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农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文明之殇:农夫与蛇
热度 1 szc0204 2015-3-4 14:56
文明之殇:农夫与蛇 刚刚看完河南濮阳市,为救落水儿童大学生孟瑞鹏不幸牺牲的相关新闻报道,久久不能入睡。随起身写下此文。 几乎所有的读过一些书的中国人都知道农夫与蛇的故事。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教育儿时的我们去谴责那蛇血心肠的蛇与同情那可怜的农夫。很少有人去考量这个故事本身影响和未来的农夫心态。 中国有句古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促使类似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的发酵和扩大。几乎让所有的中国人在潜意识下常常被蛇咬,时时看井绳。想想看不害怕都不行。以前的人们看到乞丐都会施于本有的善心和同情。现在的媒体对假乞丐的报道,也许让很多人对真乞丐也怀有戒心了吧!那人性中原有的善良多少也蒙上了一丝冷漠。以前的报道说一位摔倒的大妈,喊着我是自己摔倒的,不会讹大家,过了许久都没人来搀扶。这不得不说是文明之殇了。可以肯定这里很多人没有真正经历类似农夫被咬的故事,但是一定听过,而此时只是看到了井绳罢了。 我一直坚信人心是善良的,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都回毫不犹豫的去帮助别人。现在的媒体把类似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的发酵和扩大,导致整个社会都处在被咬农夫的心态。文明的下滑,人性的冷漠,就可想而知了。十年怕井绳也许会变成世世代代怕井绳。 人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真希望是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今天的媒体真该多报道农夫救蛇的上半个故事,下半个故事就留在门里让法律来解决吧。如此文明之花终将开满祖国大地!!!
个人分类: 人生感触|4755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夫与母鸡
热度 4 shn2010 2014-12-19 15:28
题记:科研工作者发表文章就像母鸡生蛋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规定每位科研工作者每年必须发多少文章,就像规定每只母鸡每天必须生多少鸡蛋一样不合理。 在瓷器村,有一个农夫养了一只母鸡。一开始,他对这只母鸡的管理完全是散养式的,任其自生自灭,最多就是偶尔记起来的时候不定期扔几把大麦给它吃吃。母鸡的生活也是悠然自得,闲散舒适。每天天亮了,母鸡就在院子里散散步,东瞅瞅西瞧瞧,刨刨土捉点蚯蚓之类的虫吃吃,去菜园里找点蚱蜢之类的昆虫吃吃。到点了之后,它就躲回自己的窝里去,下个鸡蛋,咯咯地叫唤一会儿,继续四处游荡找食吃。 可是,母鸡的好日子在某一天被终结了。那天,农夫带着鸡蛋去街上卖。人们看到农夫卖的鸡蛋个大,色泽光鲜,是散养的走地鸡下的蛋而不是喂饲料的,于是都争先恐后地买。很快,农夫就把鸡蛋全卖光了,而且赚了一百多块钱。那天,坐在集市上的小茶馆里,农夫开始做起了发财的梦:如果母鸡一天能够生两个蛋,那么我靠卖鸡蛋就能赚更多的钱。他开始做起了瓷器村首富的美梦。 农夫从集市上回到家,一手提着菜刀一手端着米饭走到母鸡面前,对母鸡说:“从现在开始,你每天给我下两只鸡蛋!要是你每天都给我生两只鸡蛋,我就天天给你吃米饭。否则,我就把你宰了炖汤喝!”说着,把米饭倒在地上给母鸡吃。 母鸡吃了米饭就赶紧回窝生鸡蛋了——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到它该下蛋的时间。它在窝里蹲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憋出了一只鸡蛋。可是,这只蛋却是不合格的鸡蛋——软蛋! 农夫看到母鸡吃了它的米饭,却只下出了软蛋,异常愤怒,拎着菜刀到母鸡面前,说:“你妈的!老子喂你吃米饭,你却给我下软蛋!你再不给我好好下蛋我就把你给宰了!”说着,拿起菜刀在母鸡面前挥舞了几下。母鸡给农夫凶恶的样子吓得神经错乱,整夜失眠,内分泌失调。第二天早上,它又下了一只软蛋。 母鸡连着下了两只软蛋,气得农夫怒火中烧,提起菜刀走到母鸡面前就把它给宰了炖汤。晚上,农夫一边喝着鸡汤,一边想:“ 本地产的母鸡果然不行。还是去外边引进几只母鸡来下蛋吧。听说隔壁村的老鳏夫山姆大叔养的母鸡一天可以下四个蛋,连小寡妇伊丽莎白养的母鸡也能下三个蛋。甚至专门偷鸡摸狗的小流氓安倍倭奴养的鸡也能一天下两个蛋! ”
个人分类: 感悟|6141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魔沼》][世界名著(乔治·桑)][TXT/67K]
lcj2212916 2014-12-14 11:32
小说情节十分简单,基本上只描写了一天一夜所发生的事,但乔治·桑却从这简单的情节中挖掘出男女主人公高尚、正直、善良的心灵。男女主人公一富一贫,然而在爱情的感召下,经济和年龄上的差别全部消失了。他们外貌并不美丽,却疾恶如仇、乐观勤劳、身体健硕,另有一种健康美。在魔沼中的一夜使他们的感情沟通了,达到了内心的融合。 你干得汗流满面, 才能维持可怜生计, 长年劳动,精疲力竭, 如今死神召唤着你。 这用古法文写成的四行诗,题在霍尔拜因①的一幅版画下面,朴实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愁。这幅版画描绘一个农夫扶着犁把犁田。广袤的原野伸展到远方,在那边可以看到一些可怜的木板屋,太阳沉落到山丘后面。这是一天艰辛劳动的结尾。农夫虽然年老,却很粗壮,衣衫褴褛。他往前赶的四匹套在一起的马儿瘦骨嶙峋,有气没力;犁刀铲进高低不平的坚硬的泥土里。在这幅“流汗与出力”的场景中,只有一个人是轻松愉快,步履轻捷的,这就是一个幻想的人物,一具手执鞭子的骷髅,他在惊骇的马儿旁边,沿着犁沟奔跑,鞭打着马儿,给老农夫作犁地的下手。这是死神,霍尔拜因带有寓意地把这个幽灵画人了一系列哲理和宗教题材的画里,这些画既阴郁,又滑稽,题名为《死神的幻影》.......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0377547
1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断桥
jtfeng 2014-5-3 20:04
暴雨是从前的故事, 如今, 只剩下农夫在桥头的叹息, 对岸的小路已经湮灭, 渡河成了记忆, 沉淀在桥墩下的某个漩涡, 来回盘旋, 挥之不去。
2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远星
pingguo 2014-4-8 21:40
农夫的白色房子,飘着乳香, 他一人嗅到的乳香。 在他的缓坡上的牧场里。 他的牧场,响着吃草的清音, 他一人听见的清音。 在他岁月深处的秋天里。 他的秋天,从他的心游出来, 此刻正回到他的心。 在他今生今世的佳人眼里。 红黄蓝绿的火焰,无声无息, 在秋水里摇曳,仔仔细细。 缓风,一刻也未想歇息, 在纯粹的夜,无限的幽蓝里, 在爱的生命的归宿里, 从一颗星到另一颗星。 2014-04-07
个人分类: 诗歌|2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叼烟斗的农夫肖像画
pingguo 2014-2-22 10:44
嗨,等我点燃手里的烟斗, 风就刮起来吧, 按照大自然无形的方式, 不受人的指指点点。 刮大还是刮小,对我不再重要。 对这金色的麦田,诗的麦田, 请柔软一点,显现神的怜悯, 让它们感觉到,让它们可以承受。 风向对我也不再重要, 刮来还是刮去,靠近还是远离。 镰刀划伤过我的手,到今天, 雨雪不再唤醒伤口的旧痛。 与这些可爱的植物相依为命, 我已将它们模仿得像模像样。 此刻,我是饱满的, 在这麦浪拍打到的地方。 不再有什么刮进来, 不再有什么刮出去。 坐下来,缓缓点燃手里的烟斗, 任夕光细致无声地刻画我的脸。 我点燃一段生命的轻烟,如梦缭绕, 然后,在空旷的晚霞里化为灰烬。
个人分类: 诗歌|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夫讲农村--鸡
热度 2 kepusuowdp 2013-11-2 10:15
