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北大校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看北大校长美国的教育(价值观)“一塌糊涂”论
热度 35 黄安年 2011-12-26 08:23
我看北大校长美国的教育 ( 价值观 ) “一塌糊涂”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2 月25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今晨看了北大校长“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论的报道,今天下午又看到媒体称北大校长“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论系被断章取义的纠偏报道 , 不管什么版本在谈到美国教育时,现任北大校长确实动情地说过“一塌糊涂”这句话。被指断章取义的争议在于这“一塌糊涂”的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 一个被称为不是断章取义的版本说 : 周其凤谈到了美国的教育,完整表达如下: “ 现在大家都觉得美国的教育好,我们也在向美国学习,什么哈佛、 MIT 等等,其实美国的教育也不是那么好。它有它好的地方。怎么讲?美国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美国公民,这是很成功的,因为为美国培养了那么多人才,把美国建成为这么一个很霸气的强国。但是如果是从我们现在是个地球村,在 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它培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的总统,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这是我的看法。 ” 看了这段话 , 笔者以为即使北大校长正确版本也有不妥之处 , 请校长院士考虑 : 首先,世界上有没有一所高等学校是按照所谓“ 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 ”来设计的。我以为美国没有 , 中国也没有 , 其他国家也没有。用一个没有的并不存在的 , 中国也没有的“ 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 ”来培养的目标来衡量美国教育是否“ 一塌糊涂 ”并不合适。 其次,就价值观的培养来说 , 我们不能用美国总统的价值观来衡量美国大学教育的成败。校长院士要明白,说高校培养了美国总统只是指美国总统中一些人是毕业于美国高等学校的 , 但是并非所有美国总统都是来自美国高校培养的 , 而且成为美国总统和总统是否毕业于美国高等学校究竟有无必然联系都还是个问题。 再说 , 即使就价值观培养来说 , 美国高等学校难道真是“ 一塌糊涂 ” ,没有成功经验吗?大批中国留学生留美后不同程度上对美国表示好感 ,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对美国的价值评价,难道这不是美国价值观培养的成功之处 , 至于这样的价值观 , 校长是否认同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美国价值观培养是否成功是两回事。如果按照北大院士的同一标准 , 是否中国的价值观培养是完成成功的 , 或者也是“ 一塌糊涂 ”呢。 依笔者之见 , 这位北大校长院士需要认真重温和学习北大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北大校长口口声声说“ 培养世界公民 ” ,世界公民需要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总趋势,其中一个就是世界思想文化多元化,也就是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多元化,美国高校培养了忠实于宣扬美国价值观的毕业生 , 你说是 “ 一塌糊涂 ”,难道要求美国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888888 媒体称北大校长“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论系被断章取义 2011 年 12 月 26 日 01:2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本报记者叶铁桥 字号 : T | T 1909 人参与 0 条主评论 65 条评论 0 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12 月 24 日 , 周其凤在长沙市第一中学演讲。胡湘供图 12 月 25 日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成为了微博上最受关注的人之一。 事发 12 月 24 日他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的一次演讲。 12 月 25 日,这次长达近两小时的演讲被多家当地媒体报道,其中一家媒体报道的标题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正是该标题及报道中的一个段落在微博上被广泛引用,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 然而,记者在网上看到,该报道也引发了质疑。有在现场听过演讲的记者发微博称是 “ 断章取义的歪解 ” 。 对此,中国青年报记者进行了求证。 据长沙市一中校长赵雅茜介绍, 12 月 24 日,周其凤来到长沙市第一中学的逸夫楼报告厅,给长沙市一中、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等中学的数百名师生做了一场演讲。 赵雅茜说,周其凤的讲话没有设什么主题,他主要和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感悟。 他说: “ 周校长的讲话让人觉得震撼。说到动情处,周校长甚至掉下了眼泪,也有师生因受到震撼而落泪。 ” 赵雅茜表示,他没有想到,这次演讲却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引发轰动。 12 月 25 日 ,湖南省一家报纸在 A 叠第 4 版刊出题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报道。