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沙群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规划中的国家海洋公园,竟然在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
sheep021 2016-3-25 10:13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已经近在眼前了。值得期待! 景陶拍岸:南海建设日新月异 : 主菜在永乐群礁,会有国家海洋公园,十三五会动工,那儿才是大工程。正在设计中,具体啥样我也不知道,不过预算很highest。 有挖沙船就可以填海了吗?还得有技术,有技术就可以填海了吗?还得有工业制造能力;有工业制造能力就可以填海了吗?还得有资金。上述都有就可以填海了吗?还得有军事实力,否则在南海填海就是为别人做嫁衣。这样讲不知对吗? 国家海洋 局:已有在西沙建设 海洋公园 的考虑_南海网新闻中心 西沙是最适合建海洋公园的区域。西沙群岛由宣德和永乐两个群岛共计41个岛、沙洲、暗礁和暗滩组成,陆地总面积约9.2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西沙海区海域水质质量良好,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有着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将西沙珊瑚礁区域建设成为国家海洋公园,对于我国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合理有序开展旅游、科考、普及全民的海洋意识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海洋局已经有建设西沙国家海洋公园的考虑。 【组图】这是世上最美的一片海洋 永乐群岛是中国西沙群岛西部岛群,主要由甘泉岛、珊瑚岛、森屏滩、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金银岛、中建岛、华光礁、盘石屿、北礁等岛、礁、滩组成。 全富岛周围的海是整个西沙最美的海域,在全世界都算是顶级的。这里离鸭公岛约3公里,无人居住,面积只有0.02平方公里。岛上全是细软的海沙,四周海水清澈、透明,可凭肉眼看到海底的景象。 里与世隔绝的美景让人窒息,人间最灵巧的画工用天然的染料,也调不出它的颜色,甚至是高级相机也只能是从表象上复制,而不能载函其迷人的神韵。 目前最官方的渠道就是乘坐椰香公主号邮轮从三亚凤凰岛去西沙旅游。 每年10月到次年8月,尤其是3月-5月是前往西沙群岛游玩的最佳时间,那时海上风平浪静,气候宜人。    由于西沙群岛处于深海区,应避免台风季节前往。西沙群岛从五月开始就有台风,8到10月是台风最厉害的季节,那时海上波浪很大,船舶的行驶会受到很大影响。台风一来经常会被困岛上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    虽然近期国外骚扰,有部队驻扎,会有很多限制,但丝毫不会影响你的游玩。    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片海洋,    这是属于中国的地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海域监管向远海覆盖(转)
zxj368 2012-9-5 12:43
作者:潘笑天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9月03日 第04 版)   新华社记者 万后德摄   中国海域动态监管正逐渐实现从近海向远海的覆盖。   国家海洋局日前透露,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卫星遥感影像,被纳入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这是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对我国近岸海域实现业务化定期监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   监测范围更广精度更高   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是一张中国海域管理的“蓝色天网”。该系统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监视监测等多种手段,实施对我国近岸及其海域开发活动的立体、动态监视监测,及时为各级政府、海洋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如今,这张网能看得更远、辨得更清。包括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首批卫星遥感影像,已全部完成处理并入库,该批影像分辨率为0.5米,覆盖面积总计500余平方公里。目前,该系统已成为我国海洋管理领域节点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与行政管理结合最紧密的业务系统。   “现在,远海海域的水温环境变化、海洋水色变化、洋面变化、风场、浪高等已可通过这套系统观测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丹玲告诉本报记者。   据介绍,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自2006年起开始建设,到2009年实现业务化运行。去年以来,“资源一号”02C、“资源三号”等多颗国产测绘、资源卫星发射升空,填补了中国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空白,海域动态监测范围更广、精度更高。   海域使用状况一目了然   专家透露,由于卫星数量不足等原因,此前我国海域监视监测手段相对落后,对海域空间资源开展监控常受到制约。近年来,我国为了不断提高海域使用管理能力与水平,花大力气提升技术水平,编织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全国海岸线、滩涂、海湾等海域资源和海域使用状况“一张图”。准确的用海信息,为海域使用行政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海域使用执法监察提供技术服务。   唐丹玲表示,监测范围覆盖到远海地区,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比如,可及时发现海上溢油等现象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为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保护海洋环境提供对策。此外,通过这双“远望眼”,人们可敏锐地捕捉台风、海啸、厄尔尼诺现象等在远海区域生成的“苗头”和发展趋势,通过实时监测,为近海地区防御和应对自然灾害提供更及时和有效的预警。   “我国发射的遥感卫星已能覆盖远海海域,将这些卫星遥感影像纳入监测系统,对我国远海的战略国防也具有重要意义。”唐丹玲说。   海域监测尚待进一步完善   国家海洋局日前表示,下一步,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将不断加强对远海海域的遥感监测。   “横向比较,我国卫星的观测参数、数据解析度、数据传输分发等都有较大差距。”唐丹玲表示,我国海域监测尚待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为了弥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现场监视等手段的不足和限制,我国将在沿海各地海域实施无人机遥感监测,以增强监测的机动性、获取高分辨率的数据。
个人分类: 郑娜文章|20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我们的越南“兄弟”
热度 1 JYH64J98Y99H 2012-7-3 11:26
