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兴奋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兴奋剂争议和生物实验的难重复性
热度 3 chemicalbond 2012-8-4 11:09
近日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破纪录拿金牌,也引发洋人对她是否服药的疑问,和无数国人的爱国情操不断发酵。【1-2】 很多人虽然生物书也没有少念,甚至科研也做了很多年,却依旧容易让那崇高的爱国主义冲昏了头脑。 兴奋剂的检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药物分子千变万化,某些细微的修饰都可能导致其经过人体代谢之后产生完全不同的变化。而且,从各种药物研发的结果也可以看出,阿猫阿狗的代谢会完全不一样,运动员A和运动员B的代谢结果也可能完全不一样。当然,药物或者兴奋剂对帮助治病或者提高运动成绩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另外,生物实验是臭名昭著地难以重复。如果有人对此还有质疑的话,是否可以假设一个实验,让叶诗文到游泳池里面再去游几次,看看成绩是多少,跟伦敦奥运成绩比比如何? 基本可以肯定她是无法重复的。否则,任何指控都将会是徒劳无益的,很多人也没有必要在网上辛苦地泼洒民族主义了。这跟很多生物实验难以重复是一个道理,里头的变量太多了,无法完全实现调控。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美国田径运动员,Marion Jones, 曾经是牛B得一塌糊涂,拿金牌就跟玩玩似的,大块大块地拿。2000年悉尼奥运的时候就进帐3金2铜。各种检测手段都没有把她逮住,最后还是她自己承认了服药的罪行。后来,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 Peter Ueberroth对琼斯事件的发表声明,要求琼斯立刻归还她所获得的奥运会奖牌。尤伯罗斯表示,“她的认罪迟到了很久,内心的羞愧和不诚实罪恶感令她坦承一切。” 【3】 我们不是运动员,实在无法知道他们的成绩是如何获得的,虽然听到阴谋论总是让人觉得不爽,但是过分高潮的爱国情操也多少有点小孩子气 【补充:某些网民也许需要恶补有关背景知识,包括中国运动员曾经服用兴奋剂的著名事件。凤凰网上有图文说明: 《金牌背后一些事》第5期:兴奋剂之殇 http://2012.ifeng.com/tupian/jinpaibeihouyixieshi/detail_2012_08/03/16534811_0.shtml#p=1 】 【1】致《自然》杂志总编的信:有关叶诗文的新闻报道 ht 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598917.html (北大爱国主义院长领导着科学网200多号博主向《自然》杂志叫板) 【2】Nature 真热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598417.html 【2】美国田径运动员 Marion Jones 的服药的前前后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9%87%8C%E6%81%A9%C2%B7%E7%90%BC%E6%96%AF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3059 次阅读|9 个评论
奥运女子800米自由泳,15岁的美国Katie Ledecky肯定服了药得金牌
热度 3 laserdai 2012-8-4 06:24
刚才看新闻, 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女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 美国15岁的小选手凯蒂-勒德基( Katie Ledecky, 8:14.63 )获得金牌, 西班牙选手贝尔蒙特(8:18.76)和英国选手阿德林顿(8:20.32)分获二三名。 中文报道象乌龟/蜗牛一样,于是看了英文报道。 http://video.2012.sina.com.cn/p/olympic/gold/v/2012-08-04/032961824325.html American 15-year-old Katie Ledecky stunned Rebecca Adlington to take the women's 800m freestyle Olympic title, with the British favourite third. Ledecky took off at a stunning pace and maintained her lead, leaving defending champion Adlington and Danish rival Lotte Friis floundering. Ledecky finished in 8:14.63 seconds, four seconds clear of second-placed Spaniard Mireia Belmonte Garcia. Ledecky, the unknown quantity, met the pair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major final and turned the element of surprise into Olympic gold. Ledecky is the youngest Olympian on the 529-strong American team and the second-youngest Olympic swimming medallist in US history. 一个15岁的小孩,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the unknown quantity, )突然杀出来,超过两位已知选手很多,拿到金牌。特明显了,这里面一定大有问题。游泳比赛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这样的情况,一定和兴奋剂有关系。我们就不信邪,上帝他老人家一定不会化身一个15岁的小女孩来掺和奥运会的。 这位来自美国的15岁女孩,参加英国伦敦举办的2012奥运会,兴奋剂检查是英国人做的,用脚趾头想一想就知道,这次一定检查不出兴奋剂问题。相对照,俄罗斯选手已经被查出兴奋剂问题,立刻驱赶走了。 另一方面,体育 兴奋剂:检测的驴车赶不上研发的火箭 http://discovery.163.com/12/0802/23/87UJTGH000014N6R.html 。 美国利用其先进的高科技,可以开发出全新的兴奋剂,因此这种新型兴奋剂也进入不了现在的监测范围,这次必定能过关。但是相信老天有眼,样品需要储存8年,只要八年内确定这种新型的兴奋剂,美国今天的作恶就一定能被救出来。但是,现在世界经济越来越差,我只是担心,7年以后只能去地狱才能找到美国了。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7341 次阅读|7 个评论
伦敦奥运东道主英国队吃了兴奋剂,导致奖牌榜上快速攀升
热度 1 laserdai 2012-8-3 21:39
上次北京08奥运英国队奖牌总数第四,爆发以后开始急剧膨胀,所以这次2012伦敦奥运在自家门口,主场作战,得意洋洋,要稳坐第四把交椅,争取拿到奖牌总数第三,好像这不是太狂妄的妄想 但是英国队的一开始表现很不好, 开赛第一天自行车项目有把握的金牌/奖牌飞了,成功维护了奖牌为零的光头形象 第二天才开始小胡,得到一银一铜 , 同时出现了 经典的不列颠之蠢,男子双人10跳水什么牌都没有拿上 第三天出现一个 大窝囊 : 体操男团丢人(银)还自吹进入黄金时代 , 不得已, 奥运东道主英国队为了金牌受时间煎熬,苦练忍术 , 后来, 英国皇家公主Zara亲自出马,御驾亲征,率队得银牌 , 这总算鼓舞了英国队低落的士气,直到 奥运第五天:东道主英国队终于开胡,得首枚金牌 。 此后,看起来英国队吃了兴奋剂,不然,怎么能,金牌数剧增,奖牌榜 总数 上也急剧上升? 你看,最新的结果: 金牌数目6枚,和法国一起并列第三位,前面是中、美并列第一18枚、韩国7枚第二,后面是德国5枚。 总奖牌数18枚,和德国一起并列第四位,前三位为 美37枚、 中34枚、日19枚,后面是法、俄17枚并列。 英国的 PK 对手,澳大利亚队,现在很惨,金牌只有区区1枚,不算光头而已 ,总奖牌13枚排第7位,韩国14枚在第6位。 虽然奥运会的检测报告没有发现英国任何队员服用了兴奋剂,但是,看着这么高的成绩飞速前进,加上兴奋剂检测都是英国人自己在做,谁敢说这里面没有猫腻? 所以,我大胆推测,英国队一定服用了体育兴奋剂!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697 次阅读|2 个评论
Nature发表对叶诗文兴奋剂药检怀疑的文章——引来骂声一片
热度 9 sincos 2012-8-3 10:01
2012年8月1日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发表文章“Why great Olympic feats raise suspicions”,作者Ewen Callaway在文中对中国运动员叶诗文的药检结果表示怀疑——但是没有任何数据来支持此观点。于是,该文一出,便引来骂声一片。大多数都认为作为著名的学术期刊,发表这样的文章,是A Shame On Nature! 原文及相关评论地址见: http://www.nature.com/news/why-great-olympic-feats-raise-suspicions-1.11109 Why great Olympic feats raise suspicions 'Performance profiling' could help to dispel doubts. Ewen Callaway 01 August 2012 Chinese swimmer Ye Shiwen broke the world record for the women's 400-metre individual medley event at the Olympic Games on 28 July. L. Neal /AFP / Getty Images Article tools Print Email Rights Permissions Share/bookmark At the Olympics, how fast is too fast? That question has dogged Chinese swimmer Ye Shiwen after the 16-year-old shattered the world record in the women's 400-metre individual medley (400 IM) on Saturday. In the wake of that race, some swimming experts wondered whether Ye’s win was aided by 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s. She has never tested positive for a banned substa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n Tuesday declared that her post-race test was clean. The resulting debate has been tinged with racial and political undertones, but little science. Nature examines whether and how an athlete's performance history and the limits of human physiology could be used to catch dopers. Was Ye’s performance anomalous? Yes. Her time in the 400 IM was more than 7 seconds faster than her time in the same event at a major meet in July. But what really raised eyebrows was her showing in the last 50 metres, which she swam faster than US swimmer Ryan Lochte did when he won gold in the men’s 400 IM on Saturday, with the second-fastest time ever for that event. Doesn't a clean drug test during competition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doping? No, says Ross Tucker, an exercise physi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in South Africa. Athletes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dope while in training, when drug testing tends to be less rigorous. “Everyone will pass at the Olympic games. Hardly anyone fails in competition testing,” Tucker says. Out-of-competition tests are more likely to catch dopers, he says, but it is not feasible to test every elite athlete regularly year-round. Tracking an athlete over time and flagging anomalous performances would help anti-doping authorities to make better use of resources, says Yorck Olaf Schumacher, an exercise physiologist at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Freiburg in Germany, who co-authored a 2009 paper proposing that performance profiling be used as an anti-doping tool 1 . “I think it’s a good way and a cheap way to narrow down a large group of athletes to suspicious ones, because after all, the result of any doping is higher performance,” Schumacher says. Related storie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Superhuman athletes Science at the Olympics: Team science Racing just to keep up More related stories The ‘biological passport’, which measures characteristics of an athlete’s blood to look for physiological evidence of doping, works in a similar way to performance profiling (see ' Racing just to keep up ').