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帝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公元1644
热度 1 jujumao 2012-12-14 16:15
是历史的烟尘淤塞了遥远的文明之光, 还是现实的纷扰遮蔽了我们的视野? 那个时代,承受了无尽的指控, 却依然在时间的流淌中,熠熠生辉。 沉沦以后, 归去之前; 难忘关河,最后一眼。 江海不语,青山长眠, 沙满城阙,夕照残垣。。。 我借暮色,如水蔓延,在日落瞬间,就此告别。 当余晖落向 王朝的背面,我不经意看见 那落寞的脸。。。 我着华裳,我执长剑; 坦然迎接,风霜盈面。 帝国之血,未曾冷却! 流过平原 到海岸线。 等到岁月 慢慢沉淀,将播散这天 厚重的烟。 我且去且留恋 途经三百余年,听繁华的碎裂 脆如昨天。。。 公元1644年春天, 崇祯最后一次从容看见, 那片并不安宁的大地, 看见一个王朝的终结, ——在这个帝王的有生之年。 公元164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没有一个时代想它那样,风云际会。短短一年的时间,江山易主,紫禁城迎来了它的三个主人:崇祯皇帝,闯王李自成,多尔衮和顺治皇帝。 就在这一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杀进北京,1644成了一路死尸,而在这一年,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 就在这一年,山海关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降而复叛,成了千古罪人; 也就是在这一年,形单影只的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陪伴他的只有王承恩太监,“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一直觉得崇祯皇帝很可怜,一登基便是地震灾荒,天灾人祸,17年前,一个叫信王朱由检的人刚登基,便以雷厉风行的手腕干掉了魏忠贤和他的余党,拨乱反正。他一向不是一个昏君, 所以《五人墓碑志》中才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出而投缳道路” ,后人也有“明实亡于万历 或 嘉靖”的说法。虽内忧外患, 他已然兢兢业业,耗尽心力,无非就是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亡国之君,可是历史就是这么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偏偏令他陷于绝境。 据说,他做事雷厉风行,但走路却很缓慢,喝茶总是掩着衣袖,原因是怕自己藏在袖子里的补丁露出来,那是周皇后为他打的,绝非作秀。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是他和群臣的关系造成的,他没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短短几年就罢黜了十几位内阁辅臣,官员任命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 以致最后有“内外储臣误我“的怨念,但纵观明末那段历史,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他的知人善任,那是一个猛人辈出的时代,袁崇焕,孙承宗,洪承畴,孙传庭,左良玉,杨嗣昌,曹变蛟,曹文龙,卢象升,吴三桂,祖大寿。。。(他们中有的从守城的直接提为元帅和督师)。 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像明朝那样,都快亡了,还有那么多良将,在国力及其贫乏的条件下,打了那么多漂亮的仗,以少胜多,丝毫不辱没开国时徐达他们辉煌。其实一切政治乱象的背后都是经济原因,有没有做过这样一个设想,如果魏忠贤在,明朝反而不会亡。实际上这是很可能的,明朝实际亡于内乱(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分散了明朝大部分兵力),而清朝的那点兵力,抢掠还行,要说亡国,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够越过伟大的孙阁老一手缔造的”关宁-锦州“防线,要不是吴三桂主动让出山海关,任凭皇太极多英明,都一辈子别想打进来。 那么李自成,高迎祥那些陕北的农民为什么会做乱呢,那是因为崇祯皇帝加重了他们的赋税,裁撤了马驿,让养马的李自成丢掉了工作,又恰逢旱灾,朝廷的钱粮都用来给袁崇焕修长城了,发不出钱来赈灾,不造反必死,造反呢,反而有可能不会死。崇祯皇帝为什么要加重甘陕的赋税呢, 这也不是由他决定的,而是由在他后面支持他的财团决定的,那就是南方的文人士大夫集团。所以他减免了从朱元璋开始就一直收重税的南方地区的税(为表达苏州人民支持张士诚的不满),而加重了陕西农民的税收(魏忠贤是陕西人,不知道有没有他讨厌魏忠贤这层原因);而魏忠贤当政,虽然陷害忠良,但由于自己是陕西人,对自己的老乡自然是很有感情,常常是减免税收的,所以西北很平静。相反他对南方是收重税的,因为他痛恨江南的东林党。现在知道了吧,崇祯下错了致命的一棋,如果没有流寇作乱,明朝必不能亡,至少不会这么快在他手上没了。。 谈及这段历史,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袁崇焕。有人说,当年他入京勤王,丢弃辎重,以骑兵急行三百余里,从山海关到京城只用了三天,(相比于后来吴三桂坐拥数万关宁铁骑,十几天才走到一半,京城早已被攻陷,不可同日而语),到北京城下,以骑兵四千,坚请入城而不入,背靠城墙,血战数倍于己清军,身中数箭,皆因着重甲不透就。是这样一个功臣,竟被崇祯皇帝施以极刑,凌迟处死,割了整整3543刀,行刑时万人空巷,京城百姓争啖其肉,故有”中华民族的痛:割在袁崇焕身上的3545刀“。 关于袁崇焕,关于他的忠奸,我曾花了一段时间去研究,说他忠的理由一个是上面说的率师勤王,还有他当年以一己之力誓守孤城宁远,一炮将努尔哈赤轰下宁远城楼,获得宁远,宁锦大捷,挽狂澜于即倒,为巩固关宁防线,亲自训练出了无敌于天下的关宁铁骑,这支部队后来成了对抗清军入关,农民起义的砥柱。说他是奸臣的理由是:他擅杀皮岛主帅毛文龙,做了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解决了清军的后顾之忧,后人认为这是当年和后金议和的筹码; 当年回师勤王,他放弃孙承宗定下的防守蓟州,通州,在京城外围抵抗清军的策略,转而跟着清军走,直追不打,直至逼入北京城下。这一举动非常诡异,大有诱敌进攻都城的迹象,后来还坚请入城,(以至于京城近郊的百姓深受屠戮,才会争啖其肉。)这一段后人一直看不明白。 最后就是,为他平反的不是崇祯,而是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 我的观点是袁崇焕基本上是忠, 他直追不打,是因为他想诱敌深入,这是他在关外一贯的打法,锦州就是这样,清军以骑兵为主,不利于野外作战,找一个大的城池坚守更利于作战。但他弄错了一点,北京城不同于锦州,北京是都城,不容有失。他是军事上的天才,却是政治上的白痴。但他确实是有过错的,崇祯杀他并非一时昏庸,像清史上说的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之类,因为当时从收监到斩杀已经过了8个月,并不是所谓一时激愤才杀的。而且当时明思宗崇祯给他定的罪是:“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于三年八月碟刑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 从这些条目看,他确实咐托不效,因为他就任蓟辽督师时,曾夸口五年平辽,结果不到一年,就让清军攻入北京城下。以市米资道,也确实用本就短缺的粮食资助蒙古,结果蒙古后叛,助后金。总的来说,他是存在过错的。 至于乾隆为他平反这段,是有一定政治原因的,须知满清刚入关,清剿李自成。打出的是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来笼络人心。到了后来实际掌权,却发现把崇祯皇帝勤政爱民的形象塑造的太好了,以至于人们不禁会问既然这么好,你们为什么要推翻他自己做皇帝呢。再说他不好等于打自己嘴巴,不如借袁崇焕来抹黑崇祯,因为众所周知,袁崇焕是崇祯杀的,于是便着力塑造袁崇焕的光辉形象,来体现崇祯的昏庸急躁。这里可以看出,清朝的史官是极其没有人格的,没有职业精神,不尊重历史,可以为了政治目的去篡改很多东西。 关于他计斩毛帅这点,我始终不能明白,有人说是一山不容二虎,不利于统一调度,也有人说,这是和后金议和的筹码,因为当时农民起义已经爆发,他可能想收回精力对抗内忧。 我觉得都有几分道理。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这个,毕竟这是个大事,斩杀毛文龙之后,才有他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的叛逃,以至于火器等技术被大清习得。 有段时间,我甚至想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去评价袁崇焕和毛文龙谁忠谁奸,比如抽取一些分类的有效特征,强化关联规则,后来有些主观权重不好确定,再加上缺乏训练样本,故而放弃。但是仅仅通过他们的部下的挖掘,可以反映一些东西(换言之,子类往往可以反应父类的一些状态信息),比如袁崇焕的部下是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等,还有他的关宁铁骑(吴三桂当时还是小罗罗),但是这些人是死忠的,赵率教战死,何可纲宁死不降,被祖大寿设计诈降杀死,祖大寿降而复叛(那是在马吃完了吃人肉的情况下),后来又死战,在确定洪承畴援军已在松山被歼灭,求援无望时,最终投降。 关宁铁骑更是到最后死守山海关的最后一股力量。反之再观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等都是主动投降,连他的儿子毛文禄都投降了,由此观之,induce that 可能当时毛文龙已经动摇,邀功两边讨好成分居多。 明亡,天下亡 有人说清朝相对明朝,政治清明很多,皇帝大多没有太大过错,顺治没有屠戮功臣,有康乾盛世,但是他们似乎忽略了很多东西,清朝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王朝,中华民族没有了创新,没有了民族精神就如行尸走肉。大臣不敢直言,天下无国士,无独立之精神,无改革之举措。而明朝,虽有皇帝怠政,太监弄权,却不乏治世之能臣,首辅三杨,李东阳,杨廷和夏言,徐阶,高拱。 。。张居正时甚至有夜不闭户的景象,内阁制度制约皇权,言官以死于国为荣,坚持自己的观点,为谏言而争先赴死,皇帝亦遭弹劾。 在军事上,大将蓝玉远征大漠,消灭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成祖朱棣指哪打哪,瓦剌鞑靼闻风丧胆。嘉靖时南有戚继光北有李成梁,努尔哈赤不过是一届家奴。对外有大国之风,郑和下西洋彰显大国之风,万历三大征,李如松将丰臣秀吉为首的一群日本名将打得狼狈不堪,滚出了朝鲜。火器在军事作战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明朝就有神机营三大营,创建了骑兵先行,火器掩杀的精湛打法。在后来关宁铁骑中,三眼火铳被发明,用于实战,可以扛在肩上连发弹药。而清朝做了些什么,两三百年过去了,反而倒退了,还是刀枪的冷兵器,丝毫停滞不前。以至于丧权辱国,清朝没有创新,因而没有科学,八股取士。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的生产力,甚至不到宋朝钢铁产量的三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钢铁产量才能与之媲美。 在经济上,明朝就有资本主义的萌芽,而清朝却重农抑商,积贫积弱。 在服饰上,明朝恢复了汉朝衣裳垂而天下治的服装。而清朝却要有棱有角,顶戴花翎。女子要穿旗袍(我从来不认为旗袍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服饰)。中华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衣裳,失去了自己的头发,却要留辫子。。。。清朝,臣子不称臣子,却叫自己奴才。何等的下作。 何为华夏,有衣裳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们失去了自己美丽的衣裳,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明朝永乐大典收集的书籍有几十万册,而清朝的四库全书只有区区三千本)。仁人志士死于国,剩下的就是一些没有独立人格的行尸走肉。终于明白为何说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华,南宋灭亡的崖山一役,大臣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十万宋军不愿被俘,纷纷投海自尽,上到大臣,下到百姓,不愿做亡国奴的纷纷跳海, 元朝脱脱的宋史上并没有过多得描写这一场景,只有一句描述这场战役的惨况:”数日后,海上浮尸,以数十万计“,这是怎样一种民族精神。唐宋时期一时视中华为衣食父母的日本人,听闻这一消息,举国带孝,面西哭拜,元朝闻此震怒,派船队远征日本,后来在一场台风中全军覆没,这就是被日本称之为”神风“的由来。 明朝是一个很有骨气的王朝,尽管皇帝怠政,太监当权,锦衣卫横行。但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铮言一直被恪守,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中间虽有土木堡之变,于谦坚守都城,反对迁都,故有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即便是到最后李闯杀入北京,也丝毫不曾有南迁偏安一隅的举动,寸土必争。不像清朝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无数。 有鉴于现在有关清朝太监,格格,阿哥的电视剧太恶心,有的还是穿越,故而由此感慨。 本文取名,公元1644,正像暮色难鼓的我, 暮色是指一个人,人未老,心已老,就像快要嗝屁一样,终日浑浑噩噩,不明所以,期望改变。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NTYxODg0.html