我们的越南“兄弟”   在中国南海,抓我渔民、侵我岛礁、盗我石油   6月 25日晚,广西北海渔民叶绍明的船从南沙北纬8°、经6个昼夜的航程跋涉,风尘仆仆地回港靠岸。   众所周知,北纬12°以南至北纬3°25′之间的我国断续国界线及其自然连线范围内的海域及岛礁,均属中国的南沙海域主权范围。那是南海渔民的“祖宗海”。然而,如今的北纬8°却因为越南炮艇的非法驱逐,叶绍明和他的“同事们”的生产效益并不理想。   越南的挑衅越来越频繁,他有些犹豫,下一航次还要不要再到那一海域去。   这群在中国南海海疆捕鱼谋生的渔民们怎么也想不通,越南——这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古以来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友邻,这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同志加兄弟”,这个1986年效法中国革新开放的东盟重要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面对中国的克制与尊重,却总是怒目相向,甚至变本加厉,进而成为搅扰南海平静的最难对付的狠角色。   6月21日,中国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同一天,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该法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对此,中方要求越方立即停止并纠正一切错误做法,不做任何危害中越关系和南海和平稳定的事情。   还是疆土之争,秉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中国,不得不再次被迫应对越南“旗标金星”的剑拔弩张。   1974年、1979年、1988年,中越三次军事冲突(一次陆战、两次海战),均以中国胜利告终。   中国渔民的“恐越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广西报道   在南海这片辽阔、蔚蓝的祖国国土上,中国的渔民们成了国家宣示南海主权的重要力量,也因此在南海主权的争端中承担着直接的风险。   驱逐·追击·开枪·侵渔   叶绍明们从未想过自己是非法越境捕捞,“我们从来都是在自己国家的海域内正常生产作业。”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中国对南沙海域主权的宣示范围是:北纬12°以南至北纬3°25′之间的我国断续国界线及其自然连线范围内的海域及岛礁。那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也是中国南海渔民的“祖宗海”。   “但越南人经常出来驱逐我们的渔船,有时候在北纬8°,撒一网下去,越南炮艇就会过来驱赶,紧贴着我们的船拿着枪在喊话,你不走,他们就靠过来用水枪打,有时甚至对天鸣枪。”北海的船老板王永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的船有时候也会在北纬8°到10°左右作业,但经常招致越南炮艇的驱逐,一两天就出来一次,船只如果多一点,赶得更厉害,根本无法正常作业。   因来自越南方的驱逐所导致的危险也时有发生。   2011年,6月9日上午,中国渔船在南沙群岛万安滩海域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并导致其中一艘渔船的渔网与在现场非法作业的越南油气勘探船的电缆缠绕在一起,越方船只不顾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拖曳中国渔船倒行长达一个多小时。中国渔船主动剪断渔网后,双方才脱离接触。   王永国说,在南海,这样的驱逐乃至开枪劫持事件时有发生,他们已经是身经百战了,并总结出一套实战经验:任何情况下,走为上计,即便对方开枪,不是迫不得已,不停船。   “10海里左右,发现他们出来喊话驱赶,我们扔了钢丝缆赶紧走人。”叶绍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有时候是越南的渔政船,有时候是越南边防军的炮艇出来驱赶。“不然,被抓到损失更大。”   2008年,与叶绍明一起在北纬8°附近作业的两艘中国渔船被越南方抓扣,罚了10多万元人民币。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18日上午,5艘中国渔船在南海北纬11°22′、东经110°45′附近海域作业,该海域在中国传统疆域线之内约50海里处,却招致3艘越南炮艇追击。渔船在与炮艇周旋了近20个小时后,获得刚完成黄岩岛护渔任务的“中国渔政310”救助,渔政船成功逼退了越方的炮艇。   在专家和渔民看来,越方炮艇此举的意图是要抓扣这些中国渔船。   与越南的态度相反,中国的渔船对越南的渔船一直以来都是善意且友好的。“越南的渔船常常会靠近我们的船,向我们要些烟、酒、油、米什么的,给他就走开了。”叶绍明说, “看着他们这些又小又落后的船在风高浪大的海面上漂也有些可怜的。”但正是这些“又小又落后”的越南渔船时常越境过来在中国境内捕捞,又让叶绍明感到十分气愤。   打人·扣船·敛财·伤鱼   海南岛以西、南海西北部的半封闭大海湾叫北部湾,在北部湾传统渔场作业的陈家华正在四处筹钱造新船,进行设备升级,为转赴南沙作业做准备。他目前正在使用的木船太小、太旧,去不了南沙。   “下南沙去是一个趋势。” 陈家华说,“近海资源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大家心中有数。”尽管南沙的风险很大,但收益也比近海大,他认为仍然值得一搏。“南海作业的效益始终比近海的高,南沙作业有专项补贴,加上柴油补贴,还可以冒一下险。”   北部湾传统渔场虽然相比南沙作业的风险要小些,但也并非风平浪静。陈家华在北部湾传统渔场已经被越南方抓扣过两次。   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的一个晚上,越南的边防军开炮艇出来抓船,在北部湾海域越境非法拦截了北海的一艘渔船。“其中一名士兵跳上了那艘渔船,强迫其开往越南,船长不干,把灯一关,开大马力将船开回了北海,连同那位越南兵也带了回来。”   此时,陈家华正开着自己的船满载而归,船到半路,正好遇上拼命追赶、四处搜寻那艘北海渔船的越南炮艇。   越南炮艇强令陈家华将船停下,陈不肯停,示意舵手:继续往前开,不要让越南兵靠近。“但继续往前开了一段之后,船被渔网绊住了,被迫停了下来,越南兵全上船了。”陈家华被越南兵用枪顶着脑袋将船开往越南方向。“他们像疯了一样,抓了4艘中国渔船进行报复。”   陈家华他们被强迫签字承认越境。“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越境。我明明在这个海区作业,但他一定要逼你承认是在另一个越境的海区作业。你不承认,就打你。”他被没收了所有的鱼获,还被罚款数万元,船被扣押了一个月,那一次,损失了20多万元人民币。   “被枪顶着脑袋有什么可怕?以前已经被抓过一次了。”陈家华第一次被抓是在1991年,依然是在北部湾渔场,同样是越南炮艇。“那一次,三四艘越南炮艇出来抓,根本跑不掉,抓了差不多10艘中国渔船。”   不同的是,那时候的中国渔船还是集体的船。陈家华是其中一艘船的副船长,被关押在那里,等着船长回去筹钱赎船和赎人。“原来说好的是一个月时间,但很快一个月过去,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也过去了,人还是没有来,我们以为回不去了,死定了,有的人哭了。”   其实,船长们已经筹好了钱,但在那个年代,这些船长找不到回越南的路。   陈家华他们被限制在船上,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顿顿米饭加空心菜。看守的越南兵还经常对他们呼喝,看谁不顺眼就打谁。   钱最终还是没有送到,越南方扣下了船,把他们放回去了。   打人、扣船、罚钱、敛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部湾海域,越南方面针对中国渔船像这样的侵渔事件时有发生。“每到八九月份,鱼讯最好的时候,那些越南的边防军、渔政船就在那个季节等着去抓船。我们的渔船因此时常被抓。”陈家华说,“有时候是被官抓,有时候是被匪抓。