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无机化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无机化学

相关日志

免费阅读2012年Wiley无机化学热门论文
热度 1 WileyChina 2013-2-28 15:42
Wiley 特别精选出过去一年出版的无机化学热门论文,免费开放,详见下方表格: 文章名 (点击文章标题阅读全文) 来源期刊 (点击刊名查阅该期刊文章) Magneto-Structural Study of an Oxamato-Bridged PdIICoII Chain: X-ray Crystallographic Evidence of a Single-Crystal-to-Single-Crystal Phase Trans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Zeitschrift fü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 Directed Assembly of Inorganic Polyoxometalate-based Micrometer-Scale Tubular Architectures by Using Optical Control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Chemical Adaptability: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Matter into Giant Molecular Metal Oxides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Titania-Coated Metal Nanostructures Chemistry – An Asian Journal Mixed Rare-Earth Complexes of Eu(III) and Y(III) with Pyridine-2,4,6-tricarboxylic Acid and Their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Energy and Charge Transfer Dynamics in Doped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Israel Journal of Chemistry Ligand Dynamics in the Solid: Lithium-fluorenide and Lithium-benzo fluorenide N,N,N’ ,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 (tmeda) Complexes Helvetica Chimica Acta Influence of Doping Different Rare Earth Ions on the Luminescence of CaTiO3-based Phosphor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The role of water in the adsorption of oxygenated aromatics on Pt and Pd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Mechanistic Studies on the Catalytic Oxidative Amination of Alkenes by Rhodium(I) Complexes with Hemilabile Phosphines ChemCatChem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Endohedral Metallofullerenes The Chemical Record Techn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19F NMR‐based screening: toward sensitive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with rapid deconv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 Continuous flow reaction monitoring using an on‐line miniature mass spectrometer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Phase Transition of a Cobalt-Free Perovskite as a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for Intermediate-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 ChemSusChem The Synthesis and Energetic Properties of 5,7-Dinitrobenzo-1,2,3,4-tetrazine-1,3-dioxide (DNBTDO) Propellants, Explosives, Pyrotechnics Analysis of 30 synthetic cannabinoids in serum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fter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Diamminetetrakis(carboxylato)platinum(IV) Complexes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ytotoxicity Chemistry Biodiversity Epigenetic targets of some toxicologically relevant metal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pplied Toxicology Splitting of Pi and other 31P NMR anomalies of skeletal muscle metabolites in canine muscular dystrophy NMR in Biomedicine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ulti-layer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confocal 3D micro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ay Spectrometry
个人分类: Physical Science|37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担任Chemcial Science 的审稿主编
热度 9 hmzhmz 2012-9-4 11:47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家于吉红教授近日受聘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舰期刊 Chemical Science 的审稿主编 (Associate Editor) 。于吉红教授将负责全球无机材料的审稿。 Chemical Science 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一个综合性的化学期刊。主要是希望能够与 JACS 和 Angwandte 平行并超越它们成为化学领域领衔的旗舰期刊。 于吉红 教授的加入对推进中国无机材料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祝贺于吉红教授成为国际著名无机化学家,同时希望中国化学研究者积极参与和投稿。
2247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研发出可印刷的微型液体太阳能电池
