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保护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这才是年轻人的榜样
热度 1 cgh 2016-2-8 09:47
年三十了,谁不想安安稳稳过个年。 金正恩同学一大早就放了颗卫星, 没有炸成烟花给中国人庆节日, 也没有美日的烟花助阵。 火箭实实在在地穿过中日韩留下的唯一缝隙, 飞跃黄海、东海,进入地球轨道, 按理说,火箭超东南方向穿越韩国和日本, 才是最佳发射路径, 才节能,对技术要求更低, 但是,朝鲜科技人员用实力在夹缝获得生存机会。 年轻人, 还是需要实在的, 向金正恩这个80后学习, 学习他的真功夫, 学习他的远见目光, 学习他的独立自主精神。 如果说,朝鲜放核弹射卫星给中国带来挑战, 那只能说,中国真的不能再回避面对曾经的战场对手美国了, 中国在美日轰炸朝鲜时,有什么手段控制局势稳定, 中国在美日韩全面控制朝鲜时,有什么手段面对尽在咫尺的敌人, 第一岛链确实不复存在了, 因为这个链条已经从越南,经过南海和台湾,到达朝鲜, 已经是卡到中国的喉咙了, 中国凭什么怪朝越两国导向敌手美国。 拿出实力,赶走美国,朝鲜自然乐于安乐享受老大的树荫, 自己不成材,不要怪别的树木长挡了阳光。 享受阳光是要实力的,不是怨天尤人能行的。
个人分类: 杂谈|2388 次阅读|1 个评论
王正敏案:复旦大学到目前为止是包庇袒护王正敏的,要深挖一下
热度 14 wych199771 2014-3-1 09:34
迄今为止,“王正敏案”,正如央视所报道的一样,是非常严重的一起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祸害病人的公共事件。 但是,非常遗憾,复旦大学在这起案件的调查当中,看不到任何公平和公正,相反,是对王正敏无原则的包庇和袒护。更甚的是,在全国的媒体面前,对举报人采取毫无事实根据的、无中生有的指责,严重侵犯了举报人的名誉和尊严,这是一种打击报复行为! 复旦大学明的都敢这样包庇袒护王正敏的腐败案,暗中可能正在干什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让我们回顾一下: 2013年11月14日《南方周末》对此案公开报道后,11月23日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再次与我们举报人面谈,随后表示将尽快给出复查结论,时间节点是在2013年12月30日,即年底前给予正式复查结论。但后来事实表明,复旦大学再次食言了。(以往的调查也是一拖再拖) 2014年1月2日央视报道后,1月3日王正敏与复旦大学联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前将我武力驱逐,目的是好让王正敏任意造谣说谎,对我进行无中生有的捏造事实,肆意诬陷。同时学校对媒体表示将重启复查。 但让王正敏和复旦大学没料到的是,央视没有理会,不仅在1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会场进行了现场采访取证,更于1月6日再对王正敏进行专访,1月7日晨即把王正敏的谎言再次呈现于世人面前。 奇怪的是,1月8日学校对媒体表示不再复查了。 2014年1月24日,复旦大学让上海的《文汇报》用整整4个版面为王正敏鸣冤叫屈,对举报人继续进行无中生有的指责和伤害,为此,我立即打电话与《文汇报》记者姜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联系,她对我的质问无言以对,只回应是复旦大学让发的。 又奇怪的是,2014年2月24日,当我们与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联系时,意外得到回复,学校现在正进行复查,何时有结果不知道。 我们越来越感到奇怪,复旦大学在“王正敏案”中为什么要这样?对媒体的回应哪一个是可信的?个中详情需要深挖--- 究竟谁是复旦大学里王正敏的保护伞?为什么要死保王正敏? 習近平:改革已進艱難期 好肉都吃了 該啃硬骨頭了!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forum.home.news.cn/thread/130819203/5.html
4531 次阅读|30 个评论
再谈学术行政化是学术不端现象的保护伞
热度 2 黄安年 2011-2-21 06:37
再谈学术行政化是学术不端现象的保护伞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1 日发布 二年多前 , 笔者在一篇博文中谈到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术大跃进,出现了教育和学术产业化商品化、教育和学术大宗化、标准化 ( 量化 ) 、官僚化与官学一体化倾向 , 近年来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教育和学术 GDP 大幅度攀升、的同时 , 学术道德劣行、学术腐败事件和教育学术官学一体化趋势也有增无减。令人哭笑不得的是 , 尽管“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但是迄今教育部对于是否确认存在学术腐败现象,依然遮遮掩掩,我们看到学术“自律”教育缺损,学术“他律”更是光打雷不下雨。更为可怕的是地方和保护主义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某些教育部门和学校成为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的保护伞,形成了讳莫如深的既得利益集团。我们已经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 , 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腐败惩治、教育管理体制革新任重而道远,是到了认真反思的时候了。”(《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腐败惩治、教育管理体制革新的再思考》,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12 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8706 ) 在本文发布时,我们看到学术商品化、学术数量化、学术官僚化的现象有增无减,这种情况尤其在新世纪以来更为突显,这三化全反映了学术行政化主导下的学术大跃进。