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潭柘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西山禅院 2007-10-04 15:25
taodeng 2014-2-5 23:52
潭柘寺 翠色深浓抹秀山,我来寻静不参禅。 何期柏柿随人意?谁见蛟虬入水潭? 僧侣兴寺贮玉佛,帝王指地筑金銮。 轻烟散尽檀香院,木磬铜钟雅乐传。 静福寺 宝殿何年废?山门尽日开。 惟馀双古树,香客不时来。
个人分类: 行旅之诗|2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旅行杂记(五)春游潭柘寺
热度 1 qianlivan 2013-4-29 14:3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北京城里的很多花已经开过,树上已经代之以绿叶。而北京西面的山中由于气温低一些,花期还未结束。这个假期正是去京西赏花的好时候。 潭柘寺是北京一座著名的寺院,所谓“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曾经,西至房山,东至通州,北到延庆,南到丰台的三百六十五座村庄都归潭柘寺管辖。潭柘寺中的僧人每天吃一个村庄提供的粮食,一年正好轮一遍。据说兴盛的时候,“有名的僧人三千,无名的僧人无数”,这样的说法虽然夸张,但从留下了的炒菜锅来看,当时潭柘寺中的僧人应该少不了。 潭柘寺我们已经到过几次了,很多时候都是来看人。只是好在寺中古木参天,抬头还能感受到些清净。我最喜欢的还是寺中的两株银杏树和两株菩提树,每次来必仔细观望。今年春天来得晚,所以虽然已经是五一假期,这里还是一片春色。花期将尽,玉兰花还在吐露今年最后的芬芳。丁香也在努力散发着香味。 后山的道路在维修,所以没能爬山去看龙潭。今年虽然旱情比前几年好些,但估计龙潭里也还是没水。不知什么时候能看到有水的龙潭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孟冬莅临潭柘寺
热度 3 yangyongtian 2012-11-12 18:37
孟冬莅临潭柘寺
1 全貌 2 山门1 3 山门2 4 天王殿 5 大雄宝殿1 6 大雄宝殿——福海珠轮 7 阿弥陀佛 8 毗卢殿1 9 毗卢殿2 10 千佛殿 14 苍松1 15 菩提树 16 柿子满枝1 20 翠竹 22 柿子满枝2 23 柿子满枝3 白桦树 苍松 柘树苍松交响曲
个人分类: 风光有感|2911 次阅读|5 个评论
潭柘寺的九龙松:远看近看宏观微观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2-4-6 15:46
潭柘寺的九龙松:远看近看宏观微观
一,是左边那棵。 二,稍微近点 三,再近点 四,更近点 五,斑驳陆离的介绍 六,看这棵七龙松 七,白皮八龙松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4091 次阅读|18 个评论
潭柘寺的非松类树木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4-6 15:28
潭柘寺的非松类树木
潭柘寺以松出名,不过,我们这里先上几张非松类树木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4085 次阅读|13 个评论
这块碑只送给“松子”,其他同学没份
热度 5 陈安博士 2012-4-6 15:17
这块碑只送给“松子”,其他同学没份
   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送给“松子”吧?    对了,这是在潭柘寺照下的。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3158 次阅读|16 个评论
【陈氏微博】今天:进入了庙门,没有去烧香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2-4-3 22:01
