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溶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浅谈锂离子电解液的配方设计(1)
热度 2 dingsir 2020-3-31 21:34
浅谈锂离子电解液的配方设计(1) 锂电电解液看起来虽然比较简单,但其实深究起来,里面的道道也很不少.本人从02年左右开始进入锂电行业即与电解液打交道,到自己从事专门的电解液开发,一转眼也有十几年了.这里就个人的一点经验,谈谈电解液的配方设计. 我们知道电解液的组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锂盐, 溶剂和添加剂.电解液的配方设计,也基本上从这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在配方设计之前,需要比较全面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也就是电池希望实现的性能,以及所应用的电池体系等信息.一般而言, 配方设计的思路是,先确定溶剂体系,再选择锂盐再添加剂. 为什么先选定溶剂体系呢? 这主要是由于溶剂在电解液中占比最多,决定了电解液的蒸气压, 从而决定了能适应那类电池外壳. 特别是软包电池由于壳体较软,不能承受多少内压,因此有些低沸点的溶剂在这样的体系上比较忌讳的.碳酸二甲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这些沸点较低的溶剂,其在常温下蒸气压就比较大,容易在高温下易发电池鼓壳或发软.因此一般在配方设计上, 用软包装的电池中使用这类溶剂时,这个用量比例在受到限制的,经验值是一般不超过20%. 比例高了,在高温应用或大电流放电时,就比较容易引发胀气现象。相比之下,碳酸甲乙酯的沸点比碳酸二甲酯高出20来度,其适应性就好得多;碳酸二乙酯就更没有问题。 然而,溶剂的特性除了蒸气压要考虑,粘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我们希望溶剂的粘度越低越好,因此往往喜欢使用碳酸二甲酯,乙酸甲酯以及丙酸乙酯等溶剂。问题是,往往粘度越低的溶剂,其沸点也越低,这可能带来一些性能上的冲突。比如说为了提升软包电池的倍率放电能力,我们希望溶剂体系粘度低一些,这样电导率高,内阻比较小,但这种设计又与软包电池希望溶剂的沸点高一点蒸气压小一点相矛盾,这样设计上就比较为难了。当然,为了提高大电流能力,溶剂不是唯一手段,我们还有其它手段可以选择,下面再论述。 一般来说,软包电池中较少使用碳酸二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以及丙酸甲酯,丙酸乙酯类溶剂。如果不得不用,也要小心控制这类溶剂的比例。甚至有些要求高的软包电池中,不单DMC不能用,甚至碳酸甲乙酯也不能用,主要的担心就是甲乙酯存在酯交换反应,在长期的循环过程中可能部分转化为二甲酯而容易产生气体导致电池变软或鼓壳。 自铝壳电池开始,对内压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基本上各种溶剂都可以使用,钢壳电池承受压的能力最强,溶剂的使用上则很少有这类蒸气压上的顾虑,各种溶剂都能使用。但极片压实密度较大,卷芯较紧的钢壳电池中,为了保证电解液充分快速的浸润卷芯,反而一些粘度较高的溶剂用量上要注意,比如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以及碳酸二乙酯等,就要控制含量,以防止粘度过高浸润不良,影响化成速度或容量发挥出来的时间,其典型用量一般都在是15~40%,较多的分布在20~30%,而尽可能多用一些粘度低的线酯。(溶剂体系加入锂盐之后,电解液的粘度会出现显著的上升,溶剂混合物一般在1mPa.s左右或者更低一些,但有了锂盐之后,就上升到2~5mPa.s这个水平,上升程度达到几倍).通常来讲,圆柱电池比较常用的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少量的碳酸二乙酯,有时也用一些羧酸酯。甚至某些应用还考虑加入表面活性剂来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性,改进化成速度。以前我就设计过一种基于EC:GBL的高温电解液,粘度很高,浸润能力差, 不加表面活性剂电池,根本就不能化成。 环状碳酸酯主要用到两种,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丙烯酯(PC)。EC作为目前锂电池电解液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溶剂,它能够在没有添加剂时在负极上形成SEI膜,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常规用量从20%~40%都有。EC由于熔点较高,低温下可能偏析或粘度较高, 对低温不太有利,在一定要求低温性能的场合,碳酸乙烯酯就要调低,这时用量可能在14~25%这个范围之内可调。此外,在一些倍率要求高的场合,也会适当调低EC的含量,在20~25%左右,这时候的主要考虑不是为了低温,而是为了降低体系的粘度。碳酸环酯的粘度都普遍高于线酯,特别是碳酸丙烯酯。虽然PC的凝固点很低,但PC随着温度的降低,粘度也急剧上升,因此它的低温性能其实并不太好,只适合一些低温低倍率的应用。但放到高温场合PC就比较有优势了。然而PC由于对天然石墨的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环上甲基对石墨片层的楔入作用导致石墨粉化),因此在天然石墨以及人造石墨体系中,PC一般用量都在10%以下。比较常用的比例是3~8%,有的配方中甚至认为PC作为一种添加剂而存在。如果负极材料是硬碳或者是硅碳负极,它们对石墨的承受能力会好一些,这时高含量的PC会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在某些软包电池配方或高镍硅碳的配方中,应用高含量的PC也是可能的,我见过的体系中极端情况有PC含量达到30%左右,还一类配方是只有PC没有EC的。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也时有报道,并不稀罕。但多数场合下,PC用量是五大碳酸酯中用量最小的。(PC在一次电解液中应用较多,这里不讨论) 在几种碳酸酯中,以EC和DMC的价格最为便宜,EMC和DEC则相对要贵不少。如果对成本极端敏感,多用DMC少用EMC或DEC也是一种选择。 在有些配方中,冬天或低温季节还可能出现堵塞注液泵的情况,原因往往是析出了某种电解液成分,除了锂盐或某些溶解性不好的的添加剂外,EC也可能是析出的成分(高含量的FEC也出现过偏析,这里作为溶剂不讨论),虽然是有机晶体,但还是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可能导致堵泵.相比之下PC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它还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尝试适当减少一点EC换成PC或许会能解决问题. 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电解液的粘度会升高,电导率降低,这导致了低温下电解液放电性能的劣化,不同的溶剂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太相同的.前者讲到的PC就是一例,低温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成分的偏析.虽然溶剂混合之后,混合物体系的凝固点或析出固体的温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加入的成分其影响仍是存在的.比如碳酸二甲酯虽然粘度很低,从这个角度看适合低温放电, 但它的凝固点在4℃左右,极低温下仍然是容易析出的品种,因此一般在-20℃左右的低温应用中可以使用,但到-40℃的应用,DMC就不是很好的选择了.你可以试一试这样的比例,12%LIPF6分别溶解于EC:DMC=1:1以及EC:EMC=1:1的溶剂体系中,放在-20℃的环境下冻上24小时,再看看它们的形态变化就明白了. 羧酸酯虽然品种较多,但常用的其实也不过几种,基本都是碳原子数在3~6范围之内,这一段的羧酸酯其粘度与熔点、沸点都比较适合作为电解液的溶剂(用C3~C6表示),一般而言,C3~C5的低温性能较好,C6就基本上低温不突出,但性能比较均衡。在多年前,乙酸乙酯(EA)用于低温电解液的应用研究较多。它的低温特性非常好,成本也非常便宜,很适合做为溶剂,用量在10~30%都是比较常见的。但EA加入之后,循环寿命有轻微的下降,可能与EA在负极上与锂化石墨缓慢反应有关,为了改善α氢的反应活性而在结构上消除α氢,又会带来新结构的粘度较大,背离了原来低粘度的优点,成本也会显著上升。 加入低粘度的羧酸酯后,电解液的电导率会显著上升,特别是乙酸甲酯(MA). 一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导率在7~11mS/cm, 我见过有一个配方就可达到大约14mS/cm, 里面就含有大量的MA.但很显然,这种配方无法用于软包电池体系,相反用在钢壳电池中就比较合适. 羧酸酯对负极的稳定性稍弱于碳酸酯,因此循环寿命要求高的体系中,用羧酸酯就有一定的担心。但羧酸酯的可选数量多一些,为了解决低温性能或者取得合适的高低温平衡,还是有一定的用量,特别是丙酸酯中的EP,PP,有些配方中可以达到30%多的含量。但EP在软包电池中确实稳定性不太够,容易产生气体,还是在钢/铝壳电池中应用更放心一些。 在C4~C6的羧酸酯中,有些溶剂原来是用来作为香料成分使用的,乙酸乙酯是白酒的香料成分之一.丙酸酯中的丙丙(丙酸丙酯),丙乙(即丙酸乙酯EP)也是香料原料,知名的丙酸酯供应商松盛,公司的名字就带有香料二字:常州市松盛香料有限公司.丁酸酯也是用来调制香精的,不过高浓度的丁酸酯有强烈的臭袜子气味,在生产使用上并不受欢迎.因此设计时也要注意避开这类感观上令人难以接受的成分. 羧酸酯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γ-丁内酯,它的介电常数低于PC但高于线酯,结构上是EC环上一个氧原子换成碳原子而得到.它基本上是一种高温型溶剂,液态范围较宽(-44℃ ~ 206℃), 但因为它的循环性能不够好,遇LIPF6容易变色,实际应用中乏善可阵,研究过一阵之后也少有人再用了.类似的溶剂还有碳酸甲丙酯,它提纯时很容易发生酯交换反应而分解导致纯度下降,同时对LIPF6的溶解能力不好,使用起来很鸡肋,已经很少见了. 