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危机意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照看好自己的命
热度 4 lanxum 2014-4-26 17:03
照看好自己的命 140426 李健 “岁月号”沉没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韩媒认为, 船组人员先行撤离,没有指导乘客使用逃生装备,而多数乘客又不会使用,使得原本能够挽救生命的逃生装备只能随客轮一道沉入大海 。 令人吃惊而又遗憾的数字, “岁月号”上4艘逃生船均未打开(每艘可容纳250人),44条救生艇仅打开2条,船上还有可供多人使用的8个救生圈、960件成人救生衣和102件儿童救生衣。。。 除一名指导乘客逃生的女船员遇难外,其他船组人员先行逃生、严重失职固然是客轮沉没、大量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但如有乘客即使在登船时船员没给做逃生指导,也主动要求并学会使用这些逃生装备,恐怕结果会好一些。 (详见: 140418 由韩国海难逃生联想到对安全意识的理解 ) 这是危机意识、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这是照看好自己生命的基本保障。不是对船组人员信不信任的问题,遗憾的是这次事故恰恰出在船员丧失了职业担当精神,他们“失信”了。 安全意识的培训里有个“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他人伤害”。前两条正常人都可以做到,但并不是所有人也能做到“不被他人伤害” (详见: 130426 “不被他人伤害”!不值得我们警醒?! ) 。生命安全中的危险源辨识得要自己学 (详见: 130921 生活中的危险源辨识 自己学 ) ,不能将其全部维系在美好的期望里。“船员未做逃生指导”对乘客来说就是“危险源”,如果乘客有这个识别意识,或许就能照看好自己而保住命。 我们生活中的案例比比皆是。。。 前几天深圳华润两位女白领在租住的房间内被害,因为晚上睡觉时未关窗户,小偷从楼下平台爬进房间。如果睡觉时关上了窗户。。。( 详见: 140420 华润女白领遇害的警示–安全知识也应“名校” ) 本月成都一辆行驶中的大货车侧翻,压住了一辆行使中的小轿车,如果小轿车能及时发现并避让、远离这些野蛮坦克。。。(详 见: 140415 离大货车远点!轿车就不会被压扁了 ) 也在本月,福建泉州一家5口乘坐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失控翻车,但都安然无恙,因为他们都系了安全带,孩子也有儿童安全坐椅的保护。。。 (详见: 140424 高速翻车 安全带救了一家人 ) 任何事故发生都有多方面原因,但肯定有他人管理不善的原因, 不应总缠在只抱怨他人而不反思自己的思维里 。生活中也如此,世界不可能是理想中的那么管理完美、安全有序,安全隐患仍大量存在着。我们在期待他人管理日趋完善、整个世界都太平安全的同时,如果自己也保持了充分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他人漏洞带来的伤害,也就照看好了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是为了我们最基本的需求-活着。
个人分类: 安全生活|4281 次阅读|8 个评论
国家危机意识
热度 1 danielfeng812 2013-5-17 01:19
所谓国家危机意识,即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既体现在政府与国家层面,也反映在每个公民的言谈和行动之中。一个国家,其国民没有国家危机意识,国民气质就会滑坡、暗淡。目前的中国,贪污腐败盛行、食品安全问题泛滥、机构人员不作为、普通民众人际淡漠、单位人员人浮于事、人与人之间一团和气、相互推诿、相互包庇、抑真理而扬谬论、社会风气乌烟瘴气。难觅具有正直、良知的人,更不用说一些正直、公正之事了。 一个国家需要危机意识,说到底,就是要有敢于自我批判的精神。我们的国家,在这方面不能不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接受批评、容不下反对的声音,整个社会处在一片混沌之中。一个国家,好比一个家庭,如果家庭要想发展、进步,不受外来侵害,那么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会各施其职,并在家庭的大是大非面前协同一致、抱团前行。 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靠什么?靠全民的危机意识,靠他们的批判精神。只有人人感受到被赶超的危机、被侵犯的危机、突发风险的危机、天灾人祸的危机......我们(政府与公民)才会更加具有紧迫感,才会意识到国家的存亡与自身的休戚与共。只有具有了这种危机、批判意识,我们才会更加克己奉公、为人着想、不断进取、奋力拼搏。