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好生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要说深夜食堂,就是白天的食堂也要关门了
热度 3 zhgzhang 2018-3-3 22:31
最近去附近超市旁的便民“厨房”买食品,给专用卡充值时,被告知别充值了,月底店内所有食堂都要关门了。问其原因,回答说赔钱。身边其他顾客问,到这儿吃饭的人不是人挺多的吗?回答说,租金和人工太贵了。帝都的租金可不是一般地贵,再加上去年年底以来员工被迫搬家…… 哦,到月底物美价廉的美好食生活就要结束了。
3281 次阅读|5 个评论
现代人类不幸福的根源是一切为利润为中心的生产方式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11-11 23:07
现代人类不幸福的根源是一切为利润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题记:写在11.11之际,........ 如果无法充分调动人类的消费欲,资本主义总危机就有可能出现 在 20 世纪后期,很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环保活动家出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形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左翼知识界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现代国际环保运动中最有建设性的组成部分,欧洲绿党(特别是在法德两国)的很多领袖都曾经积极参加 1968 年红五月的学生造反运动。 以阿尔库赛等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断撰文从理论上批判一切以利润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地球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消费主义的实际上是对人类消费的异化,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而是为了满足剩余价值和资本的实现,这也是现代人类不幸福的根源。 如果无法充分调动人类的消费欲望( desire ),社会总产品就可能无法实现,从而造成资本循环中断,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乃至资本主义的总危机。 《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超过了一个半世纪,但是马恩所寓言的资本主义的总危机并未出现,至少没有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僵而不死。究其原因,可能有三。第一,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工业化社会的人群仍在不断增长,地球市场空间尚未饱和,资本主义在其生产力充分发挥之前,不可能灭亡。第二,资本与传媒相结合,使得个人中心主义与消费主义的消费观深入人心,配合以消费信贷,大量的超前消费、随意消费、一次性消费,造成了大量的社会总产品未能充分利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主义续命的作用。三对自然的不断透支使得人与人的矛盾转化为人与自然的矛盾。 目前人类还需要 1/4~1/2 个地球才能提供人类需要的资源和容纳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一个普通美国人一生中消费的资源(也包括环境资源)是中国人或墨西哥人的三四倍,是非洲人的十几倍,这个差异是大量有知识、有教养的拉美人、非洲人或者阿拉伯人偷渡到北美或者欧洲的根本原因。 旧大陆 90% 以上的猛兽和大型有蹄类动物都分布在非洲,人类的近亲现生的几种大猿也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欠发达国家的森林里。目前,非洲人均消费水平很低,但这意味着增长的可能性很大。而目前十几亿非洲人中, 14 岁以下儿童占 30% 以上,而且出生人口还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非常人口在达到 40 亿以前很难停下来。如果人类不改变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未来非洲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将会越发突出。现有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注定了是无法实现全人类的现代化的。 幸福感本来就是一种自我感受 自由自在的消费活动中,人们体会到了一种我们的前辈从未有过的欲望的满足感。但一旦消费活动不再是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在现代商品经济下异化成为了一种社会化的东西,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们会从消费中获得快乐吗?