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癫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度执着的神经电路
热度 16 lujiangxiao 2015-8-10 05:49
科学家 艺术家经常有 高度的 执着 ,有 时为 一个 问题 想上几年十几年 , 消得人憔悴。 这 种高度的 执着能使 他 们远超常人水平, 达到了人 类 思想的 顶 峰。 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行为都需要神经线路来驱动。而开动任何一个神经线路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启动大脑内部的自我奖励机制,引起脑内多巴胺的分泌。如果一个神经活动没有引起多巴胺分泌,这个线路就会受到抑制,以后开动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有个实验用老鼠说明执着的内源动机:在老鼠笼子里装一开关,老鼠一按就会掉下一小块食物。老鼠本来是不会按开关的,但是一旦发现按开关能得到食物奖励,就会不停地按开关。那位同学说了:“食物是食物,多巴胺是多巴胺,你怎么能用获得食物来证明多巴胺分泌呢?”这问题问得太好了!当年发表这个实验的时候大概审稿人也是这么批评的,于是这个实验就进了一步:在笼子里装两个开关,按左边开关会获得食物,按右边那个则会引发对脑内丘脑下前区( ventral tagmental area VTA)的一个电刺激。VTA是脑内主要的多巴胺线路之一,电刺激会引起一股多巴胺分泌。结果老鼠不久就发现按右边的开关能更直接地得到多巴胺,于是就不断地按呀按呀,完全不碰左边获得食物的开关,直到饿死!这个证明够直接了吧?老鼠可以为了多巴胺而不顾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图一 人类脑中的自我奖励中心,黄色为 VTA区域。 我写科普时一提到老鼠实验就有网友批评我为啥要捉弄可怜的鼠辈。可您虽然贵为人类,实际也是每天被人这么捉弄,只不过是老鼠实验的放大版:很多人每天拼命工作,不过是为了在按提款机电钮的时候会掉下钞票,然后再用钞票去换锦衣玉食。你本来是不喜欢敲键盘的,可是为了工作还是要拼命地敲出肌腱炎。 好,科普了半天老鼠按电钮的,和“极度执 着”有什么关系? 有极度执 着的人都会 说 他 们废 寝忘食的目的是追逐一种内在的美感,而 这 种内在美感 带 来的欣慰可以超 过 功名利禄。所 谓“ 欣慰”的感 觉 就是 脑 内多巴胺分泌啦。所以 说 , 单纯执 着就是 执 着本身能直接引起多巴胺分泌,不需要通 过财 富,名利 这 些 尘世间 的 绕 路。民 间的说 法就是“ 脑 筋短路”,真是很确切的。 那么执着的极限是个什么情况?这是一种病态,叫做“戈什温迪综合症”。由美国神经科医生诺曼戈什温迪( Norman Geshwind, 1926 -1984) 在1970年代中期代定名。戈什温迪在波士顿的医院观察癫痫病人的行为和人格变化,他总结了大批患者的行为,综合出五项典型的人格变化:1)写作狂热 (Hypergraphia),表现为患者非常喜欢写字或画画,日记往往极度详细,写出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而画画也常常高产。2)宗教狂热(Hyperreligiosity). 患者往往对宗教或信仰有极度的追求,坚信自己能与上帝交流或掌握着终极真理。与过度写作欲结合,患者写作的内容往往与宗教,神灵或宇宙终极真理有关。3)间断出现的侵犯攻击性行为 4)性取向改变和性欲低下。5)人际关系粘粘糊糊(viscosity), 车轱辘话绕来绕去不达要点 (circumstantiality). 喜欢长时间人际交流且不愿意中断谈话。 图二 写作狂热者的作品。可以看出由于大量练习造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戈什温迪综合症的神经基础是癫痫( epilepsy)。癫痫是脑细胞过度活动的一种状态。脑细胞在脑子里互相联接,形成一个像互联网那样的巨大体系。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上每当出现一个公众都关心的事件时,大批网友会立即参与,跟贴互动,形成一种互相激励的正反馈,在很短时间形成一个高度热点。但是互联网上多数网友的兴趣持续时间很短,新鲜劲一过就洗洗睡了,因此网上的热点也会很快冷下来。脑细胞的网络正常时与此类似,也是很快形成一个兴奋点并在短时间内消退。而颠痫却出现一个不能控制的,持续的高度兴奋活动。 脑细胞网络和互联网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会自动地不断强化有高流量的线路并弱化没有流量的线路 。由此每件事情经过脑子就会留下一些被强化的线路,下次碰到就会反应很快。这就是民间说的“脑筋越用越灵”,学术界称为“学习,记忆”过程。 脑组织由于感染,发热等原因损伤了局部神经网络,就会造成不正常的细胞间互相激励和异常的线路高流量,相当于计算机里的死循环当机。不幸的是这些没有意义的异常高流量的线路也会被自动强化,以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重来一遍。这就是癫痫发作。而且每次癫痫发作都会继续强化异常的线路,使情况越来越恶化。至今还没有办法有效地抑制癫痫异常线路的恶性循环而不影响正常的脑功能。这个问题是当今癫痫研究的圣杯( holy grail)。 多数患者的癫痫发作只是生活中的极少数瞬间,如每周或每月发作一次,每次只有几分钟。在癫痫不发作的大多数时间内,异常的高流量线路只蜷缩在脑中一个很小的区域里,叫作 “癫痫灶”(epileptic focus)。在癫痫发作时异常的神经活动会从癫痫灶里出来, 侵犯很多脑结构。如侵犯到运动皮层人就会抽搐,侵犯脑干时人就会失去知觉,等等。人类最常见的癫痫是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 ,意即癫痫灶处于大脑的颞叶中。颞叶里有很多的高级功能区如语言,记忆,情感等。可以想像,在癫痫不发作的大部分时间里,癫痫灶内的异常高流量活动会不断影响其周边地区,使受影响区域的线路得到强化。因此如果癫痫灶在左侧颞叶的语言区旁边,语言区就会不断被强化,出现车轱辘话等反复不绝的戈什温迪症行为。而当癫痫活动侵犯了多巴胺电路,患者就会有常人无法描述的高度欣快和与上帝同在的感觉。 在历史上,天才和名人一般会留下很多的痕迹,如信件作品和回忆录等。对这些遗迹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名人有癫痫病,因为戈什温迪症有明确的心理学症状,所以可以发现很多人有戈什温迪症的倾向。最有代表性的应属画家梵高( Vicnent van Gogh), 五项戈什温迪症的明显特征他都有。 梵高是西方艺术史上的奇人。他在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一幅画,但在死后多年每幅画都拍卖出天价。梵高没受过正规美术教育,创作期不过区区十几年时间,但他却异乎寻常地高产,留给世人大约两千多幅绘画。最引人瞩目的是在 1888-89的一年之间,他创作了200多幅绘画,算算几乎每36小时一幅,而且现在看来每幅都是印象派大师级的传世之作。再细看一下他这段时间内还给他兄弟写了大约200封信,每封都有4-6页之长。通过这些信件可以还原当时他的生活:每天作画长达14到16 小时,画完后还要写这些长信,信中事无巨细地描述当天的各种细节和明天创作的设想。这段时间的高强度执着作画和写作,完全符合戈什温迪的症状之一,“写作狂热”。 图三 梵高自画像,可见极为繁琐的笔画。 除此之外,梵高的性取向也呈现高度的变化,在异性,同性,双性之间大幅度变化。他的同性伙伴,同是印象派的画家的高更( Eugene Henri Paul Gauguin)在其回忆录中描写了梵高黏黏糊糊的人格和不容易中断谈话等很多特征。梵高也有极端的宗教观念,甚至为了宗教观点自伤。所有这些都符合戈什温迪症状群的描述。 哈佛大学的教授寇实宾( Shahram Khoshbin ) 曾花了十多年时间研究梵高的行为和病历, 以有力的证据说明梵高患有癫痫和戈什温迪症状群。 可能患有戈什温迪症状群的名人还有圣女贞德 (Joan of Arc),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等人。至于不太肯定的就更多了。比如贝多芬,晚年虽然完全耳聋却高度执着地不断作曲。用他自己的话说,上帝让他脑子里充满了无限美妙的音乐,只要把它写下来就是惊世骇俗的作品。我们知道脑中产生音乐的区域在右侧颞叶,所以位于颞叶的癫痫灶完全可能不断地引起异常活动,给人造成听到音乐的感觉。在临床癫痫脑手术中刺激右侧颞叶的癫痫灶也经常会让病人感到听见音乐。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癫痫占人口比例约 1/10,其中颞叶癫痫约占一半。而颞叶癫痫患者大约1/10 左右出现行为异常。照此计算,社会中戈什温迪症行为应该是满常见的。 古来就有个说法,说天才的人总有点精神不正常。很多学者认为这种说法没道理。