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黑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黑熊如何度夏
huailu49 2013-8-3 10:09
个人分类: 动物世界|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黑熊入城也兆火 – 古代消防文化考之三
fpe 2013-7-16 08:51
黑熊入城也兆火 – 古代消防文化考之三 最近看到加拿大的新闻“卑诗米臣市 (Mission)11 日晚发生黑熊袭击路人事件,所幸受袭男子仅受轻微抓伤,黑熊逃走。同日温哥华岛索克市 (Sooke) 一男子在自家房屋外遭遇黑熊,随即给了黑熊一耳光,成功吓走黑熊。这次罕见的黑熊袭击事件发生在 11 日晚 8 时左右, 30 岁的男子哈特 (Elias Hart) 刚从快餐店买完汉堡,行至丛林山径时遭遇黑熊。哈特称,当时与黑熊的距离不到一米,他的第一反应便是转身逃走,不过被黑熊扑倒。幸亏旁边有铁栅栏,哈特立即爬起来,爬上栅栏对着黑熊大叫,并朝熊挥舞手臂。哈特说,「我爬起来时,黑熊正要向我扑来」,随即他翻过栅栏到另一边的公路,此时黑熊也准备要攀爬栅栏,但被路过车辆吓退,逃进森林 。”联想到中国古代对黑熊入城与火灾关联的迷信,笔者无聊,就来研究研究黑熊兆火的不靠谱研究。 最近,新闻上不断有老虎出没,黑熊伤人的故事,一些善于拍马屁的人就说,这是环境改善,生态恢复的吉兆。可是古时候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环境污染,怎么也会老虎成灾,黑熊入城呢?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弘治九年( 1498年)。是年 八月,有黑熊自都城莲池缘城上西直门,官军逐之下,不能获。啮死一人,伤一人。十一年六月,有熊自西直门入城,郎中 何孟春谓同列曰: “ 熊之为兆,宜慎火。 ” 未几,在处有火灾。或问孟春曰: “ 此出何占书? ” 孟春曰: “ 余曾见《宋纪》:永嘉灾前数日,有熊至城下,州守高世则谓其倅赵允绦曰,熊于字 ‘ 能火 ’ ,郡中宜慎火。果延烧十之七八。余忆此事,不料其亦验也。 ” (据《明史·五行志》三,“毛虫之孽”) 这里有两个故事,一个故事发生在明代弘历九年,这是什么时代?竺可桢老先生告诉我们, 1470到1520年间,是气候变冷的时段,所以由于生态的变化,黑熊也找不到食物,准备到北京城打秋风,找口粮,这是黑熊入城的背景原因。那么有没有灾情呢?公元1503年,广东惠州人何昕到徽州担任太守,发现当地火情严重,于是推广南方的防火墙经验(大概是唐代宋璟开发,或宋代苏东坡搞的防火措施),为徽派建筑增加了一份地方特色(粉墙黛瓦)。查徽州火灾历史,1450~1500年间,徽州的重大火灾特别多,一方面是天气变冷导致的取暖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天气变冷会导致干旱,所以水源减少,社区的控火能力减弱。两种因素结合起来,就是“黑熊兆火”的重要原因了。 另一桩故事,宋代的古人并不这么看,当时的 高世则用拆字法,来认识 “黑熊兆火”的关联。熊者,能火也。所以当慎火 (控制火源)。 查《中国火灾大典》,永嘉(温州)之火灾,发生在南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距离1135年全球变暖之年正好30年。1135年,伦敦大火,1131~1136,绍兴年间,杭州火灾特别多(因为南渡人口,也因为天气有利火灾扩大),赵构对杭州火灾管理的意见特别多。发生在温州的火灾,导致官民舍十分之七八被焚,符合气候变冷期间,火灾多发,伤亡不大的观察结果。从火灾动力学理论上来看,变冷期间的火灾,缺乏风力的相助,因此蔓延速度不快,所以人们有充分的时间逃生。最典型的例子,是1666伦敦大火,过火13000栋建筑,只有6人死亡。也许温州之灾并不能代表大火(因为伤亡不多,所以影响不大,不看过火面积,根本看不出火灾的特殊性),可是因为拆字法,给我们留下了“黑熊兆火”的典故。所以关于黑熊的故事传说,浸透着独特的消防文化。 还有一则故事,说明熊从火的来源。周亮工《字触》亦记温州永嘉故事云:“绍兴已酉,永嘉火灾。前数日,有熊自楠溪之江浒,跃入小舟,渡至城下。初不惧人,命猎士杀之。时高开府世则寓城中,谓其卒赵允蹈曰:熊于字为‘能火’,郡中宜惧火烛矣。不以为然,已而延烧官民舍什七八,独州治存焉。”汉字向有拆字一格,熊之从火,渊源有自,今观此,则此语未免失检也。孔剑秋《心向往斋谜话》于“一个人两只眼”火字哑谜外,又引《扬州营志》云:“新城缎子街一带铺户,每于晚间发见黑人在屋上跳跃往来,或疑是窃贼,执梃捕之,旋复不见。有人曰:‘此熊也,熊为能火,祝融氏将税驾而来乎?’未几其地果为焦土。熊字下四点从火,非猜谜社家不能知此种微妙也。” 2007年以来,国内不断发生黑熊伤人的事故(见附录)。2010年,日本的黑熊伤人也达到一个高潮。如果需要一个解释,那么阿拉斯加捕鱼周期所代表的全球洋流PDO气候周期,或许可以解释“黑熊兆火”的气候背景。一般认为,自从2007年以来,全球进入变冷的周期,干旱增加,疟疾增加,降水减少,风干物燥,大规模社区火灾(如福州大火)增加,这是有内在关联的。如果没有食物,黑熊只好到社区来讨食,于是与人类发生冲突。如果懂得火灾蔓延原理,就可以理解“黑熊入城”与“大火上门”的内在联系。虽然“黑熊入城”未必直接带来火灾,但低温干旱带来的取暖需要和水源缺乏,确实是社区火灾频发的背景原因了。联想到最近中朝两国之间的渔业冲突,或许可以从气候变化方面来解释。中国的渔业资源枯竭,是污染造成的么?阿拉斯加没有污染,为什么也存在一个丰枯期内? 任何重大灾情,如果超出社区控制能力,往往是气候原因造成的。这就是我国古代天灾的灾字,用上水下火来表示,表示天火(气候原因),而普通的室内火灾,则是宝盖头的人火(失火原因明确,火场损失不大的火灾)。简体字已经不能区分二者的差别了。