初衷。不过还是有不少网友对南科大的未来充满信心,有网友说,人们之所以对于南科大保持热切关注,是因为南科大寄托了人们太多的希望,而南科大引发的种种争议也都饱含所有人对于教育改革的热切期盼。   问题不能回避,争议必须继续。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某一方面。争议应该更多推动我们对自己的反思,如何尽量帮助这所学校,让他有足够顽强的生命力破土而出。这才是争议各方以及围观的我们所需要认真考虑的。(中国之声编辑韦雪)
个人分类: 教育|5385 次阅读|23 个评论
从教育到教学,谈英国教改和南方科大
热度 2 qiaoqiao1980 2011-7-16 18:44
为了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基本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始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此应对这个期待已久而又难以揣摩的未来。这场革命究竟会带来什么,我们都不清楚,虽然一些端倪可见,但是细节很难描述。但是有一些全景的东西我们的确可以感受到,这种技术将会对于人类社会中许多要素给出重新的定位,甚至新的进化方向。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无与伦比的财富,并且深刻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人是这场新革命的核心因素。既是创造者,也是财富本身。 技术革命的根基依然是教育质量,只有更好的教育才会更好应对新的挑战。同时涉及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我们本身。近两年来,英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极其令人瞩目,其是是非非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印证。可以说,近代史上那些成功的国家都是从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始的。另一方面,英国的教育改革也可以看做是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典范,在其中我们也可以看见许多中国教育改革的踪迹。中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依然是在模仿其它国家的进展,并没有自己的理论,问题依然很多。起码在现在还看不到好的迹象。 南方科大算是当前中国教育的异类。这个学校究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今天很难评论。对于我来说,支持这个学校更多是它在尝试改变一些东西,我相信这是正确的。近两个月来发生在南方科技大学身上的事情给了我们很多更深入的讨论问题的视角。很显然的一点是,我们在基本的教育理念上就存在分歧。这一点我感受最深。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关键的一点是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天才的故事在中国是罕见的,中国教育缺少打造天才的勇气。 教育和教学是两个不能分割的部分,直观的感觉就是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涉及的内容比教学更多。但是教育比教学多了什么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部分,尤其是在中国。在西方文明中,关于教育有着明确的回答,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教学也是明确的。而在中国,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没有一个人说的清楚,中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的确是问题的关键。中国的一些教育家希望借鉴西方的教育观念和体制来发展中国的教育,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条路并不被中国的官方所认可。 中国的官方以及一些不知理由的教育家要走一条新的教育之路,但是却根本说不清楚怎么走。 西方教育的科学和强大是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日积月累中产生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以及不断的产业和技术革命的发生就是这种教育理念价值的最好的佐证。我不清楚为什么中国官方拒绝接受这种教育观念,因为中国的教育主管者们从来不屑于对此进行解释。我们去看看去年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可以看到,那里缺少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教育理念。所以整个规划缺少基本的逻辑。不知道每一条究竟是如何来展开的,感觉就是在列举一些想法。 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存在问题,这几乎是必然的逻辑。在中国,教学等同于上课,只要老师上课就好,而那些更为重要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忽略。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不仅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是考试,以及最终的一个学位。高考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今天更是被赋予了一些本不该教育担负的作用。最近副部长说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高考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考”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们平常提的高考指的就是当前的高考模式,似乎没有谁还有能力给出不要高考的更好的方式。从中学到大学,如何过渡必然是一个问题,广义的高考是跨不过去的,哪个学生去哪个大学哪个专业必然需要一个制度来实现。所以这种过渡不仅仅是“要不要”和“怎么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而考”以及“谁来考”的问题。副部长如此的避重就轻实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说这些话难道真的就把所有人当成南瓜么? 当前的高考争论的核心是如何把教育从这种高考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甚至是更高一层次的教育方式,让高考真正的为教育本身服务。如果没有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而只想着“怎么考”,高考真的就把教学变成教考了。 其结果只能是越改越乱,脱离了教育理念的考试,不管怎么考都不过是一场场闹剧而已。 在国外,教育是一种基本的共识,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常识,所以教育本身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如何教学。而在中国,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所以英国的教育改革虽然问题也有,但是有利的一面会很快的显现出来,因为其本身改革的实际上是教学理念,而不是教育理念,虽然名字上叫教育改革,本质上是一次次的教学改革,改革的根基在于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未来挑战更好的改变教学的模式,在教与学的两方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而不仅仅是老师在黑板前照本宣科,学生在底下听,最终以一场考试结束这个奇怪的遭遇。 南方科大的困境就是如此。他不是教学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但是这一点被很多人忽视。困局已经产生,如何解答谁也不清楚。一个明确的事实是,中国的教育行政官员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癔症。当然也可能是他们真的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教育模式,一个完全超越西方教育理念的教育途径,而我们不理解罢了。但是这是一种小概率的事件,所以我依然认为他们已经陷入了精神错乱的状态。 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疯了。我已经连基本的区别能力都没有了。可能性有很多,都是不能排除的。最终都是期待高考和教育会有一个更好的变化。
个人分类: 是问居|31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科大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已经表现出来了
热度 19 陈安博士 2011-6-29 09:52
  不好意思,今天又看到一则关于南方科大第一名学生退学的新闻,还是个来自山东淄博的孩子,看完我乐了。从上面看,这孩子似乎已经表现出了基本素质超过朱清时校长的态势,虽然没有在南方科大待多久,可是能做到这一点,也算是朱校长的功劳了,但是朱校长的表态里,则是把这孩子彻底否定了,我乐就乐在这里。校长被自己的学生否定会发怒,但是朱校长被否定应该高兴,因为他目标不就是为了培养有独立思考的学生嘛?怎么当这样的独立思考是对着朱校长和南方科大时,就不成了呢?!   这个事情说是新闻其实是老闻,因为肖重发之前就曾经在科学网上转载过关于此事的报道。   这个孩子在退学后在网上大说了一通,比如他谈到了部分学生代表全体学生发表的“ 公开信中说学《线性代数》学的乐此不疲……(但)期中考的成绩几乎无人及格,即使被处理过【开根号?Blog主人按】仍然惨不忍睹,张贤科老师自己都跟家长承认学生的素质太差。而所谓的计算机课,陈国良院士在做过简单的介绍后便不知所踪;而且四位老师一起上一门课,这不用说也知道这门课的混乱程度了吧 。”   还有其他一些内幕消息,如他提到的“感觉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比较努力地学习的,其中女生居多,还有一些人主要活动便是玩游戏,每天玩游戏玩到凌晨,而‘神童’苏刘溢也受到了许多同学的排挤,“现在他每天都在公寓自习而不去上课。”   更加有趣的是朱清时校长和老师们的表态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个坏孩子”。以下是朱清时校长的表态原文:“这名学生挺怪,开学以来基本不上课,经常玩游戏,也没有参加期中考试。学校把家长请来几次,家长也无可奈何。后来学生就回去了。” 朱校长真厚道啊。   朱校长很有趣,45个学生不参加高考,他认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当这个孩子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期中考虑,看朱校长的意思那就是错啦。他老人家的意思俺看懂了: 朱校长学校组织的考试还是要去的,而教育部的考试不去也罢 。其实,按照朱校长高声喊给全国人民的美丽设想,这样的孩子正是南科大培养的目标,不是被如香港科技大学那般培养模式下的工具培养,而是南方科大模式的独立思维培养。可是,真在南方科大上学,似乎还得用一个模子,这个模子其实比其他大学的还模子,可是因为是朱校长自己的模子,所以就正确了。   我所以坚决反对朱校长,并不是他的改革做法,而是他把改变常识作为改革【如:在只有两位专任老师的情况下就敢于招生】,在表达上总是矛盾重重,昨天的表达和今天的话整个就是意思满拧的。可是,他一开始就扛了个所谓“改革”的大牌子,就引得一帮不明真相的“群众”觉得明知是错也应该支持。俺们很难理解这样的支持究竟是表现了我们“群众”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抑或干脆就是认为应该由“精英们思考,大众听着就是了”的懒汉思维。   朱校长改革最大的可笑之处大约就在这里了,按照朱校长因人施教的基本表达,这个孩子说不准就是天才呢,他只是懒得考试罢了,咋就不按照这个孩子的特点给他设计一套面向对象的教育模式呢?朱校长的培养目标原本不就是这个吗?怎么当有个孩子开始这样干,朱校长反而看不顺眼了呢?   朱校长的说法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说法都把责任推给了这个孩子,一切似乎都是他自己的问题,学校没有任何问题。这一点和朱校长的做法受到全国上下广泛质疑时的态度是一致的,那就是:朱校长当然没错,和朱校长意见不一致的人一定错了!没有第二个可能。 全部第一批的45个学生当然是对的,而这一个退学的学生肯定错了!      在这个孩子的帖子中提到,“南科大教授张贤科说学生的素质不行”,记者采访张贤科时得到的回答是“这些学生学习很勤奋”。作为老师,张贤科先生知道怎么保护学生,而朱清时先生关于此事的说法就很有趣了,他 说,“让学生‘考不好’,有时也是老师的战略,以让他们知道学习并不容易。”而对于学校内部管理层意见不一的问题,朱清时说,这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发生,但没有关系,我们要赶快把骨干教授团队建好,这样各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朱校长的两个回答很有趣,第一个回答承认了学生们普遍不及格的状况,至于学生的素质,我作为外人的判断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尽管张教授说他们“很勤奋”。张教授教了N年的线性代数,总不至于对南方科大的学生要特别出更难的难题来烤糊他们吧?   而从朱清时校长的第二个回答看,他也知道骨干教授团队很重要,可是您老上任两年多了,自己知道最重要的事咋还一直没做好呢?是无能还是故意?!我看不清楚。      最有趣的事情是,这个退学的学生还有点自省的能力,报道说“昨晚退学学生告诉记者,他发帖时确实有点冲动,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但学校的管理和配套也有问题。”      可是,从朱校长那里,您看不到一点这个孩子所具备的自省的基本素质。也许真的需要让退学学生好好教育一下大学校长了。      以下为南方日报的新闻链接《南科大一学生退学 称学校管理师资存在不足》 http://gd.nfdaily.cn/content/2011-06/29/content_26096679.htm   
个人分类: 事论|6860 次阅读|37 个评论
南方科大与中国达人秀
kuren 2011-6-27 22:30
近段时间,南方科大与中国达人秀是两个比较热门的东西。南方科大学生、家长、教授争议不断,中国达人秀则创收视新高。南方科大自主招师自主招生,关键还在招师,试想若有一批业内真正有地位的大师投奔南方科大,我想不成功也难。而之前招的几个所谓来自香港科大的教授先不谈水平到底如何,还是名头太小。起步总是艰难的,很实际的,打头炮的人真实水平在其次,名头才是第一。招师的关键又在于待遇问题,想当初香港科大刚起步时也是不受待见,如今香港科大早已步入良性循环,跨入顶尖行列,最实在原因还是在于当初香港科大的待遇实在是让人不忍心拒绝。 中国达人秀之所以成功,无外乎名人效应加节目形式,靠苏珊大妈的宣传国人听说了英国达人秀,顺势举办中国达人秀吸引了足够的眼球,再加上节目本身达人的表演够吸引人,后面就好办了。南方科大想要成功,不光需要吸引大众的眼球,更需要有足够吸引政府部门、财神爷和各界大师的资本。求变总是好的,改革总是艰难的。全世界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等,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都不一样,如何集众家所长探寻出适合中国、能发挥出中国人最大创新和活力的教育体制,南方科大任重道远啊。
4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朱清时先生在南方科大各种工作举措的态度——力挺!
热度 5 lwrobinson 2011-6-27 19:55
其实这是我看到这篇《 平心静气观“檄文”——评香港科大三位教授的文章 》之后的回帖文,比较全面反映了我对朱清时先生在南方科大所做工作的态度。 博主评价港科大三个教授的对环境不了解,我很是赞同。在南方科大刚开始扬帆的关键时刻退出,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位教授并非全心全意想要做好南方科大的高教改革,缺乏对于中国高教改革的责任感,所以,退出也好。 另一方面,我很不赞同博主提出的这段话:”......然而,朱校长确实是仓促上马了。问题主要不在于上述种种,而在于没有必要的行政组织、相对稳定和高 质量的教师队伍,以及必需的实验设施的情况下(譬如没有做实验室地基的绝缘,甚至被指出后依然不顾)。在南科大仓促上马之际,去行政化走到了反面,正常的 行政退避三舍,而校长个人的意愿则被放大。“博主如果关注下相关新闻,就知道南方科大由于处于筹办阶段,现有工作人员中有一批是由深圳市提供的——毕竟朱 清时先生要在深圳做事,不可能一开始就完全用从其他地方招聘来的人员,在学生们的公开信中已经表明了这批人对朱清时先生主持的南方科大高教改革的工作阻 碍,譬如一些行政化的不良习气,譬如因为管理而打断正常教学。朱先生怀着对中国高教改革的强烈责任感,抓时间干工作,招人员、照学生,这些不可能一步就 位,即时是按博主所说的”必要的行政组织、相对稳定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朱先生所处的现状来说,也是很困难的,否则的话,就不可能出现09年9月接受 聘任后表示以港科大为榜样,现在却毅然决然地进行自主招生等等港科大教授认为不合理的举动,我认为很可能就是因为朱先生在接受聘任之后这一年多时间里,想 做事却因为种种外部不合理规矩束缚而无法行动。朱先生受聘后曾经接受采访时说过,很多时间花在事务性的工作上而难以推进,由此可见一斑(譬如朱先生遇到过 的启动校区楼顶漏水、买电脑等事情,详情可搜新闻)。 在下理工专业毕业,现在高校任教,自认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我教授的基础课,虽然看起来不难,然而真要讲好,很困难。因为要花费巨量的 心思,需要极其渊深的知识基础和知识面,才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海洋且不迷失方向。尤其是要想培养出出色的人才,基础课能够带给他们 的,远远超过专业课的作用,所以我很认同朱清时先生让学术大家来讲授基础课,事实上,这也是美欧等名校的一贯做法,譬如著名的物理学家Feynman在加 州理工就教授过大一大二的普通物理学。 此外我还觉得,我们没有处在南方科大校长的位置上,很多压力和困难是没法感觉到的,所以我们不要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本人不厚道地说,港科大三位教授就有点这样),而应该尽可能多地对朱先生的高教改革举动给予体谅和包容——如果朱先生所做的都是常规的,符合现有规则、规律的,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么,这场高教改革还能算是”改革“么? 至于文中陈安博士所质疑的朱先生”急功近利“,我觉得很是可笑,作为中国人都很清楚,在中国,扎实做事的人,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横加指责——当然出发 点有好有坏。朱先生作为中科大校长十年来的体会,难道会不知道中国搞高教改革是困难重重?如果好名好利,他干么冒着风险受聘南方科大?面对65岁的朱先 生,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这做得不对,那做得不对?需知,邓小平同志当年还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现在朱先生面临的情况,和这句名 言说出来的情形,是何其相似阿!
3675 次阅读|7 个评论
南科大需要降温
热度 16 nli2233 2011-6-27 03:00
南科大需要降温 科学网博主里面的拆字大师称号无可争议地属于吕喆同学。吕喆同学在最近大家议论南科大的博文后面留言甚积极,其中“南科大宜凉拌,不宜热炒”的话,大约说了不下10遍吧。我没有具体一一统计,不过要是这个数字突破了20我也不奇怪。我奇怪的是,吕喆同学居然没有用这句话做标题弄出一篇博文来。既然他不用,我就不客气了。版权原因,我的标题不用他的原话,而取他的意思。 南科大需要降温的原因在于: 第一,大学不是股票市场,大学是个百年大计,是个需要踏实耕耘、小心筹划,而后慢慢显山露水的地方。换句话说,办大学更需要慢功夫和细功夫。频频热炒大学议题,把学校和学生放在媒体和聚光灯下,对学校办学和学生踏下心来读书都有不利的影响。南科大从朱校长入主以来,从来没有淡出过人们的视线。从一步到位建成亚洲一流大学,到教授治校,去行政化,再到高调广告高薪招聘教授,再到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到学生拒绝高考,到港科大三教授出走,再到朱校长高调签约港大三个博士后,高调宣布今年将招聘330名教职员(其中包括200多名教授)。朱校长曾经认为(或者仍然认为),媒体是他的同盟军,当南科大有难题的时候,他通过寻求媒体的支持,一般都能度过难关。不过,这次因为港科大三教授出走并公开批评南科大,正是因为媒体的作用,才让南科大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南科大是不是应该一如既往地高调,值得朱校长深思。 第二,南科大“被承载”了太多的责任,需要给它减负。一方面由于校长的高调,另一方面由于媒体的唱和,一时间,似乎大家都认为国内现有的高校都不行了,改革的希望统统寄托在南方的这所八字还没有一撇的筹建中的高校了。实际上,南科大所进行的,是高校改革的一个尝试而已。现存的高教系统,虽然有问题,但其近20年来的发展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算南科大成功了,其成功经验能否复制和推广,还有一个未知数,这是因为(1)南科大没有历史包袱,而其他高校有;(2)南科大有充足的科研和办学经费(比如朱校长说过,南科大教授的科研经费是预算得来的,不需要到外面去争取),其他高校不具备这个条件。同样的原因,北京生物所的成功,也还没有大约也不会复制和推广到国内的科研机构。 因为南科大负担了其不能承受之重,一旦有难局,人们往往赋予其悲壮的色彩。比如,在参加还是不参加高考的问题上,这本来是一个可以圆满解决的技术问题,但南科大的学生们(可能还有家长们)把这个事件当做一个指标性动作,似乎支持改革者就不应参加高考,结果最后把事情弄得两边势成骑虎。他们忘了,改革者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如果不能学会妥协,可能最终将一事无成。 总之,我心中期望的南科大,应该适时地降温了。既然教授将陆续上岗,未来的行政班子也将在教授到岗后逐步搭起来,南科大还是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事物的管理上,好好计划课程,制订教学规划,建好实验室,做好教学和科研,踏踏实实把学校办起来。 同肖重发君一样,我虽然对朱校长的做法不认同,但是,我是看好南科大的,一直是看好的。因为看好它,所以关心它,批评它,希望它办得好。我对朱校长还是有期待的,我觉得他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南科大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我仍然认为港大三教授所提出的办学思路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按照朱校长的做法,就将一事无成。不过,尽管我看好南科大,但我也认为,南科大会是个不错的地方,但其一步到位建成亚洲一流大学的可能性很小。 最后说点题外话:看到不少人在每篇博文的后面都注明版权,并声称如果有人转载,希望给加注出处。我现在体会到,这是很重要的声明。比方说,我自己最近的博文就有不同的命运: 1.《继续关注南科大,努力理解朱清时》被转了,这个网站(http://chem8.org/forum/thread-58635-1-1.html)不仅加了作者,还给出了出处的链接。 2. 《继续关注南科大,努力理解朱清时》被转了,这个网站(http://www.1000plan.com/groups/viewonetopic/11459)仅仅加了作者,没有给出处链接。 3. 《改革者并不享有天然的批评豁免权》被转了,这个网站(http://article.m4.cn/criticism/1105308.shtml)不仅没有给出出处的链接,而且把作者的名字擅自改成了“ 梅新育 ”(这不一定是梅新育先生自己干的,因为我看梅先生的专栏里面没有这篇文章)。
个人分类: 科学政策|8649 次阅读|24 个评论
给南方科大更多的宽容和安宁
Passport 2011-6-27 00:59
给南方科大更多的宽容和安宁
最近关于南方科技大学的话题非常的火热,或许是" 众人拾材火焰高",使南方科技大学这几个词在网络里熊熊燃烧。 本人是无名小卒,但是在中国大学校长里面,朱清时是本人十分钦佩的一位大学校长,在朱先生走马上任南方科大的时刻,我曾说过:"让我们拭目以待,朱清时是做商鞅,还是王安石?" 本人希望朱先生在创办南方科技大学这件事情上是时代性的"商鞅"。 作为目前中国教育体制外的一个改革试验田,我们很多人应该给予南方科大更多的宽容,特别是媒体更应该给予安宁的环境,从反身性理论上讲,这种外在的环境氛围会很容易影响到南方科大及管理团队的决策效果。 太多的瞩目和声音会让这个处于婴儿期的孩子无所适从。 相信南方科大会成功,会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传奇的一笔,谨此给予美好的祝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河大学与南方科大
热度 19 lkzmaster 2011-6-26 21:03
南方科技大学由于寄托着人们突破目前大学教育体制的期望,其自筹建至今都牵动着众网友的心。很多人可能知道,事实上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在现有体制内建立与世界接轨大学的尝试了,该大学叫“黄河大学”,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上都有介绍,整理如下: 黄河大学的创办是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的产物,是中美合办,也是中外合办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于 1985 年 5 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正式成立。 1980 年,美籍华人教育家程君复应邀来华访问。在访问中国后,程君复意识到中国没有一所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高等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在河南省尤为突出,全国当时有 80 余所重点大学,河南没有一所。程君复对祖国人才不足和高等教育不均衡的状况十分担忧。为改变河南教育落后的局面,就在这次行程中,他提出了由海外华人合办一所高水平的黄河大学的设想。 1984 年年初,河南省政府与程君复就有关筹建黄河大学事宜进行磋商,并于 4 月 1 日 签订了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河南省政府组成了由省长带头的国内筹委会,将占地 1200 余亩的原省委第三招待所辟为黄河大学校址。程君复等华裔组成了海外筹委会,负责筹集资金,聘请教授等工作。随后,程君复向东南亚和欧美的海外华人发出了捐款倡议,在他的推动下,仅在美国,就得到了 300 余位海外华人的响应,还有一部分人士愿意到黄河大学任教,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更把位于夏威夷的一幢写字楼卖掉,将所得的资金全额捐给了黄河大学。 1985 年 9 月 15 日 ,黄河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当年除夕夜,美国媒 体 ABC 电视台把黄河大学的成立列为当年重大新闻,在美国播报。学《人民日报》海外版、《参考消息》均对这所学校进行了大幅报道。学校成立办学层次定位很高,是国内唯一一所只招收研究生,全面实行美式教育和全英文教学的高等学府。开设研究生专业:美国研究、英美语言文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四个专业。设生物工程研究所。学校首任校长由两弹功勋科学家秦元勋担任。   学校成立后,逐渐开始招收本、专科生。学校招生的本、专科专业有 4 个,其中有建筑工程、计算机技术、对外经济贸易、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学校发展成为以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规模一直没有扩大,一直保持着小而精。黄河大学的研究生原计划大都出国深造。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新体制的学校在当时的环境下受到很多限制。秦元勋校长离校后,学校内部种种原因,造成学校办学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于 1991 年整体合并到郑州大学。校址恢复为黄河迎宾馆。 黄河大学建立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政府很需要向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态度,猜想筹建一个不和体制的大学更容易得到批准,可能也会得到高层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另外,筹建黄河大学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境外(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提供),政府主要是出地盘,利用外部资金兴利民办的教育可谓是大好事。但是在这种看似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学校都不能正常独立运转,还受制于体制,可想南科大由深圳市投资,想独立发展将会遇到多大的阻力,如果没有根本上的保障,出钱的人永远都是老板,那么所谓的独立大学永远都是空谈。 体制特别是中国目前的体制,真是不容易撼动的东西,真的替南方科技大学和朱清时校长担心啊!但是我也真的希望南方科技大学能够成功,将来我也把我的孩子送去那里读书。与 1985 年相比,中国从思想上和经济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希望南方科技大学不会重蹈黄河大学的覆辙。
个人分类: 思考|17165 次阅读|28 个评论
我们围观南方科大时应该有的态度
热度 3 Zhanglincn 2011-6-26 03:05
南方科大是打破我国教育僵局的首位实践者,更是我们共同希望的承载者。所以我们对待南方科大的态度不应是旁观而应是参与。 旁观者是局外人,做为局外人,对南科大的成功和失败都只能是看看而已。好一点的围观者是乘势喝彩欢呼一下,而差一点的哥们就开始骂上了,有些人甚至提前宣布:南科大休矣。 其实对南方科大我们都该是参与者,做为参与者,我们的心态也就会截然不同:南科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但如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参与者的态度就是帮助其成功。 我们科学网的博主们或许是科学界的牛人,或许在学术和社会上都该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就可利用这些有限的力量为南科大的成功做一些事情,哪怕仅仅是一点建议和提醒,少许监督和支持亦可,而不要总像个局外人那样看看热闹,顺带讽刺挖苦一番下线,洗洗睡了。 南科大毕竟该是我们自己的事业,我们大多数人当然不可能像陈安博士建议的那样去南科大应聘做个教师(至少我目前还达不到南科大的用人标准),但总可以做些具体的事情去促使南科大的成功,即便仅发表些言论,也应该更多的是建设性的建议而少一些人为的讽刺和挖苦(毫无意义)。 我们如果的确不能去南科大去当老师,也可偶尔为南科大提供一些义务的服务,或者将来等自己成了企业家或有钱了捐一点给南科大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在不行就给南科大现在的困境给出真正的实际建议、创造良好的舆论,去帮助朱清时校长解决面临的中国式行政问题。也许你就是某位高官,某个领导,或者和他们有某些关系,那么在朱校长办事的时候或许你能给他以帮助和支持,或许你是一个学生或家长,你可以去报考南 科大 或支持作为她的学生,实在不行哪怕自己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小市民,那么遇见校长乘公交出外办事时让个座位给校长也是一种有用的帮助。 所以我们应该像对待自己家的事情一样对待南科大的成长,这才是围观南科大时应该有的态度,这样的南科大怎会不成功。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3986 次阅读|5 个评论
谁最有资格谈-南方科大能走多远?
