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生死之约
sstone2009 2013-8-6 13:46
​阿洪与小南终于结婚了,但有三个问题横亘在他们之间,成了故事发展的诱导因子。 在阿洪还是大学生的时候,经历了两次“失恋”后,终于和小南可以以恋爱的名义相处。阿洪从文学作品中有了对女人乳房的美好向往,基于这种渴望,在一次游泳的时候,阿洪失去理智一般,把小南泳衣的肩带扒了下来,为此,小南断定阿洪是流氓,并不再理睬阿洪。在阿洪固执地跟踪式地陪同小南一段时间后,以一次苦肉计的方式,阿洪获得小南的谅解。 不久,阿洪去了另一个城市的一所学校做中文系的老师。小南定期去学校看望阿洪,阿洪只能在寒暑假才能去看小南。阿洪与学校里的收发员和几个女生,有了些纠葛,弄得阿洪十分被动,在这样的境地里,有一次小南去看阿洪,阿洪突然像神经错乱一般,把小南抱到床上……小南为此在心头留下了新的创伤。 小南的弟弟小西在南方的战场上去世,阿洪陪着小南和一家人去昆明。小南悲痛欲绝,阿洪努力地陪伴着。无疑,阿洪为小南尽快从痛苦中恢复过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招待所的房间里,阿洪安慰着小南,小南感受到温暖和爱意,两个行将结婚的青年男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洗却失去亲人的痛苦。回家不久,阿洪与小南结婚了,尽管没有住房,他们必须结婚了,因为小南怀孕了。十分不幸的是,几个月后,小南怀的孩子流产了。小南说,这是报应。担心以后没有孩子了。 这些诱导因子促使阿洪与小南间产生了始终无法解除的隔膜,他们谨慎相处,相近如宾。阿洪努力地讨好小南,可是,小南总是摆脱不了心底的阴影。小南要努力改变自己,可以心底似乎压着沉重的石块,无法移去。数年之后,小南提出了离婚。 分开之后,阿洪和小南彼此思念着,仍然相近如宾,只是很少见面,也不再住到一起。小南把家始终保持得跟以前一样,从1996年起,小南每年都会写一份很短的信,放进信封,封起来,写上“阿洪启”,这样的信总计有七封。阿洪和小南一样,没有再结婚。阿洪经历了许多之后,突然决心要回家,要跟小南说复婚。当阿洪看到如十几年一样的屋子,看到七封信,不仅泪如雨下!他知道,他们已经错失了十余年的美好光阴。第二天一早,阿洪把小南从岳母家接出来,他们愉快地、了无阻隔的吃了一顿长长的早餐,拍了一场豪华的婚纱照,他们仿佛要把错失的光阴用这种方式弥补回来! 下午四点过后,他们似乎精疲力竭地回到家里。然后,他们像就别重逢的新婚夫妻。他们疯狂的必到彼此的歉疚、深深的爱,他们决心从新开始,以最为彻底的方式…… 阿洪洗过澡,打开一瓶啤酒,举在半空,突然愣着了,酒瓶落在地上。小南还像原来那样,双眼半睁半闭似睡非睡地看着墙壁,一动不动地躺着,一点声息都没有。阿洪开始哭泣,无声无息地哭泣,“小南,你不能这样……”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往事追忆录:生死问题
热度 7 xying 2013-2-18 01:01
我小时候住在我妈教书的小学,上的幼儿园也在那里。那是一个两层的大房子,基本是个大厅,西北角摆着一座风琴,南北对穿的两个门,三面都是窗户,另一面有两个房间。我上的幼儿园就在这大厅里。大班、中班、小班分别围成小圈子听老师讲故事,做活动。快放学的时候全体坐在小凳子上,围成一个大圈子,在风琴伴奏下唱着歌“功课完毕,要回家去,大家再见,再见吧。再见吧老师,再见吧同学们,大家一起再见吧 ! ” 楼上三面是环绕的走廊,中间空着,隔着走廊栏杆可以看到楼下的大厅。楼下小房间上面也是两间房子,左边住着我们家,右边住着学校老师和她的两个孩子,男孩陈鹏比我大三四岁,不和我们一起玩。女孩陈风比我大一点,唱歌时总是当主角,她当牧羊姑娘,其他人扮小羊儿,像个大姐头,后面总跟着几个女孩子。她上幼儿园和小学都和我同班。 那时候还没有后来那么革命化,每过一段时间都有个舞会,就在幼儿园的大厅里。为了让跳舞更顺畅,地面上都撒着滑石粉。我们小孩就在跳舞前冲进去滑冰。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回我冲得太猛,咚地一下摔倒,右边手抬不起来了。诊断为脱臼,找跌打医生接上去,肩膀上贴了张膏药。一个星期以后,膏药从肩膀滑落到屁股,就算好了。我又和学校里一班小朋友玩。我扮大王,为了能够居高临下地显威风,爬到天梯的架子上,正在意气风发忘乎所以时,又咚地一声摔下来。这回没脱臼,直接晕过去了。底下喽罗四下逃散。待到有大人来时,我已经醒来了。大人在我眼前伸出一只手指,两只,三只,我一一答对了,摸摸四肢关节转动无碍,就教训两句走了。我起来以后觉得背上辣辣地疼,怕我妈骂,不敢说。晚上洗澡也支吾过去,拖了两天才发现血已经把汗衫粘到背上。 连着摔伤两次,我妈重视起来,光是禁止不行了,必须从主观能动性方面入手。对我进行生死普及教育:“死了,就是爸爸看不见了,妈妈看不见了,小朋友都看不见了,不能吃不能喝,什么都不知道。” 这个定义如同好人坏人,大灰狼和小红帽,孙悟空吃蟠桃一样,与我关系不大。 “乱跑、乱跳、乱爬、有危险的会摔死。在马路上不当心,会被汽车压死,吃脏东西会病死,总之不听话都容易死。” 这有点联系了,我听了懵懵懂懂的,也没太在心。过了两天,学校看门的金尚伯伯突然死了,看到装他的棺材。突然“死“这个概念具体起来了,觉得死了就是装在棺材里,乌漆麻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叫喊没人理,想撒尿也得憋着,这太可怕了!晚上愣愣一个人想了半晌,睡觉前大哭起来说:“妈妈,我不要死!”唯恐一觉睡下去就回不来了。 我妈安慰了半天,大意是只要乖乖的听话,守规矩,就不容易死,要到很老很老时再说。学校清洁工四嫂,哮喘时直着脖子呼呼地喘气,病怏怏的每天吃药,到现在都还活着,那金尚仗着身体好,不听话,喝酒吃狗肉结果就中风死了。 我这下乖多了。再不乱跑了。每天下课跟在陈风她们女孩子队看她们跳方格。陈风问我最近怎么这么呆?我把生死问题给她说了。她也呆了半天,“听说这是我们祖宗定的。” 我问这是怎么回事。她说:“我妈说,很早很早以前,人是不会死的。生病了、受伤了、老了,就躲在山洞里,身上慢慢结了一层壳,然后把壳脱掉就好了。后来祖宗觉得有些伤心事,老记着很痛苦,就说还是死了算了,重新开始。从此人们就不脱壳,会死了。” 我当时很生气,祖宗怎么这么傻,把我们也给代表了,他们也死了,都没办法找他们反悔了。气过以后问:“那重新开始是怎么回事?” 陈风说:“以前不死也不生。现在人会死,也会生出来。就重新开始了。” “这新生出来的还记得过去吗?” “当然不能,不然不就和脱壳一样了。” 我很郁闷,这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活过来了。但聊胜于无,总有些盼头,死也没那么可怕了。慢慢胆子又大了,但比以前收敛得许多。 ----- 长大以后,我就不断地琢磨这个问题。死了,无知无识如同幽闭住漫漫长夜之中。这令人不寒而憟,越想越怕。 各种宗教首先就是来安抚这个最大的恐惧。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安排个天堂和地狱的去处,总之灵魂还在,待遇不同。但是意识要靠五官来感知世界,要用大脑来思考,没有了这些硬件的支持,即使一灵不泯,在天堂或地狱也只是个凝固的微笑或者永恒的哀嚎。 佛教说这是个循环的世界。人死了堕入轮回,灵魂抹去记忆重新再来。灵魂是非物质的,抹去记忆的灵魂还剩下什么,还是原来那个世界的自我吗?大约高僧们也觉得没把握,于是修炼今世减少煎熬的活法和跳出轮回的可能。无欲则无苦,无知则无痛,待到万事皆空,七情六欲断绝,生和死便融成了一片。 法国的笛卡尔将怀疑一切推到极致,说我无法区分所看到的,听到的,知道的,这一切是真实的存在或仅仅是梦境和幻觉。我可以怀疑这一切的真实性,但是我无法否认自我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或怀疑时,我必须先存在着来进行这个思考。“我思故我在”,他将活着思考和自我意识绑在一起。 几千年来困扰人们的哲学难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这个联系,理解成是意识的自省。 意识的自省是递归计算,考虑生死是包含自我否定的命题,沿着哥德尔证明的思路,这也将是不可判定的。所以意识无法越出它存活的边界来考察自己的区分、产生和否定。 进化理论给现存的生命形态一个合理的解释。亿万年的进化和淘汰,留下都是最能适应环境的。生命从原生质进化成人类。意识也从模糊到澄明。看来不死并没有在这场竞赛中赢出。几乎没有一个生物的机体能够保持这个形态。不是不可能,而是不适合这个世界已经被淘汰了。那么悬浮在肉体之上的自我意识呢? 你能够在摒除七情六欲的侵扰,无欲无求吗?万丈红尘中的人,说如是又有何生趣?那你就难免失意,难免痛苦,有时生不如死,希望重新来过。即使它能不与肉体同朽,也想彻底断绝过去。看来陈风故事中的祖宗已经替我们做了最好的选择。 但是我们能够确信死后又重生在这个世界吗? 你说呢? “彼岸花开开彼岸,三生石前定三生”追寻期待含笑赴死的人信;“忘川河水煮今生,奈何桥前可奈何”病入膏肓还在榻上苦苦挣扎的人不信。不管信否,人总要走到这个终点,或是泯灭或是再生。这无法证明又给人希望的谜团,也许也是自我意识得以最好地生存的一种状态。 庄子曰:“成然寐,蘧然觉”。 【注】 “成然寐,蘧然觉”这话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中四人谈论生死故事的结语,有不同的解读,给人一个猜测的空间。 “成然”是熟睡无梦的样子,“蘧然”一是安然自在之意,一是惊喜之貌。所以一种解读是:得道之人看淡生死,面对死亡时能够无忧无虑地入睡,安然自在地醒过来。另一说的是:生死之间犹如安闲熟睡似的离开人世,又好像惊喜地醒过来而回到人间。
个人分类: 回忆|7129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与临终前父亲的生命交流
热度 4 iceinriver 2012-9-22 11:16
