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智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人的劣根性是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
热度 2 LEOLAND 2011-9-7 00:04
中国人的劣根性是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 作者:宋怀常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有人说是中国的文化传统造成的,有人说是中国人天性如此,笔者以为, 中国人国民性中的大部分缺陷及劣根性都与思辨能力的不足有莫大的关系 。因为思辨能力不足,不善于推理,造成看问题的表面化、片面化、简单化,思考问题不够长远、不够深刻,鼠目寸光、浮躁浅薄,对于一种行为在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推断不清楚甚至是推测错误,看不到或看不清某些行为给自己、给别人以及给群体带来的危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能,一般情况下,人之所以在某些时候采取某些做法,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做法对自己是有利的。一些中国人之所以会窝里斗、死要面子不认错、奴性十足等,是因 他们认为这些做法对自己有好处,认为自己能从这些做法中获得利益,而没有认识到这些做法对自己带来的不利。 有些做法只是从近期来看或是暂时来看有利于自己,但从长远来看,自己却会受到损失,甚至这种损失要大于自己曾经的收获。比如中国人之间的互相争斗,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有些做法表面上对自己有利,但却伤害了自己所在的群体,群体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造成个体的损失。 下面我们具体地谈一谈中国人的劣根性与思辨力之间的联系。 不知反省 反省即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虽然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吾日三省吾身”的格言,但中国人仍是一个不知反省的民族,对于自己曾经的错误,中国人总是想方设法加以掩饰,或者是绝口不提、装作没有发生过的样子,或者是寻找各种借口进行辩解。中国人很少去反省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误,更谈不上去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了。 对于文革的荒唐岁月,我们总是把罪恶归结于某个领导人的错误以及少数人的阴谋,而不去对民族、制度、文化、思想等做更深层次的反省。似乎大家都是无辜的,都是清白的。当时,有那么多的人被批斗、被关押、被打死、被逼疯、被污辱、被损害、被自杀,还有更多的人告密、整人、杀人、辱人。但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很少听到有人反省自己曾在文革期间告过密、批过人、整过人、杀过人,虽然很多这样的人到现在仍活在世上,甚至是活得逍遥自在,是的,他们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清白的, 错误都是别人的 。 当谈起中国的近代史的时候,我们总是说我们的屈辱是帝国主义造成的,他们总是欺负我们,他们太凶残、太贪婪了。每次战争失败,我们总是说人家武器太先进了,我们武器太落后了,而很少去反思自己的错误与缺憾。 就思维方面来看,中国人的这种 拒绝反省的个性是由于他们看不到自我反省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的好处。 很多学者认为,反省思维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 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在《心智的架构》 (Frames of Mind) 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 7 个范畴 ( 后来增加至 8 个 ) ,其中一个就是“内省”。哈佛大学另一位心理学家珀金斯则于 1996 年提出“真智力” (true intelligence) 理论,他核查了大量关于智商测验和促进智商的研究,认为智商包括三种主要的成分或者维度,其中一个就是 反省智力 ,它包括自我监视和自我管理。 遗憾的是, 中国人的脑子里普遍缺乏这种智力 。 西方人善于反思甚至是喜欢反思,黑暗的中世纪,是西方人自己说的,是对历史的反思,而现在的研究表明中世纪并不是曾经认为的那样黑暗。而中国人喜欢夸自己的民族是多么伟大,并不断地炫耀自己的历史,好象自己的历史全都是光明与辉煌,还时不时地贬低别人是多么愚昧。 我有时会看到一些文章和著作,说美国即将衰落或是美国即将崩溃,甚至说美国是凶残狡猾的诈骗犯,再一看作者,竟然是美国人写的!比如不久前美国人约翰•珀金斯就写了一本《经济杀手:美国欺诈全球真相》,揭露美国政府和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大搞“经济暗战”,通过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贿赂、敲诈甚至暗杀等手段,操纵并控制别国的政治精英和经济命脉,为美国霸权主义服务。作为中国人,我真的是太惊讶了,这样赤裸裸地揭露或者说是“抹黑”美国的作品竟然能在美国公开出版?这样的作者要是在中国岂不是要被视为特大号的汉奸?他在中国不可能活得下去,光口水就能淹死他! 美国人经常批评自己的国家,不断地给政府挑毛病,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则几十年如一日,写了《美国强权与新官僚》、《与亚洲交战》、《失败的国家:国力的滥用和对民主的侵害》等多部著作,不断地批判自己的祖国——美国。 美国正是在这种自我批评中成长为世界强国的 。 我们的近邻日本,在我们的印象中好像是一个不知反省的民族,但在历史上, 日本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 ,它的强大与这种敢于反思自己不足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 日本民族可以说是一个 自虐性的民族 ,舆论界不但对政府,连日本人本身的缺点、缺陷,也天天被批得体无完肤。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论坛上“日本人劣等民族说”甚为流行。自 1891 年以来,就有三宅雪岭的《真善美日本人》、《伪恶丑日本人》。从日本人的“奴隶根性”论,到“日本人畸形”说等等,“丑陋的日本人”百余年来不知已被说了几千万遍,甚至有人(教育部长)主张废止日本语,使用法语当国语。日本政府或日本人天天被骂,骂了百多年,并未见日本亡国灭种。为何柏杨先生仅写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社会反应却是“ 闻丑则怒 ”,群起而攻。天天惶恐,中国人一被人指摘“丑陋”,就会亡国灭种。中国人真的如此脆弱吗? 在当前中国,也有很多人对中国的前途担忧,但很多话最多只能在私下里说说,或者在网上讨论一下。这不仅仅是政治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不善反省,更不喜欢反省,普通人也难以接受不好听的话。批评中国的言论,哪怕是自我批评,都会被认为是“唱衰中国”,会引起部分国人的强烈不满,甚至是谩骂。 好骂 毫无疑问,中国的网络环境是很肮脏的,简直就是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和垃圾场。看看各大网站的评论,到处是污言秽语,臭气冲天。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好骂、也最善骂的民族。很多谩骂,其用语之下流、卑鄙、恶毒,我是深感震惊的。 中国人擅骂,骂人语言之丰富多彩、酣畅淋漓,骂人传统之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绝对是世界之最。特别是中国人骂中国人的时候,往往比骂外国人更有劲、更兴奋、更毒辣。甚至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也是中国人窝里斗光荣传统的最精彩的注角。 中国人难以接受不同观点,对不同观点的批驳最后往往会演变成政治上、道德上的攻击,以及人身的辱骂。经常看一些新闻后的评论,如果观点稍有不同,三句之内,必然开骂。如果碰上地域攻击,那就会盖上一座高耸入云、口水四溅的帖子楼。经常怀疑,是不是这些人都是不讲理的泼妇?三天不骂街就嗓子干痒?而实际上,这些人相当一部分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国民,只能以国民性解释之。 中国人不仅擅于骂人,也很喜欢骂人,甚至骂人成癖、成瘾。一日不骂,则胸闷气短、精神委靡;恶言一出,则心情舒畅、心花怒放、精神抖擞矣。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好骂?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 不善于思辨,缺乏思维的深度,不会辩论,不会讲理,只会谩骂 。讲理讲不过,打又不敢打,只能动动嘴皮子。同时又缺乏理性,听不得不同观点,一听对方的观点与自己不同,就奋起反驳,而不去考虑人家的观点到底有没有道理。 他们总是会忘记那句大家都会背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而心理上来看, 骂人无疑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骂别人是傻 B 、白痴,似乎自己就成了先知与天才,精神上便感到了快乐。在语言上搞了别人的妈,那别人就成了他的儿子,他在精神上便胜利了。 如同那阿 Q ,看见王胡捉虱子,自己也捉,却没有人家捉得多,也没有人家咬得响,不由得大失所望,愤愤不平,嘴巴便痒痒了,他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骂道:“这毛虫!”阿 Q 本想施展平生绝学——精神胜利法,将王胡骂之为“毛虫”,精神上便可获得胜利的快乐。谁想这王胡偏不买账,不但反骂阿 Q 为“癞皮狗”,而且扭住阿 Q 的辫子,将阿 Q 的头在墙上连碰了五下,给了阿 Q 这生平第一件屈辱。可想,精神胜利法抵不过拳头。你就是再能骂,抵不过一个大嘴巴。 很多人动不动就骂人家是汉奸、卖国贼,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从深层次的心理来看,这种人是希望借助政治力量帮助自己获得论辩的胜利,足以称得上是卑鄙。文革遗风,不减当年。有这种思维方式,文革发生有中国,并不奇怪。 中国人骂人之恶毒,让人震惊,似乎什么话都骂得出来。他们的这种恨意到底从何而来?如果被骂者真有不幸,不知会快了多少人的心?摸一摸良心,想一想人性,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值得那么恶毒地去骂吗? 而 很多时候,中国人的骂是骂错了对象的 ,经常把好人当成坏人来骂,把坏人当成好人来供,因为 他们的思辨力很容易对一个人的观点产生错误的理解,他们又不愿意去深思、去听解释 。我不由得想起了袁崇焕,那个被凌迟处死、血肉被百姓分食的将军,这个爱国者的死,也曾经大快人心。 事物本质不会因为谩骂而改变。骂一个人是猪是狗,他仍然是人,谩骂不能把他变成猪狗。 但好骂仍然对中国人的心理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出色的人来说,他的观点总是与众不同,总是别具一格,总是让人惊讶,在人们难以包容不同观点的中国,他就会总是被骂。