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感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首日贴
servent 2009-11-24 02:20
写第一次的博客,有些紧张,有些兴奋。担心今日所写、所想的会很快消失于记忆或者对明天而言毫无价值,因此有些忐忑。然而自己总还是希望让自己一时的冲动能够记录下来,形成点滴的记录吧。 自己属于早三暮四的人,希望通过这个博客能够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一定要坚持,不好的一定要放弃。 自勉。 2009年11月23日于Auburn
个人分类: 心情杂记|1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博感言
zhangshui 2009-8-26 21:41
纵观古今之流变,自嘲当世之弊病;诚可谓满目疮痍,百无聊赖,寒凝大地,难觅得一片净土。观此垢世流年,肺腑之感非万言而不能详尽。今此惟书两句以试探求其原由:人性之自欺被心安理得之后,就升华为尊严与浪漫。世间之不公被理所当然之后,就演化成文化与传统。 观此之见,自有百家之言以解之,每每自成一体。其纷繁交错,流传演变,规模之宏大,手法见解之犀利,亦是不可同一而语。抑或为探求人生之真谛,我辈更惮于妄自揣度为:为求糊口而外化其为固守与对立。鉴于此等预设,只望众仁人志士于日常琐事中彰显大爱,以生命体证口中念念之学问,大抵惟此方能照见天地之大美。 (此博文原为题赠同学之一首诗,现在实在是忍受不了当今的社会风气以及很多人的追求,故发此牢骚!亦可视为此博客名称之由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咬咬牙,开播!
yejian 2009-8-26 00:25
终于狠狠心,开博。 小时候有个文学梦,那是被长辈逼出来的。大伯是县报上的通讯员,让上小学的我写作文去发表。因从小听话美名远播乡里,便有了我的处男作。怎么也想不到,这破处的快感,居然会延续十几年而让我无欲无求。 工作以后,因为做科普,接触一帮搞科学的文化人,时间长了,也不自觉地觉得自己沾了点文化的汗味,便厚着脸皮咬着牙假装开玩笑称自己只算半个文化人。我的神。那得意,不亚于基因皇后得到了大家的热捧。那脸红,估计不亚于灵长动物发情时节的性皮红肿。 之所以狠心狠了几年才开博,是因为写东西超级难产。当年,沈致远、钱定平、肖关鸿等师长的鼓励,曾经唤起我的文学梦第二春,但往往都是写一篇就没有下文,含恨封笔。月明星稀之夜,阳台栏杆拍遍,不免感慨,若能像秋菊那样一撇腿一个一撇腿一个,多棒!他们如今更加笔健如牛,我却只有艳羡的份。 前一阵与科普作家邢立达兄MSN,谈起松鼠会。立达曰,松鼠们好年轻啊,我这资深老松鼠是没脸和他们一起混了。天哪,我说你是80后啊,让我还怎么活。于是戏称搞个科学老鼠会,专收老人。可惜有鼠心,始终还是没有老鼠的牙尖爪利。人家松鼠会在专心致志剥科学的松果,科普圈子耗了这些年,既有鼠心,我也该开剥吧。于是横下一条心,多捡软果子剥,不管多难产,今天开博!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56 次阅读|4 个评论
写在生日前夕
gentleman 2009-5-12 19:17
写在26岁生日前夕: 生命已经度过了将近1/3,这段时间证明了一个事实:我是一个普通人。既然自己很普通,无天资可依靠也无上辈人的积累,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能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抓住可抓住的机会,目标明确,方法得当。现在看来,领导人们写进政治教科书中的那些条条并不是一时激情,娱乐大众的,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内容,今天,我也学学大牛们,给自己人生定个基调,整几条框框,铆足力气奔小康。 所做决定应以以下三个准则为考虑准绳: 1、是否有利于提高专业水平; 2、是否有利于提高个人魅力; 3、是否有利于积累人脉资源; 前1/3场演出并不成功,很多该做的都没做,希望在第二个1/3场能尽己所能,少一点遗憾。 人生的意义在于快乐,那么,在奋斗中寻找快乐吧!
个人分类: 心情|3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十年感言
yangjingangel 2009-2-22 21:50
【回忆1998年】   初中毕业,放弃读中专,选择高中,选择考大学。 人生的旅行,由山东青开始,济南、青岛、烟台泰山、黄海 进入高中,开始为大学梦而奋斗。 作为母校的第一届高中生,入住新的校园,有生以来第一次成为住校生。 【回忆1999年】   校园后面还有一片小树林,背书的时候可以去那里,晚上跟朋友到教学楼三层看星星(当时学校只有一届学生,初一四个班,高一两个班,教学楼三层还没用到)。 高一期末考的时候,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孩子们爬上了教学楼顶层,被老师们一个一个逮了下去,挨个狂批,心中却还在偷着乐。直到现在我也不认为我们错在哪里?盛夏的夜晚,还不许我们找个凉快的地方背书了? 后半年升了高二,学生多了,新校园放不下了,我们就被迫转移到了街边的旧厂房。 旅行继续,河南洛阳、龙门、少林寺 【回忆2000年】   旧厂房的校园里,也被我和朋友发现了好的私人地盘,貌似一个坟场,背书的时候就来这里,没人打扰,寂静。 新的宿舍有点阴暗,老鼠应该蛮多,虽然我没见到,但是我的枕头边常常能见到一堆老鼠屎。 学校里发生了恶性事件,我们班与复读班之间的过节,严重,貌似警察都召来了。 这年夏天,参加了高考,从而注定我后期的失望。升入高三,学习的紧张自不必说。 旅行至上海、苏州、杭州、南京 【回忆2001年】   高三后半年,面临高考,我的第二次,注定让所有人失望。省重点复读8天,依然选择就读三流的大学,实在不想再来第三次,不想再浪费一年的青春。 桂林山水甲天下。去过桂林、阳朔回来顺便逛了趟西安,欣赏了一下兵马俑。这应该算得上是散心吧。 来到我梦想的象牙塔,校园环境都比不上复读八天的省重点,也罢,既来之则安之。 生活需要随遇而安。 【回忆2002年】   随自行车队往返700多公里恒山行,一辈子值得纪念和自豪的事迹。我老爸都说当年的我真的不一般,那么小个儿、瘦弱的,咋个就能翻得了雁门关? 【回忆2003年】   我的大学生活应该还算丰富吧?社团、车队、话剧表演外加女篮后备(精神后备,哈哈,谁叫俺的俩好姐们儿是女篮精英呢)。 当然,学习上咱也没落后啊,不管几等吧,奖学金还是没拉下几次的。 造访首都北京,一个人的旅行,觉得自己挺牛! 【回忆2004年】   校园F4女侠,一到吃饭就凑成\F4\组合,从一开始四个人吃两个菜到后来四个人四盘菜,生活水准明显提高不少,还好姐们儿们都是素食主义,经济上还是比较平衡的。 大四第一学期,同学们都开始准备考研了,各类辅导班统统报上,都上到首都去了。 理工大到电专的旅程开始,一切为了考研。图书馆的大桌对面,需要一个刻苦的同伴随行共勉。 【回忆2005年】   考研失利。 工作要跟上。各式各样的招聘会,把人搞的人仰马翻。第一份工作,老板好人,同事好人,但是都比不上老爸好人,毕竟老爸最心疼闺女,看不得别家孩子白白胖胖自己娃娃黑黑瘦瘦,所以硬是把娃娃搞到身边来。于是乎,我的稳定工作稳定收入稳定的生活开始。 工作了,人都栓死了,我这个爱跑的人也没得机会出远门了,就在自家儿的旅游地晃荡一圈算了。 【回忆2006年】   实习期结束了,工作转正了,工资涨了,但是,我考研的心没有死了。 边工作边学习,为的是不做等下班、等工资、等死的三等人,一定要考研,坚定信心并不懈努力着。 【回忆2007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哪,这一年的阳春三月,我来到了长沙,来到湖大参加复试,复试完了之后顺便游了张家界,山好水好人更好! 这一年盛夏,又一次来到首都北京,跟好朋友相聚相叙,开心~~~ 梦想实现,好运的开始。就如这边的妹子说的一样,找到了老板就注定我幸运的开始,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 多年之前的那个大学里,外人的强加之罪都随风而逝。这里算是我的福地。 【回忆2008年】   灾难重创了中华大地,但幸福一直围绕着中华儿女。奥运成功了,神七成功了,我也成功了。 英格力士,我的地狱,我还是幸运的穿越了你。 国庆去了上海会好友,年末还天上掉馅饼似的到了趟北京,不管咋样,收获了不少。 09年了,牛年了,牛气冲天吧!