可是以梵高的事例,他如果没有戈什温迪症,可能很难在极度贫寒的状况下高度执着地创作,在短时间内给后人留下大量不朽的作品。我作为一个神经科学家早已被生理学完全洗脑。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人类创造的动机来自脑内的多巴胺系统。超乎常人的高度执着和创造性来自超乎常人的高度脑活动,病态至少是达到天才的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Sandrone, Stefano (Dec 2013). Norman Geschwind(1926-1984). Journal of Neurology 260 (12): 3197–8. 尋找腦中神明:宗教的腦科學觀。 朱迺欣著。 2012,立緒出版社 TrimberM. and Freeman A. (2006) An investigation of religiosity and theGastaut–Geschwind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temporal lobe epilepsy. Epilepsyand behaveor 407-414 Shetty,T and Trimble M. (1997) The Bear Fedio Inventory: Twenty Years On. J. Epilepsy10: 254-62 http://www.harvardmagazine.com/1999/01/right.van.html
11986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李云林教授:癫痫点头发作能治好吗?
wangwensheng 2015-4-2 09:44
  患者徐某,男,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点头,伴双上肢抬起,呈“抱球”样,成串出现,每串几下到十几下不等,每天可有数串,逐渐加重,站立时可向前摔倒,多次磕伤头面部。先后服用“ 拉莫三嗪 ”、“ 丙戊酸钠 ”“ 开浦兰 ”等多种 抗癫痫药物 ,均无明显效果。半年前出现另一种发作形式,表现为突然大叫一声,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抽搐,1分钟缓解,继之出现上述点头样发作伴双上肢伸展,此 大发作 约每月2次。患者自发病来,智力发育低下。   查体: 生命体征 平稳,神清可语,言语不清,记忆力、理解判断力差,计算不能,余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入院后我们为其做了头颅核磁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脑电图 检查结果显示:全导高波幅弥漫性慢波活动,慢波上复合低波幅快波活动;全导高波幅慢波活动;全导广泛性节律性棘慢复合波;全导高波幅慢波活动继之全导弥漫性慢波。   经综合评估,我们考虑该患者为“ 癫痫 痉挛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频繁,多年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为 顽固性癫痫 。我们为其做了“胼胝体切开手术”,手术后,患者频繁的癫痫发作完全消失了,术后至今1年半,一次点头发作也没有,也没再出现全身抽搐发作。 本文由于 癫痫能治愈吗 原创编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pqnkyy.com/zhiyu/63.html
2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术治疗癫痫的几种方法
wangwensheng 2015-3-11 09:27
  癫痫病俗称“羊角疯”或“羊癫疯”,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暂时性脑功能异常疾病。以往主要靠药物治疗,但许多病人需要长期乃至终生用药控制。手术治疗给癫痫病人带来了福音,据统计,目前我国癫痫病患者达500万-700万人,其中200万-300万患者可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适应外科手术治疗的癫痫有以下几种。   1、长期、系统用 抗癫痫药物 治疗无效,甚至有加重趋势的;2、癫痫病程在4年以上,发作频繁,每月至少发作4次以上的;3、癫痫使病人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4、致癫痫病灶不在脑的重要功能区,药物治疗又无效,手术不会给病人带来残疾的;5、经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发现脑部有典型致癫灶,病灶可经手术切除者。当然,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适应症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基础上,应根据每个不同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种类及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如下:    局部病灶切除术   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效果最满意的方法,适应于脑部有明显的肿瘤占位、脑脓肿、炎性病灶、血管畸形、脑软化、血肿机化等引起的癫痫,约60%-90%的此类癫痫可通过手术切除一次性治愈。大脑的颞叶前部切除及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手术也属局部切除术的范畴。    大脑半球切除术   此类手术适用于顽固性大发作、癫痫源区累及大部或者全部一侧半球(如婴儿痉挛性偏瘫、偏侧巨脑症等伴有 难治性癫痫 ),如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其癫痫控制有效率可达80%以上。    胼胝体前2/3切开术   胼胝体是联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组织,是癫痫放电向对侧传导的连合纤维,将其切断的目的就是将癫痫放电限制在异常一侧,不使癫痫扩散。此手术较适用于经 脑电图 检查,病灶广泛并位于大脑额叶的难治性、全身性及持续性发作的癫痫。    脑皮层软膜下切断术   手术方法是在多处软脑膜下切断神经元的横向纤维,以阻断癫痫病灶放电的扩散。主要适用于脑主要机能区难治性癫痫。    慢性小脑刺激术   该手术是用特别的 深部脑刺激 电极,通过埋于皮下的无线电接收器刺激小脑,达到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的目的。此方法较适用于全身性或双侧颞叶有病灶的癫痫,临床疗效达70%。    强光刺激、手术、药物三联术   在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基础上,经6年的研究,采用强光照射加脑部手术及药物治疗40余例以往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取得独特的效果,如1例16岁男孩患顽固性癫痫,每天大发作及小发作10余次,头面部经常摔伤, 全身伤痕累累,采用此疗法一次性治愈。   随着外科治疗癫痫技术的日益成熟,它将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癫痫病因、病理和临床类型的复杂,对每个不同的癫痫患者来说,都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结果,由专科医生做出手术与否的决断,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 本文由于 癫痫能治愈吗 原创编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pqnkyy.com/shoushu/36.html
4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马融教授谈对药治疗小儿癫痫
wangwensheng 2015-3-6 15:00