冯用军 2011-6-25 00:17
科学网24日9时30分举行“南科大能走多远”在线访谈 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立,社会各界舆论一直关注着这个体制外的新兴大学。科学网将邀请南科大学生家长与一直关注南科大筹建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与公众一同探讨南科大的发展与未来。欢迎您的参与! http://talk.sciencenet.cn/?id=37 因要评审一个重要的科技项目,因故未能应邀参加。 其实,谈南方科大,我认为,还有比较有资格谈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那些不痛不痒的...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事点评II. 大学建设中的政治立场
热度 1 arithwsun 2011-6-24 18:01
时事点评II. 大学建设中的政治立场 本来没想写这个II. ,不过王铮老师正好发文点到了,就呼应他 一下 吧,很多在网上讨论南科大的博主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重要的方向,提醒一下吧。 王铮:南方科大的方向是教育死亡的方向 『王铮: 南方科大说白了,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学校,贵族需要一个子弟学校,而这个需要,恰恰与与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还冲突着,所以他维持不下去。 』 其实,我在某个南科大报道的跟贴中,也见过类似的匿名留言,文辞绝不亚于王铮老师的水平,现在找不到了,有看到的,请转贴到下面的跟贴里。 我的本博 博文集粹 中,专门有一个栏目,谈的就是大学建设的政治立场问题。前面刚出的 时事点评:大学建设中的范式革命 里,其实也提到了这一点,没有专门成文而已。 『 党委归入董事会,党委在董事会中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董事会的所有决策,必须反映出共产党的政治立场。 这是好事啊,共产党的最根本基因,就是为人民谋福利啊,党委能不能关注贫困人口的精英教育,就是大学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立场。』 南方科大的现象,可以理解为民间舆论主动参与教育,不光是舆论,恐怕还会有真正的民间经济力量在尝试,当今开始发生的教育运动,将不仅仅是南科大一个点,不仅仅是大学层面,大多数民间教育团队能力所限,可能会更多的是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层面推动。 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在我有限的接触中就感受到,一个教育者是有立场的,譬如: 1. 是否鼓励和推动家长们参与教育,这是一个立场,从家长角度讲的。 2. 是否坚持在教育中不牵扯“怪力乱神”,这是从科学家角度讲的,朱清时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关于藏传佛教等一系列的文章。 3. 是否坚持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精神,这是从企业家角度讲的,最拥护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精神的,恐怕还将是国内的这批本土企业家,切身利益所在。 至于关注贫困人口的精英教育的立场,我把它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因为这本来就是它的基因,其他什么事都可以慢慢来,这点要是荒废了,就失了根本。 民间教育运动现在刚刚开展,既有贵族学校,又有大中城市开始的家长培训,费用很高,一两天的培训费等于农村孩子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反正是家长自己花钱。作为普通家长可以不管立场这些事,但是致力于教育事业希望百年树人的专职团队,则不可不慎重,正如王铮所说, 『人类,从孔夫子就知道,要“有教无类”,南方科大搞的是“类”。违背世界潮流,它怎么有前途?有人说,南方科大的“类”可以培养人才。可是我们孔夫子的“有教无类”不是从三千弟子里培养了七十二贤人吗?让大众接受教育才是选拔人才的正确途径,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贵族的智商,或者说科学能力,就一定高于大众。』 这是大原则,孔夫子一直被我们当作中国教育的标志,跟他坚定这个立场有关。 三位港科大科学家批评朱清时的文字也写道 『现在临时开设的课程既不具有任何示范性,也不具备扩大招生后的放大性和连续性。』 什么叫放大性和连续性,跟这个 “有教无类”的思想是有关系的。 这方面,教育者不能唱一套,做一套,最后原形毕露,失信于人。 建议:科技教育出版界的学者们支持民间教育传播的三项原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157428 附注 1. 后来想了一下, “有教无类”只是一个提法,如果严谨地说,什么事都是有“类”的,就是高考,也是按分数来划类。所以, “有教无类”只是一个原则,用现代语言讲,就是提倡公平机会的原则,至于教育行业,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等级社会,只不过这个等级,是按智识划分的,这一点谁也改不了,是有“类”的。所以,本博文只是借用了王铮老师的提法,支持他点出的政治立场,但是对其推理逻辑,并不照搬。 附注 2. 稍微多说几句,看到科学网上有几个博士刚毕业的小伙子,坚定地支持朱清时,激情有余,而可以不管不顾诸多成熟科学家们暴露出来的事实和讨论中明晰的思想。 其实,这还是立场问题,是把中国教育的希望,放到舆论热点的某个人身上,把南科大的建设跟朱清时捆绑在一起,还是把它放在某种统一的原则身上。 中国的教育改革思路,如果在这几位新科博士身上都还找不到谱,对原则立场的重要,不如某个人格形象的重要,说明我们的路,真的还很远。
个人分类: Book-W|255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看南方科大
热度 11 wanghongcai 2011-6-24 15:52
南方科大已经成为公共关注的焦点,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在于有群众基础,容易形成社会资源;坏事就是噪音太多,容易干扰正常思维。不过,这是所有名人都有的烦恼。既然当了名人,烦恼就是避免不了的。 南方科大因为有新的举措而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南方科大首先推出了海选校长,这已经打破传统的大学校长任命规则,这个动静是相当大的,这无疑是在传统体制上撕开了一个裂缝。这个举措也只有在特区深圳才会这么做,估计换了别的地方连想都不敢想。所以南方科大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不过,第一步之后的路就更难走了,因为许多东西不是有了钱就能够办了的。尽管深圳有钱,但有钱不代表有一切。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 那么确立招生定位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一开始就办研究型大学这在中国是没有先例的。所以这个非规则的出牌也真把主管部门给难为住了。因为办大学是靠实力的,而且必须有经验摸索的过程,南方科大不能用画饼充饥,主管部门也不能根据一个报告就批准,毕竟这是对法律的突破。所以之后出现一些分歧也是情理之中。我们不能因为动机好就认为一切都好。既然我们强调法治,那么按照规则办事似乎不是一种偏待。 但这毕竟是在深圳特区,一切思想都可以是超前的,一切好的设计都是可以尝试的,但要充分论证是可靠的可不那么容易。深圳已经尝试过举办大学的先例,当然结果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如何才能知道新举办的大学一定会超越先前的大学呢?人们只能进行这样的预期:一是有超凡的校长;二是有先进的制度;三是有执行制度的保证;四是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有了这四点才可以进行新的改革实验,否则,一切改革实验可能都是徒劳的。 经过海选,终于选出一个公信力非常高的校长,这就是朱清时院士,他的敢作敢为已经在国人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他在校长任期的作为也是可圈可点的,所以大家一致把赞成票投给了他。但先进的制度是什么?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为简单地对传统制度进行否定并不意味着新制度就一定能够建立起来。去行政化可以作为动员的口号,但如何实践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我们知道,要提出一个理论命题相对简单些,因为理论命题主要是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的。但要提出一个实践命题相对困难得多,因为实践命题必须去实践,不能是仅仅作为口号而出现。在中国,口号式的东西太多了,都只是一阵风之后荡然无存,而其副作用是增强了人们对口号指令的不信任感。所以,政策越多就越混乱。所以,减少政策输出是解放生产力、提高政策执行力、增强执政效力的最好办法。 去行政化实践如果是向下的,则容易实践,如果是向上的,就很困难。简言之,去行政化就是让上级少管,这样的话上级的权威就会被消除,这当然危及行政利益,所以注定是步履艰难的。朱校长在中国科大作为一校之长,可以推行自己的改革理念,而对于一个新筹备的大学而言,实践的对象就不存在。以此要求上级机关,显然是让人心有余悸,因为上级真搞不清楚你想干什么或你能够干什么,不知道你究竟能够以何为证。这正是南方科大发展过程中的症结所在。 除了去行政化之外,似乎南方科大的新举措并不多。只是在创办目标上以香港科大为参照。说实在的,这对于深圳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但对于整个中华大地而言其吸引力有多大确实是一个未知数。换言之,既然中国有了香港科大,还再要个老二南方科大做什么?而且深圳也没有香港的特殊条件,简单模仿真的没有多大价值。而简单地否定传统体制同样价值也不大。所以制度创新是南方科大一出生就面临的课题。如何进行创新,南方科大现在似乎还没有摸到门径。 我们可以猜想,南方科大既不是对中国科大的模仿,也不应是对香港科大的模仿,因为这两个模仿都无效。中国科大是由多少年积累而来,基础雄厚,因此无法模仿,即使模仿也无价值。香港科大有特殊的文化环境,也无法模仿。而办大学绝不是仅有钱就能够办得好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中东地区可能早出现了无数个世界一流大学。我觉得,一流大学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独立自主精神,这个独立自主就在于独立地判断社会需求的问题,主动地回答社会提出的问题,并且能够在回答社会的提问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这就是一流大学的品质。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SCI数量上,那么搞得再多都没有用,因为这些只是学校长官们自我欣赏的政绩而已,绝不是一流大学所应该具有的。换言之,三流学校才会这么做。树立坚定地为社会服务的信念,才是成就一流大学的思想基础,以此作为标准来审视组织制度、人事制度、课程制度、教学制度和科研制度,并且以此为标准来塑造大学文化,这样的大学自然而然就是一流的。而在传统体制下,哪个校长敢坚持这个?没有!有什么制度来保证这个?没有!谁来支持这个?几乎没有!那么,中国大学注定只能停留在三流的水平,因为中国大学基本上都是唯上是从型的,因为中国大学校长都非常在意自己的乌纱帽,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出现一流大学呢? 朱清时院士第一个跳出来来打破传统惯例,确实难能可贵。但传统积淀甚厚,怎么可能在顷刻间有所突破呢!所以,这个过程就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这个博弈过程不仅是朱校长与大学最高主管部门之间的,而且首先是他与深圳市政府之间的。如果没有深圳市政府的坚定支持,一切改革设计和设想都是不可能实践的。这个时候如果方案太理想的话则容易夭折,因为大学校长必须考虑到地方政府的接受能力和容忍程度,而这首先是深圳市政府与大学校长的权力划分问题。所以,明确地确定权力划分规则是朱校长以后办事方便的基础,如果一切靠运气的话,那么,南方科大未来的命运真的是不可知的。 深圳市政府怎么向南方科大赋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建立南方科大章程,在其中明确规定南方科大的使命以及完成该使命所需要的条件,这个章程就相当于一个学校的宪法,以后学校的行为均以此为基础。该章程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法规内容,地方政府在行动时必须遵照这一规定处理与大学的关系。如此才能避免政府直接指挥和干预。没有这个法定程序,那么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就是不确定的,此时大学的所有希望就只有寄希望于大学校长个人的活动能力上,而一旦校长心气变化或选择校长不慎,则大学就处于危险境地。 只有当地方政府能够与大学达成了理解或谅解之后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文本。因为地方政府首先是应该理解大学的,不然就不可能给大学比较充分的自主权的。其次,地方政府当然必须是开明的,因为它允许大学超出自己指挥的范围。再次,地方政府还必须是心胸开阔的,因为它要支付大量的经费,即使很多不属于自己控制范围。最后,地方政府还必须自我限制的,不会吧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大学头上。必须说,要在中国找到这样的政府还比较难,因为中国各地的政府都有强烈的政绩主义冲动,如果在自己任内见不到政绩,可能就不支持你。 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改革尝试一般是比较支持的,因为地方政府也明白改革的艰巨性,也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也会比较慎重从事,也知道如何把握政治尺度。从学者角度而言,虽然他们经常有理想主义冲动,但也知道要实事求是。所以,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高校、学者与官员之间也是能够达成默契的。问题是第一步必须迈出去,没有第一,何谈得上第二、第三。所以,尽管南方科大在筹建过程中已经打破了先例,中央政府表现出了很大的容忍能力,最终仍然承认了这个尝试。这是中央政府在认识到改革需要尝试、需要突破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央政府当然也希望中国一下子就出现一个世界一流大学,这样就可以在国内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问题是办大学没那么简单,所以办学方案还必须在思想达成一致认识之后才能实行,否则就无法给予充分的支持。 在具体办学定位上,南方科大切忌模仿香港科大,必须探索自己的路子。香港科大办学的经验当然是值得学习的,但香港科大的许多经验是无法学习的。深圳尽管是特区,有许多内地不具有的优势,但总体上还不具有香港的优越环境。所以谨慎定位是南方科大成功的前提。我认为,也许南方科大应该借鉴加州理工学院的小而精的发展经验,更加突出基础理论研究,而不是科技导向,尽管科技导向更具有显示度。但我认为,我们当下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而这又恰恰是深圳市政府创办南方科大的出发点,这似乎走进了一个悖论状态。所以,我认为,毛躁急进是办工厂的思路,恰正是真正大学之大忌。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说南方科大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模板,它的一切都是在尝试中前进的。因此,我们切忌使用急功近利的心态来看待它,如果那样,这个大学是注定好景不长的。大学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必须有一个摸索过程,这个摸索过程就是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包括大学与大学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包括大学内部各个群体之间的互动,它是在大学校长的强有力的主导下进行的,所以大学选择有魄力的校长只是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校长所遇到的挑战还更大。我相信,这个时候,任何人都没有成熟的方案可以直接套用,如果那样的话,世界只有一种大学,就不再有二流和三流的分别了。
个人分类: 热点讨论|682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南方科大的命运
热度 3 stoneblue 2011-6-24 15:31
1 集权思想极其严重的兲朝,你小小的科大,即便处在南方,也不会放过你的。 2 基本是教育部眼里的“眼中钉,肉中刺” (1)皇帝当久了,谁愿意不干皇帝啊; (2)南方科大要是成功了,你不是扇教育部的耳光嘛;毕竟教育部管辖下的学校,问题太多。 (3)中国人模范能力超级强大,你南方科大成功了,不凡有东方科大、北方科大诸如此类的山寨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看看当初的长江学者一出来,接下来山寨版的学者不都出来了嘛。 (4)诸侯大学纷纷独立,这不是直接挑衅教育部的权威嘛 thus,(5)杀鸡儆猴,是教育部的一个策略 3 南方科大不会立刻死亡,但会慢慢地死亡 教育部毕竟也要做点样子嘛,“你看,我教育部还是支持教育改革的”,做出一副博得好评的样子。 但真正需要实质性行动时,就装聋作哑。那神马,学籍、学历认可问题。 4 不明真相的群众真多,急功近利的人太多 5 南方科大的命运,基本是无期徒刑,这跟死刑有啥区别 南方科大的死,是复杂的、悲哀的;但愿她的血,没有白流! 其实,很多人内心里都知道谁是南方科大的侩子手,就是嘴上不说,估计私下里都说实话!
个人分类: 且介|366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举办“南方科大能走多远”在线访谈
热度 5 科学网编辑部 2011-6-24 13:34
2010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历时3年筹建的南方科大终于获得“准生证”。2011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正式开学。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立,社会各界舆论一直关注着这个体制外的新兴大学。人们一方面是对之寄予厚望,一方面又对之心存疑虑。 今年6月以来,从南方科大45名学生公开拒绝参加高考、到筹建团队香港科大三位教授集体退出并质疑朱清时和南方科大发展、再到最新的南方科大一名学生退学,南方科大的境况急转直下,科教界和社会公众对南方科大的未来都捏了一把汗——以“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去行政化”为改革口号的南方科大还能走多远?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6月24日9:30-11:30 科学网组织了一场以“南方科大能走多远”为主题的在线访谈。访谈特邀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王洪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宁 (美国关岛大学副教授 )、陈安(中科院政策与管理所研究员 ),南方科大学生家长张伟女士,媒体代表张显峰(科技日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以及关注南方科大改革的网友团队南方科大论坛(非官方),作为嘉宾,与网友互动讨论南方科大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访谈吸引了数千名网友的热情参与。原定1个半小时的访谈活动,因网友们对南方科大发展话题关注度很高,短短一个小时内网友提问已高达数百条,最终访谈被延至11:30结束。 本次访谈共搜集网友提问436条,嘉宾回复346条。大家对这所体制外的新兴大学充满了真切的担忧和期待。各位嘉宾积极和网友交流互动,对南科大发展的症结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广大网友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详情请见:科学网“南方科大能走多远”在线访谈实录( http://talk.sciencenet.cn/?id=37 )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9040 次阅读|7 个评论
南方科大从研究生院起步是个好主意
热度 1 wliming 2011-6-24 12:16
南科大现在陷入和僵局,教师跑了,有学生退学了,教学条件不完善,甚至教学计划都不明确。这样办学,如何能搞下去?我感到,南科大办本科太难,应该从研究生院开始。 只要从全世界招来一些牛人(这也不难,现在全国招来的牛人不少),给一些启动经费,建一批实验室,让他们招收优秀硕士生博士生,大学就活起来了。然后再考虑招本科生。
个人分类: 社会|1141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方科大,是教育部的“眼中钉,肉中刺”么?
热度 10 boxcar 2011-6-24 11:13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这是刚才围观访谈时看到一个叫 stoneblue 的网友发出的疑问,对此问题,俺的看法是—— 如果办得好,就不是“眼中钉,肉中刺”,而是“眼中肉,刺中钉。”了!理由如下: 在中国,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原则上都归教育部管。如果脱离教育部的体系自己搞起一套来,能把大学整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大概也引起教育部的兴趣,纳入自己的体系的想法应该会有,所以就是“眼中肉”。 至于“刺中钉”,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刺”与“钉”的不同。“刺”会给我们制造了麻烦,扎上了钻心疼痛,拔出来之后再无用处。“钉子”则不然,拔起来修整一番后多少还能有些用处。就如有些“刺头”如果调教得好,比寻常人更有本事也更能干一样。南方科大现在的那些口号无疑比较“刺头”,问题是以后“仅刺而已”呢?还是真的能“钉”在中国教育史的“光荣榜”上?做到前者很容易,只需要为了反对而反对即可;真想做到后者,则很不容易,不但要口号好听,而且建立起来的东西(制度、方法)必须好用。 最后重申,俺希望南方科大成为教育部的“眼中肉、刺中钉”。希望本文能入博友之眼,理解支持的博友们再顺便“顶”一下,不胜感激!
个人分类: 科学网|4437 次阅读|23 个评论
朱清时,教育改革的先锋还是先烈?
热度 9 pukin 2011-6-24 08:42
自从香港三位教授在《南方粥末》踢爆出走南科大的秘密,这几天科学网最热的帖子就是有关朱清时校长和南方科大的新闻了。 上图是我刚刚从科学网博客首页上截的画面,头条和博文精选第一条全让位于南科大和朱清时校长,当然,肖重发同志的博文点击率也赚大发了 科学网众多大牛小牛们写了N篇博文对南科大和朱清时从里到外来了个全方位的指点江山。我作为一个科学网的虾米博主,作为一个普通的围观者,既没有激扬文字的功力,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水平,对南科大和朱校长只有抛两块土坯砖的力气 1、偌大的一个中国,难道就不能容忍一个另类的南方科大的存在? 朱清时校长无非就是想恢复百年前蔡元培提出的“教授治校”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去行政化的口号,结果被媒体过度解读和放大,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当然,这于朱清时本人的行事风格和口无遮拦不无关系。 2、南方科大的学习对象选错了! 南方科大一开始把目标定位在打造大陆版的香港科技大学,这个定位可能错了。首先,香港科大根本算不上世界一流大学,实际水平估计二流也都很勉强,只不过最近这几年《泰晤士报》的大学排行榜把香港科大排到了天上去。 法国的巴黎高师是世界著名大学里规模最小的高校,出过许多诺奖和菲尔茨奖获得者。巴黎高师每年只招收200来名学生,而且不授予学位,但学生质量举世闻名。 所以我认为南方科大的办学目标应该是打造中国版的巴黎高师! 3、南方科大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南方科大和朱清时校长现在已经快被铺天盖地的板砖和棍子打死了,所以最重要的任务是能否渡过最困难的时期而活下来,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有绝地反击的机会! 最后,俺也来几句口号: 朱清时,挺住!南方科大,挺住!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445 次阅读|9 个评论
南方科大的方向是教育死亡的方向
热度 17 王铮 2011-6-24 07:55
南方科大的方向是教育死亡的方向 本来不想对南方科大做声,编辑部来了电话,也就吱声把。吱声了,他们又不推荐因为不合他们的意思吧,感到有种气愤。 科学网有没有黑名单我不知道,绿名单,为之开绿灯的名单看来是有的。 为什么不想对南方科大做声,因为我看不起它?为什么看不起他,因为他代表了教育的死亡方向。 南方科大,现在招了 45 个学生,如何招的?不要高考招的,换言之,没有走大众招生的路子。这 45 个学生怎么招的,没有说。这种“自主招生”实际上走的是贵族路线,无论学生自己去投考,还是学校派人去选择,都是个别行为。搞的是贵族一套。南方科大说白了,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学校,贵族需要一个子弟学校,而这个需要,恰恰与与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还冲突着,所以他维持不下去。人类,从孔夫子就知道,要“有教无类”,南方科大搞的是“类”。违背世界潮流,它怎么有前途?有人说,南方科大的“类”可以培养人才。可是我们孔夫子的“有教无类”不是从三千弟子里培养了七十二贤人吗?让大众接受教育才是选拔人才的正确途径,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贵族的智商,或者说科学能力,就一定高于大众。 南方科大的另一个口号是教授治校?这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口号。难道现在中国的高校不是教授治校吗?你看看高校领导,有几个不是教授。其实,中国高校的关键问题是学术自由和反官本位。如果学术不能自由,治校的教授就是文化监督人。坚持官本位,就没有人能够静心做学问。学术自由,是高校创新的根本,教授治校那是皮毛。反官本位,这是知识分子独立精神所在,有了独立精神才会有学术自由。没有学术自由的教授治学,很可能形成一个学派压制另一个正派,党同伐异,我一个老师说,知识分子当大学领导,比老干部坏,“知识分子整知识分子,才知道从那里整。”连平衡力量都没有。这是中国学术死亡之路。 改革的旗帜不能乱用。把衣服袖子剪了,是新式衬衫,把长裤腿剪了,穿着性感,是改革。把裤子中间剪个洞,从头上套下来,裤筒当袖子,还说长袖善舞的改革。中国这些年改革的一个错误方向是,保障贵族利益,为他们提供种种福利,所以有人怀念毛泽东,怀念文革。这是改革面临死亡的信号。 就说这点吧,要开会了。 当然,我还是佩服朱清时先生的勇敢。 补充: 我感到南方科大贵族化不是因为它可能递条子去,而是因为一个公立大学,仅仅招收45个学生,这样一个学生的投资过大,他们实际上享受贵族教育、剥夺了大量平民子弟的教育资源。换一个角度,如果私立,45个家庭要支撑这个大学,这些家庭只能是贵族。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4536 次阅读|31 个评论
南方科大要走向成功的三大要素
热度 6 WeiQin 2011-6-23 23:50
接: 南方科大的思考---依靠个人英雄主义,还是依靠体制保障?(1) 网上关于南方科大的新闻报道已经很多,这里就不再累述了。直奔主题,南方科大要走向成功的三大要素是: 1. 拥有传说中的尚方宝剑!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需要在满足一系列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办大学也好,搞教育也罢,任何事情,要想快速的运营起来,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是先决条件!众所周知,深圳,上海等地的迅速发展,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了尚方宝剑,从此所向披靡。现如今,南方科大想招个研究生都要参照这个办法那个办法,想多招个讲课的老师也要向深圳市要编制的话,说明南方科大并没有拿到这把尚方宝剑。正所谓,快刀才可以砍乱麻,没有尚方宝剑,要开辟一块新土地,势必会处处碰壁,徘徊不前。也恐怕也是南方科大“一路黄灯”的无奈和真实写照了吧。南方科大要实现“去行政化”,则一定要拿到这把尚方宝剑。 2. 要有切实可行的办学方案和发展思路! 办学和办企业是一样的,需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合理布局,需要切实可行的办学方案和合理的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在被问到南方科大的目标和定位时,通常看到的回答是,这些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早就定下来的,就是 “ 参照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一步到位的在深圳建一所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 首先,深圳不是香港。其次,众所周知,世界上哪一所优秀的大学,不是经过岁月和历史的千锤百炼,才成为百年名校的?为何唯独南方科大能够在“一天之内建起罗马”,“一步到位”,是别人傻,还是我们自欺欺人?因此,南方科大需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合理布局,需要切实可行的办学方案和合理的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需要经过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才有可能成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就是说,南方科大要有打持久战的信心和准备! 3.必须学会取长补短,中西合璧! 看起来好的东西,并不一定最好用。比如:在弯弯曲曲,路面不平的山路上,法拉利就不一定能跑得过北京吉普。因此,国外的办学方式虽好,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但不一定就能适用于我们的情况。因此,要有选择有变化地借鉴,要能够灵活地调整出现问题的部分。另外一方面,南方科大应该向国内成功的民办大学或者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取经,学习他们是如何存活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的。南方科大最后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终将取决于它的智慧以及和客观条件博弈的能力。 另外, 校长是聘任制的,相当于 CEO ,如果在任期内,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董事会可以解聘这个校长,以保证大学的正常运营。因此,一个大学也好,一个企业也罢,最终要依靠一个健全的体制来作保障,需要集体智慧,而不能依靠个人英雄主义。仅依靠个人英雄主义,无法保证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领军科学家需要拥有企业家一样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和朴实的务实精神。 最后,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要继续关注与支持南方科大的变化和发展!多给新生事物一些时间,包容和支持!希望南方科大能够保持积极开放的学习态度,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早日实现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梦想! 相关链接: (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9569do=blogid=458875from=space
442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别拿“脚趾头”不当“头”!
