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黔之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微博:liuli兄居然造反了!
热度 2 xcfcn 2012-6-8 20:41
liuli兄是科学网最nice的人之一。 很绅士很给对方面子,不管对方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 可是今天,liuli兄却揭竿而起造反了! liuli兄是科技政策专家!以前总是作学生状倾听科技界所谓头面人物的胡说八道。 我估计liuli兄早已经受够了!早已看穿那些黔之驴不过尔尔! 可是那些黔之驴自己知道吗? 不过尴尬还在继续:科技政策专家大概只有听头面人物胡扯的份! PS:如果刘兄因此有任何的不高兴,我立马负荆请罪并隐藏。
个人分类: 杂论|27 次阅读|2 个评论
“黔之驴”考:彼“黔”非此“黔”
刘玉平 2008-8-8 12:32
黔之驴考:彼黔非此黔 柳宗元简介及写作背景 柳宗元( 773819 ),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和哲学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故又称柳河东。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柳宗元于贞元九年( 793 )中进士,十四年( 798 )登博学鸿词科。学而优则仕,早年先后任 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 礼部员外郎。柳同志胸怀大志、刚直不阿,积极参与了王叔文、 王伾的永贞革新,成为核心人物合称二王刘(禹锡)柳(宗元)。 永贞元年( 805 )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 815 )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故又称柳柳州。宪宗元和 十四年十一月初八 (公元 819 年 11 月 28 日)卒于柳州任所。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柳河东集》。 这位柳同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乃唐宋八大家之一。若在今日,依其学术造诣,入选科学院主席团应当毫无争议。 《三戒》(含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三篇寓言 )即应为柳同志在革新期间或革新失败后、即距今 约在一千二百年前 写下的传世之作。《黔之驴》一 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原 文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这则寓言原来是形容在不了解敌人的情况下,敌人看起来都很可怕,一旦掌握了敌人的特点,摸清底细,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现在这则成语多用来形容一个人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虎 驴 之 斗 那只黔之虎,从地域性分类上,应该属于前一时期倍受关注的 华南虎 。华南虎是亚洲虎中体型最小的一种,雄虎身长约 2.5 米 (加头),重约 150 公斤 ;雌虎身长约 2.3 米 ,体重约 110 公斤 。而那只 好事者船载以入 的旅黔之驴,身高起码在 1 米 左右、体重应有 200 公斤 左右。因为柳同志文中没有相应的说明,现已无法考据那头旅黔之驴的来龙去脉了。小刺猬将重点考证当时的黔,而不是那头旅黔之驴。其实,《黔之驴》本来就是一则寓言,含有很多的虚构成分,不值得去深入地考证一番。就象最近一段时间,四大古典名著被一些所谓的大家恶炒,这样的闹剧最终要为老百姓所厌烦、被历史所唾弃! 黔地山高水急、交通不便,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俨然已沦落为一头流浪驴。体型小巧的黔之虎刚见到了骠肥体状的流浪驴,肯定会 以为神 而敬而远之。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 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经过进一步的试探后,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黔之虎窃喜: 就这两下子,也敢出来混! 。黔之虎摸清了旅黔之驴的底细,于是 跳踉大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胜利地结束了战斗。 后人对历史的误读 这则富有时代特色与战斗精神的寓言故事,被后人广为传诵,并派生出汉语圈中认知率最高的成语之一黔驴技穷。上述寓言和成语,有其明确的内涵,表达了积极的理念,用来讽喻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虽然该则寓言故事的领衔主演应该是 黔之虎 ,对原文最正确的解读应该是 驴黔技穷 ! 如果正确地理解上述寓言和成语的内涵和理念, 是无可厚非的,不会产生什么争议、更不会衍生出什么历史公案。但是一些后人,却不求甚解、生搬硬套,不知彼黔非此黔。 行省制始于元朝,现在的贵州在元朝分属湖广行省、四川行省和云南行省。基于这一史实,现在的贵州在文化传统上,应当归属于湘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和滇文化圈的交叉融合。贵州建省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的管辖范围与现在也略有出入。柳宗元同志创作《黔之驴》一文,应该是公元 800 年左右的唐朝中晚期,当时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黔之驴》一文所涉及的黔中道,包括了湖南西部、重庆东南部、贵州北部和湖北西南部一带地区,治黔州(今重庆市黔江县)。 可见, 彼黔非此黔也! 记得二十多年前上中学时,人教版的教材对《黔之驴》之黔的注释为贵州的简称。 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工具书,将这则寓言和由之派生的黔驴技穷里的黔曲解为贵州。更有甚者,一些带有地域决定论之类狭隘偏见的人、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经常以黔之驴或黔驴技穷来无端地贬低贵州人。 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事物和现象那里都有,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也不论是贵州还是其他省市! 主要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黔之驴 http://baike.baidu.com/view/915087.htm 百度百科,柳宗元 http://baike.baidu.com/view/2521.htm 根据网络图片合成,原始图片来源: 虎 http://photocdn.sohu.com/20071110/Img253169708.jpg 驴 www.dashanbei.com/ techan/139/3530.html
个人分类: 历史与人物|753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