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HBV

tag 标签: HBV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Gilead Sciences:HBV与HIV治疗的新曙光?
fqng1008 2018-6-19 15:37
\0 \0 6 月8日,Hookipa Biotech 公司与 Gilead Sciences 联合宣布达成研发合作和许可协议。根据这项协议,Gilead 获得使用 Hookipa 公司基于沙粒病毒载体(arenavirus vector)的疫苗接种技术平台的独家授权,开发针对艾滋病毒(HIV)和 乙肝 病毒(HBV)的新疗法。通过这次合作,Hookipa 公司总计将获得 4 亿美元的付款,并可能从未来的产品销售额中获得分成。 Hookipa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开发 best-in-class 创新主动免疫疗法(active immunization therapy)来治疗癌症和传染病的临床期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的独创技术平台称为 Vaxwave 和 TheraT,是基于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载体的疫苗开发平台。LCMV 是沙粒病毒的一种,它天然容易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因而与其它病毒载体相比,更容易激发基于 CD8+ T 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Hookipa 公司开发的基于 LCMV 载体的疫苗不但能够引发宿主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反应,还能够激发高水平的 T 细胞反应。而后者在目前的大多数疫苗和免疫疗法中无法实现。 Hookipa 公司开发的 LCMV 载体为复制缺陷型病毒载体,基于这一载体生成的疫苗在激发免疫反应之后无法进行复制,从而保障了疗法的安全性。而且临床前研究表明,LCMV 载体不会激发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中和载体的抗体。这意味着宿主可以多次接种同一疫苗,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宿主的免疫保护。目前,Hookipa 公司开发的预防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的疫苗已经完成临床 1 期试验。 \0 \0Gilead 目前针对 HIV 和 HBV 的研发产品线(图片来源:Gilead 官方网站) “Gilead 在开发治疗病毒疾病的创新疗法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它是我们理想的合作伙伴。这一合作关系是对我们的独特疫苗技术的肯定,它将帮助我们进一步开发药物管线,为患者造福。”Hookipa公司的 CEO Joern Aldag先生说:“在HIV和 HBV项目方面的合作与我们在传染病领域的研发使命非常一致。” “Gilead 致力于推动治愈 HIV 和乙肝病毒的创新疗法,”Gilead 研究执行副总裁 Bill Lee 博士说:“Hookipa 公司的独特疫苗技术在临床1期试验中已经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我们确信它和 Gilead 在这两个疾病领域开发的其它疗法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全球上百万名患者不再需要终身接受抗病毒疗法。” 期待两家公司的合作能为HBV和 HIV 感染者带来创新疗法,让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出现突破性进展。 参考资料: Hookipaand Gilead Enter into a Collaboration and License Agreement to DevelopImmunotherapies Against HIV and Hepatitis B Hookipa Biotech 官网 Development of replication-defective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virus vectors for the induction of potent CD8+ T cell immunity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3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HBsAg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xuxiangtian 2018-1-7 23:10
每个乙肝病毒只需要约100个HBsAg分子作为它的外膜蛋白,但是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HBsAg的量比病毒装配所需要的大约多出了10万~100万倍,有数百万HBsAg分子在血液中循环。 那么,这么多的HBsAg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HBsAg不仅只有做病毒“外衣”的作用,它会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保护乙肝病毒,不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HBsAg能作用于T细胞,使其失去杀伤HBV感染的肝细胞的能力;还能作用于B细胞,使其不能对乙肝病毒产生抗体。HBsAg的持续存在使HBV感染慢性化。因此,HBsAg水平越低,病毒在体内的根基越不牢靠,越容易被清除。 肝细胞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0天,每天约有1%的肝细胞凋亡,新的肝细胞再生。新的肝细胞往往是没有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干净”细胞。如果持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旧的肝细胞(包括整合了HBV DNA的肝细胞)逐渐凋亡,新的未被病毒感染的“干净”肝细胞不断再生。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HBsAg是有可能消失的。 来源: http://hepNaNt.com.cn/detail/1330046.html (2018年1月7日徐向田摘编)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2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提倡对中国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监测治疗:经济有效并降低死亡率
WileyChina 2014-1-24 11:30
