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National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5th Ed.)
热度 1 livingfossil 2013-10-26 22:25
(5 th Edition) 1.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概览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5931-724802.html 2013-9-1404:27 2. 英国科学家 James Smithson(1765--1829) 的遗嘱与美国 史密森 研究院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http://b bs.sciencenet.cn/blog-225931-732180.html 2013-10-12 01:39 3. James Smithson(1765--1829) 与美国 史密森 研究院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732469.html 2013-10-13 04:54 (To be continued) -------------------------------------------------------------------- 古植物学的故事 199 期 以古植物学为例谈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70277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702778.html 2013-6-26 06:48 Story of PalaeobotanySeries (No.199)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III) Palaeobotany is employed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Museum of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NMNHC) 古植物学的故事 171 期 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论证工作之简要回顾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No.171):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II) Great nation has a facility ofgreat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 brief historical perspectiveof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 of China(NMNHC)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94335 2012-7-21 14:36 古植物学的故事 168 期 树倒猢狲散与古植物学灾难 ---- 博物馆(标本馆)之研究平台对古植物学的重要性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No.168):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I) Palaeobotanicalcatastrophes like rats abandoning a sinking ship -----Museumsor herbarium as important facility for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9157 9 2012-7-12 22:36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9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No.159):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V) The Statutes of the People ’ sRepublic of China on Fossil Conservation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与古植物学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70962 2012-5-14 22:00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8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No.158): Birbal Sahni 古植物学研究所及其博物馆 ( 标本馆 ) ------ 古植物学研究的“印度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II) An Indian model: An autonomous institute of palaeobotany (Lucknow, India)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8666 2012-5-8 22:09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7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No.157): 耶鲁大学 Peabody 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 古植物学研究的“美国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I) An American model: Palaeobotanicalstudies of the Yal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 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922 2012-5-6 22:57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6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No.156): 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 古植物学研究的“瑞典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 A Swedish model: Palaeobotanicalstudies of the Swed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Stockholm)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568 2012-5-5 22:30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5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No.155):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 主题: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什么用?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 The roles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 of China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169 2012-5-4 23:25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2 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九) 主题: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哪里?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152):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IX) Where is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 of China?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3627 2012-4-25 22:05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3 】 古植物学的故事 147 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五)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势在必建 ---- 科研是办好博物馆的生命线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147):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V) The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should be established---Theworld-class original research is a life 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00218 2011-10-23 22:30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2 】 古植物学的故事 (133 期 ) 美国古植物学是如何崛起的 ? ( 之十六 ) 美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崛起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33): How did American palaeobotany rise? (Part XVI) American museums of naturalhistory and the rapid rise of American palaeobotany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85370 2011-9-11 23:17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1 】 古植物学的故事( 132 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一) 中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未来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132):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I) China’s museums of natural history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81614 2011-8-31 21:41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3899 次阅读|3 个评论
以古植物学为例谈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livingfossil 2013-6-26 06:48
以古植物学为例谈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中文提纲) 孙启高 2013 年 6 月 25 日初稿于美东 我曾计划 2012 年暑假在北京完成本项工作,但拖了 1 年之久。由于很多纸质文献不在身边,我现在只能化繁就简,草拟一个开放的工作框架,以供大家参考。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前人从国家层面已作大量论证,但仍有必要从技术层面进行专业分析,一方面从总体上进一步考虑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另一方面以古植物学为例对此进行具体的阐述。 我们的态度是:用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第一部分 总体上进一步考虑 1. 原则及使命: 维护科学利益和国家利益,完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博物馆管理办法》 等,促进世界古植物学的发展 2. 世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在网络及大数据时代,高水平科学研究的、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呈现网状发展态势 -- 科学性、艺术性和社会性 自然历史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国内 / 国际) 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大学的协调发展 自然历史博物馆与研究所的协调发展 自然历史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3.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国家层面的历史责任 有必要整合相关资源和研究力量,促进学科交叉,促进设备与信息共享 北京市属:北京自然博物馆等 中国科学院系统:有关研究机构和平台 4. 突破体制瓶颈 北京自然博物馆可以升格为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吗? 要吸取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将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关在僵化的体制牢笼里,不能让它憋死在体制里 5. 推进相关法规的建设和实施 (1)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580 号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已经 2010 年 8 月 25 日国务院第 123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一○年九月五日 (2)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 57 号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已经 2012 年 12 月 11 日国土资源部第 4 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 201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部 长 徐绍史 2012 年 12 月 27 日 (3) 《博物馆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 35 号 《博物馆管理办法》已经 2005 年 12 月 22 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部 长  孙家正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4) 《北京市博物馆管理条例》 2000 年 9 月 22 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6. 