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福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伊拉克极端组织处死美国记者詹姆斯•福利 奥巴马继续保护美国人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4-8-21 21:30
伊拉克极端组织处死美国记者詹姆斯·福利 奥巴马继续保护美国人 来源: 新华社 2014 年 08 月 21 日 13:34 正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岛度假的奥巴马当天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极端组织“残忍谋杀”美国记者詹姆斯·福利,强调美国将继续采取行动保护美国人。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 19 日在网上公布了处死福利的录像,以此报复美军空袭。 该组织同时威胁要处死画面上出现的另一名美国自由撰稿人史蒂文·索特洛夫。 新华社 / 法新社 请见附件: ()1保护图.doc
个人分类: 其它|2176 次阅读|2 个评论
说一说--除了发‘水果’,工会还有什么作用呢?
热度 7 lin602 2014-4-8 18:29
经常与其他大学的朋友聊天,有时候聊到大学的工会。说了很多,如果说到实质: 大学的工会,除了发梨子、苹果、茶叶、大米等工会福利,工会还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 网上博友,你校的工会是不是有作用,特别是解决教师的生活与工作问题?
323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古罗马的社会福利
热度 1 maqingping 2014-3-20 11:36
本文 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拙著《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一小节,贴于此处与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感兴趣的博友、网友交流。拙著在当当网似乎得到一些好评,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729768.html 公元前 123 年,罗马共和国保民官 ( Tribune ) 盖约 · 格拉古 ( Gajus Gracchus, 158-122BC )建立定额供应低价粮食的政策,所有罗马公民都可以按固定价格购买每月的定额谷物 ( Garnsey P, Rathbone D 1985;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最初的目的不完全是作为食品补贴,更多的是减少谷价季节变化。这一做法与中国在 1953-1993 年期间实行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十分类似。 195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即统购统销的决议),并在全国实施。 1955 年 8 月 25 日国务院发布的《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规定:根据城镇居民的劳动差别、年龄大小,分别确定市镇居民的具体供应级别和每月口粮定量标准。居民可持购粮证到指定粮店购买规定品种的粮食。 1993 年 2 月 18 日,《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颁发,《通知》提出,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实行了 40 年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 ( 即统销制度 ) 被取消。 罗马共和国的定额供应低价粮食制度在不同时期也有所不同。独裁官 ( Dictator ) 苏拉 ( Lucius Cornelius Sulla Felix , 公元前 138 年 - 公元前 78 年) 执政期间,政府在公元前 90 年左右停止以固定价格供应谷物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在公元前 73 年,政府恢复低价供应谷物给罗马公民 ( Barlett 1994 ) 。公元前 58 年,保民官克劳迪乌斯( Publius Clodius Pulcher , 93-52BC )取消对供应谷物的收费,免费供应谷物。免费供应吸引了大量农村贫民到罗马,同时奴隶成为自由民后也有权利得到免费谷物供应。到恺撒执政时期,有 32 万人领取免费粮食。凯撒通过要求有关部门更仔细检查领取人的公民权而将免费领取粮食人数减少为 15 万人。到奥古斯都执政期间,领取免费粮食的人数又增加到 32 万人。公元前 5 年,奥古斯都开始限制免费粮食的发放,根据收入情况,只发给贫困家庭,最终领取的人数稳定在 20 万人左右。此后,领取人需要凭票领取免费食物。免费提供粮食一直延续到(西)罗马帝国灭亡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罗马帝国的其他城市,包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和安提克也逐渐开始提供免费食物 ( Jones1986 ) 。 公元 98 年上任的罗马皇帝图拉真( Trajan ,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 ,公元 53-117 ,公元 98-117 在位 )增加了社会保障项目,设立了贫儿补助金( Alimenta ),帮助各地的孤儿和贫穷儿童,为他们提供金钱、食品补贴和受教育的机会。贫儿补助金最初的资金来源是达契亚战争得到的战利品,后来由物产税和慈善捐助维持。现代学者对图拉真的贫儿补助金实际获益人的数目有争议。不少学者认为很多贫穷儿童没有得到贫儿补助金的帮助。塞佛留( Septimius Severus ,公元 145-211 ,公元 193-211 在位 )任皇帝期间在免费粮食中增加了免费食油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公元 274 年,皇帝奥勒利安(又译奥勒良, Aurelian , Lucius Domitius Aurelianus, 公元 214 或 215 –275 , 公元 270-275 在位)将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改为烤面包,并增加了免费猪肉。有时免费食物还包括葡萄酒。罗马政府不仅提供免费或低价食物,而且提供公共娱乐和艺术项目,例如竞技场和角斗等活动多由政府出资举办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 罗马的社会保障制度像现代福利国家制度一样给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古罗马货币有金币奥里( aureus )、银币第纳尔( denarius )、铜币阿斯( as )和赛斯特提( sestertius ) , 其中以银币第纳尔最为重要。古罗马还没有现代货币系统印纸币的选择, 因此选择了降低银币中银含量的办法来增加货币(银币)发行量,使货币实际上贬值。这与现代福利国家通过财政赤字、发行货币来维持高福利是一样的,结果都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当第纳尔在公元前 268 年首次发行时,含有 94% 的银。尼禄( 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 , 公元 37-68 ,公元 54-68 在位 )将含银量降低为 90% 。图拉真( Trajan )又把含银量降低为 85% 。马克 · 奥勒留(马尔库斯 · 奥列里乌斯,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 公元 121-180 , 公元 161-180 在位 )将含银量减少为 75% 。塞佛留( Septimius Severus )进一步将含银量降低为 50% 。到三世纪中叶,第纳尔含银量只有 5%, 而到公元 268 年含银量为 0.02% ,“银币”实际上已基本上不含银了。奥勒利安( Aurelian )在公元 274 年的货币改革中,将银币含银量恢复到 5%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由此可见,实行福利制度的政府的财政措施惊人的相似,两千年来并无太大变化。