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in 2008, cycling authorities flagged irregularities in the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Antonio Colom, a Spanish cyclist, and targeted drug tests turned up evidence of the banned blood-boosting hormone erythropoietin (EPO) in 2009. How would performance be used to nab dopers? Anti-doping authorities need a better way of flagging anomalous performances or patterns of results, says Schumacher. To do this, sports scientists need to create databases that — sport by sport and event by event — record how athletes improve with age and experience. Longitudinal records of athletes’ performances would then be fed into statistical models to determine the likelihood that they ran or swam too fast, given their past results and the limits of human physiology. The Olympic biathlon, a winter sport that combines cross-country skiing and target shooting, has dabbled in performance profiling. In a pilot project, scientists at the International Biathlon Union in Salzburg, Austria, and the University of Ferrara in Italy, developed a software program that retroactively analysed blood and performance data from 180 biathletes over six years to identify those most likely to have doped 2 . The biathlon federation now uses the software to target its athletes for drug testing. Could an athlete then be disciplined simply for performing too well? “That would be unfair,” says Tucker. “The final verdict is only ever going to be reached by testing. It has to be.” In recent years, cycling authorities have successfully prosecuted athletes for having anomalous blood profiles, even when banned substances such as EPO could not be found. But performance is too far removed from taking a banned substance and influenced by too many outside factors to convict someone of doping, Tucker says. “When we look at this young swimmer from China who breaks a world record, that’s not proof of anything. It asks a question or two.” Naturedoi:10.1038/nature.2012.11109 References Shumacher, Y. O. Pottgiesser, T. Int. J. Sport. Physiol. Perform. 4 , 129 – 133 ( 2009 ). Show context Manfredini, A. F. et al . J. Sport. Med. Phys. Fit. 51 , 153 – 159 ( 2011 ). ChemPort Show context Related stories and links From nature.com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Superhuman athletes 18 July 2012 Science at the Olympics: Team science 18 July 2012 Racing just to keep up 15 July 2011 Nature 's 2012 Olympic special Author information Comments 2012-08-02 12:41 PM Report this comment | #47667 Alex Cutting said: Chinese wrote big checks to Aussie's world class swimming couches to train their talent swimmers. Ken Wood couched Shiwen Ye (2 gold in 2012 London) and Zige liu (200m fly gold in 2008 beijing). Denis Cotterell coaches Yang sun (400m free gold, 200 free silver in 2012 so far, 1500m free world record holder). You know why Australia gets less gold medal now. If Shiwen Ye is an Aussie, would people question her on doping? It is a shame to see an article like this in Nature. 2012-08-02 12:42 PM Report this comment | #47668 Sweet Tree said: I can't believe Nature would publish such an article without solid data and analysis! The entire article is simply based on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How could you expect us to respect you as an authority in science publications? It's everyone's dream to have their work published by Nature, but not anymore! Shame on you, Nature! 2012-08-02 12:57 PM Report this comment | #47669 Yu Chen said: Hello Mr. Owens, In reply your comment of "We wanted to use the controversy as a way to highlight what science can and can't tell us with respect to athletes' performance. We have done similar stories before, for example in the case of South African runner Caster Semenya", I would like first using some sentences shown in this article to summary what this article really want to say: 1) Subtitle: "'Performance profiling' could help to catch cheaters in sport." Yeah? So you guys here are trying to catch cheaters. Who is the one you guys think he/she is a cheater? 2) "Was Yeâ
5555 次阅读|9 个评论
一些西方媒体怀疑叶诗文使用了兴奋剂得到澄清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8-1 19:46
一些西方媒体怀疑 叶诗文 使用了兴奋剂得到澄清 中国游泳小将 叶诗文 轻松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奥运金牌。 一些西方舆论惊奇之余,对这个 16 岁中国小姑娘作为本届奥运会到目前最受瞩目的天才新秀,却是发出大量不友好的,不自然的,“啧啧”怀疑声,怀疑她使用了兴奋剂。 西方记者采访叶诗文时,甚至还有不公正地,对一位缺少处事经验的年轻姑娘直接问她是否是“只会训练比赛拿牌的机器人”,进行刁难、挑衅。 叶诗文创造出如此的突出成绩,一些人有疑窦可以理解,但叶诗文通过了世界反兴奋剂组织 (WADA) 的检查,已被验证为:未使用任何兴奋剂。 英国奥委会主席莫伊尼汉 7 月 31 日公开表示,叶诗文“是清白的”,她的天赋应该得到认可,莫伊尼汉也认为“关于此事出现了如此多的炒作令人遗憾”。 一些西方媒体毫无依据地散布对她和中国运动员的不公正言论,说到底,是来自于它们对中国国家的快速进步和中国人获得成就的,根深蒂固偏见和不良心理。 它们的这种偏见和不良心理,应在鲜明事实的教诲下,彻底改正才好啊!
342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前奥运队医生承认用兴奋剂 刘翔姚明曾咨询
热度 3 ninglz 2012-7-30 11:19
   网易体育7月29日报道:    北京时间7月28日,一位名叫陈章浩(Chen Zhanghao,音译)的中国医生在接受《悉尼先驱早报》采访时透露他曾经在中国的50多名顶级运动员身上尝试过使用包括霍尔蒙、血液兴奋剂和类固醇在内的各种兴奋剂!    据该文透露,在洛杉矶奥运会、汉城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陈章浩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席队医,他在接受澳大利亚发行量最大的媒体《悉尼先驱早报》的采访时,明确透露在他为国效力期间,曾经在50余名中国运动员身上尝试过使用上述三大种类的兴奋剂。    " 我们首先尝试使用荷尔蒙,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并没有效果。随后我们在发现一些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偏低时我们会给他们进行补充,同时也会使用雄激素等。"据陈章 浩透露,当时他给运动员进行禁药试验时掌握着自愿、无害和有效三原则。而之所以他要打破这一长达20多年的沉默,主要的就是他以前的一位下属、上世纪80 年代中国体操队领队薛印贤(Xue Yinxian,音译)此前在接受澳大利亚另外一家媒体采访时对他的"恶行"进行了指责。    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薛印贤直言陈章浩必须为中国体育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的禁药泛滥负责:"中国体育界的所有禁药和生长激素,都出自陈章浩之手。"据薛印贤透露,当时陈章浩和薛印贤在国家体委训练局率领的医学小组就是研究禁药和生长激素的。    而 据陈章浩透露,当时中国体育代表团之所以使用这些兴奋剂,是因为包括美国、苏联和法国等国家都在使用它们,所以中国才开始使用这些东西的,因此在他看来国 外媒体总是谴责中国的做法是不对的:"美国、苏联和法国当时都在使用,所以我们才使用的。但是你们怎门能够只谴责中国却不去谴责美国和苏联呢?"       不 过,也并不是所有中国运动员都会听从当时陈章浩的医药小组的安排,像前中国女排名将、1984年帮助中国女排夺得洛杉矶奥运会金牌的郎平尽管当时的睾丸激 素偏低但是也拒绝使用:"最终她没有使用,但是有的人的确尝试过。"不过,据陈章浩自己介绍,即便是他已经宣布自己不再对通过兴奋剂来提升表现感兴趣很长 时间之后,包括刘翔和姚明两人都曾在各自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找过他,至于具体内容他并没有透露。    而 在采访的最后,陈章浩对当初中国体育系统受到苏联和美国人愚弄表示了强烈不满,直言正是他们过于盲目的相信这些所谓的专家才让中国体育经历了一段在兴奋剂 漩涡中的不光彩时间:"我们盲目的相信他们,就像傻瓜一样,因为他们看上去都像是好人,但是事实上他们欺骗了我们。在当我们尝试过这些东西之后,我们才得 出两个结论:训练始终都是关键,即便是在美国采用兴奋剂也不能确保能提高表现。"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澳新)
个人分类: 天下奇闻|3093 次阅读|4 个评论
兴奋剂知识ABC