火灾的气候背景,是很难琢磨的,因为不可重复,所以有臆测的成分在内。如果重复多了,臆测也就是规律了,靠谱不靠谱,留待读者评说。 附录:黑熊伤人的案例见 http://tieba.baidu.com/p/1008827543 2007年2月6日,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芒公村贺盼四组,27岁的钟叶荣和其他3人上山采糯米藤突遇黑熊,一女孩头部、后脑被黑熊抓伤,钟叶荣整个面部、上颌部都被黑熊撕掉,只剩一只眼睛有视力。 2007年8月31日,丽江市老君山傈僳族妇女鱼香花被黑熊袭击。半个月后,这头黑熊又打死了鱼香花的亲哥哥。这种情况下,当地村民要求追究熊的“刑事责任”,要求警方将黑熊击毙。 2007年9月19日,临沧市临翔区忙畔乡岔河村的张正光在野外放羊时遭遇黑熊,虽然经过搏斗而从熊口逃生,但他的嘴巴、左胸、左腹和左腿上还是被黑熊抓伤。 2007年10月初,保山市昌宁县耇街乡阿路箐村的杨国昌在村后的山上放羊时,遭遇黑熊袭击,经过殊死搏斗,他只身一人打赢了黑熊后却身负重伤。 2008年2月14日,云南省 苟街乡打平村仙水洞村民 59岁熊富芝力搏黑熊颈断而亡。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3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如何破解——由归真堂活雄取胆引起的话题
热度 3 sqzhang 2012-2-28 07:16
首先声明,本文不是学术著述,只是随手记录的一点感受,因此不论资料来源还是数据均不够准确,观点也未经精雕细琢,请网友原谅,并希望在这些方面不要过多指责。如此不成熟的东西写在这里,其目的只是和大家一起来讨论,或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闲聊而已,如有不同看法尽可畅所欲言,但反对谩骂,如有谩骂的评论我一律删除。 下面言归正传。 最近几天,归真堂的活雄取胆成为媒体的焦点话题,各方纷纷扰扰,言辞激烈。在这些言论中我认为有一个话题大家都很少涉及: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 不错,黑熊是一种珍惜动物,是国家明令规定的二级保护动物。 为什么要保护?因为黑熊已经频临灭绝。黑熊频临灭绝的原因很多,我们就不去详细谈论了,但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人类的猎杀。之所以猎杀,首先是因为熊皮非常值钱。至于黑熊胆,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视为珍贵药物。基于这种原因,不少国家都制定法律,严格禁止猎杀黑熊,对猎杀者会判以重刑。 受到这种保护的不只是黑熊,比较著名的还有大熊猫、老虎、穿山甲等等。我国有详细的保护名录,我就不在这里列举了。另外还有一大批受到这种保护的植物。 为了切实有效的保护这些动植物,不少地方建立了保护基地。保护基地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这些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禁止人为破坏,当然更禁止猎杀动物,砍伐、挖掘植物等行为。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则是建立繁育基地,人工培育,以扩大这些动植物的种群。最典型的繁育基地就是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 卧龙基地对大熊猫的保护非常成功。成功的原因我想有这样几个:⒈ 卧龙基地的运作模式是全部费用都由国家出,没有保护经费之忧。⒉ 大熊猫只有我们国家有,而且只有卧龙有,别无它处,卧龙地处深山,人烟稀少,人类的经济活动不多,也就是说,保护的难度较小;⒊ 除动物园参观的门票收入外,没有发现大熊猫的任何经济,或者是商业价值。 其它动植物似乎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了。 丹顶鹤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建有盐台、扎龙、双台河等多个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我只去过扎龙,但却是去过多次。我的感觉是,和1980年代相比扎龙的丹顶鹤已经很少了,以前那种成群飞舞的景象基本不见了。扎龙的经费也是国家全出,也建有繁育基地,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保护难度太大。扎龙地处大庆油田,周边又是黑龙江省的重要产粮地区,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一句话,扎龙所在地的经济活动非常强烈,由此而造成的湿地破坏比较严重。 东北虎是我国的又一个一级保护动物,它的命运就更差了。首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东北虎的保护区。只是在2010年5月才宣布,将建9个野生东北虎保护优先发展区,争取2022年达到40只。请注意,这只是优先发展区,还不是真正的保护区,而且数量也只有40只。 有没有更好方法保护东北虎呢?看起来人工繁殖最有效。1996年国家从研究、保护、科研、饲养、繁育、旅游、观赏东北虎的角度出发,在美丽的松花江北岸、毗邻太阳岛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占地144万平方米的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现拥有各种不同年龄的纯种东北虎800余只。黑龙江还有另外一个东北虎繁育基地,在横道河子。