个人分类: 经济学|4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选择名校还是高福利
scorpionking 2013-9-14 21:21
选择名校还是高福利? 其实都没有实在的选择权,都是意向而已~~
1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她尝试埋葬福利国家
supdesign 2013-7-28 07:11
撒切尔夫人:她尝试埋葬福利国家 发布时间:2013-04-09 10:17 作者: 《南方都市报》 字号: 大 中 小 点击: 876次   拥有个人魅力的政治人物总会有很多“粉丝”,并总能以这种魅力吸引“粉丝”接受其推销的价值观念。刚刚辞世的撒切尔夫人,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大师。   撒切尔之所以被称为“铁娘子”,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在一系列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她曾在被问及是否撤回受争议的政策时反唇相讥,说谁要掉头尽管掉头,“本夫人绝不回头”(theladyisnotforturning):意见不合,无论是对手还是盟友都不留余地。她是军事鹰派,打击侵犯福克兰群岛的阿根廷毫不犹豫,即使是要撤退的敌舰也照样下令炸沉。面对爱尔兰独立人士的非暴力运动,她绝无恻隐之心:爱尔兰共和军在狱中以绝食相逼,她便让其绝食而死,脸不改容。如果政治是一个舞台,她肯定是这个舞台上当之无愧的“性格影后”。   然而,喜欢一个人有个性,为人处世棱角分明,是否就等于要认同并支持其价值理念?这是一个值得各位读者深思的问题。撒切尔代表的价值观念究竟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有需要辩析清楚。   撒切尔夫人的发言人说,她是安详地离去的。这句话外国人听来无甚特别,但对于英国人而言,却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英式福利制度的掘墓人,撒切尔夫人终于撑到看着重返唐宁街10号的保守党扭转英国福利制度的这一天,就她个人而言,可以称得上是夙愿已偿、死而无憾:两年前,保守党占多数的英国国会通过一项名为“通用福利(universalcredit)”的政策,被视为英式福利制度回归自由主义的大转轨,该项政策就在今年四月开始实施。    “通用福利”要求将各种福利金用一项“通用福利”来取代,原则是要受助者得到的总福利始终低于重新就业的收入水平,不再将受助者的需要作为优先考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刺激就业诱因,从社会政策的角度看,这却违反了公民身份理论认为公民应无条件拥有福利权的论述。就这一点,她曾有此名言:“没有社会这回事,只有个人和家庭”。用更为浅白的语言讲,撒切尔夫人在社会政策上的理念有点接近“社会达尔文主义”。她相信弱肉强食,政府只有为弱者提供最基本生存必需的责任,而毋须顾及社会不平等。在她看来,社会不平等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可以刺激人去努力工作,也就是所谓的“自力更生”。   从撒切尔夫人上台开始,英国社会全面右转,即使“新工党”经历了布莱尔与布朗两朝也无法扭转这种走回自由主义的趋势。1945年工党政府上台后建立的类近于北欧国家式的福利制度被逐一拆除,至今仍完好无损只剩下全民医疗服务(NHS)。支持撒切尔夫人的人认为,她复苏了英国的经济,成功令英国经济转型,使得战后的“西欧病夫”得以重振雄风。但反对撒切尔夫人的人则会指出,英国的儿童贫困率急促上升,贫富悬殊不断加剧,社会不平等恶化:2009-2010年度,英国有220万儿童和200万工作年龄的成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为西欧之最。注意,英国人口不过6000万。   欧洲本来是左翼思想的主场,但是正是因为英国的存在,欧盟内部在很多社会政策上无法形成共识。对于不了解欧洲多元福利模式的外部世界,看到的只有希腊和塞浦路斯,但却没有看到在经济与社会两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的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对于不熟悉英国的人,看到的是一位性格巨星,看不到的是她尝试埋葬福利国家,以及由此带来的沧凉而悲凄的一面。
个人分类: 09杂谈|1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临时夫妻现象的主因无非就是低工资和低福利(高房价无市民待遇)
热度 1 wya 2013-5-14 09:38
博主注: 如果打工者有足够收入,大可租套房,把妻子儿女接来,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可惜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以及教育、医疗的无保障,使他们没有能力一家团圆。 数亿打工者的血汗钱构建了大都市的灯红酒绿,然而他们却无缘分享,壮年孤独一人漂泊,他们血汗创造的财富去了哪里?低福利的原因在哪里??? 打工者不是过客与奴隶,在权贵疯狂攫取剩余价值的时候,请给他们一点蛋糕末吧! 女工谈临时夫妻:厂区到处看到接吻 或把持不住 http://wei.sohu.com/20130514/n375795028.shtml?pvid=tc_newsa=b=%E5%A5%B3%E5%B7%A5%E8%B0%88%E4%B8%B4%E6%97%B6%E5%A4%AB%E5%A6%BB%EF%BC%9A%E5%88%B0%E5%A4%84%E7%9C%8B%E5%88%B0%E6%8E%A5%E5%90%BB%20%E6%8A%8A%E6%8C%81%E4%B8%8D%E4%BD%8F  网友“裤下”说:“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这都是经济发展中城市面临的务工 教育、医疗、养老 各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这一问题。”   网友“长老姓王”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还是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关注中小城市发展,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中小城市,鼓励民营、私营企业发展, 使农民工能够就近打工赚钱。”   网友“jianwen998”则更为具体,谈到了目前存在的户籍制度。“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大;户籍制造成小孩不能随父母工作地上学,只能一个大人留守带小孩,一个大人外出挣钱; 收入太低,一家人在一起消费不起,造成的两地分居就是诱因之一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4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秦晖:改革的福利观