除羧酸酸,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因为是环状饱和结构,对硅碳负极具有很好的成膜性能, 这几年研究也比较多.以前用在高电压体系中,用量一般在5%以下,视为添加剂.现在用量多的可以达到15~20%,已经显然是一种溶剂了.不过FEC的高温存储稳定性太差,容易引发电池的胀气,需要加入其它添加剂来进行抑制和补偿, 效果也并非十分理想.对其将来能否在汽车动力电池中大量应用, 我持怀疑的态度, 如果能够找到稳定性更好用量少一些的添加剂, 大部分配方设计者估计都想把它换掉.从这个角度看,它的前景似乎可以判断了. 氟代磷腈作为阻燃性添加剂,当用量较高时可以达到5~10%, 也可以看成溶剂.与线性碳酸酯相比,它的粘度比较高,用量较高时倍率性能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但阻燃能力和耐高电压能力(与D2联用)都可以提升,也算是比较有特色的添加剂了.但目前阻燃性能没有得到电池行业的充分重视,加之成分较高, 所以它的发展还比较缓慢. 除这些外,还有一些氟代的溶剂,如氟代羧酸酯,氟代醚也有报道,但都没有达到工业应用的程度,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这里也略过. 这两年还有一种新的做法,使用特别高浓度的锂盐来配制电解液,溶剂在电解液中的占比大幅下降了,这样溶剂分子与电极的接触也受到高浓度锂离子的排挤而减少了,反而提高了电解液的耐高电压能力.甚至原来对铝集流体有腐蚀效果的LiTFSI,也变得不太具有腐蚀性了.这方面目前研究有一些学术报道,但在工业上应用仍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浸润性问题,低温性能问题, 成本问题等,目前还不具有实用性,但是给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 由于电解液的配方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以前我甚至说过,确定了电池的性能需求之后,第一件事应该是选择合适的电池外壳,以免因为外壳不合适导致电解液的溶剂选择受限, 电池性能出不来. (个人见解,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dingsir@qq.com)
个人分类: 锂电电解液|18954 次阅读|13 个评论
自定义EXCEL过程:体积比转换为质量比
dingsir 2020-3-14 16:33
以上是2013年的时候写的一个宏,用于将溶剂的体积比转换成质量比,原来的博客页面找不到了,翻出来贴一下,方便新学习VBA使用的的朋友. Public Sub 体积比 to 质量比 () Dim CurSum As Double, tmpSum As Double, targetSum As Double, tmpStr As String, c As Range On Error GoTo theEnd If IsEmpty(Application.Selection) Then Exit Sub tmpStr = InputBox( 将当前溶剂比例视为体积比 , 转换成质量比 . vbCrLf 请输入质量比的总和 , 体积比 → 质量比 , 100%) If tmpStr = Then Exit Sub If Right(tmpStr, 1) = % Then targetSum = Val(Left(tmpStr, Len(tmpStr) - 1)) / 100 Else targetSum = CDbl(tmpStr) End If CurSum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Sum(Application.Selection) ' 将每份体积乘以密度 , 得到单个质量 , 相加得到总质量数 For Each c In Application.Selection tmpSum = tmpSum + c * GetSolvDensity(c.Offset(0, -1)) Next c ' 将每份质量除以总质量 , 得到质量百分数 , 再乘以总目标数 , 得到目标百分比 . For Each c In Application.Selection c = (c * GetSolvDensity(c.Offset(0, -1))) * targetSum / tmpSum Next c theEnd: End Sub 其中 GetSolvDensity 为自定义的获取溶剂密度的函数,如下: 这里为速度考虑,直接赋值。 Private Function GetSolvDensity(SolvName As String) As Double Select Case UCase(Trim(SolvName)) Case DMC: GetSolvDensity = 1.0698 Case EMC: GetSolvDensity = 1.0132 Case DEC: GetSolvDensity = 0.9747 Case EC: GetSolvDensity = 1.37 Case PC: GetSolvDensity = 1.205 Case FEC: GetSolvDensity = 1.497 Case FB: GetSolvDensity = 1.024 Case EA: GetSolvDensity = 0.902 Case GBL: GetSolvDensity = 1.129 Case MPC: GetSolvDensity = 0.98 Case EP: GetSolvDensity = 0.888 Case MA: GetSolvDensity = 0.93 Case BC: GetSolvDensity = 1.1442 Case PA: GetSolvDensity = 0.8878 Case MP: GetSolvDensity = 0.915 Case MB: GetSolvDensity = 0.898 Case Else MsgBox 新溶剂 UCase(SolvName) 未在代码中设定密度 . GetSolvDensity = 0 End Select End Function 演示的例子 工作簿1.rar
个人分类: 软件杂谈|2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的油脂加工产业是如何领先的?
jxz1963 2019-8-2 21:25
美国的油脂加工产业是如何领先的? 现代油脂工业技术起源于欧洲,第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油脂工业技术与装备得到快速发展,并超过欧洲各国,一直领先至今。从模仿到创新,美国油脂装备产业成功逆袭的发展历史值得我国油脂行业借鉴。 引子 现代油脂工业起源于欧洲,1796年英国工程师Joseph Bramah发明了液压榨油机,它迅速革新了西方的油脂加工工业,取代了以牲畜为动力的榨油机。溶剂浸出的早期先后在英国、德国等欧洲多地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东北(满洲里)和日本也有使用酒精作溶剂浸出大豆,而溶剂浸出在美国比欧洲迟得多。 溶剂浸出的起源:1855年11月13日,法国向E. Deiss颁发了一项专利,Deiss使用二硫化碳从骨头和羊毛中提取脂肪。1856年12月3日,又向Deiss颁发了从含油种子中提取油的专利。 溶剂浸出在美国的早期尝试 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南港有一家间歇式溶剂浸出厂,1917年至1919年使用的是航空用汽油,后来又使用苯作为溶剂,从棉籽饼、椰子、棕榈仁和其他含油作物中提取油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美国的商业状况恢复正常时,这项实验就结束了。 连续溶剂浸出法的起源与大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主要是因为大豆的含油量比大多数油籽都要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食用油脂和动物饲料出现短缺。德国人开始寻找更好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从满洲(中国东北)进口的大豆。 根据逆流原理研制了两种连续溶剂浸出器,波尔曼的篮斗式浸出器,于1919年和1920年在德国获得专利;希尔德布兰特(Hildebrandt)的u型管浸出器于1934年获得专利。 美国也在尝试溶剂浸出法。在伊利诺斯州的蒙蒂塞洛,皮亚特县大豆合作社公司在1923年至1924年经营着一家间歇法浸出工厂;1924年至1925年,东方棉籽油公司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经营着一家来自德国的波尔曼工艺装备的浸出油厂。事实证明,两家公司都没有盈利。 上世纪20年代,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Prosco 油脂公司开展了几年溶剂浸出业务。加工的大豆数量相对较少。早期大部分溶剂浸出的努力都失败了,至少部分原因是原料大豆供应不够。 在美国,最广为人知的努力是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爱迪生研究院的大豆研究工作。福特认为农民是他T型车的主要客户,并决定如果他想让农民成为客户,他就必须找到一条工业产品成为农业客户应用品的新途径。 约翰·考恩(John Cowan)在一本大豆油著作的序言中记载道:“ADM和格利登(Glidden)公司于1934年在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大豆溶剂浸出。”“通过从德国进口生产食用油、饼粕和磷脂的设备,这些工厂每天加工100吨。” ADM 和Glidden这两家的工厂都在芝加哥,它们都使用Hildebrandt(U型管)浸出器和己烷作为溶剂。ADM工厂于1934年3月投产,A.E. MacGee在1947年为《油厂纪事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大约1934年11月之后,这家工厂开始运营。 1935 年10月7日,Glidden位于1845 N.Laramie大街的工厂在关闭五周后重新启动。当天上午11点40分,油厂在爆炸中被毁,一英里外的窗户被震碎,附近的建筑物被砖块砸得粉碎。11人死亡,43人受伤。爆炸显然是由溶剂泄漏引起的。考恩说,工厂立即以原来产能的两倍进行了重建。 