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准确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61、中医的“概率统计合法性”
baishp 2019-9-28 15:52
61、中医的“概率统计合法性” 任何一门应用学科,如物理、化学,包括医学,中医学,其理论必定是一个与实际相近似的模型,而不可能100%准确。若数据可观测,那么理论值相对于观测值,其相符的程度,也可以看成一个随机变量。它也有一个概率,考虑用词习惯,可以把它称之为“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设为P(x),1≥P(x)≥0。 在医生诊疗过程中,医生对医学理论的理解、应用的准确程度,它也是一个随机事件,其概率可称之为“医生应用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设为P(y)。1≥P(y)≥0。 病人的病被治好,是上面两个事件的联合作用。其概率P(xy)=P(x)P(y)。1≥P(xy)≥0。 将上面公式改写一下:“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 P(x)=P(xy)/P(y),1≥P(y)>0。 即“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等于病人被治愈概率,比上“医生应用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 在西医诊疗中,由于医学理论广泛采用数字化表达方法,因此医生个体之间的“医生应用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P(y)差别不会太大,而在中医诊疗中,情况大不相同,医生个体之间的“医生应用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P(y)差别会很大。 但不管P(y)怎么变, P(x)=P(xy)/P(y),1≥P(y)>0, 这个基本关系是不会变的。 在P(xy)不变的情况下: P(y)越大,即医生水平越高,P(x)越小,“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越低。 P(y)越小,即医生水平越低,P(x)越大,“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越高。 以中医诊疗为例,假设平均10次治疗,有3次治好,那么“中医理论正确度概率”也肯定有 1≥P(x)≥0.3。 在现实当中,这个数字实在不算大。 现在中医师本身水平普遍低下,这几乎是个公认的事实。但这个事实正好反证了“中医理论正确度概率”高啊! “相机太好了,傻瓜也能拍出不错的照片来”,就是这个道理。 …… 在医疗活动中,如果完全没有医学理论,那么“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为P0(x)=0。 病人病种有无数种,药物有无数种。如果完全没有医学理论,那么只能随机抽取一个病人,随机抽取一种药物,让病人服下此种药物。大家算算,这种方式治好病的概率是多少?如果病的种类是5000种,药物的种类是10000种,那么治好的概率是 P0(xy)=1/(5000*10000), 基本上可以看成 P0(xy)≈0。 也证明了“医学理论正确度概率” P0(x)=P0(xy)/P0(y)≈0。(由于没有医学理论,多么愚蠢的“医生”来做这件事都是对的,即P0(y)=1)。 在中医诊疗实践中,不管治愈率多么低, P(x)>>P0(x)≈0 恒成立。 这就是中医的“概率统计合法性”的证明。
个人分类: 夸夸其谈|1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概念测量误差理论》论文导读
热度 3 yeses 2016-3-29 09:36
《新概念测量误差理论》论文导读 1. 论文简介 • 人类沿袭二百年的误差分类理论被完全颠覆 • 不确定度概念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解释 • 将给测量理论体系带来一个革命性的影响 • 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3224116000567 (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IMEKO之《Measurement》杂志) • 中文版本链接: http://pan.baidu.com/s/1qX9bh1q 2. 背景 • 现有误差理论中实际有三种完全不同概念逻辑。 • 这些概念逻辑不仅互相矛盾,而且存在诸多逻辑上和哲学上的麻烦。 3. 新理论的主要论点 • 已知误差(误差样本)是误差的测量结果,是测量结果而不是误差,把它归类于系统误差是逻辑错乱。 • 随机误差 ( 测量结果与数学期望之差 ) 和系统误差 ( 数学期望与真值之差 ) 都是恒差,没有性质区别。 • 任何误差都是来自于测量,都遵循随机分布,误差不能根据是否遵循随机分布而分类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随机分布是指概率分布,表达误差存在于一定概率区间内,而不是随时间随机变化。 • 任何误差都可能对后续下游测量产生系统、或随机、或无影响,而且影响性质或有无影响只取决于下游的测量方法。 • 误差的影响性质和随机分布是二个完全不同的事情。 • 在完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仪器内外的各种工作状态等都是测量条件)重复测量,测量结果序列是不可能发散的。 • 测量结果序列的发散实际是因为变化的测量条件改变了误差的结合过程,与所谓随机误差概念没有必然联系。 • 规律误差也能导致测量结果序列产生离散。 • 标准差是误差的概率区间宽度的指标,不能解释成为最终单一测量结果的离散度。 • 误差合成根据代数法则,方差合成根据概率法则。 4. 结论 • 误差不存在系统和随机的类别之分,误差都遵循随机分布,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能合成是个伪命题。 •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精度、正确度、准确度等概念应当废除。 • 不确定度概念应该明确地定义为测量结果误差的概率区间宽度的评价值。 另:作者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推广这一理论思想,因为颠覆了传统、动摇了现有理论的根基,被人看成另类学术,工作受阻,迄今仍然遭遇阻扰。为推广这一新的理论思想,故发此博文,欢迎传播评论,当然也欢迎能给出实质性反对论据的反对者以正当的学术方式进行讨论,但不欢迎拿不出论据的苍白反对。
4510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辨率是不低,但更关键的是看分类准确度如何
