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类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类活动对北美生态系统的影响超越冰川融化
热度 2 xuxfyuwp 2020-8-20 21:55
过湖底钻探,研究人员收集了含有化石花粉的泥芯,可以揭示植物的演变历史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于 2000 年提出了“人类世”概念。他认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已开创一个新的地质年代,地球告别了 1.17 万年前开始的地质年代“全新世”。在随后的近 20 年时间里,科学界对于确立“人类世”这一新的地质年代的意见趋于一致,但关于“人类世”的起始时间则存在不同的观点。最近,《科学》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不久前在美国生态学会网络年会上发布的成果,同样是一方面坚定地支持确立“人类世”,同时也对如何确定“人类世”的起始时间给出了独立的研究成果。 包括农业在内的人类活动,对北美的动植物已造成了超越 1 万多年前冰川开始退缩所产生的影响。这是该项成果的基本结论。在过去 250 年中,北美森林和草原与过去 14000 年相比,迅速减少。这很大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研究人员表示,该项成果是以数百种化石花粉样本为基础做出的,这支持了新地质年代的建立,“人类世”应始于 250 年前。 “冰期结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曼哈顿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扎克·拉塔杰克说。他没有参与上述工作,仅是强调,“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是如此惊人”。 十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争论人类从何时开始留下了深刻改变地球环境的烙印。一种观点认为,农业在数千年前改变了地球景观,破坏了以往动植物之间稳定的相互作用;也有人不认同,认为大规模的采矿和冶炼作业的起始,可以在冰川记录中追溯到几千年前,意味着“人类世”应始于工业革命。然而,对于地质学家而言,新的年代始于一个不同的信号: 20 世纪中叶,核爆炸和化石燃料使用量急剧上升。 但怀疑论者则认为,冰河时期对世界生态系统有着更大的影响。如何印证新观点呢?斯坦福大学的艾莉森·丝黛娜教授对古生态学数据库资料进行了研究,其中涵盖来自全球数千个站点的记录。她提出的问题是:在过去的 14000 年中,北美生态系统何时及怎样发生了突变?伴随气候变化的冰川大约在 2 万年前开始退缩,但在大约 12800 到 11700 年前发生过向寒冷脉冲回摆的新仙女木事件,此后,北美突然变暖,标志着我们当今所处的全新世开始。 为了回答所提问题,丝黛娜和同事研究了北美各地植被的变化,利用化石花粉确定了在任何给定时间存在的植物种类。在 1900 年从湖底钻出的泥芯记录中,丝黛娜找到了 400 个具有足够准确年代确认的化石花粉标本,并进行了分析。 随后,她和同事们开始追踪了每个花粉样本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密切关注其突变点。例如当草原变成森林或云杉林变成橡树林时,可能标志着整个生态系统的转变。研究人员观察了 250 年的间隔变化,进行两种类型的统计分析,分别找出短时和长期中断点。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古生态学家珍妮弗·麦克奎尔说:“艾莉森使用了一些非常有创意和严格的方法。” 当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时,北美各地的森林和草原恢复生长,形成了持续几千年的稳定景观。丝黛娜通过分析后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这一切。她的小组发现,从 11000 年前至 1700 年,每 250 年中 100 个站中只会发生 10 次突变,但这一数字从 1700 年至 1950 年的 250 年间翻了一番,每 100 个站点出现过 20 个突变点。丝黛娜表示,大约在 12000 年前新仙女木事件冰盖退缩时,这个突变数字是 15 ,说明 250 年前开始发生的人类活动影响,从土地利用出现的变化到环境污染,甚至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最近的冰川变化影响还要大。 研究人员还对不同地区的变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过去的 250 年中,美国中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经历了从森林,草原和沙漠生态系统向农业和树木种植园的大规模转变。相比之下,在过去 250 年间,随着冰川融化,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西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发生了更多变化。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生态学家朱凯认为:“我们已经获得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大量信息,但这项研究增加了土地利用方面的变化,会因大陆尺度的植物改变而导致气候变化加速。” 