热度 1 JRoy 2012-11-21 01:55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80年代初秦晖主要研究农民史。自80年代后期他转向研究经济史。90年代他致力于结合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在结合社会调查与历史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学,包括狭义农民学与广义农民学。秦晖区分了“民主私有化”与“权贵私有化”,他主张民主私有化,私有化的价值取向自始至终。【 以下文字由秦晖先生授权sohu发布 】    改革出路:限权力+发福利   中国的改革进程,如果按通常的说法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已有30多年。而邓小平曾经有个说法:其实,“改革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从个人角度讲,邓小平这样说有其道理。因为1975、1978这两个年份都是他复出掌舵之年。邓小平南巡后经济改革又兴,而“不争论姓社姓资”已成主流声音,于是认为中国、东欧改革不是方向之别而是速度和顺序之别的观点盛行。流行的说法是:中国改革是渐进的,摸着石头就过了河,而东欧改革是激进的,一步没迈过壕沟就摔惨了。而现在谈论改革,中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预计的,但我觉得现在中国这条路的确是快走到了尽头。而且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今后的两三年内包括所谓的拐点造成的问题,包括投资后遗症的问题,都会逐步出现。所以我觉得,中国现在和世界其实都处在一个关键点,就是所谓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国的出路依然在于渐进式的和平转型,其中的要义不外乎两点:一是限制政府的权力;其次老百姓要大力向政府要福利。做到这两点,理想中的宪政与民主也就会到来。这两个方面,我觉得都可以不断施加压力。在一件事情一件事情上逐渐地改进。最终让现行体制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权力太大责任太小的问题,不断地受到压缩。当压缩到权力和责任对应的时候,中国的政治体制变化就到来了。   我是一直主张中国要加快民主进程的,当然我讲的加快民主进程倒并不见得说一开始就要搞什么竞选之类的,加快民主进程是非常广义的判断。比如说放松言论管制、放松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让工会和商会自己谈判等。   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的确相当惊人,有人说这个数字是假的,有很多水分。我要讲一个统计学常识,一个经济体假如以这么高的增长率增长了几十年之后,你可以怀疑它的绝对值,但是,它的增长率你就很难怀疑了。讲得简单点,改革之前不浮夸吗?一个浮夸的基数不断往上翻,假定说原来浮夸了一倍,第二年增长率翻了一番。你第二年的基数仍然是浮夸,你浮夸的量又翻一倍,第二年的基数等于是浮夸了两倍。如果我们30多年中国的浮夸是以几何级数往上翻,我们就会又看到“亩产13万斤了”。 大家知道,几何级数的浮夸是不能持续太长时间的,“大跃进”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高增长率持续这么多年,到现在没有明显的“烂包”,所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确是事实,这个事实在历史上确实相当惊人。    左右争论:福利与自由   这些年来改革方向经历了或左或右、一放一收的几度调整,然而在某些特权利益集团影响下无论向左向右都会发生扭曲:向左则自由受损而福利未必增加,向右则福利丧失而自由未必增进。政府变“大”时扩权却难以问责,政府变“小”时卸责却不愿限权。政策一收就容易侵犯平民私产而公共财富却未必得到保障,政策一放则公共资产严重“流失”而平民私产却未必受保护。左时“公权”侵夺个人领域却无心公共服务,右时放弃公共产品却不保护个人权利。……正如孙立平所言:无论向左还是向右,得利的都是同一些强势者,而吃亏的也是同一些弱势者。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萝卜两头切,左右都是他得”。这样就使社会矛盾在一放一收的尺蠖式进程中日益发展和积累,而不能像宪政民主体制中那样,以向左增加福利、向右增加自由的“天平效应”来维护社会的平衡。   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太左还是太右,也不在于是左派还是右派得势,而在于中国的左右和西方的不一样。西方的左右都要讨好老百姓;中国是左右都要讨好‘皇上’。”所谓左右派都要讨好“皇上”,是指左右派的理论,同时都被利用来为政权服务。如果学者与官员想得势,左你也可能得势,右你也可能得势。你左,你为他扩大权力,你右,你为他推卸责任。左派说,建立大国家体制,政府可以横征暴敛;右派说,应该当小政府,老百姓的死活可以不管,让他们自生自灭去。   相比之下,西方由于左右派都要讨好老百姓,造成左派上台了,增加福利很容易,增税很困难;右派上台了,减税很容易,减福利很困难。一左一右轮流坐庄,最后国家债务越来越多,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中西方左右派的鲜明对比,造成了国际政坛上的独特现象:欧洲政府纷纷破产,中国政府钱多得不知道该怎么花。很多人说,高层说不准讲多党制,不准讲议会民主,不准讲这个那个。但是从来有一个人出来说,不准讲搞福利。这方面完全可以回避言论禁忌。在理论或者意识形态上,福利是任何一方都没有理由反对的。   左、右派都处在一个民主的平台,都要为老百姓说话。左派说高福利理直气壮,说高税收就吞吞吐吐的。右派说低税收理直气壮,说降福利他们就吞吞吐吐的。如果是高福利、高税收,或者低福利、低税收都不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如果你搞成低税收、高福利,当然就成了财政大窟窿了。左派一上台就说国家要为老百姓花更多的钱,右派一上台就说国家不能向老百姓收那么多钱。这么折腾几次,国家财政不破产才怪。   改革阻力:权力无穷大   通常来说,政府的权力大,责任也很大,这就是所谓福利国家。政府也可能权力小,责任也很小,这就是自由放任。因为老百姓有不同的诉求,有的老百姓对自己的权利看得很重,害怕政府过多地侵犯他,就不同意给政府太多授权;有的老百姓更多地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他就更强调问责政府,因为要问责政府,所以要更多地授权于政府,但是,权力授得再多,也是可以随时收回来的。   在中国,权力不受制约,责任不可追问,这种权力无穷大,责任无限小的特点,和它的高速增长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今天,中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府手中可以自由支配的权力全世界最大。现在最怕是两拨人说相反的话,一部分人说政府就应该多收点钱,扩大国家的汲取能力,另一派人说政府就不管公共服务,老百姓就应该自生自灭。如果是这样的话,一方面政府收了大量的钱,一方面又不承担任何责任,所谓的预算公开有什么动机呢?   中国经济发展20年,中国经济的钱我归纳到了两个人手上,一个是极少数人,另一个是国家手上。我们的政府可以任意花钱,但不想给老百姓花钱就不给老百姓花钱的状态如果不改变,就永远不会有真正财政透明的动力。现在搞一些财政透明,我觉得那都是假的,因为我们所谓的财政外的收入很大。真的要透明得他有动力不是我们有动力。他怎么才能有动力呢?他每挣一分钱我们都要问责。只要压力不断的提高,财政公开、预算透明就不是我们要求政府,而是政府主动恳求社会,因为他的责任负不起了。我觉得无痛的转型就以这个时候为起点。(本文编者:孟德思旧)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1900 次阅读|4 个评论
蒋科学为何只谈素食与动物福利?