热度 1 wya 2014-9-25 11:08
博主注: 中国不允许外国人进入非法测绘,那中国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是如何在国外取得实地样本以进行测试训练呢? 如果没有国外的实地样本进行校正,是不是表明只有中国区域的分类相对准确?还称得上是全球数据吗? 将全球卫星影像在计算机中自动监督分类处理一下就是先进成果?创新性究竟在哪里?哪里体现出技术和成果比国外先进? 是否可以免费给国人下载,以测试一下分类准确度? 我国向联合国捐赠最高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9/304066.shtm 与以往相比,除分辨率数据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外, 还采集了9万多个训练样本和4万多个独立测试样本 ,并试验多种方法对覆盖全球的8929景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和增强型专题制图仪传感器影像进行分类。 该数据库的完成,意味着我国在大量遥感数据处理、全球制图软件研制、全球地表覆盖认识方面 取得新的进步 ,能为全球与区域模式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全球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及固碳能力规划、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农地开发、水资源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2014/9/25 9:27:04 cranelover 国人用还得买,联合国就无偿捐献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国际精神 2014/9/25 8:54:03 sucksis 人家国外的卫星资料可供科学界免费使用。而国内的任何资料都需要花钱购买。国家这些部委拿数据搞权利寻租。天天说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了,可是做我们地学研究的却很难用到来自中国的数据。也没有哪个机构能提供点长久发布的地学数据产品,每年那么多科研经费竟然只产论文,不产数据。 2014/9/24 17:52:27 Amedee 是数据产品吗?可不可以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开放提供呢? 2014/9/24 16:39:53 chaijf 可不可以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开放提供呢 2014/9/24 13:57:09 USTC2014 这都是花的中国纳税人的钱,可不可以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开放提供呢?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数据报道错误太离谱:2013年温室气体增长创历史新高
热度 1 杨学祥 2014-9-11 04:38
数据报道错误太离谱: 2013 年温室气体增长创历史新高 杨学祥 错误的报道:根据报告, 2013 年,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从 2012 年的 2.9ppm ,激增至 396ppm ,创下自 1984 年以来最大的年度增幅记录。 正确的报道:公报称, 2013 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亚氮浓度均创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浓度为 396ppm ( 1ppm 为百万分之一),相当于工业化前( 1750 年)水平的 1.42 倍。初步数据显示,受地球生物圈吸收量降低及排放逐步增加的影响, 2012 至 2013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 2.9ppm ,为 1984 年以来的年度最高增幅。 按照错误报的道计算, 2013 年,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从 2012 年的 2.9ppm ,激增至 396ppm ,一年激增了 136 倍,太离谱了。 媒体的科技报道要注意科学的准确性,否则令人难以相信。 这样离谱的报道你信吗? 相关报道: 世界气象组织 :2013 年温室气体增长创历史新高 2014-09-10 10:52:25  来源 : 中国日报网 ( 北京 )  有 0 人参与分享到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 2013 年温室气体增长创历史新高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2013 年,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中国日报网 9 月 10 日 电 据联合国电台网报道,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2013 年,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应对不断加快且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气候变化。 气象组织在 9 月 9 日 发表的 2013 年度《温室气体公报》中指出, 1990 年至 2013 年间,由于大气层中长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浓度的增长,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提升了 34% 。 根据报告, 2013 年,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从 2012 年的 2.9ppm ,激增至 396ppm ,创下自 1984 年以来最大的年度增幅记录。 此外,大气中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在过去 5 年继续快速增长,浓度达到 1.824ppm 。其他主要温室气体如一氧化二氮也在过去 10 年中不断增加,浓度达到 0.3259ppm 。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表示,地球表面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年年都在打破记录。