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对应关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屠杀与地球降温:局部巧合对应,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杨学祥 2019-2-16 08:41
大屠杀与地球降温:局部巧合对应,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杨学祥 15 世纪末欧洲人殖民美洲的大屠杀导致小冰期发生? 2018 年 12 月,一篇题名为“ 1492 年欧洲殖民美洲和大屠杀对地球系统的影响”的论文发表在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文章的作者是伦敦大学与里斯大学地理学系的学者。文章认为“哥伦布引起欧洲殖民美洲,杀害了百分之九十的原住民, 减低大气的二氧化碳,引起地球降温 ”。这篇文章只从一方面来考虑地球降温,而没有考虑别的因素,造成极大的误导。 https://weiwenku.net/d/109258115 15 世纪末,大约有 6000 万人生活在美洲各地,过着安宁平静的生活。随着第一批欧洲殖民者的到来,野蛮奴役和扼杀了约 5600 万人,占土著人口的 90 %。 伦敦大学 的科学家们研究认为,欧洲殖民美洲之后导致人口大死亡,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科学家认为,土著人大量死亡后,当地的大片树木被砍伐,植被地被开垦用于农业。树木的减少,使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让地球变冷,历史学家所说的 “ 小冰河时代 ” 到来,成为最寒冷一段时期。 17 世纪初,伦敦的 泰晤士河 一直冻结。全球气温的降低,导致春夏变得寒冷,影响了农作物收成,造成大饥荒,这又引发了战争,造成人口进一步减少。 A controversial paper entitle “Earth system impacts of the European arrival and Great Dying in the Americas after 1492” is recently published in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7:13-36, 2018. (December 2018) 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18.12.004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HBqgy6 中国学者李兆良认为,这篇文章的数据表面很严谨,事实上是无视其他重要的因素,造成误导。 笔者给出的评论是,按此逻辑,中生代恐龙霸居全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原因;而后恐龙大规模灭绝,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是第四纪大冰期产生的原因。难道世界变化成因如此简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160489.html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 如果伦敦大学与里斯大学地理学系学者的论断成立,殖民屠杀就可能成为极端环保主义者和恐怖主义者最后的选项,而这一屠杀会以冠冕堂皇的借口——拯救地球和人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2397.html 15-17 世纪小冰期小冰期发生的自然原因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太阳黑子蒙德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近期研究表明,形成小冰期的原因不仅有太阳活动低值作用,还有强潮汐作用和地震火山作用,形成的相关灾害也不仅有低温冻害,还有中国的严重干旱、沙尘暴频发期、地震火山灾害、瘟疫流感等等,典型事例为我国的明清灾害群发时期。研究其发生原因,寻找预防之策,是当今世界的当务之急。 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大气表面每年获得 5.4 × 10 24 J 的太阳能量,其中, 43% 由于反射和散射而折回宇宙空间, 14% 为大气所吸收,只有 43% 可以到达地表,每年约为 2.3 × 10 24 J 。全球每年水蒸发所需能量为 1.44 × 10 24 J ,占到达地表太阳能量的 63% 。 太阳黑子具有 11 和 22 年周期,在太阳黑子循环和气候效应之间存在着关联。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 11 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 179-200 年。 表 1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Table 1 Sunspot prolonged minimum period, Bad Climatic Condition and lower temperature 事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年) 变暖年 960-1000 1150-1250 1360-1480 1520-1600 1720-1790 1880- 好天时代 965-1010 1110-1165 1360-1420 1525-1600 1725-1790 1915-1996 变冷年 1000-1150 1250-1360 1480-1520 1600-1720 1790-1880 1996- 坏天时代 1010-1110 1165-1360 1420-1525 1600-1725 1790-1915 极小期 1040-1080 1280-1350 1450-1550 1645-1715 1790-1820 注:最后一栏是作者添加的。 图 1 1861 至 1989 年北半球气温变化曲线和太阳黑子周期的长度变化曲线 Fig 1 The symbol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nd the curve individual solar cycles length from 1861 to 1989.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冷暖变化也具有相关性 ( 见图 1) 。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 资料,将过去 2500 年分为 好天时代 (SCL < 11 年 ) 和 坏天时代 (SCL > 11 年 ) ,发现在 坏天时代 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 好天时代 。 好 ( 坏 ) 天世纪 与气候暖 ( 冷 ) 期有好的对应;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 SCL 长 ( 即坏天时代 ) 的对应关系见表 1 。这表明, SCL 长,太阳活动弱,全球气温降低,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 SCL 长(坏天时代)一一对应。从公元 850 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 5 次之多,它们与潮汐最大值对应,与低温和小冰期对应。值得注意的是,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谷值相对应, 1925-1946 年和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峰值相对应。除潮汐变化外,太阳活动可能是拉马德雷现象的形成原因之一。潮汐增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变长、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冷气候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978 年以来卫星的测量结果指出,平均太阳的辐射在每天的基础上,变化达 0.4% ,一个太阳黑子循环大约有 0.1% 的变化。这转化为地表温度有 0.15~0.30 ℃ 的波动,这个值与预测由人类活动“温室增暖”引起的每 10 年温度变化的幅度一致。几百年来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在 0.2%~1.0% 之间,可以解释 19 世纪以来测量到的温度变化。这一问题的争论焦点是,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变化是否足以引起地球气候长周期(冰期和间冰期)和短周期(小冰期与小气候最适期)的相互转变。 Eddy 等人估计,太阳常数变化引起的气候响应与正常发生的变化相比是很小的——太阳常数的变化至多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到零点几度的扰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激发低层大气发生变化的机制。宇宙尘埃云说是一种地外机制,但它也受到近期观测资料的挑战。这表明,太阳活动本身的变化量很少不是障碍,关键在于其他因素对太阳能量的积累和释放。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与 5 次小冰期进退有很好的对应性(见表 2 )。 850-1900 年 6 次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低温期 奥特极小期( Oort minimum )( 1040-1080 ) 麦蒂威密讷极小期( Medieval Minor Minimum )( 1150-1200 ) 沃尔夫极小期 ( Wolf Minimum ) ( 1270-1350 ) 斯玻勒极小期 ( Sprer Minimum ) (1430 – 1520) 蒙德极小期 ( Maunder Minimum )( 1620-1710 ) 道尔顿极小期 ( Dalton Minimum ) (1787 – 1843) 21 世纪极小期 ( 21th Century Minimum ) (2007-20??) 图 2 公元 850 -1950 年太阳黑子变化曲线 http://bbs.lqqm.net/thread-64619-1-1.html 强潮汐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000 年查尔斯 · 季林( Keeling )提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大约为 1800 年。在十五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潮汐、太阳黑子活动和全球气温变化不仅有相同的周期,而且有峰谷对应的历史记录。