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洛杉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文艺快讯:北美亚洲小姐杜悦在洛杉矶中美电影节上》
liwei999 2011-11-1 04:07
《文艺快讯:北美亚洲小姐杜悦在洛杉矶中美电影节上》
10月27日,2011第七届中美电影节于美国洛杉矶拉开帷幕。一年一度的好莱坞中美电影节在中国广电总局、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和美国电影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中美电影业界交流的年度盛会。联合国慈善大使杜悦(Selena Du)出席了开幕式及新闻发布会。 土豆网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hi3DZHDLy4/ http://youtu.be/ibUUMV21I-A (需要翻墙)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1666439628787474233/October302011#slideshow/5669493617316202674 杜悦小姐写真幻灯 (需要翻墙)。 图片也包括好莱坞及中国内地明星合影,包括电影《God Father》的导演,好莱坞制片人,奥斯卡获奖者及倪萍,杨亚洲,唐国强。 又讯:10月28日,联合国慈善大使杜悦 (Selena Du)应邀请参加了美国加州参议员,Bob Huff在Pacific Palms Resort 举行的生日派对,慈善筹款晚宴。
个人分类: 文艺点评|1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存玉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dongzg101 2011-10-23 03:07
王存玉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医学院10月17日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名单,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教授 王存玉 名列其中。这是30年来,美国国家医学院首次将院士称号授予来自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 现年48岁的王存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生命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华人学者‘顶天立地’,不可或缺。除我之外,再挑几十个华人科学家,也都有资格当选院士。这(当选院士)实际上不算是什么大事,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走出来的中国人(获此荣誉)我还是感到自豪和幸运。” 王存玉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细胞死亡的调控和转移、口腔炎症发病机理、口腔炎症的骨伤失、代谢性骨丧失以及口腔干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等。他曾在美国《科学》、英国《自然-医学》等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重量级科研论文,是精通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少数国际一流学者之一。 王存玉1985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1989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口腔医院工作。1990年至1995年在波士顿福赛思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至1998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博士,同时接受住院医生训练。1999年至2007年在密歇根大学任教,2007年至今,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讲席教授。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科技参赞张健说:“中国改革开放后到美国工作的中国学者正逐步得到美国主流科技界的认可。王存玉教授获聘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成就,是华人的荣耀。这一事件将推动中美两国在科技、教育和医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王存玉受聘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多所科研院校的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是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会早期的评审工作,以及科技部和教育部相关领域奖项的评审工作。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是美国科学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学术机构。除自然基金会外,其他三院分别授予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医学院每年新增65名院士和5个外籍院士,授予在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的杰出人才。 编者注:美国国家医学院此次增选的65名院士中,还包括另外两名华人,分别是出生于台湾的蔡理慧(Li-Huei Tsai),现任MIT神经科学教授,以及出生于香港的简悦威(Yuet-Wai Kan),现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血液学教授。 更多阅读 美国国家医学院新增选院士名单(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2011-10-23 3:06:24 dongzg101 很好,中美友好、合作,开辟新时代! 1999年,7月 南京,中三陵!
1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人总是喜欢热脸贴在冷屁股上——抵制苹果
hjlyyc 2011-10-5 17:53
看到新闻说iphone出升级版啦。但文中指出一点: "虽然库克提及,苹果在中国的上海新门店在第一个周末就迎来了第10万个客人,这个成绩是洛杉矶门店1个月实现的数据,但苹果没有给中国区域更多的市场待遇". http://tech.163.com/11/1005/03/7FIQ4HVF00094LVD.html 为啥中国给他这么大利润,反而受到的待遇总是与人家差一节;而我们所谓的自己品牌联想旗下的thinkpad,却和人家反其道而行之,最新的产品总是在美国最先发布,价格还实惠,即使市场占有率很低( 7.7%, 2006年某季度 ),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30%。可能人家都会觉得人家已经占有这个市场啦,就不许好好维护啦,或者觉得即使对待我们很差,国人还是会继续购买人家的产品。 我们真的是这样吗?反正我觉得我不是这样的人,本来还想购买apple的产品试试,现在是没多大兴趣啦!~
3 次阅读|0 个评论
google earth中如何输入经纬度坐标
gosci 2011-9-28 18:40
慕尼黑 48°11'40.31"N,11°28'10.21"E 荷兰海牙 52° 5'15.30"N,4°19'51.83"E 伦敦恩菲尔德 51°39'22.78"N,0°4'51.38"W 洛杉矶 34°3'7.87"N,118°14'50.66"W 圣迭戈 32°42'58.80"N,117°9'40.85"W 德国汽车着火 51°4'47.16"N,6°59'17.72"E 法兰克福机场 50°2'28.06"N,8°33'0.11"E 拉斯维加斯 36°07'3.75"N,115°10'39.39"W
个人分类: GIS相关|2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在UCLA呆过的一年