3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三帝国的动物保护与人性的悖论
热度 26 jinsblog 2012-11-9 05:51
第三帝国的动物保护与人性的悖论
断断续续看完 Boria Sax 的《第三帝国中的动物》,记几句读书感想。这本书写得很干, 173 页的文字,引用了 3 、 4 百篇参考文献,很有点学院式文章的风格,无数的罗列,看起来比较枯燥费劲。 该书发表 于 2000 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记述了纳粹德国时期对动物保护的态度,提出一个令人类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纳粹德国对动物的保护,在当时可以说是极为细致严格,但却会发动战争,屠杀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或者他们认为生物学上“低等”的人,给人类造成如此的创伤?这对我来说,是人类一个无法解释清楚的悖论。 人类一些族裔之间的成见,从宗教、文化乃至社会团体的利益上来看,是由来已久的。 Boria Sax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中世纪末期,巴黎的一个基督徒和他的犹太女朋友被定罪,罪名是人兽交,两人被活活烧死。同样的法律原则,当时不仅适用于犹太人,也适用于土耳其人,撒拉逊人等,这些人被认为不及禽兽。什么样的人有权利认为自己是人,而别的人是兽? 该书不仅提到“犹太狗”这样的故事,也提到狗在第三帝国中也像人一样分成两类,为帝国服务的和敌人。一个例子是在被德国占领的鹿特丹,当一只狗对一个德国巡逻兵吠叫,当即被射杀,主人也被逮捕。书中引用威廉. L .夏伊勒 (William L . Shirer) 的《柏林日记》,指出德国人的双重性格:作为一个个体,他可以把自己配给的面包拿来喂松鼠,但作为一个团体中的一份子,他可以去屠杀妇女儿童。 Sax 认为纳粹政府的动物保护法,最好的说明了这样一种分裂人格。 Sax 指出,社会学研究表明,对动物的残忍与人的反社会行为相关,但对动物友善却不一定对人类友善,后一点在纳粹这个社会实验中得到有力的印证。 《第三帝国中的动物》一书中最重要的附录,是希特勒于 1933 年 11 月 24 日和他的内政部长、司法部长共同签署的动物保护法。此外,附录中还列举了从 1933 年 4 月 21 日到 1942 年 2 月 15 日这段时间中,纳粹德国通过的 32 项有关动物和自然界保护的相关法律和事件。因为版权问题,我就不把相关文件的照片附上。我只把该法律的第一节,也是最基本的一节翻译如下,书中的英文原文列在后面: 动物保护法 第一节 对动物的残忍 ( 1 )禁止不必要地折磨或粗暴地不当处理动物。 ( 2 )当人反复地或连续地造成一个动物可感知的痛苦时,就是折磨动物;如果没有任何合理、合法的目的,这种折磨就是不必要的。人引起动物可感知的痛苦就是不当处理;而当这种不当处理对应于某种冷酷的心理时,它就是粗暴的。 上面列出的第一节中有两个条款,第一款是要禁止的事情,是整个法律的基本点。第二款是对要禁止的事涉及的各个概念进行定义,使法理能够清楚。该法律极为细致,共有 15 节 45 个条款,对要禁止做的事进行了规定。比如,抛去自己养的家养动物,对禽类强迫灌食,活剥青蛙等,都是被禁止的,也对用活体动物来做试验进行了相关规定。对违法的人的处罚也进行了规定。比如:第 9 节第一条依罪论罚时是这样规定的:无论是谁,不必要地折磨或粗暴地不当处理了动物,将被处以最高至两年的狱禁,处以罚款,或二者兼有之。第二条规定,在没有得到相关准许下,用生物活体做实验将被判以最高六个月的狱禁,罚款,或二者兼有之。 Sax 特别指出,这些法律的介绍中明确说明,对动物的保护,并非是为了人类的目的,而是为了动物自身的目的。 1938 年这个保护法的修改版中,更进一步说明,不同于其它国家的法律,德国的立法条款保护所有动物,无论是宠物还是其它动物,无论是高等动物还是低等动物,无论是对人有用的动物还是对人有害的动物。 在今天的社会中读这样的书,会自然产生下面这些问题,答案可能会因人而异: 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对动物保护如此上心的纳粹政府,为什么会发动战争,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等进行大屠杀,给人类带来巨大创伤? 区别纳粹德国和其它文明社会的差别是什么? 现代国家中, 哪 些有、 哪 些还没有上面那样的法律?有没有这样的法律,能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的衡量标准之一吗? 人类对动物的友好,一定会产生人类之间的爱心、和平思维、和平行为吗?我们如何解释纳粹德国对动物和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差别? 人类和非人类动物之间,需要有一个明确界线吗?生物种的概念,尽管是不完美的,但它毕竟是一个有论据的概念。人和黑猩猩之间,无论是形态、习性、基因,都是有差别的。如果没有这个界线,人权的概念还有意义吗? 当人和动物的界线模糊了以后,从善良的一面,人们可以像对人一样对待动物;从邪恶的一面,人会会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人吗?在一个大同的动物平权世界里,我们要如何考虑和照顾老鼠、臭虫、苍蝇、蚊子等动物的权利、与它们和谐共存于这个星球? 人权不仅是健康人的权利,也不仅是成年人的权利,是所有人的权利。无论你多么的弱小,无力,智障,残疾,只要你是人,你都应该拥有人的权利。但人所具有的尊严和权利,是否能够、或者应该扩展到非人动物?如果对人权涉及的范围都不能正确界定,人还能为非人类动物呼喊什么呢? 就我个人而言,读这样的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解一些我们通常不容易看到的事物。比如, 1998 年出版的、 珍 · 古道 尔 写了序言的 《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百科全书》中, 列出了 1822 年到 1995 年英、美有关动物福利和权利以及动物保护的一些事件, 但 1929 年到 1946 年的 17 年是一个空白区,和这个时期纳粹德国在相关问题上的活跃形成对比。虽然是百科全书,但书中对纳粹德国时期有关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没有任何的提及。我能理解,把纳粹德国的动物保护法等事件包括进来,会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但我宁愿面对一个复杂的、但却是真实的世界,去进行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哪怕最后是错了。我不愿去面对一个被修饰或掩盖过的世界,一部分人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和选择性的论点,影响其他人往部分人认为正确或有利的方向上走。知和选择的权利是人应该有的,而这些权利,不应该被别人以任何方式剥夺。了解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能让我们更好地知道该事物的整体。我们现在的社会, 一方面有人在鼓吹继续科学启蒙,另外一方面也有人在批判科学主义。我觉得两者间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追求真正的理性,只不过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充分了解各种事实和不同观点,以达到共识,是社会能和平、健康前行的前提之一。 Law on Animal Protection Section I Cruelty to Animals (1) It is forbidden to unnecessarily torment or roughly mishandle an animal. (2) One torments an animal when one repeatedly or continuously causes appreciable pain or suffering; the torment is unnecessary in so far as it does not serve any rational, justifiable purpose. One misnadles an animal when one causes it appreciable pain; mishanling is rogh when it corresponds to an unfeeling state of mind. …….. Berlin, November 24, 1933 Signed: Adolf Hitler – Chancellor Frick – Minister of the Interior Dr. Gürntner – Minister of Justice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2075 次阅读|52 个评论
谈扇耳光
brain99 2012-10-14 21:32
100多年前、为保护傀儡李王朝、清帝国和日本互扇耳光,结果暴露我们实力,导致甲午战争。50多年前为保家护院、彭大将军狠扇朝鲜金大胖两个大嘴巴,结果和西方自由社会结下梁子,硬着头皮坚持自己的路。现在为了维稳、狠扇下级一个耳光,结果又捅出很多漏子。再过50年,按这种趋势,我们要扇自己一个耳光!从此明了:靠打击别人脸部、解决自己面子问题,还不如早扇自己一个耳光,顺带震一震头部,清醒、客观一点,找到振兴民族的根本之道。
2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岩岛事态——一场精心策划的“帝国”大阴谋
热度 1 何玉明 2012-5-12 11:35
黄岩岛事态 ——一场精心策划的“帝国”大阴谋 何玉明(北京大学) 亨廷顿说:“所有其他大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和苏联,在经历高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同时或在紧随其后的年代里,都进行了对外扩张、自我伸张和实行帝国主义。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后不会采取同样的做法。”(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 205 页) 解读如下: 1. 好一个“对外扩张、自我伸张和实行帝国主义”的美利坚帝国!不打自招。世人已经“习以为常”,拿它“无可奈何”。 2. 一个“军事和经济实力增强后”的中国会演化成帝国 ──这就是亨廷顿“大胆的假设” 。为了拿到“中华帝国”以大欺小的“佐证”,美国假手那个貌似 咋咋呼呼、实则心狠手辣、纵容和包庇 了(马尼拉街头)香港旅游团惨剧的“三世” 跳梁小丑。他制造事端 ,把黄岩岛事态扩大化,他有主子撑腰,铁了心,不把“帝国屎盘”扣到“中华”的头上誓不罢休。这是一场深谋远虑、精心策划的大阴谋,如果“中华” 被贴上“帝国” 的标签,那么,在“文明的冲突”中,美国帝国就可以肆无忌惮、轻而易举地“肢解”这个内忧外患的“中华帝国”。 一九五○年,处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打击美帝国主义,打出了人民共和国的雄风。去年,利比亚事件期间,我们错失了一次机会,没有去教训那个气焰嚣张、步步进逼、得寸进尺侵占了我南海大量领土的越南。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曾经被西班牙“无敌舰队”帝国、美国强权帝国、日本法西斯帝国相继殖民统治了长达五个世纪,至今仍贫困不堪的小国,它的人民对大国存有戒心。我们要和菲律宾的这个跳梁小丑拼耐心,让他内外交困直至菲律宾人民唾弃他为止。 胜利属于人民!
