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干旱机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百年干旱,无语心痛
purplelab 2010-3-28 10:29
百年干旱,无语心痛 2009 年 3 月,河南干旱, 8 月,辽宁干旱、 12 月到 2010 年的现在,云南干旱 五十年一遇、六十年一遇、百年一遇 做为一个水文工作者,一个水文专业的博士在读生,除了无助、无知、无望,就是一无所有,没有对策、没有思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论 为什么?? 为什么,对自己的失望,对行业的失望,对理论的失望,扪心自问,这么极端的现实,值得我们去呕心沥血 干旱的预测(水文气象)、水资源配置理论、农田水利、思考了好长时间,看了大量的文献,混沌的思路慢慢清晰,又突然混沌,又慢慢清晰循环间,自己也有深刻的体知 为了清晰自己的思路而描述混沌的自己,如下: 1 :地球水文学 刚开始的时候想叫星际水文学,我们放弃了太阳的能源、月亮的引力,地球的大气环流、海洋环流而不顾,只去研究 0.26% 的淡水资源陆地水文学,我们视角是不是太小了,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全球气候变化,是温度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海洋环流的变化,三者必然导致季风变化,降水的变化,水资源的变化。 太阳的周期,月亮的周期引潮力,周期的变化,是否也是水资源的周期。 地球尺度内,水资源是否也是旱涝循环。 地球水文学,值得去思考,那怕是错误的,但宏观的思维方式,绝对不错! 2 :受伤的水循环 水循环,很初级的专业知识,但我们有没有在这个初级的问题上犯了高级的错误。问下自己,水循环,怎么循环的。 一问吓一跳,我们是否只关注了循环的表象,深入下去,循环的路径、循环的通量、循环的时间(速度),我们知道多少? 而人类改变了循环的那些方面,或者这样的改变,导致了什么可怕的结果。 近而发现,人类的影响,是加速了循环速度,减少了循环通量,减少了循环的环节,洪水时直接快速入海,改变了循环的路径(地下水);而干旱时抽取地下水,又加速了地下水的基流补给;两者亏空的继续,没有了地下水,也没有了缓冲力(地下水也许就是防洪抗旱的缓冲力),那么,防洪的胜利,是否是抗旱的悲歌? 3 :水资源逆配置 水资源配置,无论是以需定供,还是以供定需,还是最近的需水侧管理,是否都太过软弱,太过高看了人类的价值和人类的能力,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制约力量。 总感觉上面的配置是把水资源做为二等公民对待的,倒过了,把水当大爷,又将如何逆配置,我起的名字,意思就是以地区水资源决定产业布局。 这样看来,缺水的地区,咱就不让您玩耗水的游戏。这个观点,虽然不能说是新,但具体的操作,又有谁敢坚持,利益割据的夹持,是否错上加错。 顺着自己的思路, 2000 年的南粮北运历史,北大仓的短短 50 年就腰酸背痛了。阜新这么缺水的地方,搞农产品加工,真是以短击长。 再大胆地说,云南的山区,是否需要减少人口,套用专业属于,承载力是否极限啊。 4 :反问的反问 不是道家的无极,当我们反问干旱原因的时候,是否该问,干旱,也许就该存在,她的存在,是否是更好的生态平衡,或者是生态的一次重新洗牌,就像历次战争的煎熬,是地主、皇族的改朝换代。顺着去想,干涸的湖底,富营养化的水葫芦,曾经的辉煌死光了吧。 5 :如果是对的,那么 如果我的观点 4 是对的,那么,趁着干旱,是否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改变一切河流生态的不利因素,变灾难为机遇。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斧正,为了,穷苦的中华儿女。 20100327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 . 解决中国北方干旱问题的百年机遇 合理利用大自然的旱涝转换规律
个人分类: 水圈水文学|556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