但官也像匪,越南渔政船动不动就上我们的船罚钱。不给,就将你连人带船拉回去。”   通常情况下,越南人希望私下解决,“目的比较明确,就是要钱”。“现在如果被抓一次,至少超过30万才能解决问题。”陈家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00年末,《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签署,北部湾海域完全自由的捕鱼时代宣告结束,转而进入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国际惯例进行管理的时代。   2004年6月,协定正式生效,中国渔民已经不再到边境作业,“反而是越南人越境过来我们这边作业多。越南人采用最伤环境的炸鱼或电网作业,他们那边的海资源快绝种了,没什么捕捞的了。”   29个岛礁,越南“兄弟”侵占中国南海领土最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姚冬琴|广西、北京报道   祸起1974   在1974年之前,无论是越南政府的照会、声明,还是其报刊、官方地图,均承认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18日,中越两国建交。1954年7月21日,越南以北纬17°为界,南北分治,北越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次年成立越南共和国。   1958年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声明,并称该规定适用于中国一切领土,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三天后,北越《人民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中国政府的声明“是完全正当的”,“越南人民完全赞同”。   1958年9月14日,北越政府总理范文同致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尊重这项决定,并将指示负有职责的国家机关,凡在海面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关系时,要严格尊重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规定。”这封信由越南驻中国大使阮康交给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   但十余年之后,南海发生变故。   1974年1月15日—19日,南越西贡当局出动军队侵犯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并强占甘泉岛和金银岛。中国军民奋起还击,赶走了南越军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南越仗着地理位置的优势,并未就此罢手。同年7月至次年2月,南越先后占领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并派军驻守。   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北统一战争宣告结束。但当月,北越政府以接管南越资产为名,占领了之前由南越当局控制的上述诸岛。当年5月,越南《人民军队报》在越南地图上第一次把南沙群岛标为“越南领土”。   此后,越南不断扩大侵占无人沙洲和礁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东亚问题专家时永明在《南海问题与中越关系》一文中说,从1975 年越南统一到1991 年中越关系正常化,越南在南海共占领26 个岛礁。即便是在中越关系正常化之后,越南又于1993 和1998 年分别占领了人骏滩、金盾暗沙、奥南暗沙三个岛礁。   不认兄弟,何谈情谊   为了巩固对南海诸岛的非法侵占,越南除了在所占据的岛礁上驻有军队,建造各种军事设施外,还在一些较大的岛礁上,如南子岛、敦谦沙洲、鸿庥岛、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等,兴建了起降场、雷达站、气象站、卫星电视天线、灯塔等设施,以宣示其所谓主权。   “越南如此极端的政策变化有着众多的原因。首先是当时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中美于1972 年和解,但中苏关系依然恶化。越南出于自身目的在中苏之间选择站在苏联一边。其次,越南在战争接近结束时,已显露出地区野心。它希望借助苏联试图在东南亚寻找立足点的战略,实现自己在印支半岛的扩张梦。第三,此时南海的石油资源已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前南越政权早已在南海推行扩张战略,因此,越南政府借实现统一之机,在南海问题上继承了南越政权的衣钵。”时永明在《南海问题与中越关系》一文中说。   1977年6月,越南总理范文同访华,中国副总理李先念在会见他时指出越南立场的变化。范文同辩解说,“在抗战中,当然我们要把抗击美帝国主义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对我们的声明,包括我给周总理的照会上面所说的,应当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理解”。李先念当即指出,这种解释不能让人信服,对待领土问题应该是严肃认真的。   中越北部湾划界历时27年   中越在南海问题上,也曾有过积极的尝试。其中,“北部湾划界协定”是我国第一次签署海上划界协定,历史意义重大,但其签署过程却异常艰难。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北部湾没有划界,两国渔民友好相处。但70年代中后期,中越关系恶化,越南经常采取控制措施,有时甚至开枪射击、没收中国渔船。1974年,中越开始就北部湾划界进行谈判,至2000年最终达成协定。   双方长达27年的外交谈判,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4年,第二阶段是1977—1978年。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中越关系恶化。   1991年11月5日—10日,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应邀率领越南党政代表团访华,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北京举行高级会晤,并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越两国关系正式实现正常化。在《联合公报》中,双方达成“两国之间存在的边界等领土问题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的协议。此后,中越恢复了解决海上和陆地领土争议问题的专家级和政府级谈判,第三阶段开始。   经过双方共同努力,1999年12月30日,中越两国政府在河内正式签署了《陆地边界条约》。之后,北部湾划界谈判进程加快。2000 年12 月25 日,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与此同时,由于渔业纠纷是中越两国在北部湾的重要争端,双方还同时签署了《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   但是,中越北部湾划界并不涉及岛屿主权,因此还没有触及两国在南海争端的核心。   “中越南海争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二是权益海域的划分问题,而第一个问题是核心。”时永明说,“南海问题只是中越关系中的一个部分。但是,是否能正确处理南海问题,几乎成了影响今后中越关系如何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迄今为止,越南在南海已侵驻29个岛礁,驻军约2000人,指挥部设在南威岛。“目前,在南海声索国中,越南在南沙驻军最多,侵占中国南沙海域的国土也最多,而且还开始从军事占领转为民事利用。