1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推荐三位作者
sunapple 2012-5-6 07:13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历史关头,社会性的焦虑和迷茫普遍存在,向何处去和怎样走成为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建议关心这些问题者,去看看、学习和研究一下这三位作者的著作: 钟庆:《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两国强国之路》 白益民:《 三井帝国在行动 》《 瞄准日本财团 》《 三井帝国启示录 》 宋鸿兵:《货币战争》1、2、3、4 他们三位正因为不是科班出身的所谓“经济学家”,正因为他们是“半路出家”,跳出了现代流行的经济、金融知识体系的“洗脑和禁锢”,从实践中认识和总结出了真知灼见, 写出来奉献给大家。要拨开云雾看清真相、了解现象背后的真实和本质,要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建议大家好好读一下这三位作者的著作。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最新大学排名出炉,牛津不牛成小三,帝国理工变小四
热度 5 laserdai 2012-4-25 02:41
英国大学指南(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每年根据学生满意度、研究、入学水平、师生比例、学术经费、设施投入、 毕 业 生出路、优等学位和完成学业比例等多个方面,对116所大学排名。 但是,今年出现了意外, 这是大学排行榜推出15年来,牛津第一次败给LSE。 英国2012最新大学排行榜前十名如下, 1. 剑桥大学 (Cambridge), 前几天其珍藏的18件天价中国文物被盗 。 2.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3. 牛津大学 (Oxford) 4. 帝国理工大学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5. 杜伦大学 (Durham), 前几天它的博物馆藏中国文物被盗 。 6. 华威大学 (Warwick) 7. 圣安德鲁斯大学 (St Andrews) 8.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在伦敦可是排第三的好大学,全国退到了第八。 9. 兰卡斯特大学 (Lancaster),觉得这个名次不靠谱,应该15名以后。 10. 巴斯大学 (Bath) 去年排第四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连升两级,紧挨着冠军。 去年的第二名牛津大学和第三名帝国理工大学不敌LSE,分别成了第三和第四名。 牛津开始不牛 牛津大学被LSE超越的幅度不大,只有一分。评分标准显示拖了它后腿的主要是毕业生出路这一项退步,而LSE这方面则逆市而上,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它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率不降反升。 补充博主个人的一点看法: 杜伦大学是英格兰第三老的学校,半个诺贝尔奖都没有,能排到第五名,是不是有点论资排辈? 曼彻斯特大学是英格兰第四老的学校, 诺贝尔奖数不清(2010年得了2个人),竟然进入不了前十名,是不是这个排行榜里面猫腻很多? 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如此悠久,不给进入前十名,反倒是比较小的 圣安德鲁斯大学 排到第七位,肯定是占了威廉王子夫妻的福气!?这夫妻都是 圣安德鲁斯毕业,并且在那里搞到一起的。 这样的话,中国建立一个王菲周杰伦联合大学,肯定人气第一。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8097 次阅读|9 个评论
秦汉思想遗产与中国思想的秘密(修订稿)
热度 2 zhangqq 2012-4-9 14:44
秦汉思想遗产与中国思想的秘密 公元220年,曹丕废黜了形同虚设的汉献帝,建立了魏国,煊赫的大汉帝国于是寿终正寝。其实,从公元184年东汉末的黄巾起义起,汉帝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算起来,汉帝国的覆灭距今约两千年了。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曾经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正剧,涌现出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而在经历两千年历史风浪淘洗之下,大汉帝国还能给现代中国、现代中国人留下什么呢? 汉帝国的政治、文化遗产我们毋庸讳言。从地上的文物到地下的遗存,从文献、器物到观念、制度,不可胜数,不胜枚举。在本书结束的时候,我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汉代留下的思想遗产与中国人深层观念的关联。 中国文化的内核是儒、释、道。儒、释、道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哲学、宗教、艺术、科学、政治等等。而东汉末佛教才刚刚传入,儒、释、道文化结构的形成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能算作汉代的遗产。无论是从形而上学的层面,还是用一般的文本分析或资料统计的方法,我们所谓中国文化内核是儒、释、道的说法,基本是准确的。然而,从具体事实来推证,或者从每个当下的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来看,我们自然发现这个说法或者命题的疏漏和不足。因为,很多普通的中国人,其实是不会同时具有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至少是在当下的中国,真正具有佛家思想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这包括那些称之为知识分子的中国人,包括那些受到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的中国人,甚至包括为数不少的一些身披袈裟、削发为僧的中国人。 著名波兰美学史家塔塔凯维奇(W. Tatarkiewicz 1886-1980年)在论及美学史的发展线索时提出,要注意明确的(explicit)美学史和隐含的(implicit)美学史。他所指明确的美学史,是那些文字理论资料;隐含的美学史,是艺术作品中蕴含的趣味。 与此相似,我在这里所论及之“中国思想的秘密”,当然不是指向儒、释、道这些形诸文献、器物,显现在表层的思想,而是试图揭示那些隐形的、即那些存留于普通中国人身上而甚至不被我们意识到的深层观念。我试图追问:与这个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类,例如盎格鲁——撒克逊、日耳曼、斯拉夫、印度、阿拉伯、印第安、非洲人等相比较,作为一个普通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或者是在中国文化和中国生活方式熏陶下成长的普通人类,他们意识深处那些独特的东西,是否具有汉代思想的遗存?就是说,在中国人身上那些“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东西,与汉代思想有何关系?可以看出,我在这里使用的方法,也算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种“本质直观”吧。 以下文字是从这个角度,由三个方面作一述略。 一、阴阳五行是中国思想的核心密码 星空被古代中国人称作“天”。“天”是很神秘的,不仅有风和日丽之日,也有电闪雷鸣、疾风暴雨之时,甚至会有日月食这样极为异常的现象,令人十分恐惧、不安。最初的先民认为,自己的命运就是受到这个“天”的主宰和支配,星空于是与天命链接一体,因而产生崇拜天——星空的原始宗教。这其中自然包含着对于星空的无知、抱怨与无奈。后来,人们随着对于人类社会和外在世界认识的逐渐深入,产生了一点自信,以为星空——天命不是完全不可知的。据文献的可靠记载,西周时期,周公意识到要“以德配天”,天就能“降之百福”(《诗经·閟宫》),子孙尚可“受天永命”(《尚书·大诰》)。孔子说自己“五十知天命”,也是属于这种自信。但很多时候,他对于天道、天命仍然将信将疑,心怀畏惧。 然而,在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世界,他们除了对于天命心存畏惧之外,头顶的星空却又如同山河田野、柴米油盐一样,成为与之交融一体的生活环境。《诗经·女曰鸡鸣》云: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这是多么温馨而又生动的家庭生活写照!观天看星,俨然就是今天人们看钟表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此外,由于耕耘、播种、收割的需要,人们必须要通过看星象来确定季节,这是农耕文明必然的生活方式。就像游牧文明必然逐水草而居、渔猎文明必然掌握鱼讯、季风及野兽习性一样。在古代中国人素朴的思想中,天命与星空就是如此奇妙地混合着,在他们每日的生活琐事中体现出来。 因此,知天——对于星空的认识,从观象授时到天道性命,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种不懈的追求。但是,这种探索一开始就可能出现迷途:天命与星空被捆绑一体,宗教、哲学与天文学(或占星学)就纠缠不清了。 先秦时期,天文学是周王室专门之学,除“畴人子弟”之外无人问津。《国语·楚语》云: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可知古代统治者对于天文学也采取一种官方垄断的手段。故先秦儒、墨、道、法、名、兵诸家,皆与天文学无关。孔子只是慨叹:“天何言哉!”“惟天为大,惟尧则之!”然而既不言性命与天道,亦不言天象。《易传》所云“天垂象,圣人则之”与此一字之差,思想却有天壤之别。墨子主兼爱、薄葬,都是人事。道家虽然经常提到天,例如《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是一种哲学世界观或宇宙论;《庄子·秋水》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这里提出的天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是“自然”与“人为”的关系,也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无论是老聃还是庄周,从现存资料来看,他们对天象一无所知。因此,他们的思想理论与占星学毫不相干。法家严刑峻法,奖励耕战,更不言天文。名家讨论一些被认为是奇怪的问题,例如:“白马非马”、“鸡三足”、“离坚白”、“山比路平”等,完全是逻辑推演和概念辨析。惠施之流似乎根本没有留意,天上的星空对于人间社会还可能有什么意义。提出系统军事理论的兵家,应该出现在战国之后,最早也是春秋末叶。他们运用了一点占星学——阴阳五行说的思想,但这绝对不是他们的首创。因此,历史给邹衍学派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和舞台,等待他们闪亮登场。 春秋战国之际,主要由于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导致各诸侯国天文学畸形发展,演变成为占星学。(就像现在由于很多高官、富人迷信巫术和宗教,学界对于《易经》算命术的解释成为时尚一样。)这种占星学实际上是天文历算与原始形态的星占巫术捏合的产物。处于当时学术中心齐国稷下的邹衍及其学派,以敏锐的眼光和高超的智慧,利用这种占星学以及上古素朴的阴阳、“五材”之说,整合成占星学——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五德始终”的崭新理论。除了《史记·孟荀列传》的记载之外,现存《管子》基本记录了邹衍学派的主要思想,因此更为可贵。在邹衍学派建构的这种占星学——阴阳五行说中,由于占星学中具有关于天体运行的系统知识,并且与观察和经验是符合的,因此,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学术是一种可靠的关于天的知识,是一种确实可以把握天的规律(天道)的学问,因而被认为是当时最先进的学问和知识。同时,他们的阴阳五行说也扬弃了上古素朴的阴阳和“五材”说,使之脱胎换骨,成为一种完整的哲学理论。于是,邹衍学派在众说纷纭的诸子之中脱颖而出,迅速征服诸子百家,成为一家独大的学说。实际上,邹衍学派理论之所以迅速风靡学界,是人们把作为宇宙构成部分的运行的天体,与作为人的主宰的天混淆了。近代人们把它们划分为天文学的对象和宗教的对象。邹衍学派是用科学为宗教论证并代替宗教的一个成功范例。 邹衍学派开创的占星学——阴阳五行说,为秦汉之际几乎所有思想家所接纳、吸收,然后加以改造、创新,不仅构成了秦汉思想的骨骼,还是它的灵魂。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之中,董仲舒接受邹衍学派的理论遗产,将其与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整合,是极为自然的。他将邹衍的“五德终始”创造性地改造为“三统”论,将占星学——阴阳五行说创造性地改造,建构了他的“天人感应”理论体系。因此,董仲舒不仅借儒家之名,系统阐发了《春秋》公羊学的“大一统”理想,而且吸收、融化邹衍学派思想之实,形成“天人感应”的哲学理论。前者所指是政治,后者所指是思想和哲学,二者内外一体,水乳交融,成就了一个大思想家的完美之作。他不仅成为独领风骚的汉代思想界领袖,其思想影响中国达二千年之久。 从邹衍学派,经过董仲舒、司马迁及整个汉代经学,到《黄帝内经》和《汉书·律历志》,秦汉天人思想完成了它的最后建构。这个学说所建构的宇宙时空,从天上七政(日月五星),到地上五行(金木水火土),再到人之五藏(肝肾心脾肺),形成了从天体到人体、宇宙到内脏、宏观到微观的完整世界。人体的血脉、经络、五脏等内在运动,与宇宙天体、自然、社会,都是和谐一致的。整个世界从社会制度(礼)到精神情感(乐)、从外在世界到内在身体,都是一体的。音乐(律吕)正是表达了整个内外世界的律动和节奏。于是,在《汉书·律历志》的天人范式中,宇宙、自然世界以及人类整个世界,都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像人的个体生命一样鲜活灵动的整体。而这个整体中跃动的节奏和心音,则是音乐。如果说,历法从可视与可感的方面(季节变化),反映和揭示了外在自然的节奏与协调,那么音乐(律吕),则是从可听(可意会但不可言传)的方面,昭示了整个宇宙的内在律动和节奏。因此,历与律在根本上是和谐一致的,都是一种节奏。这是秦汉天人思想的终极形态。 首先把邹衍学派思想系统植入的作品是《月令》。《月令》在占星学——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完整而又系统的世界图式。由此形成的“明堂月令”之学,不仅即刻盛行于学界,秦始皇已经把它物化到自己的帝王生活之中,成为大兴土木的实际行动。汉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董仲舒、刘歆等人的全部思想和学术与此内在贯通。由于从最高统治者皇帝到操纵国家意识形态的智囊,都是“明堂月令”之学的巨大推手,这种落实到具体行为的宗教仪式化活动,便风从影逐,方兴未艾,宗庙、明堂、祭坛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举国尘土飞扬、劳民伤财的这种时尚工程建设,也使得占星学——阴阳五行学说“被”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国人从帝王将相、硕儒寒士,到闾巷妇孺、乡里农夫所共知的东西。(如同文革之中的“最高指示”一样。)同时,医学、律学、历学的运用,又将占星学——阴阳五行说思想,进一步深化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普遍意识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以“五经”博士领衔的全部汉代学术界,把占星学——阴阳五行说整合进入先秦儒家经典“五经”的解释之中,形成了在中国学术史上屈指可数的重镇——两汉经学。因此,两汉经学与占星学——阴阳五行说可谓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即使不说两汉经学的根本观念和思想都来自占星学——阴阳五行说,但至少可以认为,两汉经学的灵感和方法,都是占星学——阴阳五行说的。