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郑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经济物理学(econophysics)最近3年进展(2011.6-2014.6)
yanghualei 2014-6-6 09:50
国内阵营在缩小,但国内的人较为稳定了 ,还是集中在王有贵组、周炜星组、黄吉平组,郑波组,汪秉宏组以及张维组。其中郑波组还是考察中西方市场的对比,黄吉平还是讲他的实验经济物理学,张维感觉没有新的进展,至少在经济物理学上,但都有所深入了 。国外阵营在扩大,但人多了, 不仅是大牛 Stanley (美国), Sornetter and Yi-Cheng Zhang (瑞士), Mantegna (意大利,匈牙利), Pietronero (意大利), Keen (英国), Takayasu (日本), Yannick Malevergne and Galam (法国)。还有新面孔,如巴西的 Queiros ,如匈牙利中欧大学( Janos Kertesz ),波兰华沙大学和克拉科夫( Dariusz Grech , Stanislaw Drozdz ),克罗地亚( Podobnik ),葡萄牙( Sónia Margarida Bentes ),韩国( Seunghwan Kim , Jae Woo Lee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Siew-Ann Cheong ),还有中国台北( Si-ping Li , Shu-Heng Chen ),芬兰的( 赫尔辛基 ) Assilbekova ,中国香港,当然还有印度的学者。其中 感觉 Stanley 身体明显不如三年前了,走起路来,看着就不稳定了 。但是 Sornetter 身体感觉特别健硕,身体很棒。 社会物理学的提出者 Galam 看起来也老很多,也瘦很多,身体走着飘了 ,并且留了一个很长的胡子,头秃顶了。 第一,如今经济的学者关注经济物理学的明显增多, 克罗地亚 萨格勒布经济管理学院Boris Podobnik 教授 , 伦敦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 的 Bridget Rosewell (女),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西雅图动态经济所的 首席经济学家 Steve Keen ,波士顿大学的 Irena Vodenska (女)。汉肯经济学院的 Assilbekova 。特别是北欧的国家如芬兰的汉肯经济学院开始关注经济物理学,这说明经济物理学开始慢慢进入主流。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 第二,经济物理学家做的经济物理学有点向主流靠拢, 如大牛 Sornetter 既然采用计量的角度考察泡沫,把如把 LPPL 模型和 diffusion index 模型结合起来进行预测泡沫,即从两个模型中各吸取一部分,进行模型整合。并进行假设检验和估计参数。并且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是 exception 导致,而是 norm 。第 三,还是大多数是物理学家为主,数学家和计算为辅,但是相对 3 年前,经济学家明显多了 ,如做纯经济学 Steve Keen (银行、货币以及债务)的更开放的时候,有些搞心理学的也开始进入了,如 Bridget Rosewell 考察情绪 sentment 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甚至做物理的也开始搞纯经济学了,如汪秉宏老师做的投入与产出,王有贵老师做的货币和债务 Luciano Pietronero 做起了分工引致的产品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更为重要的一点,搞经济物理学的学者,在研究的问题上,越来越接近经济学的本质问题 ,如黄吉平老师研究收入分配, Stanley 研究经济波动, Sornetter 研究金融中的泡沫, George Jiang 研究信息发布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Luciano Pietronero 研究分工与经济增长。 其一,从原先的仅仅是发现一些典型事实 Stylized Facts ,但现在的对机制的阐述和对现象的人工再现 ,即无论是理论建模的机制阐述和现象再现;还是从设计实验和法则,再现现象;还是通过模拟仿真的再现,的确是对机制阐述和现象再现的研究明显增多。 