shanbowei 2012-7-30 09:13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会有一名运动员代表,代表全体的运动员宣誓,要致力于一个没有兴奋剂和药品的运动会。近年来对兴奋剂的检测越来越精准,对使用兴奋剂运动员的处罚越来越严厉,但是每届的奥运会都会查出有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他们为什么会铤而走险呢? 其实我们对兴奋剂并不陌生,每个人都曾经用过,很多人甚至每天都在用兴奋剂。因为像茶、咖啡、可乐等很多饮料里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就是一种兴奋剂,只不过它是合法的。运动员非法使用的兴奋剂有一类和咖啡因相似,只不过它们的这种兴奋作用更强,它们通常是像苯丙胺、麻黄素或类似的这种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的兴奋,让心跳加速,让血压升高,让新陈代谢加快,这样就会让人不感到疲倦。这一类的兴奋剂是最早使用的,也是最早被禁止的,也是为什么我们把它们叫做兴奋剂的原因。像这种兴奋剂,要在比赛马上要开始的时候使用才会有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兴奋剂都是起兴奋作用的。近年来用的最多查得最严的兴奋剂是类固醇类的激素,这类激素大多数是雄性激素或者是它的衍生物。它们就不是用来兴奋神经的,而是用来增强肌肉的生长发育,让肌肉会变得更加的发达。这类激素要长期的使用才会有效,在比赛之前反而可以停止使用。这样如果要靠运动会期间来检测的话是很难查出来的。就要靠平时的这种突击的抽查,才有可能把它查出来。有些体育项目,是按体重来分级别的,比如像举重啊拳击啊这些项目,如果是在低重量级的这个级别来参加比赛的话,就会有优势,会占便宜。那么有的运动员就会非法的使用利尿剂,大量的排尿,导致身体脱水,这样呢体重就会减轻,让自己能够通过体检,进入这个低重量级别的比赛。在比赛前再通过补充水分让身体恢复正常。有些运动员会同时使用两种甚至是更多种的兴奋剂,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使用利尿剂的话就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掩盖其他兴奋剂的使用。因为现在对兴奋剂的检测通常是要查尿液的,就是进行所谓的尿检,那么使用利尿剂以后就会使身体大量的分泌尿液。兴奋剂残余物在尿液中的含量就大大的降低了,然后要把它检测出来的难度也就增加了。还有的运动员会使用一种特殊的兴奋剂,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增加血液当中的红细胞的数量。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我们身体本身就有的,所以你要区别说究竟是你原来身体就有的这种激素,还是说是外来的这种激素就非常的困难了。有的运动员甚至会通过输血这种方式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甚至能够增加好多倍。红细胞数量多了,我们身体的这种耐力也就增强了。这一点通过尿检是查不出来的,要检查血液才行。 兴奋剂的品种非常多,已经被列入禁用目录的兴奋剂就有两百多种。兴奋剂进入我们人体以后它会发生变化,经过代谢以后,生成了别的物质,这样的话要检查的这些物质就有好几百种,查起来就很麻烦。检测的这个精度越来越高,已经达到了纳克级别,也就是十亿分之一克级别,甚至还要低。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在一个游泳池里面倒入一勺子的糖,把它搅匀了,还要把里面的糖分子检测出来。即使已经精确到了这种程度,运动员还是有办法来骗过检测的。例如:偷换尿液的样本,或者是通过服用利尿剂来稀释尿液的成份就有可能骗过尿检。 由于对兴奋剂的检测精度很高,有时候会误伤冤枉了运动员。有一些常用药物保健品,它也含有兴奋剂的成份。比如像一些感冒药里面就含有类似麻黄素的成份。如果因为感冒然后吃了感冒药就有可能被检测出兴奋剂的成份就会被冤枉,所以有一些运动员被查出了服用兴奋剂以后,往往就把误服药品或者是保健品作为一个借口。中国运动员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他们往往误以为中药是天然无副作用的可以随便服用,把中药当做补品来吃。其实现在已经知道,有一千多种中成药都含有兴奋剂成份。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这些中成药在卖的时候要贴上一个特殊的标签,注明“运动员慎用”,甚至某些食物当中也含有违禁兴奋剂的成份,比如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就是一种兴奋剂,瘦肉精的使用在国内的市场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有时候就会不知不觉的涉及到兴奋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前夕,我国一名游泳运动员在做尿检的时候,被查出了含有兴奋剂的成份,然后就被禁止了参赛。他觉得很冤,他说是因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然后导致的。2012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浙江宁波举行,中国女排发挥不好,以1胜4负的成绩名列第5,女排的主教练在总结这次比赛的时候说球队之所以发挥不好是因为她们有3周时间不敢吃肉,因为怕瘦肉精。在整个比赛期间不敢吃肉,导致了队员在体能和体制上都明显的下降。 兴奋剂检测这么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未必能够查出来,有时候反而能够造成误伤,那么为什么不干脆让兴奋剂合法化呢?也一直有人这么呼吁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兴奋剂的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选手简森在参加100千米自行车比赛的时候突然瘫倒,送到医院抢救不久死亡。对其尸体进行解剖的时候发现他服用了两种兴奋剂。他的死亡当时轰动一时,促使国际奥委会从1968年开始对参见奥运会的选手都进行兴奋剂的检测。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违反了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但是总会有人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提高比赛成绩,以后兴奋剂的种类会越来越多,技术会越来越高超,检测会越来越困难。但是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又要坚决禁止兴奋剂的使用,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战争。 本文基于方舟子演讲进行记录。
7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水上中心“断肉”40天
hoggy 2012-4-19 10:42
水上中心“断肉”40天 很难想象,很多省市体育局训练中心的官员会为这样一件事紧张不已——缺肉。如今,国家队也陷入了“肉食危机”。 水上中心保障部副部长李仲一甚至对外透露,水上中心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96名运动员已经“断肉”40天,只能靠蛋白粉和带鱼补充蛋白质,“春节期间吃的都是素馅饺子。”按正常要求,一名运动员每天要吃8两猪肉和8两牛肉。 这一切与2012年1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的一则“禁肉令”有关。 所谓“禁肉令”,一是禁止运动员在外食用猪牛羊肉,二是各训练基地在未确保肉食来源可靠的情况下,暂停食肉。 之所以有这一夸张的“禁肉令”,源于体育总局对瘦肉精的担忧。 瘦肉精是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的总称,因其能促进蛋白质合成,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列为禁药。同时,因其作为饲料添加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被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禁用。 更重要的是,运动员对瘦肉精的敏感程度远超普通民众。李仲一在一次活动上称,按照国家标准,每克肉中瘦肉精含量不能超过1纳克,但具体到运动员,每克肉不能超过0.003纳克,二者相差三百多倍。 一个奇特现象产生了——在伦敦奥运年,中国运动员集体陷入了不敢吃肉的尴尬境地。 “瘦肉精太可恶啦,竟然危害到运动员。本人愿意无偿捐赠一批猪肉……”大年初二这天,江苏沛县的养猪大户刘庆亚在“中国江苏网”上发布了这条信息。2012年2月24日,刘庆亚向江苏省体育局捐赠了3吨价值近10万元的猪肉。 然而,这样的好事并不多。 近两年,诸如“天津柔道队养猪”、“马拉松国家队在丽江买土鸡散养”等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刘翔的家人也曾对媒体表示,考虑到瘦肉精等问题,刘翔已经多年不大吃猪肉。 千里寻猪,层层“安检” 区别于使用复合饲料和抗生素的现代养殖技术,40岁的刘庆亚把他饲养的猪称为“养生猪”。 这些猪吃的主要是刘庆亚自家加工的大豆、玉米、胡萝卜、青草等,且坚决不给猪使用抗生素。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传统的养殖方式在规模化养殖中已经逐渐消亡。 由于拒绝速成“秘方”,猪的出栏时间长——比别的养猪场多三四个月,定价高,刘庆亚养的猪销路并不好。 因此,当江苏体育局训练中心膳食科科长杨洪波驱车440公里从南京赶到沛县时,“有的猪已经长到四百多斤,跟小牛一样”。当时杨洪波正在四处寻求放心肉。 自2011年12月份开始,包括刘翔在内的国家田径队共120多人先后在江苏参加冬训,训练中心的食品安全标准也随之升级。 据杨洪波介绍,当时上级部门对当地市场上20种食品做了与兴奋剂指标相关的抽检,“虽大多数合格,但有一类超标”。 为保证国家田径队的饮食安全,杨洪波曾赴北京考察过几家长期供应国家队的肉食企业。他发现,由于没有自己的养殖基地,这些长期合作的企业肉制品也曾数次被检出瘦肉精超标。 “刘庆亚的养殖场饲养条件一般,但我们更看重的还是兴奋剂检测结果。”杨洪波说。 刘庆亚捐赠的猪肉被先后送到南京的相关机构、北京的国家反兴奋剂中心进行了三次检测,结果显示,未检出瘦肉精成分。 这仅仅是第一步。在这些被选中的肉进入运动员口中之前,还要经历层层关卡。 厨房大概是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戒备最森严的地方,膳食科共有70多名员工,每餐为运动员提供50多种菜品。厨房进门处安装指纹锁,只有员工才能出入。抹布消毒,蔬菜浸泡时间等,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贴在墙上。 此前江苏省级运动员们吃的大多是生长周期较长的“黑毛猪”,禽蛋采购也选择不加抗生素,只在饲料中添加桑叶的养殖场。 目前,涉及国家队的猪牛羊肉采购更严格。每次采购的肉品先进冷库封存,只有经国家反兴奋剂中心检测合格后方能食用。且每个样品都采集了三份,其中两份要保管到伦敦奥运会结束八个月后。 “别说出问题,只要是不按照规定程序办,一律撤职。”杨洪波说。 “瘦肉精”已泛滥成灾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运动员因为克伦特罗药检呈阳性而遭到禁赛,但大多声称系误服含有瘦肉精的肉品所致,且屡屡和中国扯上关系。 2011年,德国乒协宣布,德国名将奥恰洛夫8月23日接受例行抽查时,克伦特罗呈阳性。奥恰洛夫称自己完全无辜,他怀疑自己8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苏州参加中国公开赛期间不慎食用了含克伦特罗的肉食。 为运动员提供饮食的苏州方面随即声明,所提供食品是安全可靠的,不排除是个别运动员在酒店外饮食所致,因为此前也发生过运动员在外吃烤串,造成药检呈阳性的案例。 进一步的检测结果显示,奥恰洛夫的头发中不含“瘦肉精”成分,这说明并非长期服食。此外,与其一起参加中国公开赛的教练、理疗师等四人尽管尿样不呈阳性,但同样含有微量克伦特罗。根据上述证据,相关机构决定解除对奥恰洛夫的禁赛。 实际上,早在2011年4月,德国国家反兴奋剂组织就公开建议外出参赛的欧洲运动员,要对墨西哥和中国的食品保持高度警惕。法国反兴奋剂机构也要求所有法国运动员到中国参赛不得食用中国肉制品,以防止兴奋剂检测呈阳性。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于2012-04-1713:38:55 德国国家反兴奋剂组织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类似的针对德国出境游游客的尿液检测显示,墨西哥和中国均为瘦肉精污染较严重的国家。 2011年10月,24支赴墨西哥参加U17世青赛的球队中,19支队伍109名球员兴奋剂检测呈阳性,占全部被抽检球员的52.4%。不过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足联在经过调查后共同认定,这是因误食受污染肉类而引发的。 有意思的是,最终夺冠的东道主墨西哥队没有发现一例尿检呈阳性。据称,因为“熟悉国情”,东道主球员只吃鱼和蔬菜。墨西哥政府随后逮捕多人并关闭了数个屠宰场。 一位要求匿名的国内体育项目官员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的一次洲际大赛中,当地仅派出极少数人参赛,原因是在赛前自检中,一些运动员兴奋剂检测呈阳性。该人士称,疑似含有瘦肉精的肉是在某省会城市的大超市中购买的。
个人分类: 囧文|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体育总局规定:国家队员在外面只能吃素菜!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2-29 11:12