因父亲罹患小细胞肺癌,我今年已多次往返于上海和石家庄之间。如今父亲已经走了,我将在国庆假期再次返回石家庄,与兄妹偕同让父亲在“五七”之际入土为安。半年之间,鲜活的父亲就要成为西郊龙凤山墓地兰馨苑七区25号墓穴内的一盒骨灰了……生命令人唏嘘! 父亲临终五个月间对生命的热爱和面对死亡的豁达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我也跟他谈了一些有关生死的思考,还有些不便说出的话,一并谨记于此以备来年。 生死之间,顺其自然 活着,就一定是一个“人” 生命和死亡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 生命是最伟大的冒险 3月确诊之初,我就查到了有关小细胞肺癌的冰冷数字:对父亲唯一有效而可行的化疗方案,生存中位数14个月,5年存活期不足1%!母亲面对这些残酷的数字表现出足够的坚强,但权衡后并没有告知父亲,我很担心这些数字会动摇一个76岁老人的求生欲望。 父亲晚年在生活规律和饮食方面一向很注意,常说“老人的健康是儿女的福气”。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与肺部癌小细胞共生存,过比较正常的生活”成为他的最大愿望。同时,父亲面对生死也始终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他在治疗中一直坚决地拒绝服用堂兄推荐的“灵芝皇”,主治医生不推荐是一方面,虽然明白每月数千元的费用对于我们兄妹三人也可承受,但“不必为挣钱拼命,也不必为保命不明不白地花冤枉钱”,他整个治疗期间自费不足万元,医保支出不过数万,还有许多治疗措施是母亲坚持下进行的。他不愿勉强地生存,也不愿痛苦地活着,两期化疗之后坚决不再继续:“死在治疗中,自己痛苦,周围辛苦,何必呢。我宁愿死在中医手里,不愿死在化疗过程中”,考虑到化疗对小细胞的疗效将在治疗过程中逐步降低的事实,我也支持了父亲的决定。父亲的生命也许没有在治疗中得以最大限度的延长,但中医调养中确实有两个月能够“与肺部癌小细胞共生存,过比较正常的生活”,父亲甚至曾每天骑自行车到附近的公园,如往年一样散步之后再回来。如今面对逝者,父亲的这两个月生命过程也是生者的最大慰籍。 7月下旬父亲出现明显的复发症状,坚决地摒弃了化疗,住进了中医疗法见长的华光肿瘤医院。小细胞疯狂生长的相关病症逐一显现:浑身无力,声音嘶哑,头胀、体温降到36度以下,会厌受损呛水只能稀粥代水……,父亲尽可能注意生活与饮食方面的各种细节,如自来水刷牙后一定用温开水漱口,服药的细节上(诸如饭前或饭后多少分钟?胶囊是否去皮?各种药的先后次序?等等)为了精确执行而不厌其烦地要求向医生确认,医生也对“老爷子”表现出了令我吃惊的耐心。 死亡的脚步声中父亲再也难以保持生死间的淡定,他开始频繁向最亲近的母亲寻衅发难,母亲不同意少待在病房的建议,但性情急躁的她开始与父亲口角不断。对此,我不同意家兄让母亲多多忍让的规劝,认为病人首先也应是“人”,同时父亲的焦虑对自身也很不利。为此,与父亲有过多次的交谈: 癌症很多时候是因为不够爱自己。人可以正常承受的痛苦、愤怒和焦躁是有限的,过多的不良情绪会在体内激发出有毒的物质。印度人Andreas Moritz在《癌症不是病》一书中甚至认为,癌细胞出现是为了控制这些毒素而出现的机体应急机能。一旦看开了所有因缘,痛苦、愤怒、焦躁无从出现,人体的生理机制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一个确诊癌症后期的年轻人放纵自己内心之恶,抢劫强奸杀人,被死刑判决前检查发现癌细胞已经消失。但放纵是双刃剑,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要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心态调整才是出路…… 世上的事情有三种:自己可影响的事情、别人的事情和老天决定的事情。老天决定的事情只能接受,癌细胞的出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只能听天由命;亲人与医生的相助心愿很明确,个人的焦虑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并妨碍治疗,意见相左时平心静气更能让人接受;面对癌细胞,尽可能调整好心态是自己可做也是最应该做的,生活和治疗的一些细节(如各种药的先后次序)并无明确答案,一定要追究对错只能产生焦虑对身体有害无益…… 父亲的生命存在无疑对亲人具有心理的慰籍,但热爱生命,也不必厌恶或者恐惧死亡。生命和死亡都是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组成部分,厌恶或者恐惧死亡不会阻止死亡的脚步,只能让自己多一些焦虑和痛苦…… 父亲的焦虑渐渐消失,病房鲜有争执,偶尔面对饭菜不可口父亲也只是摇头不吃,他开始关心陪护亲人的休息,每天晚上坚决地让母亲离开病房回家。到8月中下旬,肿瘤压迫气管不能躺下,喘息声声入耳,晚上只能低头半躺…他开始考虑后事,约见了几个甥侄和学生…… 面对死亡的有些话难以说出口:巴金的最后病床上几年间不能吃饭不能说话不能动,虽然他“愿意为大家活着”,这样的生命意义何在?…我最欣赏的死亡方式是高僧坐化,最让我震惊的面对死亡的从容出现在《问中医几度秋凉》,这本书是女儿确定就读天津中医药大学后三火医生向她推荐的,书中作者母亲的师父年过六旬后交给徒弟一个蝇拍,“不要让苍蝇落在我身上”,然后上床绝食9天而身亡,9天间家人生活如往常……当父亲进入激素治疗阶段,一位医生朋友建议必要时插胃管(不能饿死),是否上呼吸机自己考虑。值得庆幸,父亲最后一天还能下床,还能吃饭,久患房颤的心脏因积液而快速衰竭让他在半小时内匆匆走了。 50年代依靠读书走出农门的父亲,一生无疑是辛劳的,但晚年生活甚至临终的治疗也是足够幸运的。我无法想象自己的晚年……,天朝的官僚体系恰如社会肌体的癌肿瘤,毛老人家的化疗切割方式自然不可取,共和国也不再可能存在“无法无天”的毛老人家所具有的如医生面对病人的君临天下的权威。而法律之下免疫力的培育如此艰难,柳叶刀下的动荡能否避免?微博人肉的反腐不可能铸就廉政,如同中医不可能抑制肺部癌小细胞。对未来十年有个基本判断:如果未来两年内在公仆财产公开方面没有实质性进步,难么第五代核心将难以善终。想象自己的晚年,不禁记起海明威老师安德森的墓志铭:最伟大的冒险不是去死,而是活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81 次阅读|8 个评论
生,死,来世
热度 2 qyu111 2012-8-27 10:33
一个人总是要死的。我们庆祝“生”,也应该庆祝“死”,庆祝“来”,也庆祝“去”。 “去”了才会有“再来”。 我是相信有“来世”的。 一个人就是一套“基因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基因池”( gene pool )。在人类世界这个基因池里,也就是 20000 个基因在那里碰撞。有一天你那套基因又碰撞在一起了,就是你的“再生”,就是你的“来世”。
个人分类: 文化生物学|4286 次阅读|4 个评论
随笔之六十九:《自然》“幼壮老衰安生死”
uvard 2012-4-9 19:54
自然 春夏秋冬知冷暖, 东南西北明正反; 喜怒哀乐见真伪, 幼壮老衰安生死。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病相怜
热度 3 杨学祥 2012-2-28 09:56
同病相怜 杨学祥 形骸放浪因心空, 了无牵挂作酒瓶。 此去黄泉无多路, 笑看匆匆酿蜜蜂! 相关博文: 今天又死了谁? 黄成 2012-2-28 09:21 一早外面哀乐震天,到过道尽头打水时,见街上一路的纸钱,心想:不知今天又有谁死了? 其实,每天我们睁开眼睛,就会有人离去,也会有人降生,生生死死的,或许掺杂着些恩恩怨怨,使人类这个物种得以延续。 活着的人都会想,不管想的是什么,想了之后还能动弹,可以出去转悠一天。只有当人生了病,躺在病床上时,才会平静地想:我活着都干了些什么? 人一旦死去,就没了。所谓灵魂上天堂或下地狱,不过是拿来让活人相信的,可到底又有谁信呢? 今早离去的人,显然是一个普通的生命,一生未见得做过什么事,无非结婚生子、养儿育女,把一个家变成若干个小家,而且还纠结不休,直到他最后的喘息。 严格来讲,大多数活着的人总在折腾,有时候是那种毫无意义地重复:跌倒,爬起;爬起,跌倒——其间的变化也无非多了打了几个滚。 人生真的就这么无趣吗?当然不是。譬如今天春光明媚,劳作的间隙晒晒太阳,享受一下活着的温暖,如何不惬意?! 人活着的时候,如孩提时,单纯一些,简单一点,生活又怎能没有趣味呢? 为什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非要到极其悲痛时,才会有来自内心的悔悟?而这时又有什么用呢? 大多数人如果懂得好好活,或许生活中会少很多争执,多出更多的精力来为梦想而努力。大凡有了这样的经历,人生便了无遗憾了,或者便是成功。 死了的人,埋进了黄土,是再也起不来了,这叫躺下。而在我们的前面,已然有很多的人都躺下了,我们却依然在走。所以不管有多累,遇到多么苦楚的事,我们都应该庆幸还可以前行,尽管我们未必知道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多远。 其实,人大抵是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信念坚定的人方向明确,没有那么多徘徊,故而一直在走。那些自视聪明的人,总在寻找捷径,时常穿梭于人流之中,唯利是图,渐渐偏离了方向。 我不知道,今天死的这人,离世前是否在这路上? 他是谁? 2012年2月28日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8631do=blogid=542029
个人分类: 诗词|335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死后如何处理?“先捐器官,再撒大海”是个办法。
热度 1 liwei999 2011-8-22 17:44