比如南威岛镇,有20余户居民,越南对于岛上居民给予奖励政策,提供免费医疗、教育和电力,一个家庭每月收入约合四五千元人民币,比陆地收入高很多,以此吸引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去岛礁上生活。”中国海监总队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越南的战略“无名有实”   把从南海盗采的石油再卖给中国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措施,开展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石油斗争。这场石油危机在几个月内席卷了大半个地球,对于世界经济乃至各国国民生活的影响逐步突显,而且愈演愈烈。   石油危机敲响了各国对于能源安全的警钟。近在咫尺,而又资源丰沛的南海让周边国家眼红不已。从1974年开始,越南逐渐控制了白虎油田、大熊油田、白犀牛油田、青龙油田、东方油田等。   1977年,越南先后两次公布直线基线,宣称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从其直线算起向外延伸200海里,该区域进入中国传统海疆线内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在划界的同时,越南一直加紧在南沙海域进行石油资源的勘探活动。越南将占据的南沙海域划定180多个区块,以此在国际范围内招标。越南先与苏联签订了合作勘探开发越南南方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的协定,进行勘探开发;随后与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的三家石油公司签订近海勘探协议,后又将部分油田勘探权出租和授予美国石油公司,并对争议区域进行勘探。   白虎油田是越南在南海开发的大油气田,蕴藏着相当储量的天然气,先由苏联与越南共同开发,随后介入的有英国天然气公司、加拿大的两家国际财团和文莱的一家公司。大熊油田与白虎油田相邻,最早由壳牌石油公司发现,后由英国石油公司开采。青龙油田被越南政府批准给美国和日本的几家公司开采。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安应民在《论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模式选择》一文中指出,越南在中越争议海域年产油量已达800万吨,占越南3000万吨年产油量的相当比重。截至2008年,越南已从南沙共开采了逾1亿吨石油、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250多亿美元。   据越南海关统计,2011年,越南原油出口达824万吨,增长3.3%,出口额72.4亿美元,增长46.1%。中国是越南原油第三大出口市场,2011年,越南对中国出口原油125万吨,增长111%。   趁火打劫   2010年,越南借东盟主席国的地位,为美国在多边场合对中国施压创造条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当年7月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利用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掀起轩然大波,使南海问题迅速升温。   今年6月21日,就在中国公布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决定的同一天,越南国会宣布通过《越南海洋法》,该法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   越南制定海洋法的构想酝酿已久。早在1998年,越南便将海洋法列入国会立法计划,2009年形成草案。之后,越南政府和国会常委会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并试图强行通过该法案。在我外交工作的努力下,越南均未能如愿。   越南为何选在此时通过并公布其海洋法?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专家褚浩看来,有三大背景:一是越南海洋意识与战略的提升,《越南海洋法》是越南海洋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二是美国重返亚太,美越关系迅速升温;三是今年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中菲南海战略博弈升级,中国战略中心和外交重点均转向菲律宾,越南有意借中国注意力转移、东西不能兼顾之机“趁火打劫”。   “南海争端日益走向复杂化。一方面,周边国家不断加大主权争夺力度,积极开展法理斗争,通过国内立法来否定我国对南海拥有的主权。同时,他们加强民事管控和资源争夺,实质性染指西沙。”上述海监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为了维持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周边国家还不断强化军备。比如,越南2011年国防预算达26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8%,比上年增长70%。   公开资料还显示,越南计划从俄罗斯购买6艘“基洛”级潜艇,还将从加拿大购买6架DHC—6巡逻机,同时计划建造30~40艘舰船,计划投入38亿美元在东北部建设占地面积达3000公顷的海军基地。   中越三次军事冲突   1974年西沙海战   上世纪50年代后半期,南越当局侵占西沙群岛的珊瑚岛等岛屿,并对南海其他诸岛怀有领土野心。1973年9月,南越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岛、太平岛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初,南越当局派遣4艘舰船,企图抢占岛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奉命出击。1月19日,南越4舰同时向中国舰艇编队发起攻击,中国舰艇被迫奋起自卫,各舰群近战歼敌,集中火力猛烈还击。中国陆军部队在海军部队、民兵和渔民的配合下,收复被非法占领的甘泉、珊瑚、金银3岛,至此西沙群岛全部归属中国。但由于当时中国海军、空军缺乏远程投射及控制能力,西沙海战后,1974年2月,南越又侵占南沙群岛的南子岛、敦谦沙洲、景宏岛、南威岛、安波沙洲。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上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1975年完成南北统一的越南开始转向“强大的”苏联。越南党中央亲华派不再受重用,越南国内开始疯狂排华。越南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进行侵扰,打伤边民,推倒界碑,蚕食边境,制造了浦念岭、庭毫山等事件。中国不得不开始对越自卫反击战。此战又称中越战争,狭义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中方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中国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1988年赤瓜礁海战   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200个海洋观测站,中国负责承建5个,其中在西沙、南沙各建1个。1988年1月31日,南海舰队552号护卫舰(“宜宾”号)派出7名官兵驾驶小艇登上永暑礁,将其作为第74号海洋观测站的站址,首次在永暑礁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当天,越军派出两艘武装运输船,妄图争夺永暑礁,但被中国海军拦截。之后,越军将目光转到尚未被中国海军控制的九章群礁的赤瓜礁、鬼喊礁和琼礁。东西宽仅200来米的赤瓜礁上,双方人员相距约100米,各自站成一排,双方枪口对枪口,形成对峙。一名越军士兵将一面越南国旗插在我军官兵面前的珊瑚礁上,我水兵一把将越南国旗拔了下来。争执中,枪响了。战斗共持续了28分钟,中国海军大获全胜。当年4月,越南又以救助活动为名派遣军舰占领南沙群岛鬼喊礁、大现礁、六门礁、无乜礁、南华礁、东礁,并在各礁进行军事建设,并乘机占领舶兰礁、奈罗礁。6月,越南派出150名工人开赴其占领的中国南威岛修筑永久性设施。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15140 次阅读|1 个评论