瘦肉精”泛滥 体育总局紧急通知注意食品安全 正文 我来说两句 ( 1 人参与) 2012年02月27日10:4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肉类检测屡出问题,体育总局紧急通知注意食品安全   瘦肉精泛滥逼迫国家队严防“药”从口入   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再次向各运动队下发注意食品安全的紧急通知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让很多运动员心惊不已。“这对运动员来说是灾难性的消息。”北京奥运会男子85公斤级举重冠军陆永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现在只有我们的运动员食堂才能让我们放心吃饭了”。   市场上部分猪牛羊肉安全指标超标,对于必须接受反兴奋剂监督的国家队运动员确实危害极大。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冠军佟文在2010年世锦赛后被检测出“克仑特罗阳性”,受到国际柔联两年禁赛的处罚。后佟文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在体育仲裁法庭上进行申诉才得以恢复清白,事后,佟文和教练吴卫凤均认为,问题根源在于“食用了不合格的猪肉”。记者去年前往天津付村基地采访佟文时,深刻感受到教练组对于食品安全的严格控制肉类食物必须经卫生部门检验,就连教练家属送来的玉米,队员都不会随意食用。   “ 队里传达了总局的文件,市场上很多猪牛羊肉都兴奋剂含量超标,连鱼类都有检测出问题的,所以规定国家队成员不能在外用餐。”一名国家举重队队员今天下午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如果有极特殊的情况需要在外面吃饭,也只能吃点儿素菜。”   无独有偶,上周国家马拉松集训队在丽江训练期间“养鸡”的消息,同样在体育界引起关注。尽管领队田晓君告诉记者,集训队并非是“养鸡”,“就是买了些土鸡,一天吃不完就放在院子里”。但田晓君同时表示,“现在要特别注意食品安全问题,有添加剂的食品不敢吃,当地的土鸡还算安全。”   这已经不是国字号运动员第一次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重点关注”了,今年1月下旬,在广州船艇训练基地训练的亚运会赛艇冠军黄文仪在微博中称,“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通知禁止队员吃猪肉”,随后补发“领队说要养猪”的微博,表示“在外面不能吃羊肉牛肉,只能吃鸡和鱼”,“之前还能吃到北京空运过来的"安全肉",现在就连国家队自己给运动员养的猪都查出了瘦肉精”。   尽管黄文仪很快删除了这两条微博,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也向记者澄清,所谓“养猪”一说只是队员之间的调侃,但面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严峻形势,国家体育总局的谨慎不无道理。   “元旦过后,体育总局召开了一个奥运备战期间食品安全问题的专门会议,会上建议运动员以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但并没有不让运动员吃猪肉的硬性要求。据了解,会上只是重申了不允许运动员在外吃猪肉和牛羊肉,同时,运动训练基地的肉类也需要主动提交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近日得到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方面的证实,为避免运动员“克仑特罗”的“食源性摄入”,供在京备战奥运会运动队食用的所有肉类,均要由检测中心进行专项检测后方可食用。   在京集训的各项目国字号队伍主要分布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和北京奥体中心两地,反兴奋剂中心工作人员对提供饮食部门每批次的进货均要进行检测,“购进的肉类放在冰库里不能直接吃,要采样检测合格后才能食用”。   “体育科学学会定期公布《国家队集中采购运动营养食品目录》,反兴奋剂中心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负责对所有送检的样本进行检测,确保《目录》中的食品和营养品不含有任何违禁成分。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年实验室仅对营养补剂的检测就达到43种。”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专家告诉记者,“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做好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队运动员肉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实验室对肉食品的检测力度极大,只有检测合格的肉食品,运动员才能食用。”   事实上,国人所说的“瘦肉精”,多指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禁用清单》中的蛋白同化制剂类物质克仑特罗,克仑特罗在医学临床和动物饲养领域大多以盐酸克仑特罗形式存在。“盐酸克仑特罗具有支气管扩张效应,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哮喘。同时它具有一定的蛋白同化能力,大剂量使用有蛋白合成的作用,能够促进肌肉增长、增加力量。在牲畜饲养领域,少数不法牲畜饲养企业和个人把盐酸克仑特罗这类物质大量添加在饲料中,以加快牲畜生长,提高牲畜的瘦肉率,所以这类物质才被俗称为"瘦肉精"。”这位专家说。   目前,我国每年兴奋剂检查多达上万例,其中兴奋剂阳性比例约为千分之一,克仑特罗阳性概率更小。因此,在专业人士看来,运动员只要科学饮食、服从管理,就可以避免误服事件发生。   “运动员是个非常特殊的职业,吃东西和用药都要比一般人更加小心,以避免因误服误用导致兴奋剂阳性。”反兴奋剂中心专家说,“按照《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相关规定,对运动员的处罚实行严格责任制。一旦兴奋剂检测呈阳性,运动员首先要承担责任,然后才是举证。误服误用的举证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运动员即便是有了确凿的证据,还要说服听证委员,才有可能被减免处罚。只有在极特殊的案例里,才有可能完全免除处罚。”(记者 郭剑)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1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今拍案57:你开除咱王濛,咱就爆料你兴奋剂事件!
热度 12 QFL 2011-8-5 12:34
当今拍案57:你开除咱王濛,咱就爆料你兴奋剂事件!
据爆料 (http://sports.sina.com.cn/o/2011-08-05/02235689840.shtml) ,个性十足的王濛因打架而遭到的 冬管中心的开除惩罚,颇不服气,恼羞成怒说: “ 我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把真相告诉给大家。包括我和王春露为什么会打这一架 ,包括 王春露在丽江事件中怎样对全国人民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包括短道速滑队所谓商业赞助背后的真相,还包括一些人处心积虑压下去的兴奋剂事件等等 。 ” 本博相信: 世界冠军王濛,绝对了解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真相;如今王濛被开除了,反正是光脚不怕穿鞋的,素性都给抖搂出来 。 本博曾记得,曹大侠在饭桌上常听这样的话: 当今 “ 新三讲 ” 内容成了“你不讲我,我不讲你;你若讲我,我必讲你” 。 不过话说回来,像王濛这种很张扬的斗志,还真很令人欣赏!天朝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有喜好围观热闹的恶俗,本博也不例外。再加上,这年头,有多少领导身上能是干净的。所以, 严重期待并预祝: 王濛的新闻发布会能够顺利成功进行,并给民众爆料更多的内幕真相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2157 次阅读|16 个评论
精子原来服了兴奋剂!
热度 11 GumpForrest 2011-3-18 09:06
获胜的精子原来服了兴奋剂! 李福洋 在发令枪响的那一刻起,精子有如百米障碍的冲刺奔向终点 — 输卵管,在哪里有一个最大的奖牌 — 卵子在恭候那个最快最强的赢家。这场竞赛异常艰难,要从上百万个精子中胜出,谈何容易,冠军只有一个!跑得快,还不够,还要穿越最后的障碍 -- 一层致密的粘膜。只有第一个钻透粘膜的精子才能最后享受到胜利的果实,其它的精子都成为这场竞赛的陪衬。 精子怎么知道前方有枚巨大的奖牌?是谁告诉他们的?最近研究发现,这个信息是由雌性的机体传达的。原来,卵子周围的细胞释放出一种激素,叫孕酮;正是孕酮让这些精子兴奋不已,像条激动欢快的小鱼,快速摆动尾巴,向卵子方向猛冲。当然,那些反应迟钝的,自然就被淘汰了。 孕酮是如何让精子兴奋起来的呢?研究人员发现,原来在精子表面有专门接受孕酮信号的“接收器”,这个接受装置是个蛋白组成的钙离子通道,这个蛋白被命名为 CatSpe, 我们可以理解为“精子催化素”,或“精子助推素”。 CatSper 收到孕酮信号(和孕酮结合)后,通道开放,钙离子被释放进入精子内,引起鞭毛摆动加快。由于孕酮是从卵子周围释放出来的,因此由近及远,孕酮扩散形成一个浓度梯度,精子依靠 CatSper 这个这个感受器顺着这个浓度梯度约游越快,最后到达了卵子的周围,开始靠头部的“酶钻”狠命地往里钻。 另外,精子外部局部的酸性环境会和孕酮协同作用,就像赛场周围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更加激发了精子的活力,奋勇争先。 胜利者回报是巨大的:共同参与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体,有一半是他的,还可以继续复制和传递自己的基因。 如果精子缺少这个感受器,那么精子就会对孕酮无动于衷,不慌不忙,犹豫不前,不知往哪儿去。雄性小鼠如果这个基因被敲除,则小鼠不育。 这项研究发现是由德国和美国两家实验室独立完成,并以“背靠背”( back-to-back )的方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上。 这项发现有什么意义呢?帮助怀孕治疗不育?显然没有必要,体外人工授精已经绕过了这个环节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还有什么用呢?避孕,通过药物特异性阻断 CatSper 的活性实现避孕。这一策略的在理论上的优点是很明显的: 1. 特异,可以避免对其它组织的副作用,因为 CatSper 只在精子上有,在其他组织和细胞上却没有。 2. 男性女性服用都可以实现避孕效果。 要真是那样,男女就都一样了,在避孕这件事上可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了” ^-^ 。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原文全文: nature09767.pdf nature09769.pdf
个人分类: 憨人的科学|8379 次阅读|25 个评论
有多少当年的高科技产品以黯然的方式谢幕
qlms 2009-8-29 15:51
前言 : 这里的黯然谢幕,指的是这种产品的缺点,不是在发明之初被发现,而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发现,这个过程或长或短,甚至几十年,所以这里的谢幕,就不再是技术上的优胜劣汰,而是多少带点强迫退出的痕迹,比如被人们认清了本来面目之后所抛弃,甚至有些被立法禁止使用。因此这种产品谢幕之后,总是让曾经使用过这种产品的人想到它就感觉后怕。不过事实上,这些产品的制造可能仍然在进行之中。。。 正文 : 1)毒品 :除了鸦片这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大部分的毒品现在都是通过半合成或者全合成方法得到。 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 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 近年来的毒品新品种主要有 安纳咖 、 氟硝安定 、麦角乙二胺( LSD )、 安眠酮 、 丁丙诺啡 、 地西泮 及 有机溶剂 和鼻吸剂 等。 纯度在 99%以上的毒品被称为美金。 任何一种毒品刚被发明出来时,可能都会风靡一时,但是一旦被国际禁毒组织认定为毒品,就逃脱不了被围堵追杀的命运。 2) 兴奋剂 :体育比赛的目的之一是挑战人类的极限,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梦想。但是现在很多运动员为了获得一时的风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服用兴奋剂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兴奋剂第一次受到重视是在1968年,40多年来,反兴奋剂的措施越来越严厉,兴奋剂的种类,也发展的越来越多。不过任何一种兴奋剂,如果进入了国际奥委会的违禁药物目录,那么它基本上就可以说从这个世界上谢幕了。 3) 瘦肉精 : 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饲料添加剂。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 瘦肉精 。 在中国,通常所说的 瘦肉精 则是指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 Salbutamol )和特布他林 ( Terbutaline) 等,同样能起到 瘦肉 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它们也因而在全球遭到禁用。 瘦肉精刚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国人应该可以说对它推崇有加,浙大一个教授还靠推广这种产品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好像本来还想靠这个产品申报院士(前几天科学网有个帖子讨论这个事情)。后来副作用出来之后,这个教授大呼委屈,说自己不是这项不良技术的始作俑者,因为此技术只是自己在国外做博士后的时候学到的。 4) 三聚氰胺 :这个不用多说了。中国人对此太熟悉了。其实三聚氰胺本身是 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MF)的原料。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 不过把三聚氰胺作为牛奶的添加剂,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地方的黯然谢幕,指的是作为牛奶添加剂黯然谢幕,三聚氰胺在其他领域,估计还能继续发挥作用的。 5) 剧毒农药 :这个地方的剧毒农药,是指 容易造成人畜急性中毒,对环境的危害很大的农药。剧毒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灭害虫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 。 昨天的博文中指出的有滴滴涕、六六六,其实还有其他的一些种类,比如 甲胺磷、久效磷、内吸磷、甲拌磷等都属于剧毒农药 。 人们对剧毒农药的毒性认识比较缓慢,比如滴滴涕,是在大规模使用几十年之后,才发现其毒性的,最终的结果是,这种风靡全球的农药产品,最终黯然谢幕,现在已经被许多国家立法禁止使用。 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4272 次阅读|9 个评论
止咳药中为什么含兴奋剂 ?