潮汐和全球气温变化都有 11 、 22 、 200 、 1800a 周期变化,与太阳黑子周期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800 a 周期和 200a 周期的峰谷变化非常明显(见图 2 和表 2 )。除 A 、 B 、 C 、 D 四个潮汐最大峰值外, a 、 b 、 c 三个潮汐小峰值与冷气候的对应关系值得关注和研究。 图3 潮汐强度变化 1800 年周期(据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 2000 ) Fig. 3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 after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 2000 ) 潮汐高低潮有 200 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 1264 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 1270-1350 )和 14 世纪冷气候, 1425 年、 1629 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 Sprer Minimum ) (1430 – 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 )( 1620-1710 )和 15-17 世纪小冰期时期, 1770 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 Dalton Minimum (1787 – 1843) 和 18 世纪的低温期, 1974 年的峰值对应 20 世纪 70 年代的气候变冷。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 200 年周期和潮汐准 200 年周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日月作用,行星作用很小,只有日月的千分之几。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的共振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的 178 年周期对地球寒冷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 200 年周期和潮汐准 200 年周期是近期低温冻害频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表 2 太阳黑子和潮汐的对应关系 Table 2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sunspot and tide 太阳黑子极小期 时间(年) 潮汐极大年时间 时间差 全球气温 欧特极小期 1040-1080 1062 超前 22a 低温 沃尔夫极小期 1280-1350 1264 滞后 16a 低温 史玻勒极小期 1450-1550 1425 滞后 25a 小冰期 蒙德极小期 1645-1715 1629 滞后 16a 小冰期 道尔顿极小期 1790-1820 1770 滞后 20a 低温 21 世纪极小期 2007- ?? 1974 滞后 33a 低温? 太阳黑子、潮汐和地震都具有 11a 和 22a 变化周期。太阳黑子活动与地震和气候有很好的相关性 。太阳黑子和潮汐的相同变化周期和相关性增大了对地震和气候变化的激发作用:太阳黑子极小和潮汐极大值都会导致气温下降。 太阳黑子活动受行星潮汐的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有相同的周期变化,这也意味着地球轨道变化和月球轨道变化同样受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的影响。行星通过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和地月轨道变化,间接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和地震活动。 潮汐高低潮还有 200 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 1425 年、 1629 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 1770 年的峰值对应 18 世纪的低温, 1974 年的峰值对应 20 世纪 70 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潮汐 54-56 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 50-70 年周期对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近 20 年的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6 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 火山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认为, 15-18 世纪的小冰期是由太阳辐射减弱或火山喷发单一作用或共同作用引起,火山灰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阻碍了太阳辐射抵达地球表面。最近研究表明,小冰期从 13 世纪开始,源于公元 1275 年和 1300 年之间的 4 次火山喷发。在过去的 450 年,最近研究发现了火山喷发与大气和海洋低温的联系,短期的变冷时代从 13 世纪到 18 世纪,大气和海洋系统被火山喷发所控制。但是,发生在古老世纪白垩纪的长期变暖时代,发生了最强烈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出的温室气体阻止热辐射返回太空,使地球气候变暖。火山喷发具有双重效应:致冷和致暖。温室效应不是气候变化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必须参与地球的热平衡。 1816 年,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从欧洲、美洲甚至中国,北半球平均气温下降了 0.4-0.7 ℃ ,被称为无夏之年。一般认为原因是处于道尔顿极小期。在此之前的蒙德极小期造成了北半球持续 70 年的连续低温。但是造成 1816 年寒冷现象的更直接原因是 1815 年坦博拉火山喷发, 1809 年也发生了火山喷发。在此期间还有两次火山爆发,分别发生在 1812 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和 1814 年的菲律宾。 最新研究认为,地球小冰期始于 13 世纪后期,这比当前地质学界普遍接受的小冰期起始时间提前了 100 多年。小冰期可能从 1275 年至 1300 年间就开始了,而且是突然开始降温的。当时在大约 50 年时间里,热带地区相继发生了 4 次大规模火山爆发。由于喷出的火山灰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阻碍了太阳辐射抵达地球表面,北半球在相对很短的时期内不断遭遇“降温”,这种累积效应使北半球一下子“跌”入冰期。 1430 年到 1450 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其中包括瓦努阿图的火山。虽然火山喷发导致的气温骤降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足以使北冰洋的冰川夏季也扩张。太阳辐射反射减少了墨西哥湾暖流,气温持续下降。火山喷发造成的短暂气温下降会导致几个世纪的寒冷时期“小冰期”的到来。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火山活动对小冰期有重要影响。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 一般研究认为 1450-1890 年是小冰期的时限,在此期间有三次冷期和两次暖期。中国的冷期发生在 1450-1510 年、 1560-1690 年和 1790-1890 年(国外资料为 1450-1550 年、 1640-1720 年和 1790-1830 年)。其中第二次冷期表现最甚;暖期发生在 1510-1560 年和 1690-1790 年。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下一个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可能到来。 综合上述资料可以得到表 3 ,这表明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活动周期超长时期(坏天时代)、火山喷发高潮期、强潮汐与低温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衡量太阳活动强度有两个尺度,其一是太阳黑子数,其二是周期长度,与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相比较、太阳活动周期超长时期(坏天时代)与火山活动和气候变冷有更好的一致性(见图 2 和表 2 )。火山活动和太阳延长极小期叠加时期对应气候变冷和小冰期时期。 表 3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Table 3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 tides and lower temprature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1570-1600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1850-1860 1870-1890 1900-1920 21 世纪 2007- ?? 1974 1980-?? 低温? 明清灾害群发期与小冰期气候的关系 气候变化的历史是一个冷暖不断交替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我们得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对应经济发展模式:其一、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 1200 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即变暖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繁荣,变冷时期对应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其二、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与 200 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对应。