没有人能够完全地不在乎别人的谩骂。在中国,你想要发表一点自己的观点,需要强大的心脏与粗壮的神经,才能忍受住那些污秽,才能不至于在人们的口水中淹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脏与神经,他们怎么办呢? 或者沉默不语;或者,离开 。 离开的总是最出色的人 。对于骂人者来说,又得到了什么好处呢? 骂人者自己不但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好处,实际上还造成了他们的思维的简单化、极端化、情绪化,他们变得越来越愚蠢 ,越来越像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骂街泼妇。很多人的骂是极端缺乏理性的,因为他们之所以大骂,往往只是因为一些极小的事情上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比如某部电影好不好看、某首歌曲好不好听、某个影星漂亮不漂亮、某个球星技术高超不高超等等。因为骂可以取得精神上的快乐,他们便不再有耐心去思考;因为不用思考, 用骂声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何必再去思考呢,何必再去讲道理呢 ?结果就是他们的 思维能力越来越低,能够耐心地、用理性和知识去讨论问题的人越来越少 。好骂的人其实也伤害了自己。 柏杨先生曾谈到这样一件事:“一次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我们看到候选人的辩论,从不揭露对方阴私,因为这样做选民会觉得你水平不够,丧失选票。中国人的做法就不一样,不但专门揭露阴私,而且制造阴私,用语恶毒。竞选总统这么大的事情,人家的心胸都是如此开阔。而我们很多人,却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恶毒地谩骂攻击。 如果我们找一下 中国人好骂的社会原因 ,可以总结为两点: 一是缺乏信仰。中国人多数是无神论者,没有精神上的寄托,也就没有了精神上的制约。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骂人是缺乏教养的、粗鲁的行为,但为什么还会骂呢?特别是在网上骂呢?因为在网上骂,是匿名的,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便没有了精神上的制约,想说什么便说什么,想怎么骂就怎么骂。而对一个有信仰的人来说,上帝或者是佛或者是安拉始终与他同在,并且在看着他的行为。所以,当他想要骂的时候,他就会有所顾忌,担心神的惩罚。 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讲“慎独”?正是因为中国人没有精神上的制约,他一个人的时候,是精神上完全自由的。而 有信仰的人则不存在“慎独”的问题 ,因为神始终与他同在,在精神上他没有“独”的时候,他会觉得神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他时刻都需要言行谨慎。 二缺乏教养。正如华人科学家朱棣文所言: 中国人有教育,没有教养 。笔者深以为然。对于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的精神便容易倾向于肆无忌惮。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后天的教育,以及精神道德上的修炼。但遗憾的是,中国人的教养同样不够。中国的教育表面上重视德育,而实际上是分数至上,学生精神道德上的教养长期受到忽视,使得中国社会道德水平出现了整体的滑坡。学生们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言行,使之不伤害别人及社会,而表现为言行无所顾忌,其实可以称之为“ 有知识的野蛮人 ”。 神圣化与妖魔化 中国人很容易把人神圣化或者妖魔化 。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的圣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还有书圣、诗圣、画圣等艺术上的圣人。到了近现代,中国人又把开国领袖当成神来膜拜。而古代的一些帝王如唐太宗、康熙帝至到今天仍被许多国人神圣化、完美化。 一 个人一旦被上升到“圣”的高度,在中国人的心里,他就成了完美的、没有缺点的、不容质疑的神,他们不能接受“圣”会有缺点,不能接受“圣”的不完美。 如果有人批评这些圣人,指出他们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就会招来滔天的反驳与咒骂。 同样,中国历史上也有那么多的被妖魔化的人,他们似乎是坏的不能再坏,坏的没有一点好,永远被人唾骂。 中国人的 这种“圣”的观念对中国人的思想起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被“圣”所钳制、禁锢,不敢批评“圣”,不敢越雷池一步,“圣”总是对的,总是最好的。谈什么突破?谈什么发展呢?就思想来说,我们几千年都一直生活在先秦诸子特别是儒家的阴影之下,不敢去探索阴影之外的光明,反而以为阴影里面就是最光辉的。直到近代,中国人才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但我们已经落后太多了。艺术上的圣人还可以接受,思想上的圣人,我们必须除去他们的光环。 现在,又有一些人打着儒家或国学的名号,又将中国的某些古代人物和传统文化神圣化,他们乱解经典,把错的也解释成对的,把黑的也解释成白的,千方百计地涂饰经典,让经典笼罩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环,总之一句话, “圣人”总是对的 。笔者以为,这绝对是一个不好的苗头,这是思想的退步,更是对我们伟大祖先的污辱与亵渎,如果他们地下有知,他们只会感到痛苦。 地域攻击中, 中国人容易神圣化自己,妖魔化别人 。某些发达城市的人常认为自己城里人聪明、勤劳、素质高、能力强,而乡下人都是愚蠢、懒惰、肮脏,素质低下的;某个省或市的人认为自己这个地方的人正直、诚实、奉献,而某省的人则虚伪、懒惰等等。对于各个地域的人, 中国人很容易形成脸谱化的印象 ,某地人高大强壮但愚笨,某地人都是小偷骗子,某地人小气,某地人暴躁,某地人大男子主义等,其实这些都是以偏概全,是片面的、极不准确的。许多南方人认为山东人大男子主义,而我作为山东人,我发现我的同学亲友当中绝大多数都不是这样,而且有相当一部人是怕老婆,做饭洗衣什么家务活都要干,还是高手。 中国人之所以形成这种“神圣化”、“妖魔化”的思维倾向,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国人的思辨力不足,这造成了中国人在评价人问题上的缺憾。中国人很难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甚至当他们为一个“坏”的形象翻案时, 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矫枉过正,把“坏”完全又变成了“圣” 。或者,当他们发现某个“圣”的错误时,又会把这个“圣”打入地狱,把他当成十足的“魔鬼”。中国人评价人很容易陷入片面化、扁平化、脸谱化的怪圈, 很难接受一个人往往是美与丑、善与恶、稳定与变化的统一,是矛盾的统一,看不到并难以接受人的个性的多面性、立体性、复杂性 。中国人评价人的这种特点正是由于其 思维的简单化、片面化、表面化 。中国文艺作品中对人物的表现也存在神圣化和妖魔化的倾向,形象经常会 脸谱化、扁平化,不够丰满、立体、多面 。 思辨力不足就会形成“二元”思维,在评价人的时候,往往简单地评价为“好人”、“坏人”,如同小孩子看电影,思维简单。实际上,大部分、应该说是所有人,都难以用“好”或者“坏”来评价,再坏的人也有好的一面,再好的人也有缺点。或者,他在某个方面很坏,在另一个方面却很好。或者,他今天很坏,但明天却很好;或者是以前很好,现在却变坏了。我绝不相信世上有没有缺点的人,或者是坏得没有一点好的人。人,就是这么复杂,不能简单地定性为“好人”或“坏人”,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错事就对其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他做了一件大好事就过度的美化与拔高。 关于人的复杂性,我们从一些演员身上就可以看到,周星驰在电影中这么搞怪,而在生活中,却是一个非常木讷的人。梁朝伟也很内向。演《武林外传》的阎妮,接受采访都会脸红,不善言谈。这就是矛盾的统一,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个性会统一到一个人的身上。 西方多数国家在这方面比我们要好得多,他们很少会去过度地神圣化一个人。丘吉尔在二战中领导英国人英勇地与德国法西斯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他无疑是功勋卓著的国家英雄。但在战后的首相选举中,他却败给了艾德礼。在中国人看来,这绝对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丘吉尔是中国人,在中国建立了那样的功勋,他会被神化成一个高大全的、神圣化的形象,会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绝对不会在选举中败北。但在英国人看来,丘吉尔在二战中做的事情,是他作为首相应该做的工作,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他是一个人,一个做着与众不同的工作的凡人。工党领袖艾德礼用“实现全民医疗保障”这个最贴近普通人的施政纲领说服了选民选择他,而不是二战英雄丘吉尔。英国人民懂得,一个现代政府,最值得夸耀的不是赫赫战功,而是向国民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 华盛顿,我们都说华盛顿是多么伟大,他有机会成为一个独裁者,但他却没有。我从来不否认他的伟大,但我要说的是另一个问题,即他想做独裁者,也很难做到。因为美国人不会去神圣化一个人,并将之置于人民之上。在这块土地上,从来就没有政治神坛的立锥之地。 美国人民不会把自己命运和希望,寄托在圣人的手中 。他们敬仰华盛顿,却对权力始终保持着警惕,并通过各种方式避免国家陷入集权统治, 美国没有独裁的土壤。美国人也很少去妖魔化别人 ,南北战争中,失败的南方军队也受到了尊重,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并没有对北方军队给予比南方军队更加正面的评价。南方的将军在战后也没有受到审判,甚至还受到了尊重,南方军队的阵亡者纪念碑同样受到保护。反观中国的内战,我们长时间以来都在妖魔化国民党及其军队,抹杀其抗日贡献,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公平的。国民党的军队和共产党的军队一样都是来自于老百姓。 我非常欣赏诗人艾青的那句名言:上帝和魔鬼都是人的化身。一个人,首先是人,拥有全体人类共有的特点,然后才是自己的个性。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一个人。 盲目崇古 崇古尚古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 色。中国人对古的“推崇”让许多外国人惊异。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以来科技落后时说:“如果要问,中国既然不间断地致力于各种技艺和科学已有如此遥久的历史,为什么进步却微乎其微?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流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伏尔泰指出,中国人的 让人难以理解的崇古心理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好的时代是在过去,好的人物也是在过去;今不如昔,今人不如古人。按这种心理推上去,似乎原始社会才是最美好的社会。