麦克奎尔认为这一结果令人担忧,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快速的变化预示着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甚至存在崩溃风险。她和她的学生王悦也通过使用花粉数据检验了森林、冻土、沙漠和其他生物群落是如何在环境变化后伴随时间而改变的,给出了“非常相似的趋势”。丝黛娜表示,结合各项成果,这项新的研究“消除了人们对构建新地质年代的任何疑问”。 尽管目前由 34 名成员组成的工作组大多数成员倾向认为 20 世纪中期是“人类世”的起点,但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任何研究进展和成果都会促进人们加深对这一项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中国气象报》
个人分类: 文章|5182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类世的大灭绝
热度 18 newlight 2015-11-2 08:40
书名:《第六次大灭绝》(The Sixth Extinction) 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 出版社:Bloomsbury 出版时间:2014年2月 近几个星期以来,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地质学论文在英国媒体上引起颇多讨论,两位英国科学家西蒙•路易斯(Simon Lewis)和马克•马斯林(Mark Maslin)用各种数据分析了一个以人类为主宰的地质年代:“人类世”(anthropocene)的起点问题,他们的结论是1610年最符合条件,因为在这一年,人类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巨大冲击第一次被记录了下来。 他们提出的论据之一,是通过化石研究发现来自美洲的植物花粉1610年左右首次在欧洲出现,原因是美洲大陆被欧洲殖民者发现之后,通过往返大西洋的船只,欧洲的动植物被运到了美洲,而美洲特有的动植物,比如玉米,也被带回了欧洲,浩瀚的海洋已无法保证两大洲生态的隔绝。第二个也是更为关键的论据,同样和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入侵和开发有关。对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来说,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是一场灾难。殖民者们不仅残杀奴役原住民,抢夺他们的资源,还让原住民传染上了他们从未遭遇过、也没有免疫力的烈性传染病如天花等,在短时间内造成约五千万原住民死亡。大批农田被废弃之后重新被森林覆盖,造成了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明显下降。因为这些原因,在地层记录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金钉子”(golden spike)的断代界线,可以作为人类世的开始。 人类世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的。据他所说,在一次会议上,主讲人反复提到现在地球处于地质年代中的全新世(holecene),一个覆盖了从1万8千年前到今天的地质年代。听着听着克鲁岑实在受不了,脱口而出:“等一下,我们已经不是在全新世了,现在我们是在‘人类世’!”他随后写了一篇名为《人类地理学》(Geology of mankind)的文章刊登在2002年的《自然》杂志上,正式提出了人类世的概念,指出人类已经在土地使用、河流改道、土壤成份、水资源使用上大大改变了地球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份,工业化让温室气体排放加剧,造成了全球的气候变迁。 人类世的概念现在已渐渐被接受,但是人类世从何开始,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许多人提出把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作为人类世起点,有些则认为人类世的起点是工业革命或是农耕活动的开始,还有建议把两千年前世界古代文明的鼎盛期作为起点的。路易斯和马斯林则提出如果以地质学证据为依据,1610年更符合人类世起点的条件。 让人感叹的是,如果这两位科学家的观点成立,那么人类世——这个人类改变地球的时代的起点,竟然伴随着五千万人的死亡。在这之后的四百多年内,地球上的有无数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遭遇灭绝的命运,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让人惊心的问题:人类活动会不会最终造成地球生物的大规模灭绝,导致人类世的终结? 去年出版的《第六次大灭绝》( The Sixth Extinction )谈的就是这个问题。本书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是《纽约客》杂志的全职作者,还曾担任《纽约时报》记者多年。