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相关日志

高温因素和降温因素的自然调节:今年高温是迟到大震惹的祸
杨学祥 2018-8-5 10:20
高温因素和降温因素的自然调节:今年高温是迟到大震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高温的自然因素:太阳黑子极大值导致的太阳能量增大;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的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厄尔尼诺事件。 降温的自然因素:太阳黑子极小值导致的太阳能量变小;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深海及其附近特大地震导致的冷水上翻;拉尼娜事件。 2014-2018 年高温事件频发和 2014-2016 年最热年记录连续刷新的原因在于: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2016 年发生了超级厄尔尼诺时间; 2017-2018 年拉尼娜事件太弱; 2012 年以来 8.5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迟迟没有发生(见表 1 )。 表 1 的统计表明,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有很好的对应性: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开始,到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结束。 表 1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 赤纬角 地球 自转 气温 变化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变冷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变暖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 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变暖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变冷 7 1952-11-04 俄罗斯堪 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变暖 10 1963-10-13 俄罗斯 库页岛 8.5 冷位相 变冷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变冷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变冷 13 2004-12-26 印尼苏 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 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变冷 15 2007-09-12 印尼苏 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变冷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 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年 最小值 变慢 变暖 2023-2025 年 最大值 变快 变冷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7483.html 我在 2017 年 2 月 18 日 指出, 2016 年与 1998 年有相似的条件: 日食条件相同(见表 1 );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年同样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1997-1998 年和 2015-2016 年同样发生超级厄尔尼诺事件; 1995-1998 年和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和海啸。 这四大天文、气象、地震条件,外加 2016 年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都有利于全球极端暖事件的发生,是罕见的多项暖事件的叠加效应所致。 唯一不同的是, 1998 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而 2016 年的拉尼娜事件中途夭折。其原因是, 2016 年 9 月 21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明显减少。 2017-2018 年的拉尼娜事件在 2018 年 3 月结束,这是 2018 年高温持续发生的重要原因,即超级厄尔尼诺发生后的弱拉尼娜事件也是高温的重要条件。 1998-2001 年发生的超长拉尼娜事件,导致赤道太平洋异常变冷,自然调节作用不容忽视。深海巨震的制冷作用更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725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7388.html 高温纪录 欧洲创纪录高温炙烤,冲击 48 度高温记录,英国地铁装空调要等 12 年 2018.08.04 23:47 世界不太平啊,世界各国到处经济危机,连天气都来捣乱:今年入夏以来,欧洲遭创纪录高温“炙烤”,欧洲民众苦不堪言啊。欧洲多国持续受到热浪侵袭,各地不断出现创纪录高温。 整个欧洲的历史最高温出现在 1977 年( 1977-1978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当年希腊雅典达到 48 摄氏度 ;气象学家预计,本周末的气温或将刷新该纪录。 http://news.ifeng.com/a/20180804/59624775_0.shtml#p=1 葡萄牙多地高温破纪录 欧洲多地经受热浪 2018-08-05 07:50:34  来源 : 新华网 作者 :   热浪席卷葡萄牙。葡萄牙气象机构说,葡萄牙中部、南部和东部 8 地 2 日刷新当地高温纪录,高温天气将持续,气温预计进一步攀升。   葡萄牙海洋与天气研究所数据显示,葡萄牙 2 日最高气温出现在首都里斯本东北部大约 150 公里 处的阿布兰特什镇,高至 45.2 摄氏度 。另外,里斯本以北的阿尔韦加气温达到 45 摄氏度 ,刷新当地纪录。   就 3 日天气预报数据看,葡萄牙多地气温在 45 摄氏度 左右。葡萄牙海洋与天气研究所预计,高温 4 日达到峰值,部分地区气温将逼近 47 摄氏度 。    葡萄牙最高气温纪录为 47.4 摄氏度 ,出现于 2003 年。   在北纬 38 度的里斯本,周边海滩人满为患。南部下阿连特如省,街道炙烤,不少农户选择夜间劳作。   葡萄牙热浪由一股来自非洲的热气团引发。应急部门发布红色警戒,增派医护人员和消防人员,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葡萄牙尚未发生重大山火,应急部门不敢懈怠。