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太平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最新视频:日本政府宣布进入核事故紧急状态
xupeiyang 2011-3-12 17:03
视频:日本政府宣布进入核事故紧急状态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2/163461279757.html  11日,日本发生8.8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目前,日本政府宣布进入核事故紧急状态。   3月12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以上视频内容。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平洋板块俯冲与日本巨大地震的周期性发生
热度 12 dongping2009 2011-3-12 11:14
太平洋板块俯冲与日本巨大地震的周期性发生
看到新闻中播放的日本巨大地震所造成的惨烈后果,深感震撼。此时此刻,惟愿震灾区的日本老百姓,包括居留与学习在那儿的国人同胞,能够早日度过难关。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这种现象是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与日本周边的板块运动紧密关联的(图一)。对环太平洋俯冲带地震活动性的解释,是当今板块构造学说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 图一显示,日本列岛生存于太平洋与欧亚两大板块的夹缝之中,在对东亚包括日本列岛的板块划分历史上,最初,整个日本列岛被一切为二,分别归属于欧亚与北美两大板块系统,整个日本列岛的大部分归属于欧亚板块(图一左上)而直接面对太平洋板块的强烈俯冲;后来的研究发现,日本列岛可能是从其中间部分分开,并分属于欧亚与北美两大板块(图一右上),其北半部分属于北美版块,东侧承受太平洋板块俯冲,而西侧则以接力方式,向欧亚板块亦即中国的东北地区俯冲,同时,其南半部分与中国大陆地区部分整体相连,构成欧亚板块的东缘部分,承受来自于太平洋与菲律宾板块的接力俯冲。 进一步的工作表明,北美版块中的鄂霍兹克海部分与日本列岛的北半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鄂霍兹克微板块从北美版块中分离出来(图一左下);甚至,日本的本州部分,也就是这次日本发生巨大地震所在的地区,作为一个微板块,可以进一步从鄂霍兹克微板块中独立出来(图一右下)。 但无论如何,日本列岛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的强烈俯冲作用,而持续处于地震的多发与强发之现状,都是不可改变的一个事实。 其实,关于在日本四国岛的日本南海、北上至东京都所在的关东地区,一直持续向北到靠近北海道的南部,自本世纪初开始,会在最近的10-30年,发生一次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已经基本成为地震学家们的共识。 考虑到太平洋板块自南向北对该地区的俯冲速率为每年65到85毫米范围变化(图二),而一个巨大(例如一个8级地震)地震的应变累积会在5-7米左右,因此,经过大约70-120年,这种太平洋俯冲运动的缓慢积累,该地区便会完成一个巨大地震的能量积聚过程,而迟早会被释放出来。 历史地震记录显示,在过去的500年间,该地区巨大地震的发生周期为90-150年,另外一些科学家们,给出的估计是70-100年,平均为85年,这种估计差别的存在,主要在于他们对于历史上发生于该地区之巨大地震、特别是早期阶段所发生的巨大地震震级大小之认定的不同上。 最近一次的日本关东巨大地震,发生于1923年,距本世纪开始的2000年,已经77个年头,已经严重逼近科学家们关于该地区巨大地震复发周期的估计。这也是为什么本世纪一开始,便在日本国内,包括民间与学术界两方面,俱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关于日本关东地区,距世纪之初的近期内,将要再发生一次巨大地震的讨论之原因。 日本国内每年这样频繁的、关于此类问题的重复讨论,于外人看来,宛如我们看到的放牛娃儿,高声呼喊“狼来了”的类似情景。但是,终于这次,一个接近9级的巨大地震,在距离上一次日本关东大地震88年之后,在该地区那么突然地、先是静静继之非常猛烈地,如约踏来。 不过,联系到该地区历史上所发生巨大地震的实际时间空间分布,以及地震学家们关于太平洋板块在该地区俯冲速率的估计,完全可以预言,这次日本巨大地震、包括其后一系列持续余震的发生,而会释放掉80余年来不断积累的绝大部分应变能量。相应地,在未来的50-70年内,该地区能够再次发生8级以上巨震的概率,便会降至极低极低的程度了。 主要参考文献 1. Seno T, Sakurai T, Stein S. Can the Okhotsk plate be discriminated from the North American plate? J. Geophys. Res. , 1996, 101: 11305-11315 2. Wei D, Seno T. Determination of the Amurian plate motion, in Mantle Dynamics and Plate Interactions in East Asia, Geodynam. Series ed. By M. Flower et al. Am. Geophys. Union. 1998, 27: 337-346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16640 次阅读|32 个评论
超级月亮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应该引起重视
qujiangwen 2011-3-11 23:56
http://news.qq.com/a/20110311/003080.htm 日本今日发生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 视频为:全球地震频传 “超级月亮”惹的祸。 预则立,不预则废 专家不专:极端超级月球引发潮汐可能与盈江和日本地震有关 已有 206 次阅读 2011-3-11 16:31 | 题注: 在月球近地点出现时,地球上会出现低于或高于平常值的潮汐,潮汐可能会引发地壳失衡,但是否会引发地震的问题确实是需要深入探讨。目前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不代表都是错误的,专家的知识范围和认识水平也是有限的。对于任何事物,都要学会观察和联系,善于观察和联系可以为科学研究找出新的创新点和新课题,并且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证据,专家需要拿更多的证据去说话,而不是出了新观点就是一味否定或者当作谣言。关于媒体此前广泛刊登的 “ 超级月亮”离地球最近 将引发地球灾难?” 以及 “ 亲密月亮”将带来地震海啸? 等报道不应作为”谣言“来处置。作为专家和专业人员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超级月亮是否可能与地震、海啸等有关,并尽可能的去研究其中的机理和提供证据。对于新观点不要一棒子打死,认为这就是不对的。科学是很严肃的问题,知识是无止境的,我认为地震专家和学者应该通过此次日本和中国云南地震事件深入研究一下超级月亮和地震、海啸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为未来的地震和海啸预警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9903do=blogid=421213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3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汶川8级智利9级日本9级地震关联及预测
热度 3 冯用军 2011-3-11 23:04