songshuhui 2008-9-2 14:20
BOBO 发表于2008-07-25 星期五 10:28 分类: 专辑 , 健康 , 医学 , 奥运 | | 因为含有兴奋剂成分,所以奥运会期间北京禁售止咳糖浆等感冒药这样的新闻一出,迅速就炸开了窝。好在有关部门立即出来辟谣,这样的报道纯属瞎掰,大家这才安了心。不过,依然有些人心存疑虑止咳药里为什么要放兴奋剂呢,难道是制药企业不规矩?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兴奋剂。兴奋剂的英文为 Dope ,有说法认为原为南非黑人方言中的一种有强壮功能的酒,该词汇 1889 年首次被列入英语词典,释义为供赛马使用的一中鸦片麻醉混合剂。医学上,兴奋剂在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后来在体育界,被泛指作用于人体,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药物。 一些运动员为了谋求更好的运动成绩,就有可能寻求这些药物的帮助。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通过抑制红细胞生成组织中的红系祖细胞凋亡,促进红细胞的产生。医学上用于治疗肾衰、肿瘤等引起的贫血。但被挪用至运动员后,由于能大幅度提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加。这完全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策略,在短跑、跨栏等田径比赛中, EPO 相当于肌肉的助推剂,提升肌肉力量,让运动员在高速奔跑中坚持的时间更久。 不过,确实有些常用药物中含有兴奋剂。据统计,市场上销售的止咳药水中,超过 1/3 含有可待因、麻黄碱等麻醉精神类管控药品。而在《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的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品种名单》中,麻黄碱赫然在列。可待因和麻黄碱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引起中枢刺激兴奋作用,让人精神振奋,产生快感,本已疲乏的大脑得到充电。在使用过麻黄碱后,运动员的兴奋程度明显增强,会毫无疲倦感,便能超水平发挥运动技能,更有利于摘金夺银。 不过,药物的作用实在是复杂。这些兴奋剂对运动员来说是可能打破 fair play 的违禁药物,因此需要在体育比赛中受到严格管制;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它们又是治病的良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会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反而能治疗某些疾病或者缓解某些症状。 可待因属于阿片类麻醉药,具有镇痛镇咳作用,可以抑制呼吸及肠蠕动,多种止咳、止泻药物均含有它。而麻黄碱则用途广泛,支气管哮喘、百日咳以及很多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都有它的身影。它还是常用的术中升压药物,能扩大瞳孔,治疗重症肌无力、痛经等。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这些兴奋剂不会在普通人身上产生兴奋的效果。那么,会不会有人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常用药物来谋求特殊的兴奋?要知道,这可不是杞人忧天,一些类似的药物甚至已经打着高考兴奋剂的幌子进入了市场。 不过,靠吃止咳药谋求好成绩恐怕有点难度。药物可以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但不等于它能促进学习,提高成绩。何况是药三分毒,遑论兴奋剂。服用过量麻黄碱能引起精神极度兴奋,失眠不安、神经过敏就会找上门。长期使用过后,若一时停药则可出现戒断症状,并渴望能马上吃一点。焦虑、失眠、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头痛、心悸、出汗,便是表现。 兴奋剂,依着兴奋二字,便显得很好很强大。普罗大众的你我,还是尚需理性的看待他们。在医学上,他们是有明确治疗目的的药物,若偷梁换柱,如给走向考场的孩子使用,则几无任何益处,若产生上瘾症状,不但让家长心焦,还会贻害孩子学业。 (拟发2008年7月27日《新京报》新知周刊茶座)
个人分类: 健康|10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了“干净的奥运会”
songshuhui 2008-9-2 11:04
fish 发表于2008-08-5 星期二 18:59 分类: 专辑 , 奥运 | | 【《财经》杂志】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东侧,有一栋面积达5500平方米的红色大楼,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即坐落其中。从7月27日起,在北京奥运村正式启用后的29天内,这个中心将24小时不间断地承担4500例的兴奋剂检测工作。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吴侔天在工作间隙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战临近,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做着准备。   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检测,它比四年前雅典奥运会的工作量增加了四分之一,比八年前的悉尼奥运会提高了九成。为应对这一挑战,该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从原来的60人临时扩充到140多人;此外,还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部招募了大约100名志愿者。   国际奥委会(IOC)、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各国际体育单项组织和北京奥组委联合组建的一个20余人的兴奋剂检测小组,也将在8月5日驰援北京。其中十人为北京奥组委从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专门聘请的检测专家,另外十人为海外专业志愿者。   这一切,能否确保北京成功举办一届干净的奥运会?该小组成员之一意大利罗马反兴奋剂实验室主任、世界反兴奋剂科学家协会前主席弗兰西斯科伯特的回答是:事后才能知道答案。 危险赌注   所谓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的统称。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每年都会公布一份禁用清单,从今年1月1日执行的清单,是去年9月正式制定的。   目前,国际上把兴奋剂统称为doping。这个单词源于荷兰语dop,最初指南非祖鲁人利用葡萄皮制作的一种酒精饮料,据说饮用之后可以增强战斗力。   早在古希腊时期,一些选手就通过特别的饮食或者服用一些药物,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体能。到了19世纪,在自行车以及其他耐力运动中,士的宁(strychnine)、咖啡因、可卡因以及酒精等都被广泛地应用。   随着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兴奋剂很快成为与之共生的肿瘤。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上,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马斯希克斯(Tomas Hicks)被发现因为服用含有士的宁的生鸡蛋,才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到了20世纪2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有必要限制在体育运动中使用此类物质。1928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IAAF)率先宣布禁用兴奋剂;此后,很多运动组织先后颁布了禁令。   然而,当时人们缺乏有效的手段检测运动员是否服用了兴奋剂。20世纪30年代,人工合成激素问世后,兴奋剂滥用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选手詹森因服用苯丙胺猝死;1967年,英国自行车手汤姆辛普森在环法自行车赛上因服用兴奋剂而死亡。此后,国际奥委会终于决定把兴奋剂检测正式引进次年(1968年)举行的第十九届奥运会。 在1998年的环法大赛中,法国警方对多支车队进行突袭,仅在荷兰TVM车队驻地就查出104瓶禁药。事后,包括一些车队理疗师在内的多人被送上法庭。   这一丑闻极大地震撼了整个国际社会。1999年2月,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召开反兴奋剂世界大会,并发表了《洛桑反兴奋剂宣言》;同年11月,独立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洛桑正式成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不同兴奋剂的作用原理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以属于肽类激素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为例,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前任所长张长久告诉《财经》记者,当EPO被输入血液之后,会与骨髓中的受体结合,产生更多的红血细胞。血液中的红细胞越多,意味着输送给肌肉的氧气就越多,运动员的耐力也就越好。   另一种常见兴奋剂丙酸睾酮,作为合成类固醇类(蛋白同化制剂)兴奋剂的一种,则具有增强肌肉和骨骼的作用;在主动或被动减体重时,它能帮助运动员保持肌肉体积。   然而,这些赌注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风险:EPO会让使用者的血液变得粘稠,过量使用会导致脑血栓甚至死亡;使用合成类固醇,则会干扰运动员体内自然激素的平衡,产生一些严重的副作用。比如男性往往表现为性格改变、肾功能异常、乳房增大及早秃;女性则表现为肌肉增生、月经失调、体毛过度生长。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往往把体育竞技视为和平时期展现本民族自豪感以及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手段。此外,金牌背后隐藏的巨大商业利益,也往往压倒了对长期健康的忧虑,成为运动员铤而走险的最主要动力。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一旦兴奋剂开始使用,更多的人将身陷其中。   要彻底遏制兴奋剂在奥运会乃至整个体育界的泛滥势头,是一个长期的使命。2004年雅典奥运会就检测出26例兴奋剂阳性(包含逃避兴奋剂检查在内)。这也是自奥运会引进兴奋剂检测以来的单届最高记录。 猫鼠游戏   不少运动员对使用兴奋剂抱有侥幸心理,一个因素是兴奋剂使用和检测之间的时间差。   吴侔天对《财经》记者表示,很多兴奋剂在被运动员使用之前是用来治疗疾病的物质。因此,检测人员很难甚至说不可能完全预知,哪种物质会被选择成为兴奋剂。与兴奋剂使用相比,兴奋剂检测往往表现出时间上的滞后性。只有当某种兴奋剂出现之后,检测技术才能相应而生。   猫一定是在老鼠后面跑的,不可能猫跑在老鼠的前面,老鼠追猫。他承认。   比如违规输血,即把血液、红血球以及相关制品通过静脉注射输入运动员体内,可以增加人体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血红素的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耐力项目成绩。这项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实用化,但直到1986年才被列为禁用方法。   与此类似的是EPO的使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EPO就被国际奥委会列入禁用清单,但一直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人们才通过结合血检和尿检,找到了一种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可靠的检测技术。   美国女飞人马里恩琼斯的故事是另一个佐证。2000年在悉尼获得五块奖牌(三金两铜)后,她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届奥运会上取得五块奖牌的女运动员。直到2003年,她被举报使用了一种当时尚无法检测出来的合成类固醇THG。去年10月5日,在提供兴奋剂的实验室两位负责人供认之后,琼斯在记者招待会上才含泪承认并道歉。   