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邮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法国留学的那些事儿——通讯篇
lhqspringlet 2018-9-29 00:45
法国手机卡至少有三种办理渠道 :一是通过网上申请,让通讯运营商直接把卡寄到你的住所;二是直接去烟草店 TABCO 要一张手机卡;三是可在家乐福超市或者门店购买手机卡。网上购买的一个好处是可以直接选择英文网页,或者直接用翻译软件插件把法文界面转译成中文界面,这对于像我这类不会法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很遗憾的是,能否顺利拿到手机芯片卡,还要取决于快递。在等待了两个来月依然未果条件下,最终我还是选择去 TABCO 重新要了一张电话卡。 对比下中法两国的通讯收费,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很悖论的现象:法国人是拿着发达国家的收入享受着发展中国家的收费,我们中国人是是拿着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享受着发达国家的收费。 法国通讯不同套餐不同话费,但是基本共同点相同:短信任意发、电话任意打,区别只在于移动网络流量从几G到几十G收费不一样而已。以 Free 通讯为例,每个月 2 欧套餐,可以免费拔打国内国外两小时,短信、彩信无限,网络流量 50MB 。而如果是使用每月 8.99 欧套餐,国内和国外短信、彩信和通话无限,国内流量 60G ,国外流量 3G 。如果是每月 19.99 欧套餐,国内国外电话、短信和彩信无限,国内流量 100G ,国外 50 多个国家 25G 流量。可能会觉得一家通讯公司没有普遍性吧,我们再看另外一家通讯 Lycamobile ,分别提供 4.99 、 9.99 和 14.99 欧 30 天的套餐,全都是无限制的国内通话和短信 + 欧盟漫游,区别只在于互联网流量是 2G 、 4G 和 50G 而已。我们再看通讯 SFR 提供的四种套餐,分别是每月 15 、 20 、 35 和 55 欧,全都是法国和欧洲电话和通讯任意、收费区别在于移动互联网流量分别是 10G 、 50G 、 100G 和无限的区别。对比中国通讯收费来看,国内三大通讯商的通讯收费确实太高了,收费价格还有很大幅度的可下调空间。 与中国邮政被几大快递压迫得有点英雄落魄日薄西山不同,法国邮政( La Poste )应该还在享受着它日不落帝国霸主的荣光。这很可能受益于法治化国家对于证据有形化的诉求。想想看吧,办个银行卡、办个手机卡都要用到邮寄。就连住宿退个房,哪怕住宿管理办公室就在楼下、管理人员工作日也在场办公,但是,你并不能直接跑楼下去跟人家说一声说这个月底你要退宿,也不能直接写张说明或申请表直接拿到人家手里,而是需要通过邮局,寄个挂号信、保留好签收回执,你才能办理后续的退宿手续。这样看起来确实是够折腾的,很多繁文冗节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手续和流程,却是保留了相应流程证据,避免后续可能发生的不必要扯皮、纠纷和麻烦。 :连洪泉,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CNRS-GATE) 访问学者。 本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它是留学汇报的一部分,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借此机会向创造访学条件和提供访学工作便利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华南师范大学和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GATE Lyon Saint-Etienne , CNRS-University of Lyon )致敬!特别感谢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Marie Claire Villeval 教授的邀请,也特别鸣谢五大机构相关老师和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师资科的文媛媛老师、广留服的程老师、梁老师、黄老师和简老师、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的王春桥老师、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主任 Sonia Paty 教授、留学接待秘书 Yamina Mansouri 、中心秘书 Taï Dao 、助理工程师 Philippe Fortin 、图书管理员 Nelly Wirth ,也感谢在法国留学提供帮助的赵柘锦博士、刘惕若博士和尹相楠博士。在此向特别鸣谢为我提供访学申请帮助和建议的各位老师,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周业安教授、代志新博士、宋扬教授、郑新业教授,南京财经大学的黄珊珊博士,浙江大学的陈叶烽副教授,荷兰蒂尔堡大学的刘曼微博士,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梅虎教授、林勇教授、李萍副教授、董佺副教授和罗艺旸副研究员等。
个人分类: 留学心得|3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有邮政正在退出历史?
