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外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生活在“表面”
热度 1 lvnaiji 2020-1-9 10:22
吕乃基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为人所熟知,内因决定,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过近年来,无论是科学的进展,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还是放大到国家和世界的层面,都在提示着同一个声音:外因!外因!! 在量子阶梯低层,系统与环境很少发生相互作用,或者只有与环境隔绝方能存在,如金属钠需保存于煤油中。层次越高, 系统更主动、开放,同时环境的影响更大,DNA和蛋白质只有置于生命体内方能显示出生命活力,生命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方能存活。古人将生命比作燃烧着的火,意为其流动以及由环境中输入并向环境输出物质。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低层需求如对水和空气的需求是强制或者说被迫的,不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高层需求则有相当大的主动性和可塑性,受到环境更大影响,以及反过来影响环境,如乔布斯所言,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在于材料的每一个原子都在“表面”,每一个原子都较之普通材料更多地暴露于各种环境之下。原子还是那个原子,区别就在于“开放”。 改革开放,开放,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不再自我封闭,而是把自身更多的置身于世界之中;而改革实际上就是个人的“开放”,不再把自己束缚于“单位”和“集体本位”之中,充分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强大影响,无论是“很精彩”还是“很无奈”。各种社交网络更是把个人置于没有边界、变动不居,以及陌生未知的世界之中。 中国在开放的道路上获取了强大的动力,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或许正因为如此,当下之中国,才会在同样程度上感受到逆全球化影响之深之巨。 说明一点:此文并非论证外因重于内因,只是提醒有必要较之以往更重视外因的地位和影响。生活在“表面”,更需时时回到内心。
个人分类: 交叉|33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属性、特征、标志都是人参与之后所凸显的因素
geneculture 2019-5-17 23:38
属性、特征、标志,等等,都是人参与之后所凸显的因素(还有人未参与之前事物本身的因素),它们都会影响人所可能做出的各式各样的选择。 以光谱分析(包含色谱分析)为例,各个区段的物理量(首先区分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典型的就是紫外线与红外线以及两者之间的色谱,均按期间值来划分)。这是精准的划分。而普通人的色觉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再区分。再进一步,用术语来定义其相互区别的内涵属性或性质以及外延种类及其特征及其标志,则是进入了语言和知识的范畴。由此可见,物理的、生物的及生理的;心理的及概念的;语言的及符号的;实际上就进入了物、意、文三类现象信息划分的范围。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内因决定,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热度 8 lvnaiji 2014-6-12 09:35
吕乃基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为人所熟知,内因决定,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过近年来,无论是科学的进展,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还是放大到国家和世界的层面,都在提示着同一个声音:外因、外因!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在于材料的每一个原子都在“表面”,每一个原子都较之普通材料更多地暴露于各种环境之下。改革开放,开放,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不再自我封闭,而是把自身更多的置身于世界之中;而改革实际上就是个人的“开放”,不再把自己束缚于“单位”和“集体本位”之中,充分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强大影响,无论是“很精彩”还是“很无奈”。各种社交网络更是把个人置于没有边界、变动不居,以及陌生未知的世界之中。 中国在开放的道路上获取了强大的动力,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 以世界之刚vs中国之柔 —— WTO的科技属性 ; 孰重孰轻?比较WTO与世界工厂对改革的影响 )。1978年以来,GDP增长有过三次连续2-3年低于8%,第一次是1979-1981年,这是改革开放之初;第二次是1989-1990年,遭遇严酷国际环境;第三次是1998-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第四次已经出现。2012年GDP增速7.8%,2013年是7.7%。2014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提出今年的增长目标是7.5%——第一季度,现实的答案是7.4%。这一次则是2008年金融危机及当时处理方案的后遗症。 中国,或许从来没有如今天那样,感受到来自世界的无所不在的影响。 在自然界的量子阶梯上,在低层,系统与环境很少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夸克“幽禁”于袋状模型之中,以至于至今得不到一个自由夸克,或者只有与环境隔绝方能存在,如金属钠需保存于煤油中。层次越高,系统更主动、开放,同时环境的作用更大,DNA和蛋白质只有置于生命体内方能显示出生命活力,生命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方能存活。古人将生命比作燃烧着的火,意为其流动以及由环境中输入并向环境输出物质。人对水和空气的需求是强制的,不会因时因地而异,但高层需求则有相当大的主动性和可塑性,受到环境更大影响。系统与环境日渐融合。 站在这一角度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自身层次的升高,随着层次的升高,自然更加主动融入世界,也必然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世界的影响。 无论内因或外因,都未必具有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外的相互作用,是内外的交融。在空间上越是走向高层,在时间上越是走向后现代,就越是如此,无论是“很精彩”还是“很无奈”。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1393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共识:研究称京津冀雾霾形成“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