溶剂浸出技术的引进 上世纪30年代初,当福特(Ford)寻求大豆的工业用途、芝加哥第一批大规模工厂不断涌现时,辛辛那提的宝洁公司(Proctor Gamble)让诺曼·f·克鲁斯(Norman F. Kruse)从事大豆油的研究(参见油脂工程师之家文章, 湿粕脱溶工艺的发展历史 )。宝洁公司正在研究大豆油在Crisco(起酥油)和色拉油中的应用。1933年1月,宝洁公司将普渡大学(Purdue)新毕业的哈钦斯(R.P. Hutchins)调任Kruse的助理。 克鲁斯和哈钦斯成为了朋友,这段友谊在十多年后,当他们各自供职于一家不同的公司时,却经受住了企业间的敌意。 “克鲁斯是个了不起的人”哈钦斯回忆道。他开始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我。他完全无私。克鲁斯指导哈钦斯的实验室工作,让哈钦斯写报告,这样克鲁斯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与试验工厂的调试人员一起工作。 1936 年9月,克鲁斯离开宝洁去了中央大豆公司,哈钦斯成为宝洁公司大豆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哈钦斯说,克鲁斯离开是因为他想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大豆油的提取。如果是这样,克鲁斯去了正确的地方。1936年,这家成立两年的中央大豆公司派克鲁斯和奥法特(Harry C. Offutt)去德国考察连续浸出器。克鲁斯和奥法特建议,中央大豆购买一个波尔曼Bollman篮斗式浸出器。1937年1月,在一次跨越大西洋的电话交谈中,中央大豆公司的创始人戴尔.麦克米伦(Dale W. McMillen)买下了当时最大的浸出器。几年后的1966年,戴尔的儿子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W. McMillen)在印第安纳州的一次晚宴上对观众说,这个决定是在大萧条时期做出的,当时溶剂浸出是一种新工艺,“很多人仍然对大豆的未来持怀疑态度。” 1937 年11月,该工厂在一座五层楼高的建筑中投产,旁边是一群高大(110英尺)的筒仓,将中央大豆储藏量增加了100万蒲式耳。该厂日产大豆275吨,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大豆加工厂。 1936 年秋天,爱荷华州锡达拉皮兹市的霍尼米德产品有限公司(Honeymead Products Co.)在德国的工艺基础上开设了一家工厂,日产大豆100吨。 溶剂浸出设备的仿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从中国东北的大豆进口中断,美国大豆种植业开始兴起。同时二战也中断了德国的技术与装备的引进。 宝洁公司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有一家子公司,为宝洁公司生产棉籽油。路易斯维尔周围的棉花种植面积在下降,大豆种植面积在增加。宝洁公司决定为路易斯维尔的一家新工厂购买一台Bollman浸出器。 1939 年9月,随着路易斯维尔的地基破土动工,“采掘者”号停泊在汉堡码头,等待即将运往美国的货物,不巧的是英国向德国宣战,并封锁了德国的港口。哈钦斯公司回忆说,这家德国制造商说,这款浸出器可以通过陆路运到意大利,然后运往美国。 宝洁公司或许意识到,其英国业务依赖于政府对稀缺原材料的分配,因此决定不试图绕过英国的封锁。相反,宝洁转而求助于俄亥俄州的小城皮夸(Piqua)市,那里的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French Oil Mill)的C.B.厄普顿(C.B. Upton)最近聘请哈里•罗宾逊(Harry Robinson)担任溶剂工厂主管。当印第安纳州迪凯特的工厂建成时,罗宾逊一直在中央大豆公司工作,但显然他和克鲁斯发生了冲突。鲁宾逊离开了,把他的专业知识带到了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 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制造的浸出器 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French Oil)对宝洁公司说,它可以制作一个汉萨-穆勒诉波尔曼款式(Hansa-Muhle V. Bollman)的拷贝本浸出系统,该公司被困在汉堡码头。当时使用的是Allis-Chalmers设备制作,但浸出器是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第台。以中央大豆公司为基础的浸出器,于1941年2月投入使用。 1936 年,莱斯利(H.B. Leslie)博士被George Karnofsky聘为布劳诺克斯公司(Blaw-Knox)的技术总监;莱斯利在伊利诺伊州迪凯特工作时对大豆产生了兴趣。1943年,莱斯利、科茨(H.B. Coats)和其他人访问了印第安纳州的迪凯特,考察了中央大豆的溶剂浸出工厂。他们回来后即可根据德国的概念仿制一个溶剂工厂,但本质上与法兰奇油脂机械提供的工厂是一样的,后者的成本更低。布劳诺克斯公司决定开发成本更低的新设备和技术,它为联合磨坊(Allied Mills)建造的第一个商业工厂采用蒸汽脱溶烤粕器(DT)。 Blaw-Knox 早期仿制的溶剂浸出工厂 卡尔诺夫斯基(Karnofsky)被指派开发一种改进的浸出器。上世纪30年代,亨利•福特(Henry Ford)建立了小型溶剂浸出厂,可以在农民的谷仓中使用,并推广大豆种植。Blaw-Knox的销售人员从现场回来询问公司是否可以开发一种小型、紧凑、廉价的工厂。 在莱斯利博士的指导下,Blaw-Knox进行了溶剂浸出的基础实验室和工程研究。卡尔诺夫斯基于1948年在伊利诺伊大学为期六天的短期课程中披露了他们的研究。卡诺夫斯基和Blaw-Knox的研究成果是Rotocel——平转浸出器。1949年,在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AOCS)的一个短期课程上,卡诺夫斯基介绍了溶剂浸出的理论和实践。听众当场起立为卡尔诺夫斯基鼓掌。Rotocel的专利是在1949年申请的,但直到1958年才获批准,原因是与一家英国公司设计类似,可能是西蒙-罗斯唐斯公司(Simon-Rosedowns)提起了诉讼。 1950 年Glidden公司在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浸出油厂成功运营了6个月,该厂使用的Blaw-Knox 公司Rotocel平转浸出器,溶剂消耗0.45%,粕中残油0.5%,粕水份1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建筑的材料很难获得。然而,战后材料变得可用,各种类型的企业开始扩张。例如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在1940年至1945年间只建造了6台浸出器;而从1946年到1950年建造了15套;从1951年到1955年则达到了27套。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沃伦·戈斯(Warren Goss)前往德国考察油厂和设备厂,其中大部分处于废墟中。他带着一份调查清单回来了,他有一个观点:总的来说,德国的技术在过去十年中似乎落后于我们。 美国从借用德国技术开始,已经超过了它的教师。 ” 与此同时,当哈钦斯(R.P.Hutchins)成为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溶剂浸出部门的负责人时,中央大豆(印第安纳州迪凯特)和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俄亥俄州皮夸)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克鲁斯和哈钦斯在宝洁公司的日子保持了友谊。中央大豆公司挑选了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在伊利诺斯州吉布森市建造了一个可以加工300吨/天的大豆的溶剂工厂。该工厂后来被法兰奇油脂机械在多处复制:1948年,明尼苏达州亚麻籽油脂公司(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1949年,斯威夫特公司(伊利诺斯州香槟市);1950年,为平原合作社(得克萨斯州卢伯克);1952年,劳霍夫谷物公司(伊利诺斯州丹维尔市)。 哈钦斯说,1948年的一天,他从皮夸(俄亥俄洲)开车到吉布森市(伊利诺斯州)时,他心里算了一笔账,湿粕脱溶时蒸汽在粕中的冷凝量,几乎等于烤粕时粕中水份的增加量。那天在吉布森城的午餐上,他与克鲁斯等人讨论了这个想法,并回忆说,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也和克鲁斯一直在做的一些想法相似。克鲁斯的一位同事说,后来克鲁斯谈到在餐巾纸背面计算水汽用量的事。 中央大豆公司同意让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在印第安纳州迪凯特的工厂为这一过程建立一个试点工厂。此外,中央大豆,以其在动物饲养的背景,认识到湿粕脱溶后的烤粕过程比以往工艺具有优越的营养价值。美国中央大豆公司致力于新科技的发展,1950年在大豆深加工产业中开发出一系列适用于人类食用的大豆蛋白制品,成功地为食品行业开发出大豆分离蛋白及大豆卵磷脂系列制品。1952年,当中央大豆公司获得蒸汽脱溶剂工艺专利时,哈钦斯和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都惊呆了。1949年,哈钦斯和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申请了设备专利。中央大豆专利申请是在1950年提出的。 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的DT 由此引发的专利纠纷得到了解决,因为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同意为使用直接蒸汽脱溶系统支付使用费,而中央大豆公司已经获得了这项专利。法兰奇的脱溶烤粕器(DT)专利于1954年获得批准。 到1952年底,法兰奇已经卖出了30多台,而脱溶烤粕器成为行业标准。哈钦斯说,为了维护行业的和谐,避免了进一步的诉讼。除了1952年的工艺专利外,中央大豆公司后来还获得了一项产品专利和两项涉及改进设计的机械专利。哈钦斯说,在专利纠纷期间,他和克鲁斯的友谊一直持续。 