热度 5 famingkuang 2012-3-31 13:57
因为蒋科学知道在天朝,虽然要改变动物福利是万分艰难的,但还是比改善人的福利要容易得多。 蒋科学并不是傻子。
个人分类: 反思|36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丹麦面面观:残障人生活所见所闻
热度 15 dmi2007 2012-3-13 19:49
几天前读了陈小润老师的一篇博文《 强烈建议为残疾人专设特教频道 》,很为其高尚情怀和良好建议所感动。正好我打算写的第二篇《丹麦面面观》系列博文就是关于丹麦残障人生活的。我觉得,一个社会如果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又能把残障人照顾好了,这个社会虽然不一定是强大的,但一定是幸福的和令人向往的。我希望这篇博文能和陈老师的文章呼应一下,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 另外,也看到一些议论,认为科学网的博主们对此类的话题关注度不够。对此我不想评论什么,也不想发很多议论;只想把我在另外一个世界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跟大家唠叨唠叨。必须说明的是,我所看到和听到的很有限,加上我并不十分了解丹麦社会的一些相关政策,所以只能说是一斑之窥,能否见到全豹,您自个去分析。 我主要想讲几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 我们全家刚搬到到丹麦时,在靠近市区的Vanløse区临时租了一套公寓房。在我们入住的第二天上午,对门的邻居Anneta和她十岁的小女儿就捧着一盆鲜艳的花前来敲门问候,这让我们很惊喜。一来二往,我们两家就成了朋友。Anneta为人特别的善良和乐于助人,我们刚到丹麦,在很多生活方面都很白痴,她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们。后来了解到,她在一所残障儿童学校工作,据她自己说,她特别喜爱这份工作,喜欢帮助那些失去了一些正常能力的孩子。Anneta还有个大女儿已经成人,和男朋友住在一起,经常回来看望父母和妹妹。她天生有阅读障碍,从小在特殊学校里经过培训教育,表现出很好的绘画和设计能力,长大后,成为一家皮鞋厂的设计师。后来我们离开时,她还送了一双自己设计的长筒皮靴给我的大女儿。我想说的是,社会不仅不歧视和抛弃这类有某种能力障碍的人员,而且帮助和培养他们发挥自己的其他能力,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故事二: 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快六岁了,四岁时才发现患有轻度自闭症。他们把孩子送入特殊儿童学校的自闭症班进行干预培训。丹麦普通托儿所或幼儿园一般是一个老师管4左右个孩子,而在这种特殊学校,老师与孩子的比例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全丹麦只有1-2所专门的自闭症学校,进去需要排队等候。另外,如果住得远,也不方便接送孩子。所以很多其他特殊学校也设立了专门的自闭症班。据同事说,每天早上7:30,社区会雇一辆出租车来接他家的孩子和附近的两个孩子去8公里以外的特殊学校上学,下午送回。哥本哈根的出租车起步价是拦车24DKK,电话预定37DKK,每公里11-16DKK。也就是说,除了周末和假期,每个孩子每天的交通费就是100克朗左右。 故事三: 这个故事是我家领导告诉我的。她正在上丹麦语课,班里的同学来自许多国家。有一次老师和同学们聊起工作的事。班上有一个来自波兰的男同学说,他来丹麦前在海关工作。现在则找了一份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的工作。这种工作都是由社区政府直接提供。老师试探性地问他:这个工作很辛苦吗?你有没有想着换一个工作?这个波兰男说,他非常喜欢目前这份工作,根本不打算换别的工作。原因有二:一是薪水足够高,足以养活他和老婆孩子。二是一周只需要全天候工作两天。剩下的那么多时间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社区还专门给残疾人提供了一部车供外出使用。这位波兰兄弟不仅自己干这份活,还介绍了他家里的其他人也干这份活,等于他们一家人把照顾这个残疾人的活包了。在丹麦,据说每照顾一个残障人,需要雇佣2-3个成年劳动力,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成本。但丹麦社会为残障人员提供了这种福利。在丹麦照顾残疾人不是保姆,而是一份正当的服务性工作。 所见之一 ——在丹麦,正常人能到达的公共场所,残疾人都能到达。电梯、斜坡、自动门等设施方便残疾人车和婴儿推车能够自如地上下出入。经常看见腿残人自己驾车去买菜购物。甚至盲人也经常自己去购物和乘车外出,一般会有导盲犬引导他们行进,在较复杂的街区,总是会有热心的人主动来帮助他们。(想起2010年回国时,我们推的婴儿车就经常面临有台阶无电梯的阻拦!) 所见之二 ——在丹麦坐城区火车,每到一站停靠,如果有腿残人士驾驶电动残疾车过来,火车司机会从驾驶室出来,在第一节车厢的柜子里拿出一块专门的板子搭起一个进入火车的斜坡,方便残疾人驱车上火车,并问清楚下车的站,到站后如法炮制,让残疾车驶离火车。(城内火车是没有服务员的,这类服务由司机直接提供。) 所闻之一 ——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如果他愿意工作,政府还会专门安排一个正常人人协助他工作,我想其目的就是让他享受工作的权利和工作给他带来的身心快乐。 所闻之二 ——丹麦的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除了免费得到国家社会提供的照顾,还会获得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包括住房和生活费用。 我自己的看法:这个社会有高收入人和低收入人,有正常人和残障人,但没有弱势群体! (匆匆成文,不尽周详。回家让领导审核后,修改了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个人分类: 杂谈|6744 次阅读|30 个评论
没带拐杖上纽约2
热度 4 王铮 2012-2-26 12:37
没带拐杖上纽约 2 由于时差问题,到纽约的第二天,会议注册,注册了,就看看纽约吧。按我的意见,先看看纽约联合国大楼。网上查得,学生票每人每张 $9 ,教师就是 12 了。记得 20 年前有人告诉我,联合国大厦内,可以自己煮咖啡,咖啡豆是现磨的。清早开始走,走到联合国大厦,进去,没有发现有何咖啡的,要参观,对不起,学生每人每张 $11 ,教师已经是 16 美元了,原来世界经济不景气,联合国大厦门票也涨价了。 从世界政治中心出来,我们直奔世界经济中心——华尔街。来到了华尔街,黄蕊有点不相信:“怎么街道这么窄,这是华尔街吗?”我只能指着街道的门牌说:“华尔街呀。你以为要像东西长安街吗?玩世界经济的阴谋也好,阳谋也好,用不着一个广场。”大家一笑,没有任何含义的笑。 一个同学问:“老师,你说,占领华尔街真的就因为贫富差距很大吗?”“当然,因为美国人发现一般公众的福利水平维持不住了,而金融业高层仍然维持高福利,去年不是有很多关于金融界高层在仍然享受高收入、高福利的报道吗?公众需要一种发泄。一种很多人需要释放的心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高的热情。一种强烈的改变世界的愿望。” “柳传志不是说贫富差距缩小了不好吗,你说的正好相反。”刘昌新同学说 “柳传志已经是资本家了。柳传志的发言表明中国有人已经认识到中国社会分化到了关键时刻,要么弹压,要么改革,绕不开。第二、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已经敢于明确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现在的问题是允许两个声音平行出现吗?”我解释说。 “柳传志也不是那个意思,他的意思是一人一票的民主大家都要高福利了。国家就会因为福利支出而衰落。”第一个同学更正。 “他的意思是不能有民主,有民主了就不能让一部分人维持高福利,其他为这个高福利买单。”另一个同学反驳了。 这时从华尔街 14 号推出一个病床,有一个大夫,两个护士围着。我突然想到,美国病了,要进医院,中国是不是也病了,贫富差距病似乎更严重。而中国的资本家用高增长的现实作为兴奋剂,维持着中国的“正常”。会不会像刚才的病人呢? 离开华尔街,我们去了时代广场。黄蕊是从上海来的,她说:“过去有人告诉我南京路就像时代广场。现在看来时代广场比上海漂亮多了,尤其是高科技的广告牌。” “最差的是人文关怀。你看,这里的广场有许多坐的地方,你们南京路开始学,我们北京天安门广场学了吗?”有同学问。 时代广场大楼的广告五花八门的变换着,它对面的广告牌,可能是新华社出了钱,上标红色汉字,“新华通讯社”,后面尽放些中国元素:中国风景、中国的商品,……。与周围的美国广告差不多的壮丽,就是没有跳跃性。我又想到到了一个古人,张之洞,他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广告牌就是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83 次阅读|9 个评论
道德福利
yue 2011-8-28 15:27
道德福利与经济福利相对。道德福利是指福利的提供者没有付出经济的代价,接受者也不是获得经济的物品,但是切实地增进幸福。这种幸福可能是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可能是精神需要的满足。 道德福利的形式是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不要求提供者做出格外的多的努力,只需要自身服从道德的要求而去行为。 论语说:色难。道德福利首先是色易。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态度。例如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其次道德福利是对法律的遵守。 再次,道德福利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智慧共享。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2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国测量幸福,Britain to Measure Happiness
yue 2010-11-16 21:39
导读: 主观的东西是最客观的,最客观的东西是最主观的。 心理现象是主观的,但是其规律是最客观的。 物质是客观的,但是其规律是无限的,人类对它永远是无知大于已知,从而走向了主观。 Britain to Measure Happiness By ROBERT MACKEY http://thelede.blogs.nytimes.com/2010/11/15/britain-to-measure-happiness/ In an attempt to make good实现 on a centuries-old idea, that the happiness of a nations citizens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all government, ( 英国率先提出福利国家的概念,丘吉尔确立英国建设福利国家的目标,1948年英国工党首相爱德礼宣布英国建成福利国家) British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is planning to ask for a survey of the general well-being of residents of the United Kingdom. Allegra Stratton of the Guardian reported on Monday that Mr. Camerons government will ask Britains independent national statistician, Jil Matheson, to add questions to an annual household家庭 survey in an attempt to gauge测量 the national mood民心. Ms. Stratton explained: It will be up to Matheson to choose the questions but the governments aim is for respondents to be regularly polled on their subjective主观 well-being, which includes a gauge of happiness, and also a more objective客观 sense of how well they are achieving their life goals. The new data will be placed alongside existing measures to create a bundle of indications说明 about our quality of life. Mr. Cameron has been talk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putting well-being at the center of the national agenda for several years. In 2006, a few months after he became the leader of the British Conservative Party, Mr. Cameron said in a speech at the Google Zeitgeist conference: Its time we admitted that 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money, and its time we focused not just on G.D.P., but on G.W.B. general well-being. Well-being cant be measured by money or traded in markets. It cant be required by law or delivered by government. Its about the beauty of our surroundings, the quality of our culture, and above all the strength of our relationships. Improving our societys sense of well-being is, I believe, the central political challenge of our times. As the BBC reported that day in 2006, Mr. Camerons remarks echoed words Tony Blair had written in 1999: Money isnt everything. But in the past governments have seemed to forget this. Success has been measured by economic growth, G.D.P., alone. Delivering the best possible quality of life for us all means more than concentrating solely on economic growth. 