balancewang 2011-9-10 05:39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在美国呆了快一年了,趁现在还有些清晰的记忆,写点什么以纪念在美国呆过的一年。总得来说,这一年是充实的,富有激情的一年!是充满快乐和思念的一年! 1. 签证 其实最初没有想到去美国呆这么久,最多就想去参加一个会议然后去UCLA访问个2到3个星期,可惜会议的签证一直没有过,耗了一年也没有个准确的信息就放弃了。看来,美国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去的,特别像我这样普通的名字,一查成千上万,太耗时间了。曾经大学想改名字,但了解后又觉得太麻烦而作罢。正当我放弃去美国的时候,机会又来了,我申请的州政府的国际合作项目批了下来,这样有州政府的担保也就容易多了,虽然也被Check了,但一周就Clear了,这可能跟我上次被查了一年有关,他们有点内疚了,这次就快点。呵呵。 2.到达 第一次去美国很有期待的,而且去的又是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然而从飞机上望下去,令我失望的是我看不到大都市化的气势,没有很多的高楼大厦,而是平铺着,覆盖着沿海一带,有点像Brisbane的感觉,但这里缺少了水的灵气。其实有水也未必好,年初我们家车库还不是被洪水淹了。来接机的是我们的合作者老朋友发哥,说是老朋友,也未曾见过,但合作了好些年了,非常愉快。这次来美国,他帮了不少忙,再次谢谢了! 3.找房子 大家都比较忙,我就自己先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找房子,主要信息来源于中国学生会的网站和Craig list。考虑再三,还是觉得住学校旁边比较好,因为我没有车,而且只打算呆7个月也不会买车了。近是好,但后来签了合同才发现是个多么大的错误,太吵了,基本上从周四晚上开party开始,一直吵到周一,真是不胜其烦,但签了合同又不能退房,只能想其他办法了。不能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我于是果断的选择了报警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是911,而是社区的警局),我的底线是不能影响我休息。很佩服美国警察了,一般电话后15分钟赶到,然后无条件解散party。有次有大概200来人,警察就拿着高音喇叭在外面喊:“Game is over”!我开始是很怕的,担心会有人报复。有点还好,这边不需要提供自己的信息,只打匿名电话就可。况且跟周围的人谈起这个,受party骚扰而打电话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后来还是有两次窗户被打破了,不知道跟这个有无直接关系,害的我赔了不少钱。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着打电话,记得大概有10次多吧,再后来他们老实了很多,我也会一个月让他们闹上一回,哎!美国大学生那真不是在读书,而是尽情享乐!但他们也没有什么娱乐,女生穿得巨暴露,聚会就是放一些摇滚音乐,然后边站着喝酒聊天,喝尽兴后就带人回家。。。。不知道你们看不看得惯,我是看不惯的。 4. 天气 洛杉矶的天气真好,一年四季也不冷也不热,而且雨很少,非常适合居住。我原来还觉得布里斯班的天气非常好了,但夏天还是要热那么一小段时间。后来听师母说,全世界最好的两个适宜居住的地方,一个是洛杉矶,一个是地中海。相比来说,布里斯班夏天雨多,今年年初还遭遇了几十年一见的大洪水,我们家的车库都被淹了,房子也淹到了2楼,还好我们家在三楼。虽然说很适宜居住,但一年四季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也就体验不到春夏秋冬的感觉了。还有就是洛杉矶处于地震带,随时会有地震的威胁,这也是为什么那里的高楼大厦比较少,而且木房比较的多。 5. 驾车 在美国开车是件非常享受的事。在洛杉矶没有车真是寸步难行,所以一到就准备考个当地的驾照。听说有中国驾照考个笔试就可以拿到加州临时驾照,所以我还专门复习了下。后来我打电话去租车公司,他们说那国的驾照都可以,我后来看了加州交规了写明了,国外访问人员可以使用本国驾照,于是我也就没有考了。对我来说有个问题,澳洲是靠左行驶的,而美国相反,是靠右行驶的,特别是这边高速路速度非常快。发哥担心我的安全,劝我不要走高速先。我开车也快4年了,所以觉得自己应该没有问题的。凡事总得有第一次,我就相信自己一把,感谢老婆,她坐在我旁边。还好,虽然觉得速度有点快,但还是可以应付的,第一次就去了中国城。能开车了,活动的范围就大了,我们去了赌城拉斯维加斯,离洛杉矶4个多小时的车程。这里我要说,美国的高速公路真是发达,四通八达的,开起来非常方便,但前提是不要走错出口。应孔博士,包博士的邀请,我们又开车去了旧金山,离洛杉矶5个多小时的车程。期间去了拿帕酒乡,那里是加州最著名的葡萄酒基地。租车在美国很方便,甚至你不需要翻译中国驾照。总得来说比澳洲便宜多了,不包括保险一般大小的车也就30多一天。虽然我没有买新车,但每次都可以租到非常新的车,有次开了辆只开了20英里的车。每次能租到不同的车型也是一种享受了。还好,我在美国的一年中,开车还没有出过事故,也没有被罚过钱,还是值得欣慰的。 6.吃 吃在洛杉矶,那真是太便宜了,如果自己做的话。物价比布里斯班不知道低多少。特别是水果蔬菜,从此也可以看出,美帝国主义就是拿着巨额的外债来养着美国人民,牛啊!中国城的规模也非常大,各地风味的菜都比较正宗,而且都很便宜。吃了让人真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但平时只能在学校吃了,本科生食堂还是不错的,自助餐8刀,价格也不是很贵,吃得比较丰盛,但暑假时,很多就不提供了,也就变得比较差了。那只能自己做饭了,还好,我还是比较喜欢吃自己做的饭。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勇嘉,他做了很多好吃的跟我分享。 7.科研 科研当然是此行的重点。UCLA是个搞科研的地方,各种设备非常齐全,虽然不是很先进,但能基本满足搞科研的各种需要。你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立马去做实验。而且周围相关领域的专家比较多,交流特别方便。这里的大部分仪器是开放的,只要有经费经过培训后就可以用。其他组内的仪器,也可以通过合作利用。我的感觉是,学校资源在那,要怎么样用还得靠自己领悟了。这里要特别感谢发哥,在他的手把手教导下,我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纳米器件领域。从图形的设计,电子束刻蚀,沉积金属,到wirebonding,基本的电学磁性性能测量,到输运性能的测量,再到数据的分析,事无巨细,领我走了一遍。其信息量之大,已经超出我在澳洲4年接触到的新东西,也激发我不断学习的潜能,在澳洲是很少搞通宵的,但在UCLA我连续搞了一个星期通宵的实验,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看来我对新东西的渴望,对科研的投入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也正因为如此,我又延了5个月,多学点东西好啊!也感谢王老师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有那么多的仪器资源可以利用,组里的人都非常的友好,有求必应!这里我就不一一感谢了。对于数据的分析,亮哥扎实的基本功显露无疑,不愧是清华的高材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全懂,但加到一起就非常强大了,虽然开始的时候对于成果的分配你会觉得吃了点亏,但以后你会得到更多。特别是在拓扑绝缘体这个新兴的领域,我们的精诚合作很快的出了一篇Nature Nanotechnology。而后有大量的工作也陆续出来,我主导的一个工作也进展比较顺利,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非常感谢发哥和亮哥,让我成功转型,以后科研的视野更加开阔!更期待着以后的合作交流! 其实还有很多可说的,包括一年的见闻,当地的风俗,名牌店购物攻略等等,但那样写起来就没法打住了。但如有时间,我还是会写出来跟大家分享的。总得来说,既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又发表了好几篇好文章,可以说在UCLA的一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是成功转型的一年,也是继往开来的一年!希望以这个为基础,回国后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惊闻黄教授逝世,我一怔:不可能是他,他那么年富力强、那么活力
dhwang 2011-8-18 12:28
怀念黄建始教授 今晨,查资料时,先生习惯性地打开科学网浏览,他突然惊呼道:“科学网博主黄建始逝世”。我一怔:不可能是他,他那么年富力强、那么有活力!打开网站一看,音容笑貌!确实是他: “2011年8月16日凌晨2:40,中国健康管理的倡导者、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在美国洛杉矶凯泽医院不幸因病去世。”他1953年10月5日出生,享年57岁。 想起八年前与他的相遇。2003年5月,我第一次遇见并采访黄建始先生。当时,北京正在防控“非典”关键时期,应该是5月5日上午,卫生部、基金委和科技部等联合在科技部召开部委抗击非典联席会议,我作为科学时报采访基金委的记者,随陈佳洱主任一行到科技部。当时与会的还有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主持人请刚应卫生部之邀刚从美国回来的黄建始发言,他是弗罗里达州卫生厅达德郡卫生局的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说,国内“非典”情况让他万分着急,接到卫生部邀请,便立即启程回国,昨天刚到北京,他介绍了美国公共应急管理的方式。具体的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他的专业精神和热情深深打动了我。会议休息时,我找到他说,希望能采访他,将他的意见和建议发表在《科学时报》上,他欣然同意。我根据这次会议采写的报道:"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谈公共卫生应对系统建设"发表在2003年6月16日出版的《科学时报》第一版上。 在这次会议中, 我和佳洱主任有一张合影,记得那一天我穿的是蓝色中袖毛衣、蓝色长裙、黑色皮鞋。 采访之后,黄建始告诉,好像应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之邀,他将去做一个有关公关卫生应急管理的报告,我表示愿意去听,他说进军事单位可能需要事先批准,如果我不能去,他会将录音资料给我。