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埃菲尔铁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世界花都巴黎剪影
gaoguanzhong 2018-7-6 01:53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8/6/29 最近有幸与文友们一起造访巴黎,除了与当地作家会面座谈外,也顺便畅游了这座大都会。 巴黎坐落在法国北部、塞纳河畔,享有“花都”之誉。城市本身面积为105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至10公里,居民215万。如果包括郊区在内,巴黎人口超过1000万,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都会。 塞纳河心圣母院 在塞纳河流经巴黎市区时,河中心浮现出一个船形小岛,名叫西岱岛,意为城岛。别看它只是个弹丸之地,长不过一公里,宽只有500米,但却是巴黎的摇篮。公元前3世纪,一个以渔猎为生的部族--高卢“巴黎悉”人登上这座荒无人烟的河心岛,建立村落,安家生息。巴黎市名就是由这个部族名称演化而来的。 罗马帝国势力扩张到西欧之后,西岱岛上筑起城堡,形成街市,变为“城岛”,塞纳河就像城壕。其后,巴黎经过几次兴衰。公元10世纪末,卡佩王朝建立,把巴黎定为都城。从此,巴黎进入不断发展的阶段。它以城岛为中心,越过塞纳河,同心圆似地一圈一圈向外扩展,成为雄踞西欧的繁华大都市。19世纪中叶,在巴黎地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任职期间,市区再次扩大一圈,奠定了今日巴黎市20区的规模。当时,还大兴土木,拓宽干道,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纪念性建筑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使巴黎成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都市。至今,巴黎大体上仍保持着19世纪形成的格局风貌。 悠久的历史在城岛上留下一座座古建筑,名气最大的要数东头的圣母院。它不仅因雨果的杰作《巴黎圣母院》而出名,更因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宏伟的天主教堂,在欧洲建筑史上也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座哥特式巨石建筑物,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动工兴建,直到1345始告建成。正如雨果所说:“伟大的建筑,就像高山一样,是几个世纪的产物。” 从前欧洲的教堂,都是粗墙重拱,空间狭小。而圣母院开一代新风,创造性地运用轻巧的骨架卷和飞扶壁,使拱顶变轻,堂顶升高,空间扩大,光线明亮。这种新风格称为哥特式,它很快在欧洲传播起来,而巴黎圣母院也就成为各地教堂模仿的榜样。 凯旋门下游名街 如果说城岛是旧时巴黎的心脏,那么协和广场就是今日花都的中心。广场中央竖着一座23米高的方尖碑,是19世纪埃及总督为寻求法国支持赠送的礼物,已有3000多年历史。 从协和广场西去,便是巴黎最漂亮的香榭丽舍大街。街名意为田园乐土。这条大街的确是300多年前从巴黎西部的田园中开辟出的跑马大道,供贵族消遣,今天却成为巴黎市民的骄傲和四海游客的乐士。这条笔直的大道全长1880米,宽80到120米,中间可并行8辆汽车,两侧是参天成行的栗树和梧桐,并辟有宽阔的人行道。 香榭丽舍的西端便是雄伟壮丽的凯旋门。这座凯旋门为纪念拿破仑的赫赫战功而建,开工于1806年,落成于1836年。可惜拿破仑还等不到它的完工就一败涂地,郁郁而终。这座门全部用石料筑成,形体简洁,方方正正,高50米、宽45米、厚22米,四面有门。门壁上皆有巨型浮雕,取材于1792年到1815年的法国战史。其中雕塑家吕德的浮雕《马赛曲》,代表了法国的民族精神,最为人称道。雕像中一位右手持剑的女战士正在振臂高呼,慷慨激昂,号召人们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投入战斗。拱门内刻有拿破仑麾下558名将军的姓名。中央是一座无名烈士墓,埋葬着一个无名战士,代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难的130多万法军官兵。墓前一盏长明灯,日夜不息,以示悼念。 凯旋门有电梯及石阶直通顶部。在平台上登高望远,可见12条林荫大道像星光一般从这里均匀地幅射展开。所以,门下的园盘广场过去叫星形广场,戴高乐将军逝世后,为纪念这位反法西斯的领导者,改名戴高乐广场。 世界级的博物馆—— 卢浮宫 早在19世纪中叶,清朝最早游历欧洲的人士之一王韬就对巴黎的博物馆留有深刻的印象。他在《漫游随录》中写道:“法京博物馆院非止一所,其尤著名者曰‘鲁哇’,栋宇巍峨,崇饰精丽,他院均无能及。……凡所胪陈,均非凡近耳目所逮,洵可谓天下之大观矣。”文中的“鲁哇”,即Louvre,现通译为卢浮宫。 卢浮宫的历史开始于1190年。当时法王腓力二世与其内兄英王狮心查理率十字军东征。为了保住后方,他下令在巴黎(城岛)附近建造一座坚固的城堡,这就是最初的卢浮宫。此后,又经过历代帝王几百年的添砖加瓦,成为巴黎最大的王宫建筑群。宫殿长达680米,占地45公倾。 随着宫内所藏艺术珍品的大量增加,许多有识之士(如狄德罗)提出使公众能随时观赏这些珍藏的想法,但直到法国大革命后,这一想法才得以实现。1793年卢浮宫成为博物馆。这在世界上也是较早开办的一座。 展馆共分希腊罗马艺术、埃及艺术、东方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卢浮宫历史等几大部分,展品不下40万件,真是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三件稀世珍品,被誉为世界三宝。第一件是闻名世界的维纳斯雕像,是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岛发现出土的。据考古学家判断,这座雕像作于公元前一世纪。有一人半高,两只臂膀都已残缺,上裸半身,全身线条优美,婀娜而立,体态万方,又庄重典雅,朴实如真,是现存古雕像中最精美的一尊。另外一尊胜利女神雕像也是在希腊出土的,高约3米。女神头缺,手残,但那薄纱般迎风飞扬的衣裙,腾空向上、展翅欲飞的身躯,石头仿佛被刻活了,显示了雕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第三件宝物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沙》。