布莱尔 While Mr. Blair was prime minister, in fact, his strategy unit published a paper which suggested that happiness might be measured and encouraged促进, by developing a happiness index , encouraging volunteerism爱心、慈善、恻隐之心, teaching people about happiness, and introducing higher taxes for the rich. While Mr. Cameron is unlikely to follow the final one of those suggestions, the idea that happiness is a central concern of government is not a new one in fact, it is extremely old. 边沁的功利主义 In 1789, a few years after Thomas Jefferson put the Purfuit of Happinefs near the top of Americas founding document, the British philosopher Jeremy Bentham wrote, in his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 that the happiness of the individuals, of whom a community is composed, that is their pleasures and their security, is the end and the sole end which the legislator ought to have in view. (边沁主张用苦乐作为衡量善恶的最终标准。) How exactly such an elusive模糊 concept as happiness is to be measured, though, is far from cl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 Gallup regularly polls people about their well-being, but the end product, a dizzying array of charts表格 and graphs图表, offers anything but a clear picture of how happy Americans are. A European think tank, the N.E.F., also carries out surveys of well-being in several countries, but, again, the final data set数集合 can be hard to parse从语法上描述或分析, even when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interactive, color-coded maps. 英国幸福指数的堕落史 Some recent research, however, might suggest that Mr. Cameron has not chosen the best time or place to ask British citizens if they are happy. In 2006 a BBC study of national happiness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saying they are very happy has fallen from 52 percent in 1957 to just 36 percent today. On Monday, Randeep Ramesh of the Guardian reported that a new study, due to be published next month i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says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mental well-being is getting worse across Europe . Mr. Ramesh explained that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even before the recent economic crisis, Europeans were apparently becoming less happy: While Britain became richer by more than 40 percent between 1993 and 2007, the study says, measures of neurotic symptoms and common psychiatric disorders ros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Similar results are observed across the continent. 勃朗宁 While it might be argued that some degree of dissatisfaction with ones life could be a spur激励 to greater achievement after all it was an English poet, Robert Browning, who wrote that a mans reach should exceed his grasp another recent study found that, next to Ireland, Britain is by some measures the worst place in Europe to live. 辛苦的英国人 In September, uSwitch.coms 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survey found that life in Britain was essentially miserable, with Britons enjoying worse weather, less vacation and a shorter life expectancy than several of their neighbors. As Mark King explained in the Guardian, an even more galling难堪 finding of the study was that Britons are just across the Channel from the best place to live in Europe: U.K. workers enjoy a week less holiday than the European average and three weeks less than the Spanish, while the U.K.s spend (as a percentage of G.D.P.) on health and education is below the European average and U.K. food and diesel prices are the highest in Europe. Unleaded petrol无铅汽油, electricity, alcohol and cigarettes all cost more than the average across the continent. France enjoys the earliest retirement age (joint with Poland), spends the most on health care (11 percent of G.D.P.) and has the longest life expectancy in Europe at 81.09 years. Its workers also benefit from 36 days holiday a year compared with just 28 in the U.K. and it comes only behind Spain (second in the rankings) and Italy for hours of sunshine. So, will Britains happiness survey discover a nation of malcontents ready to rise up in revolt暴动, or perhaps flee逃亡 their frequently cold and dark home for happier shores? Maybe not. 骄傲的英国人,约翰-穆勒 To start with, national pride even while splintered破碎 is still quite strong across the U.K. As another resident of rain-soaked British Isles, John Stuart Mill a philosopher who was also a member of Parliament observed发现 long ago, 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being dissatisfied than a pig satisfied; better to be Socrates dissatisfied than a fool satisfied. Then there is also the fact that, in at least one of the categories measured by the European think tank, Britons did quite well: resilience适应、无铅顽强. Toughing it out stiff upper lip and all that has long been a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the British are proud to talk about. As the writer John Lanchester explained in a New Yorker article on the election that brought Mr. Cameron, eventually, to power: Visitors to Britain are rarely able to grasp理解 sometimes after decades of residency the vital distinction its inhabitants make between complaining and moaning . The two activities seem similar, but there is a profound philosophical and practical difference. To complain about something is to express dissatisfaction to someone whom you hold responsible for an unsatisfactory state of affairs; to moan is to express the same thing to someone other than the person responsible. The British are powerfully embarrassed by complaining, and experience an almost physical recoil from people who do it in public. They do love to moan though. 4 Readers' Comments 3. Terezhina San Francisco November 16th, 2010 10:29 am They should check with the kingdon of Bhutan where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is the measuring stick of the government. This kind of survey has been done in the past (I seem to remember one in Canada a number of years ago) and to no one's surprise happiness I believe it has always been found to correlate positively with the amount of money one has. It is easy to be happy if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where your next meal is coming from, or if you should halve削减 your medications药物 to be able to afford them.
