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免疫规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疫苗接种的风险和效益
yanjx45 2020-9-10 15:22
疫苗接种的风险和效益 前言:      本文是国际著名专业杂志《 Vaccines (疫苗)》于 200 9 年 12月30日 发表的一篇 综述论文,简明扼要地说明了 疫苗接种的风险和效益 的辩证关系(参考文献 1 )。 1 0 年后的今天, 在 新冠病毒 发生 全球大流行 ,给世界各国都造成重大危害,世界各国对相应疫苗的开发空前重视,疫苗开发超常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重读此文,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本文原作者是 瑞士巴塞尔 大学 儿科传染病学教授 Ulrich Heininger博士 ,此译文曾于 2010-04-14 发表在本人在网易和新浪网的博客。   在刚刚过去的世纪,在全球范围,针对几种严重传染病进行的大规模免疫规划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功,这些 严重传染病 包括天花、破伤风、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性胚胎畸形等;近期成功的疫苗可用于对抗由 B型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造成的侵袭性细菌感染。然而,伴随着这些成功,却出现了被称为 “ 疫苗自掘坟墓 ” 的现象: 由于疫苗的成效显著,以前经常发生并常常引发灾难性后果的疾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公众的注意力反而逐渐转向真实的或所谓的疫苗 “ 副作用 ” 。这可能导致公众对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可耐受性的信心减弱。 因此, 继续对疫苗接种的风险和效益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对这些评估的结果还应当广泛宣传,以增强公众对现有的和新确定的免疫规划的信心。 1.疫苗接种的风险 任何形式的介入都不可能是绝对没有风险的。对于疫苗接种本身的风险,人们必须区分 真实的 和 臆想的 (或所谓的)风险。 1.1. 真实的风险 每一种疫苗的接种都有发生 “ 接种后不良反应 ” ( 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 )的风险, “ 接种后不良反应 ” 是一个中性词,常常 用于描述疫苗接种后的任何事件,并不一定是由疫苗接种引起 (不一定是副反应);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在第一次接种疫苗后,在其漫长的一生中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可以称为 广义的 “ 接种后不良反应 ” 。这意味着接种疫苗与副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需要个别地进行考虑和评估。 局部反应 (如红肿、硬结、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通常间隔时间很短(几小时到几天),这些副反应与接种疫苗的因果关系是显而易见的。相反, 全身性反应 ,例如发烧、头痛等,与早先的疫苗接种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疫苗接种后的全身性不良反应事件的归因要与疫苗的 基础风险(背景发病率) 进行比较才能够确定,这种比较可以通过对照研究完滿地实现。例如:在一个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试验中,发热、过敏的发生率在 50%以上;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和咳嗽的发生率在20%-60%之间。然而,在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也观察到相应症状与此相似的发生率,即在疫苗接种者中相应症状的发生率并未升高。这说明很难将某些个体在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发热等症状归因于疫苗。重要的是, 要确定某种特定的副反应是由接种疫苗引起的,至少还需要仔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副作用的原因 。因此,对疫苗接种引起的副反应的确认应当是一种 排除性诊断 。 接种疫苗后引起副反应的实际例子很多。例如:在瑞士市场出售的一种经鼻接种的 流感疫苗 ,在接种后短时间内就可以显著地增加接种者患 外周性面瘫 的风险。基于药品上市后监测系统频繁报告的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曾提出其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假设,最终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证明这种怀疑是正确的。 1.2. 臆想的(所谓的)风险 对 绝大多数 疫苗接种后引起副反应的怀疑已经被证明只是 偶然的巧合 。 这些后来都被证明是无根据的怀疑包括(但不限于)幼儿接种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 )后引起糖尿病,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 MMR )后引起的 孤独症 ,青少年接种乙肝疫苗后引起的 脱髓鞘性疾病 ,儿童免疫接种后引起的哮喘以及由百日咳等疫苗接种引起的 婴儿猝死综合症( SIDS )。系列病例的出现通常会导致假说的产生,假说有时会在医生以及普通人群中引发特别的关注。 要说服广大公众都能一致否定这些假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来获取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并进行持久、广泛、耐心的宣传。 区分巧合与因果关系是最重要的。