但今年的突出特点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速度比以往要快,创下了 30 年以来的记录。 雅罗表示,国际社会必须尽一切努力,扭转这一趋势,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雅罗称,尽管采取行动需要做出果断的决策,但这仍然是可能的。他表示,为在 9 月 23 日 于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气候变化峰会之前发表《温室气体公报》,气象组织今年改变了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会议召开前发表公报的惯例。 netease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信莲 http://news.163.com/14/0910/12/A5PIHQ5A00014SEH.html 世界气象组织: 2013 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 2014-09-09 16:24: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日内瓦 9 月 9 日 电(记者张淼 刘美辰)世界气象组织 9 日发布年度《温室气体公报》称, 2013 年地球大气的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均创下新高。 公报称, 2013 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亚氮浓度均创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浓度为 396ppm ( 1ppm 为百万分之一),相当于工业化前( 1750 年)水平的 1.42 倍。初步数据显示,受地球生物圈吸收量降低及排放逐步增加的影响, 2012 至 2013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 2.9ppm ,为 1984 年以来的年度最高增幅。   此外, 2013 年地球大气甲烷浓度为 1824ppb ( 1ppb 为十亿分之一),相当于 1750 年水平的 2.53 倍;氧化亚氮浓度为 325ppb ,相当于 1750 年水平的 1.21 倍。   公报称,受长期存在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影响, 1990 至 2013 年间,地球大气的辐射强迫增加了 34% ,其中二氧化碳的贡献量约为八成。辐射强迫是指由于气候系统内部变化,或二氧化碳浓度、太阳辐射等外部因素变化,大气对流层顶垂直方向上的净辐射变化。在温室效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辐射强迫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测量辐射强迫可以推测温室效应的危害程度。   公报今年首次涵盖了温室气体造成的海洋酸化影响,并称,海洋可吸收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约四分之一,但吸收二氧化碳量增加会导致海洋酸化,目前海洋酸化速度为过去 3 亿年中前所未有。   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米歇尔·雅罗表示,去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值为近 30 年来的最高增幅,由于二氧化碳可在大气及海洋中存在数百年之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对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造成不可逆的累积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的《温室气体公报》始发于 2004 年,主要发布地球大气中各类温室气体的浓度和变化趋势。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是指经过大气、生物圈和海洋复杂的相互作用后滞留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 责任编辑: UN652) 原标题:世界气象组织: 2013 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 http://news.sohu.com/20140909/n40417791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
ppthelion 2013-11-4 10:30
转自科学网,原帖网址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44-526604.html 您在大学里学习过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吗? 您现在还能记得什么是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吗? 您在日常的科学研究工作中随时注意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之间的区别吗? 如果您对上面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您!您是一个科学界的稀有品种。根据大呆(从阅读的文献中)的不完全、不确定、不肯定的猜测 / 估计,当代的科学家包括著名科学家们都在追求用高科技的技术发表时髦的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很少有人还关注这几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鸡毛蒜皮的东西的区别。大呆觉得有必要在这里不辞辛苦地科普一下精密度、精确度与准确度以及它们与误差的关系 。 精密度: 用同一测量工具与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如果测量值随机误差小,即每次测量结果涨落小,说明测量重复性好,称为测量精密度好也称稳定度好,因此,测量偶然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 准确度: 有时也称正确度,为 随机 误差趋于零时而获得的测量结果与真值偏离程度,取决于系统误差的大小。