专家管理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与合作 (1) 中国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 2010 年 12 月 23 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最高层次的科学决策咨询机构。 http://www.mlr.gov.cn/dzhj/gswhs/tzgg/201110/t20111007_980560.htm 国土资厅发 16 号 为加强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中国国土资源部决定成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 http://www.mlr.gov.cn/dzhj/gswhs/ (2)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 http://www.cansm.org/n11744816/index.html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自然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http://www.cansm.org/n11744816/n11766140/n11770432/11802643.html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国土资源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http://www.cansm.org/n11744816/n11766140/n11770432/13716655.html (3) 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 7. 参照标准 NHM (London) http://www.nhm.ac.uk/ NMNH (Smithsonian National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http://www.mnh.si.edu/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 http://www.amnh.org/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设置:矿物学、人类学、植物学、昆虫学、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古生物学等部门。古生物学包含古植物学。 第二部分 以古植物学为例简述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 关于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存在体制上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古植物学的研究人员 ( 包括标本采集人员 ) 主要分布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地质矿产、博物馆诸多部门。但是,各部门、各单位的古植物学发展水平与发展规模极不均衡,且极不稳定,有些部门或单位的古植物学研究工作已处于停顿状态或被世人淡忘了 。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20 世纪下半叶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火车头吗? 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严重“小农意识” 2. 在国家层面加强植物化石标本的馆藏工作 中国在古植物学领域的科学积累是很有限的、是很不容易的,中国的古植物学事业一直在混沌中挣扎,一直在昏暗中摸索。低水平的、粗放的、很不严肃的、很不严谨的学术管理甚为普遍,为中国古植物学事业带来极大浪费和损失,直接危害科学积累和学术声誉。 中国的植物化石标本浪费严重,有些学术机构竟然将植物化石标本当垃圾扔掉。 3.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基金组织和学术机构的关系 通过法律或协议形式在国家层面加强在植物化石标本的采集、馆藏和研究等合作。 4. 以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为平台培养人才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本身应该具有培养古植物学人才的功能和作用。 目前,中国古植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平台不多。大批古植物学博士改行,造成人才极大浪费。许多古植物学博士缺乏研究平台,不得不放弃古植物学研究。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可以充当大型公共学术平台,服务古植物学博士的教学与科研,他们可以利用这个大型平台申请项目,开展研究。 5. 引领中国有关自然历史博物馆发展古植物学 美国古植物学的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水平的、研究型博物馆。美国一些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也“博物馆化”,即在大学所属博物馆进行。美国古植物学的实际研究基本上与美国科学院没有关系。 中国的许多自然历史博物馆似乎不重视古植物学研究。 中国许多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似乎还没有同自然博物馆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连结起来。 6. 古植物学在中国的普及工作相当落后 植物化石标本展示、知识普及等都很落后。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可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服务大众,服务社会。这样,中国古植物学会赢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本期编目: 古植物学的故事 199 期 以古植物学为例谈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纲) Story of PalaeobotanySeries (No.199)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III) Palaeobotany is employed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Museum of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NMNHC) 相关阅读: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专题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4th ed.)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594451.html 2012-7-21 22:37 古植物学的故事 171 期 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论证工作之简要回顾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71):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XVII) Great nation has a facility of great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 ----A brief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necessity andurgency of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NMNHC)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94335 2012-7-21 14:36 古植物学的故事 168 期 树倒猢狲散与古植物学灾难 ---- 博物馆(标本馆)之研究平台对古植物学的重要性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68):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XVI) Palaeobotanical catastrophes like rats abandoning asinking ship -----Museums or herbarium as important facility forpalaeobotanical studies.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91579 2012-7-12 22:36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9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9):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XIV) The Statutes of the People ’ sRepublic of China on Fossil Conservation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与古植物学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70962 2012-5-14 22:00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8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8): Birbal Sahni 古植物学研究所及其博物馆 ( 标本馆 ) ------ 古植物学研究的“印度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XIII) An Indian model: An autonomous institute of palaeobotany(Lucknow, India)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8666 2012-5-8 22:09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7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7): 耶鲁大学 Peabody 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 古植物学研究的“美国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XII) An American model: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of the Yale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922 2012-5-6 22:57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6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6): 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 古植物学研究的“瑞典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XI) A Swedish model: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of the Swedish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tockholm)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568 2012-5-5 22:30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5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5):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 主题: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什么用?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X) The roles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China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169 2012-5-4 23:25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2 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九) 主题: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哪里?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52):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IX) Where is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3627 2012-4-25 22:05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3 】 古植物学的故事 147 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五)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势在必建 ---- 科研是办好博物馆的生命线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47):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V)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should beestablished---The world-class original research is a life line for the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00218 2011-10-2322:30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2 】 古植物学的故事 (133 期 ) 美国古植物学是如何崛起的 ? ( 之十六 ) 美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崛起 Story ofPalaeobotany Series (133): How didAmerican palaeobotany rise? (Part XVI) American museums of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rapid rise ofAmerican palaeobotany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85370 2011-9-11 23:17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1 】 古植物学的故事( 132 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一) 中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未来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32):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the round? (Part I) China’s museums of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future ofChinese palaeobotany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81614 2011-8-31 21:41 古植物学的故事( 32 ): 简述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 Story of PalaeobotanySeries (No.32):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esearchinstitutions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08 发表于 2010-1-30 6:22:37 《古植物学的故事》内容预告( 2012 年 6 月中旬 —8 月中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581556.html 2012-6-1223:24 ==============================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4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书馆纪行(六) 神秘的意第绪语图书馆National Yiddish Book C
