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脾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读书偶得两则
热度 1 chenhuansheng 2018-11-29 17:29
1、尺五天与五尺天 无意间想起要看一下杜月笙的故事。 在《杜月笙正传》中有这么一句对联: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堂前尺五楼; 或作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 这里的“尺五”,要是换成“五尺”,其趣味就大不相同了。但是一开始,我还真的就看成了“五尺”,心里还想,五尺天、五尺楼,能有多高?这也没有什么气魄啊! 可见,读书的时候,并非仅仅是依赖视觉来获取信息;有时候心里所想,会歪曲所见。那么,“眼见为实”其实是要打折扣的。那就更不要说有人故意作假、以乱视听了。 2、脾气与本事 有几句话,说的蛮有道理: 头等人,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想起前段时间金庸去世,有人回忆说当年有青城山的道士当面责问金庸为何把青城人物写得那么难堪?金庸不反驳、不生气,反倒像个小学生唯唯诺诺,客客气气地说:我改,我改! 这事真假难辨。但是文章接着说金庸为何这般客气呢?因为他觉得自己也算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必须有直面社会指责的勇气。 常见有人在外面受气,在家里吵闹,窝里横的。其实就是没本事、大脾气之所谓者。 这还算好的,有公开场合毫无忌讳、不思己过,处处吵着说别人对不住自己的。比窝里横的更甚。 古人教导“君子讷言”。我想,有没有本事很难说,也很难(短期)养成。但是首先是不是要养成好脾气? 记于此,提醒自己。
58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岁半的宝宝们在忙什么​?
热度 1 JudyZhu 2015-2-3 19:14
Nicole已经一岁半了。她开始喜欢社交,和小朋友一起互动,而不是像以前自己玩自己的。相较小时候的安静,她现在开始叽叽喳喳自说自话了。虽然她只会说很简单的十来个词语,比方说爸爸,妈妈,泡泡等,但她好像能听懂我对她说的话。她现在经常边咕哝边打手势,用手指来指去来 表达她的意思。她开始意识到所有东西都是有名字的,因为她经常指着不同的东西,看着我,等我告诉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她开始模仿大人的一些简单的动作。 比如我用抹布擦地的时候,她会学我的样子,拿张纸在地上擦。她会拿奶瓶假装喂她的芭比娃娃喝奶,小嘴还吧唧吧唧模仿喝奶的声音,诸如此类。她喜欢听故事,总会把她的故事书从她的小书柜里拿出来,递给我让我给她讲故事,一本书讲三四遍都不厌烦。她也喜欢画画,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那只是涂鸦——我很难辨认出她画的是什么。但是当她把画举给我看的时候,我必须很配合地夸奖她,“哇, Nicole 画了几棵树啊,真棒!”然后她就更加兴高采烈地继续她的创作了。现在她掌握的技能我已经能罗列很长的一串了。她堆积木,可以码三四层高。她玩皮球,可以用双手把小皮球丢过头顶。也会用脚向前踢皮球。她会打开一个盒子然后再关上,不厌其烦。她看书的时候,有模有样的翻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她会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放在相应的形状的空格里,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星形。她是个很有个性的小姑娘,和她在一起总是很有趣。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表现得很清楚。 但有时候她也会无缘无故地闹别扭,发脾气。我总在想,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那个曾经那么甜美又安静的小宝贝开始变得变得有点无理取闹啦?!有时候,即使是一点点小事她没有做好,她就很郁闷,然后她就发脾气了。比如说她试着把小星星的积木从小星星形状的窗子里塞进去她的积木盒,结果试了几次没对准角度,她就生气了,一下子把盒子推翻在地。搭积木的时候她尝试把下一块积木搭到她已经搭好的四层塔上,结果积木掉下来,塔也倒掉了,她就变得很烦躁,甚至把已经倒下来的积木抓起来扔一边。她一旦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不管是什么,她都马上就要。如果这个要求被拒绝,她有时还会扑到地板上,躺着不起来,耍赖皮。这些让我感到非常头痛。 刚开始,我寻思她是不是在亲子活动中心受小朋友影响,学了这些坏毛病。于是我跟她老师商量了一下,当她在里面玩的时候,我在窗外观察了几次。