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行为模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宇宙模型与有机机器
benlion 2015-5-16 00:30
人类的宗教、艺术和哲学、科学等文化构成知识体系,探讨科学的历史与哲学的目的在于探索未来的方法论发展,历史知识或文献的充分是学术的基础。 20 世纪以来,科学的社会组织化和教育商业化,涉及到基金会、期刊媒体、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形成了管理型、传媒型、学问型和实干型等不同角色的组合或协作模式,以及分析仪器自动化和数据的规模化。大数据时代,并非是宣称那么庞大的复杂,而是方法论不清晰导致了乱麻现象,系统的建构具有基本的组织化原理,如,六度小世界理论等。 结构论及分论(精神论和机器论)的基本思想,来源于对轴心时代的思维模式分析,以及系统建构的稳态机制或原理,可以基本 3 、 4 、 5 、 6 因素的图论模型构成稳态结构,在小世界理论则为复杂系统只需 6 维度构成,复杂操作方法或程序只需 6 步组成,宇宙的任何星球只需 6 分隔的联结或通讯,每度可以是一组或集合的 6 维度,从而构成分层建构系统。 上世纪 90 年代,系统医药学当时就是受到中医药理论的启发,建立了数学方法的图论和网络模型,并于 90 年代末展开了国际通讯(互联网)等。 如,自然科学 – 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观测与实验方法,社会科学 – 政治学、教育学、经济学和语言学等实习与调查方法,工程科学 – 资源(矿物和生物)、制造、媒体和服务等设计与试验方法,学术的传播往往是网络传递型,却不是大众广播型。 宇宙、生命和机器的构造,必然遵循系统建构的基本原理,才能形成稳态结构的存在机制,而不稳定的涨落是系统结构的中间过渡或跃迁现象。 - (总结) -
个人分类: 科学方法|2401 次阅读|1 个评论
树木开花是因为感知到了温度,还是感知到了时间?
热度 4 halcon 2012-4-13 00:49
这几天大大小小的树木,几乎所有的花花草草都争奇斗艳,分外好看。于是干活之余,脑袋又开始胡思乱想了。树木开花是因为感知到了温度的变化,还是因为感知到了时间的变化呢?其实这个问题好像不是很难回答,只要建立一个恒温的温室,做一下实验观察几年就知道答案了。 退一步讲,目前很多的大棚蔬菜、花卉多多少少可以说明至少是感知到了温度的变化。那么我的问题就可以进一步简化了:除了温度之外,植物是否可以感知大尺度的时间变化呢(或者说四季的变化)?目前的整个生态系统是经过了千百万年的演化形成的,那么动物自身是否有对大尺度时间(四季)的感知能力呢?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闭上双眼,能否提前感知春姑娘的角度?能否感知夏季的来临?如果要安排实验,那么如何设计呢?这可比做植物实验复杂太多了,周期也太长了。我也想不清楚。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挺有趣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导致了社会系统、经济系统、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如果能够感知大尺度的时间变化,那么人的行为模式必然受到这些基本因素【人的本质需求】的影响。就如Titter用户的情绪变化可以预测股票变化,但为什么这两者之间可以有关联关系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4849 次阅读|12 个评论
险难求生:王家岭矿难分析与险难行为模式的模拟
loong21 2010-4-11 21:43
陈胜华 今天去图书馆看了本周的参考消息,发现了两则值得注意的关于在险难中求生的消息。在对山西王家岭矿难表示惋惜之外,我们还得总结经验,这样可以在自己遇险引导自己或者别人遇险时有效地指导他们。 美国矿山安全专家们在分析王家岭矿难遇险矿工幸存的原因时,总结了三条,包括:接触到新鲜空气、救命用水、保持体温。他们说,想在王家岭煤矿发生的这类透水事故中幸存下来,需要众多先决条件,包括能接触到空气和水,以及存在免于被水淹没的相对干燥的栖身之地。 因此针对以上三条,我们可以在险难中为自己创造条件,等待救援。 接触到新鲜空气: 没有新鲜空气,人很快就死亡。许多中毒事件的本质是没有足够的氧气。 这次,王家岭煤矿的遇险工人之所以能存活下来,预计是因为井下有相当大空间未被水淹没,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呼吸到井外空气。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矿山安全专家格力费芬格说,在某些矿难事故中,虽然井下甲烷气体会逐渐取代氧气,但由于甲烷含量相对较低,空气不会立即变得有毒。 救命用水: 遇险 3 ~ 5 天内不喝水将引发肾衰竭。当肾脏停止工作、不再过滤人体内废物时,人体其他器官会受到损害。遇险人员的最佳选择是喝自己的尿,因为尿液是被人体消过毒的。   当附近有水源时,最好不要取咸水。