所以,系统误差大小反映了测量可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精确度 : 测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在实际测量中,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均可能(分别或者同时)影响精确度。在某些测量中常用精度这一概念,包括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两个方面,例如常用的仪表就常以精度划分仪表等级。仪表精确度又简称精度。精确度和误差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因为有误差的存在,才有精确度这个概念。精确度实际上就是测量值接近真值的准确程度。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 industry and statistics , the accuracy of a measurement system is the degree of closeness of measurements of a quantity to that quantity's actual (true) value . The precision of a measurement system, also called reproducibility or repeatability , is the degree to which repeated measurements under unchanged conditions show the same results . Although the two words reproduci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can be synonymous in colloquial use, they are deliberately contras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 A measurement system can be accurate but not precise, precise but not accurate, neither, or both. For example, if an experiment contains a systematic error , then increasing the sample size generally increases precision but does not improve accuracy. The end result would be a consistent yet inaccurate string of results from the flawed experiment. Eliminating the systematic error improves accuracy but does not change precision. A measurement system is designated valid if it is both accurate and precise . Related terms include bias (non- random or directed effects caused by a factor or factors unrelated to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 and error (random variability).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测量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对同一测量对象多次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呈现无规则涨落。而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偏小。系统误差是由于 1 )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本身理论的缺陷; 2 )测量工具(或仪器)本身固有误差: 3 )实验操作及实验人员本身心理生理条件的制约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以打枪为例子说明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与误差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拿着一把枪。枪本身通常也会有系统误差,比如准星调偏了、枪 膛 线刻歪了等等。如果这把枪本身没有系统误差,那射击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枪手本人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如果枪手是一个新手,那肯定随机误差比较大,射击的精密度就低,打出的子弹可能在靶心的上下左右分散着。当然,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枪手的精密度,从而使目标命中率提高。枪手也会有系统误差(这个下面再具体说明)。所以,要达到高的精确度,就必须降低枪的系统误差、枪手本人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也就是不但要获得高的精密度,还要有高的准确度。 在我的博文《 Monte Carlo 模拟可以作为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的评价标准吗? 》中,我曾经说: 看到一篇论文声称用高精 密 度的 Monte Carlo 模拟来排除精确解,我不禁要笑出声来。我为什么要笑?是因为我想到了著名电影《虎口脱险》里的经典场景:一个对眼的德国兵开枪打游击队没有打到,最后打下了德国人自己的飞机。这就是精彩的对 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的 法国式幽默。一个 对眼的德国兵由于其自身的系统误差而不能打中目标是可笑的。但 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 一个科学家甚至是一个领域的一群科学家由于其实验或理论模拟的高精 密 度而自以为是,忽视其实验或模拟技术本身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终其一生而不能醒悟其没有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在我看来,不但是可笑的,还很悲催!
