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发射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个新型火箭发射系统的科幻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20-6-6 11:19
一个新型火箭发射系统的科幻 传来消息,马斯克的火箭已经成功升空,这个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说明航天时代迎来了社会化发展的快速时代。相信这个时代会吸引更多的民间智力,产生更多的航天器技术。现在我也想凑凑热闹。这个话题似乎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不过呢,外行看效果,内行看核心。作为外行也可以通过效果知晓一个事物的优点和缺点。然后他依然可以通过效果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设想。今天我就试一试。 我们生活在航天时代,过去的航天事业投资大,技术复杂,困难重重,所以航天技术一直都是国家最高层面的技术。但是国家层面的技术,也存在着很大困难,苏联的航天计划和美国的航天计划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都发展缓慢,美国已经放弃了全部航天飞机,从2011年起全部停运,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损失了两架航天飞机,损失了十四名航天员,而且是因为航天的确是一个很烧钱的行业。但是,最近几年新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航天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最为成功的就是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赚了很多钱。随着导航技术的发展,欧洲、俄罗斯、中国都加入到了导航技术的研发,导航卫星网络的建设。所以形成了一个新的名词,叫 “太空经济”。太空经济的突出表现在于导航产生的巨大效益,另外太空对于通讯具有极大优势,目前使用的通讯基站在全世界多达几百万个,但是如果在太空建设通讯基站,则通讯卫星的数量会控制在100个以内,而且是全天候,无缝隙覆盖。所以,太空经济的下一个巨额市场是太空通讯基站的建设。另外太空经济还表现在对于地面矿藏的搜寻,天气系统的预报,调水的指导。还有就是太空资源的开采,例如太空中的太阳能发电,然后通过激光传回地球,例如太空中某些矿物的开采利用,利用太空环境育种等等。正是这些领域巨大的经济潜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航天器的发射中,目前中国的航天器发射也进入了社会发展时期。相信在这个新时代中,民间智慧,民间新技术会越来越多,突破传统的技术缺点。 那么传统航天技术有什么缺点呢?虽然我的确是一个航天外行,但是也生活在航天时代,观察过很多次火箭的发射,也经历过多次航天灾难的发生, 1967 年 4 月 24 日 联盟 1 号坠地事故 , 1971 年 6 月 30 日“联盟 11 号”空气泄漏事件, 1986 年 1 月 28 日“挑战者号”升空爆炸, 2003 年 2 月 1 日“哥伦比亚号”空中解体, 1996.02.15 长三乙火箭剧烈爆炸等等事件。从以往的经验中,基本可以总结出传统的航天技术具有以下缺点:第一,加速初期容易失去稳定,容易发生事故。第二,目前的航天火箭运输能力比较低下,难以满足建设空间站的需求,也难以满足未来星际旅行的需求,第三,这个行业非常烧钱,国家层面也是难以持续。第四,目前的航天器非常浪费燃料,导致返回的时候缺乏燃料;第五返回的时候危险很大,需要经历高温高压高速的洗礼。所以,航天技术的重点应该是减少成本,提高运输能力,提高安全程度,提高加速初期的安全性能,提高加速能力,提高返回安全性。根据以上要求,我初步设计了一个“火箭加速机”。 航天飞行的难点在于起飞时候的加速和返回时候的减速。虽然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起飞的时候依然是比较危险的,容易发生点火起飞失败,火箭坠毁解体。起飞的时候要求在短时间内把速度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每秒,所以瞬时加速度是很高的。但是根据以往的飞机、火箭飞行记录,火箭飞行的稳定速度在每秒100米到一个马赫之间。如果飞行速度超过一马赫,那么通过火箭姿势的微小调正,就可以避免火箭坠毁。所以我们的设想是在地面就把火箭的速度加速到1马赫以上。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调正火箭发射以前的姿势,减少这个技术环节,避免发生事故。