画的妙处就在那一丝微笑,深沉、含蓄,而且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你。 凌云铁塔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这座铁塔昂然屹立在巴黎西部的塞纳河畔,一年四季在塔下排队等候登高一望的人络绎不绝。 埃菲尔铁塔是现代铁塔的鼻祖,建成于1889年。这一年也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当时巴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以表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杰出工程师埃菲尔设计的铁塔。它构思大胆,结构巧妙,规模巨大,以致成了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这座铁塔宛如擎天一柱,直插霄汉。当年埃菲尔亲自把法兰西三色旗升到塔顶,兴奋地说:“只有法国的国旗拥有300米高的旗杆”。如今,虽然已有一些建筑超过这个高度,但它作为世界建筑史一大里程碑的地位却是任何建筑无法取代的,是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钢结构的巨大能力。这座铁塔造型优美,结构轻巧。由于采用钢架镂空结构,虽然使用了总重达7000吨的15000多个金属构架和250万个铆钉,但却丝毫不显笨重,地面上每平方厘米的压强只有4公斤,大约相当于椅子腿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15 张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y9jj.html
个人分类: 欧洲各地|2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运用数字工艺创造50%的埃菲尔铁塔
zhpd55 2016-9-15 21:21
运用数字工艺创造50%的埃菲尔铁塔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全球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细节而举世闻名。虽然全球有很多埃菲尔铁塔的复制建筑,但是绝对大多数只能做到 “ 形似 ” ,真正能够做到几近完全还原本尊精妙构造的寥寥无几。 然而,澳昱冠并未因此望而却步。澳昱冠启动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即按照 50% 的比例精准复制赫赫有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的结构和美学特征。 这个项目的客户是金沙中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度假村巨头斯维加斯金沙集团 (Vegas Sands Corp) 的附属企业。金沙中国希望通过在本地重建这座浪漫的 标志性建筑 ,让其综合度假村 —— 巴黎澳门度假村 (Parisian Macau)——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颗明珠。 复杂度超过正比缩放 接手这个项目之后,澳昱冠团队很快发现正比缩放复制工程,逻辑上貌似非常合理,但其实并不适用。 “ 虽然埃菲尔铁塔中线和几何形状相对容易理解,但在缩小铁塔尺寸时,却不能以同等比例缩小用于连接铁塔每个组件的构件,因此会产生中线不变但尺寸却不同的问题,进而导致我们难以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复制出一个半尺寸模型, ” 建筑信息建模经理 Marty Collins 解释道。 “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分辨哪些特征结构可以缩小,例如在确定走道、楼梯与阶梯的尺寸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结构的实用性,所以不能直接把它们的尺寸缩小一半了事。 ” 规避软件上的限制,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妨碍忠实复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本地因素,例如各国在 风荷载和其他地震震动 方面使用不同的建筑规范。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管理此等非正统设计的复杂建模和工程作业的对口软件解决方案。 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和意见之后,澳昱冠决定放弃传统的 2D 工程蓝图,改而使用名为 Revit 的三维建模软件。 “ 最初我们提议使用 Revit 程序来复制埃菲尔铁塔的几何特征时,大家其实是持有保留意见的。首先, Revit 不以从事此等用途见长,这个软件常被用于设计医院、学校等传统的建筑项目, ” Collins 说。 其次, Revit 不是专门用于为组件创建制造图纸的详图软件程序,这是另一重限制。但是, Revit 在向制造商传达设计意图方面比传统的二维法更有效,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使用 Revit 可以提高流程效率,帮助制造商更快地理解复杂的几何特征。 不断创新的文化 遵循本公司的根本理念,澳昱冠运用想象力拓展现实的边界,克服所有难关。 这座比例精准的埃菲尔铁塔复制建筑于 2015 年 10 月封顶,现已成为构成澳门天际线的知名地标性建筑。善于发明的澳昱冠建模团队和工程师们充分运用了最新的科技并且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将 数字工艺 在这座铁塔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 领导团队完成这个项目对身为工程师的我来说是一次大开眼界的经历。目睹电脑屏幕上的数字元素一点一点地变为现实,让今天的游客可以领略铁塔的浪漫气氛,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 澳昱冠项目技术主管张嘉田博士感叹到, “ 古斯塔夫 · 埃菲尔 (Gustav Eiffel) 赋予巴黎埃菲尔铁塔的细节度、独创性和工艺无与伦比,能够参与创建埃菲尔铁塔 50% 比例的复制版我深感荣幸。总体说来,这个项目令人受益匪浅,以公司的身份参与如此复杂的项目增强了我们的专业技术实力,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无疑有助于我们应对未来的其他工程挑战。 ” 巴黎澳门度假村 (Parisian Macau) 于 2016 年 9 月 13 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度假村中的埃菲尔铁塔复制品也随之接待游人。澳昱冠澳门办事处于 2015 年 10 月开业,为酒店、度假村、娱乐和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客户服务。 请访问 www.aurecongroup.com 获取更多信息。
