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火成岩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成因探索
热度 3 liangguanghe1 2018-4-5 21:45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成因探索 梁光河 中国科学院 lgh@mail.iggcas.ac.cn 1 陨石撞击还是火山爆发成因? 距今约 2.52 亿年的二叠 / 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时期最为严重的全球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了超过 80 %的海洋生物和 70 %的陆地生物灭绝,其原因一直存在巨大争议(肖益林等, 2018) 。目前对造成这一灭绝事件的原因有两种主流说法,一种是陨石撞击,另一种是大规模火山爆发。这两种成因都可导致海底可燃冰的快速分解、海水缺氧等,但具体的驱动机制和环境因素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如果是陨石撞击成因,灭绝事件只能发生在陨石撞击之后,但最新的研究表明, 在灭绝事件发生前夕 ,海水的锂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显著降低,这一特征一直持续到早三叠世初,指示了当时快速增强的全球性大陆风化作用(沈延安, 2018 )。这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动力机制导致了快速增强的全球性大陆风化作用? 如果是大规模火山爆发成因,是什么机制导致了火山集中爆发?从而形成大火成岩省。 2 大陆裂解与生物灭绝成因机制 这次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是地球科学研究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本文认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因大陆漂移的不均衡,首先形成了大陆裂谷, 2.6 亿年前聚集在一起的盘古超级大陆,因为大陆漂移的动力不均衡作用,首先在西伯利亚北部中央发生了快速裂解(图 1 ),动力机制是大陆漂移在大陆板块后面岩浆上涌形成的推动力,形象地比喻在该大陆板块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大螺旋桨驱动,由于偶然因素使得它们的方向发生了偏转,使得东侧板块向东南方向漂移,西侧板块向西南方向漂移,由此在该大陆板块北部产生了一个近南北向的大裂谷,该裂谷持续快速增大造成大陆岩石圈发生深层次破裂,从而引起西伯利亚地区地下深处的岩浆岩集中喷发,形成如今看到的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 图 1 全球板块恢复图显示从 2.6 亿年到 2.4 亿年在西伯利亚发生大陆裂谷 图 2 给出了全球显生宙 (5.4 亿年以来 ) 已有大火成岩省分布图,图中可以看出西伯利亚 (Siberian) 大火成岩省的爆发年龄正好是 2.51 亿年,这说明在 火山大规模喷发之前已经有持续的大陆裂谷和岩浆上涌,地球深部流体大规模进入海水中 ,可以造成海水锂同位素显著降低,也完全可以造成海洋酸化,进而导致海水缺氧、透光带降低,这一效应积累到海洋生命所能承受的阈值后,最终引发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并造成二叠纪末生命在短时间内大量灭绝。 地球深部上来的流体包含大量的 CaCl 2 和 MgCl 2 ,它们与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盐酸,从而使海水强酸化。 CaCl 2 +CO 2 +H 2 O=CaCO 3 +2HCl MgCl 2 +CO 2 +H 2 O=MgCO 3 +2HCl 注意:该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海底裂谷深部进行,否则在自然条件的海洋表层环境中该化学反映是一个逆反应,那就是现代珊瑚礁在酸化环境中,骨架碳酸钙被溶解,以至于死亡的直接原因。 图 2 全球显生宙 (5.4 亿年以来 ) 已有大火成岩省分布图 (Ernst, 2014) 本文并不否定陨石雨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这个因素也可能首先诱发了西伯利亚大陆板块的裂解和大规模漂移,但陨石撞击需要找到存在 冲击变质岩石的诸多 证据支持, 如柯石英、石英击变面状页理、以及冲击熔融岩石等等证据,这些证据目前还没有在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区域得到确认。没有发现也不能否定这个成因,原因是这个年代太过久远,经历了太多的地质构造运动及风化剥蚀等等,可能很难再恢复原状。比如我国第一个得到国际确认的岫岩陨石撞击坑,是一个形成于 5 万年以前陨石坑( 陈鸣 , 2009 ),它的证实就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求证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一个主线, 那就是大约在 2.52 亿年以前,由于大陆漂移的动力不均匀(或者陨石撞击诱发),造成西伯利亚大陆北部中间的大规模快速裂解,地球深部流体快速上升,岩浆上涌在海底形成海底火山,这个阶段已经引起海水酸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部分生物开始灭绝。之后随着西伯利亚大陆的持续裂解漂移,造成 2.51 亿年的西伯利亚大规模火山爆发,这个过程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灭绝过程 。 火山 爆发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尘埃进入大气层。火山灰团不仅会使动物窒息而死,还有可能遮蔽太阳。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 氧气 ,释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减少,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随着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 ,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近期的研究说明,在多个时期的超大陆裂解过程中,裂解之前都存在全球尺度的大陆裂谷(张拴宏, 2018 )。这种全球尺度的大陆裂谷是怎样形成的?很难用地幔柱或者陨石撞击进行合理解释,但可以通过大陆漂移得到解释。 3 大陆裂解漂移与印支运动 过去我们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印支运动?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推测,西伯利亚大陆板块从北部的裂解和向南漂移,是形成印支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印支板块、华南板块、中朝鲜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参与了这个运动过程。因西伯利亚大陆板块东侧部分的向东南快速漂移,使得古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三叠世末期率先完成碰撞、拼合,形成华南板块,二者之间则形成绍兴 - 十万大山碰撞带。这个板块漂移挤压过程也使扬子板块、中朝板块、西伯利亚板块进一步叠接。几乎与此同时,印支板块也与华南板块碰撞拼合,之间形成金沙江碰撞带的南段。最后,华南板块与在印支期之前已经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的中朝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之间形成秦岭 - 大别山碰撞带。由于印支期这些板块的漂移碰撞拼合作用,造成强烈的构造活动,在发生碰撞的各板块内部都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变形。 中国大陆是由多个板块拼贴而成,在 这个阶段中国大陆的约四分之三完成了拼贴,形成了中国大陆的雏形(图 3 ) 。之后羌塘板块、拉萨板块、印度板块等先后从南向北漂移并与欧亚大陆拼贴,才最终形成今天的中国大陆板块。 图 3 印支末期全球大陆板块复原图 4 结论 2.52 亿年以前,由于大陆漂移的动力不均匀(或者陨石撞击诱发),造成西伯利亚大陆北部中间的大规模快速裂解,地球深部流体上涌进入海水使得海水酸化,部分生物开始灭绝。之后随着西伯利亚大陆的持续裂解漂移,形成 2.51 亿年的西伯利亚大规模火山爆发,这个过程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灭绝过程 。 由于西伯利亚东部板块的向东南快速漂移,加上印支板块、杨子板块等的向北漂移,引发了多个板块的汇聚碰撞从而产生了著名的印支运动 。
个人分类: 大陆漂移|6255 次阅读|4 个评论
EOS最新文章:地幔柱活动具有周期性吗?