一项发表在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 American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 官方期刊 Hepatology 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在中国对病毒活动不活跃的慢性乙型肝炎( HBV)携带者进行监测是一项经济有效的策略,但若要从个人层面上显著改善健康水平,则仍需增加治疗和监测方面的努力,并坚持持续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 WHO)估计,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此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并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肝细胞癌,HCC)。WHO报告,全球有2.4亿名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估计,美国约有140万名慢性乙肝患者。 之前有研究表明,中国 60%的人口曾感染HBV,其中高达10%的人群为慢性感染,因此他们具有发生威胁生命的肝脏疾病的风险。事实上,有医学数据估计每年约有50万中国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 “中国是慢性 HBV最集中的地区,因此了解健康和经济的相互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这项研究的带头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亚洲肝脏中心的 MehlikaToy 博士 解释到,她在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研究员 时进行了这项研究。“这是第一项对上海非活动性 慢性HBV患者进行监测以分析其花费及经济有效性的研究”。 利用仿真模型,研究小组对目前不监视未 病毒活动不活跃的慢性乙型肝炎( HBV)携带者 的策略与一种监测并治疗的策略进行了比较。 监测并治疗的策略 包括对慢性HBV患者进行每年2次的HBV评估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检测。对于活动性HBV患者,研究人员建议使用恩替卡韦( entecavir)进行治疗,因为有证据表明这在中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上海有 150万名HBV携带者,其中63%的患者为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在病毒活跃的慢性HBV患者中,258,139 例HBeAg阳性,152,384例HBeAg阴性。研究人员估计,使用 监测并治疗的策略 将花费20,730美元(约合人民币126,789元),并使每名患者获得15.45个质量调整生命年数(QALYs),而现行的做法的花费为20,455美元(约合人民币125,107元),并获得15.35的QALY。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慢性 HBV是经济有效的,但还有赖于能确诊更多的HBV感染病例,并增加治疗、监测和抗病毒药物的持续使用,以实现健康水平改善,”Toy博士总结道。 “我们估计,如果完全依从监测和治疗,可能减少70%的肝癌(HCC),并降低83%的慢性HBV相关死亡率”。 进入Wiley Online Library查看原文 文章标题: Population health impact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monitoring inac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treating eligible patients in Shanghai, China 作者: Mehlika Toy, Joshua A Salomon, Jiang Hao,Gui Honglian,Hui Wang,Jiangshe Wang,Jan Hendrik Richardus,Qing Xie 原文地址: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ep.26934/abstract;jsessionid=0B93CB02DAF562E6A35B550445CA653B.f02t04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3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IBS李文辉组找到HBV感染的关键受体
liulongchao 2012-11-15 00:16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科学家揭秘乙肝感染的关键过程,为肝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 HDV )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因此,发现该受体,以深入理解乙肝感染过程并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一直是全世界研究此问题的科学家们孜孜研究几十年而未解决的问题。日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的科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这一受体分子。 这项工作是由北生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11 月 13 日出版的 eLife 杂志 上,题为 “ 钠离子 - 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 ” 。 目前,全球有超过 3.5 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 1500 万人同时还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虽然已开发出有效的乙肝疫苗,但每年仍有近百万人死于乙肝和相关疾病,并伴随有相似数量的新报告病例。早在 40 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乙肝病毒,但其相关的细胞表面受体却一直是一个未解的谜团。各大科学期刊上曾经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对 HBV 受体也提出过种种猜测。但随后的研究表明,迄今所发现的这些分子都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受体。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博士及其团队从树鼩这种动物入手,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树鼩是一种与灵长类动物类似的小动物,也是除人类和黑猩猩以外,唯一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物种。李文辉博士的团队首先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树鼩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数据库,再结合先进的纯化技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手段,他们发现,肝脏胆酸转运蛋白( NTCP ,钠离子 - 牛磺胆酸钠共转运多肽)会与乙肝病毒表面包膜大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随后,他们在 HBV/HDV 易感的肝细胞中进行的一系列基因敲除实验,证明 NTCP 的确是病毒感染所需的细胞受体。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表达 NTCP ,也不能被 HBV 感染 , 他们深入研究发现,如果在该细胞株中外源性表达人或树鼩的 NTCP 后,则该细胞可以被 HBV 及 HDV 感染。他们还鉴定出 NTCP 上关键的病毒结合区域。