成语里面有一个“金鸡破晓”,描述的是清晨公鸡打鸣的情景。身处静谧的乡村,凌晨听见的第一个声音可能就是公鸡打鸣了,它在召唤着人们该起床做饭,准备下地务农了。 如今住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群中的人们,难以听到这样清脆的叫声了,甚至都看不到公鸡和母鸡的身影,唯一可见的就是公鸡和母鸡的产品和成品,比如鸡蛋,鸡肉。 而在农村,几乎每家都会有少至几只,多至几十只鸡,这些动物可是会产生出不少产品呢!鸡蛋,大家最熟悉不过了,从开春到初秋,母鸡会剩下数目不小的鸡蛋,平均一天一个,一年下来也要百十来个呢。但是近年来似乎母鸡生蛋的周期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因为偶尔在初春、或者在深秋,还有一些母鸡在不停地劳作。而且每个农家都有一个供母鸡产蛋的小窝,这些小窝一般搭建在距离地面一米左右的墙根上,这些一排排的40厘米见方左右的小窝就是母鸡产蛋的地方了。虽然为它们准备了产蛋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另类的母鸡,它们偏偏在草丛或者隐蔽的树根下产蛋,等到主人发现的时候,那里已经积累了几个或者十几个鸡蛋了,不过如果气温低的话,这些裸露在外面的鸡蛋就有冻裂的风险。甚至有些时候主人会发现失踪了一段时间的母鸡领着一群小“朋友”回来了,这是因为它在外面独自完成了产蛋、孵化的全过程。如果主人发现的早,一般情况下会把这些鸡蛋捡回去,并且在为它们准备的小窝中放一个鸡蛋,以吸引在外面产蛋的母鸡回到自己的小窝中产蛋,这个预先放入的鸡蛋被称为“引蛋”。 不过母鸡的下的蛋,如果要成功地孵化出小鸡,还有个必不可少的程序,那就是这些蛋必须是“受过精”的,也就是说在产蛋之前,公鸡要和母鸡进行交配,从而让这些被产下的蛋成为受精卵,否则这些蛋是无法孵化出小鸡的,成为了“寡蛋”。我们日常打鸡蛋的时候,能够看到鸡蛋里面有个小点,那应该就是受精卵吧。 在这个过程中,公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和数量“较大”的母鸡相比,公鸡的数目也不宜多,一般每家也就有一只到两只公鸡。公鸡太多容易打架,偶尔还能看到公鸡头上鲜血淋淋的鸡冠子,那肯定是它和其他竞争对手发生过打斗而留下的烙印。所以如果家里有多余的公鸡,一般情况都是它会被主人杀掉吃肉。 鸡毛也是一个有用的东西。小时候的课本上有鸡毛信的内容,而在现实生活中,曾经鸡毛被用来制作鸡毛掸子,当公鸡尾巴上的鸡毛是做鸡毛掸子最好的材料,因为那个部分的鸡毛比较硬也比较长。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鸡毛掸子已经非常少见了,慢慢地它会成为存在于记忆中的一个物件了。 另外,鸡的内脏中还有一个部分是存在药用价值的,那就是鸡内金。它位于我们日常食用的鸡胗的内部,是一个呈金黄色的薄膜。它是鸡的消化系统,用来研磨食物的,所以较硬。同时在割开这个器官的时候,偶尔能看到里面和食物混杂在一起的有细小的沙子和石子,这些也是鸡吞下去辅助研磨食物的。 再说说鸡蛋。农村产出的鸡蛋现在有个时兴的名头—柴鸡蛋。走进超市,能看到各种冠以柴鸡蛋名头的品牌。而这些柴鸡蛋大概都是来自于散养的母鸡。而且现在蛋鸡和肉鸡也有了一定的区别,产蛋的鸡很少被用来食用。不过在农村,曾经肉鸡和蛋鸡是一样的,年老的母鸡不再产蛋,于是变成了肉鸡,被主人杀来吃掉了。只是这些鸡肉比较老,需要小火慢炖很长时间,但是肉味确实浓郁。农村的柴鸡蛋之所以受到追捧,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这种鸡蛋确实好吃。农村产出的柴鸡蛋蛋黄呈金黄色,但是产量不高,因而难以规模化。这些母鸡的食物来源广泛,草籽,各种粮食,昆虫,蚂蚱……也许是食物多样性才使得柴鸡蛋色香味俱全吧。但是这种柴鸡蛋的价格确实要高一些,虽然不是为了销售,但是如果产的蛋过多,农民也会卖一些,不过这些柴鸡蛋并没有流入市场,而是被人买去送礼了。 在我的印象中,飞禽或者飞鸟特别是鹞子和老鹰,只是偶尔地抓走一只母鸡。但是如今不知怎的,喜鹊也加入到了偷食鸡蛋的队伍当中,母鸡下完蛋就会离开自己的小窝,而如果主人不在家,喜鹊就会捷足先登,它啄破鸡蛋壳,把里面的蛋清和蛋黄一饮而尽,留给主人的是一个空空的蛋壳,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380 次阅读|3 个评论
农夫讲农村--序
热度 1 kepusuowdp 2013-10-13 09:05
作为一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对农村有着无法割舍的情节。北京有句老话叫“故土难离”,按照当前人均预期寿命来算,我在农村生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不过如果把人生当做是一次长跑的话,我是在农村开始起跑的。 农村给人的印象是生活条件相比于城市而言是落后的,那里没有自来水,缺乏公共基础设施,交通闭塞。但是淳朴的民风,静谧的自然,富饶的大山也是人们向往的,长假期间越来越多城里人开始周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去体验农村游,住农家院,吃农家饭。 随着食品安全的问题不断地触碰公众的神经,农村的土特产也成为了“阳春白雪”,农村出产的粗粮、农家蔬菜、禽蛋也开始在市场经济中有所斩获,虽然农民种植和养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长假期间返京的大潮中,每个私家车的后备箱应该都填满了来自于农村的蔬菜,禽蛋,肉类吧。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从上到下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更为明显,前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部聚焦于“三农问题”上。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这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同时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呈现了加剧的状况,这是农村发展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农村的状况也是多元和复杂的,不同地区的农村状况肯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经济发展状况也会各不相同,单拿我所长大的村子来说,自来水还是一个奢侈品。工业的发展反哺农业,城市的发展反哺农村,但是这种反哺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的偏远农村。 自从走出了村子,回去的机会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渐减少,不是不想回去,而是有时候各种琐事缠身,只好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了。 早就想写一点东西记录下我在农村生活的点滴,或者说对农村的生活进行一个所谓的全貌展示,但是我无法以偏概全,只能写我自己的村子。而且也担心无法展示全貌,所以只好一拖再拖。但是时间总是挤出来的,既然有想法,那就尝试着去做吧!因而我期望用我的文字展示农村生活的各种场景,包括那里的日常劳作,风土人情,四季变迁,物产资源,生态环境……。也希望对于那些不了解农村,或者抵触农村生活的人可以对农村有所熟悉,并且改变一点点对农村的印象。 无论我生活的村庄变成什么样子,我想说的是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农村。 是为序。
24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夫”揭开了政府标准监管的窟窿
热度 2 姜文来 2013-5-6 08:40