行政化学术发展 , 固然可以领导办一些 “ 大事 ” ,但是对于学术讨论、学术风气、学术评价的负面影响却是不能低估的,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和繁荣。人们注意到学术行政化已经成为学术不端现象的保护伞。让学术回复到学术 , 必须摆脱学术行政化的过度干预! 下面是笔者博文中有关学术行政化的目录 * 谨防权学交易——从司法权力机关官员兼任大学教授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0 日 * 申报教授职称·项目费·钱学交易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94) * 读《地方官员介入教科书编写 教材成教育腐败重灾区》报道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38 ) * 现职政界领导人不宜担任教职,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39 ) * 家宝总理谈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所想到的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62 ) * 教育界“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清离兼职”应提上日程,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935) * 切断“官学一体化”要自上而下开始——兼答一个北京高校中年教师的留言,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1 ) * 高校教材编写官本位化——值得注意的高校学术腐败现象,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0 ) * 教育界“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清离兼职”何时提上日程,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18 ) * 期刊主编必须由主办单位现职人员担任吗?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577 ) * 各级学者型领导干部卸职后不应有特殊化的学术岗位,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9313) * 对拥有官位的博士学位也来个评估如何——读《当博士帽与官帽齐飞》的联想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44) * 再谈学术“官僚化”倾向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0351 ) * 官员出任《辞海》编辑委员会主任为哪般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011) * 学习型政党·攻读在职博士,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6249 ) * 小议名师行政化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5126 ) * 从高校去行政化说开去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8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8532) * 行政化出不了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才 ---- 从高校“去行政化”争议说开去,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10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577 ) * 人才管理要克服行政化、“官本位”,还要克服特殊化,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0 日发布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4079 ) * 学术活动报道的官气何其浓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1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2169) * 小议头衔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3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2824) * 文化工程的官本位报道何时了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2189) * 浅议因人设院和自由办学,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8 日发布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264 ) * 旧文重发 : 砍断滋长学术腐败的利益链 ---- 兼问利益相关者,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2 日发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2337 ) * 建议彻底清查李连生学术造假案件中的保护伞现象,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3 日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2441 ) * 学术不端保护伞和业绩量化排行榜,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3 日发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2580 ) * 再谈学术不端保护伞和学术量化机制,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6 日发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3404 ) 下面是 2002-2006 年笔者在学术交流网发表的有关文章。 