热度 2 chunyinzhou 2013-3-22 09:03
地幔柱活动具有周期性吗? (周春银 编译;资料来源: EOS,AGU ) 编者注:越来越多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诸如地幔柱这样的地球内部 / 深部的动力学行为的认识,而地球表层(包括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一些重大事件,或许正是起因于地球内部自身的活动。在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的生物绝灭事件具有某些周期性,而同时地球内部的地幔柱活动(在(近)地表表现为大火成岩省和 / 或热点)似乎也存在周期性,更为令人惊讶地是,两者居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耦合性 / 一致性。这是地球本身的固有规律还是只是统计上的偶然?科学家正试图从地球科学的多个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并寻找其中本质的答案。最新一期 AGU 的 EOS 期刊发表了 Rampino 和 Prokoph 的署名文章“ AreMantlePlumePeriodic? ”,讨论该问题。该文也相当程度上引用了 Prokoph 等( 2013 )即将在《 GeoscienceFrontiers 》(中文期刊《地学前缘》的英文独立期刊, SCI 收录,有些读者可能还不太了解,特此注明)正式发表的文章“ PeriodicitiesintheemplacementoflargeigneousprovincesthroughthePhanerozoic:Relationstooceanchemistryandmarinebiodiversityevolution ”,该文有相关的详细研究结果介绍。 --------------------------- 在过去数年当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些证据表明,某些地质和生物大事件似乎具有相似时间尺度的规律性周期。例如, Rohde 和 Muller ( 2005 )通过研究过去 540 百万年以来海洋生物种类记录,他们发现证据显示数据有两类周期——一个是大约 62 百万年的周期和另一个稍长约 140 百万年的周期。随后又有跟踪报道,在沉积盆地中的长期地层序列中存在一个大约 56 百万年的周期( MeyersandPeters,2011 ),以及在海洋 Sr 同位素记录中存在一个 59 百万年的周期( melottetal.,2012 )。在过去的 542 百万年的显生宙里,大气层二氧化碳记录中甚至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周期性( Franksetal.,2012 )。 Veizer 等( 2000 )和 Mayhew 等( 2008 )在全球气候的长期波动研究中也发现存在一个大约 140 百万年的周期。 这些大约 60 和 140 百万年时间尺度的规律性周期,如果的确真实存在的话,表明在大尺度地球运动过程中存在深层次的成因。但究竟是什么呢?因为他们比我们所熟知的地球运动轨道以及地轴倾斜的波动周期要漫长得多,科学家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地球内部诸如地幔对流和地幔柱活动这样的现象来寻找答案。 上涌地幔柱所导致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大火成岩省( LIPs )的喷发,它是量大、持续时间短暂、以富铁物质为主的喷发,而与典型的板块边界过程无关。 LIPs 被认为是由于地幔柱头上涌接触到大陆或大洋岩石圈而产生所谓的热点而形成的( Richardsetal.,1989 )。 LIPs 也能对地球环境产生各种影响而与生物大绝灭联系起来( Wignall,2001;ArensandWest,2008 )。他们能够与其他记录中所见到的转变而也联系起来吗?不以孤立的事件来看待,他们的发生遵循某些模式吗?如果对这些可能将 LIPs 和在地表所见的循环周期结合起来的耦合事件和深层次成因进行研究,或许可以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将地质记录中的循环周期和地幔柱活动联系起来 为了检验“地幔柱活动具有周期性”的观点, Prokoph 等( 2013 )选择搜寻 LIP 喷发事件中的规律性周期。他们对 Rohde 和 Muller ( 2005 )中的化石种类数据以及已知 LIP 事件年龄的可能性分布数据( CourtillotandRenne,2003 )进行连续小波转换分析( 图 1 )。小波分析可以将“时间”和“尺度”(或频率)域中的时间系列转化为小波系数;它会将无序值剔除而同时将这些域进行转换(利用各种类型和尺度的简短滤波函数,称为小波)来探寻数据中的循环周期( GrossmanandMorlet,1984 ) ( 图 2 ) 。在该分析中所用到的 LIPs 的数量在 250 百万年以前非常少,而晚古生代的 LIPs 则更难于识别。 图 1. 化石种类数据的小波分析显示存在大约 62 百万年和 140 百万年两个明显周期,与 Rohde 和 Muller ( 2005 )早前的频谱分析结果一致( 图 2a )。在数据中还发现了一个大约 35 百万年的周期,尤其是在过去的最近的 135 百万年(即自早白垩纪以来)中。对于 LIPs 年龄数据, Prokoph 等( 2013 )的小波分析也发现了类似的一个大约 62 百万年的周期和另一个略微较弱的 140 百万年的周期。一个较短的 30-35 百万年的周期(在最近的 135 百万年中更明显)也在 LIPs 年龄中被发现( 图 2b )。这些小波分析结果与 Prokoph 等( 2013 )的傅立叶分析是一致的。 图 2. 135 百万年以前,这两项数据中 30-35 百万年周期的强度和同时就位说明这些周期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时间系列转变的边缘效应。