杨学祥 2014-3-4 04:09
研究称京津冀雾霾形成“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 2014年03月03日16: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部3日在北京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称,近10年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取得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科学家们总结说,“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   据介绍,雾霾形成的内因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大气污染负荷常年在高位变化。外因则是不利的气象条件频繁出现,京津冀地区地形和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静稳态天气的发生频次远大于其他区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四季地面风速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一旦遇到静稳态天气等气象条件,污染快速累积,容易发生雾霾天气。   关于PM2.5主要化学成分和来源,科学界的认识也基本一致:京津冀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生物质燃烧等一次排放细粒子,以及这些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经二次转化形成的细微粒子。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表示,科技部加强对大气污染和雾霾治理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工作的统筹与支持,着力推动有关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广,为雾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2012年,科技部、环保部联合发布《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启动“蓝天科技工程”国家科技重点专项;2013年,科技部联合环保部、北京市政府启动“首都蓝天行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工业和建筑节能、监测预警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   今后,科技部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大力组织开展清洁燃气的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工作,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示范;三是加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工作;四是定期举办“大气污染防治科学论坛”,营造科学理性的研究讨论氛围。   他说,大气污染与健康影响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973计划中部署有环境因素引发呼吸道损伤病理生理学机理与干预研究,2014年的研究项目申报指南中又作了进一步安排。“由于大气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科研工作,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细致的研究”。 http://stock.sohu.com/20140303/n395958526.shtml 雾霾天气的两个条件: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 已有 663 次阅读 2013-12-25 11:21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雾霾 大气污染 天文因素 气象条件 预测预报 推荐到群组 雾霾天气的两个条件: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莹介绍,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前一个是主要的内因,后一个是次要的外因。近年来雾霾频发,大气污染是元凶。雾霾的气象条件受天文因素控制,可以预测预报。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雾霾天气成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981年至2010年,霾天气出现频率是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比例为42.3%。 http://news.sohu.com/20131105/n389555279.shtml 夏半年是3-8月,冬半年是1-2月和9-12月。扬城遭受雾霾袭城符合雾霾发生的这一季节性规律。 1. 扬城遭受雾霾袭城的季节性规律 截至2013年12月7日,扬城遭受雾霾袭城已持续一个星期。很多扬州人是第一次感受到雾霾的厉害,不禁感叹,原来雾霾并不是北京、上海一线大城市的“专利”。 扬州雾霾到底从哪里来?一座森林生态城市,为什么也难逃雾霾之苦?雾霾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雾霾之害?