个人分类: 原汁原味|46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术造假及感言
wuyeqing 2009-2-3 09:18
今天的中国已经非30年前的中国,这是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饱含了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也说明30年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社会问题.社会的腐败与多数政府的无能暴露无遗,资源和权利越来越集中在少数新贵手中,逐渐缺失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看媒体的宣传我们处于太平盛世,但是走在基层就会发现国以不国,民不聊生.我们的社会民主确实进步了,这无疑是现任政府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成果,这是我们的中央领导人给我们老百姓唯一看到一线希望的地方.学术应该是最纯净的地方,现实它却是最肮脏的地方.这不是个别,这确实属于中国学术界普遍现象,行内人都清楚.有的人为了利益心照不宣,同流合污;有的人洁身自好,大部分没有说话权的人忍气吞声,只有少不分人在呐喊,这些人越来越少,因为有正义感的老一辈科学家越来越少,他们呐喊的分量也越来越小.我们的国家这样下去真的要灭亡,因为国家的大部分精英在欺骗我们的人民与国家,他们却置我国与西方国家巨大的科学技术差距于不顾.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有所作为,制定更为完善的制度打击社会腐败,打击从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无止境——青年科学博客大赛获奖感言
luohuiqian 2008-12-21 11:28
cn域名杯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终于在昨晚落下帷幕,比赛过程中的曲折坎坷、风风雨雨还是愁苦欢乐都在这最后的一晚尘埃落定。而作为这次大赛 300多位选手角色中一员的我,在晚会的一片喧嚣中用微笑迎来了最为满意的结局。团队一等奖和最佳科学博客大奖,两台崭新的华硕笔记本电脑,我一直梦想着能在毕业之前拥有的东西,就这样,送来了。而队友吴宝俊更是再荣获两项单篇博文奖、队友钱金凤也荣获个人二等奖,我们三人可谓是满载而归,即使是陪同去的同学们也纷纷抽到了意外的惊喜。收获盈满在我们归途的小巴里,在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我们无疑是最幸福的。 在比赛之初,我并未曾想获得什么样的奖项,只是觉得应借助这次比赛或创作出新的系列博文,不断探索适合我的写作方式和文章风格。结果我做到了,新的《水煮物理》系列虽然还不令我十分满意,但我终于尝试迈出写大众科普和娱乐科普的第一步。起初我也未曾设想该找哪位队友合适,直到有一天院团委老师在路上遇到我问准备参加这次大赛否,我答说已经报名,于是她推荐了两位所里的同学作为队员,里面有我早已熟悉的neil反面教材吴宝俊同学和我并不熟悉的钱金凤同学(她早有科学网的博客,我居然不知道我们在同一个所里)。两位队友在成为我的队友之前也曾犹豫过,然而几位老师的竭力推荐和鼓励最终让我们三个走到了这参赛舞台上。风格迥然的我们就这么开始了这次比赛,过程已经不必再多说,我只想说,我们都付出了我们各自能做到的最大努力。很荣幸能有如此出色的队友,很感激有这么不断支持和鼓励的老师们,很感谢有这么多一直以来都喜欢我博客的朋友,谢谢你们! 这次获奖最最令我高兴的,不只是这两台漂亮的笔记本。而是我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和我在科学网的博客偶像 饶毅老师 和 王鸿飞老师 合影,从两位偶像的手中接过奖品的那一刻是我博客生涯最幸福的一刻。谢谢两位老师!王鸿飞老师的幽默引发台下同学们的会心一笑,而饶毅老师从我一上台开始就亲切地安慰道不要紧张,慢慢想怎么说感言。不过紧张激动还是难免的,当时说的话都是在一两分钟内随便想出来的,很是凌乱不堪。 在比赛结束之后,我想重新整理诠释一下我在颁奖晚会上的发言,也借此机会再次重新表述一下我的 获奖感言 吧。 研究生在现今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是一群在大学毕业后担忧工作不好前途迷茫而决定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前行的人,我们选择了一种比工作更为贫困的生活方式 靠每个月仅有的少量补助养活自己、放养家人,然后义无反顾投入到 Paper、数据、实验、程序、学校、导师、同学等等重重大山的压迫之下,即使是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地一天天熬成了硕士、博士直到烈士仿佛都在所不惜。在陷入这种难以 break的牢狱之后,抱怨、嗟叹、逃避悄然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令人绝望的是,如今的社会虽无大的战乱,但动荡不安的经济局势只能让本已浮躁的心更加浮躁,以至于略微安慰的是 好在我不是现在就毕业!这种惆怅感和失落感恐怕是许多研究生都深切体会过的,天之骄子的荣耀早在大学扩招时代就已终结,而在研究生的光环又消失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卖猪肉去还是搞科研呢,这是个问题!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其实我们的压力并不大,一点儿也不大。想想我们父辈和我们老师们,那时要靠学习打拼出来是何等之难,可他们最终还是实现了目标。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寻找一张平静的书桌呢?不是我们太没用,而是这个世界太诱惑。因为外面的悬殊的贫富差距令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因为社会局势的起伏不定让我们感到危机,因为学识不再是最大的骄傲而使得我们迷失在了知识的海洋。书中没有千钟粟、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也没有颜如玉,书中还会有什么呢?书中有我们自己模糊了的影子。真正迷失的,是我们自己。 何以重新塑造自我、寻找自我?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面对压力、面对困境、面对痛苦,我们应该选择应对,而不是逃避。我认为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 寻找几个能发泄舒缓这些压力的途径。