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号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批”中医的、“保”中医的文章中,得要领的不为多数
热度 4 liwei999 2011-4-14 21:41
答叶赫的中医“提问”。 “批”中医的、“保”中医的文章中,得要领的不为多数,此篇也算一个“多数”。就如同市面上的“进化论”解说书一样,一人一个“说法”。而“相对论”的解说书就不然了,不存在一人一个的“说法”。 “科学技术”的一个标准的学术理解是“科学化”了的“技术”,对比于传统的、科学诞生之前“技术”。从产生的时间上看,中医不是“科学技术”,只能是分类在“传统技术”。而“传统技术”的致命点就是不能够“大量”制造,需要很长时间的、高成本的培养工作。打个比方:长时间的、高成本的培养工作就是培养能用国文读懂《古文观止》,同时还能用洋文解释出来的“译通”人才。显然,国人几十年来培养“中医”医生走的并不是这样的路。 “切脉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段,脉象有40多种之多。很多人不信,我也不信”是个常见的“反应”。信不信并不是问题。有个术语叫“官能”检查、评定的。配香水、验茶酒、甚至到评“美人”,都属于“官能鉴定”。其指标只比40种多,不比40种少,但也都能“官能”出个“所以然”来,都不是用“化学(图像)分析”的“科学”方法。 从来没有人讲这类人是“骗子”。唯一的不同是:“官能”鉴定是应用在嗜好品上,“号脉”是用在(病)人的诊断上。 现在中医书不提阴阳五行,金、木、水、火、 土相生、相克了。为什么?过去错了吗?不是,是因为没有“科学根据”。要降低培养医生的成本,少记些没关系的东西。 几钱羚羊角片熬八小时,还是硬硬的,取出用天平称重,重量未变。喝它的汤会有药效?“用天平称重”的想法本身就是属于没有“技术含量”的“愚问”。 有人脾摘除后“活得好好的”也属于“定义”的问题。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回答: 镜子就爱弄一堆引号,说起话来象个老中医 由 lll 于 2005-5-08, 23:23:32: 不是“多数派”是事实。“懂不懂”不是问题,“道理”是问题。 批者没有批者的“道理”,护者没有护者的“道理”。尽整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来说事儿,这才是“问题”。 想拿“号脉”说事儿也行。先喝些“红”酒“白”酒的,能分出个产地年月来,再论一番“号脉”与“品酒”的相似性也不迟。 回答: 号脉心电图类似,就是个signal processing。应有局限性 由 starfire 于 2005-5-08, 23:55:52: “号脉心电图类似”可以讲,也有人提过用“传感器”号脉的问题。 “心电图”相当于测量酒精含量,按酒精量课税,是“科学”的办法。 而“号脉”就不是研究酒精含量的问题了,是个“好喝”与否的问题、“高级”与否的问题,与“科学”无干系。 喝二锅头的“陶醉”与人头马的“陶醉”也一样、也不一样。就如同嫁帅哥和嫁一般男人似的:说一样就一样,说不一样就不一样。 回答: 你这个太玄。我说脉搏是一串信号,你说脉搏是一钢琴曲. 由 starfire 于 2005-5-09, 00:44:58: 用词要“严谨”,是“诊断”不是“开药”。 号脉是诊断的一个方法,是种“官能诊断”。中药的纯度不高、使用时间长,也可以减少些风险。 诊断与大夫的情绪饮食等等都有关是个“常识”,所以他们可以“养尊处优”;妇女有生理和更年期,所以没有出名的女中医。 回答: 中医的诊断就那些摸不着头脑词儿,有中医凭着另一中医的诊断书开药的吗 由 starfire 于 2005-5-09, 01:02:35: 凭自己的诊断处置是所谓的“医德”,凭自己的见识发言是所谓“人德”; “凭着另一中医的诊断书开药的”是人云亦云。但是“人云亦云”的人是少数么? 如果讲拿“五行”说事儿的人尚存几分“可爱”的话,拿“科学”来说事儿的就有几分“可憎”了。比如,讲用“天枰分析”的就是“可憎”了。 回答: 这个见识也是不得了,几百年是不做数的。古代的科学也不算数的。 由 starfire 于 2005-5-09, 01:56:48: 古代有“科举”。有“科学”还是头回听说。 当然您可自己定义“科学”,就如同有人自己定义“证明”一样。到时候别说“科学”是汉字写的就不是“洋货”。 回答: 古代没有科学就有中医吗。天文历法的历史短吗。 由 starfire 于 2005-5-09, 02:17:29: “天文历法”的历史短否不知。只知道建国门有个遗址不叫“天文台”。 “古代都是巫医”不错。现代中医就不“忽悠”了?还是半拉“巫”么。百家姓里有“巫”姓。不能以为姓巫就不是“人”了。 晚安。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3354 次阅读|4 个评论