该报道在该报纸的头版醒目位置作了导读。 除了《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这个标题外,该报道中的如下一段文字也被广泛引用: “ 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 ‘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 ’ 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 ‘ 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 记者注意到,基于这篇报道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上疯转。仅在新浪微博上,截至 25 日 18 时 35 分,这一天被转得最多的前 15 条微博中有两条是基于这篇报道,其中一条排第 3 位,转发了 21000 多次,另一条排第 13 位,被转发了 12000 多次,网友自行编发的微博更是不胜枚举。 这些微博下的评论也很多,大部分都对周其凤的表述作出了负面评价, “ 丢人 ” 、 “ 无知 ” 、 “ 悲哀 ” 甚至 “ 垃圾 ” 、 “ 脑残 ” 等。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网友质疑: “ 是不是把人家的话断章取义了? ”“ 很难想象这句话是北大校长周其凤说的 ” 。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导张志安也在微博上称: “ 北大校长的原话真这么说的么?他在什么场合、针对什么问题说的这番话?他的话有否被断章取义地报道?如果真的这么说,真不敢相信如此弱智;如果报道不全面,真替他委屈。 ” 12 月 25 日 下午,有记者在微博上发言称: “ 谨代表一个见证者为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辟谣 ” 。该记者声称,他全程听完了周其凤在长沙市一中的演讲, “ 他的原意是欣赏美国教育有许多先进之处,但其培养的几届总统喜欢给他国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在美国价值观传播教育上一塌糊涂,并不是媒体(所报道那样)断章取义的歪解,请各位再不要上标题党的当了。 ” 赵雅茜也表示,他看了相关报道,认为引用的不是原话,是断章取义。 为作求证,记者找到了演讲录音。 在录音中,记者发现,跟报道有关的讲话出现在整场演讲的中段。在谈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时,周其凤谈到了美国的教育,完整表达如下: “ 现在大家都觉得美国的教育好,我们也在向美国学习,什么哈佛、 MIT 等等,其实美国的教育也不是那么好。它有它好的地方。怎么讲?美国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美国公民,这是很成功的,因为为美国培养了那么多人才,把美国建成为这么一个很霸气的强国。但是如果是从我们现在是个地球村,在 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它培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的总统,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这是我的看法。 ” 周其凤接下来表示: “ 我们的教育有我们教育的优势,特别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发扬的。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这样的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懂得尊重人家,同时也会尊重自己,不会看不起自己。我们也有的人一天到晚就是看不起自己,一天到晚都是觉得美国什么都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什么都不好,要全盘学人家的。其实不是,我们中国的教育思想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精华、传统,是值得我们很多地挖掘、学习、继承和弘扬的。 ” 对上述发言,赵雅茜等人也向记者证实,这确实是周其凤校长的表述,而且只占了全部演讲的极少一部分。 “ 但很明显,周校长并没有全盘否定美国的教育,相反,他还在很多方面予以了肯定 ” 。 记者联系了与周其凤同行去湖南的多位北大人士,但他们拒绝予以置评。周其凤的秘书也对记者表示,周校长不愿回应。 张志安认为,在报道中,引用他人表述有很多规范, “ 完整准确地表达发言者的原意非常重要。 ” 他说,报道对象的发言可能很长,作为记者应当区分哪些是重要观点,哪些是非重要观点;哪些是发言要表达的主要方面,哪些是次要方面;哪些是前提,哪些是结论;哪些是代表机构,哪些代表个人。 “ 从更深入的角度说,记者应当考察发言者的立场和背景,比如他的观点是否有连续性,或者是临时性的观点,也应当注意他在什么场合讲话,因为尺度是不一样的。媒体一篇报道虽然做不到展现全部观点,但应该注意观点的主次和平衡。 ” 张志安说,对于直接引语,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出发有更严格的规范, “ 必须是对方的原话,原话不是不可以修改,比如有过于口吃的停顿或者过于粗鲁的词汇,可以做处理,但除此之外不能在报道对象的原话上随意加减字词。 ” 在张志安看来,在网络时代,有一种新闻操作主要着眼于捕捉最有可能点燃社会普遍情绪的新闻点,从报道过程来考察,有时候不见得是记者的原意,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有时编辑会通过编辑手段予以放大,从而产生一种 “ 标题党 ” 效应。 “ 互联网时代是浅阅读时代,在这个时代,越是有惊人之语,公众越是要提高警惕,不要跟风。 ” 张志安说,作为记者,对于容易点燃情绪的报道要更加审慎,避免因情绪性报道引发社会本已形成的刻板印象更为深化, “ 记者要在操作上更专业,思考每个报道是否促进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当然这是对记者的更好的要求。 ”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2/26/11559413_0.shtml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7968 次阅读|34 个评论
【微博】“一塌糊涂”的美国教育培养出如此北大校长!