2010年3月台湾高雄6.7级就已经预示了,环太平洋带将在2011年发生大地震,这种大地震威胁将持续到2020年。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海地7.3级地震、2010年2月智利8.8级(1960年5月,智利发生8.2级地震)、2011年2月智利6.8级、2011年3月云南盈江5.8级、2011年3月日本8.9级地震,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 从2000年来,由于宇宙的两条螺旋带因虫洞能量流动和熵积累导致银河系所在螺旋带的能量过多流动到云河系所在螺旋带,黑洞和暗能量在宇宙失衡使得太阳系影响到地球南北两极及地热能量的异动。 海地地震、日本地震都导致了巨大的高达10-30来米海啸,《2012》提前预演。 李四光先生预测的河北(唐山7.8级)、云南(通海7.8级)、四川(汶川8级)都发生了大地震,福建(台海)、江苏(南京,地陷和天空云圈,有说日本鬼子当年残忍屠杀南京难民,如今终于报应了,天空的2个圆圈表示被屠杀的中国人民可以瞑目了)、广西(柳州)等地震带也比较要引起注意,尤其是最近发生地陷、天坑、云圈、鱼纹云等的一些省区,要保持高度注意。 另外,如果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像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水堆的爆炸,1号机的超能量的氢爆可能引发福岛核电站发生连锁轻水堆爆炸,从而导致地底能量与地面能量结合,引发更大的地震。 日本自卫队因这次地震战力损失估计超过20%,一个先进战斗机基地被淹没,大量先进的f-2飞机永久受损,太平洋海域内的部分多国核潜艇亦可能受到极大波及,不可否认部分核潜艇受损已经永存海底,如果环太平洋有核国家的部分核设施出现问题乃至爆炸或者核弹误发射,可能出现《2012》的景象,地球南北移位,非洲再次成为新新人类的诞生地。 智利地震与日本地震相互影响,相互波及,一方发生地震,引发海啸必然波及另一方,所以,智利地震引起日本海啸、日本地震引起美国海啸,环太平洋地震带,地球内部因人口过多由地球表面传感到地球内部的熵能量累积过多,所以,还需要再释放,这种释放除了日本余震外,还会在别的地方爆发,预计到2020年,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还会至少发生1次8级左右的大地震和100余次5级左右的中型地震,过1000次3级左右的微震。 中国应尽快建立全国的地震监测网(土法监测地震等),注意听取民间的声音,尤其是民间地震科学家的声音。
个人分类: Science Journal|4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双版纳植物园的竹柏
热度 1 saraca 2011-3-9 21:43
竹柏,非常有意思的名字,既有竹的风格又有柏的品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推崇竹的虚怀,柏的千岁。“岁寒三友”不就是翠竹、松柏、蜡梅么? 为什么叫竹柏呢?看,叶子阔卵形,叶脉平行,苍翠如竹。柏,乃因为竹柏树干挺拔、树型伟岸,有松柏之神韵。若一定要问:为什么它是一种像竹子的柏树呢?那是因为它具有松柏类植物的球果。 竹柏属现存5种1变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至菲律宾及新几内亚等南太平洋岛屿。传统上,人们将竹柏类植物归入广义罗汉松科罗汉松属作为一个组。然而,竹柏属与罗汉松属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从叶型上,竹柏属与罗汉松属二者尽管皆为阔卵形叶片,但很容易区别,区别在于竹柏属叶具多条平行细脉而无中脉。其次,竹柏属与罗汉松属种子下方的肉质种托来源不同,竹柏属的肉质种托来源于轴的膨大,而罗汉松属的肉质种托来源于叶性器官肉质化膨大聚合形成,而轴性构造并不膨大。若你仔细端详,竹柏属的肉质种托犹如苍松翠柏中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罗汉正 打坐呢!难怪从前的植物学家们将它们与罗汉松属植物放在一个属。 在我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竹柏属与罗汉松属植物都集聚于裸子植物区。看,没有主叶脉的竹柏组,叶片舒展;其中,具有红色肉质种托者为肉托竹柏Nageia wallichiana,没有肉质种托的是长叶竹柏N. fleuryi和竹柏N. nagi。具有主叶脉的罗汉松属成员皆具肉质种托,种间主要区别在于不同的叶型和地理分布。在西双版纳,白日青P. nerrifolius是该地区较常见的植物树种,在勐海县勐海乡曼真村旁,就有两株树龄达200年以上的百日青,树高22米以上,胸径达65厘米和96厘米,堪称中国百日青之最。 竹柏类植物广泛且零星地分布于热带亚洲至东亚南部,新几内亚、马来西亚、至中国南部(西双版纳)是竹柏属的现代分布和演化中心,联系到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长期以来稳定的气候,这里有可能是竹柏类植物的起源地。对于只分布于中国西双版纳地区,越南、缅甸、印度的肉托竹柏来说,这似乎是合理的推论。 竹柏类树型优美,是常见的庭院植物;长叶竹柏与竹柏的种子可供工业用榨油。看来,既竹又柏的竹柏,渗透着丝丝传统中国文化,在科研、经济方面还具有不小的潜力呢! 参考文献《Flora of China》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4366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在意料之中
热度 5 杨学祥 2011-3-9 13:53
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 2011年03月09日 12:26 来源:国际在线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国际在线消息(驻日本记者 谢宏宇):日本东北地区9日上午发生里氏7.2级地震,日本气象厅目前已经向青森县的太平洋沿岸、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发出海啸预警。 据日本气象厅观测,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0时45分),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在本次地震中,宫城县北部地区震度为5级弱,东京市中心一带震感明显,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已经设立专门的信息联络室处置震情。 据东日本铁路公司透露,受本次地震影响,东北新干线白石藏王至新青森段为确保安全一度停运。另据来自日本东北电力公司的消息称,本次地震并未对宫城县内的核电站造成损害,核电站目前运转正常。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3/09/5051356_0.shtml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发生4.2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地震统计特征对比 已有 202 次阅读 2011-3-7 05:3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 潮汐组合 统计规律 拉马德雷 灾害链 推荐到群组 全球视图 http://www.ceic.ac.cn/eq_detail2.jsp?id=109134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值得关注的统计特征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中间10年中国东部开始出现7级以上地震。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0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和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在后10年,应加强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发生4.2级地震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07日03:56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3月7日1时51分,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北纬39.0度,东经111.7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公里。 (责任编辑:UN017) http://news.sohu.com/20110307/n279683946.shtml 智利发生6.2级地震 2011-03-07 02:20:00 来源: 海南日报(海口)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3月6日电 (记者赵燕燕)当地时间6日上午9时31分左右,智利北部边境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7.8公里。 作者:赵燕燕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 http://news.163.com/11/0307/02/6UGQSCNT00014AED.html 南大西洋南桑德韦奇群岛发生6.6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6日23:11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位于南大西洋的南桑德韦奇群岛格林尼治时间6日14时32分(北京时间6日22时32分)发生里氏6.6级地震。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06/231122063654.s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03-07 01:51:36 4.2 39.0 111.7 5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 地图 2011-03-06 22:32:36 6.5 -56.1 -27.2 9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地图 2011-03-06 20:50:57 3.1 32.4 91.0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地图 2011-03-06 03:24:39 3.7 32.9 92.0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交界 地图 2011-03-06 02:31:02 3.7 31.3 103.6 18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 地图 2011-03-05 04:16:53 3.8 43.9 87.1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地图 2011-03-04 09:01:14 3.7 32.1 94.5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巴青县 地图 2011-03-03 23:08:20 3.4 32.5 105.1 2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地图 2011-03-03 15:54:26 4.1 33.8 101.1 7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交界 地图 2011-03-03 10:41:25 3.1 39.0 75.2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2 19:43:15 3.0 34.2 104.9 7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地图 2011-03-02 09:18:34 4.2 39.0 75.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1 15:13:49 3.7 28.2 104.9 2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珙县、长宁县交界 地图 2011-03-01 00:32:24 3.1 32.8 92.1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交界 http://www.ceic.ac.cn/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已有 547 次阅读 2011-2-20 11:38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杨学祥 2011年1-5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3月是第三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 潮汐组合A:2011年3月5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同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6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35%。 潮汐组合B:2011年3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82247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潮汐组合C:3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8度,2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21日为春分,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四种天文奇点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6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3.7172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倒春寒和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4789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7883 中强地震频发和潮汐组合:关注地震的统计特征 2010-10-9 05:3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马德雷,地震周期,统计特征法,地震活跃期 推荐到群组 中强地震频发和潮汐组合:关注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2010年10月8日为日月大潮,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与潮汐组合对应,10月6日3.3 级地震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4.5 级地震发生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4.3 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交界,7日3.4 和4.4 级地震发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8日3.7 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6.4 和6.1级地震发生在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6.2 级地震发生在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3.6 级地震发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地震频发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统计对应性。