Rotocel 的专利纠纷在Blaw-Knox平转浸出器在美国盛行的情况下得到了解决,并最终获得了海外制造权的许可。Simon-Rosedowns和Krupp是获得许可的公司之一。随着行业的发展,专利纠纷越来越多。 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后,浸出器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Rotocel的设计部分是为了响应对小型浸出器的需求。美国的油脂机械生产商,除了上述提到的法兰奇油脂机械公司、Rotocel平转浸出器生产商Blaw-Knox外,后期进入该领域的还有EMI、皇冠公司等。 EMI 是一家总部位于伊利诺斯州德斯普莱恩斯的美国公司,成立于1957年,1959年开始生产溶剂浸出器。1959年,美国农业部与EMI公司合作,将闪蒸脱溶系统商业化,该系统用于生产浅色、可食用的大豆胚片和脱脂大豆粉,具有最大的PDI(蛋白质分散指数)。1960年EMI在明尼苏达州的曼卡托(Mankato)为Honeymead 产品公司设计并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闪蒸脱溶剂系统。该系统是用来制造食品级的脱脂粕,而不是饲料。EMI公司研制了闪蒸脱溶剂器,采用过热溶剂蒸汽去除95%的己烷。它的设计目的是提供高脱脂粕的PDI,这可以用于食品,另一个创新是真空脱溶器。1980年由 刘复光 、秦洪万等我国油脂科技人员曾对该厂家和用户进行了考察。 从左至右:EMI公司销售经理William McPherson、刘复光、轻工业部食品与发酵所 赴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石煌(音译)、曲永洵、过祥鳌、秦洪万 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皇冠钢铁厂(Crown Iron Works Co.)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约在1948年至1950年)进入浸出制油领域,皇冠工程公司至今仍是业内知名的油脂成套设备供应商。 近日皇冠公司新建的全球创新中心开放,持续创新是美国油脂装备企业持续发展并领先于世界同行的根本原因,值得我国业内同行借鉴。低水平的复制、低价恶性竞争、热衷于搞些花里胡哨的包装专利和没有多少公信力的获奖而不注重实质性的创新、产能过剩是行业的通病,如此种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本文原载《油脂工程师之家》,2019.7-8月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3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溶剂的蒸气压曲线 与 Antoine方程的拟合参数
热度 1 dingsir 2018-3-23 17:40
update: 补充两个蒸气压数据.2018-4-25 蒸汽压 应该是 蒸气压, 替换一下,图片中的不折腾了.2018-3-31 增加了几个芳烃\\乙腈\\EMC的蒸气压曲线.2018-3-30 对于电解液来讲,溶剂的粘度和蒸气压是两个很重要的参数.前面我有篇博文整理了一些常用溶剂的粘度数据,今天又花了点时间整理一下溶剂的蒸气压的数据.所参考的数据来源,主要是马沛生的《有机化合物实验物性数据手册》(以下简称马手册),个别参考《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97th Edition)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回归而得到方程.还有一些就是实测数据和文献报道的数据. 溶剂的蒸气压测得的数据,最常用的回归方程是Antoine方程,形式如下 P为蒸气压,单位是千帕斯卡(KPa). A,B和C是回归的系数, T是绝对温度(K).也就是摄氏度加上273.15. 在马手册中,列出了各溶剂的A,B,C值以及它们的适用温度范围,根据这些信息,我编写了一个VBA函数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适用范围内的任意温度下的蒸气压,然后绘出相应的蒸气压-温度曲线。做出来的曲线为了识别方便,我给每条曲线注明了溶剂的缩写(博客上看不清的可以下载另存为PNG格式再看)。 在电解液中,常用的溶剂DEC非常有代表性,它的蒸气压在常用的线性酯中偏高。从图上可以看出,大多数用在电解液中的线性碳酸酯或羧酸酯的曲线都是DEC的左边。我特意把DEC标成了红色。DEC左边的溶剂表示蒸气压比DEC高,挥发性比DEC大;右边的溶剂则是比DEC的蒸气压小,比如GBL,EC,PC以及一些分子量较大一些的羧酸酯。以前我们测试发现BA的 低温性能不错,从蒸气压来看,BA与DEC几乎重合了,这两者挥发性非常相近。 PP作为一个C6的酯,我以为它的蒸气压应该是小于五个碳原子的DEC(C5),但从实际数据看,PP位于DEC曲线的左边,说明PP的蒸气压比DEC还要大一点,虽然大得不多。 手册中也提供了VC的蒸气压数据,看起来它比GBL挥发性大一些,但是比EC,PC小得多。环酯EC和PC的蒸气压确实非常小,在180℃下都没有超过20KPa。 一般来说,软包电池由于外壳比较软,对电池的内气压比较敏感,因此,选用溶剂时不能选用蒸气压大的溶剂,即使要用一点,也要控制其含量。主要就是蒸气压大的溶剂在高温时产生较大的蒸气压,容易导致电池鼓胀或发软。但这种由于蒸气压而产生的膨胀,是低温下是可以收缩回去的,因为气温低了蒸气压也小了,气体冷凝下来,电池内压又减小了.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外形变化比如皱折,极片位移等,因此还是要严格管控的. 实际上,为了研究软包电池电解液适宜的蒸气压,曾经我们测试过一些常用溶剂的蒸气压数据,比如: 上面讲了单一溶剂的蒸气压,那混合溶剂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方面我找到的实测数据不多,有几条曲线可以参考下 把单一溶剂和混合溶剂的放在一起来看 最容易看出来的规律,就是蒸气压DMC大于EMC再大于DEC. 不太容易看出来的规律,EC和DMC等质量混合, 与EMC的蒸气压接近; EC和EMC等质量混合,与DEC的蒸气压大体相当.--推测的依据就是EMC的曲线和EC:DMC:EMC=1:1:1的很接近;同样,DEC与EC:EMC:DEC=1:1:1的曲线也很接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测定一下看看这个推断是不是正确. 有的朋友可能对这几个溶剂的具体数据很感兴趣,我提供了这几个方程的参数,你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计算.对这种溶剂,我觉得用多项式回归的方程拟合比Antoine方程拟合的准确度更高一点,因此列出的都是高精度的三次多项式,格式为EXCEL文件. 几种溶剂的蒸气压曲线的回归方程.rar 由于氟苯在某些场合也可能用作粘度稀释剂,我特意看了下不同取代度的氟苯的蒸气压,结果如下:三氟苯苯=六氟苯二氟苯五氟苯四氟苯对氟甲苯. 规律有点乱,但说明不是氟原子增加挥发性就一定增加或减少的. 如果你习惯用Antoine方程的形式,下面这张表是我整理的一些溶剂的方程参数,其中黄色背景的来自马手册,蓝色背景的是根据CRC handbook上的数据自己回归的,绿色背景的是实测数据根据方程形式而拟合得到的参数.橙色背景的是根据网上查到的文章的数据调整公式或根据文章中的数据重新拟合得到的.所有这些蒸气压的数据精确度可能不是特别高,但多数场合够用了. 这里面你可以看到,有的溶剂比如EA,DMC有好种数据,因为来源不一样,回归的手段不一样,有不同的表达很正常.另外也有一些是同一溶剂不同温度段的回归公式不一样. 使用下面的自定义EXCEL函数可以用于上述数据的计算。 'Antoine方程lgPs=A-(B/(T+C)) FunctionCalcVaporPressure(A#,B#,C#,摄氏度!,Optional温度适应范围$=)AsVariant DimK!,pos%,LK!,HK! CalcVaporPressure=0 K=摄氏度+273.15'转化为绝对温标 IfLen(温度适应范围)=7Then 温度适应范围=Trim(温度适应范围) pos=InStr(温度适应范围,~) Ifpos=0Then MsgBox温度适应范围参数有错:找不到分隔号~ CalcVaporPressure= ExitFunction EndIf LK=CDbl(Left(温度适应范围,pos-1)) HK=CDbl(Mid(温度适应范围,pos+1,100)) If(KHK)Or(KLK)Then 'MsgBox该温度(温度℃)超出公式估计允许的温度范围温度适应范围K. CalcVaporPressure= ExitFunction EndIf EndIf' CalcVaporPressure=WorksheetFunction.Power(10,A-B/(K+C)) EndFunction
个人分类: 锂电电解液|12777 次阅读|3 个评论
低温下电解液的粘度
dingsir 2017-12-29 17:59
我们知道电解液在低温下其电导率会迅速降低,从而影响到电池的低温性能.那么,粘度又是怎么样变化的呢? 最近我们配备了一台低温槽和一个超低粘度适配器,在Brookfield的粘度计上进行了一些测试,蛮能说明问题. 出人意料的是,EMC,DEC,PP,EP的粘度-温度曲线的斜率比较小,但是PC的斜率非常大: 从25℃降至-20℃, PC 从2.57上升到9.24, 相当于25℃时的360%; DEC等其它溶剂的-20℃粘度大约是25℃的160%~200%这个范围.这个出乎我的意料. 从这个曲线看,粘度值越小,斜率越小,则意味着溶剂的低温粘度越低,低温性能也就越好.上面的数据与平时测试的低温性能对比是大体相符的,低温性能 EP优于PP,PP大体相当于EMC,再优于DEC,DEC优于PC. PC是一种液态范围很宽的溶剂,凝固点低到-48.8℃,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粘度大,粘度在低温下上升更大,因此,不是一种好的低温型溶剂. 相反,它在高温方面的贡献还要大一些.但是,由于它在石墨表面的嵌入问题,也不能高浓度使用---看起来很好,实际上两头都不好用,所以PC在锂电电解液行业中用量要明显小得多. 再来看看电解液的情况呢,这里列了三种量产的型号的粘度(型号隐去) 电解液的粘度增加速度比溶剂还要快,这个可以理解,其中溶解了锂盐和添加剂这些更容易析出的东西.不过,低温下粘度能够达到15~20cp更让人吃惊. 因此,改善低温性能,如果能够有力的降低电解液在低温下的粘度,或是一个途径.
