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丁则民先生论文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探究美国----丁则民先生论文集》提要
黄安年 2010-4-5 22:18
《探究美国 ---- 丁则民先生论文集》提要 黄安年缉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5 日发布 本书上篇集结了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史研究机构创始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著名美国史研究专家丁则民的十篇文章,并附有丁先生的全部论著目录。下篇选录了曾在东北师范大学工作过的美国学者的文章、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相关学者的文章、丁先生培养的博士毕业生的文章共 14 篇。本提要附有对丁先生的学术介绍。照片13 幅是笔者依据《探究美国 ---- 丁则民先生论文集》翻拍的。 书名 : 探究美国 ---- 丁则民先生论文集 主编: 梁茂信 出版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 徐华娟 封面设计 : 李冰彬 责任校对: 蓝本贝 责任印刷 : 张允豪 出版时间 ; 2002 年 5 月第 1 版, 2002 年 5 月第 1 次印刷 发行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印刷厂: 吉林工学院印刷厂 制版: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激光照排中心 开本 : 850mm X 1168mm 1/32 印张 : 13.25 字数 : 330000 字 页数 : 409 页 印数 : 0001-3000 册 定价 17.00 元 ISBN 7-5602-3111-X ******************** 东北师大美国史的开拓者丁则民教授 来源:东北师大校友 作者:东北师大网站;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5 年 11 月 27 日转发 丁则民,男, 1919 年 7 月 22 日生于北平市书香世家,父亲系清末举人,祖籍福建闵侯县。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自幼喜好读书,少年时就熟读《凯末尔传》和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等著作,遂与史地产生不解之缘。因勤奋好学,成绩优秀,于 1937 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法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因不愿做亡国奴,遂南下参加了华北抗日工作。 1938 年,他奔赴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并在陈寅恪、钱穆、雷海宗和潘光旦等大师的影响下,对世界史的兴趣日增。在读期间,他积极参加了当地的抗日工作,收集并编译有关日军的情报。 1942 年毕业后,亲身的经历和多年的学习使他对百年来中国的内忧外患深感忧虑,认识到了知识救国之长远意义远甚于武装救国。怀着这种理念,他踏上了漫长的求学道路,并于 1947 年负笈美国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攻读美国史。在此期间,讲堂知识与社会实践使他深深地感到海外华人的沧桑经历与祖国强弱的唇齿关系,理性的思考使他更加坚定了学成后赤心报国的决心。当他获悉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毅然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克服重重障碍,回到祖国。后又想方设法与被骗至台湾的夫人取得联系,取道香港,经海路到天津。此后,他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并于 1951 年晋升副教授,不久后加入民盟。 1952 年全国高校调整时,他响应政府号召来到当时偏远落后的长春市,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任历史系教授、历史系副主任、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前副理事长、顾问、民盟长春市委常委、吉林省长春市第六届政协委员。 1986 年被国务院评为博士生导师,他是历史文化学院由国务院评定的几名博士生导师之一。   在长春工作的半个世纪中,丁则民教授的教学与研究以十年文革为界标,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事世界史和美国史的教学与研究的基础建设工作。除为本科生教学外,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 )编写教材。 1957 年他接受教育部委托,负责编写了后来在高等师范院校广泛使用的《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和《世界现代史》教材(上册);( 2 )翻译国外研究成果。他先后主持或与人合作,翻译了《美国资本主义: 1607 年》和《欧洲简史:拿破伦以后》等多部著作。( 3 )开拓史学研究。在与人合作创办《光明日报》史学版后,他自己先后在《光明日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文史哲》和《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十多篇论文,并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美国排华史》。所有这些,一方面对 50 - 60 年代中国的世界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其后来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配合了当时国内国际斗争的需要。在后期,他的精力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继续加强学科建设。一方面,除与人合作编写新时期的高校历史教材以外,他不遗余力,重点发展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事业。 1979 年他亲手创办了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在他的主持下, 1981 年历史系成功地申请到世界地区国别史 ? 美国史硕士授予权, 1985 年申请到世界近现代史硕士授予权; 1986 年他作为带头人,又成功地申请到世界近现代史博士学位授予权,使该系成为国内最早培养美国史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单位之一。( 2 )热衷于教书育人。