热度 7 boxcar 2011-6-23 22:01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刚才看到刘洋写的新博文“ 去行政化是灵丹妙药还是头痛医脚? ”【 1 】。俺评论道:“ 要是脚趾头痛,当然要医脚。 别拿脚趾头不当头。。。 ” 确实,千万别拿脚趾头不当头,人家也是正经的“头”,而且不是“一头”,是“十头”呢!头是什么?除了我们常说的脑袋,每个方向突出到极致的部位几乎都被称为“头”,还有肩头、手指头、脚趾头等等。这么一看,所谓头痛,可不只有脑袋可以疼,手指头、脚趾头啥的也都可以疼呢。按照西医的套路,一般是要哪里疼治哪里的,所以头痛医头,脚趾头痛医脚趾头,可脚趾头只是脚的一部分,也算是医脚,所以,出现俺这个“头痛医脚”的歪理邪说。此等歪理邪说之所以还胆敢说出来,因为俺借机偷换了概念,去掉了几个至关重要的修饰或限定词汇。 其实,所谓“去行政化”,肯定也不是科教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试想,老师整天惦记着股票的涨跌而在讲台上无法安心教课,学生一天到晚琢磨着上网打游戏无心向学这些问题,显然绝不是“去行政化”能解决得了的。广大师生心情不好,工作效率低下,长期无法产出震惊世界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但已经严重影响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业,也是经常让人头疼的。究其原因,发现原来是脚底下的路走得有问题——“行政化”了。再仔细一看,原来问题出在行进中支撑人体重量、还决定走向的脚趾头上,所以,必须解决医治这一顽疾!治疗方法——去行政化,剁掉令人讨厌、老带错路的脚趾头!于是,“头痛医脚”的局面出现了。 倘若就此剁掉了脚趾头,脚趾头肯定从此再也不疼了——谁见过没有了的器官还能疼?!但是,架不住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疼,例如刚剁掉脚趾头的脚掌就可能会疼,咋办?继续治,简单的做法是能切的切、可以剁的剁。。。。。。这就是那种非正即反、非对即错的简单思维方式。一通大刀阔斧、很痛快的手术过后,倒是再也看不到曾经令人厌恶的恶疾了,但是,倘若那些虽容易滋生恶疾,但对于生存、成长和发展本不可缺失的“器官”也从此不复存在,则在需要这些“器官”发挥功能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简单地为了践行“去行政化”的口号而不要行政,以及机构和组织配置不合理的低效能的行政,都会给大学的建设和运行带来很多问题。那传说中的数以千计份投递到南方科技大学,却 没有听到回音的简历,是不是多少也能说明点儿神马问题? 参考: 【 1 】刘洋: 去行政化是灵丹妙药还是头痛医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do=blogid=458500
个人分类: 教育|4907 次阅读|16 个评论
看来,俺不出马教教朱清时校长怎么进行危机与应急管理是不行了!
热度 11 陈安博士 2011-6-23 19:27
  本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清时是做过校长的人,而俺们在那里的时候只是一个本科生罢了,尽管俺做学生的时候他老人家还没去,那他也是校长俺也是学生。   看到关于南方科技大学的问题,朱清时校长越来越出昏招,俺就跟着着急。在定义应急管理水平的时候,俺认为:第一层次是“损招”,第二层次是“平招”,第三层次是“妙招”,第四层次是“绝招”。   即便朱校长因为各种原因想不到用“绝招”应对当下的窘境,至少也用个“平招”吧,可是,他不断开始使用伤人且更加伤己的“损招”来应对,结果只能是招致到更多的质疑和嘲笑。   如此,再不出手救助一下朱校长,显得俺这个“宏观”校友太不够意思了。   1,坚决别玩那虚三套,奔着基本事实进行澄清。   朱校长始终不说现在南方科大是不是全职老师里只有两位已经退休被南科大返聘的教授。莫非这个现实的存在让朱校长不好意思,还是他老人家觉得这两位水平很勉强,不够在南科大任教的?   好在其中一位是教过俺的,俺推断,张教授的水平完全足够。如果朱校长也这么认为,那就就别继续隐瞒,而在客观上造成委屈两位教授的后果了,把他们的工作、研究与资历推到前台,让公众品评一番,也能为朱校长招聘取得的第一步进展取得大家的理解与谅解。   可是,朱校长在专任教师问题上顾左右而言他,这个不但伤害了这两位投奔了您去的教授,而且如果这样下去,以后谁还敢去投奔您呀?!   还有,说到课程体系的问题,是您高薪(他们自己认为是低薪)聘来的香港科大三位教授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还是人家本来一心想做而您老人家觉得这个东西不重要,没意思,反而是在媒体上多骂骂教育部才更有意思呢?   2,不要在朱校长自己的身上显露出用来嘲笑别人的同样缺点   朱校长说,香港科大的三位教授为了“钱”而离开。   我笑了,这个太正常了,朱校长,您愿意低薪或无薪在南方科大打工不?您老人家的薪水到底是多少?是深圳市级机密吗?   要知道,香港科大的教授比你朱校长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时的工资都是高出很多的,人家即便觉得在南方科大可以低于您老人家的工资,可是也不能太过分了吧?   另外,朱校长,您为几位教授争取高工资了吗?还是您自己领了一份高工资,同时觉得其他人最好纯粹是去奉献的?抑或您给多少工资他们就得接受那个数字?如此要求,我看没人会去为你老人家卖命的。   以后被推荐来或者主动应聘的教授们怕也会遭遇一样的结果!   您还说他们出来指责南科大是不厚道,而您把人家离开的唯一原因暗示为“钱少”的问题,您老的做法是真厚道啊!   不过,您老人家如此一说,我反而不相信您老人家了,您那样评价几位教授大概难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吧。   3,如果前后表达不一,要解释,并最好回归到一致的表达上来   在与媒体交谈多了,很多随意说出来的话就会显露出先后矛盾的现象,唉,长叹一声吧!   比如,大的方面是,学习港科大,后来又说只是战略上学习,战术上自己玩。其实人家根本没您这么战略,都很操作,所以您说您到底想学啥呀?这样的改口容易让人耻笑。   而今天的访谈,您又干脆说港科大培养的都基本是工具,是和您要培养出来的对象相比是烂货的学生。我的老天爷!您老人家培养出啥牛人来了呀!竟然看不上人家10几年来兢兢业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许比培养处长级干部,港科大是不如您。其他方面,你把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这样的亲身接受您教诲的人拉出来溜溜,让俺们这些土人也见识见识吧。
个人分类: 事论|4145 次阅读|20 个评论
科学网24日《南方科大能走多远》在线访谈征集网友提问
热度 1 科学网编辑部 2011-6-23 16:34
科学网将于24日上午9:30-11:00举行《南方科大能走多远》在线访谈,现征集网友提问,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 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立,社会各界舆论一直关注着这个体制外的新兴大学。人们一方面是对之寄予厚望,一方面又对之心存疑虑。有人认为南科大的筹建过程是高等教育里程碑式的突围;也有人认为南科大的发展不符合现在的国情,扰乱了正常的人才选拔制度。 近期南科大筹建团队的三位教授退出并在媒体公开质疑南科大和朱清时校长,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家长发表公开信回应力挺朱清时校长。南方科大和朱清时校长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打着“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口号横空出世的南科大,已别无选择的走上了一条举步维艰的成长道路。——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教育体制改革究竟路在何方? 科学网将邀请 南科大学生家长 与一直关注南科大筹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专家 ,与公众一同探讨南科大的发展与未来。欢迎您的参与! 访谈地址: http://talk.sciencenet.cn/?id=37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4745 次阅读|4 个评论
继续关注南科大,努力理解朱清时
热度 15 nli2233 2011-6-23 12:53
继续关注南科大,努力理解朱清时 进一步学习有关南科大的消息、访谈和文件后,有些新的感想。 第一,关于南科大的课程设置。 香港科大三教授把现在的南科大形容为:“一个没有管理团队、学科框架、学术教员团队、内部管理制度、课程大纲、发展路径规划的空头大学”。 在 5 个月以前,也是是 2011 年 1 月,朱清时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 “ 新京 报 : 2011 年 3 月,第一批 50 名教改 实 验 班的学生将正式开学, 现 在的 课 程 设 置具体方案制定出来了 吗 ? 朱 清 时 :南科大的教改 实 验 班主要借 鉴 中科大少年班的 经 验 ,本科新生入学后,前两年由学校安排 统 一的理工科基 础课 教学,后两年由学生按自己的 爱 好和能力自 选 由 各个研究所和中心开 设 的 专 业 课 ,学分 读满 即可 毕 业 ,学校不像国内 传 统 高校那 样设 置院系。 现 在 负责 各个学科教学的教授已 经 做出了 详细 方案 。 ” 香港科大三教授跟朱校长的表述是不一致的,肯定有一方说的不是事实。 第二,关于去行政化。 我在以前的博文里,说自己对于朱校长的“去行政化”不是很懂。经过这几天学习,自我感觉对这个问题弄懂了一下。其实,朱校长的“去行政化”,简单而言,就是校内的行政人员没有级别之分,统统为教学服务。还是在那个 1 月份新京报的采访中,我找到了答案: 当被问到目前最棘手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朱校长说:“最棘手的事情是招到合适人才很难,包括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人才。现在国内人才竞争很激烈,都用各种办法吸引人才。我们的时间不长,改革的内容又太多,容易给人一种不安全感,所以能够下决心来的人很少。 另外,我们去行政化,没有官,好的行政管理人才不愿意来 。” 我个人对朱校长的理念表示深深的担忧。一般而言,大学的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事,学生事务,招生,学籍管理,教学秘书等等),在数量上,不应该少于教授人数。也就是说,南科大将有一个数百人的行政队伍。从管理学角度讲,这支队伍如果没有分层分工,没有 chain of command, 其行政效率肯定是低下的。 朱校长最近表示,去行政化,不是不要行政管理,而是要求一流的行政管理。那么,希望朱校长明白,一个几百人的行政队伍,没有级别,是肯定算不上一流的。也就是说,别再抱着“不搞行政级别的”信念不放了,为了招到一流行政管理人才,该封官的就封官吧。 第三,关于自主招生,自授学位。 朱清时校长经常提到我国中学教育在高三阶段是浪费时间,扼杀人才。他一直希望直接从高二招学生。我觉得他特别急于实践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不顾香港几位教授的反对,执意要在教育部刚刚批准筹建南科大之后,马上就进行招生工作。不过,朱校长自己也承认,废除高三是不现实的。他提倡从高二直接招生,也是个试验而已。 在教育部未授权招生之前就招学生,能够打响的牌,就是“自主招生,自授学位”了。朱校长举了哈佛和西太平洋大学两个例子,似乎要说明西方(美国)的大学,无论好坏,都是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 不过,朱校长忘了提下面几个事实: 1. 1. 哈佛和西太平洋的区别,是前者是由教育评估机构认证的,后者没有。其实这个“认证”,相当于国内教育部的批准。不同的是,美国认证机构,是民间的;中国的,是官方的。顺便说一句,美国的高教认证机构最权威最有信誉的是区域性的,比如哈佛就是被 the New England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 (NEASC) 认证的。美国的大学是自授学位,但是在社会上,从被认证的大学拿到的学位和从没有认证的大学拿到的学位,其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将来进一步读 graduate school 的机会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2. 2. 南方科大没有被任何教育认证机构所认证。其实,依南方科大目前的教师队伍,学科设置状况,它是不可能通过任何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的。 3. 3. 美国的大学是自主招生,但一般在招生的时候,也会参考学生的全国统考成绩,即所谓的 SAT 分数。 SAT 跟国内的高考不同,一来它只是一个参考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二来学生可以考多次,不是一次定命运。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考试,绝大多数学生是一定会参加考试的。 所以,自主招生,不一定跟参加高考有矛盾。南科大可以把高考成绩作为一个参考。虽然 45 名学生不参加统一的高考,南科大可以组织自己的考试,但是将来 450 名, 4500 名学生的时候呢,也不参加高考吗?放着高考的社会资源不用,南科大会有足够的资源自己运作对考生的考核吗? 45 名学生将来的文凭是不被教育部承认的,也就是说,是没有认证的。他们将来读研究生的时候怎么办?国外的大学会录取他们吗?国内的名校会录取他们吗?比如美国,研究型大学招研究生,一般要求学生的本科是从得到区域认证机构认证的学校里拿到的,对于中国的学生,他们会要求学生在美国指定的几家评估机构找一家对国内的学位进行评估,到时候,这 45 个学生如果要来美国留学,他们的学位能否通过评估机构的审查呢? 希望未来几年内,上面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个人分类: 科学政策|6190 次阅读|22 个评论
给南方科大的教改支招——可考虑“宽进严出”
热度 14 yindazhong 2011-6-22 17:17
给南方科大的教改支招——可考虑“宽进严出”
IMG_0001.pdf 给南方科大的教改支招——可考虑“宽进严出” 南方科大的教学改革试图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全球揽才,自主招生,然而步履蹒跚,艰难地前行。在 45 名学生是否参加高考的问题上朱清时校长被架到了熊熊烈火上煎熬。文革后的恢复高考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南方科大招收的学生们选择不参加高考被批评为“文革”式的改革。 不过笔者认为中国高教其实不必在一颗树上吊死,可以参照和借鉴瑞典读学位的体制 ——“ 宽进严出 ” ,这样既保证了人人受教育的权利,也保证了教学质量,还可以让杰出人才迅速完成学业,甚至还可铲除因急功近利导致的学术舞弊现象产生的土壤——不紧不慢,学术第一。 实现这一点,瑞典大体是这样做的(本文以下部分主要是以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为例)。瑞典的博士资格答辩在学术上要求很严格,读博学者何时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准,有关导师再决定学生何时作学位答辩,注册博士资格后三年、五年或十年、八年再答辩都未尝不可(当然注册之前,也可以有多种灵活的有利于造就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的筛选)。因此女士可以从容地边生孩子边搞研究,男士也可以边工作边作学术探索并积累文章。这样的体制让学术成为做研究者的唯一追求,也使科学研究自动地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想当年与我一起获得博士学位的瑞典人有不少是 50 岁左右的医生或资深实验员。 下面给出的这张图片便是 1996 年瑞典林雪平大学博士学位颁发大会会议图册中的一页。在我照片的前后,那几位同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的年龄从图中清晰可见:图中左面是学位颁奖领导,右面从上往下便是学位获得者。从上往下最上面的那位出生于 1950 年,当年 45 岁;接下来的第二位出生于 1937 年,当时已年近 60 岁。我是当年文革插队和洋插队耽搁了时间, 40 岁才获得博士学位,不过瑞典的学术文化教会了我以学术和科学真理为生命的唯一追求的心态。 总之中国人要学会以宽松心态,从容参加国际学术竞争,才能脚踏实地,潜心学术,有朝一日登上瑞典的诺贝尔领奖台。 本文题为给“南方科大的教改支招”, 希望也对中国的教改有益,看到陈安老师最近的博文“这才是最牛的导师”中那个 8 年未获答辩的学生心情很着急,希望这篇短文也能够给她一点缓解和安慰。 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南方科大引发的这场教育改革大辩论,实际上也是当今中国对整个社会风气进行反思和改革的绝佳契机!其意义之深远不亚于当年邓公对经济实行改革开放的大手笔!30年了,中国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上站立了起来,现在是到了在科学教育领域成熟起来,站立起来的时候了!
个人分类: 科学之道|7893 次阅读|44 个评论
南方科大改革VS五四运动
热度 3 halcon 2011-6-22 16:51
南方科大最近又开始讨论了。其实几个教授离开,我觉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人才交流,很正常的事情嘛。或许职员离开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有矛盾了,闹翻了,干不下去了?于是隔岸观火的,支持改革的都纷纷起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其实,在我看来,南方科大学校本身办不办得好不重要,因为当今中国最缺的是南开,复旦,燕京,圣约翰,沪江等等启迪思想,开启民智的学校,而非“科技”类院校。但南方科大的改革又寄托了我们太多的美好期望,因此我还是非常希望她能坚持下去,越办越好。 南方科大改革的意义在于让教育体系的矛盾逐步公开,我们可以认真反思当前体系、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原本是寄期望开展一场大讨论的,可惜在科学网上也是热一会,冷一会,更别说战斗在一线的教师、学生的声音了。或许大家不去讨论是因为没有讨论的平台,又或许是不敢表达,怕受到说错了受到牵连。其实,我们的时代远比我们想想的要开明,我们的环境远比我们想想的要明亮。只是长久不去表达和思考,让我们已经渐渐失去了深刻思考、认识自我的能力。或许有些人不愿意表达,是来打酱油的,其实教育的改革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孩子的命运和前途。 我自己认为南方科大改革的意义好比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意义并不是可以用游行队伍多少人,游行了多长时间,有多少美女参加了等等进行度量的。同样,南方科大的改革也不是能用培养几个学生,请来几个牛人,敢不敢和教育部对着干等事情进行评述的。希望南方科大可以让我们思考我们教育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孩子的将来怎么办,我们的社会、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我很喜欢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旦认定了方向就自己去实践,事实往往和小松鼠,老牛说的都不一样。南方科大遇到的问题肯定远比我们知道的复杂得多,无论如何,希望她能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2027 次阅读|6 个评论
改革者并不享有天然的批评豁免权——再说南方科大
热度 23 nli2233 2011-6-22 10:33
改革者并不享有天然的批评豁免权 ——再说南方科大 科学网上有不少为朱清时院士辩解的言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说法是:朱校长曾经执掌过国内一流高校,对于大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对于大学改革的认识比其他人懂得更多,他之所以独辟蹊径,在没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没有起码的教授队伍、没有明确的专业设置和规划的情况下,先行一步自主招生,他一定有他自己的考虑。他是个改革者,我们不能给他泼冷水,相反地,要鼓励他改革下去。至少,批评者应该闭嘴,保持沉默。 还有一类观点,认为水平不如朱清时校长的人是没有资格批评朱校长的。他们质问批评者:你有没有胆量亮出你的资格,看看你发表过什么国际论文,担任过什么重要职务?这一类观点不值一驳,因为其逻辑荒谬到与“不是名角不能评论梅兰芳的戏”、“不是球星不能评论世界杯”等量齐观。 对于前者,我个人还是很理解的。毕竟,高教改革,步子最大的,南方科大是独一份儿。南方科大的身上,寄托了太多人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希望。人们对它给予厚望,不希望它出任何问题,担心由于大家的批评言论,南方科大会中途而废。不过,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批评者跟朱清时院士的支持者的愿望是一致的,都希望南方科大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样板。对朱院士的批评,多半也是为了让南方科大迅速回到正确的办学路线上。大家对于南科大筹建初期朱院士提出的改革目标基本上是认可的,有分歧的地方存在于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路径。 其次,南方科大是公立学校,大家对南方科大的办学方针和实践提出批评意见,是在行使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权利,这是受法律保护的。这一点并不应该因为被评论的对象朱清时校长是位改革者就有了本质的改变,换句话说,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应该赋予改革者天然的批评豁免权。 香港科大三教授最终选择了离开,也是他们在为达到改革的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和路径上与朱院士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后才做出决定的。他们在报纸上发表批评朱校长的文章,措辞是严厉了一些,但其论述的道理,都是站得住脚的。鸿飞先生说,港科大三教授对朱校长是“始乱终弃”,做人上不可取。这或许是公允的,或许不是。因为,最终离开的是三教授,他们是朱校长当做上宾请来而后离去的,也许他们心里对朱校长也有“始乱终弃”的怨言呢。教育学家刘广明先生刚刚发文(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9436do=blogid=457911 ),指责三教授是把学术争议上升到政治高度,指责三教授是有文革思维的人,这是非常严厉的指控了。三位教授既没有说朱校长反党反社会主义,也没有说朱校长反对三个代表,更没有说朱校长反对改革开放,他们所说的,不过是自己在办学理念上跟朱校长的分歧而已,他们没有不讲道理,没有对朱校长批倒批臭再踏上 10,000 只脚的意思,哪里有把学术争论政治化,哪里有文革思维?标题里有“文革”二字,就是文革思维吗?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对批评者的批评也是行使言论自由舆论监督的一个组成部分。拥护朱校长、反对批评朱校长的朋友们,请继续发表你们的看法。
个人分类: 科学政策|7676 次阅读|38 个评论
南科大:把口号喊成真理也是一种成功
热度 9 张显峰 2011-6-21 08:48
南方科大最近又陷入了舆论漩涡。先是因为45名学生拒绝参加高考,被媒体说成了“朱清时的人质”;后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三位南方科大创校核心成员“出走”后,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公开质疑“朱清时式教改”。 其实,有歧见,拿出来讨论是好现象。有意思的是,舆论近来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早先南方科大擎起“去行政化”大旗时,舆论一片掌声;随着其开张,质疑之声渐渐多了起来。甚至有时评家“告诫”朱清时:“南方科大的路不能越走越窄。” 要看到,舆论有时是盲从的,你越跟体制合不来,它越叫好,但对南方科大来说,最值得珍视的应当是这些不同声音。香港科技大学三位“志愿者”李晓原、李泽湘和励建书教授,是因为办学理念的不同和朱清时分手了,可贵的是,他们是谦谦君子,能把分手原因和自己的看法坦诚公开,我想不是图嘴上痛快,是真正为了南方科大能有好的未来。 南方科大一开始就以“去行政化”的“革命者”形象示人。但三位教授认为:“单纯的大学去行政化,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伪口号。”这句话我想朱校长不必介怀。南方科大本质上讲是个公立大学,让一个公立大学去行政化,不是学校说了能算的,要看人家深圳市想怎么玩儿,如果深圳只跟你要结果,要一所响当当的研究型大学,并且告诉你,你缺什么可以要,至于你怎么办我不管,我想这事就好办多了。 别看这个想法很简单,要实现起来很不容易。政府得从掌柜变成丫鬟,得从命令你变成服侍你,这“变”起来相当困难,不仅要有诚意,还要有胸襟,更要有胸怀未来的眼光。前一阵子深圳市公选正局级的南科大副校长,就说明深圳放手放得还不够彻底。 要不要行政和要不要行政化是两个概念,任何机构都离不开行政管理。世界公认的任何一所一流大学都有一个庞大的、规范的、专业的、层次分明的、问责清晰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他们只有一个功能:服务——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生和教员。中国的大学里也同样存在一个庞大的、有力量的行政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是整个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延续。他们只强调一个功能:管束——管束教学、科研、学生和教员。 在一所大学里,行政力量是用来服务的时候,学术、学生和教员才是真正的主人,他们决定 着一切 学术事务;反过来,行政力量是用来管束的时候,权力才是真正的主人,学术则沦为权力的奴婢。这是中国大学和国际一流的差别,也是要行政还是要行政化的不同后果。 南方科大已然擎起“去行政化”的大旗,我以为,口号不妨喊着,等它真把这道“伪命题”求真了,南科大也算成功一半了 。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5345 次阅读|9 个评论
南方科大,挺住
热度 4 qilin2008 2011-6-20 09:06
总算有一个撑起大旗要改革的了,自然而然地必然遭到周围恶势力的围追堵截,何去何从?南方科大,挺住! 看看中国教育的现实,才是真正地口号大于行动。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已喊了无数年, 衙门化却越来越严重,博士想当科长,教授想当处长。何也?无外乎一个利字。不要怪这些老师们,大家都看清了当官即获利这一现实,而又无力改变,只好费尽心思,同流合污。现在的大学已没人在乎真正的教师的利益和真正的学生的利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南方科大来了,真正想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授治校。尽管没有人敢公开否定这一原则,但若真在中国普及开来,无数的既得利益者、无数的正当权者又置之何处?于是无数的纷扰随之而来,必欲置南方科大于死地而后快。随着南方科大“内讧”的暴光,落井下石的、调侃讽刺的越来越多。 不成功,便成仁。中国的教育已到非变不可的地步了,即使一个南方科大倒下了,千万个南方科大也会站出来。改革才有出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醒醒吧,无论是好意支持南方科大建设的人们,还是歹心破坏南方科大建设的人们,看长远些,现在我们都应全力支持南方科大的建设,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南方科大,挺住!
