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文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昆士兰州的中文教育
热度 7 yaoqizhou 2014-8-24 07:41
2013年,澳洲出口的三分之一的目的地是中国,比第二大目的地日本的两倍还多,中国到澳洲旅游的人也仅次于它的邻居新西兰,而且上任总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所以我们在搬来澳洲之前,想象在澳洲汉语一定很热,也就是说,在美国中学成功教了五年汉语的太太找工作应该问题不大。 来了之后,才知道问题很大。我们发现黄金海岸没有几所中小学教汉语,可能还没有印地安那州多。我大女儿的高中是有汉语,但学中文的比学法语的还少,以至于去年不得不减少到一个中文老师。而小女儿的小学只有日语,中学只有日语和西班牙语。这才知道这儿教汉语的基本上是新建不久的学校,而有点历史的中小学的东亚语言是日语,因为日本与澳洲的经贸关系一直很发达,中国的超越也就仅仅是这几年的事。一个学校一旦教了日语,很难再上汉语,总不能把日语老师开了啊。几次和小女儿学校的校长见面,校长连开个课后汉语班也说要研究研究。想当年,我们在印地安那州时,我们女儿学校的汉语就是在我太太的推动开始的,这一招在这儿还没行得通。 2014学年度黄金海岸没有一个全职汉语教师招工广告,还好,离家不远的有个私立中学有个半职位置。太太去面试,毫无悬念地就拿下来了。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执照昆士兰不认,需要重新申请昆士兰教师执照,而且出乎意料的是,英语考试要求奇高。雅思口语、听力要八分以上,阅读、写作要七分以上。说实话,雅思听力八分有些难度,我在美国用了英语那么多年,也不见得能过。这把年纪,谁能听了一大段,还能记得其中提到的一些点滴信息以及数目字,幸亏当大学老师没有这个要求,不然的话我就惨了。还是我太太行,也考过了。 这不,时间过得快,她已教了半年多。总的来说在澳美两国感觉太不一样了。主要原因是昆士兰州的教育大纲要求太细,每个年级教什么字,考什么试,什么进程都规定得死死的,没有办法、也没有空余的上课时间去变通。这样细的要求,再加上根本就没采用一本教科书,老师围绕大纲教,自己为学生编练习题,所有的学生只能靠笔记记下讲的内容。可以想象,仅靠看笔记本上的内容,能学多少呢?而没记全的根本就没法复习。这不仅仅是汉语的问题,我小女儿上的日语,西班牙语也是这样。同时教育大纲只要求教语言,对教文化的要求很少。汉语已经很难了,脱离了文化,空洞的语言就更难教了。很多在美国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拍电影,玩游戏,讲风俗,办活动都没法进行。更要命的是,每星期只有两节汉语课,星期二星期三两天打鱼,五天晒网,很容易就边学边忘。所以这半年,她还在探索、适应中。 相比较,在美国中学教学的时候,汉语这门课是她一手建立起来的,怎样教,什么教材,进程如何,她说了算。在和其它语言竞争中,学生从无到二百多,多次被学生选为最影响了他(她)的老师。其中一个学生进了大学后继续把汉语作为主要科目,最近在联合国全球青年论坛 中文演讲代表美国获奖 , 现在正在南京大学访问学习[可以看看她非常有意思的 英语博客 ]。看样子,我太太的引导真正影响了她的一生。这学生的成功也是她的骄傲,她期待着有一天能在澳洲复制这样的成功。
个人分类: 家庭教育|12635 次阅读|7 个评论
外语教育必须要加强,而不是削弱
hanzs 2010-3-28 23:01
外语教育必须要加强,而不是削弱 文/乐水老汉 政协委员杨维刚:建议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政协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朱世增教授也有同样建议(2010年3月14日广州日报)。这位民盟中央常委杨大人,在其提案中把他认为的现在中国人中文表达水平不尽人意归罪为家长、孩子和学校过于重视外语教育的结果。他说许多大学生反映,上大学以后,语文能力严重下降。许多字突然写不出,写出来了也不确定。其实地球人都知道,提笔忘字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脑普及后,多数人习惯于用拼音输入法打字造成的。与重视不重视外语教育没有关系。 我们的确承认现在的年轻人用母语口头表达、笔头表达的能力与六十年多前相比确有下降。但原因绝不是什么重视外语教育的结果。因为这不合逻辑。假设我们的年轻人普遍的外语水平很高,成天喜欢听的都是外语广播、喜欢看的是都外文原版电影、喜欢读的是外文小说和报纸,整个思维都用外文了的话,这位大人的指责也许还有些道理,因为种情况下外文确实对母语的表达会有些冲击。其实,到了10来岁,小孩的母语水平就比较成熟了,在国内的中文语言环境下,进行外语教育绝不会影响到他们母语的发展。用取消小学外语教育这个药方来治母语教育中的病显然是根本不对症的。 当今社会,有些貌似砖家的人物,打着政协委员的破旗,不敢直面当今中国最核心的问题,而是在所谓的谁都敢说懂一点的教育领域大放厥词,真是社会的悲哀。看到网络上那么多的愤青随声附和这些砖家的意见,就更加感到悲哀了。中国的外语教育费时费力,效果不佳的确非常严重,需要彻底改革是对的。但这绝不是否定外语教育必要性的借口。我敢打赌,那些坚决反对重视外语教育的人士,没有一个是能够用流利的外语与外国人交流的人。他们或是花了大量时间、金钱,外语还没有过关,从此产生极度的自卑心理,造成了他们对外语的反感。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懂外语,你怎么能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世界中冲浪翱翔,真正体会一把自由清新的空气呢?这类人也只能自娱自乐地百度百度而已。 当然,本人绝不反对加强母语教育,特别是提升年轻人的中文文字表达能力。这几十年,年轻人除了都学会国骂之外,就是学会了讲空话,讲假话,讲大话,讲套话。假若当今中国社会多出几个语言犀利的鲁迅也真是我们民族的幸事。只不过,治病的药应该对症,不要把中文教育和外文教育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扯在一起,把它们硬扯成一对矛盾。杨常委也好,朱叫兽也好,你们怎么不敢直说,让那些从小就被要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知识教育别挤占孩子们的国学时间、作文时间、阅读时间呢? 都什么年代了,听了杨、朱之流的言论,仿佛又回到了文革时代,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悲哀!外语教育必须要加强,而不是削弱!
个人分类: 教育政策|2800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