农夫”揭开了政府标准监管的窟窿 姜文来 近日不断发酵的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牵出目前国内包装饮用水标准乱象。据中新社和央视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昨天透露,目前正在加紧对《瓶装饮用纯净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公布出新的《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5月4日《京华时报》)   4月中旬,《京华时报》首先对农夫山泉质量标准发出质疑之后,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唇枪舌剑隆重登场,随着《京华时报》追踪报道,饮用水标准之乱象最终被推倒了前台,可以说《京华时报》用“农夫山泉”捅破了政府对饮用水标准监管的大“窟窿”,《京华时报》让国人真正认识到了我国饮用水标准之混乱,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之“懒政”。《京华时报》的系列报道和由此引发的系列媒体跟进报道,无疑有利于结束我国饮用水标准乱象,推进我国饮用水标准的统一进程。   我们不仅要问,在《京华时报》首报农夫山泉标准门之前,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是否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果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不督促农夫山泉进行改正?为什么不对相关标准进行“整合”?我觉得有必要追究“漏洞”没有及时补上有关部门及其领导者的责任;如果有关监管部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说明政府的质量标准监管出现了“漏洞”和“失灵”,应该深挖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么明显的“漏洞”,究竟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尽快将“漏洞”补上,并且以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为鉴,推及其他产品,确立还有那些产品的标准还存在相似的“乱象”,迅速动手弥补相关的缺陷,避免类似“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再次发生,伤害无辜的消费者。   《京华时报》关于农夫山泉的系列报道还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工作和媒体监督的关系。目前,我国出现了媒体是“第二政府”的现象,也即“事件媒体曝光——政府迅速处理”单向模式,媒体起到了“政府指挥员”的作用。政府及时处理媒体所暴露的问题,既是对媒体的尊重,也是政府改正工作瑕疵的重要途径,是必须的。政府重视舆论监督是好事情,有利于促进政府工作的改进。但政府工作改进不能完全依靠媒体的“揭露”,政府不能只靠舆论的监督做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要主动做事情,不能总被动地做事,让舆论牵着鼻子走。主动纠正比媒体“打着屁股”推着改正光彩得多,主动工作是“勤政”,被动工作为“懒政”,媒体监督了还不做是“不作为”。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捅了政府标准监管的“窟窿”,暴露出部分政府相关部门“懒政”现象还比较突出,说明我们政府有关标准监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农夫山泉在饮用水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家喻户晓,也正因如此,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也迅速在消费者中传开,令消费者有些“哗然和恼火”,我们不希望农夫山泉倒下去,期待他汲取标准门事件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做“甜蜜”的事业,让消费者继续喜爱。我们更期待被农夫山泉捅破的标准监管漏洞被迅速补上,政府科学标准监管和企业认真执行标准及其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社会所需求的。让消费者感受政府标准监管更“甜”,让农夫山泉天然水更安全、更健康,我们殷切地期盼着。
2746 次阅读|2 个评论
做城市农夫,行心田计划
bjchc 2013-3-12 11:21
做城市农夫,行心田计划
做城市农夫,行心田计划 ——北京育才学校 2013 年生物科技创新行动 活动背景:播种、间苗、浇水、田间管理、收获、堆肥 ...... 看起来相同的土地,差不多的农活儿,但在每个人心中,都衍化成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片“心田”。我们脚踩着大地,和农作物们一起成长,耕农田的同时,也耕种着心田。 活动内容:一年之计在于春, 2013 年,北京育才学校生物科技创新行动,将开展“做城市农夫,实施心田计划”活动,在初一年级和徐特立班进行每人种植一盆菜,用行动减少雾霾,建设美丽国家。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实现“心田”的梦想;用行动改变我们的环境。你 链接:心田计划:在香港社区伙伴( PCD )的支持下, 2011 年根与芽北京办公室开展了“心田计划有机农耕环境教育”项目(以下简称“心田计划”),先后有十几所学校投身到“心田计划”中来,在校园开展有机农耕,北京育才学校先农坛根与芽小组也是期中之一。今年还和北京教学植物园一起,把心田计划做成品牌活动。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见证了自己的小小“农田”从荒芜到收获的过程,在心中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2013 年 3 月 11 日下午,初一生物科技创新班将到北京教学植物园,在专家的带领下,进行温室育苗和栽培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时间: 3 月 11 日中午 1 : 00 ,学校一道门坐车, 4 : 00 返回学校。 在北京教学植物园温室进行育苗
3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隋侯和珠”与《农夫和蛇》
热度 1 fdc1947 2013-2-13 08:09
写《癸巳新年闲说蛇》的时候,曾经想到过要写上隋侯之珠的故事,可是写着写着就忘了。现在想起来,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几句。 隋珠即隋侯之珠是古代人人赞赏的宝物,与和氏璧并称隋和。在先秦文献中多有提及,如, 《庄子 · 让王》: “ 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淮南子 · 览冥训》: “ 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 《韩非子》: “ 和氏之壁,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其美,物不足以饰。 ” 《 战国策 · 楚策四》 : “ 寳珍隋珠不知佩兮,褘布与丝不知异兮。 ” 李斯的《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 这个宝物是一条大蛇为了报答隋侯的恩情而送给隋侯的,所以后人又称之为蛇珠或灵蛇之珠。不过先秦文献中的故事似乎现在找不到了,最早的记载见东汉人 高诱 的 《淮南子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慑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故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东晋·干宝《搜神记》则讲得更加详细:“隋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古人讲这种故事,无非有两种意思,第一是要有怜悯之心,要帮助弱者,要做好事。第二是要知恩图报,做到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隋侯帮助了受伤的蛇,蛇以宝物回报了隋侯。 古代这样的故事有很多,相类似的有结草报恩(因不以妾殉葬得妾父之报而战胜敌人),衔环报恩(因相救为鸱枭所搏黄雀而得玉环),倒戈相救的翳桑之饿人(赵盾的故事),以及现在大家都知道的韩信与漂母的一饭千金等等,都是教育后人要有怜悯之心和知恩图报。 《 农夫与蛇 》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教育。一个西方小国的《伊索寓言》中的这则故事在中国是可算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革命领袖”的引用和提倡,致使这个故事写了入中小学的课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仅从思想方面看,这是一则与中国传统伦理 文化较为接近的西方的寓言。中国人一贯讲究“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皇帝总是想把敢于反抗他的人灭族甚至灭九族、十族就是一个例子。与《农夫与蛇》相对应的中国故事是《东郭先生和狼》,这也是一个在中国人人都知道的寓言。