绞索策略
tanzhh 2012-5-5 14:57
“绞索”策略据说是毛泽东为了对抗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而想出的绝妙战略,在上世纪50-60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奥巴马及其政府把这个策略用到了对付中国政府上来了,先是让小日本在钓鱼岛叫嚣,然后是越南在西沙群岛叫嚣,然而叫嚣得最凶的当然是最近的菲律宾,菲律宾在南沙没事找事地叫嚣,让中国感到甚是难受,真是有一种被绞索勒紧了无法呼吸的感觉。要对付这种“绞索”策略,必须将其关键位置剪断,所以,目前应该做的就是将菲律宾这个结剪断,然后再把小日本阉割掉,中国的呼吸才会畅通。。。。
1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片叶子上的万千气象——印象西沙2
热度 12 博物 2012-1-3 02:52
一片叶子上的万千气象——印象西沙2
美丽的永兴岛 在西沙群岛的首府——永兴岛上散步,是极其散漫的(幸好,我不是军人),虽然,军事禁区是有的,但,警示闲人的标牌,站立的位置都很明显,因此,我用不着“误入”,况且,我感兴趣的地方都在那些个人迹罕至的礁盘上、沙滩上,草棵儿里和树林间,用不着向着战鹰藏身或起落的地方张望,以及那些迷彩着装的怪物建筑身边瞎凑合,所以,上岛至今,还没像其他同伴那样,受到解放军叔叔警告的待遇,并没感觉到受限制,谁叫我去的地方都是些连这里的狗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呢? 这不,我在一片抗风桐的林间漫步,本想搜集点儿海岛上的陆栖蜗牛,解决心中的一些个小问题,比如说吧,上岛之前,我便听说,战士们在这里种植的一些农作物、蔬菜会不时受到陆栖蜗牛的危害。这里远离大陆,岛礁是珊瑚造的,与大陆漂移学说没任何关系,这些不会游泳的蜗牛是打哪儿来的呢?我先做了个假设:这里的蜗牛,可能是“外来物种入侵”,蜗牛本来是生在大陆海滩上的树干上的,而这里的台风特别多,大树被风吹倒,随着海流漂泊到这里,蜗牛也就被免费带到了新的家园繁殖起来,也有可能是人们为了盖房子,蜗牛就趁人们从大陆上运木料时“偷渡”过来的。 岛上的植被很茂密 我想,只要我找到这些慢吞吞的家伙们,看一看是不是大陆上的种类,这道谜题就可以解开了。 可是,正在我搜寻“慢吞吞先生”的时候,草丛里忽然红光一闪,一丛红色娇艳的小花展现在我的眼前。哎呀,多美的小花儿啊,万绿丛中那么一点猩红。我蹲下身来,仔细地端详。哎哟,不对哟,我发现,那些猩红的“花瓣”原来就是个伪装!这哪里是花瓣,原来是一轮生长在植株顶端的叶子基部变成了红色而已。再仔细看,这一轮小叶,居然都围绕着中间一堆圆形的小杯子生长,小杯子是绿色的,镶着黄色的嘴儿,嘴儿里有一滴亮晶晶的“露珠儿”,我用食指蘸了一下那颗“露珠儿”,是粘的。“杯状聚伞花序”、“总苞钟状”,“顶端有裂片”、“裂片的中间还有蜜腺”,这些典型生殖器官形状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它是典型的大戟科植物呀!一品红!瞧,它的叶子提琴状的,折断还有乳白色的毒液渗出来,一定是野生的一品红!我自以为是地露出微笑。可再仔细看,又不对了,一品红是木本的呀,可眼前这明明是一株草本植物呀?!我又一次地陷入了沉思。 大戟科植物肯定是没错的,与一品红的亲缘关系很近,这也是没错的,可到底是什么呢?一品红是美洲的舶来种,在我国,没有这种植物,甚至连亲缘关系近似的物种都没有,它们长得这么像,一定也是“外来户”,长得又这么靓,一定是一种园艺植物,我感到自己距离真理越来越近了。 猩红颜色的“小花”在草丛中像眼睛眨呀眨 我给这种美丽的“小花儿”拍了很多美丽的照片(不是自夸摄影技术,是人家花儿本来长得就美),然后怅怅然回到试验站,这里没有互联网信号,我的3G根本不起作用,只能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妻,请她帮忙查一查有没有跟一品红近似的大戟科园艺植物,听了我的耐心仔细的描述,她没好气地就撂下一句,“噢,你为了朵花儿才舍得给我打一个电话呀!——吧唧——嘟嘟嘟”挂断了......“我,昨儿临睡前不是“汇报”过了吗?”我自言自语地嘟囔,一脸的委屈,浑然忘了昨儿睡觉的时候还不到7点钟,而今儿个一大早儿就起来看鸟,一直看到日上三竿,回舱啃了口面包和水,就下了船,刚安顿好,又出来“闲逛”,这都快吃中午饭了,居然,把个比吃饭还重要“早请示”给忘啦!! 我再一次地怅然起来,但怅然归怅然,这中午拿海岛走地鸡做的文昌鸡,还是挺好吃的。人吃饱了,就要犯困,就在我躺在阴凉儿里昏昏入睡的时候,手机短信响了,彩信,一行清秀的小字儿——“你看见的应该是猩猩草,大戟科,草本,花期苞叶基部呈猩红色”,还有张从屏幕上翻拍下来的相片儿,“亲——爱——嗒”!我在手机那光亮的屏幕上“喯儿”了一口,一改刚才的怅然...... 作者按,猩猩草 Euphorbia heterophylla L. 是一品红最近枝儿的表姐妹,又叫草一品红、老来俏,箭叶叶上花,原产南美洲的热带雨林,20世纪才引入我国,在南方各地被用来布置花坛,在欧美,80年代以来成为份额最大的盆花品种。90年代才大量在我国种植,2000年时,已突破120万盆,将占有国际市场很大的一块份额。我在草丛里发现的猩猩草是人们丢弃的园艺植物,由于气候水土适宜而重新野化的植株,这在植物学中,也被叫作“归化植物”。(博物地理 段煦 文/摄影) 红花一枝春带雨 叶子变异得很厉害 还有粉红色的 小型版一品红 猩猩草的庐山真面
个人分类: 植物猎人|5598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越南副总参谋长叫嚣:如果中国武力夺取西沙群岛,越军将----
chowsiutung 2011-6-29 09:31
南副总参谋长叫嚣:如果中国武力夺取西沙群岛,越军将从广西陆路直捣北京! 网友纷纷对越军能否交得起广西到北京过路过桥费表示怀疑。 就算交得起过路费,中国发改委携两桶油也有信心让他们重型装备趴窝。 另广西网友认为,越军一旦踏进广西地界,所带盘缠将被广西交警罚光,人员被城管打得找不着北。。。 后来 越军说:坐火车 中国铁道部:实名制,你们要先去办临时身份证,只有站票,还去不去? ----------------------------------------------------------------------------------------------------- 翻出多年前网上的一个老贴,乐一下: 美军袭击北京失败后的总结报告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美国国会所作的总结:     这次失败不仅是战略上的失败,更是战术上的失败。     一.我军大意地使用了北京市旅游局的北京旅游图和北京公交公司的北京交通图以及北   京地质勘探中心的北京地形图。我们错误的以为中国人给自己用的东西虽然算不上好,但   决不会欺骗自己人,然而我们错了。拿到这几张地图的第一天就注定了我们将要在一个错   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国家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1.原本要降落在清华大学的101空降师506团3营被错误的空降到颐和园昆明湖中,会水   的投降,不会水的淹死,533人无一逃脱。     2.第十山地师在攻占云冈地区后,按原计划执行破坏中国航空集团第三研究院的命令   ,一团一营在云冈镇搜索了将近一天也未找到中航集团三院的确切位置,不得以增加部署   整个一团加入搜索,使得部队未能完成作战预案。主力部队在度过永定河时,由于空降部   队未能按时将舟桥部队运抵,不得以在渡河地点停留了 7小时,在舟桥部队到达后才发现   所谓的永定河根本没有水。而一团到撤退时才知道他们在航天三院的大院里整整转了四天   !     