葡萄牙内政部长爱德华多·卡布里塔已宣布针对野外烧烤等“危险”活动的“零容忍”政策。   在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的“邻居”西班牙同样受到这股非洲热气团影响。本周以来,西班牙已有两人死于中暑,分别是一名 40 多岁的工人和一名 78 岁的退休老人。   西班牙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气温出现于去年 7 月,为 46.9 摄氏度 。   伊比利亚半岛“炙烤”之余,欧洲多地都在经受热浪,包括素以清凉著称的北欧国家瑞典。美联社报道,瑞典 5 月以来没有明显降雨,刚刚过去的 7 月是瑞典 250 年以来最为炎热的 7 月。(陈立希)(新华社专特稿)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08/t20180805_17689105.htm 韩国遭遇百年不遇高温 最高温破 40 ℃ 创纪录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麒麟 2018-08-04 17:05:08   中新社首尔 8 月 3 日 电 ( 记者曾鼐 ) 韩国今夏遭遇罕见极端高温天气。连日来首尔市白天最高温、夜间最低温均创下 111 年来最高值;江原道气温达到 40.3 ℃ ,刷新韩国最高气温纪录。   3 日早晨首尔依旧艳阳高照,酷暑逼人。在市区光化门广场,不少游人和孩子在喷泉旁嬉戏。一个个手持电风扇,成为一身正装的上班族们的标配。   当地时间 8 月 1 日下午 2 时 20 分 ,根据韩国气象厅当日发布的气象数据,首尔气温达到 38.8 摄氏度 ,创下 111 年以来的最高值。   韩国今年雨季相比往年较短,于 7 月 11 日 结束,之后连续出现极端炎热天气。目前韩国绝大部分地区持续拉响高温预警,多地气温连破纪录。首尔市 8 月 1 日 白天最高气温达到 39.6 ℃ 、 2 日夜间最低气温为 30.4 ℃ ,均创下自韩国 1907 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来的最高值。江原道洪川郡的气温近日攀升至 40.3 ℃ ,刷新韩国最高气温纪录。   韩国气象部门将当晚 18 时 1 分至次日上午 9 时的最低温不低于 25 ℃ 的现象称为“热带夜”,不低于 30 ℃ 称为“超级热带夜”。根据气象部门统计,首尔已经连续 13 天出现“热带夜”现象,连续 2 天经历“超级热带夜”;釜山、丽水等地也持续出现 15 天以上“热带夜”现象。    此前韩国气温达 40 摄氏度 只有一次,是在 1942 年 8 月 1 日 ( 1941-1942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当时大邱市的气温达到 40.0 摄氏度 。   罕见高温也造成暑热病猛增。韩国疾病管理本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 5 月 20 日 至 7 月 31 日 期间,韩国已有 29 人因患温热病死亡。韩国国民健康保险公团发布数据预测,随着高温天气持续,今年中暑患者将大幅增加,因酷热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或将超过 2 万人。   据韩国气象部门预测,包括首尔在内的部分内陆地区 38 ℃ 以上的高温天气将持续下去,提醒民众做好防护措施。 ( 完 )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8/08/04/035929471.shtml 辽宁多地高温破纪录 今明天高温持续局地或达 40 ℃ 发稿时间: 2018-08-03 13:44:00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中国青年网   7 月 28 日起 ,辽宁各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30 个站创下了建站以来最高气温的纪录。预计今明天( 3-4 日)高温还将延续,大部地区均达到 35 ℃ -38 ℃ ,局部地区或达 40 ℃ 。   7 月 29 日起 ,辽宁连续六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监测显示,从 28 日起至 8 月 2 日 ,辽宁有 30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已突破历史极值。 8 月 2 日 ,沈阳市最高气温达到了 38.4 ℃ ,突破 1951 年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的历史极值。同时,沈阳已经连续 6 天出现 35 ℃ 以上的高温,高温持续天数跃居建站以来首位。   据辽沈晚报消息称,从 7 月 28 日起 至昨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已先后接治了 20 多例热射病患者,目前该院急诊已出现了因热射病不幸死亡的病例。   辽宁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陆井龙介绍说,辽宁今夏高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季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偏暖,东亚夏季风明显偏强,强大的副热带高压位置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北,加之北极向南扩散的冷空气明显偏弱,致使暖气团中心长时间位于辽宁,导致气温居高不下。   辽宁省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全省都是晴或多云的天气,最高气温仍居高不下,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朝阳为 37 ℃ 到 39 ℃ ,其他地区在 34 ℃ 到 36 ℃ 之间。后天丹东、铁岭、朝阳是多云转雷阵雨的天气,其他地区多云,届时此次高温过程将暂时停歇,辽宁将进入一轮降水天气。   气象专家建议,持续的高温天气,极易诱发中暑、热射病,公众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需进食含盐饮料以补充水和电解质。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的情况,要及时注意降温,撤离高温现场。 http://minsheng.youth.cn/mszxgch/tqzx/201808/t20180803_11688595.htm 夏季热浪来袭 美英高温破纪录 2018-07-25 14:51:12  来源 : 新民晚报 作者 : 本报特稿美国气象预报显示,西南部一些地区 24 日气温接近 49 ℃ ,是今年迄今为止最高气温。英国气象局 24 日发布预警,本周气温可能升至 35 ℃ ,打破英国 100 年来高温纪录。 美国气象局通报,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 23 日打破单日温度最高纪录,达 46 ℃ 。菲尼克斯市官员和消防员当天上午给市区通勤的上班族分发遮阳帽、扇子和降温颈巾,并建议他们尽量待在室内。 