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事件稀少和无法获得背景对照资料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某权威人士基于某些病例观察提出了一个假说:每天喝一杯橙汁可能导致 阿尔茨海默病 ,而媒体则将这个危言耸听的假说添油加醋地广泛宣传,公众对橙汁的消费信心可能迅速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找到有力的证据来否定这个假说的过程可能旷日持久。 1.3. 严重程度评估 当不良事件已被证明是疫苗接种的副作用时,下一个重要步骤是进行严重程度评估。副作用通常被分为三类: 1) 暂时性的 副反应,频繁发生但通常是无害的。 2)需要进行观察或治疗的并发症,较少见,通常也是短暂的。3)罕见或非常罕见的永久性损害,需要长期护理和经济补偿。 每种疫苗接种后副作用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基本数据在疫苗注册前就必须确定,必须保证在合理的可接受的限度之内,这是获准注册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疫苗注册上市后必须继续进行监测研究,这是发现发生率很低的副作用的唯一途径 。如果某种疫苗频繁发生严重的副反应,导致其风险大于效益,则其生产许可证就会被注销,这样的例子包括前面提到的曾在瑞士销售的经鼻接种的 流感疫苗 和曾在美国销售的一种 轮状病毒疫苗 ,后者在接种疫苗后的婴儿中可能引起 肠套叠 。 1.4. 对不良事件的典型病例进行定义的必要性 并非每一个报告为脑炎的病例真的都是脑炎,并非每一个怀疑是有低渗低反应症状的病例都完全符合其诊断标准。 有多重理由说明正确的诊断是必要的 。 第一 ,如果不良事件被误认为是相同或相似疫苗引起的,这种误诊可能导致一系列免疫接种的不合理中止,从而可能使相关个体罹患疫苗可预防的疾病。 第二 ,在缺乏以可靠证据为基础和广泛接受的统一的病例定义的情况下, 可能会导致对事件的过度诊断或漏诊。这可能会影响到对特定疫苗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整个免疫接种规划。过度诊断显然会能使疫苗显得比它实际上更加危险,而漏诊则可能导致相反情况发生。 第三 ,如果对同一不良事件采用不同的定义,那么在不同的研究或监测条件下对疫苗的安全性资料进行比较,如果不能说是不可能的,那至少也是极其困难的。在对罕见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时,这尤其是一个问题。 在 2000年,一组志愿者建立了一个名为 “ 布莱顿 (Brighton)协作 ”的计划,其目标是完善约50-100个被优先考虑的不良反应病例的定义。超过25种不良反应病例的定义已经制定和公布,更多的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制定 。 目前,疫苗领域的几个主要机构,包括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欧洲医药评审局( EMEA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和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CDS ),都 支持布莱顿协作计划和 /或推荐其病例定义。 2.疫苗接种的效益 人类发展了 疫苗接种 的概念,并据以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疫苗,目的是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传染病的危害;传染病可能引发严重的、有时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永久性后遗症以及死亡。疫苗接种的效益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来讨论。 2.1. 疫苗接种对个人的效益 推荐用于全部人群或特定高危人群的几乎所有的疫苗,对个体都能够提供中度至高度的保护。免疫个体比未免疫个体患某种疾病或者出现特定疾病症状的风险显著降低。如果疫苗的保护功效没有得到无可争议的证明,疫苗将不可能获得批准生产的文号,也不可能得到主管部门的推荐。 疫苗的效力,是指接种疫苗后发病风险减少的程度,与各种传染病本身发病率的差别无关。然而,在探讨接种疫苗对个人的效益时,各种传染病发病率的不同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里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 “ 需要接种的人数 ” ,即结合目标疾病的发生率和疫苗的整体效率,计算出平均需要有多少人接种疫苗,才可以防止一个人罹患该病甚至导致死亡。 “ 需要接种的人数 ” 越少,个人直接受益的可能性越高。例如,在德国,为防止疫苗可预防疾病造成的死亡,对于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平均每 400名青春期前的女孩接种该疫苗,就可防止一个人罹患该病从而避免因该病造成的死亡。相应的数值对于侵袭性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是 5,000人,对侵入性肺炎球菌是5,000-10,000人, 对于C组脑膜炎双球菌是40,000人。以上数据表明, 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该疫苗的效率也较高,相对于所列的另几种疫苗,接种该疫苗可能带来的效益更大,个人应特别优先考虑接种该疫苗。 2.2. 疫苗接种的社会效益 如果接种疫苗后能保护接种人免受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细菌感染,在人群接种率足够高的水平下,不仅直接对个人的保护可以预期,对未免疫群体的间接保护也能实现。这就是所谓的 群体免疫 概念,它 可以适用于当前绝大多数的常规疫苗接种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破伤风,因为它不是在人群之间传播的)。许多传染病最初是通过粘膜表面的感染发展起来的,例如 肺炎链球菌 可以在鼻咽部感染并可能从那里扩散而引起局部疾病或进入血液,导致侵入性疾病。微生物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其他个体是造成 地方性传染病流行 的基础。接种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个体不大可能起始感染,传播的可能性当然也减少了,这迟早将导致该疾病的发生率不仅在接种疫苗的年龄组降低,而且在人群的其他年龄组中也降低。病毒传播性疾病也是如此,如麻疹,在大量接种相应疫苗的人群中可以减少甚至消灭。 