3.陆战三师的重型装甲集群在突破中国守军二十六军阵地后从八达岭高速突入北京市   郊,在五环路和八达岭高速交界处遇到在美国前所未见的大堵车,在长达15小时的时间内   未能前进一步,被中国人的增援部队击溃。     4.降落在老屯的101师502团伞兵选择小区规划图上绿地、会所、游泳池、湖泊降落。   结果当他们落地后发现:他们都落在楼顶上,因为开发商擅自更改规划,把原先承诺的绿   地会所游泳池湖泊都起了楼以图多卖点钱。更悲惨的是这些该死的小区规划让倒霉的伞兵   伞降着陆时死伤无数。幸存伞兵在楼顶与民兵隔着天窗枪战一宿,大部战死。     5.唯一在四环内空降的101师501团降落在了朝阳公园,那是四环内唯一一片有空地的   地方。空降后发现该地区地势崎岖完全称不上空地,空降的重装备无法运出公园,只得放   弃原作战计划,固守公园等待救援。他们是本次战役中第一支被成建制俘虏的部队。     6.打巷战时,我们使用的房地产商作为广告宣传的户型图严重失真,所有户型内部空   间狭小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重型武器均无法运入战前选为要塞的房间;且房屋强度严重   不足,无法作为战斗用掩体。     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豹突击队突袭安贞大厦时,特种部队的小伙子们沿消防通道突   击,不想消防通道被物业公司封堵或改做他用,拧坏多把钳子后不得不宣告任务失败撤离   。     8.战地指挥官过度依赖中国官方的公路交通图,导致兵力部署失控,是不可推卸的责   任。比如第四重装师从天津一路攻向北京,计划沿京通路,建国路走长安街;然而路上无   数缺失的井盖让我军车辆寸步难行,甚至有连绵不断的井盖群将轮式步兵战斗车和坦克卡   住不能动弹的现象出现,仅存的坦克部队沿著名的京通快速路狂奔,到达四汇时已被颠散   了架,被早已守候多时的收废旧家具的乘坐板车(一种近乎原始的中国农民用的运输工具   )的疑似民兵的人群(经战后确认,虽然他们在当时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但他们并非   民兵,只是收破烂的农民)一拥而上全部收去废旧站。     9.负责突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八十二空降师在占领机场后沿机场高速公路进入市区   ,在通过四元桥时由于桥梁质量低劣,重型装备的驾驶员不敢通过,只得放弃车辆轻装前   进。在三元桥面对让人晕头转向的36个红灯和数小时的堵车,被太阳晒得中了暑的士兵们   纷纷四散找水喝,大批军人因口渴难耐不得不饮用北京被严重污染的地下水而口吐白沫四   肢痉挛不能控制自己的拿起枪来乱射,并高喊:我的上帝,是哪个五角大楼的王八蛋要求   进攻这里的?老子要宰了他!!!这里能住人吗?我们千里迢迢的打来这里,真是自寻死   路啊!!!     10.我军机械化部队进城简直是一场灾难,一路上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收费站要交钱,而   且按吨位交钱,同样是过车辆,该死的中国军队至少比我们少交一半的钱!!!而且,连   查养路费的也到处设岗,进了城又被交警罚款,且收费人员素质低下,分不清美元和人民   币,不论什么钱都要同样的数字!令我军视进城为畏途(早知道应该带日本人来)。     11.三环大部分路面不能走重型卡车,所有路面不能过坦克,到达三环后所有突入部队   的作战人员被迫下车步行作战,被以逸待劳的中国三十八军全歼。     12.战前我们得到的准确情报称:天通园路地面开阔可以作为空降地点。凌晨一点我军   实施突袭,没想到落地后就掉进挖开的下水道里。事后得知:北京市市政工程部门于十年   前就开挖的改建天通园路下水道工程到现在都没峻工,同时,北京市区内到处开挖的工地   让我们的机械化部队寸步难行。     13.唯一一支杀到二环的是我们英勇无畏的陆军第一师(大名鼎鼎的大红一师),他们   猛烈进攻前进到二环路,结果不小心上了西直门桥,就再也没能找到下来的路。各位在座   的议员,如果你们有幸去中国的话,一定要去西直门桥看望我们那些可怜的战士,他们至   今还在上面转呢。     14.从塘沽沿京津塘高速进入的第七摩步旅在分钟桥寺下车后才感到噩梦刚刚开始,因   为他们发现所有装备无法驶下分钟桥,而企图掉头另找下桥方法的部队发现所有路口都不   够宽,或者有别的桥挡住去路。等到他们下了桥才发现他们已经走回塘沽了。     15.安全空降在八宝山的三角洲部队沿石景山路,复兴路秘密潜入,结果在公主坟桥附   近遭到顽强抵抗,被六门老式舰炮和满墙的机炮轰得一塌糊涂的野狼指挥官怒骂到“是哪   个脑子里装屎的家伙准备的地图?怎么连解放军海军总部和空军总部这种地方都没有标在   地图上?”     二.北京市民和各职能单位的积极参战是我们遭到惨败的主要原因。     16.我们的战略情报影响中心和心理战部队伪造了中央电视台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试   图让北京的市民相信他们已经战败,然而结果适得其反,他们作战的信心更加强了!!开   始我们以为是我们的画面或者是播音员出了破绽,后来一个从大陆来美国的华裔告诉我,   新闻联播也会有人看?那才叫见鬼!另一个华裔说:新闻联播的东西也能信?那才叫见鬼   !     17.北京满街都是的残疾助力摩托车民兵(姑且让我如此称呼他们)和电动自行车民兵   师在中国人的防御和反攻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人机动性极高,作战技巧十分熟练   ,能在任何路面,任何时机出现对我方人员造成杀伤!大批我军官兵被突然从角落里冲出   又突然消失的车辆撞伤撞死撞傻撞飞撞得失去战斗力生活不能自理。 你实在很难想象这些   训练有素作战技巧丰富的人只是民兵,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是天生的战士。     18.中央情报局的谍报人员以留学生身份在战前一星期就潜入北京海淀大运村,希望以   那里作为临时据点将京A牌照的摩托化民兵师的兵力布置情况报告总部,谁知道使用天鸿房   地产商,燕桥物业声称的XX 兆宽带进行网络通讯时,区区10张总共才5M大小的布防图照片   发了4天还未发完!当战斗结束时,欢庆胜利的市民被告知:多亏了房产商和网络供应商的   杰出贡献,城市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情报人员告诉我们:假如不是北京慢如蜗牛的小区宽带网速,我们应该能在天安门过   中秋节了。     19.我们的战前评估认为中国的富裕人群比较怕死,可能不会参与反抗行动,后来发现   我们大错特错。中国的富裕人群,尤其是宝马车主太厉害了, 4天时间我们有4112人被宝   马车撞死,而全北京的宝马车总计才1037辆,平均一人一天撞死一个!!!我们已通过外   交部正式向德国宝马公司和他们的中国合资伙伴索赔。     20.战役中我们的部队准备占领和平里居民小区时,被那里的物业公司误认为是刁民业   主雇来的新物业公司,遂大打出手。我军的士兵完全低估了这些中国保安的可怕战斗力,   在那种全无章法杀伤力极强的东方式格斗下全军覆没。     第四师部队在进入王府井商业广场时也遇到同样问题。上至总经理、副总经理,下至   保安,清洁工似乎都是当兵出身的,一句不合就动手打人,且格斗技巧很强!这种全民皆   兵的战略让我们的士兵避之为恐不及。我们将明确地把中国城建的物业公司列为必须加以   制裁的对象,严禁他们进行劳务输出,不然日后伊朗或者朝鲜的保安也会对美国军队产生   严重的威胁。     21.我们的医疗后勤人员始终未能进入四环,因为当地有无数卖花的小姑娘会缠住离进   行战地医疗的女兵最近的男兵让他买花,以至于部队前进寸步难行,并且延误了许多伤员   的救治。     22.我军先遣渗透部队刚刚进入北京,意图占领玉泉山制高点,结果由于迷彩化装失误   ,被寻园保安当作进城卖菜农民乱棍打出,伤亡惨重。     23.巷战时,中国人从来不躲在屋子里,他们宁可以垃圾堆自行车为掩体和我们对射。   开始我们以为他们缺乏基本军事素质,后来才发现躲在屋子里更危险,曾经有一发手枪子   弹打穿半米厚的承重墙后又打死我们一名士兵!在战场上还出现了被一颗手榴弹炸塌17层   居民楼的惨剧,部署在里面的整整一个连的士兵无一生还。现在中国的居民楼被我们称之   为坟墓。     24.中央情报局曾经在战前10天派100名高级谍报人员潜入大街小巷收集情报,结果无   一生还。后据北京某街道办声称,有近50人在和本地侃爷们套情报的时候被他们滔滔不绝   的时政分析所诱,走向了光明,近30人在和本地妇女套情报时受不了她们的嗓门精神失常   丧失战斗力,其余20多人则是下落不明,据说是在天上人间调查时被高薪招安作了保镖。        现在,各位议员们,我提议让我们为在这次战斗中阵亡的4691名,也就是八师一团的   全部战士默哀三分。