两个故事,宗旨相似,只不过一个以悲剧结尾,另一个以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结束。无论是文人们口中的“子系中山狼”还是小孩子嘴里的“打死这条大灰狼”,都体现了对恶人的憎恶和必须“除恶务尽”的精神。 从《农夫与蛇》和《东郭先生和狼》中我们也可以联想到中国人的另一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救人的时候,也不要过于忘我,还是要有一点最后的防备,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使自己能够安全地全身而退。 在中国,百多年来,人与人的关系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先是这么多年的“阶级斗争”,你死我活。而且,往往要么是敌,要么是我,不允许有中间派。文化大革命中,科技大学搬到安徽,当地的“工宣队”提出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口号:“谁不办就办谁”。你要不整人,你就必须要被整。好容易盼到宣布“阶级”没有了,但是据说斗争还有。即使近二十年不大讲了,但是,各单位的竞争上岗、量化考核使人和人之间的斗争仍然你死我活,具体情况不用我说,人人都有体会。这种经济上的较量,其剧烈和残酷的程度,大概不次于政治上的厮杀。君不见,为了一间房子的拆迁款搞得兄弟姊妹反目、父母子女成仇的事情,不是常常可以见到吗?至于路人,就更不必说了。电脑上,谁没有收到过莫名其妙的“得奖”信息,电话里,谁没有听到过“你的帐号已经被扣费若干”的“警告”。 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宁愿相信“农夫与蛇”的故事,看见或听说人间的苦难,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不是骗局吧? 我想,人还是要有同情和怜悯之心的。大多数人并不是恶人、不是骗子。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惊人之事,其惊人的程度往往会无限的放大。越是在这个时代,我们越是要给我们的下一代、下二代讲隋侯之珠,讲知恩报恩。 我们的下一代 、下二代 往往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得到家长们过分的宠爱。在他们的心目中,往往只有他们自己,很少考虑的别人。这并不是他们的生来就有的恶,是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给他们讲隋侯之珠,也要讲农夫与蛇,但是更多的、更重要 的还是要讲隋侯之珠。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390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哈佛经济案例:农妇和猪的故事
热度 1 JRoy 2012-12-13 09:52
一男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与女商量,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     男动了八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猪没了。     女小声说:要不我给你猪……     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0头(含少妇家的10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要发现用户潜在需求,前期必须引导,培养用户需求,因此产生的投   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另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遂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商女,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     男动了七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完事了~~~女:......     天亮后,男低著头赶2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要结合企业自身规模进行谨慎投资,谨防资金链断裂问题 又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兼吸取教训,遂先用一头猪去换一粒伟哥,事必,天   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8头(含少妇家的18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企业如果获得金融资本的帮助,自身经营能力将得到倍增。 知道此法男多,伟哥供不应求,逐渐要2头,3头猪换一粒伟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通货膨胀。 当猪价格涨到16粒一棵的时候,哈佛导师评论:该男已经进入边际成本,除了拥有对 自身能力 的自信和未来良好愿望以外,实际现猪流已经为零。 但换猪男越来越多,卖伟哥的决定,扩展生产能力,推出一种次级伟哥,如果你缺一 头猪,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后补交猪款,这个方法大大 促进了伟哥销售。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贷款,让企业可以根据未来的收益选择借支流动资金 伟哥专卖店后来在即使你一头猪都没有,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 借,事成后补交猪款。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金融创新,让现在的人花未来的钱,反正等你老了未来的钱你 也花不动。 消息一出,换猪男越来越多,有人找伟哥专卖店,这个项目太好了,我们把它变成优 质基金,对外销售债卷,你们也就可以分享我的收益,如何?    结果伟哥专卖店觉得甚好,于是该公司把换猪男分三类,一类是拿现猪换的,一类是 一部分现猪贷的,一类是完全没有现猪借的,发行三种债卷。大家踊跃而上。纷纷购买 伟哥专卖店的债卷,伟哥专卖店生意太好,就把债卷销售外包给另外一家公司运作, 该公司也一并大发其财,公司越做越大,甚至可以脱离实际伟哥销售情况来发行,给自己 和伟哥专卖店带来巨大的现金收益。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实体经营到资本运作,经济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为了防止自己债卷未来有损失,该公司决定给它买上保险,这样债卷销售就更容易, 因为一旦债卷出现问题,还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哇,债券公司销售这下子太好了,保险公司也获得巨大平白无故 保险收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风险对冲,策略联盟,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换猪男太多,排长队等待,该女无法承受,说老娘不干了,我搬家,一时间有无数拥有伟哥的欠猪男。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个别现象,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不会影响整个经济。 结果该女迟迟不肯搬回。一部分欠猪男没有收入,只好赖帐,结果大量债卷到期无法 换现猪吃,债卷公司一看,一粒伟哥16头猪,这哪里还得起,宣布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次贷危机,不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 哪里晓得债卷公司还把债卷上了保险,保险公司一看,这哪里赔得起,于是也宣布要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金融危机,还不会影响整个实体经济。   后文:据说该女已搬到中国定居。
个人分类: 分享|22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辽宁盘锦强征农民土地枪杀农夫有感!
