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文化创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国务院总理: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吴信 2014-1-23 15:25
李克强: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审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一要把政府引导支持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财政资金积极支持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对市场导向类项目突出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决定研发方向、要素配置等。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搞基础科研,又搞应用研究,促进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二要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立项、评审和批准制度,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强化资金监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把资金用到刀刃上。三要着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让创造性智力活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来。 会议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活跃知识产权交易,为保护和鼓励创新、更好实现创意和设计成果价值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支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三是以市场为主导,鼓励创意、设计类中小微企业成长,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设计服务领域,设立创意中心、设计中心,放开建筑设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四是突出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通过完善标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方式加强引导,推动更多绿色、节能环保的创意设计转化为产品。五是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务,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蓬勃发展。 会议审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草案)》。强调,一切重大工程不仅要依法建,还要依法管。为确保工程有效运行、发挥效益,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必须及时跟进。草案重点明确了南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水质保障、用水管理和工程保护的要求,用法律手段保障调度合理、水质合格、用水节约、设施安全,确保清水北上、造福沿线亿万群众。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1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与前景分析
热度 1 Sibiling 2012-6-28 10:50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与前景分析 吕鹏辉 文化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产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来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创意产业指人类突破原有或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全新的姿态所展现出的新产业形态、创作现象或劳动过程。文化创意产业能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并在此前提下提供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创意产业是人类智慧与思想的结晶,创意产业也势必对人类的思想和智慧产生深远影响。创意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 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创意是以人类学科交叉为前提的,孤立的学科姿态不可能产生持续的创意。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跨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通过跨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创意产业是人类创新与创造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一部分。是人类理性认知与探索世界,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设计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艺术、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传媒、卡通、影视、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璀璨的一员。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 :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有关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国际贸易额已经占当年全球总商品贸易量的 7.16% 。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 220 亿美元,并以 5% 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 14% ,英国为 12%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创意,就没有新经济。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一直遵循“高成本,高收益”的投资理念,“利润最大化”永远是他们的第一信条。当然仅靠高投入是不行的,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深知市场的重要性,他们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宣传促销和捆绑销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由于美国政府在政策上采取了“杠杆方式”,以“资金匹配”来要求和鼓励各州、各地方以及企业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赞助和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因此,各州、各地方都必须拨出相应的地方财政来与联邦政府的资金配套。作为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 15 年前开始美国的版权产品就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出口额已达 601.8 亿美元。特别是美国的影视业和软件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中优势明显。美国是世界电影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电影市场年销售总额高达 170 亿美元,占全球 85% 的份额,仅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益每年就超过 500 亿美元。美国也是称雄世界的软件大国,其软件销售额约占全球软件销售额的 2/3 ,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市场。美国版权产业在出口、增值和就业等方面的持续增长,巩固了版权产业作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地位。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 1997 年英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成立了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独特之处在于由准官方组织来经营文化机构,虽然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有资金支持,但是政府只起到引导的作用,管理的职责由准官方组织承担,而大多数文化机构,不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都采取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方式创收。 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一种分权式的管理方法。一方面,中央政府将文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要权力以及部分文化拨款的责任交给其所属的文化相关部门,如英国的文化新闻和体育部等。另一方面,它还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行使相应的权力或承担相关的责任。非政府公共组织是介乎政府与具体文化单位之间的一级中介机构。英国政府不干预文化市场的具体运作,资助主要通过政府委托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实现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各类中介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通过具体分配拨款的形式,负责资助和联系全国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艺术团体、机构和个人,形成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的网络体系。 英国文化新闻体育部作为政府机构,起着协调政府其它部门 ( 准官方 ) 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英国文化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示出文化发展中各方力量的介入和通力合作。 借助创意产业,英国在经济上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如今,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8% 左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不但是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更是英国雇用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标杆影响。 2000 年,英国大约有 12.2 万个不同类型的创意产业公司,约占企业总数的 7.6% ;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为 195 万,位居各产业之首。文化创意产业产值 1120 亿英镑,占 GDP 的比例为 8.2% ,出口值高达 103 亿英镑,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 : 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一批全国及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蓝皮书时有出版,一批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著作也有发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研究也已发布,成果是显著的,但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仍不相称。特别是对总体发展战略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国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的研究还十分肤浅。因此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一个更加富有开拓性的理论先导,需要与全世界创意产业专家共同探讨它的发展、危机和困境,共同寻找未来发展的道路。 中国创意产业近年来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创意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包括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艺术品及古董市场、音乐、建筑、广告、数码娱乐、电脑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时装及产品设计等行业。 