0 个评论
推荐系统评价之27大指标
热度 3 babyann519 2012-4-22 10:05
《推荐系统评价指标综述》 作者:朱郁筱,吕琳媛 关键词: 评价指标; 海量信息; 信息系统; 推荐系统 摘要 对现有的推荐系统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了推荐系统评价指标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准确度、多样性、新颖性及覆盖率等方面进行多角度阐述,并对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讨论了基于排序加权的指标,强调了推荐列表中商品排序对推荐评价的影响。最后对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推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指出了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 论文链接 http://www.xb.uestc.edu.cn/nature/index.php?p=itemitem_id=1078 全文下载 推荐系统评价指标综述.pdf 评述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75do=blogid=547408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11050 次阅读|3 个评论
“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的再论
热度 3 liwei999 2012-1-7 23:53
“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的再论 作者: mirror (*) 日期: 01/07/2012 07:50:19 对 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 也要改版了。从直观上论,精密度是说仪器“ 刻线 ”的密度。因为刻线本身有宽度,刻线太密了就识别不了了。所以在精密度的背后,有个明显的或者隐身的 放大率 问题。能否保证众多刻线的均匀一致是个 准确性 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性”从开始就是个 集团 的概念。 误差 是个很容易 被接受 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与 真值 的差。这种定义是“宗教”版本的老定义了。因为在概念上可以定义 真值 ,但是物理学、工学等所谓的科学是 实学 ,不好用拿不出来的 真值 来说事儿。一个集团里可以定义出很多种 值 来,唯有不能得到 真值 。因为没有 真值 也就没有 误差 了,虽然人们日常里常常这样用。这种思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里才搞定的,至今的历史还不长。 在一个定点的读数的时间分布叫做 稳定性 ,重复测量结果的分布叫 再现性 。有这些个叫法,就意味着有这些种数据上的不同。为了统一这些种说法,国际度量衡委员会的作业委员会通过ISO制定了《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的文件。用不确定度(性)的概念和概率论的方法来料理这些事情。为了对付 不确定性 的难题,提出了一个 可追踪性 的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 准确性 有个 原点 的问题属于绝对测量,而 精密度 多是指相对分辨率的问题,不涉及到测量的原点。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难处。最高级的测量是既要讲究原点,又要讲究分辨率。当然这类高级的测量的每个环节也要讲究 可追踪性 。 人们对 不确定性 的还是有些“恐惧”。总是试图用某种宗教、或者是“科学”来 克服 身边的各种 不确定性 。用数理对付不确定性的方法在日常里叫 保险 。镜某认为:如果大众能把科学看做是一种 保险 ,那要比多知道一些科学的结果要有益得多。不论是对大众,还是对科学。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4418 次阅读|3 个评论
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
热度 47 张志东 2012-1-7 09:05
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
您在大学里学习过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吗? 您现在还能记得什么是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吗? 您在日常的科学研究工作中随时注意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之间的区别吗? 如果您对上面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您!您是一个科学界的稀有品种。根据大呆(从阅读的文献中)的不完全、不确定、不肯定的猜测 / 估计,当代的科学家包括著名科学家们都在追求用高科技的技术发表时髦的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很少有人还关注这几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鸡毛蒜皮的东西的区别。大呆觉得有必要在这里不辞辛苦地科普一下精密度、精确度与准确度以及它们与误差的关系 。 精密度: 用同一测量工具与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如果测量值随机误差小,即每次测量结果涨落小,说明测量重复性好,称为测量精密度好也称稳定度好,因此,测量偶然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 准确度: 有时也称正确度,为 随机 误差趋于零时而获得的测量结果与真值偏离程度,取决于系统误差的大小。