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破解西沙群岛千年气候奥秘
热度 3 杨学祥 2011-5-4 15:34
破解西沙群岛千年气候奥秘 时间:2011年05月04日 09时51分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丁佳   2008年,经过我国南海西沙群岛地区的渔民,一定会看到6个奇怪的人。   他们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烈日下忙忙碌碌,还把含大量鸟粪的泥沙当做宝贝一样收集起来。   渔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神秘的人是中国科技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课题组的一群科研工作者,而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西沙之行了。   4月26日,《自然—通讯》发表了孙立广课题组的研究论文South China Sea hydrological changes and Pacific Walker Circulation variations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过去千年南海水文变化与太平洋沃克环流变化》)。该研究通过对南海地区过去千年降雨变化的分析,对热带太平洋地区世纪尺度的气候变化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   是我们错了,还是经典理论错了?   南海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它是连接热带气候和中国气候的纽带。2003年以来,孙立广课题组的成员在南海地区作了多年的古生态古气候调查,掌握了大量的本底数据,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只是去记录鸟粪土层中的古生态气候数据。但不久之后他们就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南海西沙群岛地区的降雨变化情况与传统热带气候变化机制理论——热带辐合带摆动理论(ITCZ)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是,我们与国外学术权威的结果一致,就很安心,如果结果不一样,发文章就很成问题。”孙立广坦承,这样的惯性思维也让他走了不少弯路。   一开始,孙立广等人也试图用ITCZ理论去解释他们的观测数据,但却怎么都解释不通。“到底是我们错了,还是传统理论有问题?”孙立广不止一次这样问自己。   抱着非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的想法,孙立广的课题组第二次进入了西沙群岛,那时已经是2008年。   那时,本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晏宏还是本科4年级的学生,他幸运地被“发配”到炎热的西沙群岛待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每天他们在野外采样的时间差不多有12个小时,晚上回来还要继续整理样品。   “这的确算得上我出野外比较辛苦的一次。”晏宏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不过西沙群岛是军事管理区,去一趟不容易,得抓紧时间拼命干。那次我们带回了1吨多重的样品。”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连续支持下,孙立广课题组过去8年的两次科学考察,采集了多个时间跨度超过千年的沉积柱,在碳氧同位素记录基础上,又用粒度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古降雨记录的重建,两种方法都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赤道辐合带北界附近的南海西沙地区在小冰期期间出现了降雨量增多的情况,而这一结果也确实是传统ITCZ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降雨记录轻巧反演气候变化   ITCZ理论适用于解释全球大部分热带地区的世纪尺度降雨变化,但到了太平洋东西两岸,这一经典理论却莫名地失效了。   “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这两个地方存在着一个非常强的纬向大气环流——太平洋沃克环流。这个环流是与厄尔尼诺现象联系在一起的,它对这两个区域的降雨影响特别强烈。”晏宏解释称。   由于沃克环流是一个大尺度的空间环流,因此单点的研究结果很难将它的空间模式变化还原出来。因此,孙立广等人进一步整合了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地区8个点的古气候记录,重建了过去千年热带太平洋地区降雨的空间结构变化,得到的结果证实了他们的假说。   在相对较冷的小冰期(公元1400~1850年),热带西太平洋地区降雨增多,而热带中东太平洋降雨减少,表明该时段太平洋沃克环流较强;而在相对较为温暖的中世纪暖期(公元800~1300年),热带西太平洋地区降雨偏少,而热带中东太平洋降雨偏多,表明该时段太平洋沃克环流较弱。   这个结果让大家感到很兴奋:因为太平洋沃克环流对现代中国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能够通过太平洋降雨记录反演太平洋沃克环流的变化,就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沃克环流的关系,而这对预测中国中长期气候变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两个贡献,一个是否定了ITCZ理论的全球性;另一个就是建立了南海的降雨量记录,并将太平洋东西两岸热带地区已有的降雨记录整合了起来,反演出过去1000年沃克环流的变化情况。”晏宏总结道。   但由于这两个主要观点都与主流观点不一致,所以在这篇文章的审稿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强烈质疑。但在美国伍兹霍特研究所Oppo、香港大学柳中晖、美国INH王玉宏等学者的帮助下,他们最终用充足的证据说服了审稿人。   这一结果也激发了课题组更多的灵感。他们不仅提出了热带太平洋地区世纪尺度降雨变化的新机制,还发现沃克环流的变化与背景温度及太阳辐射之间的联系。如果深入研究下去,将有助于揭示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甚至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   《自然—通讯》的审稿人认为,“这一证据的发现和新机制的提出是对热带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它将激发科学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好奇与兴趣。”   从南北极到中国近海   孙立广的名字似乎和南北极分不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多次赴南北极进行科研和考察,在《自然》等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文章。   然而从2003年起,人们却开始在中国近海的许多地方见到孙立广的身影。   “我当时是准备把南北极的研究进行到底的,的确没有想过在南海开展工作。”