热度 3 wangfangnk 2012-7-24 21:25
图书馆纪行(六) 神秘的意第绪语图书馆National Yiddish Book C
王芳 隐居者Henry David Thoreau曾经说过:每个小镇都应该有一座公园。我说,无论在哪个国家,每一个社区都应该有一所图书馆。——题记 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会流传下去,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会延续。当一种文明慢慢地从历史上消失,当一种语言渐渐失传成神秘的符号,后来的人们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猜想那些凝固了的生动故事?如何去构想历史上那一段神秘的国计民生?我曾经对着贺兰山陡峭石壁上的岩画失神良久,对着那些比汉字笔画更为繁复的方块字浮想联翩。这些西夏文字究竟记载了怎样的故事?最先破译这些神秘符号的人同这些符号一样神秘,他们最终成功地破译了这些西夏文字,还原了那曾经存在过的短短180年的西夏文明。 无独有偶,犹太人曾经使用过的意第绪语也正濒临失传。2010年春,我有机会参观了美国MA的Amherst的National Yiddish Book Center,这是全美(似乎)是全世界仅存的两个意第绪语图书馆之一。第一次接触到意第绪语这种神秘的文字,了解到犹太人艰辛的生存历史。意第绪语属于日尔曼语族,主要使用者是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还有1000万人在使用这种语言。但是现在在以色列,意第绪语已经被现代希伯莱语所代替。现在世界上能说意第绪语的人已经非常少,这种古老的语言正逐渐退出人类的历史舞台。用这些语言写成的书,即将成为“天书”。为了留住这种神秘的文字,人们开始收集由这种文字写成的著作,捐赠给专门的保管和研究机构。也有很少的人试图继续使用这些文字,以维持其活力。National Yiddish Book Center就是这样一个机构,它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留存下来的意第绪语著作,开展意第绪语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出售意第绪语的再版著作和特色礼品。我在National Yiddish Book Center看到了意第绪语的一些文字,如读天书。也看到了意第绪语和英文对照的小书,包括诗歌、小说,记录了一些生活场景和爱情故事。不错,无论用什么语言表达和记录,爱情都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美丽主题。遗憾的是,那天我自己没有带相机,同行的朋友拍的,没有全景。 书架上都是意第绪语的著作。 很喜欢讲解的女孩子的长裙,一点点rommantic的风情 看看远处红色EXIT下面的英意对照指示牌,我只能看懂英文的:Kaplen Family Building 这张小图片来自百度
个人分类: 图书情报|5292 次阅读|8 个评论
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livingfossil 2012-7-21 14:36
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论证工作之简要回顾 孙启高 2012 年7月21日 30 多年以来,关于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论证工作已耗费不少人力和物力,也有公开的文字报告。但是,这项工作仍未得到高度重视。现将论证工作进行简要回顾。 一、人不微言却轻: 1980 年 4 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历史性呼吁 1980 年 12 月, 4 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改称“院士”) 联名在《大自然》杂志发表题为《 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势在必建 》的重要文章,建议 尽快兴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并主张“ 科研是办好博物馆的生命线 。” 文章 4 位作者均是关于自然历史研究的著名专家,他们分别是: 史前考古学家及古生物学家裴文中院士( 1904--1982 )、古植物学家及古孢粉学家徐仁院士( 1910--1992 )、鸟类学家郑作新院士( 1906--1998 )和古脊椎动物学家周明镇院士( 1918--1996 )。这些专家们的呼吁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术眼光,而且体现了他们的学术使命及社会担当。可惜,这种历史性的呼吁并没有引起中国有关部门的重视。 上述 4 位专家都是知名学者 -- 人不微言却轻。如今,这些院士都已仙逝。 参见: 裴文中,徐仁,郑作新,周明镇, 1980 , 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势在必建,大自然,第 2 期, 3—4 二、 1987 年 30 名人大代表和 15名 政协委员的历史性建言 1987 年 , 周海婴先生( 1929--2011 )等 30 名人大代表和周明镇院士 等 15 名政协委员 , 分别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六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提出议案 , 呼吁改善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条件 , 并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由于当时国家财政困难等因素,解决自然博物馆归属和筹建国家级大馆的建议都未能落实。但在当时国家科委的协调下成立了“ 关于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课题组”,对上述 议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论证。论证工作历时 3 年, 课题总结报告 ( 节录 ) 正式刊印在 1994 年第 2 期的《 中国博物馆 》。请参见: 《关于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课题组, 1994 ,“关于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 节录 ) , 中国博物馆,第 2 期, 1—22 _关于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_课题总结报告_节录_.pdf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证报告。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正式提出了“ 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馆名,可是报告中数次出现“国家自然历史(或自然科学)博物馆”之表述。 报告归纳了初步咨询调查结果:“兴建一个集自然历史与现代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型的自然科学博物馆”,而且取名为“ 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 三、近 15 年来的重要建议 1997 年两会期间 , 农工党中央提交了题为《关于尽快建立国家级自然博物馆的建议》的提案。 2001 年两会期间 , 农工党中央又提交了题为《关于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自然博物馆的建议》的提案。 参见: 袁建民, 2001 ,农工党中央两次呼吁 / 建国家级自然博物馆的因由,前进论坛, 8—10 农工党中央两次呼吁_建国家级自然博物馆_的因由.pdf 毫无疑问,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科学研究是前赴后继的事业。 也许我们还要反复论证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重视,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本期编目: 古植物学的故事 171 期 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论证工作之简要回顾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71):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II) Great nation has a facility of great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 brief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NMNHC) ======================== 相关文献 裴文中, 1980 ,博物馆要名副其实, 大自然 , 第 1 期 陈绍煋 , 甄朔南, 1981 , 博物馆的三重性 . 大自然 ,第 1 期 孟庆金 , 杨德礼, 2009 , 中国大陆地区自然博物馆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中国博物馆 , 第 1 期 中国大陆地区自然博物馆现状及发展趋势.pdf ------ 古植物学的故事 166 期 The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 166)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五)】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 古植物学的未来在中国 ------ 发展中国古植物学的欧美标准 China is embracing the future of palaeobotany -----About some European –American standar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85485 2012-6-24 22:23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专题 古植物学的故事 168 期 树倒猢狲散与古植物学灾难 ---- 博物馆(标本馆)之研究平台对古植物学的重要性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68):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I) Palaeobotanical catastrophes like rats abandoning a sinking ship -----Museums or herbarium as important facility for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91579 2012-7-12 22:36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9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9):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V) The Statut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Fossil Conservation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与古植物学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70962 2012-5-14 22:00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8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8): Birbal Sahni 古植物学研究所及其博物馆 ( 标本馆 ) ------ 古植物学研究的“印度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II) An Indian model: An autonomous institute of palaeobotany (Lucknow, India)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8666 2012-5-8 22:09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7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7): 耶鲁大学 Peabody 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 古植物学研究的“美国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I) An American model: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of the Yal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922 2012-5-6 22:57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6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6): 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 古植物学研究的“瑞典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 A Swedish model: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of the Swed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tockholm)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568 2012-5-5 22:30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5 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5):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 主题: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什么用?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 The roles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169 2012-5-4 23:25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2 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九) 主题: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哪里?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52):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IX) Where is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3627 2012-4-25 22:05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5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度科学院(INSA)及其古植物学院士