liyadong 2012-4-30 09:29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26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表示,他们最新研制出了一种 便宜 且稳定的液体太阳能电池。这种由纳米晶体制成的电池“体形非常娇小”,因而能以液体墨水的形式存在,可印刷或者涂抹在干净基底的表面。最新研究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的国际无机化学期刊《道尔顿汇刊》上。 南加州大学科学家研制的这种太阳能电池使用的纳米晶体由半导体硒化镉制成,其大小约为4纳米,这意味着一个针头上就可以放置2500亿个,而且其也可以漂浮在液体溶液内。该研究的领导者、南加州大学文理学院化学副教授理查德·布切尔表示:“就像印刷报纸一样,我们也可以印刷太阳能电池。” 尽管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单晶体硅晶圆太阳能电池相比,液态纳米晶体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更加便宜,但其光电转化效率要稍逊一筹。不过,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攻克了制造液体太阳能电池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制造出一种稳定且能导电的液体。 以前,科学家们需要让有机配位体分子依附在纳米晶体之上,以让纳米晶体保持稳定并预防二者相互黏连在一起。但这些有机配位体分子同时也会将晶体隔绝起来,使整个系统的导电性能变得非常差。布切尔表示:“这一直是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 为此,布切尔和南加州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戴维·韦伯为这种纳米晶体研发出了一种新的表面涂层。这种新的合成配位体不仅在使纳米晶体稳定方面表现良好,而且,它们实际上也变身为细小的“桥梁”,将纳米晶体连接起来并帮助它们传输电流。 另外,通过一个相对低温、不需要进行任何与熔化有关的过程,科学家们就可以将这种液体太阳能电池印刷在塑料而非玻璃表面,最终得到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其形状可以随需而变安装在任何地方。 布切尔表示,接下来他计划使用其他材料而非有毒的镉来制造纳米晶体。他也指出:“尽管对这项技术进行商业化生产还要等上几年,不过,他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这项技术可以同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来源:《科技日报》) http://discovery.163.com/12/0428/09/805SIGSJ000125LI.html
个人分类: 行业信息|2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些年审稿的一些随想
热度 6 linby 2012-4-26 21:52
自从几年前开始在国外期刊发表一篇实在不能见人的文章后,这些年也为JC、小CC和CL几个催化类杂志审稿十来篇稿件了,当然数量上和很多牛人是没得比,主要是我的研究方向太窄了。尤其是前些年我们这个方向的发文章大户Aika退休;Topsoe公司放弃这个方向的研究;前两年波兰的Kowalczyk教授又好像去世了,这三四年Kowalczyk课题组就发了两三篇文章,而且接手的教授主攻方向不在此了。意大利有个组去年在无机化学发了一篇,还有俄罗斯的一个家伙偶尔会发点文章,但是他们两个组都不是发文章大户,他们从事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时间十来年了,但是文章也就各自十来篇。剩下的主要就国内几个课题组了,这两三年这个领域国内课题组的文章占了一半以上了,因此这些年给我们的评审文章不多。审的这些文章,有一半是邀请小老板但是我代劳了。有一半是直接邀请我,比如当年可能就因为评论了Kowalczyk的文章,后来CL有篇文章一直没人审,期刊的那位美国大牛就给了我次机会。去年投了篇JC,虽然最后被据了,但是据前两三天,普渡的那位副编也给我个机会了解了下JC的审稿过程。 应该说这些年我的审稿大体还算公正,毕竟我们审的不少都是和我们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文章,小同行之间难免有些亲疏,但是我们基本都能以文章本身而非其它因素来审稿。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曾经有国人写的篇文章到小CC,文章用先进手段来发现些问题。虽然我本来也觉得未必能过,但是考虑到这个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所以那时候我只是给了个小修,提了小问题,可惜另外个审稿人的意见太狠了,慎重起见主编找了第三者。这篇文章作者提出了和一个目前最普遍认可的机理不一致的机理来解释他们的实验现象,当然这个最普遍认可的机理也只是相对的。不过文章的作者虽然也不错,但是比起目前该普遍机理的提出人来说还是差太远了,他可是泰斗级人物,人家桃李满天下。结果第三个审稿人引用了很多多年前大牛的各种文章说明这个文章没有意义,因此文章最后悲剧了。当然早期审稿看走眼的多,可能是那时候水平较低,看文章感觉较差,因此每次写了意见应该毙掉的,主编都给过了,其实上审的前几篇文章都发了。后来看得准了些了,最近一两年基本上审稿意见和其它审稿人及主编的意见都能一致,当然这并不需要各个审稿人看问题的角度一样。比如最近有篇审稿,我们基于该课题组发过类似文章,新文章只是替换了类似的物质,但是解释观点等类似,因此认为该据。而其它审稿人看到了各种实验的不足,而且有两个家伙同时提出活性相差不到10%,说不定只是误差…… 当然现在我们审稿的数量很少,因此每次都是相当及时的给予回复了。我觉得这些年的审稿,最重要的是让我了解到了几个期刊的一些审稿过程,增加了对期刊定位的了解,有助于自己投稿时期刊的选择。而且有的期刊还能看到不同审稿人的意见,通过查阅别人意见,有助于自己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文章的不足之处。当然有时候也毕竟郁闷,去年底我要回老家前三四天才接受了份审稿,后来想到回家不一定能方便上网,只好加班加点的赶工……但是总得来说,目前对我们来说,审稿时间还不是问题。可惜同行投稿的文章太少了,让我们缺少审稿机会……同行文章投得多,虽然表示他们做得比我们好,但是对于整个大方向来说,表示这个地方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发文章申项目都会容易很多,而且文章引用率才容易上去,现在我的文章都是可怜的应用率,唉——表示同行不给力,又或者方向已是昨日黄花了。不过我们这个方向应该相当相当重要,只是除了家公司工业化外,其它国内外同行都没有办法解决工业化中的各种挑战,至少目前为止是如此。而且随着众多同行的放弃如今项目难申请文章难发表……
个人分类: 个人感悟|7065 次阅读|7 个评论
《高等无机化学》郑化桂、倪小敏
ustcpress 2012-4-21 08:37
《高等无机化学》郑化桂、倪小敏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312-01932-6 正文页码:362(16开) 定价:35.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购书网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39659 【 内容简介 】 本书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群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配位化合物、原子簇化合物、金属-金属多重键、金属有机化合物、典型固体的结构和性质、生物无机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等。本书注重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反映无机化学的新成就和新进展。本书可用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习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教材。每章都配以一定量的习题,供读者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总结。书后附有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高等无机化学试题,可供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 主要作者简介 】 郑化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 倪小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师、博士。
个人分类: 化学&材料|6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第4版)张祖德、刘双怀、郑化桂