她长期关注环境问题,前作《灾难现场笔记》( 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 )讲述的是人类活动与气候变迁的问题,在为写作《第六次大灭绝》做准备时,她走访了世界各地许多地质学、考古学研究地点以及濒危动植物保护场所,与研究人员、物种与环境保护活动人士交流,有时候还和他们一起参与科研或保护活动,搜集资料之细致、采访工作之深入,很有《纽约客》文章的特色。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对地球生物史上五次大灭绝的研究活动,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描述了世界各地濒危物种所面临的险境以及抢救努力。难得的是科尔伯特对复杂的科学概念和理论有很好的掌握,又能清晰的表述出来,同时加入采访过程中许多有趣的观察,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例如前面提到克鲁岑在开会时想到人类世概念的戏剧性情节,就是他亲口说出来的。 十九世纪前还没有物种灭绝这一概念,当越来越多的化石被挖掘出来,显示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从没见过的生物时,人们才开始思考如何解释物种灭绝的现象,在这过程中,出现了灾变论和渐变论之争。灾变论的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法国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 Cuvier),他认为物种灭绝是由突发性的灾难事件如地震、火山或洪水等引发的,这些灾难重复发生,不断导致物种灭绝。均变论者则认为地球历史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塑造地球历史的力量从远古到今天并无改变,通过长时间的作用缓慢地影响物种的生存灭绝,而不是以灾难方式造成物种灭绝。均变论的重要叙述者、十九世纪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Charles Lyell),和达尔文是好友,进化论提出物种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失去生存竞争力,最终导致灭绝,这一过程和均变论十分吻合。从十九世纪中期到1980年代,均变论一直古生物学的主流理论。 但是均变论一直无法很好地解释地球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灭绝,其中最著名的是白垩纪—古近纪大规模灭绝事件。在那次灾难中,曾经横行地球的恐龙全部灭绝,事实上当时地球上所有体积大于猫的生物全都灭绝了。 1980年美国地质学家沃尔特•阿尔瓦雷斯(Walter Alvarez)和他的父亲路易斯(Luis Alvarez)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地质学界内外引起了轰动。他们通过分析意大利古比奥(Gubbio)地区的古岩石层,发现在白垩纪—古近纪交界的岩层与邻近其它岩层相比,微量元素铱的含量高出很多。父子俩提出的假设是在约6千5百万年前、白垩纪的末期,发生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造成了生物的大规模灭绝,同时富含铱元素的小行星被撞碎,粉尘飘扬到大气层中,散落到世界各地,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富含铱元素的沉积层。 恐龙灭绝和小行星撞地球联系在一起,非常富有戏剧性,引起了各界极大的兴趣。虽然一开始许多古生物学家对这一观点非常不以为然,但是后来出现了越来越多证据支持这一假说,例如富含铱元素的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层从三处增加到了十几处,属于这一时期的冲击石英,即因高压冲击而发生结构变化的石英,也被发现了,支持小行星撞地球说。顺着冲击石英的线索,阿尔瓦雷斯在1990年代初找到了位于墨西哥尤卡坦(Yucatán)半岛、直径达一百五十公里的陨石坑。 现在这一理论已经成为主流,当然也做了一番自我修正:小行星撞击本身并没有马上让全球生物灭绝,而是撞击扬起的尘土长期悬浮在大气层内,遮挡了阳光,形成了“核冬天”,造成大规模灭绝。现在大部分古生物学家接受一种灾变论和均变论结合的理论,即在地球生命史上,大部分时间的发展是平稳缓慢的,遵从进化论规律,但偶尔会出现极其剧烈的事件,造成生物物种的大规模灭绝。 当然并不是每次大规模灭绝事件都是由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阿尔瓦雷斯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却找不到证据。《第六次灭绝》提到在1980年代,当中国与海外的学术合作还非常罕见时,阿尔瓦雷斯就想办法搞到了采自中国南部的二叠纪—三叠纪岩石层样本,却发现其中的铱元素含量并不比邻近岩层的高。目前较为流行的解释是奥陶纪—志留纪大规模灭绝的直接原因是冰川化,而冰川化的原因有可能是因早期陆地苔藓的出现,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气温下降。二叠纪—三叠纪大规模灭绝的原因也可能和气候有关,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幅提高导致气温上升、海水酸化,几乎90%的物种在这次大规模灭绝中消失了。 《第六次灭绝》中提到的物种大规模灭绝的种种理论并不新鲜,但是科尔伯特把这一研究过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犹如曲折的探险故事一般。