汉代经学本身就属于意识形态。汉儒们利用“五经”解释来重建一种不同于先秦儒家学说,目的是把儒家宗教化。楼宇烈先生说过:“从内容上讲,两汉神学目的论实际上是一种用阴阳五行,谶纬迷信神秘化了的儒家思想。……从形式上讲,两汉神学目的论表现为宗教式的教条”。 虽然汉儒们的努力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两汉所形成的经学传统,却历久不衰。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汉代经学不仅属于学术界、思想界、政界,还有包括当时全部的教育界。我们不难发现,自汉代以降,中国的蒙学读物的核心观念,即是经学的主旨,因而占星学——阴阳五行说的思想无不浸染其中。例如《千字文》、《幼学琼林》之类,只要涉及天文地理,或帝王将相,甚至普通人的命运等,无疑都是占星学——阴阳五行说的翻版。从《三字经》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到《幼学琼林》“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所谓文人皆为文曲星下凡,强盗都是天罡星在世,等等,无不如此。“读经”是20世纪以前所有中国人受教育的起点。因此,从学龄儿童开始,占星学——阴阳五行说就进入读书人的大脑之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多人们蠢蠢欲动,试图重振经学,光复“读经”传统。可见这是一条源远流长而又顽强不息的思想长河。 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阴阳五行说,实质上是与占星学连成一体,不可分离的。因为“五行”必然包括“五星”,阴阳必然包含月亮和太阳。这个思想渗透在中国的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极为广泛的领域之中。在哲学上,全部《易传》的核心观念,即“天垂象,圣人则之”,最典型地反映了占星学——阴阳五行说的思想。在宗教方面,道教之太极图亦是占星学——阴阳五行说的一种图解。艺术上,阴阳动静、虚实相生,则是中国艺术的根本旨趣。科学方面,中医则是中国哲学的另一面,是中国哲学的集中体现和可操作的技术。离开阴阳五行理论,所谓经络藏象、虚实干润的中医则荡然无存。甚至体育,从围棋到太极拳术,都集中体现了占星学——阴阳五行说的思想。我们想象,如果将占星学——阴阳五行说从中国文化中切割出去,源远流长而又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还能留下什么? 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出无意识之中的占星学——阴阳五行思想。且不说阴阳八卦、风水堪舆之类,我们脱口而出的“阴阳不调”、“阴盛阳衰”即是证据。占星学——阴阳五行学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挥之不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由于汉代思想,尤其是汉代经学的巨大历史影响,占星学——阴阳五行说自此以后成为中国思想的一个核心密码,它就遗存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深处。 二、“大一统”是中国思想的“集体无意识” 中国是个多民族“大一统”国家。这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中国上古夏、商、周三代,情形颇类似欧洲的中世纪。虽然都有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按《史记》记载夏代应有),但对于各部落的头领和诸侯而言,不过是部族联盟首领,或是宗法体制的家长。就像中世纪罗马教皇对于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英格兰等国王一样,只是宗教首领(有时候也有政教纷争和教派争议),没有民族国家的行政关系。 中国真正从国体和政体上建成“大一统”的民族国家,是秦始皇和汉高祖。 而秦统一不过十年便土崩瓦解,反而一介布衣出身的刘邦,和一帮屠狗卖缯之徒建立的刘汉王朝,却轰轰烈烈达四百年之久。并且,这个王朝所建立的国体和政体,一直延续了二千年,直到大清帝国覆灭。更有甚者,从文化上说,这个帝国形成的“大一统”观念,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成为我们民族国家的国魂。当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根本的意义上说,也是这个“大一统”的传承。 欧洲从中世纪经历近代走进现代,“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建立了众多的民族国家,即德、法、英、意、荷等国,没有产生一个“大一统”的民族国家。虽然今日欧洲的政治家们也试图至少让欧洲从经济上统一起来,为此费尽周折建立了“欧共体”,统一了货币,取消了海关和签证,但不仅距离一个统一的欧洲非常遥远,而且“欧共体”的内部矛盾重重,惨淡经营,前途难以预测。欧洲与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历史分野?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却很值得我们思考。 建立“大一统”民族国家,首先是一个政治体制的创新。从三代到西周,以血缘关系为构架的国家体制已经臻于完善。 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已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殷周制度论》)这的确是精彩之论。嫡长子继承制,实质上解决了周王朝最高权力的继承问题,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只有两例是例外。一是懿王死,立其叔辟方为孝王。但孝王死后又传懿王太子燮为夷王,复归王位。二是厉王出奔,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后厉王死,乃立厉王之子静为宣王。可见,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一以贯之,没有出轨。这也为后来的封建帝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不仅在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形成了强大的惯性,而且是一条政治野心家不敢逾越的红线。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构的宗法社会体制,随着贵族家族自身的繁衍,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东周基本瓦解。从春秋战国到汉帝国的建立,经过将近五百年特别是战国二百多年间异常惨烈的征战,原先周朝建构的统治基础彻底崩溃了。尤其是短暂的秦朝覆灭以后,贵族阶层基本消亡殆尽。在周秦废墟上建立的刘汉王朝,既没有周天子的血缘关系,甚至没有贵族血统,它的合法性何在?要建立什么样的国体和政体取周秦而代之才能够长治久安?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是盘桓在当朝最高统治者的头脑之中的根本大事。因此,在汉初的动荡逐渐平息之后,汉武帝即位伊始,便反复思考: 故天将命不可复返,必推之于大衰而后息与?乌乎!凡所为屑屑,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与?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阙理。 于是策问贤良文学之士,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诸如天人关系,灾异性命,古今之变的根本问题。 汉代政治制度的设计,也是当时的大思想家所深入思索的问题。而且,政治制度的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理论的创新。 孔子当年目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试图用恢复“周礼”来匡正乱世,重建社会秩序。孟子在“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战国时期,试图用“仁政”来拯救社会和民生。荀子在战国末年,也预见一个新的国家形态将会出现,并试图用“礼法”为它建构一个新的意识形态。大思想家们总是能够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之中洞若观火,并试图为新兴的、正在崛起的社会形态,提供新体制的思想资源并建构意识形态。这是思想史上的一个共性,至少在中国历史上是如此。 作为大思想家,董仲舒据说曾经“三年不窥园”,苦心孤诣,寻求和思考当时社会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当他登临汉武帝策问的朝堂之时,显然是深思熟虑、有备而来。面对汉武帝的问题,他从根本上毅然作出回答: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汉书·董仲舒传》) “大一统”的理念由此诞生。这里的“大”是动词,意即突出强调。“《春秋》大一统”是公羊学的根本观念,实质上是董仲舒崭新的理论创造。虽然从师承上说,《春秋公羊传》是汉景帝时的公羊寿口授大意,由弟子胡毋生用汉隶写成书本。但是,其解说、完成今文学师法则出于董仲舒。《春秋》公羊学后来不仅立博士官于太学,而且最终成为汉朝的统治意识,首创之功则毫无疑问是董仲舒。 故《汉书·天文志》云:“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这正是刘歆和班固称董仲舒为“儒者宗”、“群儒首”的来历。 可以说,“大一统”是战国以来所有雄心勃勃的王侯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符合历经战乱人民的希望。因此,汉武帝与董仲舒的朝堂“策论”,实质上是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根本诉求,与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出路,在历史转折时刻的幸运际遇。我们可以想象,当汉武帝闻之“大一统”的理念,是何等心情!如果说,没有汉武帝这样的政治家,董仲舒的思想很可能在历史上湮没,或者只能被后世从历史的灰烬中发现。而没有董仲舒这样思想家,汉武帝也只能像历史上更多平庸的帝王一样,只懂得做太平天子,碌碌无为。最多不过像他的父、祖那般,用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的品德,来达到“文景之治”。而像这样对于中国历史产生划时代影响的文治武功,则只能与之擦肩而过,稍纵即逝。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经常会出现在历史的拐点,面临旷古未有的历史风云际会,他也深知他需要什么。就像秦始皇对于韩非子思想的思慕与渴望一样,董仲舒提出的思想理论,深得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心契。 这里不妨提到刘安与《淮南子》。煌煌几十万言的《淮南子》,除了记述、保留了当时一些思想资料,没有提出一个核心的思想和观念。因此,在新的思想观念甚至在语言上,它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有霄壤之别。或许刘安本人自视甚高,但从他招揽的这帮儒生就可以看出,在汉武帝的尺度下,他最多不过一个中等政治家的角色。非常有趣的是,与《淮南子》极为相似的《吕氏春秋》,秦始皇亦视之如敝屣。相反,秦始皇对于《韩非子》却推崇备至,由此对于韩非本人思慕若渴,由此亦可见出《吕氏春秋》与《韩非子》之高下。而吕不韦与刘安命运如出一辙。我们不能说历史完全是巧合,腐儒与政客,大思想家与大政治家,在这里是以等比的高度,光明鲜亮地展示在历史的舞台上。可以想象,用撰述《淮南子》、《吕氏春秋》这样的儒生,如何能够治国安邦? 董仲舒为刘汉帝国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提供了“《春秋》大一统”思想和“天人感应”理论。“天人感应”论,也就是“阴阳灾异”论,与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实质上无法分开。同时,“天人感应”论也是对西周以来“以德配天”的思想的新发展。《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等篇,是董仲舒思想的最好注脚。他认为,只有有道者才能成为王,而王能通天、地、人之道,与天地同大。这就从哲学层面论证了刘汉帝国的合法性。可见,公羊学是董仲舒的政治学,是汉帝国的国家学说。“天人感应”论则是他的哲学,是这个国家学说的理论根据,二者相辅相成。董仲舒的这两大贡献,都是汉朝最高统治者最根本的需要。 与“大一统”的意识形态一致,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实质上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帝国意识形态的艰巨工程。 王国维曾认为,西周取代殷商,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一个新体制和新文化的建设。他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 所谓周公“制礼作乐”,实质上就是一个崭新的制度和思想文化建设。其实,这应是当时以周公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比起西周建国,汉帝国的建立,则更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进程。整个国家的体制和思想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问题。这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在汉朝这个幅员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里,思想的统一是必然的。可以说,没有国家意识形态,就没有完整、统一的国家。 在西方或很多其他国家,宗教实质上起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就像基督教在整个欧美所占据的地位和具有的意义一样。“上帝的子民”,就是一个极具凝聚力和振奋人心的口号。在宗教战争中,譬如十字军东征之类,宗教口号就是战争动员的最好方式,“异教徒”无疑为同仇敌忾的死敌。而用宗教作为意识形态也是最易操作的传播方式。我们看到,虽然没有文化的哥特人、日耳曼人、汪达尔人,打败了优雅的罗马人,但是基督教却战胜了这些蛮族。由此可见宗教的直接效果和巨大征服力量。时至今日,如果没有基督教,整个欧美等西方世界,绝不会有如此正常的社会秩序。 但是,经过周朝的体制特别是周公“制礼作乐”,中土原始宗教式微,礼制逐渐昌盛,在汉初要重建一个新的宗教来代替原始崇拜,是绝非可能的。因此,不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需要的,而且把儒家学说宗教化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于是,儒家宗教化运动,是由一个巨大的历史内在必然要求推动的。 董仲舒的智慧在于,他巧妙地利用邹衍学派的遗产,趁占星学思潮大兴之机,把他的《春秋》公羊学变成了半宗教化的东西:孔子成为素王,而大汉帝国,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被孔子预言,现在成为现实。他的思想理论都与天或天意、天命相关,但这与《圣经·创世纪》当然不同,与《新约》中耶稣基督的末世预言,以及释迦摩尼的末法时代预言,都不尽相同。然而,这个中国式的宗教,即儒家宗教化运动,在那个时代的整个思想界,却风生水起,蓬蓬勃勃。大汉帝国的意识形态因此水到渠成。 “大一统”是汉初政治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思想建设的成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这个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毋庸讳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百家争鸣的思想发展是灾难性的。