  今天一大早,说带全家去戒台寺和潭柘寺,结果,被我妈妈和陈热闹的妈断然拒绝。   就只好带了陈热闹和她爷爷前往,结果,可能因为我的车技或者老走盘山路的缘故,陈热闹在距离戒台寺只有100米的地方一个没忍住,吐了出来。   2008年春天我带陈热闹去海南的时候,在海南坐车,也吐了两回,俺也落了N多埋怨,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出远门。   好在随后陈热闹表现不错,中午在农家饭庄吃饭时也很给力,吃了很多东西,而且没再出现问题。   戒台寺自称是神州第一戒坛,而潭柘寺则自称天下第一寺,这么表达的意思俺清楚,反正和尚庙不能有第二名。所以,佛门似乎也是很不谦虚的一个地盘嘛,和科学网有得一拼。   进去了两个庙,看到了不少烧香的人,俺们除了门票之外一毛未拔。   今天实在太累,回头再记详细。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2926 次阅读|18 个评论
潭柘寺古刹
热度 2 yangyongtian 2011-11-18 21:56
潭柘寺古刹
1 2 3 4 5 6 7 8
个人分类: 风光有感|3855 次阅读|3 个评论
清明前夕之潭柘寺游
pinepine 2011-4-4 23:09
在苹果园站口, 931 路站牌前排起了“长龙”,我们三人(我、阿布和锡超陈)顺着“长龙”寻了半天终于见到“龙尾”了。旁边以运输游客为业的小贩们叫卖声此起彼伏。 好的是,公交公司对此有充分的准备,一辆辆大巴接踵而至,维持队伍秩序的人也尽职尽责,因而没有费多大功夫便轻易坐上了车,并在最后一排找了不错的三个位置,接下来便是欣赏京城周边的风景了。 我们此次去的目的地是潭柘寺。早在一周前,我在一本朱自清文选集上读到过关于潭柘寺的游记。朱老先是步行,路上尽是石子,路旁光秃秃的,废弃的煤矿地,后来幸运遇到了一头驴才得以免去步行,然那时没有修路,尽是一个接一个的坎儿,于是驴也骑不得了。累是累了点,但那时人少,朱老感受到了寺庙的清净——“晚上因为带的铺盖薄,冻得睁着眼,却听了一夜的泉声;心里想要不冻着,这泉声够多清雅啊!” 前两天也在百度百科上看了潭柘寺的简介,说是建于东晋时期(公园 307 年),乃佛教进入北京的第一个寺庙。元代时,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父赎罪,终其一生在那里诵经念佛,远离尘世,为后代所敬仰。简介的最后列出了当代作家陈浩写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围绕妙严公主在潭柘寺的清净一生抒情,文字优美质朴,耐人寻味,作者似乎一直在寻求着一种境界,一种说不出道不明却又极其清丽简明的境界,他在妙严公主身上感受到了,在如今的潭柘寺却没有。 现在,正值清明时期,忙碌的人们得以喘息。于是,“长龙”就有了,潭柘寺里定是熙熙囔囔的热闹了。 窗外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城市化的进程依然日新月异。遥望远处山上,不知名的花盛开了,像极了棉花球,镶嵌在松间和灰突突的树干间,漫山遍野。盘山的柏油路平平坦坦,较七八十年前朱老走过的路不知好了多少倍。因为车多,大巴走走停停直到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潭柘寺镇,过了政府大楼,一个个广告牌白字红底的写着“农家大院”,院里多搭建铁蓬,以供游客享受农家乐趣。 潭柘寺门前专门修了一个个宽阔的停车场,此时已安置了许多车辆。售香的小贩拿着一大把各样香在人群中叫卖,卖票的地方已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几经周折,终于买了票,进了寺门。 整个寺院不大 ,中心是大雄宝殿,东西各有一观音洞,此外还有石鱼、地藏殿、流杯亭等。浓浓的香烟在人群中弥漫,无论老夫老妻,中年夫妇,还是青年男女,大抵手擎香烟恭恭敬敬面对佛像作揖叩首,足见佛教在中国之盛况。突然想到佛教为什么会在中国盛行这个问题。余秋雨在《西天梵音》一篇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剖析,他认为,佛教是在历代统治者、文人和劳苦大众的不断选择中得以扎根,发展而逐渐壮大的。谈及佛教吸引广大中国人的特殊魅力时,余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做了分析:一是,对于世间人生的集中关注、深入剖析;二是,立论的痛快和透彻;三是,切实的参与规则;四是,强大而感人的弘法团队。显然,余老师主要是从佛教关注的对象、佛教教义的呈现形式、佛教的实践方式和佛教的传播方式四个角度给出分析的。我对佛教了解不多,但通读下来余老师的解读,还是感受挺深,觉得言之有理。 今天的游览,我没有花很多精力去关注所谓的建筑艺术和隐藏在各个殿中的神话宗教典故,只是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去感受。在寺庙的最北端偏右处,有一个石鱼,引起了我的兴趣。