个人分类: 科学杂谈|3795 次阅读|5 个评论
真支持朱清时校长的学者,可以选择追随他去南方科大吗?
热度 15 陈安博士 2011-6-19 20:50
  当然,支持者其实都是有尺度选择的。   不过,俺们觉得,如果觉得自己是学者,教授,而且是朱校长的铁杆支持者,应该考虑一下是否到南方科技大学追随一下他,表示实在的支持。   就象反对他的人一样,别现在才开始破墙众人推,在他老人家一开始当校长的时候就反对(俺就是这样!)   俺认为,真的是铁杆支持,就抓紧申请去南方科技大学的职位。        尽管俺们知道朱校长不见得看得起这些所谓的支持者,觉得都是些没资格去南方科大当老师的人,不过现在他老人家现在不是处在困难时期吗?所以,兴许就能桃园三结义一把。    此为郑重建议,不是瞎掰。
个人分类: 人论|4380 次阅读|25 个评论
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还是校长治校
热度 13 曹聪 2011-6-19 15:01
随着《南方周末》披露了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内幕,科学网上南方科大热再起。大多数博文仍然对南方科大寄予厚望,希望它能突破现有的体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笔者也抱有这样的愿望。 南方科大的理念大概可以用“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文凭”和“教授治校”等来概括。 这里,笔者并不想多谈“去行政化”和“自主招生,自授文凭”,只想就三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的文章“ 要改革,不要口号 ”的关键——他们因为与朱清时校长因理念上的差异而出走一事——多说几句。 李晓原、 李泽湘、 励建书三位教授来自朱校长本来要模仿的香港科技大学(现在据说南科大又“ 不能拷贝任何学校的模式 ”了),朱校长邀请他们参与人才引进、学科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薪酬体系制定、招生考试等工作是正确之举。 三位教授不但有国内求学经历,又得在香港之便,肯定与国内院校有合作经验,熟知国内高校的情况。所以,他们不是空降到南方科大。 知己知彼的他们就请来从事的工作提出的看法应该是切合实际的, 认为先将教师团队、培养方案、管理规范等全部制定完备再招生 是有可能真正将南方科大引领到香港科大这样的亚洲一流大学之路上。 但是,他们与朱校长“不摸石头就过河”的理念产生了冲突。 怎么办? 如果筹建中的南方科大真正实行了“教授治校”,那么,应该教授说了算啊! 事实是,卷铺盖的不是校长,而是校长请来帮忙的三位教授。 原来,朱校长请这三位教授,也仅仅希望他们来“治学”,而不是来“治校”。 如此看来,南方科大是否在试行改革是否都值得商榷?
个人分类: 另眼看中国|6808 次阅读|25 个评论
南方科大的麻烦:什么叫做始乱终弃?
热度 40 hongfei 2011-6-19 14:30
南方科大的麻烦:什么叫做始乱终弃? 2011.06.19 有关正在筹建的南方科大一直争议不断,这并不是件坏事。 但在看过香港科技大学三位教授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 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 》之后,,一方面感到吃惊,另一方面感到哭笑不得。 南方周末《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文章链接: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464 文章的大标题首先就令人震惊,文章的六个小标题,就更让人叹为观止了。 1.“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的核心 2. 鼓动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而是“文革” 3. “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 4. “教改实验班”是为口号服务的人质 5. 校长不能脱离监管为所欲为 6. 无制度设计不足谈改革 不了解的人,看了之后恐怕还真以为南方科大的朱清时校长会是个毫无原则和理念的大坏蛋呢! 也许我很傻很天真,但我实在弄不明白的事情是:就算是有深仇大恨,私下说说就行了,堂堂正正的人怎么会发表这样的文字,向自己曾参与的事业和共事的人们公开发难? 朱清时校长自任中国科大校长的十多年来的所作所为,为人诟病和让人皱眉的事情从来就没少过,有些事情连我这样对他有不少了解的人也会觉得怪怪的,但对他总的评价还是正面的。如果三位教授连这点也不同意,想来也不会一开始就会接受人家参与筹建南方科大的邀请。 南方科大,不过是深圳市正在筹办的一个大学。 要办一所与现行的体制有所不同的大学,其挑战和难度显而易见。三位港科大的教授先生也算是有点常识的聪明人,他们当初在接受邀请的时候,难道就没有考虑过如何处理将来可能出现困难和理念上的分歧? 人家请你几个大爷去参与建校,因为理念不合,退出就退出了,还有什么必要在报纸上“厘清正误,以正视听”?难道不把事情彻底搅黄就显不出您的本事不成? 总而言之,我看了南方周末上的那些让人吃惊的文字,对于这三位教授对南方科大和朱校长始乱终弃的做法感到哭笑不得。 不管具体做得怎样,在筹建南方科大这件事情上,朱清时校长是负责做事的人,三位香港科大的教授不过是被请来帮忙的人。做人与做事,如果连主谓宾都分不清楚,还有个赇搞头? 朱校长当初也真是瞎了眼,怎么会去找做人和做事这样不地道的人帮忙?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23254 次阅读|84 个评论
一类把皮毛当本质的中国形式主义改革模式 南方科大
热度 17 Zhanglincn 2011-6-19 06:45
改革,好,万事可贵在于行动,行动的价值总是大于言论,你看中国经济的改革取得了多少辉煌的进步,这就是活生生的例证。做,好,哪怕是起步缺乏经验,经常失败,然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好,那是一种勇气。但这种决然的做事风格绝不等同于鲁莽,改革如果仅凭热情和血气,只管去做太过颠覆的事情,表面似乎是彻底的改革,其实质就成了冒险行为。冒险者虽然勇气可嘉,但总包含投机的成分。然而教育是绝不是能通过投机去完成的改革事业,教育有教育的规律,这就等同于一个人的科研积累,光有勇气和理想不够,还要通过一步一步具体的做和体会,才能完成这个升华的过程。 然而改革中你会经常发现,西方一个非常成熟和成功的举措如果被借鉴移植到中国土壤中来,好事往往最后就成为了坏事,这种经常被称为中国特色的东西果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魔咒,我看未必,只知皮毛而不知本质是此类事件的惯常模式,其基本的表现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肤浅模仿。比如现在官员们对科学管理的量化和考核,以为监管和绩效刺激能在科研人员中引入良好的竞争选拔机制,让科学系统自发往前发展,最终就能摘取诺贝尔的桂冠,然而这其实正是科学管理的皮毛理解,不知道科学管理的本质在于科学服务,良好的竞争选拔机制其实本身就存在于科学共同体中,科学家不需要外部的监管和刺激就具有原本的科研动力,那是比物质金钱和绩效工资更为本源和持久的东西,如果把科学管理都用在这等没用的事情上,整天考核、督促、评估和检查,那就是只懂西方科学管理体制的皮毛,而不懂其内在本质的拙劣模仿,其改革的结果可想而知。 然而改革的热情值得鼓励,值得宽容,值得理解。可是这是不是也在建立一个鼓励乘势而起肆意投机的社会氛围呢?一个没有大学定位,没有师资配给,没有课程设置体系,没有监督和管理运行模式的大学仅凭盖了几座房子就叫嚷着开始改革了,这种改革不仅是不负责任的冒险,更是从上到下缺乏脚踏实际、一步一步认真做事的投机行为,没有这些具体的做为,改革的成功从而谈起,难道仅仅靠站在开学典礼上的几句豪言壮语就能搞定它吗?如果全国人民听到这些名人名言热血沸腾掌声一片表示支持也就罢了,却为何还要一味地开脱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说要给予他们理解,他们也不容易,这是国情的情急之举,是改革初期的正常形状,呜呼,如果大家不能是非分明地判断对错而一味地爱屋及乌,我们愚民主义的文革情绪怎能彻底得到克服?改革你究竟在指望什么? 改革不易,首要勇气,但更要脚踏实际的认真态度,如果在这个上面我们也要迁就于中国国情,那要改革何用,难道这不正是你南方科大需要改革的地方吗?听听吧,听听别人的批评往往比一味的倾听欢呼更有助于你的成功。 我们都希望看到南方科大的成功,这毋庸置疑,所以我们才强烈地批评你的不足,南方科大!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7562 次阅读|16 个评论
斗胆:自己的药方
热度 2 phd9992000 2011-6-18 14:07
看南方科大,似乎前景不妙(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456647from=space )。 也是情理之中。狗嘴长不出象牙,这是常识。 按照俺的药方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8790do=blogid=429410 ), 弄个好大学应当没有问题。可惜实行不了。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个人分类: 科教感悟|1377 次阅读|2 个评论
难仿科大:靠词,但不靠谱!
热度 22 boxcar 2011-6-17 18:37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今天,南方科大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热点。同在“南方”的那个著名报纸《南方周末》狠狠地诌出来几缕油墨,其中一篇题为“要改革,不要口号:南方科大筹建团队核心成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的文章【 0 】堪称背后插刀【 1 】,因此,关于南方科大的话题再次成了咱科学网博主们议论的焦点。刚才读了几篇科学网博主的博文【 1-3 】之后,也想就着这个话题整几句,遂写下此文。 南方科大,算是一个寄托了许多中国科教界人士梦想和希望的新筹建的大学,曾几何时,校长朱清时以其提出的振聋发聩的响亮口号,吸引了无数期盼的目光,然而在其建校的具体路线图和做法上,也时不时地引来许多的争议。包括我在内的众人围观数年,几轮争议下来,难免会有些热切希望正在变成冷冰冰的失望。这个过程给我的直观感觉就是,未来可以被描绘得很美好,看在眼中的现实注定很冷酷,体会过了的历史很难轻易地割裂。 朱校长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给俺们描述了一个很美好的未来,不但“世界一流大学”的大目标足以打动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底层老百姓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而且“去行政化”的口号更能直接吸引科教界中被行政力量折腾得倍难受的大多数人。在“词”这个层次上,有很强感染力的朱校长无疑大获成功,所以我说,南方科大“靠词”。 然而,具体到筹建大学过程中的做事上,很大的问题就出现了。作为一所已经开始招生并授课的大学,如果还没有落实好开哪些课、由谁来授课、课程中都讲什么教学有关的具体工作安排,就难免让人担心了。因此,我在此前的博文【 4 】中说过“ 我不关心他们今天是否参加了高考, ...... 我更关心过去的几个月里谁在给他们上课、上什么课。 ”这句话得到了陈安老师的回应——“ 张贤科教授教的数学 ”,让我稍放宽心。然而,今天在陈兄的博文【 2 】中看到南方科大目前的教学是“ 靠两位专职退休教授和一大帮不十分靠谱且在课程表确定后还要不断调换的兼职教授 ”这段话时,又让我觉得问题可能挺严重。陈安说“ 那谱几乎是没法靠的 ”【 2 】,我得出的结论也是南方科大“不靠谱”!咱这么说,并不是存心和辛辛苦苦涨落了好几年的朱校长及其合作团队们过不去,而是真的觉得“不靠谱”。 “谱”是什么?谱是前人编写的,大家照着它就可以唱歌的曲谱,可以下棋的棋谱、可以炒菜的菜谱。。。“不靠谱”,也就是不打算按照前人编排好的步骤和成熟的做法往前走,而打算一意孤行地走自己的路,如果不知道有没有路,就“摸着石头过河”。按照这种分析,“不靠谱”即使算不上褒义词,起码也不是板上钉钉的贬义词。针对现有体制的缺点,大刀阔斧地加以改革,甚至推翻现有体制,另起炉灶弄一套新体制,是一种常常被大家欣赏的“不靠谱”。然而,如果连教育、科研所必然遵循的 基本 规律等的“谱”都不打算靠了,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得完全“不靠谱”了,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不着调”了。例如,既然还叫大学,还要搞人才培养,总要把大学的教学体系必须的要素先弄齐整,谁办正儿八经的大学都得这么干(只管收钱卖文凭的野鸡大学可能无所谓),这可不是喊口号(无论多动人)就能代替的。 从现下的状况来看,南方科大真的难仿科大,或许不屑去仿,或许即使想仿也仿不了。形式上不仿倒也无妨,如果水平上和成就上到老也难以做大与科大相仿,那可就太失败了。如果现在大家觉得南方科大办得差强人意,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炒作的成分太多太大,没有冷静地理顺思路,做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对于相关事务,我的一贯主张是“宜凉拌,不易热炒”【 5 】。 参考: 【 0 】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464 【 1 】马臻: 南方科大被人插了一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456294 【 2 】陈安: 朱清时校长的一切作为,唯 “ 急功近利 ” 四字殊可近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56186from=space 【 3 】王永晖: 摘评南方周末文章: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143do=blogid=456346from=space 【 4 】吕喆:南方科大的 45 个学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52677 【 5 】吕喆:科学网大学,宜“凉拌”,不宜“热炒”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38533
个人分类: 教育|8594 次阅读|63 个评论
[转载]要改革,不要口号-南方科大改革
supdesign 2011-6-17 16:33
高等教育改革关系国家竞争力能否提高,必须避免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必须避免把对现有高教体制弊病的不满转化为对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和口号的欢呼。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认真的具体的富有建设性的分析和讨论。 朱清时校长在南科大的高教改革中提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口号。朱清时校长身为社会名人,又担负改革重任,因此这些口号可能严重误导舆论和社会,干扰高教改革的实质性讨论和健康开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有必要表达我们的看法,厘清正误,以正视听。 “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核心 高校的“自主招生权,自授文凭权”只是“表”,而教授质量、教育质量、管理质量才是“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从根本上能支撑高校“自主招生权,自授文凭权”的是一个学校建基于教授质量教育质量之上的“质量信誉”,而不是具有这些权力本身。 如果只争“自主招生,自授文凭”权,而避谈如何提高教授质量、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则无异于只追求教改的形式而忽略教改的本质,这种徒有其表而无其里的所谓高教改革注定是既误人子弟又贻误高教改革机遇并最终贻误国家发展的口号喧嚣。 南科大既没有管理团队也没有学科框架,既没有学术团队也没有学生教育培养大纲方案,既没有清晰学校定位也没有清晰发展路径图,既没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与问责机制也没有外部监管问责法规,也就完全无从谈起建设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所必需的教授质量、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具体问题。但沉浸在偷换概念的口号喧嚣之中,完全远离了办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的正途,实在于南科大筹建无助,于深圳建南科大初衷不符,于国家高教改革无益! 公立大学必须要有内外两层质量保障体系和问责机制:建基于对自己信誉负责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问责机制,以及建基于法规之上的外部监管体系和问责机制。对南科大来讲,这两个机制完全没有建立。南科大应该做的是回归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回归建设一个新大学的基本工作(管理团队组建、学科架构设置、教授团队招聘、教育大纲及培养方案设置等),回归基本管理制度机制建设,这才是正途。 鼓动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而是“文革” 我国的高考就考试本身来讲仍然不失为是一个较为公平的衡量体系。而这对一个社会诚信体系尚没有健全的社会尤为重要。 在任何国家,统一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是否应该用高考成绩作为(所有)高校的唯一或最重要的录取和评价标准。问题的实质在于如果不用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高校录取标准的话,如何才能在这个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中,从机制、监管和操作上做到录取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和合理,以使所有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机会得到维护和保障。 我国的高考体制由“考试”和“录取”两个重要环节组成。最根本性的弊端出在“录取(及其所用标准)”环节。用“录取”环节的弊端去否定“考试”环节的合理性,或者用“考试”环节的不完善性去否定“考试”环节本身的合理性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更为严肃和重要的问题是高教改革是一场“改革”而不是一次“文革”。改革的目的是用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来代替(或逐步解决)问题丛生的现有高考(考试和录取)制度,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文革”式的否定现有考试制度和措施,而没有代之以更好更完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高教改革的不负责任。 南科大负责人鼓励学生“反对参加高考”的做法,除了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煽动之外,看不到有任何建设性的具体建议和做法。对教育工作者来讲,每当现有法规不适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时候,该怎样示范和引导青年学生呢?是以尊重法治的精神推动和参与建立更为合理和更为完善的法规呢还是以藐视法规的态度冲破法治走向人治呢?“文革”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和深刻吗?! “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 世界公认的一流高校都有一个庞大的规范的专业的层次分明的问责清晰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些一流大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只有一个功能:服务。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生和教员。 问题的实质是大学内部的行政架构和行政体制的角色定位问题,是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行政体制和以教育科研为主导的学术体制的相对定位问题,是干涉教育还是服务教育,是干涉学术还是服务学术,是起主导控制作用还是起服务配角作用的问题,是为什么行政权利异化为行政权力的问题!所以单纯的大学去行政化,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伪口号。 “教改实验班”是为口号服务的人质 “教改实验班”从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一个课程培养大纲和方案,甚至第二学期第二学年的课程设置到目前都还没有确定;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学科分类也没有制定;学生们自己也不清楚。 在没有一个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的情况下,所录取的实验班45名学生年龄却有着从10岁到18岁的大幅跨度。即使对有30年开办少年班经验的中科大来讲,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做法。以教育和全人培养来讲,年龄跨度如此大的45名学生有非常不同的心智发育程度、人文社科接受程度和德美艺体培养要求,因而也需要不同的培养和管理方案。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朱清时校长任职达十年之久的中科大也拒绝了代招这45名学生。 临时拼凑的寥寥数个教学人员主要有两类人组成,一类是已身兼多职且主职在其他院校年过七十的院士;另一类是早已从科研一线退休的其他院校的教员。而第二学期第二学年课程的教员还没有着落。完全没有一个根据南科大学科框架招聘的可延续性的教员团队和由这个团队所设计、认同、落实的课程体系和培养大纲。现在临时开设的课程既不具有任何示范性,也不具备扩大招生后的放大性和连续性。 对于理工科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实验课,在招生面试时就已许诺学生第一学期就开。而事实是到现在第一学期快结束了也没有开。第二学期能不能开实验课、开些什么实验课、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则无从谈起。 从这些事实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教改实验班”的建立从一开始就完全不是一个为学生培养着想的措施、就完全不是从教育的角度着想的措施,也完全不是为高教改革着想的举措。而只是争取招生自主权、自授文凭权的人质罢了。 校长不能脱离监管为所欲为 对于了解南科大筹办实情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朱清时校长把南科大的筹建完全变成了展现其个人喜好的私塾?为什么朱清时校长高喊去行政化口号而实际上却在所有的重大决定上唯个人意志定夺?为什么朱清时校长不建立完善的招聘解聘的程序和规章制度?为什么南科大还没有实质性开办就已经问题重重?为什么南科大没有受到任何体制机制上的审视、质疑、监察和问责? 我们也许从与香港科大的筹建过程的对比中得到某些启示和答案。 在香港科大的筹建阶段,香港政府首先要做的是任命一个由政府代表、社会贤达、学界专家组成的董事会。董事会不仅直接负责校长的遴选和任命,而且在校长上任后直接负责对校长的问责和监管。请注意,在这个大学筹建的机制设计中,不仅政府本身完全抽离了直接对校长遴选、任命和监管的环节,而且校长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其权力、责任、行为、办学的任何重大决定都出于董事会的监督管理之下。这就使得校长本人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偏离与学校定位不同的办学轨道,更不能为所欲为。 无制度设计不足谈改革 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建立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够复杂够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这样的工程在任何体制下都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单独胜任的,无论这个人头上带有什么样的光环。这就要求办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是组建一个高度负责的筹建和管理团队,而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必须要有基本的识人之才、用人之能、吸引人留住人之德。很遗憾,到目前南科大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去。 南科大作为一个全新的公立大学,其制度设计的第一环应该是对其法定代表人的权力、责任、行为的问责与监管,并以此为核心界定大学的管办学之间的权责关系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学校内部的所有其他制度规章的设立。很遗憾,南科大的筹建缺失了这一环。 一个没有管理团队、学科框架、学术教员团队、内部管理制度、课程大纲、发展路径规划的空头大学用什么来奢谈高教改革呢?又用什么来实践和体现任何有意义的教改措施呢? 办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不仅需要有正确和清晰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还要建立与理念相适应配套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更要有落实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有效的行动。很遗憾,南科大从第一步起就走歪了,还停留在口号的喧嚣上。 承担高教改革的使命本身可敬可嘉,但对一个刚刚起步筹建尚没有任何内容作支撑的大学,什么该试,什么不该试,什么先试,什么后试,要有一个清醒的清晰的分析和论证,不能凭任何个人主观意志,更不能凭内涵不清逻辑不清的口号误导教育改革。很遗憾,南科大在第一步就没有分清楚一个全新的还在筹建阶段的大学该做的轻重缓急和主次纲目。 李晓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前主任。 李泽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 励建书:耶鲁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前主任。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60464
个人分类: 07-教育|1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娜与南方科大,“制度内 ”还是“制度外”?