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1】。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世纪4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1952-1964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5年,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特大地震滞后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4年,按此数字特征,2010、2014、2018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 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第一次验证了特大地震的活动规律,这一规律还需更多数据的验证【3】。 中国首席地震预报专家孙世鋐最近指出,我觉得根据过去100年的地震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现在这个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地球的地震频发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100年前60年,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从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面,全球就没有发生一次8.5级地震,就是说显示出来,这种强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它是在某些时代发生,某些时代相对比较平静。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已经变为地震专家的共识。 值得关注的统计特征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中间10年中国东部开始出现7级以上地震。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0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和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在后10年,应加强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3. 杨学祥,杨冬红. 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 发表于 2010-3-3 7:17:40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914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71227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IP: 219.82.46.* 删除 回复 匿名 2011-3-7 20:25 1889至1919、1920至1950、1951至1981、1982至2012如果这三十年这样排,那么1889至1919年就不会是4次地震,1920年至1950年好不会只是一次地震、1951年至1981年不会有11次地震、1982年至2012年前二十年是零度次 这是我针对网上的数字对比的,有些地震年月在网上查不到资料,如果查得到就更清楚了。虽然拉马德雷相位与中国的天干地支不一样,但总有一个起始年吧,如果1889就是起始,那这种计算地震的方法有一点牵强了。 盛红月 博主回复(2011-3-9 03:20):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暖位相是客观观测的结果,不是任意排列的。 IP: 219.82.245.* 删除 回复 匿名 2011-3-7 14:22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发生4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在1946-1972年发生11次,在1977-2003年发生0次,在2000-2005年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我不知道这个网上的地震数据有没有错 盛红月 博主回复(2011-3-9 03:17):不同资料的统计有所不同。差别不是很大,趋势是一致的。 IP: 219.82.245.* 删除 回复 匿名 2011-3-7 14:01 我个人认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有些混乱,冷暖相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本身就没有周期性可寻。在1889-1924年发生4次是35年,在1925-1945年发生1次如果前后平均一下应该是27、5年、为什么一定要35年呢?说明4次地震中有一半或者更多是在30年后的5年中发生的,太随意性了,如果地球运转随意加10天减10天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只要中国目前所有的建筑还能抗上五级地震总还渡得过一些难关, 盛红月 博主回复(2011-3-9 03:14):有些自然现象不存在严格的周期,通常说太阳黑子有11年周期,实际上是9-13年的平均值。拉马德雷周期也是一样,为50-70年。 IP: 221.210.51.* 删除 回复 匿名 2011-3-7 10:56 请问杨老师: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已经变为地震专家的共识。今年3月份会有一场8级左右的地震吗?大概位置在哪里?谢谢您. 删除 回复 赫英 2011-3-7 06:42 为什么近期地震比较集中在山西,沿北东向的影响会如何? 博主回复(2011-3-7 08:55):西太平洋的挤压作用明显。关注俄罗斯、日本、菲律宾的地震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955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63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美洲三国太平洋海岸地区发生里氏5.7级地震:地震活跃期
杨学祥 2011-2-23 18:02
中美洲三国太平洋海岸地区发生里氏5.7级地震 2011年02月23日17:00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2月23日讯 据来自南方电视台的消息,中美洲三国(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太平洋海岸地区昨天晚上发生里氏5.7级地震,但是至今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   萨尔瓦多国家土地研究服务局宣布,地震的震中在太平洋距丰塞卡湾南部90公里的水域,是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在海上的分界处,深度为36公里,发生在当地时间晚上9点零1分。萨尔瓦多有关机构没有宣布距地震最近的拉乌尼翁省处于紧急状态。   在尼加拉瓜太平洋海岸的奇南德加省、莱昂省和马那瓜省的部分地区有强烈的震感,引起居民的惊慌。尼加拉瓜土地研究所的成员说没有发生海啸的危险,居民应当采取谨慎的措施,保持平静。   在洪都拉斯南部乔鲁特加省有轻微震感。   这次地震是由本地区科科斯和加勒比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引起的。属地震多发区。(管彦忠) (责任编辑:张彩峰) http://world.people.com.cn/GB/13989671.html 地震火山都进入活跃期 已有 1287 次阅读 2010-3-31 12:0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地震,火山,活跃期 推荐到群组 地震火山都进入活跃期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764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石家庄蓝太平洋科技公司被聘为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单位