在兴奋剂检测技术的滞后性无法回避的情况下,加大对使用兴奋剂运动员的处罚和教育力度,成了有效制止这种行为蔓延的关键。   199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成立。这一独立机构以Play true(玩真的)作为口号,主要任务是在国际奥委会的领导下,负责审定和调整违禁药物名单,对各国兴奋剂检测实验室进行认证等。   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3届会议上,以122票通过了《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简称反兴奋剂国际公约),这是全球第一个旨在反对兴奋剂的有普遍国际约束力的法律文书。 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举行的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世界反兴奋剂大会上,修订后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获得通过,将于2009年1月正式生效。   新《条例》最显著的改变之一,就是对初犯的惩罚由原来的禁赛两年提高到四年。这意味着,在本届被查出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将不能参加下届奥运会。 中国身影   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中国惟一被检测出兴奋剂呈阳性的案例,是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当时的女排主力接应二传巫丹,在尿检中被确认服用了含士的宁的物质。虽然后来被证明是误服含有违禁成分的止咳药所致,但兴奋剂对于中国体育界的冲击,早已是众所周知。   中国兴奋剂问题最早被人们所熟悉,是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上,11名游泳队员在事后的药检中呈阳性。1994年的日本广岛亚运会中,又有11名运动员被检查出涉嫌服用兴奋剂。   中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兴奋剂滥用带来的挑战。1987年7月14日,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正式成立;两年之后,该中心正式通过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考试,获准从事相应的检测工作。   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仍然给中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吴侔天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坦言,兴奋剂检测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奥运主办方的重要依据。在2001年北京申奥时,他曾作为兴奋剂检测方面的专家回答国际奥委会的提问。   本届奥运会,EPO检测技术与八年前相比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只需尿检就可以获得可靠的结果。他解释说,相对血检而言,尿样的采集显然更为方便,对于运动员本身的影响也更小一些。   当然,要真正遏止兴奋剂对体育运动的侵蚀,除了技术,更重要的还是制度。   2004年,中国政府为了表明反兴奋剂的坚定立场,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颁布了《反兴奋剂条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少数国家出台了类似的法规和条例。   随着北京奥运会日渐临近,中国政府一方面通过立法和督查市场的形式,从生产源头和流通渠道铲除兴奋剂;另一方面,对运动员的检查和违反规定使用兴奋剂的处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程度。 根据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药监局)统计,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18日,已经有23家违法生产经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因的化工类企业,被责令停止生产和经营。另有125家违规生产和经营的药品企业受到处罚,321家违法发布销售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信息的网站被处理。   同时,中国对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也逐年增多。2007年,兴奋剂检测中心全年共执行兴奋剂检查10238例,为历史最高水平;而在1990年,这个数字不足200例。   2008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国家队运动员兴奋剂违规处罚办法》,规定运动员发生药检阳性或其他严重兴奋剂违规行为,给予该运动员终身禁赛的处罚;并解除该运动员劳动合同,不得以任何理由留用;对运动员主管教练员,给予解除教练员聘任合同,取消其终身教练员资格、终身不得从事与运动训练和运动队管理有关工作的处罚;并根据情节和责任按照《反兴奋剂条例》等规定,建议或责成主管部门按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开除其党籍和公职。 考验在前   中国药监局制定的《2008年兴奋剂目录》,包含了216种兴奋剂。其中,蛋白同化制剂有74种,刺激剂(含精神药品)有59种,此外还包含7种肽类激素、11种麻醉药品以及其他品种。   兴奋剂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门类,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吴侔天告诉《财经》记者,是因为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达到的效果不同。如有的项目需要稳定,有的项目则需要耐力或者爆发力等。   国际奥委会联络协调员桑德里唐格对《财经》记者表示,从7月27日奥运村开村到8月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所有奥林匹克中心(包括奥运场馆和奥运村)内的兴奋剂检查检测工作,都将在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指挥监督下进行;具体检查工作由取得国际奥委会认可的检查人员完成,检测工作则由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完成。   另外,类似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6年都灵冬奥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还将派出一个独立观察小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监督兴奋剂检测工作和检测结果的执行情况,并以报告的形式公之于众。   据《财经》记者了解,该小组共有12名成员,分别来自十个国家。小组负责人是国际滑雪联合会秘书长萨拉刘易斯。   为了对各国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和教练员、队医进行直接的反兴奋剂教育,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还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推出运动员拓展项目。这被认为是迄今教育运动员远离兴奋剂的最好方法。 该项目组成员之一、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反兴奋剂办公室副主任王新宅告诉《财经》记者,该项目的工作地点选在奥运村,每天项目组成员都会在工作点为运动员提供反兴奋剂的教育。具体形式是让运动员玩游戏,这款游戏现在可以从国际奥委会的网站上下载。   除了传统的挑战,北京奥运会注定要面临很多新兴的考验,比如基因兴奋剂(gene doping)。   7月21日,德国电视一台在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指责中国有医院提供基因兴奋剂业务。虽然中国卫生部否认了这一指责,但无疑,基因兴奋剂仍将构成一个长期挑战。   要解释基因兴奋剂,先要从基因治疗说起。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者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杀灭病变细胞或抑制外源性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复制。作为基因疗法的副产物,基因兴奋剂服务的对象,已经由患者转为健康的运动员;目的也从单纯的治疗,转变为通过使用相应的细胞、基因或基因表达构件来提高运动成绩。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基因兴奋剂研究小组负责人西奥多弗里德曼教授对《财经》记者表示,理论上来说,通过引用新的基因或者改变原有内在基因的表述方式,就可以从改变肌肉的强度、体能和输氧能力方面增强人的运动潜能。   不过,他也强调,基因疗法对医学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基因疗法充满风险,结果并不能达到完全可控。现在应该通过法律,全面禁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吴侔天对《财经》记者承认,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一套被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认可的检测方法,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真的出现使用基因兴奋剂的运动员,以目前的检测技术很难检测出来。   但是,他补充说,如果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提出要求,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将保存本届奥运会的所有检测样品,保存时间是八年。若干年后,可以依据新的检测技术对检测样本做出新的检测。如果发现运动员使用基因兴奋剂而获得奖牌,同样可以依据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处罚。■【8月5日刊封面报道组稿之一】 本刊记者李虎军对此文亦有贡献 标签: 兴奋剂 奥运会 吴侔天
个人分类: 奥运|1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伟哥:从床笫到赛场
songshuhui 2008-9-2 10:43