上海创意产业在最近几年时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推动了一批创意行业的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上海大力开展国际的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各类设计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上海开发改造和利用了 100 余处老上海工业建筑,对老厂房、老仓库进行了改建,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意工作园区,如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昌平路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生产基地、杨浦区滨江创意产业园、莫干山路春明都市工业园区、福佑路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心、共和新路上海工业设计园、“八号桥”时尚设计产业谷和天山路上海时尚产业园等。闯出了创意产业于城市改造的新路。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也将建立一个总体发展规划,确定未来若干年发展的政策导向,完善和优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研究和探讨如何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构成与完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条,建设一批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强创意项目作为风险产业的辅导、推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制,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生长。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打造并完善创意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 2011 年 10 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将把文化创意产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确立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方向。 2011 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逐步调整。 2011 年,新闻出版产业全年总产出超过 1.5 万亿元,新建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 5 个。 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的风险产业,又是有效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非常诱人的朝阳产业。正是具有如上的这种相辅相成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才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网络和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
个人分类: 理论创新|378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文化创意产业四题——关于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whyhoo 2012-4-21 13: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正日益成为现代化大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而文化创意作为新兴文化产业,更是具有空前强劲的活力和巨大潜力,直接催生了当前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产业,如动漫游戏、互联网经济、数字设计、电子(数字)商务、网络电视、手机电影、手机音乐、手机报刊、手机阅读、手机娱乐等。同时,文化创意对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变革、提升,是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理念是突破行业壁垒,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提升、合作,核心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的细分,打破第二、第三产业的原有界限,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第二、第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卖设计,卖理念,卖心理享受,卖增值服务,这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使用的多次性,越是使用得多,其价值就越高,增值速度就越快。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原有产业的转型、改造与提升,大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并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全力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代服务经济中的高端形态,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具有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基本特征,还具有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优势。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从低端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从以制造业为主逐步走向高端服务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重组。与世界各国创意经济发展的数据相比,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属于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兴产业,是升值空间巨大的“潜力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每年都在17%以上,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0%;2011年我国电影总票房收入达到131.15亿元。2010年仅北京市1—11月的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就达到了5600亿元,占北京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12.5%以上,成为推动北京发展的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   必须看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之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将会急剧增长,呈“井喷”之势,这就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文化消费的比重将大幅度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潜能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电影电视市场、游戏市场火爆,黄金周文化旅游屡创新高,特别是“三网融合”后数字文化产品的不断创新,都将有力地推动文化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大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层次   高新技术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变革的重要源泉。现代高新技术直接催生了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文化创意产业,如大量的创意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网络软件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工程勘察设计、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城市绿化设计、时尚设计、服饰设计)、动漫游戏、互联网经济、现代会展业、现代广告业、电子(数字)商务、网络电视,以及移动新媒体产业、手机增值业务,等等。事实上,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主要增长点。   激活存量,优化增量,以增量带动存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特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是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发展方式实现上市融资,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旅游、演出、节庆、会议、展览乃至体育、休闲、娱乐等行业。二是大力推动广播、电影、电视、出版、设计、广告等目前影响最大的常态行业的数字化和产业化升级。三是大力发现、扶持和培育新业态,推动新兴业态不断创新,实现高端融合。从国际看,脸谱、推特等已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新兴业态企业。从国内看,新浪、搜狐、盛大、阿里巴巴等企业,也都以极高的成长性、竞争力、产业规模和高速增量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头羊。   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独标一格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的独有性并非独占性,而是具有共享性。资源并不等于生产力,也不会自动转化为生产力,任何资源都必须根据现实的文化需求,立足实际,经过适合国情的创意和市场运作,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当代世界正是通过创新、创意开发了一系列过去从未有过的资源,像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它赋予资源一种能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使之成为当代社会财富增值的重要源泉。    三、文化与科技:两轮驱动、两翼齐飞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是文化产业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及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都给文化发展带来革命性变革,打开了巨大空间。坚持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文化与科技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是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必须以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带动文化的产业化。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我国近年来在世界媒介革命浪潮中奋力拼搏,信息产业高新技术获得高速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日益缩小。可以说,我国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紧跟国际步伐,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在技术与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为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技术保障和人才储备。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必须推动信息产业与内容产业融合发展。当代信息革命已经由过去的硬件为王逐步走向软件为王、创意为王、内容为王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信息产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产业,而是信息技术产业与内容文化产业的高端融合。同样,文化产业只有与信息产业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内容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内容信息化,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实施文化创新工程不仅仅是在文化产业中提高科技含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依赖于在包括观念、形式、体制、管理、操作实践等各个方面的文化领域全面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文化领域必须积极参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参考、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建设国家文化创新体系,丰富、扩大和提升国家知识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互联网和信息传播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内容文化产业的助推。