热度 28 曹聪 2011-12-25 17:54
那个因“神曲”而在网上迅速蹿红的北大校长近日更是信口雌黄:“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 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 ” 既如此,为什么北大的毕业生不留在“教育很成功” 的中国而是千方百计前往 “教育一塌糊涂”的美国, 并且留在那里?为什么北大党委书记还要率团前往“教育一塌糊涂”的国家的哈佛大学? 即使“美国总统不懂得尊重人”,他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哈佛了吗?北大应该向哈佛学习如何抵制美国总统的意愿! 对于那首“神曲”,网上说得够多了,这是笔者一个在那个“教育一塌糊涂”的国家任教、 对中国十分了解 的朋友的评论: “It IS bizarre! I wonder if you could imagine the same thing happening at Harvard?”(注意:IS是大写)
个人分类: 微博|5145 次阅读|38 个评论
砖家说美国教育是一塌糊涂,那天朝教育是几塌糊涂?
热度 4 pinjianlu 2011-12-25 17:21
听说有个什么砖家说美国教育是一塌糊涂,美国总统不尊重人权,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什么的云云。 那么我想请问砖家:天朝的教育算什么呢? 你也许说天朝的教育很成功,可为啥我们全国也没有几个能获得如诺贝尔、沃尔夫等国际顶级大奖的呢?人家一个学校就比咱们全国的还多。还有: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名校每年有多少本科毕业生在拼命出国?他们削尖了脑袋去干嘛呢?难道从一个教育好的地方努力就是为了跑到一个教育差的地方么? 以前碰到一个华中科大的大三女生,正在复习GRE,准备出国,我问她为什么想出国,她回答说:“天朝的研究生教育大量扩招,每个老板带的人太多,很多人实际上都是在混。”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3836 次阅读|6 个评论
那"校长"笑的多么诡异和不自然!
热度 2 zhuhong 2011-12-25 11:52
北大校长周其凤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北大校长周其凤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北大校长周其凤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那"校长"笑的多么诡异和不自然!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25/033823689961.s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257475.shtm http://news.sohu.com/20111225/n330143041.shtml http://news.qq.com/a/20111225/000052.htm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12-25/3556868. shtml
659 次阅读|4 个评论
北大校长的昏话,有悖人之良知
热度 1 张厚刚 2011-12-25 10:39
据科学网报道,12 月 24 日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放言: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美国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 周,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教育工作者,但这等昏话,让人还是感到震惊。 稍有常识的人,能知道中美教育判若云泥。要不,也不会沦落到一国“最好”大学的校长,偕招办人员,到中学揽客。 揽客者,为生意计,说些夸张话、过头话,本也无妨。但不能丧失良知,说昏话,说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欺骗年轻学子。 就有悖人之良知,堕入无耻了。
3241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大校长的逻辑,我很不以为然
热度 10 dkysdc 2011-12-25 06:50
北大校长周其凤在长沙一中的演讲中称: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因为美国每一任总统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所以美国的总统不懂得尊重人,所以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这样的逻辑能成立么?特别是从北大的校长的口中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我们把这个逻辑反推到中国,会得出什么结论。所以对周校长的话,我很不以为然。 还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有关内容请看风凰网: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2/25/11548915_0.shtml
个人分类: 奇谈怪论|344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
热度 59 SoSoliton 2011-12-24 19:38