viclee 2011-2-17 23:53
石家庄蓝太平洋科技公司 再次被聘为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单位 2010年11月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在中山宾馆举办第二届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撑单位签约仪式。第一届签约仪式是2008年8月18日,距离今天已经两年多了。两年来,我们经历了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大事件的考验和锻炼,成功的完成了我省信息安全保障的任务。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副组长、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副厅长在会议上为此做了很好的总结。我们石家庄蓝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以雄厚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再次成为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撑单位。 河北省保密局姜砚平副局长 河北省国家密码管理局高学之副局长 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组组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致明教授 亲切握手 热烈祝贺 与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副组长、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副厅长段润保 庄重签字 神圣责任 石家庄蓝太平洋科技公司再次成为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撑单位 再次握手,真诚感谢! 蓝太平洋科技 信息安全 领航河北 责任与重托 河北省国家密码管理局高学之副局长颁发聘书 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单位合影( 共17家公司) 河北省保密局姜砚平副局长颁发 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证书给石家庄蓝太平洋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高工魏中 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合影 与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组组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致明教授 与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组副组长 邯郸学院副院长 刘明生教授 与河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 河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主 任张运凯教授
个人分类: 信息安全|4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福岛小记
xgch 2011-2-15 13:32
福岛县位于东北地方南部的福岛,由被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并列的三大山地分割成三个地区。这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有起伏变化的山地、复杂的火山地形和大大小小的湖沼群等。东部的浜通地区位于靠近太平洋的一侧,气候温暖宜人。位于福岛中部的 “ 中通 ” 被东面的阿武隈高地、西面的奥羽山脉夹在其中,这里有磐梯朝日国立公园和日光国立公园。西部的会津地区是以盆地为中心,充满山地色彩的地区。县内有饭阪、吾妻高汤、土汤等 150 多座温泉,还有猪苗代湖和磐梯,在这里春天有新绿、野鸟,夏天可开展野营、滑水和水上风力滑行活动以及湖水浴,秋天可观赏红叶,冬天则可滑雪、滑冰和观赏天鹅。四季风光各不相同,充满了魅力。 一月份组里选择在福岛猫魔山举行中日第四次光催化年会,正好赶上猫魔几十年不遇的大雪,整一个白雪世界,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 3 米厚的雪,过瘾。自由活动时间,去看了著名的猪苗代湖。这里的天鹅和野鸭很多,是国内游人游览的最多的景点之一。 以黄热病的研究而闻名于世的野口英世先生就出生在猪苗代,现在 1000 面值的日元上面印的就是这位老兄(未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唯像论和本体论哪个更直观?——专答刘锋
热度 3 iwesun 2011-2-2 00:31
唯像论和本体论哪个更直观?——专答刘锋   刘锋说他讨论问题依赖与直观,镜子里面就是幻觉,这是常识,我们不应该挑战常识。   其实,我是最讲直观的,问题是,这世界已经被马满神(刚想写繁体字,这厮提意见了,换一个吧)把火车开到太平洋去了,俺就得跑到太平洋去砸火车。    刘锋的直观其实不是他最原始的直观,而是被马满神污染的直观。   掐一把大腿,生活就是得过且过,根本没啥理由,也不需要理由。   本体论是要看破像,寻找一个真正真实的本体。   到底那个是直观,哪个更简单,哪个更好理解?    挑战公认的常识,本来就是理性的任务,但这不是为了把问题搞复杂,是为了更接近原始的直观。
个人分类: 科学探索|190 次阅读|3 个评论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表现
杨学祥 2010-7-14 05:04
图 1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图2 1998年6月-2000年8月20世界最强的拉尼娜事件(1999年)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表现 杨学祥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会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而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则会降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与东京大学、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合作,对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500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十多个月前,印度洋东侧表层水温将有所上升,而印度洋西侧表层水温则有所下降。 与之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会使太平洋海水水温异常降低。通常拉尼娜事件会和亚洲大部以及澳大利亚这一区域出现的强度更大的季风相联系。一次拉尼娜事件也常和大西洋热带地区更加活跃的季风季相伴随。 WMO 表示太平洋今年可能将迎来拉尼娜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10 年 07 月 13 日 17:03:00   厄尔尼诺的孪生姐妹拉尼娜,常会导致从亚洲到澳大利亚东部广大地区产生比以往更强的季风。就在上周二( 7 月 6 日 ),世界气象组织( WMO )宣称,在未来数月,拉尼娜很可能会降低太平洋热带地区海水的温度。