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普]川普中窑裤的起源
冯用军 2013-5-13 15:15
内裤,中国西南地区喊:窑裤、火窑裤、火把窑裤、火炮儿等,你要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旅游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可能很多外国人和外地人不太了解,这里就普及一下: 古代人们通称砖窑、瓷窑、瓦窑等用火烧制砖瓦瓷器的窑口为火窑,在这些地方做工叫烧窑。里面高温作业,工匠们不得不赤膊上阵,只穿贴身短裤。所以称之为窑裤。 大家有空去一些火砖厂还能看到这种情形,窑子里面高温5-60°,工人们基本是穿着短裤干活。 顺带,为啥人们把洗脚屋、按摩房、桑拿、夜总会、会所等MYPC的地方称为窑子,因为在古代,MYPC总是见不得光的事情,最早的性服务机构开的地方都很偏僻,好多类似的机构,如怡红院、飘香院等都开在废弃的大型窑洞里面,后来就以此代称了...
个人分类: 国际考古及文物鉴定中心IHC|2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南旱灾与水土保持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3-4-15 16:51
哈尼梯田 干旱是西南山地高原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地形决定的。云南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 6-10 月的雨季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 85% ,降水集中,水资源大量流失,而且年际变化大,如果雨季降水不足,下个旱季用水就会很紧张。 2009 年雨季提前到八月下旬结束, 2010 年汛期仍然降水不足, 2011 年由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副高西侧暖湿气流偏东,云南大部分地区几乎无汛,从而出现了罕见的三年连旱。2012雨季降水依然不足,加之旱季无雨,云南连续旱灾已经历史性的进入了第五年。但是,久旱必雨,云贵高原的山洪和地质灾害也很厉害。 同时,占云南全省土地面积 6 %的坝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 5 %;最重要的滇中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 700 立方米 ,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 300 立方米 ,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而水资源较多的滇西、滇南边缘山区,峡谷深切,水在谷底,人和地在山上,有水也用不上。目前云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 6.9 %,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这些水情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同时又是水资源贫乏省。云南省缺水主要是工程型缺水。 云南 90% 以上的地区都是山区,大江大河里是有水,现在就有,也不用建水库调节,抽不干的,但是水位太低,提水上山的成本太大,而且山上地势不平,也没有办法灌溉,所以云南大多数耕地都是旱地,著名的红河州哈尼族水稻梯田,也不是从元江里面抽水灌溉,而是依靠山上一层层渗下来的水。云南的山地大多处于河流源头分水岭地带,集水面积就小,水量不足,而且流域面积大(大到如长江黄河)同流域全旱或全涝的机率就不大,但是小流域就不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且分水岭源头地区一般也没有地形条件修大的蓄水工程,那些小塘坝只是季调节或者准周年调节,一遇到大的旱灾也就无能为力了。 金沙江、元江、澜沧江、怒江的水电开发解决不了云南当地的缺水问题,因为水位太低,也就是从虎跳峡可以搞滇中引水工程,可以把金沙江水引到洱海与滇池两个坝子,另外怒江和滇西龙川江的水库可抬高水位灌溉怒江下游的潞江坝。当然,澜沧江下游也有几个坝子,但是这些坝子都可以自流引水灌溉,用不着水库。 不过这些大型水利工程对于云南 80% 以上土地与人口的用水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当然大型水库的径流调蓄能力对于下游地区比如下湄公河平原地区是有好处的。但对于云南腹地最广大的地区是没用的,关键是堰塘等小型水利,还有就是在山顶上种树,种树可以留住雨水,那样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即使不下雨也能抗一阵子,这就是哈尼人水稻梯田千年不坏的原因,不过像现在这样大半年没下雨,怎么闹都没办法。而且云南还有许多坡地没修成梯田,即使有水源,也没有办法灌溉,只能望天收。不过南方地区不可能四季连旱,这季不收还有下季,没有必要太担心。 云贵高原地形总体上略呈北高南低之势,地形在立体上的多层性与水平上的地带性相重迭的状况,形成了由低到高的多级阶梯,使地形相对高差大、切割深,形成坡长、坡陡的态势。云南全省地貌类型属典型的山地结构, 94% 为山地,平坝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6% 。坡度在 25° 以上的面积约为 15.3 万 km 2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 40% 。这种地形坡度大、岭谷间相对高差大的现状,是造成基本农田紧缺、坡耕地多且坡度大等不合理耕地结构的主要原因。 根据石玉林、卢良恕主持编撰的《中国农业节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云贵高原耕地中坡度小于 2 度(即所谓的平地)比例仅 9.11% , 2 到 6 度的也只有 13.11% ,二者合计为 22.22% 。而整个云贵地区坡耕地的比例要在 70% 以上(贵州是一个没有任何平原的地区)。 据 1997 年土地详查数云南全省合计坡耕地约占耕地面积的 64% ,全省 642 万 hm 2 耕地中有坡耕 410 万 hm 2 ,其中 25° 以上的坡耕地就有 76 万 hm 2 。坡耕地在全省 16 个州市有分布,有 13 个州市 50% 以上的耕地是坡耕地,特别是昭市、怒江州辖区内的耕地中有 85% 以上都是坡耕地。 25° 以陡坡耕地分布较广,全省 16 个州市中有 6 个州市 25° 上陡坡耕地占坡耕地总面积的 20% 以上,其中怒江州、迪庆分别达到了 29% 和 40% 。 