比如猴子的 NTCP 通常不能结合乙肝病毒,但只要突变其 NTCP 上一段极小的区域,就能使之变成有效的 HBV 受体。 “这篇文章有力地证明了 NTCP 是 HBV 和 HDV 的受体 ,” 三位国际评审专家一致如是评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 HBV 和 HDV 受体, NTCP 的发现是该领域的一项巨大进步,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受体发现者李文辉博士说: “ 我们很高兴向大家展示我们经过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让所有致力于乙肝研究的学者了解 HBV 和 HDV 的功能受体,为大家进一步开发有效的药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我们的研究成果同时直接回答了一些关键的、长期未能得到解答的问题,对此我们深感欣慰。 ” 他继续表示: “ 寻找和发现乙肝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们很幸运,北生所有一群优秀的科学家,能和他们共事,共同解决这一棘手的科学难题,我感到十分荣幸。 ” 北生所所长王晓东说:“李博士及其团队发现了乙肝受体,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将为高通量药物筛选打开大门,也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他还说,“更重要的是,这说明咱们中国的科学家只要有适当的支持和好的科研环境,完全有能力解决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困难挑战。”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NIBS , Beijing )成立于 2005 年 12 月,在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 全心致力于前沿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并同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生命科学方面的顶尖人才。如今北生所已经吸引了 500 多名来自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在此工作,其学术成就也取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北生所实行理事会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由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科院及北京市政府八个机构的代表组成,负责研究所的政策方向指引,其中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具体负责监督研究所运营和提供主要的资金支持。 李文辉课题组这篇研究论文由北生所 / 北京大学联合 培养博士研究生严欢及博士后钟国才为并列第一作者。其他参与此课题的研究人员还有徐广伟博士,何文辉,景致毅硕士,郜振超,黄屹,祁永和硕士,彭博硕士,王海敏,付立冉,宋梅,陈盼,高文青,任碧杰,孙银燕博士,蔡涛博士,冯晓锋博士,隋建华博士。 以下链接为NIBS的相关报道 http://www.nibs.ac.cn/?act=viewid=4035 做为研究HBV的同行,看到中国人在国内做出这个研究成果,很是佩服!!
2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太生教授HIV与HBV病毒共感染
nooney1986 2012-6-4 14:12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mmun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responses to cART in HIV/HBV co-infected patients from a multicenter cohort”的文章,在国际上率先报告了中国艾滋病(HIV)感染人群中14.6%合并乙肝感染(HBV),但高共感率并未影响到目前国产一线抗艾药物的疗效和药品造成的肝毒性。相关成果公布在全球艾滋病领域著名杂志AIDS上。这项研究由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等人完成,早在2008年,李太生便带领课题组从全国12个医疗中心募集了550名艾滋病感染者纳入该项研究,结果发现,艾滋病毒感染人群中14.6%合并感染慢性乙肝,合并感染者免疫水平相对较低。经过长期规范的“鸡尾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体内病毒得到有效控制,由机会性感染引发的艾滋病患者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与此同时,合并肝脏、肾脏、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正成为困扰艾滋病患者健康状况的主因。其中肝脏疾病是艾滋病患者经有效“鸡尾酒”治疗后死亡的第一原因。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在国际上率先报告了中国艾滋病(HIV)感染人群中14.6%合并乙肝感染(HBV),但高共感率并未影响到目前国产一线抗艾药物的疗效和药品造成的肝毒性。研究人员曾发现艾滋病毒感染人群中14.6%合并感染慢性乙肝,合并感染者免疫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分析认为这种结果可能为二者感染途径相同、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免疫力的下降使乙肝感染率提高所致。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值得欣慰的是,研究同时发现,目前国产一线抗艾药物对艾滋病感染的治疗效果并不受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影响,这些药物产生肝毒性的几率也较小。
个人分类: 生物实验室|1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新文研究组解析HBV表面抗原变异
nooney1986 2012-5-16 15:40
来自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德国埃森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at positions 122 and 145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determine the anti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BsAg and influence in vivo HBsAg clearance”的文章,与此前NEJM临床结果相互印证,获得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新进展。相关成果公布病毒学核心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是位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包膜表面的重要结构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由HBsAg第124-147位氨基酸组成的“a”决定簇具有复杂的空间构象,含有多个重要的免疫表位。发生在“a”决定簇或其周围的变异影响HBsAg与抗体的结合,引起病毒的免疫逃逸。