个人分类: 新观察|2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年度最搞笑诺贝尔奖:扫描死鱼大脑活动
crossludo 2012-9-24 11:51
年度最搞笑诺贝尔奖:扫描死鱼大脑活动 科学家发现如果利用正确的统计技巧,可以通过大脑扫描检测大脑活动,即使是从已经死亡的三文鱼身上也能获得这些信息。 北京时间9月24日消息 英国卫报报道,前段时间一组科学家决定计算出控制人类马尾辫的形状和运动的复杂数学运算,而周四这组英国与美国联合科研小组正在庆祝这项研究获得了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它获奖研究还包括当你走路时端着咖啡为什么容易撒掉,如果利用正确的统计技巧如何通过大脑扫描检测大脑活动(即使是在已经死亡的鱼上),以及为何身体向左倾斜会使得埃菲尔铁塔看起来更小。 由幽默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鉴》组织的第22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周四(9月20日)在哈佛大学举行。他们授予那些“先让人开怀大笑,然后让人们思考”的荣誉成就。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家雷蒙德·戈尔茨坦面对联合利华向他提出的挑战:思考马尾辫背后的物理原理。 在研发了三维成像系统以观察每根毛发的属性后——比如它们的卷曲度和僵硬度——戈尔茨坦的研究小组能够计算出一个描述一束头发集体属性的数学方程。“我们发现一束头发集体表现起来像一个简单的弹簧,用来压缩它所必须的力和你想要压缩它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这种简单的定律被应用于大量系统中。” 对于想要将头发做的更柔软更绝缘,这其中的数学问题非常有趣。“你想明白,如果我想要用具有特定弹性和波浪度的微观纤维制造它,那么宏观来说一束头发的特性又是怎样的?它们在重力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变化将会有什么变化?”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学家克雷格·贝内特被授予年度神经科学奖,他和同事想要测试在死鱼上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贝内特和瓦瑟学院的阿比盖尔·贝尔德之前对一个南瓜和一个科尼什鸡进行了大脑扫描。 他们利用标准的扫描技术以建立已经死亡的三文鱼大脑的图像,很意外竟然发现了有信号。 贝内特称他们的研究是对神经系统科学家的警告,他们捕捉到大脑信号并非偶然——他们多次重复了同一扫描。“如果你玩飞镖的时候有1%的概率击中靶心,那么当你扔一次飞镖有1%的概率能够击中靶心。当时如果你有30000个飞镖,那么你可能会击中靶心好几次。在神经影像学这也是同一道理。” “如果你发现同一结果的次数越多,你单次发现它的概率越大。在科学领域我们可以利用统计方法矫正它,但是并非所有科学家在神经影像学分析中会应用这些方法。” 荷兰开放大学的安妮塔·厄尔蓝德获得了本年度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她和她的研究小组发现,她们将埃菲尔铁塔略微倾斜,可以让人们对艾菲尔铁塔高度的猜测出错。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有一个心理数字线,他们倾向于在左边使用小数字而右边使用更大的数字。安妮塔在它的研究中发现,当被试者站在倾斜的平台,这种数字线效应就会显现。 被试者认为自己站在垂直的位置,但当他们向左倾斜时,猜测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数字一直偏小。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的Rouslan Krechetnikov是搞笑诺贝尔奖流体动力学得主。他在一次科研会议上看到与会者小心翼翼的端着热饮的杯子而获得灵感。他对咖啡在咖啡杯的流动方式的观测和理论分析,导致他得出一个结论,也即“一般咖啡杯的尺寸导致(通过携带的方便性和人正常饮用咖啡量定义的)天然液体在杯中的振荡频率大约类似于正常行走的步频。” 他解释称:“ 行走的生物力学自然不规律性导致咖啡晃荡的扩增,这是咖啡泼洒出来的原因。” 对获得本次搞笑诺贝尔奖他感到非常意外,“很多人不仅仅是对黑洞好奇,也对每日的普通现象感到好奇。” 今年搞笑诺贝尔奖是由5名诺贝尔奖得主颁发的,包括2009年物理学奖得主罗伊·格劳伯、2009年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杰克·绍斯塔克和2007年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
个人分类: 物联工程|1121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4):参观电影博物馆+航海博物馆+吉美亚洲艺
热度 2 xiegming 2011-8-16 16:48