北大校长周其凤 12 月 24 日站在家乡长沙市一中的讲台上,为抢生源“一直在有意无意地赞颂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 人人都说家乡好!“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因此北大校长赞颂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是人之常情。而事实上,北大也的确称得上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 恰恰是因为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所以周校长或许不必再刻意赞颂北大,也不必再与其他不是最好的大学抢生源了,人们可能更期待他境界更高一点。特别是在最优秀的中学生面前,或许更不应该再夸北大了,那一方面可能提不起少数优秀中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能会让更多的中学生失望,怎么中国最好大学的校长都志在做中国的老大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重任靠谁去担当呢?君不见中国最好的学生早已不屑于中国最好的大学了? 作为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的校长,中学生们可能更希望听到他不无骄傲地说北大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至少是之一,免得他们读个大学还要舍近求远、远渡重洋,走那么远的路,累死个人! 不要小看我们的中学生,他们的境界比我们的大学校长还要高!重整河山待后生了! PS :周校长说 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过于谦虚。其实北大已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所大学,证明如下: 众所周知,美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但是,“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中国的教育很成功,铁的事实是中国的飞速发展归功于中国教育培养的人才。 所以,中国的教育比美国的教育好。 而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是北大, 所以,北大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所大学! 附 潇湘晨报报道 周其凤回湘“抢生源” 演讲强调北大最好 红网长沙 12 月 24 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沈颢) 北大校长周其凤是湖南长沙浏阳人,因为敢讲敢说,数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今日( 24 日),周其凤站在家乡长沙市一中的讲台上,进行了一场“拒绝媒体,只对长沙四大名校学生”展示的演讲会。 虽然周校长数次强调这次演讲的目的不是宣传北大,但演讲一直在有意无意地赞颂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台下听众笑称周校长此行的目的是“抢生源”。 周其凤是湖南浏阳龙伏镇尚埠村人,是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 年起,他有了个更重要的头衔——北京大学校长。 一直以来,周校长雷人语录不断,前段时间他写了一首歌《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在网上迅速蹿红,甚至被封为“神曲”。面对媒体的舆论轰炸,周校长对媒体采取了“避而不见”的态度。 今日,演讲会进行了 2 个多小时,周校长说自己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谈谈北大,二是谈谈自己。不过,谈北大的时间明显要多很多,周校长从北大的历史谈到北大现在在国际上的地位, 他反复告诉同学们,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如果错过北大,“真的很亏”。 演讲会结束后,周校长还给同学们留出了问答互动的时间,有问必答。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6358 次阅读|61 个评论
我为化学年“化学之歌”的投稿—“出神入化 天下绝学”—齐云龙
热度 3 flysky97 2011-10-19 21:05
我为化学年“化学之歌”的投稿—“出神入化 天下绝学”—齐云龙
近来,北大周其凤校长的歌词 《 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 》( 点击查看详细 ) 土豆网视频链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gfHL4k28nw/ 广受争议,评论者众(如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化学歌”引争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086.shtm , 柏舟 老师的两篇“ 由“消化系统”歌词所想到的 ”) ——也想起了自己半年前写的那篇,一直压在了箱底,在这里拿出来重新分享一下,凑个热闹吧, 国际化学年,时至今日已近谢幕,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文字从地球环境的产生一直写到氢气、氧气、火与烟花、DNA密码、人类的思想、爱情,纵横开阖,贯通古今中外现实虚幻…… 以下是下半部分,因为是图片,各位看官别看串行了……嘿嘿…… 附:周其凤校长的原词: 《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歌词 化学究竟是什么 化学就是你 化学究竟是什么 化学就是我 化学究竟为什么 化学为了你 化学究竟为什么 化学为了我 父母生下生下的你我 lalala是化学过程的结果 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 lalala是化学过程的场所 记忆和思维活动 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重复) 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 也是化学神出鬼没 也是化学物质的 神出鬼没 你我你我 要温暖漂亮 lalala化学提供 衣装婀娜 你我你我 要吃足喝好 lalala化学提供 营养多多 你我要飞天探地 化学提供动力几何 化学提供动力几何 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 也是化学密码解锁 也是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 化学 你原来如此神奇(给力) 哦 化学 难怪你不能不火 哦 四海兄弟 我们携手努力 哦 为人类的航船 奋力扬波
个人分类: 人文|4243 次阅读|5 个评论
【视频】北大校长神曲,不知是否贻笑天下?