演讲完件后,他真的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将录音资料整理出来,既帮助他整理,也作为我的写作资料。我说没问题,他很高兴,邀请我和先生在中关村的金白领餐厅共同晚餐,晚餐时他给我聊了许多公共管理的知识,以及中国在这方面的缺失和需要做的地方,以及他想做的事情,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但我能感觉到他对事业火一样的热情。这是我与他最后一次会面。 席间,他给我一个有些老旧的小录音机(不是今天我们用的录音笔),还专门给我了一对新电池。这个录音大概有3个小时,我花了一个星期日的时间将之整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整理录音资料。 资料整理完后,我请即将要去参加香山会议的同事赵彦将录音机还给同时也参加这次会议的黄建始。 2011年,报社计划邀请黄建始到报社为记者们作专题演讲,我还特地致信林珺,请代问黄建始好,我想他一定还记得我。但后来这场报告因故取消,我还有些遗憾。没想到,这成为永久的遗憾! 今天上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网上查黄建始先生的资料。他在科学网博客上的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2011年5月24日17:18分,标题:“我心中的科学院”。看到他在2011年5月25日和26日的两条微博: 2011年5月25日 10:00 微博 “我之所以详细描述是想说明健康道理我们都懂,其实关键是真正摆在什么位置。身体力行比什么都重要。要理论,更要去做。舍得舍得就是要有舍才有得。这个月底前我将推掉一切活动,休息恢复为首要。这也许是我这次感冒的最大收获。与大家分享。” 2011年5月26日 微博 :“本该好好休息,让身体有个恢复的过程。6号又去了长沙。这期间还熬夜审稿改研究生毕业论文。结果7号讲课后马上不行,发烧,躺了一天。第二天抱病回京。继续忙。接着又上井冈山7天紧张培训。身体受不了有病了。” 这个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的人! 一位网友感叹:“神采熠熠的照片,医者不能自医,人生无奈。” 人生无常,我怎么会写下这样的文字? 愿黄教授安息,愿他的亲人节哀保重! 谨以此文怀念黄教授! 美国西部时间 2011年8月17日 晚9时 附: 我在网上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纪念馆,有他的生平简介: ( http://www.fenfenyu.com/Memorial_Static/5726/PerIntro.html ) 愿逝者安息,生者保重! 1953年10月5日,黄建始出生于一位中学教师家庭。 学习经历   1966年毕业于三里街小学(现逸夫小学)。“文革”期间,随父母上放农村,续学于三湖公社珠湖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三湖公社中学。1973年毕业于其父任教的玉山中学高中部(现玉 山一中),再次被下放到玉山良种场知青分场,做过农工、出纳、会计、赤脚医生和报道员。后被招工到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在六分厂做机修钳工。    1978年,黄建始考取广州中山医学院(即现在的中山医科大学)。在校期间,他不但连续三年获“三好学生”称号,1979年还被评选为广东省优秀大学生,而且参与了全国第一份医学生杂 志《中国医学生》的创办工作,且是该刊物的主要编辑和撰稿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国家优秀科技期刊、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医卫科普杂志《家庭医生》的创始之一,并一直担任该刊的记者 和撰稿人。1983年医大毕业,他被选派进北京中央卫生部工作。1986年考取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WHOFellowship),到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深造。1988年获医学教育管理硕士后继续 攻读卫生资源管理博士学位,以优秀成绩修完博士课程(GPA:4.95/5.00)。1989年,他放弃读完博士学位而改攻第二硕士学位。1990年获伊利诺大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硕士学位。在 留美学习时,黄建始曾任该校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联谊会主席,连续两年获得校长学生服务奖,以及JohN and Grace国际优秀学者奖和Marin Gershon 纪念奖。 工作经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黄建始医师先后在美国、加拿大多所大学和卫生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卫生行政管理工作。他还参与了加拿大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学会的创立工 作,是加拿大萨省针灸学会的发起人和第一副会长,也是萨省流行病学报告(杂志)的编委;曾应邀为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审稿。他现为国际流行病学学会、美国医学学会、美国公共 卫生学会会员。     黄建始医师在过去十几年中发表了数十篇文章,独立编写和参与编写了五本中英文书籍。他受聘担任过中、加、美三国8个专家工作小组或委员会成员。他任加拿大阿尔伯特王子城开发公司工商顾问时,曾率该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访问中国,促进中加合作。1996年,他专程回到母校中山医科大学,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合作交流。1997年,中山医科大学聘请他为该校流行病学学术顾问。由他任海外总编辑的《家庭医生》国际版也已问世。     黄建始又于1997年5月获得美国俄亥俄州Ashland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美国佛里达州卫生厅达德郡卫生局的流行病学专家,与妻子萧进博士及两儿一女住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同年8月,出版了专著《英特网探奇》。先后在美国和加拿大三州一省地方政府卫生局任流行病学专家和部门负责人,联邦和州省政府公共卫生顾问,并兼教于美加三所大学。    2003年5月4日应科技部和卫生部领导邀请回国参与防控SARS工作。现从事健康管理和中国突发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包括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整合,循证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和科普创作等。 相关阅读: 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杨远帆博文: 记忆中的黄建始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640do=blogid=47697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建始博主2011年8月16日02:40在洛杉矶凯撒医院病逝
热度 10 xupeiyang 2011-8-17 21:15
噩耗传来 万分悲痛 刚才看了 贾鹤鹏 博友提供的消息,感到震惊,黄院长是我们协和的,学生和老师都很喜爱他。 黄院长,您和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的生日 1953年10月5日 我感到心痛 黄院长,您安息!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因患多发性骨髓瘤于美国时间2011年8月16日02:40在洛杉矶凯撒医院病逝。 黄建始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982 健康在我心中 (UID: 38982) 博客访问量 105605 邮箱状态未验证 视频认证未认证 统计信息 好友数 0 | 记录数 0 | 博文数 42 | 相册数 1 | 回帖数 1 | 主题数 1 | 分享数 0 贾鹤鹏 纪念黄建始先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115do=blogid=476414 李小文 默哀:黄建始、张守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do=blogid=476448 黄建始,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健康管理》杂志主编。从事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创作等工作。在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工作、生活17年。2003年回国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健康科普文章100多篇,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健康管理和健康科普讲座400多场,累计直接听众过十万人。参与多部教材和学术专著的主编和章节写作工作。