死后如何处理?“先捐器官,再撒大海”是个办法。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22/2011 04:07:17 但是总是先要与配偶沟通不是?配偶 通了,还有子女是否能执行的问题。首先,配偶如果不同意,该如何是好呢?总占块地,没有后人来上香,也不是个事儿。 镜某的主张是烧成灰后,做成钻石,留给孩子。可是孩子说,这太恶心了。给孩子留些什么呢?这也是个问题。什么都不留倒也干脆。这个时代,烧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在八宝山火化,没有4千块是拿不下来的。三十年的坟地使用权,在京城里值几万吧。葛优的非诚勿扰里买坟地的情节并不是艺术上的虚构。长辈的没给留下遗嘱,晚辈的只好是按照常识、常规处理了。好处就是还有个寻找回忆的去处。过三十年后续不续?恐怕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捐器官是否就是善行?对这个事情,镜某的认识也不是很明确。因为现代医疗可以让一个人不健康地活着、躺在床上。一天消费几百人民币。是否要选择这样的“活法”呢?镜某比较持否定意见。【编注:窃以为,镜子还没有老到有“资格”发表此类意见,无论肯定否定。再等20年吧。】 清华的施老师们的工作据说是要攻克癌症。依镜某的理解,这类研究,说白了就是让人不死的“科研”。 虽然大家都“信科学”,但是到了“生死关头”还是不愿意“死”,还愿意相信科学会有解决办法。【编注:人之常情也。】镜某对此是不很乐观的。因为知道靠科学去“阻止”人的老死(自然死)是个很不道德的事情。如果不能做到健康地活着,不如就是没有痛苦的死。而现代医疗能够做到的,大约只能是 痛苦地活着 ,还不是廉价的、免费的。 在这一点上,医疗与军备竞赛是很相似的。医疗界比军备竞赛更可怕的是几乎没有什么 反对意见 。杀人不道德。这很容易理解。但是 不让人死 ,让人们 痛苦地活着 是否就道德了呢?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容易理解了。因此,镜某并不“看好”鼓吹寻找“灵丹妙药”的工作。这是来自一种道德的认识。 当然,国人能开发出来好药,能把世界的财富都通过卖药收拢过来,也是个大好事儿。 中国人迄今为止,还没有干过靠贩卖黑奴、贩卖毒品发财、掠夺他人的领土发财的事情呢。不过是贩卖了些茶叶、丝绸和瓷器。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87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知死,焉知医?
热度 2 liwei999 2011-4-23 17:53
果然是来自“医疗现场”,流民医生对“中医”、“西医”的认识很不错。好就好在没有乱用“科学”说事儿。 人在绝望的时候,哪怕是个稻草,也有“功效”。更何况“中医”毕竟比稻草强些。没有理由以“科学”的名义不让病人、或者家属抓这个“稻草”。 比如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针剂一天3千块还不保能好。这种情况下如何能不让人家请“中医”?如何能讲这不“科学”?一天3千的洋药就“科学”?只能是“迁就”请中医的意见,然后是“听天由命”。 现代医学走没走入末路?要看怎么说了,不单纯是“国粹派”的无耻。如何对待死,洋人们已经开始反省了,而国人还没有。医院、医生与死者和家属,都没有能考虑到如何更合理地“处理”死。只有医院、医生正视了这个死,处理好了这个“死”,死者才能走得从容、坦然,各种骗子才没有可乘之机,现代医疗才能与“中医”比个优劣。一天4千块的医疗费,一大堆“说不准”。就冲这一点,讲“现代医疗走入了末路”一点也不是冤枉它。 回答: 现在的科研 由 qiubo 于 2005-7-08, 09:40:03: 没有“死”的问题,也就没有“末路”了 不可混淆的是:对任何科学上的一大堆说不清的东西,人们都可以“等”。但对于走上(在)人生最后路上的人,如何“等”?如何让医疗“配合”死亡的“主体”?这才是近代医疗所缺乏的另一面。没有这样的“精神”的一面,近代医疗就是个瘸腿的、并且有破坏性的“巨人”。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651 次阅读|2 个评论
闲话生死
热度 3 satangell 2011-2-13 14:30
题记:“死亡的恐惧源于人们意识到死亡是无法超越的,甚至连超越的希望都没有。”——小郭 一个故事,是鲁迅说的吧。有户人家逢添丁之喜,众乡邻上门道贺,有说小孩日角隆准定有厚禄的,有说小孩人中长直必得长寿的,都是好话。说的人并不认真,听的人却也开心。后来有个不通世故的愚夫,上来就说这小孩以后肯定会死,被主人家乱棍打出。愚夫虽傻,说的却是实话。这个世界,有生就必然有死,出生之时就已开始入死之旅…… 有生就必然有死,话说的不错,可不是死到临头的那一刻,又有几个人感觉到自己会死,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你想知道为什么你不怕死吗?因为你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觉得死亡会降临到旁边人身上。 ”萨特是这样说的。我曾经做过一个很不精确但有意思的口头调查,询问朋友如果告诉 ta 确定的死期,哪怕是活到 100 岁,问 ta 愿不愿意知道。答案是意料之中,没有人愿意知道。因为一旦知道了确定的死期,直面死亡之后,剩下来的人生就变成了一场倒计时。死亡的不可预期,这可能是不确定性带给人安全感的不多例子之一了。 以前在天涯遇见一个叫做米老排的人,他已经死了,骨癌。在他知道自己患了绝症后的几年时间里,做了许多自己以前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算是现实版的《遗愿清单》(值得一看的电影)。有时我会想,如果没有这场绝症,几乎可以肯定米老排这辈子都不会去做那些事情,几年里能做的事情却在几十年里都不会去做……直面死亡,是坏事,也是好事。 直面死亡,就是意识到“生之必死”的事实,意识到之后大体上可分成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既然生之必死,那就去享受生命的过程,努力去实现自己希望的人生价值,表面看是积极的;一种是既然生之必死,那生命只是无意义的一个过程,或在对死亡的恐慌之中度过余生,或在宗教中寻求来生 or 死后的幸福,表面看是消极的。看似不同,可出发点一样,都是对死亡的恐惧。 单从对死亡的恐惧来说,我们比起那些刚从树上下来的古猿并没有多大的进步,死亡始终是萦绕在人类心头的一片阴影,死亡意味着个体意识在现世的消失。为了掩饰这种恐惧,有了灵魂的概念,有了地下和天上的世界;随着科学发现证实地下和天上依然是现世后,又出现了平行空间的解释。即便有了宗教的安慰,可死亡依然是无法超越的…… 死亡是无法超越的,于是便有人试图从他者的记忆中获得永生,“留取丹心照汗青”说的就是这个企图的正面部分。在这个认识下,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彻底地遗忘。中国人的祖先崇拜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你有子嗣,总会有人记住你,逢年过节的还能用个木牌牌替代自己受上几拜。为什么逐利?因为生之必死,而利可以让现世活的更滋润一些;为什么追名?因为生之必死,而名可以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曾经来过这个世界。追名逐利,或许说到底都还是因了对死亡的恐惧。 小沈阳说:“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死亡,或远或近总是摆在那里,你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过完剩下的人生? 萨特说:“ 人活着的唯一价值,是行动。 ” 这就是全部的答案了吗?死亡真的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悲剧吗? ===================== 终于出场的激动的分割线 ===================== 死亡是有价值的,死与生,犹如黑暗与光明。 没有黑暗,何来光明的温暖?没有死亡,何来生命的可贵? 追名逐利或许庸俗,可这庸俗之下却是生命的涌动,犹如一股激流奔腾。 死亡,或许是件令大多数人沮丧的事情;可永生却是真正的地狱,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同样值得一看)表达出了永生地狱的部分残酷。拥有死亡的意识,或许是人类的福气,不知福的人却是绝大多数…… 什么是顺其自然?死亡,难道不是自然么?将意识到死亡的认识当成一件难得的礼物吧,人生或如盛宴,死亡就是这盛宴的最后一道甜点……如果总是想着这甜点,那前面的大餐估计也无心品尝了。 如何品尝? 坦然面对死亡,顺应本心尽可能自然而然的绽放生命,这是我的态度。
个人分类: 夜雨醉话|2979 次阅读|4 个评论
向自救的煤矿工学习
wujingzhi 2010-4-5 21:02
这次山西煤矿事故一百八十多小时后一百多人陆续获救,这一事件可以载入史册! 我没下过煤矿 ,但是听人说那种感觉是非常恐怖的,用矿工的话形象的说就是四块石头夹一块肉,吃阳间饭,受阴间苦,随时都有被压扁的可能。 我没有下矿井挖过煤 ,但是我有亲戚在煤矿,也有不幸的事发生,知道在煤矿工作,即使不下井都会要命的。在井下纯劳力的挖煤运煤是什么样,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出来的。 我没遇到过透水 ,也没处于瓦斯浓度很高的环境中。曾经漂流过,也是在安全设施很好光天化日人数众多的条件下去的。在瓦斯浓度很高的矿井下遇到透水,想象不出什么景象。 我曾经几天吃不好饭,但是没有连续八九天吃不到食物,喝不到干净的水,见不到阳光,时时处于死亡边缘,随时目睹工友罹难~ 我们可爱的煤矿兄弟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常人永远无法经历的生死考验。我不知道要向他们学习什么~ 但是我总觉得应该向他们学习! 学习爱生命?学习为活着坚持?学习不畏艰难突破极限?学习~ 或许只学习他们单纯的为了活下去而做一切可能的可能! 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这好像是一句电影台词。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也是需要学习的! 有的人或许忘不了伟大的国家和人民在这次救援中壮观的行动。但是,我不想褒扬这些,因为这是多么令人扼腕捶胸的壮观啊~~~我不愿在这多言~ 只想说原来不公平成为事实后,公平变的那么不可思议! 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关注 这一百多人获救的工人,他们是千千万万煤矿工的最典型代表!更是普通中国人的代表! 上天拯救那些自救的人们! 向英勇自救的煤矿工们学习! 祝福每个活着到地下的煤矿工人们可以如此体面的自己活着走到地上,回家!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126 次阅读|4 个评论