个人分类: diary by dialogue|28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型民众重大疾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设计
hrm001 2010-11-8 20:05
新型民众重大疾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设计
2010年11月份,《江西五套》连续报导江西省南昌胜利路街头六位白血病儿童的父亲们的情况,以及网络上最近流传的“春天妈妈”的故事,还有远远数不清的那无数需要社会关心的,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难道我们社会中的诸人不能自己抱成团,以解决这些目前不能解决好的问题吗?社会主义社会,难道不能在此方面做出创新做出全世界的文明表率吗?而本文所提供的管理方案,正是有希望解决此一老大难社会问题的可能的一剂良方!请大家支持、推广本文!! 一、操作方法 由于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民众”包涵范围很大,要想实施整体方案,必须采取分类设计原则,比如按人数规模分成单一性组织实施的内部互助、多个组织联合实施的互助社互助、政府相关行政机构牵头的社区互助区互助等类型,虽然不同的类型和规模下,必然会导致互助费和互助金的标准不同,但无疑实施的基本模式是可以借鉴的。本文便以单一性组织中的企业为例来说明本计划所设计的基本操作模式。 第一步,组建爱心俱乐部。 对适用范围内的对象实行会员制管理,明确权利和义务。每个人既有参与爱心活动的义务,又同时拥有制度所保障的在必要时候(个人重特大疾病风险发生时)获得全体成员共同施以的爱心帮助的权利。 第二步,会员管理。 在会员的管理上借鉴市场营销中的对顾客进行细分定位来设计产品功能以更好地扩大和促进销售的思想,将会员按义务和权利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提供会员选择,使每个会员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相应的会员级别来履行相应应尽的爱心义务和享受组织给予的爱心保障的权利。 比如,会员级别可划分为一至八级。下面以单位全体职工人数为标准的 10 , 000 人为例(其他数量的人数按比例同比修改每次捐助额即可,每次捐助额=捐助基数 * 调节系数,调节系数= 10,000/ 单位人数)。一级铜卡普通会员(针对群体中患上重特大疾病需要帮助的对象的爱心帮助义务是每次捐 10 元,以下简称 10 元捐,相应的个人所获的爱心保障额度是 10 万元)、二级银卡爱心会员( 12 元捐,保障额度 12 万元)、三级金卡爱心会员( 15 元捐,保障额度 15 万元)、四级铂金爱心会员( 18 元捐,保障额度 18 万元)、五级至善爱心会员( 20 元捐,保障额度 20 万元)、六级爱心精英示范会员(每次捐助额 30 元,保障额度 20 万元),七级爱心榜样荣誉会员(每次捐助额 50 元,保障额度 25 万元),八级爱心领袖终身会员(每次捐助额 100 元及以上,保障额度 25 万元。特殊待遇是:当个人经济状况低于规定的相应标准以下,可以减少次捐额到其他更低等级的水平,而享受的保障级别维持原来不变,等经济状况恢复时,再补上累积的少缴款项,充入俱乐部爱心基金单位账户供统一调度使用)。以上具体取什么名字大家可以发挥想象,以体现出必要的差别,保障参与者选择的个性化,对思想觉悟或能力或保障要求更高的参与者提供更好的行为理由(精神激励)。 第三步,账户管理。 俱乐部账户分为单位账户(单位每年按一定标准预先划拨存入的爱心基金的专用专储账户)和爱心会员个人账户。 作为爱心俱乐部发起人和牵线者的单位在整个俱乐部的构建中起着搭建爱心平台集聚企业整体资源办集体事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构建对爱心参与者的个性化激励机制,单位还应当也为全体职工的爱心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个单位预存账户就是其一,比如万人单位,每年第一个月往其中存入不少于 10 万元爱心统筹基金,该账户累积的余额在必要时动用。单位应该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在制度方案中明确单位的爱心引导责任和具体做法,将单位应在必要时动用企业统筹的爱心保障基金给需要帮助的职工及在必要时视情尽力补充追加等写入条款。 账户中关于员工的爱心个人账户是这样管理的:每年年初单位从员工第一个月工资中一次性或采取在几个固定月份分次划拨的方式,按统一标准划拨到企业受托管理的员工个人的爱心账户中预存。关于预存的定义是,这笔款项系员工个人的资产,而非费用,其所有权归员工个人所有,在员工爱心会员资格有效的情况下,预存爱心款的临时管理权归企业,在员工提出离职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提取出个人爱心账户中尚未及使用的爱心款项,进行销户处理。关于预存爱心款项划拨的统一标准如下:比如一个标准的万人企业按普通会员 100 元的标准,千人企业按 200 元,五百人企业按 400 元,百人企业按 1000 元,人数更少的企业参与第三方协调机构或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织小企业联盟或小企业爱心保障理事会来实施保障。另外,划拨预存款项时,除普通会员外,其他等级的会员按各自的爱心会员的级别系数乘以普通会员的预存标准来计算个人的预存额。 二、两种保障计划的待遇标准对照 表1: 新型民众重疾互助保障计划与中国职工重疾互助保障计划 待遇标准对照表 表2: 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互助保障基金会的《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2011年版) 三、两种保障计划的差异对照 表3: 新型民众重疾互助保障计划与中国职工重疾互助保障计划的设计、效果、适用范围差异对照表 相关链接: 点击下载 人大经济论坛——大病医疗保障的七种传统途径和实施方法介绍 。包括: 1.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保系统主办,保障标准分类设置,城乡有别、职业有别) 2.大病统筹保险(医保系统主办,保障标准分类设置,城乡有别、职业有别) 3.职工互助医疗保障制度(工会系统主办) 4.单位互助医疗保障制度(单位主办) 5.自发或组织的爱心捐款(单位、有关团体或个人主办) 6.商业医疗保险(各保险公司主办。如中国健康保险公司的相应医疗保险险种) 7.慈善机构的重病医疗保障爱心基金 关于本方案最终定稿的说明: 本方案的框架构想及初步设计是在2005年完成,发表于本人博客,原标题为《城镇职工重特大疾病风险安全保障体系探究》,并被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相关网站转载;2007年以论文方式发表。2007、2008初步形成改进构想,并在教学中讲述;2010、2011年经过补充案例并将文字说明整理成表格,最后定稿。 全文: 新型民众重大疾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设计.doc
个人分类: 管理学原创观点|11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18-待遇
dthome9180 2010-11-2 16:14