另外,在海洋 Sr 和 S 同位素记录中 62 百万年周期的发现( Melottetal.,2012;Prokophetal.,2013 ),也支持了该结论,即这一周期不是如 Smith 和 McGowan ( 2005 )所说的采样筛选的结果。 LIPs 喷发和化石种类数据中所发现的这三个周期是负相关性的;也就是说,高熔岩喷发期通常也是低化石种类期。 从耦合到成因 生物多样化和其他地质活动周期性的一个可能起因,或许可以在直接产生 LIPs ( Richardsetal.,1989 )的地幔柱周期活动中找到。但是在达成结论之前,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必须要问:为什么地幔柱会具有规律性的周期性活动呢? 地幔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产生周期性的或者近似周期性的地幔柱活动。深部地幔柱可能由核幔边界之上的热边界层 Dʺ 层中不断形成的失稳而产生( Olsonetal.,1987 )。 Dʺ 层中存在由地核进入地幔的热流,低密度物质会堆积,从而变得不稳定并最终以细流( narrowplume )形式上升( LoperandStacey,1983 )。据估计这种边界层失稳能达到某个临界值并在大约 50-100 百万年时间里形成地幔柱( Olsonetal.,1987 )。 周期性的地幔活动也可能由俯冲引起,下沉的冷板块物质会在地幔 670-km 不连续面处堆积( SolheimandPeltier,1994 )。这一不稳定构造可能会导致上地幔物质向下地幔周期性崩塌,而扰动也能从更深的地幔产生一个回流( MachetelandHumler,2003 )。 地幔柱和地幔对流的周期性也可能来自板块的几何构造。猜想一下,有一个超级大陆像地毯一样覆于地幔之上,在大陆板块下面形成一个热构造,进而导致热点产生和 LIP 喷发( O’Neilletal.,2009 )。所以,当热点活动形成裂谷时,超级大陆自身或许也携带着它们自我毁灭的种子( Storey,1995 )。对流体系的周期性行为也已经在超级大陆的数值模拟( LowmanandJaruis,1993 )和物理模拟( ZhangandLibchaber,2000 )中被观测到。曾经的研究发现同样也提出,地幔中与时间相关的非线性对流在紊流之前可能经历过周期性或近似周期性的活动( HansenandEbel,1988 )。 尚需更多信息 对于地幔柱活动是否存在周期性这一问题上,在学术圈达成共识之前,还需要对地质记录中其他事件里可能存在的周期性元素进行更多的统计分析( HannisdalandPeters,2011;SmithandMcGowan,2005 )。对地幔柱的产生进行进一步的模拟研究将有助于认识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周期性的地幔柱活动将会形成热点、 LIP 喷发、局部抬升和裂谷作用,地幔柱在海平面、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新的结果指出,各种地质过程的一致性可能是与深部地幔的活动变化相关的。 (参考文献和图注已略,详见原文。)
个人分类: 最新论文介绍|5479 次阅读|4 个评论
行星大火成岩省概论---大地质顶天、诸地学归一,构建整体地质观
热度 5 warlong 2012-1-17 22:11
行星大火成岩省概论---大地质顶天、诸地学归一,构建整体地质观
行星大火成岩省导论: LIPs的时空分布、 地学特征、 成因模式、全球响应与化学行星动力演化 郑中 An Introduction to Large Igneous Province on the Planet : Space-time distribution, Geologic features, Original models, Global effects of LIPs and Chemical Planet dynamics evolution By Geongs Zhern (全球LIP增补+热点分布图,待另发) 全球大火成岩省导论 ... 1 内容简介 ... 2 目 录 ... 3 英文目录 ... 12 引 言 ... 1 第一篇 大火成岩省概论 ... 2 第 1 章 大火成岩省定义、分类与研究概述 ... 2 1.1 大火成岩省概述 ... 2 1.1.1 大火成岩省分类 ... 2 1.1.1.1 岩石组分 ... 2 1.1.1.2 构造环境 ... 2 1.1.2 成因概述 ... 5 1.1.3 规模统计 ... 9 1.2 大火成岩省研究概述 ... 9 1.2.1 研究行星演化的窗口 ... 9 1.2.2 LIP 学科谱系 ... 10 1.2.3 研究前缘 ... 11 第 2 章 大火成岩省遗迹的空间分布 ... 12 2.1 全球大火成岩省分布 ... 12 2.1.1 全球 LIP 空间分布 ... 13 LIPs 空间集群性 ... 15 2.1.2 全球 LIP 空间统计 ... 15 2.2 全球热点分布 ... 16 2.2.0 热点:地幔柱说的发端 ... 16 2.2.1 热点对跖特征 ... 17 2.2.2 热点与 S 波层析图像 ... 21 2.2.3 热点热流分布 ... 23 2.2.4 热点参照系中的全球运动 ... 25 2.3 大火成岩省实例简介 ... 30 第 3 章 大火成岩省事件的时间分布 ... 32 3.1 研究进展 ... 33 3.2 LIP 事件统计 ... 34 3.2.1 LIP 事件的丛集和周期 ... 39 3.2.2 LIP 熔融温度的长期演变 ... 41 3.2.3 LIP 岩浆生产率的变化 ... 47 3.3 GDS 事件统计 ... 47 3.4 LIPs 时序分析 ... 53 3.4.1 数据库介绍 ... 54 3.4.2 时序分析技术 ... 54 3.4.3 分析结果 ... 56 数据完全性 ... 56 全数据库 AB50 的小波分析 ... 57 小波分析和谱分析、互谱分析总结 ... 59 周期峰年龄的确定 ... 60 3.4.4 周期成因探讨 ... 61 3.5 事件谱的地球动力学解释 ... 