老实说,做科研的日子是很枯燥无聊的,整天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大老板小老板抬头不见低头见,而某些工作只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我们生活的圈子也只有实验室、食堂和宿舍。有个玩笑说为什么科学院相对高校而言自杀率这么低,答曰:大家都忙的把自杀这事儿给忘了。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在繁忙的科研事务之外拓展自己的乐趣,虽然我们没有整天整天的空闲出去游山玩水或者泡吧活动之类,但我们毕竟会有零星的空余时间。在网络世界如此发达的今天,在一个全民博客的年代,在我们都可以用博客表达自己思想观点也能交流别人的思想的时候,倘若我们用点时间和心思去逛逛博客、看看别人的思想或者写写自己的想法,也许能让我们狭小的视野更为宽阔。在某些娱乐八卦为主的博客仅仅是茶余饭后,但在科学网的科学博客,里面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交流的东西。我很荣幸能在这个拥有最好的博客气氛的圈子里跻身一位,在看别人博文和写自己的博文的过程中,不断去锤炼自己的思想,唤醒自己的潜能,寻找自己的乐趣。在科学网的博客里,我觉得这就是我舒缓压力的最佳途径。 所以,我希望,朋友你,能和我一起来分享这份快乐。作为科学工作者,宣扬科学、普及科学、讲述科学的故事是我们责任也是义务,而和同道中人交流思想更是最好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你可以和许多知名专家学者 无障碍 交流,你可以看到一个个现实生活里的他们,你也可以看到你和他们之间其实并不遥远。有此美事,何乐而不为? 正所谓 辛苦莫如研究生、博客当若科学网 ,就让博客成为你我生活里一抹生动的色彩吧! 最后,再次感谢这次博客大赛的赞助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组织者科学网博客大赛组委会、促成我们飞贼克斯 *若水狂兰队参赛的古老师和曹老师、比赛中认识的许多优秀的博友还有一直关心我支持我喜欢我博客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若水阁科学博客】还会一直更新下去,若水阁主会一直努力奉献上您所喜爱的作品,若水阁欢迎您的关注和指点。 博无止境,让我们在博客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饶毅老师、王鸿飞老师和我的合影 我发表获奖感言 我们的飞贼克斯*若水狂兰队荣获团队一等奖 获奖者和颁奖嘉宾的合影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3384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无止境——青年科学博客大赛获奖感言
penrose 2008-12-21 11:23
cn域名杯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 终于在昨晚落下帷幕,比赛过程中的曲折坎坷、风风雨雨还是愁苦欢乐都在这最后的一晚尘埃落定。而作为这次大赛 300多位选手角色中一员的我,在晚会的一片喧嚣中用微笑迎来了最为满意的结局。团队一等奖和最佳科学博客大奖,两台崭新的华硕笔记本电脑,我一直梦想着能在毕业之前拥有的东西,就这样,送来了。而队友吴宝俊更是再荣获两项单篇博文奖、队友钱金凤也荣获个人二等奖,我们三人可谓是满载而归,即使是陪同去的同学们也纷纷抽到了意外的惊喜。收获盈满在我们归途的小巴里,在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我们无疑是最幸福的。 在比赛之初,我并未曾想获得什么样的奖项,只是觉得应借助这次比赛或创作出新的系列博文,不断探索适合我的写作方式和文章风格。结果我做到了,新的《水煮物理》系列虽然还不令我十分满意,但我终于尝试迈出写大众科普和娱乐科普的第一步。起初我也未曾设想该找哪位队友合适,直到有一天院团委老师在路上遇到我问准备参加这次大赛否,我答说已经报名,于是她推荐了两位所里的同学作为队员,里面有我早已熟悉的neil反面教材吴宝俊同学和我并不熟悉的钱金凤同学(她早有科学网的博客,我居然不知道我们在同一个所里)。两位队友在成为我的队友之前也曾犹豫过,然而几位老师的竭力推荐和鼓励最终让我们三个走到了这参赛舞台上。风格迥然的我们就这么开始了这次比赛,过程已经不必再多说,我只想说,我们都付出了我们各自能做到的最大努力。很荣幸能有如此出色的队友,很感激有这么不断支持和鼓励的老师们,很感谢有这么多一直以来都喜欢我博客的朋友,谢谢你们! 这次获奖最最令我高兴的,不只是这两台漂亮的笔记本。而是我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和我在科学网的博客偶像 饶毅老师 和 王鸿飞老师 合影,从两位偶像的手中接过奖品的那一刻是我博客生涯最幸福的一刻。谢谢两位老师!王鸿飞老师的幽默引发台下同学们的会心一笑,而饶毅老师从我一上台开始就亲切地安慰道不要紧张,慢慢想怎么说感言。不过紧张激动还是难免的,当时说的话都是在一两分钟内随便想出来的,很是凌乱不堪。 在比赛结束之后,我想重新整理诠释一下我在颁奖晚会上的发言,也借此机会再次重新表述一下我的 获奖感言 吧。 研究生在现今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是一群在大学毕业后担忧工作不好前途迷茫而决定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前行的人,我们选择了一种比工作更为贫困的生活方式 靠每个月仅有的少量补助养活自己、放养家人,然后义无反顾投入到 Paper、数据、实验、程序、学校、导师、同学等等重重大山的压迫之下,即使是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地一天天熬成了硕士、博士直到烈士仿佛都在所不惜。在陷入这种难以 break的牢狱之后,抱怨、嗟叹、逃避悄然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令人绝望的是,如今的社会虽无大的战乱,但动荡不安的经济局势只能让本已浮躁的心更加浮躁,以至于略微安慰的是 好在我不是现在就毕业!这种惆怅感和失落感恐怕是许多研究生都深切体会过的,天之骄子的荣耀早在大学扩招时代就已终结,而在研究生的光环又消失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卖猪肉去还是搞科研呢,这是个问题!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其实我们的压力并不大,一点儿也不大。想想我们父辈和我们老师们,那时要靠学习打拼出来是何等之难,可他们最终还是实现了目标。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寻找一张平静的书桌呢?不是我们太没用,而是这个世界太诱惑。因为外面的悬殊的贫富差距令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因为社会局势的起伏不定让我们感到危机,因为学识不再是最大的骄傲而使得我们迷失在了知识的海洋。书中没有千钟粟、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也没有颜如玉,书中还会有什么呢?书中有我们自己模糊了的影子。真正迷失的,是我们自己。 何以重新塑造自我、寻找自我?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面对压力、面对困境、面对痛苦,我们应该选择应对,而不是逃避。