另外,为了节省燃料,保证返回和星际旅行更多的燃料,运输更多的物资,最好在地面就把火箭的速度加速到 1 —— 2 .5马赫,也就是每秒 4 00—— 80 0米。为此,我想应该把这几个技术结合起来。一个是隧洞技术,一个是高铁技术,一个是喷气式发动机技术,一个是火箭技术,一个是电磁发电技术。具体设想如下: 生产一个火箭专用的加速机,把火箭放在加速机的前端。加速机的作用是分两个阶段把加速机和火箭一起加速到 1 —— 2 .5马赫,大约是每秒钟 4 00—— 80 0米。然后火箭点火飞向太空。所以火箭加速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和设备。第一个阶段采用高铁技术,在10——15公里范围内把加速机加速到每小时300公里,即每秒钟83米,称为第一加速机;第二阶段采用喷气式发动机技术,把加速机加速到每小时 1 400—— 2800 公里,即 1.5 马赫—— 2.5 马赫,称为第二加速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克服音障,一般的设备无法达到这个速度,包括磁悬浮,普通螺旋桨发动机,只有喷气式发动机能够达到这个速度,一般来说先进的战斗机的发动机能够超过2 . 2马赫,马力超过10000 0 马力( 1976 年 7 月 27 日,艾多福斯·布赖索乌少校和操作手约翰·费勒少校驾驶该机创造了 3367.221 公里 / 小时的 1000 公里闭式航线飞行速度记录。同一天, 罗伯特·赫尔博大尉和操作手莱里·艾利奥特则以 25929.031 米打破了平飞高度的世界记录。翌日,飞行员艾顿·约斯大尉和操作手莫汉少校驾驶 SR — 71 由加利福尼亚的比尔空军基地起飞,在 25 公里航段神奇般地创下一项时速 3529.56 公里的绝对速度记录。 )在这个速度下,火箭自主飞行能力大大提升,飞行惯性非常大,可以去掉捆绑式火箭的捆绑火箭,加长火箭燃料箱,改进火箭形状,承载更多燃料和荷载。当加速到 2 马赫的时候,火箭点火,火箭脱离加速机飞向太空,此时火箭巨大的反冲力作用在加速机上,既能够给火箭加速的反冲力,又能够快速降低加速机的速度,让加速机快速减速停止。 在加速的第一阶段,第一加速机采用高铁技术,马力大,承载重,加速慢,高铁的加速度大约在0.6米 ——1米每秒,120秒之内能够把速度加速到80米每秒,需要的轨道长度大约是4500米。此时在第一加速设施继续工作几秒,同时第二加速机开始工作,喷气式发动机点火,点火产生的冲力让第一加速机减速,此时第一加速机自动脱离加速机,第二加速机携带火箭以更高的加速度前进,这时候需要冲破音障,空气的阻力不可忽视,在第二加速阶段,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并且让加速机在均匀的有序的空气流中前进,减少震荡和音爆,需要把第二加速机放置在隧洞中加速,当速度超过每秒150米以后,就达到了一般的起飞速度,加速机容易脱轨,此时应该抬升高度,转变加速角度,让加速机从基本水平逐渐转向垂直滑行。一般飞机由于受到动力的严重影响,其产生的动力的加速度只能在0.8——1 . 1米每秒之间,不能达到一个重力加速度。用这个加速度要把速度加快到2马赫,需要的轨道长度大约是174公里,很显然这个距离太长了,必须把轨道长度控制在50公里以内。 要把火箭的速度在50公里之内提升到1000米每秒,那么加速时间必须控制在100秒之内,而且加速度接近一个g,就是接近10。这个加速度是一般的飞机无法承受的。而且要求功率非常大。那么如何实现以上要求呢? 可以采取四个技术措施。第一个技术措施,加速车使用轨道,用轨道增加稳定性,同时减少摩擦力,以较快速度加速。第二,在第二加速器上增加喷气式发动机的数量,以增加加速动力。第三,整个轨道放置在一个隧洞之内,隧洞长度应该是50公里左右。第四,高速度下空气阻力不可忽视,所以在隧洞的火箭出口使用空气控制装置排出空气,减少空气阻力。以上四项措施实施以后,加速度可以增加若干,希望能够增加到5米每秒以上。到达5米每秒的时候,50公里轨道的加速时间大约是141秒,此时速度可以增加到785米每秒,达到2 . 3马赫。基本能够满足火箭发射要求。当然,在喷气式发动机的制造上还应该继续研发,以便于制造出推力更大的加速机。或者设法把电磁弹射装置融入该设备,但是估计这个很复杂。以上四项技术目前使用已经非常普遍,没有技术障碍。