气象局通报,得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高温持续到 23 日晚。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塞斯市当天最高气温达 41 ℃ ,午间校车服务取消。 亚利桑那州包括大峡谷国家公园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发布高温预警,亚利桑那州南部 24 日气温预计在 44 ℃ 到 48 ℃ 之间。高温预警同时扩大到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和内华达州部分地区。 犹他州部分地区同样发布高温预警,犹他州西南部的迪克西地区和鲍威尔湖的高温预警将从 24 日持续到 25 日,预计本周气温将达到 43 ℃ 。 英国气象局 24 日发布高温热浪三级预警,本周气温可能飙升至 35 ℃ ,打破英国 100 年来最高温度纪录,同时也将迎来 57 年最干旱的夏天。 上周末以来,英国东南部地区气温一直处于 30 ℃ 到 31 ℃ 之间。据气象部门预计,天气只会变得更热。本周英国南部和东南部气温预计会达到 35 ℃ ,创百年高温纪录,而且高温可能一直持续到 9 月。 英国气象局当天拉响高温三级警报,警告市民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在阳光最强的 11 时到 15 时之间。 近日英国天气还异常干燥,入夏后降雨量只有 47 毫米 ,成为英国近 57 年历史上最干旱的夏天,很多地区 6 月初以来就没有下过一滴雨。 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全年气候温和,夏季平均气温在 23 ℃ 左右。由于夏季天气凉爽,英国家庭空调安装率只有 0.5% 左右。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07/t20180725_17649635.htm 非洲刚打破了自己的最高温纪录? Diehard @ 2018.07.19 , 15:00 2018 年的夏天是真的热。而且今年的春天也不例外。在 2018 年 4 月 30 日 ,巴基斯坦 Nakwabash 的气温一度攀升到了 50.2 摄氏度。科学家认为这或许是有记录以来地球上 4 月份的最高温纪录。 气候专家在 7 月可能又得打开纪录大全改写纪录。虽然没有人能确定,但是非洲创下了另外一个和最高温相关的纪录。 撒哈拉沙漠都嫌热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濒临地中海,而在阿尔及利亚的北部有一座有着 19 万人口的城市瓦尔格拉。同时瓦尔格拉也是瓦尔格拉省的首府,地处撒哈拉沙漠之中。这座城市围绕沙漠绿洲建造,数百年来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现代的瓦尔格拉因为城市中的大学、军事基地和极其邻近摇钱树般的油、气田而闻名于世。现在这座城市又有了另外一个特色。 2018 年 7 月的第一周,北非被困在难以忍受的热浪中。在 7 月 5 日 星期四,这个情况攀升到了荒谬的顶点。这一天,瓦尔格拉的温度跃升到了 51.3 摄氏度。正如气象历史学家 Maximiliano Herrera 在媒体上迅速指出的那样,这个温度可能是非洲至今可靠记载中最高的气温。 早在 1951 年,观测者声称在非洲突尼斯的吉比利记录下了一个更高的温度—— 55 摄氏度 。 世界气象组织 (WMO) 承认这个温度是非洲被记录下来的最高气温,也是东半球最高的气温。不过,有一些气候科学家认为 1951 年的这个记录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他们的想法的正确的,那么瓦尔格拉的这个气温则创了新纪录,但除非 WMO 能够证实瓦尔格拉这个气温的准确性,并且决定官方作废 1951 年的突尼斯高温纪录。 无论 WMO 的决定是怎样的,都不能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极端时代里的事实。最高温纪录在全世界不断地被刷新和打破。据我们所知,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在历史上就没有比 2018 年 6 月 28 日 这一天更热的时候,这天“里高城”的气温达到了 40.5 摄氏度 。而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市在同一天也打破了自己的“最高温”纪录, 6 月 28 日 这一天的气温达到了 31.9 摄氏度 。 还有这个:阿曼的 Quriyat 在 6 月 26 日 的当地气温就没掉下过 42.6 摄氏度 。这是最高“低温”的世界纪录。 http://jandan.net/2018/07/19/africa-hottest.html 辽宁 30 个气象站高温创纪录 局部或可达 40 ℃ 2018 年 08 月 03 日 16:43 中国新闻网 腾讯 QQ QQ 空间 .   中新网沈阳 8 月 3 日 电 ( 沈殿成 )7 月 28 日起 ,辽宁各地出现了持续性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先后攀升到 35 ℃ 以上。   据辽宁省气象局 8 月 3 日 发布的消息,全省 30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已突破历史极值。 8 月 2 日 ,沈阳市最高气温达到了 38.4 ℃ ,在建站以来最高气温中排第 1 位。   截至 8 月 2 日 ,沈阳已经连续 6 天出现 35 ℃ 以上的高温,高温持续天数跃居建站以来首位。   另据沈阳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 8 月 2 日 至 5 日,辽宁省最高气温 35 ~ 38 ℃,局部可达 40 ℃ 。   目前,依据《辽宁省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辽宁省气象局已经启动气象灾害高温三级应急响应。   据气象部门介绍,辽宁省今夏高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季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偏暖,东亚夏季风明显偏强,强大的副热带高压位置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北,加之北极向南扩散的冷空气明显偏弱,致使暖气团中心长时间位于辽宁省,致使气温居高不下。   气象部门解释说,西太平洋暖池指的是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在 28 ℃ 以上的暖海区,是气候异常的源地之一。 ( 完 ) http://news.sina.com.cn/o/2018-08-03/doc-ihhehtqh5151604.s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迎来第四高温:主要受自然条件控制
热度 1 杨学祥 2018-7-31 15:17