  对药以其短小精炼、疗效确切被临床广泛应用。它是以“七情合和”理论进行有效配伍,其目的根本在于达到“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临床效果,恰当的运用能达到开阎相济、动静相随、升降相承、正反相佐的效果,有时候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对药在儿科应用广泛,于儿童癫痫中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药应该紧扣癫痫的病机,儿童癫痫的病机核心是“阴阳失和、风痰逆乱”,它以阴阳失调、脏腑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特点。马融教授在长期的儿童癫痫治疗中摸索出疗效确切的对药,取得了极佳的临床效果,他倡导“名为用药,实为用方”的理念,以对药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特色,现浅析如下。    1 胆南星、石菖蒲-涤痰开窍 癫痫以“神昏、抽搐”为两大主要特点,神昏以“痰蒙心窍”为病机特点,抽搐以“肝风内动”为病机特点,故治疗上确定了“涤痰”、“熄风”两个基本方向,临床根据神昏、抽搐的不同有所权重。对于风痫,马教授以胆南星、石菖蒲为基本用药,胆南星以其辛而偏凉之性善疗风痰,《本草逢原》称之为“南星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之向导”。石菖蒲辛而偏温,以其芳香之性能化浊宁神,且能化湿和胃,开窍宁神。《本经》称其“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二药相合,一凉一温,辛散相合,共奏熄风开窍之功。抽搐明显者,加以天麻平肝熄风,神昏明显者,加远志以开窍宁神。    2 朱砂、琥珀-清心定惊 儿童癫痫诊治立足于心、肝、脾、肾四脏。惊则气乱,心火萌动,引动伏痰,痰气上逆,因而出现发作,尤其在急性发作期或频繁发作者明显,呈现心肝火旺,痰火扰神的病机特点,此时应用朱砂、琥珀疗效确切,朱砂性味甘寒,独人心经,以其重坠之性清泄心经浮火,琥珀亦人心经但偏入血分,于重镇安神中通利血脉,朱砂还能通利小便,清心利水,二药相合,对于心经实热证疗效确切,尤其对于频繁发作的癫痫或者夜间发作的癫痫有较好的疗效。同时,须明确指出的是朱砂的毒性之争,马教授以0.3g让患儿临睡冲服,随访无明显 副作用 ,以心经为主线,兼顾他脏,辨证论证。    3 百合、地黄-益心养肝 两药源于《金匮》百合地黄汤原方。百合地黄汤为百合病的基础方,“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以心肺阴伤有热为病机特点。心主神明,心经有热,神明失守,故而出现精神恍惚不定等精神症状。陈灵石称之为“泄热救阴法,以化阳刚”,主要应用于精神运动性发作和肌阵挛发作。 颞叶癫痫 是儿童癫痫中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痫,内侧颞叶癫痫是 难治性癫痫 的主要类型,发作形式上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以精神失常、幻听、幻视和自主神经症状为表现,中医病机上表现为神明失守的特点。百合地黄汤性味甘寒,补而不腻,清而不凉,养心润肺,滋水涵木,精神症状明显者,加用甘麦大枣汤以养心缓肝。于肌阵挛性发作也有确切疗效,肌阵挛发作缘于椎体外系统失调,在发作形式上表现为一过性放电样抽搐,以肌肉喟动为特点,中医病机上表现为肝肾阴虚,肝阳失涵的特点,马教授予以百合汤即以百合地黄汤为底方,加以甘淡养阴益气的麦冬、麦芽、黄芪。    4 白矾、郁金-涤痰开郁 二药源于《医方考》白金丸,为治痫经典小方,主治痰郁。白矾性味涩咸寒,咸以软坚,能软坚化痰。郁金气味辛香,能清心开郁,疗郁痰,二药相合,开郁气,散结痰,一收一敛,一放一合,使郁气得开,顽痰得化。癫痫以“风痰闭窍”为核心病机,李时珍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人心则迷,成癫痫”,癫痫之痰,称“伏痰”,胶结不化,故白矾能软坚化痰,郁金能理气开郁,清心利窍,切中病机。白金丸适用于痰痫,于祛邪实证适宜,于久病之虚痫不适宜。    5 朱砂、磁石、神曲-镇惊安神 三药源于《千金方》磁珠丸,为清镇法的代表方。朱砂以色赤而人心经,清心镇惊。磁石以其色黑人肾经,聪耳明目,二药相合能治疗心肾不交之虚火浮动。神曲于此方中有点睛之笔,顾护脾胃,清镇而不伤中焦。磁朱丸治疗癫痫急性发作期或发作频繁者尤为明显,心经症状重时,加以琥珀、黄连、莲子心,抽搐明显者,加以礞石、龙骨、牡蛎以镇肝。    6 枳壳、桔梗-升降气机 儿童癫痫以气机乖乱,升降失常为特点,尤其重视气机的升降在儿童癫痫的应用,经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枳壳、桔梗为调理气机的经典组合,泛现于各个经典名方。桔梗为舟楫要药,其性主升,引药上行,枳壳主降,宽胸顺气,顾护脾胃,一升一降,升降相宜,调理气机,于内外妇儿均适宜。癫痫以“风痰逆乱”为特点,故尤其重视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气机顺,内风则熄,痰郁得开。    7 全蝎、蜈蚣-熄风止痉 癫痫以“风、痰、瘀”为病机特点,肝风挟痰夹瘀上窜脑络,旁达四肢,发为抽搐、神昏。痰淤不剔,则肝风难平,久伏则呈胶滞顽痰,时发时止,因此非搜筋剔骨的虫类药不能治疗。“久病人络”,尤其对于久治不愈癫痫患儿或抽搐频繁的患儿,疗效卓越。虫类药的应用有其明确的疗效,为历代医家喜用。对于不易控制的频繁抽搐,马教授喜用止痉散以熄风通络,全蝎、蜈蚣为虫类药的经典组合,疗效确切,还可以加用乌梢蛇、僵蚕等,适当时加以引经药,但须指出来的是虫类药辛温走窜,易耗伤阴血,于久病体虚不适宜。    8 茯苓、五味子-增智宁神 数据表明,30~50%的儿童癫痫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其原因在于癫痫自身的脑损害和长期服用抗癫痫西医对认知的影响,这是儿童癫痫的特点。因此重视增智在儿童癫痫治疗中的地位,增智也是癫痫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增智有两种途径,健脾增智和补肾增智。茯苓、五味子是马融教授的经验用药,具有促进智力作用,其方义值得玩味。茯苓健脾宁神,五味子以其五味入五脏,益肾宁心,脾肾双补,相对于血肉有情之品的增智药,二药相合增智不滞脾,宁心而不寒凉,甘淡平和,为平补增智的经验用药。    9 鹿茸、紫河车-补肾通督 基于儿童癫痫的认知障碍,“益。肾填精”法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大法。重用血肉有情之品是“益肾填精”的主要途径,为历代医家所喜用,叶天士认为“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桂附刚愎,气质雄烈……血肉有情,栽培身内之精血,但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血肉有情之品,以鹿茸、龟版、紫河车、鳖甲等为主,马教授喜用鹿茸、紫河车,鹿茸性偏温,能通督脉,主一身阳气。紫河车主人任脉,一阴一阳,共凑益肾填精之功。鹿茸研成粉末冲服,效果确切,对于虚痫明显,对改善患儿体质和控制癫痫发作尤其明显。   儿童癫痫因儿童病理生理特点而有所区别,因此对儿童癫痫的治疗强调多病因、复杂病机而治疗独具一格。对药因其短小精悍而富含病机,多种经典的对药组合,能将多种病机有机融合于一体而风格独特而不失全面。马融教授将以上多种对药应用于儿童癫痫中,疗效确切,是对癫痫病机的深刻把握,对中医辨证精准的领悟,对中药药性组合的灵活变通,适合于临床应用。 本文由于 癫痫能治愈吗 原创编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pqnkyy.com/yao/137.html
2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癫痫外科手术后病人的药物治疗
sarstone 2013-4-10 21:56
癫痫外科术后病人的AED治疗.pdf
个人分类: 讲学资料|3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综合性癫痫诊疗中心与癫痫监测单元的组织与实践
sarstone 2013-4-1 20:08
癫痫,是一种古老的神经系统疾病,但迄今仍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曾经有位山西的病友,辗转通过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组电话联系到我,要求我救他一命。因为癫痫发作,他在当地以及省里的大医院多次就诊看过,药吃了不少,效果越来越差,以至于下不了床,走不成路,当地医师告诉他家人没得救了!通过问询,我知道他这是药物中毒反应,遂要求他减停药物。三天后,他欣喜若狂地打来电话,告知能下床,能走路了,感谢我的救命之恩!宽慰之余,深感无语。 还有一位年轻女老师,十年前就诊断为典型的颞叶癫痫,我建议她手术治疗。但她和家人始终将信将疑。其后的十年间,她在山西运城、河南郑州、山东威海等多地“癫痫专科医院”诊治,采用包括,背部皮下埋线、中成药(不知其中都是什么东西)、头皮下埋植磁铁等五花八门的疗法,或给与多达五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花了很多冤枉钱不说,结果是症状不仅无缓解,记忆学习能力越来越差,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工作也丢了。后来我给她做了手术,癫痫控制了,但她因长期癫痫发作所致的共患性精神残疾我却奈何不得! 另一位患者,通过亲友得知我们从事癫痫临床研究后,从浙江诸暨来找到我看病,确诊癫痫,经评估适宜癫痫外科治疗,取得知情同意后接受手术,十年后随访,顺利恢复,几乎未再发作,既能照顾家人孩子,还能坚持工厂工作。家人非常感谢,我也很满意。 规范诊疗是我们追求的基本目标,这是抵制江湖骗子,伪中医,现代伪“高科技”忽悠,以及不负责任的庸医的祸害,造福病患的必须。 科学不会自然而然地战胜伪科学,要靠你我他共同去努力! 综合性癫痫诊疗中心与癫痫监测单元的组织与实践.pdf