个人分类: 锂电电解液|14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解液溶剂的比热容和锂盐溶解时的温升
dingsir 2017-11-18 13:47
电解液在溶解LIPF6的过程中会升温,升温多少除了与锂盐的加入量有关,也有电解液的比热容有关.升温过快或过高,都对电解液的品质不利.因此在电解液车间的设计中,需要配置足够的致冷能力,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一定数量的电解液调配时,其放热量有多大,电解液的温升是多少等数据. 电解液的组成中,含量最高的无疑是碳酸酯等溶剂部分,要占到总重的70~90%,这个部分对于电解液的比热容影响最大.但电解液的比热容,数据很少见到报道.那怎么办呢? 先从各原料的比热容开始. 查找文献,我只找到了EC和DEC的数据. 碳酸乙烯酯(或称碳酸亚乙酯)为1.93 KJ/(KG·℃), 碳酸二乙酯(DEC)为1.79KJ/(KG·℃).其它的,就找不着了(如果您有看到其它碳酸酯的比热容文献数据,烦请告诉我,谢谢!) 为了得到其它溶剂的比热容,我决定自己来测测看.于是设计了一个方案.通过恒流恒压电源给一个大功率电阻加热,由于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转化率几乎是100%,通过计算电能就可以得出热能.整个装置在1.6L的一个保温瓶中进行,插入一支精密的温度计(精确到0.1℃).保温瓶用软木塞密封,电线和温度计从木塞上的孔中通过. 在保温瓶中加入约1.3L左右的溶剂,待电阻与溶剂恒温后,记下起始温度T1.然后开始通电并启动秒表(或手机的计时器),轻轻摇动保温瓶以使得瓶内溶剂温度均匀.到了计划时间之后,切断供电,继续摇动保温瓶使得电阻与瓶内溶剂加快热交换,温度计在1分钟之内温度变化小于0.05℃左右视为温度均匀了.停止摇动记下温度T2 由于水的比热容是已知的,对电阻进行指定时间和指定功率的加热,输入的电量Q可测量, 完全转化为热量后,这部分热量被S1(定量的水)以及S2(电阻+电线+保温瓶)这两个系统吸收.假设S1吸收的热量为Q1, S2吸收的热量为Q2, 两者的升温一样,即Δt相同. Q=Q1+Q2 Q1为水的质量,水的比热,水的升温三个结果相乘.这三个参数都是已知的,故Q1已知. Q2为S2系统的平均比热容和S2系统的升温两者相乘.升温是已知的,因此S2平均比热容可以计算出来. 当实验更换成未知比热容的溶剂时,输入的电量与转化后的热量还是已知(通过指定时间和指定电压和电流,Q=U*I*t), 系统S2的平均比热容已经算出来了,这样,可以简单的算出来待测溶剂的比热容了. 通过这种土办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经过检索,我还查到了EC和DEC的比热容曲线的数据, 上表数据来自《有机化合物实验物性数据手册-含碳、氢、氧、卤部分》(马沛生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比热容计算表.xlsx 此外,我们还测试了六氟磷酸锂在溶解过程中体系的温升数据,如下表。 不过,在实际的致冷量设计中,要考虑设备/管道的吸热量,因此要留有较大的余地才能保证足够的致冷量。但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大概可以估计出来锂盐溶解的放热量有多大,如果没有致冷,温升大约是多少。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为什么我没有测量电解液的比热容? 因为我用的电阻没有很好绝缘密封,在电解液中液体导电会导致发生副反应而不准确,待改进后再作实验测测看)
个人分类: 锂电电解液|10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八):加工劣变(5)
jxz1963 2017-10-5 14:09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八): 食品加工引起的品质劣变(5)——溶剂浸出和熏蒸引起的劣变产物 1 、溶剂浸出产生的劣变产物 除去油料中的油脂,需要使用溶剂把油脂提取出来,这种工艺通常指油脂浸出工艺。由于使用不当溶剂长时间浸泡,或残留溶剂对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生成有毒化合物,使其成为有毒物,这种物质对健康是有害的。上世纪 40 年代用三氯乙烷浸出大豆制得的大豆粕,用作小牛饲料,能引起小牛机体口部出血,皮下出血和再生性障碍贫血。这些毒性作用物质也涉及了溶剂残留物,和蛋白质结合,生成胱氨酸残基衍生物的多肽。若用人工合成的 S- (二氯乙烯) - 胱氨酸给小牛饲用,发现了同样的症状。这种胱氨酸衍生物,也可以从三氯乙烷浸出咖啡豆的提取咖啡因生产工业中产生。应用二氯乙烷浸出可以使溶剂和胆碱进行内部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氯化胆碱。经动物试验,应用氯仿浸出油脂后的饼粕喂鸡,证明其有毒。 其他溶剂浸出引起被浸物毒性增加,也常被人们忽视,据专题研究溶剂浸出对饼粕质量影响的报告来看,几乎没有哪一种有机溶剂浸出油料种子是完全无害的,只是有害程度轻重而已。 2 、熏蒸引起的劣变产物 为了对食品消毒、杀虫常常采用熏蒸方式达到控制食品贮存安全。曾经使用环乙烷熏蒸剂,就是一种有效杀虫药物,但经试验发现有几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和它发生了反应,用这种结合蛋白质给动物试验证明是有毒的。科学工作者调查了乙烷氧化物和丙烷氧化物,同水和盐酸进行的内部反应。结果发现和水能发生反应的产物,为乙烷乙二醇和丙烷乙二醇,若同盐酸反应生成氯乙醇。氯乙醇是一种很毒的毒物。应用熏蒸剂熏蒸小麦、谷物中的昆虫进行杀虫,已有许多年了,这些熏蒸剂是溴甲烷。研究用 14 CH 3 Br 对小麦面粉熏蒸,再把它的脂肪、淀粉和谷蛋白以及水溶性组分进行分离,再进行单独分析。结果发现谷蛋白经 14 CH 3 Br 熏蒸作用,约对 80% 谷蛋白有影响,蛋白质中的 N- 和 S- 基团发生甲基化作用。 经周瑞宝教授 2017 年 9 月 22 日 同意,本博客近期将陆续刊出周教授 参与编著的 新书《当代食物安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积极进行热烈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1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种普通的有机溶剂都有那么深远的研究历史,长见识了
zllzll 2012-9-21 17:20
DMSO简史 DMSO为苏俄医生Alexander M. Saytzeff发现于1866年。195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它可作抗冻剂,储存骨髓和血细胞。这一独特的木制纸浆工业的副产品,还可做工业用溶剂和油漆稀释剂。 1950年代末,世界大造纸工厂Crown Zellerbach Corporation,要求它的化学家Robert Herschler寻找DMSO的其它用途。经过无数实验,Herschler发现DMSO混合某些抗生素和抗霉剂,可以穿透而进入植物的循环系统。有一些化学剂也有这种能力,但DMSO与其它化学剂不同的地方是:它不会改变或损坏植物细胞外层的保护膜。 Herschler发现DMSO可能有医药用途之后,通知他的老友杰克伯医生(Stanley Jacob),当时为奥勒岗大学外科副教授。杰克伯专长于低温生物学,与冷冻、保存移植用器官有关。由于工作因缘,他知道DMSO有抗冻特性,但能穿透细胞膜则使他感到意外。更使他惊异的是: DMSO可携带某些物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 初步动物实验显示DMSO的毒性很低。他以自己和一些人作实验,显示DMSO能很快解痛,停止头痛,甚至迅速复原筋肉扭伤(strain,sprain)和烧伤。 奥勒岗大学研究基金支持进一步的人体研究。早期的研究结果鼓舞Herschler, Crown Zelerbach和州政府申请DMSO的药用专利,所提出的医药用途开放公众审查。 1963年12月10日波特兰地方的报纸以头版新闻条列其功能,并称之为无病不冶的奇药。医疗界要求这些新发现先发表于适当的科学期刊。 1963年FDA批准人体实验,一些大药厂的实验次数是前所未有的。花费二亿五千万美元,测试l0万人以上,每一实验显示DMSO是十分安全有效的物质。没有一项人体实验出现中毒问题。但是Merck药厂的一项实验举出某些接受DMSO的动物眼球水晶体有变化。1965年12月25曰,FDA根据这一研究,禁止DMSO的一切用途。 不知何故,FDA开始为难有关DMSO的研究。杰克伯医生和他的同事Rosenbaum成为目标。根据后见之明,许多人认为FDA的反应过度,和1960年代镇静剂thalidomide惨剧有关。thalidomide为美国境外批准使用的孕妇镇静剂。后来发现它造成胎儿畸形,等到此一药剂从市场回收,已有数百畸形儿出生。由于此事件,新药批准要求更严格。 世界各地对DMSO的研究,持续显示它的安全性。1967年,FDA再度批准有限度的人体研究。这一年,Vacaville研究(后详)显示,使用DMSO对人眼绝对无害。根据这一项资料和其它研究,FDA于1968年进一步放宽人体实验。 在这一动荡期间,几家制药公司向FDA申请DMSO上市,全部被拒。FDA之负责人员强烈反对DMSO之使用。他们公开反对DMSO和它的支持者。他们坚持DMSO绝不应该上市。