地球迎来第四高温:主要受自然条件控制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的数据显示, 2018 年有望继 2015 年、 2016 年及 2017 年之后,成为地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第四热的一年。最高的一年是 2016 年,其次是 2015 年和 2017 年。相关分析认为,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充满地球大气层。人类工业化加剧了这一现象,海洋及陆地上的热能无法释放,整个地球在升温。 事实上,这一分析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温室气体一直在增加, 2017 年和 2018 年应该有比 2016 年更高的温度才能证明单一的温室增温理论。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我们在 2015-8-3 10:33 指出, 2014 年最热, 2015 年更热, 2016 年刷新。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 指出,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全球最冷年。 谁是谁非 9 年内见分晓: 2017 年变冷。 事实上, 2017 年比 2016 年和 2015 年冷, 2018 年比 2016 、 2015 年和 2017 年冷。 决定 2016 年最热的主要因素不是温室气体的增加,而是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长期作用(见相关资料)。 我们的预测已经被事实证明。 我们不否认温室气体的的作用,但自然的因素不能忽视,特别是逐渐变冷的趋势不能忽视。 相关资料 地球迎来第四高温 德媒:怪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 2018 年 07 月 30 日 08:15:11 来源:台海网   地球迎来第四高温 德媒:怪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森林大火,粮食减产,疾病增加……地球持续高烧 ! ”德国《焦点》周刊 29 日报道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的数据显示, 2018 年有望继 2015 年、 2016 年及 2017 年之后,成为地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第四热的一年。德国媒体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便立刻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导致全球气候问题恶化。美国必须为此做出更多努力。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一张“世界地图”上几乎“一片红色”。红色意味着该区域的温度高于平均温度,而蓝色则代表低于平均温度。该数据显示,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目前比 20 世纪的平均值高 0.77 摄氏度 。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温度第四高的一年,最高的一年是 2016 年,其次是 2015 年和 2017 年。而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充满地球大气层。人类工业化加剧了这一现象,海洋及陆地上的热能无法释放,整个地球在升温。   专家们指出,近年来的持续高温是气候变化的最佳例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主任迈克尔·曼表示:“这个夏天,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见的热浪、洪水、干旱和野火等形式,在全球各地上演”。   尤其是在部分地中海地区、北美洲、亚洲都出现创纪录的高温。一些地区还出现极端温度现象:瑞典发生一系列森林火灾 ; 日本暴雨后持续高温,数十人死亡 ; 德国干旱无雨,粮食作物减产 20% 左右等。   科学家认为,极端高温天气凸显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扩大。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气候科学中心主任海霍教授认为,相较于过去,热浪与暴雨等极端气候比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   世界气象组织 27 日发表声明说,北半球森林正以至少近 1 万年来未有的速度燃烧。野火又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警告,当前世界各地热浪来袭,异常高温除了会引起中暑,还会造成心脏、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德国《明镜》周刊指出,多项研究指出,未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将越来越多。为了阻止这一趋势,全球必须落实《巴黎协定》,美国尤其该努力。  http://news.ifeng.com/a/20180730/59500802_0.shtml 2016 年为纪录上最热年份已成定局: 2017 年变冷 已有 20512 次阅读 2016-11-17 13:59 2016 年为纪录上最热年份已成定局: 2017 年变冷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为纪录上最热年份已成定局 作者:冯维维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 2016/11/16 14:26:57 世界气象组织( WMO )称,今年的温度将超过 2015 年的温度记录,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这份临时性报告中数据显示,今年全球气温比工业化以前高 1.2 ℃ ,比 1961 年至 1990 年(这是 WMO 的参考期限)的平均温度高 0.88 ℃ 。 因此, 2016 年正在发展成为可追溯至 19 世纪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而记录上 17 个最热年份中有 16 个都出现在 21 世纪。 “每过一年,就会有一个记录。” WMO 秘书长 Petteri Taalas 说,“我们在 2015 年经历的高温已经被 2016 年打破。” WMO 的临时评估已通报至在摩洛哥举行的最新一轮联合国气候谈判上,此次谈判聚焦执行全球首个综合性气候条约:《巴黎协定》。 这份报告发布的背景是一项研究认为来自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在过去三年“几乎没有增长”,标志着与前十年迅速增长的产量脱节,提高了碳排量可能已达峰值的希望。 但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却引起了人们对国际携手抵抗气候变化的担忧,特朗普此前曾将气候变化描述成中国为了让美国制造业失去竞争力而设的局。 