当然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回答“会不会出现第六次灭绝?”这个问题。目前我们至少可以了解两点:第一是气候的剧烈变化,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还是下降,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灭绝;第二是大规模灭事件不遵守进化论原则,物种能否逃过这一劫,往往靠运气,一些通过长期进化而非常适应环境的物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无力生存。令人担忧的是,在今天的人类世,这两个条件似乎都具备了。 科尔伯特走访了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和参与物种与环境保护的活动人士,向读者呈现了许多各有特色却同样令人忧虑的故事。有些物种很明显正在遭受灭绝厄运,例如巴拿马中部埃尔巴耶(El Valle)的金色青蛙,原来在当地十分常见,一条小河甚至就叫“千蛙溪”。然而在短短几年之内,野生的金色青蛙却几乎见不到了。要看还活着的金色青蛙,只能去由当地的两栖动物保护中心,在那里金色青蛙与外界环境严格隔离,因为导致金色青蛙死亡的是从外地传来的一种真菌,附着在他们的皮肤上,干扰了通过皮肤调节体内电解质的过程。这种真菌是自然的产物,但是它们能通过远距离高速传播,却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的快速流动,加快了金色青蛙以及其它两栖类生物的灭绝速度。 另一些物种正面临的灭绝危险却不那么显而易见。自工业革命以来,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二氧化碳排放一直不断增加,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在增加,其后果是海水酸化,目前海水的pH值已经从8.2降低到了8.1,受海水酸化影响最大的是贝类生物以及珊瑚的钙化过程。珊瑚被称为海洋中的原始森林,大量的海洋生物依赖珊瑚生存。如果因海水酸化导致珊瑚大规模死亡,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据接受科尔伯特采访的一位海洋学家称,如果海水pH值降至7.8,那海洋生态将会崩溃,以目前海水酸化的速度,这个临界点将发生在2100年。 阅读《第六次大灭绝》时,往往觉得既生动有趣又触目惊心。许多事例说明,不管把人类世的开始定义在那一年,人类给地球已经带来的冲击是巨大而迅猛的,大气成份的改变从工业革命开始,速度还在加快,许多在人类世前生存竞争力很强的动植物忽然变得十分脆弱,其中许多已经灭绝,其速度之快已远远超过了物种灭绝的“正常速度”。这些情景与前五次大灭绝有许多相似之处,根据以往经验,如果真的出现第六次大灭绝,人类不仅可能是起因,而且本身也可能是受害者,相信这就是作者希望给我们传达的信息。 《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人类世的大灭绝 》
个人分类: 科学图书|8514 次阅读|19 个评论
蒋科学的素食教遭遇科学教的强烈攻击
热度 12 xcfcn 2013-1-28 19:13
蒋科学的素食教遭遇科学教的强烈攻击 李小文: 羊的传人? 孟津: 生物多样性中的动物保护 孟津: 第三帝国的动物保护与人性的悖论 孟津: 吃鸡腿还是素鸡腿? 孟津: 素食vs. 肉食—— 说吃之前把线画好 孟津: 中国传统的 荤素搭配吃法好-《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如是说 孟津: “ 人类世” 的道德纠结-动物权利与植物尊严 孟津: 世界地球日后说“ 人类世” 蒋科学宣传动物保护是科学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管你是讨厌还是喜欢,你都不可忽视他的存在。 在建立素食教的征途中,教主蒋科学饱受争议甚至攻击。我本人就是时常拿起石头朝他身上扔一扔的人。最近,科学网两大科学教高手黄老邪和孟夫子对他发起了凌厉的进攻,素食教大有遭遇灭顶之灾的迹象。我想素食教若能躲过此劫,必有后福。 我在系统拜读孟夫子的系列博文后,深感科学教的厉害!感觉蒋科学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可见我中科学教的毒之深。幸好,我还能及时跳脱科学教和素食教的藩篱,自由自在的当一个打酱油者。 1 、孟夫子多处指责素食教不科学,比如过度援引阐释科学研究结论,比如动保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冲突。这是站在科学教的立场说话,在素食教看来,科学算个啥?仅仅是得鱼忘筌的 “ 筌 ” 而已,仅仅是现在科学教太甚了,素食教也只好拿科学这种科学教人都懂的语言来布道赢得信徒而已。另外,说起多样性,蒋科学在科学网的布道正是多样性的体现。 2 、科学教的攻击只破不立,素食教却天天在这里婆婆妈妈当 “ 缠师 ” ,潜移默化影响一批人是肯定的,其中就包括死硬派的我以及魏东平同学。我想,只要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起来,素食教就越来越有市场。像我这种 科学教的脑子素食教的肚子 的人会越来越多。至于传教的手段其实一点都不重要,更不要说是否科学不科学了。 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最终的胜利一定会是素食教!