个人分类: 讲学资料|2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什么是癫痫(抽风)?
rongqiaohe 2013-3-21 14:43
什么是癫痫?即什么是“抽风”?如果从科学普及的角度来回答,“抽风”就是左右半脑的神经细胞“一窝蜂”地兴奋了。反过来,如果左右半脑的细胞“一窝蜂”地做某一件事情,人的躯体就开始“抽风”了:人体抽搐倒地,牙齿紧咬、口吐白沫、翻白眼、四肢僵直、浑身发抖、意识不清。。。 生理情况下,脑细胞处于精细的调控状态,有的细胞工作(兴奋)、有的的细胞休息(抑制)。不同的细胞处于不同的兴奋或抑制状态。但是,一旦这种精细的调控状态失去平衡,所有的细胞“一窝蜂”兴奋起来,抽风就开始了。 1962年,洛杉矶一位48岁老兵患了严重的癫痫,在所有其它治疗方法都失败后,他的医生给他进行一次大胆的“裂脑手术”,即通过切断左、右脑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一窝蜂”兴奋的脑细胞,只局限在一个半脑,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裂脑手术的目的就是,如果脑细胞发生“一窝蜂”兴奋,也让其只是“半窝蜂”兴奋,而不致于发生“一窝蜂”兴奋。 加州理工学院的RogerSperry教授及其助手伽赞尼伽以及迈尔斯等,对作裂脑术的病人作了深入的研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近日读了一些有关“光伏企业宣布破产重整光伏业遇寒冬”的文章,特别是“中国经营网”的一篇文章《评论:尚德破产重整加速光伏沦落》,其中提到:“究其(破产重组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多光伏企业的投资建设不是建立在严谨是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而是拍脑袋觉得光伏产业必然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之一,前景巨大,同时政府给予了很大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因此纷纷上马。”换句话说,就是 “拍脑袋” 的 “一窝蜂”各地纷纷上马 。 大家 “一窝蜂”上马做相同的事情,在神经科医生的眼里,就是癫痫发作,“抽风”了 。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jcgc/20130321/111114908161.shtml
个人分类: 浅谈|3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药发现史话(五)(Brief History Of Drug Discovery)
自我源于思考 2011-11-10 15:17
7 、阿托品 公元前 4 世纪的泰奥弗拉斯( Theophrastus )记述了曼陀罗可以治疗伤口、痛风、失眠,当时人们还迷信地认为它是个有魔力“爱情药水”,而其中就有阿托品的成分。从埃及的一种植物天仙子( henbane )提取物中也含有阿托品。让凯撒、安东尼(原凯撒部将,凯撒遇刺后与屋大维、莱彼特斯并称“执政三巨头”,一度是最有希望成为古罗马统治者的人)拜倒的埃极艳后克里奥佩拉,就用它来滴眼,使她的眼睛更诱人。 公元 1 世纪的迪斯科瑞德斯( Dioscorides )发现曼陀罗的葡萄酒有麻醉作用,可用于治疗疼痛或失眠,及手术前处理或烧灼。这些含有阿托品的提取物再结合使用鸦片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风行整个古代西方医学世界,直到近代才被乙醚,氯仿,和其他现代麻醉剂取代。 德国化学家 Friedlieb Ferdinand Runge (1795–1867) 首先研究了阿托品散瞳的效应。 1831 年,药剂师 Mein 成功从植物中得到阿托品纯结晶。而首次合成阿托品是 1901 年由德国化学家理查德·威斯塔特 Richard Willsttter (因研究植物色素于 1915 年获得诺贝尔奖)完成的。他首先合成托品酮,然后再合成阿托品硫酸盐。但他的合成工艺收率较低,合成托品酮工艺步骤以环庚酮作为起始原料,尽管路线中每一步的产率均较高,但由於步骤较多,使总产率大大降低,只有 0.75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制药业无法满足托品酮的需求。 1917 年,英国化学家罗伯特·鲁宾逊(因研究植物染料和生物碱于 1947 年获得诺贝尔奖)发明了简单的托品酮合成法。该法是有机合成中的经典路线之一,仅以结构简单的丁二醛、甲胺和 3- 氧代戊二酸为原料,在仿生条件下,利用曼尼希反应,仅通过三步反应(一锅反应)就合成了托品酮,而且产率达到 17 %。 8 、苯巴比妥 1864 年 12 月 6 日,德国化学家拜耳( Adolf von Baeyer, 1905 年诺贝尔奖化学家得主)利用动物的尿素与丙二酸二乙酯(苹果酸衍生酯)合成了巴比妥酸( Barbituric acid )。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有好几个版本。但当时拜耳并未发现它有什么价值,于是放在了一边。 直到 1903 年,拜尔公司的化学家菲舍尔( Emil Fischer,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拜耳的学生 )和上文提到的德国医学家胡思·梅林( Joseph von Mering ,切除狗的胰岛后,得到了高血糖的狗,这导致后来胰岛素的发现)发现了二乙基巴比妥可以非常有效地使狗进入睡眠状态。于是拜尔公司很快把它开发为一种新药,用于治疗失眠。它于 1904 年上市,商品名为 Veronal 。它是以乙醇钠为催化剂,通过冷凝的二乙基丙二酸乙酯与尿素反应而成。 到 1904 年,菲舍尔等人又相继合成了几个化学结构相关的药物,其中包括苯巴比妥。 1912 年,拜尔把苯巴比妥作为镇静催眠药推向市场。它一直应用到 20 世纪 60 年代,才被后来上市的苯二氮类药物取代。 1857 年,英国医生查尔斯·洛克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指出溴化钾的抗惊厥现象,但他困于当时的医学认识,认为溴化钾可以平静性兴奋,所以可以治疗癫痫。在苯巴比妥的抑制癫痫作用被发现前,溴化钾是当时控制癫痫发作的唯一用药,人们用于治疗癫痫与镇静的溴化钾的量达到惊人的水平。虽然溴化钾有严重的有严重的副作用,但每个病人每天都要吃几克溴化钾,一个专科医院的用量每年可达几吨。 苯巴比妥推向市场后,一位年轻的医生 Alfred Hauptmann 发现,癫痫病人服用本药后,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了, 它的效果远比溴化钾要好。但他也同时发现,病人一旦断药,癫痫发作会比以前更频繁。在随后的应用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又发现,苯巴比妥还可以治疗新生儿黄疸。不过,这种用法于 1950 年代光疗法发现后中止。 附: 1940 年 12 月,温斯洛普化学公司( Winthrop Chemical )在生产磺胺噻唑片时,使用了并行的苯巴比妥生产设备,结果使得磺胺噻唑片混有苯巴比妥,每片的苯巴比妥剂量就达到引起成人嗜睡剂量的两倍。这一药物上市后导致数百人死亡,所引发的公众的强烈反应也加快了《良好生产规范》( GMP )的实施。
个人分类: 医药|8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音乐天才肖邦原来是“脑子有病”
热度 1 GumpForrest 2011-1-28 21:38