云南 16 个市州中,有滇西谷仓之称的德宏坡耕地比例最低为 35% ,以后依次为玉溪( 43% )、西双版纳( 48% )、大理( 50% )、楚雄( 52% )、红河( 55% )、曲靖( 59% )、昆明( 59% )、保山( 59% )、文山( 65% )、丽江( 67% )、迪庆( 71% )、普洱( 77% )、临沧( 77% )、昭通( 86% )、怒江( 88% )。目前,平坝面积较大的德宏、玉溪、西双版纳、大理的旱情均较轻,因为平坝地只要河里有水,有没有水坝,都可以引水灌溉。按六大流域排列,伊洛瓦底江坡耕地比例最低( 34% )、以后依次为珠江( 56% )、红河( 63% )、金沙江( 68% )、澜沧江( 69% )、怒江最高( 74% )。 “水汉家,高山苗,仡佬住在木树桩”,云贵地区的苗族、瑶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等都属于山地民族。 云南各市州人口( 2006 年末) 德宏 116 玉溪 225 西双版纳 99 大理 355 楚雄 567 红河 434 曲靖 595 昆明 615 保山 247 文山 345 丽江 115 迪庆 37 普洱 257 澜沧 237 昭通 537 怒江 50 ------------------------------------------------------------- 其中平地较多的德宏、丽江、西双版纳总人口 440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9.1% 。平地和坡地差不多的(坡地比例 50%-60% )大理、楚雄、红河、曲靖、昆明、保山人口最多 2813 万,占 58.2% ,坡地比较多( 60%-80% ),基本是山区的文山、丽江、迪庆、普洱、临沧人口 911 万,占 20.5% ,坡地大于 80% ,完全是山区的昭通、怒江人口 587 万,占 12.2% 。 当然即使在山区,寨子也会修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地不是靠天吃饭。任何村镇,哪怕是怒江大峡谷地区都会建立在相对平坦的地方,但是这不能否认云南 2/3 以上的耕地都是坡地。 西南土石山区与岩溶山区的缺水问题不是大水电所能解决的,而是靠小型需水设施和水土保持,在山顶上种树和平整土地修梯田。还可以搞一些自压喷灌与自压滴灌。旱坡地难以灌溉一是因为没有水源,二是土地没有整平,没办法灌溉。云贵的江河都在山脚下流过,即使没有大型水利工程,江河里的水也是充沛的,因为云南的水只是利用了区区百分之几,大江大河并不存在缺水的问题,而是因为提水上山的成本太大。而且重旱区的滇中滇东高原也不在大江大河的供水范围呢。 西南大水电建与不建,只会对流域下游产生影响,对云南超过 80% 以上土地与人口的供水实质上是无关的。西南土石山区与岩溶山区的缺水问题不是大型水电枢纽所能解决的。而是靠小型需水设施和水土保持,在山顶上种树和平整土地修梯田。还可以搞一些自压喷灌与自压滴灌。就是 50 年后,金沙江、元江、澜沧江、怒江的大型水利枢纽全部建成,云南仍然会有旱灾。不过除了季节性干旱外,在金沙江流域与元江流域还有上万平方公里一直干旱的干热河谷地带,不过干热河谷上面山头上和脚底下江里面都有水,即使缺水也比西北地区好解决。生活用水,还是开发地下岩溶水源好。 我国农业统计中还有播种面积(一般是习惯亩)与耕地面积的差别,耕地面积也一直有习惯亩(统计亩)与实际亩的差别,因为旱坡地产量低,以前农业征购时,都要有一个折算的扣头,往往两三亩才折合一亩,所以 96 年国土普查前后云南的耕地面积也从 4000 多万亩增加到 9000 多万亩。这 9600 万亩中有大约 36% 也就是 3000 多万亩是比较平坦的,但那部分主要是有水源条件可以灌溉的,这部分主要是水田,也种冬菜、花卉、烤烟等经济作物,这部分耕地的旱情也较轻。云南省平坝地面积比重只有 6% ,也就是大约 2.5 万平方公里,滇东平坦高原也不过 3 万多平方公里,而且滇东高原处于分水岭地带,水源流失较多,比较缺水,二者合计不过 6 万平方公里。除去湖泊水面与基本建设面积, 3000 万亩就是云南省平地与灌溉面积发展的极限。云南省灌溉发展的限制因素不是没有水,而是没有土地。旱灾较重的是 6000-7000 亩的山坡地,主要是旱坡地,主要是以玉米、薯类等杂粮为主。云南省说今后新增加 2000 万亩高出稳产田那也不是说是水浇地,而是指的是梯田与梯土。这部分耕地的缺水问题不是大型水电枢纽所能解决的,而是依靠小型蓄水设施和水土保持,在山顶上种树和平整土地修梯田。当然梯田上面也可以搞一些自压喷灌或自压滴灌,甚至可以种水稻,比如著名的红河州的哈尼族水稻梯田。但是这些都不在大江大河的供水范围内,而只能依靠从山上面层层渗下来的地下径流。 所以说, 解决云南缺水问题并不是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而是依靠小型水利、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 ,山顶栽树,山腰修梯田,当然山脚下离江河水面近的地方可以建一些提灌设施,但是云南江河水量大,没有大型水库也可以直接建设提灌。而且云南主要的坝子和平坦的高原都在滇中、滇东的分水岭地带,如大理、楚雄南部、昆明、红河、曲靖、红河北部等,海拔在 2000 米 上下,这一带就没有什么大江大河,而大江大河流过深切峡谷地势陡峭,有没有什么平地,只是滇南的西双版纳与滇西的德宏好一些。而且大江大河的水位低,往往在 1500 米 以下,因此即使建设滇中引水工程,也要从滇西北的虎跳峡引水,而且虎跳峡引水是补源工程,并不能改善靠天吃饭的重旱区的水源情况。 当然虎跳峡、澜沧江、怒江、龙川江大盈江的水利开发可以扩大滇中、滇南、滇西南坝子里面的灌溉面积,但这还是一个次要的问题,因为江河里面本来就有水。 滇中引水路线图 附: 旱不一定成灾,但对干旱应对不足或失误则会转化为灾害。水土保持与生态水文学专家、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穆兴民(水保所副所长兼副书记)认为,作为季风气候区,西南地区的春秋气象干旱不可避免,但今年并非最为干旱的年份。自1901年开始,有完整记录的93年中,1/3的年份(30年)同期雨量(11月至次年三月)低于或接近此次大旱的同期降雨量(52.5mm),特别是1968年~1969年更是低至16.6毫米。气象干旱是客观因素,但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当开发矿产资源,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土地石漠化,生态水文地质环境受损,水利水保工程匮乏以致年久失修,是大灾发生的几大直接诱因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4/230942.html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48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华南、西南、海南有关学报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情况表