K122I取代和G145R取代是“a”决定簇上最为经典的氨基酸取代。研究发现,G145R突变株可稳定存在,并可持续数年保持高滴度的复制水平,此外还能在人群中及家族内进行水平传播。虽然在122和145位点还发现了其他氨基酸形式的取代,如K122N、G145A、G145K等,但是这些取代形式的出现频率和影响程度远低于K122I取代和G145R取代。不过,其中的机制并不明了,对于病毒变异及进化的意义尚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小鼠尾静脉高压水注射模型,开展了一系列体内外研究,证明了除氨基酸所在的位置之外,其侧链的理化特性也是影响病毒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决定因素,阐释了K122I取代和G145R取代频繁出现对病毒变异及进化的意义,更证实了有效的抗体应答对于中和并清除病毒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还发现,抗体应答对不同基因型病毒的清除效率也有不同,因此针对某种基因型病毒的正常的抗体应答可能并不能有效防御不同基因型病毒的感染。该发现与近期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的临床结果相互印证(Stramer SL, et al. N. Engl. J. Med. 2011, 364:236-247),为指导临床HBV疫苗的使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个人分类: 生物实验室|1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生一个健康的宝宝?——乙肝病毒携带者造人计划
songshuhui 2010-12-27 20:40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0-12-27 09:10 作者:萧汲(花栗鼠) 如果你的母亲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结果你从出生起就被乙肝病毒感染。从此以后你在升学、就业时处处碰壁;谈恋爱的时候也顾虑重重,担心会传染给你的TA;当你年纪大了以后,又饱受乙肝病毒感染带来的诸多健康问题的折磨。不知你会不会怨恨当初你的父母为什么要把病毒传染给你呢? 纵使你不怨恨,想必你的父母也会深感内疚吧。当然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行为理应受到谴责,但是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即使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父母,也完全可以生下未受感染的健康宝宝。只要通过严格把关造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就能达到这个目的,确保宝宝有一个健康的人生。这对妈妈来说将会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但是为了宝宝的未来着想,所有的付出都将会是值得的。 了解你和你的伴侣 根据中国卫生部的流行病学调查(1),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 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其中约3000万人为乙型肝炎患者。这份调查报告触目惊心,意味着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曾经感染过HBV,甚至有可能你或你的爱人就是HBV的携带者。 一般来说,乙型肝炎患者才会表现出诸如黄疸、乏力、胃口差等症状,但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没有任何症状。甚至很多病毒携带者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身上携带有病毒。因此,当你和你的TA坠入爱河之前,也许应该先了解一下彼此身上是否带有乙肝病毒。如果你确实携带有病毒,也请坦诚的告诉你的爱侣,不仅是因为爱人之间理应互相坦诚,也是为了保护你和你的爱人、你的孩子的健康所必须的。 检测乙肝病毒最常用、也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血清乙肝抗原抗体的检测,也就是俗称的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 -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种指标。通常HBsAg、HBeAg、抗-HBc三项指标阳性代表病毒复制处于活跃期,传染性强,即俗称大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三种指标阳性,HBeAg阴性则代表乙肝病毒处于休眠期,传染性弱,俗称小三阳;单纯抗-HBs阳性则代表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不具传染性,并且对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 表1.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大三阳 + +/- + +/- + 小三阳 + +/- - + + 既往感染 / 注射疫苗后 - + - - -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以及大三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治疗的目的是使得HBeAg转阴,即令病毒进入休止期。对于病毒处于活跃增值期的人来说,无论是造人还是怀孕都是非常危险的。当然,如果那个人不幸是你的爱人的话,并不意味着你需要立即甩了TA。绝大多数乙肝活动期的病人经过规范的治疗,HBeAg都能转阴。 如何做爱做的事 虽然性接触是乙肝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不过万幸的是,不同于HIV/AIDS,我们已经有了非常有效的针对乙肝病毒的疫苗。疫苗的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通过刺激人体制造抗-HBs来起到防御乙肝病毒入侵的作用。通常这种疫苗起效较慢,但是效果能保持5~10年。有些人注射疫苗后,查抗-HBs仍然是阴性的,说明他对疫苗的反应较差,疫苗对他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这个时候可以直接给注射抗乙肝病毒的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 HBIG)。HBIG可以直接给人提供保护,起效迅速,但是持续时间非常短,仅适用于短暂接触传染源的时候临时应用。 在与爱人做最爱做的事之前,你必须确认你和对方是否感染有乙肝病毒。无论哪一方携带有病毒,健康的一方都必须接种乙肝疫苗,并且注射HBIG作为保护。在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下,性行为的安全性才可能得到保证。尤其是有造人计划限制了安全套的使用时,它们是最后的防线。 当然,即使有造人的计划,安全套仍然是你值得依靠的防护工具。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很差,另一些人虽然有反应,但是抗-HBs抗体下降的非常快,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护。无论是否接种疫苗,越少的体液接触意味着越少的感染机会。有研究表明(2),在实验室条件下安全套可以隔绝所有的病毒,而在实际应用中,安全套可以降低性传播疾病传播的机会约4~5倍。