热度 1 ustcpress 2012-4-20 11:33
《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第4版)张祖德、刘双怀、郑化桂
出版日期:2016年6月第4版 第10次印刷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312-02775-8 正文页码:391(16开) 定价:39.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购书网址: http://weidian.com/item.html?itemID=1526174514f_seller_id=wfr=qfriend 【 内容简介 】 本书共分 14 章,其中第 1 章至第 7 章为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包括物质的三态、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溶液中的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氧化一还原和电化学、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晶体结构等。第 8 章至第 14 章包括主族元素、副族元素、配位化合物、镧系和锕系元素、核化学等。本书从无机化学课程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本要求出发,收集了大量例题、习题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全真试题,不但可供考生复习备考使用,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及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可配合教材《无机化学》使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977do=blogid=557182 【 第一作者简介 】 张祖德教授自 1980 年主讲无机化学以来,一直爱岗敬业,长期讲授 “ 化学原理 ” 、 “ 无机化学 ” 、 “ 配位化学 ” 、 “ 高等无机化学 ” 等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每次讲课前都参考国内外有特色的教科书,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地写出备课笔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情况,坚持每周至少两次给学生答疑,坚持亲自批改学生试卷。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他参考了十多本国内外无机化学和高等无机化学教材,编写了这本教材。他的学习辅导书《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已经出版了第 4 版,已发行 5 万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的教材和教辅书均深受大学生和高中优秀学生的欢迎。
个人分类: 学习辅导|69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张祖德等
ustcpress 2012-4-20 11:04
《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张祖德等
出版日期:2011年9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312-02907-3 正文页码:382(16开) 定价:45.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购书网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07316 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考研招生简章指定参考书 【 内容简介 】 为了适应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将采用一级学科命题,其中综合化学考试是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考查考生在大学阶段对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组的老师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锤炼和升华,适时地编写了这本《综合化学》。纵观全书,我认为作者自始至终在深度和广度上,在知识层次和编写方法上,都认真地把握住了 “ 综合 ” 这一主题。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很有特色、符合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要求的好书。 《综合化学》是为帮助参加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而编写的,旨在辅导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科要点、重点及难点,并通过解答习题的方式达到充分应考的目的。 综合化学考试的内容广泛,不适于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准备,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弄清基本概念上下工夫,勤于思考,积累经验,加强实验操作能力,注意科学素养的培养,还要养成阅读科学文献的习惯,密切注意当代化学学科发展和新的交叉学科领域。 【 作者简介 】 张祖德,徐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江万权,金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 罗时玮,王中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
个人分类: 学习辅导|10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机化学》(修订版)张祖德
ustcpress 2012-4-9 15:41
《无机化学》(修订版)张祖德
丛书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2012年5月将第3次重印,前2次印刷已印12000册 ) 书号ISBN:978-7-312-02300-2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598页 定价:5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网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27645 本书有现成的课件,欢迎任课教师选本书作教材。 【 内容简介 】 本书根据大学理科无机化学教学的要求,结合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书将无机化学内容分成化学原理、化学理论和描述化学三大部分,共二十章。重点叙述化学理论部分,加强了化学键理论、分子、晶体结构与配位化合物等在 21 世纪的化学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描述化学部分,尽可能利用化学理论来阐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映出性质由结构决定的特点。本书以张祖德教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 —— 《无机化学教案》为基础编而成,可作为高等学校各专业化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和优秀中学生的自学基础化学知识的参考书。本书将配套出版《无机化学习题》(预计 2012 年 10 月出版)。 【 教材特色 】 什么都不用说,销售量是最好的说明。附当当网的读者评价: http://comm.dangdang.com/review/reviewlist.php?pid=20427645 【 作者简介 】 张祖德教授自 1980 年主讲无机化学以来,一直爱岗敬业,长期讲授 “ 化学原理 ” 、 “ 无机化学 ” 、 “ 配位化学 ” 、 “ 高等无机化学 ” 等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每次讲课前都参考国内外有特色的教科书,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地写出备课笔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情况,坚持每周至少两次给学生答疑,坚持亲自批改学生试卷。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他参考了十多本国内外无机化学和高等无机化学教材,编写了这本教材。他的学习辅导书《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已经出版了第 4 版,已发行 5 万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的教材和教辅书均深受大学生和高中优秀学生的欢迎。