FDA的误导和敌视使这些制药公司重新考虑他们的立场。 制药公司花费无数金钱发展和证明新药的效用和安全,为了维持生存,他们必须从未来的新药销售中回收他们的研发开销。许多人觉得DMSO不可能实现这一算盘。不但FDA使研发开销暴增,奥勒岗州的专利申请已使任何药厂无法专断DMSO的产制。因此,许多药厂中止他们的DMSO研究。(不幸的是,这些药公司所累积的十多万研究病例,只有发表了几千件。尽管如此,三千多件已发表的报告和研究已使DMSO可能成为医药史上最安全的药剂之一。) 1970年代中期,犹他州一家公司获准DMSO上市用作结缔组织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之治疗。这一病患在美国只有十万左右,为何找麻烦去申请病人不多的药剂许可。由于FDA较易批准其它疗法证实无效的新药,此一药厂即希望藉此使DMSO渐被接受,希望医生也用来治疗其它疾病。但事与愿违。这可能是涉及药价太贵、医生联合行动、法律问题等因素。…‥ DMSO的生物反应 大部份的药剂都有一、两种生物反应。有的打击感染,有的放松肌肉,缓和心跳,排除过量液体等。没有其它物质像DMSO那样多功能而不引起严重副作用的。 穿透皮肤 DMSO独特的地方在于穿透皮肤而不损害或改变皮肤的保护膜。酒精、汽油、丙酮(acetone)、氨(amonia)也能穿透皮肤进入血液,但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DMSO的穿透力随不同组织而异。例如膀胱很容易穿透,但骨头就较难。DMSO的浓度也影响它的穿透力。浓度90%的DMSO (含10%蒸馏水)穿透速度较纯DMSO快。一般以70~90%的DMSO溶液为理想。(处方DMSO溶液只有50%和100%两种)。 对于DMSO携带各种物质进入皮肤的能力有许多误传。低质量的分子较易传送,如盘尼西林、类固醇,尤其是氢化可体松,混以DMSO后,穿透皮肤效率更好。胰岛素、细菌、滤过性病毒等,体积太大而无法传送。基本上,DMSO能传送的物质,自身就能穿透皮肤,只要直接接触的时间够久。…DMSO传送有害物质的危险性被过份夸张了。 解痛 疼痛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疼痛如运动扭伤等,通常可用DMSO在五分到三十分钟内解除。慢性疼痛如严重关节炎,可能需要一到六周,甚至更久。 没有一种外用解痛剂优于DMSO。它也不像许多镇痛药有麻醉性的副作用。艾默利医药学校一项动物实验显示,DMSO对老鼠的解痛效果像吗啡一样,但前者持效七小时,后者只有两小时。 DMSO还有一种安全因素。大部份的麻醉性镇痛剂会破坏患者的痛觉; DMSO则只消除疼痛而不损及该部位的痛感。DMSO也无其它副作用,如迷失方向、昏沉、便秘、呕吐、反胃、口干、头痛、失眠、心悸、性无能等。…使用DMSO一段时间以后,需要量越来越少。 抗 炎 发炎是组织对直接外伤(筋肉扭伤、刀伤、灼伤、震动、辐射等)或间接伤害(如感染)的反应。发炎涉及疼痛、发热、泛红、肿胀和丧失功能。这是身体包围受伤部份的方式,以便修护患处。DMSO能减低发炎的严重度。 DMSO改善全身血液流通。它似乎是扩张大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床。这有助于减少患部肿胀和液体漏失,同时增加身体排除患部毒素和废物的能力。DMSO可使需要几周才能复原的伤势,缩减为几天。 抗 菌 DMSO不是高效的全面性消毒剂,但它有中度的抗菌效果。35%的DMSO溶液可抑制广泛的细菌和蕈类(fungi)之成长。它也会使某些病菌对药剂更敏感。一项研究显示,5%的DMSO溶液可使肺结核病菌对「链霉素」 (streptomycin, 肺结核药)的敏感性增加200倍。 利 尿 从皮肤着手,DMSO只有轻微的利尿效果;但适当的注射,可成为最强的利尿剂之一。在某些案例中,它增加尿量10倍。DMSO对水的强度亲和力把过量的液体摄入血液,然后由肾脏过滤排出。严重的头部和脊髓受伤会引起液漏和肿胀,造成压力和永久性神经受损; DMSO作为利尿剂可能就是这类患者的救星。 预防异常胶原 胶原(collagen)是一种构成结缔组的蛋白质。不正常的胶原堆积会引起动脉硬化和关节炎。在某些案例中,DMSO可以软化,甚至移除异常胶原。一项兔子实验显示,DMSO可预防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动脉硬化。可惜无利可图而未能吸引进一步研究。 提升免疫系统 有关DMSO对免疫系统、自体免疫病之影响的研究有限。 动物研究显示,DMSO能减少重症肌无力的自体免疫抗体——攻击并破坏良性抗体的反态抗体。…… 松驰肌肉 DMSO改善肌肉循环,移除造成肌肉痉挛的毒素和废物。对解除夜间肌肉抽筋有帮助。DMSO不像其它肌肉松驰剂那样破坏或麻醉神经中枢系统,所以可以避免许多副作用。 DMSO对各种症状的功效 淀粉样变性病(amyloidosis) 全身各处可发现少量淀粉样物质,淀粉样变性病是淀粉样纤维在某一器官堆积所致。其症状随其所堆积的位置而异。它会压制或消灭肝、肾、脾、心的功能,它会造成腿、脚、手、臂的神经压迫和疼痛(类似腕部通道症状carpal tunnel syndrome),其它可能的症状包括肠出血、心跳不定、皮肤结疖和色斑。 人体实验显示,所有用DMSO治疗的患者,24小时内,类淀粉物全部随尿排出。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DMSO,都能分解淀粉样肿瘤。 关节炎 DMSO显示对百多种关节炎所引起的发炎和疼痛,大多数有疗效。虽然对急、慢性疼痛都有效,对急性疼痛的效果较佳。 DMSO的抗炎特性是治疗关节炎有效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些重要性能。它能清除自由基。自由基是体内或来自体外因素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某些酵素如superoxide dismutase(SOD),维他命A、E、C等,被称为自由基清道夫,能转化自由基成无害物质。氢氧基自由基和关节炎有关;DMSO则是强力的氢氧基自由基清道夫。 DMSO能防止自由基破坏关节间的润滑液。足够的润滑液能解除急性关节炎疼痛和发炎。但它也能增进关节活动和稳定慢性关节炎。DMSO也能减少风湿性关节炎中造成组织损害的自体免疫抗体。 研究显示,风湿性关节炎越早治疗反应越好。症状越久,DMSO的效果越不显著。一般说来,使用DMSO长期治疗加上适当营养,效果较佳。 DMSO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较显著,不论患者的年龄、病期和严重度如何。大关节如臀骨、膝盖、肩骨可能需要较长的疗期。极度严重时,注射DMSO收效较外敷大。 虽然DMSO治疗关节炎的安全和效果证据如山,关节炎基金会仍然拒绝支持DMSO。他们坚信关节炎无法痊愈,患者应该使用「有证明的疗法」。基金会等着大药厂再作更多的实验,但是没有药厂愿意做无利可图的研究。 美国及外国已作过无数有关DMSO和关节炎的实验。1960年代初,日本风湿症协会、美国辛太克斯实验室(Syntex Laboratories),及一群德国医生,进行类似的研究,一致发现DMSO对关节炎的发炎和疼痛有疗效。辛太克斯实验室阿瑟医生并显示它增进关节的活动性。苏俄科学家于1972~1978年间测试DMSO的整个结论是:「DMSO能治疗发炎性和退化性关节病,已有充分根据。患者能容受含DMSO之各种组合疗法,且副作用甚少发生。」 黏液囊炎(bursitis)、糖尿、牙痛、耳疾、眼疾、冻肩、痛风、头痛、单性疱疹、结缔组织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智力缺陷(mental retardation)、鼻肉(nasal polyps)、神经炎(neuritis)、疼痛、柏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牙周病、整形手术、摄护腺炎、牛皮癣、搔痒症、雷诺氏症(Raynauld's disease)、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鼻窦炎、带状疱疹、筋肉扭伤、静脉曲张。 DMSO的特别用途 冻 伤 动物实验显示,组织冷冻前涂以DMSO,可免组织受损。 人体受冻至二十四小时后涂以DMSO,显示完全康复,没有腐坏或需要截肢。 一件戏剧性的冻伤事件发生于伊利诺伊州。一位59岁的妇人,半夜滑倒在自家门外,六小时后才被人发现。室外温度华氏零下15度(摄氏零下26度)。急诊室发现患者无方向感,无法答话,心跳不整,肠温低于正常华氏16.6度(正常肠温为华氏97~100度),手、足发紫,膝盖、左脚、右大脚指有结冰,患者对上述各部位无感觉。 十二小时后,传统疗法无效。以65%的DMSO溶液涂抹患部,十分钟后,循环改善,第二天,患者回复意识。一个月间,使用了一加仑多的DMSO溶液,患者恢复正常,肢体没有受损。 一年后,该妇人说:自从跌倒被施以DMSO治疗之后,她的手上皮肤较二十年前滑软,头发较浓黑,指甲不像从前那样脆裂。 中风与心脏病、灼伤 辐射线 一项日本研究显示,DMSO能保护接受辐射疗法的患者的皮肤,使照射过的皮肤复原较快。 脑部与脊髓受伤 杰克伯医生说,根据动物研究和人体使用DMSO的情况,头部受伤一小时内使用DMSO可避免死亡或瘫痪。 大部份用于意外发生后一到四小时内,静脉注射10~40%的DMSO溶液。DMSO减轻头颅内压的能力,无所匹敌。 伤口血液中的铁、铜会引发自由基,DMSO会迅速穿透皮肤,抑制自由基形成,减少对神经和周围组织的伤害。 DMSO的农畜用途 DMSO之取得与储存 DMSO置冰箱内(非冷冻柜),若十分钟内冻结,其纯度为75~100。 