《甜甜花絮:人生问题》
liwei999 2010-3-13 04:51
《甜甜花絮:人生问题》 Posted by: 立委 Date: September 18, 2007 12:26PM 世俗家庭的一个坏处就是父母在儿童早期教育过程中,面临人生的根本问题时无法解答的困境。生死就是这样一个问题。甜甜很小时候就不断问这个问题:I dont want to die. Will I die? 我只好支吾过去:you are young and healthy. Dont ask silly questions. 她有时候就自己安慰自己:ye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why bother? And maybe some long life medicine will be invented by the time I grow up. (想起我小时候也常幻想人类终会发明长生不老的药物。)我不置可否,心里想,要是宗教家庭就好了,一切都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必要讨论这样的问题。可是,有时候,她却要进一步追问:Dad, but can you and Mom have enough time for the long life medicine? I dont want you to die. 我只好安慰她说:we will not die. We will watch you grow. 她说:promise? 我说:promise. 回头跟领导说,我们一定要顾惜身体,至少要好好地培养她上大学,找到自己的家。 我觉得,在孩子还不能理解人生问题的时候,告诉所谓事实是不明智的。 这就好象在孩子满心喜欢等待圣诞老人的礼物时,硬要说明圣诞老人的子虚乌有一样。 有些事情需要一辈子去慢慢理解,包括生死问题。 我最近还在想,如果上帝要惩罚一个人,就让他永远不死。永远不死的可怕,比死亡更甚。 穷富也是一个老问题。甜甜总问:are we rich? 我说: no. 又问: are we poor? 我说:no, we are just normal,middle class. 她说:I get it. We are not rich and not poor, we are prosperous, right? what is properous? 我问。 Prosperous is on the way to be rich, but not rich yet. 关于金钱,我只灌输两点: 第一点是不能奢侈和浪费,money does not grow from trees, money is earned by hard work. 甜甜常常把看来的笑话拿来说:Dad, money is made of paper and paper comes from tree. So technically speaking, money DOES grow from trees. 实际生活中,她有点 over-spoiled, 要求大多满足,家里的玩具堆积如山,尤其是她喜欢的plush toys, 猫啊狗啊,大大小小有几百条了。她自己也常说,I feel guilty that I wasted you too much money on toys, but I love toys. 第二点是,money is important, but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For example, money cannot buy friendship and money does not guarantee a happy life. 她似懂非懂,点头认同。 今天外出,在车上闲聊,甜甜连珠炮一样的一番关于生死和穷富的议论让我大吃一惊。看样子孩子没有停止思考,书本,电视,还有家庭教育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比我在她这个岁数的时候想得深入多了。我赞说:great points, 现实录如下。 1 on living forever Many people talk about living forever. I think its really silly to think of living forever. Whats the good of it? Then you will be Natures historian. You will only live in your memories. Kids will laugh at you. Its much better to live and die, and meet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in the heaven, rather than live forever, having to watch all your relatives and firends die before your eyes. Then what is the point of living without family and friends? 2. on being rich Everyone wants to be a billionaire. I would rather stay normal and prosperous. Being poor is not good, but being rich is not good either. Whats the good of being rich? You will lose your goals. Everything will be taken for granted. You will not be grateful for anything. And it does not feel good either when others are struggling and you get anything you want. Things are more valuable when they are earned. They become meaningless if they are always yours. Comments (1) liwei 02月 21st, 2009 at 8:34 pm edit 小的时候,孩子并不能区别睡眠与死亡。 (108973)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17, 2007 12:38AM 年轻时多数人也不能意识到死亡。这也是年轻人车祸多的原因。 财富是作为追求某个目的的副产品?还是直接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是个问题。家长只能给孩子一个背影,任何说教都是没有意义的。 爱娃娃的孩子往往情绪安定。情绪安定对女孩来说十分要紧。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de-sci.org/blogs/liwei/archives/19611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3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勇敢地活着——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wangxh 2009-10-25 17:12
由海归自杀事件引发的讨论仍然是科学网的热点。多数观点归罪于国内学术环境的恶劣。其实不论怎么说,环境仅仅是外因,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也就是个人的心理状态。写了两篇文章,看起来好像是在抱怨、在调侃,实属兔死狐悲,慨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命途多舛! 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呢?就是自行仙逝是否也有该不该、值不值之说呢?正如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迁 所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自行仙逝有如下几种: 甲类畏罪自杀。传统知识分子把自己的名节看得重于一切,一有问题只能一死了之,无脸面立于人世间。虽然有时候出问题的缘由就是为了立身扬名。 乙类忠君爱国,以死明志。从屈原到谭嗣同皆是,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丙类环境所迫,生活无望,结束生命。这类其实是心魔纠结于心中,只是自己不能自拔而已。 对甲不想说什么;对乙不需要说,也不会说;对丙有话要说: 人生在世,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话听着很没骨气;有人说死是懦弱的表现,好像也不对吧,死是需要勇气的,谁不服死一个看看;也有人说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也有人说以死抗争,可以警世,是吗?中国的知识分子根本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不用说一个洋博士、土博士自杀,就是一群又能怎么样!除了我们自己圈子里兔死狐悲一番,有谁会拿着当回事儿呢!一个才华横溢的年青科学家的暴死竟比不上一个私生子!我们世世代代讲屈原,学习屈原,以他为楷模,可统治者什么时候真正把屈原们当回事儿了呢!请看屏幕截图近几天的热搜词,已经后翻到10月6日,22日以前根本没有我们讨论的关键词。 