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Nicole 在亲子活动中心完全就是一个教养良好的小淑女嘛!她行为规范,举止得体。跟小朋友玩的时候,表现得很有礼貌,很好相处,即使别人抢了她的玩具,她感到很委屈,但一会儿她就去找别的玩具了。看来这小妮子非常清楚她的地盘在哪里,以及面对谁的时候她才可以讨价还价。 但是,一岁半的宝宝频繁发脾气,这样到底正不正常呢?我咨询了儿科医生和一些儿童行为心理学专业人士,得到的结论是这是正常的。一岁半的宝宝确实要开始发脾气啦。并且,从一岁半左右到三周岁,这一阶段正是小宝宝们情感和情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宝宝们有时候会让父母觉得她们的情绪很极端,并让父母们觉得沮丧和束手无策。 我一直相信,很少有宝宝会故意“淘气捣乱”——这都是我们大人的理解。从 Nicole 在亲子活动中心和在家里迥然不同的行为,我或多或少地理解了一些这些小宝宝们的作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她很难明白有些事情对她来说太具有挑战性了,她现在还很难完成。挫折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与此同时,她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也没有掌握足够的语言技能来表达她的情绪。也许因为她没法明确告诉我她想要什么,很着急,于是就开始发脾气。随着她一天天慢慢长大,我相信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好。她会说的话越多越多,这类挫折就会减少。 除了情绪化以及有时乱发脾气, Nicole 还显示了另外一些这个年龄的特性。她一方面想独立,但同时又要求我一直陪着她。有时候她让我帮忙一起搭积木,但我真的拿积木往上搭的时候,她又不乐意了。有时候我看她,就说我去做别的事情了,让她一个人玩,她又不干,还会哭起来。在我看来,就好像她一直纠结于是不是要依赖我这个问题(我自己能行!但是我要你帮忙)。她开始要求更多的关注。每当我接电话时,她就会在旁边抗议,并试着把电话从我手中拿走。每次电话铃响,就像是提醒她的一个信号,她开始缠着我不让我好好接电话,我不得不尽快结束通话。她开始知道什么是害怕。比如她害怕门铃声。而当我开了门和拜访者说话,她也会烦躁不耐烦,尤其是当拜访者是陌生人的时候。我发现,从她一岁开始到一岁半,她的情绪开始越来越复杂,就快成为一个小大人了。 现在每当她发脾气哭闹的时候,我还是会像以前一样,走过去她身边,蹲下来,轻轻拥抱她一下,安慰她几句,让她感觉好些。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方法很凑效,她的情绪会有所缓和,并且她慢慢学会自我控制,不至于让情绪失控闹到不可开交。但偶尔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她会躺在地上耍赖。这时候我就会把她周围的环境检查一遍,拿走那些可能会让她伤到自己的物品,然后走开(在她视线范围之外但是听力范围以内)。一般在没有观众注意的情况下,她会很快地停止无理取闹,并且自己也会很快忘记那些让她不开心的事情。对她来说,学会独立,并且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很重要。在这一特殊的年龄段,父母所需要的就是耐心,帮助宝宝们变得更有耐心。 ( Written by Nicole妈咪,tranlsted by Uncle Qiushi)
个人分类: diary: growing with my daughter|33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局的脾气
热度 1 Perhour 2013-5-6 23:48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智能手机好像一个人。前一天明明按自己的习惯定了闹钟,第二天到时候不响。非得按它的脾气给订好了,才能起作用。最重要的是,你可千万别睡前关机。 有点像个人的还有一种东西,天天见,天天见不到。我是指政府,书面语人称当局。 当局的脾气,有点像位长者,有决定权,常常做不出正确决定。这通常是微博等地人们争论的起因,我分不清他们是左是右,看上去差不多是这样,一组人觉得长者应该得到尊重,毕竟处理事情经验比较多,一直都归他管;一组人觉得应该就事论事,谁做了为老不尊的事情,就应该为这个事情买单。 重复一下这个问题。这个就是人管理国家事务的博弈论,用人不疑还是要把他当成容易犯错的对象,往往也是个人选择问题。人类治理国家分明就无法避免这种问题,效率和公正很多时候分明就属于一对矛盾。 究竟留给政府多大的空间来发挥,这里是个个人喜好问题。我们不该急着下结论。 还是来看这两类态度,显然各有利弊。 中国传统的做法是尊重长者,为尊者讳。这种态度是有用的,至少可以避免很多直接冲突。 