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土家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张家界土家风情见闻
热度 1 yag195544 2017-11-12 17:14
张家界土家风情见闻 当我把自己送到张家界的怀抱中,我的目光,我的思绪就被这里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攫住而无法自拔。原本想在旅游的间隙,忙里偷闲修改正在撰写着的一部电视专题片脚本,却竟一字未得改动,倒是每天的游记观感则是必写不怠的。 张家界的神奇山水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有别于其它的名山大川。如果你是第一次踏足于张家界的话,定会为那如柱、如塔、如屏、如帆、如墙的峰峰岭岭所倾倒、所折服。张家界给我深刻印象的除了她独特的自然景观外,令我极其关注的还有当地的土家风情。那多彩且多情的土家风情,似山间石缝中潺潺流淌的溪水,没有多余的修饰,没有无谓的渲染,款款地流入我的心田,泛起一环环涟漪。 当我们一出张家界火车站,首先接触到的是来接站的导游小姑娘。经她自我介绍得知,她是一个土家族姑娘。我这个对土家族一无所知的外来者从导游小姐那里,逐渐了解到一些土家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趣闻轶事。 土家族青年原来是这样恋爱的 土家族的婚姻,在“改土归流”(指雍正五年,清政府将宋元明时期所设的各级世袭土官、土司由清政府直接派的“流官”替代)前一般来说是自由择配的。正如土家族民歌中唱到的“好水洗衣不用捶,好哥爱妹不用媒”。土家族青年恋爱的方式很有特点。他们是这样进行恋爱的。 第一步,通过跳摆手舞相识相知,取得对方的好感。十分有幸的是,到张家界的第二天,我就见识到了极有特色的摆手舞。那天,我们游览了黄狮寨后,又沿金鞭溪逶迤行至水绕四门。晚上就宿在了水绕四门的武龙宾馆。晚饭后,大多数的同伴因一天的劳累而早早歇息了,而不甘寂寞的我和几个同伴则相约去观看民族风情表演。这是当地旅游部门为让来张家界旅游的客人领略当地的民族风情而专门准备的歌舞表演。表演者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在所表演的节目中,有表现土家原始狩猎的草人舞,民族神话舞蹈山猫求亲。最有特色的就是摆手舞。摆手舞分单摆、双摆两种。单摆的节奏是两拍子,双摆的节奏是四拍子,伴奏的乐器主要是几面大鼓。只见身穿鲜艳土家服装的姑娘小伙儿,在场子中围成一个圈,沿着逆时针的方向翩翩而舞。摆手舞顾名思义,就是以摆动手臂为主要动作的舞蹈。只见表演者们踏着节拍,俯仰有韵地挥动着双臂,动作幅度大而不乏优美,似雏鹿欢跃,似天鹅仰鸣,表现出青年人的勃勃活力。当然,我们观赏到的摆手舞只是表演性质的,而不是真的在寻找意中人。我想,如若是土家青年真正为寻找意中人而跳的摆手舞,一定会是更热烈、更奔放、更有趣。 第二步,送花求亲。土家族男女青年相识后,男方就要向女方求亲。求亲的方式极简单,无需任何语言,但需花费些时间。方式是这样的:小伙子每晚要在姑娘闺房外的窗台上放一朵美丽的野花,要连放七天;当第八天晚上来临时,小伙子即可知道姑娘是否中意自己。这一天,小伙子要到姑娘的闺房外,数一数窗台上的花有几朵,若姑娘加了一朵,窗台上的花变成了八朵,就说明姑娘同意这门婚事;若减掉一朵,窗台上的花变成了六朵,小伙子只好与姑娘“拜拜”了。 据一些资料介绍,土家族青年一旦相爱,还要经“梯玛”(巫师)作证,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成婚了。 出嫁的必须程序——哭嫁 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哭嫁的风俗。而土家族婚礼中的哭嫁是最有特色的。 土家族的女孩子大了,一旦开始考虑出嫁事宜,就要开始学习哭嫁。因为哭嫁是土家族婚礼中的必须程序。学习哭嫁主要是学习哭的方式和哭词两方面的内容。哭的方式主要是要掌握哭的技巧,要学会如何哭得时间长,哭得真诚,如何能使自己的哭声打动旁听者。说说容易,但真要连续哭上好几天(最长的据说能哭半个多月),还要哭得声情并茂,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若把哭的方式比喻成“硬件”,那么学习哭词就该是“软件”了。学习哭词既要背词又要创作。背词是将那些前人创作的程式化的哭词背诵下来即可;而创作是学会在哭的过程中即兴编撰。我想,后一点恐怕更难一些。要掌握哭父母、哭哥嫂、哭姊妹、哭媒人,还要掌握哭梳头、哭戴花、哭穿露水衣、哭吃离娘席、哭辞祖先、哭上轿等诸多内容。