个人分类: 化学&材料|11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化学生物学发展现状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2-28 11:30
——从2011年化学部院士增选结果说起 文/郑庆飞 2011年的院士增选最终结果公布以来,各种评论层出不穷,最令我感到难以理解的是化学部新增院士中居然没有一位是有机化学家,几乎全部集中于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因此也想借此机会发表一下对于中国目前化学生物学发展状况的看法。 2011年当选的院士中,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马大为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虽然2002年的JACS风波不了了之(我个人认为那次“事故”完全是由水平不济、嫉妒心又极强的日本人的“挑衅”引起的),但是必须要说马老师在多肽类化合物的全合成领域绝对是全国第一人。另外,作为陆熙炎院士的三大得意弟子之一,马大为是唯一一位较远地脱离金属有机领域的化学家,也是中国最早开始从事化学生物学领域研究的人之一。院士虽然仅仅是一个称谓,但是不仅对于一个单位的声望很重要,对于某一个领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的资深院士中还没有哪一位是从事地道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虽然北京大学刘元方院士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主页上被划归到化学生物学专业,但是实际上刘元方是最为典型的放射化学家,利用放射化学研究生物就算做化学生物学恐怕有些牵强。因此,单单从院士数量上来看,目前中国的化学生物学发展确实不够景气,也很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地学部矿业学方向的院士断层现象。2005年出版的《化学生物学进展》(张礼和、王梅祥编写),其中大多数的工作是将一些研究手段应用在生命科学中,因其与生物学行为有关,故而划归到化学生物学中。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化学生物学主要是建立在有机合成基础上的,并且主要将有机合成手段得到的化学小分子工具应用于细胞水平上的生命科学,包括合成小分子探针、筛选创新药物、模拟生物大分子行为和物理特征、分析检测生物体中小分子的行为等,在很多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化学生物学还没有涉及。 将国外和国内在此领域的工作进行比较,就知道现阶段国内外化学生物研究的区别和差距在哪里。 在美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出色的化学生物学家,我个人认为有哈佛大学的David Liu、Stuart Schreiber、Christopher Walsh;UC Berkeley大学的Carolyn Bertozzi;Scripps研究所的Peter Schultz等。这几位科学天才的工作各具特色,几乎很难找到明显的共同点,Schreiber提出了“一个基因对应一个小分子激活剂和一个小分子抑制剂;一个酶对应一个小分子激活剂和一个小分子抑制剂”的宏伟筛选计划,并且利用高效的有机反应方法学将组合化学筛选方法扩展到具有空间立体结构的小分子,这与Schreiber深厚的有机化学功底是分不开的,他强大的公关和表述能力也令其得到了大把的科研经费用以维持这项浩大的工程。Walsh主要从事着既烧钱又难做的生物合成工作,在聚酮、多肽类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Bertozzi 2000年开发出了利用Staudinger ligation标记细胞表面糖分子的手段,如今世界各地蜂拥紧随其后,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名为“细胞表面糖化学工程”的新学科。David Liu先后开展了DNA模板合成、分子进化、DNA文库等独创的工作。Schultz不但科研做得好,也善于用各种卡通动漫图片来宣传自己,其开发的UAG终止密码子翻译的第22种氨基酸——吡咯赖氨酸经过修饰已经成为“生物正交反应”领域最为有效的工具,技术简单化(试剂盒化)之后很有完全取代EGFP的可能性。 国内的代表人物有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俞飙、马大为、姚祝军,以及新生力量李昂等,都是以有机合全成或者是有机合成方法学起家的,现在将研究领域延伸到了生命科学领域,并如火如荼地飞速发展着。但这几位都是以有机化学以及合成方法学为主,生物方面主要是靠合作或者是仅仅涉及一些简单的活性检测,并没有深入探求生物体系通路的细节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仅仅在改进前人的研究,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生物学中悬而未解的难题。这些工作与Liu、Schultz、Bertozzi相比确实缺乏原创性和开辟领域的重要性。北京大学教授陈鹏回国短短2年不到,虽说主要的思想还是利用Schultz等开发的UAG编码的非天然稀有氨基酸为入手点,使用了在美国博士后期间开发的质粒,但是很好地解决了生物问题(关于大肠杆菌耐酸蛋白的研究),可以说,在中国年轻一代里,陈鹏是目前唯一真正从事化学生物学顶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所谓化学生物学指的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工具(包括分子体系与超分子体系)研究、影响、模拟生命体系,反过来也可以用人工得到的生命体系合成、研究复杂的化学分子。生物化学主要是研究生命体系已有的分子和行为,一般不会做一些人为干扰和调控;而生物有机化学则注重研究小分子对于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模拟与替代,主要还会涉及配位化学与光谱学。而化学生物则重在人工设计与改造,可谓“人与自然的对抗、人对自然的改造”最典型的体现。而我国现在从事此领域的研究人员还没有深入到生物相关的范畴。产生这样的现状,除了文革时期的文化断层以外,更要指出的是中国大学的教育体制,没有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和生物学联系的认识,学化学的不能有效把握生命科学最前沿的方向;生物系出身的不能设计、合成有效的化学分子工具,甚至认为经费足就什么都可以买到。 衷心希望中国的化学生物学能够摆脱现今的局限与束缚,早日达到真正的世界一流水平! (源自科学网博客2012-01-10博文)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33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化学和材料学的差异
BajieKingofOutm 2011-12-27 07:50
化学和材料学的差异在哪里呢?作为一个化学系毕业后来做材料的人,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曾经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过。但是还没有考虑太清楚,先记下来,欢迎讨论。这里考虑的是无机化学和材料,不考虑有机化学。 研究对象层次不同: 化学研究的是分子层次,材料学研究的是相的层次。 对于化学家,关心的是,这是什么分子?分子结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化学键?能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对于材料学家,关心的是,这种物质处于什么相?有什么杂质相?