我认为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 寻找几个能发泄舒缓这些压力的途径。老实说,做科研的日子是很枯燥无聊的,整天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大老板小老板抬头不见低头见,而某些工作只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我们生活的圈子也只有实验室、食堂和宿舍。有个玩笑说为什么科学院相对高校而言自杀率这么低,答曰:大家都忙的把自杀这事儿给忘了。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在繁忙的科研事务之外拓展自己的乐趣,虽然我们没有整天整天的空闲出去游山玩水或者泡吧活动之类,但我们毕竟会有零星的空余时间。在网络世界如此发达的今天,在一个全民博客的年代,在我们都可以用博客表达自己思想观点也能交流别人的思想的时候,倘若我们用点时间和心思去逛逛博客、看看别人的思想或者写写自己的想法,也许能让我们狭小的视野更为宽阔。在某些娱乐八卦为主的博客仅仅是茶余饭后,但在科学网的科学博客,里面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交流的东西。我很荣幸能在这个拥有最好的博客气氛的圈子里跻身一位,在看别人博文和写自己的博文的过程中,不断去锤炼自己的思想,唤醒自己的潜能,寻找自己的乐趣。在科学网的博客里,我觉得这就是我舒缓压力的最佳途径。 所以,我希望,朋友你,能和我一起来分享这份快乐。作为科学工作者,宣扬科学、普及科学、讲述科学的故事是我们责任也是义务,而和同道中人交流思想更是最好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你可以和许多知名专家学者 无障碍 交流,你可以看到一个个现实生活里的他们,你也可以看到你和他们之间其实并不遥远。有此美事,何乐而不为? 正所谓 辛苦莫如研究生、博客当若科学网 ,就让博客成为你我生活里一抹生动的色彩吧! 最后,再次感谢这次博客大赛的赞助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组织者科学网博客大赛组委会、促成我们飞贼克斯 *若水狂兰队参赛的古老师和曹老师、比赛中认识的许多优秀的博友还有一直关心我支持我喜欢我博客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若水阁科学博客】还会一直更新下去,若水阁主会一直努力奉献上您所喜爱的作品,若水阁欢迎您的关注和指点。 博无止境,让我们在博客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饶毅老师、王鸿飞老师和我的合影 我发表获奖感言 我们的飞贼克斯*若水狂兰队荣获团队一等奖 获奖者和颁奖嘉宾的合影
个人分类: 信笔小文|8572 次阅读|14 个评论
写博客是为了什么——比赛感言
cutefay 2008-12-4 00:18
最近有些忙,好久没写博客。好在我的博客终于写了100篇,也对得起于英豪队友在刚组队的时候的预言啦! 看到大家写的博客大赛的感言,对于参赛的初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参加比赛的原因很简单:我很喜欢写博客,并且平时我几乎每天都写博客,所以,我只要把我每天写的博客顺便贴到这个博客上一份就ok,也不费什么精力,于是就参加了。参加了之后,对于是否能够获奖,心里觉得无所谓。去年我我参加过中科院的博客大赛,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真想取得很好的成绩,一定是花费很大的精力的,尤其是要花精力找人投票。虽然奖品是很丰厚的,但是我觉得为了这点奖品而让我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到处找人投票这样无聊的事情上,我觉得是不值得的。其实我个人认为博客比赛的评奖采用投票的方式是很不科学的。其实参加比赛的人都深有感触,大多数的投票都是自己到处宣传博客,到处找亲朋好友投票得来的。当然也有因为欣赏自己的博客而给自己投票的人,但那还是少数的。所以,谁的票数高,往往看谁的亲友团多,或者谁肯在投票方面花时间和精力,而不是真正能够体现谁的博客更好。 写博客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写下来,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心灵有所收获,另一方面,可以把美好的回忆用文字的形式记载,这些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我觉得写博客,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博文,总会有人批判反对,甚至人身攻击。对于这样反对者的言论,我觉得没有必要跟对方理论,越争越说不清。而当自己看到其他人的博客觉得不符合自己的观点或者不爽的时候,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去批评别人。博客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嘛,各自绽放各自的芳香就行。我觉得博客只要能够给自己以及跟自己心灵相通的人带来收获就ok了。我的搜狐博客也就我的几位朋友偶尔去看看,点击量很低,但这并不妨碍我写博客的积极性。 我觉得能够跟郭向云老师和于英豪同学成为队友是很幸运的,这两位都是我很佩服的人。郭老师是德高望重的研究员,并且很nice很fashion,一点儿也没有研究员的架子(哈,和我的导师是截然不同类型的),郭老师的文章给人一种很朴实舒服的感觉。于英豪同学是我们所的才子,从他的文章中就能够看出他的才华。虽然是同一个所的,不过以前只知道有这个名字,不了解他,通过这次比赛,终于认识和了解了:) 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本来如果是自己单个人参赛的话,可能就也不会多找人投票了。但是看到这两位队员都为了团队很努力,于是自己心想不能给他们拖后腿,就找了一些朋友帮我投票,写评论。不过最后投票数还是远远不如这两位队友。 这次比赛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很感动,我有几位朋友听说我参加博客大赛之后,可是大力支持我,并且有一位朋友几乎给我每篇文章都写评论了。还有一位朋友,从搜索引擎上搜索到我的文章之后,觉得我写的东西很合乎他的胃口,就认认真真地看了我的很多文章,写了很多评论。通过这次比赛,我还认识了好几位新朋友,并且加了QQ,聊得很开心。 博客比赛结束了,博客我还会继续写下去的。科学网博客我很喜欢,我想我会一直用下去的。同时欢迎大家访问我的搜狐博客http://www.dancelovers.cn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3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luohuiqian 2008-12-2 22:42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他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在科学博客大赛悄然落下帷幕之际,送这句sohu博客的广告语给大家。希望我们会有再相逢的时候,希望科学的精神能永相流传,希望博客的智慧能启迪你我众人。 祝大家博客世界愉快!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633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只言片语