中国的古人确实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言必称“上古”,在他们心里,三皇五帝时的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儒家和道家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就是尚古。道家甚至认为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最好,有了帝王就不行了。 中国人的崇古与思辨力有莫大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人对人性的认识的片面性有关 。因为他们可以亲眼见到今人,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今人的不足与当今社会的弊端,便对“今”深感不满;但他们 不可能亲眼见到古人的行为,便想当然地将古代社会和古人理想化、完美化甚至神圣化。总觉得古代是好的,古人是比今人高尚的,祖宗的东西是神圣的。 其实,没有证据能证明古人要比今人更高尚,也没有证据证明人类的人性在几千年中有了什么退化或发展。 很多中国人觉得古人比今人更高尚、聪明、强壮,其实是没有证据的想当然 。 盲目地崇拜古文化禁锢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文艺作品中,中国人很少畅想未来,而总是盯着历史,总是沉浸在对历史的回味中而难以自拔。 确实,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仰视。但世界是发展的,是进步的,而不应该原地踏步。我们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前行,而不能拘泥于传统,躲在或困在传统的圈子里不出来,抱着传统不放,甚至将其神圣化。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看传统。 如果孔子地下有知,知道人们把他当成圣人来供,我估计他是不高兴的。我想,他宁愿人们将他的思想抛弃,创造出新的思想。但是,今天仍有一些人在想着复古,想着以几千年前的思想来武装现代人, 以古人之政,治当世之民。这只能说中国人的创造力太差了 ,几千年来都没有走出祖先的思想藩篱。 一个总是把父辈的成就或地位挂在嘴上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一个民族同样是如此。
个人分类: 未 分 类|1729 次阅读|3 个评论
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
songshuhui 2011-8-18 00:20
陈筱歪 发表于 2011-07-18 05:25 46年前,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小镇为3-4岁的儿童开设了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后来更好的塑造了一些人的人生。46年过去了,这些当年的儿童都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活跃在各个岗位上,统计上看,他们拥有更加稳定的家庭,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福利,和更低的犯罪率。这些孩子都接受了一个学前课程(preschool),课程是小班形式,由受过良好教育培训的教师指导,强调学习中家长的参与和互动交流。这项长达40多年的研究由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教授David Kirp和哈佛教育学院共同参与。他们随后出版了一本书,“The Sandbox Investment: The Preschool Movement and Kids-First Politics”,介绍了他们在这项研究中的发现。 这项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确实可以影响认知和学习能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可以对孩子有即时和长期的好处。虽然批评者认为这些孩子本身出身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相对其他的孩子就有优势,而人的性格形成和智力的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3岁之前和上学之后都一直在进行,另外成长过程中是否经历过重大的打击或者变革也会显著的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所以这短短几年的早期教育也许并不是他们成功的唯一原因。但是,科学界已经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即 儿童早期的经历可以塑造人的大脑回路 (early experiences shape brain circuitry)。 大脑如房屋,神经如电路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大脑的发育,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家庭环境,日常经历和身体锻炼。过去,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脑的发育是由遗传决定的,拥有什么样的基因就发育成什么样的大脑,发育的过程遵循一个既定的程序。但现在越来越多人相信,早期经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大脑和特定回路的形成。 外界环境通过感官来刺激我们的大脑——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婴儿第一次闻到妈妈皮肤传来的味道(嗅觉),父亲浑厚的声音(听觉),房间里色彩明亮的一件玩具的颜色(视觉),或者温暖大手的轻柔抚摸(触觉),这些感受都会传入大脑,共同塑造大脑回路的形成。 若把孩子的大脑想象为一栋房子。在生命的前三年中已经拥有成年时80%的脑体积的大脑,就已经完成了它80%的造房子工程——庞大的地基,添砖加瓦,屋顶房梁。下一步就是内部装修。买电线,装开关,连接各个房间电路,确保房子的正常运行。只不过大脑的回路要复杂的多得多。我们仿若置身于神经细胞形成的巨大星系之中,但这些细胞之间的连接还并没有建立。此时的大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每一个回路的连接正确建立,让它们最大效率的运行,并不断完善它们。 人类的大脑拥有超过千亿的神经细胞。这个数字可能很难想象,它是整个银河系恒星数目的10倍,或者地球上所有人口的20倍。神经细胞会分出很多枝杈(树突),和其他的神经细胞形成连接,传递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决定了这个细胞是否活跃或沉寂。 很大一部分的神经细胞连接形成于出生后的第一年,这些连接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比如,父母重复的喊孩子的名字,不停的输入同样的声音信息,孩子就会慢慢的在神经网络里记录下这个声音信号,从而和自我联系起来,渐渐的就会对这个信号产生反应。从一出生开始,大脑就开始建立这些对应的联系,来形成习惯、思想、自我意识、记忆之类。 等到儿童3岁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已经形成了千兆以上的神经连接,是成人大脑数目的两倍,而且这些连接将会一直持续到大约10岁时。从11岁开始,大脑就开始清除部分冗余的连接,使得系统变得更准确,更有效。在这期间,倘若父母帮助孩子接触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就能够促进神经连接的形成和完善。神经元连接的建立是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的,重复的刺激能加强连接的形成,进而形成长期记忆。比如,在父母和孩子讲话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单词和短语就自然而然地加强了他们大脑的语言中枢功能。 重要的大脑发育时期 对于0-3岁孩子的父母来说,因“时”施教也许和因材施教同样重要。不同的大脑区域发育时间是有差异的,所以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正确的经历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学习的过程会贯穿人的一生,但鼎盛的时期是在大脑如海绵般有强大吸收力的时期,也就是出生之后的前三年。 视觉和听觉发展的最佳时期则在0-5岁之间。感官系统的发育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并和外界交流。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里,他们需要去接触各种形状,颜色,不同距离的事物和运动,来让视觉回路建立和完善。听觉也是如此。而语言的学习发生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从0到10岁,他们都在不断在学习着语言的技能。每个孩子对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掌握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头几年。一些基本的训练可以由父母来完成,比如耐心且不断的和孩子讲话,鼓励他们牙牙学语,表达自己。不过,语言也可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教育人员来帮助完成。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高低则是孩子长大后是否能有成就和获得快乐生活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自我意识,自律性,同情心,信任等多个方面。任何来自其他课程的训练,都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幼儿对世界、对爱的最初认识都是来自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亲密接触,陪伴和玩耍都会影响大脑中神经物质的产生和释放,比如产生愉快感觉的多巴胺,掌管情绪的五羟色胺,产生兴奋的去甲肾上腺素,负责应激反应的皮质激素等。 一项关于母亲的爱抚对成年后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从小被剥夺爱抚的幼儿,从幼年时期起就具有高水平的皮质激素(一种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应激激素),大脑发育相对减缓,对学习与记忆至关重要的海马体,和掌管作出决策分析的眶额皮层在体积减小。相反,掌管恐惧反应的杏仁核却体积加大,活性提高,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焦虑情绪的困扰(见Seren 《 阴魂不散的童年 》)。 大脑中这些显著的变化都显示,幼年时代的经历和体内激素的变化,往往比成年后的经历,有着更加持久而难于逆转的效用。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比起只有孩子自己参加的课程,由父母和幼儿共同参加的、侧重亲子互动交流的培训课程,会更大程度的促进孩子各项智力指标的增长。
个人分类: 健康|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儿子的智商妈决定?