这份 WMO 的评估利用了包括来自英国气象局和东英吉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的国际数据集。 太平洋一种强有力的气候现象厄尔尼诺也提升了全球温度,导致今年年初数月温度骤升。但今年 10 月份的数据表明,此后的气温依然很高,足以让 2016 年超过 2015 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 今年还经历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破纪录地集中排放到大气中以及冰雪融化、海水变热导致珊瑚白化、海平面上升超过平均值以及极端天气等。“来自强大的厄尔尼诺的极端热量已经消失了。但来自全球变暖的热量将会持续。” Taalas 说,“在俄罗斯北极地区,温度比长期平均值高出 6 ℃ 到 7 ℃ 。”(冯维维)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1/361160.shtm 关注 2016 年最热预测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7 月 21 日 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 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014 年 8 月史上最热,都是 2014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99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6865.html 我们在 2015-8-3 10:33 指出, 2014 年最热, 2015 年更热, 2016 年刷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我们在 2014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 谁是谁非 9 年内见分晓: 2017 年变冷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 指出,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全球最冷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 指出, 2014-2016 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全球最冷年: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 2013 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 指出, 2015 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 年的最热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补充说明: 全球持续变暖的支持者声称,近 10 年根本就不存在全球变暖停滞问题,全球变暖将持续下去,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 历史上,地球的气温是波动变化的,我们仍然面临气候变冷的威胁。 9 年之内,谁是谁非就可以立见分晓。 科学家预言: 4 年内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期 2016-11-10 13:28  来源:科技讯   【科技讯】 11 月 10 日 消息,据外媒报导,英国科学家预言地球将在 4 年内进入迷你冰河期,随着太阳表面活动的变化,地震、火山喷发和全球气温跳跃式变化将变得更常见。科学家称,需要经历长达 15 年时间太阳活动才会恢复正常,而极端气候和冰冻气温将持续到 2035 年。   专家提出,太阳活动的下降速度已经达到历史峰值。而据天文学家观测,太阳活动经过 21 天的低迷期后, 5 年来首次出现无黑子现象。这种趋势让科学家们发出警告,太阳活动正进入历史极小期,太阳能量输出将降低到历史最低。   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会促使欧洲进入极端寒冷的气候,包括英国、北美、新西兰和部分南美地区将受到影响。研究人员也将极端气候与大地震联系到一起,包含东京和洛杉矶在内的大城市都将面临下一次“大地震”袭击。   佛罗里达州太空科学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极小期和地震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这项研究探索了 1650 年到 2009 年之间的火山活动,以及 1700 年到 2009 年之间的地震活动,并且将其与太阳黑子活动进行了对比。   研究揭示了太阳活动减弱与历史上的火山和地震事件之间存在的可怕联系。日本宇宙射线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也推断,全球火山活动与太阳活动之间存在联系。研究作者 Toshikazu Ebisuzaki 称:“富含二氧化硅和高粘性岩浆的火山趋向于产生严重的爆炸性喷发,这会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且会给全球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研究人员对日本四座火山在过去 306 年里的 11 次喷发时间进行了研究,其中 9 次喷发发生在太阳磁场活动的低迷期。太阳专家 Piers Corbyn 警告称,迷你冰河期可能给地球带来潜在的毁灭性后果。 Piers Corbyn 表示,“现在太阳活动正处于衰退期,而且正进入一个非常平静的时期。我们预计气温降低将导致海洋海水结冰,而且浮冰将遍布欧洲沿岸。” 科学家们预测,可观测到的太阳黑子数量将在未来几年里持续减少,并且将持续到 2020 年。最终太阳黑子的“空白期”将导致太阳极小期很可能持续 15 年时间。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太阳物理学家 David Hathaway 称:“太阳极小期正以超出我们预期的速度到来。” http://tech.gmw.cn/2016-11/10/content_22921397.htm 太阳黑子异常减弱地球将进入次小冰期 我们在 2016 年 4 月 25 日 和 11 月 3 日 多次指出,目前,太阳正处在第 24 活动周的高峰年,其活动理应处于最活跃的时期。然而,太阳活动强度明显不及上一个活动周,甚至出现太阳表面连黑子都没有了这种罕见现象。这个太阳活动高峰年百年来最弱。有科学家指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太阳将沉入超长的最低活动期。目前科学界仍然在探讨太阳黑子周期是如何影响全球气温的。有人认为地球将进入所谓的小冰河期,有人称会在 2020 年之前,有人则称会更早。 杨冬红等( 2011, 2013 )指出,近 20 年的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6 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见表 1-2 )。