轨道技术在铁路上已经有多种,普通铁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都是使用轨道,轨道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降低接触面,降低摩擦系数,提高加速度;隧洞的使用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是隧洞不受外界风雪雨的影响,所以对于轨道的稳定、火箭的稳定、火箭发射方向的准确操控都有好处,另外隧洞内空气流动方向单一,空气容易压缩,对于喷气式发动机的使用非常有利,喷气式发动机的原理就是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压缩空气,点燃压缩空气,再次压缩空气,产生高速气流,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就是这个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而隧洞内更加容易产生定向的反作用力。所以隧洞内条件更好。尤其在极高的速度下,轻微的侧向力都会导致火箭倾斜跑偏,甚至坠毁(历史上一只鸟导致飞机坠毁事件很多)。所以,隧洞是必须的。 第一加速器安装在第二加速器后面,第二加速器上面放置火箭,发射的时候,第一发射器首先启动,当加速到第一加速器的极限速度的时候(安全的极限速度)第一加速器脱离第二加速器,第二加速器启动,此时第一加速器依然以每秒80多米的速度在前进,但是它不可能追上第二加速器,但是它需要减速。当第二加速器加速到速度极限, 3 个马赫的时候,火箭点火启动,飞向太空,这时候第二加速器的速度是 3 马赫,非常高,实际上第二加速器这时候飞行在地面附近。如果使用重力自然减速,那么以这个速度,它会在垂直距离上持续飞行100多秒,在垂直距离上飞高达到50多公里,很可能达到平流层的外界,很显然,这是不能允许的。那么如何把每秒1000米的加速器在几公里之内减速到停止呢?当火箭脱离第二加速机的时候,火箭给与第二加速机一个非常强大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会迅速地把第二加速机减速,很可能会把加速机的速度快速地从3马赫减速到1马赫以内,也就是大约300米每秒,但是这个速度依然非常大,不仅速度难以控制,其运动方向也是很难控制的。而且空气阻力会引起机器发热。这个时候很容易发生碰撞坠毁事故。那么如何快速地把第二加速机的速度降下来呢?我们采用“反向爆炸技术”或者反向火箭技术,当火箭从第二加速机上起飞的时候,点燃反向火箭,使得安装在第二加速机上的反向火箭同时点火,和加速机的方向相反,这个火箭的点火时间持续20秒——40秒,当速度下降到每秒100米以下的时候熄火。此时,第二加速机会回归到轨道上,在轨道上安装发电机组,把第二加速机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存储起来,然后第二加速机能量损失会继续减速,一直到停止。如果此时第二加速机依然在隧洞中,则隧洞的四壁也可以安装发电装置,在火箭脱离第二加速机以后5秒启动隧洞发电机组,也能够起到减速加速机的作用。 当这样设计的时候,火箭不能垂直起飞,而是只能斜向上起飞,而且起飞速度也不能太快。第一加速机什么时候脱离第二加速机,第二加速机什么时候启动,火箭什么时候脱离第二加速机,反向火箭什么时候启动,减速发电机什么时候启动,这些都是千钧一发的事情,需要很高的衔接技术,需要很精密的时间控制。 当然,最为简单的是去除掉第二加速机,仅仅保留第一加速机,在加速到每秒100米的时候就点燃火箭,让火箭起飞。这样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对于加速机的控制就相对容易了。如果要有效地控制第二加速机,那么必须要求第二加速机在隧洞内加速到一定速度之后减速到起飞速度以下,否则第二加速机就难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利用轨道下面预埋的发电系统,通过发电阻滞加速机前进,让加速机快速停下来。假设起飞速度是每秒100米。那么隧洞的长度只能在50公里以内,而隧洞的高度由于受到大山自然高度的影响不会超过3000米,从隧洞进口到隧洞出口的高差一般不会超过3000米。现在我们假定以3000米来计算。火箭的发射角度基本上要求是垂直于地面,也就是90度,我们假设从隧洞进口到山顶是一条直线,那么其角度为3/50的反正切值是3.5度。以这个角度是无法转向垂直的,所以必须在隧洞的恰当的位置设置一个急转弯,使得加速器基本垂直运动。但是转弯半径非常小,大约不足3000米。在这3000米的垂直距离之内需要设置一个加速距离,还需要设置一个减速距离,否则第二加速机就无法控制。如果速度是1000米每秒,那么3秒之内能否减速到100米每秒,如果这样则其加速度负90g,基本上不可能。实际上技术允许的加速度可能不足5g,而长度不允许超过3000米,这样计算的话作用时间在11秒之内。这样计算11秒之内最高加速到550米每秒。这个结果没有计算需要减速的时间。减速最少需要 5 秒钟时间。这样一来第二加速机的最高速度必须控制在 400 米每秒以内。就是说第二加速机允许把整个系统从 100 米每秒加速到 400 米每秒。此时垂直距离占用了 1375 米, V2=V1-at , S=V1*t-at^2/2 ,那么火箭就必须在隧洞高度接近一半的地方释放。在 1500 处隧洞的角度必须是垂直的。