热度 5 liyou1983 2017-12-26 21:44
为一封函件,今天下午去了北二环外的帝都两家邮电所。 一家曾经负责大院中的三万名师生以及其他人员的邮电业务,但已经停止办理信件邮递业务。 另一家只看到一位值班人员,告知门外邮筒可接受邮件,但所内没有邮票,事实上也不能办理邮件。 存在上千年的邮政业务,在信息技术和私营企业的冲击下,终于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趁家门口的邮电所还在,赶快给他人或自己,寄一封信吧! 附:《邮政收费的混乱逻辑》是2004年5月为某刊物写的评论,置此留念。 自 2004 年 1 月 1 日 起 ,国家邮政局对国际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等国际函件业务的资费结构,以及国际邮件挂号费等特别服务费将按照新的资费标准计算,主要是将国际信函资费由全球划一资费调整为分组计费,调整后国际信函总体资费水平下降 5%-8% 。其中,寄往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函件资费标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最高降幅可达 30% ;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寄往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函件资费标准则有所上扬,上扬幅度最高为 10% ;寄往欧洲国家和地区的函件资费则基本保持不变。同时,新标准还对邮件挂号费等费用做出了相应调整。其中国际邮件挂号费从 6.5 元调整为 8 元;国内邮件的挂号费、撤回邮件和更改收件人名址等业务的手续费,也从原先的 2 元涨为 3 元,参照了万国邮联测算的全球挂号函件国内处理费成本(每件 5.5 元)。此外国际明信片、国际航空邮件和水陆路函件仍将实行全球划一资费;对寄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太邮联成员国的水陆路信函还将实行减低资费的政策。邮件挂号业务是部分邮政业务的一项附加服务,客户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 不知道这是记忆中的我国邮政、电信业务的第几次调价了。调价这个含义暧昧的词,真实的意义多是涨价,或者明降暗涨,或者分批分块地涨。当然可喜的是,除非你今后非要加强与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联系,这次调价后价格整体水平还是降价了。从最近几次邮政电信的调价等活动,隐约可以看出邮政电信的几条行为逻辑:遵循国际惯例;达到国际水平;弥补经营亏损;奉公守法行事等等。 逻辑之一是遵循国际惯例。国际惯例在过去可不是个东西,谁提它就要小心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但现在它已经具有了政治正确的含义,任何事情、任何行为只要在理论上宣称遵循了国际惯例,就边为正确合理,惯例似乎成了检验实践的标准。不过,对国际惯例也要具体分析。国际惯例应当分类分析,有合理适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际惯例,有只适用少数国家的国际惯例,也又名为国际惯例实为过时淘汰之物甚至伪劣之物的。国际惯例还应当分层分析,有基本制度上的国际惯例,有操作规程上的国际惯例,还有浮现在制度、规程上面的细枝末节。即使遵循的是正确合理的国际惯例,还有如何贯彻执行的方式方法问题。由此,对于需要学习哪一类、哪一层的国际惯例和如何学习国际惯例的问题,答案大约就比较明晰了。 应当说,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经过 1998 年的行政机构改革和第一次邮政、电信资费调整听证会,我国邮政电信部门在改革搞活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这次既将国际信函资费由全球划一资费调整为分组计费。不过,邮政电信上的最大国际惯例是政府打破垄断、放松管制、鼓励竞争,这一条在我国邮政电信改革上似乎体现的并不充分,如邮政到目前还是独家垄断,邮政部门对可能涉及其利益的快递等义务横加干预,电信虽然拆了两次,但不过是从全行业垄断发展为卫星通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专业和分区垄断。 逻辑之二是达到国际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应当是技术标准和服务质量,而不是价格水平。比较而言,我国的邮政电信服务质量似乎远没有达到国际水平,而收费水平却积极向国际水平靠拢,每次涨价前主管部门都说国内价格低,低于国内成本,低于国际价格。是否低于国内成本,下面再谈。低于国际价格水平,这有时完全是一个似是而非的伪问题。 作为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基本邮政电信服务,以及带有很大私人物品特征的某项邮政电信服务项目,比较的应当是其相对价格是否合理。至少,一是看其应有的成本和价格水平,看其成本和价格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水平;二是看其价格收费水平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如果理解不错的话,这次挂号费从 2 元涨为 3 元所参照的是万国邮联测算的全球挂号函件国内处理费成本(每件 5.5 元)是国际平均成本,而目前国际人均 GDP 大约 5000 美元,我国为 1000 美元,如此我国邮件挂号费应当不涨反降。