热度 3 songshuhui 2011-7-8 12:25
圆儿 发表于 2011-06-24 05:56 网上一度盛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母亲对孩子的智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听到的一个版本是:“决定智商的八对基因全部都是位于 X 染色体上面,然后男生是 XY, X 是来自母亲,Y是来自父亲。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来自母亲的遗传。“ 听到这个,我老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们儿子岂不是要被毁了?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儿子的智商是由妈妈遗传的么? 我们先来看一组统计数据表格(数据取自 )。 智商相关性 妈妈-孩子 0.464 妈妈-女儿 0.486 妈妈-儿子 0.443 爸爸-孩子 0.423 爸爸-女儿 0.438 爸爸-儿子 0.411 研究人员统计了美国两千多个家庭的父母及孩子的智商数据,汇总发现,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智商确实比父亲和孩子的相关性略强。比如,母亲和儿子的智商相关程度为 0.443 (相关性越接近1,两者相关性越强),而父亲和儿子的则为0.411。但是这不足10%的差距实在显的微乎其微。这么看来,“儿子的智商由妈决定”的定论是完全靠不住脚的,妈妈爸爸和子女的智商都有着关系,但也都不起决定作用。这样我老公的心也就可以搁到肚子里去了。不过“智力基因在X染色体上”这个说法难道真的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么? 智力基因在X染色体上么? 事实上,早在1972年,科学界就有人提出“智力基因在X染色体上”这样的说法。那时候,基因测序还没有实现,研究人员仅仅通过男女智商统计差异的得出的这种猜测。因为他们发现,尽管男女智商统计分布都是高斯分布,但是男人的智商分布的方差要大一些,也就是说IQ特别高的和特别低的男人占的比例要比女人多。不仅如此,某些智障类的遗传病好象对男人更情有独钟,种种迹象表明,智力的遗传和性染色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猜测后来才慢慢的得到实验的证实。 本世纪初,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序列编码也得到了破解。科学家们发现,X染色体上的近千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里至少有40%都在大脑里表达,这个比例要高于常染色体,更远远超过Y染色体( , )。也就是说,X染色体对大脑结构,认知能力,智力发育等等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对于男孩来说,他们唯一的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也就说,理论上讲母亲对儿子智力方面的遗传作用也应该是巨大的,可为什么智商的统计显示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呢?这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如何决定大脑结构的? 这涉及两个概念——X染色体失活(X-inactivation)和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重组。 对于男人来说,X染色体上编译大脑结构的基因的任务很简单,因为只有一份基因,只管拿去用就好了。而对于女人来说,她们有两套X染色体,如果两套都用来表达蛋白质,那就乱了套。所以选择用哪一套去编译大脑就成了个难题。在女人的细胞中,两套X染色体会自动有一套失去活性,只留有一套解码编译蛋白质,这种两条X染色体的其中之一失去活性的现象就被称之为X染色体失活。现在普遍认为,在女性胚胎发育时期,大部分情况下,不同细胞中选择哪一套X染色体失活的过程是随机的。导致的结果是,大约一半的胚胎细胞来自于母亲的X染色体失活,而另一半是来自于父亲的X染色体失活。所以基因编译大脑结构的时候,一会儿是来自于母亲的X染色体起作用,一会儿却是来自父亲的起作用,随机选择,没有固定的模式,将X染色体基因表达充分的混合。另外,人的X染色体里还有大约15%的基因是可以逃过失活一劫的,这让本来已经非常复杂的X染色体编译更是变得扑朔迷离。 另一方面,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当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样,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就减半了。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减数分裂的时候每个卵细胞里就各分得一个X。细胞连续分裂的时候染色体还会发生多次重组,两条来自父母的不同的X染色体会交换某些同一位置上的基因,这就让最后每个卵细胞里分到的X染色体里混合了原本两个X染色体的基因。 所以,当儿子从妈妈那里得到X染色体的时候,是已经经过了减数分裂和染色体重组的结果,是混合了来自他外公外婆的X染色体的结果。而他的妈妈编译大脑的时候用的X染色体也是被随机选择过的,母子俩的大脑结构可能完全的不一样,也可能有很大的相似程度,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既有一部分的相似度,又有一部分的不同。大自然的设计就是如此巧妙, 尽管妈妈在儿子智力遗传问题上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仅凭妈妈的聪明程度还是不能绝对预测出儿子智力水平的高低。 另外,由于基因印记(Genomic imprinting)的存在,有科学家猜测相对于母亲通过X染色体遗传智力,父亲是通过常染色体表达基因从而影响子代的大脑和行为的 。但由于基因印记很少见,只占不足1%,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人类智力的进化和天才基因 X染色体上集中了大量智力基因听起来好像对于男人来说是不利的,但很多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人类智力进化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Gillian Turner教授认为,人类的智力进化比别的任何遗传特征都要迅速,如果想要尽量快速的把一个基因在人群里传播,把它放在X染色体上是最明智的选择了。X染色体作为性染色体已经有三亿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大部分基因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并且在性染色体上一直是主导的位置。所以有人猜测,X染色体上的进化并不主要靠新的基因的产生,而是很大程度上旧的基因产生新的组合。 不少科学家还猜测天才基因也是和X染色体息息相关的。下面这个图就代表着这么一个天才基因显现和传播的简易模型 。这个模型里只有六个基因,全部在X染色体上。第一代妈妈X染色体减数分裂之后产生了一个天才基因组合——全A基因的儿子。这个儿子和另外一个女人结婚,生了两个孩子,他的天才基因只能传给他的女儿,而不是他的儿子。而他的女儿再结婚,由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发生重组(x的位置)的原因,天才基因组合被拆散了,所有的第四代都很平庸,但基因还在传播下去,期待着再次出现天才组合的机会。所以,虽然天才基因可以延续,但是天才的出现只是个偶然事件而已。 如果这是真的,天才基因还需要靠女儿传宗接代,那么各位天才男人们就应该生女儿,否则基因要是在儿子那里将会断了香火,对于人类来说那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参考资料: Reed and Rich, Parent-Offspring Correlations and Regressions for IQ, Behavior Genetics, Vol. 12, No. 5, 1982 Ropers and Hame, X-linked mental retardation,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6, 46-57, 2005 Nguyen and Disteche, High expression of the Mammalian X chromosome in brain, Brain Research, 1126: 46-49, 2006 Gregg, Parental Control over the Brain, Science: Vol. 330 no. 6005 pp. 770-771, 2010 Zechner et al, A high density of X-linked genes for general cognitive ability: a run-away process shaping human evolution? TRENDS in Genetics, Vol. 17, No. 12, 697-701, 2001
个人分类: 医学|2210 次阅读|3 个评论
诺贝尔奖与跑步
热度 13 ljry8044 2011-5-10 21:57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人沃尔夫冈-克特勒谈跑步: 我一边跑步一边思考各种问题:物理问题,家庭问题,周末的计划等等。跑步时我从没有过什么重大发现,但是它给了我时间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有些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但只有你足够放松时才能发现显而易见的它们。 跑步对我做科研最大的帮助是它让我一直保持平衡状态,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一个小时的剧烈运动给了我很好的锻炼,不跑步会使我肌肉紧张,为了做好我这种需要长期保持坐姿的工作,每周必须跑几次。 我跑步时不会想着解决问题而是从其他角度观察问题。如果有些事情让你很不爽很失望了,跑步中你会发现世上除了不爽失望还有很多东西也能充溢全身的。跑步帮助你从麻烦的境地踏入另外一个世界,它让你勇敢面对个人问题、工作问题,当你跑上一段距离后再来思考它们,你会有截然不同的视角。跑步有助于你保持与日常事务的距离。 只要双脚触上跑道,注意力就发生了转移,因为你要跑得快,要保持步伐。每当你看到下一个街角,你都会努力朝它跑去。 在科学研究里,你不需要穷尽体力,这可以在跑步中达到极限时体会到,我喜欢筋疲力竭,那会使我非常舒服。而做科学是一个更长的努力过程,它可能需要你花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去研究某种现象,许多努力都是为偿试错误,失败了再试,再失败了继续试。科学工作中也有像跑步那样一鼓作气的时候,但从整体上来看,科研更多的是需要一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努力,某种程度上,就像坚持跑步一样。 我想跑步与科学都反应了某些性格特点,我必须得忍耐、有毅力还要有野心,为达到目标我得乐于拼搏得异常卖力,这些在科研和跑步中都能体会到,也是我在两者中成功的技巧。 我尽力抽出时间跑步。如果太忙,会优先处理某些事情,不过在周末既使事情再多,我都会说,“不,我现在就要去跑步”,我知道跑完后精力会更加充沛,为节约时间而放弃跑步往往适得其反(博主备注,不过,如果是低下的疲劳战,则得另当别论)。 另外,跑步提升智力的作用意义已被科学家所证实 剑桥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有规律的慢跑能够促使大脑生成新的细胞,提高记忆力。 研究人员首先对两组老鼠进行了对比试验后发现,跑步的老鼠记忆力强,久坐的老鼠记忆力差。从大脑中提取的组织现实,跑步的老鼠长出了更多新细胞。 研究人员自己也加入到跑步的行列中。跑了一段日子后,他们发现自己也生长出了成百上千的新脑细胞,记忆力也得到提高,记忆发生混淆的几率大大降低,学习和完成其他认知任务的能力大大增强。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4359 次阅读|21 个评论