孙立广说,“当时我正准备申请自然基金,想继续开展南极生态地质学研究。”   那时,我国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科院院士苏纪兰得知这件事情,给孙立广支了一招:“为什么一定要在南极呢?你们可以到中国近海来作研究,既能满足国家需求,还可以进行与南北极的对比研究。”   孙立广觉得这个主意真不错,随即向基金委提交了申请,得到批准后,在总参作战部、西沙水警区的支持下进入了南海地区。   新的问题又来了,孙立广要作的这项研究需要用到许多古气候学的理论,但这一领域却是孙立广涉猎很少的。   孙立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时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的丁仲礼写了封信,邀请他到中科大给他们讲讲“古气候学”这门课。考虑到他工作非常繁忙,孙立广也没有抱太多的希望。   “没想到他竟欣然答应了。”孙立广回忆说。从那以后的两年时间里,丁仲礼每年都会抽出10天到科大讲课。“就是从这门课里,我们学到了很多古气候学方面的知识,这对我们的思路启发很大。”   2008年,孙立广和中科大教授谢周清在Nature网站的Nature Preceding栏目里存档了一篇论文:《厄尔尼诺的热摇篮》,思考的问题就是传统观点中的厄尔尼诺起源机制究竟对不对。“这篇论文有点异想天开,但我们整个的思想源头其实就在那篇文章里。从那之后,我们就开始把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科学、全球气候变化全部连在一起考虑了。”   晏宏说自己正是得益于孙立广的“异想天开”。他说:“孙老师的思路很开阔,很多想法和一般的研究人员有些不同,他不会拘泥于文献中的东西,经常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方面,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而孙立广也认为,应该给学生“异想天开”的充分自由。2004年,孙立广给本科生上课的时候,晏宏就在那个班上。当时孙立广对全班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厄尔尼诺的源头到底是什么?   “当时全班200多个学生,有一半学生写了论文,只有晏宏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他很有想法,经常和我争论,我很喜欢这个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的实干精神。”孙立广说,“今年他获得了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   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孙立广的学生毕业后,都能够很快地独当一面,成为学科带头人,自己带研究生,组建自己的团队。“我余下的工作时间不多了,但科大有非常好的学术氛围,学术小组有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又有一批国内外杰出的科学家支持。相信在中长期气候变化领域,科大会继续做出更好的工作。”孙立广对年轻人充满了期待。   而在这些岁月里,除了桃李满天下的学生,孙立广的脚步也渐渐遍布了全国。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做“布棋子”:“在中长期气候变化中,沃克环流究竟是不是影响了中国、影响到什么程度、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会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太重要了,可我们国家还比较缺乏相关的数据。所以一定要做,就算没有项目支持,自己出钱也要做。” 关键词:西沙群岛 网站编辑:修菲 http://www.qstheory.cn/kj/kj/201105/t20110504_79251.htm
个人分类: 备忘录|2099 次阅读|4 个评论
《南海万里行:在南沙群岛巡航的日子》自序
mychinasea 2008-8-4 09:32
            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到南海去航行,到南沙群岛实地去看一看。因为研究南海问题,研究南沙群岛争端已经有十多年了,但还没有到过南海,没有见过南沙群岛。   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写一本有关南海问题的书。因为跟踪、研究南海问题已经有些年头了,心有所感,总有一种言之为快的冲动、责任、压力、义务,但没有指望写出一本关于南海问题的学术著作,因为它太难写,也可能晦涩难懂没多少人看。   于是,当我于2004年3月中旬得知农业部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将要在5月份组织中国渔政编队南海巡航活动的消息之后,我便积极争取参加这次中国渔政南海巡航活动,以便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到南海航行、到南沙群岛看一看的愿望。我便发誓绝对不能把此次参加南海巡航活动,仅仅变成是一次南海观光旅游,或南海走马观花。   不敢称之为考察,因为我历来怀疑时下所谓的各种考察、调研,恐怕实质上只是走马观花,因而不愿附庸这种风雅。   我,作为一名法学博士,一名长期跟踪、研究南海问题的学者,一名从事南海问题涉外事务的国家公务员,应该做点什么呢?   我应该把我此次南海巡航的日子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等一一记录下来,既是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也算是没有辱没自己的学业和工作。   于是,便有了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   它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在南海巡航的日子里的所思所想;   它是一篇报告文学,关于南海问题的报告文学,关于南海诸岛,尤其是南沙群岛的历史、地理、来龙去脉的报告文学;   它是一篇游记,记录了我在南海、在南沙群岛的所见所闻;   它是一本学术研究著作,字里行间,你能读出我多年来潜心研究南海的心得和体会;   您可以把它当作日记来读,   也可以当作报告文学来读,   也可当作一篇游记来欣赏,   也可当作一本学术著作来研读、批评、指正。   我要把这本书献给谁呢?   献给那些驻守在南沙岛礁的上人民海军官兵们和渔政人员,   献给组织此次南海巡航的领导和所有船员们,   献给生我,养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献给培养我,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事们,     无疑,他们,都是我应该表示感谢的,都值得我把这本书献给他们。     然而,还有一位,我要把这本书献给他,   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我很有成就感;   看着他灿烂的笑容和天真烂漫、无邪的神情,我感到很充实,很欣慰,很满足;   我时时刻刻在挂念着他,我要给他更多的爱,让他永远都感觉到生活在爱的海洋之中;   他使我的生活很充实,没有寂寞难耐的时候,没有因时光荒废而自怨自艾的苦恼;   他很懂事,从没让我多操一份心,从而使我能够很从容地做我自己的事,包括写这本书;他是我儿子。   我要把这本书也献给他!                                                  张良福                                                  北 京 (《南海万里行:在南沙群岛巡航的日子》已由海洋出版社出版,欲购请致函 mychinasea@yahoo.com.cn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