肖邦被认为是仅次于莫扎特的音乐天才,是伟大的作曲家和出色的钢琴家,被誉为浪漫音乐的大师。他的音乐常常给人以幻觉,“他对个性化旋律、对情感深入内心的音乐表达都具有世人罕见的天赋,他的音乐以诗意的情感沁入人心,而这种情感又几乎具有普世的感染力...."had the rare gift of a very personal melody, expressive of heart-felt emotion, and his music is penetrated by a poetic feeling that has an almost universal appeal.... (Wikipedia)然而这样一个音乐巨人英年早逝,去世时仅39岁。肖邦和他的音乐属于不朽一类的。 有很多人研究肖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最近Science上介绍了一项历史考证(病史、回忆等等),基本结论是肖邦患有颞叶癫痫,就是两耳朵廓对应部位的大脑皮层,这可是让人有“神性”的病啊,常会有幻觉(幻听、幻视),怪不得呢。不知道莫扎特又是什么样一种情形,嘿嘿。不过离开患者靠间接的信息做“隔空”诊断总是有些不靠谱啊,满足猎奇心倒是没问题,还给了人无穷想象的空间。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1/01/frederic-chopins-madness-diagnos.html?rss=1 Frédéric Chopin's 'Madness' Diagnosed by Sara Reardon on 24 January 2011, 6:30 PM | Permanent Link | 2 Comments Inner demons. Composer Frédéric Chopin has a wary look in his eye in this portrait. Who knows what epilepsy-induced hallucinations he was seeing? Credit: Close up from a painting by Eugène Delacroix Inner demons. Composer Frédéric Chopin has a wary look in his eye in this portrait. Who knows what epilepsy-induced hallucinations he was seeing? Credit: Close up from a painting by Eugène Delacroix Inner demons. Composer Frédéric Chopin has a wary look in his eye in this portrait. Who knows what epilepsy-induced hallucinations he was seeing? Credit: Close up from a painting by Eugène Delacroix In 1848, Polish composer and piano virtuoso Frédéric Chopin was performing at a house in Paris when he suddenly stopped in the middle of a piece and left the stage. In a letter to a friend, Chopin later wrote: "I was about to play the March when, suddenly, I saw emerging from the half-open case of my piano those cursed creatures that had appeared to me on a lugubrious night at the Carthusian monastery. I had to leave for a while in order to recover myself, and after that I continued playing without saying a word." Although Chopin's family and friends interpreted such episodes as the colorful workings of a sensitive and brilliant mind, a new paper offers another hypothesis: Chopin suffered from temporal lobe epilepsy, which caused him to have frequent hallucinations. "Our aim was to split the romanticized cliché from reality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his life," says Chopin fan and lead author of the study, radiologist Manuel Vásquez Caruncho of Xeral-Calde Hospital in Lugo, Spain. Perhaps because of the tortured artist archetype and his well-documented poor health, Chopin, who died in 1849 at the age of 39, has been a popular subject for posthumous diagnoses. Originally reported to have died of tuberculosis, the composer probably fell victim to cystic fibrosis or liver disease, according to extensive research by medical historians. However, researchers have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his neurology; doctors during Chopin's time knew little of psychosis and nothing of epilepsy. In their analysis, Caruncho and his co-author, neurologist Francisco Braas Fernández, drew heavily from descriptions of Chopin's behavior by his friends and pupils and from his own writings. Their vivid recollections report finding the composer late at night, "pale in front of the piano, with wild eyes and his hair on end," unable to recognize them for short periods. He spoke often of a "cohort of phantoms" that haunted him, of seeing his friends as the walking dead, and feeling "like steam." Only a handful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produce the phantasmagoria that tormented Chopin, who didn't abuse drugs or alcohol. The visions he described, such as demons crawling out of his piano, are now known as Lilliputian hallucinations: detailed visions of people or objects that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ey are in life. The authors rule out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common psychoses because Chopin's hallucinations were visual, not auditory, and because he lacked other telltale symptoms such as eye problems or migraines. His short hallucinatory episodes are a hallmark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 the team reports online today in Medical Humanities . Without the ability to observe Chopin himself, the authors admit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be conclusive, although Caruncho says that testimonies from witnesses are key in diagnosing epilepsy even today. Eric Altschuler, a physician and neurologist at 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 in Newark, says that although the study is interesting, at this point it's not convincing. "Historical diagnoses should be pretty straightforward; this one is subtle," he says. "But it's a good, thought-provoking proposal. Epilepsy is very, very common. It's quite possible." Caruncho hopes the analysis will lead to more research on Chopin's diseases. In the meantime, he is continuing his hobby of researching the medical history of other musicians such as Beethoven. Says Caruncho, "I guess I'm a pathological music lover."