livingfossil 2012-6-15 22:47
印度科学院( INSA )及其古植物学院士 印度科学院(“ The Indian National Science Academy ” -- 简称“ INSA ”)总部在新德里。该院原名为“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s of India ”,成立于 1935 年。 1945 年印度政府认可该院代表全印度科学与技术的各个分支学科作为顶尖科学社团。 1975 年改为现名。印度科学院拥有三种院士,即创建科学院的创始院士( Foundation fellows )、院士( Fellows )以及外籍院士( Foreign Fellows )。其中, 1935 年的创始院士有 124 名;目前有院士 800 多名,外籍院士 120 多名。 到目前为止,鲜有华裔科学家当选为印度科学院外籍院士。我注意到: 1986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 李远哲( Yuan Tseh Lee, 1936---- )于 1998 年当选为 印度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远哲于 1979 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80 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 印度科学院(“ INSA ”)涉及古植物学研究的院士们 按当选年份先后排序 1.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935 年 Birbal Sahni (1891--1949) ,印度古植物学家 印度科学院(“ INSA ”)创始院士( Foundation fellow , 1935 年) 【注: 1944—1946 年中国古植物学家徐仁先生( 1910--1992 )曾跟随 Birbal Sahni 在印度 Lucknow 大学植物系学习古植物学。】 2.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970 年 Krishna Rajaram Surange 1920—2010 , 印度古植物学家 1970 年当选为印度科学院(“ INSA ”)院士 3.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972 年 Divya Darshan Pant (1919---2001) , 印度植物学家和古植物学家 1972 年当选为印度科学院(“ INSA ”)院士 4.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979 年 Rajendra Nath Lakhanpal (1923--2012) ,印度古植物学家 1979 年当选为印度科学院(“ INSA ”)院士 5.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981 年 Bhim Shanker Trivedi (1923---) ,印度古植物学家 1981 年当选为印度科学院(“ INSA ”)院士 6.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982 年 Mahendra Nath Bose (1925--2011) ,印度古植物学家 1982 年当选为印度科学院(“ INSA ”)院士 7.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983 年 T homas Maxwell Harris ( 1903--1983 ),英国古植物学家 1983 年 1 月当选为印度科学院(“ INSA ”)外籍院士(同年 5 月去世)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Maxwell_Harris 特别致谢:感谢印度 Birbal Sahni 古植物学研究所 Dr. Rakesh C. Mehrotra 的热情支持! 孙启高 2012 年 6 月 3 日 本期编目 古植物学的故事 165 期 印度科学院涉及古植物学研究的院士们 The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 165) A list of foundation fellow, Indian fellows and foreign fellow of the India National Science Academy (INSA) pertaining to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相关链接: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dian_National_Science_Academy http://insaindia.org/index.php http://insaindia.org/history.htm http://insaindia.org/fellowsearch.php http://insaindia.org/foundationfellow.htm http://insaindia.org/fellowsearchforeign.php 古植物学的故事( 52 ):走进南亚 让印度古植物学的故事在中国流传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8233 发表于 2010-6-24 6:51:55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6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atlab版“最炫民族风”——转自小木虫
热度 1 zhangjing121 2012-5-20 07:26
晚上看到个帖,matlab演奏卡农,眼前一亮,以前从没想过用matlab出声,作者真乃大牛。看到一条评论:卡农算什么,有本事来最炫民族风。。。。于是我就手贱了。。。 花了几个小时。。。1/3在读懂卡农的程序,1/3在学习简谱知识(还好小学初中学过点),1/3在把简谱转换成代码。。。 不多说,程序如下,欢迎试听哈: %%%%%%%%%%%%%%%%%%%%%%%%%%%%%%%%%%%%% % Most shining national wind//最炫民族风 on Matlab % The Modification is from "canon", not by me fs = 44100; % sample rate dt = 1/fs; T16 = 0.125; t16 = ; = size(t16); t4 = linspace(0,4*T16,4*k); t8 = linspace(0,2*T16,2*k); = size(t4); = size(t8); % Modification functions mod4=(t4.^4).*exp(-30*(t4.^0.5)); mod4=mod4*(1/max(mod4)); mod8=(t8.^4).*exp(-50*(t8.^0.5)); mod8=mod8*(1/max(mod8)); mod16=(t16.^4).*exp(-90*(t16.^0.5)); mod16=mod16*(1/max(mod16)); f0 = 2*146.8; % reference frequency ScaleTable = ; % 1/4 notes do0f = mod4.*cos(2*pi*ScaleTable(21)*f0*t4); re0f = mod4.*cos(2*pi*ScaleTable(22)*f0*t4); mi0f = mod4.*cos(2*pi*ScaleTable(23)*f0*t4); fa0f = mod4.*cos(2*pi*ScaleTable(1)*f0*t4); so0f = mod4.*cos(2*pi*ScaleTable(2)*f0*t4); la0f = mod4.*cos(2*pi*ScaleTable(3)*f0*t4); ti0f = mod4.*cos(2*pi*ScaleTable(4)*f0*t4); do1f = mod4.*cos(2*pi*ScaleTable(5)*f0*t4); re1f = mod4.*cos(2*pi*ScaleTable(6)*f0*t4); mi1f = mod4.*cos(2*pi*ScaleTable(7)*f0*t4); fa1f = mod4.*cos(2*pi*ScaleTable(8)*f0*t4); so1f = mod4.*cos(2*pi*ScaleTable(9)*f0*t4); la1f = mod4.*cos(2*pi*ScaleTable(10)*f0*t4); tb1f = mod4.*cos(2*pi*ScaleTable(11)*f0*t4); ti1f = mod4.*cos(2*pi*ScaleTable(12)*f0*t4); do2f = mod4.*cos(2*pi*ScaleTable(13)*f0*t4); re2f = mod4.*cos(2*pi*ScaleTable(14)*f0*t4); mi2f = mod4.*cos(2*pi*ScaleTable(15)*f0*t4); fa2f = mod4.*cos(2*pi*ScaleTable(16)*f0*t4); so2f = mod4.*cos(2*pi*ScaleTable(17)*f0*t4); la2f = mod4.*cos(2*pi*ScaleTable(18)*f0*t4); ti2f = mod4.*cos(2*pi*ScaleTable(19)*f0*t4); do3f = mod4.*cos(2*pi*ScaleTable(20)*f0*t4); blkf = zeros(1,i); % 1/8 notes do0e = mod8.*cos(2*pi*ScaleTable(21)*f0*t8); re0e = mod8.*cos(2*pi*ScaleTable(22)*f0*t8); mi0e = mod8.*cos(2*pi*ScaleTable(23)*f0*t8); fa0e = mod8.*cos(2*pi*ScaleTable(1)*f0*t8); so0e = mod8.*cos(2*pi*ScaleTable(2)*f0*t8); la0e = mod8.*cos(2*pi*ScaleTable(3)*f0*t8); ti0e = mod8.*cos(2*pi*ScaleTable(4)*f0*t8); do1e = mod8.*cos(2*pi*ScaleTable(5)*f0*t8); re1e = mod8.*cos(2*pi*ScaleTable(6)*f0*t8); mi1e = mod8.*cos(2*pi*ScaleTable(7)*f0*t8); fa1e = mod8.*cos(2*pi*ScaleTable(8)*f0*t8); so1e = mod8.*cos(2*pi*ScaleTable(9)*f0*t8); la1e = mod8.*cos(2*pi*ScaleTable(10)*f0*t8); tb1e = mod8.*cos(2*pi*ScaleTable(11)*f0*t8); ti1e = mod8.*cos(2*pi*ScaleTable(12)*f0*t8); do2e = mod8.*cos(2*pi*ScaleTable(13)*f0*t8); re2e = mod8.*cos(2*pi*ScaleTable(14)*f0*t8); mi2e = mod8.*cos(2*pi*ScaleTable(15)*f0*t8); fa2e = mod8.*cos(2*pi*ScaleTable(16)*f0*t8); so2e = mod8.*cos(2*pi*ScaleTable(17)*f0*t8); la2e = mod8.*cos(2*pi*ScaleTable(18)*f0*t8); ti2e = mod8.*cos(2*pi*ScaleTable(19)*f0*t8); do3e = mod8.*cos(2*pi*ScaleTable(20)*f0*t8); blke = zeros(1,j); % 1/16 notes do0s = mod16.*cos(2*pi*ScaleTable(21)*f0*t16); re0s = mod16.*cos(2*pi*ScaleTable(22)*f0*t16); mi0s = mod16.*cos(2*pi*ScaleTable(23)*f0*t16); fa0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f0*t16); so0s = mod16.*cos(2*pi*ScaleTable(2)*f0*t16); la0s = mod16.*cos(2*pi*ScaleTable(3)*f0*t16); ti0s = mod16.*cos(2*pi*ScaleTable(4)*f0*t16); do1s = mod16.*cos(2*pi*ScaleTable(5)*f0*t16); re1s = mod16.*cos(2*pi*ScaleTable(6)*f0*t16); mi1s = mod16.*cos(2*pi*ScaleTable(7)*f0*t16); fa1s = mod16.*cos(2*pi*ScaleTable(8)*f0*t16); so1s = mod16.*cos(2*pi*ScaleTable(9)*f0*t16); la1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0)*f0*t16); tb1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1)*f0*t16); ti1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2)*f0*t16); do2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3)*f0*t16); re2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4)*f0*t16); mi2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5)*f0*t16); fa2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6)*f0*t16); so2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7)*f0*t16); la2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8)*f0*t16); ti2s = mod16.*cos(2*pi*ScaleTable(19)*f0*t16); do3s = mod16.*cos(2*pi*ScaleTable(20)*f0*t16); blks = zeros(1,k); % Melody by Schau_mal part0 = ; part1 = ; part2 = ; part3 = ; part4 = ; part5 = ; part6 = ; % Combination, v1 is complete version, v2 is simple version. v1 = ; v2 = ; % Let's rock ^_^ s = v1; s = s/max(s); sound(s,fs);
个人分类: 心情随笔|253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哪里?