老年人有很多经验,做事安全稳妥,他有年轻人比不了的眼光和智慧,相信他,最多忍住一时的不方便。要是做的不对,等他发现做错了肯定能改正。这种做法没效率(因为没有动力),但是没风险(因为决定是别人做的),只需要保证他是个胜任的老人家。 和天下所有的政府一样,我们的政府也管民事官司,管街头风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过去好多年里他都自己做做,做的好不好无所谓,至少有了总比没有好。本来这样做就够了,但是就我们的期待值来说,这个老人家不一定做的好。这就产生了另外一种态度,就事论事,你做错了,就该赶紧改正。本来这也没错,可惜政府这位老人家长期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很有传统美德的,唯一毛病就是喜欢以长者自居。你想让他做事情,得看他愿意不愿意。这种做法本该是有效率的,但是事实上因为这老人家的坏脾气,结果效率不高。 当然我们希望分到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儿,他又绝顶聪明,又懂变通,做事时候,有效率又果断,还会支持鼓励我们的好主意(这样看来有点像我导师的说,拍个马屁)。。。 可是实际上我们通常分到的是另外一个,没有彻底开发好的,不怎么面向对象的闹钟程序。你要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它的坏脾气,你什么事情都别想做。 另外一个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聪明人发现了一种东西叫做民主监督。也就是淘汰机制。他们也做的不好,但是至少做了一点努力。在外做事需要得到大家认同才能行,这是民主的好处,要是当局老人家一拍脑门想到了个无聊提案,民主投票至少可以不支持他立项,理想的民主制度,要做的事情摆在外面,可以用众人之智做重要性排序。对于监督,把权利关在笼子里不让它为所欲为。这是一个很必要的制约,重要到西方国家会自始至终强调三权分立,为他们的制度中所含的独立精神而骄傲。 事实上无论哪个地 方,对当局老人家来说最稳妥的做法都是少做事不说话。有个历史习得称为无为而治,没有人骂没有人想到你,这样就没有被颠覆的危险。如果以人的性格类比,当局显然是稳重沉着集大成者,你有时候想骂他也找不到破绽,反而显得自己焦躁了点。 但是,谁能反驳说无为的平庸不是中国人虚弱性格的主要成分呢?以这个前提,我们不是不懂敬畏,而是过于敬畏而缺失勇气。做的太少了,连试错都开始的很谨慎。 朱令这个事情现在关注度这么高,若是政府决心有所作为,显然可以好好调查,打一场公共关系的翻身仗。不过当局的脾气很稳定,这事情处理了又不是常规的“为人民服务”,政府想要的民意支持,总是固定的群体,现在看来我们所关注朱令案的关键,集中在政府瓜田李下的区域,为什么当时这起或许未必复杂的案件在1997年突审孙维之后再无下文,这正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在。政府的公信力如今有点弱,无为而治到最后会不会被指做昏庸无道,这个取决于这些事实上很有影响力的事件的处理方法。 但愿每个人和政府老爷爷都能和谐相处。简化事情是没有用的,如果民主制度停留在低幼水平,即使一个聪明的决策者也很难做出最有效的努力。更好更有效的制度需要的不仅仅是当局的观念还有民众的理解,更多的交流,更多的辩论是必要的。只要我们没有分裂成移动定制政府和联通定制政府,事情总是有办法改变。 前几次订闹钟失败的经历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办法。现在我的手机里面有20个闹钟,平均每半小时一个,每个把一周七天全部勾选上,平时默认都关着,用时候就选择一个,第二天就不会迟到了。这是我和闹钟达成的妥协,它还是按程序做事,但是我也能按我的习惯订下第二天需要提醒的时间,这和过马路或者中国式民主没什么区别,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我也可以用我自己的方法达到目的,在伟大祖国这样一个特殊语境之中,理解闹钟的脾气是必须的,如果它不打算改变,我也不能不使用它。但是我还是希望它能照顾我的习惯,毕竟它不是个人是个机器,没脾气的机器总是更好用一些。
251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笑话一则,急性子夫妻
热度 1 yue 2011-7-3 21:22
夫妻俩还没有什么说话,丈夫就往外跑。 妻子问:你干什么去? 丈夫说:你气死我了,我要去买棺材。 妻子一听,也往外跑,跑到丈夫的前面。 丈夫问:你干什么去? 妻子说:你要死了,我去改嫁。
个人分类: 生活 THE EDN|1917 次阅读|1 个评论
【陈氏微博】最近脾气暴躁,估计和睡眠不足有关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5-11 06:40