其三、自 1890 年以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 “ 冷位相 ” ,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 “ 暖位相 ” 。即变冷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经济上升,变暖时期对应经济下降(见表 3 和表 4 )。 这是三种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冷过程,为 1200 年、 200 年和准 60 年周期。它表明,人类对短期低强度的变冷气候有很强的抵御能力,而对长期高强度的变冷气候仍然束手无策,特别是在能源和资源危机逐渐加深的未来。 表 4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 Table 4 Sunspot prolonged minimum period, tide maximum year, Bad Climatic Condition and the Chinese history of dynasty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 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金 1038-1227 1115-1234 变冷 变暖 1010-1110 1062 沃尔夫 1280-1350 元 明 1279-1368 1368- 小冰期 变暖 1165-1360 1264 史玻勒 1450-1550 明 -1644 小冰期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清 1644- 小冰期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清 -1911 小冰期 1790-1915 1770 21 世纪 2007- ? 次小冰期? 1996- ? 1974 21 世纪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带来的超级灾害链 综合研究表明,小冰期的形成是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强潮汐和火山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小冰期不仅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而且伴随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瘟疫流感、严重的干旱和沙尘暴。明清灾害群发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表 5 太阳活动、中国干旱、沙尘暴频发期、强潮汐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修改) Table 5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sand dust-storm, stronger tides and time of bad weather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中国沙尘暴 频发时期 中国重大 干旱年份 921 989-991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1060-1090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160-1270 1328-1330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70-1560 1483-1485 1527-1529 1585-1589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10-1700 1638-1643 1689-1692 1721-1723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20-1890 1784-1786 1876-1878 21 世纪 2007- ?? 1997- ?? 1974 1999-?? 1999- ? 注: 10 大中国严重干旱有 8 次发生在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时期。中国历史上共出现大约五个沙尘暴频发周期,与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大致一一对应。数据显示, 1999 年后,中国有极大的概率进入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频发周期,时间跨度为 30-110 年。 气候专家张德二指出,过去 1000 年间多次出现过大范围的持续时间 3 年以上的严重干旱事件,其严重程度多为最近 50 年所未见,因此,在过去 1000 年的气候变化历程中,最近的 50 年尚属于气候条件较好的时段,但对未来出现气候突变和重大气候灾异的可能性应予以警惕。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说,近五十年的气象资料表明,除青海、内蒙古和新疆局部地区沙尘天气的出现日数呈增多趋势外,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出现日数在减少,其中九十年代明显少于五、六十年代。但是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沙尘暴天气逐渐增多,频率提高,强度增大,并且发生时间提前,影响范围扩大。随后的二OOO年与二OO一年的沙尘暴天气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与一九九九年大体相当,这些气象状况预示着中国沙尘天气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 http://www.china.com.cn/txt/2001-05/27/content_5035988.htm 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李栋梁通过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等的研究得出结论: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主要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等因素有关。他指出,除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以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中国北方气温去冬异常偏低、蒙古气旋明显加强等也是造成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的原因。 李栋梁研究发现,当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偏弱时,次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沙尘暴就偏多。而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又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长度关系密切。根据近50年的已有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长度呈反相关关系。 专家预计,下一个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极大值 ( 太阳活动的极弱期 ) 出现在2030年前后,届时中国北方沙尘暴将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http://education.dbw.cn/system/2004/05/18/015990078.shtml 大屠杀并不与地球降温一一对应 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夺领土、领海、资源、能源等生存空间和条件,大规模屠杀和破坏成为必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4 年 7 月 28 日 -1918 年 11 月 11 日 ),全世界大约有 6500 万人参战, 1000 多万人丧生, 2000 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39 年 9 月 1 日 至 1945 年 9 月 2 日 ),全世界一共约 7000 万人死亡,一共约 1.3 亿人受伤, 5 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图4 1900-2100 年全球气温变化及预测( 1900-1920 年为变冷时期; 1924-1946 年为气候变暖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 1914 年 7 月 28 日 -1918 年 11 月 11 日 ,全世界大约有 61000 多万人丧生,与欧洲殖民美洲屠杀的人数相当,确实对应 1900-1920 年的气候变冷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 1939 年 9 月 1 日 至 1945 年 9 月 2 日 ,全世界一共约 7000 万人死亡,这一死亡数字远远超过 15 世纪末欧洲人野蛮扼杀了约 5600 万美洲土著人这一惊人纪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未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冷。与之相反, 1925-1945 年全球处于变暖时期(见图 3 )。 因此,认为 15 世纪末欧洲人殖民美洲的大屠杀导致小冰期发生的推理是不成立的,自然因素综合作用是小冰期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在酝酿之中,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已经吹响了军备竞赛的号角。如果有战争狂人打着拯救地球的旗号,以减排温室气体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大规模屠杀和破坏,这都是蹩脚学者惹的祸:表面上谴责美洲殖民屠杀,实际为大规模屠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 殖民屠杀既不能拯救地球,更不能拯救人类,同舟共济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唯一出路,大规模屠杀只能加速人类的灭亡。 