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金钥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愛情] [灰姑娘与四骑士全集(2016)][720p][韩国][主演:丁一宇]
lcj2212916 2016-10-2 11:10
《灰姑娘与四骑士》是韩国tvN有线电视台于2016年8月12日起播出的金土连续剧,由权赫灿、李敏宇执导, 丁一宇 、 安宰贤 、 朴素丹 、 李正信 、 崔珉 、 孙娜恩 主演。 该剧讲述了一名为生活奔波的女高中生以兼职生身份住进豪宅“青天大宅”,与大财团三名性格不同的“继承者”及一名保镖展开了一段“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故事。 2016年8月12日起,该剧在美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巴西及中国、东南亚多国等共63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 《灰姑娘与四骑士》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讲述了一名梦想成为老师的女高中生因机缘巧合认识了青天集团会长,从而以兼职生身份住进豪宅,与会长三名性格不同的孙子及一名警卫员展开了戏剧性同居生活的故事。剧中,朴素丹饰演为大学学费奔走的高中生殷夏媛,将作为豪宅中的“红一点”发光发热。安宰贤在剧中饰演含在金钥匙出生的财阀三代姜贤珉,是一名有点滑头但让人讨厌不起来的公子,丁一宇饰演与安宰贤成对立局面的姜志云,某日突然从社会底层成为豪门一员的他是外表野性却内心温柔的叛逆少年。而李正信的角色则是在那个家中对殷夏媛最温柔的顶级明星姜书宇。除了豪门三兄弟外,第四位骑士就是崔珉饰演的警卫员李润成,将作为殷夏媛的长腿叔叔展示魅力。而最后一位主演孙娜恩则是饰演从小暗恋姜贤珉但得不到回应,却被姜志云爱着的朴惠智,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女孩。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时尚军事”,回复“ 灰姑娘与四骑士 ”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48337.html
1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愛情] [灰姑娘与四骑士更新至13集][720p][韩国][主演:丁一宇]
lcj2212916 2016-9-24 10:33
《灰姑娘与四骑士》是韩国TVN电视台于2016年8月12日起播出的金土连续剧,由权赫灿、李敏宇执导, 丁一宇 、 安宰贤 、 朴素丹 、 李正信 、 崔珉 、 孙娜恩 主演。 该剧讲述了一名为生活奔波的女高中生(灰姑娘)以兼职生身份住进豪宅“青天大宅”,与大财团三名性格不同的“继承者”及一名保镖展开了一段“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故事。 2016年8月12日起,该剧在美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巴西及中国、东南亚多国等共63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 该剧为继《 太阳的后裔 》、《 任意依恋 》后又一部中国与韩国同步播出的韩剧。 《灰姑娘与四骑士》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讲述了一名梦想成为老师的女高中生因机缘巧合认识了青天集团会长,从而以兼职生身份住进豪宅,与会长三名性格不同的孙子及一名警卫员展开了戏剧性同居生活的故事。剧中,朴素丹饰演为大学学费奔走的高中生殷夏媛,将作为豪宅中的“红一点”发光发热。安宰贤在剧中饰演含在金钥匙出生的财阀三代姜贤珉,是一名有点滑头但让人讨厌不起来的公子,丁一宇饰演与安宰贤成对立局面的姜志云,某日突然从社会底层成为豪门一员的他是外表野性却内心温柔的叛逆少年。而李正信的角色则是在那个家中对殷夏媛最温柔的顶级明星姜书宇。除了豪门三兄弟外,第四位骑士就是崔珉饰演的警卫员李润成,将作为殷夏媛的长腿叔叔展示魅力。而最后一位主演孙娜恩则是饰演从小暗恋姜贤珉但得不到回应,却被姜志云爱着的朴惠智,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女孩。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时尚军事”,回复“灰姑娘与四骑士”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46171.html
1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愛情] [灰姑娘与四骑士更新至第9集(2016)][720p][韩国][主演:
lcj2212916 2016-9-10 10:41