zhangyuxiu 2010-11-3 17:45
张玉秀 现将中国人大复印资料 中心信息发布系统 统计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琼州大学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情况抄录如下: 表一,概括情况 学报名称 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情况(篇) 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摘要情况(篇) 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情况(篇) 数据库时间起止 海南师范大学 29 7 393 1995-2009 琼州大学学报 4 2 293 1995-2009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 0 0 1995-2009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 0 0 1995-2009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5 1 3 1995-2009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1 6 344 2000-2009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9 0 213 1995-2009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姚远:西南高校近世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2
kexuechuanbo 2010-9-7 17:08
西南高校近世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 西南高校近世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
个人分类: 团队发表论文|2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姚远:西南高校近世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1
kexuechuanbo 2010-9-7 17:06
西南高校近世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1 西南高校近世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
个人分类: 团队发表论文|2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旱退去,农耕忙碌
jinpeiyang 2010-6-15 02:31
前几天打电话回家,知道家里的稻田都有水耕作、插秧了,心里平静了许多,这个月连续的几天降雨给农耕带来很大的希望。今年西南的大旱,我们省的西南部地区特别严重,我的家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家在省的东南部)。 祝愿今年有个好的收成!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归还我的眼泪(诗一首)
fengzhigu123 2010-4-24 15:03
      请,归还我的眼泪,那怕     让我挥剑自刎,头颅腐朽在你的脚下          你紧眯双眼,冷艳如霜     寒意凋杀繁星,陨落在凄迷的夜          晨光漫卷大地,充盈你的狂傲似水     哗哗...吞噬无垠的笑          溪流干涸,徒留无泪啜泣     枯枝生根蔓延,吸干母亲贫瘠的心          大地生长,骨骼肆意分化     癌变,让你的脸蒙上快意的癫狂          呵,那时,究竟是我哭了多久?眼泪冲毁了天性的野岸     让你彻日彻夜轻狂丢弃人性          现在,请你归还我的眼泪,我的血将和它们一起     倾洒,在南国,一同洗去你所有的淫火之念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30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西南旱灾真相实地调查》——时寒冰
liudcssx 2010-4-14 18:40
原文地址: http://shihb.blog.sohu.com/148258905.html 这篇是我最倾注心血的文章之一!一些问题,事关我们这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对干旱的调查,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是恐惧!中华民族正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不是未来,而是眼前! 当灾难一次又一次到来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深刻反省,全面认真地查找真实原因,及时找到对策,而不是在吹嘘中一次次地贻误机会!我最痛心、最担忧的不是频繁发生的灾难,而是对灾难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是刻意夸大抗灾成绩编造出的自欺欺人的光环! 基于一个公民的责任感,在捐建水窖之后,我开始了实地调查,这篇文章中提及的结论和针对性的建议,相当一部分是我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与相关知情人士的交流得到的,我希望这些调查和建议,对于我们应对灾难能够起到一点点作用。 西南干旱后,很多人认为,是由于下雨少所致,也即天灾所致。但是,查一下新闻后,发现类似的天灾一直在上演(仅以云南的新闻为例): 2004年,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云南在干旱之列;2005年,云南遭遇近 50年来最大干旱 ;2006年,云南遭遇 20年来最严重旱情 ;2007年,云南大部地区降水不足,气温偏高, 旱情日趋严重 ;2008年云南连续近三个月干旱;2009年,云南省遭遇 五十年一遇 的严重旱情;2010年,云南秋冬春连旱 百年一遇 这还没有算上其他地方的干旱。 