生物进化:教授是智力进化的副产品
热度 2 smallland 2011-2-21 22:25
话说宝玉串门,中午犯困要休息一下,看见一副对联就不干了,非要换个房间。那是怎样的一副对联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在《丑陋的孔雀》中曾分析过,人类的智力不是基于解方程的需要而进化,也不是基于背课文、弹钢琴、或者做科学实验的需要,而是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结果。 人类的智慧催生了现代科学,造就了大批教授,从生物进化过程看,这些都是进化的副产品,而不是进化注定的方向。直到最近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智慧并没有多少用于“科研”,主要的发明不过是打狼用的石头和用火做饭。 进化过程中,功能的借用比比皆是,最近一次讨论借用,是在“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一文中。进化过程中的借用,往往能给物种带来质的飞跃,就像有羽毛的恐龙“突然”能够翱翔于深山密林或惊涛骇浪。人类的大脑被借用,让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样的借用还没来得及被纳入真正意义的进化轨道。大脑的开发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也有灾难。破坏地球的是教授们的发明,最终拯救地球可能也要靠教授。 因为大脑被借用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大脑的原始功能(世事人情功能)仍主宰着人类社会。刘邦没什么学问,朱元璋也没什么学问,但懂得世事和人情。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中学生忽悠千万人乃至专家教授仍有可能。万众瞩目的郎朗先生学问可大了,也相当于教授了吧,最高境界也不过是剧烈摇晃着脊椎为人家吃饭助兴。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相对于农民工,教授们算是劳心者,而相对于洞明世事人情练达的政客,他们依然是劳力者。这样看来,赵云和诸葛亮一样,都不如善于哭鼻子演戏摔孩子装仁义的刘备,统统是被刘备“借用”的。 对于人类的智慧借用,因为来势凶猛,让人真假难辨,所以往往把记忆力好或逻辑思维能力强当作“聪明”,而忽略了未被借用的原始功能。上世纪80年代一批著名的少年天才,据说后来都没大出息,是因为未被借用的原始功能不足?还是过多的功课学习时间占用了”世事人情“的学习时间?有人说是因为大脑被过早地开发了,那是胡扯。
2888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类智力起源
liuxiaod 2010-8-21 21:15
看到这篇报道:《 英国牛津大学计划耗资千万英镑研究智力起源 》,一个很好的方向。 我猜测可以采用一个简单的办法达到这个目的,在人群中有一些智力退化的人,他们生活不能自理,智利水平只相当于4,5岁的儿童(与大猩猩相仿),这些人有明显的外貌特征,头小,两眼集中,看起来有一点儿像猩猩,我在国内国外都见过,不管什么人种,这种特征是共同的,估计这是遗传基因发生了突变,或者是人类超越猩猩的基因部分退化造成的,所以分析一下这些不幸儿与正常人或者与他们正常的兄弟姐妹的基因差别就可以很快找到对智利起决定作用的基因,并且有希望找到基因治疗的办法。 中国从事生物基础研究的人很多,力量加起来一定比一个牛津大学强很多,先弄出来一些初步结果,拉几个山头,然后再深入研究,横向交流,学派就形成了,将来与西方学术界平起平坐,还可能超过西方,成为执牛耳者。 反过来,在人家刚起步的时候等待观望,或派几个人到人家那里做学生,等到人家把学派建立起来后,中国学术只能跟在他人后面模仿。在一个学术领域刚起步的时候,最初的成果相对简单,但是影响最大,其后的工作反而繁琐,投资大,影响面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智商测试
brbaba 2010-6-20 10:30
TEST FOR DEMENTIA下列有4个问题及一个加分题,你必须立刻回答,不能花时间慢慢想,让我们看看你有多聪明。 Ready? GO!!! (scroll down)准备好,向下卷! First Question:第一题 You are participating in a race. You overtake the second place person. What position are you in? 你参加赛跑,追过第2名,你是第几名? Answer: If you answered that you are first, then you are wrong! If you overtake the second place person, and you take their place, you are second! 解答:如果你的回答是第1名,你就错了!你如果追过第2名,你只是取代那人的位置,你是第2名。 To answer the second question, don't take as much time as you took for the first question. 回答第2题,你不能使用与回答第1题相同的时间。 Second Question第二题: If you are in a race, and you overtake the last person, then you are? 你参加赛跑,你追过最后一名,你是第几名? Answer: If you answered that you are second to last, then you are wrong again. Tell me, how can you overtake the LAST person?! You're not having a good time at this! Are you? 解答:如果你的回答是倒数第2名,你又错了!告诉我,你怎能追过最后一名?显然你并未乐在其中! Very tricky maths! Note: This must be done in your head only. Do NOT use paper and pencil or a calculator. Try it. 很诡异的算术!这只能在脑中盘算。不要使用纸与笔或计算器,试试看。 Third Question:第三题 Take 1000 and add 40 to it. Now add another 1000. Now add 30. Add another 1000. Now add 20. Now add another 1000. now add 10. What is the total? 以1000加上40,再加1000,再加30,再加1000,现在加上20,再加一次1000,现在加上10,总数是什么? Answer: Did you get 5000? The correct answer is actually 4100. Don't believe it? Check with your calculator! 解答:得到5000是吗?正确答案是4100,不要相信,用计算器查证吧! Today is definitely not your day. Maybe you will get the last question right? 今天对你铁定诸事不宜,或许最后一题你会答对? Fourth Question:第四题 Mary's father has five daughters: 1. Nana, 2. Nene, 3. Nini, 4. Nono.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fifth daughter? Mary的父亲有5个女儿,第1个女儿 Nana, 第2个女儿 Nene, 第3个女儿 Nini, 第4个女儿 Nono,第5个女儿的名字是什么? Answer: Nunu? NO! Of course not. Her name is Mary. Read the question again! 解答:答案是Nunu吗?不!绝对不是,她的名字是Mary,请再读一次问题! Okay, now the bonus round. You can partially redeem yourself with this one!!!!! 好,现在是加分题。这题可稍稍解救﹙弥补﹚你! Bonus Question加分题: There is a mute person who wants to buy a toothbrush. By imitating the action of brushing one's teeth he successfully expresses himself to the shopkeeper and the purchase is done. Now if there is a blind man who wishes to buy a pair of sunglasses, how should he express himself? 一个哑巴想买牙刷,他模仿刷牙的动作,成功的向店主表达,也完成了购买。现在如果一个瞎子想买一副太阳眼镜,他要如何表达? Answer: He just has to open his mouth and ask. He's blind, not mute - so simple. 解答:他只要张开嘴问即可。他是瞎子,不是哑巴。就这么简单! KEEP THIS GOING TO FRUSTRATE THE SMART PEOPLE IN YOUR LIFE 把这个传下去,以便打击那些你生活中遇到的「聪明人」
个人分类: 科研保健|2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总是笨蛋统治人类?