当第二加速机飞出隧洞以后,在加速机自带的方向控制器的作用下,滑落到降落跑道上面平稳滑行,此时跑到上安装的发电机组发挥作用,反向阻止加速器前进,在 5 公里长度内停止。这样就要求第二加速机带有方向控制系统,在加速转弯的时候控制方向,在加速机落地回收的时候控制方向。 假定隧洞内总长度为 50 公里,有 1500 米的落差,在这个长度之内必须把第二加速机的速度从 100 米每秒加速到 400 米每秒,而且要实现方向垂直。这个的技术难度大大减小。允许时间为 160 秒。允许加速度为 1.85 米每秒。这个指标对于大多数喷气式飞机都能够实现。但是由于加速过程必须在隧洞中进行,而隧洞中运动是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快,给转弯造成一定困难,但是由于隧洞的海拔限制,转弯又是必须的,必须从近似水平运动改变为近似垂直运动,那么问题就是隧洞设计成什么样的曲线形状才最有利于加速运动呢?在加速过程中既能够保证轨道压力不是非常大,阻力不会突然增大,又保证不会触碰到隧洞璧上,又能够实现垂直向上?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需要模拟实验或者风洞实验才能完成。如果水平进入隧洞,在 47 公里处直角拐弯,那么可以获得较大的旋转半径,半径为 1.5 公里,但是加速机只需要 4 秒钟就必须实现拐弯,离心力非常大。有可能失去稳定。如果采用逐渐上升则拐弯半径就会变小,此时拐弯部分的离心力会更大。如果采用先水平运动 30 公里,剩余 18 公里逐渐加大拐弯角度也许比较好,这时候的曲线就不在是圆弧,而是抛物线形状,拐弯角度逐渐加大,对于操控也许更加容易一些,这个问题就是“角速度加速问题了”。总之,采取怎样的曲线在加速过程中显得尤为复杂。 通过以上的描述,最后我们发现,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因子的制约,火箭加速机的最高加速速度大约就是 1.5 个马赫,安全加速速度是 1 个马赫。对于这样的要求,现代技术已经完全能够实现,只是如何把这些技术组合在一起是一个问题。那么这个加速系统到底能够给火箭减少多少能量载荷呢?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这个过程中的做功情况。假定火箭的质量是 100 吨,第一加速机的质量是 5 吨,第二加速机的质量是 20 吨。假设从停止到 80 米每秒使用了 5 公里,则加速度为 0.64 , 0.64*5000* ( 100+20+5 ) *1000=4 亿焦耳。再从 80 米每秒加速到 400 米每秒使用了 61.4 亿焦耳能量,这时候对于 100 吨的火箭来说节省了 54.4 亿焦耳能量。这个数量相当于 19034 摩尔氢气,折合为 9.5 吨氢燃料( 285.8 kJ · mol-1 )。如果再加上助燃剂的质量,整个火箭的燃料荷载会减轻 20 吨以上,从而增加其他有效载荷。所以,这个装置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第一加速机和第二加速机脱离和第二加速机和火箭脱离的时候,都会产生巨大的冲量,也会导致动量和速度的改变。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1v1+m2v2=m1v1 ′ +m2v2 ′,火箭原来的动量为零,喷气后火箭与燃气的总动量仍然应该是零,即 m Δ v+ Δ mu=0 解出Δ v= - Δ m μ /m ,上式表明,火箭喷出的燃气的速度越大、火箭喷出物质的质量与火箭本身质量之比越大,火箭获得的速度越大。当第一加速机、第二加速机和火箭在一起的时候,其动量是 125v , v 从零开始增加到 80 米每秒,此时第一加速机和第二加速机脱离,当脱离的时候第二加速机点火喷气,其气体作用于第一加速机,此时产生很大的冲量,第一加速机和第二加速机之间开始分离,这个冲量作用于两个加速机的时间一样,力的大小一样,方向相反, Ft=mv ′ -mv ,冲量的产生导致两个两个加速机的动量发生改变,而动量的改变量是一样的,都是 Ft ,因此此时会有 120* 第二加速机速度改变量 =5* 第一加速机的速度改变量,所以第一加速机的速度改变量是第二加速机速度改变量的 24 倍,假定第二加速机速度改变量是 2 米,则第一加速机在瞬间之内速度就会减小 48 米每秒,此时第一加速机的实际速度会立刻下降到 32 米每秒。所以,通过冲量作用,第一加速机的速度会巧妙的传导到第二加速机,第一加速机会突然减速,第二加速机会突然加速。同样的理由,当火箭和第二加速机脱离的时候,火箭点火会产生巨大的推力,而这种推力会传导到和火箭一起运动的第二加速机上,形成一个冲量系统,此时会有 20* 第二加速机速度改变量 =100* 火箭的速度改变量,所以当火箭点火的时候火箭的速度改变量是第二加速机速度改变量的 5 倍,第二加速机会因此减速,而火箭会因此速度突然大增,至于具体增加多少需要看火箭和第二加速机之间的接触作用时间,我们现在假定接触时间是 5 秒,再假定火箭的推力是 80 万牛顿,那么第二加速机的速度改变量为 250 米每秒,其速度在瞬时就会从 400 米每秒下降为 150 米每秒,而火箭的速度会从 400 米每秒很快增加到 450 米每秒。