据说一些好面子的父母亲,为了能让女儿哭嫁的本领高强一些,当女儿刚刚十一、二岁,就会延请老师来家教授。由此可以看出,在土家女儿的出嫁事宜上,“哭”是压倒一切的。 当出嫁的日子临近时,新娘与家人一起就要把学习到的“哭嫁”本领付诸实践了。我因在张家界的时间太短,无福领略当地土家人哭嫁的场面。为飨读者,将抄录来的极少部分哭词记载如下: 新娘开哭: 盼男盼的红彤彤,盼女盼的空洞洞,燕子合泥空盘鸟,竹篮打水一场空。 过去作的千斤女,今后作的四两媳,服侍老的尤自可,服侍小的贱了我。 母陪哭道: 树枝大了要分丫,女儿大了要出嫁。哪有鸟儿不离山,哪有女儿不离娘。 新娘又对众友好姊妹哭道: 一个橘子十二瓣,我们姊妹难分离;橙子好吃难剥皮,我们众家姊妹难分离。 新娘就是在这样哭得感人肺腑、难舍难离的氛围中被送上花轿,完成了结婚礼仪中的一件大事的。 宝峰湖对歌 对于少数民族通过对歌寻找意中人的做法早有耳闻,也在一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领略一二,但亲身体验则是在张家界宝峰湖偶遇的。 在张家界游览的第四天,我们前往宝峰湖参观。 宝峰湖是为筑坝拦水于施家峪峡谷而形成的人工湖。湖不大,游程只一公里,船行其中,感觉是在一个放大的盆景中游弋。此处湖光与山色交相辉映,风光旖旎,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乘上游船,在随船土家族导游小姑娘的引导下,领略着山清水秀的风光无限。导游小姑娘很年轻,只有18岁,但导游的水平却不低。她一方面向客人们将宝峰湖的山水特点、传说典故娓娓道来,又不时地唱上一段土家山歌,以活跃游船上的气氛。她的嗓音条件不错,是典型的民歌嗓子,客人们都喜欢听她唱歌。当游船返程时,导游小姐突然向客人“发难”,要与客人当船对歌。面对主人的“发难”,游客们面面相觑,一时竟无人敢应战。只听我的同伴中有人大声说道“我们派老岳当代表对歌。”此时,全船的客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我的身上,搞得我有点措手不及,不知该不该答应。当我冷静下来,略加思考后,心一横,随口应道“我来对。”这倒不是我逞能,本人堂堂学中文的出身,又喜欢在业余时间搞点歌曲创作,对付一个“区区山野黄口小儿”应该说问题不大。大家对我的应战报以热烈掌声。导游小姑娘见有了应战者,于是从容地唱道: 杜鹃花开映山红哎,远方客人停下来,阿妹唱歌客来和喽,对不上来是笨蛋。 此时的我还是颇紧张的,因为既要听懂对方唱的什么词,还要弄清对方唱得什么曲调,以便应答。没有多少时间仔细思考,好在我的反应还算较快,当她的歌声一落,我便随口对道: 东边下雨西边晴,妹把客人太看轻。如果阿妹不骂人,阿哥带你去北京。 我的歌声一落,游客们给予一阵热烈掌声。导游小姑娘本以为我们是好对付的,谁知半路杀出我这么个“程咬金”,开始对我刮目相看,于是,开始认真对付。只见她略一思索,唱道: 叫声阿哥莫生气,阿妹说声对不起。土家对歌为交友,阿哥是个好歌手。 此时我开始反守为攻,我这样唱道: 船儿划开清清波,阿妹唱歌哥来和,哥请阿妹接着唱,对不上来哥跳河。 导游小姐唱: 妹请阿哥到山寨,你千万不要走着来,大路虽宽有坏蛋,妹不放心路途险;你千万不要乘船来,水深浪险怕翻船;你千万不要骑马来,马惊失蹄摔下来。 这段歌词看似关心,实则是出难题,把来的路都给堵死了。我抬头看了看天上,马上有了对策,答道: 妹的好意记心间,山高水长实在险。阿哥坐着飞机来,又快捷来又安全。 我的颇具现代意识的回答出乎导游小姐所料,她马上又给我设置了难题: 山寨偏远地方小,飞机开来停不了。 我接唱: 准备好了降落伞,落下恰好是山寨。阿妹备上好酒宴,阿哥一到就开饭。 我当时也不知道这样对歌和不和规矩,反正是稀里糊涂地对下来了。看到导游小姑娘不再唱了,我才把紧绷着的神经放松下来。这时,在导游小姑娘的带领下,船上我的同事及其他游客都为我这个“假冒伪劣的阿哥”鼓起掌来,掌声久久回荡在宝峰湖的山谷间。为答谢众人的鼓励,我又邀请导游小姑娘演唱了一首《纤夫的爱》后,游船也到了码头。在同事的撮合下,导游小姑娘还与我合了一张影。但当时由于忘了要对方的通讯地址,也就无法将照片寄给她。 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我对少数民族的对歌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在张家界的时间是短暂的,对土家族的了解也是极有限的,只能说是“管中窥豹”。但在短短的时间内,张家界的旖旎风光、风土人情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将把这印象铭刻在心中,以丰富我的人生阅历。
个人分类: 游记|30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希望,在前方(八十八)