个人分类: 憨人的科学|6430 次阅读|2 个评论
儿童突发性腹痛或头痛可能是癫痫
xupeiyang 2010-12-20 09:18
腹型癫痫   多见于儿童,其表现为突然发作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上腹部。疼痛较剧烈,一般持续数分钟时间,也有少数达1小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作时可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以上症状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出现,容易和其他急腹症等疾病混淆。 头痛型癫痫   表现为突然发作性头痛,头痛部位以前额部多见,其次为颞区、眼眶部,以搏动性头痛较为常见,也可表现为胀痛、刺痛,一般疼痛较剧烈,持续时间数分钟。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乏力、视物模糊、嗜睡,发作间歇期如同正常人。该类型癫痫很容易被误诊为神经性头痛。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3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癫痫证治第一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sangjuyin 2010-12-14 11:54
作者:阅素灵 古来很多名人,如恺撒,诺贝尔等患有癫痫。传说,此病并非全无好处,先天或少年得病者通常有更多的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如,艺术,创造力等有过人之处。其实所有的疾病和痛苦都是生命的机遇,若能好好利用,生命当大有不同。当然,多数身在病中的人,不那么想。所以还是需要医生。 癫痫证治的的第一方,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 伤寒8-9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该方治疗癫痫,自仲景后,历代医家均赞赏有加。徐灵胎论本方下肝胆之惊痰,治癫痫必效。《类聚方广义》载癫痫,居常胸满上逆,每月二三发者,常服此方,则免屡发之患。《餐英馆治疗杂话》 此方用于痫证及,屡屡得效当代名医刘渡舟、岳美中等,于医案中论治癫痫均多用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 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 一升。 此方诸方解中《 古方选注》所论最佳,柴胡引阳药升阳,大黄就阴药就阴,人参、炙草助阳明之神明,即所以益心虚也;茯苓、半夏、生姜启少阳三焦之枢机,即所以通心机也;龙骨、牡蛎入阴摄神,镇东方甲木之魂,即所以镇心惊也;龙、牡顽钝之质,佐桂枝即灵;邪入烦惊,痰气固结于阴分,用铅丹即坠。至于心经浮越之邪,借少阳枢转出于太阳,即从兹收安内攘外之功矣。 此方现代用之,多去铅丹,加减他药,亦效,亦可以同追风化瘀散剂等同用。 此方治疗癫痫,安全效佳,去铅丹后即无药典所谓汤药内服毒药禁药。余每每随证加减,有时原方不加减用之,疗效确定,信既往中医贤者诚无欺也。 诚然,该方所用不局限于癫痫一病,癫痫一病亦不定于此一方,然此方之历代夸赞,临床试用,不愧癫痫证治第一方。 部分癫痫顽症,除现代安全随证加减外,尚必需得原方之铅丹,若铅丹不能得,需按寒热性得硼砂、白矾、生代赭石、针砂、真铁落、明砂、雄黄等药之一二种方可断根,能得铅丹最效,有故无陨,亦无陨也。 本方凡不能熟练用毒药者,不熟药性者,定要去铅丹,亦绝不可草率任用以上矿物药,否则后果严重。若不能加减,又恐毒性者,请用柴胡12g 生龙牡各30-40g,其余按原方比例算,加丹参12g,白芍6-9g用之。
个人分类: 小胡看病|6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创新:示范性癫痫病防治网的建立及相关技术的推广
热度 1 xupeiyang 2010-9-2 14:50
2009417 该研究项目创新点: 1 在国内带头建立区域性癫痫防治网络,利用国内大型癫痫中心的先进技术带动多家相关医院技术的进步,医务人员上、下互动,对患者实现互相转诊,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为癫痫患者造福,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区域癫痫防治网的建立可以发挥示范作用,防治网运作经验的积累可以带动我国癫痫防治事业的进步。 2 在国内率先制定适合不同级别医院的癫痫诊疗规范、工作手册,用于指导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 3 最先尝试建立脑电图网络诊断系统、癫痫网络诊断系统,并将该技术应用于癫痫区域防治网的临床实践中。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3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粗不细说偏头疼(三)
songshuhui 2010-4-20 14:42
八爪鱼 发表于 2010-04-20 13:20 不粗不细说偏头疼(一) 不粗不细说偏头疼(二) (三)CSD的偶然和必然 上世纪四十年代,生理学家Leao在研究发癫痫的兔时,发现如果某些有害刺激尤其是高浓钾溶液 直接作用于暴露的脑仁,兔的脑皮层会出现突发的电活动兴奋,紧接着一段时间的电活动抑制。这个变化会在一定范围内主要向邻近表面区域缓慢扩散。 这种在皮层播散的抑制现象(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CSD)激发了大量动物研究。通过刺激各种各样的动物脑仁,人们发现动物的CSD过程中皮层的血液供应、组织体积等等均会发生特征性的改变。可是,这些特点和人有什么关系呢?在实验动物身上我们可以肆意妄为,至于人谁会愿意被别人用对待实验动物的方式打开颅腔,然后向脑仁上扎针、电击、泼钾溶液呢?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我们无法在人体获得直接的资料。而在人体获得同样的观察,是将这种现象和相关疾病联系起来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于是关于CSD具有的人类病理学价值,大多停留在吵吵闹闹的水平。因为癫痫以及脑损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与CSD有关的研究在这个范围内感受到的医学伦理上的阻力小很多,不过,研究的进展仍然缓慢。 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包括机控断层显象(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MRI)、放射显影,以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无创或者少创监测技术纷纷出现,观察CSD不再需要掀开脑瓢。此类研究暗火重燃。1996年,Mayevsky用多参数监测系统(multiparametric monitoring system),在一个脑损伤患者身上直接观察到类似于CSD的皮层抑制现象。随后,研究者们发现此类CSD也有一些标志性的生理特征,比如组织代谢水平以及体积的变化等。这些发现为通过特殊的磁共振设备研究CSD在理论上提供了便利。于是,相关的人体观察也就喜孜孜地开始了。 