通过以上计算看出,使用加速机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火箭自身携带的燃料,而是能够把加速机的动量通过一个动量传导的过程给火箭加速。同时,由于第二加速机把动量传导给了火箭,自身速度大幅度下降,下降到了起飞速度以下,所以第二加速机可以重新回到轨道,在轨道上利用电磁力减速停止。 现在再来看加速以后的效果,当火箭离开地面的时候已经具有了 450 米每秒的速度,按照这个速度,仅仅需要大约 20 秒就能够离开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平流层的大气密度大约仅仅是地面空气密度的四分之一,而且温度比较低,是目前飞机飞行的主要区间,也非常适合火箭在这个区间提升速度,火箭在这个区间加速既能够减少空气阻力,又能够防止高温产生。所以也能够节省大量能量。 修建这样一个火箭发射系统需要一个发射场。那么发射场修建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这个需要结合地球自转来考察。我们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 24 小时 360 度,每小时 15 度,但是赤道的线速度最大,两极的线速度最小,赤道的线速度达到了 465 米每秒,非常大。正因为这样,赤道上空的大气层最厚,对流层厚度超过 15 公里。赤道的线速度有利于火箭发射,但是对流层厚度大阻力大却不利于火箭发射。如果把发射场修建在赤道附近,则火箭的起始速度就可以达到 900 米每秒,距离第一宇宙速度接近很多,可以节省大量燃料。但是由于对流层厚度大,所以,也不是恰好处在赤道上就好。赤道上空的对流层在赤道上空两边迅速下沉减小,形成一个风带,可以利用这个风带顺向加速火箭,借力加速。这个纬度恰好就在我国云南的横断山区一带,所以既可以借助横断山区的纬度,又可以借助横断山区的地形修建这样一个发射场。横断山区的地形非常有利于修建巨大落差的发射跑道,怒江澜沧江沿岸有多处地方落差超过 3000 米,甚至达到 4000 米,条件非常理想。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了一个新式的火箭发射系统,当然外行科幻,纯属娱乐。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43 次阅读|2 个评论
草中笋为开发金星绘制宏伟蓝图(3)
jiangjiping 2018-9-1 08:08
草中笋为开发金星绘制宏伟蓝图(3) (三) 建立地面开发基地 蒋继平 2018年9月1日 在成立了地球开发金星总部后, 就要着手建立地面开发基地的准备工作。 这个开发基地必须满足能够承担开发金星巨大工程的条件。 那么, 开发金星的工程需要那些条件呢? 首先要具有发射空间探测器的场所。 这个发射场的规模要非常庞大, 要能够承担发射大型空间探测器的容量。 其次, 要具有能够接受航天器返回地球的场所。 这是因为在未来的开发金星过程中,航天器往返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频率很高, 就像今天的民航班机在两个城市之间飞行一样。 然后, 要有空间探测的所有工程设备。 这个应该包含高级先进的电子通讯设备和地面遥控中心等与航空航天相关的所有工程设备。 再者,一些高级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为开发金星寻找有效的方法手段, 包括对金星大气层成分的采集, 解析,培植能够在高温高压下分解硫酸的微生物,使行星变轨, 以及使行星变速的技术。 还有, 这个基地必须要有一个整套的生活服务设施。 这套生活服务设施必须能够满足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以及家属的日常生活需求。 这个应该包含农场, 学校, 医院, 超市, 住房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所有设施。 从上面的要求可以看出, 这个开发基地需要占领大范围的土地。 所以, 这个基地最好选在俄罗斯的西北利亚, 澳大利亚或者加拿大等地广人稀的区域。 基地的规划建设应该在开发总部的统一领导下, 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要将美国的航空航天局, 美国科学院, 美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欧洲航天局, 欧洲各国的科学研究机构, 日本的航天局和科学院, 印度的空间探测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以色利的科学家等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机构的力量和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调度,集G20集团的所有力量和资源把这个基地建成地球上最先进的空间探测基地。 (待续)