其二,把 statistics 发现和 data drived 方法,与 agenst-based 和实验的方法结合起来 ,即从统计的角度发现规律,然后从 agenst-based 和实验的角度阐述和再现规律。如国内郑波就是从 agenst-Based 的角度再现 clusting 和 power lawer ,国内的黄吉平就从实验( experiment )的角度再现法则。 其三,如今对经济物理学的研究虽然视角比较多样了,如从心理学的,但从这次来看,采用复杂网络的方法的研究明显增多 ,初步感觉有三分之一左右。这方面的工作可参考 Stanley , Mantegna ( bipartite network ), Bing-Hong Wang ( input-output flow network ), Podobnik ( dynamical netwotk ) , Seunghwan Kim ,Assilbekova Co-moving synchronization network ) 。 其四,这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去中国人之外,外国人来的最多的就说,意大利的做经济物理学的特多 ,并且大多从网络角度, 如 Luciano Pietronero ,还有 Rosario N. Mantegna , Guido Caldarelli , Matthieu Cristelli , Andrea Tacchella 。 其五,中国学者还是与外国学者存在差距 ,无论是郑波的中西对比的反杠杆效应,还是王有贵的从货币和信用总量需求,还是汪秉宏的投入产出分析,还是李赛平的工作,都还是在 follow 别人的工作,新意上不足。但是唯一引起西方注意的是,黄吉平提出经济物理学的新的研究思路,实验经济物理学引起会场的激烈讨论。 对于研究方法上,基本上存在这些方法:网络的构建以及网络性质的考察,分形,微分方程的动力学分析、实验的发现、验证以及再现,模拟给出不同的情景、统计与计量(包括概率)、过程(包括随机过程),一般的均衡和求最大值建模。 动力学分析和微分方程 (纯经济学的差分), 数据驱动和寻找普遍法则 ( power law, 幂率分布,波动率聚集 volitality cluster ,反杠杆效应 anti-lever ) , 构建网络和考察网络结构 , 单纯的计量分析的 (回归和假设检验), 从心理学和神经学的角度去考察市场行为 (如午餐效应和 sentment )。 计算机模拟 ( Galam 的工作,如李赛平的工作 ), 真人实验 (黄吉平,用实验生成 Volatility clustering 和 power law ), 对比和对照 (危机前后,高频交易和非高频交易,信息发布前后) , 数据挖掘和高频数据 HF ( George Jiang ), 理论建模 (法国里昂大学商学院的 Yannick Malevergne ,考察预测这种商品的出售 ), 类比的方法 ( Misako Takayasu ,水分子碰撞和股市的交易 ; Janos Kertesz 创新的扩散(信息扩散)和传染病模型 ) , 分类加以研究 (对国家分配,对公司进行分类,对研究尺度进行分类,如 Rosario N. Mantegna 和 Jae Woo Lee )。 总之,如今单纯的方法减少了,相反, 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较多 ,如 统计与动力学分析 ,如 统计与实验结合 。当然在上升一下,方法论上的东西,如 实验,模拟,计量或统计,逻辑,数理,对应的哲学,实验,数学,计算机以及逻辑学这些学科。 经济物理学的贡献: 研究金融的高频数据( highest frequency ) ,用的是真实数据,特别是 data drived 的方法,发现再现,验证和重现在后。当然,比率数据 ,幂率分布与网络理论, agent-based model 都是贡献。索内特的 LPPL 模型,斯坦利的幂率分布,巴舍利耶的金融粒子的布朗运动。 Ising model 模型,张翼成的少数博弈模型, price flutuation 。这方面可以参考(索内特)的 Physics and Financial Economics (1776-2014)Puzzles, Ising and Agent-Based models 。而 经济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如今更多来源于现实: 如日本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中国经济奇迹及拉美贫困陷阱等等。 