试想,如果一个社会人人做到这一点,还有什么不能克服呢? 可是,瞧瞧现在的状况吧。感受一下你的周遭吧。我们做得怎么样呢?我们很多人也在大声疾呼,可是我们的行动呢?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一边在骂着别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一边“自己正冒着红灯,迈开步子”。我们似乎仍然停留在 话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阶段。我们似乎仍然没有睡醒,在睡乡中纸醉金迷。 其实,我们只需要做到那么一点点,那么一点点的言语与行动的一致。
1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京人对危机的意识还是薄弱,说说地铁车站
热度 2 liwei999 2012-8-21 03:47
北京人对危机的意识还是薄弱,说说地铁的车站。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12/2012 17:31:22 北京地铁一号线的月台构造是乘客在中间,车在两边。出口一般是两个,在月台的两端。有 的站有公共厕所,有的没有。 厕所的有无不是什么很“危机意识”的事情。但是,这反映出来了对车站的建设、构造没有个制度规范。在京城里遇到的比较可怕的事态是在八角游乐园站。不小心坐过了站,一觉醒来车到了 八角游乐园 。急忙就下了车准备乘反向车回去,可无论如何也不能找到到对面月台的通道。过了八宝山,月台构造是车在中间,乘客在两边。轨道之间,还有栏杆封锁,人根本就过不去。更可怕的事态是这个站只有一个出入口,这在消防或建筑法上应该是不被允许的。 这个站的结构超奇怪:马路的一侧出入口只能到达一侧的月台。要到对面的月台,需要穿过马路,而马路有被栏杆围着,行人不绕路是过不去的。居然有这样的公共设施!镜某当然不知道,以为从进站口总能够到达反方向的月台,就出了检票口,什么都没有想,重新刷卡进了站,然后又转回到了原地!工作人员很奇怪地问镜某要干什么,镜某回答,坐过站了,要乘进城的车。镜某被告知,这个站过不去,请到下站的古城去换乘。镜某这时才发现,入口处写着大字,这个进口不通对面月台。 一个月台只有一个出入口,万一这个出入口发生问题的话怎么办?不能是过了八宝山就什么事儿都不管不顾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582 次阅读|2 个评论
由北京暴雨说危机意识
ma00186 2012-7-24 00:33
7月21日北京一场暴雨竟致37人死亡!尤其是一位34岁男子在广渠门溺死车中,真令人感伤、遗憾!与一位出租车司机讨论此事,他说遇暴雨要尽量先往家赶;如被迫在积水中行车,尽量在马路中间、慢速行驶,避免汽车熄火;如汽车熄火,周围水势不妙,就要逃到车外。这位司机的驾驶席旁备有一个长锁,就是为了救急用。他说出事的往往是开着高级车的人,总以为车好没事。而那些车门窗开始全靠电,车一熄火,就完了。必须靠破坏性工具才能逃出去。可能是看我带着孩子,他还补充说,要给孩子讲,雷雨天一定不要用手机、不要躲在大树下、不要摸电线杆。生活中充满着危险,一定要注意! 是啊,生活中充满着危险,出事、往往是那些认为不会出事的人;或在人们认为不会出事的时候。我有两个朋友曾遇交通事故。K是周末的早晨,要从马路这边到对面,原本前面就是人行横道了,因马路上没有过往车辆,便斜走过去。恰在此时,一辆出租车似乎是飞跑过来,把K撞飞起来、而后落在车前身。K因此断了几根肋骨,休养了两年。另一个朋友W是骑摩托车撞了人,破人前额。那时W身为留学生,没舍得钱入保险。被撞的人发了善心,用自己的医疗保险看了伤,没有追究K的责任。可惜的是,W并没有因此吸取教训,仍不去加入保险。过了一段时日,W被汽车撞了,膝盖骨折!更不幸的是,在医院治疗出院后,下楼没走好,摔了一跤,膝盖再次骨折!我当时心里对W是又可怜又怨!写到这里,想起来W的一个朋友毕业后到大连工作,因宿舍煤气漏气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太惨了!所以,“怀有危机意识、安全第一”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 说到危机意识,我觉着日本在这方面工作真到位。地震、火灾训练年年搞,而且是从幼儿园、小学、...各类单位到类居委会机构,年年演练。尽管是模拟的,但那些各级地震、火灾烟雾使我明白遇到这种情况有多么糟糕,能生活在平和之日是多么幸福。日本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公园,除了供公众休憩外,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备灾。我工作过的研究所明文规定出车办公事不许用私家车,就是考虑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所里还请消防人员来讲课,他强调预防最为重要,以避免几处同时火灾,因为消防人员多少是个够呀。 