从简介上得知,该石鱼原是东海龙王的宝物,后献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后又送给潭柘寺,以表达对华夏的眷顾。石鱼身上有十三块纹,代表当时华夏神州的十三个省,如果某年那块地方出了灾,只要诚心去摸相关的那块纹,那地方的灾难就会消除。如果人身上哪个部位不舒服,只要摸了对应的鱼身上的那个地方就可消除病痛。如今,棕黑色的石鱼已被摸得通体发亮,现世的人花五块钱可以摸一次。我看见一位戴墨镜的女人带着她的两个孩子投了钱币,仔细仰视着石鱼。此刻的她在想什么呢?儿子健康成长?丈夫工作顺利?抑或是父母病痛消除?…总之,和多数人一样,她带着年幼的儿女千里迢迢挤着人群来到这里,为的是一种虔诚中的祈福。 后来看到一排高大的竹子,绿油油的连成一片,微风过处,沙沙作响。不远处的钟声荡漾过来,音韵圆润,扣人心扉。 寺庙的东面有一间房子是专门为祭奠乾隆皇帝的(名曰“乾隆大殿”?),屋内有乾隆的雕像,还有一副彩画,内容是乾隆到潭柘寺时,寺中住持隆重相迎的场面。乾隆在寺庙中建了一个亭子,亭内地板上刻了一个龙形水槽,效仿“曲水流觞”,乾隆帝将盛酒的杯子浮于槽中,顺着槽中水流弯曲而下,若在哪位大臣那里停了,该大臣需要吟诗作赋一篇。因而此亭名曰“流杯亭”。 从上面的石鱼和乾隆大殿,我似乎懂得了一点。前者,是佛教对于普通百姓的一种现世关切,后者则是帝王对佛教的笃信。自从佛教传入中国,总观近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史,多少帝王对佛教如痴如醉,又有多少帝王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定而不惜余力在全国各地兴修寺庙!南朝梁武帝萧衍,唐朝女皇武则天,还有宋元明清的历代统治阶层很少对佛教做出过抵触,清朝的顺治皇帝甚至放弃江山遁入空门,慈禧太后用海军经费兴建的颐和园最宏伟的建筑是供奉如来佛的。因此,我相信,佛教在中国的兴盛,有一部分源于对百姓的关切,源于统治者的青睐。 2011/4/4 作
个人分类: 文学 历史|3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到潭柘寺旅游
wqb 2010-10-6 13:46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这次是开总结会顺便由组织方安排的,参观完潭柘寺,我们来到门头沟龙泉宾馆开的总结会,可惜第二天有课,没有在那住一晚上,没能泡泡温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柘皋
dongping2009 2010-9-17 22:04
每个月的月底,都会去邮局一趟,给父母寄上下一个月的生活费。 但几乎每次,邮局的工作人员都会拿着我填写的汇款单,盯着我上面的地址问我一声,这两个字咋个拼写? 那咋个拼写的两个字是:柘皋。 “潭柘寺”的柘,“日本头上架大刀”的皋。
个人分类: 脚踏田间|2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郊游
maywuyi 2009-6-11 14:37
今年端午节与家人一同去了北京郊区的潭柘寺与戒台寺,这两个寺距离比较近。我们是先到潭柘寺,这里是皇家寺院,显然大气、著名、宏伟、热闹,入门竟然要排队,那天人山人海,进哪个殿都要再排队。仅开车十几分钟距离的戒台寺就没有这般待遇,人很少,幽静、另类、清雅,更感受到寺院的风景。我们在戒台寺呆了更长的时间。据说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可惜没看见潭,看见松了,所以对戒台寺的印象更好。回来后想,秋天去潭柘寺看银杏,春天到戒台寺看牡丹,那该多美啊。 我们是从房山区开车去潭柘寺的,一路是蜿蜒曲折的公路,道路很窄,很长一段在拓宽修理,以后经过这里就很更容易了。 在路上经过一片水域,很兴奋看到成群的鸭子,一路游水还排着队。美丽的山区农村,蓝天白云下的自然风景让我驻足流连。 远处房子上的字是:发展经济创和谐,环境优美建新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41 次阅读|2 个评论
潭柘寺
suqing1961 2008-8-13 09:13
潭柘寺 借来九峰烧高香, 巨缸熬粥饮龙潭。 莫道出家皆脱俗, 寺前柘树皮剥光。   注:九峰:潭柘寺座落在九个山峰之间。巨缸:每逢灾年,僧人们都在寺前架巨缸熬粥,济赈灾民。柘树:相传,寺里和尚耐不住寂寞,放言柘树皮能治妇女不孕之症。于是,少妇蜂拥而至,柘皮年年被剥光。
个人分类: 诗联拾趣|4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