热度 2 sqzhang 2011-6-11 20:00
李娜成功了,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关注李娜的原因之一是她是“制度外”的成功者。与那么多的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相比,李娜的成功实在太普通了,但这些都是“制度内”的成功者。 足球也改革了,因为也实行了“俱乐部”制。但足球却失败了。 为什么李娜成功,而足球却失败? 李娜的“俱乐部”制是彻底的。 足协和足球管理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足球的“俱乐部”名不副实,改革不彻底。 这样说来,似乎改革的彻底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功与否。 南方科大也要改革。 教育部的意见是在制度內改革,因此要求南方科大的学生必须取得“合法”身份。 南方科大却坚持要彻底改革,实行在“制度外”的改革。 依照李娜和足球比较得出的结论,似乎我们应当支持南方科大。 可是,不要忘记,李娜的成功和“制度内”的成功相比实在太普通了。这也就意味着,“制度内”的成功更容易,因此也更多。 有很多人还为李娜的成功找到了另外一个原因,李娜走上了“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仿此,有人也为支持南方科大找到了另外一个理由,“南方科大”的改革是在“与国际接轨”。尽管也找到了很多国外在“制度外”成功的大学,可我总感觉,与那些在“制度内”的大学相比,这种“制度外”成功的大学依然是少数。这又和李娜与其它世界冠军相比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更何况,国外大学生似乎压根就不存在有无“合法身份”这种说法。 究竟是应当在“制度内”取得成功呢,还是应当在“制度外”去拼搏呢? 没有答案。 十分纠结。 看起来比较好的办法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在“制度内”,也可以在“制度外”,多元化总比一元化强吧。起码可以取得更多的经验与榜样。
30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方科大树了一个极坏的榜样
热度 15 xwsen 2011-6-10 22:21
高考是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废止高考产生的问题更大。至少到目前为止,高考仍然是比较公平的,也没有比高考更优越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和机制。相对于各种加分,以高考分数为基础的录取更是公平的。当然这并不是说高考录取没有问题,也不是说高考没有问题。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对高考进行改革,而不是废止高考。如果废止高考以其他方式来代替高考选拔大学生,用脚趾头想想这必将导致严重的拼爹问题。如果清华北大也像南方科大一样录取学生不再以高考为依据,后果会如何?如果985大学都废止了高考,而以各种拼爹形式来选拔学生,中国的寒门子弟出路又在何方?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需要改革,但是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高考,而是在于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尤其是培养机制。南方科大要做出表率的是其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而不是挑战高考的权威性。如果南方科大是一所私立大学,南方科大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是南方科大是行政拨款建立的公立大学!公立大学就必须以保证公平为导向。 对于南方科大这种触犯底线的行为,教育部必须严惩不贷!
4080 次阅读|22 个评论
学子海外看高考
热度 8 王铮 2011-6-10 07:34
学子海外看高考
对中国高考,批评者颇多。南方科技大学,甚至发动学生抵制高考。我这里转载一篇留学海外的学者对中国高考的看法。文章的看法很深刻。 中国的高考制度,文化政治形式上是科举制度的延伸,是一种国民平等原则的顶级实现。隋文帝兴科举,废除了贵族制度的“举孝廉”,导致了隋唐帝国的兴旺。这种制度后来演变为高考,实在是中国文化先进的一面。这种制度,在1966年-1977年的12年间,曾经被废除,搞了个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实际上成为了当时的贵族制度通过“走后门”世袭贵族地位的“举孝廉”。邓小平的改革,实际上是从他恢复高考考试的,如果他不恢复高考,他当时不会得到如日中天的威望,就不可能被拥戴为第三位领导人。华国锋的一个管理学错误就是他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坚持推举制。邓小平恢复高考,借助中国隋唐以降深入民心的平民文化,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中国发展的机会。 今天南方科技大学今天带头抵制高考,实际上是一种贵族文化,试想以南方科大的招生模式,广大工农子弟、小商贩子弟能够承担他的经济费用吗?你可以注意一下,谁在反对高考?就是那些取得贵族地位的,特别是那些官员。 博友大哆啦的文章很深刻,全文转载如下 也谈高考 大哆啦 打开国内的新闻,才发现又一年高考结束了,有的欢喜有的忧愁,有的彻夜放纵也有的怅然若失,不论怎样它都关系到几乎所有中国家庭,有人说这是变相的科举,是封建残留,而我以为我们今天的科举式高考至少推动了中国的阶层流动,让数亿人“活”了起来。 二十年前我的理想就是能上重点大学,至于上了大学后我又干什么,我不知道,只知道它关系到家庭的使命与责任,而我要为我和我的父母去实现它;大学毕业了又能干什么,我还是不知道,只是感觉仅有的本科学历似乎难以在社会上自由地行走,更无法自由选择。于是又继续呆在学校里。不知道到干什么就继续让书来填补这份慌张。然后就这样一路走过来了,然后就在寻找“能干什么”的答案中逐渐地认识了自已(或许是成就了不同的自已),再然后发现如今的我已和二十年前的相去太远太远了:二十年前的我原来没有理想,只有责任;二十年前的我原来没有自我,只有自责,可是现在我却要感谢高考,因为它至少改变了一个家庭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如我的父母因为我知道了原来生活可以如此,原来世界还有如此。 可是如果“我”生在英国,以“我”的家庭我只能上三流地区的免费公立学校,我没有奋斗目标,更没有远大理想。我每天上课都很开心,因为很有趣,我也没有束缚,所以总能有好多奇思妙想,可是我毕竟不是天才,所以我的所谓 GOOD IDEA 也就是让生活变得丰富而已,成为名家那种运气是不可能属于我的。至于能否上大学我也不愿意想,因为学费太贵,不知道能否还得起;上了又怎样?我的出身决定了我不属于精英圈层;不上大学也无所谓,反正白领蓝领收入没差别,社会保障完善,我也不需担心生老病死;人生就是如此,即时行乐可能更有意思! 或许我形容得太过火了,但英国的教育就是如此,英国名校的英国本土学生 90% 以上毕业于私校,而这此学生的父母也同样出自私校,毕业于名校。牛津、剑桥是英国平民孩子想都无法想象的,因为他的出身环境几乎决定了他的命运。他们的父母如此,他也如此,他的后代同样如此!可是在中国,哪怕是最偏远贫困山区的孩子他都会有清华梦、北大梦,他从小就有理想要光宗耀祖,要衣锦还乡,要为这个家庭甚至家族而努力。高考给每一个孩子不论出身,不论贫富,不论地区以同样的机会去成就未来,也改变着自已的命运。或许我们的基础教育很多很多问题,所有人都骂它太不人性,太摧残孩子们的想象力,可是我们唯独忽略了正是这种“僵化”的教育给了占最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承载了亿万中国家庭的精英梦。 没有哪种教育模式是十全十美的,但我相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果找不到一种被证明为更合理的教育机制来代替,那么关系到数亿中国人的现今教育机制我们一味的抱怨还不如坦然接受更合适。 牛津大学校徽,请看它上面的王冠 北京大学校徽,你可以看到它的平民化
个人分类: 我也说文化|5012 次阅读|8 个评论
李承鹏等人大独立候选人难道如南方科大也不合法?
热度 1 halcon 2011-6-9 06:29
针对最近中国掀起的独立参选人大代表热潮,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称,中国的县乡人大代表选举,没有所谓的“独立候选人”。“独立候选人”没有法律依据。 根据 选举法,任何公民参选县乡人大代表,首先要在选区进行选民登记,由选举委员会对选民进行审查和确认;其次,要依法被推荐为代表候选人,按照选举法规定,代表候选人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提出,或者由各选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提出;第三,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委员会汇总后交各该选区选民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必要时可以通过预选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第四,由选举委员会统一组织开展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活动 。 基于上述规定, 中国的县乡人大代表候选人,只有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依法按程序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经讨论、协商或经预选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没有所谓的“独立候选人”。“独立候选人”没有法律依据。 中国宪法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公民参选人大代表以及一切选举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
56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方科大的45个学生
热度 16 boxcar 2011-6-7 19:29
我不关心他们今天是否参加了高考,因为把谁放在那个位置,多半也不会去参加高考的。 我更关心过去的几个月里谁在给他们上课、上什么课。 南科大能否成功,参加不参加高考不重要,因为不参加高考的“保送生”以前又不是没有过。重要的是整个培养过程和以后的走势。
个人分类: 教育|5311 次阅读|34 个评论
体制内的朱校长 办不了体制外的事
热度 2 Ecosinic 2011-6-6 16:51
朱校长清时先生想开启一段历史,所历的重重困难用多少语言都说不尽,而今腰斩的可能性还极大。看到在媒体面前朱校长疲惫的样子,不禁想起人们在说蜀相诸葛先贤的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希望尊敬的朱校长吉人天相,不会使英雄落泪。 朱校长的疲惫源自其自己。因为朱校长本身还是体制内的人,其行止要符合体制的要求,如果他是体制之外且惯于不按体制要求出牌,而今的朱校长可能要轻松很多。可惜的是他从来没有在体制之外呆过,虽然出过国,但是是由国家派出去的。一个从来就按照体制要求成长起来的人,要他在体制之外有大的作为是不可能,难为他了。 有人可能说在中国科技大学前朱校长干的不错,也顶住了很多很多的。。。, 成就也还是很靠谱的。。。,我还是想说的一句话是,如果给我们科学网上任何牛人一支“ 专任教师 1162 人,科研机构人员286人。有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32 人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342人,教授450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46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注:本段来自科技大学的介绍,32位院士包括朱校长) ”的队伍以及科学院在科研经费上的诸多优厚待遇(传科学院白院长最近说:只要你出成果,你要什么给什么),别说教育部的评估不会理,扩招不会理,一些大大的什么长来了更不会理他好多。不仅如此,学校的发展,学科的布局与成长,科研的计划等等,有这些牛人及其领导的团队,什么事还干不出来。就是离经叛道的玩意儿也会整出来。哎,远的就不说了,我所在的学校专任教师人数与科大相近,院士也就5人,领导们也轰轰烈烈地干出一些大事。此类例子多得很呢。 南方科大由深圳市政府出钱兴建。可得记住是政府的钱啊。政府的钱就得按政府要求办,这是没得说的。招聘副校长当然得有政府出面。即使有所谓董事会,应该是谁控股了谁说了算吧,至少在体制内应该是这样的。否则政府出钱,养着一批与政府要求格格不入主,好像举世之内无有此类政府也。所以,南方科大诞生时就是一怪胎。让体制内呆惯了的前朱校长来当这个怪胎校长,的确有损我前朱校长的一世英名,也让其疲惫不堪,夜不能寐。 朱校长说,当校长应该是教育家,懂教育懂管理。就南方科大目前情形来看,朱校长对教育懂一些,但由于其是体制内培养出来的学生和校长,要办体制外的教育,校长还是有些不清楚。对教育我有自知之明,完全不懂,故此处没有高论。 如果南方科大一开始不是招本科生,而是延请当今世界上的一流学者,(若当年蔡校长元培老不拘一格招人,仅半年时间就开北大新风),并以招硕士博士开始南科大的教育改革,至少我以为会容易得多。首先,硕士博士自主招生目前在很多大学已在尝试,南科大走得更远些一点不为过;其次,学校名气短期内不是本科生打出来,香港几所建校不久的大学在世界上排名比内地诸多985更好,是因为其好的老师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是本科生做出来;再次,任何学校只有有了师资,才能招本科生,南科大在有科研成果之后,再招本科生那是水到渠成,国家决不会不支持。而今的南科大之所以在多处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阻碍,我想可能就是其没有基本的师资和教学条件,作为懂教育的朱校长应该清楚这些。而今的南科大什么也没有,只有朱校长一人。再仔细看看,朱校长也不见了,只有唐吉可德在我们面前。
个人分类: 教育|3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声援朱清时校长
热度 7 xtliang 2011-6-6 12:37
梁先庭 我在科大读博士时朱清时教授是科大的校长。博士毕业那会,是朱校长 为我扶正流苏的。 2002 年我获得“求是奖学金”时,也是朱校长给我颁发的证书。博士毕业期间多次去科大办公楼办事。记得有一次去找理论物理负责人李定教授签字,李老师不在,朱校长看到了我。他肯定怀疑我去找他了,因此在门外站了很一会,一直到我离开才进办公室。因此,虽然没有交谈过,对朱校长印象很深。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裸评”与高校“去行政化”,是朱清时校长去南科大之前的“代表作”。尽管,“行政化”未必是高校管理的症结所在,但对于一个体制内的高官,发出这样的呼声是难能可贵的。我认为,在现有的体制下,“行政化”去不了,即便勉强为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是部分高校私有化。 私有化能够从根本上剔除诸如教育部之类的部门对高校的行政羁绊。这样,像南方科技大学类似的,招生不需要批准,学生不需要高考,教育部不颁发文凭的高校就会应运而生,高等教育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学以不致用,毕业论文言不由衷、敷衍塞责的局面会大量减少。老师不重视教学,论文无病呻吟的情况也会缺乏市场。 当然,我历来认为,部分高校的私有化不是校长们能决定的,也不是教育部长能决定的,因为这是继经济体制改革后又一个重要的改革。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八个人摁手印搞大包干突破了原有的体制。是小平同志顺应时代,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朱清时校长的南方科大,就像是当年凤阳的小岗村。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呼吁科学网, 声援朱清时校长。
560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南方科大:去行政化or行政化去?
热度 3 xqhuang 2011-6-6 11:03
南方科大:去行政化or行政化去? 深圳市领导:南方科大,去行政化,(,呵呵,逗你玩!) 朱清时先生:南方科大,去行政化!(!唉,谈何容易!) 学生家长:南方科大,去行政化。(。好,吃螃蟹去!) 围观者:南方科大,去行政化?(?天真,做梦吧!) 副校长候选人:去南方科大,行政化!(!钱多,还是正局级干部!) 教育部:南方科大,行政化去! (!想单飞,没门!) 。。。。。。 曾经,对南方科大和朱清时先生,那是相当地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产生了疑问:南方科大和朱清时先生要干什么?最近,听说南方科大首届45名学生“被高考”,很失望,南方科大和朱清时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让人不敢恭维。既然南方科大已经选择“自主招生、自授学位”,为什么还要动员学生写所谓的“拒考信”?为什么要去捆绑那些无辜的孩子?我以为朱清时先生会这样说:【孩子们,请放心,天塌下来有校长顶着,你们安心好好学习就是,我们不鸟教育部的文凭,为什么要高考?】。这点小事,朱清时先生都担当不起?还玩什么去行政化,行政化去吧!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2377 次阅读|5 个评论
由南方科大被高考想起的
热度 1 陈龙珠 2011-6-5 14:29
今年的高考临近了。报载,福建今年高考录取率有望达90%。在如此高等教育机会下,中学生的应试教育是否会有所减缓呢? 从形式上看,严进宽出,宽进严出,这两种机制在当今中国本科教育中早已并存:前者学生在常规高考录取后由各大学管理,后者则是自由申请并在通过国家规定的 自学考试 科目后获得学历。 最近2周,筹建中的南科大倍受关注,首届招进去的45位学生面临被高考。在自身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南科大对学生的进、出门都想自主,在制度上确实过于突破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虽然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但能这么急呵呵的吗?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千万别烫了。 中国的高等教育,严进还是严出,重要但非关键,因为真正决定人才培养成败的,还是那个历时数年的教育过程。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03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对南方科大教育改革更多的还是担忧
热度 4 liuxiuqun 2011-5-30 12:39
南方科大的教育改革问题已经持续争论了很久,加之目前教育部又要求就读该校的学生必须参加高考,这样给该校及其学生出了一个大难题。今日阅读了刘建国先生的博文“从中国农民调查到南方科大改革”,感触甚深。 在情感上我是非常支持南方科大的这种改革理念的 。因为目前中国的教育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我想大家一定知道,不在这里累述。 在理智上我又对南方科大的改革存在更多的担忧。 以下是我要谈的两点担忧,不妥之处,请予砖头伺候! 第一、对于学生来说 。 1)国家承认学历的问题 :在目前中国的这个体制下,学历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国家不承认学历怎么办。目前该校已经招生了,但是该校近3年却没有获得国家的招生授权,那么这三年的学生怎么办?改革是好的,改革为何一定要拿这几届学生做实验品呢?学校为什么不再继续努力,当获得招生授权的时候再招生,不是很好的吗? 2)教育本身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教育存在问题的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可能更要命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师资素质、社会大环境、教育理念等等都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基础教育,使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水平、适应能力、心智成熟、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基础教育阶段又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之一。这些都将影响着我们高等教育。 3)教学本身的问题: 南方科大课程都实行的是全英文教学,可是对于像物理、生物等课程来说,要想全明白其中的课程内涵,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教育部也在很多重点大学推行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具有了解,其实效果很差的。双语教学,变成了英文PPT+汉语讲述。那么南方科大的全英文教学效果会如何呢? 4)学生就业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这样一个不被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前景,能够和我们的那些知名大学相提并论吗?我估计至少5年之内是不行的。而这将深刻的影响着这几界学生的前途和一生。南方科大的学生是不是在心理上有了足够的准备? 5)学生家长的压力问题: 毕竟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高考和大学学习是极其关注的。其中大多数孩子对学校的选择家长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你们准备好了将你们的孩子送到南方科大吗?那么对于该校来说,学习成绩足以达到国内知名大学的,我想选择南方科大的比率应该是比较小的,毕竟做父母是不希望冒险的。那南科大的招生对象又是什么呢?是那些二至三类的学生吗?所以这是个很尴尬的问题。 第二、对于教师来说。1)教师的来源问题 :按照目前南方科大的人才引进策略,要引进的教师的水平“世界知名、亚洲一流”。虽然我不怀疑学校可以引进这样的几个、几十个这样的老师,但是这样的老师能够占到一半的比率吗?我觉得这个很困难的。很多在国外或者境外干的很有名的教研人员,一般不愿意回来。加之国内的几乎每一个学校都在大力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力度很大,资助金额搞的令人咂舌呀。南方科大能够有大多的竞争力?我看这个是值得怀疑的。 2)教师的研究经费和研究平台问题: 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说,研究平台的高低和研究经费,就和他们的研究热情一样重要。现在中国的重点大学一般在研究平台,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硬件方面在近20年的大力建设下,都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样的研究平台是有诱惑力的。而在科研经费上,中国科研经费申请的里面的一些问题,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不一一说了。呆在南方科大在经费申请上能够拼得过那些知名高校吗?到南方科大的老师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吗?那么在相同的待遇水平下,知名高校具有科研平台和经费申请的优势,你是选择南方科大还是中国的那些知名大学?!你能够抵抗得住其他大学不断抛出的橄榄枝吗?!君不见,很多从国外引进的高水平科研人员也经常有跳槽的现象吗? 3)教师对学生素质的认识问题: 引进的教师们对于在我们基础教育个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创新能力等不适很强的学生,有足够的认识吗?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6487 次阅读|8 个评论
从中国农民调查到南方科大改革
热度 23 halcon 2011-5-29 16:24
昨天花一天时间把中国农民调查看完了,我本人农民出身,因此对于若干个改革细节有亲身的体验。看完之后才知道改革过程之异乎寻常的艰难,而且是很多农民付出血的代价才换来的。今天早上看到新浪网报道的教育部要求南方科大学生参加高考的消息和朱清时的回复,感到很是无奈。虽然从“包产到户改革”到“南方科大改革”看似不相关,而且前后相差三十多年,但本质问题却何其相似。 朱清时说,让什么改革都要在法律法规内进行,肯定不现实。 三十多年前,小岗村的农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小时候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对包产到户这么好,而新闻里却说农民要冒着生命的代价呢?”原来不要搞“包产到户”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来的,因此包产到户当时是违法的,而且违反的是中共中央刚刚决议通过的法律。在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农民还顶风作案。我并非仅仅佩服他们的勇气,而是在想农村已经苦到何种程度,才让他们冒着必死的决心进行改革。于是他们开始的口号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朗朗上口,而且没有提包产到户。原来农民也会玩语言艺术,也会玩政治。 历史总在重复, 1990 年左右的农村税费改革,要把各种中央地方的摊派、税费统一起来,一年交一次,土地三十年不变。我印象中我们临汾也是 90 年左右实行的,可见当时我们动作还是比较快的。而在真正开始尝试改革的安徽却遇到了空前的阻力,原因在于这项改革断了基层各个单位,甚至是中央摊 派的财路,而且这个东西也是“违法”的,与国务院的很多条例都相悖,与当时要求维持稳定的原则相悖。强烈反对的是人大部门,因为这些措施违反了现有法律,既得利益者也对税费改革强烈反对。阻力空前,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墙内开花墙外香。搞改革的镇子受到县级领导的空前压制,只能说一套做一套,撒谎说我们没搞什么改革。但消息不胫而走,其它省市纷纷学习,于是才慢慢扩展开来。终于有一天有了大领导的排版,才从非法摇身一变成了合法。 三十年过去了,同样的问题又上演了。一些勇敢的开拓者举起了教育改革的大旗,而 事实上南方科大的办学原则的确违法了现有的法律,也违反了维持稳定的大原则。但改革就是查缺补漏,除旧革新,完善体制。不解决矛盾就不是改革了。回过头来看邓小平 92 年的南巡讲话,的确气度非凡,高瞻远瞩 。 教育改革的方向正确与否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和学生最有发言权。农民还有个村民代表大会来讲讲理,可能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国家的这个税法,那个税收条例,所以能讲真话,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此,基层有良心的领导才有改革的动力和勇气。 可是现在高校的教师代表大会能代表教师和学生的声音么?从什么渠道能真正了解到底层的需要和声音呢?我不知道。朱校长了解现实和底层的需求么,我也不清楚。我尊重法律,但更希望了解底层的声音和需求,完善法律,让法律真正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并非既得利益者。但是这个简单的设想实现起来却如此的漫长,三十年来还未曾改变。 回望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虽然科技进步了很多,但其实我们还停留在原地。 以现有的模式,南方科大的改革成功与否注定要靠某个中央高层领导拍板才能将其由非法变为合法,而这个拍版也是在看到拓荒者收获了粮食,找到了黄金之后才会赶来捧场助威。 在中国,改革者是可敬的,也是孤独的。
7289 次阅读|58 个评论
南方科大依旧没有获得教育部招生资格