是啊,鄙人赞同死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暂且不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常以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振兴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也不说那些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座右铭的志士仁人。单说给家人、亲戚、朋友、甚至同学和老师带来的痛苦,就不该走这条路呀!想一想含辛茹苦的父母亲,想一想给予无私帮助的亲戚朋友和同学,更要想一想培养你成长的老师。这样分析来看,这种不负责任的死其实是 非常自私的 !可话又说回来,这种自私的思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然根源于教育者父母亲、教师和学校 !【不敢继续往下说了】 面对恶劣的环境,其实活着的才是勇敢者。无论是土博士还是洋博士, 博导还是硕导,无论是教授还是副教授,请不要做毫无意义的事情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勇敢地活着!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按照管理学的木桶理论, 绝大多数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的弱项,而十之八九的人却只考虑自己的最强项 。以自己最强项取得成功的人实属凤毛麟角,如老牛(牛顿),老爱(爱因斯坦),老丘(丘吉尔)等等。鄙人觉得,人生也可以用 马克思 的名言诠释: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不畏艰险、勇于沿着崎岖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最后,请重温一遍年少时曾经背诵的 普希金 的励志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即将到来。 现实总是令人悲哀,可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显得十分美妙。
个人分类: 心之悟|40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与糟粕,生与死,中医与西医
sheep021 2009-9-28 13:08
本文内容摘编自 《问中医几度秋凉》 一、 科学与糟粕 母亲对精神类疾病的态度和看法与西医有很大不同。我一直关注西医对精神疾病的研究。母亲去逝近三十年了。这期间心理学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可我发现,其科研成果并没有超越母亲所在的中医认识范畴。 小时候对母亲的这些认识并没有在意。我以为这些都是常识。大半辈子活过来之后,才发现,当今科学并没有这样的认识。母亲站在中医角度对精神的人和肉体的人的认识并不是落后的,而是整体超越当今科学,有许多东西为当今科学解释不了。 受母亲的影响,我在后来做妇女工作和法律工作时,在维护妇女权益和法律尊严时就不太可能严格按照当今的女权意识和立法理念行事,而是融进了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她的老师一生不求财,不求利,不求名,便是对生命也是适可而止,早早撒手。母亲和她老师的做法一脉相承。一个西医的人生信仰可能不影响他的行医。可一个中医的人生信仰却会直接影响他的医术,如果母亲执着于生命,执着于青春,执着于名利,她怎么做到在医治病人时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舒理气血,平和阴阳?一个魔鬼可以当西医,可却当不了中医。 中医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人生观,世界观,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可惜我小时候没有认识也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正因为母亲的这一人生态度,所以她才是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在医院这一不适于中医生存的环境内,她不是考虑工资,名利,地位,而是不让中医不得施展。 医院这种形式适合西医,却很难盛得下中医。不仅仅是医院,便是科学也很难框住母亲的行医。但母亲认为她还是科学的。她研究西药,根据西药使用后病人的反应来分寒热五味,对已接受西医治疗的人,她总是把西医的治疗也纳入总体思考。 母亲毕竟是在科学时代内生存,不可能一点不受科学影响。对中医,她按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新中国中医方针,把她老师传给她的东西按她能理解的和不能理解的分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 有一次,一个晚期癌症病人被她丈夫背到母亲这来了。母亲当然看不了,可这丈夫不肯接受这一现实,苦苦哀求母亲,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无奈,母亲给他开了一个中国古方,说是给病人吃老母猪肉。 这个男人从农村买来一头已丧失生育能力的老母猪,杀了给妻子吃肉。这女人十分想活,加之对母亲的迷信,就努力地吃。到了医生宣判的死期,她也没死,一头猪吃完了。一个冬天过去了,女人的病竟好了!两口子来谢母亲时,母亲一脸茫然,她反复自言自语:这糟粕不是糟粕? 一位火车炉前工,由于生活不规律,得了很严重的胃病。带病坚持工作,吃药的效果也不好。母亲笑说,有一个糟粕方子治这病,说是备七口大缸,将稻草烧灰,填满大缸,用水浸泡,浸出物会有白色物质沉淀缸底,收集这七口大缸,可得一碗。将这一碗白色沉淀物服下,可治此病。 听了这个方子,我和鲁迅对中医的看法再一次统一。觉得中医有疗效的方子也是从这些五花八门的方子中歪打正着地碰出来的。 这个炉前工有一次疼得死去活来,遇到一个老太太就将小苏达调合了一碗,让他吃下。他吃惊于怎么可以服用这么大剂量的小苏达?但疼极了,老太太又一个劲地鼓动他,他就吃了,结果就不疼了。又吃了两次,竟全好了,再没犯过。母亲听了,就念念不忘。老要泡七缸稻草灰看看那白色物质是什么东西。我想,随着母亲临床经验的丰富,她对糟粕的否定产生动摇。 二、 生与死 中医给了母亲一个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一个淡泊的心境。 我想这也是受了她老师的影响。 母亲说,她的老师在过了六十岁生日后,收拾干净一张床,交给我母亲一个蝇甩子说:别让苍蝇落我身上然后躺下,绝食七天而死。我追问母亲:老师为什么要死?是生病了吗?是厌世了吗?是信仰什么教吗?母亲说不是,老师只说,人活六十就可以了。可我觉得这话站不往脚。对中医来说,六十岁正当年,正是经验丰富,大有作为之时,怎可以死呢?我一直认为母亲太女人,给你蝇甩子让你赶苍蝇,你就赶,老师说要死,你就让他死?便是大家都认可了,你也不能认可啊?你得给他灌米汤啊?母亲说,那不行,老师要安静。我母亲可真够听话的,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让老师饿死了。但是后来看到母亲对待死亡的安祥态度,我知道她早已接受老师对死亡的态度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西医的推崇,也象对先进,科学,富有等概念的理解也有所变化一样,甚至觉得,人固有一死,安安静静地死,比有钱人轰轰烈烈地让西医给治一番再死要好得多。 我的一位同事,得了支气管扩张。省医院要给她做手术,把肺子割去一条。领导派我去看看。我就去劝阻,人家不听我的,听医生的。没办法,手术头一天我去给医生送红包,就我担心的问题与他们探讨。医生嘲笑我说:这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样的手术我们做了一车皮了。我问失败的概率有多大?医生说就和天上掉下块陨石砸到你头上一样。我一听,这就没什么问题了。 手术是那种大掀盖的开胸手术。病人在里面开胸,主刀医生在办公室看报纸。等护士来告诉:打开了!主刀医生才进手术室。不到二十分钟,他就端个装肺子的小盆出来了。 我看着医生端出的一片肺子对主刀医生说:这人肺子我是没见过,可猪肺子,狗肺子没少见。这到了开胸,动刀割的程度了,这肺子怎么也得变色,变质才成吧?我怎么看这片肺子没啥大毛呢?医生气得不拿好眼睛看我. 又过了两个小时,人被推出来了,从前胸到后背足有五六十公分长的刀口,别说割去一小条肺子,就是什么也不割,只这么把皮肉割开,把肋骨锯断,把胸腔打开,再一层层地缝上,便对一个大小伙子来讲也是一个大伤元气的重创。 胸侧开了个洞,插根管子,下面接个瓶子,从胸腔中向外流着血,医生说这是为了把胸腔中的积血流尽。不到一小时,瓶子满了,我找医生问,这血是不是流得有点多?医生说就是要流干净。又不到一小时,瓶子又满了,医生说没事的。又一个小时,第三瓶又满了。我去找医生,我说,人有多少血可以这么流?医生说那是胸腔积液,不全是血。我挺来气,是不是血我还看不出来吗?再说就是胸腔积液也没这么个流法啊?我坚持要医生来看看,医生过来看,这时第四瓶也满了。一量血压是三十,一看眼睛,瞳孔扩散 医生和护士,把病人抬上车,推起来就跑,进手术室,紧急抢救!扔给我一个箱子,说手术室一滴血也没有,让我马上到血站弄血去!我开步往外跑,听到医生又给我一项任务:准备后事! 我这个气啊?没把我给气死!这不是陨石砸头顶上了吗?可我连生气的时间都没有,我必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弄到血!当我把血送到手术室,我人累得要昏过去了。 由于创面渗血,为了止血,只好把整个一侧的肺子全割除了!又由于没作这方面的准备,什么填充也没有,所有目地都是为了不让人死在手术台上,一个人就这样给废了。 还遇到一例类似的手术。 人家告诉我一个朋友从北京做了口腔手术回来了,他正在绝食,让我去劝劝。这个病人让我很痛心,他是少有的好人,总是尽心竭力地帮助别人,却不求一分回报。他不抽烟,不喝酒,连茶都不喝,所以想给他送点礼都没东西可送。让这样的人死了的确太可惜,可怎么劝呢?