经济物理学的可行性来源类比, 现象相同,则表征相同,表征相同,则机制相同。 其如今的研究方法是“统计发现(数据驱动)和 agent -based 相结合的模式” ,统计发现在前,实验生成、模拟再现以及理论解释(包括数学模型和文字阐述)在后。 如今网络是经济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把经济中部门、产业、区域以及国家的联系和联络,映射一个网络,然后在网络的框架下去研究经济部门、区域以及国家之间的联系。 现在需要建立网络的网络,因为其是考察市场之间关系的关键,如股票市场和债卷市场,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网络建立的关键是联络,而整个网络的关键是网络的结构,而网络结构就是网络整体的一些性质,如度分布,簇聚系数等。网络:节点——联络——结构。把微分几何和复杂网络联系在一起,用场论改造经济学。把网络映射成一个网络,在一个简单的网上上探讨复杂网络的问题,研究网络之间的关系。把映射、函数与网络对应起来,不同与传统的矩阵与网络的对应。
个人分类: 物理漫步|6 次阅读|0 个评论
郑波尽先生奇文照登
热度 9 gfcao 2013-2-24 21:46
郑波尽先生因为我对他评论的回复写了一篇题为《 李曹论战:曹大侠的神句》的 奇文,让我大开眼界。郑先生是形式逻辑的忠实信徒,写出这样的奇文让我刮目相看,特转载在此,免得郑先生一不小心把它删掉。我所有的博文都在,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那些言论。说到论战,坦而言之,实在算不上。郑先生的 博文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1229-664724.html ) 曹大侠批评我说: 且不说我鼓吹的是什么数学,我猜你甚至不知道恩格斯有一部数学手稿,瞧不起马恩列的人只能说明自己狂妄无知,不了解还敢妄加评论者那就是无知者无畏了。 天下皆知我狂妄,知我无知者唯曹大侠一人也! 不过,恩格斯的手稿貌似没法在正规数学期刊上发表,一如当年马拉的火素理论,最后,马拉杀了拉瓦锡,还是没有发表成。 曹大侠又说了: “ 在我看来,一个数学工作者如果对哲学一无所知,他恐怕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家! ” 曹大侠自诩精通数学和哲学,乃当之无愧的 “ 大数学家 ” ,而我只有膜拜的份。 古今中外,能精通数学、哲学者,唯曹大侠一人欤! 牛顿、亚里士多德之流,懂点数学,也有点哲学头脑,但都是等而下之的形而上学而已,大数学家的称号是远远不够的;而欧拉、高斯之流,没有什么高深哲学,最多只是数学工作者。 至于科网程代展之流,连哲学和数学融合的念头都没有,完全是不入流。 区区在下,不通文理,既不懂高深数学之繁文缛节,又不懂哲学之花拳绣腿,更不懂马哲数学之坑蒙拐骗,无知甚也! 真心拜服! 真心连狂妄都比不赢啊! 以奠李曹论战。
个人分类: 杂文|606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回答郑波尽老师的几个问题
热度 4 huaxia2011 2013-1-5 19:32
1. 部分中药有严重的毒性。是 还是 否? 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有些中药有毒,但炮制后就无毒,有些中药有毒,但和其它中药配合使用就无毒。 你说我该回答“是”还是“否”呢 2. 马兜铃酸有严重的肾毒性。 是 还是 否? 这个当然是了。但郑老师也应该明白一个问题,就是有毒不代表不能使用。 3. 多种中药含马兜铃酸。 是 还是 否? 是。 4. 因为含马兜铃酸,多种中药被禁止使用。 是 还是 否? 是,但也有没被禁止的,比如猴枣散。
3024 次阅读|5 个评论
郑波尽质疑李连达院士的文章存在逻辑矛盾
热度 6 zhanghuatian 2012-5-25 16:25
有些笑话是现实中发生的。 郑波尽是非中医研究者,却在质疑中医问题。 质疑吗 ,本来是无可厚非的,质疑权威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无奈郑老师结尾是这么写的: 没资格代表中医的各位先生女士们就不要凑热闹了。。。。 郑老师貌似反对其他“非权威人士”质疑他的“非权威质疑”。 既然“非权威人士”可以质疑“权威中医”?那为什么“非权威人士”不能质疑“郑波尽的提出问题”? 难道郑老师比权威还牛?