最近聪明羊们讨论了许多的待遇问题,也就是农场主给聪明羊的余草多少问题,老山羊也有话说。当前养羊农场主给聪明样的余草到底多还是少?到底够不够花?到底为什么很多的聪明羊都谈论这个问题,都在抱怨这个问题? 关键还是一个比较问题,关键还是一个心理承受的问题。 先说和其他农场的导师动物比,那是真的不能比,人家工资高,生活很滋润,甚至博士羊的奖学金也多,真是不能比呀。有个叫香港的养羊子农场那里的导师羊羊圈补贴就很多。但是,每个农场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整体生活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在养羊农场不和其他农场比,还说得过去的。 养羊农场的聪明羊所获得的余草真的很少吗?对于年轻的聪明羊来讲确实很少,要买的东西很多,要买新羊圈,要抚养自己的小羊,样样东西都要钱,现在物价还飞涨,不够花呀,但总体上还是够的。对于年纪大的聪明羊呢?负担重,应酬多,不够花呀,但总体上好得多,因为羊圈、小羊都有了,该吃的苦吃过了。养羊农场还有很多羊有上顿没下顿呢,聪明羊们并不是最差的,当然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总体上应该是中上水平吧。 而且养羊农场有个传统,既然要当聪明羊,要当导师羊,就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贫。这些好像也都有心理准备,那么根本的原因在哪呢? 在于地位和待遇的差距!!!在于受尊重和不受尊重的差距!!! 什么是地位,其实包含着大家对你的尊重程度,你的地位越高越应该受尊重,越受尊重,你的地位相应的也较高。 聪明羊平时接触的都是小羊,这些小羊都要尊师重道,小羊和小羊父母对聪明羊们都很是尊敬。聪明羊们的自尊心都很膨胀的。 聪明羊们的知识很丰富的,懂得很多,考虑问题的方法很系统的,基本上其他羊问问题,都能答上个大概,大家都尊重聪明羊。聪明羊们的自尊心都很膨胀的。 农场主也重视聪明羊,经常请一些聪明羊们出谋划策,见到聪明羊也非常的尊重。聪明羊们的自尊心都很膨胀的。 总之,聪明羊们很受尊重,对于不尊重的事情很是排斥,感觉很丢面子。 但是,当聪明羊们回到自己的羊圈,看到羊圈中的余草不多了,想到未来小羊要过的生活怎么办的时候。当想到和那些尊重自己的其他羊们一起吃个饭,交流一下,经常白吃白喝,拿不出草,感觉很没面子的时候。心理面曾经获得尊重和现实生活中涉及到草的不被尊重,形成了鲜明的,巨大的反差。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那么受尊重的聪明羊,竟然不能和别的羊在所有方面平起平坐,太受打击了,只能穷酸了。 可是想当初,养羊农场刚建立的时候,聪明羊可是和农场主的待遇差不多的。 请农场主多给一些待遇吧,让聪明羊从心理上到待遇上都能受尊重吧!!!让聪明羊能够比较体面的生活吧!!! 当然聪明羊们算账时也不能这么算,还有很多其他有草的羊想要要不到的东西,聪明羊是很富有的,比如尊重,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小羊的上学问题等等。这样一算,有些聪明羊就平衡了。 天天看着,那些小羊求知若渴的眼神,看着教出来的小羊大展宏图,满足呀!知足呀!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11】博羊 ; 【12】分草 ; 【13】熊大 ; 【14】鹰大 ; 【15】挨打 ; 【16】一流 ; 【17】创造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哪些经济政策在增大贫富差距?
bison55 2010-9-25 18:52
我们每天都在喊缩小收放差距,可我们现在还有大量的政策恰恰是在加剧差距,我们天天在谈改革收入制度,可并不知道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在劳动力贬值的今天,谁靠出卖劳动力生存,谁必然注定是无产者。中央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只有增加普通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才可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所以几次三番的强调要改革收入制度。 沈阳公积金政策下来了,首套房没还清贷款者,不能使用公积金,原因是第一套房有贷款没还清,担心没有偿还能力。切你个公积金中心的萝卜吧,既然我有能力商贷,怎么就没能力公积金贷款呢?而且商贷款比公积金贷款高出(二套房)达30%~40%之多,二套房利率竟然是1.1,比公积金高出接近45%。 为啥我点的是沈阳的浦发银行和公积金中心呢,郑州浦发就现在还有二套房七折,而更多的其他地方的公积金中心,也没有这种二套房贷款政策呀。 我知道没人能管沈阳的这两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门,但我得给大家说明白一个道理:咱是社会主义国家,讲的是特色市场,讲的是民生,讲的是科学发展。 有人会说,你担心啥呢,浦发银行利率那么高,自然没人找它了罢,错,大错,浦发银行跟开发商搞绑定,咱有选择的权力吗?没有! 有人会说,公积金这样是响应中央,限制房地产炒作,错,公积金是啥,明白不,交公积金的人都是工薪阶层,至少一半的钱是自己交的,不让你用,意味着什么?剥削呗!而且你用了,低利率又意味着什么?福利呗! 好,简单给大家罗列一下,当今我国有哪些经济政策会加大贫富差距。一是银行贷款政策,基本是对着有钱人的,二是节能减排的能源补贴政策,国家一直不给步行走路或骑自行车的人给补贴,为啥?因为国家照顾这些人等于浪费(福利经济学恰恰反对),反过来,最爱国的人恰恰是这类人。当然,爱国可能也会用钱的方式来爱,但目前看来,有钱人多在国内挣钱后带往国外去消费或买国外商品。其实有心人都会总结出,凡是我国补贴政策,都是给有点钱的人的。三是税收政策,我国一半以上的政府财务收入来自工薪税收,曾被批判为民办税收疼痛指数排名第二,如果,我国现在能像美国那样,不向中低阶层收税,那么,这个国家可能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我们知道,整个市场第一步环节是制造业,包括农业与工业,还有部分服务行业,而这些行业所创造的利润主要是来源于所有权支配下的劳动力创造,在资本控制一切的当代,跟资本敌对者劳动者,当然是最没有权力者,甚至连生存的权力都可以忽略不计,更别提发展了。 既然普通劳动者,也就是工薪阶层不可能用出卖劳动的方式保证自己的生存,那还有什么方式能保证呢。我想有两条路可以参考,一条是高福利保障制度,二是使公民有更多的非劳动性收入。 具体内容可联系本人: bison55@163.com
个人分类: 反思类|3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拾旧]分配苹果的福利分析
estudy 2010-8-24 22:21
今日闲时串至隔壁办公室,恰遇同事L向室友分送自己的苹果。只见她将一个足有一斤重的大苹果,认真地置于坐在自己对面的同事Z的案头。见我走近,她也信手递了一个苹果给我(她一定知道我串到哪里,都是混吃混喝的主)。得了这便宜我却并不满意,因为我发现L给我的苹果比给Z的那个小很多,而我的食量是明显比Z的大的(我确信这一点L心知肚明)。 我向L询问了分配苹果的理由,她很坦率:因为Z曾请她吃过水果,她这次要以最大的苹果相回报,而我对她并没有类似的恩情。 我以为,以L的理由这样分配苹果是不合理的,我向她们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显然,不论L出于什么考虑向Z和我各分发了一个苹果,当她决心实施恩惠以后,唯一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效用,增加我们的福利。给Z一个最大的则是要更多的表达自己的谢意,更大地增进其福利。而她忽略了的问题是:那么大一个苹果,Z一次根本吃不了。凡事过犹不及,Z在享用L的盛情时,在不超过自己食量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效用会不断增加,而到达边际效用为0的时刻之时,她必将遇到烦恼:如何处理超越自己一次消费能力的室友的盛情之物?继续吃下去只会使整个过程进入边际效用为负的状态,给自己的胃带来极大的不快甚至损伤。而以其他方式处理掉剩下的苹果,无论哪种方式扔掉、转送他人、留着以后再吃我想都只会使自己的福利下降。 这也一定不是L预期出现的局面:她一心只想要自己的共室好友因自己的馈赠福利最大化。 这样一来,我就有充分的理由向L提出交换她对于Z和我的恩惠的建议了,因为一个大个的苹果完全在我的消受能力之内,而一个无法满足我的需求的小苹果,却能够正好适宜于Z的需要。根据我的建议,Z和我的福利都将上升Z不会遭遇效用下降的处境,我的效用的增长也能够持续到最大值而L的福利并不会减少(她不用再从自己的水果袋里找一个大苹果给我)。 实不相瞒,本人最后的确独享了那个最大的苹果。当然,原因远不止我的建议的作用。 这是一个简单地运用经济学的小把戏。除了展示了本人在生活中的无赖形象外,或许 约略还可以说明:一、盛情的馈赠应该基于对受赠者福利的充分考虑,否则可能事与愿违;二、经济学者的思考所得是有益于帮助人们更好的行事的。 2006年10月26日