如果用咸水,饮用它会加快人体脱水,引发肾衰竭和其他问题。如果水源中还含有其他化学物质,如机械燃油等,如果含量不高,一般不会有太大危险。   与水源相对应的是食物。由于人能在不吃饭的情况下存活好几周,因此食物可能是遇险人员最不急需的东西。比如,此次那些靠啃木头桩子上的树皮充饥的王家岭煤矿遇险工人,如果能咀嚼充分,咽下去的东西可能不会严重损害消化系统。虽然木头中并不包含人体消化系统能吸收的营养物质,但吃这些东西或许可以缓解人的饥饿感,让胃里有些东西,让嘴里有点嚼头。 关于维持体温: 遇险人员可以挤在一起以保持体温,用旧纸板和其他所有能搜集到的东西,来保护自己不受潮湿地面和湿冷空气的伤害。 即便对那些身体部分泡在水中的遇险人员来说,这一因素也能迅速致其死亡。在温度为 55 ~ 60 华氏度(约 12.8 ~ 15.6 摄氏度),那些身体一部分浸泡在水中的遇险人员,其身体热量会迅速丧失。遇险人员即使身体未浸泡在水中,但如果衣服已湿透,也难以保持体温。医生们说,这些人会因寒冷而在 12 小时内死亡。 另外在险境中待长了时间,尤其是独处时,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在黑暗之处待长了时间,在获救时,要套上眼罩,以免突然出现的亮光损害他们的眼睛。 另外一则消息是关于人类在灾难逃生时的行为模式模拟。 研究者通过分析多起大灾难中幸存人们的行为选择,对险境中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模拟,包括 9.11 事件、帕丁顿铁路灾难、莫斯科歌剧院绑架事件。 格林威治大学的数学模拟教授 Ed Galea 的研究,人们面对灾难时,比如从 着火的大楼房里跌跌撞撞地爬到充满烟雾的走廊尽头,选择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并不如人们认为的那样随意。 Galea 的职业主要集中于寻找人类在遇到危险时,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其背后的科学知识和心理过程。他采访过上万个生还者,其中有 9.11 事件中从世界贸易中心逃出来的 300 个幸存者,也有遇到飞机坠毁和帕丁顿铁路灾难的生还者。他的研究被全世界的政府、建筑设计师和紧急救援人员利用,用以计划未来的灾难所带来的影响。 BeSeCu (行为,安全和文化),欧盟资助 200 万美元( 180 万英镑),旨在研究文化对人们在紧急状况下的行为是否有影响。 Galea 与格林威治消防工程集团一起设计出了一种被称为 Exodus 的电脑模拟系统,模仿紧急疏散下人们是如何作出反应的。该系统在 33 个国家里使用,像伦敦的 O2 体育场,悉尼的奥林匹克体育馆,北京的 鸟巢 和空中巴士 A380 号客机。 通过研究人们在地下的火车和车站里是如何反应的,可以更好地理解对危险的感知是如何对权威人物作出反应的,以及与其他生还者的互动是如何影响紧急行动的。如果将这些研究成果用于改进电脑软件,让软件可以更好地反应出人们在紧急状况下的行为,同时可以使大楼的设计更为可靠。 另外通过观察人们对警报和命令的反应,探索人们是否有倾向等待官方指令和引导。如果人们在火车上时倾向于等待一个官方人员告诉他们该做什么,那么也许我们应该改进火车上的通讯系统,这样人们在极端情况下就能得到更好的机会。 同样, Galea 还调查了人们在逃离一所着火的房子或被水淹的房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发现,在交叉路口时是向左还是向右,左撇子和右撇子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公路的哪一边开车人们面临的选择也不一样。人类的行为模式一旦被模拟出来,就能让人们在未来的灾难中更有机会生还。 如今 Galea 的白天几乎都在用图绘制人们的行为,他最初开始这项工作则 纯属偶然 。二十年过去了,他积累了许多在遇到火灾或车祸时的逃生经验。 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意识,不管你是在飞机上、火车上、船上还是大楼里,要了解你所处的环境,要了解离你最近的出口,以及你如何才能迅速逃离。要是你是跟家人一起出门,则要计划好在紧急情况下你们该做些什么,比如在逃离前先集合到一起或者是逃出去后在外会合。 PS-1: 之所以把这两则消息联系在一起,是要共勉:生命是极其宝贵儿有限的。人类要从已有的灾难中总结经验教训,增强抵抗灾难的能力。另外,我们要积极预防灾难,才能保存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得以绽放属于她的美丽。一旦数学建模模拟出人类的行为时,就可以在火车、地铁、高大建筑、广场、桥梁、医院设计和建造中,提前设计应有的结构和逃生系统,让遇险人员生还。 PS-2 :自己目前是研究基于手机数据的导航交通系统,或许以后可以在设计中考虑到交通事故中人们的行为模式,提高智能交通导航系统对人类生命的保障能力。 -----------------EOF----------------------------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414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