panpine 2017-10-26 16:51
读大学的时候,电脑、手机不像现在这么普及,第一次看到朋友推荐的这篇文章发自内心地笑了,因为军训休息的空挡,真的有一个同学不好意思地问:“你们恩施少数民族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啊?”我想看一看,环境的变化是否会改变人们对文学的理解。 场景( 1) “ 你是恩施的? ” “ 是的。 ” “ 哇 ~ 好远啊 ... ” (沉默 -ing) “ 恩施解放没有? ” “ 没有,我们上课的时候都带枪。 ” “ 你原来会说汉语? ” “ 恩,来的时候路上学的。 ” “ 你们住窑洞吗? ” “ 不,我们住树上。 ” “ 恩施是不是在巴东? ” “ 恩,恩施是巴东的省会。 ” “ 你头上的小辫子呢? ” “ 为了上大学只好剪掉了。 ” “ 你们还吃生肉嘛? ” “ 我们老大发明了燧木取火,我们吃烧烤。 ” 场景( 2) “你是恩施人啊?” “是啊。” “那太好了,下次我去拉萨旅游,就住你家了啊。” “……没问题,不过我家离拉萨稍有点远。” “那你们怎么来上学?” “骑驴到北京后坐飞机。” “那一定很久才到吧? ” “习惯了,提前半年出发就行!” “……怎么不骑马呢?” “在恩施,骑马是穷人干的事情,像我们考出来的,都是骑骆驼和驴的。另外,恩施没有高考,考试都是比赛射箭,一公里以外摆个牌子,写上‘清华’旁边放一个‘北大’,一个人有三次机会,我第一次射‘清华’,第二射‘北大’,都失败了,最后为了保险,射了最近的一块牌... ... ‘ 湖北民族学院 ’ 。 ” “ 额,你不是说你们那里很偏僻么,你家里怎么会有电脑的啊 ?” “你不知道,那电脑是我在家里参加骑野猪大赛得了第一名的奖品......那是电脑啊?!!我一直当砧板用 ...... ” 场景( 3) “ 恩施人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 “ 一夫多妻制。 ” “ 你知道什么是电视吗? ” “ 没看见过。 ” “ 那你们晚上干什么? ” “ 全家人坐在火堆边,唱歌,跳舞。 ” “ 你们那的民族服饰是什么? ” “ 树叶。 ” “你们土家族那可是很很有特色的哟!”
2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丁酉新年土家感怀
热度 4 jiasf 2017-1-27 08:32
在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提前给各位朋友拜年!祝朋友们新春快乐,鸡年吉祥如意!并特此赋诗一首,感咏土家族历史和风俗,增添点节日内容。查本族家谱和土家族历史,知道吾非正宗的土家人,但祖先迁徙到土家族聚居区已经几百年,完全融入了土家族之中,族人皆以土家人自居。从小填写民族就是土家族,不似有些地方是1980年代落实民族政策才改填。土家族历史悠久,虽然族源有多种说法,但与巴人都脱不开干系,最有可能是巴人的一支賨人与一些其他成分融合而成。賨人原居四川渠县、阆中一带,曾建寅国,作战勇猛而好歌舞,以木板做盾,因号板楯蛮。曾助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而使殷人倒戈;相传秦昭襄王时,賨人应募以白竹弩射虎有功,秦王乃刻石为盟,许其顷田不租,杀人者得以倓钱赎死;后又助汉高祖打败项羽,居功至伟,而获七大姓免赋。后来賨人南迁到今湘鄂渝黔接壤地区,以武陵山为中心。明朝曾征土家兵讨伐倭寇,立下“东南战功第一”。抗美援朝时很多降服的湘西土匪被派往朝鲜参战,再次留下湘西人打仗勇猛的美名。 丁酉新年土家感怀 土家源流亦悠长,或与彝羌同本源。地处楚蜀接壤地,客土多脉融亦然。巴人源说有定论,特指一支名賨人。世居渠 县阆中地,曾建寅国和寅城。賨人英勇世无敌,又好歌舞人惊羡。弃金以木为盾牌,旁人号之板楯蛮。曾助武王伐商纣,前歌后舞奇功建。殷人闻歌竟倒戈,数倍强敌鸟兽散。賨人功绩载史册,周代商兴起新元。 秦时白虎伤人畜,秦王悬赏英雄汉。賨人男儿再出手,携宝竹弩和竹箭。寻得白虎出入径,高树起屋曰干栏。四位英雄静静藏,白虎终进伏击圈。四张神弩齐怒射,虎王顷刻气渐短。 嘉靖征倭传圣旨,年关军令来的急。年货齐备时不待,三十年饭等不及。麻雀也有三十夜,妇孺最盼过年时。军令如山不可违,土王灵活有主意。提前一天把年过,过年壮行更鼓气。清酒一碗敬父老,煻糁一瓣慰幼弟。且给乡亲拜早年,男儿此去杀顽敌。金瓯岂容虎豹践,打虎匠儿再出击。土家男儿作战勇,东南战功立第一。为纪征倭英雄事,从此土家改规矩。过年总是先一天,不为抢年为传史。
个人分类: 学诗|2740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日暮乡关何处是-柴静