8月15日 上网查到电影博物馆和航海博物馆周一不闭馆,所以决定今天去这两个地方,然后登凯旋门。 电影博物馆在西南角,也比较偏远。我们赶到之后却发现没有开。也有其他游客也来参观。一个老人和我都站在门口,我问对方为什么没有开,因为网上介绍它是周二闭馆,而今天是周一啊。老人只讲法语,他指着门上贴的一张纸叽里咕噜说了半天,我一词儿也没听懂。我看上面有一些类似日期之类的东西,我估计是可能是要闭馆一段时间。老人拍了几张照走了。我们也只好撤退。 航海博物馆就在埃菲尔铁塔对面,隔着塞纳河。是一个和铁塔合影的好地方,我们也照了不少。航空博物馆主要是各种船只的展示。我印象最深的欧洲古代的那些大型帆船上密密麻麻的绳子,我想这种船主要靠帆来提供动力,要想对这些帆进行精细的(大小、方向)调整,可能就得需要很多绳子,这里面的控制问题肯定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很多人来配合才行,这里面会不会有冲突和死锁的时候啊。里面也有少量中国古船的介绍,不多。整个展馆不大,很快我们就出来了。 在服务台,我问服务人员为什么今天电影馆不开门。她于是上网查,结果等了半天,她说电影馆网页打不开,所以也不清楚怎么回事。我让她给我推荐一个适合儿童的馆,她说科技馆。我说科技馆今天也闭关,她说奥,是这样。看来她的业务也不精通。我只好自己找下一个目标。我发现吉美馆很近,而且刚好在去凯旋门的方向。于是决定就去这里。 吉美馆人不多,特别亚洲人更少,大概因为大家来巴黎,主要都想看欧洲的东西,而这里主要展示的是亚洲各国的艺术品吧。印度的佛像总是多手多脚,甚至多面,相貌也很峥嵘。美美说这些东西太可怕了,我们还是不要看了。里面还是中国的东西最多,估计占了一层,山水画,书法,陶瓷,雕像,家具一应俱全。我和老婆一边看一边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从中国抢来的,连这么大的柜子都给搬来了。 出了这里,大家又有些累饿,前往凯旋门的路上,刚好看到一个街心公园,里面有很多儿童游乐设施,像滑梯什么的。我就让她们先在这里休息,我去买吃的。我回来后发现,老婆和一个同在这里哄小孩的华人老大姐聊上天了。老大姐说现在法国很穷,很多法国殖民地后裔来法国,政府不敢阻拦,所以来了很多黑人,阿尔及利亚人等,生很多孩子,还不工作,只享受不付出。我说法国在为过去的侵略还债呢。还说现在中国的物价比法国这里高很多。她也提醒我们注意安全,防止被偷被抢。 告别老大姐,我们前往凯旋门。我们不用排队,直接可以进入。这里是巴黎的中心,可以看到从此星形辐射出去的十二条大街。虽然不高,但是这里的天气实在太好,可以看得很远。凯旋门上还有厕所,这个真不错,本来我们担心孩子在上面突然想撒尿怎么办,这下不用担心了。顶部有供工作人员休息的玻璃房子,阳光经过玻璃的折射,在地上显示出一条彩虹,美美先发现了这个。我让她们把手放在相应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把彩虹拿在手上了,孩子们很兴奋,一会儿又用腿,用身子去接彩虹。 已经是晚上7点半了,决定撤退。孩子们很快都不行了,在地铁上都睡着了。美美是我一直抱着睡,亲亲只要一坐在座位上,马上就开始左摇右晃,坐她旁边的黑老外觉得好玩,让对面的朋友拿手机给她们照了合影。出了火车站,亲亲实在走不动了,我只好一手一个抱起来,一直抱到旅馆,一路上引起路人侧目,终于坚持到了旅馆。 结果这两个孩子,一进屋,一会儿就都有兴奋了起来,一起看动画片。我休息了一下,准备去超市买晚餐。结果她们也非要去,我们就一起出来。到超市一看,又傻眼了,超市还是关门!我想搞明白超市为什么连续两天都关门,于是想找点线索。我发现墙上贴着一张纸,文字自然看不懂,但是上面有一个简略地图,表明在附近还有一个家乐福,于是我猜测这家超市估计要关一段,这个地图的意思可能是让大家去另外一家。我一看如果去的话,也很方便,于是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去这家。 结果我又一次崩溃了,找到这家超市很容易,但是,但是它晚上8:00就关门!我们又白跑了一趟,这个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在外面跑,黑人有多,我这是在干嘛呀。还好路边还有快餐店,也有汉堡之类的,赶快点了4个,带孩子回旅馆。前前后后出去了一个多小时,老婆在旅馆都担心死了。汉堡很难吃,4个,我们就吃了2个多,虽然比麦当劳便宜,但是更难吃。 好好休息一下,这四天强度太大啦。 另 有博友建议上传一些照片,其实不是我不想上传,照片也找了不少,但是实在太累啦,能够坚持写下文字记录已经不容易啦,等回来之后再慢慢上传吧,请多理解。
个人分类: 旅游|41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埃菲尔铁塔下的“艳遇”——感受欧洲之(1)
热度 3 caoxiaojing 2011-8-8 11:00
埃菲尔铁塔 La tour Eiffel (法语)、 Eiffel Tower (英语)矗立于巴黎市区塞纳河畔,是法国的标志和象征,法国人亲切地称之为 “云中牧女”、“铁娘子”。 “ 云中牧女”的美称大概强调的是在铁塔云端极目远望、仰望的美不胜收,若是晴朗天气,在塔上可以极目 60 、 70 公里,巴黎景色尽收眼底;“铁娘子”的美称则大概强调的是铁搭浓缩现代机器文明的坚硬、现代与风情。到巴黎不去埃菲尔,就像到西安不去兵马俑。绝对不可错过! 当年法国政府为纪念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举办 1889 年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在700余件招标作品中,法国著名建筑师居斯塔福•埃菲尔的作品 胜出。铁塔也因此被命名为“埃菲尔”。该塔在当年的博览会上,最引人瞩目,成为了 19 世纪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巨大成就的象征和标志,同时也成为了现代巴黎的标志和象征。埃菲尔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Legion of Honor )。 该塔的设计与建造颇具传奇色彩。从最初的责难非议纷纭到最后的巴黎政府与市民上下一致地赞赏和骄傲,可谓是历经沧桑。该塔的起建始于 1887 年,共分为三层,其中一、二层是餐厅,分别高 57 米 、 115 米 ,第三层是观景台,高 274 米 ,塔身大部分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 1711 级台阶,后安装了电梯。该塔共用去 7000 吨钢铁, 1.8 万多个金属部件, 259 万只铆钉,而且由于设计合理、计算精确、安装优质,竟然施工过程中对原设计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其前期的设计图纸据说有 5300 多张,其中全图就有 1700 张,动用的设计师有 50 名。该塔在 1931 年美国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竣工之前,曾保持了 45 年的世界最高建筑记录。它和纽约帝国大厦( 1931 年)、东京电视塔( 1958 年)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也是继英国水晶宫( 1851 年)之开创现代大型城市公众建筑之后的杰出比肩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埃菲尔塔还为法国的无线电通讯联络做出了巨大贡献。