在实施过大规模的免疫规划后的许多国家,群体免疫也使 小儿麻痹症 发生率迅速下降,例如在 20世纪60年代初的德国就是如此。因此, 间接保护可能产生很大社会效益。 3.结论  总体来讲,疫苗接种拥有大量成功的记录,其直接效益体现在对个人的保护,间接效益体现在群体免疫。如今对绝大多数疫苗副作用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都了解得很清楚。在过去发生的严重和不严重的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中,绝大多数已经被证实是暂时的或没有因果关系。接种疫苗的风险 -效益分析需要经常定期地进行,以确保公众对免疫规划的信心。 参考文献 : 1.  Heininger U. A risk–benefit analysis of vaccination , Vaccine . 2009, 27S: G9-G12 . doi :10.1016/j.vaccine.2009.10.010  
个人分类: 生物制品|6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津市“最美接种医生”事迹报告会圆满举行
qujiangwen 2014-4-25 13:48
作为天津市 2014 年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最美接种医生”评选活动顺利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共有 60 多万人参与投票,通过社会的广泛参与与评选,最终从各区县推荐的 37 名候选人中产生了 10 名“最美接种医生”。本次活动使社会大众更深层次的了解免疫规划工作、了解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第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以无声的行动践行着神圣的职责。 4 月 24 日下午,天津市 “最美接种医生”事迹报告会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报告会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顾清主持,市卫生局副局长王栩冬、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韩金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石岩、调研员张之伦出席。各区、县卫生局分管局长、预防科科长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免疫规划科科长以及 37 名“最美预防接种医生”候选人及所在单位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公布了“最美预防接种医生”评选结果, 2 名“最美预防接种医生”代表分别就如何规范预防接种服务和流动儿童管理进行了事迹报告,市卫生局副局长王栩冬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本次获奖的 10 名“最美接种医生”表示了祝贺,并对参加本次评选的 37 名候选人和全市 1400 余名预防接种工作者致以敬意和感谢,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励,在今后的免疫规划工作中做出更大的业绩。其它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人性化服务。
个人分类: 免疫规划|3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将狂犬病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吗?( 应开发专用于预防的疫苗)
热度 3 yanjx45 2012-10-25 08:32
能将 狂犬病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吗? ---- 应开发专用于预防性接种的 新型狂犬病 疫苗 每年全球有大约 55,000 人死于狂犬病,其中将近一半年龄在 15 岁以下。 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生活或旅行的儿童处于特别的危险中:小孩接触狗的机会多,特别是男孩,可能更喜欢逗弄狗;他们往往缺乏自我防护的知识和能力;小孩身材较矮,咬伤更容易发生在头面部,后果往往更严重;小孩有时被狗咬伤还不敢告知家长。 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性接种比暴露后接种更有效,所以 WHO 鼓励狂犬病疫区的儿童和少年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使罹患狂犬病的风险降至最低。 但 WHO 并不提倡在人群中普遍开展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前接种,因为即使是在重点疫区,狂犬病也仍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传染病,而其传播来源和传播途径都十分明确,进行暴露后预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100% 有效。从成本 / 效益的角度考虑,目前人狂犬病的防治重点还是应放在 暴露后预防( PEP ) 。 儿童狂犬病预防性免疫接种的主要障碍是目前的狂犬病疫苗成本太高。 为了能将 狂犬病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 疫苗的价格应当降低到什么水平呢? 可通过以下的数据进行推算。 1. 当前暴露后治疗 (PEP) 的总费用: WHO 大规模采购狂犬病疫苗的价格为每支 12 美元。在发展中国家, 5 支疫苗费用大约为 60 美元。如果加上马源 免疫球蛋白 (RIG) ,费用增加 50~60 美元。再加上路费和工资损失等,每个接受 PEP 治疗的患者平均费用达到 100-250 美元。在东南亚,每年约有 2 千万人被狗咬伤,其中大约有 1 千六百万人接受狂犬病 PEP 治疗,每年 PEP 总费用大约为 10 亿美元。如果每个严重暴露的人都接受完整的 PEP 治疗,这个数字可能不止要翻一倍。 2. 当前儿童狂犬病预防性免疫接种的成本 / 效益比较分析 — -泰国的两份研究报告: 第一份报告 :如果采用目前最便宜的接种方案(皮内接种 + 马源 RIG )用于预防性疫苗接种 , 加上后续的两次加强针,其总费用相当于被狗咬伤概率为 7% 的 PEP 治疗费用。