2007年,全国22个省干旱,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每亩接近1元)。 但是,我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后发现,简单地将问题归结到天灾上,对上天是一种极大的不公。比比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降雨够多的了,退一步说,即使上天对中国不公,至少对我国的西南地区还是非常偏爱的: 江河纵横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我国水资源的70%分布在这里。 以云南为例。据媒体公开报道: 云南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人均拥有水资源的绝对数量超过5千立方米。云南省境内,径流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8条;湖泊面积311.38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2米,最深处11.3米。 我实地调查得出的结果是:西南干旱,一分天灾,九分人祸。 (1)植被严重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生态急剧恶化 植被本身就是最天然的水储备库。但是,近年来,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度减少,而植被的破坏和森林覆盖的下降,直接导致许多支流季节性干涸,或者源头向干流方向萎缩。 这就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资源大幅度向工业倾斜、水等资源大幅度向城市集中,加之干旱连连,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产量下降,向森林要地、向草原要地,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弥补效率低下的缺口。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农民需要以量来弥补日渐抬高的成本。这是人进林退、人进草退的原动力之一。下面这张照片(见照片01),是笔者在云南调查时拍摄的,当连这么险要的地方也被充分利用起来的时候,植被遭到破坏的严重性可想而知。而据笔者所知,云南还是环境破坏不算特别严重的地方当然是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 同时,官员为了追求GDP和个人政绩,为了尽快让城市变美,已经懒得种植小树,已经等不及把小树养成大树,而是直接从农村移植这些情况都是全国性的,几乎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这种移植同样在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 很多地方的植被随着外来物种的入侵,变得日益单一化。 一个地区的生物区系是长期演化的结果,相关物种的组成具有互相平衡、互相弥补、互相适应的特性,外来 物种一旦侵入就会打破这种平衡。 我国许多地方为了经济效益,随心所欲地引入外来物种,正在给生态环境带来致命后果! 我们知道,植被的多样性,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因为这可以达到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的效果,同时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而笔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云南物种的单一化趋势正在快速发展。 通过这次干旱,许多人知道了桉树。桉树的经济价值高,且很容易栽植,成活率高于其他树种,但其缺陷是:树根向地下扎得很深,耗水量大,被人称为抽水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所到之处,其他物种几乎消失殆尽!桉树连鸟都不靠近!我听到两种说法:一是桉树散发一种令鸟厌恶的气味。二是说桉树不生虫子,小鸟远离。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沿路看到多个桉树林,有的已经长大成林( 见照片03 ),有的刚种植不久,但生长很快( 见照片04 )。 除了桉树, 还有一种扩散更快、危害更大的飞机草, 又名香泽兰( Eupatorium odoratum L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飞机草是有毒植物,飞机草所到之处,其他草类尽亡!因为它能明显地影响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它能产生化感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还能使昆虫拒食,不仅虫子,连牛、羊都不敢吃这种草!在我捐建水窖的三岔角村,村民告诉我说,十几年前这种草到达村子,从此以后,其他草几乎全死了,连羊都养不成了! 对于飞机草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我国为了绿化荒山,用飞机播散的。另一种说法是,上个世纪20年代早期,泰国把飞机草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到栽培,逐渐入侵到中国云南南部,进而向中国快速蔓延。 无论哪种说法,当务之急是采取应对措施,笔者非这方面的专家,提不出具体建议,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专家会诊,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尽快阻止飞机草等入侵物种的蔓延。 对于森林砍伐问题, 我建议,一方面,应该禁止城市从农村或山上移植大树,禁止乱砍乱伐。另一方面, 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民众种树。比如,出台政策,谁 种的树归谁所有 (即使政府征用也须以市场价补偿,但砍伐时需经过批准),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民众种树的热情。更重要的,应该调整农业补贴工业的现状,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其生存状况,减小其通过毁林、毁植被等方式增加收入的动力。 