同时还提到,天气因素也会助长大西洋热带地区风暴(包括飓风)的发展。    2009 年底,拉尼娜现象的同胞厄尔尼诺现象盛行。到了今年五月初,厄尔尼诺已经迅速消退。联合国相关机构称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目前的状况。太平洋热带地区已经到了拉尼娜事件的临界状态,不过拉尼娜的强度还不是很大。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目前这些临近情况极有可能在 2010 年下半年演变成一场大范围的拉尼娜事件。   为此,路透社记者今日在瑞士日内瓦采访了世界气象组织拉尼娜现象方面的专家 Rupa Kumar Kolli 先生。他表示:尽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拉尼娜很可能会加强,但是就 2010 年拉尼娜事件的时间和强度大小等具体因素的问题,依然还是未知之数。   他说,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还不足以让世界气象组织能够断定拉尼娜事件确实发生。绝大多数预报模型也还不能仅仅根据海水表面温度这一点就确切地指明将有一次非常强的拉尼娜事件发生。    Kolli 说, 通常拉尼娜事件会和亚洲大部以及澳大利亚这一区域出现的强度更大的季风相联系。一次拉尼娜事件也常和大西洋热带地区更加活跃的季风季相伴随。 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其他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   美国政府一家顶尖的天气机构预测,从 6 月 1 号开始的风暴季将会是大西洋自 2005 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风暴季。 2005 年,超强飓风卡特里娜致使超过 1000 人丧生,并摧毁墨西哥湾能源设施从而导致该地区石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当被问到拉尼娜是否能够帮助英国石油公司( BP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的清理工作时, Kolli 说:在那个区域,拉尼娜本身不会起到什么直接作用。但存在这种可能性,即在活跃季里,飓风显然会搅动海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泄露原油的扩散。不过能否达到这一效果还要看飓风的路径、强度大小以及一些其他的因素。   如果一次拉尼娜事件确实发生了,那么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大气温度将会出现小幅度地下降, Kolli 表示。而这也将对全球的平均温度产生影响。   (孔岩编译自路透社网站 责任编辑:颜昕)    http://www.cma.gov.cn/qhbh/newsbobao/201007/t20100713_73698.html 大西洋将迎来最严重飓风季 或恶化墨西哥湾漏油危机 2010 年 05 月 31 日 14:15:3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据法新社华盛顿 5 月 27 日 报道,美国官员警告, 2010 年的大西洋飓风季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飓风季之一。人们担心,这可能会使墨西哥湾漏油危机恶化,并给海地带来新的灾难。 美国官员说,预计将于 6 月 1 日 开始的大西洋海盆飓风季今年会达到活跃至非常活跃的程度。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测,将形成 14 到 23 个有命名的风暴,包括 8 到 14 个飓风,其中又可能有 3 到 7 个强飓风,风力达到每小时至少 111 英里。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简卢布琴科说:如果这一预测成为现实,今年的飓风季将是有史以来最活跃的飓风季之一。 今年,在墨西哥湾地区,人们对飓风的担心尤为强烈。因英国石油公司海底油井泄漏而进入墨西哥湾的数以百万计加仑的石油正在流向在生态上非常敏感的沼泽地。 在海地,在一场毁灭性地震发生 4 个多月后,成千上万人仍住在临时搭建的难民营。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说,作出今年的风暴将比平均水平更多更强的预测基于数个因素。 预测称,由于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消失,在 2009 年抑制了飓风活动的风切变今年可能减弱。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会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而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则会降低。与之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会使太平洋海水水温异常降低。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说,大西洋洋面温度已经比平均温度升高了 4 华氏度。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的飓风预报员格里贝尔说:是否达到预测范围的最高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今年夏天是否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他说:目前,还处于中间状态,但情况正变得越来越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 05/31/c _12161847.htm 研究称厄尔尼诺现象可提早一年预报 2010 年 02 月 22 日 15:17: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2月22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和法国合作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约一年前,印度洋表层水温会出现变化。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如果利用人造卫星监测印度洋表层水温和其上空云团的变化,提早一年就可预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所谓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秘鲁等国家外海所处的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水温上升带来的全球异常气象。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全球一些地区将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久旱无雨、农业歉收。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与东京大学、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合作,对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500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十多个月前,印度洋东侧表层水温将有所上升,而印度洋西侧表层水温则有所下降。 研究人员由此推断,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气循环系统紧密相连,只要着眼于印度洋表层水温的变化,就能够预测约一年后太平洋可能出现的变化。这一成果已于22日刊登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上。 目前,国际上已存在不少厄尔尼诺预报模型,其中一些曾数次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前几个月就成功预报,但总体而言成功率并不高。日本的这项新研究成果则将预报时间提早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前约一年,不仅大大提早了预报时间,也为研制更准确的预报模型提供了新思路。 《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在为这项研究配发的一篇文章中说:如果要扩展有关厄尔尼诺预报的视野,那么无论是经验预报模式,还是动态预报模式,都要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情况同时考虑在内。 (责任编辑 : 冯彦强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 02/22/c ontent_13025745.htm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0494 次阅读|3 个评论