这不是劝的事,怎么也得借助点什么。 我在农村一个老太太那弄的用野兽油配制的偏方药,拿到病人床前。我告诉他抹上这药就可缓解疼痛,他应该努力吃点东西他看着我,见我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他伸手要来纸笔写了三页稿纸,后来他家人把这三页纸珍藏起来,这是他的绝笔,此后他再没写一个字。他写得很明白,他得的是口腔癌,家人签字做了手术,将整个上腭切除了,他说不了话,不能吞咽,疼痛不堪,这样的生命还如何存活?有什么意义?他绝食九天而死。 这之后,对危重病人,如果是我的好朋友,我往往不是救,而是帮助他们速死。我知道我这么做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了,我没有理由让朋友们速死,而轮到自己那天却贪生怕死,我想,我这样做就是等到我那天,朋友和我的孩子会如法炮制,替我了断。 看到巴金的死,我的心情说不出地复杂,巴金多么敏感,细腻的一个人,他是如何忍受让他活着这种欺凌的?他从前经受的所有苦难和凌辱都抵不上后来不允许他死亡带给他的羞辱,我感到天下再也没有比这更残酷,更戏弄人的了,怎么偏偏就让他这最善于体会的人遭遇了呢?十几年前,当再一次把他抢救活了时,他万分无奈地说了他人生最后一句话:我愿为大家而活着。之后他就拒绝说话,这是何等的悲愤?我们活着的人能承受得起巴金为了我们而这样活着吗? 冰心晚年为自己制了一个印章,上书一个字贼,她说,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人这不是做秀,孔子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他深刻的人生体会的。 过去的人对死亡不象我们现在人这样拒不接受,对立情绪极强。小时候看着一些刚刚六十搭边的人就开始纳个鞋底,备快布料,稳稳当当地为自己备寿衣了。 做好的寿衣经常晾晒,过年时还要拿出来穿一穿,这是多好的死亡练习啊?我家邻居有个老太太,夜里自己把寿衣穿好,早晨家人起床,看到老太太穿戴整齐,已死多时了。 可如今,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发病了,拉着我狂呼:救救我啊!这真是给我出难题,你都没有阳寿了,让我如何救你?人可以不活在岁数中?另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不肯从太平房门前过,说是厌恶。难道死亡不属于她? 三、 中医与西医 西医无法统纳中医, 中医治病的全局效果目前比不上西医。但我之所以还支持中医是因为我看到西医治了很多病,但也造出了许多病,而一利一弊成了现代科学的一大特征。虽然不能说得不偿失,弊大于利,但这弊实在让人即便是在利的巨大诱惑下也难以接受。这就象手术疗法。如果能不手术能治好,任谁也不想享受高科技。最重要的是,西医的迷信科学和西式的养生观念给现代医疗造成巨大负担。可以用简单方法治的非用复杂方法治,可以不治自愈的,非得治而后愈,可以带病存活的,非得依赖医疗而存活,本应自然死亡的,非大治一气而后死。本可以靠良好的生活观念少得病或不得病的,非用强大的医疗体系支持一种不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西医思想指导下用中药,实在不是发扬中医药,而是令其浮肿而亡。 中医与西医真是如水火一般不能相容吗?意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真就不能统一吗?这个问题难道触及大脑极限了吗? 西医对中医的结合只能用技,不能用理论,终归不是中医。而中医对西医的容纳难度是不是可以小一点?女儿说,不行,这里有一个思维上的屏蔽问题。中医一旦看到病灶,象西医那样在片子上看到肿瘤,眼光总受这病块影响,这思维就很难转换到中医上做整体思维了。这话有道理,但不是绝对的。 可不可以用中医统纳西医? 中医是把人做为整体来调治,可也从不排斥技术手段。所谓整体思维,就是把所有能考虑进去的因素全部加以考虑,当然也包括西医手段。 中医是有能力吸纳各种技术的,以毒攻毒,以一种病治另一种病,针、炙、刮痧、拔罐、按摩、推拿不正是把所有能用上的手段都用上了吗?乳香、没药是来自外国的香料,不也堂而皇之的做了中医的常用药吗?中医对医用手段是不厌其多,我母亲就常把西医当成毒,去攻另一难解之毒。 当有的病灶形成痼疾,造成五行失衡、偏枯,非药能解时,西医的干预正如大毒,改变一下五行胶滞的状态,给中医一个再创平衡的机会,这又有何不可呢? 女儿也认识到,她所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做为一个现代医生,西医临床是必须拿得起来的。我说,你不能当一个病人需要你抢救时,你说你是中医,无法给予紧急处置。你也不能因为离开医院和医院的设备就无法对病人进行救治。更不能以这是两种思维为借口拒绝对一个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我说,中西医结合百余年的失败之路并不说明此路不通。 中国文化能不能杀出一条生路来我把希望寄托在中医这里了 。
个人分类: 逐鹿中原|110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匆匆
backswimming 2009-7-13 09:07
一个朋友的兄弟年纪轻轻因癌去世,朋友精神萎顿。如此近的距离,无奈的看着年轻生命的消失,最是令人心痛。想起生死,想起岁月和时光,故转载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借此纪念。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原载1922年4月11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34期)
个人分类: My life|2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学随笔
tianwaiyin 2009-5-17 14:15
柏拉图美学 美学从根源上说,不是关于艺术的哲学,也不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对于人的生存的本体状况的揭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善美是并举的。当说一粒种子存在的时候,指的是它包蕴在概念中的无限可能性,还是它的此一刻和之后的生长的春华秋实的在人的感官中的呈现,或者是在人的信念中的天地灵性的负载? 更多的时候提问的魅力在于问,而不在于答,以上的追问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于存在,更确切地说是人的生存境遇的揭示。人的生存必须根基在身体为表征的现实性上,但是绝对不仅仅如此,无论是在感性的现实性中,还是信仰和思的观念中,都有遏制不住的从现实的杂多有限向整一无限的诉求,向人作为灵魂存在的畅望。抛却人的情感和信念,即便是在思中,无论被思把握的自我是怎样的经验的碎片的整合的有限物,还是被历史时代的各种错层构造的角色,那个不断的在此一刻的思索身后后推的那个纯粹的我思的影子却是时时在显示着精神整一的尊严,而这个意向中精神的整一体就是灵魂。 生存所负载的所有的对整一的割裂都在灵魂的映衬中趋向弥合:思是灵魂的自我对话,通过思回归灵魂;信仰是灵魂的执拗的自持,神的自我凝聚;负载灵魂生存的身体作为现实性的表征,以其自身成就了灵魂在自我观望中的自我回归,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美。灵魂的在感性现象世界中的自我观望,这就是隐现在柏拉图《斐德罗篇》、《会饮篇》、甚至整个美学论述中的灵魂。而通过解读和论证来发掘这一切正是本文的夙愿。 关于柏拉图美学的研究,要么是对其散见于全集中的艺术论的整理和开掘,要么是从其哲学体系出发所得出的美在理念论,无论是深度还是体系性的要求都没有达到相当程度的要求。而本文试图从灵魂存有的角度去审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所致力的就是从深度和体系性方面作出努力。 蒙太奇 蒙太奇最先出现在建筑理论中,但其影响绝不限于电影艺术,后现代文学中的拼贴,甚至中国古典诗词中语序对语词的并置,都可以视为蒙太奇的手法。再推进一步,修辞格中的比喻、拟人、象征、夸张,艺术手法中的反讽、悖论、戏仿等等都可以视为蒙太奇的变体。而这样表述的根基在于:艺术修辞所追求的目的在于审美意义的获得,而这个获得途径是通过两个不同事物(意象、事态、场景)的组接,也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语言的日常用法,从而取得艺术效果,而通过组接获得意义正是蒙太奇的价值,换句话说,蒙太奇可以作为艺术修辞的表征。 参照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视知觉不只是单纯的感知活动,在感知背后运作的是广义的语言机制。两个事物的图形的并置,一个事物与自己正常语境的背离,之所以能激化出意义审美的、观念的,正是在于使某物在世界中存在的语言的赋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使世界、是某物到来,当上帝说要有光的时候,有的不只是光,也有整个世界,光只有在世界中,在世界他物中的区分中才拥有自身。这是语言在区分中赋予存在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联结,正因为一个事物但因其自身不可能成为自身,它自身的奥秘,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奥秘在于区分中的关联,数学公式、物理命题是一种属于理智的关联,艺术修辞的关联则是一种属诗性的关联。科学知识以命题的形式揭示的是这个世界的逻辑秩序,而艺术修辞则是以形象揭示出这个世界的诗性意蕴。因而深入地对蒙太奇的探讨只能以语言哲学、语言美学为理论资源和切入点,而语义学哲学的挑战性却也是它自身对旨趣的吸引力。 正如色盲对颜色客观性的冲击一样,美是客观的同样存在着明证性,然而不管美诗意是否是客观的,它最终的呈现自身却必须以美感标示自己,必须在美感中与此在的生命相遇才能呈示自身。