附照片 照片01(下图):连这么险要的地方,植被都被铲除,变成种粮之地。 照片02(下图):从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与我国交接地带的老挝、越南等国,森林覆盖率明显优于我国。 照片03(下图):快速长大的桉树林。 照片04(下图):农民种植的小桉树,正在快速成长。 照片05(下图):干枯的飞机草,正在等待时间重生。 照片06(下图):一株绿色的飞机草。 照片07(下图):飞机草的花很美,带到种子成熟季节,风一吹,其种子即飘散开,落地即生根,成片扩散。 (2)水利欠债触目惊心 干旱发生后,人们突然发现,水库中的水不够用了。很多人知道,水利建设欠债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具体情况,很少有人去深究,也很少有人知道,情况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它跟这次旱灾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2010年4月5日,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先生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说: 现在云南所有库塘的水,能用的还有44亿立方左右。 记者问44亿立方的水能够维持到什么时候 。 孔垂柱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到5月底,这些水库里的水,生活用水加上生产用水,应该说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 记者: 差不多就是快用完了? 孔垂柱说 :对。 记者 :假如出现了最坏的情况怎么办哪? 孔垂柱说: 要尽快弄清地下水的分布情况,现在就开始已经组织地质部门、水利部门等方面的人员,在特旱地区找寻地下水资源。 这是一次悲凉的对话。水库里的水,为什么这么快就没有了呢?原因是:储存的水太少了。为什么少呢?因为,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在云南全部的水库中,80%的为病险水库。雨季的时候根本不敢储水,担心溃堤!于是,雨季来的时候,水库要空腹防水,任由上天恩赐的宝贵雨水白白流走(云南全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只有6.9%),等到雨季临近结束时才敢储备水。2009年雨季来临的时候,依旧放水,等到雨季快结束时再聚水。不幸的是,2009年的雨季太短,水放走后,发现雨季已经提前结束了!因此,储备的水远远少于往年,而旱情又重于往年!如果水利施舍完好,何至于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水利建设欠债有多严重呢?目前,云南全省的大中小型水库超过5000多座( 这些水库80%的为病险水库 ),总库容量达到108亿立方米, 缺口高达40多亿方! 连孔副省长都忍不住感慨道: 你看我们解放60年了,才有108亿立方的库容我们供需缺口还有40多亿方我算过一个账,就是 从解放到1995年的时候,那一段时间国家投入云南省的水利投资,那个时候才3个亿 。 记者似乎不敢相信,又追问了一句: 一共3个亿? 孔垂柱说: 就是那么多年,因为我们没有大型水利,所以国家也穷,所以你无法争到国家的投资。 才3个亿!如果把1978年以前的投入剔除,可能更寥寥无几了。 不仅云南,全国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大部分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那时候的投入看起来少,效果却极其明显。 其一,那个时候是全民动员,很多人是义务劳动,人工费用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包括投资总额当中。 其二,那个时候的物价低廉,人民币的购买力远远胜于现在。 其三,腐败等损耗小。贪污一点钱就可能被枪毙,没有人轻易敢冒这个险,而且,那时候的官员大部分有信仰,比现在单纯。现在贪污6位数的官员已经算是很廉洁了。 其四,那个时候的水利建设得巧,以小水利居多,非常实用。以我所见到的那个小型水塘为例( 见照片08 ),它充分依托天然地貌而建,三面的水流向它,可以很便利地把雨水集中储存起来,造价也非常小。 我的建议是,效仿上个世纪五、六年年代的那种做法,依托天然地势多建设实用的小型水利设施。 而我们现在却恰恰相反,在求大。为什么地方在水利建设中都贪大呢? 因为,只有大型水库是国家投钱的!而且,很多水库都是针对城市配套而建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水利投入很大,却不能在抗旱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因为钱都用到了大型水利上,都用到了为城市服务方面,真正惠民的小型甚至微型水利设施几乎无人问津!现在,是到了颠倒回来,追求实用为主、民生为主、农业为主的正确轨道上来的时候了! 附: 照片08:这个水塘的建造,充分利用地形而建,成本应该非常低廉,但它很好地发挥了集水、储水的功能,因为三面的雨水都会汇聚于此。 (3)集水的建议 关于收集雨水的问题,我想多谈一点。 在去云南以前,兄长广元和嫂子一起回国,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安提瓜的时候,我没有特别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 所有的房子下面都有一个蓄水池。屋顶成为一个天然的收集雨水的平台,雨水在屋顶汇聚后,通过输水管,输送到蓄水池中,最大限度地把雨水留下来。 安提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一条河流的国家,是最典型的无流国【见注解1】!吃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和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收集雨水便成为非常重要的选择。 安提瓜曾经遭遇过严重旱灾,对于一个没有河流的孤岛而言,遭遇旱灾几乎是灭顶之灾。安提瓜在1779年和1784年,遭遇两次水荒,牲畜大面积死亡,人饥渴难忍。但是,他们没有在遭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的旱灾后,继续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而是积极主动地建设了大量的蓄水池。 许多储水池规模巨大,这些蓄水池的蓄水量,足够满足全国居民的需要,向首都圣约翰(Saint John's)供应的水量甚至超过欧洲一个大城市的供水量。 