62 3.5.1 LIP 与超大陆 ... 63 3.5.2 LIP 与地幔对流 ... 66 第 4 章 大火成岩省地球物理特征 ... 67 4.1 全地幔层析图像解译 ... 69 4.2 全球 LIP 喷发位置还原 ... 69 4.3 LIP 事件的深地幔痕迹 ... 74 4.3.1 LLVP 幅梯度与 LIP 保存数 ... 75 4.3.2 热点与深部地幔 ... 78 4.4 下地幔底部低速区 ... 78 4.4.1 D’’ 层结构 ... 78 4.4.2 D’’ 层成因 ... 80 4.5 上地幔底部低速区 ... 80 4.6 岩石圈底部低速区 ... 80 4.7 地壳内部低速区 ... 82 4.8 火成岩下地壳 ... 82 分离结晶过程与全地壳波速 ... 82 原始地幔熔体与熔融的关系 ... 83 上、下地壳的理论波速 ... 88 地壳下分异效应 ... 89 地幔源区的非均质效应 ... 91 4.9 地幔柱物探新方法 ... 92 4.9.1 地幔柱重力异常 ... 92 4.9.2 地幔柱地磁异常 ... 93 4.9 大火成岩省下波速结构实例 ... 93 波速 - 深度模糊性与 LIP 地震结构:以 OJP 为例 ... 96 第二篇 大火成岩省地质学特征 ... 101 第 5 章 大火成岩省构造几何型式 ... 101 5.1 LIP 构造环境与平面型式 ... 101 5.1.1 裂谷边缘地质特征 ... 102 5.1.2 LIP 平面型式 ... 106 5.3 LIP 岩浆管道体系 ... 107 5.3.1 LIP 岩墙群型式 ... 107 5.3.1.1 LIP 岩墙的地表型式 ... 107 5.3.1.2 LIP 岩墙的深部型式 ... 113 5.3.1. 3 LIP 层状侵入体 ... 115 5.3.1.4 CFB 的火山管道型式 ... 118 5.3.2 巨型岩墙群成因 ... 119 5.3.2.1 锤裂溢流模式:地幔柱作用 ... 119 5.3.2.2 钉裂溢流模式:底辟作用 ... 120 5.3.3 巨型岩墙群实例 ... 121 5.3.3.1 国外元古宙巨型岩墙群 ... 121 5.3.3.2 中国前寒武纪巨型岩墙群 ... 123 第 6 章 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特征 ... 124 6.1 LIP 岩石类型及特征 ... 124 6.1.1 地幔柱头部 ... 125 6.1.2 地幔柱尾部 ... 127 6.1.3 高温岩浆岩:金伯利岩、苦橄岩 ... 127 6.1.4 高压岩浆岩:科马提岩、碱性玄武岩 ... 128 6.2 LIP 火山碎屑沉积物 ... 128 6.2.1 LIP 基性火山碎屑岩矿床 ... 128 6.2.2 LIP 基性火山碎屑岩特征比较 ... 129 6.2.3 LIP 火山碎屑岩的动力学意义 ... 131 6.3 LIP 岩浆作用脉冲 ... 133 6.3.1 高熔岩生产率 ... 133 6.3.2 脉冲期次统计 ... 134 6.3.3 单脉冲岩浆作用 ... 139 6.3.4 双脉冲岩浆作用 ... 139 6.3.5 多脉冲岩浆作用 ... 140 第 7 章 大火成岩省类型比较: BLIP vs SLIP . 141 7.1 基本差别 ... 141 7.1.1 定义差别 ... 141 7.1.2 地质特征 ... 142 7.1.3 岩性特征 ... 142 7.2 火山活动期比较 ... 143 7.2.1 火山作用先后:基性 vs 酸性 ... 144 7.2.2 酸性火山活动脉冲性 ... 145 7.2.3 酸性火成岩浆喷发参数 ... 145 7.3 构造环境判别 ... 146 7.3.1 基性火成岩省 ... 146 7.3.2 酸性火成岩省 ... 146 7.4 形成机制和产出特征比较 ... 147 7.4.1 基性大火成岩省 ... 148 7.4.2 酸性大火成岩省 ... 149 7.4.2.1 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 ... 149 7.4.2.2 酸性 LIP 的形成条件 ... 150 7.4.2.3 酸性 LIP 的产生机制 ... 151 7.4.2.4 早期大陆酸性熔体产生机制:热化学地幔对流模拟 * . 155 7.4.2.5 小结 ... 156 7.5 大陆溢流玄武岩省实例 ... 156 7.5.1 Karoo(Lebombo-Mwenezi)-Ferrar 岩省 ... 156 7.5.2 Paraná-Etendeka 岩省 ... 158 7.5.3 Deccan 暗色岩省 ... 158 7.5.4 NAIP 火成岩省 ... 158 7.5.5 Yemen-Ethiopia 岩省 ... 158 7.5.6 峨眉山火成岩省 ... 158 7.5.7 小结 ... 160 7.6 酸性大火成岩省实例 ... 161 7.6.1 大陆裂解型酸性火成岩省 ... 161 7.6.2 活动大陆边缘型酸性火成岩省 ... 163 7.7 LIP 产出的共轭性 ... 164 第 8 章 大火成岩省地球化学特征及比较 ... 166 8.1 LIP 地球化学概述 ... 166 8.2 富集和亏损 LIP . 166 8.3 构造环境识别 ... 168 8.4 LIP 常量元素特征 ... 178 8.3.1 LIP 常量元素变异趋势 ... 178 8.3.2 三大趋势:以 ELIP 为例 ... 193 8.3.2.1 分离结晶趋势 ... 193 8.3.2.2 芬纳趋势、鲍温趋势 ... 194 8.3.3 两大系列:以 ELIP 为例 ... 195 8.3.4 氧逸度变化:以 ELIP 为例 ... 197 8.3.5 S 不饱和特征 ... 199 8.5 LIP 微量元素特征 ... 200 8.5.1 REE 配分模式 ... 200 8.5.2 元素比值图解 ... 201 8.6 LIP 同位素特征 ... 208 8.6.1 一般同位素特征 ... 208 基性岩墙同位素地球化学:以 Karoo 为例 ... 211 8.6.2 稀有气体同位素 ... 211 8.7 LIP 铂族元素特征 ... 