个人分类: 杂论|292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未来两脚兽化石远不及恐龙蛋值钱
dilingjun 2010-4-6 08:11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自生成以来,内外地质作用就从未停止过,拗陷和隆起,堆积和剥蚀总是共存的,一个地区的堆积必然意味着相邻地区正在同时经历着上升运动。它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地质体或对之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有提供了场地,使新的地质体得以产生。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一种均衡对称的大自然法则,均衡对称是一切事物发展之根本,大陆,海洋;高山,平原;山峰,峡谷;沙漠,湖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对称性。 任何沉积物在低处的加载必然会引起下伏地壳的附加沉陷,最终使软流圈的一部分物质侧向移开,以保持单位面积柱体的质量平衡。这就是 地球物理学的所谓地球均衡补偿理论。也就是说,地貌景观上的沧海桑田的变迁就是这些作用的综合结果。但这种变化是极其漫长的,我们人类所能见到地貌上的山川河流等一切自然景色都是几百万年乃至数十亿年大自然间平衡补偿的结果,它的变化微乎其微以至人类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旦感觉到了,便是洪水滔天,或河湖干涸,赤地千里,或山摇地动,大难临头! 自然界蕴有万物,并且有各自的运演规律,但它们之间绝非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地球生态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气候、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每种成分、过程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成分和过程的变化。倘若破坏或缺失这种对称将导致万事万物无序混乱。如森林砍伐影响水土保持的泥石流、洪涝灾害;草原开垦、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的沙尘暴肆虐;河流建坝、节流引起地下水位变化或干涸;诱发地震等等等等,这些来自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的干扰和破坏都会使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并导致失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受损。这就是说,地球为了维持自身巨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均衡补偿作用在无时无刻的进行着,一旦自身的稳定、平衡作用被破坏,包括人为的,均衡补偿作用就要加速启动。这就意味着,人类将大祸临头!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人为的世界中,却逐渐地越来越不认识制约着自己生活的机制。说到底,在干旱或疾病等自然现象面前一无所知、束手无策的野蛮人和在技术进步引起失业和科学化战争等人为灾难面前无能为力的现代人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他们两者都面临着不可知的可怕灾难,而又无法改变他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实际很渺小,任何不尊重自然规律,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最终都会得到大自然的加倍惩罚。这些年, 冠以发展美名的毁灭性开发,使得地球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的最低底线已经危险地近在眼前。 地球是那样美丽、富饶,大自然是那样有序、奇妙,一个有序的世界,因为人类的无节制的活动而走向混乱,走向无奈,走向寂寞,也走向单调(生物多样性丧失)。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已经开始向人类袭来!能源危机的实质是人类机械行为对有机自然的损耗,生态危机则表明人类整体上有被逐出生命之流的危险。 在地球历史上,恐龙事件耐人寻味,一方面,从时间的漫长程度看,它们是成功的物种;另一方面,从空间的广阔程度看,由于无所不在,横行一时,终于盛极而衰。正如一位生物学家所言:当一个物种高度进化到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时,也就是这个物种行将覆灭之日。 目前的物种灭绝将是一场比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的恐龙灭绝更为惨重的生态悲剧。恐龙出现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灭于白垩纪末期,他们独霸地球陆地1亿4千万年,(人类尚不及恐龙的一个零头)因此,我们称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甚至恐龙时代。一些大地质学家提出,人类的破坏,将会导致地球发生第六次的大规模物种灭绝,数以千计的动、植物不复存在。届时,人类将迈入新人类的新纪元,也就是所谓的人类世时期, 这也是单一物种行为所形成的第一个地质时期。全球地质界正在正式考虑是否应该将人类世加入到侏罗纪、寒武纪和其他类似的地质时期行列中。我将举双手赞成。 有个商业术语说,捕鲸业一定在最后几条鲸鱼被捕杀之前就破产了。也许根本用不着慧星撞击地球,人类自己早就把地球杀死了。展望几万年甚至几千年以后,如果真有外星文明的来客,他们在地球上能发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曾横行一时的两脚兽化石,估计,它远不及一个恐龙蛋值钱。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6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惊悉“人类世”地质时代已经来临