(该段内容参考网络有关埃菲尔文字资料) 如果说埃菲尔铁塔是巴黎文化的地标性硬性建筑,那么巴黎时装就是法国文化的一大软性动态标志 ,自从 17 世纪以来就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公众打造着法国文化的时尚浪漫之魅力品牌, 是法国文化精神令人炫目的“花边”。 2005 年六月的那一天,那么巧!在刚从埃菲尔饱览景色下来,守在广场边等待观赏埃菲尔夜景的空当,在艳丽绚烂的巴黎晚霞之下,又观赏了以埃菲尔铁搭为背景的巴黎广场时装秀! 记得当时的游客都有意外惊艳的感觉,纷纷拿出相机拍摄,路过的巴黎市民也绝不错过,旁边的一位巴黎美女竟给我留下 E-mail 地址,希望我把拍摄的照片发到她的邮箱,以弥补未带相机的遗憾。 图片说明: 1、 埃菲尔铁搭(照片上时间有误,应为下午时间拍摄) 2 、 3 、在塔上俯瞰巴黎 4 、 5 、 6 、 7 、 8 巴黎时装美女 10 、傍晚的埃菲尔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740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系列:机制的故事【2】埃菲尔铁塔上面的两层观景台
陈安博士 2010-7-11 18:37
   我国的中央电视塔有一个中央鼓肚,而埃菲尔铁塔有三层平台。    从中央电视塔的中央鼓肚里可以看到外面,不过是用了玻璃罩子。不过也可以再上一层,从铁丝网里向外看北京城的景色。    这样的设计要比只能从一个角度看外景要好一点。    埃菲尔铁塔的三层平台中也有类似的设计,而且似乎更加地人性化。    为游客,在高高的铁塔上,当然希望能够一览无余地看遍巴黎全景,可是,孟羽说:“ 心脏不行的人就没办法欣赏站在高地的妙处了。 ”    诚哉斯言,我自己就有不太敢过于靠近栏杆的较弱心理素质。   如 何解决这一难题?   我 不知道埃菲尔先生在设计的时候有有没有想到这一点,从铁塔的实际效果上说,这一以游客游览为本的设计机制是体现了的,也许是“客观为游客”?    机制目标:让游客能够一览无余且无安全之虞地看尽巴黎城全景。    具体设计:    1,铁塔 一楼。分为两小层,以一段阶梯相连,大约10级左右。上一层比下一层高,且向里缩进。这样,你可以步下上层,通过铁丝网看全城景色。    2,铁塔二楼。亦分为两小层,以一段更长更高的阶梯相连,应该超过25级。下层有铁丝网拦住,所以,照相时每每要把铁丝网和人照在一起。上层则无铁丝网拦住视线的问题,一览无余,由于上层也缩进了一些,所以,向下看无安全之虞,可以尽情饱览景色,并拍照留念。    3,铁塔三楼(最高层,我们没有登到这里)。亦分为两小层,上层有铁丝网拦住,所以,照相时每每要把铁丝网和人照在一起。上类中央电视塔的设计,下层是透明玻璃,上层则有铁丝网,毕竟,越高越危险。    安全来自客观上的防护设施和主管上的心理安全。在高层建筑上,心理上的安全感可能要胜于防护设施上的做法。    机制效果:很好!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且保障了安全。一般情况下应无应急之需。    机制特色:在一个层次上继续更细“分层”。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549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博:埃菲尔铁塔和72科学家的名字
cwhm 2010-4-30 21:20
2010 年上海世博了,五一就正式开馆了。世博从 1851 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到现在也一百多年了,中间也举办了 40 多届,但最让人影响深刻的应该还是 1889 年的法国世博会,在那次世博会上,埃菲尔铁塔应时而生。也是埃菲尔铁塔, 让我们知道有世博会这一国际盛会。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艾 尔菲铁塔还和 72 名法国科学家联系在一起,那就是雕刻在塔楼一层四周的 72 个科学家,工程师以纪念他们对法国的贡献。 72个名字中我熟悉的不多,但是提起他们的名字,很容易就想起我们读的教科书,学术论文中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很多公式,定理,术语。因为他们如此卓著的成 就,埃菲尔铁塔纪念让法国引以为豪的这些科学家也就无可厚非了。比如有我熟悉的这些物理,数学,力学家,其他的名字希望大家可以补充(文末有附表)。 (1)Henri Tresca提出了材料断裂的最大剪应力准则(Tresca准则)。 (2)Gabriel Lam弹性力学中的拉梅常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3)Augustin- Louis Cauchy柯西除了数学上的巨大贡献,力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应力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4)Claude-Louis Navier最大的贡献是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流体力学提起这个方程无人不知。另外在弹性力学也有巨大的贡献,很多东西以 他的名字命名。 (5)Joseph Fourier傅里叶除了在数学上巨大的贡献,还是温室效应的发现者。 (6)Pierre-Simon Laplace数学上有太多以Laplace命名的定理、公式、方程,如Laplace变化,Laplace方程 (7)Adrien-Marie Legendre数学上以勒让德命名的也有很多,比如勒让德多项式,勒让德方程应该都是他的贡献吧 (8)Simon Denis Poisson泊松在数学、物理、力学中都有太多的贡献 (9)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物理中的库伦定理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说到这72个埃菲尔铁塔上的法国名人,还有一段小故事:埃菲尔铁塔72人名单也因索菲亚热尔曼(Sophie Germain, 1776.4.1-1831.6.27)被排除之外而被质疑。热尔曼是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她在弹性力学方面的贡献对埃菲尔铁塔的建成至关重要,热尔曼的传 记作家Mozans称排除的原因可能因为她是女性。 