热度 43 卫军英 2011-10-18 08:12
微博疯传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作词由北京大学学生演奏合唱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 数千条评论,众口纷纭。我竟然把这个曲子给听完了,平心而论,演奏合唱的都不错。就是校长作的词不够品味,不是一般的不上品,而是有点不伦不类。 真不知道这个校长好端端的干嘛要作乐,而且这么大张旗鼓的让学生演奏歌唱。 想到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点的当政者,大至一代帝王小到一方头目,都喜欢作乐颂德。周校长是化学家,所以他也要用这种形式表达一下对化学的礼赞吧。周校长写的是化学之歌,俺在想这歌只要改两个字,比如把“化学”改为“物理”“数学”什么的,立马就成了物理之歌、数学之歌了,神曲啊,真神了!除了当年可以凭借一曲在世界上找到朋友的《国际歌》,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曲子比周校长的歌更放之四海而皆准呢? 想到《论语》里面有孔子对音乐的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也借用孔子的格式评论一下:化学之曲,笑话矣,未进化矣! 你还未安装flash播放器,所以无法播放。 请尝试浏览来源网页: http://sinaurl.cn/asuOg6 背景链接: 周其凤院士:有一点点灵气才能搞化学 ……这次国际化学年在中国还有一个活动,就是征集化学之歌。这个题目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所以我要带一个头,歌名是《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有少年问我,化学究竟是什么,我说化学就是你,化学就是我;父母生下你我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的消化系统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化学过程来描述,就是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无非化学物质的神出鬼没。哦,化学,你原来如此神奇,却怎么还有人把你瞧不上眼,哦,没有关系,我将继续努力及为人类贡献一个更加美好的绿色明天;有少年问我,化学究竟为什么?我说:化学为了你,化学为了我,你要温暖,我要漂亮,化学为我们提供舒心的衣装,你要喝好,我要吃饱,化学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你要飞天,我要探地,化学为我们提供充足的动力……” 为我们有一点一点追求,就是绿色化学,所以我是这样写的。我把这个歌词送给一个行家,他说你写的不好,他就改成了这样,比较符合歌词,也更加押韵一点。今天我给大家报告完全是抛砖引玉,因为我们讨论国际化学年的时候,我提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征集歌曲,我就带了这个头,我希望大家能够响应科学化学部和中国化学会的号召,大家来创作化学的歌曲。现在这个作为一个“砖头”,我希望今后大家能够更多的来参与,特别是我们的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
个人分类: 校园内外|5975 次阅读|96 个评论
[转载]北大校长周其凤:家庭困难不是坏事是一种锻炼
dongzg101 2011-9-16 20:24
北大校长周其凤:家庭困难不是坏事是一种锻炼 2011年09月16日 07:32 来源: 中国妇女报 作者: 陈若葵 31 人参与 13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我自己曾经也是贫困学生,上大学时也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日前,在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组织的北大学生服务总队中秋联欢会上,周其凤校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坏事,而是一种锻炼,合理看待、正确处理这一情况,有助于一个人成才,因为你们能吃苦,这正是你们的优势、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周其凤校长对各位学生服务总队的新队员顺利入学表示祝贺,重申了学校扶助他们“从顺利入学到顺利完成学业”的承诺,鼓励他们安心学习。周校长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你们一定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小看别人,要尊重他人,同学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我相信你们是好样的。”他同时提出了三点希望:树立崇高理想,承担社会责任;珍惜大学时光,努力锻炼成才;完善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 联欢会上,周其凤校长充分肯定了在北大学生资助中心指导下,北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生服务总队平台上成长成才取得的成绩。