多因素叠加是小冰期发生的根本原因,单一因素无法解释气候变化的多样性。导致 15-17 世纪小冰期和 2020 年“次小冰期”出现的原因有六: 其一、处于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杨冬红等( 2013 )指出,国外资料显示,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 2020 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 17 世纪以来从未出现。目前处于 200 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杨冬红等( 2011 )指出,潮汐高低潮还有 200 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 1425 年、 1629 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 1770 年的峰值对应 18 世纪的低温, 1974 年的峰值对应 20 世纪 70 年代的气候变冷。 其二、处于全球强震频发时期 郭增建( 2002 )指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范围内的 Ms 8.5 级和大于 Ms 8.5 级的海震。郭增建等人指出, 9 级和 9 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20 世纪 4 场最强的特大地震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 1952 年堪察加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地震, 1960 年智利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地震,与 50-70 年代低温期相对应。 其三、处于全球火山活动频繁时期 杨冬红等( 2013 )指出,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火山喷发导致了“小冰期”的到来。研究报告称, 1275 年到 1300 年之间,热带地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大量硫酸盐颗粒进入大气层上空反射了太阳辐射,使地球气温降低; 1430 年到 1450 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一样,火山喷发与气候冷暖变化导致的冰盖消长有关(见表 2 )。 其四、地球轨道周期 任振球 (1997) 指出,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 60 年振动相一致。在 20 世纪初的低温期和 60~70 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 1901 和 1960 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 94( 相当于日地距离的 0.6%) 和 57 万公里;在 30-40 年代和 80 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 1940 和 2000 年)分别缩短了 76 和 44 万公里。 2000-2020 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 2020 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 韩延本( 2003 )指出,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 19 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 60 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 19 世纪略超过 60 年,之后缓慢变短,到 20 世纪后期月在 55 年至 60 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这一周期与拉马德雷周期相对应。 其五、处于强潮汐活动时期 Keeling ( 2000 )指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大约为 1800 年。在十五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今后 400 年处于变暖高峰,下次小冰期将在 3100 年出现。 其六、处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英国科学家预言地球将在 4 年内进入迷你冰河期,随着太阳表面活动的变化,地震、火山喷发和全球气温跳跃式变化将变得更常见。科学家称,需要经历长达 15 年时间太阳活动才会恢复正常,而极端气候和冰冻气温将持续到 2035 年。这与我们的预测完全一致。 杨冬红等( 2014 )指出,潮汐变化还有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 18.6 年周期,与气候变化 18.6 年周期对应。杨冬红等( 2008 , 2014 )指出, 1998 年最热年记录与 1995-1997 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关,此后 16 年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达到高潮。 2014 年和 2015 年最热年新纪录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 根据以往记录,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过程还将持续 30 年以上。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见表 1 )。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综合因素表明, 2020 年气候变冷将达到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7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62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285.html 表 1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21 世纪 2007- ?? 1997- ?? 1974 1980-?? 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8260.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4.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5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4级地震:台湾真的很危险