个人分类: 个人学术观点|1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高原发射场到卫星观测站
热度 1 jlpemail 2013-5-9 13:27
——我的四分之一世纪 从1987年到2012年正好是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 我的生命历程,已经接近1/2个世纪。最美好的年华已经 过去,还能惹起一点热情的是,偶尔写个人的《史记》 其实,也没有多少动人的故事,一个技术员,至多 是一个工程师,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呢?一点也没有,倒是 有些创伤,有些麦城,有些败绩。反正也不会建立功业了, 反正也不会成为道德的楷模了,只有借助几行汉字,回顾 1/4个世纪的足迹。让长辈怜惜、让同龄人惋惜,让后生不要 像我曾经走过的路,那样弯曲,不要在需要勇气的时候畏惧。 主动与被动 到发射场去,是我主动的选择,虽然背后也有些悲怆的底色。 我是知道自己的方向的。而到卫星观测站,是以被动选择为底细的。 许多传说中的地方,奇妙无比。去了之后,多半失意。有些无意中 抵达的地方,反而会有些惊喜。这很自然,当你怀着太多的希冀,去往 一个“风景地”,你看到的风景并不出奇;当你随意散步的时候,一块 林间空地,也许会令你把时间的流逝忘记。那里有些植物、动物、昆虫 会给你一些惊喜。你几乎忘记了最初的目的。 成功与失败 在提几自己的所谓成绩之后,我愿意,多写写那些败绩。那些失误 或者疏忽。比如在福建进行水准测量,选定了错误的测量线路,比如在 张家口测量重力,进行了错误的估计,因为没有进行充分的地形图准备, 我以为重力值会降低的地方却没有降低。有时候,我的惰性,也影响了 进步,比如在云南担任短期教员的时候,我有点应付,不愿意吸收新的 技术,使用新的工具。只愿意考虑传统的水准测量方式,不愿意介入新 的装备及其软件的使用。 在进入卫星观测序列后,曾经很欣赏那种夜工作者的方式的。近年 身体越来越差,无力连续多夜观测了。 当我想到这个标题时,有为这1/4个世纪总结的意思。回顾走过的路, 好似爬过的祁连山、太行、雪峰、长白山上的路一样,多半是险峻的曲折 的。虽然,也见过黄山的 ,也看过张家界的壮美,也见过桂林的秀丽; 但它们不是主题部分。主题部分是一座座不知名或者不便于透露名字的 小山。 上文的高原指的是晋西北高原。这个高原我去的次数不多,但它非常具有象征意义。 对于我来说,是1980和1990年代的作为测绘兵的两个代表性的任务。 在1990年代,还有一些代表性的任务,是在具有高原性质的山区进行的。我无法准确 记忆它们的高度。 ** 纪念章和纪念鼎 ******* 我举起了那只鼎。上面刻着航天,921工程的字样。但我并没有参加这个工程。他本来应该属于一个 同行的。一个同样从事过卫星大地测量工作的人。 我取出一枚纪念章。它的外型和大小,酷似一等功的奖章。它不是军功章,我骄傲不起来,它不过表明 我参加过一次演习。这个演习是新华社公开报道过的“联合96”。我只记得其中的一个段落。 一个江苏籍的少校军官,在演习间隙拍摄了照片,包括我站岗的那个山坡。照片没有允许洗印出来,胶卷被提前处理了。 最近,在一个报告中,听说那次演习把“李登辉”之流打得“晕头转向”。 听众们对演讲者的风格十分欣赏,哈哈大笑起来。我也被感染了。 ******过期的证件*********** 我收藏的一些证件,已经过期。对别人肯定没有意义。 这些证件,对我来说,有提醒的作用。通过它们,我会回忆起一些事件,一些场景。比如 *****************************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简称(TSLC)位于 山西省 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一个可以参考的文献: http://tushu.junshishu.com/Digest_894_5.html 建国后解放军大演习:高科技装备威慑台独2013-01-04 22:33 作者: 牛宝成 点击: 4808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237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美女航天员,谁驶神九敢揽月?