做回中医
热度 10 Majorite 2011-4-2 10:44
做回中医 朋友的老板病了,病得不轻:心悸、头晕、浮肿、腹水。朋友让我给他号脉,我发现他肚里有几条寄生虫,其中最大的那条又长又粗,像根外表光亮、内心暗黑的老筋。这位老板,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见过,那时候他健康快乐、红光满面、精神抖擞。看到他目前这个样子,我顿生怜惜之心。四月一日那天,我给他开了一道泻药,其实也就是一支简单的含甘油的开塞露, 刺激肠液分泌和蠕动, 使他 肠内蛔虫随粪便一起排出 。 我的处方开出后,圈内的朋友连声道好,赞我是华佗转世能妙手回春。 只是那位老板是否还要糊涂下去,若继续拒绝用药,他只有死路一条了。 一个大活人被几条寄生虫整死,自找的! ----------------------- 补记 小文发表后,有博友留言说,开塞露是肛用药,对老筋一样的大蛔虫不但没有用,甚至会使它向上爬,从肠里跑到胃里。驱杀大蛔虫,只能自上而下,口服驱虫灵,即使大蛔虫耐药性强,也会向下逃窜,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我觉得这位博友比我高明,本人毕竟不是专职中医,惭愧。
个人分类: 论大学|2788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号脉是否能够判断怀孕
liwei999 2010-9-23 08:27
这个“设计”显然不合格。 (97334)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3, 2007 01:18PM 是否能够判断怀孕,号脉完全可以办得到。正因为是这样,没有必要作这个试验。这种试验纯属是“瞎耽误工夫”。 道理么,作者哈哈哈大约是不明白了。学心理学的倒很可能知道。 如何理解“能够”?如果发生百名中医当中有一位有60%的准确率的状况,将如何解释?恐怕人们都愿意说:这一位才是中医的“真正代表”吧。有一位最高分的中医,就够用了。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性会有多么高呢?镜某是有胜算的。只要这些中医们的平均成绩比50%高一点(些)就可以认为号脉是有效了吧? 医疗的诊断,最重要的还是医生的技术、技能,而不是科学。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号脉谈起(mirror)
liwei999 2010-8-31 03:22
经验本身,就包含了错误的可能性。 (59925)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23, 2007 06:00AM 而规则(律)并不是如此。 “官能”的概念十分重要。这是个美的感觉,而不是个量化了的法则。 引用: 就表现为规则脉动65-75HZ, 脉伏0.001m, 间隔3次脉伏发生1次2倍扩大,为滑脉. 属于量化了。但这不是号脉。 颜色的问题物理学家们也可以解释得很好。但是,这并不能代替艺术家对颜色的理解,艺术家用颜色的表现。“暖色”是人感受的结果,不是物理的结果。 号脉,是个“官能”的行为。不能识别这类问题而乱言“证伪”,实在不敢恭维。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讲话要负责任。 (59905)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23, 2007 02:16AM 引用: 经验以规则来表现 ???您能把握这句话的意图么? 太没技术含量的是这样的话: 引用: 如何来描述经验:"如果脉象呈现滑脉,则是..." 。因为第一位的“诊断”是确定这是个“滑脉”。到了滑脉对应着些什么的阶段,就剩下背书了。 还有一个时间变量的问题。“诊断”的最终决定是要来自遗体的病理解剖。从专业的意义上讲,死亡原因里连“流感”这一项都没有。治疗到最后人死了,解剖后才发现错了事不为少数。这在医疗现场上是个常识了。这表明了“诊断”的难度。 姐夫有个好故事,讲“诊断”的。费用99%都是花在了“诊断”上。而修理本身,不过是1%的价值。对这个话题,看来需要您与姐夫沟通一下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号脉的事儿得另论。听说过品酒师,调香师么? (59834)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22, 2007 08:11PM 主观的“官能”鉴定,具有与化学分析不同的意义。 号脉可以类比做“官能”鉴定。不要看到一堆诊断仪器的名称就“拜倒”。从诊断数据到诊断结果,有个“博士生”到“教授”级的飞跃。诊断,是个人做的事儿,不是机器做。这时,并没有中西医生的区别。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河流健康评价——中医脉搏点思考