但是,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观念,不仅为汉武帝和刘汉王朝,实质上也为两千年的后来统治者,提供了心灵的钥匙。 历史的悖谬就是如此。 秦汉以降的两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两次大的分裂局面。第一次是公元318年司马睿在健康(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出现南北朝对峙割据,到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共有263年,是最长的一次分裂。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分裂,只有公元907年至960年共53年。今天,“大一统”观念则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甚至普通民众,对于“大一统”几乎都是无条件认同的。否则,他的民族性,至少是民族感就会被否认。试看数千年来,“江山一统”、“全壁河山”,成为无数伟大政治家的抱负和雄心。而“半壁江山”则与“山河破碎”同义,是家国分裂的别称,其中包含多少政治家、知识分子以及普通中国人的遗恨和血泪。南宋陆游的《示儿》诗可谓家喻户晓: 死后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国家不统一,志士仁人死不瞑目。 三、乡土意识是中国思想的底色 乡土意识最深层的根源,是土地与粮食的内在关系。食物和繁殖,是物种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故孔子曰:“食色,性也。”在农耕文明形态下的人类,必须使用土地生产粮食,人因而能够赖以生存。因此,土地、农民,与农耕文明具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三者是互为一体,相互依存。农民离不开土地,由此便有故土、故乡。所以,乡土意识是农耕文明的“先验意识”(康德语),也是农耕文明的本质特征。 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社稷”,其原初意义就是从乡土思想而来的。“社”由“示”和“土”构成,“示”是祭祀的意思,可见“社”就是进行祭祀的“土”地。后来“示”也指地神,“社”被引申指土地神或祭祀社神之所。“稷”是“土”上长出的粟或黍,即粮食,后指谷神。对于古代中国的统治者而言,所谓江山社稷,其原本的含义,就是拥有土地,因而能够获得物产和财富。因此,“攻城”是为了“略地”。保家卫国、捍卫主权,就是“神圣领土不可侵犯”,“御敌于国门之外”,“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每个封疆大吏都有替帝王的“守土之责”。“守土”是统治者治国安民的根本,因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直到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还号令全国:“深挖洞,广积粮”。 “民以食为天”,而土地则是其根本保证,也是一种“天”。因而汉语中经常“天地”联用,即所谓“皇天后土”。中国人起誓的见证是“上有苍天,下有黄土,天地良心”,正如基督徒把上帝和《圣经》作为起誓的见证一样。“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地”和“天”一样,也被神格化了。因此,在20世纪以前,中国的皇都建有专门祭祀土地的地坛。而在广袤的乡村,几乎每乡每村都有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庙。虽然其低矮简陋不如其他寺庙、祭坛那样堂皇,但仍是香火不断。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样的土地庙还随处可见。 另一方面,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说,在古代中国,人们由对于土地的依赖,进而结成乡里关系,在此之上形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汪洋大海。这种社会关系也是人们情感关系、生活习惯的基础。因此,“故土”常与“故人”、“老乡”相关,“故土难舍”与“故人相见格外亲”是中国人的口头禅。“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是人之常情。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利益关系,“土生土长”是获得当地人民信任的最好说辞,所谓“人生地不熟”,是生存的一个困难以至于威胁。可见,中国人的情感也是从乡土之中“生长”出来的。如同禾苗与水土的关联一样,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与这个黄土地具有无法割断的根本联系。 由于这种农耕文明的“先验意识”,中国历代帝王都把集权和农桑并重。这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秦始皇时期,在东方除了封禅泰山,还兼祭祀八神,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 直到清代,北京除社稷坛以外还有六坛:天、地、日、月、先农、先蚕。与农业相关的土地制度,因而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骨骼。瞿同祖先生说: 封建社会,即是以土地制度为中心,而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阶级社会,种植农业不曾推广以前,不会有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不曾成立以前,封建社会无论如何不会存在,这是谁也不否定的。 由土地、粮食,必然推演到水利。对于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来说,水利一直是国家的大事。因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诗经·大雅·泂酌》把指挥灌溉的人称为“民之父母”,这正是“君之宗之”的条件。《诗·鲁颂·閟宫》把这个位置推为后稷:“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稺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当然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更早了,“大禹治水”的传说之所以源远流长,应该都是与中国农耕文明的特征相关。 秦汉之际,甚至在全部中国思想史上,最典型而又系统展示中国封建社会集权与农桑并重思想特色的作品,则是《月令》。《月令》是邹衍学派思想与上古农耕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激荡、冲撞而融合的产物。因此,《月令》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它在终结上古农耕社会宇宙观和意识形态的同时,还建构了一种新的农耕文明背景下的天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五音、五色、五味、五方、十二律与天地日月、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鬼神祖先、男女老少等交互一体,与季节以及每个昼夜发生特定的关联,同时对于帝王后妃、文武百官与士农工商的生活与劳作也逐一安排,展示了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全景图。 《月令》于是成为汉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意识形态,“诸如《淮南子》的《时则训》、《礼记》的《月令》和《明堂位》、《尚书大传》的《洪范五行传》、《逸礼》中的《王居明堂礼》,以及《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明堂阴阳》三十八篇等,都是发挥这种学说的。” 这即是汉代盛极一时的“明堂月令”之学。这个理论模式不仅在汉代得到空前和畸形的发展,并且影响了整个古代中国思想。 因此,无论是邹衍学派,还是董仲舒,尽管他们的学说对于上古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转型,但是,他们不仅没有能够中断或掩盖上古思想中的乡土意识,反而把这种与农耕文明一起脱胎而出的思想杂糅在自己的理论中,形成了“明堂月令”之学。由于“明堂月令”之学保留了上古农耕文明的思想,并且强调土地和地空方位的观念,乡土意识在汉代思想中得到一种曲折的张扬。中国文化所建立的天地人结构,是汉代从理论上完成的。由此可见,乡土意识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是何等顽强和深厚!这也是汉代思想的一个重要启示。 《月令》以后,中国古代天文学基本上一分为三:占星学、历法学、农政学。 这表明,中国农耕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其中仍然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历法也部分与农政相关。特别值得思索的是,后来所有的农政学著述,内容没有受到强大的占星学——阴阳五行说的思想影响。二十四节气不仅没有占星学内容,还依照太阳历,与月亮运行的周期无关,因而更加准确,保证了农时无误。 从根本上说,中国农耕文明的封建社会结构,有三个最基本的元素:帝王、儒生(知识分子)和农民。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者,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儒生是农业社会知识(书面文本)的创制者和社会管理者。这是在天地人三者之外的另一种中国封建社会内在结构。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任何时代,儒生们(知识分子)所建构的关于中国社会和世界的思想理论,无论是宇宙论、知识论、政治学,甚至艺术、宗教神学、科学等等思想理论,其渊源都来自这个文明的核心之处,即农耕文明的本源思想。因而,乡土意识不仅只是《月令》天人图式的底色和基调,也是全部传统中国思想的底色和基调。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统始终没有中断。无论是战乱还是异族入侵,这个文明的核心依然故我,屹立不倒。这应该是华夏子孙之巨大福祉。因此,在中国社会今日发生巨大转型的时期,中国人的这种乡土意识仍然顽固、坚强。无论是受到何种思潮、理论甚至宗教信仰的冲击,它仍然立于不败之地,具有牢固、独立的地盘,就像当年的占星学——阴阳五行说对它无可奈何一样。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他的精神深处,依旧牢牢守护着这种乡土意识。我们看看两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即可一目了然: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余光中的《乡愁》。还有于右任的临终诗《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诗又名《国殇》。于右任,陕西三原人,晚年在台湾,非常渴望回归故土,终未如愿。这首诗不仅是他思乡的哀歌,也是一首触动异国他乡中国人灵魂深处隐痛的悲歌。因为,这并非是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一种几千年文明的记忆和精髓。 W.Tatarkiewicz.1999,History of Aesthetics. Volume 1. England: Thoemme Press, p.5. 直到今天,“天”对于中国人仍然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在汉语中,最好的词汇都与“天”有关:“天子”是人间最高统治者,“天才”是人中之龙凤,还有“天之骄子”,“夺天独厚”等等。但是,天既不是基督教的上帝(god),也不纯粹是自然的上苍(sky)。“天命”、“天意”、“天不绝我”、“天无绝人之路”,有宿命的成分,但不等同于宿命,有顺自然(nature)的意思。“天子”虽说是天的儿子,但如果像夏桀、商纣那样,天也会抛弃他们,人民可以革他们的命,取而代之。很多的时候,汉语中的天实指“自然”,例如:“天体”即是裸体,“巧夺天工”意指达到自然造化之境界,“民以食为天”之“天”则指自然本性之意。而“天河”、“天门”、“天宫”、“杞人忧天”等,包括诗家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的“天”,则是天空。更有意味的是,我们常把“My God!”翻译为:“我的天!”其实在字面上是不对等的,但意思十分相近,是很传神的译法。 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证明最高统治者即天子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合法性,同时又让这种权利受到制约。他说:“为人主者法天之行,是故内深藏所以为神,外博观所以为明也,任群贤所以为受成,乃不自劳于事,所以为尊也,泛爱群生,不以喜怒赏罚,所以为仁也。”(《春秋繁露·离合根》)最终是让帝王成为圣贤。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就是,太平天国中的杨秀清,实际上就代表制约这个权力的人格化的天。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第3页。中华书局1987年。 这是瑞士心理分析学哲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的著名观点。按照荣格的说法,人在出生的时候,他(她)的大脑并非完全是个空白。大脑作为心理的物质载体,自然也受到生物学遗传法则的支配,大脑中会遗传下来一些祖先的东西。因此,一个人的心理不仅与他(她)的童年相关,还与他们的祖先、民族连接在一起。这种通过遗传被继承下来的、先天的心理内容,荣格名之为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比如,原始人容易受到毒蛇的伤害,他们对蛇的恐惧可以使他们警惕、防范蛇的攻击。这种恐惧感在遗传中被我们继承下来,因此,当我们有生第一次遇见蛇的时候,都会被吓一大跳。从人出生的那一天起,集体无意识就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个体中继承的集体无意识的心灵虚象,与相对应的客观事物融为一体,成为意识中实实在在的东西,它决定了我们知觉和行为的选择性。 本文使用的“民族国家”概念,来自意大利哲学家维科(Giovanni Battista Vico 1668-1744年)的《新科学》。 从疆域上来说,汉代奠定基本的中国版图,清代最终形成。但是,中国疆域至今还没有完全确定,仅陆地边界而言中国、印度仍未签订协议。 西周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建立了分封的宗法制度。一般认为:“宗法制度是由氏族公社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发展、演变而来的。初期的作用是为了规范氏族或宗族内部的权益分配关系。后来发展、演变成以区分嫡庶之间权位分配为核心的宗统关系,形成宗法制度。这种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为小宗。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形成,君权产生,宗法理论成为指导政治的思想原则,形成了以宗统为模式和灵魂的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政治制度,这就是后来的封建制度,今天学术界称之为分封制度。”(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第13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思想,实质上也是为近代国家奠定了合法性。美国《独立宣言》的根本思想就是这个观念。 参见沈文倬:《菿闇文存》第515、517页。商务印书馆2006年。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第二册。中华书局1959年。 李零先生说:“在秦汉时期的宗教改革中,秦皇汉武的贡献很值得注意。他们的所作所为虽有不少个人因素在内,好像相当狂热、迷信、任意胡来,轰轰烈烈而终归于失败,但却对了解中国宗教日趋‘政治化’的倾向是一个合适的观察点,上可以推求其酝酿过程,下可以寻绎其后续发展(以释、道填补其‘宗教空白’)。其作用正像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壹法律度量’,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奠后世之基,不可磨灭的。虽然秦始皇之后,海外寻仙没有了,大规模的巡狩封禅和郊祀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缩小为点状的郊祀和偶尔进行的封禅,好像缩微景观(miniature art)一样,但这种‘大人国’到‘小人国’的转变,前后还是分不开。”(李零《中国方术续考》第184-185页。东方出版社2000年) 参见李零《中国方术续考》第143页。东方出版社2000年 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第14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可参见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吕氏春秋》及其对于汉代学术与政治的影响”一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遵妫先生说:“从我国历史来讲,天文学实际是研究星象和气象两门知识。”这与西方古代的天文学不同,他们主要是星象学。(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一册,第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我认为星象方面可以分为占星和历法,气象属于农政。