位于海林市的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自1986年建立以来,这个繁育中心内的东北虎已由最初的8只种虎,繁育到了今天的1000余只,这其中除了占有量最大的东北虎外,还有2只孟加拉虎,8只白虎,5只黑虎。    不幸的是,正如吕喆老师所说,林园的东北虎已经饿到吃草了。还有。沈阳的虎园也曾一度陷入倒闭的边缘,只是在舆论的呼吁下,沈阳政府接管后才得以继续存在下去。横道河子的情况如何,最近未见任何报道,我也就不知道了。 东北虎繁育保护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钱。据介绍,一只东北虎一年的饲养成本为3万多元。沈阳虎园、黑龙江林园和横道河子虎园遇到的都是这个问题。他们最初的思路都是以虎养虎,以养促护。那就是把虎养起来,用卖虎皮、虎骨等虎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生存和发展。但是,国家的一纸文件(什么时间发的这个文件我就记不得了,大概是2000年左右的事情吧)规定,任何虎产品的交易都是非法的,于是他们的打算彻底行不通了。这个规定不仅限制宰杀、猎杀东北虎,而且对自然死亡的也规定不得加工出售。老虎也会生老病死啊,死老虎怎么办呢?不能掩埋,因为担心会有人把死虎偷出去剥皮、取骨、食虎肉,因此只能冷冻保存。这些虎成了养虎者一块烫手的山芋。“扔也扔不得,卖也卖不得,动也动不得,只得一直冷冻存放,还要人员24小时值守。”好在林园和虎园后来都由政府接管,钱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黑龙江和沈阳的钱来自那里,未见报道,我想,无非是和卧龙一样,纳税人掏就是了。当然,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地想办法。不过,就我所知,目前也还只有旅游参观的门票收入,对养虎来说,这点钱肯定是杯水车薪了,否则也不会让老虎吃草。 死虎的处理则依旧是个悬案,可总这样悬着也不行啊,死虎会越来越多的,扩大冷冻设备的投资、冷冻设备运行都是要花钱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归真堂的黑熊又出现了这种局面。 不养吧,这些珍稀动物的种群发展就非常缓慢,就像丹顶鹤那样即便保护起来了还会继续减少,甚至彻底灭绝。养吧,种群迅速扩大了,而且可以逐渐进行野化熟练,使它们真正从灭绝的威胁中解脱出来。这种野化熟练,卧龙和林园都已经在进行了。但是,钱从那里来?一定要纳税人掏吗?要知道,纳税人的钱有很多用处的。别的不说,我们还有那么多的贫困人口呢。 我不是说国家在动植物保护上不该花钱,目前的情况是这种钱太少了,应该再多很多才对。卧龙、扎龙的钱都花的非常好。我只是说这个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筹措。 是不是可以让林园、横道河子、虎园和归真堂按照他们当初的想法进行下去呢?当然,也不能对他们放任自流,只为赚钱,同时还要给他们一定的保护任务,例如每年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动物经过野化熟练,然后放归山林。 对我的这种说法,动物保护人士肯定是不认可的。否则,归真堂的事情也不会闹成这个样子。但是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回答:你说怎么办吧。不养的后果就是让它们彻底灭绝,养就要花钱,而且你没有权利要求纳税人来掏这个钱(纳税人是不是愿意掏,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也许你不提要求我这个纳税人就主动同意掏了呢)。 这些动物保护人士不仅要保护这些珍稀动物,他们还要保护狗。对动物保护人士保护狗的做法我就实在是不能认同。你可以不吃狗肉,不杀狗,也可以在狗死后给它举行隆重的葬礼。但是,你有什么理由不让别人吃狗肉呢?猪、鸡、牛、羊,这些动物的肉你吃吗?即便你是素食主义,也不能反对别人吃这些肉吧。可他们就是要拦路、截车,上演一出又一出的闹剧,还要给自己戴上一顶“高尚”的帽子。依我看,你可拉倒吧,这实在没有一点点高尚可言,只能说是无理取闹、强加于人。 然而,植物保护的情况与此相比却大相径庭。 银杏、红豆杉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并建有梁野山红豆杉自然保护区,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浙江省西天目山银杏自然保护区等多个保护区。现在对这些野生植物的破坏或者利用仍然是严格禁止的。 自从发现银杏和红豆杉的药用价值后,银杏和红豆杉的种植迅速崛起,种植规模一扩再扩。药用银杏和红豆杉全部来自人工种植。在此之前,银杏和红豆杉的保护也曾经遭遇强烈的非法侵犯,但实现了规模种植后,再没有人去打野生银杏和红豆杉的主意了。即便不在保护区内的银杏和红豆杉也被作为古树而保护了起来,甚至是无意的破坏(例如,失火)也备受指责。这些野生植物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什么人对砍伐、使用,甚至破坏人工种植的银杏和红豆杉提出过异议(这些植物的所有者受到财产侵犯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它们贵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为什么连狗(一种非常普通的家畜)都不如呢? 同样是被保护对象,植物和动物为什么就如此不同呢? 难道只是因为植物不会疼,而动物却会疼?不过,你又怎么知道砍伐树木时树木就不疼呢? 完毕。 本文写完后,看到了《动物保护“激进派”》的一组图片。本欲贴在这里供大家欣赏,可惜图贴不上。就发个链接,大家自己去看吧。 http://news.hsw.cn/system/2012/02/28/051255508.shtml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296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科学》发表对黑熊冬眠的研究论文