正当人们展望磁共振会给他们带来的种种可能时,在一个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进行的某项研究中,一位自愿者意外地发生了偏头疼。在发作期间,PET记录到皮层出现了典型的CSD式的播散性缺血现象。皮层血流在发生CSD时出现的先增再降的变化,早就已被证实可以作为CSD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尽管这次偶然的观察还不一定是CSD,却首次将偏头疼和CSD现象联系了起来。不久,研究者用一种非常昂贵而复杂的方式,直接在偏头疼患者皮层观察到CSD类电活动。 这个发现很快引起了巨大的兴趣,人们沿着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向更深层掘进的过程中,太久没有令人欣喜的发现了。不过在证明两者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联系,以及在病理过程之间的联系之前,还不能认为CSD参与了偏头疼的发作。不管怎么样,这次PET对CSD的偶然捕获,至少为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前景。 在有前兆性偏头疼中,视觉异常是最主要的一个前兆特征。人类视觉信息从视网膜经过几层接力,辗转传达皮层的枕叶做最后的加工和整理。这个过程中任何阶段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偏头疼中出现的视觉前兆。CSD主要活动在皮层,这一点很容易和视觉前兆产生关联。在这之前,视野里移动性闪烁条纹的移动规律在当时已有大量的深入研究。当将其和皮层抑制在枕叶的传播进行比较时,人们发现这两者几乎能完全对应。随后,人们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发生前兆现象的患者皮层,皮层血供果然先是明显上升,然后迅速下降,并且这个现象正从枕叶主要负责视觉的皮层区域以每分钟3-4毫米的速度向四周播散。 至此,CSD至少和视觉前兆之间的联系已被证实,病理学家认为,CSD先行的皮层兴奋,导致了视野中的闪烁光带,之后的视野缺失,正是因为皮层随后出现的抑制。 前兆之后,头疼接踵而至。人们自然怀疑CSD也参与了疼痛的发作机制。其实当年Leao在发现CSD现象之后, 就已经在动物模型上证实这种现象会导致颅内血管的显著扩张。而血管的扩张现象,几乎是偏头疼的核心病理过程。CSD如果真的参与疼痛的发作,那么它是直接导致血管的扩张,还是通过刺激三叉神经间接扩张血管呢?如果是前者,传统的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将再次面临挑战;如果是后者,将进一步支持这个学说,并推进我们对偏头疼的理解。 人们继续折腾动物:当试验动物的三叉神经末梢被切断时,和CSD有关的颅内血管扩张消失了。既然当有三叉神经做中介时,CSD能诱发血管扩张;当没有三叉神经时,CSD不能诱发,这个试验证明,CSD主要是通过三叉神经诱发颅内血管扩张的。 不过,很快人们又发现在CSD所触发的生化反应过程里,一种叫做 c-Fos 的蛋白质非常活跃。而这种蛋白质在扩张颅脑血管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2002年,Bolay用舒马曲坦(sumatriptan)通过抑制c-Fos成功阻断了偏头疼的发作。在通过实验证明了CSD和三叉神经之间的逻辑联系之后,这个实验找到了CSD发挥用作的物质媒介。其后,一些其他的活性物质也被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CSD和偏头疼的相关研究中,这批实验结果为CSD和偏头疼的逻辑关系一点一点地积累着物质基础。 在这个新方向上,研究者们发现CSD几乎涵盖着偏头疼发作循环上已知的所有环节,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得格外殷勤周到:激化三叉神经触发偏头疼同时,还刺激三叉神经的下一级神经,以及影响硬脑膜的功能状态不仅触动三叉神经-血管机制,还黄土铺街、净水洒路,让整个过程的诸多环节更易于被激发,这样,头疼就可以来得更畅快、更猛烈。 尽管CSD从何而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CSD是不是唯一的触发因素也还不得而知,目前,这种现象已被广泛认为是偏头疼发作中不可回避的病理过程。也就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差不多在CSD的角色逐渐明朗的同时,人们意识到五羟色胺(5-TH即血清素serotonin)和偏头疼之间存在联系,这种联系在五羟色胺激动剂曲坦(triptan)类药物的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而诸如内分泌、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偏头疼的关系也一一浮出水面。这些发现在原有的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基础上,对整个偏头疼的病理过程进行了重要的补充,不仅拓宽了我们认识这种疾病的视角,也加深了对其机制的理解。偏头疼的发作不再是一条路走到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多因素交错且相互覆盖着的庞杂网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立足于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的诸多药物,并不能让所有患者都免于头疼的折磨。 在最近的数年间,CSD的细节被渐渐厘清。当一系列与神经功能有关的离子通道处于不稳定性状态时,CSD很容易被诱发。随着这个世界进入基因时代,已经确定了至少两种和这种不稳定性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一旦受到影响,CSD的发作会更容易、更频繁。针对CSD的研究将探索偏头疼的人们带入了遗传学这个全新的领域。 在这个新领域描绘偏头疼的投影时,我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诸如偏头疼的家族遗传性等等以往的学说完全不能解释的特征,从基因研究中找到了完美的答案。人们认为在基因层面上对偏头疼的认识,很可能是我们探索这种疾病旅程的终点,也是完全征服这种疾病的希望所在。虽然在基因和CSD之间,尚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更多的障碍也有待逾越,不过我们站在有了基因学说和数以百计的抗偏头疼药物的今天,回想几千年前的神怪论和鳄鱼疗法,会发现偏头疼的面貌是在加速变得清晰、完整和立体。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视野下,征服偏头疼也许不是那么遥远。(完) ============================================ 补充 偏头疼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这篇科普文章只是让我们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增长见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由医生来完成的。如果希望通过看科普文章甚至医学教科书,就可以自行诊断和治疗疾病,是对自己不负责。 和某些有明确诊断标记物的疾病不同,偏头疼或者可以通过血液中五羟色胺的量帮助诊断,但是目前这种疾病的诊断主要还是依赖症状和体征的总结,包括疼痛性质,伴随症状以及家族史之类的信息。因此有些偏头疼的诊断是非常困难的。此外,有些头疼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头面部病变有关。一味当做头疼处理,有可能贻误病情。(F同学提醒我,有必要说明这篇文章所指的偏头疼,主要是原发性偏头疼,而不是由其他类疾病,比如鼻旁窦炎甚至肿瘤等导致的头疼。在此致谢。) 从目前的偏头疼研究来看,除了极严重的情况需要外科干预,其治疗主要还是靠药物。从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到有较高针对性的抗偏头疼药物,我们的选择还是很多的。但是药物本身也会带来问题,除了副作用之外,某些镇痛药过度使用,也会导致偏头疼。因此除非医生对药物和患者的情况都相当熟悉,可以直接加用较高剂量的药物,否则较为常用的治疗策略是逐步法(stepped care):从最低剂量、药力最弱的解热镇痛药开始用,如果患者反映疼痛缓解的不明显,则在这个基础上加量,或者增加药的种类,最后才用到高针对性的抗偏头疼药物。这种方法见效慢,但是安全。 一般来说,普通的解热镇痛药比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可以获得一定效果,而且不需要医生的处方,获取比较方便。效力比较强的药物有麦角碱以及舒马曲坦,这些药物可以终止正在发作的偏头疼。用于预防偏头疼发作的药物,有二甲麦角新碱等。这些药物效力强,副作用也比较多。服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以下是用于缓解偏头疼疼痛症状的药物列表。 除了药物,日常生活中多休息,避免导致自己过敏的食物,比如面筋。少喝酒。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多过强的视觉听觉刺激。 最后,尽量活得长点,等基因医学成熟。 ============================== 扩展阅读: 1, Migraine By Russell Lane, Paul Davies 2,形式逻辑 金岳霖 主编 3,统计学原理 李洁明 祁新娥 著 除此之外,一堆参考文献我就不罗列了。我觉得对这些文献感兴趣的人少,能接触到这些文献的更少。其实是因为我懒。:) 感谢窗敲雨、奥卡姆剃刀等朋友对该文的帮助。