livingfossil 2012-4-25 22:05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哪里? 本期编目: 古植物学的故事 152 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九) 主题: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哪里? 有人问: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哪里? 很遗憾 ---- 到目前为止( 2012 年 4 月 22 日)还没有“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所以,大家现在看不到 “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 地大物博的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已是几代人的梦想,且依然是梦想。那么,为什么没有建立 “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呢? ∮ 1 :“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好馆名,是很响亮的,也是国际接轨的。它所对应的英文名称是“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简称“ NMNHC ”)。“ NMNHC ”之缩写将来可以很方便地用于标本等信息的编码之需要,很容易为国际同行所理解。 ∮ 2 :是否有必要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答案是肯定的 ---- 有必要。有关专家早已充分论证了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3 :是否缺乏专门人才建设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关于自然历史的研究当今中国已是学科门类齐全,专门人才也不缺。 ∮ 4 :是否缺乏足够的资金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当今中国,假如国家财政拨款,亿万富豪们也慷慨捐赠,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 5 :是否缺乏足够的土地空间 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们讨论过选址及相关问题,还可以继续讨论。 ∮ 6 :是否缺乏强有力的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并领导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NMNHC 隶属哪个部门比较合适?这是一个体制上的难题,因为涉及到国家利益、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以及科学利益等一系列问题。 ∮ 7 :是否有可能直接将北京自然博物馆升格为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是一条捷径吗? ∮ 8 :是否有必要使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成为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未来的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应该在中国古植物学研究事业的国家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人常说,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纵然建立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属于名正言顺的好事情,可是,好事也不成。现在看来,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命运主要取决于科学政策制定及项目管理过程中顶层设计的战略性眼光。 孙启高 2012 年 4 月 22 日 ------------------ ---------- 相关资料与链接: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专题 (2 nd ed.) 针对古植物学的跨学科特点,欧美诸国在漫长的古植物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符合古植物学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体制和维系模式。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等都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博物馆,同时肩负着重要的社会服务责任。这些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标本,同时也是古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美国古植物学的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水平的研究型博物馆,如:位于美国 首都 华盛顿的史密松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一些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也“博物馆化”,即在大学所属博物馆进行,如:耶鲁大学 Peabody 自然历史博物馆、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从而构成了美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或研究平台。 尽管古植物学是一个冷门传统学科,普遍不景气,但是欧美古植物学拥有相对稳固的研究平台和相对稳定的学术体制,为维系古植物学之学科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可能。 欧美古植物学的历史经验和维系模式值得中国有关学术机构和广大同仁认真考虑和学习。(参见:《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使命》, p.139 ) 古植物学的故事 147 期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3 】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五) 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势在必建 ---- 科研是办好博物馆的生命线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47):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V)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should be established---The world-class original research is a life 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00218 2011-10-23 22:30 古植物学的故事 (133 期 )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2 】 美国古植物学是如何崛起的? ( 之十六 ) 美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崛起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33): How did American palaeobotany rise? (Part XVI) American museums of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rapid rise of American palaeobotany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85370 2011-9-11 23:17 古植物学的故事( 132 期)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1 】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一) 中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未来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32):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I) China’s museums of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81614 2011-8-31 21:41 难产的国家自然博物馆 出处: 原载 2001 年 3 月 29 日人民法院报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6731k_author = 作者: 刘海涛 发布时间: 2002-07-15 15:14:30 转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3215 2012-4-24 22:28 高校博物馆:大学的辉煌还是大学的鸡肋? 出处: http://news.163.com/09/0325/07/5580MCHQ000120GU.html 转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id=481619 2011-8-31 22:03 高校博物馆如何走出“围墙” ? 出处: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7/18/c_121680321.htm 转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id=481618 2011-8-31 21:59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 出处: http://210.30.208.76/html/zhxw/2011/5/1152117158790.html 转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id=459262 2011-6-25 22:05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5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Why US is doing first national test now
zuojun 2011-11-10 05:56
Emergency Alert System: Why US is doing first national test now A test of the federal Emergency Alert System is set for 2 p.m. Eastern time Wednesday. It's the first time the EAS warning system will be tested nationally. http://news.yahoo.com/emergency-alert-system-why-us-doing-first-national-173954617.html ps. I was on my way to work when I heard this test on NPR. I wondered what if this were not a test...
