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展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博文展现博主素质
热度 6 outcrop 2016-5-6 08:42
比如传统的经验里有文如其人的说法,时髦点的心理学里有心理投射理论。 博文的写作思路、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经常暴露了博主的自身的思辩能力、心态和素质。 所以坚持写写博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66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外研究咨询智库机构发展对比,软实力展现
热度 1 zwzyzx2014 2015-6-16 00:39
截至 2014 年底,全球总计有 6618 个智库,其中,拉丁美洲有 674 个,占全球总数的 10.18% ,在七个地区里居中,排名第四。其他六个地区依据数量,排名情况是:北美名列第一,共有 1989 个,占全球的 30.05% ;第二位是欧洲,共有 1822 个,占全球的 27.53% ;第三位是亚洲, 1106 个,占全球的 16.71% ;中东非洲有 521 个,占全球的 7.87% ,位居拉丁美洲之后,排名第五;撒哈拉以南非洲第六,有 467 个,占 7.06% ;大洋洲位居第七,仅占全球的 1% ,数量为 39 个。 在“智库数量最多的前十国家”里,美国智库的数量遥遥领先,多达 1830 个,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位居第二,有 429 个;英国和德国以 287 个和 194 个依次位居第三和第四。第五是印度,有 192 个。第六是法国,有 177 个。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以 137 的总数排列第七,排在俄罗斯( 122 个)、日本( 108 )个、加拿大( 99 个)三国之前。换言之,在前十中,阿根廷是唯一的拉美国家,并且是“挤进”前十的四个中等收入国家之一(从人均 GDP 看,其余三国依次是俄罗斯、中国和印度)。 尽管中国智库发展迅猛,智库建设的成绩斐然,智库在各级政府决策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但中国智库无论是规模、地位,还是公信力、影响力,都与国际上一些知名智库相距甚远,甚至与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期待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智库能力整体上还不强,特别是与国际智库相比,中国智库在贡献新思想、提供有创造性的政策方案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智库的水平,必须拥有一批学有专才,潜心研读国内外形势的专业人才,才能提供专业的优秀报告。中国并不缺乏高质量的学者,但是如何将这些学者组织起来,并且组建出高质量的智库,可能还需相当长时间的努力。 从目前来看,中国智库在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重大问题的研究方面,能力不强,话语权弱小,难以与活跃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西方智库相匹敌。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高度关注国家的国际话语权问题,中央各部门在不断加大外宣工作的同时,也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本国智库的国际化进程。 从中国目前 研究咨询 智库的发展定位来看,大部分智库都是受到政府资助的事业单位,中国智库要在如何发挥智库对政府的影响力与保持智库研究的独立性之间寻找出最佳的平衡。一方面影响力有助于智库保持独立性,另一方面独立性也是影响力的基础。 现实来看,根据中为咨询观察,中国智库社会配套环境不完善。—是要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尊重专业独立性的政府决策氛围;二是全社会要有比较开放的公共空间,也就是公共舆论,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决策。 针对中外智库差距,我国亟须提高发展智库总体水平,首先是要加大智库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使具有品牌研究成果的智库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使智库成为真正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智库;其次是要优化智库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加大智库的专家队伍建设,培养新型智库的学科带头人,构建现代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再次是营造智库的生存环境,政府要放权于社会,问计于民,充分发挥智库 调查研究 对决策和实践的服务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任智库、关注智库和支持智库的人文环境。
个人分类: 研究分析|21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析人士猜测中国春节期间军演展现捍卫领海决心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2-1 19:26
分析人士猜测中国春节期间军演展现捍卫领海决心 中新社东海某海域 1 月 30 日消息: 中国东海海域深处,海风劲吹白浪翻腾,海军北海舰队的三艘战舰正劈波斩浪,驶向南方。 由编队指挥员田中将军率领的导弹驱逐舰青岛舰和导弹护卫舰烟台舰、盐城舰,于昨天上午 9 点在能见度不足 50 米的大雾中从青岛某军港起航,赴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记者随舰出海,从编队指挥组获悉,舰艇编队将分别航经黄海、东海、南海、宫古海峡、巴士海峡及台湾岛以东海域。此次远海训练设置了海上对抗、远海机动作战、海上维权斗争和远海兵力指挥控制等 20 多个科目,将本着从难从严、贴近实战的指导思想,突出信息主导,深化单元合成、要素集成、信息系统联通等方面的内容,实现体系作战能力的深度融合,生成和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并将加强相关作战、训练问题的研究。 