   最近好几个事情上出现发急的现象了,唉,可以怪修养,也可以怪睡眠不足。    总是12点多睡觉,7点左右醒来。    我这人以前的老经验就是,一旦睡眠不足,就啥都不对。    昨天睡了一个午觉,感觉好多了,希望以后能多睡会。    当然,也得修身养性。
个人分类: 我的生活|4106 次阅读|2 个评论
管家婆
热度 2 emma09 2010-8-13 17:27
他十四岁殁了父亲,疯了母亲,以长子的身份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按说,他该长成一位稳重宽厚的男子才对,却偏偏气量狭窄,公认的小气人。 那些年,家里一直很困难,即便是当村支书的父亲在的时候,也一样揭不开锅。没了这顶官盖挡着,日子愈发难熬。全家的温饱是头号大事,个人问题便一直拖着延着。直到年届而立,邻里乡亲才都替他发起愁来,物色着哪家的好姑娘愿意跟着他受苦。 他虽然光景如此,心里却居然还是挑剔的。 终于有了满意的消息。女方也是二十有七,算不得大家闺秀,却也不失为小家碧玉,脾性温婉,又极善良。女家原是不答应的,实在是他家底太薄,说家徒四壁还算是客气了,可是知道是位好支书的子嗣,媒人又沾亲带故,单是这女孩子过去会吃些苦,但万不会受什么委屈,也就放心同意了。 他给的第一张保证书,是让旁人眼羡的婚礼。结婚的当天下起了大雪,新娘子粉色的毛衣套了鹅黄的外套,撑着红伞走进了他的生活。按照姑嫂们的说法,那时候谁结婚还正经办事啊,铺盖卷儿抱到一起就开始过日子了,可是,这位大嫂却居然有全套的嫁妆!最难得的,是新郎官还给置了一年四季的新衣服。 他也确实是真心。多年后,姊妹姑嫂也还拿他开玩笑,说那时候大哥和嫂子那感情好得啊,才叫你挑水来我浇园呢。妻子人聪慧又好性格,自小爱唱歌,而且唱得极好。跟了他,也还如此,打柴挑水的当儿都不忘唱一曲,于是他前些年也总爱扯着嗓子不高不低地吼上几句。两人从来不红脸,他那股子男子汉气概上来的时候,偶尔会发点脾气,可是她总是对他笑,不还口也不解释,这大概最好地弥补了他那点儿小气,也满足了他男人的自尊。 这家,也就在这歌声笑意中平淡而温暖地走上了正道。日子渐渐有了起色,新房子也盖好了,他却病倒了:喝酒过度,胃出了毛病。这一病实在不轻。他经历过的事儿太多了,也怕了,居然正儿八经地给丈人丈母娘交代起了后事。后来自然是好了,从此这神经变得脆弱敏感。 大约这种莫名的担心也不是没有来由,他好了没两年,妻子突然病倒,不到一年就离开了,留下他和年幼的女儿。 也真不知道他那么脆弱的神经,是怎么熬过这场变故的。 可是,女儿还在,生活还要继续。 他要出去干活,常常要出远门,家里得有人照看,再说,家里没个女人总是不像话。好心人再一次为他张罗着找个人。妻子去世一年多,他终于又成了家,女方比他小了近十岁。 他不知怎么地,喝酒的毛病没改,却很少再唱歌了,脾气多了,一个人沉默的时候也多了。似乎比先前更加小气了。 他是出苦力的人,在山里开过木头,捡过柴火,也曾常年翻山越岭去姑姑家里背回些玉米小麦,不过是为了家人下顿的餐饭;他知道生活的艰辛,所以花钱有些抠门。前妻很贤惠,同样很节约。旁人看来,这两人日子过得近乎苛刻。可是,钱交给她,他是放心的,他知道她不会乱花钱。 这后来的沉默,藏着某种情绪。现在的妻子,人年轻也漂亮,是家里的老小。同样是吃过苦的人,只是从小受宠,有些小脾气。不过最让他不满的,是她花钱没个准,在他看来,就是不会过日子。有一段,他总是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觉,三更半夜起来开着灯干坐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的担心,也莫名地多了起来,一会儿是为了花钱的事儿,一会儿是为了孩子的事儿,家里冷战热战交替。他开始还把钱交给她,后来索性自己收着,她用钱的时候问他要。她小他太多,处事也不太周全,实在是管不住,也就由了他了。 或者,人人都是有脾气的,尤其习惯了某个人以后,这脾气就被惯着改不了了。两个人在一起,磨合起来,总是要一些时间的,他却偏偏不肯再为人改变。其实她人很好,那些后娘的故事,和她一点边儿都沾不上。她有个儿子,可是并不偏心,也不护短;待人诚恳,没什么心眼儿,又很有孝心,对他前妻的父母也极为关心,家里做了吃的,必定是两边父母同样的份儿。甚至女儿高中择校,她也忙前忙后托人问消息,定了主意送到市里最好的中学去。 倒是他,脾气大气量小,似乎整天在生闷气。 谁又有什么对不住他的呢?在他,无非是少了个满意的管家婆,管得住家,也管得住他。 2010 年 7 月 31 日 16:17:19
个人分类: 点滴生活|325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世界各名牌大学的脾气有多大?
metanb 2010-3-23 14:50
转载或链接的价值在于加速流通。 布莱尔丢了面子,心里自然憋屈,私下发牢骚说牛津大学真是太古板了。结果这话传到了牛津大学,师生大怒,立即宣布,取消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 划。 更多。。。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1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