与安提瓜相比,老天对我们已经非常厚爱了,而我们在做什么呢?雨季,眼睁睁地看着雨水流走。旱季,承受饥渴的焦灼。而且,一年又一年地重复悲剧而不吸取教训,仿佛一个自吹自擂上瘾了的精神病患者,边唱着鸡的屁,边跳着欢快的舞蹈,裤子掉了都浑然不觉,特入戏!即便从20年一遇的旱灾发展到了百年一遇,还在忙着表演,唉! 收集雨水不是很难的事情,像照片08中的那个小水坝,就可以收集三方留下来的雨水,这种依托地势选址修建的小水利工程,投入少,却见效快,作用大! 谈到世博,这次印度展馆展示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一个雨水收集系统,和一个经过工厂处理的再循环水将用于绿化灌溉!有本著作对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和印度在演绎龟兔赛跑的游戏,中国是兔子,印度是脚踏实地的龟。为了符合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不写结果了。 必须强调的是,放弃对雨水的收集而打地下水的主意,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 因为总理来视察以后也提出来一些要求,我们现在一个积极的寻找抗旱应急水源现在要尽快地弄清地下水的分布情况,现在就开始已经组织地质部门、水利部门等方面的人员, 在一些特旱地区,现在开始寻找地下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到现在我们打出已经到了400多口井,就是专门打水解决干旱问题 。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查询相关研究专著,看得我心里发冷!!!! 国际全球化论坛水资源委员会主席Maude Barlow与加拿大北极星研究所主任Tony Clarke合著的The Battle Against Corporate Theft of the world's Water我找到的这本书是2004年版的!注意,是2004年版的!他们这样评价中国: 有中国粮仓之称的华北平原, 地下水位以每年1.5米的速度下降 (注意:是每年1.5米)。中国北部现在有8个地下蓄水层由于透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中国北部600个城市中的400个和超过中国全部人口50%的居民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威胁。尽管政府计划南水北调,但首都北京的地下水位在过去的40年还是 下降了37米 ,预测中的北京水危机已经极其严重世界观察研究所预测,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得不通过改变其经济结构,来应对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 随后,他们做了更惊人的预言: 世界观察所还警告说,由于有限的水资源在不断被调往工业领域和城市居民,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当中国的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时候,它对粮食进口的需求将超过全世界粮食市场可供出口的总量 丹麦比约恩隆博格编著的《全球危机,全球解放方案》一书的第584页,有这样一段话: 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无疑是自杀行为,这会导致蓄水层的耗散,水面下降到水泵不能再抽出水的地步在中国,地下水下降可能已经很大规模发生。Evans、Foster和Garduno(2003)报告,在海河、淮河和黄河流域,已经有地下水水位 巨大地 下降 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就对地下水滥用到如此程度,未来怎么办?子孙后代怎么办?更可恨的是,此前媒体披露的向地下水排污的现象。 一些不良企业直接把污水向地下水层排! 如: 河北定州李亲顾村97、98年村民发现村民得病可能是因为地下水受到了污染。一些电镀厂建厂则早在88年,88年建了第一个厂,90年后就多了。 他们建厂时都打一个机井,三四十米深,直接把生产的污水排入地下 。类似的这种行为真的应该遭到天谴!从法律上来看,是严重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当金钱主宰一切,已经没有任何底线可言。一个没有信仰、没有危机感的民族实在太可怕! 遗憾的是,危机在歌舞升平中被掩盖。一些人经常被编织的耀眼的成就催得淫荡难耐,四处跑着搔首弄姿,弄得中国威胁论四起。问题是, 污染环境,毁灭资源,断绝子孙后代生存之路,我们积累下来了什么?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没有能够建立起来,甚至连教育投入占GDP的4%的目标都实现不了 (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教育投入世界倒数,而印度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是7.4%,比我们的3%(很多年份还不到)高出一倍还多。 水污染是另外一个严重问题。这次旱灾,滇池里的水却不能用,为什么?污染太严重了。为了治理滇池,按照孔垂柱副省长的说法: 很多时候我们走的是一条什么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几年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滇池的治理,这几年也连续投入了上百亿的资金,现在实施一个牛栏江滇池饮水工程,就是现在把滇池还湖绝污,还有湿地的建设,还有清污分流,这些全部工作在做 。 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不能再走了!从解放到1995年的时候,国家投入云南省的水利投资才3个亿,而滇池治污就花费了100多亿元,还没有结果,水依然是臭的!在埋怨老天降灾的同时,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对环境的破坏本身,是不是在惹得天愤人怒! (4)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水资源分配不均,水利设施全方面服务城市而忽略农村。许多水利设施把农村水源引向城市,这些浩大的工程经过农村的时候,却没有设置任何排水设施,即使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那些靠近水利工程的饱受饥渴折磨的农民,也只能隔水相望,无法就近取水。