27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干旱或造成玛雅文明消亡(Science2012)
hgiap 2012-4-2 08:32
像蒂卡尔这样的玛雅城市即便在适度的干旱下还是走向了崩溃。图片来源:Fotosearch 历经500多年,玛雅国王统治着新大陆最富有和最先进的文明。然而在公元800年左右,玛雅帝国开始崩溃,并且其国王也很快销声匿迹;大约在公元1000年,大多数大城市和寺庙变成了废墟。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最近几年中,科学家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将这场灾难归咎于一系列的干旱,但相关证据却一直模糊不清。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断言,干旱实际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降雨的实际减少量是相对适中的。 在其鼎盛时期,玛雅文明曾占据了大部分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以及中美洲地区,包括今天的危地马拉、伯利兹和洪都拉斯。例如在危地马拉的蒂卡尔,浑身挂满翡翠和珠宝的统治者管理着10万多人,其中包括艺人、文士和在周围农田耕作的农民。然而到公元830年,就像那些更大的城市一样,已有超过80%的蒂卡尔人消失不见。 考古学家认为玛雅社会的崩溃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与邻国的战争。干旱也曾被视为一种可能性,但直到10年前,与干旱时期相关的考古学证据依然匮乏。然而在过去10年中,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所谓的气候代理记录——例如湖泊与海洋沉积物——来确定古代的降雨水平。这些研究强化了干旱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是因为最干旱的时期似乎与玛雅的崩溃相一致,然而干旱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依然是个谜。 在发表于2月24日的《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两位古气候学家给出了迄今为止有关干旱在玛雅崩溃中所起作用的最到位解释。Martin Medina-Elizalde和Eelco Rohling利用来自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4个目前最好的古气候记录建立了一个气候模型。 利用石笋、腹足类动物和介形亚纲动物记录,研究小组将数据导入了较重的氧同位素氧18与较轻的氧同位素氧16的比例模型中——由于水蒸发到大气中的缘故,降雨会使氧18减少。而来自Chichancanab湖的沉积物则为研究降雨如何使湖泊变得饱和提供了一个测量方法。 Medina-Elizalde和Rohling计算出研究人员之前确定的两场最长且最严重的干旱——以玛雅衰落中期的公元830年和928年为中心——使Chichancanab湖的水位下降了30%,而尤卡坦半岛的全部年降水量则下降了约40%。研究人员指出,这种下降并没有像之前的一些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严重,但是半岛(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的地下水位即便对于降雨量的微弱减少也“极为敏感”。 研究人员表示,夏季是玛雅人耕作并对贮水系统进行补充的主要季节,而中等程度的降水减少就导致部分没有河流或其他水源的地区经历比较严重的水荒,“社会解体、城市被抛弃就成为水荒的可能后果,特别是因为持续多年的干旱频繁发生”。 墨西哥大学的玛雅考古学家Keith Prufer认为,这篇论文为证明玛雅文明“在鼎盛时期不得不与气候变化作斗争”——这将对其依赖降雨的农业系统造成巨大压力——作出了坚实的贡献。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气候地质学家Gerald Haug认为这篇论文是一项“杰出的工作”,提供了“引人注目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与玛雅的崩溃有关。但他同时强调,研究人员并不能因此而忽略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社会与政治的发展。(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路) Collapse of Classic Maya Civilization Related to Modest Reduction in Precipitation renchunxiao 添加于 2012-2-27 10:58:56 211次阅读 | 1次推荐 | 0个评论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Classic Maya civilization in the Yucatán Peninsula and Central America was a complex process thatoccurred over an approximately 200-year interval and involved a catastrophic depopulation of the region. Although it is wellestablished that the civilization collapse coincided with widespread episodes of drought, their nature and severity remainenigmatic. We present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at offers a coherent interpretation of four of the most detailed paleoclimaterecords of the event. We conclude that the droughts occurring during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Maya civilization representedup to a 40% reduction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probably due to a reduction in summer season tropical storm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作 者: Medina-Elizalde, Martín; Rohling, Eelco J. 期刊名称: Science 期卷页: 02/24/2012 第335卷 第6071期 956~959页 学科领域: 地球科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 添加人是否为作者: 否 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5/6071/956.abstract?sid=156988ab-e3a7-41c9-9907-ef9d545464e9 DOI: 10.1126/science.1216629 ISBN: 0036-8075 关键词:
个人分类: 气候论文交流|1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代帝国统治的三种工具
zhwy6441 2012-3-4 16:24
当代帝国统治的三种主要工具包括:政治定价权、经济定价权和文化定价权(见附图)。 其中,政治定价权是针对政府或公权力阶层的,经济定价权是针对经济机构或工商企业阶层的,文化定价权是针对薪酬阶层或广大劳工阶级的。 透过公开可见的各种当代虚拟市场,不难看到货币、资源、技术、国际服务等经济要素的帝国经济定价权是如何实现的。 公众对于政治定价权和文化定价权相对陌生一些。 帝国政治定价权,目标是影响和改造附属国政治游戏规则和结构,确保帝国对于其各种公权力,尤其是政府行政权力的威慑力和决定性影响力。 帝国政治定价权主要依靠持续不断、循序渐进的学术和媒体覆盖,辅以经济、军事和文化手段,最终实现的。选举民主是这些影响的良好实现模式。 帝国文化定价权,目标是更加长久、根本地实现帝国政治经济统治。 帝国在确定的规划下,不断发力,向附属国输入大量文化产品,削弱附属国传统文化结构,直至悄然改造其传统文化基因,接受帝国基本价值观,不断持续的增加对于帝国文化的认同和归属、皈依。 政治定价权、经济定价权和文化定价权等三种主要定价权的实现,通常一定是相互配合使用的,附属国若没有足够文化抵抗力和强大政治核心,很难摆脱被动命运。 帝国定价权的核心是经济定价权 ---- 正所谓“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道理一样。 中国后改革时代,突然爆发的所谓意识形态决战,战场包括“中西学术”、“普世价值”、“民主政改”及“国企私有化”等,正是帝国在已经获得了对于附属国经济定价权和文化定价权后,组织实施的一次夺取附属国政治定价权的火力侦察。 如果中国人民、中共和左派不屈服, 帝国必将联盟国际和国内极右派和汉奸势力,加大经济和文化压力,演出摧毁对手的决战。 自此前 60 年,毛泽东中共之革命时代到战胜“帝国封锁”时代,在与帝国争斗中,本来是接续了一盘非常主动的好棋,但是,中国改革只会鼠目寸光“摸石头”,“局”而无“势”,早已掉入帝国陷阱。 政治定价权和残存的文化自信心,是中国反抗帝国统治,夺回自主权,主宰民族命运的最后依据。 20120304
1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干旱或造成玛雅文明消亡(备忘)
cranelover 2012-2-27 22:47
像蒂卡尔这样的玛雅城市即便在适度的干旱下还是走向了崩溃。图片来源:Fotosearch 历经500多年,玛雅国王统治着新大陆最富有和最先进的文明。然而在公元800年左右,玛雅帝国开始崩溃,并且其国王也很快销声匿迹;大约在公元1000年,大多数大城市和寺庙变成了废墟。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最近几年中,科学家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将这场灾难归咎于一系列的干旱,但相关证据却一直模糊不清。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断言,干旱实际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降雨的实际减少量是相对适中的。 在其鼎盛时期,玛雅文明曾占据了大部分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以及中美洲地区,包括今天的危地马拉、伯利兹和洪都拉斯。例如在危地马拉的蒂卡尔,浑身挂满翡翠和珠宝的统治者管理着10万多人,其中包括艺人、文士和在周围农田耕作的农民。然而到公元830年,就像那些更大的城市一样,已有超过80%的蒂卡尔人消失不见。 考古学家认为玛雅社会的崩溃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与邻国的战争。干旱也曾被视为一种可能性,但直到10年前,与干旱时期相关的考古学证据依然匮乏。然而在过去10年中,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所谓的气候代理记录——例如湖泊与海洋沉积物——来确定古代的降雨水平。这些研究强化了干旱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是因为最干旱的时期似乎与玛雅的崩溃相一致,然而干旱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依然是个谜。 在发表于2月24日的《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两位古气候学家给出了迄今为止有关干旱在玛雅崩溃中所起作用的最到位解释。Martin Medina-Elizalde和Eelco Rohling利用来自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4个目前最好的古气候记录建立了一个气候模型。 利用石笋、腹足类动物和介形亚纲动物记录,研究小组将数据导入了较重的氧同位素氧18与较轻的氧同位素氧16的比例模型中——由于水蒸发到大气中的缘故,降雨会使氧18减少。而来自Chichancanab湖的沉积物则为研究降雨如何使湖泊变得饱和提供了一个测量方法。 Medina-Elizalde和Rohling计算出研究人员之前确定的两场最长且最严重的干旱——以玛雅衰落中期的公元830年和928年为中心——使Chichancanab湖的水位下降了30%,而尤卡坦半岛的全部年降水量则下降了约40%。研究人员指出,这种下降并没有像之前的一些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严重,但是半岛(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的地下水位即便对于降雨量的微弱减少也“极为敏感”。 研究人员表示,夏季是玛雅人耕作并对贮水系统进行补充的主要季节,而中等程度的降水减少就导致部分没有河流或其他水源的地区经历比较严重的水荒,“社会解体、城市被抛弃就成为水荒的可能后果,特别是因为持续多年的干旱频繁发生”。 墨西哥大学的玛雅考古学家Keith Prufer认为,这篇论文为证明玛雅文明“在鼎盛时期不得不与气候变化作斗争”——这将对其依赖降雨的农业系统造成巨大压力——作出了坚实的贡献。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气候地质学家Gerald Haug认为这篇论文是一项“杰出的工作”,提供了“引人注目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与玛雅的崩溃有关。但他同时强调,研究人员并不能因此而忽略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社会与政治的发展。(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路) 更多阅读 《科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0 个评论
对自己说:“别整天静坐!抽空走走...”