是国内最早开展健康管理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在普及和促进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健康科普方面做了一些被认可的工作。 中文名: 黄建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西省玉山县 出生日期: 1953年10月5日 职业: 公共预防医学专家 毕业院校: 中山医科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 主要成就: 健康管理理论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 代表作品: 《家庭医生》、《健康管理》 黄建始,男 江西省玉山县冰溪镇人。预防医学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 院长助理、 北京协和医学院 校长助理兼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流行病学 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 中华医学会 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 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 医师健康管理和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卫生行业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国可持续发展学会理事。。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公共卫生专业委员会牵头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医药卫生专家委员会成员。   1953年10月5日,黄建始出生于一位中学教师家庭。2011年8月16日凌晨2:40,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在美国洛杉矶凯泽医院不幸因病去世。 学习经历   1966年毕业于三里街小学(现 逸夫小学 )。“文革”期间,随父母上放农村,续学于三湖公社珠湖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三湖公社中学。1973年毕业于其父任教的玉山中学高中部(现 玉山一中 ),再次被下放到玉山良种场知青分场,做过农工、出纳、会计、赤脚医生和报道员。后被招工到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在六分厂做机修钳工。   1978年,黄建始考取广州中山医学院(即现在的 中山医科大学 )。在校期间,他不但连续三年获“三好学生”称号,1979年还被评选为广东省优秀大学生,而且参与了全国第一份医学生杂志《中国医学生》的创办工作,且是该刊物的主要编辑和撰稿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国家优秀科技期刊、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医卫科普杂志《 家庭医生 》的创始之一,并一直担任该刊的记者和撰稿人。1983年医大毕业,他被选派进北京中央卫生部工作。1986年考取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WHOFellowship),到美国芝加哥 伊利诺大学 深造。1988年获医学教育管理硕士后继续攻读卫生资源管理博士学位,以优秀成绩修完博士课程(GPA:4.95/5.00)。1989年,他放弃读完博士学位而改攻第二硕士学位。1990年获伊利诺大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硕士学位。在留美学习时,黄建始曾任该校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联谊会主席,连续两年获得校长学生服务奖,以及JohN and Grace国际优秀学者奖和Marin Gershon 纪念奖。 工作经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黄建始医师先后在美国、加拿大 多所大学和卫生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卫生行政管理工作。他还参与了加拿大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学会的创立工作,是加拿大萨省针灸学会的发起人和第一副会长,也是萨省流行病学报告(杂志)的编委;曾应邀为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审稿。他现为国际流行病学学会、美国医学学会、美国公共卫生学会会员。   黄建始医师在过去十几年中发表了数十篇文章,独立编写和参与编写了五本中英文书籍。他受聘担任过中、加、美三国8个专家工作小组或委员会成员。他任加拿大阿尔伯特王子城开发公司工商顾问时,曾率该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访问中国,促进中加合作。1996年,他专程回到母校中山医科大学,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合作交流。1997年,中山医科大学聘请他为该校流行病学学术顾问。由他任海外总编辑的《家庭医生》国际版也已问世。   黄建始又于1997年5月获得美国俄亥俄州Ashland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美国佛里达州卫生厅达德郡卫生局的流行病学专家,与妻子萧进博士及两儿一女住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同年8月,出版了专著《英特网探奇》。先后在 美国 和 加拿大 三州一省地方政府卫生局任流行病学专家和部门负责人,联邦和州省政府公共卫生顾问,并兼教于美加三所大学。   2003年5月4日应 科技部 和 卫生部 领导邀请回国参与防控 SARS 工作。现从事健康管理和中国突发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包括 临床医学 和 公共卫生 整合,循证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和科普创作等。 学术成果   从事现场流行病学和 传染病流行病学 研究和实践多年,曾负责美国俄亥俄州中部(四郡一市)新传染病大肠杆菌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1985~1986年)、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梅毒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1998—2002年)等多项流调研究;在管理流行病学领域,主持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社区健康状况系统评价、加拿大阿尔伯王子城印地安人自治政府管区内社区医学中心医疗药物信息系统等多个项目的设计和建立。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健康管理》杂志主编。中国最早开展健康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者之一。现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主编。 主要著作   《 健康在我心中 》北京东方影音公司出版 内容介绍 :   第一集标题:健康遭遇“十面埋伏”   第二集标题:面对头号杀手找对策   第三集标题:美国人的健康管理之道    第四集标题:戴着面具的健康“杀手”   第五集标题:健康危机突围之路   第六集标题:健康与您长相守   第七集标题:健康在我心中   第八集标题:健康新理念精粹 …… 1 黄建始著作-健康在我心中讲座参考: http://www.hxcxgl.com/bookinfro.asp?bh=A233 2 黄建始讲座: http://www.51hx.cn/byss.asp 3 http://news.sina.com.cn/c/2008-04-11/201015339101.shtml 4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1664/49_1_0101_desc.htm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4233 次阅读|9 个评论
纪念黄建始先生
热度 16 jiahepeng 2011-8-17 21:07
纪念黄建始先生
刚刚到美国,半个月之内丧失了两位让我尊敬的师长,而且都是在美国去世的。一个是我的入门导师,中国日报北美版总编辑黎星老师。另一个刚刚知道是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先生。我不但多年向他请教问题,而且长期合作。按计划,就在1个月后,我们科学媒介中心还要与他合作启动“科学家与记者角色互换”项目。长歌当哭。 黄建始老师是因患多发性骨髓瘤于美国时间2011年8月16日02:40在洛杉矶凯撒医院病逝。他是中国最早开展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著名学者,近年来还通过创办《健康管理》杂志来普及健康管理的理念。除了创新性的角色互换活动外,我们还共同召开了公共卫生的科学决策研讨会。黄先生对这类公益事业从不拒绝。多年来的合作,让我见识到黄先生的真诚,黄先生的努力,黄先生的奋斗。 请您安息! huang