luohuiqian 2008-12-2 22:31
*我们看得见时针的旋转,日历的翻页,但看不见自己生命年轮的增长。我们无法根据记忆或身体感觉来确定自己的年龄。年龄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是我们依据最初的道听途说进行的计算。 *尽管世上有过无数片叶子,还会有无数片叶子,尽管一切叶子都终将凋落,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绿芽。我不愿用情人脸上的一个微笑换取身后一个世代的名声。我生活在我的思想之中。那把我从中拉了出来的人,是我的救星,还是我的仇敌? *如果你深深爱著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甚麽法子?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Look up, say a little prayer and take off.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从高贵和荣耀跌落下来的,往往是让人措手不及的惊愕,惊愕的尘埃落地后,才是真诚。 *能牵手的时候,请别只是肩并肩;能拥抱的时候,请别只是手牵手;能亲吻的时候,请别忙着呼吸;在一起的时候,请别轻易分离。 *Close your eyes for a moment and think about the love that makes you sigh. I not only find it in the arms of my loved ones, but in the caress of a sunset, the kiss of the moonlight and the gentle brush of cool air on a hot day. They are the sighs of god. *一斜斜乍暖轻寒的夕阳; 一双双红掌轻波的鸳鸯; 一离离原上寂寞的村庄;一段段断了心肠的流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赛参赛感言,仓促,仅供一观
menglingzong 2008-11-30 17:24
仓促,仅供一观
个人分类: 读书休闲|20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客大赛终结篇】博客感言&生日感言
yangjingangel 2008-11-29 18:54
本来这篇文应该在明天发的,但是因为明天是鄙人的生日,跟一帮哥们儿朋友约好搞活动,所以怕没有时间写了,所以在距离本次科学网博客大赛的结束还有 30 个小时的时候,用我的生日感言对本次博客大赛画一个圆满的句点吧。 如果有心细的朋友一定有注意到我的博客文章分类:探索科学、品评影视、感悟人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与你分享原汁原味可乐生活!这个就是我的博客想要体现的东西。希望我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在 11 月 30 号这一天,历史上,有丘吉尔、马克 - 吐温这样的名人诞生。虽然我没有丘吉尔的魄力也没有马克 - 吐温的才情,但是我也在用心做我自己。 我是射手座,了解星座的人一想到射手就一定会想到自由。事实上,射手座的人确实害怕被束缚。那句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简直就是为射手座量身定写的。博客大赛就要结束了,对于我而言,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终于可以随性的写博了,不为比赛不为任何人只为给自己留下一些具体的回忆。 总之呢,对于我,这么多年来也是第一次过这样一个生日,所以要多谢身边的兄弟姐妹帮我庆祝。又老了一岁了,有种失落感。 不过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我的队友、感谢在此次比赛中结识的新朋友、还要感谢在我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人们。谢谢 ~~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36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客大赛参赛感言
zhangjd224 2008-11-28 23:24
博客大赛马上就要结束了,相信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各有一番感慨,在这里也来说说我的一点儿感想。 真的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比赛,对此很感谢科学网提供的机会。在这里,能够与各个不同领域的精英们交流,学术方面的、科普方面的、时事方面的,还有情感方面的等等,在见识了各位博友深刻思想的同时,也领略了各位的风格,欣赏了各位的文采,总之,让兄弟我受益匪浅。 另外还有机会结识很多朋友,尤其我的两个队友:孟令宗;王保宗。他们都很优秀,把自己的博客都管理的很有特色,也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好的想法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很高兴与他们成为大赛中的队友、生活中的哥们。 在博客大赛结束之后,或许很多博友都休博了,但我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科学网,经常来这里交流一下,或许我们不仅仅是这次比赛的赛友,或许哪天我们就有机会在生活中相见。 我会继续这个博客,会把我的科研进展还有生活感受记录在这里,希望朋友们能继续关注,最好能提出好的建议。 另外,真的很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关注,再次说声谢谢! 谢谢您一直的关注和 投票 支持
个人分类: 生活/情感|3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钱第一次实验感言
mylord 2008-11-21 14:10
题记: 很多第一次对我们人生都是很有价值,经常盘点,如数家珍,反复思考又能有不同的收获。 今天第一次独立实验,感受颇多。有关于实验方法内容的思考和总结,也有对师长们细心指导和激励的感动。不敢妄言这次实验成功与否,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我学到了很宝贵的东西。尽管身体很疲惫,但和这些比起来都算不得什么了。    开始的时候,心里弱弱的紧张,步步都小心翼翼,唯恐出现什么闪失。第一遍很顺利,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可第二遍熔炼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锭子冷却后竟然裂掉了。开始并没怎么在意这个,想如果再次熔炼可能就会重新粘合起来。可就是这个没在意给我后面的实验带来很大的麻烦。当我第二次将弧光照到它时,它非但没有如我所愿的那样熔化,反而变本加厉的完全炸开了。一向稳重的我并没有因此乱了阵脚,坚持把还留在坩埚中的碎块炼成锭。关掉电流,却看到我最担心的一幕:很多碎屑都溅到了相邻的锭子上。这下我真的慌了神,想到也许整个实验会因此而不可信,因为会影响到其它锭子的成分。