786 次阅读|6 个评论
郑波尽妹妹真搞笑。
热度 1 zhanghuatian 2012-5-14 20:02
我说的“科学”是什么意思啊?你说的艺术不是一种“科学”吗? 古代的“六艺”就可以被称为科学,所谓的“科学工作者”都是这种理解能力? 那中国还奔什么诺奖啊,小学重新念吧。语文都没学好。
6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个郑波尽还没完了。
zhanghuatian 2012-5-14 19:40
郑波尽,你少来这套。搞音乐的怎么了?音乐不是科学吗?今天我就和你叫这个真,科学从古语来讲就是“分科之学”,科学网的“科学”是什么意思不需要你来注解,目测你没有这个资格。如果编辑不欢迎我这个搞音乐的,我马上滚蛋。不需要你来多嘴。 提醒你一下 :你自己骂人在先,别把无辜的人都说成流氓。
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清理“民科”之前,先清清装“科”的流氓吧
热度 5 zhanghuatian 2012-5-14 17:5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1229-570517.html 这个叫郑波尽的嘴太臭了,这不是公然辱骂吗?(上面是链接) 张某就是支持中医,卫生部也支持中医,你有什么意见可以到法院去告。有什么道理你可以拿出来讲。我泼的是什么和你无关,您觉着我泼的是粪,那就请你离我远点。
729 次阅读|6 个评论
【阅后即删】郑波尽兄是创立新说在还是在胡扯八蛋?
热度 4 Bobby 2012-2-12 16:21
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中国 阿拉伯数字是中国的第 0 大发明 奉旨评论郑兄博文,为了吸引大家眼球,所以题目不得不起得有点攻击性。哈哈。 郑文主旨是要推翻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主张实际上起源于中国,且说草字是其源头。 请郑兄就下面材料给出合理解释。 “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拾 零壹貮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些字起源如何?古代繁体字的写法能演化为“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吗? 一、草书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据《 草书起源 -- 《浅谈成就狂草大家的条件》 》,“草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逐渐诞生的,因为汉字的演变其实就是繁至简,由最初的甲骨文到秦篆书,再到汉隶,人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规律——即从规整繁锁到草率简洁快捷。因此,草书始终伴随着汉字的演变,成为汉书发展的主线。秦篆以前,人们对汉字只是实用中创立许多诸如象形、意会等文字,无所谓美化文字,汉隶兴起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汉字的美化,也就出现了隶书的“蚕头雁尾”,笔画出现了粗细变化等。草书的形成主要是当时为书写方便“赴速急就”后汉形成章草,即汉元帝时史游《急就章》定名于汉章帝“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书断》语。章草也称古草是为了区别于后来张芝创立的“今草”而言。如今草书的广义,当然包括章草(古草)今草、狂草。” 二、阿拉伯数字在我国的引进 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 7 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 13 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 13 到 14 世纪。 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 “ 筹码 ” ,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 100 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三、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公元 3 世纪,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 3 ,为了要设想 “4” 这个数字,就必须把 2 和 2 加起来, 5 是 2 加 2 加 1 , 3 这个数字是 2 加 1 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 5 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 10 这个数字。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我们计算的基础。罗马的计数只有到Ⅴ(即 5 )的数字,Ⅹ(即 10 )以内的数字则由Ⅴ( 5 )和其它数字组合起来。Ⅹ是两个Ⅴ的组合,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具有不同的量。这样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发明了表达数字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十个符号,这就成为我们今天记数的基础。八世纪印度出现了有零的符号的最老的刻版记录。当时称零为首那。 公元 500 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 1 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两百年后,团结在伊斯兰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从非洲到西班牙的撒拉孙大帝国。后来,这个伊斯兰大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各代君王都奖励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首都都非常繁荣,而其中特别繁华的是东都 —— 巴格达,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来了。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消化,从而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大约 700 年前后,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区,他们吃惊地发现:被征服地区的数学比他们先进。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这些先进的数学也搬到阿拉伯去呢? 771 年,印度北部的数学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达,被迫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即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法)。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其优点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计算法,阿拉伯的学者们很愿意学习这些先进知识,商人们也乐于采用这种方法去做生意。 后来,阿拉伯人把这种数字传入西班牙。公元 10 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 • 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公元 1200 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这些符号和体系。至 13 世纪,在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费婆拿契的倡导下,普通欧洲人也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 15 世纪时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那时的阿拉伯数字的形状与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较接近而已,为使它们变成今天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的书写方式,又有许多数学家花费了不少心血。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但却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向四方的,这就是它们后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原因。 四、零( 0 )的出现 公元六世纪末,印度古代人民创造了印度 — 阿拉伯数字和记数法,即现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零( 0 )出现在阿拉伯数字里。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筹算,至明初,筹算发展为珠算。在筹算和珠算里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自然数,遇到零时,就用空位表示。汉字里有一至九数目字,零记为 “ 零 ” 或 “○” ,有时也用 “ 有 ”“ 又 ” 表示。如 501 ,可写为 “ 五百零一 ” , “ 五百 ○ 一 ” 或 “ 五百有一 ” , “ 五百又一 ” 。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甲骨文里,没有 “ 零 ” 或 “○” 字样,零用 “ 有 ”“ 又 ” 表示。在上古华夏文明里,有一个符号即符合零的外形,又有零的内涵。这个符号就是无极。古今中外,各民族在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往往有惊人的一致。这个惊人的一致就表现在零和无极上。 上述材料自网络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14 次阅读|4 个评论
饿死一个人也是刑事犯罪,为什么感觉没饿死这么多?