因而对蒙太奇的探究不能停步于语言哲学的层次,必须要迈进意识主体的领域,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从原始的诗性思维,到席勒尼采的哲学人类学角度的对艺术的注解,都在暗示从意识主体切入诗性的契机。艺术修辞作为超常规的组接,显示出对日常世界的背离,这跟戏谑、插科打诨、狂欢、口误等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否这正是此在的意识主体的出神的情态使然?这个必须在此世又不愿是这样的永远以异在畅望自身的意识主体,必须以对此世的背离来守护自身呢?晨钟云外湿,月傍九霄多、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也许正是精神在与现实性的即中之离中恢复自身吧。、 美 人们对《庄子秋水》里的那个寓言故事的表层寓意的把握相当准确,告诫人们不要自高自大,要记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免贻笑大方。但是对《秋水》寓意里的深层意蕴人却很少关注。当故事继续,如果让海神若去见天神呢 ?那份心底的谦虚只能是对于比自己弱小的,不管怎么说,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要自己俯首于他者,毕竟是尊严的损失,总不免被贻笑,置身于被侮辱之境地。化而思之,世间一切被呈现的有形之物,总免不了落入被有限性分割的境地。大到鲲鹏,小到麻雀,总不免有所局限。所谓的尺有所长,存有所短。在任何一种语言里 形容词都是成对的出现的,在剥去人的价值取舍倾向之后,单从理智角度上看,是因为形容词的根基在于比较,而比较的双方只能是有限之物,被有限分割之物,这些表现在形容词的描述上:美丑、善恶、贫富、贵贱。而所有落入有限性分割的存在情态就是痛苦,是向无分无限的挣扎,是对有限性的不满,是对实存的厌恶。幸福的词语序列不是:美、善、富的单方面的境况拥有,而是无分的境况,只要形容词存在,比较的序列是不会停止的,永远有美就永远有丑。所以真正的幸福是没有对立面是。摆脱了有限、短暂缺憾的无限、永恒、完善只能是一个梦幻、一个神话。从名词的角度辨析,爱情的真正魅力在于两个灵魂挣扎着对分割的弥合,而其根基在与性别的分割 。取消自我与他者的界限,就是无分、是极乐、是福祉、是大明。庄子也是蝴蝶、蝴蝶即是庄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两忘山水之中、心与物游、天人合一、悠然南山之为化境,是美、是诗对生命的困境的弥合、是灵魂尊严在别样观望中的自我慰藉。 恶 有一种观点把恶称为精神灵魂向物的沉没,因而伤害了灵魂自身的神性,有损了灵魂的完满幸福。恶作为向物向现实性的对精神灵魂的完满的背叛在现实中的痕迹行为经验就是罪,在向灵魂复归的路上对罪的清理就是审判。那种欲望下的亢奋、激情、毁灭既是恶,也是行为的罪责,性作为恶是灵魂向身体的沉落,作为罪是向现实留下的恶的痕迹。无论恶还是罪承载的主体就是在欲望在向现实性引诱屈服下的灵魂。忏悔和审判的对象是坠落于世的灵魂,而审判忏悔的主体也是灵魂,这次审判的庄严不只是灵魂的超然于世的神性,也有经由审判灵魂向自身的回归。在性的极致之后的疲软,虚脱那种死亡的感觉是肉体在剥夺了灵魂之后的自我宣示,那沉重下坠的是肉体现实性的质感,身体的死亡只是属于他人的话,可经验到的死亡只有灵魂的死,精神分裂,异化,性,痛苦。罪恶的真的是这个躯体,这个在世,这个现实性吗?幸福只是灵魂飘渺在世外的无何有的神吗? 欲望,冲动、生命这些词的意义聚合轴无非是实现,实现无非是对现实性的拥有,但是这个实现本身就是一个很悖论的东西,实现是一个不现实存有的东西但是却存有着,因而才可以有在现实中的呈现所谓的实现。对于人的行动来说,伦理既是行为的迹化,也是行为所以发的原因,不自觉的行为称不上伦理。因而欲望、冲动本身需求的一个前提就是某物在非现实中存在,进而要求现实性的存在,这就是实现的本意。对于生命来说,它是精神的实现,如果精神的整一称为灵魂的话,也就人类灵魂的实现。但是一个本身没有现实性的东西如何能成为现实性呢?一个种子,萌芽,成树,结果,可以称为对现实性存在的蕴含,但是真的不需要现实性的支撑就可以存有吗?那种子毕竟也是实事的可见。可见将拥有现实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谎言,从一个角度可以说欲望是精神的匮乏,一个现在的精神,对现实性拥有的匮乏,因而要在意识、语言、历史、经验中替补自身、弥合匮乏、虽然也是在承受异己,但是另一个角度同样真实:欲望就是精神本身,没有现实性的支撑,一切都是空无,肉体、经验是在世的现实性,同样也是精神本身的现实,灵魂从来没有优越的高高在上,它只是在这一个的肉身上的自我绽开,虽然奇妙的是绽开就是先在东西的绽开,但是这儿强调的是它不管怎样也只是现实的存有。肉身的焦躁和痛苦是灵魂的挣扎的话,那充实、拥有不同样是灵魂自身的存有吗?从这儿看;肉体现实性才是灵魂完满存有的根基,幸福之源? 哲学 哲学的基本追问是,有 什么,或者是存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对于存有来说,真正有的只是现象,看到的经验中的风花雪月,自我的生离死别。但是对于不同的哲学流派来说,由于自身的观看点,他们往往把这些现象整合成一定的秩序框架。在形而上学看,呈现给肉体的感官的现象是变动不居的假象,只有现象背后的实体才是真实的,对于凌驾于现象之上的实体来说,了可以区分的是两个领域,一个是精神的 ,一个是物的,它们的最高的范畴是各自的完满,一个是灵魂,一个是物的理式,它打通它们的是造物 上帝,灵魂和理式统一在这儿,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假的欺骗的幻象,这有这些理式的形而上的实体才是真实的,所谓的真理,因而德谟克利特弄瞎自己的眼睛彻底摆脱现象的欺骗,直面真实的实体存在。 尼采认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真理,哲学只不过是以语言的修辞构造的假象,就像语言的修辞运用会描绘一个东西的存在一样。上帝是没有的,形而上的根本不存在,只有尘世的颠簸流离,破碎消散才是唯一的真实。如果是这样的话,事先预设一个完满的超越现象的实体的存在是经不住理性的审问的,存在主义的策略就是,存在肯定是某物的存在,虽然它的本质不可能被预先给出,但是他的现象的存在,毕竟预示了某物的在,这就是为什么花开花落在暮霭流嵐或者古今的时流上,都可以被归结为花一样,虽然没有预设的本质,但是他确实是有本质的,只不过是要在时间,现象上的无尽绽开。结构主义是避开个体存在物的本质的探讨,把个体整合在比个体更大一些的个体关联,就是所谓的结构,从而在现象背后给现象找支撑。解构的主义,则认为,事物本身,即所谓的有某物,关于某物的 本质 ,存在,根本可能在现实中完满到场,物永远只是与时间推移,总是在消散中,将自身推向远方,成为根本没有。后现代的思潮,在对那些宏大的 真理、知识、正义、科学、等等的彻底避而不谈中,的策略是用衰弱的思想,分析现实世界中呈示出的现象,对社会的结构的分析,个体存在状况和信息的制造等等的思索,都是鄙夷形而上,只对现象的分析,关联,他们的知识观只是这些关联和分析,不再显示那知识是真理的显现的踌躇满志。 以上是对相关哲学流派的审视,至于本人的对于 有 的观感 则在于:不管灵魂和物的 或者上帝是否有,至少唯一真实的是此生。是这个作为现象存在的我和世,经验中的意识才是真实的,在意识中,一方面精神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另一个方面,物在意识中呈现自己。即便是哲学都可以称为语言的虚设和修辞,毕竟意识中的存有是作为意义存在的,一个单词,一个字符,一个树的形象,一个音高,一旦呈现在意识中,就有了它的存有,而它们的存有是以意义呈现的,一个月亮的意义,总在语言和所有的言说中,在历史中被呈现;人自身也是在经验中,在意识的存有中显示的存有也是意义,自我的性格,气质,夙愿,个性,神韵都是以意义呈示出的自身存有,所谓的智者乐山,松竹梅的美学比德。因而对我来说,唯一的存有就是意义,自我,物都是作为意义存在的,一本书的内蕴,自我的风情万种都是这个世界上意义的展现。如果我再写一部纯哲学的论文的话,我题目就是 意义的解析,就是对这个世界上存有意义的解析,这儿的构架是,意义赋予的两端,一个是精神整一体,即便是形式上的,一千个读者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作此注解,一个就是跟精神一样无缘无故就在的物,它们之间的关节在于语言,。体现在语言上的思和诗,还有精神的信仰,跟对物的感知的思维的把握都是意义赋予的机制。 生与死 对于思维的迷恋,和人生阅历的匮乏使我的生活很枯燥狭窄,说实在的,你的语言对我很有陌生感,但是我还是坚持着读了下来。你的视角和讲述,语言中的节律和意境对于意义的呈现,很见文学的功底,虽然也有潜力可开掘。鉴于个人的趣味,我只想就我的误读,作出自己的体悟。那个凝结在宇宙深处的黑色的斑点,可是来自天外,却不经意的降临在是个世界上,沦为这个躯体、时代、出身、又被这样的经验和文化环境所充斥的实在物,在经验的碎片和权力的夹缝下的焦躁的个体,但是它时时在畅望着天外,那个属于它的尊严和归宿。这个即便是在技术和经验和历史断层下的肉身,仍然在执拗的显示着自己的夙愿,在对童年的回忆,在片刻的感伤,在梦幻中,在潜意识的自私中和良知中,都在显示自己向自身的作为整一的挣扎,一花一世界,每个人的梦幻不管多么的卑微和宏大或者无语的沉默还是酣畅的表现,都是这个整一的整合,和对精神作为整一的存在物的抚慰,而这个整一的精神体,不管他的呈示是如何的依赖于经验的现象的物的,他的自身形式上的整一都可以成为灵魂,也正是这个灵魂的显示,给这个世界带了意义,一朵花儿的诗意的显现,或者是物种的区分等等都作为意义出现。而这个意义的赋予就是灵魂的馈赠。 这个时时处处把自身作为整一的灵魂。才把某物认为某物,才会寻求现象背后的存在自身,才会寻求世界的整一的关联。我的表述是观念化的表述,是灵魂的位置迁移到 我思之后的意义赋予,同样,你的小说,是在灵魂迁移到 我感 后的意义赋予,体现在你的视角和讲述动作,还有个人体悟在语言中的展现,。而这个意义赋予的同时是灵魂自身的抚慰,我的是在观念中,在思中抚慰自身,你的是在灵魂现实性的展开形象情节,意象中的抚慰。这个源自宇宙深处,或者是是宇宙之心的灵魂,也许在内容上没有实现自己的整一,只是经验碎片的整合,但是其在形式上却具有不可否认的尊严,就是这个主体的地位,你的那个三个我的隐喻就是不同内容充实到这个形式上的灵魂地位上时的表征,同样这个内容上的不确定也是我曾经的精神分裂的根基。