hhanb 2010-3-31 10:25
就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形态来说,人类绝对是一位后来者,可是人类凭借着自己是这个星球上惟一有智慧的生命体,却在极短的时间里进化为这个星球的主宰。若不是从《参考消息》上读到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地质时代这一消息,我脑海里压根还没有这一科学概念,虽然这些年来满脑子装得都是环境资源与生态危机等信息,可从来没想到原来地球已经进入了人类世时代。不过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觉得也是。如果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生态危机同人类世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人类世的来临竟是以人类对自然的绝对胜利为标志的:人类为了造福自身,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消耗无数自然资源,破坏了无数生态环境。在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中,人类终于处于了强者的位置,而且这一态势还在快速持续着。 回头看自然进化史曾经出现过白垩纪,恐龙纪。曾经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恐龙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尚无定论。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为人类世的后果而担心,因为人类既可以在理性的驱使下,选择造福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也很可能在贪婪本性的驱使下走上一条不归路。现在正是人类做出正确抉择的关键时刻,因为自然的力量与人类力量尚处于平衡的状态,若是人类还执迷不悟,继续不断地制造人造物质,继续无节制地碳排放,继续无休止地刺激消费,那么终将有一天迎来地球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当然人类也难以幸免。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3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类世时代的黎明?地球已进入新的地质时期,专家如是说
pony1984621 2010-3-29 22:26
资料来源: ScienceDaily ( 2010 年 3 月 26 日)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四位科学家(包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 环境科学与技术》(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杂志中著文称 ,地球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地质时期。他们补充说,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可能包括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 生物 大灭绝。 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地质系的 J an Zalasiewicz 和 Mark Williams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主任 Will Steffen 、 诺贝尔奖得主、美因茨大学的大气化学家 Paul Crutzen 为其在 美国化学学会双周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中发表的关于全球变化规模的评论提供了相关证据。 科学家指出,在短短的两个世纪中,人类对我们的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实际上我们可能正在迎接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 这四位科学家表示,近年来人类的活动,包括 惊人的人口增长、 都市化的快速进程、 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加,改变了我们的星球,使得我们正在进入所谓的人类世时代。 10 多年前, Crutzen 第一次提出 人类世 这样的概念,并引起了争论。 然而,由于更多潜在人类活动的发生,如全球气候变和对动植物灭绝的加剧, Crutzen 提出的这一概念逐渐获得了支持。 目前,全球地质界正在正式考虑是否应该将人类世加入到侏罗纪、寒武纪和其他类似的地质时期行列中。 科学家们指出,获得正式的认定可能会有争议。 不过,尽管辩论会展开,但人类世代表了人类历史和地球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阶段,是指自然力量和人类力量相互交织的时期,其中一方的命运决定了另一方的命运。从地质学的角度讲, 这是这个星球历史上的伟大事件。
个人分类: 科普翻译|4059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