热度 15 iwesun 2011-5-28 01:57
饿死一个人也是刑事犯罪,为什么感觉没饿死这么多?    郑波尽 :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教周老先生一点数学知识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感觉上没有饿死那么多人?    很简单,死人是没感觉的。    能说话的都是优胜者的后代,伤疤很快就愈合了。 1.城里基本上是很少饿死的,因为有枪杆子捍卫。 2.大量新生儿和婴儿和低幼儿死亡,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    饿死是不均衡的,不是说每家每户出一个名额,饿死。    绝大多数地区,在最接近死亡线上挣扎,还是有个底线的。    人的最低生理需求,是非常低的,一天吃一个馒头,也是可以活下来的。    这种死亡线的挣扎,最先崩溃的是新生儿婴儿和低幼儿。   这个法则在动物界,就更是稀疏平常的事儿。    也不是说是饿死的(能量角度),更多的是营养不够。    那个时代,生七八个的大有人在,但新生儿、婴儿、低幼儿在56-60,在农村是有个断层的。    当然,个别家庭,为了保住香火,把姐姐饿死,这样的情况也不少。    你没感觉,因为你家里没在这个时期生育,你当然没感觉。    而在这期间生育的,小孩子死亡,本来在农村就很平常,家庭中也不会搞什么祭奠仪式,本来就是一件需要很快忘记的事儿。    宋世杰,每年都死儿子,他一点都不觉得是件大事,习惯了。 3.饿死的人不会说话    真正饿死的,一定是集体性质的灭绝,和物种灭绝一样。    你不可能想象,一个家庭里,会出一个名额来饿死。    这种非常时期,食物总是会偏向于最虚弱的人。    这样,要么大家都挺过去,要么都饿死。    都饿死了,这个家庭就消失了,没人说,我家里有人饿死。    一个村,一个县,就消失了。    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4.我们是贪官和幸运星的后代,当然不会感觉到有饿死人的现象。    你的仁义永远是优胜者的仁义 , 是无耻的仁义!    其实,任何辩解都是有罪的。    饿死一个人,都是有罪的,都是刑事犯罪。    罪就是罪,是不能用功来抵消的。    我们需要的是认罪,数字本身是无意义的。
951 次阅读|29 个评论
科学网上的两面旗帜:郑波尽和李铭
热度 3 iwesun 2011-5-20 16:46
科学网上的两面旗帜: 郑波尽 和 李铭       郑波尽 说我第一次表扬他,得好好记录在案。   是么?我的表扬还能值点钱?那好,侧地表扬一下 郑波尽 。   其实我一直都在表扬你,你没发现罢了。   为什么?   你没看我天天骂蒋妖,骂蒋妖其实就是在表扬你啊。   你说对吧?       郑波尽 同学对利比亚局势的观察,已经基本够仙人级别的了。   蒋伪已经晋级为蒋妖,你不进级,也不对啊。   另外,给你提点希望,要多向 李铭 学习,就是一定要把蒋妖打死,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不要因为蒋妖脸皮厚,就不好意思下手了。   这厮,最近又发布《 蔣科學罵人的三不原則 》。   到底啥意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意思是,我说不过你,我也不骂你。   因为你档次太低。   你说这厮啊Q的精神胜利法,是不是了得?   但是, 郑波尽 同学啊,不能被蒋妖迷惑,这是个民族大义问题。   你说一个妖兽倒地了,装绵羊了,你就发慈悲了?   不能啊!   千万不能!   打妖兽不是目的,   教育群众才是目的!   另外,你不是还可以通过打妖兽,积攒经验值升级么。      喊句口号吧: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26 次阅读|7 个评论
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是“水火不相容”的吗?—与李铭、郑波尽商榷
热度 12 周可真 2011-4-30 17:36
李铭兄发表了《 辨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矛盾怎么调和? 》一文,郑波尽( zhengbojin 2011-4-30 11:48 )评论道: “ 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完全相反,其本意就是用来克制形式逻辑的。有形式逻辑没有辩证逻辑,有辩证逻辑就没有形式逻辑。水火不容 。 ” 李铭兄回复 (2011-4-30 11:59) : “ 这正是我写着博文的目的 ” 。这意味着李先生完全认同郑先生的观点,也认为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是 “ 水火不相容 ” 的。这里发表我的观点,如果不对,敬请郑、李二先生批评指正。 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区别可以归结为:形式逻辑不允许同一思维过程中有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辩证逻辑则不仅允许而且承认高与下、小与大、长与短、阴与阳等等矛盾的存在,但在哲学史上,这种矛盾被黑格尔理解为是 “ 绝对理念 ” 的表现,到了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认为被黑格尔理解为 “ 绝对理念 ” 之表现的矛盾不过是现实世界的矛盾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在马、恩看来,高与下、小与大、长与短、阴与阳等等的矛盾并不是某种绝对精神的表现,而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着的矛盾,正确的思维应该承认和如实反映这种客观矛盾。 