217 8.7.1 PGE 地球化学趋势 ... 217 8.7.1 PGE 配分模式比较 ... 219 8.8 LIP 地质化学找矿初探 ... 220 第 9 章 大火成岩省动力地球化学探讨 ... 221 9.0 层状地幔模式 ... 221 9.1 板内 LIP 成因模式 ... 222 9.2 富集 LIP 成因 ... 224 9.2.1 微量元素 ... 224 9.2.2 同位素 ... 226 9.3 OIB 物质来源探讨 ... 228 9.3.1 ROC 是 OIB 的源区物质吗? ... 228 9.3.2 RCC 是 OIB 的主要来源吗? ... 232 9.4 OIB 成因机制探讨 ... 234 9.4.1 OIB 是地幔交代作用的产物? ... 235 9.4.2 OIB 起源于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 ... 237 9.4.3 俯冲作用对 LIP 源区的影响 ... 238 9.4.4 岩石圈厚度对 LIP 源区熔融影响 ... 239 9.4.5 OIB 配分模式的影响因素 ... 241 9.5 化学储库作用 ... 242 9.5.1 微量元素 ... 242 9.5.1 Sr-Nd 同位素 ... 243 9.6 地幔端元作用模拟 ... 245 9.6.1 DM+TS 混合模拟 ... 245 9.6.2 DM+EMII/EMI 混合模拟 ... 246 9.6.3 DM+EM 结晶混染模型 ... 249 9.6.4 地幔柱 +SCLM 混合模式 ... 250 9.7 核幔边界组分 ... 252 9.8 熔融混合模拟 ... 255 9.8.1 常量元素 ... 255 9.8.2 微量元素 ... 257 9.8.2.1 批式部分熔融模拟 ... 258 9.8.2.2 分离部分熔融模拟 ... 259 9.8.2.3 热动力(联合)熔融模拟 ... 261 附录:全球 MORB 组分与脊轴深度的相关性 265 第 10 章 大火成岩省地质成矿规律 ... 271 10.1 全球成矿演化及成因 ... 271 10.1.1 全球成矿脉冲统计 ... 271 10.1.2 全球主要成矿期特征 ... 271 10.1.3 全球成矿演化成因探讨 ... 271 10.2 全球成矿与超大陆旋回 ... 272 10.2.1 超大陆旋回与主要成矿期 ... 272 罗迪尼亚古陆与贫乏期 ... 272 10.2.2 超大陆旋回与主要矿床类型分布 ... 272 10.2.3 超大陆旋回成矿实例 ... 272 10.2.3.1 南美洲元古代成矿 ... 272 10.3 全球 LIP 成矿区带概论 ... 272 10.3.1 全球克拉通、 LIP 、矿床的空间关系 ... 273 10.3.2 全球成矿潜力多级评估 ... 273 10.3.2.1 超大陆尺度 ... 273 10.3.2.2 大陆尺度 ... 273 10.3.2.3 克拉通尺度 ... 273 10.3.2.4 地块尺度 ... 273 10.4 LIP 地质成矿规律比较 I 274 10.4.1 基性大火成岩省 ... 274 10.4.2 酸性大火成岩省 ... 274 10.5 LIP 地质成矿规律比较 II 274 10.5.1 大陆大火成岩省 ... 274 10.5.2 大洋大火成岩省 ... 274 10.5.3 边缘大火成岩省 ... 275 实例:环地中海区的新生代非造山岩浆岩省 275 10.6 LIP 主要成矿模式简介 ... 278 10.6.1 岩浆成矿体系 ... 278 10.6.2 陆缘 LIP 成矿体系 ... 278 10.6.3 板内 LIP 成矿体系 ... 278 10.6.4 地幔柱型 LIP 成矿体系 ... 278 10.6.5 洋中脊成矿体系 ... 279 10.7 LIP 地质勘查 ... 279 第三篇 大火成岩省成因 ... 279 第 11 章 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成因 ... 279 11.1 地幔柱概述 ... 279 11.1.1 发展简史 ... 280 11.1.2 定义和分类 ... 282 11.1.3 构造岩浆特征 ... 285 11.1.4 浅部形态和结构 ... 285 11.2 地幔柱地球物理探测 ... 287 11.2.1 全球地幔柱 -LIP- 热点的空间分布 ... 288 11.2.2 热点与深部地幔 S 波横向梯度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 289 11.2.3 LIPs 起源于长期性异质深部地幔 ... 290 11.2.4 地幔柱三维残像实例 ... 293 11.3 地幔柱流体力学 ... 293 11.3.1 热幔柱的起动 ... 293 11.3.2 冷幔柱的发生 ... 295 11.3.2 地幔柱的演变:参数和模拟 ... 296 11.3.2.1 浮质通量 ... 296 11.3.2.2 实验和模拟 ... 298 11.4 地幔柱 - 岩石圈作用 ... 300 11.4.1 地幔柱对岩石圈的隆升 ... 301 11.4.1.1 隆升作用:经验关系与模拟 ... 301 11.4.1.2 侧向伸展 ... 303 11.4.2 地幔柱 - 大陆边缘岩石圈作用 ... 303 11.4.3 地幔柱 - 大洋板内岩石圈作用 ... 303 11.4.4 地幔柱 - 洋中脊作用 ... 303 11.5 地幔柱型 LIP 特征及实例 ... 304 11.5.1 研究概况 ... 304 11.5.2 IPV 的地幔柱解释 ... 305 11.5.3 地幔柱型 LIP 实例 ... 307 11.6 地幔柱岩浆作用 ... 307 11.6.1 LIP 事件丛集及成因 ... 307 11.6.2 LIP 岩浆作用期次及成因 ... 309 11.6.3 LIP 熔体高产率成因 ... 310 第 12 章 大火成岩省的非地幔柱成因 ... 314 12.1 概况 ... 314 12.2 岩石圈板块作用 ... 314 12.2.1 裂谷减压熔融 ... 315 12.2.2 熔融聚焦作用 ... 