实际上消费品往往会成为人的新的焦虑的根源,造成了我们内心的不平衡,使我们的心情变坏,我们往往因为邻居更贵的房子、更大的汽车、更好的汽车、更多的衣服而郁闷,但是即使这一切我们都有了,我们的心情就会好吗?因为还会有新的比较,我们就是在这种追逐精神愉悦的过程中一次次失去精神的愉悦。 满足精神愉悦的可能恰恰不是消费,而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罗梭所说的 “ 人类的幸福感在于欲望的被免除 ” 。其实在 2000 多年前,东方的哲学家老子和佛陀已经懂得了这一朴素的哲理。 道德经里曾经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为盗”,“无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讲的是人要清心寡欲,社会才能和谐安宁。 《心经》中云:“观自在菩萨 ……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空法相,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名,亦无无名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三世诸佛,究竟涅槃, ……….. ”佛学思想纵有千言万语,归纳起来就是无差别心。 外部世界本身是中性的,万事万物之间的差异只有我们用心感受。就像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讲的“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慧能禅师所言,在哲学教案中往往被作为唯心主义的案例。但是幸福感本来就是一种自我感受。并不是我证明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你觉得自己不幸福别人也没办法。不论从哪种评价指标体系,北欧国家都被认为是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地区,但是北欧的自杀率也很高,难道长时期的极夜会使人抑郁? 生产高速增长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 刚刚结束的“十九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由三十年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转变为“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这体现了与时俱进,也体现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工业 - 农业国转变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以汇率计算,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工农业生产总值和出口额居于世界第一,商品和服务的进口额则是世界第三。公民出境旅游的数量也是世界第一。每年中国去美国的游客数量比来华的美国人要多一倍以上。中国工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不仅已经远远超出了马恩的时代,甚至是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中等发展国家乃至最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有超过美国总人口的城镇居民已经达到了美国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中国每年赴美旅游人数也超过了来中国的美国人。中国人均钢铁产量、居住面积和汽车普及度已经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峰值时期。中国大陆不论人均汽车保有量还是销售量都已经超过了港澳台。耐用家电和信息产品等方面中国基本是和世界同步。 中国是少数几个可以在新经济方面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国家之一。华为和 BAT 等都是在经济领域最具有侵略性的国际公司。在最新兴起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领域,中国公司坐失 1G 时代, 2G 时代引进吸收、奋起直追, 3G 迎头赶上, 4G/5G 已经是自主创新、独树一帜。早期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还是在山寨西方。微信和支付宝的出现,已经说明中国创造可以开风气之先。高铁和电子票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中国不断开拓着新的经济生态系统。大科学平台和工程越来越多,神舟、天宫、嫦娥、蛟龙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和潜海的梦想,在宇宙起源、量子力学、高温超导、基本粒子、暗物质等方面的研究,中华民族正在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多的贡献。 