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及国家气候中心等处权威专家。 10月份起,雾霾天开始出现 这场雾霾来得并不突然,环保及气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进入10月份以来,雾霾天气就已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到了12月以后,雾霾天气终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10月污染天气时常出现 今年7、8、9三个月,扬州空气首要污染物为臭氧。进入9月份,我市首要污染物虽然仍为臭氧,但臭氧并未超标,因此扬州9月空气无污染。 但进入10月份,扬州气温不断下降,紫外线也随之减弱,首要污染物从臭氧转为PM2.5,加上秋冬季节出现不利气象条件,空气污染物开始堆积。 从10月开始,扬州污染天就时常出现。10月份,我市空气优秀天数为4天、良好19天、轻度污染7天、中度污染1天。在10月份的空气质量排行榜中,扬州位居全国第22位、全省第6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6,处于中上水平。 11月末雾霾程度飙升 进入11月以来,扬城的雾霾天气愈演愈烈。从11月20日晚上开始,江苏多地的PM2.5浓度就出现飙升。 11月21日上午9:07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中度或重度霾,能见度小于5000米且PM2.5浓度值大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当日,扬城发布了今年下半年首个雾霾黄色预警信号。扬州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中度或重度霾。 11月22日,扬州雾霾黄色预警解除。持续污染多日的空气质量终于有了好转,扬州四个国控点空气质量AQI指数分别为——扬州监测站76、扬州四院97、扬州财政所105、邗江监测站97,虽然首要污染物依然为PM2.5,但是城区空气质量已向好。 12月雾霾卷土重来 11月雾霾刚刚结束,12月雾霾“卷土重来”。 12月1日,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污染。其中南通、泰州、盐城、淮安、徐州五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江苏省环保厅发出了重度污染预警。扬城最低能见度5公里左右,虽然能见度不算低,但这样的霾天持续了一天。 12月2日起,包括扬州在内的江苏13市都笼罩在雾霾中,江苏省13市全部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从凌晨3点起,扬州空气质量指数(AQI)超200达重度污染。 12月3日,扬州于12月3日凌晨3点正式启动重污染应急预案。全省均处在空气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状态。其中,盐城、连云港、淮安和泰州4个城市污染状态已达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超300,扬州空气持续现重度污染,PM2.5浓度均值为220微克/立方米,超标1.93倍。 12月3日晚10时,省政府紧急发布二级预警,要求各地立即采取预警和应急措施,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扬州12月3日晚间出现短暂严重污染状态,次日凌晨再次降重度污染,但空气质量指数AQI已接近300。 12月4日,省气象部门发布大雾和霾的双色黄警。6时35分,扬州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上午9时许,变更为大雾橙色预警;晚7时16分,再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当日,南京市教育局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扬州各学校也采取了雾霾应对措施。扬州市教育局表示,根据市政府预案,当空气污染级别达到一级时,中小学将启动停课机制。当日我市空气污染级别为三级。 12月5日,从早晨5点起,扬州空气污染再升一级,AQI冲过300,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截至5日晚8时,全省13个地级市中,仅南通和宿迁为“重度污染”,扬州等其他11个城市均“严重污染”。5日晚8时,扬州AQI值高达354,当天傍晚,扬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发布“做好启动大气重污染二级预警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 12月6日,扬州灰霾污染天气持续加重。从凌晨5点开始,扬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将大气重污染三级预警提高到大气重污染二级预警。根据市教育局12月5日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雾霾天气学校应急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市中小学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莹介绍,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 她分析,雾霾的主要的成分包括汽车尾气,还有燃煤、灰尘以及一些工业排放,具体的成分比例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有一些差异。最近雾霾日数相比过去有所增加,和汽车尾气排放有直接关系,此外,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燃煤产生的气体,也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因素。雾霾有一定季节性,冬天明显比夏天更多一些。 除了人为因素,气象专家分析,从近50年的情况来看,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全国的降水日数减少了10%,平均风速减少了20%,导致稳定性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使得空气对污染的沉降和搬运作用减弱,使污染物不能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张莹介绍,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 她分析,雾霾的主要的成分包括汽车尾气,还有燃煤、灰尘以及一些工业排放,具体的成分比例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有一些差异。