热度 8 pb00011127 2011-5-5 06:12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获得2011年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其中,普通本科院校820所,比去年增加28所;高职院校1228所,比去年减少11所;独立学院311所,比去年减少5所;分校办学点70所,比去年增加2所。我省今年获得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有51所,高职院校71所,独立学院12所,分校办学点5所。 然而,一直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今年仍未获得招生资格,因此目前只有避开高考,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学生。 冷水,青蛙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29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南方科大,一点也不大
热度 7 sheep021 2011-3-21 18:36
闹了三五年,南方科大,才一个班, 一点也不大。 谁让他美其名曰“南”呢? 南者,难也。 南方科大迈出了中国高教改革的步伐 改革之难,可知也。 难,方科大 不难,也就不会有“南方科大” 南方科大,一点也不大 说明我们高教改革的决心也不大。 ---- 姜泓冰:南方科大,蹒跚儿多久才能快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1日14:31 新民晚报   姜泓冰   也许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2011年3月20日。在深圳,一所只有45名学生的新大学低调举行了开学典礼。虽说低调,却很少有哪所大学的开学典礼像它这样,被媒体们热烈地关注和报道着。从孕育到出生,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它注定都要活在闪光灯下,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被观察、被分析。   这是南方科大与生俱来的宿命。   校长朱清时院士的开学讲话,就有极强的历史使命感,比如称南方科大的启航,是“承载着全国人民,特别是深圳人民厚望……南方科大迈出的步伐将是中国高教改革的步伐。”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 次阅读|7 个评论
再给朱清时老乡的南柯一梦泼瓢冷水
热度 2 冯用军 2011-3-9 17:18
最近,某报纸吹捧说:“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朱清时委员很郁闷。去年一年,他经常飞往世界各地招揽人才。论号召力,海外的教授们都还认他这个招牌; 论理念,南方科大总结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欲重新架构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论薪资,香港高校的教授拿着全世界大学最高的薪水,南方科大不低于香港。” 牛B不是吹的,这回是写的,白纸黑字,发在某大报上。 国外研究高等教育问题的还是一个研究领域,我国将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不过30来年,我看过众多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和论文,虽有有人提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但没有一个得到世界公认。因为,至今也无法凝练出大家公认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也无法实证之。 说句实话,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可能有某些共同的原则,或者一些相似的经验,但至今,我可以说,还没有什么发展规律,如果有,可以提出来,按照规律的定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全可以反复验证的。 我这个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这些多年来,都不敢说总结出什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我想,这是一个中国人的通病,动不动就提所谓的“规律”,其实不过是些个原则、经验或者推论、原理之类的玩意而已。 南方科大,如我所料,根本就拿不到“准生证”, 朱清时以满足个人私欲、自以为可以“人生第二春”,就是把那些学生拿去当“实验品”,以为以此可以要挟教育部松口,其实是一厢情愿、不负责任的做法 ,教育部怎么可能给你“放行”?那以后其他地方也要“一步到位”办研究型大学,深圳不要以为有钱就了不起,这年头,有钱的地方多了去啦。 深圳有钱就可以办南方科大,那其他有钱地方还可以办北方科大、东方科大、西方科大,等等,那还得了,教育部岂不是要乱套。 我可以下个预断,一所连专科条件都没有达到的男科大学,没有我们的帮助,是不可能达到它的目标的。咱们四川有句老话:没学会爬就想走,没学会走,就想跑,早晚会跌跤的,而且,以朱的能力,估计这一跤还跌得不轻。 所以,奉劝老乡朱清时,省省吧、醒醒吧,南柯一梦,而已,救人一人,胜造七级浮屠。真的对那些孩子负责的话,现在放手还来得及,放放手吧,不要耽搁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的青春、前途、希望,手下留情,早日遣散,给他们重新选择的出路吧、让他们去真正的大学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耗在一个没人承认的“筹办大学”里! 或者,朱清时老乡,你真要玩“出格”、搏“出位”、藐视教部的话,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干脆宣布“自售”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包括自己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一步到位、一了百了,然后召开个发布会,让深圳掏钱,请点名流大腕、报社记者,然后登高(现在那个破行政楼是不错的选项)一呼:南科大已建成世界高水平大学(为了逼真效果,最好梦里先演练几遍)。 朱清时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怪圈 无一流师资就不能获得研招资格;无研招资格就不能吸引一流师资 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朱清时委员很郁闷。去年一年,他经常飞往世界各地招揽人才。论号召力,海外的教授们都还认他这个招牌;论理念,南方科大总结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欲重新架构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论薪资,香港高校的教授拿着全世界大学最高的薪水,南方科大不低于香港。 其中不乏有一流教授动心,甚至打算带着团队前来投奔,可最后他们还是打了退堂鼓。理由很简单:南方科大没有研究生培养资格。 学界通行的一个规律是:一流的教授必然有科研课题,而其首要条件就是要带研究生。恰恰就是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南方科大还做不到。3月1日,这所新大学正式开课时,只有教师十来人,管理人员30多人。 他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不具备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获得招博士研究生、办研究型大学的资格;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就不能吸引来一流的师资。没有鸡哪有蛋?没有蛋哪有鸡? 到底应该先完成哪个选项呢?按照最初的构想,朱清时显然是要“蛋”和“鸡”同时一步到位。他这样设计南方科大的发展道路:利用深圳丰厚的财力,仿照香港科技大学,短期内建成小而精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这个构想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延揽一批世界一流教授,然后招来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并就此形成良性互动。 但是这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疏忽了一件事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所有的中国高校只能走渐进发展道路。 在舆论为朱清时“自授学位”的破格举动一片叫好声中,也许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最能够洞悉他的苦衷。朱永新说, 按照常规,朱清时招专科学生没问题,因为办学需要的土地、设备、师资等,对深圳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朱清时要招博士。按照现行规定,必须等专科生毕业几年,学校才可以招收本科生;本科生毕业几年,才可以招收硕士生,然后才有资格招收博士生。这样,没有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64岁的朱清时等不起这20年。 他不得不改变策略,选择了最按部就班的做法:先招一批本科生,并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们讲基础课。 尽管朱清时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给自己留下缓冲时间:今年入校的本科生两年后才会面临专业选择。而这两年时间,他要为破格招收研究生而继续努力。 社会之所以为南方科大叫屈的声音不绝于耳,无非是相信以朱清时的个人魅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圳市政府的雄厚财力,可以创造一个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奇迹。 从 严格意义上说,按照南方科大的现有条件,目前显然连办专科的条件都不具备,更不用说招收研究生。无论是像美国那样由权威的社会中介机构评估认可学位,还是像别的国家那样由政府审批大学的学位授予资格,南方科大目前都不会获得学位授予权。谁会认可一所十来名教师的学校有学位培养资格呢? 一位领导听了朱清时的描述,很感慨:如果你想建一栋世界一流的豪华别墅,不能先建一个猪圈,然后再改。必须从第一块砖开始,就是按照豪华别墅的标准去建设。 去年,南方科大在体制内出“格”了,宣布自授本科文凭。很多人不理解朱清时的初衷,对此充满质疑:朱清时的个人声望,怎么能与整个国家的学位认证制度抗衡? 对此,朱清时只能无奈地苦笑。如果有可能,他更想直接自授研究生学位,以便能早日完成自己建设一所一流大学的梦想。 经过一番调查,他认为南方科大的做法并不突兀:“社会对文凭已经失望了!”以深圳为例,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未必强于农民工,大学生起步工资与农民工差不多,都是2000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大学教育的含金量在下降。 南方某省的一个二级学院更是让朱清时哭笑不得:办学条件很差,甚至连教师都没有,干脆就临时聘请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去讲课,而研究生上课的方式再简单不过,就是念书本。这个学校的师资条件比目前筹办中的南方科大还不如,但它却享有正式的本科学位授予权。 “这些学校的学生学不到东西,但是为什么还要交很多钱去读书呢?”朱清时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就是为了买一个国家承认的学历和文凭。有国家承认做后盾,这个文凭就是铁饭碗,就有含金量。而这是行政权力的含金量: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好也不怕,只要有文凭可发,就有学生来上。因为组织部门提干会承认这个文凭,考公务员也会承认这个文凭。” 让他忧心的是,“文凭保护了落后,落后的高校不可能被淘汰,所有人都集中精力在公关,公关各种许可证和授权。高校多年来提高质量一直没有太明显的见效,在于机制决定大家不需要提高质量,只要得到文凭授权,就有市场。” 今年,朱清时准备上交一份提案,希望重新审查和修改教育法律法规,去掉对高等教育发展起不利影响的内容。这位以改革精神著称的大学校长衷心地希望:中国教育要改好,机制就要改过来,让我国的高校丢掉“国家承认的文凭”这个铁饭碗,把他们推到市场上去,为生存去打好提高质量的“背水一战”。这样一来,我国的高教才能焕发活力。 “不要让高校再吃大锅饭了!不要让‘文凭大锅饭’在高教界寄宿!”他说。 朱清时很清楚自己没有了退路:去年一年都是如履薄冰,今后的路更难走。如果说以前,退出是一项随时都可以有的选择,但是随着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第一批学生的报到,退出的选项不复存在。他必须对这些学生负责了。 作者:原春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1-3-6 http://news.sina.com.cn/c/2011-03-11/031222091694.shtml 教育部批准南科大可试办本科 经费由广东省解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03: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周伟良、鲍文娟)昨日,南科大官网首次透露了《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南科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内容。   根据《通知》,南科大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解决。此外,教育部批准筹建期的南科大可以试办本科专业。   这是否表明教育部已批准南科大取得本科层次的招生权和文凭授予权呢?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近日在作客人民网时表示,目前南科大在招生问题上确实还没有得到教育部的完全批准。    发展经费由省统筹解决   “教育部于2010年12月24日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该通知,同意筹建南科大,学校代码为14325。” 昨日,记者登录南科大官网,该网并未刊登《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南科大的通知》的原文,而是以《南方科技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筹建》的新闻公告透露了相关内容。   根据新闻公告,《通知》明确承诺,教育部在南科大筹建期间,将给予指导和大力支持。《通知》要求南科大的办学章程要明确基本的办学制度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途径。   根据南科大官网介绍,南科大是深圳市政府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要求,以新的思维和机制筹建的一所新大学。此外,在上个月25日,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设立南方科技大学(筹)的通知》,明确南方科技大学为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市财政核拨。   但根据《通知》,南科大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解决。   按照有关规定,南科大在筹建期满后,由广东省向教育部提出正式设立的申请,教育部将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对南科大筹建情况进行考察,并提交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讨论、评议,通过后将正式批准南科大成立。    南科大可试办本科专业   《通知》特别说明,“南方科大筹建期间可以试办本科专业”。这项内容是以往关于教育部批准南科大筹建的报道中所没有提到的。   这是否表明教育部已批准南科大取得本科层次的招生权和文凭授予权呢?   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近日作客人民网时表示,目前南科大在招生问题上确实还没有得到教育部的完全批准。“南科大正努力让上级批准自主招生,或自授文凭,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文凭为社会所承认。”   然而,朱清时更愿意选择自授文凭,“中国的高校要恢复活力只有都推到市场上去,让社会承认文凭,而不是靠国家承认。”朱清时希望中国试一次自主招生自授文凭,这将是教育界一个新的尝试。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111 次阅读|2 个评论
哈佛的成功之源与南方科大的蹩脚之履
热度 25 lgmxxl 2011-3-7 09:27
哈佛大学的成功秘诀可以列出上百条:美国第一所大学,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大学自主……但真正可以称得上成功之源的只有一项:那就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选修制。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选修制、学分制是一个相互联贯的体系,是哈佛大学成功最为主要的秘诀,也是哈佛大学成功步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与原点。 在 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哈佛大学并没有成为美国大学的领头羊。当时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耶鲁大学已经有了科学学院、研究生院;一批赠地学院领导了美国教育革命的潮流,其中的代表如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已有后来居上之势。而当时的哈佛科学学院、法学院等仍十分落后。 1869 年哈佛大学迎来了他的新校长查尔斯·艾略特( Charles W.Eliot )。艾略特在任 40 年,在他的任期内,他将哈佛由一所地方性的学院,变成了一所全国性的知名大学。他最大的举措是在哈佛大学全力推动“选修制”。选修制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增加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和训练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的目的,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选修制因之被称为美国大学教育的一场“革命”。人们普遍认为,选修制是美国大学由传统大学向现代化大学转变的标志。自艾略特始,哈佛大学开始引领美国大学的发展,成为美国的超一流大学,也成为世界的超一流大学。可以说,时至今日,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理念、选修制、学分制仍是大学科学发展的秘诀,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们期待中国可以产生自己的一流大学,期待南方科技大学按大学规律,在不长的时间内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但现实或许会让国人等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会再次让人们失望。因为南方科技大学并不能完全按大学规律办事,南方科技大学办学需要的外部环境并未达标。 让人期待的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新生已于 2 月 27 日报到了,首批计划招生 50 人,最后实到 45 人。在 3 月 1 日正式上课之际,南方科大只有教师 10 余人,管理人员 30 余人,学生 45 人。在大家的期待中,我们着实发现南方科大在关键的问题上是步履唯艰的。其中作为哈佛壮大秘诀的“选修制”并没有在南方科技大学得到充分尊重与运用。其网站显示:该校学生前二年不分专业,由学校安排统一理工科基础课教学,以及教育部要求的其他课程,包括数学、化学、生物、英语、计算机基础、政治等。这也就是说,南方科技大学没有课程设置权。一个没有课程设置权的大学,何谈“自主办学”?现在其网站上尚不能查到其具体的课程与课时安排,如果与其它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样,则南方科技大学在“核心技术”上,与中国其它大学并无别样。如果再加上之前的南方科技大学艰难进程:行政化的校长遴选;中国化的大学治理结构;官僚化的学位、物质审批制度……,等等,南方科大的明天或许灿烂,但所有这些,已经注定南方科大的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将注定是一个蹩脚之履。
个人分类: 国外高等教育|8598 次阅读|67 个评论
[转载]南方科大公布复试内容
冯用军 2011-1-24 12:36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0-12-21 10:20:42 在等待三年无果的情况下,正在筹办中的南方科技大学近日发布声明,决定在不经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筹办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位于深圳市大学城,2007年,由深圳市政府决定全额投资创办。2009年6月,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按照深圳市的定位,南科大是要一步到位地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然而,筹办三年之久,朱清时却始终等不到教育部的招生许可证。朱清时终于决定不再等待:“我们要想一步到位办成一所一流大学。我们没有时间去做这么长的时间申请。我们只好先行先试。就是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 根据招生简章,考生只需通过南科大的自主考试,无需参加高考。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获得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科大就自发文凭和学位。 12月18日,南科大召开了招生咨询会,没想到,咨询会受到家长考生热捧,火爆异常。 19日,南科大低调进行首次复试,16名经过严格遴选的考生在启动校区连考3场,分别进行学习能力测试、面试和心理健康测试。记者在复试现场看到,考试没有考场纪律,孩子们随时举手提问,像做游戏一样。 考生:严格遴选素质高 16名复试的孩子年龄从10岁到16岁不等,其中1994年出生的有6人,1995年出生的有5人,最小的苏刘溢出生于2000年5月。 根据南科大的招生计划,首届教改实验班大约招收50人。首届学生有两个来源,一是报考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参加了2010年6月高考,且超过当地一本分数线而未被中科大录取的学生;二是来源于高中学校及社会推荐的优秀生源。其中,前者可直接参加复试;而后者需要参加笔试后,再进入到复试阶段。19日到南科大参加复试的,就是16名曾报考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 考官:院士教授齐上阵 从校方提供的考官名单来看,第一项学习能力测试分别由南方科大朱清时校长(中科院院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陈应天、中科院院士张景中监考;第二项面试分别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李晓原教授监考;第三项心理健康测试则由专程从苏州请来的心理学专家主持。 家长:看淡文凭重本事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一位家长表示:“人有能力,是金子走到哪都要发光。”还有一位家长对学位不被教育部认可一点都不担心:“只要自己有本事,到哪都不用担心。” 另有家长说:“我们是看重南方科大的牌子,将来或许不比清华、北大差,这样的话孩子毕业即使没有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也不会影响其个人的发展前途。” 考场:“完全就像做游戏” 上午9点半,复试开始。第一场是学习能力测试,16名孩子鱼贯而入,坐在了复试考场的座位上。 考官朱清时告诉大家,这仅仅是一个游戏,“我们不考中学课程里的东西,大家千万不要紧张,要放松下来,完全就像做游戏一样。” 朱清时还说,这次考试和一般考试不一样的是,考场上完全允许学生自由发问,考生有了想法可以及时与监考老师沟通。 考试第一道是数学题,由朱清时校长亲自拟定,内容是一道字母置换题:6个字母排成数列,按照一定规则置换1327次后,要考生写出答案。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力。”朱清时在解释了常规的解题思路后,给了孩子们10分钟时间,让他们理解并清楚地表述这种解题思路,并表示“如果有考生还有其他独立方法,也可以继续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3分钟不到,最小的考生苏刘溢就站出来,直接挥手说:“我有一种别的解题思路。”接着,坐在后面的08号考生也挥手:“我也有别的想法。”两人还相继与朱清时进行了交流。 由于不时还有孩子站出来表达这样那样的看法,朱清时校长不得不在教室内不停走动,耐心倾听,并和孩子们沟通交流。 10点05分,第二道题开始了,主考官换成了中科院院士张景中。 张景中出的考题是:列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奔驰。乘车旅客从车厢的窗口向外眺望,远远近近的电线杆、树木、建筑物、山丘、河流好像都在运动。请你描述一下在旅客看来是如何运动的,欢迎使用示意图、符号公式,配合自然语言描述说明。 张景中院士反复强调,这道考题看似很简单,但其中牵扯到物理、几何、数学知识,并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第三道题是物理题目,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陈应天监考。题目涉及到马赫原理、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等理论和应用,主要考察的是孩子们的理解、记忆能力和英语水平。由于这场考试需要使用幻灯片,16名孩子转场到阶梯教室继续考试。 记者看到,这道试题除了由陈应天进行15分钟讲解外,还留出了5分钟时间让考生提问题,之后孩子们要根据理解写出自己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陈应天教授已经开始使用英文授课和讲解,题目和材料几乎全部都是英文,只有少量材料同时给出了中文。 考核的结果让陈应天很惊喜。“我以为这样高深的话题,最多只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回答,没想到绝大多数的人都回答得很好。”陈应天的助手拿出苏刘溢的答卷,竟是满满一页纸的英文阐述。陈应天说,从考核的结果看,陈对南科大的生源很满意,很有信心。 复试第二场是面试,11点,面试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李晓原两名教授主持。 16名孩子分成4个组,分别带进考场,由主考官给出问题,轮番作答。李泽湘教授解释说,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下午2点开始的第三场复试是心理测试,由苏州来的专家组出题,孩子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利用专门的测量表测量,并利用计算机分析,最终给出一张专业的心理分析报告。 整场复试持续到下午4点才结束。朱清时透露,南科大将综合考虑考生笔试及复试成绩,确定结果并发放录取通知书。此次复试被确定的人选,将成为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的首批成员。50个名额中余下的部分,将从学校及社会推荐的学生中产生,这批人均需参加南科大的笔试和面试。
个人分类: 国家考试研究院|1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看待海外华人开出的“药方”?