jiqianwang 2012-7-2 21:56
1 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 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象警察,一半象土匪”。 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 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 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诺大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平时一个人,偶尔有朋友来此落脚,席地卷个铺盖,谁也不用照顾谁。 他无家可归。 70年前,他的家族在鄂西清江百丈绝壁上,土家族祖父靠背盐酿酒攒下薄田,土改时被划为地主,疑他藏枪,鞭打后投梁自尽,暴尸野外,被扔在天坑。随后大伯暴死,二伯流放,两位伯母一夜间用同一根绳索吊死在同一横梁。 父亲没有保护家庭,他的职责是抓捕诛杀其他地主的儿子,一生不提家事一直到死。母亲在暮年出走,留字条说“请你们原谅我,我到长江上去了”,他沿江驾船搜寻,寻找江上肿胀发臭的浮尸,挨个翻找无果。 1995年,他出狱后,身边已再无亲人,妻女也离他而去。 2 十几年前他离乡寻找出路,身无长物,朋友到车站送他一只钢锅,让他好埋灶作饭。他说如果你非要送,我就把这锅在铁轨上砸了,天下之大,总有我吃饭之处。 81年湖北民院毕业后,他当过教师、宣传干事、警察,后来做小生意卖衣服,油炸早点,开挖沙的厂,都赔得血本无归。这次北上,作了牟其中的秘书---现在牟还关在他当年服刑的地方。很快又转行当编辑,再做书商,做的很得意。我问他为什么不干下去,他说受不了向人催帐的生活,“人到四十,还为一万块钱天天打电话,象黑社会一样-----败坏人的心情。 ” 他把人家欠的一百多万一笔勾掉,离京南下。 偶尔落脚在这两千多米的苍山上,四下没有村落,到暮晚时山黑云暗,一两盏灯更有凄清之感。他说过有时夜里骤雨突来,“林涛如怒,滚滚若万马下山。村居阒寂似旷古墓园,唯听那山海之间狂泻而至的激愤,一如群猿啸哀,嫠妇夜哭。这样的怒夜,非喝酒磨刀,不足以销此九曲孤耿。” 这样的夜里他开始写作。写失踪了十年,“不知暴尸在哪片月光下”的母亲,写二伯服刑29年后,“老得忘了自己的罪名,已失去了土地,也没有了房子,只好寄身于一个岩洞,放羊维持风烛残年直到死去”。写一生闭口不谈家事的父亲内心的功罪,写狱中被绑赴刑场的弑兄者……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仿佛从未存在过,他对此耿耿于怀,才为逝者作史。他的故乡是武陵,史书说的南蛮旧地,巫风很盛,在遥远年代,土家族死在他乡的人,是千里赶尸也要接回家山的,不想成为无归宿的游魂。他说“我祖父的横死也不足以令苍天开眼,是我的私人叙述才让他的死找到了意义。 ” 这本来就是中国民间修史者的传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用的笔名,出自唐代诗人刘叉的《偶书》:“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3 四年前,我还不认识他,有天工作完,街边店里吃点东西,带了他的书随翻随看。 他写外婆故乡在江汉平原,他出生后才到深山来,开荒种地,养活一家。幼年造反派来家训斥父亲,他不懂事,在旁嬉闹,太压抑的父亲发泄愤怒,用木棍毒打他,没人敢拦阻狂怒的父亲,外婆哭着用身体包围着他,左手无名指被误伤一棍,打得骨折,一直隐忍着没有医治,至死手指一直弯曲。 外婆眷恋家乡,他稍长大些,老人就返回了平原,他十二岁时患重病,写信给外婆,恳求她回来,一进门扑在怀里“我不断地叫着婆婆婆婆,仿佛垂死的孩子看见唯一的亲人。” 等到他成年,外婆觉得责任终于了结,与家族另一老人回到平原荒村住下,纺布缝衣为生,无人可以劝解。只有他去进门跪地抱着她腿,要她回来----明知这对她不公平,但他就是“不能忍心”。 外婆在山中去世,他不相信死亡不可逆转,每晚去坟头点上坟灯,怕外婆不能认得回家的路,次次在坟头痛哭时,他都要把耳朵贴近新土去听,孩子般地幻想听见外婆在棺木里呻吟,立刻就去十指刨开泥石,救出她来。 十年后,他掘开坟墓,开棺捡拾遗骨,偿还她的旧愿----背着她回到千里之外的平原。 我坐在人声鼎沸的地方,看到这里,把筷子搁在碗上,起身走出去了,怕当众放声哭了出来。 近代中国,身世畸零者并不少见,但野夫的笔端是让人害怕的感情,连看的人都被深情和痛苦吓怕,不敢深入到这样的感受中去.他半生所受的苦,多半都来自这样的激情驱使,情感越深,创痛越烈。写时也呕心沥血,他说有时写完在沙发上要躺整整一天,象一生气力已经用尽。 