和马恩设想的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而是首先发生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境。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命令经济,它的特点是“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速度决定一切”。 通过三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达到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虽然产品质量还和德国有一定的差异,但在数量上奠定了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1905 年的日俄战争中,沙俄被同样属于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但更落后更野蛮的日本击败,这加速了俄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形成与发展。短短三十年以后,苏联红军的大炮就把除了百战不伤的大阪师团之外的关东军炸了个灰头土脸。 新中国成立后,在八大前后,决定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超英赶美”的发展战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争取用十五年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达到或超过英国的水平,最终用 50 到 70 年的时间赶上或超过美国。虽然八大以后,党的总路线受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干扰,但“超英赶美”的战略基本上是预期实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初,钢铁的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已经赶上并超过了英国,经济总量仅次于西方六国和苏联,大概是世界第七或第八位,与英国和意大利相仿,当然人均产值和劳动生产率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后,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GDP 也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 500 多个现代生产门类中有大约 60% 也是世界第一,很多产品的产量都占到了世界的 1/3-2/3 。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当然,不论苏联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中数量和速度,轻质量和效率,重工业优先,先生产后生活,片面强调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奉献与牺牲精神等。 美好生活的关键是个人的满足感 当中国大多数工业部门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乃至首位以后,高速增长已经不再是我们追求的首要目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具体的消费种类而言,由于人的生理机能和时间的限制都是有限的,当然需求的层次是不断提高的,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发展的需求、社交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十九大”提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的进一步升华,明确了我们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美好生活”。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就是解决制约“人民美好生活”的“不均衡、不协调”,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是社会和谐,精神文化生活繁荣,生态环境优良,人民心情舒畅,有理想有追求。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兼得,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一方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所以资本主义经济也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竞争经济,这也是现代人类不幸福的一个根源。虽然,实际上人类的现在生产能力已经可以使大多数人的生活足够美好。 对于我们个人,美好生活的关键是个人的满足感,只要我们的心里有阳光,我们的生活里就可以有阳光。