泰国儿童被狗咬伤的实际概率粗略估计为 2.3% 。结论:对泰国儿童的预防性疫苗接种与普遍实施 PEP 相比,并不具有成本 / 效益。 第二份报告 ( 2009 年):将最便宜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案纳入到儿童免疫规划里,与普遍实施 PEP 相比,在起始的 15 年里仍会显著增加狂犬病预防的总成本。 3. 推算亚洲和非洲所有小于 15 岁的儿童每年进行完整 PEP 的总费用: 目前在亚洲和非洲年龄小于 15 岁的人总共约有 14 亿 。 PEP 加上 RIG 的平均费用假设为 150 美元 。亚洲和非洲每年儿童被狗咬伤的概率为 1%-3% 。假设每年 1% 的儿童被潜在患有狂犬病的狗咬伤,完整的 PEP 总共花费为 21 亿美元 。 4. 推算亚洲和非洲所有小于 15 岁的儿童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总费用: 接种第一针狂犬病疫苗后,第二针于 1-2 岁时和其它疫苗一起进行接种,狗咬伤后注射的加强针费用假设为 18 美元。假设每年 1% 的儿童被狗咬伤,为了使预防性接种与相应的 PEP 花费 (21 亿美元 ) 达到成本平衡,每支用于接种的疫苗价格应不高于 1.32 美元 。被狗咬伤发生概率提高到 2% 或 3% 时,疫苗价格可以相应地提高到 2.65 美元 或者 3.96 美元 。这些费用包括了具有潜在暴露风险儿童接受加强针的费用。 结论: 目前的狂犬病疫苗成本太高,将狂犬病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与普遍实施 PEP 相比,并不具有成本 / 效益。只有在疫苗的价格降低到每只 1.32 美元以下时,将狂犬病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才是合适的。 专用于预防性接种的狂犬病疫苗有较大的降价空间,因为可以而且应当加佐剂,效价可适当降低。有些正在研究中的新型疫苗一针见效、成本低廉。 所以,应该大力推进对 更加高效、 廉价、专用于预防性接种的 新型狂犬病 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类疫苗的出现会促进狂犬免疫转变成以主动免疫为主,被动免疫为辅。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狂犬病检测中心 严家新研究员供稿)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6683 次阅读|13 个评论
接种疫苗,家庭有责:致儿童家长的两封信
qujiangwen 2012-4-23 11:00
天津市“接种疫苗 家庭有责”系列宣传活动启动 http://www.enorth.com.cn  2012-04-28 22:51    天津北方网讯: 4月28日,2012年天津市“接种疫苗,家庭有责”大型系列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开区南翠屏公园广场成功举办。此项活动由天津市卫生局、南开区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开区卫生局、天津市健康教育所具体承办。副市长张俊芳出席了此次活动,市政府办公厅、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南开区人民政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开区卫生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各区县疾控机构、预防接种门诊医护人员及儿童家长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天津市“接种疫苗,家庭有责”大型系列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张俊芳副市长在南开区水上公园医院亲身体验医疗设备   启动仪式后,张俊芳副市长视察了天津市首批示范预防接种门诊之一——南开区水上公园医院预防接种门诊,观看了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演示,慰问了一线工作人员,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儿童健康的关怀和免疫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 张俊芳副市长亲切询问市民医疗情况   宣传周内,市卫生局和各区县卫生局将紧密围绕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继续维持本市无脊灰状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组织知识竞赛、专家访谈、大型户外宣传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积极发挥互联网、微博、手机短信、车载电视、户外电子屏等新兴媒体的作用,重点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工矿企业等重点场所以及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村中城等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加强对村(社区)干部、学校及托幼机构教师、儿童家长、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及时和全程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清楚地了解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惠民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自己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4/28/009134856.shtml 接种疫苗,家庭有责 《儿童预防接种证》 宝宝出生后办理的第一个证件! 孩子一降临到这世界上,为您孩子接生的医院在孩子出生的当天就有义务免费为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这是宝宝人生的第一次预防接种。接种后,医院会发给您宝宝《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告知手册》。 