综合研究结论 综合研究表明,小冰期的形成是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强潮汐和火山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小冰期不仅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而且伴随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瘟疫流感、严重的干旱和沙尘暴。明清灾害群发期只是其中最严重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世界气候的变化与中国的持续干旱是造成沙尘暴天气增强的主要原因。 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主要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等因素有关。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我国严重干旱频发和沙尘暴百年高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已经开始(见表 1-5 ),中国下一场灾害就是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6350.html 明清灾害期又重来(强度变小,相当于次小冰期 -+ ), 21 世纪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将带来超级灾害链。希望相关管理部门予以关注,做好相应的防御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6545.html 参考文献 张德二 . 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 . 科技导报 . 2004 No.8 47-49 。 马宗晋 , 杜品仁 .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995. 10: 99~102 Ma Z J, Du P R. The problems on recent crustal movement (in Chinese).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5. 10, 99~102 Keeling C D, Whorf T P.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PNAS, 2000, 97(8): 3814~3819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 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6, 21(3): 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7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 E. Friis-Christensen, K. Lassen. An Indicator of Solar Activity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Science, 1991, 254(5032): 698 – 700 汤懋苍 , 柳艳香 , 郭维栋 .  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 ( Ⅰ ): 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 . 高原气象 . 2001 , 20 ( 4 ): 368-373. ( Tang M C, Liu Y X, Guo W D. Climatic Condition and Chinese History(I): SCL and Chinese Climate. Plateau Meteorology. 2001 , 20 ( 4 ): 368-373. ) Eddy J. A.,Gilliland R. L.,Hoyt D. V. .Changes in the solar constant and climate effects. Nature. 1982,300:689.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出版中 .(Yang D H, Yang X X.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 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3 in press.)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 杨学祥 . 对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因素的探讨 . 自然杂志 . 2000, 22 ( 6 ): 358~362. ( Yang X X. On factors affecting climate changes during Ice Age and Little Ice Age. Ziran Zazhi. 2000, 22 ( 6 ): 358~362 ) . 杨学祥 , 陈殿友 . 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 . 地质论评 , 1999, 45( 增刊 ): 33-42. ( Yang X X, Chen D Y.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in Chinese), 1999, 45(supper): 33-42. ) 竺可桢 .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 考古学报 ,1972,2(1):15-38 ( Zhu K Z. Preliminary Study on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5000 years (in Chinese). Archeology Report, 1972, 2(1): 15-38. )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 D 辑), 1998 , 28 ( 4 ): 366-384 。 ( Xu J H. The Sun, Climate, Famine and Great Migration. Chinese Science (D), 1998, 28(4): 366-384 ) 曲维政,黄菲,杜凌, 等。火山活动的周期性及其在若干气候要素中的反映。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3) : 643-655. ( Qu W Z, Huang F, Du L, et al. The periodicity of volcano activity and its reflection in some climate factor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3) : 643-655. ) 岛中雄二 . 太阳景气经济学 . 北京:东方出版社 . 2012. 1-20, 53, 59, 127. (Shimavaka Takeshiji. Economics in solar economic boom. Beijing: East Press, 2012. 1-20, 53, 59, 127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函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具体的表达形式
热度 3 liwei999 2011-3-4 02:40
函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具体的表达形式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03/2011 07:05:59 这也是个比较难以理解的事情。 这类事情在日常也常见。比如说,“爱”可以认为是一种对应关系。如何来表达这个“爱”呢?这就是“爱”的具体表达的问题。应该说爱有不少种表达方式。比如说送个花儿、钻戒5的,也算是一类表达方式了。需要把握的事情是这里面有两个层次。1)是要有爱情,2)如何表达这个爱情。做一个变换就是:第一是要有函数,第二是要研究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具体地说就是:有函数比如说δ函数——δ(x),其具体表达形式可以用分散趋于零的高斯函数。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0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5.3级地震:近日地震信息
杨学祥 2010-10-11 11:08
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5.3级地震 2010年10月11日06:24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伊斯兰堡10月11日电 (记者 牟宗琮)当地时间11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巴基斯坦西北部发生里氏5.3级地震,巴首都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和巴西北部地区有强烈震感。当地媒体报道,此次地震的震中是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部30公里以外的地区。巴气象部门报告,地震可能会对人口聚集区产生一定的破坏性。目前尚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责任编辑:崔东) http://world.people.com.cn/GB/12911399.html 今日零晨 北川平武交界发生3.9级地震 【 http://www.newssc.org 】 【 2010-10-10 00:21 】 【来源: 四川新闻网综合 】   四川新闻网讯:据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10日零时16分,在四川北川、平武交界发生3.9级地震。   (成都晚报记者 黄海英)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今天凌晨零时16分,北川、平武县交界(北纬32.10,东经104.50)发生3.9级地震,当地震感较明显,成都部分有感。据省地震局24小时值班室人员介绍,此次地震为512汶川地震余震,暂时未接到当地关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告。