纯DMSO之冻结点为华氏65.12度(摄氏18.4度),若加水,其冻结点降低。细菌在35%以上之DMSO溶液内,停止生长。 健康食品店 许多健康食品店经销DMSO,标示为「实验室级」,纯度99.9%。通常为70~90%浓度,容量不等,标示为溶剂,而不是药剂。8oz装,$5~$10之间。 饲料店 在农业区,许多五金行和家畜用品店供应高质量DMSO,标示为溶剂。包装可能和健康食品店一样,但价格较低。16 oz装DMSO只有$5~6并不奇怪,可能纯度不同,价钱却一样。 杂货店 许多经销维他命剂的大杂货店有供应DMSO。经销无杀虫剂的食物及健康食品的小杂货店可能也有DMSO。 DMSO之稀释 DMSO应使用玻璃容器,聚乙烯(polyethylene)瓶盖。勿用陶器(ceramic)、氯聚乙烯(polyvinylchloride, PVC)或金属容器。高质量不锈钢亦可,但还是玻璃容器较好。 永远用蒸馏水稀释。DMSO加水会释热,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一次宜稀释少量,以便储存,99.9%之DMSO储存时较稳定。应存放于阴凉处。可放二、三年。 市售DMSO有液体及软膏两种。建议使用液体DMSO。有些研究报告指出,用芦荟汁稀释之DMSO,可消除涂抹部位之泛红或刺激。 70%~90%之DMSO (即加入30%~10%之蒸馏水),在大部份的情况下效果最好。(灼伤使用纯DMSO较佳,鼻窦炎用纯度10~30%,黏膜炎用50%以下)。 DMSO之使用法 DMSO有常见的两种副作用,一是呼吸有蒜味或牡蛎之类的味道,二是皮肤涂抹处有轻微泛红、刺激等反应,多次涂抹后,皮肤反应渐少。 第一次,先调配25%的DMSO溶液(即加入75%的蒸馏水),少量涂于手臂,等15~20分钟,如果皮肤反应轻微,可改为50%、75%,甚至90%。试涂于不同部位,如果反应异常,可用水洗过涂抹部位,再敷以一般皮肤保养膏。 1. 外 敷 涂抹患部及周围收效大于仅涂患部。可用手指、纯棉花球、海棉(swab)轻抹。(用力摩擦会增加皮肤的刺激反应,延长吸收时间)。人造丝、压克力或其它合成物制成的纺织品,容易分解而溶于DMSO。 DMSO涂抹在皮肤上,十五分钟内会被吸收,涂抹的部位,皮肤孔保持「开张」约半小时,基于安全考虑,涂抹DMSO的部位最好三小时内避免直接接触杀虫剂、油漆、漂白水、染发剂、除臭剂、化装品甚至报纸等。如果不幸沾到上述物质,用水及肥皂清洗即可。 有人建议,施用前先清洗皮肤,这并无必要,且湿润过的皮肤会减少DMSO的纯度,所以涂抹DMSO三十分钟之前与之后,应避免洗澡或游泳。 DMSO的化学特性之一是摧毁危险的自由基,而自身又转成害处较小的自由基。为了帮助中和这些「副产品」,建议服用有抗氧化特性的维他命和矿物质。使用DMSO时,应同时服用含有维他命A、C、E、Bl、B6、半胱胺酸(cysteine)、锌和硒的综合维他命。 用 量 每次1~3茶匙(5~15cc),一汤匙等于三茶匙。 次 数 急性症指状况迅速发作,但不会复发,如脚踝扭伤,黑眼圈、冻伤、灼伤等。慢性症指长期性复发、不退,如关节炎、痛风、末梢循环病等。 急性症状宜六到八小时内每两小时涂抹一次,随后五天,每四到六小时涂抹一次。 慢性症状需要较长的疗期。大部份的治例在第一星期就可以感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但有些研究指出,可能需要6~8周的疗期,才能看出明显改变。要达到最高效果,或许要半年到一年的疗期。 慢性症状通常每日施药,直到症状解除。此后,由于DMSO有「剩余效果」,只要每星期敷抹一、两次就可以。但人有各别差异,应依使用者需要而调整。一般认为施药一个月,中止一个月。另有人建议:施药五天,停止两天,然后每半年停用二到四周。 2. 口 服 早期,许多人于睡前服用一、两茶匙的DMSO和以果汁,治疗慢性病(智力缺陷、关节炎、硬皮症等)。DMSO可从皮肤渗透全身,而口服会使胃酸减少,影响食物营养的吸收,所以现在已不再建议使用口服法。但仍有少数人使用。 3. 静脉注射法 此处只能简述。此法主要用于严重的脑部和脊髓受伤。通常为10~20%之DMSO溶液。纯度50%以上的溶液会使注射部位的红血球分解。DMSO静脉注射法被认为是控制头盖骨积水和压力的高效法。 DMSO之安全性 一再的研究结果显示DMSO外敷不会造成严重的副作用。事实上,没有一项研究或试验显示DMSO有毒。1980年7月31日杰克伯医生对美国参议院保健委员会有如下陈述: 「药剂的重要问题是毒性。没有所谓的无毒药剂。DMSO有它的副作用。它的主要副作用是可能有些患者会过敏。 我相信有关DMSO对动物的毒性之研究资料,多过其它现有的药剂实验资料。我也没见过有任何药剂(比DMSO)更安全的。据我的估计,没有其它药剂对人体毒性的实验资料多过DMSO的。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就有l0万个以上的医案。尽管世界各地使用DMSO作处方剂,就我所知,没发现有任何证据充足的中毒案件。」 * * * Jacob医生于1962年发表DMSO (dimethyl sulfoxide)的疗效以来,对DMSO已持续研究了三十多年。Jacob医生在研究DMSO对炎症的疗效时,当时医学院长向他要了一些来试疗他的手腕关节炎,结果令人喜出望外,但是他对Jacob医生说,想要让DMSO被传统医疗界接受的结果将是:首先医疗界会说它不可能有效,然后说可能有效但是有毒,最后接受它但不承认Jacob医生的功绩。到目前,只有第三状况还没有出现。 Jacob医生说了一个病例的故事:一个患了瘫痪性关节炎的九岁女孩,严重的颈关节炎使她不能使下巴转向肩膀,而且右臀痛得无法走路。将DMSO涂在皮肤上一小时以后,小女孩可以使下巴慢慢转向肩膀,但是要她步行时,她拒绝了,因为太痛了。最后她愿意试走后,竟然哭出来了。Jacob医生问她为什么哭,她啜泣地说道:因为不痛了。 DMSO对硬皮症(Scleroderma)也有效。Jacob医生为国际硬皮症基金会的国家顾问之一,他说,虽然DMSO未被充分利用,它是硬皮症和雷诺症(Raynaud's phenomenon)的另类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也有效。在硬皮症基金年会上,他找不到一位使用DMSO以外的疗剂而有效的硬皮症患者。 DMSO是有力的自由基净化剂——尤其是对老年痴呆症。Jacob医生说,DMSO可能成为老年痴呆症的有效疗方。他指出有效的痴呆症疗剂应有三种功能,一、容易跨越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细胞,二、有力的自由基清除剂,三、溶解amyloid--一种不正常的醣蛋白,痴呆症患者脑中典型的积聚物。一些初步的研究显示DMSO的成效可观。将DMSO与其它物质用静脉注射法输入患者体内,十分之七的试验者三个月内改善短期记忆25%。这一成果令人注目,因为自然改善的情况未曾出现,痴呆症总是持续恶化。 DMSO的摄取既安全又简单。DMSO的副作用是偶尔反胃,皮肤过敏以及从皮肤和呼吸发散强烈的味道,约八小时后消失。有四种摄取法: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和外敷。口服和静脉注射最有效。关节炎和痴呆症患者为适合的服用对象。(Health Healing, Dec 1995) DMSO的抗癌角色 回首頁   1974年4月,56岁的爱克森石油工业总经理约瑟夫弗洛伊因直肠出血而发现得了直肠腺癌(colon-adenocarcinoma)。此症患者遍布各年龄,但年龄越大,机率越高。通常见于十二指肠,有时见于回肠,引起初期阻断、疼痛、出血以及体重迅速减轻。弗洛伊先生的癌症已渗入大肠。存活时间根据肠壁、淋巴结感染的程度,以及转移的距离而预断。不幸弗洛伊的癌症已蔓延到淋巴结,转移到肝脏。… 经手术切除十三吋大肠及腹腔内淋巴结。哈利医生建议他接受化学疗法,因为腺癌肯定几个月内将再复发,医生说他太太也得了腺癌,正在接受化疗,弗洛伊先生为此困扰,最后终于拒绝。他记得两年前,见过电视报导休斯顿塔克医生(E. J. Tucker)治愈癌症的报导,急于一探究竟。直肠手术后于星期六出院,星期一与太太拜访塔克医生。经过苦苦劝说,「塔克医生同意给我实验性的治疗。」弗洛伊先生说,「六个星期内,哈利医生的太太死于化学疗法。但是我却重回工作岗位,每两天见塔克医生一次,接受治疗。我没有反胃或任何化疗常见的副作用,约18个月后,我的胚胎癌抗原(CEA)测试远低于正常值,塔克医生宣布我的癌症痊愈。之后,每月复查一次,现在三、四个月复察一次,我的数值总是低于正常值。」弗洛伊先生的胚胎癌抗原,从18降到0。 1983年5月16日与65岁的弗洛伊先生见面,他已退休,在一德州小镇开一小健康食品店。他将他的健在归功于塔克先生。 弗洛伊所接受的疗法是塔克医生发现于1966年,至今仍为癌症医疗界所忽视。安德森医院——世界最大的癌疗研究中心之一,与塔克医生同一条街,从未试验过塔克医生的疗方,因为此疗方有一半是DMSO。冷落塔克医生的疗方,大部份是基于政治和经济因素。安得森医院大部份经费来自政府补助,顾虑如果违反FDA的政策,拿DMSO作不许可的用途,政府补助可能被砍。 事实上,FDA很清楚塔克医生的疗方对某些癌症很有效。… DMSO-Hematoxylon的动物实验 78岁的外科整型手术医生乔顿塔克(Eli Jordon Tucker, Jr., M.D.),在休斯顿执业52年,已为各种关节病患作过千次以上的骨接合手术,… 1962年,塔克想到,可能有所谓的癌抗体。当时科学家正研究干扰素,寻找同样的东西。除了研究骨移植的骨黏剂,塔克医生又进行了另一项研究,在有癌症的牛血中寻找癌抗体。 他需要染料能使癌细胞着色,以便观察其变化。…最后发现洋苏木(hematoxylon)是最完美的染料,它能使癌细胞着上一种颜色,正常细胞着上另一颜色,它是多色染料。…洋苏木也用来治痢疾和尿感染。 