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热二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要从中学抓起
热度 6 jitaowang 2011-8-15 06:28
作者 王季陶 从网上看到高中物理辅导网 “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源与环境 ” 教案 , 感到非常优秀 . 尽管完全没有提到数学表达式 , 却很注重基本概念 . 例如 , 在这份教案中 , 说 : “ 四)、能量耗散  在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由于方向性,使得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可能使转  化后的能量全部加以利用,总会有一部分能量会流散,这种现象叫能量  耗散。 ” 寥寥几笔就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要点 “ 能量耗散 ” 的概念讲得很明确 . 在这一点上 , 很多大学物理院系的热力学课程中 , 往往片面地一大堆数学推导 , 却没有充分提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要点 “ 能量耗散 ” 的基本概念 . 这份教案的其他方面如 “ 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尽管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它变化 ” 也有值得大学教案参考之处 . 当然这份教案还可以作少量进一步的改进 ( 参见以下所附我用红笔写的修改意见建议 ). 最后一句话 : 如果 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从中学抓起 , 抓好 , 相应的大学教学就会更上一层楼 , 还将促进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 这种现象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 , 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门学科 . 相关网站 : 京翰教育旗下网站-高中物理辅导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 68 号紫金大厦 8 层(中国人民大学西门南) 邮编: 100086 电话: 010-82659593 传真: (+8610)-82650323 E-mail : jhjywl@vip.163.com 在线客服: 1316439196   QQ 群:83412610   QQ 群:69825384   1316439196@qq.com   jhjywl@vip.163.com www.wulifudao.com/DatumInfo-795.aspx cited 2011-8-14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源与环境 : 1 、了解热传导过程的方向性 2 、了解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制成 3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基本表述方法以及其他各种表述的物 理实质 4 、了解什么是能量耗散 5 、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备与 人类需求间的矛盾 6 、了解常规能源的使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7 、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洁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 8 、要求就能源与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及材料的收集 :学生课堂自学结合讨论归纳 :   一、复习提问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研究的是做功与对物体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       系,可以表述为:      。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能量间相互转化过程中遵守的规律:能量转化与  守恒定律。    3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背了 。   二、新课讲授    :   思考: 1 、何为热传导的方向性?    2 、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它违背了什么规律?    3 、何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有几种表述方法?   归纳:一)、热传导的方向性:  高温物体只能“自发地”将热量传给低温物体,而低温物体必须要     依靠外界的辅助才能将热量传给高温物体。    二)、第二类永动机 1、 没有能量耗散反而对外做功 , 不引起其他变化的机械。      2、特征: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引起其他变化 。 3、结论: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尽管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它变化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变    化。(按热传导的方向性 逆 表述)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    其他变化。(按 摩擦生热的方向性逆 表述) 表述三:在同时存在正负方向变化的情况下 , 就按照补偿后整体能量耗    散的方向进行。(按能量耗散方向的全面表述)   小结: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 及能量变化 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四)、能量耗散  在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由于方向性,使得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可能使转  化后的能量全部加以利用,总会有一部分能量会流散,这种现象叫能量  耗散。 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能量耗散定律。   五)、能源     1、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能源有: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原子能、沼气等。     2、常规能源的储备与利用间的关系:     3、常规能源的利用与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具体有: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污染     4、环境污染的防止   六)、研究性学习课题  总课题:能源与环境  子课题: 1 、研究“温室效应”的形成(起因、结果)与防止。   2 、简易太阳灶的制作。   3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4 、煤和石油中的化学能从何而来?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4413 次阅读|12 个评论