2002 年 《谨防学术刊物主编官员化》 , 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8 月 24 日) 2003 年 《谨防学术“官僚化”倾向》 , 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3 月 1 日 ) 《学术官僚化与官学一体化——值得注意的十种表现》,香港《明报月刊》 2003 年 3 月号 2004 年 《高校教材编写官本位化——值得注意的高校学术腐败现象》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8 月 26 日) 《教育界“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清离兼职”应提上日程》 , 学术问题研究( 2004 年 12 月 29 日) 2006 年 《现职政界领导人不宜担任教职》 , 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4 月) 《学术腐败和学术量化、学术商品化、教育产业化》 , 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4 月 24 日) 《学术商品化与教育产业化》,《同舟共进》, 2006 年第 5 期第 7-8 页 《遏制学术腐败,狠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歪风 ---- 从王铭铭学术剽窃谈起》,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6 月 26 日)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2313 次阅读|3 个评论
再谈学术不端保护伞和学术量化机制
热度 1 黄安年 2011-2-16 10:26
再谈学术不端保护伞和学术量化机制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6 日发布 如果我们将新世纪前后学术生态环境的变化做一比较 , 人们发现现在学生生态环境比新世纪前总体上更加恶化了 , 尽管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一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术规范的规定和文件,但是强化学术成果评估及高校排名的唯量化机制却在事实上助长了学术不正之风和学术不端现象的滋生,成为学术不端的保护伞。 四年前笔者在《学术量化和学术腐败》( 2007 年 3 月 15 日)博文中已经谈到“学术量化衍生学、权、钱交易。强化教育及学术事业的量化和评估管理机制是一柄双刃剑,那些不科学的、过度的量化评估,不仅妨碍学术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而且会成为滋长腐败的新的保护伞。“量化”成果一旦和权、钱、名紧密挂钩,则极易助长不正之风,导致学术和教育腐败现象的泛滥。一个相当普遍的突出现象是,在量化指标体系胁迫和诱导下,在各种职称评定、项目立项、评估活动中的出现了群发性的“走后门”变相行贿现象;学、权、钱交易中,许多高等院校纷纷聘任各级有权势的政府官员兼任院长和教授的现象有增无减;而学术刊物主编官员化倾向也十分突出;在职称评定、奖金、住房等待遇中向行政官员和学术带头人倾斜的力度加大;在权钱学交易中出现“腐败文凭”现象等等无奇不有。还有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在学术量化中强化了获得科研项目费和学术带头人的份量,一些高校不择手段到处挖人和抢争科研经费。这种以争得多少科研经费和学术量化成果直接挂钩的做法,是典型的学、权、钱交易,等于公开宣称金钱就是学术,是一种十足的学术腐败现象。最近,各个高校面临教学量化评估,又将掀起新一轮的公开弄虚作假“工程”,已经为高校教师深痛恶绝,再次说明人为的“量化”评估工程可以休矣。” 文章还谈到 : “学术量化衍生特殊利益集团。目前数字化规定和机制,大多数是向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既得权势集团和利益集团倾斜的,普通教师等弱势群体已经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从而出现强势更强、弱势更弱的畸形状况,也助长了高校和学术界的不协调、不和谐。也由于学术量化对于职称评定和学位论文及其他重要立项及评估的数量规定,从而突显了核心期刊的作用,也使核心期刊衍生成一个与学术量化密切联系的特殊利益集团,出现了例如高价版面费等学术腐败现象。由于某些知名学者一身兼任各级学术部门和项目的评审委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成员、各级行政部门负责人等,因而出现了运动员和裁判员、项目负责人集于少数人员身上的情况,从而在事实上促成了一个少数学、权、钱相互依存的特殊利益集团,如果其中少数人缺乏自律和经不起诱惑,那么学术腐败现象难以避免,我们也不难解释缘何极少数来自这一圈子内重量级人物的学术不端和腐败现象难以被揭露和严肃处理。时下自上而下推行的学术量化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愈来愈大,笔者建议大力改革学术量化机制、强化对学术量化的监管,切断学术量化和各种物质待遇的直接挂钩,严处学术量化衍生的学术腐败现象,切实制约学术领域中的特殊利益集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00 两年前 , 笔者曾建议改革现行重数量的学术成果量化机制,强化重质量的学术评价机制。