只要能随遇而安,我们每天也都是好日子,因为现有的物质生产能力,已经可以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 为了自己的满足感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不把身心的愉悦建立在消费的感官刺激上,把消费看作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追求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基本消费适量,舒适性消费适度,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和实际效用很低的冲动、随意消费 。这也是为了地球生态和整个人类。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1666 次阅读|1 个评论
无论褒贬,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冀望
热度 1 fqng1008 2014-9-12 08:43
昨天,看到一篇博文“美国,其实是很落后的一个国家”,怀着好奇心进去一看,原来说的都是反话(见附录),而是一个很宜于居住的地方。甚至采用与大家对中国某些不满意现状的对比,充分调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冀望。想起几年前的一篇博文“ 在武汉,想和你一起做的100件事 ”,让我这“半个武汉人”顿时生出许多“游子思乡”之情。看看那些图片和说明,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但我在武汉住居20多年岁月中,怎么就没有看到呢?据说,从小在武汉长大的邓玉冰, 在情人节前花两个通宵,在网上搜集整理制作了100幅照片,再加上浪漫的解说词,上传到网络后引发大量网友围观,我也是被感动者之一。 美国究竟是一个什么国度?其实,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经典台词说的很清楚:“ 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是中肯的。与附录的这篇博文(其实是在网上选择性搜集了一些图片,作者很可能没有得过美国)不同的是,一位游客写下了这样的观感:“ 纽约其实是座很破烂的城市,破得让你无法想象,远远比不了上海。从我居住的纽瓦克镇的旅店往曼哈顿走,那一路的景象直惊得我目瞪口呆。......路旁房屋低矮破旧,垃圾山堆在沼泽地里,...... 在这座城市走马观花的转了几天后,我终于明白了:那个印象中的纽约,金碧辉煌、光芒四射的纽约,只存在于曼哈顿中城和下城一小块的弹丸之地,而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比较破败凋敝。可纽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哪怕它百分之九十五的面积都破烂不堪,那剩下的百分之五,却如同最昂贵的钻石一样,向全世界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吸引着这个地球上所有角落的人向她聚集,向她进发。第五大道,时代广场,华尔街......对于纽约的居民来说,它们只是一条街道,一个每天都要经过的很普通的地方。可对于没到过这个城市的人们而言,他们却是世界著名的景观,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憧憬和美梦。” 而且,另外一位观光客也提到“纽约是美国治安最差的城市。朋友们劝我要有心理准备,进入纽约以后,尽量把车子放在车库或是停在有人看守的停车场,千万不要停放在马路边,因为小偷会光顾,他们把车门撬开,拿走值钱的东西。另外,抢劫时有发生,所以,进纽约时身上最好不要带贵重的物品,但必须带上二、三十美元的现金,如遇到有人威胁,就把美元交出去,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由此,我想到一些朋友在网上争议文革、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以及灾荒时期,两种观点水火不容,一方要把它说成地狱,另一方要把它说成天堂。但它仍然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只不过是不同人的看法而已。正如有些人把美国说成是天堂,是因为他们向往天堂的生活,有些人把美国说成是地狱,是因为他们不想过地狱的生活。但是无论哪一种看法,人们对富裕、公平、互爱的追求目标不会有差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冀望不会有差异。我相信,一个富裕、强大、公平、互爱的中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也是中国领导人的理想,但愿他们能够兑现诺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附敖評:美国,其实是很落后的一个国家 来美国已多时了。我后悔当初的选择。一直都被西方媒体所蒙蔽欺骗,让我错误地以为美国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怀着学习美国先进科技报效祖国的豪情,我翻山越岭来到了这个“强大”的国度。