这样的写作,如同土家祖先的巫术,是要让死者复活,象是一次招魂。 4 到了中午,大理的牛鬼蛇神都来了,野哥一一介绍“这帮老混混”,大家拱个手,报个名号,也不寒暄,邻居候哥搜些活鸡腊肉,在后院摘点黄瓜茄子,加上通红四川辣子和野花椒,炒了十几个铝盆,桂花树下男男女女端着碗站着吃江湖饭,满头汗。 吃饭完,袅袅一根烟,聊旧体诗。 八十年代的江湖,流氓们都还读书。看着某人不顺眼,上去一脚踹翻,地下这位爬起来说“兄台身手这么好,一定写得一手好诗吧”。 就这一点,今天的小混混就没法比。 候哥给大家泡茶,院子里很多高山榕,底下长了野茶。紫荆已经长到了二楼高,开着红色的骨朵。桌上有盆箭兰,玉绿色的十几卷,混着茶香。野哥讲花草的名目,我们觉得好听,他说“看《本草纲目》,是可以看出性感的。” 鄂西是楚辞的故乡,民歌和韵文一直是平民之趣。烧搪瓷盆的手艺人刘镇西,工具箱里也放着《楚辞》,初见面拉野夫去家,喊了几声老婆,没人答应,就去敲隔壁的门借斧头,嘴里念念有词“幸有嘉宾至,何妨破门入”,手起斧落,门锁砍成两截。 真妩媚。 野夫写苏家桥,写刘镇西,写投河自沉的李如波,都是几千字写完一个人生平,象《史记》中的列传。他的文字锻造,也来自古文。写文章时,看得出遍遍锤打,壳落白出。有时有些地方显得过于锤炼了,但写得好处,真是“天地为之久低昂”。 野哥说起时脸上有几分傲色“旧体诗我还是得意的”,诗人里他最喜欢聂绀驽“诗酒猖狂,半生冤祸”。 猖狂是真猖狂,夏日深夜,一轮好月,他与苏家桥一行人喝到酣处,学魏晋中人裸体上街散心头热,路遇一些机关门前挂着的木牌,就去摘下,抬着一路狂奔,找个一角落扔下。有次扔完才发现,木牌上赫然大书“人民法院”。觉得这个还是不惹为好,又只好嘿咻嘿咻地抬回去挂上。 当年他要出山去海南,苏家桥从深山送到恩施,过家门不入,货车送到武汉,怕他孤乘无趣,再火车送到湛江,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海南,第二天再独回。 简直是《世说新语》里的中国。 我原以为写得太传奇,认识他们才觉得只是写实。晚上野夫带我们出去吃饭,叮嘱一句,“不一定能吃上,看运气”,小馆子老板是个香港人,六十多岁,须发皆白,向外贲张。打量人,看得顺眼就做饭,不顺眼轰出去。当天运气好,做完了一桌子十几个人的菜,过来和野夫喝了一杯,扬长而去。说挣够了今天的酒钱,自去喝酒,不必再开张。 这个年头处处都是精致的俗人----不是因为不雅,而是因为无力,没有骨头。还好“礼失,求诸野”,遗失的道统自有民间传承,江湖还深埋了畸人隐者,诗酒一代。 5 下午无事,野哥带我们几个女生逛小铺子,我们挑来捡去耳环项链围巾,他两米外斜站,不上前,也不远离,衔一只烟悠然看过往行人,等我们挑完,他已经把帐结过。 长日无事,坐条挨街的板凳,他给我们讲故事,说少年时暗恋一个女孩,被拒绝,情书也被公开,他承受不住羞辱,吞水银自杀。获救后立下誓愿“要让她爱上自己,再抛弃她”。 他读大学回乡后,与之接近,少女恋慕了他,他终是不忍心,向对方袒露实情,说“我不想报复你”,对方惨淡一笑“你以为没上床就不算报复吗?” 他离家远走,再回来她成了一个在当地声誉放浪的女人,表姐让他去劝解,他讷讷而言,她笑:“变成好女人……?”抬眼钉住他,“变了又怎样,你娶我么?” 他无话。 他兜里是第二天的火车票,她伸手取来撕了,买了机票,说“换你明天一天的时间给我”。日后她中年重病,肾坏死,不再求治,他从北京请国内最好的医生入山给她手术。 他人生里的事多半这样,情多累人。自嘲说自己是一流的朋友,二流的情人,三流的丈夫,我问过他,为什么他身上会发生这么多戏剧的事情?他说当编剧时,才领会到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生活是内心情理交织冲突的结果,他天性爱憎好恶比常人剧烈,人和文字都使到十二分气力,不留余地,蛮力拽动情与仇,乐与怒,。 20岁那年,他黄昏酒醉回家,看到路灯下一个佝偻男人,认出是那个打过他爸,把机枪架在他家门口的造反派。现在他长大了,那人已快暮年,他发疯般扑上去,把对方摁倒在地拳脚相加。“他已经完全认不出我,无法理解自己为何突遭暴打。我一拳一拳地打着,直到耗尽全身力气,直到他头破血流。” 十几年里,他一直为童年的恐惧羞愧,而羞愧渐渐熬成仇恨。这性如烈火的男子,认为轻仇的人,必然寡恩。 酒醒之后,他却不能不面对内疚之感,暗中观察那人,才发现这个仇人可怜之极。他是煤矿工人,出身贫苦,家庭负担沉重。每天下井采煤如同下到幽深地狱。这样的人积怨已久,被号召去夺权造反,必然敢摧毁一切。日后这人被煤矿开除,成了苦力。一次下坡刹不住脚,被装满石头的板车轧断腿,从此残废,整个家庭垮掉,女儿不得不去卖淫。 他写:“命运惩罚他,比惩罚我的父辈更加惨烈。” 他写作并非为复仇,也非控诉,他想找到人何以成为他人地狱的原因。