个人分类: From the U.S.|1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游西逛之拱门夕照
热度 1 zhangt10 2011-8-7 11:23
东游西逛之拱门夕照
看到昨天徐迎晓博友的 西行游记 , 里面提到了两处他没有空去看的景点,一个是魔鬼花园徒步(差不多9公里),一个是精致拱门徒步(差不多5公里来回)。这两处我恰巧走过,更重要的是在雅虎同学录里翻出了十年前的照片!这里就补充一下啦。 拱门公园一行算是我到美西的第一次自驾游。我那会儿还不会开车呢,虽然驾照已经拿了六年。在纽约市华埠学的车,曾经闹过把车开到树上的笑话。 同学新买的跑车,拉去兜风野营。 从盐湖城开到拱门花了两个小时,一路没几辆车,一路超速的放车过去,坐得都过瘾。那次也让我喜欢上了红土高原的美景,后来有机会常跑Vegas租了车到处跑附近的公园,Zion, Bryce, Lake Mead, Fire Valley,等等。尤其是日落的时候,开车驶过Great Basin,映着晚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可真痛快! Delicate Arch,下午暴晒的阳光下,走回来脸上没有汗,全是盐 290 ft 长的Landscape Arch, 当时说随时可能塌下来。 Devil's Garden hike Balanced Rock,不同光线,不同色彩 日落时的Windows 这还是第一张的那块石头,两个攀岩者都登顶了。 回来路上碰到森林大火,浓雾遮住的太阳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136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美两国的国家助学金之比较(兼别科学网)
热度 10 wsyokemos 2011-6-23 20:38
我估计科学网上的大部分网友对于美国版的国家助学金 — Pell Grant (国内翻译为佩尔助学金项目)并不熟悉,究其原因,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几点: 1 ) Pell Grant 只资助美国的大学生,不资助研究生,因此迄今研究生仍占多数的在美中国留学生没有资格申请,所以关心的人自然就少了; 2 )即使是对于近年来人数快速增长的来自中国大陆的美国本科留学生,一般也没有资格申请,因为 Pell Grant 只给美国公民或有美国绿卡的在校大学生,即使少数学生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很快拿到美国绿卡,但是 Pell Grant 只是资助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所以能通过投资移民拿绿卡的学生,自然也符合这个限制条件,因此,这些本科学生一般都不符合条件; 3 )即使是在美国居住多年或者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大学生,大多数家庭的收入都高于 Pell Grant 对于家庭收入的限制(详见下),所以大多数华人家庭的孩子也拿不到这个 Pell Grant ,或者说没有资格申请。由于我国的国家助学金实施几年来,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弊端,因此 比较中美两国的国家助学金,对于我国国家助学金借鉴已经有四十余年历史的、有着成熟运作、发放经验的 Pell Grant ,应该有一定的意义。 在进行比较之前,首先简单谈谈 Pell Grant 的历史背景。 Pell Grant 和 我国的国家助学金类似,主要是是资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各级各类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它植根于 1965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法案 (HEA), 1972 年,罗得岛的参议员 Claiborne Pell 力促对于上述的 HEA 实施了重要的修正案,其中之一就是重新命名了两个 1965 年就开始实施的学生资助项目,这其中一个项目就是 Pell Grant 的前身,即: Economic Opportunity Grant Program ,稍后又演变为 Basic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Grant 。在 1978 年,卡特总统签发实施了 Middle Income Student Assistance Act ,即《中等收入学生资助法案》。这个法案增加了对 Basic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Grant 所资助的学生之资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学生的家庭收入提高到约 25000 美元(指当时收入)。这样,就另外增加了 150 万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可以申请这个联邦政府资助的国家助学金。在 1980 年,该助学金项目为了纪念当年为了该项目的实施做出杰出贡献的 Claiborne Pell ,以其姓命名,更名为 Pell Grant 。其后,美国联邦政府对 Pell Grant 又做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每年的资助总额是每年不断上调的。 如下图所示,在2009年度,该项目的对单个学生的年度资助总额的最高额度已经首次突破 5000 美元。对 Pell Grant ,我就简单介绍这些,我也是现学现卖,如有网友发现谬误之处,望不吝指教,下面再简单谈谈 中美两国的国家助学金的异同点。 相同点: 1) 都是国家级助学金;2)都是由本国教育部实施具体管理;3)都是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在校大学生和中职在校学生。 4) 和助学贷款不同,这个助学金都不需要受资助的学生还款,所以在美国,该项目的英文为 “grant”, 而非 “loan” 。 …( 其它的,肯定还有,欢迎网友补充 ) 不同点: 资助标准不同: 对于我国的国家助学金,根据 网上的官方信息 :“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 2000 元,具体标准在每人每年 1000-3000 元范围内确定,分为 2-3 档。中央高校分档及具体标准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而美国的 Pell Grant 则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细分为8档,总的原则是家庭收入收入越高(相对而言),资助额越低,在 2011-2012 年度最高资助额为每人每年 5710 美元,最低 $571 ,平均为 $3,984 ( 点击参见美国教育部官方数据来源 )。并且 Pell Grant 的资金来源全部来自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没有关系,并且完全由美国教育部管理,资助的学生无论是来自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一视同仁。并且美国的大学,除了军校,没听过哪所大学是相当于我国的“ 中央高校”、 隶属于联邦政府的 。 基本申请条件不尽相同: 我国的国家助学金看起来挺多,“ ①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③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 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⑤ 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其实前面4条可以说都有点“虚”,或者说有点“扯”,最后的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条件。而美国的国家助学金则不管你是拥护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或者都反对,我国的写在前面的4条,都不是人家的资助前提条件。最主要的条件还是看家庭收入和开支情况,美国教育部会根据一个标准的公式来计算得出一个数据,称为: Expected Family Contribution (EFC ) ,这个数据会直接说明申请的学生是否符合条件。当然这个计算都是在信用社会,收入透明等条件下才可以实现。 另外美国的 国家助学金还有几个条件: 1) 本/专科大学生,并且此前还没有获得过学士学位;2)如上所述,要求是美国公民或符合条件的非美国公民( 这个一般要求是美国绿卡);3)有高中毕业证或者 GED , 即 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这个 GED 是美国教育部颁发的对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正常高中教育的证书,相当于高中同等学历,我国好像没有类似的针对高中的同等学历证书。所以 中美两国的国家助学金对于基本申请条件尽管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条件即:中低家庭收入是一致的。而我国的 国家助学金 的资助条件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 ”的认证,在我国远不是一个信用社会的情况下,我国的 国家助学金 初衷没有很好的实现,真正家庭困难的学生并并没有能够得到雪中送炭式的资助,另外资助额太低,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一年最高 3000 元,尤其是在沿海大城市,显然是杯水车薪。 受 国家助学金 资助的我国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并没有公开的透明数据,而美国的数据为:在 2008-09 年度 , 约 74 % 受 Pell Grant 资助的学生家庭收入在三万美元以下,只有 26% 的家庭收入超过了三万美元,作为对比,该 年度,美国家庭收入中值约为 5 万美元,即: 50% 的美国家庭收入在 5 万美元以下。 申请、评审和发放程序和方式不同: “ 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 9 月 30 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 11 月 15 日前完成评审。国家助学金按 10 个月发放,高校按月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美国的 Pell Grant 的申请则似乎更简单:每年的 7 月 1 日后在 www.fafsa.ed.gov 网站在线按照要求填写一个 FAFSA (即: Free Application for Federal Student Aid )表格,申请者如果以后发现填错了,还可以在线更正,经过审查后, FAFSA 会用 email 或者普通信件的形式通知申请者是否获得了资助,如获得,会告知何时发放。所以和我国的 国家助学金 申请、评审和发放程序和方式不同,美国的申请只有一个唯一的管道和途径,各高校根本不参与 评审,其发放方式也和我国不同,不是按月发放的,是学期一次,或者一学年两次发放,并且是美国教育部通过学校发放的,学校再发放给受资助的学生,学校也会收到来自教育部一定比例的管理费。 资助面不同: 根据 媒体报道 : “ 与 “ 十五 ” 期间相比, “ 十一五 ” 期间新设立的高校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奖励人数是原有国家奖学金的 15 倍,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占在校生的 20% ,年资助人数增加了 7 倍;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覆盖全日制在校生的 90% ,中职免学费政策覆盖面也达到 22%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面达在校生的 20% ” 。所以目前我国的 “ 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占在校生的 20%” 。 受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进几年申请 Pell Grant 的学生大增,其中在 2009-2010 年度更是超过了 20% 的增幅,在该年度,申请者高达 1630 万人,其中 770 万人得到资助。这个数字,我不清楚占了全美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例具体是多少,但是,我估计接近我国的 20% 资助面。在美国的大学中,总体而言,公立大学的学生比私立大学的学生要穷。原因很简单,公立大学的学费更便宜 , 尤其是对于本州学生而言。以最著名的、也可以说是最牛的公立大学系统,加州大学系统为例 , 根据 UCLA 大学官方网站报道 : 2010 秋季 入学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占到 39%, 比上一年度暴增 8 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高纪录。得到 Pell Grant 的 UCLA 学生总数达到 8160 人,在加州大学系统中是最高的,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东部常春藤联盟的所有大学拿到 Pell Grant 的学生总和( 7068 人),记得科学网有位博文提到哈佛大学的学生平均家庭收入超过 10 万美元,此言不虚。在美国,只有不差钱的家庭才有可能买得起位于好学区的昂贵的房子,而在一流的高中出来的学生自然有更多的机会、也有资本进入私立名牌大学。这一点,在我国,这个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后记 :由于本博主天资愚钝,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工作,不得不和科学网、各位博主、网友说再见。目前尚不能确定何时可以继续写自己喜爱的博客。尽管自己对写博文感兴趣,但是正如有人所言“兴趣也不能当饭吃”,所以需要保住自己目前的饭碗,也想争取有更好的饭碗。最后感谢关注、评论我博文的科学网各位博主、网友,也感谢科学网的编辑以及《科技导报》的两位编辑对我的博文的厚爱!对于本文的评论恕不能回复。 ( 王守业写于 2011 年 6 月 17 日,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个人分类: 美国大学|10569 次阅读|9 个评论