dcli 2012-2-20 22:19
感觉实验室就像是棵大树,自己坐在树下“悟禅”。 但可惜的是,结局并不是现在的网络小白文所描写的那样酣畅; 搞科研,应该不止有一个方向? 只有一种生活的生命可以是有意义的,但那是完整的吗? 突然想起《骇客帝国》的故事背景,不禁疑惑:到底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 最近脊椎不适,健康是‘传奇’生命的保证~当然,所谓‘传奇’是对自己而言
个人分类: 个人日记|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赞罗帆慈父画作——4
yangyongtian 2012-1-20 19:43
赞罗帆慈父画作——4
莫斯科郊修道院, 白墙金瓦对蓝天。 松柏簇拥森严貌, 告别马列拜神龛。 共产主义似作古, 沙皇帝国死灰燃? 罗果志作
个人分类: 诗配画|1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豪华武力将拖垮帝国
fameszhang 2012-1-6 22:17
仅仅日子过得富裕,不能称为帝国,比如说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仅仅日子过得富裕,没有强大的武力保护,国家则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随时有亡国之忧,还比如南宋王朝,再比如鸦片战争前的大清王朝。国富不强,则国家危矣。   中国历史上几次国破家亡造成的的社会大动荡,导致人口锐减,社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究其原因,有的是社会内部矛盾引发的动乱,有的则是 由外患所致。宋朝自从建立那天起,就面临北方游牧武装的武力威胁。面对强敌,没有建立足以抵抗的武装,整个国家却缠绵于汴州、杭州的暖风细雨之中,直至被 蒙古人的铁蹄击碎。大清帝国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还是世界上最富裕、GDP最高的国家,却被西方小国几艘炮舰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帝国限于崩溃,至今元气未 复。为免于沦为其他帝国宰割与掠夺的刀俎,富而强,是任何大国不得不追求的目标。   无疑,任何帝国若想自立,都得以强大武力为后盾。可历史的悖论是,强大武力往往又是拖垮帝国的凶手。说到底,还是要算一笔经济账:帝国 的人力物力,真能养得起这个庞大武装吗?帝国的财政,总是好到足以负担得起支撑庞大武装所必需的庞大开支吗?当二者不成比例时,帝国的大厦往往是瞬间崩 塌。横扫六国的大秦王朝,不过二世便灰飞烟灭;横跨欧亚的前苏联帝国,未及百年,便土崩瓦解。细数缘由,历史的、政治的、军事的、运气的,万万千千,历史 学家可以总结出无数条因果来,然武装的爪牙过度膨胀,超出了帝国躯体可以承受的极限,悲剧就会发生。   强国强军与休养生息,一对儿孪生兄弟,偏那个都不行,把握一个度的问题。然而,人类的悲剧就在于,历史的悲剧总是原样地重复。   美国自上个世纪初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后,又经近半个世纪的锤炼,终于在二次大战的战火中,炼成军力最强的世界新霸主。统治世界几个世 纪的大英帝国,战前即被德国在经济上超过,战后更是无力维持日不落帝国的庞大军力而退居二线。战后崛起的另外一个霸主苏联,最终被美国拖垮,也不是发生在 核武器对轰,导弹对射的战场上,而是经济上撑不住过度的武力扩张,自己身子骨不行倒下的。美国从此江湖一统,天下独大。没有了对手,美帝国的傲慢与奢华, 又发挥到了极至。   以美国空军为例。自美国空军(USAF)自成立那天起,便以“遥遥领先,无出其右”为其信条。自我定位为,技术王国的统治者,先进理念 的执行者。目前,这支空军拥有世界航空、太空网络通讯领域的绝对主控权,而且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战斗机,几乎等于世界其他国家战斗机数量的总和。其昂贵 的隐形战机F22和隐形战略轰炸机B2领先其他国家整整一代,掌握着绝对的技术领先。   随着苏联的崩溃,冷战时代的结束,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本质变化,主要大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即便俄国的 T50和中国的J-20隐形战机相继试飞成功,中俄既无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意愿,也无全面摧毁美国霸权的实力,无非面对美国的技术断代优势,力求自保而 已。然而,帝国的傲慢,决定了帝国的思维定势:美国的强大武力优势不容挑战!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发表了一篇题为《F-35:耗费逾一个澳大利亚的武器》文章,披露的内容令人瞠目结舌。美国空军正在不惜血本耗 费巨资打造现代化战机部队,其中仅F-35“闪电Ⅱ”联合打击战斗机一项,华盛顿共打算购买2443架,总价值约3820亿美元。加之维修保养费用等,还 将进一步耗费约6500亿美元。这意味着采购和运营F-35战机的总花费将达到1万亿美元!   换句话说,美国在F-35战机项目上的总投入将超过澳大利亚的GDP,澳大利亚最新GDP也不过为9240亿美元。按照美国军方的规划,10年后,美国计划拥有的现代化战斗机将为中国的15倍,同时为俄罗斯的20倍,即美中俄三国的现代化战斗机之比为60∶4∶3。   绝对的优势似乎确保了帝国的绝对霸权,却也很可能是为葬送帝国的埋下的炸弹。先不说金融危机的飓风,已经把帝国大厦吹得东倒西歪,即使付得出钱来,如此极度奢华的浪费也必将为随时起爆的炸弹安上了引信。   五角大楼上尉级的参谋也不难通过简单的战略分析搞清楚,由于大国间互相毁灭的核武装,即使美国常规军力占据了几十倍的优势,也不能自如 地在大国间的冲突中使用。互相摧毁的核恐怖平衡,排除了大国间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如此豪华的阵容,仅仅用来对付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这样的无助小 国,虽然绰绰有余,却如大炮打蚊子,全无道理。为此耗尽帝国的财政资源,却是得不偿失。就算美日韩三国点灯熬油地把军演搞得热火朝天,军事预算一加再加, 也奈何不得一个小小的北朝鲜以逸待劳。何也?地缘政治的格局上,它有中俄做靠山。   要打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总是会发生的。昂贵的美国大兵的生命,已经使任何帝国的政客,都无法承担得起高阵亡率所引起的政治风 险。这实际上,已经彻底限制了帝国靠强大武力实现其战略目标的“不受限制”性。为了弥补这个软肋,又不得不陷入投入超大量、超豪华的武器装备来对付远远弱 于自己对手的怪圈。其结果是,浪费帝国的资源,吸干帝国的血液。美国的战略困境,正在于此。   由于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与定位,像F-35这样有史以来最为铺张浪费的昂贵国防项目计划,将会是美国加速走向衰落的序曲。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韬光养晦,经济实力得到了迅猛的提升。总结经验,虽也是千条万条,可有一条却是至关重要,那就是当年邓小平基于对国际 形势睿智准确的把握。先与美国修好,又与苏联言和,不争霸,不当头,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三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在最小限度的军事预算下,修生养息了三十年, 使国家从积弱积贫,到了今日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局面。   一百多年的落后挨打,使中国的战略处境极为不利。环顾当今世界大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的国土被分裂,只有中国的领土被占领,只有中国没有航空母舰,只有中国被其他国家武器禁运…… 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像两条钢索,还在死死捆绑着中国腾飞的翅膀。   今天的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危险的关口。中国的幅员与历史,决定了中国既要富,还要强。要么做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会亡国亡种,任 人宰割。这也许是中国的宿命。中国必需整军,以建立强大的武装来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否则,南宋富而亡国,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也许再次重演。   著名的茅于轼先生最近站出来说:不希望拿税款去建航空母舰。一番论证从马英九讲到了胡锦涛,有到了奥巴马,象是条条是道,却迂腐得令人 惊讶。以茅老的年纪,即使看不清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不明白中国国家安全上的战略困境,至少也不应该忘记中国一百多年来任列强宰割的悲惨经历吧。中国 需要航母,中国需要DF-21导弹,中国需要隐形战机。没有这些足以拒止美军干涉台海的硬家伙,和平统一的日子就永远不会到来。   中国一批自主研发的现代化装备的亮相,世界似乎看到了这个步伐。J-20使中国的空军装备,跟美俄站在了一个起飞线上。中国的航母舰队 在千呼万唤中,也正缓缓驶来。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终于有能力为中国的国防补上了一百多年来的失血。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摆在了中国的战略家们的桌面 上,那就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到底以什么为目标?是民富国强,还是穷兵黩武?形势迫切需要中国制定一个清晰而准确的战略定位来。   未来的中国是否将以武力与美国直接对抗?中国的扩军,是以打碎美国的全球霸权为战略目标?还是以有限武力,维护自身安全与经济利益,兼 顾世界和平?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将决定了中国的武力扩充的尺度。如果中国是以彻底挑战美国霸权为终极战略目标,则一艘航母不够。有一种论调说,中国要建 六艘,那也差很远!因为美国现在有十一艘全世界最先进的航母战舰,如果面临中国的过强威胁,还会迅速造出来更多。也许这正是茅老担心的结果吧。不要说两个 核大国的终极核武对抗,就算是六艘对十一艘的当代航母大战,也将意味着世界的末日。   刚刚发布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所透露出的信息令人欣慰。面对困境,中国的战略家们既不气馁,又没被成绩冲昏头脑。坚持国防 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要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迅速建设有效保卫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军力的同时,不去直接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尽量多地抓住难 得的战略机遇期,埋头解决好内部的问题,搞好民生,继续培养国力。这看似示弱的声音,却是高瞻远瞩极为冷静的战略抉择。如此,中国人民之福,世界人民之 福。   历史将证明,华盛顿超过1.5万亿美元的年度联邦预算赤字和超过7000亿美元总军事预算,这些惊人的数字,将给美国经济套上沉重的枷锁。大肆挥霍的奢华花费,将会削弱美国,也给了中国重要的发展机遇。当美国愚蠢地挥霍自己的宝贵优势的时候,中国将是首要受益者。   记住这样的教训:打败帝国的从来不是外来的对手,而是帝国自己。套用一句中国的老话:呜呼,亡秦者,秦也,非六国也。亡苏联者,苏联也,非美国也。亡美国者,美国也,非中国也,非俄国也,非基地组织也……   作者:阿辉,美国加州,旅美自由撰稿人。
个人分类: 强国|1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清华才女蒋方舟:长安青年与《等待野蛮人》
Helmholtz 2011-11-1 22:22
长安青年与《等待野蛮人》 蒋方舟 (九十后的蒋小MM也能有如此不凡的识见,说明中国社会的确是进步了。博主评论) 东莞某镇的电视台,正在举办着歌唱大赛的决赛。 比赛的形式学的是已经流行了很多年的选秀比赛,每周都在电视台播放着海选以来的淘汰过程,参赛选手们也在小小的城镇里成为了颇有知名度的偶像。最后进入决赛的有十个选手,比赛完第二天早上就会飞到北京,录制一张唱片。当地年轻的宣传局局长说:“要让他们也进录音棚,圆梦,感受一下当明星的感觉。 ” 宣传局局长是个八零后,漂亮精干,坐在决赛现场的第一排,不时打电话给导播下指示,埋怨主持人不到位,没有把握好泪点,没有“成功催泪”。能看得出,她有层出不穷的想法,用之不竭的动力去把活动办得精良热闹——就像她经常在湖南卫视上看的“快乐女声”那样。想要有模有样,想要样样不输人,可永恒无解的难题是城镇的平台太小,架势再像,最多也只能模仿到两成相似。 选手的专业程度也只能模仿两成。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是从两百多个报名者中选出的10个人,几乎全是90后,唱着那些理发厅、餐厅经常放的港台流行歌曲。对他们来说,这次比赛并不是什么演艺生涯的起点。未来回忆起,大概也只是某个狂野的暑假而已。 歌唱的水准只是平平,不过是班级公开表演的水平。直到最后的选手,一个胖胖的女孩,唱着《我是一只小小鸟》,开口刹那便引得观众头接耳,因为一听就是专业的水准,水平高出他人太多。 歌词是:“我是一直小小鸟,想要飞呀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这歌一直是怀才不遇者的悲情主题曲,字字都是自怜,都是尖利冰冷的控诉。 女孩一共唱了三首歌,难度俱高,高音凄厉,直冲上演播厅棚顶。歌词也尖锐:“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很怕。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至放大来演吧。”观众无法应和她的音调与节奏,只能愣愣地听,比赛的气氛突然转变,从之前“众宾欢也”、自娱自乐的乡亲之乐,变得略微有些尴尬。 比赛的主办方不想让这个女孩得冠军,甚至之前对三个评委暗示——不要让她夺冠。 原因有两个:第一,她之前学过声乐,对其他选手不公平。第二,她是外地人。这个原因更重要一些,因为比赛的目的本来是弘扬和宣传本地文化,若让外地人夺冠,恐怕会引起镇里人的不满。 女孩最终没有夺冠,拿着亚军奖杯笑容尴尬。她之前的忿忿与悲情似乎也找到了解释:只因为是外地人啊。 这个镇子叫做长安,和唐诗中的古都并没有什么关系,没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古意,倒是更有些“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气质。 它是东莞最富裕的镇子。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东莞是中国的加工厂,长安是东莞的加工厂。最著名的企业是步步高和做饮料的加多宝集团。 长安镇像个小小的乌托邦,环境好,人富足。近几年,它也赶急赶慌地抓了些缥缈的名号,例如“中国摄影之乡”、“中国书法之乡”,想摆脱大家对东莞“性都”的概念,变成“文化之都”。镇子虽然袖珍,可是什么都不缺。仅仅五星级宾馆就有三个,环境最好的叫“莲花山庄”,是靠山依水的别墅群。山庄旁有高尔夫球场,亦是国际水准。 我不知道它到底是谁的乌托邦,是谁的天空之城。长安镇有只有三万本地人,其余七十多万人全部是外来打工者。虽然外来人被称为“新莞人”,他们是被注射进的活力,却始终与城市的动脉无法融合,格格不入。 三万本地人统治着七十多万的外来打工者——这样的说法也许会有些用词过猛。然而差别确实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年轻人一代来说。 长安本地青年人是理所当然的富二代,他们的成年礼物常常是一辆价值三十多万的车。去年年底,长安镇就发生过一件争议事件:富二代驾奔驰撞死人逃逸,而仅仅被判一年半。肇事者的父亲曾经担任长安镇夏岗村委书记。讽刺的是,肇事者撞死的也是富二代,不过是外来的富二代。死者的父亲是从外地来长安开厂的生意人,生意也做得成功红火,他对最后“一年半”的判刑结果也不满意,却也无奈。原来,即使财富也能够被战胜——被财富+族群认同感战胜。 对本地的年轻人来说,“奋斗”是个陌生的词汇,他们的父母也不太希望他们奋斗。与其出外打拼,还不如固守好家族产业,抑或是进入当地的政府机关,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长安镇为了教育“富二代”煞费苦心,建立了一个“骄子计划”,每个月请一些名人来讲课讲座;举行青少年“文明使者”的评选;包括这回的歌唱大赛,也是一种努力,希望他们在物质富裕的情况下,精神也不贫瘠。 