情急之下,跑去问大师兄。不愧是身经百战,师兄泰然自若的说,看看能不能把溅到其它锭子上的碎块拨出来,实在不行就只能开炉将碎的取出来,看其他上面是否有这样的碎屑。这个建议让我十分沮丧。可庆幸的是,因为我最后一个炼的那个裂开的,其他的几个都基本冷却了,并没有粘到碎屑。长舒一口气,谢天谢地,还有补救的余地。    于是一切又得重来一遍。取出碎屑(看这它们碎成那个死样子,我心都快碎啦),仔细擦拭清洗炉体,放入锭子,重新抽真空。一切都按部就班,想这回该不会再出问题了。真空抽完前,接了个电话搞得有些心烦。放下电话,就急匆匆的去做实验。因为心急上去就加电流。按钮一按下,警报就响了,我连忙关掉。警报声引来了正在旁边找东西的老师,一看,说我还没开冷却水。天啊,这么低级的失误!开了水,继续实验。这次可真的不敢大意了,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再出意外。挨批是小,弄坏仪器是大!于是到实验结束,没再出事故。整个实验历时5个多小时,还不算早晨抽真空的时间。整个过程真可谓惊心动魄,跌宕起伏!    下面是我对本次实验的一点总结。首先,动手前一定要清楚每一步的流程。其次,如果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务必先关掉仪器。思考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不能凭着自己的意思蛮干。比如我的实验中裂开的锭子含有很多的Si,这可能是其裂开的原因。可我不明白的是,在冷却后自动裂开说明它内部有大量的应力,这些应力从何而来?是有位错?可是哪里来的如此之多的位错啊?最后,就是平和的心态和认真的态度。我上面那个失误就是因为情绪不平稳而致。于是做出一新决定:工作期间不接私人电话。还有一点关于熔炼技巧的总结:熔炼时尽量把把难熔的放在上面,易熔的放下面。因为一旦易熔的在上面先熔化而将难容的包裹住,那将使熔炼变的很艰难。而且,还会导致易熔物质在多次熔炼中挥发。我其中就有一个锭子这样,炼了不下6遍,最后出来的样子还是很难看。    还有就是我体会最深的,来自老师和师兄的帮助和安慰。比起前面的实验经验,我更看重这个,因为感情永远都是无价的。当我刚要开始熔炼时,听到我开启仪器的声音,吴老师从里屋走出来告诉我要小心,慢慢来。因为距离我上次学习操作毕竟快一个月了。实验过程中,他也多次走过来询问情况。虽然后来因为失误被老师说了几句。现在我明白为什么老师的座位要放在过道的尽头(那个位置简直就是冬冷夏热),是因为在那里能清楚的听到整个实验室各个方向仪器的运作情况。这也许正是现在年轻人所缺少的自我牺牲和责任感。此外这次实验让我改变了以往对大师兄的看法。大师兄总是做事很专注,每次我请教他问题的时候都不怎么忍心打扰。平时话也很少,通常很沉默,好像不太愿理人。我总觉得和他交流心里有种恐惧感(和老师我都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当我打开炉子取出碎屑的时候他从我身后经过。说,别着急,我以前也经常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不是你的问题,那种料就是很难炼。我真的很感动,一向我看来很冷漠的师兄竟然来安慰我。    我只能说,在我们组里,尽管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有一颗善良而乐于助人的心。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让我感动很安全,很温暖。就像老师常说的,这里是个大家庭,他是家长,我们是他的孩子。      想想等我以后不再是小师妹的时候,看看这篇感言,应该很有感触吧。 2008/4/24 欢迎 投票支持 ,及评论交流!谢谢:)
个人分类: |3080 次阅读|4 个评论
[原创]直言的科学家——邹承鲁
yangsk 2008-10-17 15:09
按语:今天正好是参加本年 5 月 17 日在北京举行的 隆重纪念邹承鲁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会 过去 5 个月的日子,深秋时节正好是一年一度清点总结本年度科研工作,准备申报各级各类来年科研项目的时期。的确,我们应该向敢于直言的科学家邹承鲁先生学习,坚持科学真理,有话直说,倡导科学道德,清除浮躁之风。特别是在当前面临刚性科研环境条件下,做一个像邹承鲁先生那样的科学家,敢于坚持真理,实话实说,不怕得罪任何 利益攸关方 ,那么,造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民主、思想开放的科研活动大环境是大有希望的。 直言的科学家邹承鲁 第九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暨邹承鲁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会感言 本年 5 月 17 日是邹承鲁院士诞辰 85 周年纪念日,虽然邹先生已于 2006 年秋冬之际,癌症病魔最终结束了他的生命历程。但是作为我国科学家的一代宗师,科学泰斗,敢于仗义执言的品格,它的丰功伟绩与高风亮节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后人的心中,并将永远鼓舞和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用于创新、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纪念会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王志新院士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涛所长共同主持,出席纪念会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中科院院士张树政、梁栋材、何祚庥、王恩多、王大成、常文瑞和李佩、李林、李伯良、钱毅、方舟子等 200 余名来宾。邹承鲁院士是中国科学家的典范,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贡献给了国家、人民和中国科学的发展、纪念会上大家回忆了各自与邹先生交往的经历,都对邹先生卓越的科学成就和敢于直言的爱国情怀给与了高度评价和赞扬。特别是他在科技界坚持科学真理,同伪科学、假成果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以正视听。例如,牛满江的细胞质核酸分子遗传事件,刘亚光的宫廷秘方生脉散事件,核酸营养事件,声称要获得诺贝尔奖的张颖清全息生物学闹剧,以及自称自己是生命科学家要在 5 年内全面攻克癌症,但自身把细胞、组织、器官概念混为一谈的徐荣祥事件等,就都是邹先生亲历过、坚持不懈地维护科学真理,反对伪科学、假成果的典型事例。 邹承鲁先生这位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学家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早年他师从英国剑桥 Keilin 教授开始,奠定了有关呼吸链酶系结构与功能研究基础,细胞色素 C 的研究居于国际先进行列。 1951 年回国后,在上海生化所工作 20 年期间,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特别是人工合成胰岛素 A/B 链拆合的工作中,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后,在生物物理所的工作,重点集中在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内容包括酶的活性中心,动力学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柔性,蛋白折叠,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生命科学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工作基础。