李丕鹏 2011-2-18 21:52
一般而言,某种生物的体温每下降 10 摄氏度,其代谢活动会减少约 50% 。然而,美国研究人员 2 月 17 日公布的最新发现表明,尽管阿拉斯加黑熊冬眠时体温只下降 5 到 6 摄氏度,其代谢活动却急剧下降,只有正常水平的 25% 。 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及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监控了部分黑熊 5 个月的冬眠时间,他们观察到,这些熊的体温缓慢地以 2 到 7 天为周期在 30 至 36 摄氏度之间波动。这种现象从未在较小的冬眠动物中发现,而且研究人员此前也根本不知道在哺乳动物中存在这种情况。 通过测量黑熊在模拟巢穴中冬眠时的氧气消耗量,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黑熊的代谢活动比夏天时的水平低 75% ,其心率也会从每分钟 55 跳减缓至 14 跳。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黑熊冬眠结束之初,其代谢活动仍然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 2 到 3 周后才完全恢复正常水平。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黑熊冬眠醒来时,其肌肉、骨质等都完好,功能都没有丧失,如果能够发现黑熊这一本领的遗传学奥秘以及降低代谢需要的机制,就有可能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用于预防骨质疏松、废用性肌萎缩,甚至可将受伤者置放到某种活动力暂停或降低的状态,直到他们能接受先进医疗护理,即把抢救治疗的黄金小时延长为黄金日或黄金周。(来源:新华网任海军) Science 18 February 2011: Vol. 331 no. 6019 pp. 906-909 Hibernation in Black Bears: Independence of Metabolic Suppression from Body Temperature ivind Tien 1 , * , John Blake 1 , Dale M. Edgar 2 , † , Dennis A. Grahn 3 , H. Craig Heller 3 , and Brian M. Barnes 1 , * Author Affiliations 1 Institute of Arctic Biology,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Fairbanks, AK 99775, USA. 2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School of Medicine, Stanford University, CA 94305, USA. 3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CA 94305, USA. Author Notes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otoien@alaska.edu (O.T.); bmbarnes@alaska.edu (B.M.B.) † Present address: Lilly Research Centre, Eli Lilly, Windlesham, Surrey, GU20 6PH, UK. Abstract Black bears hibernate for 5 to 7 months a year and, during this time, do not eat, drink, urinate, or defecate. We measured metabolic rate and body temperature in hibernating black bears and found that they suppress metabolism to 25% of basal rates while regulating body temperature from 30° to 36°C, in multiday cycles. Heart rates were reduced from 55 to as few as 9 beats per minute, with profound sinus arrhythmia. After returning to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and emerging from dens, bears maintained a reduced metabolic rate for up to 3 weeks. The pronounced reduction and delayed recovery of metabolic rate in hibernating bears suggest that the majority of metabolic suppression during hibernation is independent of lowered body temperature.