在《应尽快推出质量导向型学术评估机制》(黄安年文,科学时报 2009 年 4 月 10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10 日发布)一文中笔者提到 : “现行的“一刀切”式的数量导向型学术评价机制,忽视了个性化、多元化和人性化,不顾不同学术领域、不同学校、不同单位、不同学者的区别,妨害了学术创新和学术自由发展。目前相当普遍的低水平重复、急功近利,以及学术不正之风,学术不端行为等现象,和只重数量不顾质量、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功利驱动的评价体系有直接关联。这种量化评价机制,有悖于学术规律和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激化了人际关系,搅乱了学术和教育工作,使得学术环境更加恶化,学校变成了评比运动场。不利于学术健康发展的量化导向学术评价机制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温床。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在个别学者身上,而推行量化导向学术评价机制不当则有教育主管部门引导失当的责任,其危害程度同样不能低估。为了净化学术的校园,需要在加强学风教育的同时,有力地惩治学术不端行为,防止形形色色的单位保护主义,否则学术空气难以净化。为了学校广大教师能够潜心治学,静心教学,需要大大淡化、简化现行数量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承认量化自身的有限功能;与此同时,转向逐步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5306 ) 三天前笔者撰文《学术不端保护伞和业绩量化排行榜》(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3 日发布)提出:“时下业绩量化排行追求数量不顾质量和罔顾学术道德的现象有增无减,某些通过不道德的手段例如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和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程序获得的项目、资助、“奖励成果”等 , 在一旦遭揭露时,往往有单位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严密保护。他们为何要保护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和不正之风,原因很简单 , 就是有名利的诱惑和关联。”“学校排名和学术成果考核的唯量化机制往往成为学术不端保护伞的情况到了该认真清理的时候了。”“笔者主张那种将获得的项目、资助、“成果”等名利和学校名声排行挂钩的做法应当及早废止,以免助长不正之风和事实上成为学术不端的保护伞。”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2580 在本文中就加强监管现行量化机制笔者建议,切实改变那种自报自评即运动员和裁判员兼于一身、程序员指挥校长的量化申报制度。规定需要经第三方的独立审核委员会审核后才能认定学校的各种学术成果和项目申报,如果独立审核委员会审定后认定成果申报、立项资助、项目申报等等量化数字中存在着弄虚造假情况则采取“零容忍”的否决制,这些数字的申报需程序员和学校单位主要人签署意见 , 并承担因涉嫌弄虚造假的相应责任。 附笔者的相关博文目录: * 学术量化和学术腐败,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00 ) * 学术腐败和学术量化、学术商品化、教育产业化,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62) * 如何严防抄袭剽窃 ? ——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面临严峻考验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5 月 7 日( 2002 年 5 月 31 日,黄安年,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2119 ) * 坚决遏制在职官员“文凭掺假”现象的建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07 ) * 学术评奖中的非学术因素,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2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4 ) * 也谈基金评审的实名和匿名,黄安年文,发表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705? ) * 旧文重温 : 按文章发表的刊物分级奖励学术成果的质疑,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095 ) * 坚决遏制“文凭掺假”现象的建议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212 ) * 旧文重温 : 论人文社科学术成果及其非学术化取向 《论人文社科学术成果及其非学术化取向》,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1 日 , 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 月 26 日首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256 ) * 应尽快推出质量导向型学术评估机制 ,科学时报, 2009 年 4 月 10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5306 ) * 自卖自夸 : 谁来对教育部的评估中心进行评估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78) * 教育人为造假之风何时休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2569 ) * 社会科学论坛全文发表《改进学术评介机制专题研讨会》内容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9048 ) * 再谈高校教学评估和管理机制,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646 )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59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上海玛莎百货售卖近过期食品的最新进展
热度 5 jsnjjlj 2011-1-26 12:48
22号在一向自我标榜 —诚信优质— 上海玛莎百货— 买到了1个月 就过期 的食品(应该是一年的保质期) 这家英国公司的行为显然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政策 详情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2802do=blogid=407244 在我恳请换货时(我已经是大度了,不是退货仅仅要求换货), 大约是我的谦恭易发激发了她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上海玛莎百货客户经理斩钉截铁的说: "我们公司规定不能退就是不能退"(言下之意,一个英国公司的规定可以大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再说了,我们是卖的是进口食品,就是过期了也能吃。"(洋奴心态由此表露无疑) 详情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2802do=blogid=407352 我可以和一个人理论,但我实在不擅长和一条狗搏斗,尤其是纯正的洋狗。 拿上东西 回家 需找法律途径解决。 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消费者,我其实是担心的 因为但凡这样气焰嚣张的外资公司,他们之所以气焰嚣张 往往有黑社会背景或者有贿买的政府官员背景。 今天南京路孙姓工作人员的来电打消了我的疑虑 至少南京路工商所是清廉的,高效的。(至于她有没有黑社会背景还有待时间来证明)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感受上海政府机构的高效和清廉的 三年前,我向代市长韩正信箱投诉房地产商时,就感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工作效率。 这次,在我投诉不到两天的情况下,工商所的同志就主动和我联系了。 要知道,这是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时,大家都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就更不容易了。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在上海,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效率 我期待着南京路工商所的裁决, 对于不遵守中国相关法律规定的英国奸商——上海玛莎百货——我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东方营销学|241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特色只是一把应急使用的伞
famingkuang 2010-3-26 14:21
中国特色只是一把应急使用的伞,是在当时没有更好的理论解释中国改革开放所做的一切而应急使用的。就好象天突然下雨了,你于慌乱中抓到把伞一样,虽然暂时能用用,但你不能不思进取,不管晴天雨天总把它带在身上,也不管是刮风、下雨、飞沙走石、枪林弹雨都用它来抵挡吧? 风雨过后,那把伞就该放在一边,就该认真想好对策,在下一场更大的雨下来之前做成房子等等更好的避雨工具出来。 现在我们也到了放下中国特色这把应急使用的伞的时候了,该到寻找真正能让人信服的理论的时候了,中国人做的当然有中国特色,换句话说,谁国做的没有他本国的特色?这样的特色等于根本就没有特色。这不是真正的理论,这只是一把应急用的临时保护伞,也许能一时让人语塞,但不能让人信服。 更何况,现在这把伞被滥用成灾,已经成为流氓官员用来为自己开脱罪责的保护伞了。也成为无能官员忽悠老百姓的枪炮了。 中国人不要再当鸵鸟了,不要再忽悠中国特色了,该到找出能支撑自己大厦的真正理论依据的时候了。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3230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特色只是一把应急使用的伞
famingkuang 2010-3-26 14:21
中国特色只是一把应急使用的伞,是在当时没有更好的理论解释中国改革开放所做的一切而应急使用的。就好象天突然下雨了,你于慌乱中抓把伞一样,虽然能暂时能用用,但也不能不思进取,不管晴天雨天总把它带在身上,也不管是刮风、下雨、飞沙走石、枪林弹雨都用它来抵挡吧? 风雨过后,那把伞就该放在一边,就该认真想好对策,在下一场更大的雨下来之前做成房子等等更好的避雨工具出来。 现在我们也到了放下中国特色这把应急使用的伞的时候了,该到寻找真正能让人信服的理论的时候了,中国人做的当然有中国特色,换句话说,谁国做的没有他本国的特色?这样的特色等于根本就没有特色。这不是真正的理论,这只是一把应急用的临时保护伞,也许能一时让人语塞,但不能让人信服。 更何况,现在这把伞被滥用成灾,已经成为流氓官员用来为自己无能开脱罪责的保护伞了。也成为无能官员忽悠老百姓的枪炮了。 中国人不要再当鸵鸟了,不要再忽悠中国特色了,该到找出能支撑自己丰硕大厦的真正理论依据的时候了。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