他写到自己六岁时,老师集合他们排队,把用竹子做成的大扫帚拆开,每个孩子发一个竹条子,围着一根水泥管子,上面站着一个偷了三尺布的农民,穿着破烂,裤脚卷在膝盖上面,脚上穿着一双草鞋,老师一声令下:打!所有的孩子一起挥动竹条抽打那个农民膝盖以下的部分,这个农民在水泥管上疼得来回跑,所到之处围满了孩子,所到之处都会有竹条,这个人蹦跳惨叫,汗如雨下,腿胀得紫肿,惨叫中突然晕厥,摔了下来。 四十多岁时,他写到这里,流下泪来,说“这就是文学。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要是不把这样一些东西记录下来,我会一生都为我曾经挥过竹条子而愧疚。” 写作是一种反抗,对抗外界的恶,也对抗自己内心的黑暗。多年来,他为青春时代的狂怒心存内疚,他说“在这个时代,当你还没有完成安徒生笔下一个孩子的真诚教育之时,也就是你还不敢做一个真人的时候,你绝不可能是大善的,更不可能是美的。” 6 野夫常以村夫自许,我却觉得他雅致。平常里他从不与人争锋,席间不抢话,不讥笑人,不争口舌,有他的地方笑声最多,有人说话不得体,他也呵呵相乐,一派烂漫仁厚。有次在北京某个场合我俩撞上,举座都是富贵人,三个小时里,他一句话没说,不参与,也没有不耐烦,自斟自饮,怡然自得。 我不喝酒,但有他在座,就陪他一杯,朋友间说起如果遇到事有谁可以相托,推举的数人里,多有野夫。 只一次见过他另一面,大理夜长人多,左中右都有,谈话容易不洽,干脆集体玩“杀人”游戏,我当法官,发完纸牌后说“杀手睁眼”,野夫睁开眼,不动身,也不伸指,只以眼光向我示意某人,就闭上。再睁眼时,众人惊呼被杀死者,相互猜忌。他点一枝烟靠椅微笑,有猜到他的,他就一副老警察面目,为之分析案情,一一拆挡,全身而退,瞒过众人,最后一轮他胜出时翻开红心杀手牌,姑娘们还惊呼不信。 这场游戏,我这旁观者看来尤为触动,众人闭目他睁眼的瞬间,那双细长眼睛晶光四射,是泡过凶险,世事老辣的眼。他在狱中,曾与几个刑事重犯同住,同一个枕头上睡的,枪毙的有6个。他有次扫地时曾有一个犯人骂骂咧咧,他放下扫帚,盯着走到近前,那人立刻闭嘴。下铺有人悠悠说了一句,“你也不看这是什么人,他连国家都敢惹,你能踩平么?” 7 没听野夫说过苦,他只说重复的做一个梦,站在深秋的蓝天下,赤身裸体,抢着收集阳光过冬--那时的冬天太冷了。残阳越过高墙,把影子放大贴在对面墙上,有电网的投影恰好横过他的脖子。 这梦听了真让人难受,是冷透的人世。 但他爱这世界,有次聊天,他劝我多参加社会活动,说有地方约他演讲,他一定会去,“能影响一个是一个”,他是那种寒风里有人往车窗里递广告,一定会摇窗接下的人。 在微博上他很活跃,经常会有许多陌生的朋友@他,说家里发生什么事,希望他帮忙转发、评论一下,他说常常不忍心忽视这些留言,也许转发无济于事,也不足以帮他,但是转发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明白是非。 微博也是江湖,他说能看见一部分人的恐怖内心,感到透心的冰凉,说“有时也想把微博戒球了”,但又放不下,嬉笑怒骂,一派朴诚烂漫,把剑而立,战个三百回合。有时候我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他说在故乡鄂西,秋天野猪成灾,每年允许适当的狩猎,分外痛快淋漓。“我来到世间,是来访求朋友的,有的人来到这个世间,是来增加敌人的,我们在大地上,怀善还是怀恶,并不难区别” 但遇到年青人时,他会劝解,有次他说,有个骂他的人是一个大学生,子侄辈的年岁,他顺着去对方微博里看看,觉得是个贫寒激愤的青年,就发私信与他讲了一夜道理,直到年青男孩心服。 他对这个时代总有一份“不忍心”,说“我们每个文化人都要分担这个时代的疼痛甚至剧痛” 在大理,他带我们进山,无为寺在宋朝是大理国的皇寺,早已荒废。二十几年前有个僧人一点点旧址重修。他带我们去见这大和尚,大脑袋粗眉毛,胳膊上缠着铜佛珠,是武僧,“夜不倒单”——每天晚上不躺下睡觉,打坐度过。 三千多米处都是深林,小寺里没电,不卖门票,不卖香火,也没有小贩。案子上堆的香,你自己拿去烧。随便。树下面放着茶叶、水壶、茶具,自己泡茶喝,喝完了你走,也没人来问。有个小和尚在场子上一边扎着马步,一边眼见着一个小朋友飞奔打闹着耍,眼神儿急死了。 大雨过后,急晴中的这座山,树叶上金光闪闪的流水滔滔流下来,有远古的本来面目。我们跟大和尚说这说那,把人家武僧当禅师了,有人问,人怎么能放下眷恋?大和尚只好说,喝茶,喝茶。 野夫看我们这么笨拙地打机锋,笑着开口解困,问寺里还有什么米,什么油,要不要送些过来。 他喜爱山林,好与僧道谈,但他是士,从来不“隐”,不求解脱,不好大言,不求世外的智慧,各种人生对他都是文学,只是要了解“方丈何以是此人”。 旧朱红的寺门,粗糙皴裂的木门槛,楹联是野夫写的,一联是“心法即佛法,度一切有情” 8 临走前一晚,大家去一个老哥家,喀啦啦扶起卷闸门,有几人正窝脚在塌上闲谈,当中一位长得奇突矮肥,野哥说,别人找他演电影,演一个被啤酒瓶子砸的泼皮,他不满意那个道具,要求用真瓶子砸,头破血流,满意地被送去医院。