承认和如实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客观矛盾的正确思维就是辩证逻辑思维。承认现实矛盾的辩证逻辑思维与排除自相矛盾的形式逻辑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恩格斯曾将它们的关系比作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关系,恩格斯认为,高等数学思维是属于辩证逻辑思维,初等数学思维是属于形式逻辑思维。波尽兄说 “ 有形式逻辑没有辩证逻辑,有辩证逻辑就没有形式逻辑。水火不容 ” ,这相当于说 “ 有初等数学,就没有高等数学,这两种数学思维是水火不容 ” 。 我并不绝对地拒斥郑、李的“水火不容”说,但我希望你们能够以充足的论证来推翻恩格斯的下述论述,当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你们再说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水火不容”也决不迟,但在你们做到这一点之前,我是无法接受你们的“水火不容”说,而且我认为这样说是非常轻率的。 附:恩格斯的有关论述 “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 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53 页) “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 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 。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65 页) “ 辩证逻辑和旧的纯粹的形式逻辑相反 ,不像后者满足于把各种思维运动形式,即各种不同的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列举出来和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相反地,辩证逻辑由此及彼地推出这些形式,不把它们互相并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546 页 )“数学本身由于研究变数而进入辩证法的领域,而且很明显,正是辩证哲学家笛卡尔使数学有了这种进步。 辩证思维对形而上学思维的关系,和变数数学对常数数学的关系是一样的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61 页 )“ 初等数学,即常数的数学,是即形式逻辑的范围内活动的,至少总的说来是这样;而变数的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微积分——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74 页) “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60 页 )“既然简单的机械的位移本身已经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 …… 在思维的领域中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和这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身上的实际存在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的,是在无穷无尽的前进运动中解决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61 页 ) “ 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531 页) “思维过程同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是类似的,反之亦然,而且同样的规律对所有这些过程都是适用的。”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564 页) “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547 页) “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534 页) “ 自然科学家须有逻辑和辩证法的修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561 页)。“ 学会辩证地思维的自然科学家到现在还屈指可数 ,所以现在统治于理论自然科学中并使教师和学生、作者和读者都同样感到绝望的那种无限混乱的状态,完全可以从已经达到的成果和传统的思维方式之间的这个冲突中得到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62 页 ) “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经常注意产生和消失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62-63 页 )“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62 页 )
个人分类: 逻辑学|15784 次阅读|5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