最近雾霾日数相比过去有所增加,和汽车尾气排放有直接关系,此外,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燃煤产生的气体,也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因素。雾霾有一定季节性,冬天明显比夏天更多一些。 雾霾真的只能靠风吹走? 短期内只能是这样 根据市气象专家预测,8日至11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9日早上,上述地区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将结束。“强冷空气最快8日夜里开始影响我市,9日雾霾天会有明显缓解作用,冷空气一来,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陆续消散。” “仅仅从短期内来看,雾霾基本靠风吹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昨天,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该专家给记者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作为雾霾长期的受害者,在我国这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中,北京却并没有出现雾霾严重的问题。这与近期北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着直接关系。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每隔1到2天,就有一波冷空气,受冷空气的影响,北风比较明显,所以污染物很快就给吹散了,如果江苏境内有冷空气,在风的吹动下,相信雾霾会散去。”该专家分析。 根据市气象专家预测,8日至11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9日早上,上述地区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将结束。“强冷空气最快8日夜里开始影响我市,9日雾霾天会有明显缓解作用,冷空气一来,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陆续消散。” “仅仅从短期内来看,雾霾基本靠风吹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昨天,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该专家给记者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作为雾霾长期的受害者,在我国这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中,北京却并没有出现雾霾严重的问题。这与近期北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着直接关系。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每隔1到2天,就有一波冷空气,受冷空气的影响,北风比较明显,所以污染物很快就给吹散了,如果江苏境内有冷空气,在风的吹动下,相信雾霾会散去。”该专家分析。 http://www.yzcn.net/broadcast/recommend/2013/1208/361927.shtml 2. 气象条件受天文因素控制 计算表明,地球潮汐形变导致的各圈层差异旋转,可使地壳、海洋、大气分别产生0.2、0.6、80米的固体潮、海洋潮和大气潮的上下震荡,长生各圈层的差异旋转,影响不同风带的风速和强度,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和清除有重要的影响。潮汐组合是潮汐强度极值和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极值所形成的活动期组合,中国雾霾的峰值一般出现在增强赤道气流向两极流动的潮汐组合,在增强两极向赤道流动的潮汐组合中,偏北冷空气活动变强,不利于雾霾的形成,在科学网有相关的对应数据。 形成雾霾的静稳天气与天文条件密切相关。 有利于雾霾发生的潮汐组合类型: 表1 2013年1月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A:2013年1月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月12日为日月大潮,10日月亮近地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5247度,三者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强,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月1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92863度, 22日为月亮远地潮,21日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半),23日月亮潮和太阳潮近似在同一纬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恨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月27日为日月大潮,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637299.html 表2 2013年12月潮汐组合及其对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潮汐组合C:12月1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57002度,12月17日为日月大潮,20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次潮汐组合中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陕西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D:12月2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2月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48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次潮汐组合中潮汐强度较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2013年12月中国雾霾天气频发的原因是,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北半球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日月小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潮汐强度较小,地球扁率变大幅度小,地球自转变慢速度小,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规模小,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效果差。