这个灵魂在根本上作为精神的存在物,它自身有着双重的匮乏,一个是它必须依赖于物而存在,灵魂必须依附于肉身,这个躯体,这个人。另一个是它自身的深层匮乏,即便是有肉身的支撑,它也不可能形而上的高高在上,而是它本身什么都不是,只是自在的晦暗,它必须要在现实性中展现自己,进而认回自己,人的阅历,艺术,历史,书本,都是作为现实性的展开进而充实到灵魂自身的内容中,那个黑点,自身空洞到什么都不是,他必须在这个场景这个肉体身上回复自己。当灵魂扩展自身到这个肉体上的时候,这个肉体作为灵魂的寓所,其实也成为灵魂本身,更真切的也许是身体和灵魂就是一码事,这样这个肉体作为灵魂的扩展之后,它要在另一个肉体上回复自己,正如眼睛自己看不到自己,必须在镜子中看镜像一样,爱人、语言、诗歌、图画在这儿都做为挽救灵魂自身匮乏的现实性因素出现,从这个角度看,阴道或者是诗都可以通达灵魂。但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却是,那个现实性的挽救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危险的策略,他在充实灵魂自身虚空的同时,给灵魂带来更大的虚空,那就是灵魂自身的销蚀,那个一个男人,那样的一首诗,那样的一个生活境遇,从其量只是灵魂充实自身虚空的替补物,但是他们却在僭越,在要求着成为灵魂在自我之外的另一存在,更要命的是灵魂自身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在要求着爱人成为她的完全的另一半,灵魂的对话,在世的灵魂显现所谓的幸福,对诗的过度信任造就的忽略历史的嘲弄和侮辱。真实的是灵魂是那一个唯一的黑点,这个世界上永远的孤独,永远的与现实性的不妥协,那个在世的人所能做的只是对现实性的彻底毁灭以拥抱自身,这就是自杀。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疯子日记】八十年代愤青的心灵独白
热度 1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8-8-12 23:30
【疯子日记】 八十年代愤青的心灵独白 最近有朋友问我:为何“ 西域游记之 1987 ” 系列不继续写下去了?我回答说:工作太忙!唉,其实只说对了一半...真正的原因是该游记的前半部分还比较“强颜欢笑”,而后半部分开始比较“愤世嫉俗”,而且过时了,不太适合全面暴露给当代年轻人 …… 笑问:二傻子如此大彻大悟,竟也曾“愤青”过? 答曰:不知死,焉知生? 没当过大愤青,如何能大彻悟 ? . 目前社会上(包括科学网)的愤青就很多!对此,二傻窃以为是大好事,因为当年西行路上,已经有人告诉我: “ 在阳光越强的地方,你看到的阴影越多 !” 事实上,二傻当年伟大的流浪计划最终没能实现,虽然走到了新疆,最终还是屈服于世俗功名 … 回到北京后,心情一直十分郁闷!那天夜里,买了一瓶“雷司令”葡萄酒,独自一人,边喝边写,想到哪写到哪,竟也写下了一篇狂草的“疯子日记” … 特此奉献给朋友们,作为“西域游记之 1987 ”的收尾篇。唉! . 疯子日记 . 不要 ! 不要发出那令人难受的声音, 弄不清是一种动物还是一个人 ? 不过,人本来就是一种动物, 它的声音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美丽动听 … 我悲叹自己,哦!顾影自怜。 也许人都喜欢这样:以自我为中心。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越接近自我的便是最美的。 不过,人有时也会讨厌自己, 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新的自我。 人总喜欢自吹自擂,说自己是精英、是上帝的宠物。 唉!蚂蚁也会这么认为的。 而老鼠更会讥笑所谓天之骄子的人类: “好!你们辛辛苦苦去干吧,去征服自然吧! 我们终归是要与你们分享世界的。 坐享其成乎?这并没有什么可耻! 你们中那些最令人眼红的, 不也是向我们学了那么一丁点本事吗?” 不要自命清高了! 那么多红人强者,他们内心的痛苦你们知道吗? 也许一种虚幻的光芒令你迷惑, 也许周围人那不太值钱的几句话让你卖命? 哦!可笑的生灵啊。 好了,我不想多说了,说多了反而显得自己的可悲。 人,不过是太阳系中一个普通行星上的小生物, 它并没有象自己吹嘘的那样, 已经成为地球表面生物圈的统治者: 与人类共享世界的是不下万类的其它物种! 人类总以为自己是强大的。 对了!它的确强大: 它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它独霸一处,为自己建立了无数僵硬的城墙。 可惜啊! 大自然的神威总有一天会显露的。 到那时,我将看到: 血红色的苍穹覆盖着苍白的大地, 地上不时有白骨陈尸; 平素饱受人类欺凌的乌鸦在啖食肤肌; 偶尔,几声得意的长啸,划破原野上空的寂静。 众神危坐天殿,俯视凡间, 犹如新的一幕即将开始…… 行了!我在胡言乱语, 因为我喝了几口度数并不算高的酒。 可是,唯有在酒醉的时候, 我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真谛: 听!洞穴中的蚂蚁在热烈地交谈, 为今天意外收获到的一只死知了而兴奋着。 哦!是的, 意外的事情总令人感到兴奋, 因为它总算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点色彩, 且不论那是什么样的一种颜色。 遗憾的是,人总喜欢那么一种暖色: 红的、紫的、黄的… 也许是因为人类已退化到不敢面对现实? 不远的近处, 一阵悲锵的萧声传来, 仿佛世界末日的凄景呈现在我的眼前: 秋风瑟瑟,尸骨遍地, 我,也许还有一位温柔的少女, 走在这黄沙的土地上, 孤独,却十分的愉快, 因为自然的本象被我们窥到了那么一点… 哦,遥远的星星似乎也离我们近了许多, 那是因为污染少了! 原子弹爆发时的蘑菇云曾使我眼花缭乱, 月球上人的脚印又令我心旷神饴。 可是,每当我冥思静想的时候, 那些壮丽的带着耀眼光芒的东西似乎不是真实的, 因为它们使我感到难受! 大自然和谐的美感被这些过分醒目的光线破坏了。 看贯了摩天大楼的雄伟, 几棵枯老的古树更令我遐想连篇; 尤其是当春风吹过, 那似乎已死去多年的残枝上 又长出了几颗绿色的笑意… 循环反复,阴阳莫测的自然啊 ! 我在努力猜测着你给我的种种启示, 可惜,除了一种空虚的迷茫, 我感受不到其它… 几位朋友见我疯话连篇, 劝我到精神病院去。 那是什么样的一个去处? 也许是某种神学院似的地方? 哦!不! 他们说那是即将被淘汰的人升向天堂的火箭基地… 唉!天堂可是个好地方。 听我姥姥说那里有长着翅膀的可爱的小天使, 其中一个还会用金箭银箭使你对一个姑娘发疯! 哦?那里可真是个好去处! 可惜火箭升空时的强烈的超重却会使你放弃这一切打算: 那种痛苦的压抑, 你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你的肉体在分化, 异常沉重的感觉… 你在通往地狱的途中, 唯有那真空一样、不名一文的灵魂在相对地上升, 升向理想的乐园… 而最后, 你发现依然停留在原处, 四周依然是嘈杂的尘事, 无数自得其乐的娼妇们在谈论着昨夜的良辰… 啊! 我该如何渡过这可贵的青春,这流血的时光?! 我缺乏对四维时空的感受, 又不愿在甜蜜的接吻中将自己的灵性磨灭… 痛苦啊!痛苦,这迷茫的痛苦, 却也是毫无价值的苦痛! 忘却一切吧! 你不过是大海中一滴平凡的露珠, 地球没有你依然以 24 小时的周期在不停地旋转, 太阳每天正点地从东方升起, 月亮仍然象过去一样对人类隐藏着它那神秘的背面, 每秒 10**38 个中微子不会少一颗地从太阳表面奔逃而去… 呜呼!杞人忧天, 但这不是我的过错, 因为雷司令白葡萄酒的度数太高了。 外面还在下着雨, 一天了,好象有点不知疲倦。 下这么多雨干吗? 北京并不干旱! 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的残景你也许看到了吧? 为什么不到那边去下它几场大雨呢? 在那边下雨, 人们会衷心地感谢你; 可是在这里, 我想也许只有少数几个神经失常的狂人会轻描淡写地夸你几句: “哦!从天而降的甘露们, 为原本生机勃勃的树草们锦上添花来了。” 呜呼! 人往往有水往高处流的心理, 莫非雷神也会这样沽名钓誉? 来了位平素交往挺密的女友, 可是坐不到两分钟就走了。 莫非我真醉到令人可怕的地步? 管它三七二十一! 我又不想讨她作老婆,要走就走呗。 话虽这么说, 每当见到美貌的、富有性感的女性, 我仍然会神不守舍的, 也许这是男人的共同弱点吧? 每当酒醉的时候, 自己似乎能洞察一切, 可惜依然是一个可怜的陆上爬行动物而已, 那种疯狂的野性总是难以摆脱… 可能没有性欲的物种终会被自然淘汰, 因为试管婴儿毕竟为数太少了。 人活在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某种信仰? 可笑啊! 每次世界出现了一个悲天怜人的哲理之士, 便出现了一种新的信仰, 于是,众多无头的苍蝇就纷拥而至, 形成一个堂而皇之的正统学派! 可是, 下一代人会如何看待你那崇高的信仰呢? 活着, 既然父母按自然之生死繁衍规律生下了我, 我就得活着,为他们而活着, 否则,万物灭绝, 更谈不上其它了。 活着, 没什么稀罕, 死去, 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我佛说得好: “万事皆空” 犯不着为这为那而折磨自己。 也许有一天, 在你临死之前,你会觉得, 自己一辈子为之苦苦奋斗的崇高的目标不过是一种幻影, 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于是,你怀着一种极度的失落感,匆匆离去了… 偶尔回头, 望望那依然存在于世间的信仰和人生价值之争, 你又会凄惨地挤出那干核桃般的笑脸, 对你那可爱的子孙后代们说道: “祝福你们,我的苦难的后生们!” 是啊! 我不想写了, 因为酒喝光了,烟也没了, 留下无尽的感叹… 我把钢笔的墨水耗尽, 留下一长串问号和迷茫的惊叹号 …… ?! 1987.9.3. 独饮于清华寒夜 ... ..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8295 次阅读|2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