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热度 1 wuxiyouke 2011-3-21 09:40
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上周五参观了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 该馆是由Andrew W. Mellon 于1937年建立,收集了中世纪以来很多艺术精品。对公众开放,让美国民众能够欣赏到这些艺术珍品。该馆成为私人和政府合作的典范。 走进西馆,一下呆了,这些艺术珍品就挂在眼前,让访问者尽情欣赏。虽然自己的艺术修养不能达到理解鉴赏这些艺术品的水平,但是当你浏览完后,这些艺术在你脑海里留下的是一辈子的印象。 这是人类流传在人世间的倾诉,透过它们你可以感触到前人的所思所想。 很伟大,它向每个人开放,懂艺术的和不懂艺术的都能够接触见识到人类所创造的美。 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商店里面有一本《National Gallery of Art》 一书可以购买,14.95美元, 是大部分馆藏作品的缩小和简介,而且是彩印。回来细读该书后,下次再去时可以仔细鉴赏。这本书如馆长所说是 A Good Guide。
5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hinese Technology Prize Revoked Over Fraud-by Hao Xin
xchenhhu 2011-3-13 13:49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revoked a major technology award because the prize-winning work turned out to be fraudulent. Bloggers on a popular science site, ScienceNet.cn, are hailing the decision as a signal that the government is getting serious about cracking down on academic misconduct in China. China's National Offic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announced this month that investigations have confirmed allegations of fraud in an award-winning project that won second prize in a 2005 competition. The project, which involved nine researcher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Li Liansheng, formerly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JTU), claimed to have developed key technologies for a scroll compressor, useful for air conditioning, and to have successfully commercialized the product. The government has withdrawn the award certificates for this work and demanded the return of the prize money, roughly $12,000.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is the latest blow to Li, who was fired by XJTU in March after being criticized by peers. Chen Yongjiang, an 83-year-old retired XJTU professor, and five colleagues accused Li of misconduct several years ago and sought to have the university reprimand him. According to Chinese news reports, the professors said university officials first tried to suppress their complaints but failed. The professors opened a blog under Chen's name on ScienceNet.cn in March 2009, after which the Chinese mainstream media picked up their cause. On 20 March 2010, Chinese Central Television looked into the controversy in a prime-time show, a 30-minute program called Focused Interviews that provides in-depth reporting and commentary on current events. XJTU fired Li the day after the program was aired. When Chinese reporters sought to interview Li after the award was revoked, he responded that he did not wish to comment. Fang Shimin, the self-styled watchdog of academic corruption in China said Li is a small fry among those alleged to have committed research fraud: "It's much harder to punish those with higher ranks," Fang told Southern Daily newspaper. 转载: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insider/2011/02/chinese-technology-prize-revoked.html
个人分类: 学界新闻|1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zuojun 2011-1-4 08:52
The second stop of sightseeing during my one-way driving trip from San Diego to Fort Worth is the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 AZ. The forecast predicted a severe weather of heavy snow, starting at noon on December 29 in the area, but we were determined to go to the park that morning. (The snow did come, and may be the biggest one of this winter for the area.) It turned out to be a quick visit, because the wind was strong and the air, bitter cold. It is a place that one should spend a day for some short hiking, so I hope to return but not in winter or summer. Petrified wood (from the Greek root petro meaning rock or stone; literally wood turned into stone) is the name given to a special type of fossilized remains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It is the result of a tree having turned completely into stone by the process of permineralization. All the organic materials have been replaced with minerals (most often a silicate , such as quartz ), while retaining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wood. Unlike other types of fossils which are typically impressions or compressions, petrified wood is a three 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organic material. The petrifaction process occurs underground, when wood becomes buried under sediment and is initially preserved due to a lack of oxygen which inhibits aerobic decomposition. Mineral-laden water flowing through the sediment deposits minerals in the plant's cells and as the plant's lignin and cellulose decay, a stone mould forms in its place. In general, wood takes fewer than 100 years to petrify. The organic matter needs to become petrified before it decomposes completely. A forest where the wood has petrified becomes known as a petrified forest . One of such places is the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 AZ. If you plan to see the Grand Canyon South Rim, leave an extra day for the park and another half day for the Meteor Crater in between the two parks.