316 12.2.3 两阶段模式 ... 316 12.2.4 岩石圈拆沉模式 ... 318 12.2.5 非热机制 ... 321 12.3 边缘驱动对流模式 ... 321 12.3.1 存在证据 ... 322 12.3.2 边缘对流型热点分布 ... 322 12.3.3 边缘对流机制(上地幔柱) ... 327 12.4 小尺度对流模式 ... 329 12.4.1 稳态 TBL 假说(否定) ... 330 12.4.2 TBL 对流扰动作用 ... 331 12.4.3 检验小尺度对流模式 ... 331 12.4.4 实例分析 ... 333 格陵兰岛东南缘 ... 333 挪威火山边缘 ... 334 12.5 地幔熔融上涌模拟 ... 342 12.5.1 定量推导 ... 342 12.5.2 模拟图解 ... 345 12.6 外来撞击假说和模式 ... 351 12.6.1 撞击地质特征 ... 352 12.6.2 撞击诱发 LIP 事件 ... 352 12.6.3 最晚大型撞击: Chicxulub 事件 ... 353 12.6.3 撞击论别扭的折衷 ... 355 12.6.4 撞击机制模拟 ... 356 12.6.5 反驳泛撞击论 ... 360 12.6.6 小结 ... 361 第 13 章 大火成岩省成因实例分析 ... 362 13.1 北大西洋大火成岩省成因模式 ... 362 13.2 冰岛火成岩省成因模式 * . 369 13.3 OJ 海台成因模式 ... 369 第四篇 大火成岩省与全球演变 ... 373 第 14 章 大火成岩省事件的全球环境效应 ... 373 14.1 海平面高度 ... 373 14.2 地表元素丰度(元素、同位素) ... 375 14.3 大气圈成分( CO 2 、 SO 2 ) ... 376 14.3.1 CO 2 喷出机制 ... 378 14.3.1.1 一种假说 ... 379 14.3.1.2 孵化储积 CO 2 379 14.3.1.3 孵化喷射机制 ... 381 14.3.1.4 岩石圈气体爆炸动能学 ... 384 14.3.1.5 喷射机制解释冲击证据 ... 385 14.3.1.6 识别喷射筒遗迹 ... 387 14.3.1.7 小结 ... 387 大气压长期性演变 ... 387 14.4 物种绝灭 ... 388 14.4.1 LIP 事件和绝灭事件的相关性 ... 388 14.4.2 生物绝灭事件实例 ... 393 14.4.3 绝灭机制分析 ... 397 14.4.3.1 CO 2 改变生境 ... 397 14.4.3.2 SO2 毒害生物 ... 399 14.4.3.3 杀生机制图解 ... 400 14.5 全球环境效应 ... 401 14.6 未来灾变 ... 404 14.7 小结 ... 404 第 15 章 大火成岩省地质记录与大陆重构 ... 404 15.1 大火成岩省与古大陆重构 ... 405 15.1.1 古陆重构方法 ... 405 15.1.2 两类岩浆事件 ... 406 15.1.3 古陆重构实例 ... 406 实例 1 :劳伦古陆重构 ... 406 实例 2 :阿特兰提卡古陆重构 ... 417 实例 3 :泛古陆重构 ... 417 实例 4 :冈瓦纳古陆重构 ... 419 第 16 章 大火成岩省地质记录与熳流迁移 ... 421 16.1 中泛古陆裂解 ... 421 16.2 南东向(中大西洋)路径 ... 422 16.3 南东向(特提斯洋)路径 ... 423 16.4 南冈瓦纳大陆裂解 ... 425 16.5 东向(太平洋)路径 ... 426 16.6 北西向(南大西洋)路径 ... 429 16.7 冈瓦纳北东部 - 澳大利亚西北省的构造岩浆初期 ... 429 16.8 西向(印度洋)路径 ... 429 16.9 第一代幔柱的启动 ... 430 16.10 地幔柱迁移 ... 431 16.11 小结 ... 434 全球地幔对流及型式更替 ... 435 第 17 章 大火成岩省事件与地壳演化 ... 438 17.1 火成岩地壳增生模式 ... 439 17.2 地球早期增生杂岩:与地幔柱、海台、俯冲的关系 ... 442 17.3 地球早期陆壳增生:热化学地幔对流模拟 ... 444 17.4 超熳柱作用、 LIP 事件与超大陆裂解、地壳增生 ... 449 17.5 超大陆旋回模式:动力和响应 ... 450 第 18 章从 大火成岩省有关事件研究地球演化 ... 452 18.1 行星地球概况 ... 452 18.2 地球圈层异旋论 ... 453 18.2.1 圈层结构的形成:早期地球分异初探 ... 453 18.2.2 圈层异旋模式及效应 ... 456 18.3 地球核幔边界 ... 457 18.3.1 核幔边界结构 ... 458 18.3.2 核幔边界动力学 ... 458 18.4 地磁超期与地幔柱、板块循环的关系 ... 462 18.4.1 超期:大灾变的前奏 ... 462 18.4.2 超期与地幔柱的关系 ... 463 18.4.3 超期与威尔逊循环 ... 466 18.5 地球膨胀? ... 467 18.6 化学地球动力演化 ... 467 18.7 向板块构造论提出挑战 ... 470 18.7.1 第三次地学革命 ... 470 18.7.2 构建整体地学观 ... 470 18.7.3 地球大一统论:地质球演化模拟计划 ... 471 第五篇 类地行星火成岩省比较 ... 471 第 19 章 金星火成岩省概述 ... 472 19.1 金星地质地貌概况 ... 472 19.2 金星地幔柱地形地质 ... 480 19.3 金星地幔柱岩浆地质概述 ... 481 19.4 从金星来理解地球地幔柱 ... 482 19.5 对金星 LIP 的解释 ... 482 19.5.1 金星 LIP 概况 ... 482 19.5.2 边缘驱动对流作用 ... 483 19.5.3 地幔柱岩浆作用 ... 483 19.5.4 深源地幔柱及其丛集 ... 484 19.5.5 环晕构造与地幔柱 ... 484 19.5.6 地球有环晕型构造吗 ? ... 484 第 20 章 火星火成岩省概述 ... 485 第 21 章 水星火成岩省概述 ... 486 第 22 章 月球火成岩区概述 ... 486 第 23 章 从火成岩省探究类地行星演化 ... 488 23.1 类地行星基本参数比较 ... 488 23.2 类地行星 LIP 特征比较 ... 490 23.3 类地行星深部化学比较 ... 491 23.4 类地行星热化学演化 ... 491 后 记 ... 492 附 图 ... 493 附 表 ... 493 索 引 ... 494 地学术语(预备基本概念) ... 494 地球科学 ... 494 构造地质学 ... 495 岩石矿物学 ... 497 地球化学 ... 497 地球物理 ... 498 大火成岩省名称对照 ... 499 参考文献 499