可是结果让我大失所望! ❶ 美国真的是个还未经开发的大农村。在中学时老师们教过,工业城市应该到处都是大烟囱,到处都是大工厂,到处都是灰尘。这才是工业化的象征啊!可是美国呢?极少见到烟囱,偶尔见到小小的几个,还是别墅装饰用的,到处都是清澈见底的河流和湖泊,河边也没有造纸厂啊,炼钢厂啊什么的。空气清新得象原始社会,简直没有一点工业化的影子! ❷ 美国人不懂经济。美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几乎通向每个村庄,可是几乎没有收费站!这么好的巨大商机居然白白浪费!我恨不得马上用水泥在这些路上筑几收费站,不出一个月,肯定可以在西海岸买栋海景别墅。还有,公路边随处可见宁静还未开发的湖泊,政府宁愿让水鸟随便栖息拉屎,也不会开发个湖景花园大赚一笔。可见美国人毫无经济头脑。 ❸ 美国建筑太原始。除了几个少数的大城市外,根本没有什么水泥和混凝土之类的高楼大厦。我刚到美国时,飞机快降落,我看到机场边上大片大片小平房(有人说那是小别墅),错以为到了柬埔寨。 说到水泥和混凝土,我简直不敢相信美国几乎没有混凝土的建筑,他们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木头和一些奇怪的材料建成的。用原始的木头做房子,看来洋人们的建筑水平还只停留在清朝以前,那是封建社会时期呀! ❹ 美国人不懂吃野味。 有一天晚上我和同学开车去另一个城市,忽然从路中间跑出几只梅花鹿来。 图:9月5日,两只鹿出现在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两只鹿沿着金门大桥向北方前进,从城市的方向去往郊区造成了长达30分钟的堵车。司机都耐心地跟在两只鹿后面通过大桥,不少人还饶有兴致地拿出手机拍下了两只鹿过桥的画面。 同学眼疾手快刹了车才免了一场撞车事件,据说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有时候一头鹿就可以毁了一辆车。美国政府也不知道管管,连马鹿都管不好,还要整天张罗着要打伊朗,真不知道奥巴马吃饱了在想什么。还不只是鹿呢,据说树林里还有熊和狐狸,野鸟和松鼠随时光顾厨房就更不用说了。美国人也太不懂吃野味,连个野味餐馆都没有,暂且不说野生动物美味可口,打死那些野鹿然后卖掉鹿角也能赚大钱啊!美国人整天就和这些动物住在一起,还搞啥动物保护,根本就是原始社会。 ❺ 美国人不懂自尊。 大学里的教授一点都架子都没有,完全没有学者尊贵的风范。 D教授据说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可是课间休息的时候居然和学生在教室里大吃饼干,大侃《21点扑克牌》和美女章子怡。一点学术的威严都没有,我简直失望死了。还有:堂堂正正的博士导师们没有一人把博导头衔放在名片上。连如何炫耀地位与身份都不懂,这样的教授教出来的人就是当了官也不懂装腔作势,谁还会跟这种不懂装腔作势的官点头哈腰呢?所以,美国连小胆刁民们都胆敢骂当官的。看来还是我国的公仆母仆们受人尊敬,哪怕在我国只是个小处长也比他美国总统有威风,怪不得有人说在我国是一等公民而在美国成了三等公民。 ❻ 美国人看病太麻烦。先得跟医生预约,看完病,医生给开药方。有些人还得咨询药师。买药得自己去超市买,不像咱们那块儿,看完病拿着医生龙飞凤舞的处方在医院直接买药就行了。我真不明白美国为什么把卖药的和看病的分离,医院(医生)只诊断和开药方不卖药,而卖药的药店不见医生的药方不卖药,利益和责任都分开。可见美国医院又不会赚钱了,干吗告诉病人药名啊?看病卖药一条龙,把药价垄断翻个8倍10倍的,多好的生意不会做,可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太死板。 ❼ 美国人精神空虚。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大部分美国人吃饭前都要做什么祷告,美国人还天真的说:“上帝保佑美国”,完全是胡说八道嘛,上帝保佑美国,怎么还让美国如此落后,如此原始,还让美国人民如此单纯幼稚啊?不像本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已找不到了,被我们不小心搞丢了,但提起老祖宗我们照样沾沾自喜,丝毫没有愧对的想法,在怀旧中我们一切向钱看,精神一点也不空虚。 ❽ 美国人胆小,95%司机从来不敢开车闯红灯, 99%的不敢抢道;这哪叫合格司机们嘛!虽然99%的美国成人有车,可开车的方式很奇怪:马路上很多车,却听不见喇叭声,街道安静得不像街道,一点省会城市的热闹和人气都没有。 ❾ 美国人感情淡漠,公交地铁上下属从来不给上司让座,95%员工认为上级家的喜事与己无关,所以从不找个借口关心一下领导,99%的人升学、就业、提升、开刀也不懂开后门送红包,真是不懂规矩,太没有人情味了! ❿ 看了这张照片,我有充分的理由瞧不起美国 捕杀拉登,奥巴马和下属们在白宫局势研究室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监看卫星实时传送的视频。我的感受是: 一、美国的下属太不尊敬领导了,竟把堂堂的大总统挤到角落里坐。奥巴马可怜,还没天朝一个乡长威风。 二、堂堂的白宫局势研究室好一般呀,面积小,也没豪华装修,实在不配大国风范。天朝一个县政府的科室恐怕都比它大得多,也豪华得多。 三、会场内没有水果饮料,没有“九五至尊”天价烟——穷酸、寒碜,还号称世界第一经济体呢,我呸! 我有充分的理由,瞧不起美国!
个人分类: 探讨幸福|31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又是一个新单位,又是一个月