为这些计划而工作的宣传局年轻人,也是本地人,家境优越,刚刚大学毕业。她从地球另一端的澳洲留学归来。最后仍然回到了家乡,在家人的怂恿下进入政府机关工作。 长安本地的年轻人,守着也许几辈子也用不完的财富。外来打工者,则越来越清晰地品尝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苦涩。 中国的优势是出口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商品,比如出口衣服和鞋子——就像东莞另一个富镇虎门,是衣服的集散地;另外还有些稍微高端些,电子产品之类,比如长安的“步步高”和深圳的“富士康”。 不断上升的人力物力成本让珠三角不再有竞争优势,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是更大的打击。珠三角的“倒闭潮”也是从2008年开始的,东莞倒闭了几千家工厂,大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那一年年底,长安镇最大的台资鞋厂倒闭了,老板突然人间蒸发,剩下两千多名工人索薪无门。也许很多长安人还记得那时的场景:已经入冬了,数百个愤怒的工人走上长安的街头,他们聚集在自己曾经工作的厂子门口,签名、按手印,要求政府偿还契约终止金。街上有防暴警察警惕布阵。冬天的东莞并没有想象中温暖,工人身上蒸腾出白色的热气,倒让人恍惚想到当年铁西区倒闭,众多工人下岗时的无助茫然。 这件事以政府垫付700万拖欠的工资为结束,但这结束远远称不上“皆大欢喜”。对打工者来说,每个月将近3000块的工资,虽然谈不上什么梦想成真,也几乎没有任何或创业成功或点石成金的机会,但与家乡种田收入结合,二一添作五地齐心戮力过日子,倒也值得背井离乡。 工厂倒闭,逼得他们不得不被打成原型,回到家乡。坚守下来的那些人,也许在工作机会上能守得云开,可需要忍受的隔阂与不公却无法修复。 前两年,长安镇封闭了一条路。那条路叫做铜古上路,附近有公园和小学。有许多打工者在附近租房,人们去公园,家长送孩子上学一般都会走这条路。 有一天,路口设立了治安岗亭,岗亭上贴了一张通知:“外来车辆及人员禁行”。岗亭里也有治安员,拦住企图穿行的外地人,告之这条路本地人可走,外地人(打工者)禁止通行。社区区委会的解释是维护治安,但封路的隐喻却呼之欲出,让人心寒,外地打工者被屏蔽、被隔离、被禁止通行的,是这里的文化、娱乐以及教育。 库切写过一部反种族隔离的小说,叫做《等待野蛮人》,假设了一个无时空限制的帝国,在它荒凉的边境小镇,有一天传来了消息,说首都已经注意到边境线附近的野蛮人正在联合起来,对帝国形成了眼中的威胁。所谓野蛮人,所谓的敌人,其实不过是一些世代生活于边境的游牧民族而已。帝国却挑起了一场不存在的战争,搜捕危险敌人,并且扩大了战争的规模。 相对于野蛮人,帝国自视为文明的象征。库切这样形容帝国的矛盾:“它注定要在历史中再现一个反历史角色。帝国的意识就是:如何确保政权的长治久安,避免分崩离析。一方面,他们处心积虑地搜捕宿敌,到处布下他们的鹰犬;另一方面,则以灾难滋养自己的想象:城邦凋敝、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千里赤地。 ” 帝国充满了臆想症,为自己塑造出无中生有的敌人。最后,不存在的野蛮人真的来了,他们开始反击,开始骚扰着边境各处。帝国士兵们逃亡腹地,而边境小镇则越发荒凉。 宜居不易居的长安,在乌托邦般的布景下,酝酿着隔离、不公、歧视的紧张氛围。敌我矛盾变成人民与人民,而地点就在城市内部。 今年6月份,广州新塘,打工的四川人和本地人发生矛盾,发生聚众事件。从歌唱比赛只得了亚军的女孩,到棍棒相向的本省人与外省人,让人生出有些老套的感慨:野蛮人并不是等来的,而是被制造的。 来源:蒋方舟的博客10/10/2011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井帝国 全文下载
sunapple 2011-7-24 23:23
日本财团三井帝国在中国布局.pdf 三井帝国 全文下载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不需要钢铁,但是帝国需要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1-7-13 17:51
农民不需要钢铁,但是帝国需要。 从内心深处,我非常不喜欢现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而是渴望着过一种简单、自由的生活。 英国生态经济学家舒马赫在其不朽的著作《小的就是美的》中指出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非人性的科技、组织和政治型态在扼杀人性;生存环境正在痛苦的呻吟;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的瓶颈。人类应该在价值观、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上做全面的变革,转入一条以人为中心的,与人的天性和大自然相配合的发展道路上来。 从这一点上,舒马赫的发展模式也就是中国道家的“小国寡民,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舒马赫对这些危机的分析和提出的应对之道在当初就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时至今日,这些争论依然存在。 舒马赫把对传统发展模式批判的眼光指向了现代技术和大型组织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总体上,舒马赫认为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新的生产方式应当以人为主要的资源,发展“能够重新将人和灵巧的双手以及有创造力的大脑与生产程序整合在一起的、依靠大众生产而非大量生产”的中间技术;同时要认识到小规模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而不是对商品化大生产和大型集约化城市经济的盲目崇拜。同时,新的消费方式应当像佛教徒那样以精神价值为首要诉求,放弃对财富的执着和对物质享受的奢求,聆听甘地的教诲:“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 当然,舒马赫本人也承认,“小的是美好的”只有在离开国际竞争的相对封闭的社会里才是有可能实施的。但是,我们真的可能离开国际竞争吗?现在已经不是地理大发现以前彼此隔绝的世界,然而那个时代也有亚历山大、汉尼拔和铁木真艰苦卓绝的远征。对于不丹那种喜马拉雅山国或许有可能独处世外桃源,虽然NCPMAO已经开始震撼着喜马拉雅山脉。 但是,中国永远不可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大国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任,我们必须成为帝国,否则就无法生存。而工业化决定了帝国的命运。 军事重工不可能离开民用工业单兵突进。战争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单纯去维持一个国防工业体系边际成本太大。只有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才有可能保证军事重工和军事轻工在经济上具有效率。国家的强大首先是制造业得强大,首先是重型制造业的强大,中国一百万辆的重型卡车和重型工程机械制造能力、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造船能力,始终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基石,一旦需要就可以转化为装甲车辆、舰船的生产能力,重建几百个机械化步兵师。 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农民不需要钢铁,但是帝国需要。只是不需要7亿吨。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281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帝国》20大年度佳片完整列表
renxiang 2010-12-31 09:55
不知是因为版权问题,还是国内的报道总是断章取义,看到几篇关于今年《帝国》20大佳片的报道,都没有完整榜单,真不明白那些编辑们脑子怎么想的。现找到英文报道,把榜单编译出来,年终准备补补课。 1. 盗梦空间 Inception 2.社交网络 The Social Network 3.玩具总动员3 Toy Story 3 4.在云端 Up In The Air 5.预言者 A Prophet 6.斯科特对抗全世界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 7. 坏中尉 Bad Lieutenant: Port of Call New Orleans 8.禁闭岛 Shutter Island 9.冬天的骨头 Winters Bone 10. 海贼王 Kick-Ass 11. 四狮军团 Four Lions 12. 驯龙记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13.单身男人 A Single Man 14.怪兽 Monsters 15.孩子们平安无事 The Kids Are All Right 16.谜一样的双眼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17.画廊外的天赋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18.日出英烈祠 Valhalla Rising 19.黎巴嫩 Lebanon 20.珍爱 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
个人分类: 论文专著写作|2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思文汇第5期-威尼斯帝国 (Intellectual mini-Library-5th)
baoyu 2010-10-21 20:43
各位师友, 延续千年的帝国 ,只有威尼斯帝国:697年选出自己的第一个总统开始,千年国祚中是货真价实地当了八百五十年的地中海世界霸主,直到十七世纪开始衰落,最後在1797年被拿破仑征服为止。 试看这个领土、资源、人力小国如何叱咤地中海,鼎足罗马公国、热那亚公国。同时大家也可以对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的政体、法制的源流有所认知。 银行融资、寡头政治、平衡外交、大陆均势这些经济、国关热词早就有威尼斯人提出并实践了。不啻为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中国历史的李约瑟难题。 完网名为kau76901 的作者图文并茂、娓娓道来,为大家讲述了威尼斯人和威尼斯帝国的故事。 上集、中集半年前看过,而下集出的较晚,费了一番力气才找出来。 具体链接: 上集: game1.ali213.net/thread-2949151-1-3.html 中集 game.ali213.net/thread-2981208-1-4.html 下集 http://jue.za.net/?tid-3019665.html ------------------------------------------------------------------------------------------------------------- 鲁迅实现法治是群策群力的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人一群所谓文人的专利。自由读书的的心态更让我容易到达顿悟的彼岸 ,如是,我坚持,信仰所至殊途无妨同归。 信息2.0时代,网络资源,平面媒体信息海量丰富,但冗余和垃圾信息也级数性地增加。作为精思者,相互分享各自甄别后的文献和信息,将更有效率地扩大文化视野、提高对世界的认知。 声明:文汇信息多来自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和立场;请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个人分类: 精思文汇|5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贪得无厌的帝国!
chrujun 2010-3-1 13:17
以史为鉴! 从第三次古罗马对迦太基的战争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帝国是如何的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直到把迦太基搞得亡国灭种,古罗马才放心了。 日本对中国的战争也是学习罗马帝国,把中国打败,先搞割地赔款,等中国虚弱不堪后再军事占领。 美国对中国的所作所为,和贪婪的罗马帝国如出一辙。 先支持藏独和疆独作乱,再批评中国违反人权。 先鼓吹中国威胁,再大卖军火武装台湾和中国周边地区。 中国对人民币已经大幅升值,但永远满足不了美国的狼子野心, 还是一再地要求人民币升值。 只有中国像迦太基一样亡国灭种,美国才会真正放心。 我们永远也不要相信狼的仁慈和道理! 只有寸利必争,寸步不让,时时卧薪尝胆,保持一颗警惕和上进的心,才能够避免中国人再一次被奴役的命运!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3130 次阅读|11 个评论
2008北京奥运缓缓的彻底打开了古老中央帝国的大门
泰山 2008-8-8 12:45
奥运缓缓的彻底打开了古老中央帝国的大门 1918 年当中华民国大总统冯国璋去世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孙子会在整整 90 年后成为 2008 北京奥运会的第一棒火炬手。 假如我们翻翻《红楼梦》,我们是否会想到假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会不会也会成为奥运会志愿者。 假如我们读读《儒林外史》,我们是否能够想像一下 范进老 先生会不会在现在这个时代还会默默的死抱着八股文来以谋求进身之道,说不定他就走在我们中间,不过手捧的不再是四书五经,而是五星红旗。 今天大约有近百个国家的元首来参加奥运会,我们想象不出中国 5000 年历史上有过那一次会有世界各国元首云集中国首都的盛况。联想到 100 年前,中国的清朝大皇帝乾隆还要强迫英国使节向他下跪,义和团见了洋大人就杀,慈溪太后固执的不愿改革,谭嗣同在菜市口面对鬼头刀的仰天大笑,慷慨激昂,康有为、梁启超匆匆亡命 。 俱往矣,今天中国这个古老帝国在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后,终于对外彻底打开了大门,当我们终于能够顺利打开中文版的 BBC,VOA, 感觉是非常的震撼,中国人终于觉醒了,不再把所谓西化变成洪水猛兽,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消化各种各样原来对我们似乎不适合的体制,政治,文化,中国在不断进步中,中国人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宽容。 我们能够容忍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能够容忍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见解,须知这在 30 年前,甚至 20 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五彩的世界,五彩的梦想,使得我们见识了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在这样的世界中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我们不期待一切,但是一切都会逐渐在我们面前显现,这就是当代的世界,当代的中国。 开放的中国,练就了我们,使得我们具备了宽大的胸怀。郎平去执教美国的排球队,一旦有人,例如,聂卫平指责郎平,立刻被网民指为狭隘的爱国主义,可见我们已经具备了多么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使得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真正的和解,相信这种和解会在奥运会后有更大的动作,两岸的永久和平指日可待,台湾和大陆。两岸中国人最终一定会迎来和平和谐。 相信经过这次大地震般的 2008 奥运会的洗礼,中国这个古老,凝重的帝国将重振威力,千年古国将向全世界展示其瑰丽迷人的一面,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欢迎中国,让我们等待这世纪狂欢之夜吧!
个人分类: 雨中漫步|261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