个人分类: 科学传播|9158 次阅读|16 个评论
伊拉克和洛杉矶,哪里比较危险?
benyang22 2011-7-12 11:37
伊拉克和洛杉矶,哪里比较危险?伊拉克在战争中,洛杉矶在和平中。 如果比较美国人死于暴力的人数,洛杉矶比伊拉克要多。 从2007年一月到2011年六月在这四年半中,总共有1469名美国军人死于伊拉克。 在这期间,在洛杉矶县(洛杉矶市在其中),总共有3472名美国人死于暴力。这其中有2673人死于枪击。 这3472名暴力的牺牲者的种族分布如下: 南美人 1791 黑人 1120 白人 394 亚裔人 108 其他人 39 据2010年的人口统计,洛杉矶县有人口 9,818,605,其中 白人 4,936,599, 亚裔人 1,346,865, 黑人 856,874, 南美人 4,687,889 (估计其中有些南美人也属于黑人或白人) 粗算一下各人种的暴力死亡率 (每万人): 南美人 3.8 黑人 13.1 白人 0.8 亚裔人 0.8 美国经常有人抗议美军在伊拉克的行动,认为美国的军人在那场战争中做无谓的牺牲。但对于更多的美国人在洛杉矶的暴力中的无谓的死亡,大家都已经熟视无睹了。 顺便一提,我就住在比伊拉克还要危险的洛杉矶县里。 数据出处: http://icasualties.org/iraq/ http://projects.latimes.com/homicide/map/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s_Angeles_County,_California#Demographics
个人分类: 多彩社会|3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种也算研究。。。?
热度 3 wangxiong868 2011-7-8 18:43
研究发现真爱有助缓解疼痛 爱情的力量堪称神奇。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志愿者注视爱人照片时,忍受疼痛的能力显著增强,真爱有助缓解疼痛。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副教授娜奥米·艾森伯格带领研究小组,征募17名处于长期恋爱或婚姻关系中的女性志愿者进行测试。 研究人员对志愿者实施相同刺激,每次刺激后用1至20分衡量她们的疼痛感,同时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监测志愿者大脑活动。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注视不同照片,照片内容从伴侣、陌生人到蜘蛛、蛇等各不相同。结果显示,当志愿者看到伴侣照片时,代表身体感受到疼痛程度的分数显著降低。研究人员发现,志愿者注视伴侣照片时,大脑前额叶皮层活跃。与伴侣恋爱或结婚时间越长,受伴侣支持越多,这一区域活跃程度越高。 先前有研究显示,前额叶皮层与安全感相关,能够抑制大脑对害怕和焦虑的反应。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PNAS )发表论文说,这一区域也能缓解疼痛。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志愿者注视“另一半”照片时,负责压力反应的大脑背侧前扣带皮层欠活跃。 英国《每日邮报》7月6日援引艾森伯格的话报道:“我们发现,(恋爱或结婚)关系越久,这一区域越不活跃。”她说,蛇和蜘蛛的图片可能产生相反作用,因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这类生物威胁着人类生存。 先前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注视伴侣照片或与伴侣牵手有助女性缓解疼痛。不过,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大脑负责情感的区域,有助了解情绪如何在大脑不同区域发挥作用,大脑如何处理消极情绪。 至于恋爱或结婚时间越长,疼痛感越弱的原因,艾森伯格说,这或许因为时间越长,伴侣给予的安全感可能越强。 “这显示所爱之人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仅仅是想着他们或看着他们的照片,就可以缓解我们的疼痛感,”她说。 艾森伯格说:“在实际运用层面,如果你在忍受疼痛或处在痛苦中,让爱人陪伴在旁或携带一张爱人照片或许能够减轻痛苦。”(来源:新华网)
136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昨天的终期报告很精彩
热度 3 Rein 2011-6-3 12:07
说是终期报告,其实也就是一个课程的项目结题报告,每组(两个人)10分钟来介绍这个学期这门课课程项目做的情况。这门课叫做网络算法,课程项目是要求写一个5页(其实很短…………)的相关研究报告。这门课一共有十个星期,不过实际做这个项目的时间我算了算,只有6个星期。选课大部分是低年级的计算机系或者电子工程系的硕士生或者博士生。 这其实是个很小的报告,不过报告的质量之高让我目瞪口呆。再回想本科时参加的什么学术科研项目的中期报告,时间还是一年,有的同学甚至做了N年,报告要求也是11页,是这个课程的2倍长,质量简直是………………不能比啊= =不过一个是本科生,一个是研究生,这也难怪了。就当长长见识,原来研究生其实很牛的…… 一共大概有8组报告。至少有6组印象非常深刻(有一组我实在是没听懂……还有一组是我自己)。有动手非常强的,比如有一组在FPGA上实现了一个路由器,大概1万多行代码,并且实现了GRE之类的穿越NAT的协议,然后再学校和洛杉矶某地各弄一台进行NAT穿越实验。还有一组做的是infiniband上面的拥塞控制,虽然最后并没有完全做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是还是看得我目瞪口呆。 也有的组理论非常强的。有一组做了个超漂亮某拥塞控制协议的图论模型,通过模型找到了那个协议的N多反例。还有一个数学推导的看上去也很强(我没看懂怎么推的),不过最后结论也很漂亮。 最后表示自己很惭愧……国内养成的坏习惯,爱拖……这种10个星期一学期的制度稍微一拖,不得了了。还没反应过来就期中了,还没开始碰书就期末了……开学第三周交的项目计划,第七周该交进展报告了,基本啥都没做,就把项目计划目标再定细了一点。又过了两周就通知下周就要最终报告了,再开始狂赶……以后不能这么搞了,这么狂赶一次项目得减多少寿啊。 幸好最后赶出来了一点点东西。报告的时候思科的某副总裁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P.S. 在这边好像课程终期报告都是公开的,会有很多人,包括学生,教授,企业的人来参观……)
个人分类: 学习交流|4204 次阅读|2 个评论
隔墙有眼
热度 2 xbyang 2011-4-9 20:33
  如果说在隔着一堵墙壁有一双眼睛看着你,知道你的一举一动。你一定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事情,或许你会检查自己的房间,看看房子的隐蔽角落里是否被别人安装了针眼摄像头。你或许会想,除非是见鬼了,不然怎么会有人隔墙看见室内的动静呢?你不会相信隔墙有眼透视墙壁的事情吧?而美国洛杉矶高级警官希德·希尔就相信这样的事情,因为他自己就能隔墙看见建筑内人们的活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崂山道士可以穿墙越壁的故事。现在人们虽然还不能穿墙越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可以透视墙壁的技术出现了。 透视雷达   2006年10月一个宁静的下午,希尔警官身着便衣,慢慢地行走在社区的街道上,他在执行巡逻任务。在以往,警察的特殊身份会让他保持警觉,不停地左顾右盼,如果发现哪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对方,就拔出小手枪飞奔过去。然而今天,希尔有些不大对劲,他似乎耷拉着脑袋,摆弄着手中一个小盒子,那是一个液晶显示器。希尔一边走,一边按那小盒子上的几个按钮。难道希尔迷上了电子游戏?在执勤的时候也打个不停。   让我们走到希尔的身旁,看看他究竟在搞什么鬼。希尔在一栋双层的别墅面前停了下来,他手中的显示器上显示出别墅内有一名男子的身影,他从客厅走进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洗手,然后又回到客厅看电视,这个人的动作在屏幕上都清楚显示出来。原来,希尔手中拿的并不是游戏机,而是一个可以隔墙视物的监视器。这个监视器倒是有些像游戏机,可以不引起被监视对象的警觉。两星期前,墨西哥南部一处监狱一名重刑犯越狱潜逃,墨西哥警方认为逃犯可能逃往美国洛杉矶,并可能藏匿在这片社区。希尔监视到的这名男子在显示器上虽然只能显示一些粗线条的特征,但是希尔和墨西哥警方提供的逃犯外貌特征相比较,觉得还是有些相像。 希尔走过这栋别墅,掏出手机,偷偷地给警察局的同事发了个短信。十来分钟后,一辆警车悄无声息地开到这片社区,十来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包围了嫌疑人所在的别墅。嫌疑人一脸惊诧,毫无防范地束手就擒。经过审讯,这位嫌疑人正是那位逃犯。在这次追查逃犯的过程立了大功的监视器是以色列的卡梅罗雷达公司研制的“看穿墙壁”的新型监视装置。   以色列开发的这种透视雷达系统能利用超宽频技术绘制出墙后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从而实现“透视”效果。成像清晰度类似于超声波成像的效果,透视距离可达30米。卡梅罗公司研制这种仪器的最初目的是帮助救援人员在灾害现场寻找人员。