这是水利投入很大,农村难以受益的最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干旱形势恶化的根本原因。 我在昆明的时候,丝毫没有感受到干旱的影响,这里的水供应非常充足。为了美化环境,大量的水浇灌着路边的花草。一边是干旱的焦灼,一边是水供应的丰盛,可谓冰火两重天。 不仅省级城市,地级省市甚至县城,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都只是考虑从水源地引水,而没有考虑到水利工程所经过的农村的生活、生产用水!我惊讶地发现,在水资源问题上,城乡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有必要强调的是:假如农民依然用春秋战国以来的最原始的方式生产,依然靠天吃饭,维持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基本的粮食安全界限在哪里呢? 央视记者问孔垂柱副省长: 来到昆明的时候,我们发现昆明城市的用水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大家还是正常的生活。那这样的话会不会有一点不公平呢? 孔副省长说: 一个是城乡差距的一种表现形式。另外,也是这些年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昆明城区供水能力建设的一个结果。所以现在昆明相对来讲供水比较充裕。但是, 你不可能说昆明这里供水充裕,你把它调到其他地方去,这个不可能。 孔副省长其实讲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了城市,农业和农民一起被边缘化。 《中国新闻周刊》做了如下报道: 在距离运昌村28公里的地方,就是昆明市主城区的水源地云龙水库。自2004年建坝蓄水以来,黄文俊发现,村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贯穿村里的河流有五六米深,如今只有四五十公分;原本河里有大鱼,现在连小虾都不见;此前村里靠河灌溉,后来就只能靠天吃饭。云龙水库是昆明主城区供水水源的专用水库,从2008年开始向昆明供水,目前,昆明城区日均用水量为85万立方米,水库2.5亿立方米的蓄水量足以支撑主城区顺利度过旱期。 而让黄文俊难以接受的是,村民们守着一个大水盆子却没水吃。 最晚6月就要下雨,这些水肯定是用不完,为什么不能救济一下我们,只要坝闸开一个10公分的小口,下游几万人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黄文俊一边比划着一边激动地说。与黄文俊一样,村民们对大坝颇有看法。运昌村百姓世代喝着掌鸠河的水,然而,如今一座大坝,却让村民与水隔绝。近水解远渴的内心纠结在大旱面前变得更加躁动、不安 ,供昆明没得说,但至少要分给我们一口,收了水费,也要补偿我们一些吧。谈起水库,一位村民略有些激动。 旱情还在持续,有限的水如何分配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云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达瓦说,原本水库是否放水由水电部门决定,但大旱当前,从1月底开始,为合理地调用当地水资源,水库放水必须由水库所在县的县长签字。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每年投入水利建设多少多少钱,却闭口不提巨额投入是在修建什么样的水利,不提是让农业受益的水利还仅仅是满足城市生活需要的水利,不提是实用的小水利还是仅仅为了拉动经济、提升政绩、让腐败者有利可图而建的大水利! 我建议:在建设任何水利设施的时候,都应该均衡考虑城市、农村的生活、生产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农业得不到基本的用水保障,城市依托的生存基础将不复存在! 但至少在目前来看,找寻这种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掌控决定权的人都居住在城市而不是乡村,很多人甚至没有去过乡村,对农村、农业、农民的难处缺少最基本的痛感!这种情况很悲哀,也很普遍。因为可以买到便宜的房,权力者对高房价没有痛感;因为可以吃到特供的绿色粮食、绿色食品,他们对层出不穷的食品问题没有痛感! 面对灾难,我们需要有最起码的痛感!哪怕一点点!我不知道,这些调查和建言在这个歌舞升平的时代能有多大用处,但我们都在真切地感受到威胁的临近! 说明: 这篇文章的初始题目是《云南旱灾真相实地调查》,但是,云南的情况在西南地区非常普遍,很多地方比云南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改成《西南旱灾真相实地调查》。又一想,西南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改成《中国旱灾真相实地调查》。但是,加上中国二字名头太大,树大招风,且冲了感谢国家中的国家二字的讳,古人遇到这种情况尚且知道弄个通假字代劳一下,想想算了,去掉得了,犯不着因为这个让一些人不高兴。于是,变成了《旱灾真相实地调查》,那些把头埋在沙粒中的人,只当是在写非洲某地的灾情调查吧,可以继续无视问题的严重性继续如痴如醉地意淫。 注解【1】 无流国是指没有河流或只拥有季节性河流的国家。全世界共有无流国20个,其中12个是岛屿国家,如马尔代夫、巴林、马耳他、科摩罗、佛得角、安提瓜和巴布达、瑙鲁、图瓦卢、基里巴斯、汤加、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等;另外8个是大陆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吉布提、利比亚等。
个人分类: 社会透视|2888 次阅读|3 个评论
昆明2009年及近60年来的降水
shangsh 2010-4-1 15:29
近期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引起各方面人士的广泛关注。干旱的天灾说、人祸说在不断争论。 以下是云南昆明近60年来年降水量(资料来源于 http://cdc.cma.gov.cn/ )的情况及典型月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2009年昆明降水量是近60年来最小的1年,降水量565.8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938.9mm的57.5%。从年内分配来看,2009年只有4月份降水量达到多年平均值,其他月份降水量均小于多年平均值,有几个月的降水量为多年当月最小降水量。 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8252 次阅读|2 个评论
速生桉树林到底是不是“抽水机”?