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消息,本次3.9级地震是一次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8千米,因此容易造成大范围有感。   (天府早报记者 吴楚瞳)根据中国地震网消息,今日凌晨零时16分09秒,北川羌族自治县与平武县交界处发生3.9级地震纬度:32.1,经度:104.5,震源深度18千米。   今日凌晨,网民安琪突然在QQ群里称地震了,当有人表示怀疑时,她打了一串字出来:真的真的,摇了,儿豁你。安琪家在江油,住在4楼,她先是听到轰隆隆的响声,然后感觉到楼房晃动:床也开始在摇。同一时间,北川擂鼓网友黑衣也听到板房有了动静:是有点凶!都在猜可能有5级。成都一位家住青羊区17楼的网友也说有强烈震感。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0/10/10/012921871.s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0-10-10 06:00:01 3.0 43.9 87.0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地图 2010-10-10 00:16:09 3.9 32.1 104.5 18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交界 地图 2010-10-10 00:13:05 3.0 38.3 75.6 15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0-10-09 16:26:05 3.1 24.9 98.3 5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0-10-09 14:48:50 3.6 33.0 106.2 6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 地图 2010-10-09 14:07:06 3.2 42.4 128.3 1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地图 2010-10-09 13:45:14 3.7 42.3 128.4 1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地图 2010-10-08 15:01:23 3.6 29.1 109.8 4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地图 2010-10-08 13:43:10 6.2 2.8 128.2 140 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10-08 11:49:11 6.1 51.5 -175.2 3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10-08 11:26:13 6.4 51.4 -175.3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10-08 07:03:48 3.7 31.3 103.5 16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0-10-07 17:11:00 4.4 33.6 90.9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地图 2010-10-07 15:47:12 3.4 33.8 90.9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地图 2010-10-06 12:50:58 4.3 28.3 105.0 10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交界 地图 2010-10-06 11:26:07 4.5 32.7 85.3 9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地图 2010-10-06 06:49:30 3.3 41.8 77.8 10 吉尔吉斯斯坦 地图 2010-10-05 13:02:09 3.1 24.0 106.2 7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交界 地图 2010-10-04 21:28:37 6.1 24.2 125.3 30 琉球群岛西南部 地图 2010-10-04 18:45:34 4.2 25.5 105.8 10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交界 地图 2010-10-04 13:01:51 3.3 44.3 82.3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 地图 2010-10-03 01:30:14 3.6 46.7 125.2 6 黑龙江省大庆市市辖区 地图 2010-10-01 15:42:46 3.1 31.0 103.4 11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0-10-01 12:19:44 3.2 32.6 105.3 13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地图 2010-09-30 06:48:19 3.1 31.8 104.0 18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 地图 2010-09-30 05:51:18 3.1 23.8 102.0 9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地图 2010-09-30 01:10:50 6.6 -4.9 133.8 10 印尼阿鲁群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09-29 01:33:51 4.9 24.1 121.8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0-09-27 19:22:48 6.0 29.7 51.6 30 伊朗 地图 2010-09-26 14:37:45 4.0 41.0 74.8 8 吉尔吉斯斯坦 http://www.ceic.ac.cn/ 2010年7-11月为强潮汐时期,持续5个月,是超常的强潮汐时期,10月为第四个强潮汐月。在强潮汐组合期间,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请注意观察检验。 潮汐组合A:2010年9月30日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55452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日为下弦,潮汐变化达到极小值。 潮汐组合B:2010年10月8日为日月大潮,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2010年10月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4.4558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5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潮汐组合D:2010年10月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9度,10月23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010年10月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3350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30日为下弦,为潮汐最小值。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1095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67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2010年7级以上地震与重力异常区的对应关系
杨学祥 2010-7-1 10:39
2009-2010 年 7 级以上地震与重力异常区的对应关系 杨学祥,杨冬红 新华网 6 月 30 日 报道 欧洲航天局 6 月 29 日 说,该机构日前根据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 Goce )传回的数据,绘出了首幅地球重力场图。 欧航局当天发表公报说,这幅图是根据 Goce 卫星去年 11 月和 12 月收集的数据绘制的,它内容精确,能够反映地球重力场极其微小的变化。 Goce 项目顾问团主席赖纳鲁梅尔说,图像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很多前所未知的新信息,可以说, Goce 正在改变人们对地球重力场的认识。 欧航局说,为获得精确数据, Goce 被安置在距地面仅 254.9 公里 的低轨道上,轨道周围的空气对卫星的运行造成了很大障碍,但其装备的离子推进器能够通过燃烧疝气燃料克服空气阻力,从而维持卫星的正常运转。 Goce 卫星是欧航局近年来发射的最先进的探测卫星之一,它重约 1 吨,装备有多套灵敏度极高的探测设备,获得的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对人类研究海洋和气候变化也将有所帮助【 1 】。 