热度 3 xupeiyang 2012-6-11 08:11
中国美女航天员,谁驶神九敢揽月?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候选人照片曝光 ( 1 /14)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31978_23888.html 这里的村庄静悄悄 http://news.sina.com.cn/z/wyp/ 候选女航天员成长经历曝光:回乡探亲先看老师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11/103724572063.shtml 神九直击—大漠深处航天城 http://news.sina.com.cn/photo/kanjian/23.html 刘洋 空军中尉军衔,1978年出生,河南人,能飞四种机型。 王亚平 1978年4月出生,长春飞行学院毕业。空军中尉军衔,能飞四种机型。 神舟九号已经确定了第一发射窗口,将于本月16日下午发射。 发射场尚未公布执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名单,但已确定了两男一女的飞行组合。同时搭乘神舟九号飞船的还有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4479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kejidaobao 2012-4-24 15:56
(新闻时段:2012-03-21至2012-03-31;★为新闻关注度,☆为★/2) “大洋一号”起航 26日,“大洋一号”远洋科考船驶离青岛母港,前往南海进行中国大洋第26航次综合海试,预计将于4月18日从海南三亚正式起航,主要任务是在印度洋、大西洋开展多金属硫化物、生物资源和环境调查。 “神舟九号”预计下月赴酒泉 26日消息,“神舟九号”已顺利通过“系统级”出厂评审,等顺利通过“集团级”评审等程序后,将会于下个月奔赴酒泉。确定将搭载3名航天员。 即将建成新天文望远镜 21日,65米口径可转动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正在上海佘山脚下紧张施工,这将是亚洲最大的该类型射电望远镜,总体性能在国际上处于第四位。这台望远镜属于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重大合作项目,预计将于2012年下半年建成。 俄为美国发射一颗军民两用卫星 25日,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质子-M”运载火箭将一颗美国Intelsat-22军民两用卫星发射升空。运载火箭在发射后约10分钟将“微风-M”加速器和卫星送入亚轨道。此后,“微风-M”加速器将通过5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欧发射载6.6吨重货物飞船 23日,据法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凌晨1点34分,载有6.6吨货物的欧洲航天局“阿马尔迪”号ATV自动货运飞船搭乘“阿里亚纳5”号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欧航局有史以来进行的载货重量最重的一次任务。 从皮肤细胞中培养出成体干细胞 22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宣布,该机构研究人员成功从已分化体细胞——皮肤细胞中培养出成体干细胞,为全球首创。现阶段,具有分化多种组织细胞潜能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成为不少干细胞专家的研究重点。 发现1万年前未知古人群 21日,中澳科学家关于云南“马鹿洞人”的重大发现备受关注,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员称,“马鹿洞人”可能是一个过去未知的新人群。据悉,从理论上,人类起源分四大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老型智人),晚期智人(解剖学上现代人)。 绘制甜橙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27日消息,华中农业大学组织园艺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历时1年多完成了甜橙基因组拼接与注释,获得了较高质量的甜橙基因组,这是中国自主完成的第一个果树作物基因组序列图谱。 发现北京人头盖骨“下落”新线索 25日,中国和南非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的新线索。研究人员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回忆,得出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埋藏在中国秦皇岛某地的停车场下的猜测。 阿司匹林具不凡抗癌效用 21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3项最新研究结果为阿司匹林的抗癌效果提供了有力证据。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甚至可以治疗癌症。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发射场和着陆场