我打量一会儿,觉得他是腼腆不说话的人,野哥指我身边的一张桌子,说昨天那张被他喝大后踩碎了。 坐定后七八个人闲扯,拿着吉它唱歌,一路嬉皮笑脸,笑得人仰马翻。野哥对矮胖子说,你吹个箫吧。 胖子也不说话,拿只皮口袋,从里头拔出只黑箫。 有人“扑”把烛火吹熄,黑着灯,只有远远一点微光,荒村野街,远处有女子鞋跟在青石板上走的声音。他起声非常低,曲调简单,几乎就只是口唇的气息,也象是远处大风的喘息。 我一开始无感无触,只是拿围巾按着脸听着。 就这一点曲调,循环往复,有时候要爆发出来,又狠狠地压住了,有时候急起来,在快要破的时候又沉下去,沉很久,都听不见了,又从远远的一声闷住的呜咽再起。这箫声里不是谁的命运,是千百年来的孤愤,千百年来的无奈。 座下小儿女都掉了泪,只有野哥躲去一边角落,半坐在地上,完全隐在黑暗里。 他吹到后半段,愤怒没有了,一腔的话已经说完,但又不能就此不说,忽然停住,他唱:“……月夜穿過回憶,想起我的愛人,生者我流浪中老去,死者你永遠年輕……” 当夜我喝过几杯,围巾都湿透了。 9 四五天后,我们三人离开大理,纷纷的雨,野哥来把行李放在破富康上,一直送上了大巴,他下了车没走,不站在路边,也不招呼说话,就坐那辆锈迹斑斑的富康车前座上,车门开着,一只脚踩在地上,抽烟。 我们车经过,他扬眼微笑,摆了下手。大巴开出去好远了,人和车还坐在那里。走前他说过一句“你们一走,我今晚就是五保户了”。 事后几年,见面只是偶尔,但我看他的微博,常常凌晨两三点还在,敌人也都消失的深夜,无法以酒引睡时,他有时喃喃自语“中宵酒醒,常觉无路可走。坎难人生,此时应该言说,否则,将在这巨大的黑暗里窒息。” 他的一生,多为激情支配的选择,最痛苦的是内心与外物不调和。不过,如顾随说,真正的诗人,往往就来自与世界的矛盾,苦中用力最大,出来的也才是真正的力,“风与水搏,海水壁立,如银墙然。” 是矛盾,是力,也是趣。 人到壮年,再想改变自己性情已不可能,也无必要。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只要有笔墨在,还能言说,《诗经》以来“吊民伐罪”的传统,总能在此中存续。 我在微博上只看不说,野夫并不知我存在,在那样的夜里,我每默默注视屏幕,算是对他的一会儿陪伴。
1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夷水丽川》歌舞表演
热度 2 罗帆 2011-9-30 09:01
《夷水丽川》歌舞表演
在腾龙洞观看了大型情景歌舞《夷水丽川》,历时一个小时,演绎了土家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令人耳目一新。 《夷水丽川》序幕 土家山寨风情 娇羞的新娘哭嫁 热闹的婚礼庆典 土家族生活进行时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3761 次阅读|5 个评论
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
热度 26 gfcao 2011-6-29 16:36
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
“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是人们对凤凰城的一种感怀,这座一千多年的古城养育着两个少数民族的人民,也孕育出了民国总理熊希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她古朴典雅、山清水秀、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那些古建筑错落有致,老城墙婉蜒起伏,不过曾经清澈的沱江水不知从何时开始散发着一股带有时代特色的腥臭味。沱江的岸边,看不出是苗族还是土家族的一位妇女正在浣衣,倒也别有一番风情。 据说这里出过一位著名的黄姓画家,名字记不清了,是他让凤凰古城出了名,我没有欣赏到这位画家的字画,倒是看到了大街小巷密布的销售刺绣、雕刻、印染工艺品与服装的商铺,多少让这个古色古香的小城染上了一点商业气息,丢掉了一点文化底蕴。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酒吧、咖啡吧、歌厅、小型旅馆星罗棋布,让人感受到的不是湘西的民族风情与文化,而是现代味十足的灯红酒绿。 不管怎么说,凤凰古城是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个人分类: 游记|4527 次阅读|86 个评论
少数民族,真的“被融合”了?