不难联想到20世纪法国另一名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让我们记住的居里夫人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并且长女和女婿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居里夫人却 生活在不被法国社会认可环境里,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本来没有她的名字,即使获奖了,也被媒体报道为她只是丈夫的助手,协助丈夫工作。纵然居里夫人获得 了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女性的身份让她一直没能进入法国科学院,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殊荣的是她的一个女学生。 附:72科学 家名字 Opposite the Trocadero 1. Seguin (Mechanic) 2. Lalande (Astronomer) 3. Tresca (Engineer and Mechanic) 4. Poncelet (Geometrician) 5. Bresse (Mathematician) 6. Lagrange (Geometrician) 7. Belanger (Mathematician) 8. Cuvier (Naturalist) 9. Laplace (Astronomer) 10. Dulong (Physicist) 11. Chasles (Geometrician) 12. Lavoisier (Chemist) 13. Ampere (Mathematician and Physicist) 14. Chevreul (Chemist) 15. Flachat (Engineer) 16. Navier (Mathematician) 17. Legendre (Geometrician) 18. Chaptal (Agronomist and Chemist) Opposite Grenelle 19. Jamin (Physicist) 20. Gay-Lussac (Chemist) 21. Fizeau (Physicist) 22. Schneider (Industrialist) 23. Le Chatelier (Engineer) 24. Berthier (Mineralogist) 25. Barral (Agronomist, Chemist, Physicist) 26. De Dion (Engineer) 27. Goin (Engineer and Industrialist) 28. Jousselin (Engineer) 29. Broca (Surgeon) 30. Becquerel (Physicist) 31. Coriolis (Mathematician) 32. Cail (Industrialist) 33. Triger (Engineer) 34. Giffard (Engineer) 35. Perrier (Gographe and Mathematician) 36. Sturm (Mathematician) Opposite the Military Academy 37. Cauchy (Mathematician) 38. Belgrand (Engineer) 39. Regnault (Chemist and Physicist) 40. Fresnel (Physicist) 41. De Prony (Engineer) 42. Vicat (Engineer) 43. Ebelmen (Chemist) 44. Coulomb (Physicist) 45. Poinsot (Mathematician) 46. Foucault (Physicist) 47. Delaunay (Astronomer) 48. Morin (Mathematician and Physicist) 49. Hay (Mineralogist) 50. Combes (Engineer and Metallurgist) 51. Thnard (Chemist) 52. Arago (Astronomer and Physicist) 53. Poisson (Mathematician) 54. Monge (Geometrician) Opposite the view of Paris 55. Petiet (Engineer) 56. Daguerre (Painter and Physicist) 57. Wurtz (Chemist) 58. Le Verrier (Astronomer) 59. Perdonnet (Engineer) 60. Delambre (Astronomer) 61. Malus (Physicist) 62. Breguet (Physicist and Constructor) 63. Polonceau (Engineer) 64. Dumas (Chemist) 65. Clapeyron (Engineer) 66. Borda (Mathematician) 67. Fourier (Mathematician) 68. Bichat (Anatomiste and Physiologist) 69. Sauvage (Mechanic) 70. Pelouze (Chemist) 71. Carnot (Mathematician) 72. Lam (Geometrician) 等哪天中国建这样的高塔的时候,又有哪些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可以写在上面呢? 相关链接: (1)埃菲尔铁塔72科学家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the_72_names_on_the_Eiffel_Tower (2)热尔曼的更多故事可以参考 武际可老师的文章: 《两位著名的女数学力学家》 http://kp.whut.edu.cn/zcms/wwwroot/popsci/kpzt /249553.shtml。 (3)居里夫人的更多故事可以参考饶毅老师的文章: 《居里夫人--光荣背后的辛酸 》 http://www.bio.pku.edu.cn/culture/forum/2008-06-19.80.html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4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埃菲尔和巴黎埃菲尔铁塔
武际可 2010-4-2 09:01