所以,系统误差大小反映了测量可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精确度 : 测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在实际测量中,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均可能(分别或者同时)影响精确度。在某些测量中常用精度这一概念,包括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两个方面,例如常用的仪表就常以精度划分仪表等级。仪表精确度又简称精度。精确度和误差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因为有误差的存在,才有精确度这个概念。精确度实际上就是测量值接近真值的准确程度。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 industry and statistics , the accuracy of a measurement system is the degree of closeness of measurements of a quantity to that quantity's actual (true) value . The precision of a measurement system, also called reproducibility or repeatability , is the degree to which repeated measurements under unchanged conditions show the same results . Although the two words reproduci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can be synonymous in colloquial use, they are deliberately contras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 A measurement system can be accurate but not precise, precise but not accurate, neither, or both. For example, if an experiment contains a systematic error , then increasing the sample size generally increases precision but does not improve accuracy. The end result would be a consistent yet inaccurate string of results from the flawed experiment. Eliminating the systematic error improves accuracy but does not change precision. A measurement system is designated valid if it is both accurate and precise . Related terms include bias (non- random or directed effects caused by a factor or factors unrelated to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 and error (random variability).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测量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对同一测量对象多次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呈现无规则涨落。而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偏小。系统误差是由于 1 )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本身理论的缺陷; 2 )测量工具(或仪器)本身固有误差: 3 )实验操作及实验人员本身心理生理条件的制约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以打枪为例子说明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与误差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拿着一把枪。枪本身通常也会有系统误差,比如准星调偏了、枪 膛 线刻歪了等等。如果这把枪本身没有系统误差,那射击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枪手本人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如果枪手是一个新手,那肯定随机误差比较大,射击的精密度就低,打出的子弹可能在靶心的上下左右分散着。当然,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枪手的精密度,从而使目标命中率提高。枪手也会有系统误差(这个下面再具体说明)。所以,要达到高的精确度,就必须降低枪的系统误差、枪手本人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也就是不但要获得高的精密度,还要有高的准确度。 在我的博文《 Monte Carlo 模拟可以作为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的评价标准吗? 》中,我曾经说: 看到一篇论文声称用高精 密 度的 Monte Carlo 模拟来排除精确解,我不禁要笑出声来。我为什么要笑?是因为我想到了著名电影《虎口脱险》里的经典场景:一个对眼的德国兵开枪打游击队没有打到,最后打下了德国人自己的飞机。这就是精彩的对 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的 法国式幽默。一个 对眼的德国兵由于其自身的系统误差而不能打中目标是可笑的。但 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 一个科学家甚至是一个领域的一群科学家由于其实验或理论模拟的高精 密 度而自以为是,忽视其实验或模拟技术本身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终其一生而不能醒悟其没有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在我看来,不但是可笑的,还很悲催! 我每次写科普博文,科学网上的著名小资 YCmm 总是说看不懂,不断地给我泼凉水,我写科普的心一直是洼凉洼凉的。 YCmm ,这回你看懂没有?