这就好比,假如在美国给自行车胎补个补丁要收 2 美元,在国内也让你给修车师傅 2 美元而不是 2 人民币元,你愿意不愿意? 逻辑之三是弥补经营亏损。中国邮政电信多年来经营效率低下,邮政甚至一直没能走出亏损的阴影。按照中国式的解释,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邮政通信成本不断增加,资费虽经几次调整,但始终没有到位,定价、收费低于成本,导致邮政企业长期补偿不足,亏损严重。出路只有一个:提高资费。于是涨价成为改革主旋律。如基本邮政的反复涨价,如长期以来装固定电话要审批,要收 3000 、 5000 元不等的初装费,要有座机费,移动电话要收入网费和使用上的双向收费等等,各种措施层出不穷。据统计, 1993—1997 年,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4530 亿元,其中 48% 为电话初装费。以至济南的沈洪嘉先生问道: “ 我打电话,居然要先出钱给电信企业买设备? ” 如果我国的邮政电信的合理成本确实居高不下,收费高也就认了。但国人皆知,邮政电信长期以来都是冗员严重、工作优游、高工资高福利的令人眼红的单位,西部许多地方县政府的大楼可能破烂不堪,但包括邮政电信、电力、税务等部门的办公楼、宿舍楼往往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在邮政电信部门工作的往往是父子婆媳兄弟妯娌一家人。这些年分家后,邮政的日子据说比数一数二的电信差一点,但仍然是多数人心向往之的单位。但凡实行改革、竞争的国家,其邮政电信收费水平大多是不断降价而不是接二连三地涨价的。由于改革滞后,效率低下,涨价带来的垄断收入远远赶不上垄断带来的制度成本,如一封平信从 1995 年 0.08 元涨到 0.20 元再到 1999 年的 0.80 元,翻了 10 倍,但居民写信寄信的热情一路下跌到原来的几分之一,邮政部门的亏损也从每年的 47 亿元连续上升到 154 亿元。 国家从 1999 年起,每年给邮政的补贴逐年减少,从 80 亿元、 50 亿元、 30 亿元、 10 亿元,到 2003 年 “ 彻底断奶 ” 。因此,如果邮政部门再不改革开放搞活,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其实,邮政电信属于政府长期投资、大包大揽、条件优越的黄金企业。如中国邮政下设有 6.7 万多个局所,其中电子化局所 1.62 万多个;有覆盖全国城乡的运输、配送网络和邮件处理 ( 物流 ) 中心;有庞大的海陆空立体运输能力;有政策优惠的邮政储蓄。一句话,作为国内最大的连锁企业、最大的物流企业和最大的准金融企业之一的中国邮政,其实只要真正改革,没有理由不搞活。 逻辑之四是奉公守法行事。依法行事其实有许多技巧的,如依对我有利的法,依我制定的法。如邮政电信第一次价格听证会是依法举行,而且还是在《价格法》颁布后许多垄断部门没有听证就涨价的情况下举行的,但如果没有此前全国上下对邮政电信弊端的口诛笔伐,第一次听证会可能不会如期而至,而第一、第二次听证会的封闭保密、代表性差、作为调价基础的财务数据的不公开等问题仍一以贯之。而最近两次的邮政资费调整就以不涉及国家规定的基本资费,所调资费未列入国家价格听证会目录而谢绝听证。 邮政电信部门在依法上不仅有着法律上的充分的灵活选择权,而且有着直接参与立法的权力。我国立法中的 60% 以上的法律草案是由各主管部门拟定的,在剩下的不足 40% 的法律草案拟定过程中也到处闪现着主管部门的身影,更不用说主管部门主导下的行政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和实施了。由此,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时,就难以避免取其所需所好、部门保护主义、立法滞后等行为。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短信、快件、互联网、国际信函等在通讯上的地位和作用恐怕也应当属于基本服务了吧?
1660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行政部门无权干预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纠纷
wya 2017-6-2 17:36
http://tech.163.com/17/0602/07/CLTK83MU00097U7R.html 国家邮政局连夜介入顺丰菜鸟 6月1日夜间,国家邮政局连夜发文《关于近期快递服务消费的提示》称,受今日菜鸟网络与顺丰速运关闭互通数据接口影响,导致少量快件信息查询不畅,时下樱桃、荔枝、杨梅、芒果等生鲜农产品寄递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国家邮政局对此事高度重视,及时与当事双方高层进行沟通,强调要讲政治,顾大局,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决不能因企业间的纠纷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负面效应。 国家邮政局还称,已要求各地邮政管理部门保持高度警觉,强化调度,积极协调邮政企业和其他快递企业组织运能,努力保持生鲜农产品外运渠道畅。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邮政代表快递争取到了电动车,谁代表老弱底层群众争取用车权呢?