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可以对身边的同事稍加评论。我感觉大家对此都很淡薄。比如,一上车就系安全带这件事,我注意到我组司机S师傅从来都是把安全带放在胸前,他懒得系,可又怕警察查,所以就做个样子。他开了几十年的车了,他认为他不会出事。我和先生出门,尽管我一上车就系安全带,可如果我不说他,他从不主动系。令我感到严重的是,现在孩子坐副驾驶席,也不系安全带了。许多这类不按程序走、没有规矩或无所谓、无动于衷的行事风格或态度想来真令我恼火! 道理一讲都明白,可光有意识还不够,还要有行动。希望大家都能从发生的惨痛、所得的教训中领悟到时刻怀有危机意识的重要性,从我做起,爱惜自己,关怀他人,共同把握幸福人生。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盘点“门”事件 企业缺失的危机意识
rbwxy197301 2010-8-12 10:12
盘点门事件 企业缺失的危机意识 来源 : 中国经营报 - 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0-07-24 12:13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2010 年可谓是企业门事件不断发生的一年,这也反映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少企业缺失危机意识,在此盘点,以起警示作用!    事件一:丰田汽车召回门   发生时间: 2010 年 2 月 ~ 3 月   关注指数:★★★★★   事件评价:   由于油门踏板和脚垫的安全故障,丰田自 2009 年年底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召回车辆,总裁全球巡回道歉。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丰田的危机公关策略曾经出现重大失误,迟滞、傲慢、抓不住重点,这反映了一家全球性的制造公司危机意识的不足。但幸好丰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重新制定危机策略,并积极与消费者沟通,总裁亲身现身致歉,上书政府承认错误,丰田危机没有愈演愈烈。   事件二:雪碧汞中毒门   发生时间: 2010 年 1 月 ~3 月   关注指数:★★★★☆   事件评价:   产品质量事故属于最严重的企业危机。当喝雪碧与汞中毒画上等号时,可口可乐公司受到的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作为一个危机管理意识强烈的企业,可口可乐在汞中毒事件之后,反应迅速,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手段抑制危机的扩散,最终依靠公正、有法律效力的手段求得自身清白。虽然在此过程中,多家媒体对此事件报道有歪曲、不实的报道,但可口可乐并没有因此向媒体提起诉讼,而是积极进行沟通澄清,最终把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使事件疑云逐渐烟消云散。   事件三:惠普蟑螂门   发生时间: 2010 年 3 月 15 日   关注指数:★★★★★   事件评价:   蟑螂门事件让惠普名誉扫地。这也是这家中国最知名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 20 多年之后受到的一记重击。作为一家成熟的跨国公司,惠普有庞大的公关团队与外部公关咨询公司辅以处理危机,但惠普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危机爆发之后如何搞定媒体上,而忽视对自己内部建设以及消费者沟通的重视,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惠普危机的爆发成为一种必然。   事件四:郁美净过期门   发生时间: 2010 年 4 月   关注指数:★★☆☆☆   事件评价:   作为经典国货,郁美净此举确实伤了大批对国产品牌持忠诚度的消费者的心。加上是婴幼儿品牌,网友纷纷表示愤怒、失望。虽然只是武汉地区的个案,但郁美净的品牌信誉仍然因为过期换包装一举而大受影响。道歉和个案的撇清并不足以弥补危机带来的损失。国货品牌要想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仍然保有份额,只能是踏踏实实的保证质量,树立口碑。   事件五:肯德基秒杀门   发生时间: 2010 年 4 月   关注指数:★★★★★   事件评价:   在一个不断成熟的消费氛围中,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必然越来越高,维权的手段也必然越来越多元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关系维护,防止出现恶性的消费维权事件,从而引发企业危机事件发生。   