在台湾-东临太平洋
热度 2 suliantuo 2010-6-25 00:37
今年一月中旬,应台湾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钱桦教授的邀请,对该所进行了学术访问。长久以来,台湾在心目中处于一个非线性变换空间的远端,让人感觉台湾非常非常远,而且还在不断远走。马英九当选后,被非线性所扭曲的空间感迅速回复到正常。 从武汉天河机场到台北桃园机场,飞行时间仅为不到两个小时,大陆大部分城市之间的飞行时间可能都会超过这个数,让我产生无限的感慨。余光中先生的那首小诗,一汪浅浅的海峡,涨落着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好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跨越过海峡,重建两岸的关联。 台湾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其雄伟壮丽的东海岸。钱教授研究X波段雷达海洋波高谱的探测,专门为我的访问安排了一次雷达观测实验。从中央大学校园出发,钱教授开车带着我,他的师弟成功大学的林昭晖老师开着自己改装制造的雷达车(林老师动手能力极强),带着钱教授的博士生郑皓元,两个小时左右的高速公路就到达东北部龙洞口海岸。 我们来到一处海岸高地,湛蓝的海水直铺往天际,那气势叫人荡气回肠之余又产生一丝敬畏。看,那就是太平洋!钱教授指着东边的大海说,我心里涌起一阵激动,这可是真的太平洋了!如果我有一双翅膀,从这里开始朝东飞,一万多公里就都见不到陆地了为什么非要见到陆地呢?飞入蓝天,融进海洋,浩瀚无垠! 那边是东海,钱教授指着北边的海说到,把我刚起飞的心拉回来了。东海我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以前都是站在西边朝东看东海,这还是第一次朝北边看东海。钱教授让我仔细看太平洋和东海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的确,那条线两边水色和波浪形态存在差异!能在微观尺度上感受宏观地理空间的分界线,我又是一阵激动。不过,真实的分界线还不是那条,在我诧异之间,他已用专业术语解释完了理由,我当时确信听懂了,不过现在又拿不准了下次去台湾再向他请教。 眼前一块牌子上写着危险断崖,注意安全,也许有游人陶醉于壮丽的太平洋景色而忘掉脚下止步,往前迈一步就会直坠崖底。我们转到另一边看刚才的观景台,果然是在一个高耸垂直的崖顶(上图右上角亭子)!从公路上转到观景台时非常平缓自然,根本意识不到是走向悬崖,所以听说旅游团不会带团到这里观景。 到达一处海岸后停车开始进行雷达测海试验,林老师和郑博士非常干练地把准备工作做好,开机进行雷达回波的接收、采集和处理。我们的研究生常把导师称为老板,郑博士回应导师的口头禅是是!长官!,见我不解,钱教授说郑博士在成功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后,服了两年兵役,回来再读博士,现在是博士班一年级。在部队里对上级的回应就是是!长官!。 林老师负责系统硬件的工作,郑博士在车上操作电脑反演数据,不一会儿就展示出雷达测得的海面波高方向谱和海流数据。钱教授说这些反演工作郑博士用了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我观察了反演结果,与此时海面风的情况很一致,而且与网上台湾海洋气象部门实时发布的波高数据吻合得很好。通过交谈,感觉他们对许多细节问题的把握都做得很好,做得很踏实,他们的工作态度与我所看到的台湾人的性格一样,平和不急躁,这种态度值得学习! 中午在旁边小渔村中的这家海鲜馆吃工作餐 (一月份的台湾,可以穿衬衣,也可以穿薄棉袄) 一碗石花菜,风味独特
个人分类: 所欣赏的|76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
BaoHaifei 2010-6-1 11:37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 鲍海飞 2010-6-1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 我就不去寻找那美丽的衣裳, 因为那广阔的天空有世上最柔美的华装, 我每天都要展翅! 我要用自己的臂膀,和雄鹰一起去展翅飞翔,和蜜蜂一起去采蜜奔忙。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 我不会去寻找那华美的住房, 因为我生就在这广阔的天堂, 四周是碧绿的原野, 有流水或叮咚或激扬,一路相伴,一路歌唱。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 我就不会去对着镜子装扮, 我要去寻找那一潭碧绿,一波秋水,一池清扬。 我会在那暴风骤雨中前行,无论道路是曲折还是悠长。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 我就一定要飞翔,我会飞向高山,不去坐那摩天轮, 我会飞过河流,跨过山岗,我要飞过太平洋! 当我疲累时,我会栖息在航船的甲板上,看落日余辉,听渔舟唱晚, 黎明时和海鸥一起再把征帆高扬。
个人分类: 流水诗|3948 次阅读|7 个评论
卫星图像: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地震
pony1984621 2010-1-6 21:45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2010 年 1月4日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并引发了小规模海啸。据报道,靠近震中的岛屿上有数百栋房屋和其它建筑物被损毁,但根据英国广播公司( BBC )的报道,截至当天下午,还未发现有死亡或严重受伤的报告。 该图片显示了 7.2 级地震发生区域的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水深(深浅不同的蓝色)。比较亮的颜色表明陆地上海拔较高的地方和水域中深度较浅的地方。地震发生区域用黑色圆圈标注。 所罗门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边界地带,向东南方向延伸。这些岛屿最接近震中的 伦多瓦 岛( Rendova )和泰特帕雷岛( Tetepara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当地时间 4日连续发生两次地震,分别为里氏6.5级和7.2级,5日又发生里氏6.8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阅读链接 地震频发:地球缘何如此不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4190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3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航空兵
liuxiaod 2009-10-31 07:44