研究人员阿哈龙说:“当必须从倒塌的建筑或火场中搜救灾民时,时间就是关键,救援队通常在排查废墟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他们也会因进入火场而危及自己的生命,即使他们不清楚墙后是否还有幸存者。”这种雷达研制成功后,救援队购买的需求倒是不大,却引起了军方和警方的高度重视,欧美一些国家的警察局大量购置这种雷达来搜捕罪犯和反恐。 瑞典皇家防务研究所研究人员尼尔森表示,他们也研制出了一种更为小巧的可穿透墙壁的雷达。在实际展示中,一台低频雷达可发现3米距离内12.5毫米厚的墙壁后面持手枪的恐怖分子目标。这种雷达主要用于发现非移动目标,由于恐怖分子通常都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因此需要配合另外一种多普勒雷达,可根据运动目标的变化改变波长和频率,监视躲避在墙壁后面的恐怖分子的一举一动。尼尔森表示,为了实际使用这种新型雷达,现在只需要解决一个技术任务:优化配置辐射天线。这样,整个雷达系统可监视3米以内20厘米厚的墙壁后面的移动目标。这个雷达系统可固定在一个手机大小的小匣子上,全重仅200克。希尔说,瑞典的监视器可以和以色列的监视器在执行任务时可互补,瑞典监视器小巧但是监视距离小,可用于建筑内对恐怖分子和犯罪嫌疑人的监视和搜捕;而以色列监视器比较大但是监视距离远,可用于街道上的巡警。 激光透视技术   现年56岁的希尔是洛杉矶警察局技术开发部的一把手,他负责与各种科技公司打交道,为警方研发高科技装备。如今,警察工作已不能仅仅依靠手铐和手枪。“9·11”后,美国警察成为国内反恐行动的一分子,工作性质的转变催生了警用装备的改变。“战争与犯罪的界线已变得模糊不清。”希尔说道,“警察也要对恐怖主义活动做出反应,我们需要隔墙视物监视器这样的新玩意儿。”希尔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洛杉矶的一些影院正在放映《超人》。   影片《超人》中有一个很经典的镜头:身穿红蓝紧身衣裤的无敌英雄超人正十分警惕地在天空巡游。他到达某一地后,只听到“噗噗”两声,超人的眼睛发出具有超级视力的激光束,两道激光束透过墙壁,让超人看见了正在钢筋混凝土墙后面进行的一项罪恶活动。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会真实存在吗?用激光束穿透一个不透明的墙壁就像用小勺挖布丁那样容易吧?答案是可能的,只要不让激光束激发起墙壁中的原子就行了。   激光是由“纪律很好的”光子组成的,它是科学家喜欢使用的“武器”之一,科学家用激光探测原子和物体的状态。希尔介绍说,科幻影片《超人》中的激光透视技术比他们目前用到的宽频无线电波成像技术更为先进;如果这种技术能够完全成功,到时警察就不用拿着一个容易引起犯罪嫌疑人警觉的监视器,那时警察们可以佩戴一种透视眼镜。目前,美国底特律大学的华裔科学家赵岩已经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初级的激光透视技术。赵岩和他的同事用激光束照射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结果佩戴上一种特殊的透视眼镜后,看见这种原本不透明的盒子变得像玻璃一样透明,盒子里面的物体也看得清清楚楚。   一件物品是否透明取决于它是否能让光通过。例如,一只普通玻璃杯对可见光是透明的,但对紫外线照射完全不透明,这也说明我们在温室里是晒不黑的;相反,人体对太阳光是不透明的,而对X射线是透明的。同样的道理,墙壁对于可见光来说是不透明的,如果是一种特定频率的激光,它就会变得透明。透视墙壁技术使建筑检修工不用凿墙就能够检查墙后面的管道和电线,警察和士兵也能发现隐藏在墙壁后面的种种危险。一份题为《开发透·视固体物质的新材料》的简介资料称:“研究人员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光学效应,它意味着在未来某一天,实心物体,诸如墙壁,可以变得透明。”希尔警官表示,透视墙壁的眼镜还是个概念性的产品,警察们真的能用上这种产品或许还得等上10年。   瑞典皇家防务研究所所长列娜·卡尔森女士则透露,激光透视技术的应用不需等上10年,他们现在已经用这种技术来反恐了。瑞典皇家防务研究所最为自豪的新型反恐装备是能从空中拍摄三维图片的激光摄像机,它可穿透普通摄像机难以克服的障碍,如森林或伪装网等,主要装配在“盾牌”无人直升机上使用,激光束拍摄的图片非常清晰,通过计算机与航空、航天拍摄的目标地区图片结合到一起,瞬间形成三维图像,可根据需要倒转或单独放大某个部分,重点研究。   数月前,瑞典特警在林雪平市举行“联合挑战”城市战演习时,首次试验了这种激光透视摄像机。从无人直升机上拍摄的目标图片帮助特种队员发现了潜藏在城市一幢楼房中的恐怖分子。根据三维图像资料,计算机分析了建筑内各个房间内恐怖分子的分布情况,还有隐蔽在建筑内各处的持枪恐怖分子的位置。特警根据计算机的分析,制订出了有效的搜捕和攻击路线,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既定任务。    神秘的“天使之光”   是不是只有美国、瑞典和以色列发明了透视墙壁的技术呢?希尔警官介绍说,加拿大有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更为神奇的透视仪器——“天使之光”。加拿大研究人员特洛伊·赫图比斯通过数年研究,最终发明出了这种透视墙壁的仪器。该仪器长15米,外形有些奇怪,两侧带有触角一样的东西,看起来像一只蜈蚣。据称,该仪器由三部分组成:主要部分是智能发光中心,能发出黑白光、荧光和7种激光;第二部分是光反射栅;第三部分包括8组等离子光束、二氧化碳充气装置、磁体、镜子。   特洛伊称,他发明的这一机器如今正摆放在他的实验室中。以往的一些“透视机”,比如瑞典和美国发明的监视器,只能探测到障碍物后面物体的分布和活动情况,是一种“粗线条的透视”,而“天使之光”发出的光束可以穿透墙壁,让墙壁变得像玻璃一样透明。这种光透过了特洛伊实验室的墙壁,让他清楚地看到实验室后面的车库,包括能看清他妻子汽车上的车牌号码。特洛伊说道:“有几次,我差点以为那面墙壁并不存在,想走出屋外去,结果差点撞坏我的膝关节。”   除了墙壁之外,该仪器能够穿透的物质还包括钢铁、锡、钛、陶瓷和木头。特洛伊后来又将自己的手放到了那道光束之下,发现光束居然穿透了手,能清楚地看见自己的血管、肌肉和每样东西。一些医学专家认为,遗憾的是这种仪器伤害人体,否则可以用于体检。研究人员曾经把仪器对准一个金鱼缸,一会工夫,里面的金鱼全部死掉了。在不断实验中,特洛伊发现“天使之光”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功能,譬如将它的光束对准某个开着的电器时,该电器就会突然停止工作。将它对准收音机、电视机和微波炉等,这些电器全都停止了工作。后来,特洛伊想试试这个机器能否让在空中飞行的玩具飞机也停止工作,于是他购买了一架遥控模型飞机。在家附近的一块空地上,他先打开了“天使之光”对准空中,然后启动模型飞机,让他震惊的是,当飞机模型飞了一圈,飞到那道机器射出的光束中时,它突然从半空中掉了下来。因此,一些军事研究人员认为“天使之光”还能用来作为秘密武器。 此外,“天使之光”还有一个很强用途,那就是可以用它发现隐形的飞机及其他装置,把它应用在雷达设备上,就可以发展出新型的技术。这一发明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包括军方、警方、情报局等机构都在关注这一发明,法国政府甚至秘密派人前去观看了这一装置的演示。因此,特洛伊获得了法国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的资助,他还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支持。   根据光线运动的特点,隔着不透明的物质,人们难以看见遮蔽物后面的物体,即使动用可见光设备、红外设备、微光夜视设备等等,也是难以发现目标的。尽管发明者特洛伊对“天使之光”的原理秘而不宣。一些专家认为,它原是采用了超宽带技术和等离子技术。对于使用超宽带技术来透视墙,不是什么新玩意。这一技术最先用于美国的特种部队来透视墙壁后的敌人。美国一家探测系统公司已研制出一种叫“探人器”的装置。它是利用人体本身存在的静电场原理来工作的。使用时,只要持该装置指向可疑方向,并对四周进行扫描,当扫描到人体信号时,该装置的定向天线指向静电场最强的方向。不过,使用等离子技术清晰地看到墙壁后的景象,则是特洛伊的首创。   不过,一些研究人员对特洛伊的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一方面是这种仪器听起来有些玄乎;另一方面,特洛伊一向有些奇怪的想法,他曾经因为研究可防止熊伤害人体的服装而获得1998年“搞笑诺贝尔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盖里·德里福斯则称,如果“天使之光”真能“看穿墙壁”,那么发明者甚至有望夺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透视墙壁的机器目前有15米长,特洛伊希望将它逐步盖子到眼镜或头盔般大小,这样就可能帮助警察和士兵更好地完成任务。但是,“天使之光”也引发了某种担忧:如果它真的发展到像眼镜一样可以佩戴,那么人们几乎将再无家庭秘密可言,因为只要戴上这种仪器,就可以隔墙看到一些家庭中的隐私。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一直是个难以很好解决的矛盾。为了更好的社会治安,有时人们不得不牺牲一些个人隐私。
6923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东西海岸游记之(二) 从落基山到洛杉矶
热度 1 bfax 2011-1-18 08:03
美国东西海岸游记之(二) 从落基山到洛杉矶