Bobby 2011-1-13 16:30
曹聪博文《 朱清时 教授的眼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853 贾伟的博客《也说 世界一流大学的眼光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3902 二位海外 华人 教授提出在中国办好大学要有世界一流大学的眼光及建立自己的基础优势和风格。无疑这些意见是十分有见地的,但如何用他们的药方来治疗中国科教界的病症,却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 中国的特殊情况包括: 近乎单一的财政分配体制 (即使可通过私人募集资金亦不敌国家资金的分配,是否够用也是个问题)、 无独立的办学方针和路线 (要听命于教育部)、 巨大的城乡(及小城市和大城市)差别 (大学的不同地理位置这意味着引才、招生、申请项目、子女教育、生活便利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偏倚的大学发展路线 (不是往专精方向,而是往大而全的综合方向那条路线更占先机)、 科研机制急功近利 (表现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重实用轻基础,以及项目资助方式和评估奖惩方式等方面)等。对于一张新办大学,起步最重要的还是考虑一些实际方面,选址、命名、筹资、引才、跟现有体制的协调等,不论是模仿一流大学,还是奠定自己的强势和基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南方科大的招聘
liwei999 2011-1-8 21:53
也说南方科大的招聘 (140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08, 2011 01:39AM 有网友对南方科大的招聘发表的评论 , ,很有些道理。镜某就那个招收所有领域的说法评论几句。说实在的,这年头没有上个世纪这个年代那样,让人们认为在科学上能有什么突破。既然是深圳掏钱办,那就要考虑这个地区长期的繁荣。 这个长期是说一百年的尺度。伴随着产业的变化,世界上有很多城市由繁荣走向了衰败。底特律可以说是一个外国的典型,中国也有这样的东北城市。相比起工业产业而言,教育文化产业的持久性要好得多。学校就是文教产业的一个支柱。世界上这样成功的事例也有不少,比如说硅谷。 说实在的,这个南方科大再怎么办也无法超越北大清华,甚至连中山大学这样的学校都无法超过。要想在大学里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特色。集中优势,开拓新局面。所谓的出奇兵。面面俱到的做法,除非是有很大的教员定员,不然的话还是要收敛一下。比如说不搞粒子物理,不搞天体物理,不搞很多很多。能否搞具体的,能让深圳产品提一个档次的研究呢?东莞有加速器,广东有核电站,新大学如果能抓起与核能有关的一系列事情,远比找来今天成名了的人要强得多。毕业的人才能有事情可做,有业可就。 说实在的,这年头还办什么科技大,基本上就是个不识时务的典型了。和谐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科技,还有很多法律、制度设计上的问题。不仅仅是国内的法律体系,还有与国际法律体系整合的事情。这些也是需要人才、并且在不被人看好的领域。 比起建三峡水坝来,建个大学真不算什么事儿,也不会有什么不可挽回生态变化。中国不多这一个大学,有人肯掏钱,那就办下去好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5100,75100#msg-75100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802 次阅读|1 个评论
盘点2010:历史躲在角落里发笑
张显峰 2010-12-30 17:58
1 、 3Q 大战 暗战击中亿万网民 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用户的电脑桌面就变成了延坪岛。 一个是 QQ ,亿万网民的聊天必备;一个是 360 ,亿万网民的安全卫士。但最后,喂肥它们的亿万网民却成了人质。据说最后国家工信部门出来调停,这才放了网民一条生路。 在鏖战的每一个回合,腾讯和 360 都煞费苦心创作传播材料,将自己美化成用户的守护神,把对方描绘成黑暗力量。腾讯甚至引用了受纳粹迫害的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的名言来隐喻并丑化对手。 这些悲壮的控诉究竟真假如何,至今仍是谜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时间证明各自的指控为真,那将是继瑞星与微点事件之后,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又一丑闻。 当用户沦为企业斗法的人质,成为它们冲锋与厮杀的武器,我们看到了飞速膨胀的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另一层危机,它们做了一个巨大的蛋糕,却在争抢时用脚踩碎端上餐桌。好像在说:我们已经让无可让,退无可退,只能把它踩碎。 它们,把大事做小了。 2 、锤子教授 学术公义匮乏的牺牲品 对于学术纷争,中国科学家为国际学术同行贡献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科学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坊间揣测种种,是被方舟子断了财路的某个企业雇凶,还是被揭出文凭造假的某位打工皇帝所为?结果都不是。 9 月 21 日 谜底揭晓,北京警方宣布,案件告破,嫌犯被抓,方舟子猜对了,学术圈沉默了。 10 万元雇两个人,一把羊角锤,一根钢管,这是 2010 年一位中国科学家解决学术质疑的实用新型发明。著名教授肖传国拘役五个月,肖氏反射弧被叫停。但这是最好的结局吗? 肖传国一锤子击倒了科学界的斯文形象,但他实质上也是这个悲剧的主角。从 2005 年方舟子质疑肖氏反射弧并未得到国际公认以来,学术圈基本上采取了旁观的态度,一直没有独立的学术组织及时根据方舟子的质疑进行调查,给出权威的学术鉴定。学术圈的缄默和方舟子的穷追猛打,生生把学术质疑搞成了一场个人恩怨,让肖与方结下了梁子,从法院一路闹到了黑社会。 从这点讲,肖是有值得同情之处的,他其实和方舟子一样,都是学术共同体评判缺失和正义匮乏的牺牲品。 3 、紫金矿业污染 权力仲裁的问责没有真相 权力围着火炉取暖,却没想到引火烧身。 紫金矿业污染,瞒报被戳穿后三四天,当地迅速公布了调查结果。上杭县县长、副县长、县环保局局长和龙岩市环保局局长等一干官员被免,紫金矿业的一位厂长等三人被抓。看起来,对这一事件的行政问责已足够严厉,结局或许也该到此为止了。 但随后的事情,让人看到了真相,他们一手举着问责文书,一手捂着发酵的盖子。媒体报道说,在一次上杭县机关干部会议上,县委书记透露出问责范围不再扩大,到此为止的信息。原因是,真正该被问责的官员并不在问责名单之列。 但恰是这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权力跋扈,却不免让人对此前的问责结果产生疑问:敢情问责范围是由县委书记划定的?决定谁被问责、如何问责的不是法律与事实,而是县委书记手中的权力? 到此为止的权力仲裁,相信不是这位县委书记大人独创,太多的事件中往往因为法律怯步于权力的红线前,使得真相不得昭彰,正义难以伸张。如果不能让刚性的法律真正在权力面前硬起来,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不可能到此为止,权力之手一手遮天的肆无忌惮更不可能到此为止。 4 、婴儿性早熟 公权力站错了队 媒体曝光奶粉致婴儿性早熟,圣元奶粉被推向舆论尖口。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测结果:圣元奶粉中没有检测出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也在文献报道范围内。 对这一结果,圣元公司反应相当迅速,第一时间表示:对政府公布相关结果表示欢迎和感谢。但孩子的父母迷茫了:几个月大的小孩儿,不是吃母乳就是喝奶粉,性早熟和喝奶粉没关系,那和啥有关系?一下子出现上百个患儿,这又如何解释? 卫生部请来的某位专家打了个比方:我想这是个体的差异,就好像喝酒一样,同是喝二两酒,有人表现很明显,有人没有什么反应,这是一样的。这个极具科普水平的比方,却让舆论哗然:敢情婴儿性早熟,是因为有的婴儿奶量不行,喝高了。 卫生部后来做了很多补救的努力,但似乎仍没闹明白一个问题: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是应该首先还孩子父母一个放心,还是只为一个企业证明清白。 5 、南方科大 忐忑的小白鼠 深圳想照着香港科技大学的模样,建个南方科技大学。学校已破土动工,朱清时先生早早便以校长身份四处招募贤良,深圳市甚至要出台专门法律保护南方科大的独立性,公众情绪也已调动,结果,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只是批准筹建。招来的唯一一个 10 岁的学生,一直在孤零零地等待他的同学,可教育部似乎还没做好准备接纳这所学校的准备。 一所以去行政化为醒目标签的大学遭遇行政化羁绊,这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去行政化要得到行政认可,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悖论。你试图立起去行政化的牌坊,埋葬的却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种种权与利,它岂能让你轻松得逞? 朱先生和深圳市或许想简单了。他们以为只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就够了,只要把香港科大的模式挪过一条河来就可以了,但却忘了,就算一条河的距离你也得过海关,更得安检。只看到香港科大短短十几年变成世界大学百强的传奇,却忽略了自己置身的土壤,这也只能怪朱先生和深圳市的领导不懂国情。 就在年底前,一场招生咨询会给了朱先生底气。无奈和底气让他决定不再等,教育改革不能靠等批复,他要自己招生,自己发毕业证,授学位。这不正是他所追求的高校自主权吗? 6 、漂白蘑菇事件 只能相信小学生 一个科学兴趣班的学生,做了一项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很快,政府监测部门做出回应:蘑菇九成多合格。 在信谁的问题上,有趣的事情出现了。一家网站发起的信小学生还是信工商局投票中, 1100 多票投给小学生,只有 8 票相信工商局。网民的选择耐人寻味,但却暗暗击中每个人心中的敏感处。 只能相信小学生?这是一个现实的讽刺,更是社会的悲哀。这个小学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报纸上刊登我的报告,我很高兴。大家都知道蘑菇可能被漂白,就会增加防范意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很高兴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心里话。但大家都知道蘑菇可能被漂白,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是一句多么意味深长的表达啊。作为一个科学探究班的学员,他一定会好奇:大人们是怎么做出跟自己实验完全不一样的结论的?大人的科学和小孩的科学有什么不一样吗? 当大人的世界里政府以不太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一个严肃问题的时候,会给孩子心灵投下怎样的阴影?我们又怎能理直气壮的要求明天的他们,守住孩童般的真诚和日益稀缺的科学精神? 这或许比漂白蘑菇更可怕。 7 、记者遭通缉 权力放养下的舆论生态 记者仇子明,因为报道了浙江一家企业的负面新闻,被当地公安全国通缉,东躲西藏几天后事态终于发生了戏剧性转折:浙江遂昌公安局撤销了通缉令,并向他赔礼道歉。现在看起来,这是 2010 年所有通缉舆论监督的事件中,最为平和的一件,换句话说,仇子明算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个。瓮安余比他倒霉。这个普普通通的公民,压根儿跟这件事扯不上关系,却因在网络论坛上转贴仇子明的报道被遂昌县警方拘留。仇子明被通缉时好歹还有个罪名,而对瓮安余,遂昌县警方连个罪名都懒得给。 还有陕西的一位作家,因为一篇报告文学,被当地警方追到北京家中拎回渭南;辽宁的一次事故中,前去采访的记者被警方扣押幸运的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每每都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有个皆大欢喜的场面。可是你却很疑惑,显见的后果,为什么却不能让权力的跨省通缉、追捕因此止步? 因为,每次这样的事件之解决,都来自舆论的压力和上级的权力,而非法律。就在仇子明遭通缉前后,江苏的一家企业,几名股东因为股权问题闹纷争,不肯转让股份的股东就有的刑拘,有的双规,甚至检察院的检察长还跑到拘留所游说被拘者转让股权。你于是知道了法律的藐小。 只要权力不被圈养,或者被某些利益集团豢养,不要说通缉记者,任何冒犯权力或者被认为危及某些特殊利益的人,都在劫难逃。 8 、玉树地震 安全庇护胜过救援奇迹 汶川特大地震还不到两周年,在青藏高原上,一场强地震袭击青海玉树。家园倾毁,生命陨灭,猝不及防的灾难让我们再一次直面灾魔的无情。当我们再一次以举国之名为遇难者哀悼、降半旗志哀之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天灾袭来的瞬间每一个生命都能有安全的庇护,远比任何救援奇迹让人安慰。 汶川地震之后,媒体上不断有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全国对口支援灾区建设,恢复重建的速度前所未有;震后农民的住宅堪比城郊高档别墅区,能抗八级地震;各个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要建成百年工程看得出,生命的代价已经让人们警醒:既然科学不能告诉我们地震发生的时间,也不能阻止地球诡异的震动,那我们能做的,就是给生命一个安全坚固的建筑,不至于在地震袭来时葬身人类自己垒砌的现代文明垃圾之中。 我们不需要什么讲究的仪式和隆重的场面,让关于这一天的记忆和教训深入这个民族的骨髓和执政者的脑颅,让防灾减灾真正成为每一个生命生活的一部分,让尊重生命成为建造者不得不坚守的信念,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大爱,一个国家的力量。 9 、我爸是李刚 我们只能恨爹不成刚 如果要评选 2010 年度最著名的父亲,非李刚莫属。这个河北干警,因为儿子在撞人后为其设计的一句广告词,迅速蹿红。 一家网站组织的 2010 年度网络热词共有 8493 人参与投票。我爸是李刚以 68% 得票率( 5823 票)夺魁。真可谓天下谁人不识刚。一句狂妄的叫嚣,让更多无权无势的人只好恨爹不成刚。 恨爹不成刚成为网络流行语,这绝不单单是一种文字游戏,它不仅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拼爹游戏现象的愈演愈烈,也让我们为那些层出不穷的拼爹故事产生了深深地忧思。 一起醉驾导致的车祸,牵出我爸是李刚的社会背景,引出恨爹不成刚的社会讽喻,这个社会的治理形象和法律形象,已经可谓崩塌。而一面否认权力在背面运作,一面连和解也逃不脱被迫的定数,也再次加固了人们基于生活经验对社会治理和法律执行的负面判断。 就在李刚门和解之时,我们又看到,一个满身酒气的驾驶员,纠集七八个人对前来处理事故的交警和协警拳脚相加,只因为:我叔叔是金国友。 10 、微博大义 世界不仅变平了,也透明了 2009 年偷菜, 2010 年织围脖。 2010 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未来的史学家们肯定会记得本年度两个现象对大众的影响:前者是微博我们改变世界,后者是涨价世界改变了我们。 微博诞生只有四年时间,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中国产生这么大的爆发力。在一系列热点事件上,几乎能改变政府的态度和决策。 140 个字符,一秒钟的传播时间,但却具备了信息社会中能量最大化的最基本优势。 夫妻吵架、离婚,用微博直播;警察破案,用微博直播;一些政府机构也看到了微博的力量,纷纷开办官方微博,以试探民意。因为微博,这个世界不但变平了,也变透明了。 据说,《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大卫珀格每天在微博的鼻祖推特上问他的粉丝一个问题,然后把 50 万粉丝的答案收集起来,出版了《推特的世界》。书中的问题如:你最害怕收到以什么为标题的电子邮件?答案有:致我曾经的性伙伴、致大兵瑞恩的家属等。这本书充满了美国式的幽默,是一本典型的三上读物枕上、马上、厕上。 但我们不希望,微博带给世界的透明仅限于此,它更应让每个人成为民主的主角。或者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好多事,幸亏有微博。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40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南方科大的几种死法
wliming 2010-12-24 19:12
南方科大终于在教育部不承认的状态下开始招生了,并且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可是,南方科大能生存下去吗? 我们不免有点担心。我想,南方科大有如下死法: 1. 政客当校长被封终身副部级; 2. 党委进驻; 3. 学生参加全国高考; 4. 被纳入国家学历教育系统。
个人分类: 社会|1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科一梦????
jiameng 2010-12-24 00:36
一位以推进真正的教育改革为己任的教育家,一所承载一流大学梦想的高校,一场史无前例的教改试验 南方周末:办一所出格的大学有多难 南方科技大学现在的校门还很简陋,而要去掉后面括号里的筹字,还有关键的一段路要走。方可成/摄 特区深圳想要一所好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带着深圳大学未竞的梦想,以改革异类的形象闯入中国高等教育界。它的远大理想令公众振奋。然而当理想触摸现实,一张盘根错节的教育体制之网,让它的每一步都迈得异常艰难。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仍然愿意接受这份校长任命? 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说:很难说。如果当初知道现在遇到这么多困难,确实不太容易下决心。 万事俱备,只欠学生? 10岁的山东男孩苏刘溢,仍然在等待他的同学们。住在南方科技大学30平方米的员工宿舍里,他是这所新大学目前唯一的学生。 苏刘溢是今年最小的高考考生,成绩是566分。但他没有选择高校名录上的任何一所大学,而是南下深圳,参加了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为他举行的单独面试。按照原计划,苏刘溢应该在今年9月入学,成为南方科大的首批学生之一。 然而,时至今日,他依然孤单地住在南方科大的宿舍里,陪伴他的只有母亲以及负责辅导他自学的老师。由于迟迟未得到教育部关于筹建学校和招生计划的正式批复,南方科大的招生活动一拖再拖,开学日期也一延再延。苏刘溢的身份,也只能被定位为预招生,而非正式学生。 经历了三年筹建,南方科大的教师、课程计划、宿舍、食堂等都已到位,万事俱备,只欠学生。 最新消息是,教育部已经批准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筹建。不过按照规章,要想正式招生,还需要等待漫长的三年。 智力超群的苏刘溢可以7岁上初中,8岁升高中,10岁考大学,南方科大要想像他一样,用跳级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步到位建成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却要困难得多。我们在做一件现有的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根本不许可的事。校长朱清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64岁的朱清时,200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位置上退休。一年后,他被南方科大校长全球遴选委员会相中。2009年教师节,朱清时从时任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就任南方科大创校校长。 甫一上任,他就提出了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理念,广受关注。但现在,这些改革的理念却遭遇制度障碍,难以推进。 深大前车之鉴 南方科大碰到的制度障碍,在深圳已有前车之鉴。 深圳特区对一所好大学的渴求由来已久。深圳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深圳高等教育规模位列全国计划单列市的倒数第一名,不如青岛、大连,甚至不如宁波。 基于这一缘由,三年前,深圳市政府将建设南方科技大学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所学校的榜样,是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大成立于1991年,是一所真正意义上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大学,办学十几年,已在各类排行榜上跻身亚洲三甲、世界前五十。 有人将其速成的秘诀总结为两个词:钱和制度。这所大学创办资金近20亿美元,庞大的数字让议员们吵了不少架。白花花的银子配以现代化的大学管理制度,最终令教授和学生趋之若鹜。 深圳并不缺钱。深圳的财政年收入即将超过千亿,花几十亿人民币建一所大学,不是啥难事。南方科技大学能否成功复制香港科大的成功经验,制度是关键因素。 创办于1983年的深圳大学,正是因为无法突破内地的制度束缚,而最终泯然众校矣。 这所深圳的第一所大学,当年也曾寄托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梦想。当时深圳财政年收入仅一亿多元,却拿出一半的钱办大学。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梁湘喊出豪言壮语: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大学是建起来了,但却与最初的理想渐行渐远。校长章必功说:深圳经济的发展坐了特快列车,深大坐的是教育体制的马车。人事制度僵化,官本位严重,学术泡沫抬头深大经济学院院长陶一桃曾希望引进一位水平高的新加坡教授,却被人事制度卡住。大一统的学位管理制度,也让深大的发展迈不开步子。直到2006年,深大才获得博士授予资格。此时这所以改革创新为理念的大学,建校已经23年了,东南亚学术明珠之梦也付之流水。 不做体制的乖孩子 从一开始,南方科大就带着深圳大学未竞的梦想,以异类的形象闯入中国高等教育界。它的远大理想令公众振奋。 2007年,深圳市政府开始筹建工作。次年,校长选拔工作开始,一下子吸引了全球目光的关注。这是一场动用了猎头公司的全球遴选,和教授家中坐,校长天上来的传统体制比起来,意义不言而喻。 不过,猎头公司并非遴选过程的全部,也无决定性作用。一位参与组织遴选工作的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准确步骤是:由猎头公司和同行专家同时筛选推荐名单,择优形成10人名单后,交由遴选委员会投票决定。委员会主任,是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穗明。遴选委员会不是市委常委会,更不是科长处长组成的,里面专家学者的比例超过70%。这位负责人说。 最终,委员会选择了朱清时。这似乎是理想与现实接轨的最佳选择。朱清时是信奉改革的教育家,任中科大校长期间,他曾以坚决抵制扩招、无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等赢得声誉。同时,他是一名中共党员,政治上靠得住。 朱清时本人也懂得利用这种身份推行改革。上任不久,他就提出兼任南方科大校长和党委书记。这样,就不会违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事实上,当时朱清时并不愿意出山,最终打动他的是一位院士的话:我们这一代人,追求教改这么多年,条件总是满足不了,到退休都很遗憾。现在深圳这些条件都具备了。在朱清时眼中,行政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严重弊病。为了去行政化,他决定利用特区立法权,以现代大学管理思路,制定一份《南方科技大学条例》,为学校以教授治校运转保驾护航。 具体而言,条例中将设计理事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校务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等机构,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学生、行政、学术的权界。 这在内地尚无先例。香港科技大学正是通过地区立法,拥有了自己的条例。在条例保护下,香港政府虽然对学校建设斥以巨资,但对学校的干预却几近于零。有了条例作为法制基础,就能保证不管我后面来的是什么人,都可以朝同一个目标走。朱清时说。 南方科大之难 朱清时学实验物理出身,信奉一个改革的行动,胜过一打改革纲领。他希望在南方科大这张白纸上,推行一场没有历史负担的改革试验。 但试验的难度让他始料未及。一年中,我有数次陷入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状态,觉得我可能真的做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朱清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第一个险些迈不过去的坎,是学校如何得到教育部的承认。 办南方科大,不过是深圳市的一厢情愿,没有得到教育部的认可,甚至被一些人认为胡闹。 朱清明一次一次地通过媒体,告诉公众自己的改革设想,同时也积极疏通各方关系。2009年12月底,他利用在横琴岛参加澳门大学新校区奠基仪式的机会,与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作了沟通,争取他的支持。 从去年底至今,教育部长袁贵仁、副部长鲁昕等人,都表示支持南方科大做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试验。鲁昕还说:如果事事都要上级批准,那就不可能有改革。 但中国事情的复杂性就在于,得到上级批准,难;但上层领导表态了,也并不意味着事情可以变得顺利。朱清时说:后来的实践使我认识到,部长的态度,不等于教育部批准。2007年深圳市已和教育部进行沟通,一直没有结果。对于设置大学的申请,教育部一年只开一次会讨论。在朱和深圳市多方努力之下,今年9月,教育部为南方科大开先例,专门开会研究南方科大问题。这是他们对我们的照顾了。朱清时说。 不仅仅是与教育部,南方科大与深圳市也在碰撞中磨合。 今年初,在深圳市政府协调下,南方科大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接手了一个校区,不料存在建筑物漏水问题。按规定,修缮工程要经过评估、审批、立项、招投标、拨款等繁琐的步骤,几个月后才得以动工。同样,朱清时想给办公室配一台电脑,也要走至少两个月程序。 好在市政府全力支持,决定网开一面:给南方科大每年一千万元机动经费,校方可以不走程序,自由决定将这笔经费用到需要的地方。 校址确定后,需要制定教师队伍薪酬制度。朱清时制定方案,学校领军教授的年薪,从115万元人民币起步,舆论迅速热炒。 这个薪酬数字,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并不是特别有吸引力。但作为深圳市政府全资建设的公立大学,南方科大的出格薪酬,直接影响了深圳市的整体薪酬体系,一时间议论纷纷。 几个月后,这一薪酬标准才得到政府各部门的认可。 招生路上多坎坷 校区准备好了,教师来了,学生呢? 招生问题,成为过去的一年里南方科大迈不过去的槛。 第一个拦路虎,是国务院一份名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的文件。这份文件发布于1986年,到现在已暂行了24年。《条例》第17条规定:设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批程序,一般分为审批筹建和审批正式建校招生两个阶段。朱清时在中科大当了10年校长,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条例。开始他以为教育部批准后,就可以招生,没想到教育部批复筹建。而从筹建到正式建校招生,需要一到五年时间。不亲自去组建一个学校,就根本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教育的规章制度,不知道卡得这么死。朱清时感叹。 他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南方科大应该坚决跳过筹建步骤,申请正式建校招生。 然而,想要跳级,也没那么简单,得满足条例所设置的许多严格条件。例如,在校学生计划规模不能少于五千人,图书不能少于六万册,等等。 南方科大永久校区刚开工,年初得到的启动校区内,仅有四栋建筑物,第一年招生计划仅50人。要想获批正式建校,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对于南方科大来说,只有招生了,试验才能真正启动。经过争取,教育部允许南方科大与中科大联合招生。这已经是为改革试验开绿灯以往,尚在筹建阶段的学校,连联合招生的资格都没有。 南方科大计划从报考中科大少年班落选的苗子里,挑选可塑之才。这时,另一道政策紧箍咒传来:联合招生的学生,都必须是中科大学籍。 这让朱清时再次感觉掉进了坑里:我们如果只是对中科大的学生进行异地教学,改革试验的意义就很小了。 被逼出的冒险改革 朱清时决定不再等待。他要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冒险跳出现行教育体制,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 最重要一步是:从教育部手中要回招生和授学位的自主权。也就是说,苏刘溢们将获得由南方科大授予的学位。 原因很简单。如果南方科大按照现行制度,从专科开始办学,升到本科,再一步步申请硕士点、博士点,要办成一所研究型大学,至少要二三十年。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教育部是否承认此学位,尚是未知数,万一不认可,学生们毕业后能被社会接纳吗?家长们能放心让孩子来吗?但在朱清时看来,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现在,招生工作已经展开,学校希望从完成高二学习的学生中,招收50名左右的学生,寒假考试,春季开学。然后,再马不停蹄开展新一轮招生,第二届学生将在明年秋季入学。 为了吸引学生参与这场试验,朱清时承诺:南方科大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将是世界先进水平,即使基础课,也都请最优秀的大师级人物来讲。除了学位没有得到教育部承认外,我们的学生在其他方面,都会比其他学校学生收获更多。他们读完后,会觉得上这所学校不是损失,而是一种荣幸。能参加这场改革的试验,也是他们一生的骄傲。南方科大希望全国知名中学的校长们推荐学生来考试,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不过,在深圳的一次座谈会上,校长们的担心很现实学生只完成了高二学业,我怎么给他发高中毕业证?起码体育课就没修完。如果推荐了一个本可以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中学岂不更是少了一个成果?家长们则担心,没有教育部的学籍,学生户口、医疗保障如何解决?南方科大的学生如果没有拿到教育部学位,报考其他学校研究生如何解决? 一年多的坎坷,令朱清时苍老了许多,他被层出不穷的难题困扰,经常失眠到靠大量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以前,他每半年会做一次体检,就任南方科大校长以来,他一次体检都没做过。反正我现在也没时间休息,看到体检结果反而影响心情。他说。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仍然愿意接受这份校长任命?朱清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很难说。如果当初知道现在遇到这么多困难,确实不太容易下决心。 南科一梦? 南方科大的英文名缩写是SUSTC,朱清时喜欢将其与英文单词sustainability联系起来,意思是持久、永续。 然而,一些评论者将这一试验视为南科一梦。他们认为,要在中国内地建起这样一所理想的大学,不过是一场白日梦而已。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甚至断言:南方科技大学的努力必定要失败,因为它无法跟庞大的行政体制对抗。其实,朱清时也将南方科大视为一场梦。不过他说,不是白日梦,而是一代人的梦想。 尽管未来难以预料,好在梦想仍在生长。除了来到南科大的院士、学者外,一些大洋彼岸的华人学者,也为南方科大的改革梦想所激动。 朱清时在北京开会时,好几个大学校长告诉他,自己学校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海外回来的教师们,开始有些军心不稳了。一些海归不适应国内大学体制,想投奔南方科大。 10月30日,朱清时在北京见到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后者欣然为南方科大题写了校名。写完之后,李政道特意题了四个大字:敬祝成功。 来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658-1.shtm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方科大院士面试16"神童"考试就像做游戏
xupeiyang 2010-12-22 19:31
2010-12-20 18:07:29 来源: 山东商报   核心提示:南方科技大学复试内容备受关注,考场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问、试卷上的考题全看个人理解、有个问题是要说出自身的缺点 咨询会现场人满为患 媒体聚焦咨询会 南科大复试现场 复试报名的学生 导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告慰钱老在天之灵!这是昨天南科大在首次复试现场门口摆放的标牌。昨天,备受关注的南科大迎来了首批16名考生,这其中包括已经在该校就读的10岁男孩苏刘溢等3名山东泰安孩子。考题均为朱清时、张景中、陈应天等大师亲自拟出,其中绝大多数的考题并无标准答案。 面试题目 朱清时校长给出的题目: 6个字母排成数列,按照一定规则置换1327次后,要考生写出答案。 张景中教授给出的题目: 列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奔驰,乘车的乘客从车厢的窗口向外眺望,远远近近的电线杆、树木、建筑物好像都在运动,请你描述一下在旅客看来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思维没有止境,你们答完题后还可以延续思考。 陈应天教授给出的题目: 给考生们介绍了马赫和牛顿有关加速度和运动相对性的争论,让考生们参与论战,向大师发起质疑。 王文英教授给出的题目: 七张表格的心理测验。表格上是些乍一看很相似,细看又有着微小区别的符号,每一张表格都有不同的含义在5分钟的时间内,学生们要在表格上按要求选出这些符号。最后的5分钟,王文英让每个考生在纸上画出一棵树。 》》》详细阅读 山东商报报道 昨天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南科大校区,此时已经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学校,与普通的入学考试不同,记者发现学生都不带课本复习。校长朱清时表示,此次参加复试的学生,都是2010年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且参加过6月份高考、成绩过了一本线的考生。来自安徽的蔡敏行今年15岁,他说自己在12月9日就已接到电话通知。其中,校方特别指出,复试不用带学习课本,主要是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上午9点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陈应天、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来到考场,首先进行的就是学习能力测验。与常规考试拥有大量的考题不同,朱清时、张景中每人只出了一道题,陈应天的物理题目虽然有5个,但都围绕着一个中心。 记者注意到,这些题目中除了陈应天有一个请写下马赫生平及其主要成就外,其他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 据朱清时介绍,对孩子进行复试的这三套题目都是他们各人所拟,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记者获悉,该校师生比控制在1:8左右,为此,该校第一年只招收50人,第二年将增加到150人,以后每年本科招生人数2000人,将尽量采用英语教学。 复试前朱清时劝慰孩子别紧张 这就完全像是做游戏 考场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问、试卷上的考题全看个人理解、有个问题是要说出自身的缺点昨天,南科大举行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招生考试,本报记者直击了这次复试过程,用朱清时的话说这就完全像是做游戏。并且,他们还从苏州邀请专家,专门编出测验学生心理健康的试题,对孩子进行测试。对于这样的入学考试,考生都是第一次遇到,普遍觉得新鲜。 第二页:没有考场纪律的入学考试 第三页: 怪才:我们都偏爱南科大 相关阅读: 南方科大自主招生受追捧 千人赶场咨询会(图) 南科大打碎学历铁饭碗 不靠教育部批复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方科技大学:谁在吃螃蟹?
xqhuang 2010-12-22 13:06
在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免高考免学费,自授学位和文凭等鞭炮声中,南方科技大学闪亮登场了。2010年12月18日,南科大启动了2010年教改实验班自主招生咨询会,据报道现场无比火爆,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增加了两场咨询会。 南方科技大学最响亮的口号是:高校去行政化,南方科大第一个吃螃蟹!在现行体制下要去行政化,难!这说好听点是改革,说难听一点就是造反。不过从南方科大请李政道先生(而不是某行政官员)题校名,不难看出,深圳市政府和南方科技大学铁下心要第一个吃螃蟹了。 南方科大吃螃蟹,就是朱清时先生吃螃蟹吗?答案是否定的。朱清时先生不过是南方科大(深圳市政府)请来的蟹菜大厨,朱先生目前推出的菜谱还是很诱惑人的。除了不要参加高考,学费全免,授课教师将由一批大师级院士、教授担任,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及我校全球遴选的一流师资队伍,采用全英文授课,确保为学生提供一流的优质教育;实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面教育体系,把学生培养成真正有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修养的创新型人才,这些并不是最给力的。请继续看菜谱:南方科大与国际接轨,实行书院制度,教学科研一线人员和专家作为学生的辅导员、导师,对书院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归属感及友谊。 如此顶级豪华蟹宴,却要每年倒贴一万元请人吃,这明显是亏本赚吆喝,何故?教育部不给准生证!惊闻,南方科大要踢开教育部闹革命,自授学位和文凭。没有教育部认可的学位和文凭,还算文凭吗?如此,南方科大不就成为真宗的野鸡大学?南方科大已经决定首批发放50张限量版餐券,这蟹宴好看,是否好吃?吃下去会不会闹肚子?谁又会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现在不急着谈南方科技大学是否会成功,如果十年后它还存在,就是成功! 顺便给南方科大提一条建议,聘请李政道先生为南方科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我在憧憬着这样的一个人才市场:有很多人持有教育部认可的两证,还有一小部分另类,他们手里握着朱清时和李政道先生签名的两证。 如果有一天本博主能获得诺贝尔奖,我会首选应聘到南方科大,不为什么,就欣赏朱清时先生这股犟劲。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995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希望南方科大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平台
wliming 2010-12-22 12:15
最近南方科大总算开始运转了。很可喜的是,南方科大是在没有教育部批复的前提下开始运转的。 中国这个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从来都习惯于从上而下的君王统治,臣民只能五体投地唯命是从。民主自由好像离我们很遥远。 但是,南方科大开了个好头,甩开教育部,自己招生,自己发文凭。教育部不承认也没关系,社会承认就行。只要不是非法办学,我看南方科大就应该这样办下去。破除王权,办学自主,教授治校,学术至上,南方科大进军世界一流指日可待。 中国现有的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个人分类: 社会|1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南方科大领导的信
phd9992000 2010-12-21 18:14
------兼为青椒呼吁 领导: 欣闻贵校打破条条框框,开始招生,祝贺! 若需师资,吾愿报名申请。吾要求不高,仅以下2点: 1)不求发财,能够使家人生活达到小康水准。 2)希望每年能够有一点钱(例如几万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希望能够直接拨付,不必写申请。本人希望站着做科研,不喜欢为一点钱去迎合评审专家。也希望不要有发表文章的指标,-------偶不喜欢追债式的科研。可能发不了CNS,甚至也发不了SCI,EI。只是希望能够探索一些喜欢的东西,得到一些结果,或者是失败经验。说得自私一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为了避免骗钱的嫌疑,希望能够在年末向专门的教授委员会汇报自己的科研情况,由他们来判断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资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行科研活动的最佳时间、兴趣、激情和能力正在逐步流逝。这对于喜欢做科研的人,是一种无奈和痛苦: 希望能够减轻这种痛苦。 因为不知道各位的地址,所以就直接冒昧地晒在这里了;但愿各位能够看到。同时,也算是为(不是代表)青椒们呼吁一下。
2244 次阅读|5 个评论
教育部不承认南方科大的学位怎么办?