杨学祥 2018-2-5 03:24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18年02月04日23:13来源: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月4日电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2月4日21时56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北纬24.20度,东经121.72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8/0204/c1008-29804809.html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4.12018-02-0422:10:5224.22121.777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6.42018-02-0421:56:4124.20121.7210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4.72018-02-0421:12:5024.15121.907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3.72018-02-0405:46:3244.6481.3716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 3.62018-02-0318:45:2138.4976.5820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 3.62018-02-0309:20:3735.51105.420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塌陷) 3.92018-02-0217:39:2336.71106.1010宁夏吴忠市同心县 3.52018-02-0213:41:2340.28103.8515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3.92018-02-0208:48:5623.9497.6410云南德宏州瑞丽市 4.32018-02-0208:48:2223.9597.6910云南德宏州瑞丽市 5.52018-02-0208:20:440.21125.2150印尼马鲁古海 2.32018-02-0122:28:0128.92106.966重庆綦江区(有感) 6.22018-01-3115:07:0036.5170.91180阿富汗 2.92018-01-3107:05:2440.00113.815山西大同市大同县 2.82018-01-3106:56:0240.0897.6117甘肃酒泉市玉门市 3.62018-01-2901:27:4233.4791.457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 6.52018-01-2900:03:05-53.059.6110布韦岛附近海域 2.52018-01-2806:03:4543.5787.4129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有感) 3.02018-01-2710:15:4141.2683.8813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6.02018-01-2706:47:57-3.54145.8410新几内亚北岸近海 3.12018-01-2706:35:5424.8798.949云南保山市隆阳区 3.92018-01-2700:31:3022.96120.988台湾台东县 2.92018-01-2613:30:3338.96103.447甘肃武威市民勤县 3.22018-01-2607:04:2832.9483.5110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3.72018-01-2604:42:5633.2083.327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6.32018-01-2510:10:3455.50166.3510科曼多尔群岛 5.92018-01-2509:15:588.3091.7910尼科巴群岛 3.62018-01-2504:54:5441.2283.719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6.12018-01-2418:51:2241.13142.3740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 8.02018-01-2317:31:4155.96-149.1310阿拉斯加湾 3.02018-01-2220:41:1744.2882.889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 3.02018-01-2218:53:3438.3674.97131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62018-01-2208:25:3537.6177.8526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72018-01-2208:19:4837.6277.8826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6.32018-01-2109:06:40-18.89-69.41110智利北部 2.32018-01-2022:54:0043.5787.4026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有感) 4.82018-01-2021:50:5043.5787.4224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 3.22018-01-2008:36:5232.05104.4211四川绵阳市北川县 6.32018-01-2000:17:4626.75-110.9010加利福尼亚湾 3.32018-01-1922:41:1536.4276.855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12018-01-1901:52:5532.59105.3510四川广元市青川县 4.22018-01-1820:41:5743.6082.766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 3.02018-01-1808:00:1521.98101.175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5.92018-01-1806:56:58-30.12-177.7620克马德克群岛 