笔者早在 1987 年北京国际生化会议上认识邹承鲁教授,他的平易近人、反应敏捷、学识渊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 1998 年在桂林召开的酶的催化机制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笔者也有幸与邹先生同台与会交流,我也在在会上口头报告了我和赵健身的有关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生物转化芳基丙烯酸生成新型非天然 L- 芳基丙氨酸的工作,得到了邹先生及其团队成员的赞许和支持。的确,这条新的化学 - 酶法合成非天然芳基丙氨酸成为了 1999 年美国专利报告的同类工作。这也是迄今,笔者实验室保持同挂靠在生物物理所 的该学会酶学专业委员会密切联系的缘由,这对从事于应用和工业酶学工作者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了解前沿进展,开拓视野,推动我们自身的工作。笔者于先前的两天,参加了有 120 余人与会的本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相互交流酶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与技术,共同探讨我国酶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明确我国酶学研究的方向,瞄准重点,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努力缩短与国际前沿的差距,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结构生物学向合成生物学演进的时代,这对于我所应该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4947 次阅读|30 个评论
博客点击十万感言
Bobby 2008-9-29 10:02
2008 年 9 月 22 日 星期一科学网例行祝贺本人博客点击量破十万,我也循例写一篇《博客点击十万感言》充数。科学网博客是个比较严肃的博客网,来这里写博客大约六七个月时间,点击量破十万虽然不算个大成绩,但也马马虎虎。单纯以点击量而言,在这里写博客肯定不如在流量更大的媒体、门户网站,但是科学网博客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让我超脱了对点击量的单纯追求。 首先,实名制注册写博。博主都真名实姓,都是科教领域内的专家 / 学者 / 研究生,让人觉得身份单纯、真实可靠。尽管这些博主先生们来自天南海北,也许一辈子没有见面的机会,但大家在这个虚拟社区低头不见抬头见,关注的久了,就连性格脾气也能猜到八九分。在心灵上,与经常写博客的博主们就象相处了几十年的老朋友一样。别的博客网通常都是虚名制,博主来自三教九流,既有来自士、农、工、商、学、政、军人士,也有王八戏子、流氓罪犯、风尘女子。看看头像,你以为是跟一位妙龄女子交流,说不定是从监狱里跑出来的男罪犯呢。 其次,科学网博客是以交流思想为主旨的博客网,来这里的写博客的大体上可算志同道同,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是科教领域的那些事,基本上都有个共鸣。不似别的博客网,以娱乐、八卦、社交为追求,曝内幕、揭私隐、谈性爱、论是非;今日选美女,明日秀帅男。干咱这行的到那里,感觉就像寺庙开到了红灯区,实在是有点格格不入。 第三,科学网博客与新闻、论坛、论文等栏目集成,科技方面的信息与知识比较集中,这使得博客可超出休闲和无用的范畴,实质可与研究生教育结合在一起。关于让科学网博客发挥科学教育方面的功能,不少同志都有尝试,包括我自己。 关于科学网博客的推广和普及问题,我有话要讲。坦率地说,在科学网写博客的只是科教领域内的少数人,就是读博客文章的人数也不算多,因此这方面有很大的推广空间。最佳的方法就是雇一专门人员,从中文科技期刊及英文国际期刊上抄录华人作者的电子邮箱,将期期科学网电子杂志发到他们的邮箱中,金诚所致,他们自然会乐于点开阅读,时间久了就会上瘾;阅读的人多了,流量就大了,影响力就有了;流量大了,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写博客。良性循环就此产生。博客大赛虽然也是个办法,但效果应不及上面提到的方法。 关于科学网博客的博主的地理分布,我有个疑问。好象北京、南京的博主比较多,其它地方的较少,例如海南省似乎只我一个。如果那位有心人将博主的地理分布整理一下,将会大大满足我及其他阅博者的好奇心。不知那位肯做此无量功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31 次阅读|7 个评论
开博感言
tsrabbit 2008-9-17 04:27
首先,感谢徐磊同学的热心帮助,也非常感谢科学网编辑部的同志们批准了我在科学网开通博客的申请,让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科学界的各位前辈和同辈们有更好的交流。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也借这个机会向科学网的各位学术界同行问一声好! 我对科学网的关注始自王鸿飞老师的博客文章。后来,我的硕士班同学徐磊也在科学网开设了博客,已经写了很多不错的科普小文,总结一些他在研究中遇到的有趣工作,或者是他自己在求学过程中的体会及感悟,引发了不少学术界同行的兴趣,并且也给予了很好的反馈。我在羡慕他能够在科学网中逐步开辟自己学术天地的同时,也感觉到科学网开放的交流氛围对于年轻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所以自己也很是有些跃跃欲试的劲头。 我自己在本科阶段的专业是物理学,主要偏向于理论物理。由于自己从小起对于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在申请硕士研究生项目时,最终选择了生物物理这个物理与生物的交叉学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我在硕士阶段的学习方向集中在显微镜学和光谱学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也修读了一门基础的生物学课程。在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之后,我很幸运地获得了去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法国格勒诺布尔结构生物学分站)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的机会,并有机会从事分子生物学及结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我在今年六月底拿到硕士学位(物理学硕士,生物物理方向)之后。