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可谓是兵强马壮,那个时候联合舰队有300多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的飞行时间大都在2000小时以上,飞行1000小时的还排不上号。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要求每个飞行员都要战斗到死,几仗下来,优秀的飞行员越来越少,中途岛一战几乎全军覆没,到后来日本的飞行员飞行时间普遍不足100小时,能飞到200小时的就是老将了,新的飞行员得不到老飞行员的经验,因为老飞行员都战死了。另外,老的飞行员不管技术有多么好,也终是一死,随着出战次数的增加,生还的几率越来越小,只要战争继续,他们就一定会死,所以士气低落,很多人选择自杀攻击结束生命。 相反,美国有一套独特的政策,飞行员飞满50次任务以后就不再接受作战任务,而是从事后勤,教学,培养新飞行员,这项政策很富有人情味,挽救了很多老飞行员的生命,让航空兵保持高昂的士气,也让老飞行员可以有机会把经验传授给新飞行员,让新飞行员更快,更好地掌握作战技巧。 不同的政策在管理上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富有人情味的政策帮助美国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个人分类: 历史|2205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洋新的里程
siodolphin 2009-8-2 17:35
时间过去的很快,本来想回来就写上的,但还是过去了半个月。 7月18日,大洋一号满载着在南海试验成功的各类科考设备,同时也满载着祖国的希望,开始了中国大洋第21航次的科考行程 (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7/221592.shtm )。本次航次带上新试验成功的水下机器人---海龙II号ROV(见下图)。第一批来自全国十多个单位的几十位科学家,也满怀信心的踏上了这一新的征程。 每一次航次的出发,都是一个新的里程,都标志着中国大洋事业和能力的发展和前进。在未来300多天的时间里,大洋一号将穿越中国南海、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最终再由中国南海回到祖国。这是一个新的壮举,也是一个无奈的壮举(见上一篇文章)。在世界三大洋里,科学家将尽其所能,努力为国家发现所需要的成果,包括了生物、化学、水文和地质等方方面面。 我将在后面时间上船,进行人员替换,我祝愿航次顺利,硕果累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对我国地震分界“线”讨论留存
陈龙珠 2008-10-10 07:35
近日看到科学网两大名博王铮先生、杨学祥先生关于中国大陆地震分界线的讨论( 你家会地震吗:当前地震活动幕的相对安全地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757 , 杨先生首篇讨论文章如下段;两人后续文章附后 ), 对象我这样非地震专业但有些相关的人来说,收益不小。他们进行学术争论所展示的风貌,也令人学习! 我对上述大陆地震线划线原则的初浅理解,主要是其两侧孕育地震机制上的不同。除王、杨两位先生切磋的胡焕庸线外,在杨先生文章安全地区质疑:中国东部新华夏构造带与胡焕庸线(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971 ) 下面有游客很好留言认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以及2004年的印尼巨大地震的发生,很可能表明本轮活跃期地震主要是由于印度洋\印度板快的活动而引起,相应地,中国的地震将主要活跃于中国西部地区。1964年在智利附近的南太平洋海域发生了历史最大地震,随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比较强烈,正是由于太平洋板快活动属于当时地球活动主要区域的原因。他/她似对大陆地震分界线分法有着另一种想法,思路与上述胡线有所区别,值得关注。我对此认为,游客很好关于本轮西部地震活跃期源自印度洋\印度板快活动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关于上一轮在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跃期(似应包括1976年唐山地震)的看法,目前还未见足以获以支持的科学证据,需要进一步论证。 为对进一步讨论提供相关信息,我在上述杨先生的文章下面留言提到,葛肖虹先生博文( 汶川地震形成背景分析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402 ) 中亚洲GPS地形变矢量图显示,近期我国大陆(尤其是福建、广东)沿海区域地壳位移方向几乎均是指离大陆方向的,似乎与青藏高原板块运动(源自印度洋板块运动)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与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方向相反, 两种板块对地壳运动影响的分界线又似在日本-台湾省-菲律宾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区段而不在中国大陆版图上 。这些现象对大家讨论地震机制分界线不知道有无参考价值? 葛先生上述那篇文章最后的相关部分,包含了他对我国大陆地区受周边几个板块运动影响所做的评价。 (注:为便于选我课的同学和其他有兴趣的博友们了解相关文章和讨论,特此汇总并试作点评留存)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4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赤道太平洋海温2008年7月31日与8月7日对比
杨学祥 2008-8-8 09:40
文华财经 -- 据堪培拉 8 月 7 日 消息,西澳洲农业 食品部周三稍晚公布,小麦 (2073,5.00,0.24%, 吧 ) 和其它冬季谷物产量预估已上调,因此前在 7 月经历了有利于产量的降雨。农业 食品部在月度报告中称, 7 月份西澳洲的小麦生长状况良好,因大部分地区获得了平均的降雨量。报告称,天气模式指标显示,今年后期可能会出现厄尔尼诺气象。当前在印度洋的模式显示,在冬季后期西澳洲南部更可能为干燥天气。 我们一直在关注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 。表 1 是赤道太平洋海温 2008 年 7 月 31 日 与 8 月 7 日 对比,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在 7 天中变暖迅速。 厄尔尼诺事件将给世界带来新的气候异常和构造活动。 图 1 赤道太平洋赤道海温 2008 年 7 月 31 日 与 8 月 4 日 对比 参考文献 1. 何丽丽。澳洲小麦:西澳洲小麦产量预估上调至 710 万吨。新浪财经。 2008 年 08 月 07 日 文华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20080807/10195177436.shtml 2. 杨学祥 . 厄尔尼诺快讯:东太平洋海温变暖速度加快 . 2008-4-12 5:17:0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91 3. 杨学祥 . 澳大利亚气象局:不排除出现厄尔尼诺天气 . 发表于 2008-5-23 16:12:4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436 4. 杨学祥,杨冬红 . 南极半岛巨型冰架坍塌与厄尔尼诺前兆 . 发表于 2008-7-12 7:20: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958 5. 杨学祥 .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 4 天趋势比较 . 发表于 2008-7-15 16:56:1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252 6. 杨学祥,杨冬红 . 8 月 1 日 日全食将加速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 . 发表于 2008-7-26 7:16:2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325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85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