2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着自己的学生,我突然就卡壳了。
zhumei185 2011-11-24 20:26
昨天,给我班的学生进行他们大学的第一次考试监考(无机化学期中考试),然后给他们开了一个小班会。自然是从他们此次考试出发,激励一番。 说实话,这些孩子大多是从宁夏农村来的,二本分数线上来的,成绩不算太好,最终幸运地来到了宁夏大学的课堂。对于新的生活,他们还在适应。 同样来自农村的我,一直学习很好,很是体验过那种想出人头地的感受。大学里,最少在自己班,我绝对是学习最刻苦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不管是遗传学,还是其他什么学,我只知道要把课程学好,要把英语学好,并贯彻至考上研究生。但是与我不同的是,这些孩子最初在高中的学习成绩,可能在中游,对于自己的未来可能没有我那么的强烈。对于新的追求,好多人还未曾深想。我尽量与他们多多交流,多多聆听他们的内心想法,结果最多的说法是想毕业后多多挣钱,最关心毕业后能不能挣到钱。想法好一点的,会提到为家里人减轻点负担。感觉这些孩子似乎是长大了,很是现实的一代。但是,监考中,我看到,学生们答题挺费劲儿,几乎80%的人对于考卷上的填空题束手无策(说实话,我看了看,我也一个不会),对其他计算题也是挺无奈。从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考试准备不足,课堂学习掌握的效果估计也不好。 我很想狠狠的批评他们一顿,可是话到嘴边,突然就卡壳了。学习成绩的高低,与智力的差异和努力的程度相关。但是,我怎么知道人家到底是哪种情况呢。最后,只能是说,“看大家考试情况,感觉很是失望,我想大家应该感到试题相对于自己的困难。所以,以后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不要不顾自己精力的参加那么多的活动。要多想想家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要对得起父母。” 我想,以后还要继续与他们多多交流,多多了解一个各个学生的特点与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才能更好地评价并指导他们。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2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荒唐言——开篇
yishuweii 2011-5-30 18:35
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从黑土地上,沿着现行的中国式教育之路走来的土博士。博士期间在国际期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经历并且参与了铁基超导体研究,通过高压合成手段,参与合成了至今Tc最高的铁基超导材料SmFeAsO(氧空位)。博士毕业后到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做博后,时至今日,半年有余。研究课题从高压下新型超导样品探索以及高压下超导性质研究,到如今的高压磁性材料探索合成。课题都很大,也很笼统。反读之就是课题不够专。 物理基础知识的不够扎实,让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惑。如今跟着一个无机化学出身俄国老板,学习材料研究。 希望这里写下的是一些困惑,收获的是一些答案。 ………………………………………………………………………………………… 写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不过总感觉字数太少。所以就用春田花花同学会校长的话来结束吧。 “校长:各位同学,本校创校快将五十年,未够五十年,但是,差不多五十年啦。很快,本校创校就要超过五十年啦。   校长:恩,在这接近五十年,未够五十年间,本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很多条栋梁,很快,本校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条栋梁。   校长:也许有人会问,校长,你在这五十年里,培养了这么多条社会栋梁,实际上,又有什么用呢?在这,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本校创办,还要很久才够五十周年。   校长:至于本校会不会有机会去庆祝我们的五十周年呢?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就要看本校这个月……能不能收齐同学的学费啦。谢谢各位。”
个人分类: 科学上路|3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学生物学
xiaofeihappy 2011-5-25 20:37
化学生物学是由化学与生物学、医学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成的新兴交叉学科,用化学方法研究生物学,以达到利用天然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小分子调控生命过程的目的,它结合传统的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学科的部分研究方法,使其研究领域得以拓宽。 因为化学生物学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前沿研究领域,它所创制的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将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重要的研究工具。例如,蛋白质、核酸、糖的复合物等生物大分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为药物或药物中间体使用,在医学事业上有很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化学生物学,我们能够了解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定义、内涵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并认识到蛋白质、酶、核酸、聚糖、相互作用与分子识别、化学物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中无机、有机化学方程式汇编
热度 1 yaoronggui 2011-3-9 08:59
高中无机、有机化学方程式汇编 下载地址: 高中无机、有机化学方程式汇编.doc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3915 次阅读|2 个评论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无机化学第十五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2-3 20:19
(1)这是昨天(12月2日)上午3,4节的内容,四节课后头疼欲裂,去收拾了一下惨不忍睹的头发,期待休息一下,事实上,坐在那里就睡着了,好像真的有点坚持不住了。下午又开了三个小时的会,研究接下来的一个月的工作,仍然头疼,晚上早早睡了,今早头不痛了,一大早来参加校运会。 (2)这次课的内容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关于这两族同学们不陌生,而且掌握了单质和化合物的一些变化规律。新鲜的内容有不活波金属置换活泼金属、液体合金、钠负离子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的经验判据等,最新鲜或者值得研究的对角线规则和次级周期性,尽管它们出现的根本原因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下面是本次课的演示: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3)课件中有些附录和隐藏的片子,主要是一些物质的用途、研究或技术前沿等,以拓展同学对本学科的了解。 (4)通过碱金属的制备,同学们应该可以了解到置换反应除了跟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跟反应的条件和体系有关,中学时学习的金属活动顺序表不是一成不变永远正确的。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5382 次阅读|2 个评论