个人分类: From the U.S.|2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Batch Gene Finder批量查找基因】
ENT020 2010-12-25 14:57
Cancer Genome Anatomy Project (CGAP) 的Batch Gene Finder可以查找Gene information, clone resources, SNP500Cancer, GAI,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等等。 它与 NCBI 的ENTREZ Gene只能单一基因查找有所不同,其可以通过 TXT 文档进行批量查找,可以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它也有单一基因查找的,基本上差不多的,这里就讲了。 1、打开NCI主页,在下方我们可以看到 Cancer Genome Anatomy Project (CGAP)。 3、Genes的主页,点击Bach Genes Finder。 2、打开 Cancer Genome Anatomy Project (CGAP)的主页,点击中间的Genes. 4、Bach Genes Finder的主页。 5、选择基因编号。打入TXT文档。 6、点击Create genes list,出现结果列表。包括有基因相关信息。 7、点击Gene Info,出现该基因的序列号和外部数据库链接等信息。 8、点击Sequence ID,有该基因的信息,比如名称、特征及序列等。 9、以下依次打开结果图中的Text,Clones, GO Summary,Chrom Pos], NCI60 Stanford ,NCI60 Affymetrix Novartis,NCI60 Affymetrix U133,SHORT SAGE Summary,LONG SAGE Summary 。 Text:基因的简洁结果表。 Clone:基因簇的列表 Go 分类表。 染色体位置。 基因表达谱的热图:包括基因名称,组织细胞类型,信号强度等。 10、选择不同显示方式,包括Pathways等。
个人分类: 生物信息学|6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ional Geographic (9月号)
draco602 2010-10-6 05:06
日复一日, 只为生存. 圣劳伦斯河的鳗鱼年复一年的前往大洋深处繁衍后代, 尔后洄游到北美的淡水河谷度完余生. 湎因州盛产的鳗鱼以400美元一磅的价格出口往中国沿海的各大餐馆, 一个渔民在整个夏天可以赚得 2万美金 . 大洋的另一端, 马达加斯加的保护树种--楠木正面临着灭顶之灾, 不法商人买通层层关卡,将参天大树运往中国, 成就了名贵家具乐器, 而常年劳作在潮湿丛林中的伐木工人一天只得 6美元 . 古老的埃及法老们做梦也没有想到, 科学家解密了木乃伊中的DNA密码, 揭开了这个庞大家族背后复杂的亲缘关系.
个人分类: NG专栏|3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Best Colleges 2011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in USA
jinhejiang 2010-8-20 18:01
Score Costs 2009 Total enrollment Fall 2009 Acceptance rate Compare Rank 1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 MA 100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8,416 19,411 7% Rank 2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 NJ 99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6,640 7,592 10% Rank 3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 CT 98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8,300 11,593 8% Rank 4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 NY 93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3,304 24,230 10% Rank 5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 CA 92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9,201 18,498 8% Rank 5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 PA 92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0,514 19,311 18% Rank 7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 CA 91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6,282 2,130 15% Rank 7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 MA 91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9,212 10,384 11% Rank 9 Dartmouth College Hanover , NH 90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0,437 5,987 13% Rank 9 Duke University Durham , NC 90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0,472 14,350 19% Rank 9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 IL 90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1,091 12,332 27% Rank 1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 IL 89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0,247 18,834 27% Rank 13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ore , MD 86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0,680 20,483 27% Rank 13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t. Louis , MO 86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0,374 13,575 22% Rank 15 Brown University Providence , RI 85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0,820 8,574 11% Rank 15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 NY 85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9,666 20,633 19% Rank 17 Rice University Houston , TX 82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3,771 5,663 22% Rank 17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 TN 82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9,932 12,506 20% Rank 19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Notre Dame, IN 81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9,919 11,816 29% Rank 20 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 GA 80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39,158 12,930 30% Rank 21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 DC 77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0,203 16,437 20% Rank 2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Berkeley , CA 76 2010-2011 In-state: $10,868; Out-of-state: $33,747 35,843 22% Rank 23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 PA 74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1,940 11,443 36% Rank 23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CA 74 2010-2011 Tuition and Fees: $41,022 34,824 24% Rank 2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s Angeles , CA 73 2010-2011 In-state: $10,781; Out-of-state: $33,660 39,984 22% 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national-universities-rankings/page+2
个人分类: 经典转载|2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社会科学文献引用国家排名 National Rankings in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1999-December 3
xupeiyang 2010-4-13 08:41
REUTERS National Rankings in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1999-December 31, 2009 Country Feature This month from ScienceWatch.com , we have listed our ranking in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by total citations. The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 database from Thomson Reuters . This database, currently covering the period January 1999 through December 31, 2009, surveys only journal articles (original research reports and review articles) indexed by Thomson Reuters. Read more below. Rank Country 国家 Papers 总文献量 Citations 总引用量 Citations per paper 篇均引用量 1 USA 201,551 1,154,424 5.73 2 ENGLAND 45,515 243,416 5.35 3 CANADA 23,164 114,089 4.93 4 AUSTRALIA 18,678 81,985 4.39 5 NETHERLANDS 10,665 59,960 5.62 6 GERMANY 13,584 44,406 3.27 7 SWEDEN 6,707 37,267 5.56 8 SCOTLAND 6,009 30,115 5.01 9 FRANCE 6,657 23,709 3.56 10 PEOPLES R CHINA 6,380 22,786 3.57 11 ISRAEL 5,051 19,583 3.88 12 ITALY 4,195 18,629 4.44 13 NORWAY 3,621 17,871 4.94 14 SWITZERLAND 3,416 16,927 4.96 15 WALES 2,933 16,896 5.76 16 SPAIN 6,167 16,866 2.73 17 FINLAND 3,064 15,930 5.2 18 BELGIUM 3,284 15,483 4.71 19 NEW ZEALAND 3,561 15,386 4.32 20 DENMARK 2,635 14,003 5.31 SOURCE: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 database from Thomson Reuters . Articles are assigned to a category based on the journals in which they were published and Thomson Reuterss journal-to-category field definition scheme. Both articles tabulated and citation counts to those articles are for the period indicated. For articles with multiple authors from different nations, each nation receives full, not fractional, citation credit.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lists nations ranked in the top 50% for a field over a given period, based on total citations. In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103 nations are listed, meaning 206 were surveyed. The average citation rate for field of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is 4.46. http://sciencewatch.com/dr/cou/2010/10aprSOC/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