思而不学则殆之三
liwei999 2011-7-20 14:51
给麦教授——3,有色的眼镜还是去掉为好 (111548)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03, 2007 04:38AM 有个“有色的眼镜”,光通量就更低了。 不论是何人的说法,“物质总是从可用的变成的不可用的”的陈述里包括了“可用的”这类价值的判断,已经超越了物理学的射程了。 人们可以通过“外界”输入的能量维持系统内部物质的自循环,或者说通过“外界”输入的能量,系统可以维持其内部物质的自循环。但其极限并不是来自物理学的法则,而是来自人类活动的诸法则,这些法则的束缚要比物理学法则的适用出现得要早得多、紧得多。 镜某主张站在自己的脚上说事儿。但是的但是,这并不是主张以“我就不记得”这类的见解来说事儿。“且让我们从物质的角度,重新考虑热二律。这是个被物理学教科书忽视的一个角度,我就不记得当年的热力学习题中有这样的题目”的陈述就很不合适。 文章到这里才道出“正题”来:“在这样一种物质自循环的理念下,文明马达的速度就取决于人类所能开发出来的能源,能源越多,这个自循环系统运转得越快,人类就能享受越多的物质。 这正是第三类永动机的美丽梦想!一旦这个未来的技术被开发出来,地球就变成一个东东3。” 问题的提法有新意。但是很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因为前面的叙述中讲到了前提条件的“外部”能量输入,而在这里,当系统扩大到地球范围时,如何考虑“外部”呢? 如此看来,“反科学”派与“科学主义”属于不是冤家不聚头,实质上是一丘之貉,是“好个屁”与“好得很”的“好屁”之争。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产生原理的形象化阐明
热度 1 jitaowang 2011-3-25 12:20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产生原理的形象化阐明
熵产生原理: 体系的熵增 d S 可以 分成两部分,即 : d S = di S + de S 。其中熵产生( di S ) 就是由于体系内部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增部分,而熵流( de S ) 就是由于体系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的熵增部分。 任何体系的熵产生都不可能是负的,即 , 这就是 熵产生原理 。对变化不是很微细时 , 可以写成 dS 的积分或 D S . 以下通过一个实例来考察熵增原理和熵产生原理的关联和区别 . 1 mol 理想气体作等温膨胀到 10 倍于原来的体积。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一个可逆等温膨胀途径或通过一个不可逆的向真空膨胀来实现 . 图 1 是气体向真空膨胀的不可逆过程示意图。 (a) 先按熵增来计算 : 对可逆等温膨胀和不可逆的向真空作膨胀的体系熵增都必须通过可逆过程来计算 . 它们的熵增一定是相同的,因为两者的初态和终态都相同。因此体系的熵增 D S 等于 : 图 1 气体向真空膨胀的不可逆过程 图 1 是一个孤立体系 . 对不可逆的真空膨胀来说 , D S = 19.14 J K-1 0 符合适用于孤立体系的熵增原理 . 如果把体系熵增和环境熵增都相加 , 则假想的 “ 大孤立体系 ” 仍然符合熵增原理 , 见图 2. 图 2 气体向真空膨胀的假想“大孤立体系” 对 可逆等温膨胀也可以画出相应的类似图形 , 见图 3 和图 4. 图 3 气体等温膨胀的可逆过程 图 4 气体可逆等温膨胀的假想“大孤立体系” 可逆等温膨胀的环境熵增 D S sur = ?19.14 J K-1. (2) 但是不可逆的真空膨胀的环境熵增 D S sur ’ = 0 J K-1. (2’) 因此两者都符合假想 “ 大孤立体系 ” 的熵增原理 . 即假想 “ 大孤立体系 ” 的可逆过程熵增 ( D S )iso = ( D S + D S sur ) = 0; 而 假想 “ 大孤立体系 ” 的不可逆过程熵增 ( D S )iso = ( D S + D S sur ’ ) = 19.14 J K-1 0. 这样做的缺点是 “ 大孤立体系 ” 和原来的 “ 体系 ”, 有两个 “ 体系 ” 概念是不恰当 . (a) 按熵产生来计算 : 根据体系的熵产生 D i S 的定义 D S = D i S + D e S . 得到 D i S = D S - D e S . 而熵流 D e S 就是体系熵增中流出去的部分 , 即上面环境熵增的负值 , D e S = - D S surr . 结果就是 D i S = ( D S + D S surr ). 所以 , 相当于是扩展的 熵产生原理 , 一定正确 ! 并且适用于任何宏观体系 ( 包括孤立体系 , 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 ). 在此例中 , 可逆等温膨胀过程的熵产生 D i S = ( D S + D S sur ) = 0; 而 不可逆向真空膨胀过程的熵产生 D i S = ( D S + D S sur ’ ) = 19.14 J K-1 0. 结论 : 熵产生原理 就是经过普适化的扩展 熵增原理。熵产生原理是普遍 适用于任何宏观体系(包括孤立体系、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 。必须注意 : 除了所处理的体系是孤立体系 , 决不能把熵产生原理称为熵增原理 , 否则就会犯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熵增原理 ” 的错误 . 同时还要注意到 : 把熵产生原理或热力学 ( 包括温度和压强等 ) 概念来讨论非平衡态时就一定是已经引入了局域平衡近似 . 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参见我以前的博文: “ 熵产生也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续) ”、 “ 熵产生也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 ”、 “ 同位素分离中的现代热力学 ”等。 注 : 在博文" 推荐和学习黄筑平教授著: “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中提到该 书中 “ §3.9 非平衡态热力学 ” 中对 ” 熵产生 ” 或 ” 局域熵产生的时间变化率 ”的概念 是以 “ 假设 ” 的形式引入 . 其表述和热力学中的熵产生原理基本上是相同 . 为此对热力学中的熵产生概念作进一步的整理, 并不需要假设 , 供黄老师和其他相关人士参考 . 2011-3-26王季陶补充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12644 次阅读|8 个评论