在硕士论文导师Imre Berger教授的推荐和帮助之下,我最终被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国际博士生项目 (EMBL International PhD Programme) 录取, 可以在今后的三到四年里继续跟随他来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由于我自己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接受了一些物理学的训练,在看待和研究生物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受以往物理学训练的影响。这对于具体的研究工作既有助益,但也有干扰,在今后会尝试撰文细述。 就目前而言,我个人感觉物理学对于生物学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物理原理设计科学仪器,对生物体系进行观察,测量和操控(例如利用X光衍射对蛋白结晶进行结构测定,利用光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力学性质等);二是采用定量化的手段来研究从生物系统中提炼出来的数据,试图通过统计手段和物理模型的引入,从海量数据(如人类基因组的核酸编码)中提炼出人们感兴趣的信息(例如生物信息学,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等)。当然这两个方向是互补且相互促进的。总之,生物物理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如果传统的物理学家愿意花一些时间学习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进入这个领域的话,相信会在这门学科里发现许多新的机会,并且很有可能做出一些新颖的研究工作,甚至开创崭新的研究方向。希望在这里可以多多和感兴趣的学术界同行们相互交流! 我会在近期从自己的MSN空间上转载一些和学术相关的博文来装点一下门面,也会争取在研究工作之余尽量抽出足够的时间来更新这个博客。希望各位学者不吝指教,也祝科学网的各位博友们一切顺利 :)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5021 次阅读|4 个评论
百篇博文感言
wangyk 2008-8-9 16:57
百篇博文感言 王 应 宽 2008-08-08 自 3 月 5 日起 ,应赵彦总编之邀在科学网开博以来,时间已经过去 5 个月了,不知不觉已发表博文一百篇了。 感触颇深,感知特广,感谢太多。首先要感谢赵严总编,不仅仅因为他把我领入了科学网博客的殿堂,更重要的是他倾力奉献打造了这个精彩的平台;感谢科学网编辑的悉心呵护、敬业奉献;感谢科学网博主的华彩篇章和用心交流;感谢博友们的热情支持和精妙点评 别人大多是在开博之初发表感言,或写开博序言,抑或是在点击量达到某个数量级后感激而言或感慨而言。在开博时,我还没想到写开博序言,因当时对科学网博客知之甚少尚不敢言,或无感言。论点击量如今也还没有达到科学网编辑部祝贺的门限值,亦不能感言。唯以发表博文百篇感言一把,窃以为尚可,也算是对前一阶段弄博的小小总结。 此前虽也在别处尝试开博,但那只是尝鲜,蜻蜓点水似的胡乱贴几段文字作罢,没有投入和坚持,昙花一现。 而科学网博客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开放共享的空间,初来乍到即感受到博主们学科之宽广、学衔之高贵、学识之渊博、学术之辉煌、学养之深厚、学业之专深、学艺之精湛、学德之谦恭、学风之严谨 读科学网博文,如同欣赏一本好的大百科全书,犹如与大师亲切交流,与朋友促膝聊天,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开博之初,预订全年计划,把年内想干的事情在心中做个列表,并坚信每个小小的梦想都能够慢慢的实现!其中 写博百篇,点击十万 就是当时我对自己在科学网博客的预期。如今赛程近半,便已经提前完成数量要求,发表博文百篇。但点击量如何呢?目前才接近 7 万。与预期的百篇博文点击十万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但相信到年底达到目标还是很乐观的。 点击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博文的质量和博友的关注度。 我的博文百篇点击七万与预期的百篇点击十万的差距,让我开始审视和反思自己发表的博文,有点数量优先,质量其次的感觉。盘点已发的博文,有精品博文也有平庸之作,有广受热评的也有无人问津的,有预期收获高点击量而事与愿违的,也有出人意料一鸣惊人的 目前,点击最高的一篇博文列当时一周博文排行榜首,转发科学网《电子杂志》,点击达 6500 多次(获取基金支持的十大简则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683 )。最低的博文点击寥寥百余次。自我感觉,好的内容仍然是关键。本人精心策划、用心撰写的几篇博文都受到推荐和好评,表现不俗。而一般性的奏数博文自然表现平平。其实,博文与期刊发表论文类似,期刊论文要求好科学加好写作( Good Science, Good Writing ),而博文也首先需要好的主题内容,然后是好的写作与表达,即 Good Topics, Good Writing 。现在,中国各方面的发展也正在从数量增长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转变。本人期待与科学网博主一道在博文数量增长的同时,多多奉献精品。 开博感受最直接的是学习交流。 前面说了,科学网博客是一本好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时效性强,不但增长知识,还能及时了解到许多最新的资讯,对积累知识,丰富生活,改进工作都大有裨益。 科学网博客是交友的俱乐部。 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在此聚会,各抒己见,奉献各自的精彩。 相互的交流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既能激励创新,又能增进友谊。 时常造访的编辑出版界同仁有任胜利、张玉国、蒋新正、武夷山、王志明、王晓峰、李霞、苏青等,很受教育和启发。虽然还没来得及逐一拜会学界的其他高人,但科学网名流的博客还是经常拜读的,如王鸿飞、何毓琦、杨玲、祖乃甡、黄安年、青水洋、周可真、翟保平、曹聪、蒋高明、李飞、黎在珣、嵇少丞、刘玉平、黄庆、孟津、王德华、王铮、王鹰、王汉森 、 王飞跃、王安邦、李小文、等等,只是有时没有登陆谨以游客身份前去学习取经而没有留下印迹。感谢他们领衔科学网博客,奉献了很多精彩华章! 通过写博客,敦促自己勤于动笔,总结科研经验,采写生活感悟,创造精彩,增加了成果积累。 博客既是个人成果的资料夹,又是创作的助推器。 写博和读博(而不是赌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每每创造精彩时,还有那么一丝丝自豪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博客变成了繁忙工作和生活的调味剂。 二次传播成效显。 除了原创博文以外,通过博客把自己已经发表的作品以 Open Access 的模式提供开放共享,借助网络的优势再传播,扩大作品和作者的显示度,使成果传播效益最大化,成效显著,也值得尝试和发扬。 说到写博、读博耽误时间。我想还是引用鲁迅的一句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我的感受是,如果 不写博文,生活依旧,时间照样流失,也未必就能比现在更充实,更有成就感。
个人分类: 随感杂谈|5894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