热度 1 tarimriver 2010-3-31 10:55
速生桉树林到底是不是抽水机? 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有人从水利的角度出发,讨论水利设施的常年失修,水利资金利用的去向;有人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讨论,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带来的后果,其中,陈国文老师的博文指出了问题的根本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968 ,如果仅是气候原因,天上不下雨,那地下水怎么也不见了呢?是的,作为降水丰沛的地区,一遇到干旱天上地上地下怎么一下全不见水了? 除了专家领导认为西南特大旱灾主要是自然原因外,相当部分人认为与西南地区大量原始森林被破坏,种植速生经济林尤其是桉树有关。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有人指出,桉树的大量种植导致土地贫瘠、干旱,也有人专门研究认为这种理论不成立。 2006 年福建林业厅的《福建省桉树造林及其生态问题调研报告》认为,如果不合理规划,速生桉树林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但不同意桉树是抽水机的提法,这种观点与现在的领导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 人们听你的观点的时候,需要拿出证据才相信。我们采用以申请桉树在福建扩大种植面积的福建省林业厅报告中的一些数据以及一些文献来看看桉树到底耗水有多大。 所谓速生林就是生长快,生长快含水率高是毋庸置疑的。桉树木材的含水率是多少呢?李晓玲等选取了产自广西的四种分布最广的桉树:柠檬桉、巨桉、尾巨桉、窿缘桉,树龄最小的 14 年,最长的 37 年(速生林一般生长 5-7 年),含水率以柠檬桉最低 32-47.9% ,巨桉 65.5-108% ,尾巨桉 57.6-106% ,窿缘桉 40-61.8% 。现在有领导出来说云南有桉树林 800 万亩,而网友说应该有 6000 万亩到 8000 万亩。文献 1 中有 2004 年,印尼金光集团意向投资数十亿美元,在云南建设 2620 万亩桉树速生丰产原料林。由此可见网友的数据更可靠些,我们取 6000 万亩,折合 450 万 hm 2 。桉树林的平均蓄积生长量达 15-30 m 3 / hm 2 ?a ,有的甚至达 45 m 3 / hm 2 ?a 以上,我们取 30 m 3 / hm 2 ?a ,则每年生长桉树木材 1.35*10 8 m 3 , 按含水率 60% 计算,每年有 0.81*10 8 m 3 从生长地转移到桉树,按照 5 年轮伐一次(所有技术指标都是按照福建林业厅报告,下文也是如此,除非特别指出),则有 4 亿立方的水被转移出去。 另外,桉树的蒸腾耗水也较大,按照研究文献桉树的生态环境变化的成果,一棵桉树在一个夏天 , 平均要向空中蒸腾 2000 升水。桉树的种植密度一般 110-130 株 / 亩,我们取 120 株。云南 6000 万亩速生桉树林共有 720*108 株,一个夏天蒸腾耗水 1440 亿立方,按照 4/5 以降水形式回到原地(没有文献),每年也有 400 多亿方水流失。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1 万平方米森林相当于 1500 立方米以上储量的水库,森林被称作 看不见水的绿色水库 。而经济林单位木材含水率比原始森林更高,蓄水量更大,但这种水很快就被转移到了别处,而原始森林则几十年数百年呆在那里,是不会决堤没有风险的水库,而速生林,速生桉树林则是抽水机,将一个地方的水从地表到地下都抽取出去了。为什么西南4、5个月的大寒使土地裂那么大的缝?与浅层地下水被速生林抽取可能有关。 参考文献: 《福建省桉树造林及其生态问题调研报告》, 2006.8 李晓玲,四种桉树人工林木材气干特性研究,木材工业, 2004 ( 18 ) 5 : 15-20 桉树的生态环境变化 http://gxss.net/juan/bbs/simple/?t26796.html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9023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的博主西南的还比较少,应该多吸引一些
windlight 2010-3-25 10:06
这几天新闻都是西南干旱的内容,一直想在科学网看到类似的博主体验或照片,或科学抗旱内容。 但一直没有发现,反而沙尘暴内容很多。分析原因可能还是西南的科学工作者少一些,另外科学网的宣传在西南也弱一些。 曾经和几个上市老总讨论企业布局,就说到在云南做原材料厂可以,但要上规模的大型制剂厂以便产品走向全国,或全世界就需要想在东南发达地区布局,否则找不到或吸引足够的优秀科技人才队伍落户。 另外的问题: 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的博主好像发言也较少。
个人分类: 思辨|3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