表 1 2009-2010 年 7 级以上地震与重力异常区的对应关系 年、月、日 地点 ------------- 震级 --------- 所在重力异常区 2010.06.26 所罗门群岛 7.0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10.06.16 印度尼西亚 7.0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10.06.13 尼科巴群岛 7.6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10.05.28 瓦努阿图 7.0 级地震 ,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10.05.09 苏门答腊 7.4 级地震 ,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10.04.14 青海玉树 7.1 级地震 ,中国西部重力异常区 2010.04.11 所罗门群岛 7.0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10.04.07 苏门答腊北部 7.8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10.04.05 墨西哥 7.1 级地震 ,北美重力异常区 2010.03.11 智利 7.2 级地震 ,南美重力异常区 2010.02.27 智利 8.8 级地震 ,南美重力异常区 2010.02.27 琉球群岛 7.2 级地震 ,日本重力异常区 2010.01.13 海地地区 7.3 级地震 ,北美重力异常区 2010.01.04 所罗门群岛 7.2 级地震 ,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09.11.09 斐济群岛 7.0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09.10.08 瓦努阿图 7.7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09.09.30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 7.7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09.09.30 萨摩亚群岛地区 8.0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09.09.02 印尼爪哇 7.3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09.07.15 新西兰 7.8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2009.01.04 印尼 7.7 级地震 ,在印尼至汤加重力异常区 http://www.ceic.ac.cn/huge_eqs.jsp 对比欧洲探测卫星 Goce 绘出首幅地球重力场图【 1 】和 2009-2010 年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图【 2 】,可以发现,强震主要发生在地球重力异常区:北美、印度洋和中国西部重力负异常区和日本、印尼至汤加和智利重力正异常区。欧洲的重力正异常区发生了冰岛火山喷发,中等强度以下的地震也时有发生。这表明,地震的动力来源于重力均衡运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重力变化,了解地震的发生规律。 参考文献 1. 欧洲探测卫星 Goce 绘出首幅地球重力场图。 2010-06-30 10:37:56  来源 : 新华网 ( 广州 ) 。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630/10/6ADVRTFO000125LI.html 2. 罗绮。环球科学: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 2010 年 06 月 29 日 14:03 环球科学杂志。 http://tech.sina.com.cn/d/2010-06-29/14034364151.shtml 图 1 欧洲探测卫星 Goce 绘出首幅地球重力场图 图 2 2009-2010 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地震示意图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38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yaoronggui 2010-4-27 13:48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The Relation between Matters Color and Color Absorbed 序号 (No.) 物质颜色 (Matters color) 吸收光颜色 (Color absorbed) 波长范围 (wavelength) /nm 1 黄绿色 紫色 400~450 2 黄色 蓝色 450~480 3 橙色 绿蓝色 480~490 4 红色 蓝绿色 490~500 5 紫红色 绿色 500~560 6 紫色 黄绿色 560~580 7 蓝色 黄色 580~600 8 绿蓝色 橙色 600~650 9 蓝绿色 红色 650~750
个人分类: 大学化学|4523 次阅读|2 个评论
未来10天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6度与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09-12-21 14:36
未来10天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6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1日14:1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1日电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预计未来10天,中国大部分地区冷暖变化较大。23日前后,受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有小到中雪,局部有大雪,并将伴有5~7级偏北风、山口地区风力可达8~9级,气温显著下降;尔后该股冷空气将继续东移,24-26日,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10℃,其中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幅度可达12~16℃;内蒙古东部、东北有小到中雪,东北局部有大雪;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有小到中雨(雪);东部和南部海域有6~8级大风。   未来4-10天具体预报如下:   24日08时至25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大部、青藏高原东部有小到中雪,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有4~6级偏南风或偏北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气温显著下降;黄淮、江淮、汉水流域、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有小到中雨。   25日08时至26日08时,东北地区东部、西藏东南部有小到中雪,局部有大雪;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东部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有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渤海、黄海有6~8级偏北风。   26日08时至27日08时,甘肃西部有小雪;江淮、江汉部分地区有小雨夹雪;四川盆地、江南、华南及云南、贵州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江南局部地区有中到大雨。   27日08时至28日08时,东北地区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小雪;四川盆地、华南南部及贵州、云南东部、福建等地有小雨。   28-30日,还将有一股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不明显。   未来一周,云南大部无明显降雨,具有较高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09/1221/50042.html 台湾地区14人疑因寒流降温猝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1日13:3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1日电 据台湾今日新闻报道,寒流持续发威,21日清晨台湾最低温出现在淡水,只有7.1度,创下这波寒流来袭后的最低温。根据统计,大台北地区已经有14人疑似因太冷猝死。气象部门说,明天白天寒流就会减弱,周三就会开始回暖,但到了圣诞节又有锋面接近,气温再度转凉。   今天低温不到10度,天气真的很冷,台北县市昨天就有14人疑似因天冷病发猝死,而且死者年龄分布在50岁到89岁,因此消防局提醒年长者还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千万要加强保暖。   今天清晨最低温出现在淡水,只有7.1度,气象局持续发布低温特报,今天中部以北最低温仍是只有9到10度。气象局说,因为转为干冷天气型态,合欢山和玉山不会降雪。   虽然周三开始气温将回升,但周五圣诞节受到锋面影响,温度又要再往下掉。气象局说,周末假日受到锋面影响,中部以北及东半部天气不稳,气温虽然略微转凉,但总算可以暂时远离寒流了。 http://news.sina.com.cn/c/2009-12-21/133119305408.shtml 潮汐组合D:2009年12月20日为月亮远地潮,12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2度,25日为上弦,即日月小潮,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E:2009年12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78936度,2010年1月1日为日月大潮,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本月强潮汐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的增强,流感爆发也进入高潮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1812
个人分类: 备忘录|3962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西兰地震与天文奇点的对应关系
杨学祥 2008-9-15 10:39