4.12018-01-1713:59:1225.11121.61129台湾新北市 3.92018-01-1711:48:1538.2174.21164塔吉克斯坦 4.52018-01-1709:25:1835.0187.016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 3.22018-01-1706:25:0640.3575.018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 3.42018-01-1613:52:1221.1199.895缅甸 3.82018-01-1517:05:5746.59129.688黑龙江佳木斯市汤原县 3.92018-01-1510:58:4538.3373.958塔吉克斯坦 2.42018-01-1418:23:4839.16106.060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爆破) 7.22018-01-1417:18:40-15.70-74.7220秘鲁沿岸近海 2.42018-01-1320:59:0343.53118.4010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有感) 6.22018-01-1202:26:2418.3896.1010缅甸 3.12018-01-1122:13:3123.9399.605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3.22018-01-1109:58:2046.57129.687黑龙江佳木斯市汤原县 3.02018-01-1107:45:5544.8392.686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 4.02018-01-1017:52:3134.6885.017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3.22018-01-1017:33:0839.6273.568吉尔吉斯斯坦 7.62018-01-1010:51:2917.43-83.5110洪都拉斯北部海域 5.52018-01-0908:05:4338.0072.597塔吉克斯坦 3.42018-01-0804:14:1921.35103.2710越南 5.72018-01-0714:47:1024.5594.6633缅甸 3.62018-01-0703:55:1537.5278.0423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2.02018-01-0621:03:1739.68118.3011河北唐山市开平区 2.82018-01-0618:51:3639.66118.4614河北唐山市滦县 2.02018-01-0523:55:5939.74118.699河北唐山市滦县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17767796 2018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1424 次阅读 2017-8-1410:26 2018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 6-9 月、 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8 年 3-5 月、 10-11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8 年 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 A : 1 月 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0.0323 度,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B : 1 月 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 度, 1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1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0.0257 度, 1 月 15 日 为月亮远地潮, 1 月 17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D : 1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 度, 1 月 25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E : 1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0.0143 度, 1 月 3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1022.html 2018年2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940次阅读 2017-11-2516:16 2018 年 2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 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6-9 月、 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8 年 2-5 月、 10-11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8 年 2 月是强潮汐时期最后一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 A : 2 月 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 度, 2 月 7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 潮汐组合 B : 2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0.0135 度, 2 月 11 日 为月亮远地潮, 2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C : 2 月 1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 度, 2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 潮汐组合 D : 2 月 2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0.0322 度, 2 月 27 日 为月亮近地潮, 3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6794.html 学者预见:台湾需防范8级以上地震 已有1120次阅读 2016-6-3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