碳族和硼族元素(3)和氢及稀有气体——无机化学第十四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2-3 19:48
(1)这是11月30日下午1,2节课的内容。下午4:30立即召开了2010年广东省研究生化学学术研讨会的筹备会议,直到6点多,只好现在补上手记了,没办法,这周忙晕了。 (2)这次课主要是完成了铝分族的学习,并且以复习的方式学习了氢和稀有气体。 (3)铝分族中主要是四种金属的单质,特别是铝的成键方式;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的变化规律,从中进一步认识到第四周期元素的特殊性和惰性电子对效应。下面是这部分内容的课堂演示: 碳族和硼族元素(3) (4)氢和稀有气体的内容大多数是中学学习过的,以复习为主,比较新鲜的或许是固体氢和氙的化合物的发现和结构。课堂演示如下: 氢和稀有气体 (5)通过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现,我们可以体会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首先是质疑,其次是理论计算和结果支持,第三是设计实验方案,接着进行产物表征和分析。也可以认识到化学热力学在合成中的重要性。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48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碳族和硼族元素(2)——无机化学第十三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2-3 19:28
(1)这是11月29日的3,4节,当天下午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的老师们来调研,我们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就没时间及时写手记了,一周很快就忙过去了。 (2)这次课的主要内容是碳族的锗锡铅和硼族的硼,原本计本次课中的铝分族只好延至下次课了。 (3)锗分族主要了解它们的单质的性质,重点是铅( IV )的氧化性和锡( II)的还原性;硼中主要是单质硼的缺电子结构以及成键包括氢桥键等、硼酸、硼砂的结构和用途。下面是本次课的演示: 碳族和硼族元素(2) (4)演示中有部分隐藏的片子,介绍一些用途或前沿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了解。 (5)在课堂中讲到的一些实验经验或方法、科学家的故事或者时事,比如技术壁垒导致的贸易摩擦等对于方法论的建立和思考或许是有益的。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4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碳族和硼族元素(1)——无机化学第十二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1-26 16:01
(1)这是11月25日3,4节的内容,关于碳和硅的结构和性质。 (2)这次课的内容看起来有点儿多,主要是增加了多个附录和拓展阅读,而且受上传文件大小的限制,只好拆分成4部分。课堂演示如下: 碳族和硼族元素(1)-1 碳族和硼族元素(1)-2 碳族和硼族元素(1)-3 碳族和硼族元素(1)-4 (3)关于碳主要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以及碳的还原性,在这里是通过Ellingham图说明碳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碳酸盐的生成由于存在着水解过程,生成的产物需要多考虑一个因素;至于碳酸盐的稳定性主要考虑阳离子的极化作用。 (4)就硅而言,主要掌握高纯硅的制备方法及用途;理解硅烷与甲烷性质间的不同及原因;硅的含氧化合物中主要掌握不同的结构。 (5)这部分内容与现代生活和研究联系紧密,给出了过个相关的研究内容或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期望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4784 次阅读|1 个评论
氮族元素(2)——无机化学第十一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1-26 10:53
(1) 这是11月22日3,4节课的内容,是我在出差期间,请另一位同讲无机化学的老师讲的。 (2)作为氮族元素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磷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卤化物和硫化物;也介绍了砷锑铋的性质。下面是本次课的演示: 氮族元素(2) (3)磷的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比较复杂,作为了解;磷的氧化物是比较熟悉的内容,结构与分子式之间的不同应该可以理解;含氧酸的种类较多,性质显得有点多,特别是酸性存在特殊性;通过脱水缩聚生成多种酸。卤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作为了解。 **这节内容中可以顺便了解富营养化污染问题和防止方法。 (4)在砷锑铋中可以了解共熔合金和硬质合金,重点掌握砷相关的物质和性质。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4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氮族元素(1)——无机化学第十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1-26 09:58
(1)这是11月18日3,4节课的内容,也就是出发前往成都的当天,没时间写这段手记了,其实这次课的想法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补在这里。 (2)氮族元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氮族元素的通性和氮元素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下面是本次课的课堂演示: 氮族元素(1) (3)本次课中有几个节点是需要理解的:氨解可以结合水解的意义来理解;联氨的自偶电离可以结合水的自偶电离理解;叠氮酸应该是新接触的概念,仅作了解要求,也可以顺便了解一下click chemistry。 (4)氮的氧化物除了了解其种类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外,主要是理解其结构意义。这里也是特别要说说的: 通过三氧化二氮的结构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物质本身的结构与结构理论间的因果关系。物质本身的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测定其键长、键角等晶体参数;而各种各样的结构理论,包括杂化轨道、离域 p 键 、分子轨道理论等,都是为了说明或者让人理解物质结构而出现和 存在的。而不是相反,用物质本身去套结构理论,事实上,结构稳定存在的根本在于其能量最低。 (5)氮的含氧酸及其盐主要是了解其主要化学性质,没有过多的难点。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3848 次阅读|1 个评论
氧族元素(2)——无机化学第九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1-25 19:20