purplelab 2010-3-30 09:26
河流健康评价中医脉搏点思考 1 :问题的提出 河流健康,概念的提出源自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给河流以生命。进一步思考,人类的健康,中医手腕号脉即可判断,那么,河流呢?河流健康的脉搏点在那里,或者说河流的手腕在那里。 2 :问题的一个缺点 同是一个手腕,好医生和庸医生可能诊断完全不同,河流亦然,这是现实的问题,但手腕号脉,是大家都明知的。所以本文只探讨河流的手腕在那,不思考医术之高低。 3 :河流的手腕入海口 我不是学中医,不知道为何选择手腕,所以机理可能是错的,希望专业人士指导。 河流的手腕在入海口,一是因为该点可以判断入海的水量(没有被人类破坏循环);二是可以判断循环容量(水质、热);三是可以判断年际,年内周期变化规律;四是河口生态,动物适应性;五是河口地貌,泥沙输移、淤冲情况;六是潮汐潮区界、潮流界变化。 4 :入海口号脉结果 数据有限,简单评价,可能存在片面性 1 :珠江咸潮,则珠江用水量大于可利用量。 2 :黄河口悬河,泥沙问题如果是上游黄土高原的原罪的话,那么河道管理问题,也是存在商榷地方的。 3 :海河,海河真的是海之河了,海河入海口好象没淡水。 4 :长江(一个 973 项目正在研究) 5 :鸭绿江(河床改变,西水道淤积,中国最北端的出海口,可能要成飞地了)说明:图门江的入海口,被俄罗斯和朝鲜控制;鸭绿江的主航道左右岸都是朝鲜国土,西水道一边是中国的,但西水道淤积严重。 5 :内陆河不在讨论之列 6 :只是一个突法思考,没有深入研究,没有数据支持,有错改之。 7 :欢迎中医学者从号脉机理提供指导。
个人分类: 水圈水文学|3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粗谈中医“号脉”
Sonny 2010-3-23 17:26
本人对脉诊的掌握其实很有限,从大二开始,我跟随老师出门诊,从而开始给病人号脉。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自己还是有一些体会的。起码对于判断疾病的虚、实、寒、热这四大表现是有帮助的,而这对中药处方的开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的一个感觉是,诊脉时若脉象能和病人总体表现正面符合,依此辨证施治不仅可增强医者自己的信心,也可提高有效率。 中医很重视脉诊,在古代侯脉是要分三部九侯的,可以说是全身上下各主要浅表动脉搏动处都摸个遍,以此结合症状、气色、舌象等来综合判断病人的情况。 后来诊脉发展到独取寸口,主要是因寸口(手腕桡动脉搏动处)为手太阴肺经之脉,依肺朝百脉之理可用来总候全身之气。此时仍分寸关尺三部,并左右手各部与不同脏腑之气相应。 《脉经》记载脉象有28种,并认为大部分脉象是需要长期的研习才能逐渐掌握的。 浮脉类:浮 洪 濡 芤 革 散 沉脉类:沉 伏 牢 弱 迟脉类:迟 结 涩 缓 数脉类:数 动 疾 促 虚脉类:虚 细 微 代 短 实脉类:实 紧 长 滑 弦 侯脉绝大多数是用来帮助辨证,当然也有直接用来辨病的(例如结代脉用于判断胸痹、心悸病)。因此,绝不能把号脉看成具有确诊疾病价值的手段,它只是为中医师辨别证候提供一个参考。 其实西医也重视号脉,不单是看桡动脉率快慢,还有如心房纤颤患者表现的脉短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脉压差增大表现的水冲脉,心包疾病表现的奇脉(吸停脉)等。 中医的脉诊远比西医的复杂,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是中医诊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脉率,其他的搏动差异也可以反映出一定的身体形态和功能上的信息。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里,号脉似乎已经成了中医师给常人的典型印象,并对其功用加以了夸大甚至神化,悬丝诊脉就是典型例子。这给老百姓们造成了误导,认为脉诊很神很NB。 和李铭老师和余晓辉老师说到了妊娠号脉问题。我再发表下个人浅见。妊子时脉象多滑数,本人确有体会,古人判断妊娠也要依据停经、妊娠反应甚至其他体格检查等手段的。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们已经有了HCG检测和B超等精确、可早期检出的技术手段,没必要把一个灵敏度和特异度都不太高的参考性指标拿去显摆自己医术有多高明。 让我想起了邓铁涛教授的话:中医的技巧像用筷子,西医的技巧像用刀叉。
个人分类: 未分类|6631 次阅读|2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