harmonism 2010-3-26 13:52
王洛克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她的国民智商测验排名是世界首位,但她的统治者的智商却是世界最低。这就给人们提出了一个管理学问题:一个智商极低的人群,是如何去统治智商极高的人群的呢? 孔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意思就是说智商高的人统治智商低的人。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他们也都认为国家应该由精英来统治。但是,世界上从古至今,大多数国家事实上都是由无赖和低能儿统治的。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智商高的人思维比较发达,按理是要比智商低的人能力强,但实际上却是智商低的人统治者智商高的人。古代那些大哲学家们、大科学家们、大艺术家们,不过是昏庸帝王的玩物。才智超群的人物如诸葛亮,也不过是弱智儿阿斗的忠臣。如今,许多才华横溢的学子成为大老粗老板的打工者,甚至连打工的机会都找不到。 存在就是合理。那么,愚人国的蠢人们是如何统治聪明人的呢? 我们首先来给人进行一下简单的分类。我们知道,人可以分成愚笨的人和聪明的人,还可以分成善良的人和邪恶的人。排列组合一下就有:愚笨而善良的人、聪明而善良的人、愚笨而邪恶的人、聪明而邪恶的人。根据实际经验,人们很容易就可以判断:聪明而邪恶的人往往容易在竞争中胜出。 但是,这只是在相同条件下的情况,如果初始状态不一样,四种人的竞争结果就会不同。比如,一个愚笨而邪恶的人一开始就拥有了统治权,那么其它三种人就可能无法再胜出了。因为愚笨,聪明人跟他讲道理他听不懂,因为邪恶,他非但不听而且要加害于人,因此愚笨而邪恶的人对任何挑战他统治地位的人都必定进行残酷镇压。他拥有无上的权利和武力,任何聪明与善良对他都无可奈何。那么,聪明而邪恶的人呢?因为他们聪明,他们不会自讨苦吃胆敢推翻愚笨而邪恶的人的统治,因为他们邪恶,因此他们就会跟愚笨而邪恶统治者狼狈为奸,用他们的智商给愚笨而邪恶的统治者出谋划策而换取利益。于是,愚笨而邪恶的统治者事实上就豢养着聪明而邪恶的小人,他们一起对整个国家进行残酷的野蛮统治。 现在,问题又回到这里:愚笨而邪恶的人一开始是如何获得统治权的呢? 我们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人类统治权力的基本来源。远古时代,人类处于氏族社会,氏族头领往往都是聪明能干而强壮的人,因为这样才能有利于整个氏族的生存和繁衍。氏族头领的统治权力,与其说是为了统治者自身的利益,还不如说是为了氏族整体利益。这时,聪明而善良的人,如果身体还挺强壮的话,他被推选为首领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作用,人类的邪恶本性难以得到声张,因为那些每个人都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对付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外敌入侵。但随着人类生存能力的提升,自然环境的限制开始减退,个人独自生存的能力不断提升,占有私有财产的欲望开始膨胀。人类邪恶的本性开始蠢蠢欲动。此时,聪明而邪恶的人往往能够通过卑鄙的手段窃取统治权。这个时期对应的是奴隶制社会。聪明而邪恶的奴隶主统治了人类漫长的时间。然而要命的是,邪恶的奴隶主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们死后统治权自然由他们的子孙继承。这种权力世袭制一直持续到漫长的封建社会。权力世袭难以保证聪明的父亲生下聪明的儿子,即使遗传上可能,但是后天的教育和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变数,还不能排除遗传突变,生下弱智儿的可能性。历史上无数的昏君就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权力世袭之外,获取统治权的途径还有暴力,包括军事政变和农民起义等。暴力有时是对暴政的反动,具有正面的意义,但是暴力一旦开启,也就难免失去控制。此时,一些聪明而邪恶的人就会乘机摘取胜利果实。通过暴力上台的统治者往往害怕别人效仿他们,因此特别倚重暴力,不仅将它视为政权获取的途径,还将其视为维持统治的方式。其邪恶的本性也就暴露无遗。聪明善良之士不会与之为伍,相反还常遭受其迫害。因此,他们只能依靠那些愚笨的人和狡诈邪恶的小人管理这个国家。 可见,我们常见的智商高的人被智商低的人统治这样的悖论,其来源就在于统治者一开始就拥有统治权,而这种统治权的来源往往是非法的或不公平的。 2009-3-28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挑战智力极限——盲人分袜
famingkuang 2009-12-14 23:57
有两个盲人兄弟去卖袜子,哥哥买白袜子,弟弟买黑袜子,回到家后,两人都分不清哪双是白的,哪双是黑的了。于是兄弟俩照书上说的把袜子都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再用手去摸,果然有一双温度高,另一双温度低。哥哥拿走了温度低的,弟弟拿走了温度高的, 他俩都很高兴。 第二次,他俩又去买了袜子,这次他俩每人都各买了一双白的和一双黑的,太阳刚下山的时候他俩才回到家,不幸的是他们的袜子又混在一起了,他俩能在第二天太阳出来之前分好袜子吗?(袜子的大小和材料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颜色)
个人分类: 挑战智力极限|6075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家学术交流故事(三)学术争论与“激发态智力”
gxfycyyhang 2009-12-2 09:43
学术争论是产生激发态智力的源头 人的智力有三个来源:教育、实践和动脑,教育、实践和动脑被称为智力的三个源头。学术交流之所以启迪智慧,就是因为它可以激发人们动脑,使思想 在学术信息的大气中自由地翱翔。 学术争论激发大脑,成为产生激发态智力的源头。 1930年发生的科学史上两位最杰出的智力之间爱因斯坦与玻尔的相互论争,就曾极大程度地推动科学的发展。在第六次索尔维会议上,他们的论战继续进行。当时,爱因斯坦精心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光子箱,并试图用它来推翻玻尔关于测不准关系的统计解释。面对爱因斯坦的挑战,玻尔通宵不寐,苦心焦虑着回击爱因斯坦的办法。忽然间他想到了广义相对论的红移现象。用爱氏之矛击爱氏之盾,岂不是最好的方法。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在大会上发言,驳斥爱因斯坦的光子箱理论,并且迫使爱因斯坦放弃了从内部不一致的基础上否定量子理论的希望,转而在量子力学不完备上继续他的批判与论战。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力测验:看到的头像越多越聪明
newnt191919 2009-11-1 09:50
看你的智商有多少!据說全世界只有不到4000人可以看到13个. 看到0-6个 智力絕對低下,完全是個白痴! 6-8个 智力有點弱,屬于弱智者! 9-10个 算是正常人! 11-12个智商很高!屬于智力超群! 13个全世界也只有不到400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783 次阅读|5 个评论
你有她优秀吗?
liux831 2009-8-11 21:53
你有她优秀吗? 上高中时的教室里,有一个座右铭---优秀是一个习惯。 1.优秀是业绩 高考在即,优秀当然是考上什么样的大学。 2.优秀是一种素质 素质优秀,也是一种理解。 3.优秀就是聪明 小时,总是听人说,你真优秀。 林彪说,我的脑袋特别灵,爹妈给的嘛! 4.优秀是一种潜力 如果足够优秀,未来是无比美好的。 对选拔人才者来说,知人善任;对自己来说,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自己发展。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所接触的与奥赛有关的人和事—(1)我的老师
qlms 2009-5-23 14:15
我是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在上大学之前,奥赛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词语而已,对于什么是奥赛,奥赛怎么比赛,奥赛有啥意义,基本是一点都没有概念。 后来读了大学,慢慢接触了一下和奥赛有关的人和事,现把你其中一些事写下来,把一些人,特别是他们的观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写我的老师。 我上大学的时候,刘英太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是一个勤奋而且很聪明的老师,讲课非常的好。当我离开当初的专科学校去读本科的时候,刘老师也离开那所学校,去了北京大学读博士。他博士毕业之后留在了北京,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物理老师,也是现在北京市物理学会和北师大实验中学联合举办的全国物理奥赛暑假学校的主讲老师。刘老师的奥赛课讲的无疑是很好的,只要我们google或者百度一下,有很多上他课的学生,在博客或者其他的方式对他的评论为证。我曾经跟着他上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力学,对他的功底,自然是了解的。 我今天要强调的,不是他奥赛的课程讲解的多好,而是他对中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我03年暑假的时候,到他在山东的家去拜访的时候,和他谈论了中学重点班的问题,他的态度是,在初中阶段,非要把学生送到这种特长班,重点班,基本没有什么用。他不仅这么说,也身体力行的这么做了。他自己的孩子,学习很好,当时被选拔进入我们学校所在市的重点中学的重点班。那个重点班的老师可能配置的太好了,所以很多人都花费很多心思把子女送进来,最后是50多个人的教室,挤了七八十个人。按照他儿子的说法是,转身都困难。他在北京听说这个情况后,就专门回来一次,要求把孩子转到普通班去。这个举动不仅让班主任想不通,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明白。结果呢,他儿子到了普通版之后,学习还是很好,并且班级人少了,没有那么挤了,生活还很快乐。 我今天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不要把中学阶段的重点班,特长班看的太重,如果那种重点班,已经让孩子每天的生活感觉压抑和不开心了,我感觉去的话,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5059 次阅读|11 个评论
懒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科研谨防智力懒惰
吴信 2009-3-5 12:50