因此,即使你在造人中,也应当在除了排卵期前后的受孕高峰期以外的时间使用安全套,以减少传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即使双方都已经感染了HBV,安全套仍然是必须的。 HBV的变异速度非常快,无保护的性行为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促进不同变异株的HBV遗传物质的交流,从而大大增加病毒耐药的机会。假使夫妻双方都感染有HBV,丈夫对A药物耐药,妻子对B药物耐药。那么他们体内的病毒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交流以后,夫妻二人就会同时对A、B两种药都耐药。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在生一个健康宝宝的造人计划中,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最举足轻重的步骤。对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准妈妈来说,在整个怀孕期间,宝宝都时时刻刻暴露在病毒的威胁之下。所幸的是,医生对此并非无计可施,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3), 给妊娠最后一个月的孕妇使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Lamivudine),可以使宝宝出生后感染HBV的几率降低近三倍。 应用此疗法的孕妇和胎儿都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 拉米夫定可以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合成,但是对人体DNA的合成却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虽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病例中未有发现不良反应,但是拉米夫定对母亲和胎儿的长期影响仍然不清楚,这种疗法的安全性仍然有待检验。 好在拉米夫定并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我们还有两件强有力的武器乙肝疫苗和HBIG。前面说过,乙肝疫苗可以提供起效缓慢而长久的保护,而 HBIG则提供快速而短效的保护。对于母亲健康的宝宝来说,只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就可以了。但是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宝宝来说,出生时体内可能已经携带有 HBV了,单用乙肝疫苗就不能起到短期防护的作用。两者同时注射则可以取长补短,HBIG可以速效对抗病毒感染,乙肝疫苗则可以长期提供保护。有证据表明(4),为宝宝注射乙肝疫苗+HBIG较之两者分别单用,能更有效的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除了妊娠,分娩的方式也是非常让感染HBV的妈妈们非常头痛的问题。理论上讲,顺产的宝宝在经过妈妈产道的途中,接触母体分泌物的机会更多,暴露在病毒威胁下的可能性也更大。不过上海的一项研究(5)显示,对于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HBIG的宝宝来说,生产方式对病毒的感染率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在宝宝做好免疫接种的前提下,无论顺产还是剖腹产都是HBV妈妈可以选择的生产方式。 母乳喂养不是梦 尽管如今的高档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已经无限接近于母乳,但母乳仍然是新生儿最佳的食物。尤其是母亲的初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富含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能够提高宝宝的抵抗力。但是对乙肝妈妈来说,母乳中还富含一种成分,那就是HBV。这让不少乙肝妈妈对母乳喂养望而却步。好消息是,James B. Hill(6)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所生的宝宝,在已经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的前提下,母乳喂养并不会增加他们感染HBV的几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治疗乙肝的药物(包括前述的拉米夫定)都可能进入乳汁,因此生完孩子以后开始治疗乙肝疗程的妈妈并不适合母乳喂养。尽管如此,对于绝大多数初为人母的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来说,这仍然是一个福音。 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接种可以很大程度的阻断乙肝病毒从母亲至婴儿的传播,无论在妊娠、分娩还是哺乳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在它们的保护下,乙肝妈妈完全可以让宝宝过上健康无忧的生活。 对于乙肝携带者来说,生个健康的宝宝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造人过程的最开始就要注意防护。好在漫长的努力换来的是甜美的果实,看到自己健康幸福的宝宝时,谁不会相信所有的艰辛都是值得的呢? 特别鸣谢: 李清晨 参考文献: (1)关注乙肝2009年中国乙肝现状调查报告;http://www.qqyy.com/jibing/ganbing/090805/20289_1.html (2)BRIAN A.P. MORRIS, MID. CCFP;How safe are safes? ; Can FhmlPysan 1993;39:819-827. (3)M. van Zonneveld, et al. Lamivudine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 to prevent 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03, 10, 294297 (4)Lee C, Gong Y, Brok J, Boxall EH, Gluud C. Hepatitis B immunisation for newborn infant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positive mother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06, Issue 2. Art. No.: CD004790. DOI: 10.1002/14651858.CD004790.pub2. (5)Wang, et al. Effect of delivery mode on maternal-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by immunoprophylaxis. Chin Med J 2002; 115(10): 1510-1512 (6)James B. Hill, et al. Risk of Hepatitis B Transmission in Breast-fed Infa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arriers.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VOL. 99, NO. 6, JUNE 2002; 1049-1052
个人分类: 医学|1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