事件六: iPhone4 天线门   发生时间: 2010 年 7 月   关注指数:★★★☆☆   事件评价:   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称,包括三星、宏达电、黑莓等在内的手机,均存在类似问题。为了证实所有手机都会在手持的情况下出现信号下降,乔布斯特地在发布会上演示了黑莓 Bold 9700 、 HTC Droid Eris 、三星 Omnia 2 三款手机的信号变化,其演示结果一致表现出三款的信号的确有所下降。乔布斯试图向大家证明, iPhone 手机的表现和其他机型一样。对于乔布斯所称类似问题在智能手机中普遍存在的说法,除了 RIM 以外,包括宏达电、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在内的主要智能手机厂商迅速做出回应和反击,指责苹果公司这种做法是不可接受的。宏达电公司立即回应称其 DroidEris 的维修率只有 0.016% ,仅为 iPhone4 的 1/4 。   事件七:美的紫砂煲黑幕   发生时间: 2010 年 5 月   关注指数:★★★★★   事件评价: 从危机扩散的角度来分析,美的此次紫砂煲的造假危机,损失决不仅仅是生活电器事件部数十亿的市场销售,而更可能以此影响投资者对美的作为上市公司的品牌声誉的信任。如果危机管理不当,美的品牌声誉严重受质疑,则可能引发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投资者抛售美的股票的狂潮。 事件八:富士康跳楼事件   发生时间: 2010 年 5 月   关注指数:★★★★★   事件评价:   作为一家庞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有着成熟的企业运营经验,但对于危机管理成熟度却没有上升相应的高度。 2006 年,富士康与当时批评其为血汗工厂的某财经媒体打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诉讼战,就显示出这家庞大企业严重欠缺的危机管理能力官司最后的狼狈收场不仅使富士康名声扫地,而且给公众造成傲慢、自大、对抗舆论的负面形象。 2010 年的跳楼事件教训,使富士康不仅认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更认识到在一个透明化的时代企业进行透明化管理的重要性。   事件九:富力海南储地   发生时间: 2010 年 5 月   关注指数:★★★☆☆   事件评价: 海南海岸线被瓜分事件报道无疑激发起新一轮针对房地产商的仇恨。而从危机的角度,富力所面临的危机压力不仅仅来自公众,更要面对媒体批评之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相关的调查与整肃央视的报道直接将海南国家土地资源开发厅以及房管局拖入问责的旋涡之中。在这种压力之下,相关政府部门必然多多少少必须对富力采取一定的行动,以消除公众的怒火。 资料来源: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24/140228.html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24/140228_2.html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2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人的战争
hhanb 2010-4-11 10:49
笔者进驻科学网也有些时日了,一直看到杨先生只身一人在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室,我时常到那里逛一圈,说实在的我也很惭愧,常常是走马观花似地转一圈就出来了,不由自主地被外面的热闹吸引着。我本想自从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杨先生的全球变化工作室理应有高的点击率,可是我的判断失误了。显然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以为关注科学网的人都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未来的危机感,可是现实的躁动还是牵涉着大家的注意力,或许是我们面临更为棘手的现实问题而不能自拔,可是我还是要说,我们本来就缺少未来学家,我们的思维习惯本来就缺少未来性,看着杨先生的执著,和他那孤独的坚守,我总觉得有失公允,请问他如此的坚守为的又是什么?你我不妨都多想想。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21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