中国有个成语叫:夙兴夜寐。意思是说人早起而晚睡,非常勤奋。为了出游,我们也必须夙兴夜寐。虽然前一天准备物品弄到很晚才睡,但第二天早晨5点多就披着寒星从珂泉市出发了。 科罗拉多州是美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州。高海拔地区的天气变得很快,就像“孩子的脸”。虽然此刻在大丹佛区域天气非常清爽,但真正的考验在山区深处。我们擦着丹佛市西南角绕上了 70 号公路。开往这个方向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去滑雪的。其中 Loveland 滑雪场是价格较为“大众化”的;而 Aspen 和 Vail 则是两个世界闻名的滑雪胜地(查阅结果是,都入选了世界十大滑雪胜地)。我们沿着 I-70,接近 Vail 时,出现了一次险情。这个地方下过了雪,公路很滑,另外山路陡峭的下坡增加了难度。幸好,我们一阵忙乱之后,平安开过了那片区域。Vail 正在下雪,我们在 Vail 小驻了一下,感到很冷。试图重新上高速公路时,因为小路上的雪坡太陡,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后原路返回,从原地重新上高速。 这里提一下 Aspen。这个地方不在州际高速公路上,如果开车需要走小路。我在读塞格雷写的《费米传》时注意到他提到了这个地方。1953 年费米在 Aspen 呆了一个星期,参加一个类似物理训练营之类的活动。Aspen 有一个物理研究中心。印象中读其他物理学家传记时候也对 Aspen 有印象。物理学家喜欢在 Aspen 滑雪。 出了 Vail 以后,下一站就是科罗拉多州西部的重镇 Grand Junction。我们在这里用了午餐。这个地方比较惨淡,无家可归的人不少。在经济危机之下,小城市似乎比大城市更加不堪一击。这一点是返程时路过科罗拉多州的特立尼达(Trinidad)时感受到的,不妨到最后再谈。 Grand Junction 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我们启程时,这个地方还在飘着雪花。饭店的服务员说前面到拉斯维加斯“全是山”,这让我们提高了警惕。但实际才发现,犹他境内的 I-70 高速公路完全没有山路。虽然两侧有高地或者是远山,但高速公路处只是广阔的平地。 我不知道美国是根据什么划州界的,但就我几次出入科罗拉多的经历来看,科罗拉多州的崎岖起伏和周围新墨西哥州,犹他州的平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科罗拉多州东部开始了大平原,不过就西部而论,基本上当你离开山区之时,就是进入别州之时。 我在州界处总是期待景观的突变,果不其然。出了科罗拉多州以后,眼前顿时一片白茫茫,这是遍地的积雪。在我们行驶 I-70 的时候,犹他段两侧始终是绵延不断的积雪,白色,还是白色!白色底下,断断续续地有棕色的石头或者石头形成的山丘。上百英里的路程景色几乎没有变化。选两张代表性照片如下。 可以肯定,犹他南部的景色并不都是这样。犹他州有好几个国家公园,都在南部。可惜的是,州际高速全部绕开那些区域,只走平坦的地区。曾经不只一个人对我讲犹他南部的景色很好,看来只有再找机会专门走小路考察一下。 州际高速绕开山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去年新墨西哥州的经历让我们深深了解,要看风景一定要舍得走很慢的那种小路,盘着山,慢慢开慢慢欣赏。州际公路是运输枢纽,沃尔玛,Costco等超市的大车每天都频繁地行走在这些高速路上。无论是运力,速度,安全来考虑,走山路都是难以想像的。所以旅游者一定要自己去找小路。 在犹他境内 I-70 与 I-15 公路交汇而终止。值得一提的是 I-15 公路这一段很多区域限速达到了 80 MPH,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美国境内见到这样高的限速。一般都是限速 75 MPH 而已。沿着 I-15 有两个较大的地方,Cedar City 和 St George。前者我们只见到一个加油站和几幢楼,估计小城中心区域是远离高速的。我们在 Cedar City 加油,发现这个加油站居然提供 4 种汽油:85#,87#,89# 以及 91#。之前我们见过都是三种型号的或者更少。相比于 Cedar City,St George 就大得多了,感觉都可以跟珂泉市有一比。在 St George 找了一家亚洲餐馆,发现里面是正宗的“美式中餐”,味道在美式中餐里算是中档。我觉得很多美国人会喜欢他们这个味道。我吃过味道比较好的美式中餐是 PEI WEI(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在其他州也有分店),最差的是 Panda Express(我们城市的 Panda Express 连饭都做不熟)。当然,味道最好的美式中餐也比不上中式中餐。 St George 已经位于犹他州最南部,出去以后,即将赶奔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但是,其中却有一段是属于亚利桑那州。亚利桑那州的这一段的路最好,而且清一色设置黄色和白色的反光镜,给夜间行车带来很大方便。我们开玩笑说,亚利桑那州赚了,因为 I-15 在他们州这一段不过几十英里,大可以修得很好,把犹他州和内华达州比下去。犹他州如果也这样修,则是上千英里。然而,返程时再次路过亚利桑那州,发现它的其他高速公路也是一样的配置。亚利桑那州是非常注重形象的。不管怎么说,这样做给居民和游客带来很大方便,值得赞赏。 进入内华达州后,仍然有反光镜,虽然不如亚利桑那的好。拉斯维加斯就在内华达最东南的小角上。我们不知在黑暗中摸索了多久,当前面一大片黄色的灯海骤然出现的时候,的确让人振奋。拉斯维加斯是典型的不夜城。我并不打算赌博,但是却很希望感受一下这里的热闹和城市气息(我们生活在中西部的小城,除了市中心以外,很少有超过三层楼的建筑)。 拉斯维加斯其实也只有 Strip 附近比较繁华。我们目睹到距离 Strip 不是很远处,那里的小赌场都是非常冷清。三个原因:经济危机;冬季;非周末非节假日。但是 Strip 上还是很热闹的。拉斯维加斯被称为赌城,其实赌场都设置在各个大酒店的一楼。一个典型的赌场如下:外围都是一排排像电子游戏厅一样摆设的老虎机。这些老虎机国内的电子游戏厅也有,基本没啥区别,但数量十分可观。有不少人在玩老虎机,各种肤色,年龄的都有。中心地带是有人负责的各种游戏,会比老虎机有趣得多。服务生站在台子后面,娴熟地用一个细长木棍来整理各种道具和骰子。有很多扑克牌的游戏,也有只是一个大转盘来随机转号码那种。拉斯维加斯的酒店非常多,但最著名的是两家:凯撒宫;还有一家拥有音乐喷泉的叫 Bellagio。好了,上两张图,后面的就是传说中的音乐喷泉。音乐喷泉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水流经常随着音乐迅速地横向运动,而水流同时受到重力作用,总得效果让人觉得水流似乎有了“生机”。可惜的是,那一天我们很少照像,甚至没有给凯撒宫留个影。不过在网上可以找到它很多的照片。 拉斯维加斯的 Strip 很热闹,对我这个在中西部“大农村”住久的人而言是比较稀奇。在国内这种热闹之处比比皆是。虽然热闹和气派,但拉斯维加斯整个的气氛不好--这简直是一定的。 拉斯维加斯只是我们歇息的驿站而已。小住一宿之后继续沿着 15 号公路前往洛杉矶区域。上午时,这条狭窄的通道非常堵,因为有一段限制只有一个车道。行车至加州,最大的感受是开始出现绿色。加州东部也是多山。我们在加州驻足的第一站是一个叫 Barstow 的小镇。找了一家墨西哥餐馆,从玉米片,蘸酱,到正餐,每一样都比科罗拉多州的墨西哥餐馆好吃多了。我们有点悲凉地感叹,加州不仅有好吃的中餐,就连墨西哥餐都比我们强太多了。而且诧异的是价格一点也不贵,量还非常足。我们全力以赴,居然没一个能吃完的。 我们将要住在一个海边的小地方,叫 San Pedro,位于 Long Beach(长滩)的西边一点点。但是进入大洛杉矶区域以后,我们的第一站却是 Pasadena(帕萨蒂纳),因为它正好位于我们的路线上。 去 Pasadena 干什么?您可能猜到了,铁定是去参观 Caltech (加州理工学院)。对我而言,Pasadena 几乎就等同于 Caltech。 Caltech,让您想到什么?基因之父摩尔根?世界航空权威冯·卡门?最受美国人推崇的物理学家费因曼?用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电荷的密立根,或者他的学生,发现了正电子的 C. D. Anderson?晶体管之父肖克利,抑或是 Intel 的创建者之一,“摩尔定律”的 Gordon Moore?这个小小的校园,最不缺乏的就是牛人。更加不能忘记的是与它有关的中国科学家们,从 Caltech 出来的很多都成了相应领域的泰斗。略举几例:钱学森(师从冯·卡门),郭永怀(师从冯·卡门),谈家桢(师从摩尔根),赵忠尧(师从密立根)。还有周培源,钱伟长,林家翘 ... ... 早就知道 Caltech 是一个“小而精”的大学,但我一直以为“精”只是在于老师和学生的质量。来了才知道,校园的风景也可以用“精”来形容。至于“小”,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不免惊叹,的确太小了。这样小的校园,景色不“精”一点是说不过去的。 校园一瞥: Caltech 的一个边门(跟牛校合个影吧):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已经在校园里转了两圈。有一个楼名字叫做 Guggenheim 楼。我非常兴奋,以为是牛得一塌糊涂的 JPL(喷气推进实验室),但实际不是。它叫做 Graduate Aerospace Laboratories at Caltech (GALCIT)。真正的 JPL 肯定要大得多,而且距离这里有一段路。回来才知道 JPL 每年只有固定的日子才允许参观。 中间进了一个生物楼,发现该学院每名学生(即使是本科生)的名字和照片都在橱窗中列出来了,就像 Faculty 一样。大楼正门往里有一片区域介绍本院的一个牛人:Hartley。 Caltech 的正门是很不起眼的。我们是从 Pasadena 的一个 Borders 书店享用了 Seattle's Best 咖啡之后,沿着小路不小心走到这里的。“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样,校门也完全说明不了问题,Berkeley 和 Caltech 的校门都是不起眼,但谁真正了解这里面正在发生的故事呢? 夜幕降临。我们离开 Pasadena 去了洛杉矶 Downtown 附近的中国城,吃了一个龙虾和一个牛柳。未来的留学生朋友们,如果想吃的好,应该选择洛杉矶附近的大学,比如 UCLA,USC之类的。在中国时候总觉得吃不重要,在美国呆了几年以后,吃的重要性会上升,具体我不说为什么,可以猜到。 洛杉矶的 Downtown 还是有不少高层建筑,瘦高的那种。但这里毕竟不是 NYC(纽约市)的曼哈顿,也就是说,跟多数美国大城市差不多,离开它的 Downtown 不远,楼就迅速变矮了。洛杉矶 1 月份的气候超好,温和可人,遍地的棕榈树和绿色。虽然,这里的空气和植被没有科罗拉多干净,但是此刻的科罗拉多只有白雪和枯枝。也许是因为从小看惯了雪,没看惯棕榈树。不过,夏天可以想像洛杉矶一定很热,而夏天的科罗拉多清爽宜人。 离开洛杉矶(LA),向南前往 Long Beach 方向。Long Beach 虽然靠着海,但 Downtown 区比 LA 差太多了。一路上我们经过灯火通明的洛杉矶港和 Long Beach 港,直抵达朋友在 San Pedro 的家。从那里可以看到 Long Beach 港。拍一张晨曦中的 Long Beach 港吧。 (由于已经重新开始工作,只能每天用点时间慢慢写 ... 下一篇:圣地亚哥,圣巴巴拉)