此次任务从一开始就进入实战化状态,誓师大会直接在舰艇停靠的码头上举行,指挥员进行出航动员,简短 5 分钟的现场讲话有效激发了官兵的战斗精神;编队刚刚驶出军港,就在能见度小于 50 米的大雾中与即将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第 14 批护航编队进行了一场“硬碰硬”的“红”、“ 蓝”攻防对抗,锤炼部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当日海上训练中,战斗警报拉响,编队官兵全员上阵,所有官兵的午餐均在战位上解决。 田中指挥员介绍说,组织舰艇编队到远海大洋上练兵,已完全实现常态化,这次远航同样是 2013 年度一项例行性训练活动,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方式能有效培树官兵战斗精神,提高部队综合作战能力。 31 日 6 时左右,编队将通过宫古海峡。官兵们将在大洋深处度过春节,在节日期间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 1 月 30 日报道: 执行这次海上演训的军舰包括导弹驱逐舰“青岛舰”、导弹护卫舰“烟台舰”和“盐城舰”,随舰还有 3 架舰载直升机。中国舰艇编队将进行海上对抗、远海机动作战、海上维权斗争和远海兵力指挥控制等 20 多个课目的训练。 台湾《亚太防务杂志》总编辑郑继文表示: 在最近几个星期做这种演习是非常不寻常的。因为现在距农历新年大概只有一个多星期时间,一般不会举行军演或是大规模演训。如果此时举行海军的海上演习,确实在以往非常罕见。也因此,它一定带有很高的政治意涵。最近以来,特别是自 2012 年以来,包括东海的钓鱼岛争端,还有和菲律宾因黄岩岛争执所引起的南海岛屿主权争议,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或许这个时间点可以解读为针对这两大海域所引起的主权争议,借军演来展现中方捍卫领海的强烈政治意涵。
个人分类: 其它|1876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才如水滴
boxcar 2010-3-31 06:48
前几天吴飞鹏老师在他的博客上晒了下他在周末拍摄的叶子上的水滴【1】 ,不但让我等欣赏到了在普通的草叶上面的普通水滴,也让俺们领悟到了不少在这些简单事物背后蕴含的哲理。趁着吴老师的水滴未干,我也来凑个热闹写一篇博文,不过我不是上来讨论摄影技巧或参加科学网已在悄然进行中的摄影作品大PK的,因为我那三脚猫(不是三角架)的摄影功夫不值一晒,业余级的相机更加拿不出手,而是打算继续近半年前我曾开的一组博文题目人才的流体力学,这篇就算是这个系列的第5篇吧。为了吸引读者对相关问题的关注(虽然这样有骗点击量之嫌),我把前4篇列在本文的后面【2~5】。 人才如水滴,我在写这个系列的第4篇的时候就已经隐隐有所感悟【5】 每个人(优秀并得到了众人的承认与赏识者可被称为人才)都有自己具体的情况,虽处于某种大潮之中(例如现如今化海龟为海带的归国求职潮),却都是各有特点的一滴水,不过混迹在大潮之中并不起眼,只有当他立身潮头之时(能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或者忽然飞溅于一片潮水之上(忽然因某种独特的原因成为焦点)时才为人所见。 这次看了吴飞鹏老师的摄影作品,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才水滴的认识,此前我只想到了水滴的突出和消逝,却没有对水滴的价值做深度的思考。 在吴老师的照片中,晶莹剔透的水滴落在片片草叶之上,草叶成了承载水滴的平台,让它能以一个水珠的形式以各种角度和姿态停在上面,或隐或现;同时,水滴也装饰着这个平台并滋养了它。这就如同人才和他所服务的单位机构的关系,一个公正稳定的单位机构可以给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一展抱负的空间和扬名立万的机会;人才像一滴水被托在草叶上一样在其中安稳地工作,像水滴滋养草叶一样为这个单位作出自己的贡献。当然,在这种状况之下,人才未必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样的水滴很多,或许只有没被层层草叶覆盖、落在最上层的水滴才能够被注意(被拍摄),这就如同那些声名显赫的牛人时常受到更多的关注一般。实际上,滋养植物的水滴并不仅仅是浮在最表层的这几个代表,那些被遮盖了的水滴的作用不能忽视,而且由于曝光机会少,蒸发得慢,他们发挥滋养作用的时间甚至更长。如果水滴都不给草叶提供滋养,都仅仅浮在上面展现自己的折射、反射的光芒,那么草叶会慢慢的枯萎,最后也会失去对水滴的支撑。 如果草叶是倾斜的,水滴在上面并不稳定,可能会被倾斜的草叶弄得滚来滚去,这样会有很多水滴得到更多被关注的机会。这就如同一个单位机构,如果它里面没有足够稳定的工作环境,制度规章经常变动、很多事情处置得也够不公正,经常折腾,人才在里面就会感受到不安稳,会有很多激荡和冲突,这样也就无法安心工作。这就像滚动的水珠没法很好地滋养草叶一样,仅仅看到了它的存在,却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尽管这样的草叶动感十足、水滴们也平添了许多次被专注的机会,又能如何?如果草叶上本来就落有尘土,水滴在上面滚动的时候就会变得浑浊,失去了清澈美丽的本来面目。 如果水滴不幸滚到了草叶的边缘,可能会命悬一线,搞不好会向涂序新博士一样悬崖撒手,变成不幸的自由落体,最后消失在下面的泥土之中。当然,这样落入泥土的水滴将会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暗暗地滋养着植物。实际上,一个草叶能够承载的水滴是有限度的,少量水滴在上面的时候,草叶是平正和稳定的,多了稳定性就会下降,就容易出现倾斜,就会有水滴被边缘化。这就如同一个单位机构,里面有少量脱颖而出的人才的时候容易相安无事,人才多了以后,如果承载能力有限,想继续保持稳定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容易由一些人才被边缘化,最后被迫离开。 总之,人才亦如水滴,可以借助承载的平台来表现自己的绚丽,更要滋养承载的平台。平台也要尽量公平稳固,让人才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 ~~~~~~~~~~~~~~~~~~~~~~~~~~~~~~~~~~~~~~~~~~~~~~~ 【1】吴飞鹏:叶子上的水滴--佩雷尔曼拒奖感怀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748 【2】吕喆: 人才的流体力学 (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9715 【3】吕喆: 论人才的流体特征人才流体力学(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0003 【4】吕喆: 人才流动的力学分析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1949 【5】吕喆: 人才的流体力学(四)自由落体的悲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4576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7470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