DNAgene 2010-12-21 10:01
南科大在没有取得教育部招生资格审批情况下,开始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这应该是中国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尝试。欢呼之余,我们还是冷静思考一下,这是一次明治维新,还是戊戌变法呢? 首先说,没有审批,擅自招生、擅自授学位,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即使不说你是非法办学,至少可以说你的学位是国家不承认的学位。我们分几种情况仔细思考一下,国家和教育部不承认南方科大的学位,对南方科大的学生有什么影响。 1、南方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差。如果教育部承认你们,你们还可以像很多985高校的杂牌专业一样蒙混过关。但教育部不承认你们的学位,这些学生就和没上学一样。 2、南方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差无几。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条件下,你少了一个认证,凭什么相信你,用人单位会想还是国家承认的高校学生更放心一些。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南方科大的学生求职时会屈居劣势。 3、南方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明显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强。这种情况承认不承认就没关系了。政府机关,你不承认,我不去了还不行吗,我去外企私企、我自己当潘石屹、我自己办中国的微软。盖茨还没学位呢。升学(考研、读博、做博士后),国家不承认没法去北大清华,水平在这里,我可以去哈佛、剑桥、耶鲁。过去也经常有人问我,美国承认不承认中国(或北师大)的博士学位。我说不知道,没必要知道。有了高水平论文、电话面试时表现出很强的科研能力,就可以到欧美做博士后。 真心祝福南方科大。同时提醒南方科大的老师们、学生们,你们没有退路,你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选择了南方科大,你们就必须凭真本事吃饭。 考虑到现在各教育部承认高校的师生混日子的人很多,在先天素质相同的情况下,自身努力刻苦,加上少一些传统制度的束缚,我设想的第三条是可以实现的。
个人分类: 科研、科技、科学家|585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名传统学生眼中的“南方科大”
热度 1 sleepingsui 2010-12-19 22:05
一名传统学生眼中的南方科大 作者:陈钊 吴晓邃 期待已久的南方科大招生计划终于启动了。面试招生,跨越高考,自受文凭,大师授课,免除学费,补贴一万,这些耀眼的词语无不让人感受到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也让我们对南方科大充满了各种期待与幻想。听说南方科大招生咨询会异常火爆,这也是让人兴奋的新闻。 作为一个后辈,对改革开放的历史了解不是很深入。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王荣书记和朱清时校长现在干的事情就犹如吴南生书记和袁庚老先生 30 年前在深圳干的事情一样。或许 30 年后的南方科大将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就犹如深圳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它需要的是开拓者的勇气与智慧。在此,对朱清时校长和王荣书记带领的教育改革的开拓者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都知道,教育改革并不同于经济改革,它需要融入更多的智慧,需要解决更复杂的问题,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不过,我们坚信中国人是可以把教育搞好的,也相信朱清时们能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摸出一条石路出来。 本人是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的陪伴下长大,积累了从小考,中考到高考的一系列完整的考试经验,也老老实实的修完大学要求的各种学分,顺利本科毕业。 鄙人算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幸运儿,从小学开始成绩都很争气,所以一直都享受着全国中等水平以上的教育资源,在某城市最好的中学渡过高中,并考入一所还不错的 985/211 高校。 也要感谢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让我这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教育制度的切身体会者,能有幸和全国 2000 多万普通大学生共同经历这有着惊人相似度的教育经历,此文也才能有充分条件得以诞生。接下来,我想以一名在中国教育制度下成长的学生的身份,向朱清时校长谈谈我们这类人所期望的大学! 一、 提供提升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机会 通过高考踏入大学之门的我们,整整读了十二年的语文,到头来甚至连一篇文言文也读不好,也不用说去品读先秦百家或四书五经。而对于艺术,就更不用说了,每周一次的美术课、音乐课也只不过是应付了事而已,一方面师资有限,一方面高考不考,何必那么认真呢?我相信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大部分是还不会看五线谱,也分不清国画与油画的区别在哪。历史、宗教、哲学等,这些不会对高考产生直接影响的知识便成为了学生眼中鸡肋。 从这样的教育制度中走出来的学生,既没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点滴积累,也没能享受到艺术带来的点滴美感。得到的只是如何能够仔仔细细的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能力,如何在 100 分试卷上回避最难的题,以及如何在每次考试中都争取一个好的名次。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根本谈不上什么国学素养和艺术素养。或许只有那些具备特殊家庭背景或特殊教育条件的学生才有机会享受中国五千年文化所带来的乐趣。 虽说现在大学基本都在朝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感受到学校领导的用心良苦,用大笔资金筹办人文学院,艺术学院。但作为一名切身体会者,可以坦白的说,这些功夫其实没有直接用到学生身上。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当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文选修课之后,却发现 100 多人同时上课,老师讲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仅仅期末交份作业就草草了事。这样的课程设置同样无法满足学生对文化与艺术的渴望,也无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与艺术。 而在我看来,一个人肚子里如果没有点文化墨水和艺术情操,就很难称得上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缺少文化和艺术的大学生,顶多就是一名高级技工,就算学历再高,也只不过是科研上、技术上的一名工匠而已。所以,我衷心希望南方科大能够把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作为一项基本的要求培养,就像培养我们的数学能力,外语能力一样。 中国现代的大师大多出生于民国初期,像叶企孙先生,钱学森先生这一代人。四书五经中陪伴着他们渡过童年,科学技术的发展沐浴着他们茁壮成长,或许他们能成就伟大事业与此是分不开的。就像钱学森先生所说的,学文科的要懂点科学知识,学理工科的也需要学点文史与艺术。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物理学所面临的困难将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和掌握一些哲学问题。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哈佛大学也强调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中国人没能跻身于当代的诺贝尔奖得主行列中,是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抛弃了伟大的国学传统和艺术修养相关呢? 在我理解中,何谓修养?修养就是在熏陶中慢慢修炼和培养。如果以此定义,则文化和艺术修养,远远不只是背背课文,考考文章就过关,上上音乐课或美术课就大功告成的,它需要的是一个环境,一个尊重文化,敬仰文化的环境。如果一所大学不具备这样一些环境条件,而是以就业论英雄,以文章论成败,甚至文理科之间相互鄙视,那么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最多只能是一些勤勤恳恳的高级工匠而已。 学生对知识总会充满好奇与兴趣的,关键看能否把这种好奇与兴趣调动出来。高考前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好奇和兴趣在此暂且不做讨论,但是逃离了高考枷锁,经过了高考洗礼的我们,带着对生活的憧憬与激情进入了大学,我想大学就有义务也有权利把握住这个时机,把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好奇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所以,我衷心的希望南方科大能够真正调动起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好奇和兴趣,把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来看待。我想,这应该是培养大师级人物和培养杰出人才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吧。 二、 把大学精神作为发展目标之一 当今,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成了我们最耳熟能详的高校发展目标。而这些所谓的 XX 一流大学仅仅像是一个人的头衔,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头衔而努力的话,那这个人再怎么做也不会干出什么大事出来。在我看来,真正的大学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但在当下的中国,有哪几所大学真正把大学精神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呢?反之,很多高校会为了所谓的头衔而不择手段,舍本逐末,急功近利,最后那高校也趋向于平庸而势利了。我们放眼世界,真正称上一流的大学,哪所是高喊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呢?世界一流大学是办一个大学的基调和定位,但它不是目标。我们可以说南方科大的定位是世界一流大学,而不应该说南方科大的办学目标就是办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本科时我经历过一次本科教育评估,对于学校的做法我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发表评论(我相信学校领导也存在不少苦衷)。可我希望南方科大不会掉入这种沼泽地,而举办世界一流大学这样一个目标其实也是一个更为广阔的沼泽地而已。 所以,我认为,要把大学精神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办学者应该把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将大学的思想,理念和精神传授到学生中,让学生真正领略到知识仅仅是学校带给他们的一部分,学校还教会了他们做人处事的法则,看社会和世界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在人生道路上需要坚持的精神和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学校的培育下,自己正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能想到学校中教予的东西,让他们由衷爱上学校,感激学校。 三、不拘一格地引进教师 最优化理论告诉我们,最好 + 最好的模式并不一定能得出最好的结果。学生真正需要的老师并不一定是院士和大牌教授,学生需要的是能真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再前沿的知识,再优秀的教师也是无济于事的。院士和大牌教授固然值得我们敬仰,但院士和大牌教授的称号并不一定保证他们的课就能上课非常好。而普通的教师虽然没有太多的光环,也不一定就说明他们没能把课上好。所以,建议南方科大在不拘一格招生的情况下,也能不拘一格地引进教师。 以上是一名衷心支持南方科大的在读研究生的一些建议。如果能对南方科大的发展做出微弱的一点贡献,那是本人的荣幸。即使没有,也谨借此文表达我对南方科大的一点祝福!
个人分类: 个人评论|34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期待的 南方科技大学 开始招收生啦
liuhuan0216 2010-12-9 13:54
南方科技大学是2010年中国十大教育事件之一,也可以说是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三大事件之一,整个教育界都在属目这他的发展,已经筹办三年的它至今还没有拿到教育部的准生证,也让希望中国教育现状得到改革的人们为他捏着一把汗并为之担心着它到底能不能成功创办?这是很多人关心和期待的事情。 昨日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召开新闻发布会称: 他们已经开始准备招收南方科大第一批学生,招收工作于12中下旬开始,采取学校推荐,然后面试考核等理性化标准进行选择。第一批学生预计招收50人,学费全免,每人每年还能得到1万元的生活补贴。大三之前所有学生一起上课不分专业,先是采用双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全英文教学的,全面学习各种历史社会人文等综合知识,大三之后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然后每个人都有直接进研究所开展学习实践的机会,动手实践占教学课时不低于百分之四十,让每个人都具有领导的能力,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论是在科学、企业或是什么单位都能够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看看,南方科大的条件很诱人吧, 大师授课、不用交学费、每月一千元生活费、领导者的培养方式 。要是真能想所说的这些这样能做到的话,那确实会是很成功的办学。 南方科技大学 是中国现在教育的试验田,是传统教育的挑战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希望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不要被现实所同化,希望探索出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不要夭折于中国的行政化干涉,希望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和大师级人才。
个人分类: 科普 科学|5481 次阅读|1 个评论
钱学森之问应该不是疑问句
outcrop 2010-11-7 18:2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尝试回答或者讨论的朋友,可能落入了一个思维定式圈套;就我感觉,这句话不是疑问句,而是反问、提醒。 因为钱老好像提过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11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方科大高薪还不如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outcrop 2010-11-7 02:27
偶然看到新闻,说是南方科大领军教授年薪115万。 第一感觉就是南方科大又落入了金钱买人才的俗套,有些人,不是钱能买去的;对有些人,年薪115万也不如他在原来位置获取的多。 冲着钱去的人,科研又会是什么姿态? 还不如营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比如配置好住房,固定工资等等,让科学家处于一种追求学问、有安全感的状态。 希望只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宣传策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54 次阅读|5 个评论
南方科大终于露出了底牌:115万
大毛忽洞 2010-11-3 20:53
南方科大终于露出了底牌: 115 万 给 115 万,你们来吧! 再给你们搭配一个去行政化的红包。 人民网 1 + 1 观点: 小蒋随想: 有种说法是世上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大问题。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钱解决不了一切问题,何况钱不可能是无限的。钱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的价值,但如果一个学者只认钱,这种人恐怕也研究不出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在真正的科学家眼中,钱不可能是最重要的,否则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不会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有人可能会说,时代已然今非昔比,如今的人更现实。那么就按世俗的标准看, 115 万年薪折合不到 20 万美元,这样的价码真的能和国外顶尖的大学薪酬匹敌吗?就算价钱一致,南方科大有什么独特的吸引力,能够让一流学者为其效力?换句话说,世界一流教授往往已经捧上了不错的碗饭,人家跑到南方科大来,图什么呢?就为了一句尚未实现的去行政化?国外的私立名校本来就没有行政化,一流学者恐怕犯不着冒险预期。更何况,南方科大还算不上国内一流名校,别到时候, 全职 教授挖不来,又搞成客座兼职教授混钞票。南方科大近期的响亮口号着实喊了不少,但人们更关注的是有什么实际学术变化。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7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只怪朱校长忽视了“国情”
张显峰 2010-10-26 23:21
现在看来,朱清时先生和深圳市有关领导都有些不谙世情。 深圳市几年前大张旗鼓全球招募校长,要在南中国建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学,一时被很多人寄予厚望。从中国科大校长任上退休的朱清时先生,怀揣未竟之梦想接过聘书,谁都以为这事一定很顺当。因为有这么一位资深的大学校长,而且是在得改革风气之先的深圳,更有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这事办不好才叫奇怪。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称,这个筹建了三年的南方科技大学仍未获批,这让外界一片哗然。学校已破土动工,朱清时先生早早便以校长身份四处招募贤良,深圳市甚至要出台专门法律保护南方科大的独立性,公众情绪也已调动,谁知将要坠地的竟然是个连准生证都还没拿到的黑孩子。 或许是因为报道此事的媒体非同一般,很快就有消息传出: 近日教育部专门召开会议,批准南科大筹备建设。 这个消息来得很突然,也颇耐人寻味。 不过,我对后一条消息没有什么太强烈的感觉,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比比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因为前一条坏消息所搭乘的媒介,注定是要来的。我只是在想,既然可以这么迅速解决的事情,为什么会拖三年之久?《人民日报》的那篇报道没有详说。但报道中大概说,根据规定,高等学校的设置必须从大专开始,然后是学院、大学,要按部就班地发展,然后再申请博士点,十年、二十年才能成为研究型大学。这是规定,也就是官方给出的一所大学的科学发展路线图,南方科大的目标路径远远超出了标准答案,自然不会那么轻易地及格了。 这或许正是被朱先生和深圳市忽略了的现实。他们以为只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就够了,只要把香港科大的模式挪过一条河来就可以了,但却忘了,就算一条河的距离你也得过海关,更得安检。只看到香港科大短短十几年变成世界大学百强的传奇,却忽略了自己置身的土壤,这也只能怪朱先生和深圳市的领导不懂国情。 一所以去行政化为醒目标签的大学遭遇行政化羁绊,这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去行政化要得到行政认可,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悖论。你试图立起去行政化的牌坊,埋葬的却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种种权与利,它岂能让你轻松得逞?除非教育行政部门有革命的自觉。 记得今年全国两会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说:当一个社会以行政级别来衡量所有人的社会地位时,单独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一句话激起不少口水。 但是细想,他的贬低教育之说或许正是南方科大遭遇之精辟概括。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人、财、物等公共资源都垄断在行政的手中,你自己要摘了官帽,跳出行政化的队伍,这意味着什么,还用说嘛。 南方科大就算拿到了准生证,也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有长大的诚意,但在成长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三聚氰胺、过期疫苗和农药残留的威胁,它的去行政化旗子能撑多久,显然不能只看它自己的体格和毅力。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9772 次阅读|30 个评论
不必对南方科大太高期待,尝试本身就是进步
bigpan 2010-10-21 17:01
《人民日报》连续两天登载文章,介绍南方科大筹建三年来,作为高校改革先锋遭遇的行政挑战。一时间,南方科大、朱清时、深圳市政府、教育部等字眼成为人们议论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 按照《人民日报》的报道内容,笔者总结:南科大改革遭遇了行政阻力,主要有两点: 第一、先生孩子再结婚,教育部不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不符合办学条件审核的高校,不具有招生资格。这些办学条件包括:校舍面积、教师队伍、图书等指标。南方科大现如今只有启动校园而无建成的正式校园,老师等教育资源并未到位,不符合教育部核准的本科招生条件,因此教育部对其招生请求不予批复。据悉,该校现在招到的第一名学生是山东泰安的“十岁神童”。 第二、用钱校长说了算,深圳市不准 作为政府出资兴建的学校,添置设施等要走政府采购,需要漫长的审批程序。报道中称,南方科大启动校园的教学楼顶漏水需要修理,需要经过评估、招标、评审等过程才能完成。这种程序化保证了政府资金的规范使用,却牺牲了用钱效率。弄得南方科大朱清时哭笑不得。 教育从来就镶嵌于经济与社会之中,南方科大单兵狂飙式的教育改革,中国社会的巨大行政惯性一时间很可能难以与之配套狂舞。到底是谁能扭转谁?朱校长的话值得深思:成功了,可能闯出一条新路;失败了,可以为中国高教改革积累经验。南方科大的路并不好走。 模仿港科大建立的南方科大,和港科大的建设过程相比,至少面临着几个不同: 第一、人才引进问题。香港的护照可以和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免签证,而大陆的就少之又少。真正成名的欧美学者,会认真考虑任教地点问题。大陆无法复制香港的人才吸引优势。 第二、科研体制问题。饶毅等知名学者撰文批评过国内的经费申请体制太过行政化,这是固化的东西一时半会变不了。在我国,学校背景与裙带关系是课题申请的重要依托。南方科大初来乍到,必将遭遇一定阻力。 第三、地方政府投入强度问题。深圳市希望南方科大迅速建成高水平一流大学,如果十年后情况不如所料,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否有持续性。香港的所有学校都是公立,一视同仁,而南方科大为深圳市出资,如要与北大清华等由国家出资的央属高校比肩,非需要深圳市稳定和不计短期回报的大力支持不可。 由此,笔者认为,不必对南方科大抱有太高要求。作为去行政化改革的尖兵,其本身就已经有了很多示范作用。硬性约束难以一时改变,朱校长不如放开手脚大搞实验,既然不希望遵守既定的名额计划——高考选拔的模式,不妨连各级学位也不要国家学位办认证,而直接由学校发放。既然搞实验,就有成功与失败的双重可能。十年后,如果搞成,那也一定是行政体制与学校融合的中国特色,而非照搬香港模式;如果失败,教育部门就更加坚定现有的办学思路吧。连深圳政府想做的都没做到的事,其他地方政府就别尝试了。 最后,突然有个念想:要是深圳市这么多钱不用于新建大学,而是投入哪个985高校,结果会如何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3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首先要办一所普通的、正常的大学
harmonism 2010-3-23 12:41
中国首先要办一所普通的、正常的大学 王洛克 近来,由于朱清时就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钱学森去世以及教育部长易人,一连串的社会热点均围绕着中国的教育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问题。一时间,整个社会似乎都在重复着所谓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教育界像砸了锅一样地热闹,教授们甚至纷纷写信给新任的教育部长,明知故问地请求教育部长给出答案。其实,教育界的每个人心里其实都非常清楚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中国的学校缺乏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之所以被人们寄予厚望,无非就是因为朱清时校长承诺南方科大要 去行政化、去官化 ,而这不过是大学需要 独立 与 自由 的通俗表述而已。谈到南方科大的创建,其实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创新,朱校长明确地告诉大家:这只不过是回归到办大学的正常轨道。因此,与其说中国需要办 国际一流大学 、要培养 杰出人才 ,还不如说中国首先要办一所普通的、正常的大学! 中国知识分子所津津乐道的 西南联大 ,在全民抗战的 非常 时期却能办成一所 正常 的大学。而在如今的所谓 和谐盛世 ,中国却无法办成一所正常的学校。这其中的原因,想必任何一个头脑没有贵恙的人只需将现在的大学与西南联大做个简单的对比就能轻易地找到。遥想当年的西南联大,在那个所谓 国民党独裁专制 的 黑暗年代 ,学校竟然没有国民党支部书记,任何人都将不得不发出深深的长叹! 学校是一个传承人类文明,培养社会建设的各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那种把全国的学校都当作是某个政党培养其后被党员或干部的做法,完全扭曲了正常学校的应有功能。执政党培养后备干部,完全可以自己兴办党校,根本没有必要把全国的学校都办成其党校。人类文明博大精深,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绝非某个政党所能垄断得了的。所谓政党,无非就是某个利益集团的组织,其意识形态无论它标榜有多么先进,也总是具有某种排他性。政党办教育,其结果必然就是不可能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近日,看到朱清时先生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的报道,他谈到 南方科大要一步到位办成亚洲一流大学 。我想,即使像朱先生这样的人物也不能摆脱当下急功近利的思潮,中国教育有何希望?当下,我们的大学动不动就宣称要办 世界一流 的大学,朱先生似乎比较清醒,他只说要办成 亚洲一流 大学。但是,五十步笑百步,其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当然需要亚洲一流、世界一流的大学,但是,假如我们整个国家的所有学校都还没有成为正常的学校,以其畸形的发展,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吗?因此,我们不必空喊口号,还是老老实实,先把我们的学校建成正常的学校再说吧!正常的学校才有正常的教育,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何愁不会出现人才辈出、欣欣向荣的教育前景呢?! 2010-1-20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2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