个人分类: 游记|10348 次阅读|2 个评论
洛杉矶一瞥
harveyho 2010-9-7 15:12
到慕尼黑开会,这次走的是经洛杉矶中转。中间五-七个小时停留。以为就在机场傻等,结果因为转Lufthansa, 要check out,过海关。旅行社不建议在这么短时间去市区看看。但,既然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为什么不去采采风呢? 没有时间去研究如何坐巴士或地铁去市区,直接叫了taxi. 50美元到市区,为了省时间。远处看,洛杉矶市区被一片薄雾笼罩,是有轻微的污染。一个韩国司机载我去了Nokia Center. 大概是一个大的娱乐中心。九月底的加州,天气相当不错。有很不错的色彩。沿着Figueroa St, 一路往市中心走去。在downtown走路乱转了两个多小时,再打的回机场。中间买两元的食物。 一趟洛杉矶市区游,102美元。这美国第二大城市,算是蜻蜓点水有了些印象。很多人对洛杉矶形象一般,如污染,甚至华人太多。 从远处看,洛杉矶市区上空 的确有烟云,空气比奥克兰差。但比国内应该好很多,树木青翠,也比较干净。的士司机带我去的是South Park,是个重新开发的一个旧区。再南边就是南加大了。洛杉矶很多墨西哥人,或说西班牙语的人(数据说占到1半)。问人路,好像还不会讲英文。 商业区一片高楼大厦,但因周末,没人。 有一片旧城区感觉穷,乱,这在一个大都市,民族融汇的地方难免。的确很多老墨,连英语都说不流利的。还有些街道,一看就是差区:失修的建筑,流浪汉,摆出来的多是地摊货。但好区房屋并不便宜,如一个studio(无单独睡房)要价达22万美元。 没时间去好莱坞,华人街,Beverly Hill, 下次好好转转。如UCLA。 Donald Trump的Apprentice有一集主题不是要竞争者宣传LA最美好,最友善的一面吗? 天气晴好,有几张照片不错。 几张都是South Park附近。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房价对比中国房价
Dettem 2010-8-12 09:44
美国房价对比中国房价 美国费城,在美国属于中等城市里面规模比较大的。它的经济实力比纽约、洛杉矶、迈阿密、芝加哥或者休斯顿相比较是有点差距的。换算到中国国内,其经济地位和中等发达的省份的省会差不多,比如:重庆、郑州、合肥、南昌什么的。前天在费城当地的电视台的财经频道听到当地的房地产平均价格为:$633/平米;而当地的平均收入为$5.8万。折合每年可以买不到92平米的房子;结合当地的住房习惯(住带草坪和花园的独立小楼)每套房子大约300-400平米;大约4年多的收入就可以买一套;如果加上贷款,当年就可以付了首付拿到房子。而国内像郑州、合肥、南昌之类的城市的房价又如何呢?在我移民之前,那里的房价据说到了¥8000/平米;而那里的平均收入为¥4万。折合每年只能买5平米的房子;如果贷款,那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国内的房奴就是这么诞生的。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在鄙人看来无非下面四个方面:   1、国内政府的不负责任造成的。在房地产市场的培育方面企图放卫星、搞大跃进;违背经济规律;把西方需要一百多年的培育房地产市场的过程压缩到不到20年完成;这就是违背经济规律。在西方房地产市场从政府统一管理到纯粹的市场调节所用的时间是必须的,不能打折扣。要知道老百姓的适应过程,维护市场秩序所建立的法律制度,人们的法律意识,这些过程是不能被压缩的。   2、美国人不怕贷款,人生苦短需尽欢,可以提前享受到好车好房,不贷白不贷!有一个玩笑说,美国人的银行里永远存着一个月的工资。当然,这和美国的福利体系也有关系。美国人医疗保险和社会安全税是强制的,所以不必太担心医疗费。加上公立教育是全免费(连书本费都免了,因为书是上一届的学生用过传下来的)。所以,美国人也没有太强的危机感。而相比之下,中国人没有太强的贷款习惯,我们习惯一次性付清,这样才踏实,国内的中国人还信用卡还得特别及时,基本上把信用卡当成储蓄卡在用。   3、美国银行发放贷款程序简单。美国信贷体系极为发达,贷款手续非常简单。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这个号码记录着每一个人的信用。美国人一般通过房地产公司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根据买房人的信贷记录发放贷款。于是,美国人买车买房很少一次付清,大多都是贷款买房。   4、根据我的观察,当地税前月收入在4000美金左右的工薪阶层还是比价普遍。$30万可以买一套不错的别墅,如果是30年贷款的话,每个月的月供也只有$1000左右,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人在工作,供一套这样的房子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发达的社会信贷体系加上相对低廉的价格,是美国中产阶级能够买得起好车好房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如果中国不打算修正自己在培育房地产市场的过程所犯下的错误。国内老百姓在近50年之内是无法摆脱房奴的悲惨命运的。就像《星球大战》里面西斯皇帝策反阿纳金成为达斯.维达公爵所说的那句台词那样:This is your destiny!(这是你的命运所在!)无法改变的命运! 中国的高房价,是各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实际垄断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市场垄断联合向广大民众进行经济掠夺的罪恶本质的必然结果.衣食住行,人之生存根本.经济是发展了,而且多数人都开始有钱了,可横在众人面前的重重大山却愈发高大了,生活的成本愈来愈高了,生存的状态愈发恶劣了.试问,这种掠夺式的发展是否要以毁掉几代人的幸福为代价,如果人一辈子奋斗的结果仅仅够一套住房,我们的民族还有多少希望.难道我们发展的目标就是靠众多房奴把头十个房地产开发商送入世界500强,然后让他们满世界开发房产,把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以廉价的奴隶式的方式牺牲在大小工地上.没有什么比这种变态更危险更无耻更落后更愚昧的自杀方法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12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天,在洛杉矶经历地震
huxiaoxuan 2010-4-5 14:29
今天下午在三楼自习室,正在电脑上看一篇论文,头上戴着耳机。论文太长,读的昏昏欲睡。正徘徊在半睡半醒之间,突然觉得书桌晃来晃去,心想难道是我看电脑太久,得了眩晕症?于是用掌心使劲按住桌子,保持身体不动,仍然有左右摇晃的感觉不断地传到掌心。 怀疑可能是地震了,于是回头问一起学习的哥们,感觉到地板在晃没有。这哥们刚刚睡醒,还没回过神,摇摇头说没有。正说着呢,突然大楼猛的又晃了一下。这下我们两人都清晰地感觉到了,确定这是地震无疑。 联想到这段时间一直传闻加州将有大的地震,感觉应该下楼去避一避。于是两人一起出了自习室。刚刚出门,又觉得好像没什么必要,因为这种小震也曾经历过几次。于是站在楼梯口纠结了一阵,决定还是下去。 从楼梯下到地面,看外面的人来人往,各忙各的,没有人在讨论地震(可能在地面上感觉不到),也丝毫没有任何恐慌的气氛。我们不禁哑然失笑,心想真是庸人自扰,抬腿又上楼去了。 很快网上的新闻就出来了,震中在墨西哥北部下加利福尼亚州蒂华纳,里氏 7.2 级,不算小,但还好没造成太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新浪网新闻报道: http://news.sina.com.cn/w/2010-04-05/104820010152.shtml ) (科学网博客报道: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944 ) 想到一句古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对地震这一类的天灾来说,确实如此。但对人祸呢,也是无法躲过吗?王家岭煤矿的灾难再三出现,难道就不能避免?老天爷既不怜惜生命,我们自己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毕竟,人命关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1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