长期以来,丁则民教授把培养研究生作为他终身的责任和义务,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但其学术生命是无限的,学生就是他学术生命的延续。他不仅教书认真,在治学严谨和学风踏实上严格要求他的每一位学生,而且也十分注重育人。他经常对他的学生讲:文如其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作好学问。为此,他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他的众弟子,要踏踏实实做人,真心实意待人,老老实实作学问。在丁则民教授培养出的 13 位博士及 10 多位硕士中,现大多数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和科研战线上的骨干,其中,担任博士生导师的有 4 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先进工作者奖章 1 人,有的人已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并成为政府决策人士,有的人已成为其所在单位教学科研骨干与行政领导双肩挑人物。( 3 )继续加深并拓展美国史研究。自 80 年代以来,丁则民教授孜孜以求,耕耘不辍,先后涉及美国史学史、移民史、民族史、城市史、西部史、断代史、区域发展史、妇女史和环境史等领域。他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史学史、移民史、西部史和城市史方面。在其它领域,用他自己的话说,主要是充当铺路石,具体深入的研究,则由他指导的学生完成。( 4 )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为了推进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事业,他一方面想方设法,以各种方式积累资料,使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的图书资料从无到有,达到数千册的规模。另一方面,又积极地与国外相关院校和研究部门建立稳定的长期联系,多次邀请外国学者前来讲学,利用种种机会派遣青年教师和学生到国外深造、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从 90 年代初开始,先后多次与美国学者举行电话学术会议或举办大型的国际学术研究会。他在学术交流方面的努力,使美国所师生能及时紧跟国内外研究动态,拓宽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同时他自己也被美国最权威的两大史学刊物之一《美国历史杂志》遴选为特邀评论员。( 5 )与国内前辈和同仁一起,致力于中国的美国史研究。 1979 年他与国内的几名资深学者一起,发起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并担任副理事长,进入 90 年代后任其顾问。在此过程中,他还参与了国内最权威的 6 卷本《美国通史》的组织与撰写工作,其中,他所主持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于 1990 年出版,成为国内研究这一时期美国史的代表作。   由于丁则民教授,在世界史和美国史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因此他多次获得各种奖励。 1989 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奖和长春市党外人士为四化服务积极分子, 1991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 1993 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二等奖、吉林英才奖和长春市建盟功臣奖, 1994 年获长春市十佳园丁称号, 1999 年获长春市教书育人奖, 1988 年至 1995 年间先后四次获吉林省优秀社科奖。凡此种种,不计其数,寥寥几笔不足以展示他的辉煌业绩。但是,面对他那琳琅满目的奖状证书和奖章,无人不为他的敬业精神和丰硕成果而感动。身为宗师,丁则民教授总是那么谦逊、和蔼,无论对何人,他总是有求必应,以诚相待。他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品德和风范一点一滴地显现于每天普通而高尚的言谈举止之间。虽然丁则民教授离开了我们,但他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人师表、以德育人的高贵品质和精神永远是我们应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 (转自《东北师大校友》 2005 年第 1 期)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cid=18id=16499 **********************888 金风送爽,紫燕南飞,在 2007 年这寒来暑往的秋冬时节,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吾师丁则民先生( 1918-2001 年)的塑像终告落成。丁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青年时代就读于西南联大,后留学美国,从事世界史和美国史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共和国肇始,即满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毅然回国,报效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丁先生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仅教书育人,培养了众多的人才,而且还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成为中国美国史研究重要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为东北师范大学的世界史和美国史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丁先生仙逝以后,东北师大乃决定塑立铜像,以彰显其美学懿行,垂范于后世来人。先生之铜像位于历史文化学院教学楼东北侧,矗立于绿树浓荫之下,苍松翠柏之间,环境幽雅,气氛肃穆,愈发衬托出先生塑像之巍峨与庄严。先生塑像气质高雅,神态安详,神情贯注,若有所思。自先生铜像落成之日,后世学子常常前来凭吊瞻仰。每每瞻仰先生塑像,不禁触景生情。先生淡薄名利,宠辱不惊,其志如鸿鹄之高远,心事凌云,壮志已酬;先生慎思笃行,品行端庄,其行如荷花之高洁,不蔓不枝,香远益幽;先生诲人不倦,奖掖后学,其教如孺子之牛,任劳任怨,羸病方休;先生治学严谨,上下以求,其学如泰山北斗,赫然耸峙,光耀千秋。余观先生之铜像,仰之敬之,仰之弥高,敬之弥深。丁先生流芳百代,永垂青史! 孙群郎 http://ahrac.com/yjhxx/1374.html ***************************8 ***************************8
个人分类: 美国书目提要(07-11)|5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