(1)这是11月16日7,8节的内容,当时忙于各种事务,没有及时上载。 (2)作为氧族元素的第二部分内容,重点是与硫元素相关的内容。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在高中化学中接触过的。下面是本次课的演示: 氧族元素(2) (3)要掌握的新内容或者难点是各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形成,硫化物在颜色和溶解性方面性质独特,在物质的分离和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能够熟练掌握。 (4)量子点的知识是作为拓展的前沿做简单的介绍,希望同学可以了解到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尺寸下具有不同的颜色,或许可以进一步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吧。 (5)本章中对硫的性质做了图形式的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这种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要先预习,了解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分清哪些是全新的内容应该作为听课重点;其次在复习时,学会在头脑中回忆、整理,画出结构图,从中找出存在问题的节点,重点学习和复习这些细节。这或许是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吧。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36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氧族元素(1)——无机化学第八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1-15 14:32
(1)今天天气有点儿阴,投影仪的效果又不太好,教室内拉着窗帘黑黑的,真是让人容易犯困啊。前面两节课是高等数学,确实需要大脑高速运转。 (2)事实上,这次课的内容很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主要是氧族元素的通性、氧、臭氧、氧化物、过氧化氢,都是曾经接触过的。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也是比较熟悉的,相对陌生的或许是物质的结构问题,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下面是本次课的课堂演示,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各类反应方程式: 氧族元素(1) (4)与氧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问题;臭氧在处理电镀废水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5)跟同学们谈了谈方法论的问题,如何慢慢建立起研究问题的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四年后即使忘记了无机化学中的方程式,也能记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29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卤素(2)——无机化学第七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1-12 15:16
(1)这次课本来计划讲两部分内容的,一部分是卤素的后面三分之一,另一部分是氧族的前三分之一;实际上等于只完成了卤素部分,包括卤素的氧化物和卤素的含盐酸及其盐。 (2)卤素的氧化物其实是含氧酸及其盐的基础,当然氟只有氧化物而没有含氧酸,即使制得也只是瞬间存在。含氧酸及其盐是本章的重点,要了解酸的命名方式;掌握酸的性质变化规律,并且要注意到溴和碘的含氧酸及其盐的特殊性。 (3)本章的课堂演示链接如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2154 (4)这次课跟同学们讲了讲我心中的矛盾:元素部分的教学时数较少,而内容庞杂,可以无限制地充实内容,当然也可以无限制地缩减内容,我自己在建立一个相对完整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只讲重点要点的两极中徘徊。卤素用了四个学时,比计划多用一学时,但是我还是觉得没有讲到位。如何做更好或者同学们希望怎样调整更适合大家,请在下面留言,或者发邮件给我,都可以。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3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卤素(1)——无机化学第六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1-9 21:24
(1)这次课,真是累得够呛,口干舌燥的,嗓子哑着讲课,自己难受,别人也难受,可是没办法,只好大家都忍受了。 (2)今天要学习卤素的三分二的内容,哇,真是多啊,我准备的东西也有点儿多,也许我有点贪心,总想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东西,其实可以精简一些或者作为隐藏页面由同学自学。 (3)作为元素部分,涉及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看,思路是分为单质和各种化合物,分别研究他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有些涉及到结构。重点是探讨这些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反常的不规律性,并能够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给予解释说明。可能化学反应式有点多,不好记,但是知道了反应原理,写出来也不算太难吧。 (4)下面是本章的演示,其中一部分是下次课的内容。 卤 素 (5)绝大数同学上课是认真的,思维也在运动,不过也能反映出差别,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有的同学显然在思考、搜索,但是没搜到结果。都没关系,多几次反复和练习就好了,今天的思考题较多,大家要不断地想,或许有点累。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33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用信任和诚信做赌注——无机化学第五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1-8 13:50
这个题目是在今天上课的时候想出来的。说是上课其实是随堂的期中考试,在这次监考中,我的做法与往常迥然不同。 没有事先安排座位,也没有大肆宣讲考场纪律。只是告诉大家是闭卷考试,请收起课本和笔记本,独立完成自己的答卷。 中间也只是为了了解答题速度和进程而巡视了三圈,有个别学生用自己的本子或纸张做演算纸,我也没有翻看,更没有翻看学生的试卷,检查是否有夹带。其余时间基本坐在讲台上的椅子上,看看教材,偶尔抬头看看学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信任他人的诚信。我的硕士生导师周师庸教授,当年给我们上完课后期末考试,监考我们时进来发了卷子,就独自面对窗户做自己的事,任由我们自己答卷,直到下课收卷。我没问过周老师为什么这么做,也许是太忙了,也许是信任。 在今天的考试中,我在想这是一场没有约定的赌局,我跟学生分别用信任和诚信做赌注,不知道最后谁会赢,当然我希望的是双赢。 前80分钟,还是令人欣慰的,至少没有被我偶尔看到或听到什么。最后10几分钟偶尔抬头看到一名女生在斜着眼看旁边人的试卷;过一小会听到有点声音,抬头望去一名学生半挡着嘴说着什么,旁边的同学听着写着。当然了,在收卷的时候,自由发挥的就多了,唉~~~ 这场赌局的结果究竟如何呢?谁来评判一下。 (注: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无任何商业用途,谢谢制作者!)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3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学电源与电解——无机化学第四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0-26 17:48