答曹博士:“试评”中的“熵产生”
jitaowang 2010-4-10 15:06
1. 曹博士说: 答:我的主张: 。我的举证:引自我的 正熵产生原理(普及版) 博文: ========== 熵产生 概念出现的背景: 1. 众所周知,熵增原理是仅仅适用于孤立体系的。正熵产生原理则不同,它是普适于任何宏观体系的。因此作一般性的讨论时都应该采用正熵产生原理。这是热力学中的一个 最基本的要点 。 2. 随着经典热力学的发展,特别是吉布斯函数和化学势的引入对等温等压的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几乎都可以使用。相比之下熵函数的适用面就明显地太狭窄了。于是在 20 世纪初, 杜亥姆 (Duhem) ,纳坦舜 (Natanson) 和乔曼 (Jaumann) 等人引入了熵产生和熵流的概念。于是得到比熵增原理更普遍适用的正熵产生原理,它可以适用于任何孤立、封闭和开放的宏观体系。 熵产生 的概念不是普利高京首先引入的,不要把它称为 普利高京的熵 。 正熵产生原理: 体系的熵增 d S 可以 分成两部分,即 : d S = d i S + d e S 。其中熵产生( d i S ) 就是由于体系内部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增部分,而 熵流( d e S ) 就是由于体系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的熵增部分。 任何体系的熵产生都是正的,即 ,这就是 正熵产生原理。 ========== 2. 曹博士说: 答:我的主张: 。我的举证:引自我的 正熵产生原理(普及版) 博文: =========== 熵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科学网上有关熵的讨论也已经不少,但是似乎过于经典或有些偏颇。特别是熵增原理被滥用于非孤立体系是不正确的。 ============ 3. 曹博士说: ,而把 耗散 (的能量转换)定义为 从非平衡初态到非平衡终态而产生可利用能量相关的消耗和散失 , ] 不回答,只希望曹博士对自己的主张举证。 4. 曹博士说: 答:我的主张: 。我的举证:引自我的 正熵产生原理(普及版) 博文及 Kondepudi Prigogine : Modern thermodynamics 副标题略 , p. 89. : ======= 正熵产生原理就是 : 任何体系的熵产生永远大于或等于零。它的数学表达式: d i S ³ 0 。它适用于孤立、封闭和开放体系,因此正熵产生原理也称为普适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 For isolated system, ... d i S ³ 0 (3.4.8) For closed system, ... d i S ³ 0 (3.4.9) For open system, ... d i S ³ 0 (3.4.10) Whether we consider isolated , closed or open system , d i S ³ 0. This is the statement of the Second Law in its most general form. = ======== 5. 曹博士说: 答:我的主张: [ 曹博士这段话中 这是指整个系统是孤立的( diS 0 ) 是不正确的因此其他描述也不正确的。 我的举证:可以同上述第 4 点的举证,如需要有更多的举证。 其他我的评论和曹博士的回复就不重复了。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352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百分之百”
jitaowang 2010-4-7 19:09
严格区分两种不同 百分之百 现代热力学 两种 百分之百 谢谢曹天德博士提出的 批评博文 。同时物理口的学者也众所周知的是:数学表达式往往是最严谨基础概念的定义。在这一点上我从第一篇 现代热力学 1: 扩展卡诺定理 博文中就用图表明确地列出。 如果有一块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太阳光没有耗散 100% 地转换成电能 , 那就一定是效率最高的 . 而非耗散热力学的数学表达式就是: 。 而且特别是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是贯穿着我整个相关博文中。 这两句话至今没有错。但是在文字表达的 100% 上确实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例如 : 1. 在我已经出版的中文版新书中太阳能电池的例子表述如下: (p.4) 。这样的表述是非常严谨的。 2. 的确,其他地方可能有我的疏漏。可是在讨论中最明确提出来的是云平老师的原话:我理解的 100 %效率是指所有光子都被吸收并且所有光子能量都转换成电能。 其实这两种不同的表述是有本质区别的。 根据 曹天德博士的批评,我把非耗散等关键概念都 明确表述 和部分引用如下: ========== 1. 四个基本概念 可逆(的能量转换)从平衡初态到平衡终态再回到初态而不留下任何其他变化,数学表达式为 或 。 不可逆(的能量转换)从平衡初态到平衡终态再回到初态而留下任何其他变化,数学表达式为 。 非耗散(的能量转换)从非平衡初态到非平衡终态而没有可利用能量相关的消耗和散失 , 数学表达式为 。 耗散(的能量转换)从非平衡初态到非平衡终态而产生可利用能量相关的消耗和散失 , 。 。 ] 。这样就可以把可逆作为非耗散的特例 规则 1. 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本次讨论只使用前三个。为简化括号中(的能量转换)文字在以下讨论中被省略。 2. 我主张我举证 例 1. 理想的极限非耗散太阳能电池(即 100% 的可利用能量转换效率)是不可逆的,也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例 2. 理想的的极限非耗散燃料电池(即 100% 的可利用能量转换效率)是不可逆的,也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对理想极限的非耗散(或可逆)蒸汽机就也是可利用能量的 100% 的转换效率,但是这个可利用能量转换的 100% 结果仅仅相当于卡诺热机的热功转换效率,否则就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区别非耗散和 可逆就很有意义。 自然界大量宏观变化都是从非平衡态到另一个非平衡态,根本无法想象理想的极限为可逆,这是根本不需要的。这样一下子就把思想从经典热力学中解放出来。 ==========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4414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