个人分类: 科普|69145 次阅读|124 个评论
数据库OR搜索引擎
mdzhao 2012-1-5 13:44
数据库OR搜索引擎
因为要查一些文献,用了CNKI数据库,突然发现检索出来的结果有问题。我限定了题名字段,用精确的方式检索“虚拟咨询”OR“网上咨询”,但出现的结果却有题名完全不包含检索词或不是精确包含检索词的情况。其实以前就有查新的老师说过CNKI检索的准确度有问题,据说同样的检索策略检索2次出来的结果都会不同,我还一直不相信,说如果字段限定了再用精确检索,在数据库中应该是不可能有不同的检索结果的。这次自己遇到了,虽然我检索了多次,倒是没有出现不同检索结果的情况,但检索结果与检索策略不符合是千真万确的,见下图。 由此联想到一直给读者在推荐使用数据库的时候最主要的一个点就是“准确性”,而且发现大多数读者其实还是喜欢用搜索引擎,好像对“准确性”没什么高的要求,现在忽然发现其实数据库的“准确性”也要打问号的,真有点泄气的感觉。不过用同样的策略检索了维普和万方,发现这两个数据库在字段、精确检索等的限制方面还是很到位的。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数据库的优势其实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所以数据库也在吸收搜索引擎的长处。但当它在学习别人的时候把自己的优势也扔掉了,还真的是一个悲剧。就如图书馆在目前也被边缘化了,原来坚守的“让大众有平等阅读的权利”、“消除信息鸿沟”等原则其实并不能达到,而它在收集、保存文献资料的优势不那么明显了,如果它在吸收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时候把自己的优势也扔掉的话,同样也是悲剧。
个人分类: 文献检索|7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图软件QTL IciMapping
热度 3 bioysy 2011-5-24 11:41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我课题组自主开发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集成软件QTLIciMapping新升级版3.1近日推出,软件在连锁图谱构建速度和QTL作图准确度等方面与传统软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国际上首个可以同时完成图谱构建和QTL作图的软件。软件采用最新的编程技术,把不同功能包装在一个工程中,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已经完成的各项操作,浏览已完成操作产生的各种结果,软件界面更加友好、功能更加强大。欢迎广大老师、同学及新老用户登录 www.isbreeding.net 试用,有什么意见、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们,让我们共同进步。 祝大家工作学习顺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数量遗传课题组 ................... 这个软件我用过,感觉还不错.所以给它做个广告
个人分类: 复杂性状|21121 次阅读|5 个评论
建议在全球地震频发地带深埋光纤形成智能监测网提高预报准确度
热度 2 kexuechuanbo 2011-3-13 21:11
如今,智能建筑、智能大坝,已经成为成熟技术,即在大坝或建筑物体内预先埋设光导纤维,预先感知深层变化。能否将这种技术运用到地震预报。在地震断裂带深埋携带智能探头的光纤,然后形成全球监测联网,定可大大提高地震预测准确度和提前量。 不过其技术关键在于埋深的深度究竟有多深才有效,以及大范围施工的巨大工程量。
个人分类: 科学史随笔|297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 祝贺绿棉科技,再传捷报,利用MassWorks出高质量文章
wzq19810930 2011-2-4 14:18
[转载] 祝贺绿棉科技,再传捷报,利用MassWorks出高质量文章
 祝贺绿棉科技,再传捷报,利用MassWorks频出高质量文章 08年在北京的时候绿棉科技的工程师李卫建向我们推出了这款如软件,可以利用简单的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及精准定性化合物。 无意中看到他们的帖子,特特转过来以作留念,原文地址在此:http://www.antpedia.com/html/03/n-117703.html 也算是对他们当年的垂青做个广告吧。 2年前我们就拿到了这个软件,但是直到去年9月,才将原理部分阐述了一遍,居然还是封面文章,牛B啊,if=5.91 果然是数学部分在化学部分的应用能受到青睐,交界学科最容易出新成果的。 祝他们在国内的软件销量得到大提升! 转帖文章文字部分如下所示:  继思路生科公司(Cerno Bioscience) 的创始人王永东博士撰文“The Concept of Spectral Accuracy for Mass Spectrometry"(质谱的谱图准确度概念),发表于全球分析化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刊物Analytical Chemistry, 2010, 82, 7055–7062,并成为2010年9月号Anal.Chem.的封面文章之后, 原文下载链接 ,MassWorks在实际应用方面再传捷报,中国农业大学潘灿平教授课题组在SCI核心收录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影响因子0.891)发表了MassWorks新文章《精确质量数在单四极杆质谱定性分析农药中的应用》 原文下载链接 。 