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新兴数字技术为支持的新媒体信息内容文化率先走上产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应从文化创意产业入手,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促进文化的产业化,延伸文化产业链,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和提升。    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具备坚实的人才支撑   拥有富于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资源,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制造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主要依靠创意阶层和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和新经济的优势,必须具备坚实的智力保障。   从现实看,我国的经济改革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成就喜人,举世瞩目。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还不是十分雄厚,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体制弊端依然突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观念、形态、体制、管理到实践操作,我们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不乏教训,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上市金融运营、投融资、产业管理、对外贸易、会计、法律、咨询,乃至广告运营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尤为显著。毫无疑问,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就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和引进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把它充分运用到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中。   充分借鉴和引进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进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的先进人才——战略策划人才、企业管理人才、投融资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原创设计人才,还要大力培养每一专业的专门人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相关文化部门的一些从业人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市场意识和产业意识较为淡薄,在思想观念、理论准备特别是实践操作等方面,还比较缺乏相应的准备和能力。考虑到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又有自己的产业、行业、企业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和引进一批懂市场、懂经营的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精通文化工作、熟悉国际国内文化市场规则,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科学素养的复合型、外向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运营水平。   2010年8月,文化部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是我国文化系统第一部人才发展规划,它提出了开放的文化人才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改变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8/201204/t20120412_150773.htm
个人分类: 文化|1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信息技术,文化发展的新引擎
hanhuijian 2011-12-9 08:52
——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近日,记者就如何发挥工业和信息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与文化繁荣相互促进       记者:工业创新和设计离不开文化创意。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您怎么看待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关系?       苗圩: 工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文化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先进文化为工业产品和服务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促进产品质量、品牌和附加值提升。      当前,我们要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际行动,在不断夯实文化改革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和优势,促进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信息技术成为推动文化发展新引擎       记者: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苗圩: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将密切跟踪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是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信息技术普及和推广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和信息高新技术产业融合,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壮大数字内容产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和科技含量。      二是增强技术装备支撑服务能力。加快健全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体系,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数字文化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      三是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推动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支持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数字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完善农村网络覆盖,全面开展信息下乡活动。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抓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四是积极营造非公经济和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       促进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任务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主管部门,在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哪些方面加强这项工作?       苗圩: 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履行互联网行业管理职责,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思路和措施,加强互联网的管理和引导,促进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全面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国家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研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3G(第三代移动通信)和TD发展,统筹推进3G网络向LTE演进。      二是着力推进网络内容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行业管理等优势,配合有关部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支持重点新闻网站、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展,支持培育壮大一批网络文化领军企业。      三是加强互联网行业基础管理。健全完善互联网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加快健全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强化域名和IP地址资源管理。加大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接入服务管理力度,逐步完善网站实名制,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对微博客、即时通信、社交网站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      四是营造和谐网络文化发展环境。加强技术保障手段建设,建立新技术新业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评估机制。配合打击利用网络制作传播有害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个人分类: 数字媒体|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出版能玩转资本魔方吗?
renxiang 2010-4-12 19:16
近几天,出版界,包括整个文化产业,都在为一条消息兴奋而激动。那就是,国家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扶持计划。主旨是开拓包括出版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逐步实现文化产业的资本运营。具体的措施,包括鼓励对出版业的贷款,加快出版集团的上市步伐,增加出版文化产业的融资管道,等等。跟很多出版业的人士交流,大家私下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下不缺钱了。 诚然,中国出版业其实是世界出版业都是一个低利润、低投入、低回报的产业。以金融指数和金融标尺来衡量,出版业的产值还是小菜一碟。如果比较出版业的产值和从业人数,那么这个产业的金融素质,或者投资价值,应该仅仅略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实,出版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缺钱的行业。 到欧美出版社参观,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美女多,帅哥少。原因是,出版业的收入太低,美女可以为了兴趣玩玩票,绅士们靠出版业的收入却养家艰难。跟国内的同行开玩笑,说国内的出版业是丑女多、美女少,因为出版业的那点儿钞票留不住美女。玩笑归玩笑,不争的事实是,近十几年来,出版业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产业。我身边的很多能人儿相继都离开了这个行业。所谓人往高处走,可见出版业的含金量和钱景堪忧。 这次,有了金融系统的支撑,贷款无忧了,换言之,有钱了!那么出版业能玩转这个资本魔方吗? 我觉得,以目前国内出版产业的经营能力和商业模式不是我泼冷水这场金融注资,到头来,带给中国的不是出版业的繁荣,而很可能是一堆堆轰轰烈烈的大项目,一部部资本堆积起来的文化泡沫,还有更多的积压在库存里的废纸。其实,当我们审视这些年日益增长的库存和日趋下降的单品种销量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出版界缺的不是钱,而是好作品,好创意当然,根本缺乏的是推出好作品的体制与行业文化。 我们的出版业不是一般的浮躁。这种浮躁的根源在于各个出版社的经营理念与商业模式落伍,重复出版、恶性竞争、粗制滥造成为中国出版的关键词。出版业本来是一个国家文化积累和知识构建的基础性行业,出版传承的是一个民族的非物质遗产。但是,今天,有几家出版社,几个编辑,是本着这样一种心态来作书的? 商业化,并不是低俗化和浮躁化的借口。中国出版业在没有根本转换增长方式的时候,就迎来金融注资,这未必是件好事。当然,我们相信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产业有自我调整的能力。可是,别忘了,资本的本性是贪婪。一个文化产业,指望资本的力量去戒除浮躁,简直是饮鸩止渴。 出版业来钱了,不缺钱了,每个从业人员都感到高兴。可是,有头脑的难免要多想想,我们能玩转资本魔方吗?资本的注入会不会加剧出版业的浮躁;贷款、上市如果一味向大集团倾斜,是否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强势资本推销的文化垃圾铺天盖地,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创意又怎样生存? 等等,等等 我担心的是,中国出版,不要到头来,被资本玩了!(任翔/文)
个人分类: 论文专著写作|347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2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