伟哥:从床笫到赛场 BOBO 发表于2008-08-28 星期四 13:49 分类: 医学 , 奥运 | | 全世界男人,都知道伟哥一种蓝色小药丸是什么东西。若非脸皮够厚,一般人不会公开大谈其神勇。可近来在体育界,很多运动员却反其道而行之,莫非他们也 ED (勃起功能障碍)?可千万别想歪了,你看中的是它能助威床笫表现,运动员看中的则是它对运动爆发力和耐力的提升,助威赛场表现。 由美国辉瑞制药生产这种蓝色小药丸,叫做 Viagra ,中文商品名译作万艾可。伟哥这个名号,则是国人通俗而倍感亲切的叫法,问世 10 年来,不知挽救了多少沮丧男人。作为种瓜得豆的产物,伟哥成就了无心插柳式传奇。原本用以治疗心脏疾患的它,却让很多老翁的那话儿勃起。于是, Viagra 横空出世世间多了一种治疗 ED 的药物。作为一个合成词, Viagra 由 Vigor 与 Niagara 合拼而成,前者意为精力,后者则是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不难想象,伟哥意在让男性精力超群,如同奔泻的瀑布般直下九重。 你肯定会发出吊诡的疑问:助阵床笫的伟哥,真能有助于运动员摘金夺银吗? 伟哥如何让人勃发? 为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了解伟哥治疗 ED 的机理。伟哥的有效成分是一种被称为枸橼酸西地那非的物质,它能引起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血液便顺畅充满海绵体,引起勃起反应。此过程的关键在于,平滑肌的松弛必须依托一种重要的物质一氧化氮( NO )。 NO 能舒张血管,若含量升高血管则更加舒张。从理论上讲,血管舒张意味着血管内径增大,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血液便会增多,便能把更多的氧气送达肌肉,从而保证肌肉代谢的需要。 这无疑至关重要。 ATP 作为生物体内的直接供能物质,在人跑完一百米后便全部用完(大约 15 秒钟)。此后,产生 ATP 速度快但无需氧参与的无氧代谢开始运转,它的缺点却是产能少,而且会释放引起肌肉酸痛的乳酸。对短时、需爆发力的运动,如百米赛跑、举重、跳高等运动,无氧代谢便已足够。可面对万米长跑、自行车、划船等长距运动时,肌肉需要长时间持续供给 ATP 。此时的代谢便更多的是有氧代谢,扮演主角的自然是氧气。一旦保证了肌肉的粮食氧气,便保证了运动能力的提高,运动耐力的持久。由是观之,伟哥真不可小觑。 运动员真的吃伟哥? 早在 2000 年,美国人便给四条腿的运动员赛马服用伟哥。据纽约州赛马委员会透露,约有 3/4 的马匹尿液中伟哥检测阳性。他们认为伟哥能增强赛马心肺功能,从而跑的更快。而近几年,国际专业药检机构则在运动员的尿液样本里检测出了伟哥成分。位于美国加州的 BALCO 实验室,因专门为顶级运动员(如女飞人琼斯)提供营养补充剂而出名。老板维克多孔特信誓旦旦:我们这的所有运动员都服用伟哥。 问题是吃了伟哥,男运动员出现了身体反应,还能专心比赛吗?请放宽心。身体反应的前提是性欲激发,而在比赛场上,运动员可是精神高度集中,全心扑在运动上,因此根本不会有身体反应。 WADA,岂能对伟哥无视? 运动员对伟哥的趋之若鹜,引起了世界反兴奋剂组织 (WADA) 和一些科学家的关注,并出现了意见分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其分析实验室主任安东尼波切( Anthony Butch )对伟哥能提高运动表现持否定态度。他说道:理论上的可行性并不保证现实里的确定性。即便体内的 NO 比别人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一名更优秀的运动员。由于运动员的血管都是正常的,所以很难预料伟哥舒张血管的程度。毕竟,作为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人体自身具有强大的调节机制,不会轻易臣服于药物的作用。更何况,临场经验、心理素质等等都关系着运动员能否摘金夺银。 也有一些初步的探索试验,得出了运动员期望的答案。澳大利亚运动医学家帕里索托,在一番实验得出结论,任何持续超过 2 分钟的运动,都会在伟哥的助威下受益。一项实验表明,服用伟哥后的自行车运动员在高原骑 6 公里 ,可节省 15 %的时间,其运动能力甚至能提高 40% 之多。这无疑是震撼性的,在不分伯仲的终极对决中,即便 10% 的技能提升,便能让顶尖运动员更上一层楼。 也有专家表示,伟哥其实本不能增强运动能力,但却可能产生安慰剂效应。这一医学名词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其对此并不知情),而相信治疗一定管用,这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效应。有时,这种效应甚至能达到 1/3 的药物治疗作用。简言之,这就像心诚则灵、信则有效你相信伟哥有用,它便有用。 运动员吃伟哥,说不定就是治ED 当然,某些运动员服用伟哥,目的可能的确很单纯。就像芬必得能镇痛、阿司匹林能解热抗感冒一样,吃伟哥就是治 ED ,而这三种药物都不是兴奋剂。毕竟,谁也说不准,运动员服用它的唯一目的可能只是增强床上表现而已。若人为肆意干涉,多没人性。更何况,床笫之欢的愉悦,保不准会让运动员赛场上斗志高昂,欢欣鼓舞,从而竞技水平更佳呢。 不过, WADA 也不是省油的灯。面对尿液样品中检测出的任何异常, WADA 都十分敏感。他们已着手组织科学家,研究这玩意是否能让运动员更高、更快、更强。如果回答是 yes ,或许它将被打入冷宫,列为禁药。好在 WADA 尚未给伟哥下禁令,并表示伟哥目前不在国际奥委会禁药名单,运动员可以在 2008 奥运会上使用。从目前趋势来看,伟哥很可能像棒球一样,在 2012 年退出奥运会。 科技助力奥运,大鱼菲利普斯可以穿着高科技的鲨鱼皮向金牌冲刺,其他人自然可以剑走偏锋,猛吃伟哥为自己助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运动员向生理极限的挑战也会永无止境。只要能增强运动能力,尝试一下总不为过。即便现有的科学只明确告诉我们:蓝色小药丸只在床帏间有作用。至于赛场表现,还是以观后效,期待一个准确而又毫无偏见的随机对照试验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缩减版将刊发于8月31日 《新京报》新知周刊茶座) 标签: 兴奋剂 , 医学 , 奥运
个人分类: 医学|1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暨南大学的“兴奋剂丑闻”何时了?
mychinasea 2008-8-18 11:03
北京奥运会正在顺利举行,一个响亮的口号提出来了:要让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为干干净净的运动会! 在体育运动中,通过服用兴奋剂,提高运动成绩,是众所周知的造假、欺骗行为,为所有正直的运动员、体育界正直之士所不耻! 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界违禁药物的总称。国际奥委会规定: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指出:服用兴奋剂是欺骗,也是走向死亡。它引起生理上的死亡,造成肉体上的死亡,还有道德上的死亡。 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和北京奥委会对兴奋剂零容忍! 宁可不要金牌,也不要兴奋剂,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中国奥委会副秘书长蒋志学说,如果中国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被发现违反兴奋剂规则,那么这名运动员将被终身禁赛,运动生涯将在一次欺骗之后终结。 奥运史上最大兴奋剂丑闻发生在1988年的韩国汉城奥运会。 当时的世界第一飞人、加拿大著名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因查出服用合成类固醇类药物康力龙而被取消100米金牌。 1988年9月24日下午13时30分,在韩国汉城奥运会蚕室体育场内举行的男子100米短跑决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上两位最著名的短跑选手加拿大的本约翰逊和美国的卡尔刘易斯将在这里决出谁是世界第一飞人。 发令枪声响后,约翰逊像一道黑色闪电率先冲过终点9秒79,这一成绩突破了科学界预言的人类不可能突破百米9秒80的极限值!整个世界沸腾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约翰逊颁奖,他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兴奋的时刻。 然而仅仅过了数小时,当人们还沉浸在兴奋中时,9月24日晚,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开了:约翰逊的兴奋剂检测结果显示了阳性。这意味着他欺骗了全世界!随即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这一事件。会议决定,取消约翰逊的金牌,并给予他停赛两年的处罚。其百米金牌由亚军卡尔刘易斯获得。 琼斯事件也是奥运史上最大兴奋剂丑闻之一,她是第一个奥运会跨届之后仍被追缴金牌的选手。 美国女飞人马里昂琼斯是格里菲斯乔伊娜之后的又一位称雄世界田坛的女飞人,也是女子短跑项目上最耀眼的明星,三次获得国际田联最佳运动员和杰西欧文斯奖(1997年、1998年和2002年)。2003年与著名美国短跑名将蒙哥马利喜得贵子,儿子被媒体戏称速度男孩。 然而,到了2007年的10月5日,在道德的审判下、在质疑的目光中,曾经的田径女皇琼斯终于不堪重负,撕破了那层长久以来蒙蔽灵魂的虚伪面纱,公开承认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使用了违禁药物类固醇类的兴奋剂,宣布退役,并交出7年前获得的3金2铜共5枚奖牌。 消息一经披露,举世震惊,很多人无法相信,美国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偶像会作出这样的丑事。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发表声明,称琼斯事件为体育史上最大的欺骗事件之一,并对琼斯服药深感失望! 与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丑闻可比拟的,那就是学术界的学术论文抄袭、造假现象! 这种学术论文抄袭、造假丑闻,实际上就是学术界的兴奋剂丑闻! 这种学术界的兴奋剂丑闻早已在位于广州的百年名校--暨南大学上演! 暨南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教授、博导邱丹阳的博士学位论文系全盘抄袭! 邱丹阳博士学位论文《中菲南沙争端的历史与法理研究》一文的基本结构、论证、分析及结论全盘抄袭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良福博士的论文《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争端》。 邱丹阳的论文正文约100页,其中约62页是一字不差地抄袭自张良福博士的论文! 邱丹阳的论文总字数约13万字,粗略计算就有8.4万字抄袭自张良福博士的论文。 邱丹阳如此胆大包天地全盘抄袭博士学位论文的行为,闻所未闻,堪称中国学术界之一绝! 凭借这一全盘抄袭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兴奋剂作用,邱丹阳轻而易举地在2001年获得了暨南大学博士学位的头衔! 继而在随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邱丹阳更是兴奋冲天,摇身一变,从一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进而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一名普通教员变为暨大研究生部副主任。 凭借这一全盘抄袭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兴奋剂作用,邱丹阳还拥有了众多非常鲜艳夺目的光环,如暨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学分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南粤教坛新秀,等等。 然而,这么众多非常鲜艳夺目的光环,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良福博士于2006年8月1日向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揭发检举邱丹阳博士学位论文全盘抄袭后,全都变得黯然失色了! 暨南大学的兴奋剂丑闻也由此曝光了! 如何处理这起兴奋剂丑闻便成了暨南大学校方必须面对的问题! 企图私了。没有奏效! 采取恶人先告状的政策。没有奏效! 采取威逼利诱政策。没有奏效! 不得已,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暨南大学校方采取了胡不管政策、暨不管政策!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邱丹阳采取了鸵鸟政策!把头埋进了沙坑!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邱丹阳采取了厚黑学政策!我是流氓,我怕谁?我是婊子,我怕谁?,我是,我怕谁? 暨南大学的兴奋剂丑闻何时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京也不例外的兴奋剂
jxz1963 2008-8-17 16:1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都快一个星期了,在我的心里一直默默地为北京的天空是那么地蓝而感到高兴,为北京的环境保护那么好而感到欣慰,也为北京奥运会没有出现兴奋剂问题感到自豪。 然而,就在我还为北京奥运会默默祈祷而感到兴奋时,国际奥委会昨日宣布,北京奥运会上又出现两例兴奋剂阳性事件,分别是朝鲜男子射击选手金正洙和越南女子体操选手杜施彦尚。加上西班牙自行车女选手玛丽亚莫里诺,北京奥运会已经发现三起兴奋剂阳性事件。昨日,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戴维斯在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宣布,金正洙在8月9日和12日分别参加了男子10米气手枪和50米手枪决赛,并且分别获得铜牌和银牌。他的奖牌都将被收回。国际射击联盟决定,男子10米气手枪的铜牌得主现在是美国的特纳。男子50米手枪的银牌交给中国的谭宗亮,俄罗斯的伊萨克夫则得到铜牌。她还宣布,杜施彦尚参加了8月10日的女子体操资格赛,名列第59。她的资格和成绩也都被取消。   这不能不让我为北京奥运会感到一丝的忧伤!然而,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兴奋剂问题又多发生在朝鲜和越南这样的体育弱国呢?其他体育强国难道真的就没有兴奋剂事件? 看来,在奥运会体育项目不断被推向神坛的今天,兴奋剂问题将会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   