热度 3 mhdy 2012-9-24 14:47
遇施暴,姑娘握铅笔刀欲刺,歹徒毙之。法判歹徒自卫。吾恸哭!
415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四千年农夫》概述
zhao1198 2012-6-17 07:30
http://bbs.jjxj.org/thread-1161287-1-1.html 金   为了给读者最好的视角,有必要先简短地介绍一下中国、朝鲜以及日本的农业活动和习惯。需要牢记的是,现在用来描述、控制和支配西方农业以及工业运作的一些重要因素,对于一百年前的中日韩,甚至全世界的农民来说,都是不实际的。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美国至今仍是一个地广人稀的、拥有广阔的未被开发土地的国家,无论男女老幼,人均土地占有量超过二十英亩(1英亩= 6.07亩)。而那些拥有超过了3000年耕作历史的农民。人均只能占用大概两英亩土地,并且其中一半以上是不宜耕种的山地。此外,在20世纪,一场大规 模的货运活动展开,满载着货物和化肥的货船驶往西欧和美国东部地区,使用化肥从来都不是中国、朝鲜和日本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因此,欧美国家使用化肥明显 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由于这样的进口活动存在,使得经过现代污水处理系统和其他错误做法导致的浪费有机肥料的行为变得可以容忍;但是东亚民族保存下了全部废 物,无论来自农村和城市,还是其他被我们忽视的地方,收集有机肥料应用于自己的土地被视为神圣的农业活动。   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农耕活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拥有5亿人口的民族的伟大创举。他们4000年来不断积累农耕经验,并且这个势头还将保持下去。 这群人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足够聪明,他们正在苏醒,他们有能力利用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所有科学和发明;这群人长年以来深深地热爱和平,但一旦遭到压迫,他们 一定会,也有能力为了自卫而战斗。   我们一直盼望着和中国、日本的农民见面,一起走过他们的田地。通过观察,学习他们的耕作方法,了解他们的农耕器具。这些世界上最古老民族的农民 在长期的人口资源压力下逐渐采纳形成的实践经验,构成了这两个国家的农耕体系。这套农耕体系经过长达4000年的演化,在这块土地上仍然能够产出充足的食 物,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我们渴望了解这是如何做到的。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观察他们的农耕条件和活动习惯,并且几乎每天都能从展现在我们四周的景象中学到 知识,甚至常有惊人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为美国该转向哪种农耕体系感到困惑。我们从自己的发现以及所能联想到的这些国家数千年来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和利用中受到教育,震惊于他们土地的高产,也惊愕于这些农民提供了如此有效率的劳动却乐意接受极少的报酬,这些报酚阿能只是每人每天5美分的工资外加食 物,或者是50美分而不含食物。   1907年日本的3个主要岛屿拥有20000平方英里的耕地,人口46977003。人地比率超过了每英亩三个人,每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 2.59平方公里)2349人。然而,1907年日本的农产品人均净进口总额不足l美元。如果假设荷兰的耕地为其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那么荷兰1905年 的人口密度不到日本3个主要岛屿的三分之一。同时,日本每平方英里耕地喂有69匹马,56头牛,这些牲畜基本上都被用作农业生产。然而,在1900年,在 相同面积的耕地上,我们只能喂养30头左右的马和骡子等牲畜。   在日本,他们拥有1650万只家禽用于转化粗粮,合每平方英里825只,然而大约每3个人才有l只。在1900年,我们拥有25060万只家 禽,但每平方英里耕地仅有387只,人均占有量超过3只。日本用于转换粗粮的动物有猪、山羊和绵羊,累计每平方英里有l3只。把一只羊或者一头猪视为一个 畜牧单位,则l80位日本人才占有一个畜牧单位。在1900年的美国,改良过的农场每平方英里可拥有95头牛、99只羊和72头猪,这些动物将草和谷物转 化为奶和肉。根据对动物转化效率的估算,l头牛可与5只羊或5头猪等价,因为奶牛的转化能力更强。据此估计,我们在每平方英里上供养的畜牧换算成日本畜牧 单位超过了646个,人均占有畜牧单位超过5个,不像日本,180人才占有l个畜牧单位。   我们无法得到关于中国的相应的精确统计数据。但是在山东省,我们跟一位来自拥有12口人的家庭的农夫交谈,了解到他在种有小麦、谷子、红薯和豆 类的2.5英亩耕地上喂有1头驴、1头母牛,这都是当地特有的农耕牲畜,另外还喂有两头猪。这样的群体密度相当于每平方英里3072个人、256头 驴,256头牛和512头猪。在另一个fY4子中,一个来自拥有10口人的家庭的农夫在不到三分之二英亩的土地上喂有1头驴、1头猪。据此,这一农用土地 的供养能力为每平方英里3840个人、384头驴、384头猪,或者说一个40英亩的农场供养240个人,24头驴和24头猪,而我们的农民们认为40英 亩对一个家庭来说太小了。我们考察了7个中国农民家庭,并且获取他们的数据,数据表明这些土地的平均供养能力为每平方英里的农用土地供养1783个人、 212头牛或驴、399头猪——1995个消费者和399头用于转换粗粮的动物。这些数据确切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人口规模。在1900年。以改良的农用土 地为基准,美国的农村群体密度是每平方英里可供养61人、30匹马和骡子。在1907年,日本的农村群体密度为每平方英里1922个人、125匹马和牛。   据官方统计,l902年,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占地面积2.7平方英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3700人。崇明岛上只有一个较大的城市,因此岛上的人口主要生活在农村。   假如能向世界全面、准确地解释仅仅依靠中国、朝鲜和日本的农产品就能养活如此多的人口的原因,那么农业便可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具有发展意义、教育 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产业。农业发展进程中,许多农业生产技术和操作习惯已经不复存在,这些消失的实践经验一度被认为是落后的。但是几世纪之前,东亚三国的农 业已经能够支撑起如此高密度的人口,并且持续发展至今,这个现象成为了此项研究的一大亮点。现在,进行此项研究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由于世界各国正处于从 相互隔绝向日益国际化转变的初期,在这个过程中,工业、教育和社会必然产生深刻的调整,因此此项研究又无法进行得太快。各个国家应本着相互协调和帮助,共 同推动世界进步的精神去研究其他国家,通过相互协商与合作,使此项研究的成果为各国共享。   