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2013年的1月,这两个月的潮汐组合类型完全相同,但在1月末得到改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7299.html 不利于雾霾发生的潮汐组合类型: 2014年1月末到2月初,是两种潮汐类型转型期,雾霾有望在1月末逐渐减弱。不利于雾霾产生的潮汐组合类型如下: 潮汐组合D: 2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月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9.1692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68度,2014年3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337.html 3. 模型预测 雾霾天气与潮汐组合类型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雾霾天气出现的天文原因,对雾霾天气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的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的形成,2013年2月-4月的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2013年5-7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2013年8-10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2013年12月-2014年1月的潮汐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2014年2-4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潮汐组合类型转化的周期为6个月。 与雾霾季节性相叠加,2013年雾霾频发期是1月、12月和2014年1月。 预计2014年1月末雾霾将逐渐变弱,进入2-4月的相对平静期。 特别声明:本文是最新的科学创新,为了雾霾的治理和预测而提前在科学网发表,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Li GQ.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circulation. Adv. Atmos. Sci., 2005, 22: 359~374 杨学祥, 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学祥, 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杨冬红, 杨学祥.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1):58-70。 http://manu16.magtech.com.cn/geoprog/CN/volumn/home.shtml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694.html 警钟:全国雾霾天气平均天数创52年之最是前兆 已有 534 次阅读 2013-12-10 19:2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雾霾 高温 干旱 月亮赤纬角 警钟:全国雾霾天气平均天数创52年之最是前兆 杨学祥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55年周期非常接近,今后三年雾霾将持续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8275.html 52年前的1959-1960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期,最小的潮汐南北震荡导致中国严重干旱和雾霾,造成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52年后的2014-2016年又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期,最小的潮汐南北震荡也将导致中国严重干旱和雾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3004.html 雾霾的内因是大气污染,雾霾的外因是静稳的天气条件。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大气潮汐和海洋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从28.6度减少到18.6度,有利于静稳天气条件的形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748420 今年7-8月,南方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27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872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内因,外因……
热度 8 lvnaiji 2013-3-8 08:28