新华网惠灵顿9月14日电(记者黄兴伟)新西兰北岛14日晚发生里氏5.2级地震,目前尚未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报告。 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报告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4日21时25分(北京时间17时25分),震中在北岛旺阿努伊盆地,震源在地表以下90公里。 今年6月以来,新西兰多次发生里氏5级以上地震。9月1日,北岛中部地区发生里氏5.8级地震;8月25日晚,北岛东部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7月12日,南岛西南部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6月13日,北岛北部地区发生里氏5.4级地震。这些地震均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 我们在 5 月 19 日 发布 6 月强潮汐预警: 2008 年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 5-6 月为地震高潮时期。特别是 6 月,潮汐强度大,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大。其中, 3-4 日和 18-19 日潮汐最强, 应特别关注。 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6 月 3 日 为月亮近地潮 *** , 4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7.52586 度 *** , 4 日为日月大潮 *** ,三者叠加,为本月最强潮汐,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和强度最大,可激发地震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6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38 ,潮汐变化最大值区在赤道。 潮汐 C 组合: 2008 年 6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7.51105 度 ** , 19 日为日月大潮 ** , 21 日为夏至,太阳在北回归线。日、地、月近似成一线,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地震和冷空气活动。由于地球远日点在 7 月 2 日 或 3 日, 6-7 月初,一年中最小的太阳潮以及潮汐高潮区远离赤道,导致地球扁率最小,自转最快,赤道圈收缩,两极地区隆升,地震趋于强烈。 潮汐 D 组合: 2008 年 6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90 度,潮汐变化最大值区在赤道 。 我在 2008 年 6 月 21 日 指出,关注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 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7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 B 组合: 7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74 度, 10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C 组合: 7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 18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相隔时间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2008 年 1-3 月和 8-9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和 10-12 月为强潮汐时期。仅就 8 月份而言,可分为以下 6 个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 A : 8 月 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赤道处于月亮潮高低变化差的高值期; 潮汐组合 B : 8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0960 度,潮汐南北摆动较强; 潮汐组合 C : 8 月 17 日 为月食和日月大潮, 1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两者叠加,赤道日月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 D : 8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483 度, 26 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强; 潮汐组合 E : 8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潮汐较强 。 9 月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 A : 9 月 1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为 -0.00014 度。 8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朔日)。两者叠加,赤道地区潮汐变化幅度较大(太阳离赤道较远)。 (2008-08-31 17:1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攀枝花市仁和区交界发生 5.6 级地震, 2008-08-30 21: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发生 5.3 级地震, 2008-08-30 17:14)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发生 6.1 级地震) 潮汐组合 B : 9 月 7 日 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抵消,强度最小。 9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54947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对应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北方部分地区大风降温, 9 月 6 日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兴都库什山区发生里氏 5.6 级地震, 9 月 8 日瓦努阿图 6.2 级地震, 9 日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C :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9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望日), 22 日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潮汐组合 D : 9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2 日为下弦和秋分,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47450 度,月亮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潮汐组合 E : 9 月 2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59 度, 29 日为日月大潮(朔日), 22 日为秋分,日月同在赤道附近。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 今年6月以来,新西兰 5 次发生里氏5级以上地震。 9 月 14 日晚 新西兰北岛发生里氏5.2级地震,与 15 日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9月1日,北岛中部地区发生里氏5.8级地震,与 9 月 1 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14 度、 8 月 31 日日月大潮(朔日)对应;8月25日晚,北岛东部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与 8 月 25 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483 度、 26 日月亮近地潮对应;7月12日,南岛西南部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与 7 月 15 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相差 3 天;6月13日,北岛北部地区发生里氏5.4级地震,与 2008 年 6 月 11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38 相差 2 天。这些地震均与潮汐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2008 年 8-9 月弱潮汐时期,新西兰地震与天文奇点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而在 6-7 月强潮汐时期,新西兰地震与天文奇点相距较远。 参考文献 1. 黄兴伟。新西兰发生里氏 5.2 级地震。 2008 年 09 月 14 日 20:19:22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9/14/content_9995935.htm 2. 杨学祥 . 关注 6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5-19 12:37:5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868 3.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4. 杨学祥 . 2008 年 8 月为弱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8-2 12:08:0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996 5. 杨学祥 . 2008 年 9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8-18 14:5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87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6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潮汐变化与最近气象和地震信息
杨学祥 2008-8-16 06:28