个人分类: 医学|167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癫痫研究的文献分析 1987 - 2010年
xupeiyang 2010-4-9 08:21
主题词: 癫痫 英文名称: Epilepsy 款目词: Aura(癫痫先兆);Awakening Epilepsy(唤醒期癫痫);Epileptic Seizures(癫痫性发作);Seizure Disorder(癫痫发作) 树状结构号: C10.228.140.490 相关参见: Seizures(发作) 标引注释: GEN or unspecified; prefer specifics 主题词详解: A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episodes of paroxysmal brain dysfunction due to a sudden, disorderly, and excessive neuronal discharge. Epilepsy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re generally based upon: (1)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seizure episodes (e.g., motor seizure), (2) etiology (e.g., post-traumatic), (3) anatomic site of seizure origin (e.g., frontal lobe seizure), (4) tendency to spread to other structures in the brain, and (5) temporal patterns (e.g., nocturnal epilepsy). (From Adams et al., Principles of Neurology, 6th ed, p313) 树形结构1 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疾病 癫痫 惊厥, 发热性 癫痫, 部分性(+6) 癫痫, 全身性(+3) 癫痫, 肌阵挛性(+5) 癫痫, 创伤后 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1) Landau-Kleffner综合征 癫痫, 反射性 癫痫, 正常新生儿 树形结构1 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疾病 癫痫 惊厥, 发热性 癫痫, 部分性(+6) 癫痫, 全身性(+3) 癫痫, 肌阵挛性(+5) 癫痫, 创伤后 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1) Landau-Kleffner综合征 癫痫, 反射性 癫痫, 正常新生儿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WEB16OWEB10O0 epilepsy China 1,512 of 120,072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erm: China Description: The country China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8 163 2009 158 2007 156 2006 139 2005 116 2004 110 2003 86 2001 83 2002 66 2000 63 2010 50 1998 47 1999 39 1991 39 1992 34 1996 31 1997 27 1990 27 1994 26 1995 20 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China 1,512 Finland 252 Slovenia 11 USA 5 Germany 2 Japan 1 1 2 3 4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Laizhou 435 Beijing 311 Shanghai 128 Kuopio 78 Helsinki 64 Chengdu 59 Hangzhou 51 Chongqing 49 Changsha 44 Guangzhou 43 Wuhan 43 Tampere 40 Oulu 33 Nanjing 30 Jinan 25 Turku 22 Qingdao 16 Dalian 14 Tianjin 12 Shenyang 12 1 2 3 4 1 2 3 ... 19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Neurol Neurochir Pol 68 Epilepsia 61 Zhonghua Yi Xue Za Zhi 58 Epilepsy Res 46 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 38 Epilepsy Behav 36 Zhonghua Er Ke Za Zhi 35 Chinese Med J-peking 35 Neurosci Lett 27 Brain Res 23 Neurology 23 Sheng Li Xue Bao 23 J Tradit Chin Med 22 Zhonghua Shen Jing Jing Shen Ke Za Zhi 22 Sheng Wu Yi Xue Gong Cheng Xue Za Zhi 20 Zhonghua Wai Ke Za Zhi 20 Di Yi Jun Yi Da Xue Xue Bao 18 Pediatr Neurol 17 Seizure-eur J Epilep 17 Zhejiang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16 1 2 3 ... 19 1 2 3 ... 275 Top Terms Publications Epilepsy 1,170 Humans 967 Seizures 845 Patients 724 Adult 549 Animals 495 Child 456 Adolescent 416 Anticonvulsants 394 Electroencephalography 366 Rats 363 Neurons 294 Hippocampus 290 Middle Aged 290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269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250 Child, Preschool 241 hippocampus development 220 Rats, Sprague-Dawley 209 Diagnosis 208 1 2 3 ... 275 1 2 3 ... 274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Klviinen R 32 Pitknen A 27 Isojrvi J 26 Peltola J 19 Wu X 18 Qin J 18 Wu X 18 Pan H 16 Eriksson K 14 Zhang Y 14 Jiang Y 14 Pakarinen A 14 Yang Z 14 Chang X 14 Kernen T 13 Wu H 13 Xu K 13 Cheng J 13 Niedzielska K 13 Chen Z 12 1 2 3 ... 274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3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