runningabc 2010-3-26 17:23
我们看到飞机的升空需要一个专门的机场,用来使它达到起飞速度,从而获得足够的升力。同样航天器的升空也需要特定的场址,即通常所说的发射场。发射场内具有整套的试验设施和设备,航天器的装配、储存、监测和发射都是在这里进行,发射后测量飞行轨道、发送控制指令、接收和处理遥测信息,也是在这完成。载人航天器发射场还包括航天员在空间飞行前留住和体检的设施。   由于载人航天器的特殊性其发射场的场址选择要根据载人航天器发射试验技术的特点和安全要求来确定。发射场场址的选择,有着十分复杂的综合性要求。如它应靠近工业区,这样有方便的交通条件,但又应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这样利于缩小出现发射失败所造成的地面损失;它要求雷雨少、湿度小、风速低、温差变化不大的地方,又要有丰富的水源,且应尽量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它要求地质坚实,有较好的安全条件,又要求地势平坦开阔,有良好的布局和发射条件等。 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 ( N-北纬,S-南纬,E-东经,W-西经) 发射场      所在国家   经纬度   主要发射方向   拜科努尔发射场 哈萨克斯坦  45.6N 63.4E 东北   普列谢茨克基地 俄罗斯  62.8N 40.1E 东北   卡普斯金亚尔发射场 俄罗斯  48.4N 45.8E 北   肯尼迪航天中心 美国  28.5N 81.0W 东南   西部航天导弹试验中心 美国  31.4N 120.4W 西南/南   沃洛普斯飞行中心 美国  37.8N 75.5W 东南/南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  40.6N 99.9E 东南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  28.3N 102.0E 东南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 37.5N 112.6E 南   种子岛航天中心 日本 30.4N 131.0E 东南   鹿儿岛航天中心 日本 31.2N 131.1E 东南   库鲁发射场 法国航空局 5.2N 52.8W 东   圣马科发射场 意大利 2.9S 40.3E 东   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 印度 13.9N 80.4E 东   帕尔马基发射场 以色列 31.9N 34.7E 西 大部分发射场的发射方向都是朝东的,主要为了利用地球的自转角速度,节约火箭能量。  着陆场   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着陆状态要与地面的系统进行通信,地面人员需要迅速的估计和测量出着陆点,当航天器落地(有可能是海中)后地面人员要及时地赶到那里,营救航天员以及回收返回舱,并对返回舱内的有效载荷进行处置。   可以看到航天器的着陆因为其返回方式的不同不能使用它的发射场来着陆。为了使航天员安全可靠地着陆和回收,必须建设返回用的着陆场。着陆场在我们看来很可能就觉得它是一片广袤的草原、或是无际的大海。看不出与其它的草原、海洋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这些着落场都是经过了计算、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选定的。比如,着陆场的选择要便于综合使用本国的航天测控与通信网;要有足够大的场地面积,以适应较大落点偏差的情况;根据本国的地域特点和国情选择陆上着陆还是海上着陆。   前苏联(俄罗斯)拥有辽阔的中亚细亚草原和西伯利亚大平原,东西绵延万里,所以较多采用国内陆上回收方式。着陆场设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东北的一片草原上东经66~74、北纬46~52的区域,面积约为40多万平方公里。之所以选择这个地区在于这里地域开阔,人烟稀少,自然条件适宜;同时拜科努尔发射场的测控通信设备可用于飞船返回和回收测控。   美国东西两边均濒临大海,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岸救生队伍和先进的海上救生技术与装备,且大海一望无际,便于搜索和回收,所以多选用海上着陆。但各个飞船的着陆区有所不同。执行任务中根据具体任务情况选定主着陆区、副着陆区和偶发事件应急着陆区。美国阿波罗飞船轨道飞行的回收计划要求有4个大的着陆区。   我国在进行神舟飞船的试验时根据本国国情和飞船运行轨道特点,在内蒙古草原上建造了主着陆场,拥有回收1号、回收2号搜索雷达,并组建了直升机分队和地面搜索分队,配备跟踪、通信、运输、救护等设施,保证了神舟无人试验飞船的安全着陆和顺利回收。?
个人分类: 航天活动|2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