如果各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有力的领导下选派出最好的学生进行交流,那么,如何推广中国、朝鲜和日本可持续农业经验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解决,这 个方法对全人类都是有帮助的,也很合适,而不是仅仅通过棒球队来互相熟悉各自的礼仪习俗。还可以通过国际协定,组织一个既有东方成员又有西方成员的调查团 队,以调查研究被搁置的推广问题。如果能由最有能力的年轻人精心构思并指导这样一个活动,那么世界各国彼此之间就会日益熟悉,那些有助于世界和平进步的知 识将会得到传播,而且这种知识将会随着组织者的成熟而日渐丰富。如果像以上建议的那样采取国际行动,并且将扩充海军而准备的资金转作生存所需的费用,那么 各国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足。无论如何,这个行动的成本肯定比增加战备低许多,世界和平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也将远远超过动乱。这样的行动一旦实施就会取得巨大的 成功,它将增进人类团结、公平、公正的精神,弱化各国彼此疏离的感觉和损人利己的行为。许多因素和条件共同作用才使得远东地区的农场和农民得以支撑如此高 的人口密度,其中一些原因很容易被察觉到。中国、朝鲜和日本的部分地区拥有异常有利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那儿人口密集且这种趋势将继续保持下去。华南的广 州和古巴的哈瓦那在同一纬度,而东北的奉天(沈阳旧称)和日本本州岛北部与纽约市、芝加哥、加州北部的纬度相当。美国主要在北纬30°~50°之间,中 国、朝鲜和日本这3个国家主要在北纬20°~40°之间,比美国偏南大概700英里(1英里=1.61公里)。这种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这3个国家农耕季节 更长,也使得他们每年能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两种、三种甚至是四种不同的作物。在中国南部、台湾和日本的部分地区种植着双季稻,浙江省种有油菜、小麦、大 麦、四季豆和苜蓿,在仲夏时还能接着种棉花或者水稻。在山东,冬春两季种小麦和大麦,夏天则种小米、红薯、大豆和花生。天津在北纬39°,和美国的辛辛那 提、印第安纳波利斯、斯普林菲尔德以及伊利诺伊州纬度相近。我们和当地的农民进行了交流,了解到有一位农民在土地上轮作小麦、洋葱和白菜,最后每英亩的净 利润达l63美元。另外有一位农民春天的时候种土豆,当土豆还很小的时候便将它们出售,之后种萝卜和白菜,最后每英亩的净利润达203美元。   将近5亿人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生存方式,主要依靠小块土地和少量产品来维生,土地面积甚至比美国经土壤改良后的优质农场面积还要小。以芝加哥为 起点,往南至海湾,往西穿过堪萨斯州,这其中的土地面积比中国、朝鲜和日本的耕地总和还大,若按照他们的耕作模式,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养活的人口可以达到现 有规模的5倍。   这些国家的降雨量很大,甚至超过了一些大西洋和海湾国家,但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天降雨量少,因此夏季作物的生产效率可能达到最高,中国南方的年 降雨量在80英寸(1英寸= 0.025米)左右。在我们南方各州,降雨量接近60英寸,但6~9月的降雨量不到全年的一半。从苏必略湖到得克萨斯州中部的地区,一年的降雨量大约为 30英寸,但3~9月之间只有16英寸的降雨量。在中国山东省,平均降雨量为24英寸多一点,其中的17英寸在指定的月份下,多数集中在7~8月。研究显 示,使用最好的耕作方式,在不损失水分的情况下,我们耕种的庄稼出产每吨千物质需要300~600吨水。显然,对于任何土壤来说,适时适量的水分都是高产 的首要影响因素,在适当的时候灌溉,将是土壤和庄稼保持湿度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遥远的东方,采用集约耕作获取巨大的土地产量是可能的。   这3个国家选择大米和小米作为主食,由此而逐渐演化发展的农业系统反映了他们对农业本质和原则的深刻把握,这样的成就对我们来说是惊人的,西方国家应该停下来反思我们对农业本质和原则的理解。   尽管这些国家的降雨量大,他们还是精选了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庄稼。这些庄稼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还可以利用临近山区的大量地表径流,这些山 区都不适宜耕作。在这些国家看不见闲置的稻田。在日本的3个主要岛屿,56%的可耕地,约有11000平方英里,被用于种植水稻,从插秧一直到接近收获的 这段时间,水稻始终浸在水中。在季节适宜的地方,收获水稻后,土地被烤干用来种植需水量少的陆地庄稼,以使土地处于干湿平衡状态。   几世纪前,凡学习过远东农业操作方法的人都会重视水对于提高庄稼产量的价值,这种经验是其他国家没有的。他们希望调整环境和庄稼的生长,直到彼 此相互适应,水稻就是一种可在施肥强度高的情况下,既抗旱又抗涝,还能获得最大产量的谷物。我们这些拥有潮湿天气的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是:不论施多少肥, 过了几年,稻谷总会减产,不论水分是否充裕。   无论是地图还是语言都难以充分说明开凿运河对于水稻文化的重要性。据保守估计,中国大地上绵延着20多万英里的运河,中国、朝鲜和日本的运河里 程数甚至超过了美国铁路里程数。仅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就和美国的小麦种植面积相当,而水稻的年产量是小麦产量的3至4倍还多,而且这些农民通常都会在种植 水稻的土地上实行轮作,每年都会种上一到两种不同的作物。   即使是在干旱地区,或者降雨量很少的季节,这些农民也有一套做法确保产量。例如在山区等缺少地表灌溉水的地区,他们普遍选择小米这种成熟周期 短、抗旱、允许中耕的作物,几个世纪之前便采取了护根保持土壤水分的做法。小米在炎炎夏日下茁壮生长,在干旱季节顽强生长,在大雨时节蓬勃生长。因此,我 们发现在降水量比美国更大且分布更均匀,气候比美国更加温暖,耕种季节也比美国更长的远东地区,人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将灌溉和旱作农业结合在一起,这种结 合的完美程度远远超出了美国人的想象。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养活了如此密集的人口。   事实上,相比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的土壤要更深、更肥沃和持久。尽管如此,这些地方却到处都在进行适当、有讲究的施肥。直到最近几年,也仅仅是日 本开始使用化肥。但是数百年来所有土地,包括邻近的山区、运河、溪流和大海都被最大限度地用于增加土壤肥力,并且成效显著。在中国、朝鲜和日本几乎所有的 高山和山地一直被视为燃料、木材、绿肥和堆肥肥料的源泉,即使在家使用过的各种燃料形成的灰最终也被当作肥料。   在中国,运河带来的淤泥被用于田间耕作,使用量有时达到每英亩70吨甚至更多。在没有运河的地方,土壤和底土被人工搬运到村庄里,若有需要,人 们将花费巨大的劳力把各种有机垃圾混合在一起,在使用之前再将它们粉碎并烘干,这样就成了一种自制的土家肥。无论是人类的还是动物的粪便都被细致地保存下 来并作为肥料,这种施肥方法的效果远远比我们美国人的做法优越。据日本农业局统计,1908年近2400万吨粪便用于耕地施肥,平均每英亩l.75吨。同 年在上海国际会议期间,一位中国承包商获得了每天早晨进入居民住宅区和公共场合扫除粪便的特权。