  重庆晚报讯 来自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消息称,从 11 日开始的强降雨已导致我市 9 区县近 7 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 9000 万元。   据了解,从 11 日开始,我市进入多雨时段。 12 日,我市普降小到中雨,潼南上和站达到暴雨,雨量为 71.6 毫米 ; 13 日,降雨持续,西部、东北部以北地区局部中到大雨,合川、潼南、城口、开县 4 个区县出现暴雨; 14 日,我市各地降雨进一步加强,大部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垫江、梁平、忠县、石柱、开县、武隆、彭水、涪陵、丰都、巫溪、万州、长寿和城口 13 个区县的 63 个站点达到暴雨,最大降雨点出现在彭水太原站,为 138.8 毫米 。   据介绍,受降雨影响,长江出现明显涨水过程,大溪河、綦江、东里河、小江、涪江、任河等中小河流出现小幅涨水。嘉陵江北碚(三)站昨日迎来 180.16 米 的洪峰,长江寸滩站今日 14 时将出现 173.85 米 的洪峰,乌江武隆站今日 8 时将出现 179.22 米 的洪峰。 截至昨日 15 时统计,本次降雨天气过程共计造成我市 9 个区县 62 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 6.786 万人,成灾面积 8. 09 千公顷 ,直接经济总损失为 0.889 亿元 。   中新社广州 八月十五日 电 广东桑拿天持续, 八月十四日 ,广东三十六市县拉响高温警报,其中潮州出现三十七点四度全省最高气温,广州十五日最高气温直逼三十四度,气象部门表示,全省性高温仍将持续数天。   经历了十四日最高气温三十五点七度的广州,十五日继续迎来高温。根据气象部门监测,十五日下午五点,广州最高气温已达到三十三点九度。高温下的市民,不得不在家中和办公室里大开空调;能不出门的人们,就尽量留在家里,以避开炎炎酷日。   气象专家表示,受副热带高压脊的控制,全省近来持续以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十四日,广东全省共有三十六个市县出现了三十五度以上的高温,珠江三角洲南部和粤西沿海最高气温三十三度至三十四度,其余市县最高气温大多在三十四至三十六度之间。   预计,未来三天广东大部仍然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全省晴热少雨,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将超过三十七度,其中广州十六日至十八日晴天为主,最高气温三十五至三十六度左右,气象部门提醒当地市民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 。   新华网墨西哥城 8 月 15 日 电 圣萨尔瓦多消息:萨尔瓦多全国国土研究局 15 日说,萨尔瓦多中部地区当日凌晨发生里氏 4.7 级地震,目前尚未收到有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该机构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2 时 30 分,震中位于中部拉利伯塔德省圣迭戈沼泽区以南 30 公里 ,震源深 60 公里 。 萨尔瓦多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 7 月 31 日 曾发生里氏 5 . 6 级地震,包括首都圣萨尔瓦多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震感 。 7 月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和日食,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8 月潮汐组合 B : 8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0960 度,潮汐南北摆动较强; 8 月潮汐组合 C : 8 月 17 日 为月食和日月大潮, 1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两者叠加,赤道日月潮汐变化最大 。 Earthquakes Home Audience For Public Earthquakes Recent Earthquakes 08/15/2008 M 5.9, Samar , Philippines 08/13/2008 M 5.6, Anatahan region,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08/13/2008 M 5.7, north of Severnaya Zemlya 08/12/2008 M 5.7, central East Pacific Rise 08/12/2008 M 5.9, Santa Cruz Islands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发震地点 ( 震相总数 )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深度 震级 (M) Sichuan , China (50) 2008-08-16 01:31:33.200 31.55 103.76 10 3.3(ML) North of Svalbard (111) 2008-08-15 23:54:29.880 83.71 31.23 612 4.1(mb) Luzon , Philippines (402) 2008-08-15 18:25:29.080 13.41 124.29 81 6.1(Mw) New Ireland Region, P.N.G.(213)2008-08-15 10:38:01.570 -5.79 153.46 528 4.6(mb) South of Java , Indonesia (90)2008-08-15 09:24:03.590 -11.34 107.73 26 4.9(mb) Yunnan , China (45) 2008-08-15 07:14:05.650 27.87 103.23 650 2.5(ML) Northern Molucca Sea (99)2008-08-15 05:26:30.940 1.94 125.05 15 4.8(mb) Southeastern China (40) 2008-08-15 04:46:50.620 28.17 107.43 10 3.1(ML) Kuril Islands (42)2008-08-15 04:20:02.850 46.33 150.28 172 4.5(mb) Sichuan , China (40)2008-08-15 04:06:43.190 31.89 104.91 10 2.9(ML) Sichuan , China (83)2008-08-15 02:59:22.400 32.71 105.55 10 3.6(ML) Sichuan , China (280)2008-08-15 01:06:43.040 30.97 103.34 10 4.5(Mw) Fiji Islands Region (55) 2008-08-14 23:10:20.550 -13.83 -176.70 13 5.0(mb) Northeastern China (34)2008-08-14 22:08:07.610 41.91 121.70 10 3.0(ML) Northeastern China (41)2008-08-14 22:08:07.980 41.95 121.67 10 2.9(ML) Northern Xinjiang , China (39)2008-08-14 20:55:25.580 46.35 90.27 10 4.0(ML) Kuril Islands (324)2008-08-14 19:10:53.890 44.51 146.06 131 5.7(Mw) Severnaya Zemlya , Russia (36)2008-08-14 18:38:36.060 78.37 102.20 10 4.8(mb) Sichuan , China (90)2008-08-14 18:36:53.900 32.14 104.89 10 3.8(ML) Yunnan , China (34) 2008-08-14 15:04:39.500 26.00 100.11 10 3.0(ML) Irian Jaya , Indonesia (36)2008-08-14 14:33:42.280 -3.57 136.89 43 4.8(mb) Sichuan , China (88)2008-08-14 13:20:49.530 31.61 104.15 10 3.8(ML) South of Mariana Islands (134)2008-08-14 10:30:52.600 11.11 143.22 78 5.0(mb) Sichuan , China (43)2008-08-14 08:31:34.850 32.39 105.22 10 3.4(ML) Mariana Islands (266)2008-08-14 08:06:58.040 16.94 146.87 182 5.3(Mw) North of Severnaya Zemlya (39)2008-08-14 06:00:18.740 83.06 113.42 12 4.5(mb) Sichuan , China (38) 2008-08-14 05:30:41.850 32.19 104.49 10 3.2(ML) North of Severnaya Zemlya (317)2008-08-14 02:31:07.040 82.85 112.96 29 5.7(Mw) Sichuan , China (52)2008-08-13 21:04:20.750 30.88 103.36 10 3.3(ML) Sichuan , China (46)2008-08-13 19:36:06.020 32.16 105.49 10 3.2(ML) http://bulletin.gddsn.org.cn/seisbulletin/main.seam 关注地震和气候之间的联系 。 参考文献 1. 何英。重庆连日强降雨直接经济损失达 9000 万元。 2008 年 08 月 16 日 03:26 华龙网 - 重庆晚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8-16/032616124345.shtml 2. 唐贵江,杨绮薇。广东最高气温超 37 度 36 市县拉响高温警报。 2008 年 08 月 15 日 19:41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8-15/194116123581.shtml 3. 温浩江,刘健。萨尔瓦多发生里氏 4.7 级地震。 2008 年 08 月 16 日 00:28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8-16/002816123932.shtml 4.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5. 杨学祥 . 四川汶川 15 日发生 4.9 级地震:关注月食激发余震 . 发表于 2008-8-15 6:34:4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147 6. 杨学祥 . 转发:地震和气候有什么联系吗?发表于 2008-8-14 5:46:1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03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4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