个人分类: 精品转载|2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只有跑才能活
SoSoliton 2010-4-16 11:41
有个关于经济学家的笑话:经济学家与物理学家林中散步,突然碰到一头大黑熊,经济学家见状,面无人色,扭头就跑,物理学家说 :“ 你别跑了,我们跑不过黑熊的! ” 而经济学家一边狂奔,一边回头说 :“ 我虽然跑不过黑熊,但我跑得过你! ” 看了这则笑话,我首先想到的两个问题是,一、关于经济学家的笑话为什么要将物理学家拉进来,而不拉数学家、化学家等等;二、我尽管不是物理学家,但我是学物理出身,我碰到这种情景会象物理学家那样吗?第一个问题我没深究,第二个问题我有同感,所以我肯定牺牲了。 回到现实。其实, “ 黑熊 ” 与我们形影相随, “ 经济学家 ” 也比比皆是。所以,跑,才能活;不跑,死路一条;跑得慢,也可能死。 人一来到这个世上,就面临着 “ 黑熊 ” ,不跑就不能活。 “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就是铁证。从幼儿园到高中, “ 黑熊 ” 在我们背后, “ 经济学家 ” 在一路狂奔,张三的孩子在练钢琴,李四的孩子进了新东方,我家的宝宝想玩但我又担心人家的孩子都当 “ 经济学家 ” ,只剩我的宝宝做 “ 物理学家 ” 喂黑熊。 高中要考大学,班主任老师的动员令:最后一年,你们要给我拿出半条命来!跑得够狠吧!考上大学并没到岸,读了大学再考研,读了硕士再攻博,跑的动力还是 “ 黑熊 ” ,和那本该死但很难死的 “ 经济学家 ” 。博士是最高学历,但烈士才是最终归宿! 大学教师被认为很受尊敬,但不好混。助教要当讲师,讲师要评副教授,副教授要晋升教授,不跑能行吗?教授该到顶了吧!对绝大多数教授来说,确实是职务到顶职称也到顶,但还是不能歇,不仅不能歇,还要加倍跑。想歇,领导不答应,群众有看法,老婆孩子都会成 “ 黑熊 ” 。经济学家跑得快,拿优秀,数学家跑得慢,刚称职,物理学家不动,只被大锅饭养着。 据说当官是个高危行业,但挺身而出者众多。乡长梦想当县长,县长渴望当市长,市长梦想当省长,省长渴望当国家领导人,跑 “ 部 ” 才能前进。心态好一点,当个县长就知足吧,但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 “ 领导就怕群众没追求,群众就怕领导没爱好 ” ,由不得你呀。做官做到奥巴马那个份上该到顶了吧,可歇歇了?我看奥巴马跑得比谁都多比谁都快,原因还是 “ 黑熊 ” 在背后, “ 经济学家 ” 在狂奔。老奥认定本拉登是 “ 黑熊 ” ,还没逮着,认为伊朗和朝鲜将成为 “ 黑熊 ” ,要居安思危;老奥还担心中国是 “ 经济学家 ” ,美国不能做 “ 物理学家 ” 。 现在看来,有两样东西在使我们跑:黑熊和陷饼。黑熊是逼,陷饼是勾。黑熊与我们形影相随,伴随我们终生,它使我们只有跑到老才能活到老;陷饼是个勾引之物,我们虽然可以置之不理,但既然不得不跑,捞个陷饼跑得更快岂不更好。高明的领导和老板都很善于使用黑熊和陷饼。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