据了解,继去年参加“燕园领航”计划、担任2010级化学学院本科生曾灿的领航老师之后,周校长今年再次担任一名2011级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领航导师,并对“燕园领航”计划和“燕园携手”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也参加了联欢会,他说,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支持力度。他称赞北大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特色突出,成绩显著。学生服务总队“真情回报社会,塑造精彩人生”的宗旨应该被广泛宣扬和提倡。(本报记者 陈若葵) 相关新闻: 周其凤:清华北大在历史上比肩而立荣辱与共 白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校长 周其凤
1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六次围观】本日科学网头条,院士话题真不多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9-3 23:32
  仔细看头条的新闻们,里面居然只有一个院士的指示   当然,首师大那个,是谈院士的,倒不是院士谈   还有北大校长那个,倒是院士,不过这里没说院士的事情   复旦校长也是位院士,最近丑闻缠身,也够他愁的。好像是复旦处理了一位学术不断的教授,其中的论文署名了复旦校长,不过,处理上说,复旦校长不知道。其实,杨院士校长应该起诉这位教授善用他老人家名头发表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两研究生做化学实验被炸伤 评论:学术造假与科研经费造假是一根藤上俩烂瓜 黄翠芬院士:“好人”迹远只留香 首师大教授陶东风:院士和行政官员不可兼得 第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伦敦开幕 访谈: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道路 北大老校友为还8.5元饭钱致信北大校长 复旦校长开学致辞引用学生网文反思大学教育 我国载人空间站票选名称揭晓 苍穹一号等入选
个人分类: 时论|18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大校长的失误
热度 2 zw373737 2011-7-22 09:49
仅仅是说错了一句话吗? 光明日报:大学的骄傲何在 除了79位亿万富豪,北大能否展示出另外一些类型的成功范本 新闻事件: 北京大学校长夸耀地说,这一所大学在短短的十年期间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 笔记观点: 许多人更为渴望的是,北京大学能否展示出另外一些类型的成功范本?例如,关于善,关于爱,关于正义,关于美学,关于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也包括关于穷困的日子里什么叫做成功。 现今,大学显然是社会内部的一个特殊空间。真理、知识、专业、科学与学术,大学时常与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因此,许多人隐约地期待这个空间成为社会的精神风向标。然而,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期待遇到了不少疑问。若干事件和言论不断把大学推入舆论的漩涡,负面的声音愈来愈密集。从飙车撞人之后的权力炫耀到冷血地刺杀受害者,从官本位崇拜到“四十岁没有4000万别来见我”的警告,从大面积的考试作弊到科研成果的弄虚作假,大学正在出现的一些动向叫人不怎么放心。最新一条令舆论哗然的消息是:北京大学校长夸耀地说,这一所大学在短短的十年期间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 舆论质疑的是,79位亿万富豪是不是北京大学引以为荣的业绩?介绍学术巨匠或者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单肯定更吻合大学的传统精神。即使乏善可陈,夸富仍然不是一个合适的主题。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听说过梅贻琦这一句名言的人,多半不会把财富作为。尽管如此,我还是替北京大学校长感到些许委屈。根据报道,校长是在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公布亿万富豪数目的,这如同在体检普查通报会上公布高血压患者的数目一样正常。 显然,舆论开始质疑的时候,北京大学校长的这一番言论已经被抛出了当时的具体语境。然而,我想指出的是,舆论质疑之所以发生,因为存在另一个更大的语境。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大学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地方。教授们不仅在课堂上释疑解惑,同时还言传身教一种遵从真理、捍卫真理的勇气。世界各国林林总总的大学之中,许多大师的傲骨比他们的学说更为闻名。教会或者宫廷的威权无法摧毁这种勇气,财富也无法收买这种勇气。然而,至少在目前,这种勇气出现了大幅度衰减的迹象。财富的魔力愈来愈大的时候,大学的腰杆一次比一次弯得更低。如此语境之中,一所著名高等学府的校长公开地表示对于亿万富豪的青睐,激烈的反弹恐怕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我看来,舆论的质疑不算苛刻。如果一个地区官员表彰当地乡贤,或者一个年迈的父亲盼望子女有出息,“亿万富豪”多半是令人满意的称号。