热度 1 wya 2016-4-12 08:54
电动车作为邮政等快递行业的赚钱工具,自然有行业出来为其说话,主张放行;而那些把电动车作为必要代步工具的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更是需要解禁,谁代表这些群体争取电动车的使用权? 难道利用电动车赚钱可以,利用电动车提高生活质量就不可以吗?电动车的商用和民用之间应 该有个先后!如果交通管理有难度,应该首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然后再考虑商用的指标分配! 新能源电动汽车同样没有声音,速度更快,重量更大,国家为何如此鼓励? 电动自行车之所以被禁行,可能就是因为它不上保险、不交养路费和过路费,减少了用车成本,有关部门挣不到钱而已。 弱弱问一句:制定一个 国家强制性标准《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需要多少国家经费?几十万?几百万?符合强制标准的电动车会提价多少?一倍、两倍?凡是强制垄断的东西都贵!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能如此迅猛发展,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就是得益于政策监管薄弱,这恰恰显示出如果政府把经济放手让给市场和消费者,必然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穷创造力;相反,一旦政府行政过度干预,市场活力必将受到损失,内需和创新能力必将受到阻碍。为了部门利益,牺牲国家发展,不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计划生育把二孩从非法变为合法仅需几句话,把非法电动车变成合法电动车不过也是几句话而已,折腾什么劲? http://news.ubetween.com/2016/hotnews_0413/217555.html 新标三轮车 价格高出4000 元 根据新标准,要突出体现技术引领特征,提升科技含量。标准提出安装防改装控制器,以限定电机转速,控制最高车速;运用车联网、卫星定位等技术,实现对快递三轮车的远程控制,达到自动锁车防盗、智能调度车辆等目的;采用新型电池和新材料,减小整车质量,增加续驶里程,延长快递三轮车的使用寿命。 与在用的快递三轮车相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快递三轮车,其生产成本将有所增加。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厢体材料上,在用快递三轮车的厢体主要采用钢材,质量较重,但价格较低。本标准规定的车辆,整车质量轻,厢体宜采用质量较轻的新材料(如铝合金等),在保证整体强度不降低甚至有所提升的情况下,价格较高,预计新材料厢体的价格增加近800元。 此外,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建议采用更加环保的锂电池或光伏电池,价格将高出2000多元,但使用寿命更长。 同时,本标准还规定了车辆应安装卫星定位车载终端、预留手持终端充电接口等内容,成本也会比在用的快递三轮车有所提高。因此,相比在用快递三轮车,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快递三轮车的价格大约高出4000元。 http://news.163.com/16/0412/00/BKDLTRV60001124J.html 4月11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国家邮政局网站了解到,国家邮政局组织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等单位,完成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对外征求意见中。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不但对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的车高、车长等做了规范,而且对车速、启动和载重做了限制。 还对“电动车能否挂牌上路”的热点问题,做出了指导性建议。 http://news.163.com/photoview/3R710001/115792.html#p=BKJ5VI8F3R710001 然而,在平均1.5人拥有1辆摩托车的台湾,针对车辆的禁令从未下达过,而是在不断征求民意后增设摩托车专用道,并加强对摩托车驾照考取的管理,因此摩托车仍然是台湾民众最热衷的交通工具。图为2014年11月13日,实拍台北街景,上班族穿雨披骑车行驶,井然有序。东方IC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64 次阅读|2 个评论
32运输、邮政、快递、物流PPT模板
zqb625024295 2015-1-27 19:15
年终总结ppt做不好怎么办?项目答辩ppt做不好怎么办?ppt没素材怎么办?做ppt没思路怎么办?请关注我 阿牛的博客 ,里面将会有海量素材免费送给你。不为别的,只为分享分天下!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ctaniu。加PPT核心群244380448。2000G PPT内容,免费赠送,只要你要,我就给,干货多多。不为别的,只为定位定江上,分享分天下。加群表明来自科学网。QQ244380448群只服务科学网。里面有上百套经典PPT答辩模板。 个人微信 个人微信订阅号 【科学网PPT交流群组 】
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保价的快递更快服务更周到
热度 5 cutefay 2012-6-19 18:22
我从邮局寄包裹一般都会保价,但快递很少保价。而这次父母从家里寄过来一些贵重的东西,所以保价了6000元。父母昨天下午寄的顺风快递,结果今天下午就到了,真是神速啊!虽然之前我也寄过顺风快递,但寄外地也很少有这么快的。并且,这次寄过来的东西,快递员没让我们单位收发处的人签收,而是一直打我的电话,希望我本人签收。而我刚好出去没带手机,顺风快递的人打了5个电话,我一直没接。后来他想办法,问到了我课题组一个学生的电话,那个学生签收了,他这才放心地离去,并且还短信告知我是谁签收了。我这是第一次体会到这样好的快递服务。 后来,我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她买东西的地方的卖家也提到,快递公司对于报价的快递,往往更经心。所以卖家给我妈妈出了个主意:保价可以少保点,这样少花点钱,但只要有保价,一般就丢不了,并且服务还更好。所以,妈妈这次保价的价值比实际价值低了些。 但按照我的习惯,我是只会往高里保,例如,800元的东西我可能会保价1000元,这种习惯尤其是在我听朋友说起他的一次经历之后,就更坚定这种信念了。这位朋友给他的一位朋友邮寄了一块新手表,在国内卖3000多元钱,但他通过EMS邮寄只保价了2000元。结果,路上这手表还真的丢了。EMS查了半天,也查不出来是怎么丢的,就只能赔偿。而他只能领到2000元的赔偿金了。我们猜想,这手表可能是邮政系统内部的某个人看到值钱,就给偷走了。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89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