个人分类: 经济思维|3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民的保障和基本福利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国民的尊严
Huangyy 2010-7-20 18:39
在前面的博文中我谈到农村应该实现国家支持的村政建设,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农村的基本的居住环境还是农民自己出资随意性的建设,这样就造成各地的农村村容、村貌比较的混乱,环境也比较差。道路大多是泥路,下雨很难走路,绿化很随意,不设道路照明,夜间行路也辛苦。给水排水更是无人问津,很是混乱的。 但是现在国家已经通过30年的经济刺激性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钱。那个数字确实很大,很阔气的。可以随意当美国的最大的债主。但是现在中国的广大的群众却很多得不到基本的福利待遇和关照。像农村的应有的政府投资搞村政建设的工程早应该实施了。你想想,如果城市的市政建设不是政府的财政拨款,而是靠的市民自己的出资,那城市的面貌也一定会很混乱。 当然,农村的房屋建设仅为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国家有钱,就应主要为民,多考虑各层面人群含科技人员的待遇提高,在符合社会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力增加民众的收入,以及福利。尤其针对那些还处于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的民众及弱势群体要特意关注。不能靠市场导向的方式,任其落后和贫穷。设想,当国库充盈的时期,而很多的民众还依然像20多年前那样的贫困或困难的话,如何叫民众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保证大众都能满足基本的幸福需求的国家,作为该国的国民是幸福和有尊严的呢?一个国家的政府认为其国家的民众是应该有尊严、甚至是有“高贵”的资格的,他的国民就是慢慢进入高品位和高品格的。否则,他的民众就常被放在似乎就该低收入和低文化的状态的话,那就会是相反的情况。因此,普及和弘扬本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的待遇和文化素养极为重要。在国际上树立好的国民形象等也很重要。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1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波兰国民富足总统拒换座机 富国无钱换飞机
jiangjinsong 2010-4-12 09:05
波兰国民富足总统拒换座机富国无钱换飞机 2010年04月12日 字号: T | T   和静钧   波兰总统坠机身亡的消息令人悲伤,看到波兰总统的座机居然是一架用了26年, 跨过雅鲁泽尔斯基、瓦文萨、克瓦希涅夫斯基和卡钦斯基四任总统的老式图-154型飞机,更令人悲从心生。据报道,卡钦斯基总统的下属早就劝过这位来自 波兰法律与公正党的总统换架好点的座机,但总统总以财政困难为由拒绝。   飞机失事的黑匣子已经找到,调查人员正在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以查明失事原 因。笔者无意指这个早已停产的机型是引发的血案的祸首,只是想思考一个问题: 波兰为何穷得连架像样点的总统座机都没有?   笔者曾在2003年到过东欧。印象中的波兰,是个森林覆盖率很高的花园式绿色 国家,既有波罗的海的福佑,也有喀尔巴阡山的庇护,为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国之一。喜欢喝啤酒的人,到了波兰才会领略什么叫水好,酒才好,这是一个真正让 所有国民都饮用上洁净水的国家。总之,笔者得出的结论是,波兰国民富足,生活美满,绝不可能把它与一个穷字联系在一起。   为了写这篇文章,笔者特意查阅了有关波兰的国民经济数据,发现它1995年的 人均GDP为2790美元,到2006年,其人均GDP攀升到1.3万美元,是我们的4倍。即便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人均GDP也在1万美元 之上,为11297美元。在1995年之前,波兰家族私家车普及率不到三分之一,到2004年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在满分为1分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测评 中,波兰得分是0.88分,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其经济成就斐然,波兰已经跻身于 G20 俱乐部。   真令笔者倒吸冷气,如此富裕的国家也有穷到养不起波音 777或空客380级别的总统专机的时候。但这也并非独一无二: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人均GDP超3万美元的英国,其一国之主伊丽莎白女王,在出访斯洛文尼 亚时,穿的居然是一件数十年前的衣服;其出席公子婚礼时,穿的也是几十年前就穿旧了的晚礼服。   国富官穷,这在世界上并不鲜见。这类国家往往拥有严格的财政预算和财政监督制 度,以及相配套的反腐败惩罚制度。波兰有一部《公共资金法》,按此法律,议会设有最高监查院,独立于政府,向议会负责,专管政府财政开支情况,具体负 责对政府各部门,包括财政部及其下设的税务、海关等部门和国有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税务监督法》,专管纳税人上的税 有没有被乱花。这样一来,《公共资金法》管公共资金、《税务监督法》管缴纳的税,形成了完善的财政监督制度。政府一旦被发现有违反上述两部法律的行为,将 受到严厉追究。   由于严控财政预算收入,又在走恩泽万民的高福利国家路线,波兰政府往往不得不 举债度日,财政赤字居然超过GDP的5%,大于欧盟定下的3%水平,给人以相当穷困的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适逢全球金融危机,波兰总统是不会轻易要求 政府为其购置豪华座机的,尤其是这位自组法律与公正党的卡钦斯基总统。   目前飞机失事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不过,图-154确属不安全机型,一国元 首,不该省的没必要省,安全第一啊。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016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