然而,对北京大学来说,这个目标太低了。这所大学曾经响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声号角——换言之,这是一所勇于承担使命的大学。因此,人们有理由提出要求:这一所大学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历史重担。如同当年喊出振聋发聩的“民主”与“科学”一样,北京大学有责任提供一个历史时期最需要的内容。尽管79位亿万富豪形成的方阵相当壮观,然而,这并没有改变我的一个想法:现今中国所缺乏的,肯定不是更多的亿万富豪。 那些亿万富豪扮演了成功的人生偶像,全世界的大多数人恐怕对此都不至于产生什么异议。所以,如此通俗的观念似乎没有必要麻烦北京大学的高深论证。相反,许多人更为渴望的是,北京大学能否展示出另外一些类型的成功范本?例如,关于善,关于爱,关于正义,关于美学,关于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也包括关于穷困的日子里什么叫做成功。实利主义如此强大的时候,大学内部是否存在突围的能量?这时,北京大学的姿态必然是富于象征性的。
1805 次阅读|3 个评论
也发一个师生关系,和招聘招生相关的帖子
热度 2 scientister 2011-5-25 16:50
我有个学友N年前成为周其凤的博士后,回到母校探望我们时感慨地介绍了他第一次去北京报到见到导师的情况:周其凤当时是北大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长、化学系主任,熟悉的网友可以自己断代。周其凤自己到火车站接站,扛起学友的行李就走,搞得学友很不好意思。晚上还请学友吃了一顿饭。 这件事情,学友津津乐道,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周老师的亲切和可爱。 再后来,我曾经通过学友邀请周其凤老师和学友一起到我所在的单位讲学,周老师接受别人敬酒和敬别人酒的时候,总是双手举杯,一只手托住杯子的底部,表示对别人充分的尊敬,让我感动。以后的多少年里,我敬别人酒的时候也学着周老师的样子,但是自我感觉总不如周老师自然。 现在想起来还有一件事情我十分后悔。当时我所在的单位正在搞什么降本减费活动,所有人出差都不能坐飞机。结果我居然动员周其凤老师和我的学友坐了一个晚上的火车来到我所在的单位做学术报告。真的很惭愧。那个时候个人太老实巴交的了。唉。。。 前些时间我要选一个助手,约见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中科院系统的。我一看这孩子长相端正,举止说话小心谨慎,关键是握手时我觉得他的手很粗糙。我当时就决定选他了。因为很多细节中科院已经帮助我考试过了,我不需要再考他了。我看中他的地方是,“这是一个勤快的孩子”。 他还特别重视北京户口,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我很喜欢。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210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原北大校长为何“前恭后倨”?
xupeiyang 2010-4-16 21:30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12日晚,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如是说。许智宏认为,985工程的建设有些急功近利的味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长江日报》4月15日) 985工程是什么,估计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简单地说,就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工程。而对于985工程做上述评价,许院士恐怕还是第一次。就在两年前,他还在北大校长任上时,对这一工程却是赞赏有加2008年5月4日,许智宏作为北大校长,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暨实施985工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做了迈向一流大学之路的演讲,许智宏说:这十年,我们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努力探索,对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大课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那么这一清晰的认识是什么呢?他继续说道: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十年实践证明,正是有了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才会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正是有了211工程985工程重点投入,才会有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http://view.news.qq.com/a/20100416/000012.htm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170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