个人分类: 行星地质|7777 次阅读|5 个评论
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和重大环境灾变之间的关系(最新Nature文章)
热度 1 chunyinzhou 2011-9-16 22:26
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和重大环境灾变之间的关系(最新Nature文章)
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和重大环境灾变之间的关系 (周春银 编译;原文出处: Nature 杂志) ( from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77/n7364/full/477285a.html ) These rocks form part of a gigantic volcanic area that erupted 250 million years ago contemporaneously with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A new study by Sobolev et al . 1 suggests that incorpora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ocean-crust material in the erupting magma would have generated huge volumes of gases capable of triggering this environmental calamity. 【导读】地幔柱、大火成岩省以及它们和地球历史上的大灭绝事件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地质历史学家感兴趣的话题,针对这些具有非常多争议的课题,很多学者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是完全相左的。 Stephan Sobolev 等科学家提出了相关的岩石学证据证明在地幔柱头冠中存在大量的高密度大洋地壳物质,并结合他们的模型,认为在主火山作用之前这些大洋地壳物质脱气产生的 CO 2 和 HCl 气体就足以引起大灭绝。详细报道见 9 月 15 日 最新一期《 Nature 》文章。 【原文摘要】 大火成岩省(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 LIPs )由于其能够快速产生大量(在少于 1 百万年的时间内产生高达几百万立方千米)的岩浆( 1 )、造成岩石圈的明显减薄( 2 , 3 )并经常以大陆裂解而告终、以及其和全球重大环境灾变之间的关系( 4 , 5 )而为我们所熟知。尽管 LIPs 非常重要,但是即使围绕着其基本观点,即 LIPs 在热地幔柱的头冠中通过熔融而形成,也存在着争议( 2 , 3 , 6-10 )。二叠 - 三叠纪的西伯利亚地盾( Siberian Traps )( 11 ),典型的 LIPs 例子和最大的大陆 LIP ( 1 , 12 ),位于巨厚的克拉通岩石圈之上( 1 , 12 ),并和最大规模的著名大灭绝事件( 1 )是同时的。但是并没有证据显示如推测在地幔柱头冠之上( 2 , 6 , 9 )存在岩浆前隆起( pre-magmatic uplift )或巨大的岩石圈伸展( 7 )。而且,西伯利亚地盾的岩浆 CO 2 脱气作用被认为并不足以导致气候危机( 13-15 ),从而推得一个假设即沉积物堆积所释放的热成因气体导致了大灭绝( 15 , 16 )。本文我们展示了在地幔柱头冠中存在大量( 15 wt% )高密度再循环大洋地壳物质的岩石学证据,并提出了一个热力学( thermomechanical )模型,该模型推测并不需要存在岩浆前隆起和岩石圈伸展作用。模型推测在在几十万年时间内存在大规模的地幔柱熔融作用以及巨厚克拉通岩石圈的不均一侵蚀作用。模型认为,仅仅是大量的 CO 2 和 HCl 脱气作用,主要来自地幔柱头冠中的再循环地壳物质,就足以导致一场大灭绝,并预计大灭绝发生在主火山作用阶段之前,这与西伯利亚地盾和其他 LIPs 地区的地层学以及地质年代学数据( 5 )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见原文。) Nature 原文链接:题目: Linking mantle plumes,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and environmental catastrophes :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77/n7364/full/nature10385.html 另有一篇对该文的同期介绍文章: Earth science: Lethal volcanism :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77/n7364/full/477285a.html
个人分类: 最新论文介绍|673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亚天山大火成岩省得到国际认可!
warlong 2010-3-31 22:11