热度 4 casgirl 2012-11-21 19:33
10 月 22 日来三峡集团报道,到今天, 11 月 21 日,又是一个月。 刚到水保所时,写了工作一个月的纪念文,如今,又想动笔了。 又是一个新单位,又一次见到一些陌生的面孔,又一次从陌生到熟悉,我需要用那么多的“又”字才能表达心中的感想。 一个月,我又学了很多东西。分管我的领导负责的项目多,我也跟着有事情做。我喜欢有事情做。但是大部分项目,关于鱼类,关于保护区,都不是我所熟悉的。我只能一点一点的去看项目书,看监测报告,看项目规划,一点一点的增加认知。好在我自我感觉接受能力比较强,逐渐地了解深入。我也在领导的安排下开始学着去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会议纪要、项目书签批等各种琐事。虽然有人觉得我作为一个博士去干这样的事情很好笑,玩笑似的讽刺博士不应该做这种琐事,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只将其归结为有些人的酸葡萄心理。毕竟,要在一个地方工作,必须要从所有的小事开始熟悉。即便你是领导,如若不熟悉小事也很难安排工作。我想我会很快学会很多事情的整个处理流程。 我要换研究方向,于是开始写研究计划,当我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满满的工作时间,且前期的思考时间不算)想好了我的研究内容,做出了技术路线图,却发现我理解错了,我将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搞错了。有时候研究区所处的地理区域与整个研究思路有关的,因为不同区域受的干扰不同,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就有差异,所以我很悲催的发现,这几天超负荷脑力劳动又是白干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低级错误,对研究区的基本情况尚未了解清楚便开始动工。我突然对自己充满了质疑,我为什么会那么急躁?为什么会那么的想当然?我开始觉得郁闷,不仅仅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质疑,还因为要拿出一个研究方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避开其它那么多的研究项目,还不能那么肤浅,还必须要在两年内完成,我确实有点头疼。 好朋友打电话,我说我郁闷,我不爽,我极其地不爽。她问我是间歇性还是周期性的,我说间歇性和周期性都有,不过现在是间歇性的。好吧,既然是间歇性的,持续时间就没有太长。打个电话发泄一番,就过去了。残存的小小郁闷也不足以影响心情。但是,她老人家第二天继续打电话,好像我第一天的坏心情会一直带着。。。 头疼归头疼,活还是要干的。于是,我头疼的继续写计划,因为这周是要汇报的。今天问领导是明天还是后天,领导回答:不是明天就是后天。。。我勒个去,真够确定的。。。 周末的生活多姿多彩,除非天气不好,我都是要出去放风的,同学相聚、去图书馆、逛街、逛公园、看风景,去我在中科院待了 5 年都没去过的、去了之后误把大门当小门的研究生院,北京还有那么多我没去过的地方,一时半会也是玩不完的,所以不用担心周末无聊。只是今年的香山红叶已经过季,要想再看得等到明年了,好在我看了黄叶(银杏叶)作为补偿 ~~~ 生活如此美好 ~~~ 用美好的心感知世界,所有的一切都会是美好的。
3803 次阅读|9 个评论
默默生活
热度 43 suxiu1987 2012-11-20 04:56
转眼两年没有在这里写文章了。期间考G、考托,毕业论文,出国事宜,感情纠葛。在家呆了一个暑假,9月中,拖着比男生还简单的行李来到大英帝国,挣扎了两个月,刚来的那种不安全感导致的神经衰弱终于要好了,虽然还是会孤独。随便拿出一个话题,都可以是一篇日志,可是,在这是个时候忽然打开这个页面,不是为了这些。 我经常看科学网,经常浏览很多帖子,很少留言。不知道是自认为的成熟,还是有些精神洁癖,不愿意轻易发表言论。昨天在几个帖子下面简短的几个留言,换了今天几个新近来访。平时大概访问我的人,要看一个月会不会有一个。 关于程老师和学生的讨论引起我的关注。与几个同学讨论了一下。在这里,不想过多评论。但是我确实受到一点冲击。我和同学开玩笑的说,“清华的学生,不需要感兴趣都可以把事情做得那么好,这是我唯一的感触。” 其实,也不全是开玩笑。 会羡慕别人的聪明。当统计折磨了无数遍,我还是要去听课、看书来不断加强巩固之后,我感叹,我真的和数学无缘。而那些来自985、211学校的孩子们应该很轻松的吧。 会羡慕别人的出身。清华、北大,在我这里,有点被神化。尽管北师的同门这两天不断给我灌输他们也是人,也有很多不那么厉害的等等的观点,我还是会发自内心的觉得他们和我不一样。会想他们如果和我面临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课程,一定做得比我好,比我优秀吧? 会感受到别人的优秀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号称自己热爱自己的科研,其实是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动不动就被帖子和电视剧感动的哗哗的哭。会思念家人朋友,觉得自己孤单,学不进去。有时候浏览了一上午的网页,文献的一个段落都没看完。有时候逼迫自己去学习,可是还是轻易地就去玩了。甚至觉得这是不是一种病?没办法集中精力?是不是太emotional了不适合搞科研呢?