个人分类: 我的评论|3848 次阅读|3 个评论
天赋体能?--体育·种族·文化·基因的是与非(连载之五,完结)
墨人刘 2008-8-7 09:20
这是一个关于关于体育社会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综述,涉及到体育、种族、文化和基因、兴奋剂的多个方面,共20000余字,将分4-5部分。引用的文献资料列于文后的拓展阅读部分,基本上按照在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但因为作者对资料数据有所编排,故未注明标号。作者已经确保所有引述的资料来源可靠,如有疏漏,敬请谅解并指出。 天赋体能? ――体育种族文化基因的是与非(5)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基因入侵体育 http://www.sciencenet.cn/blog/admin/modify_blogarticle.aspx?id=34431 一个EPOR基因的变异为成功奠定了基础,CKMM基因让后天训练更有效率在体能基因的农场上,遗传学家收获颇丰,他们的围猎成果为体育带来了什么? 50年前,刻苦足以成就冠军。当时选材宽松、竞技水平离人类极限大有差距,运动员们即便天资平平,只要惟须刻苦努力,仍能饱尝佳绩。但是进入21世纪后,竞技体育的成绩哪怕只有一点点提高,都需要高科技的渗透。《中国青年》的体育编辑碧溪东这样认为。 上世纪中叶之后,高科技开始了对竞技体育的广泛渗透。正如赌博催生了博弈论,金牌也团结了一大批科学家,在这个以运动员为核心的系统学科中,运动生理学家、营养学家、甚至物理学家们表现出难得一见的合作。当然,他们也都知道,竞赛的最终结果还是得幸运女神说了算。如果说科学家们还算心态平和的话,商人们就多少有些赌徒心理。运动装备公司不断推陈出新,只为不落人后;而只有运动员的成功,才能保证投入的巨资不打水漂。热门运动的金牌选手成了炙手可热的人选,人人争相往之。 在体育博弈中,赢在起跑线上是最优化策略,卓有成效的运动员选材机制是整个竞技体育大厦基石的保障。我国现行的选材机制仍然带有浓厚的淘汰色彩,以庞大的运动员基数为土壤,优胜劣汰,最后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可谓凤毛麟角。这种选拔策略不仅存在拔苗助长之虞,而且不可避免地效率低下。基因技术的渗透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思路,在优秀运动员选材过程中加入基因指标,将使选材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从散弹枪到狙击枪的跃迁,无疑更为精准和高效。认识到基因选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早已捷足先登,在政府资助下开展了大规模的运动员基因选材的研究。 如上所述,拥有EPOR变异基因的个体有着更好的输氧能力,而拥有插入型ACE-I基因的个体耐力超群,如果同时还有变异的CKMM基因,则对后天训练极其敏感,这样一套基因组合拳下来,基本上可以独步天下了。 然而,天资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后天的艰苦训练仍然是金牌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但有巨大的利益在前,投机取巧必定无法杜绝,天资平平者希望能后天补足,资质出众者更希望能突破极限。随着基因农场的浓雾逐渐散去,将常年汗水凝聚成一针药水的努力,似乎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只要能成为闪光灯下的聚焦点,名利也就滚滚而来,至于健康、道德迟些再说吧。兴奋剂也就应运而生。 作为体育-商业-科技的三联体结晶,兴奋剂通过非常规的手法,快速提升人体的运动能力。不劳而获的诱惑提供了兴奋剂的土壤,躲藏在金牌阴影下的饕餮之心,开始肆虐竞技体育赛场。 和体能基因的作用类似,常规兴奋剂以提高耐力和力量为主要目标。这些药物简单易得,效果明显;唯一的问题是,独特的分子结构显露了它们的外源身份,在实验室里很快就会原形毕露。违禁药物必须借助循环系统,才能到达作用部位,因此必定会在血液中留下蛛丝马迹。一针血样就足够泄漏所有玄机,让投机取巧者名誉扫地,前途尽毁。 转基因技术让兴奋剂厂商看到了新的出路。基因技术摒弃传统的人工合成方法,严格按照人体的基因蓝图进行生产,只不过将生产车间由人体细胞转移到工厂发酵罐内。因为模板来源于人体,所以基因生产线上的成品也与人体自然产物毫无二致,这类违禁药品很容易在人体中蒙混过关,并由此获得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基因兴奋剂。 这是黑市交易中的热门词汇,虽然拯救过不少病患的生命,可惜终究难免被滥用的命运。上文提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调节人体红细胞繁殖和分化的主要激素,它可以迅速增加红细胞数量,是治疗贫血的首选良药;无意间却成了首个基因兴奋剂,被居心叵不良之徒用于增强耐缺氧能力。因为传统药检方法对基因兴奋剂束手无策,以至于从上世纪90年代起,基因兴奋剂成了运动员的最佳圣诞礼物,直至撞到悉尼奥运会的枪口上。 即便是能完全模仿人体自然产物的基因兴奋剂,也开始难逃法网。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新增了生长激素HGH(人体固有的一种激素)的检测项目,让一干人等颜面扫地。《世界反兴奋剂条例2008年禁用清单国际标准》中明确表示:当这些物质偏离人群正常范围,以致不能认为是正常内源性生成,则这一样本被视为含有这种禁用物质。 看来,通过基因兴奋剂提高全身药物水平的方法,已是岌岌可危;若能药物集中在作用部位而在血液中不留痕迹,才是基因兴奋剂的王道。 基因兴奋剂必须转变方向,着手调教身体的局部细胞,此时的基因兴奋剂,本质上就是基因疗法。表面看来,这种思路就是基因工程药物的逆方向,将基因工厂重新转移到细胞之内。基因疗法常常以病毒为载体将健康基因转移到靶细胞内替换或修复致病基因,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但基因兴奋剂导入基因只是为了产生更多的类兴奋剂物质。 这就是上文Sweeney所采用的技术。在此之前,基因疗法对动物运动能力的促进作用也已被动物实验证明。1999年,同是宾夕法利亚大学的 詹姆斯 教授发现,当EPO基因被植入猴子大腿肌肉后,有助于肌肉获得稳定的红细胞供应。 此时基因兴奋剂的生产和消费同处一地,不再需要物流配送,自然不会在血液和尿液中留下罪证。这就是Sweeney的研究大受运动员关注的真正原因。因为基因改变只发生在细胞水平,因此只有在局部肌肉组织中才含有超量的兴奋剂,要想揪出它的身影,唯有进行活组织检查--有谁愿意在比赛前割下一片肉来,只为了证明他的龌龊? EPO和HGH分别在前两次奥运会前止步,成为反兴奋剂历史的重大突破;而面对难检的局部基因兴奋剂,北京奥运会有何举动?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主任吴侔中表示,因为对基因兴奋剂的了解有限,目前谈检测还不太现实。看来,北京奥运会不大可能为此大动干戈,这是否表明彼时基因兴奋剂将泛滥成灾? 谨慎对待必不可少,但杞人忧天却并无必要。通常来说,一种新型兴奋剂从出现到被检出,通常历时十多年,贸然行动并不比谨小慎微更负责任。另一方面,基因兴奋剂要从实验室走出,不仅有众多技术难关阻遏在前,而且技术、健康、道德的风险都是违禁博弈的重要筹码。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结语 正如体育种族主义在人类心灵刻满伤痕的同时,让我们反思种族的内涵及意义;基因兴奋剂既给竞技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亦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体育价值的契机。以健康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享有体育资源的不公平性;在追求纪录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体能的作用;公平的竞争规则造成乐趣缺失;片面强调对抗性而忽视文化的融合如此种种,这还是体育竞赛的初衷吗? 或许,基因兴奋剂的泛滥,和体育文化基因(而非体能基因)的匮乏密不可分。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追求,本就不该是体育的全部;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口号,也只是治标之策。 现代体育要想获得持久的活力,必须从各民族体育中吸取营养。正如种族对于人类文化基因宝库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样,多样化的民族体育也应该成为现代体育文化基因的土壤。这是华南师范大学 胡小明 教授的观点。 道金斯首次提出文化基因的概念,他认为在人类社会中,文化具备同生物基因一样的 遗传性 ,同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对于人类的意义,正如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对于物种延续的重要性,两者都是不可缺失的。只有在此时,种族的分类才有足够意义;只有在此时,对基因多样性的关注才不再唯利是图;这时,种族和基因已经殊途同归。 体育正是融合文化基因和生物基因的最佳锅炉,无论我们是否认同人种的体质差异导致了莫须有的体育竞技差距,在思考种族、基因、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时,赞赏的态度都是必需的。我们欣赏移动长城姚明利用身高优势统治内线,但当身高仅1米83的MVP艾弗森以凌波微步瞬间过人时,也请不要吝啬您的掌声。 拓展阅读: 1. Scott Douglas 著, Jiang2000 译,肯尼亚的机密――像世界上最好的跑步选手那样训练的简单方法, blog.huaxia.com/html/98.712998_itemid_1019.html 。描述了肯尼亚长跑文化的一些特点。 2. Bramble D.M. , Lieberman D.M. , Endurance run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Homo.Nature,432.345-352,2004 。长跑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3. 纪录统计来自国际田联: www.iaaf.org 4. 运动成绩的人种差异,Samson,Sport Sciences,1989 5. Race,Evolution,and Behavior,Rushton,2000 。对于关于各个种族的体质和智力差异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 6. 人类种族与体育运动,李力研,中国体育科技,2001 7. 人体运动能力和功率的种族差异,Bonlag,Sport Sciences,1988 8. 体格与身体成分的人种差异 , Himes , Sport Sciences , 1989 9. 科学的灾难――一个遗传学家的困惑,雅卡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0. 体育社会学,Jay J Coakley 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形成研究的一些问题,刘武,自然科学进展,2006 12.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泰勒,广西师大出版社 13. 差异的颂歌――遗传学与人类,雅卡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4. 黑色素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刘甲斐等,生物技术通报, 2007 第 4 期 15. 肤色、黑色素皮质素受体 1 和紫外线 , 吕雪梅等 , 遗传, 2002 16. 利用Y染色体进行人类起源和进化分析,孟祥宁等,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3 17. 种族与体育,范可 18. 人类的体能与遗传,张传芳等,遗传学报,2004 19. 体能相关基因研究的新进展,张涛等,遗传,2004 20. 肌、基因与运动成绩,Andersen等,科学(SA中文版) 2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高炳宏,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 22. 耐力训练效果与CKMM基因A/G多态性的关联研究,周多奇等,体育科学,2006年第7期 23. ACTN3 Genotype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Elite Athletic Performance , Nan Yang atc , Am.J.Hum.Genet.73:627-631 , 2003 。这是关于 ACTN3 基因研究的一项重要原始资料。
个人分类: 杂谈|817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