天山(中亚)石炭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 来源:西北地调 天山(中亚)石炭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研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为:200113000022、121201051180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40472044)。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完成,主要完成人是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王立社。项目从2001年开始,历经6年,至2007年结束,已取得以下成果: 1.该研究建立了判别大陆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准则。运用该地球化学准则,并结合地质学(包括蛇绿岩和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证据证明:包括古亚洲洋在内的古生代洋盆在早石炭世早期已经闭合,自早石炭世早期开始,整个天山造山带及其相邻地区这一广袤的地域内,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地质历史演化阶段即造山后陆内裂谷拉伸阶段。该研究证明天山及邻区广泛发育的石炭纪早二叠世火山岩系为大陆裂谷火山岩系。 2.首次提出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系连同同时代的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和花岗岩共同构成了一个分布范围约170万平方公里的大火成岩省,简称为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该大火成岩省囊括了境内外天山造山带以及天山以北的准噶尔地区和天山以南塔里木板块的中北部(包括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柯坪地区、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北山地区)。 3.最近,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已经得到国际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Bryan和Ernst(2008)在他们最新编制的全球大火成岩分布图上已经正式标出天山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位置和范围;Pirajno等(2008)也在他们最新发表的论文中正式对天山大火成岩省予以首肯。因此, 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是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后第2个得到世界地学界承认的中国境内分布的大火成岩省 。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的发现和厘定,无论是对于地学基础理论和成矿背景研究或是对于新矿产资源的寻找、勘查和评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大火成岩省活动很显然对于中亚地区此一时期众多大特大型矿床的形成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质背景意义。 4.研究查明:天山大火成岩省中裂谷火山岩系以玄武质熔岩为主,其次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酸性岩石是玄武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该裂谷火山岩系源于具有Nd(t)+5、87Sr/86Sr(t)0.704、La/Nb0.8组分的地幔柱头。地壳混染作用和大陆岩石圈地幔对于该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裂谷火山岩系中所观察的地球化学变异与AFC作用一致。 5.研究揭示,代表北天山石炭纪蛇绿岩的巴音沟蛇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中晚期(344325 Ma),它们是天山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系强烈拉伸的产物,形成于大洋裂谷向大洋裂谷转化的构造环境,是天山石炭纪红海型洋盆的地质记录,在早石世晚期,该红海型洋盆已经夭折。 6.该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37篇,出版专著一部。其中SCI检索论文7篇,国内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 { var w = $(Id).width; var m = 550; if(w < m) { return; } else { var h = $(Id).height; $(Id).height = parseInt(h*m/w); $(Id).width = m; }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var Imgs = $("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var i=0; for(;i
个人分类: 道法自然|272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