(1)这是10月25日第3.4节课的内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最后一节。 (2)本次课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几种化学电源并简介了电解。课堂演示如下: 氧化还原反应(4) (3)本节的内容为了解,介绍了5种化学电源,在课件中做了比较丰富的介绍,有的内容比较难,可能不容易理解,但是可以了解一下做研究和做电池的知识。 (4)下面是两个关于燃料电池的介绍,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这种新颖的电池。 燃料电池报告1 燃料电池报告2 (5)绝大多数同学上课是很认真的,也能做复习,能够提出问题,这很好。但是从问题中,能够反映出有的同学对于基本概念还没有真正理解,比如电极电势和电动势、能斯特方程的写法以及在电极电势和电动势中用法、电池符号的写法和含义等。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 (6)加深理解的一种方法就是做练习,尤其是先完成课后的练习,即使不是作业题也要练习,同时在做练习的时候要学会总结规律,看看每个练习能够得到怎样的结论,加强了哪个知识点。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29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能斯特方程和学习方法——无机化学第三讲手记
jlxt33 2010-10-21 22:37
(1)今天又是连续四节课,到第四节的时候,真的觉得有点儿累了。 (2)这次课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难点和重点能斯特方程,主要解决非标准状态下电极电势和电动势的问题,下面是本节的课堂演示。 氧化还原反应(3) (3)要掌握能斯特方程的写法,并据此研究温度和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4)理解电势-pH图的做法、研究内容,了解水溶液的电势-pH图。 (5)同学们基本上都很认真地紧跟进度,随堂练习也基本可以顺利完成,尽管内容比较多,进度快。当然有两三个神游他处的,难免啊。很可爱的一群孩子,每次都是愉快的教学体验。 (6)本次课比较特殊的是以学习方法开始和结束。在课堂开始前,跟同学们探讨了一下学习方法问题。比如大学期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建立起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而不只是学会做题,要解决方法论问题;在完成好学业的前提下,锻炼其他的能力,解决好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问题;等等。连续两次发现同学们不太注意开始讲课时的引言部分和教学内容结束后的小结部分,再次谈了三分钟的学习方法问题,主要是告诉大家要教学中引言和小结环节的目的和重要性。看来很多同学可以接受这样的说法。希望大家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个学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5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池反应的热力学——无机化学第二讲手记
jlxt33 2010-10-19 18:43
(1)这次课的教室是没有讲台的,因此是一次平等的教学过程,只是要伸长了脖子去关注坐在最后面的同学的学习状态了,毕竟103人啊! (2)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第二次课,首先复习一遍电极电势和电动势,这些概念太重要了;其次就是介绍电池反应的热力学了。下面是本次课的演示: 氧化还原反应(2) (3)从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开始,并扩展到电动势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由此来判断电池反应的方向和进行的程度。 (4)再此基础上讨论了电动势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标准电极电势进行研究。 (5)元素电势图和自由能-氧化数图是本节学习的两种图形,图形对于科学研究是很重要的手段。这两种图对于研究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认识元素的性质都是很重要的。其中元素电势图比较直观,易于理解;相对地,自由能-氧化数图有点复杂,用途也很广泛,更多的说明和例子可参见演示中的隐藏的部分片子,另外下面这篇文章也是关于自由能-氧化数图及其应用的,也可以作为学习资料。 自由能-氧化数图及其应用 (6)连续上课吃的太多,对于消化吸收都不利,好在中间可以间隔一天,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这一天好好反刍,把这些概念和关系弄明白,自己抽时间做本章的习题,找出不明白的题目和内容来,大家一起讨论。 (7)下次课将讨论能斯特方程,来解决非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电势和电动势的问题。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3613 次阅读|3 个评论
新鲜出炉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机化学第一次课手记
jlxt33 2010-10-18 19:13
(1)今天是第一次给90后的10级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上无机化学课。 (2)先跟大家聊下天,总体还算开朗,但是也不乏拘谨。 (3)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一部分:基本概念,演示内容如下: 氧化还原反应(1) (4)主要是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有些是中学时学过的,有的则是新建立的概念。特别是要掌握电极电势、电动势。 (5)教室没有阶梯,后面的同学看屏幕和听课可能会有困难;投影也有些不清晰,有的同学看不清楚。 (6)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只是不太习惯做随堂练习和记笔记,课堂和记录和思考与课后看课件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7)希望能跟这些90后的小朋友们尽快熟悉和适应,愉快地学习。
个人分类: 无机教*学|3207 次阅读|2 个评论
《无机化学》对无机材料工程专业不重要吗?
wangxh 2010-4-16 09:00
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两个方向的学生来说,《无机化学》真的不重要吗? 鄙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方向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无机化学》知识非常匮乏。询问之后了解到,学生在大一仅仅学了48学时的《 普通化学 》。学生说,书的内容浅、老师讲的也浅,甚至达不到高中化学的深度。找来一本看了看,感觉安全工程、经济专业挺适合跟科普差不多。 查了国内一些设置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学校的培养方案,《无机化学》都是很重要的基础课,而且设置学时一般不少于80学时。所以在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时,就把《普通化学》改为80学时的《无机化学》。 有意思的是,讲授金属材料方向课程的部分教师则认为《化学》基本没什么用,打算把《普通化学》也给砍掉! 就刚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向09级34位学生群发一个信息: 你们学的大学化学是不是这个?大学化学,编者: 徐雅琴、张金桐,中国农业出版社 。收到的几个回复如下: 看看回复,只能是一声唉息,这可是上学期刚刚学的呀! 请各位帮个忙,给点建议或观点,倔人俺在此深表谢谢!
个人分类: 教之道|5157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