这位承包商凭借收集来的7.8万吨的粪便获得了超过3.1 万美元的收益。对于粪便,我们通常都是将它们扔掉,反而为此花费了大量的钱。   在日本,除了化肥,每年定期生产和使用的有机肥料达到每英亩4.5吨。6月18日我们经过山海关和满州的奉天时看见几千吨高度硝化的土家肥堆放在田间,等待“滋养作物”。   直到l888年,由欧洲最优秀的一些科学家共同参与的,长达30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根部有较为低级的生物体寄存的豆科植物对维持土壤中的氮素 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们从空气中吸取氮,腐烂之后让氮重新回到空气中。但是,长期的耕作实践早就使得远东的农民掌握了这项技术,驯化和利用豆科作物对于保持 土壤肥沃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这3个国家中,为了使土壤能保持肥沃,人们自古以来便施行豆类作物和多种其他作物轮作的方式。   在水稻收割的前后,人们通常在土地上种植“三叶草”(苜蓿)。因为它可以一直种到下一个插秧的时节。到了那个时候,它们要么被直接翻进土壤,要 么被用从运河底挖出的泥土浸湿之后堆放在运河的边上,发酵二三十天后,再将它们用到地里。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在不了解他们之前,也许因为这些古老民族的 农夫使用的犁与我们不同,我们就认为他们很无知。但事实上,他们很早便认识到豆科作物的重要性,并将它们列入轮作作物之列,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种作物。   生命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化学和心理反应,而时间是所有这些反应的函数。农民就是一个勤劳的生物学家,他们总是努力根据农时安排自己的时 间。东方的农民最会利用时间,每分每秒都不浪费。外国人嘲笑中国人总是长时间工作,却从不焦虑,不匆忙。中国人也确实如此,但这也说明中华民族是个面向未 来、走在时间前面的民族。他们早已认识到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植物可用的养分需要很长的时间。虽然他们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人,但是他们在使用有机物质之前还是要 用土壤或底土分解这些有机质。尽管这项工作耗时又耗力,但它却延长了植物的生长季节,并且使人们能施行多熟种植制度。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达到这 些效果。在丘陵且实行中耕的地带,我们看到在一块地里种着三种不同作物是很平常的事,但这三种作物的成熟期完全不同,其中一种成熟了,另一种就紧跟着开始 生长,剩下的一种作物还在土壤里处于育种阶段。农民们通过施足够的肥和必要时补偿灌溉等做法,让土地在作物生长季节发挥了最大作用。   尽管在这些国家水稻种植面积每年都很巨大,但是却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而且每一棵水稻幼苗都得到移植。这种做法耗费人力但是节约其他资源,这些 国家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些地方的农民会为作物精心准备苗床、大量施肥且密切关注它们的生长过程,因而他们能在30~50天内在1英亩的土地上种植相当 于10英亩地种植的作物,而且此时其他9英亩地上的作物或正处于成熟阶段或被收割或为适时种植水稻而被重新翻耕。这种做法事实上延长了生长季节。   丝绸文化是一种伟大的文化,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丝绸产业是东方最为伟大的一项产业。丝绸极其轻薄,原料是经过驯化的蚕吐的丝。这项技术大约 出现在公元前2700多年的中国,传承了4000多年。期间丝绸交易不断,超过100万美元的货物在我们国家西部沿海地区上岸,再迅速地运往各地,以便赶 上圣诞商机。以上种种,都使得丝绸驰名中外。   保守估计,中国生丝的年产量大约是l.2亿磅(1磅–0.45千克),加上日本、朝鲜以及满州南部的一小片地方,生丝产量将超过1.5亿磅,产值约7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每年的小麦总产值。然而,用于丝绸生产的土地面积却不足小麦的1/8。   茶叶种植是中国和日本的又一大产业。在为人类创造福祉方面,它就算没超过丝绸产业,至少也是和丝绸平分秋色。无须置疑茶产业在中国是否具有产业 基础,利用茶叶和沸水泡制可口的茶水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作为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一种活动,饮用沸水在这些国家被人们普遍接受。而且在人口稠密的国家它还是 防御疾病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照目前最彻底的卫生措施且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而内在增加的困难,现代的卫生措施最终必将失效。唯一绝对保障安全的方法就是煮沸饮用水,这种方法很早之前就被东亚民族采用。   1907年,日本有超过12万英亩的土地用于种植茶叶,生产的茶叶超过6000万镑。中国每年的年产量比日本要多得多,西南地区光四川一省运往 西藏的茶叶就有4000万镑。1905年茶叶的出口量超过1.7亿磅,1906年超过1.8亿磅,如此看来,中国每年烘焙茶叶的出口量至少超过2亿磅,而 年产量至少是年出口量的两倍。   对于这些国家能保持如此高的人口密度,相较于其他因素,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总是很努力地调整自己,使自己能尽快适应现在的生活水平。另外就是这些国家高度发达的农业产业以及备行各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几乎每一尺土地都被用来种植作物以提供食物、燃料和织物。每一种可以食用的东西都被认为是人类或者畜禽的食物。而不能吃或者不能穿的东西则被用 来作燃料。生物体的排泄物、燃料燃烧之后的灰烬以及破损的布料都回到土里。在处理这些废物之前,人们封装这些废物以免风化,凭借智慧,在1~6个月时间 内,将废物变成最有效的肥料。这些劳动人民认为,多付出一份努力就能多一份回报,雨天和酷暑并不能阻挡或是推迟他们的劳作。这似乎已经成为一条金科玉律, 或者简单地说,是劳动人民的常识。 《四千年农夫》概述,(美)金著,程存旺、石嫣译 点击:863发布:2011-09-18责编:lgp
个人分类: 中国_农业|2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猪的快乐(童话)
liuxuxia126 2012-5-1 23:04
个人分类: 事事关心|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夫与公牛-----兼论中年知识分子“过劳死”
热度 4 szxlx 2012-4-17 08:09