andyco 2010-4-15 21:28
引 子 我是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纯种少数民族,父母都是土家族人,毫无悬念,我便成了土家族后裔。 土家族貌似也出过不少风云人物,随举几例,政界如戴秉国,艺术界如黄永玉,演艺界如许晴等等。 我出生的地方湖南省张家界市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这里的有名并非指它拥有世界知名自然文化遗产武陵源风景区,也不单指那帮曾经让解放军头疼不已的湘西土匪,更不是指借《阿凡达》将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的所谓巧合。 这其中的少,就是指它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新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共有少数民族 33 个,可见民族之多,而其中又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 115.25 万,占总人口的 77.19 %。 2006 年末实有土家族人口 101.56 万、白族 11.21 万、苗族 2.67 万由此看来,土家族人在张家界市当属第一大少数民族。 再来看全国,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万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在湖南省264万、湖北省218万,重庆市150万,贵州省143万,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土家族。 由此可见,土家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也算是据重要地位。 貌似被融合了 曾经无数次被人用万分惊讶的语气、带着打死也难以置信的面部表情问起,啊,你是少数民族的?土家族的??你真是土家族的??不会吧??询问者问话方式与语言内容不尽相同,但夸张的表情与语气却是出奇地一致。如此一来,时间一久,有时我自己都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土家族一员。 为这事儿,我也曾不止一次问起父母,唯一能找回那份回答别人我是土家族后人的理直气壮也就仅源于此了。有时别人把我逼急了就跟人说,明天我把户口本拿给你看。对方更绝,说,在中国,户口这玩意儿,靠得住吗?呵呵,我顿时语塞 我也曾不止一次的思考过,为什么别人会觉得我不像少数民族,怀疑我不是土家族?为什么?仅仅因为土家族人的长相与汉族人相差无几,仅仅因为我们不像藏、维、回等少数民族那样具有鲜明民族认知特征?我以为,答案不尽然 有人在将信将疑、姑且承认我是土家族人后,便开始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外国人见到熊猫般兴奋与好奇。于是,一连串寻根究底的问题便接踵而来。你们土家族有什么特殊风俗啊,有什么特色小吃吗?你们有自己的服装吗?什么样的,用什么做的?你们有自己的语言吗?更有甚者,你们一般都吃什么呀啊?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计其数。 这其中,有的问题我略知皮毛,但大多问题,说实话,我全然不知。比如说别人问我们是否有自己的语言,我知道是有的,我便回答说有,结果对方就非要我说几句听听,于是我茫然,因为自己从来都没听过土家语,何谈会说?于是这便更加剧某些同学与朋友对我土家族身份的质疑这多少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更多是无奈 于是,就很多同类问题我转而去问父母,这才发现,原来他们也不知道这才发现他们也没有一件正宗的土家服饰 我们跟其它汉族人一样住在钢筋混凝造就的所谓市区里,我们跟他们一样穿着打扮、说话行事、上班学习如果不是个人户口,资料档案里民族那一栏里明确地记载着土家族几个字,恐怕我自己早都无法确认我真是少数民族了。 于是,我也开始真的相信,我们被融合了。与历史上那几次民族大融合一样,只不过时代背景变了。我甚至开始怀疑土家族未来是否还会有这个族名存在。 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所说: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则更为直接地指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不能舍弃的,那就是它的语言。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是它的灵魂之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只有在其语言中才能完整地铸刻下来,所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物性,若不从语言入手势必会徒劳无功。 雅各格林在《德语史》中说到:有一种比骨骸、武器、墓穴更为生动的东西可以证明民族的历史 ,那就是他们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精神的充分呼吸 , 哪里存在着语言的声响或者保存语言的碑铭, 哪里关于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同邻族关系当中一切不明白的地方就会消失。 可是看看我们的土家族,还有其它很多少数民族,它们的语言呢?还健在吗?即便存在,又有几人会说呢? 真的被融合了? 我十分清楚上层建筑的民族大团结政策绝不等同于民族大融合。事实上也很难依靠行政政策做到真正的民族大融合或同化( homogenization 或assimilation? )。 作为一名理性的公民,我绝不反对民族融合,更不反对民族大团结。如果这种趋势有利于扼制类似新疆7.5事件,有利于扼制类似拉萨3.14事件的再次发生则更是难能可贵,可事实恐怕远不止这么简单。 我只是在想,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不计其数的少数民族成员,深知自己是其中一员,却根本不了解本民族文化习俗,根本不懂本民族语言,甚至眼看着自己民族一步一步走向消亡时,他(她)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至少,这感觉,我说不清,道不明 (注:本文无立场,无倾向,仅表个人一时心态。)
个人分类: 文化&教育|5404 次阅读|6 个评论
色香味俱全的土家腊肉制作流程
chrujun 2010-4-12 20:04
最近硬着头皮用某知名品牌腊肉炒菜,发现这种腊肉烟味很重,与土家腊肉差别明显。对于精心制作的土家腊肉来说,闻到的不是烟味,而是香味! 因此特意公开色香味俱全的土家腊肉制作方法,给感兴趣的朋友或企业参考。 第一步:根据要制作腊肉的重量放1~10斤食盐在大锅里炒。一般来说,盐的重量为肉的重量的十分之一,肉的重量最好不低于20斤。每块肉的重量不超过3斤。炒盐的过程中要烧大火,直到盐炒得通红为止。 第二步:对每块肉上盐。将要制作成腊肉的肉块放在炒盐的锅中,然后将炒红的盐往肉块上浇、压、抹和涂等,保证肉块的每一个表面都沾上高温盐粒。为了防止给肉块上盐过程中盐的温度下降,要一直加猛火。 第三步:把上盐的肉块齐整地放在木桶或木盆里。 第四步: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直到全部肉块上完盐为止。 第五步:将木桶或木盆内的肉块压实,以保证上层平整。 第六步:腌制6~10天,直到盆内各肉块之间的空隙充满盐水。 第七步:将腌制的肉块全部取出,挂在离地1.8米以上的地方,保证肉块的底部距地面有1.5米以上。 第八步:燃烧从柏树上刚砍下来的树枝,树枝要比较多,保证有足够的烟冒出。 第九步:按照第八步所述的方法对肉块熏三天以上,直到肉块上的盐水变干为止。 第十步:用干柏树枝熏肉块,可以有一些明火,直到肉块上沾满黑色烟尘为止。这个过程需要10天以上。可以每天熏5~10小时。 第十一步:将熏好的腊肉取下,除去烟尘,挂在干燥的地方。 大家知道烧香冒出的烟是香的,而香的主要成分就是柏树枝。这就保证了用柏树枝熏的腊肉有香味。 有人用水稻壳熏腊肉,以为稻谷壳熏的肉好。 其实不然,只有熏腊肉的烟是香的,才能保证腊肉有上佳的口味。用柏树枝熏腊肉比用大米熏腊肉还强得多,柏树枝是最好的选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93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