这更加使我们坚定,谱图准确度的概念必将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并将对今后的质谱应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摘要:    利用MassWorks软件对GC/MS采集的目标农药谱图进行校正后,实现了在单位分辨率质谱上测定6种农药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质量误差小于0.02;在精确质量数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同位素峰形校正技术(CLIPs),实现了对目标农药分子式的准确识别,建立了在单位分辨率质谱上准确测定农药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提高了单位分辨率质谱的定性能力。通过对丙草胺及哒螨灵两种农药的质谱碎片所获得的MassWorks精确质量数及元素组成推导其质谱碎裂机理,通过对碎片的精确质量数测定可提高对目标物定性的精确性。    仪器: 6890N/5973 MS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结论:    MassWorks可在四极杆质谱(GC/MS或LC/MS)上测定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在低分辨上实现高分辨的功能。本研究利用MassWorks实现了: (1)在单位分辨率质谱(GC/MS)上测定农药分子的精确质量数 (2)利用同位素峰形校正技术(CLIPs),实现了对目标化合物分子式的准确识别,从而建立了一项在单位质量分辨率质谱上准确测定未知物的精确质量数及元素组成的新方法,提升了单位分辨率质谱仪的定性能力。 (3)分辨同分异构体。在高分辨质谱仪分析中,仅依据精确质量数及元素构成无法对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进行准确识别。采用MassWorks软件可通过对其质谱碎片进行进一步的精确质量数确认及元素组成推到得出质谱碎裂机理,从而可实现对结构的准确区分。 (4)和NIST等谱库的关系。虽然对于GC-MS数据可采用与标准谱库进行快速检索从而对目标物定性,但谱库收录化合物数量毕竟有限,对于新颖目标物及非标准质谱条件下获得的质谱数据则无法进行准确检索,而对于液-质等分析手段,目前无标准谱库可比对,GC-MS及LC-MS结合MassWorks的应用,可在单位分辨率质谱上建立准确测定未知物的精确质量数及元素组成的新方法,提升并扩展了单位分辨率质谱的定性能力及应用范围。 分析化学
2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词汇开展信息计量研究的困惑
热度 12 limer 2011-1-28 17:54
对词汇进行计量是一种典型的内容分析法,同时也是情报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为了对词汇的频率和共现关系进行分析,必须首先收集文章关键词。 在传播学领域,内容分析常常要进行全文检索。在情报学领域,研究者则常使用文章的关键词,包括专家标引词或者作者提供的关键词,不管是那种来源,就会面临词汇归一化的问题。 Ding Ying曾对英文语境下的关键词归一化给出过范例,但是中文语境里,这个问题相对麻烦些,它不仅仅涉及到关键词数量和标引准确度的问题,还有同义词(词组)、中英文同义、缩写等问题。 已往,多数基于共词的研究都回避了这个问题,但事实上,这是共词分析的关键性环节,尤其是在数据量比较小的情况,信息失真相对严重。不解决这个问题,研究结果就是不严谨和不可靠的。 谁能给出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76 次阅读|21 个评论
因为陈老师是做教师的,所以镜某要认真回应一哈
liwei999 2011-1-9 14:03
因为陈老师是做教师的,所以镜某要认真回应一哈。 (53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08, 2011 07:59AM 引用: 陈老师说: 尺子有系统误差的,精度不等于准确度。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常用的各种尺子,无论如何造,都会由于热胀冷缩,产生系统误差。精度不等于准确度,如果准确度不行,高精度没有任何意义。 作仪器,第一难的是精度,然后才是准确度的问题。钢尺测量钢材,就不比考虑什么热胀冷缩的问题。 精度的一个指标是重复性、再现行。这个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找原点、找比例的问题了。 一个仪器,精度的指标的可信度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而准确度则不然,有个保证期。比如说校正后100天以内。准确度是要解决可追踪性的问题的思考,与精度的侧重不同。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5103,75103#msg-75103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7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做好的热电偶,附着在被测温表面时,需要使用绝缘胶或绝缘胶带?
热度 1 Refri2010 2010-3-29 22:19
记得在学校时,(制作好的)热电偶固定在测温壁面时,用到了导热 绝缘 胶。 导热的意思,容易明白,尽量使热电偶与壁面温度相同。 绝缘的意思,就不容易理解了。 让电势差(电流)不会传导到测温壁面上么? 现在工作中,使用的是 绝缘 胶带。用绝缘胶带将热电偶的测温部,包起来。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同样的温度在热电偶的两种不同金属导线上,产生不同的电势差,形成电流。 因此就要保证电流不会流到测温壁面上,尤其是金属壁面。 可以这样理解么? 如果热电偶与金属壁面直接接触,是否会影响热电偶的准确度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