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 浙江师大一名 52 岁教授猝亡 或与长时期劳累有关” ( news.sohu.com/20120412/n340321322.shtml )。也许是职业的原因,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每每看到这些信息,心中不免感慨。中年人才“早逝”、中年人才“过劳死”问题, 20 年前就广受社会关注, 20 年后仍然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究竟该怎样保护人才,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 就用下面的故事,跟大家一起思考。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古老故事: 讲的是一位农夫无意间听到商人们在谈论如何削减成本,增加利润。第二天,当农夫正在耕田的时候,他忽然灵光一闪,想到自己该如何削减成本增加利润。他想,如果不再去喂那头努力犁地的公牛,他就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农夫以前也听说过有一些圣人完全不进食仍很长寿,于是他决定用一年的时间逐渐减少公牛的饲料,直到最后公牛可以只靠喝水生存。一年之后,农夫的计划貌似开始慢慢见效:公牛做所的活没什么变化,但却几乎不再进食了。这头公牛最后有一个星期什么也没吃,这个计划看起来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就在这个时候,公牛忽然倒下,死了,农夫的计划竹篮打水一场空。农夫向他的朋友们抱怨自己倒霉;这是个非常完美的想法,而且显然在按照计划进行,如果他的牛最后不死的话。这位农夫显然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公牛最后是被饿死的( 马克思 . 斯多姆 , 生命之光,中信出版社, 2011 )。 农夫固然善良,生财有术,取之有道,殊不知过度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公牛固然可敬,任劳任怨,一味付出,殊不知过度透支会导致生命消失。自然资源都要开采有度、可持续利用,哪人力资源呢,更应该可持续使用。人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资源。 不管公牛“饿死”的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谁该为公牛饿死担负责任,一个现实就是一个生命消失了 ….. 尊重生命是人类追求的永恒话题,谁也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每个人也都有权利珍惜自己的生命。
个人分类: 杂谈|2899 次阅读|4 个评论
田园诗在哪?就在田园里
hjf306 2010-8-7 23:05
天气预报本已预测今日无雨,不料下午四点多时竟下起了碎花小雨。 家门前是一片稻田,大多已经插上了秧苗。一块块绿地纵横交错高低有致,无序中反而透露着一丝自然美。田里的水如同镜子一般,映衬着蔚蓝色的天空。低头便见水中天,想必便是如此吧。 偶见几只白鹭栖息于田中,想不到这一片稻田还能招得他们的喜爱。白鹭悠然漫步于田间,或低头觅食,品尝着散落田间的稻谷;或静立水中,似乎陶醉于一身洁白的羽毛;或展翅低飞,感受着雨点带来的清凉。 微风轻轻拂过,轻柔的绿叶随风舞动,恰似少女们灵动的舞蹈。雨滴落于水中,想必也荡起了阵阵细微的水波吧。三两只小黄狗在一片草地上奔跑嬉戏,你追我赶走走停停,甚是自在,丝毫不在乎这点小雨。远处升起阵阵青烟,想必是在燃烧稻草吧。 几位农夫带着草帽,正在各自的田地里辛勤劳作。犁田者、插秧者、种菜者皆有。累了便坐在田埂上休息,喝几口浓茶,抽根香烟,与旁人闲聊几句。烟抽完继续下地干活,一板一眼,不缓不急,丝毫不担心这场雨是否会下大。好在,雨就这样下了半小时多便停了。 雨后清新,一群麻雀又出来了,在电线杆上叽叽喳喳,偶尔也飞到地上觅食。雨后复斜阳,映得满天霞光流溢,照得稻田一片金黄,彷佛秋季的丰收已然在目。光、影、色相互交织,黄、绿、白不分你我,农夫、白鹭、黄犬和谐相处,好一幅自然宁静的田园夕照图啊!不知陶公当年所住的田园,是否也是如此光景? 夕阳西沉,天色渐暗,小黄狗跑回主人家。麻雀纷纷归巢,白鹭展翅高飞,翱翔于天。劳作了半天,农夫们这才收起农具,拍拍腿上风干的泥土,放下裤管提着茶壶,有说有笑地回家了。老伴恐怕早已煮好稀饭了,新米的香味怎能不令人食欲大增呢。 只恨自己不是摄影师,无法用一组镜头拍出此景神韵;只恨自己不是美术师,无法用一笔一纸画下此景;只恨自己不是诗人,无法用美妙文字诠释此时此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夫与牛
SoSoliton 2010-4-3 12:53
农夫种田离不开牛,于是招聘了员工牛。 农夫的目标很明确,每年多收三五斗,换取良田七八亩,扩大再生产,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做个大型农场主。 农夫明白,要实现这一目标,调动牛员工的积极性很重要。农夫于是找牛谈心:“牛老弟呀,我种田你耕田,咱们都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以后咱们要多多配合,共同为获取农业生产大丰收而努力奋斗。”牛听后一愣,尽管我们的工作对象都是田,但工作目标并不一致呀,明明是我耕耘你收获,我是员工你是老板,不在一条道上嘛! 农夫继续做思想工作:“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以后你千万别把我当老板,我们是好朋友,好兄弟,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牛天生忠厚老实,靠卖苦力为生,听农夫这么抬举他,还把他当朋友当兄弟,感动得不行,心想以后一定要好好干,不辜负农夫的悉心关怀和殷切期望。 日复一日,牛辛勤耕耘,成了耕田能手。年复一年,农夫步步高升,变成了拥有良田数顷的小农场主。 农夫雄才大略,深感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继续加大密切联系牛的工作力度,非常必要和重要。 农夫见多识广,深知密切联系牛的工作的“牛鼻子”在于嘴,既要苦口薄心地说,更要推杯换盏地喝,说和喝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喝的同时说,效果最好。 农夫博古通今 , 深谙对牛弹琴行不通,牛听不懂大道理,因此农夫在喝的同时,对牛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故事,是他和蛇的故事。他说他对蛇是如何如何的好,在那么寒冷的冬天,自己都还冷得打哆嗦,但看见蛇冻僵了,仍把蛇放在自己怀里取暖,谁知蛇那个王八蛋苏醒后便忘恩负义,不仅不感激他,还反过来咬了他一口。说到激动处,还将胸口的疤痕露出来给牛看。牛在铁的事实面前,一方面对蛇的反咬无情义愤填膺,另一方面打心底里感觉自己真是三生有幸,碰到了这么个大好人,暗暗发誓,以后哪怕是为农夫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士为知己者死嘛。 牛继续耕耘,农夫继续收获。又过几年后,农夫的目标实现了,当上了大型农场主,同时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了高水平的现代化“铁牛”。牛很明白“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个道理,很理解“铁牛”取代自己的必要性;同时感觉自己老了,想为农夫老朋友做点什么也力不从心了,决定申请退休。他向农夫汇报了思想,并坦言他打心底对老朋友的飞黄腾达感到高兴,离别时还激动得泪眼汪汪地为农夫献上一首跟牛长得差不多的臧天朔的《朋友》:“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 离开我。” 农夫本来工作很忙,还没顾得上牛。牛给农夫汇报后,农夫觉得这事要安排。当天晚上,农夫摆了个牛肉宴,宴请上级领导和新老朋友。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856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