埃菲尔和巴黎埃菲尔铁塔 北大退休人员 武际可 提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杰出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在钢结构上的划时代的贡献,特别介绍了他主持设计和建造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和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的结构。还介绍了他作为结构物在气流中的行为的空气动力学的开拓者的工作和一些研究结果。 关键词 埃菲尔 埃菲尔铁塔 钢结构 空气动力学 埃菲尔佯谬 为了纪念 1789 年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开幕前落成的埃菲尔铁塔,到现在已经经过了 100 多年仍然屹立在巴黎战神广场,供世人参观游览。 提起这座巴黎标志性构筑物,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它的设计师,法国著名的工程师埃菲尔 ( Gustave Eiffel , 1832-1923) 。由于这座构筑物太有名了,所以在提到他时,人们又自然会联想到他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这座铁塔的设计。 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 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 。其实,他留给世人可以回味的贡献是很多的。他不仅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结构工程师、也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力学家。 埃菲尔像 埃菲尔最早出名是从设计和建造桥梁开始的。 1860 年,艾菲尔完成了当时法国著名的波尔多大桥工程,将长达 500 米 的钢铁构件,架设在跨越吉隆河中的 6 个桥墩上。这项巨大工程的完成,使艾菲尔在整个工程界的名声大振。 波尔多大桥( railway bridge in Bordeaux ) 1867 年至 1869 年间,他完成了在南法四座巨大的桥梁,其中最著名的是索尔河( River Sioule )上的高架桥,用两座高达 59 米 的铁塔从山谷为基支撑着整个桥梁结构,这两座支撑塔上端逐渐变细,可以有效地承受强风,这可以说是巴黎艾菲尔铁塔的设计之前的预演。 其后,在 1877 年建造了葡萄牙跨杜罗河的玛丽亚铁路桥梁。这座桥,埃菲尔采用了双铰拱桥技术,在力学计算上,采用了 1864 年麦克斯韦刚发表的论文《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and stiffness of frames 》中所提出的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因此,在材料的节约和结构造型的优美上,都胜过了其他投标者。 玛丽亚桥( Ponte Maria Pia ) 随后,埃菲尔的公司设计建造了数十座桥梁、教堂、纪念塔、车站等建筑。它们遍及世界各国,有智利、匈牙利、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越南、比利时、葡萄牙、美国等等,每一座建筑都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埃菲尔建筑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他的建筑风格领潮流于 19 世纪后半叶。 19 世纪后半叶,人类迎来了钢铁时代。 1851 年在伦敦第一届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完全用钢铁和玻璃建造了一座水晶宫作为会场。 1856 年,贝塞麦( Henry Bessemer , 1813 - 1898 ),首先在不列颠科技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描述了他的炼钢法,当时他称之为不加燃料的炼铁法。随后大量低成本生产钢铁成为可能,逐渐开启了钢铁时代。把钢铁真正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取代以往以砖石土木为主要材料结构建造的代表性人物,正是埃菲尔。 以砖石、土木为主要结构材料的时代,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主要是静力学,对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建筑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和复杂程度是有限的。而以埃菲尔开辟的新的建筑结构的时代,把古老的结构设计和现代力学相结合,设计出新的具有时代感的结构。 1889 年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就是这种潮流的代表。后来人们给埃菲尔起了一个外号,叫钢铁魔术师( magician of iron )。 埃菲尔铁塔占地 一公顷 ,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 7000 吨。它使用了 1500 多根巨型预制梁架、 150 万颗铆钉、 12000 个钢铁铸件由 250 个工人花了 17 个月建成。塔分三层,第一层高 57 米 ,第二层 115 米 ,第三层 274 米 。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 为了完成铁塔的建造,埃菲尔设计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技术: 和当时其他的大型建筑工程不同,埃菲尔预先在自己的车间里面制造好所有的部件。也就是说,当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时候,能够很快速的安装完毕。 铆钉孔预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制作完毕。使得整座塔是由不超过 3 吨重的部件装配起来的,这使得只要用小型起重机就能够使工程顺利进行。 埃菲尔铁塔( Eiffel Tower ) 在工程开始的阶段,有四个施工地点,即铁塔的支脚的塔墩。