儿童预防接种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 我国政府出资为 6 周岁以下儿童免费接种 11 种疫苗 , 请您随时查看孩子的《儿童预防接种证》,了解孩子要接种疫苗的种类及接种时间,主动带到孩子去接种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接种,保障儿童健康。 《儿童预防接种证》是入学、入托和孩子将来出国留学办理预防接种必须要有的证明之一,家长一定要为孩子保存好! 致准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准妈妈们: 你们好!首先恭喜您怀孕了!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您的人生历程将翻开美妙的一页。我们愿和您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和喜悦,并帮助您愉快地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疫苗是宝宝避免传染病的保护伞,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手段,也是宝宝健康成长的有利保证。宝宝从刚一出生到 6 岁所需要接种的疫苗多达四十多次。《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此类疫苗由国家支付费用。它所免疫涉及的疾病,传染性强,在各地普遍流行,健康和体弱儿童均易感染,而且感染后会对宝宝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全体儿童都要注射,常称之为 “9 苗 12 病 ” :即通过接种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 、 麻疹 、百白破、 乙肝 疫苗、流脑、乙脑、 风疹 和腮腺炎、甲肝等 9 种疫苗,能预防婴儿和儿童肺外血源播散性结核、 小儿麻痹症 、 百日咳 、 白喉 、 破伤风 、麻疹、乙肝、流脑、乙脑、风疹、腮腺炎、甲肝 12 种传染病。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接种费用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二类疫苗国家不提供优惠,也不强制执行,而是家长根据经济条件和需要加以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 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 ,儿童出生后在 24 小时内首先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并由孩子出生医院颁发预防接种证,儿童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出生后接种疫苗的正式记录本,是孩子出生后领的第一份证件,需要由家长保存,每次接种均需要随身携带。随着家长工作和住址的变迁,儿童每到一个新的住处,只要出示孩子的接种证,当地的接种医生就可以根据接种证上的接种记录按时给您孩子接种下面的疫苗,既不会漏种,也不会重复接种。另外,从 2006 年 9 月开始,我国对入托、入学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目的是为了发现漏种的疫苗并及时补种,因此,接种证一定要妥善保存。 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 为了孩子的健康,请您在孩子出生后随时关注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衷心祝准妈妈们拥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小宝宝,阖家幸福安康! 计划免疫宣传日-历年宣传日主题 1990年第4届主题 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   1991年第5届主题:儿童的权利与机会——免疫、消灭脊髓灰质炎   1992年第6届主题:消灭脊髓灰质炎,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保护儿童健康   1993年第7届主题:社会参与——消灭脊髓灰质炎   1994年第8届主题:1995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   1995年第9届主题:无脊髓灰质炎世界   1996年第10届主题:普及儿童免疫,向孩子们献出一片爱心   1997年第11届主题: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   1998年第12届主题:免疫——孩子健康与家庭幸福   1999年第13届主题:乙肝——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   2000年第14届主题:免疫——关注流动人口中的儿童   2001年第15届主题: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2002年第16届主题:为了孩子健康注射乙肝疫苗   2003年第17届主题:乙肝疫苗--献给新生命的爱   2004年第18届主题:免疫接种,预防乙肝   2005年第19届主题: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   2006年第20届主题: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2007年第21届主题: 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2008年第22届主题: 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2009年第23届主题: 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   2010年第24届主题: 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   2011年第25届主题:接种疫苗,宝宝健康 2011年第26届主题:接种疫苗,家庭有责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3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