有句话说的好:懒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从某方面来讲,也是有道理的。 人类懒惰的思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不是吗?想想看吧,不用说不用体力去耕作劳动了,我们甚至不愿意东西去削一个苹果、不愿意抬脚走上那仅仅处在二层的楼房、不愿意再抬手写哪怕仅仅有 新年快乐 四个字再加上署名的一封贺卡、不愿意记住我们的节日和各个重要的纪念日,甚至连锻炼身体都用机械代替 ...... 不管人们的发明创造不断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初衷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但从客观效果上的的确确使人们正变得越来越 懒惰 。毫无疑问,高度的工业文明和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使这个世界不断走向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人类正不遗余力地使自己的四肢尽量的空闲下来。人们正在将越来越多地事情交给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种智能化的工具来完成,与此同时,人们也正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工具。 相应地,我觉得也是是科学技术让人们变懒惰了,也可以说是让人们更方便了。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却不是懒惰的思想所能够完成的。然而,目前科研中实在也存在大脑懒惰的现象,这却是我们阻碍科学进步的巨大因素之一。 人的懒惰也许可以大抵分为两种,行为懒惰与思想懒惰,前者易识别而备受谴责,后者较隐蔽而较难克服。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思想上一旦懒惰,行为上必然懈怠,到头来必定思想僵化、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思想懒惰说到底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弱化的表现。怕动脑子、怕累身子、怕担责任,只敢按指示照搬照抄,没有丝毫开拓进取精神;有的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情、作决策,不去深思熟虑,往往是眼高手低、脱离实际;更有些人不尽心尽力思考如何做好学习工作,对工作和事业敷衍塞责、心浮气躁,却对个人私事、私利无比在意。特别是科研中一样,懒于动脑子,懒于看文献和思考,跟着别人的研究后路走,如何做出创新?! 的确,我们的技术曾经落后的,曾经我们依赖 懒惰 也提高了技术,但是过多地依赖技术引进,而懒于思考,这不是思想上的懒惰吗?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张子仪院士谈到: 如果今天我得到新的知识,有了创新,到了明天我也要得到新玩意儿,而且每天我都要有新的收获,这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张子仪院士通过这九个字来启发大家探索创新思维。 而这些都需要思想上的勤奋,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千方百计积极思索、探索、专研,努力学习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洋为中用不唯洋,古为今用不唯古,用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 张子仪院士鼓励大家要不断地创新。 神七能够成功上天靠的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张子仪院士说, 以创新的思维去发展科学,宣传科学,使科学普及化才能使全民真正明白科学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了,才能使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发展起来,以团体凝聚力和自主创新去指导科学的发展,才能使科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正如拿破仑所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 利剑和思想。然而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之下。科研中思考越深,视野越广,能力越大,原始性的基础性的创新才越有可能。 目前,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822 ,如果继续墨守成规,依靠 懒惰 促进科技的发展,那我们的前景堪忧;只有思想上跟得上甚至超越时代的发展,大脑中思维之树长青,我们的科研事业才会长足发展,我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我们的前途才会无限光明!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3620 次阅读|3 个评论
亲情与智力开发双丰收的扑克游戏
famingkuang 2009-1-10 18:31
儿童的智力开发从扑克游戏开始 发发在《 挑战 智力 极限 --- 您 怎么 拿 才能 赢 发 发 》介绍了父母如何在春节期间利用扑克做道具,玩一些既能增进亲子之间情谊又能训练孩子 智力 的 扑克 游戏 。 其实这种方法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所花时间不多,孩子也很喜欢,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儿童智力开发游戏。 那一组扑克游戏只要做适当的修改就能适合三岁以上任何年龄段的人玩,而且效果很好,下面是发发今天跟小发发的玩法: 小发发满 6 岁了,发发跟他玩一次可以拿 1 张或 2 张牌的玩法,第一次拿出 4 张牌,并告诉他每次可以拿 1 张也可以拿 2 张,谁最后拿谁赢(好象小孩子对谁最后拿谁输比较难理解)。 开始他随便拿,我提醒他,你想一想,你拿后要剩下几张我才拿不完?经过思考后,他很快的懂得了最后只有剩下 3 张,我才拿不完,然后我不断的增加牌的张数,他进一步懂得了,他拿后只有剩下 6 张, 9 张,而且我拿 1 张他就拿 2 张,我拿 2 张他就拿 1 张才能稳赢,发发正想让他掌握不管多少牌,只要三张三张的数,剩下几就拿几张就能稳赢之技时,他不干了,他说累了。呵呵,发发又忘了欲速则不达这个简单的道理了。 有小孩子的父母们可以学发发这一招,多跟孩子玩一玩这种扑克游戏,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用哟。 当孩子掌握了 3 的方法后,就可以和他玩 4 了,等等。记住的是别象发发一样只想到要快速前进而忘了欲速则不达这一祖训哟。 希望您有什么绝招也拿出来和发发共享哟。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121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挑战智力极限------您怎么拿才能赢发发
famingkuang 2009-1-9 10:28
挑战智力极限 ------ 您怎么才能赢发发 题记:迟菲在她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 一道 象棋的逻辑思维题 》,然后给我留言: 发发,我博客上的那道数学题你有解题思路么,用玉平兄的话说,那是很不错的说。发发今天出这道题算是对她的题目的一个答复吧。 2009 张狂币,您和发发两人去拿,每次都必须拿 1 到 7 张中的某些张数,规定谁拿到最后那张谁输。发发给您先拿的机会,请问:您要怎样拿才能赢发发呢? 下面来几张老祖制币公司印制的狂币让大家欣赏欣赏。 补充说明: 最后谁也赢不了发发。因为 2009=8 X 251+1 ,不管您拿多少,发发都拿用 8 去减后的差数。比如您拿 5 ,发发就拿 3 ,这样每人拿了 251 次后,剩下的最后一张正好轮到您拿了。 这个题实际上是关于余数的问题,您只要保持在您拿了后剩下的数被 8 除余 1 就行。 这道题本来已经是余 1 了,所以第一个拿的人注定是输的。 这道题如果把 2009 改为 2008 ,那么先拿的人就能赢,因为 2008=8 X 251 ,您只要第一次取走 7 张,就变成 8 X 250+1 的形式了。 懂得了这个原理后,您就可以出以任何数为除数的余数题了。最后祝您玩开心。 思路分析: 无趣男同志在 9 楼的评论 前面的随便拿,快到 2000 的时候小心点,让自己眼前的狂币剩下 9 张,发发就要举手投降。,在这里实际上已经给出了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了。也就是逆推法,即是最后要剩下 1 张给发发拿,倒数第 2 次必须剩下 9 张给发发先拿,倒数第 3 次必须剩下 8+8+1 张给发发先拿,依此类推,每次给发发先拿的张数必须是 8K+1 ( K 取零或正整数)。而 2009=8 X 251+1 ,如果是您先拿,您便输定了,因为发发先留下了 8K+1 给您先拿了。 和小孩子玩扑克游戏并普及数学知识 春节期间父母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了,那么如何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既增强和孩子的亲情又提高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呢? 扑克牌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道具之一,那么我们就利用它来和孩子共同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吧。 1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张也可以拿 2 张,谁拿最后谁输,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54=3 X 18 ,先拿 2 张者可赢) 2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张、 2 张、 3 张,谁拿最后谁输,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4 X 13+2 ,先拿 1 张者可赢) 3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 2 、 3 、 4 张,谁拿最后谁输,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5 X 10+4 ,先拿 3 张者可赢) 4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 2 、 3 、 4 、 5 张,谁拿最后谁输,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6 X 9 ,先拿 5 张都可赢) 5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 2 、 3 、 4 、 5 、 6 张,谁拿最后谁输,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54=7 X 7+5 ,先拿 4 张者可赢) 6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 2 、 3 、 4 、 5 、 6 、 7 张,谁拿最后谁输,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8 X 6+6 ,先拿 5 张者可赢) 7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任意拿 1 到 8 张,谁拿最后谁输,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9 X 6 ,先拿 8 张者可赢) 8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任意拿 1 到 9 张,谁拿最后谁输,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10 X 5+4 ,先拿 3 张者可赢) 9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任意拿 1 到 10 张,谁拿最后谁输,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11X4+10 ,先拿 9 张者可赢) 10 依此类推,您可以自己出更多的题和孩子玩。 