而那些优秀的,各种SCI,各种奖项的孩子们应该不是这样吧?他们夜以继日的科研和学习,不仅仅学习厉害、写文章厉害,就连业余的爱好、个人的情操也轻易地秒杀我。比如弹钢琴,跳街舞,硬笔软笔的书法……我真的不想列举了,我一样也不会。 我只能默默地生活。曾经也是心比天高的孩子,如今开始承认自己的平凡。 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如果没有公派,我年近六十的老父老母,连我这边半年的生活费都担负不起。顺便感谢国家。 没有很好的外在条件,放在人群里,没有任何特别。也没什么特别的品味,也不会化妆。偶尔看到电影里讽刺那些不会化妆的女孩子还在用大宝,说的就是我吧。 没有聪明的脑子。会犯错误,会迟钝。每一个进步,都是积累的结果。还偏偏受不得批评,导师都怕我受不了,只能委婉的跟我说。哈哈。真是难为我的导师了。脑子不聪明吧,每天用在科研上的时间还并不多,还是会分心,对很多浪漫美好的事物没有抵抗力。 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paper,科研成果等等。 这两天在看《非诚勿扰》,有时候就想,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说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 可是,虽然默默,却还是积极地生活! 也许您不信,这个啥都不是小女子号称自己想学好生态、保护动物,想要在老了的时候学习哲学,给世人做点啥贡献!替自己捏一把汗啊,说这个话。可是我坚持我的坚持。 有一群和自己臭味相投的朋友,不嫌弃我的罗嗦、自以为是,也不嫌弃我的容不得别人说。可以讨论情感,讨论科研,也可以讨论买什么衣服和鞋子! 一直比较骄傲的是自己的本科老师、研究生导师还有现在的博士导师都特别特别的nice!那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直计划着下一篇文章是写老师的,忙开题,没写。没想到这个先出来了,后续补上。 还有疼爱我的父母亲和姐妹。上个周爸爸六十周岁生日,妹妹姐姐姐夫和外甥都回家了。他们聚在一起的话题竟然是我!把我小时候的光辉事迹挨个说了一遍。总结下来,我小时候还是很聪明的。哈哈,这是我莫大的安慰啊。家里有两棵柿子树,有一棵是我养大的,可是我从来没沾过光。今年的柿子特别甜,妈妈又在家感叹,娜娜今年又没有吃到柿子。大概母亲惦记孩子就是这么的朴实吧! 哦,说到家人,我本来是想说另一个事情的。暑假的时候,我和妈妈总是呆在家里。有次,我忽然问她,“如果将来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做的很好,但是并不很挣钱,你会为我骄傲么?”妈妈用很坚定的语气说:“我已经很骄傲了。”唉,我的老妈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的老妈,快把我感动哭了! 嘿嘿,竟然写了这么多了。总结一句话,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不管是谁说的,这真的是幸福的源泉。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祝您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
5801 次阅读|93 个评论
中年之殇
热度 6 dongping2009 2012-7-17 13:46
我们大学817同班同学有一个公共信箱,平时几乎一直处于静寂的状态,只是在某些比较特别的情况下,偶然地会活跃那么几天。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某一位(或几位)同学或返乡探亲、或出差路过等,与路过地同学们的聚会及照片上传啥的。 印象中最长一段时间的活跃期,当属2006年的前半年时间,为了筹备我们大学毕业20周年的再聚之事,同班同学们通过电子邮件各出主意,包括聚会的具体时间、地点与日程,以及借此建立一个我们817奖助学金基金等等,每天都好像有若干封Email,飞进我的信箱。当然,我自己也是贡献了不少的文字与想法的。 所以,6年前暑期中的那次同学聚会,已经深深植根入我的记忆深处,全班近60人,那次参加聚会的人数达到了40人左右,两天多在一起漫步母校校园的时光,与母校老师茶话的情景,甚至还包括一个下午足球场上的激烈“鏖战”,都成为回顾我们5年间共同大学生活的美好记忆。 而那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能够参加这次聚会的大学同学,我们都知道,他们绝大多数都在这个地球上的某个地方,平凡地并且好好地生活着,我们互相祝福,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但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毕业20周年聚会之时,已经有一位同学,因为某种原因离我们而去【 暗物质与“万圣悲魂”之一 ; 暗物质与“万圣悲魂”之二 】,所以这次同学聚会时,回忆包括与这位离我们而去的SHAN同学在一起的5年大学时光,自然成为了话题之一。 两天前,我们班上的公共信箱再次被激活,但这次传来的,却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消息。我们班上的老XU同学,在参加2012年7月14日一场以慈善捐助为目的的自行车比赛时,赛程之中因自行车失控,而将其已臻成熟的精彩人生,凝固于2012年这个炎热的夏季。 “ 老徐出生和成长于上海,毕业于上海行知中学,于1981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成为他一直引以自豪的科大817的一员。1986大学毕业后,他来到远在贵阳的中科院地球化学所工作,在那里学习和工作了2年后,于1988年赴美来到俄亥俄州立大学(OSU)攻读博士学位。 由于他出色的研究工作,流利的英文,加上极具感染力的性格,在那学术界的教授职位一职难求的1994年,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老徐就被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UIC)聘为助理教授。三年后的1997年,老徐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辞去教职,举家搬回他读书时的城市Columbus,Ohio,改行在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s)开始了他作为软件工程师的生涯。又是三年后的2000年,在电讯业如火如荼的年代,老徐跳槽进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朗讯(Lucent)公司,工作至今,历经几次大裁员而屹立不倒 。【 相关网络链接 】” 老XU是参加了2006年在合肥母校的那次聚会的,现在回忆起来,我已经并不记得那次聚会时,我与他交谈了些什么,甚至是否交谈了,我都好像没有留存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了。得到老XU去世的消息后,我坐在家中,翻看计算机中留存的2006年那次聚会时的照片,发现了好几张包括我们两人在内的同学合影;我的脑中闪回出20余年前的817时光,那飞机楼中5年年轻时代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 印象中,大学期间老XU很喜欢踢足球,好像球技也很好。我那个时候,主要是客串我们地球物理专业小班的守门员角色,而老XU主要担当他们地球化学专业小班的前锋,所以有时候我们两个专业比赛的时候,我们偶尔会有一些身体上的碰撞接触。 老XU与我们班里的其他同学一样,很善良也很愿意帮助别人。我记忆深刻的事情是,我在上大学的前两年(1981-1982年与1982-1983年),家里一直很困难,尤其到每年阳历的4至6月间,大约三个月左右的样子,所谓青黄不接的春荒时分,与我上高中的时候一样,大米都会断顿,因而大多数的时间,全家便会将红薯干当作日常生活的主粮,一直吃到麦子收割时分,再进一步熬到新一年的稻子成熟之时。 到我上了大学的转年春夏之际,我便寻求我们班上同学的帮助,希望能够部分解决我们家面临的春荒问题。于是,我们班上的几乎所有同学,你5斤、他10斤地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安徽省粮票,还有不少的全国粮票,赞助给我,拿回家中去买“公家的”大米,而老XU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赞助者。 大概到了1984年之后,家中境况逐渐好转,春荒问题也渐行渐远,我才不再寻求我817同班同学的粮票赞助。 去年6月份接父母来京生活,整理两位老人需随时携带进京的衣物时,赫然发现家母缝补得很细密的一个包裹里,还有将近30斤全国粮票。我深深理解,两位老人一生清贫,尤其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数月之久的彻底断粮,而至数位亲人成为饿殍之痛,以及其后持续20余年的春荒情景,所以留下难忘的忧患意识,当是他们有意留下了这数十斤的全国粮票,以备日后的不时之需。 留下的这数十斤全国粮票,终究是再也没有机会拿出来使用,径直沉寂至今。及至今年5月份,母亲她老人家因病过世,此生此世,母亲便再也不需要有这样的“机会”来“享用”这特意留下来的全国粮票了。 但包括老XU在内的我同班同学的善良与热忱,我是非常深刻地能够感受得到的,我为能够置身于817这个优秀而又温馨的群体,一直倍感自豪。这次老XU因为从事他所喜爱的运动,不幸离我们而去,借此机会,惟愿老XU在去往天国的路上,一路走好。 同时感叹,我们已经人到中年,往后的日子里,从事我们喜欢的体育活动时,适当地能够注意到量力而行,因为我们这样年龄段的同学,上有老下有小,责任相对较大,所肩负的往往也并不是我们自身一个人的重担。
个人分类: 春夏秋冬|62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威威的美好生活
carldy 2010-3-28 18:09
这几天让威威学骑大人的自行车。一来考虑长个头,二来也锻炼他的自信与胆量。 都是利用饭后休息的时间,我陪他跑了两个晚上,没想到他竟然说他可以自己独自骑了。 于是,利用周六下午的时间,让他到操坪训练自己骑车。 还真行,我放开手(起初我是偷偷的,没让他发现),他竟然独自快速骑开来了。 他自己总结了一下骑车经验: 首先在老爸的指点下,把基本功掌握了:蹬车、方向、视野、刹车、转弯、速度等; 其次是内心不要害怕,大胆往前走; 骑车的感觉就是爽,风在耳边呼呼跑,车轮下面的沙子发出一种轻轻的摩擦声.。。。 附上几张图片(请看相册),以表彰其勇气与胆量。
个人分类: 童真世界 Time for Childhood|3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