使用洋苏木做组织染料的缺点是,它是树脂,不能溶于一般的实验室溶剂,如酒精、乙醚。…… 1963年,DMSO被用作溶剂,塔克发现溶解洋苏木已不成问题。DMSO不但不改变洋苏木的特性,并且将它运送到肿瘤处,将癌细胞染成特别颜色。 塔克医生朋友的一只狗,得了巨胞淋巴癌,全身长了肿瘤,喉咙将被肿瘤堵塞。经过DMSO-洋苏木溶液注射两星期,肿瘤全部不见。这只狗后来因食物中毒死亡,经解剖,体内肿瘤残余中找不到活跃癌细胞。 另一只狗得了小胞淋巴癌,注射DMSO-洋苏木,但效果没有那么显著,停止治疗两个月后死亡。 一只野马右前腿出现骨癌,用25cc DMSO-洋苏木溶液和500cc普通葡萄糖盐水的混合液持续外涂患处一年,肿瘤消失。 塔克医生利用动物实验法测得人体的适用剂量。25g洋苏木和75cc DMSO 之混合液,每l cc对应体重75磅(34公斤),用于静脉注射、动脉注射和外敷。 抗癌液用于临危病人 贝弗医生请塔克医生试用此新溶液于一纤维肉瘤无法开刀而面临死亡的病人。此病人已陷昏迷状态,其丈夫听过塔克医生之动物实验结果后,请塔克医生姑且一试。 塔克医生坐在病床边作静脉注射,极其缓慢和小心,第一次注射花了6小时。几个星期治疗之后,肿瘤开始消退,缩到够小的程受后,用手术切除。病人平静无事,两年后因迁居失去连络。 塔克医生以私人经费作广泛研究,记录此溶液对不同癌症的疗效。…分析37件恶性病例治疗结果,DMSO-洋苏木配合当前抗癌方法,70.5%的患者获得改善。这些抗癌法包括:手术、辐射和抗癌药5-fluorouracil, methotrxate, thiotepa。 单用一般抗癌法,收效者5.4%;单用DMSO-洋苏木溶液,收效率38.1%。… 最令人惊异的是两例巨胞淋巴癌和两例恶性巨胞骨癌,前者腺癌完全退失,后者有一例肿瘤完全退失并长出新骨。 由于同僚相继批评他使用未经许可的药剂治疗癌症,他不再发表DMSO-洋苏木疗癌的报告。因使用此一疗方,他被两家医院开除。…此后他只用此方作选择性的治疗——病危而穷困的患者。他不再公开他的疗癌记录。…… DMSO-洋苏木溶液之调制 向化学品公司购25g洋苏木粉(HX-0025),放入80cc之容器中。倒入DMSO,直到容器四分之三,盖住容器,摇动容器,直到粉末完全溶解,静止时,瓶底不见任何颗粒。再倒入DMSO于瓶中,补足份量(25g洋苏木和75cc DMSO),再摇匀,即可使用。 确保安全,首先用0.5cc溶液注入250cc之5%葡萄糖水中,糖尿病患者以普通盐水取代葡萄糖水。每日增加浓度十分之一,直到主治医生确定已达到患者的耐受度。超过耐受度,在注射完后35分钟,患者会发高烧。建议患者携带Demerol或50mg Benadryl锭剂,以防耐受反应。 由有照负责医生亲自施行DMSO -洋苏木溶液之静脉注射。通常取用手臂血管。点滴速度约每分钟47滴。耐受度低的患者,于注点滴前30~40分钟吞服一颗Benadryl,可防止发烧侵袭。若选用锁骨下血管注射,可用2cc肝素(heparin),以防血凝。 疗剂可用口服,但患者于半夜后便不可饮食。晨起,使用注射器作精确测量,于小纸杯中倒入2 oz.5%葡萄糖水(糖尿患者用盐水),倒入同份量的DMSO-洋苏木溶液,将混合液喝下。至少三十分钟之后再进其它饮食。注意:胃癌患者不可口服此混合液,因溶液将直接影响肿瘤,肿瘤消失会使胃壁留下一个洞,好像胃溃疡一样。所以胃肠肿瘤对静脉注射法较适合。 肺癌患者若不使用静脉注射,可用巴内人工呼吸器(Bennett Respirator Machine),2cc盐水,四滴DMSO-洋苏木溶液。吸入混合液约10分钟,每天两次,每次至少间隔两小时。 骨癌患者,使用静脉注射,同时每天服用2,000mg骨素(bone meal)。脸部患者,用蒸馏水将混合液浓度减半,以棉花沾涂脸部,每日两次。若无过敏反应,可逐渐加强疗剂浓度。也可口服。 其它偶用辅助药剂,包括cytoxin和F5U,但只短期使用。有时各种药剂可隔日交替使用。cytoxin和F5U会减低红血球数,所以至少每周要检验一次红血球数。使用此两种药剂时,不可服用阿斯匹宁止痛。 其它每周一次的辅助注射液有:l cc ACTH Gel. 40 units 5cc:0.5cc dexamethasone acetate, 4mg/30cc瓶装;0.5cc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40mg/cc. 5cc瓶装。 每月至少一次胚胎癌抗原(CEA)测试,正常读数,不吸烟者2.5,吸烟者5.0。 接受DMSO -洋苏木-葡萄糖水疗方之患者,应每两周验尿检查肾功能,多服液体食物,如果出现水肿,使用利尿剂。 患者应补充营养剂,尤其是维他命A、C、E、D。每天吃红萝卜,尤其是肝癌患者,不可饮用酒精饮料。最好勿抽烟。 DMSO-洋苏木-葡萄糖水疗方应每天使用,直到CEA读数降到合理程度。 DMSO-洋苏木溶液疗癌医案 1968年,由于同僚之压力和顾虑被吊销执照,塔克医生不再公开他的研究和治癌报告。但并没有完全停止治疗那些来求治于他的少数患者。例如两巨胞淋巴癌患者被治愈,一人于八年后因心脏病死亡,另一至今仍健在。后者,威尔森太太,当时38岁,1972年1月,验出腺癌,肺、回肠动脉、大动脉周围的淋巴结等处,长了大肿瘤。患者小肠长期营养吸收不良,造成长期衰病、瘦弱、黏膜苍白、有发黑的干皮屑。体液堆积于腹腔、肿胀、贫血,癌细胞渗入骨髓,淋巴结破坏。患者面临死亡。 威尔森太太接受最高量化疗一个月,化疗与辐疗并用又一个月,肿瘤仍然继续扩散,化疗因严重副作用而被迫中断,其一是白血球遽减到下限5,000之下,简直无免疫能力。 1973年1月到1974年1月,塔克医生给患者静脉注射DMSO-洋苏木溶液,两天一次。所有肿瘤迹象完全消失,至今健在,亦无副作用。 抗癌DMSO溶液的作用原理 DMSO-洋苏木的溶液只对肿瘤有亲和力,老鼠实验显示,虽然洋苏木染剂从腹腔注入,它会自动流向长在皮下组织的肿瘤。癌细胞周围环绕着原生质(protop- lasm),这些原生质充作癌细胞的养分,洋苏木起氧化作用,破坏这些原生质,使癌细胞失去养分供应而死亡。DMSO本身只是运输工贝,对肿瘤不起反应。 塔克凭私人研究,为病患寻找癌症的疗方,有损传统的医疗体制,更不妙的是,他使用未经FDA许可的材料组合药方,使他被视为异端和骗子,但是在那些病人心目中,塔克是他们的英雄。 1970年1月14日,一位叫做克来德的3岁男孩,被母亲带来塔克医生的诊所。小孩患有崩尿症(diabetes insipidus),由德州休斯顿儿童医院治疗。更不幸的是他又得了转移性的内皮瘤(endothelioma, Letterer-Siwe disease),由安得森癌疗院治疗。多发性癌害已蔓延头皮和全身,两耳内部的肿瘤造成鼻漏(draining sinuses)。一家眼耳鼻喉科医生断定为不治之症,活不过6、7岁。由于小孩之病,父亲离家出走,使母子陷于贫困之境。小孩的母亲风闻塔克之独特疗法,前来求治。医生同意免费为他治疗,但声明这只是实验性的治疗,不一定有效。 塔克医生给予一小瓶DMSO -洋苏木溶液,交代母亲每晨以五滴溶液和蒸馏水,让小孩空腹吞服。并告诉她照常带小孩到前两家医院看病拿药,并告知医疗员小孩吞服了什么药。 第二天,小孩母亲来到塔克医生的诊所,痛哭流涕诉苦:儿童医院医务员暴怒,告诉她如果用塔克的药就别来这里。… 至今,病童已17岁,仍然每天服用塔克医生之抗癌药。 (DMSO: The New Healing Power by Morton Walker, 1983)
个人分类: 社会与生活|4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如何去除不干胶残迹
热度 5 fdc1947 2012-6-13 07:48
在超市买回的各种餐具、小盒、塑料制品等等都有不干胶商标、条形码之类的东西,撕去这些东西以后总会残留一些不干胶残迹,不易去除干净。特别有的放置时间长了,似乎更是麻烦。 但是,对于一个退休化学教师来说,这实在不算大问题。 学化学的都知道,相似的物质相溶,不干胶都是一些有机 胶黏剂 。因此,我的办法是:在不干胶残迹上,薄薄地抹上一点食用油 (花生油、豆油、玉米油等任何一种食用油均可) ,放置几个小时以后(时间多一些,一两天也没有关系),用餐巾纸 、卫生纸之类的纸张 把食油擦掉,再用餐洗净 把油洗干净 就可以了。 这个方法有如下优点: 1. 家家户户都有食用油、餐洗净。 2. 时间容易控制。由于食用油不容易干,抹上食用油的物件放置时间多一点甚至放几天也没有关系,不会因为溶剂干掉了而白抹。由于放置时间较长,胶粘剂能够更好地溶在食用油之中,不干胶残迹清理得比较彻底。 3. 无毒,不会对人产生不利于健康的任何影响。 4. 食用油是非常柔和的溶剂,一般不会对塑料的色彩、花纹和内在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22402 次阅读|9 个评论
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从稀到浓)的颜色变化
yaoronggui 2010-3-26 19:04
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从稀到浓)的颜色变化 水 苯(或汽油) 四氯化碳 溴 黄棕 橙橙红 橙橙红 碘 深黄褐 淡紫紫红 紫深紫 注:碘溶于酒精后,溶液呈褐色。 需要说明的是,溴水、碘水由于浓度不同,其溶液的颜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在有机溶剂中肯定不同,溴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以橙为主,而碘则以紫为主。所以鉴别时,应用有机溶剂萃取后,通过比较萃取层的颜色来区分溴和碘。 氯溶于水、四氯化碳、苯分别是淡黄绿色,黄色,黄绿色。
个人分类: 教学拾遗|9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