变变变 - ------- 谁拿到最后的牌谁胜 11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张也可以拿 2 张,谁拿最后谁赢,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54=3 X 18 ,先拿者输) 12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张、 2 张、 3 张,谁拿最后谁赢,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4 X 13+2 ,先拿 2 张者可赢) 13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 2 、 3 、 4 张,谁拿最后谁赢,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5 X 10+4 ,先拿 4 张者可赢) 14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 2 、 3 、 4 、 5 张,谁拿最后谁赢,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6 X 9 ,先拿者输) 15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 2 、 3 、 4 、 5 、 6 张,谁拿最后谁赢,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54=7 X 7+5 ,先拿 5 张者赢) 16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拿 1 、 2 、 3 、 4 、 5 、 6 、 7 张,谁拿最后谁赢,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8 X 6+6 ,先拿 6 张者可赢) 17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任意拿 1 到 8 张,谁拿最后谁赢,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9 X 6 ,先拿者输) 18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任意拿 1 到 9 张,谁拿最后谁赢,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10 X 5+4 ,先拿 4 张者可赢) 19 54 张扑克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以任意拿 1 到 10 张,谁拿最后谁赢,您该如何拿才能稳赢? ( 54=11X4+10 ,先拿 10 张者可赢) 20 依此类推,您可以自己出更多的题和孩子一起玩,这类题型对小学生非常有用,所以发发在这里重点介绍。 祝大家春节玩得开心,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挑战智力极限|175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光线是如何弯曲的
jlpemail 2008-12-3 20:09
光 线 是 如 何 弯 曲 的 ——读晓航中篇小说《师兄的透镜》 晓航的中篇小说《师兄的透镜》发表于《人民文学》 2004 年第 3 期,当时的位置属于小说中的二条,没有出现在该期杂志的封面上。该期刊登了三部中篇,我只阅读了《师兄的透镜》。 晓航的这篇小说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对于《师兄的透镜》,“鲁迅文学奖”评委会的授奖词是:小说借一个科学家携借来的名画潜逃的故事框架,凸现了一种天才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途径,充盈着理性智慧的趣味。 作者晓航认为,《师兄的透镜》之所以能获奖,除了小说内容扎实外,评委会的包容是更重要的原因,“这部小说并不好读,其中包含了大量天文、绘画、光学等知识,融故事、推理演绎于一体,评委会看中的也许正是蕴涵其中的智性写作”。 近年来,我的阅读兴趣倾向于与科学相关的文艺作品,比如传记和以科学家为主角的小说或者电影。进入研究院工作之前,我对于科学家的认识是有偏颇的,近距离的接触消除了一些误解和错觉。科学家也是普通的人,他们也有其“职业病”,或者客气地说是职业特征,比如专注、执着、自信等。 小说引起我的阅读兴趣至少有一个原因,是描写科学家的。这样的小说近年出现的不多,写天文学家的就更不多见。 《师兄的透镜》的主人公是一个天文学博士——朴一凡。“我师兄朴一凡可不一样,他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光线是如何弯曲的。他是真正的天空凝望者。” 所谓师兄的透镜,是有来历的,我查阅过国家科学自然基金会的文献。某年度资助的研究项目中有“引力透镜”的课题。晓航的获奖似乎也属于一种光线的弯曲。他不是所谓的专业作家,只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由于扎实地写作, 2004 年度成为他的丰收年。这一年发表了三个中篇:《当情人已成往事》、《师兄的透镜》、《当鱼水落花已成往事》。 朴一凡太聪明了,所以“大家全都看准朴一凡,因为他是天才,他有创意,所以大家就下定决心吃定他,只要他有什么想法,大家就一起跟风。”科研小组中,主导思想的毕竟占少数,这其实是正常现象。他的智慧造就了自己,贬低了别人的智商。这是他的长处,也是缺陷。让大家心安理得地“吃”,他是不满意的,愤懑的。于是就有了窃取名画“空山雨后”的事件。他通过这个事件,彻底地回敬了大家。 “ 星空瞭望 ” 联合课题组,显然是虚拟的,课题太富有诗意了,不属于天文这门自然科学的词组。小说描述了科研体制中课题组长负责制的弊端:“课题组正副组长们马上开始研究奖金分配方案。这个联合课题组虽然科研上靠了朴一凡,但按照惯例,当头头发号施令的饿必然是另外一些人。这些人从不搞科研,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搞人际关系,乐于也敢于向领导送礼。用现代的话讲,这叫情商高,他们在这个体制下最适合于当头头。” 星空以及引力透镜和名画“空山雨后”形成了对照,一个不可企及,只能用思想和射电望远镜抵达;另一个触手可及,对于一凡来讲,几乎唾手可得。对于后者的追求或者爱好,毁灭了一个天才天文学家。他的智慧之光弯曲了,变形了,黯淡了。 “是你们逼我这么干的,我被你们坑了十几年,我只有这办法,我说过我早晚会报复你们的平庸、无聊,天天无所事事,又时时见利忘义。”于是他策划了让五十个同行为自己担保,自己携带名画潜逃的事件。这个事件给了师弟升迁的机会,他成为“名画事件善后小组”的技术攻关的领头人,好似课题组的技术负责人。 朴一凡把名画从国外寄了回来。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让同行们难堪吗?事件戏剧性地开始,戏剧性地结束。“饭店宣布这次推广活动胜利结束,所有的藏品全部完璧归赵,而科学家们则继续搞科研,不时编造假数据以蒙骗群众。这两拨人又像原来那样形同陌路,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朴一凡为了身外之物的载体——名画,彻底放弃了科研。但把研究思想传达给了小师弟,让他在研究领域大放异彩。朴一凡的特质,使他和一般的博士或者科学家们们区别开来。智慧的光线也会弯曲,会变形,在平庸者的引力场内。这就是智慧者的悲剧所在了。 小说的最后一页,终于点明师兄的透镜其实就是放大镜。“对于星光来说,一个具有放大作用的透镜远远好于一个只有反射作用的平面镜。”这个原理很简单,但应用于引力场中的光线——星光甚至星系的观测就不是那样简单了。 光线是如何弯曲的?是强大的引力场的作用,是奇妙的智力场的作用。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4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外学者为国服务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周光召院士殷切寄语海外学者
suqing1961 2007-10-4 15:53
海外学者为国服务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在 9 月 27 日下午 举行的 中国科协 2007 年海外智力为国服务研讨会暨联席会议座谈会上,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院士殷切寄语参会的 51 名海外科技团体代表。 我个人的意见是,应该理解并支持一些海外学者把学术和事业的根基扎根于他所在的国家。只要你们心向祖国,同样能很好地为中国服务。这就像犹太人,他们虽然分散扎根在世界各地,但时刻心向以色列,用各种方式为自己的国家服务。 海智计划全称为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它是中国科协 2004 年启动的一项旨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发挥广泛联系国内外科技组织和专家优势的海外人才行动计划。座谈会上, 周光召院士即席回答了海外学者的提问。在回答有学者提出的应加强前瞻性科技问题研究以解决目前国内还存在的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时,周光召对建议表示首肯后同时指出: 中国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不是单纯依靠科技就能解决的。有的问题需要从文化等更深层次上予以解决。比如 ,前年 11 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引起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 事件,就不完全是一个科技问题,它更多地是一个管理问题,工作责任心的问题,或者是安全和环保意识的问题。 周光召院士告诫海外学者,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事情的解决需要有一个过程。他强调: 任何事情都不能做过头,做过头了就会走向反面。比如,我们过去太强调集体的作用,忽视个人的作用,导致了时下个人主义至上。对于海外学者提出的许多意见, 周光召予以了充分肯定和理解,他同时也希望海外学者多了解国情, 站在爱护祖国、关心祖国发展的角度多提好的建设性的意见。他还风趣地说:其实,现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实际上最初也是采纳了海归们提出的意见。比如说,现在中国名牌大学百分之五六十以上的校长都是海归派,对 SCI 的膜拜不就是他们弄出来的吗?鼓吹中国应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不也是哈佛学派的高见吗? 周光召院士认为,海外学者对国内的学术生态建设能起积极的作用。他说: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许多不利于科学研究的消极东西,如对权威的敬畏和崇拜,不习惯学术争论等。他举例说:在国内,一个学术会议如果有院士参加,并且院士只要一发言,其他学者一般就不再说别的了,更不会说反对的意见。 我们的学术争鸣气氛还很不浓,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他寄语海外学者:而你们在这方面的顾虑就少多了。希望你们中的人回国以后,能形成一种新的学术氛围,积极影响国内的学术环境,甚至影响上一代的海归学者。 周光召 语重心长地补充道:你们回国后可千万不能很快也被同化了。那样的话,可就太糟糕了。 座谈会结束时,周光召院士满怀激情地对在座海外科技团体负责人说道: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崛起的伟大历史时期,海外学者只要你们把握机会,认真思考,团结一心,关心祖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协主办,北京市科协和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承办,会期为 9 月 26 日 至 29 日。另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全国学会和部分参与海智计划工作的单位代表 96 人与会。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387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