吕乃基 曾几何时,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内因是决定性的,外因是条件,云云。 现在看来好像不是了,至少不完全是了。 看看周围的人,似乎人人都在抱怨:我是尽力了,奈何社会不公,体制不平。即使科学网上的列位,包括区区在下,所发之博文,说十有八九或许夸大,六七成是有的,大概也是矛头对外。 看看全球化,加入 WTO 后,中国一路高歌猛进,突遇金融危机,一夜之间失去对 GDP 贡献达 2/3 的外需。这些年来,外因,原来占了 2/3 。莫不是前些年我们忘了决定性的内因? 眼下美国重返亚洲,钓鱼岛、黄岩岛,周边的麻烦不断。地球真小,最大的亚洲尤其小,打个哈欠都会碰到边边角角。放眼看去世界上发生的林林总总似乎都是针对中国,包围中国,至少与中国脱不了干系。依然是外因。 即使最中国特色的农民工,难道不是因了世界工厂之需?当然还有春运。 究其原因,在人类走向后现代之际已经认识到,关系比实体更重要。所认识的对象越来越嵌入于特定的语境之中。特定的语境,也就是“外因”对嵌入于其中的对象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融为一体。全球化,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区分内外。 不过多彩世界,各国各地区之“彩”还是五色杂陈,在内因与外因之间各有千秋。 中国越是强大,也就越是广泛和深入地嵌入于世界之中,自然感受到外因越来越大的影响。 至于国内,数千年的集体主义,加上今日无比强大的政府——其背后是富得流油的“两桶油”,其代表是玩弄国人于股掌之间的住建部。面对如此强大的外因,个人之内因是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谈何“决定性”?君不见,查韦斯去世,其国人顿失主心骨。个性已经收敛到一个人的奇理斯玛的身上。在如此之外因下,内因已经泯灭。或许,这也是一种“融合”? 另:月底去北京,希望有机会见到网友。 “学术名片”已更新,供各位浏览
个人分类: 杂谈|3376 次阅读|26 个评论
无为即有为
热度 5 hjf306 2011-5-14 22:22
PartOne 前几天的某个上午,来实验室早了发现门还没开,恰巧又没带钥匙。中午回去找寻,翻遍柜子、抽屉、两个背包都没看到,下午来实验室也寻了个遍依然无果。若是以前我肯定会有所担心,毕竟是实验室的钥匙。不过当时我却很确信,钥匙应该是放在身边的某个地方,只是一时想不起而已,过几天说不定就会找到。于是便没有过多的担心,且淡然处之。直到前天傍晚在食堂的路上,天气转凉风吹着外套,突然灵光一现,钥匙 90% 就在右口袋里,手赶紧往里头一掏,钥匙果然就在里面。当时那个心情,还是有些小波动的。 之所以有些欣慰,是因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证实,自己的“无为”得到了有为的结果。自认为不是马大哈,所以便没有太多担心,即使焦虑也无济于事,除非去配把新钥匙。 PartTwo 周二傍晚打篮球时不小心伤到了左手腕。当时也没在意继续打着。晚上还跟打字聊天。哪知晚上躺在床上才感到丝丝的疼痛,整个手腕已经动弹不得,整么放都是疼,那晚几乎彻夜无眠。糟糕的是周五就要考倒桩了,第二天早上打电话给教练,询问考试时间是否可更改。教练说如果这次不考就只能等到六月中旬。真是左右两难。教练说先休息一下,到时候再看情况吧,也只能如此了。好在去校医院问诊,医生说没有伤及骨头,开了点消炎镇痛的药品用以外敷。 周三晚上(过了 24 小时)开始擦药水贴膏药,还在担心着能不能考倒桩。周四上午感觉手腕没那么疼了,下午较之上午又有所好转。于是周四上午去驾校练车,打方向盘时都是右手发力,毕竟左手比较费劲。练了几把下来,感觉还可以。心中也不那么担心了。下午又去练了几次,只是状态时好时坏。最后还是决定参加考试。周五上午又去练到下午 2 点多。 4 点左右带着一点担心进了考场。好在一切顺利,倒桩算是考过了。有点小小的成就感。 于是在微博打趣一番:最新实验表明,手腕受伤与考车成正相关关系。关于两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仍有待实验者进一步研究。 PartThree QQ 上加了几个户外活动群,群里经常会公告周末户外活动。有时候几个群的活动路线都很诱人,彼此之间难以取舍。这个时候总难免徘徊不决,想去追寻昔日的古迹,又舍不得漓江的秀丽风光;想去看梯田的壮丽春色,又念着某个水库的游船嬉戏。真是应了《道德经》里的那句话:少则得,多则惑。不过天气应晴不定,经常在我还在权衡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所有户外活动只能作罢,也不用再做决定了。后来想想,不过是一个户外活动而已何必如此在意。既然一时无法决定,那干脆暂时不去管它,等到日期将至自然就有决定。况且还存在着天气、时间等不确定因素( YC 所谓的扰动吧)。 一点思考:有些事情(问题),当你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或者暂时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时,“无为”、等待或者推迟决策可能是较优的选择。先为事情限定一个最后期限,如果可以的话尽早解决掉,了却一件事情或多或少能带来些许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若是暂无头绪或是一时难以决策,不妨先将事情置于一旁,不必过多担忧,因为焦虑于事无补,反倒会影响我们的情绪。顺着事态自身的发展(势)、外界因素的变化(外因或“缘”)以及我们自身认知的变化(内因或“因”),事情(问题)也会有所变化,或趋于明朗化(如伤痛逐渐减轻)或自我消失(下雨导致所有活动取消,也就没有选择路线之说),当然,需要谨记最后期限,若在此期限前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有必要采取其他措施(譬如,假设一个月内还没有找到钥匙,可能得去配一把)。 至于什么事情需要尽早决策,什么事情可以无为处之, thatisaquestion~ !只能借用一句经典的话来做挡箭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3450 次阅读|13 个评论
谁是最心疼你的人?
sheep021 2010-4-6 09:52
放假三天,放松有些过度了。今天早上该起床时,真有点不想起了。说了一句:脖子疼。 孩子立马接话少找借口。 俺挺受伤,就说:哎,白心疼你了,关键时刻,落井下石。 你才不心疼我呢,孩子说。 那,谁心疼你啊?我反问道。 是啊,谁最心疼你啊,孩子妈一看有戏,也跟着凑热闹。而且估计答案就是自己,心里正暗暗高兴呢。 我自己!孩子一语惊醒两个人。 哦,你自己,那爸爸妈妈不心疼你啊?两个大人几乎是一口同声地说。 爸爸妈妈是第二心疼我,家人都是第二。孩子说道。 虽然有点失落,但仔细想想,孩子的话还真不假。 浅论 人生本质 一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不过主要是从道家的观点来说的,有点深奥,不容易被接受而已。 哲学上,有内因外因说: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它本身固有的内部 矛盾 引起的,又是同它所处的一定的外在条件相联系的。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人(包括父母)再心疼、再关心,那也是外因。自己心疼自己才是内因,才是根本。 所以,自己才是最心疼自己的人。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