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家春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透过影像,看到关于解放的零星希望
zhaowanlin 2016-11-30 11:12
从参加“家春秋”开始,口述历史与影像记录似乎已深深地嵌入进了我的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从《罕·见》《回家》到《上学》,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走进我的心间,也让我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或许,不同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个人成长历程,会让不同的人从“家春秋”中得到不同的收获:口述历史、叙事治疗、质性研究、影像实践、传播赋权……在我看来,这些收获最终都指向了一件事情,即我们需要通过行动来获得解放。 在“古典社会学”的视角下,我们个体的行动始终处于结构、制度的支配之下,我们或是内化了既有的规范与秩序,或是在某种强制之下选择顺从,但几乎毫无例外地成为了“傀儡主体”。 在结构的支配与限制之下,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自我的解放乃至集体的解放?这些问题在“古典社会学”那里似乎难以得到答案,即使有,那也不过是一种谵妄而已。我们已然从解放政治走向了生活政治,我们的解放更多地依赖于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在这种视角下,我们再一次获得了主体性,我们不再是“随海水洗刷而消失的沙滩上的脸庞”,而是那“不受河岸限制、流遍整个三角洲的江河”。 生活政治似乎让我们的主体得到了拯救。 口述历史与影像实践关注常人的生活世界与历史记忆,从大处着眼,这是一种发掘另一种真相的努力,而我却对其在微观实践方面的意义怀有更大的兴趣:这是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结和对话,经由主体间的对话,可能一种新的叙事、主体意识和人生体验得以被生产出来;这是一种“沉默者”的言说,因着言说,沉默者得以被赋权,这种赋权或多或少地在促使既有权力格局的扁平化;这是一种行动,借由传播媒介的发展,言说转变为发声和倡导,其吹响的正是解放的号角。 2016 年 11 月 30 日
1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遥想当年!
JianTang 2011-9-3 21:28
哈哈,见到年轻的面孔和新奇的神情散布在学校的各处,不禁感慨,又是一年迎新时。 想当初,我也是这样,懵懵懂懂的进入了我的大学! 那时候,很年轻,想好好学习; 那时候,很注意形象,见到女生会格外酷一下; 那时候,很单纯,觉得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那时候,很听话,辅导员的话记在心间,连他表演的魔术都觉得是真的; 那时候,还没有普及电脑,我还喜欢看书,恶补了家春秋和雾雨电; 那时候,口袋很瘪,刚好够看2元一次的电影; 那时候,一顿午餐2块钱,但还是吃不饱; 那时候,女生很傻,还喜欢穷小子; 那时候,我很学英语,买了第二期的疯狂英语(第一期被我上铺的兄弟买了); 那时候,我一心想入党,看到我上铺的兄弟在看圣经,觉得他很邪恶; 那时候,房价很低,觉得我工作三年就会有自己的房子; 那时候,我很乐观,觉得前途光明; 那时候,我喜欢运动,头发浓密; 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今晚有两个刚入校的小伙到我实验室,见到他们,就像看到11年前的我!唏嘘不已!
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寒假的一个任务--家春秋
wph326 2010-4-9 20:35
我们的家庭,既非常的普通又有他不寻常的一面。普通的像很多家庭一样,但为我们来说他是不寻常的。 我小就知道我们家在解放前是大地主,老爷参加过八路军,当过排长,老爷的表兄弟毕业于黄埔军校是国民党。 我想我要把这段属于我们的历史弄清楚,这个寒假我就要问问我们家庭的老人。三爷,小爷爷,大爷。 最好以后有机会能联系到台湾的亲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