这些塔墩上的结构直到 180 英尺 的高度才汇合,而这些桥墩汇合时必须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水平,这个完美的水平面将会作为余下 800 英尺 的建造基础。塔墩如果建造得稍有误差,就会影响到使整个铁塔倾斜。 后来的事实证明,到达 180 英尺 的高度时,四个塔墩的最大的误差也不超过 2.5 英寸 。四个塔墩经过简单的调整就固定完毕。直到今天,这个铁塔还保持着各种尺寸完美的水平。 铁塔的设计,除了需要精确的力学计算和分析外,还需要把每一个部件的尺寸仔细校准,并画出图纸,全部设计总共画出约 5000 张图纸。 在人类建筑结构设计的历史上,进行一项新的设计,总是要参考以往所积累的知识的。要设计十层高的建筑,需要看看以往八层或九层高的结构,以作参考。而巴黎铁塔,一下就要达到人类从来没有的高度。遇到的新问题,就很多。首先要针对结构的自重和静载所进行的校核,这些,在力学上还是容易解决的。有一位法国的数学教师,在建塔开始时预言, 当盖到 748 英尺之后,这个建筑会轰然倒塌。埃菲尔的力学显然比那位数学教师内行,仔细计算分析的设计,使铁塔经受了实际的考验。直到 1930 年之前,巴黎铁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纽约自由女神像 在铁塔建造时,的确有不少的反对者。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他说过,如果巴黎要建造这样的铁塔,我要离开巴黎,永远不要看见它。可是在铁塔建成后,他却经常到铁塔上的餐馆里用餐或饮茶,这时有人问他,你不是说铁塔建成后你要离开巴黎吗?他狡猾地回答说:这里是巴黎唯一看不见铁塔的地方。 最严峻的考验和崭新的挑战,是这样高的结构,所面对的风荷应当怎样估算。我们现在设计高层建筑,有现成的风载规范和每个地方的最大风速的记录可用,也有风随高度变化的各种理论和实测结果,还有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气流中阻力系数的研究结果可资参考。可是这些,在埃菲尔设计铁塔时都是空白。他需要独立来解决这些问题。 埃菲尔除了自己做实验确定物体在气流中的阻力外,为了安全起见,他把本来是透风的桁架结构看作不透风的实体结构来估算风载,使结构设计能够顺利进行和施工。后来的研究表明,他的这样估算是很合理的。经受了百年的考验,尽管有的构件锈蚀减弱,也能够傲然挺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埃菲尔是现代结构物空气动力行为研究方向的开拓者。 与巴黎埃菲尔铁塔齐名的经埃菲尔之手设计的,还有位于美国纽约港入口处的自由女神像的钢铁结构。 女神像的雕像由法国雕刻家维雷勃杜克设计,并在巴黎完成。法国政府将这一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 100 周年的礼物赠给美国。于 1886 年落成。 1984 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女神像高 46 米 ,连同底座总高约 100 米 ,是那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整座铜像以 120 吨的钢铁为骨架, 80 吨铜片为外皮,以 30 万只柳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 225 吨。 埃菲尔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工程师,也是一位成果卓著的力学家。作为结构力学家,他利用现代结构力学的分析手段,创造了许多新型钢结构。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流体力学学者。前面提到,在他设计诸多桥梁,特别是设计像巴黎铁塔时,需要着重关注这些结构所受的风载。而且在他的晚年,大部分精力从事于流体力学的研究。 首先,他利用巴黎铁塔实测大气中风在不同高度的流速。他在铁塔的不同高程,布置了一些风速计,获得风沿高度的剖面图,即现今所称的大气近地边界层的剖面图。这个剖面图,不仅对结构设计是重要的,而且对气象学也是很重要的资料。 其次,他为了深入研究风对结构的作用,他建造了风洞,进行各种物体在空气流动时的阻力实验。为此他建设了法国最早的空气动力实验室。与当时其他学者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较多的学者,为航空问题的需要所驱动,比较多的注意力是空气动力的升力。而埃菲尔却致力于空气动力的阻力的研究。 1912 年,他在研究球体受流动的空气阻力时发现了一个现象。本来在低速流动时,计算空气阻力的公式是 F= C x( Re ) A v ² /2 。 其中, C x 是阻力系数, Re 是雷诺数, 是流体的密度, A 是物体的迎风截面积,v 是流速。实验结果,当低雷诺数时, C x 几乎是常数。对于球体来说,通常 大约是 0.47 左右。当雷诺数 Re 达到大约 15000 时,如图所示, 就很快降低,不论是对于光滑球体还是对于粗糙球体都大致是相同的。对圆柱也有同样的现象。 这个现象,作为一个理论公式和实验的矛盾,一开始人们并不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被称为埃菲尔佯谬。后来随着人们对湍流的深入研究,认识到这正是流动从层流向湍流转化时,由于流动不稳定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值此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我们介绍世博会历史上的这位有世界影响的工程师和力学家,以资祝贺。 埃菲尔对球体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参考文献 Gustave Eiffel , http://en.wikipedia.org/wiki/Gustave_Eiffel#Early_life#Early_life Бетяев С. , Гид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ие парадоксы , Научно-популярный физико-математ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Квант , No1,1998 即将在《力学与实践》 2010 年第 2 期上刊出 英文标题: Eiffel and Eiffel tower
个人分类: 科技史|1425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