《灰姑娘与四骑士》是韩国TVN电视台于2016年8月12日起播出的金土连续剧,由权赫灿、李敏宇执导, 丁一宇 、 安宰贤 、 朴素丹 、 李正信 、 崔珉 、 孙娜恩 主演。 该剧讲述了一名为生活奔波的女高中生(灰姑娘)以兼职生身份住进豪宅“青天大宅”,与大财团三名性格不同的“继承者”及一名保镖展开了一段“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故事。 2016年8月12日起,该剧在美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巴西及中国、东南亚多国等共63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 该剧为继《 太阳的后裔 》、《 任意依恋 》后又一部中国与韩国同步播出的韩剧。 《灰姑娘与四骑士》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讲述了一名梦想成为老师的女高中生因机缘巧合认识了蓝天集团会长,从而以兼职生身份住进豪宅,与会长三名性格不同的孙子及一名警卫员展开了戏剧性同居生活的故事。剧中,朴素丹饰演为大学学费奔走的高中生殷夏媛,将作为豪宅中的“红一点”发光发热。安宰贤在剧中饰演含在金钥匙出生的财阀三代姜贤珉,是一名有点滑头但让人讨厌不起来的公子,丁一宇饰演与安宰贤成对立局面的姜志云,某日突然从社会底层成为豪门一员的他是外表野性却内心温柔的叛逆少年。而李正信的角色则是在那个家中对殷夏媛最温柔的顶级明星姜书宇。除了豪门三兄弟外,第四位骑士就是崔珉饰演的警卫员李润成,将作为殷夏媛的长腿叔叔展示魅力。而最后一位主演孙娜恩则是饰演从小暗恋姜贤珉但得不到回应,却被姜志云爱着的朴惠智,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女孩。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时尚军事”,回复“ 灰姑娘与四骑士 ”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37460.html
1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愛情] [灰姑娘与四骑士(2016)][720p][韩国][主演:丁一宇]
lcj2212916 2016-8-21 10:43
《灰姑娘与四骑士》是韩国TVN电视台于2016年8月12日起播出的金土连续剧,由权赫灿 / 李敏宇执导, 丁一宇 、 安宰贤 、 朴素丹 、 李正信 、 崔珉 、 孙娜恩 主演。 该剧讲述了一名为生活奔波的女高中生(灰姑娘)以兼职生身份住进豪宅“青天大宅”,与大财团三名性格不同的“继承者”及一名保镖展开了一段“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故事。 2016年8月12日起,该剧在美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巴西及中国、东南亚多国等共63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 该剧为继《 太阳的后裔 》、《 任意依恋 》后又一部中国与韩国同步播出的韩剧。 《灰姑娘与四骑士》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讲述了一名梦想成为老师的女高中生因机缘巧合认识了甘成集团会长,从而以兼职生身份住进豪宅,与会长三名性格不同的孙子及一名警卫员展开了戏剧性同居生活的故事。剧中,朴素丹饰演为大学学费奔走的高中生殷夏媛,将作为豪宅中的“红一点”发光发热。安宰贤在剧中饰演含在金钥匙出生的财阀三代姜贤珉,是一名有点滑头但让人讨厌不起来的公子,丁一宇饰演与安宰贤成对立局面的姜志云,某日突然从社会底层成为豪门一员的他是外表野性却内心温柔的叛逆少年。而李正信的角色则是在那个家中对殷夏媛最温柔的顶级明星姜书宇。除了豪门三兄弟外,第四位骑士就是崔珉饰演的警卫员李润成,将作为殷夏媛的长腿叔叔展示魅力。而最后一位主演孙娜恩则是饰演从小暗恋姜贤珉但得不到回应,却被姜志云爱着的朴惠智,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女孩。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时尚军事”,回复“灰姑娘与四骑士”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21622.html
3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如我是马云…
热度 19 yaoqizhou 2014-10-3 06:57
马云创立了 网上王国 阿里巴巴,并找到了芝麻开门的金钥匙:华尔街。假如我是马云,这天上掉下来的钱该怎样花? 我会放几颗卫星,让网络通向全球每个角落,网络电话全面替代目前的无线通信,彻底打破目前手机通话的垄断,进入全球免费电话时代。 我会在中国建立 B2S 和 S2B 的网上平台,把科学家的能力和成果与公司的研发需要联接起来,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我会在美国硅谷建立一个佐罗研发公司。美国人可能没有听说 Alibaba 但一定知道 Zorro 这个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奇侠。广挖 谷歌 、苹果人才,发展比逼格还要逼格的无人想到的东东。 我会在非洲建立阿里巴巴,那里更需要 B2B , B2C , C2C 的网上服务。釆取从第三世界包围第一世界的策略,从而达到一网打尽全人类的目标。 我会在美国建立一个个人基金会,以钱生钱,象 霍华德 · 休斯研究所那样,用每年的利息来资助中国的顶尖科学家,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而不是到处乞讨。 … 正写到这儿,有人推了一下我的背,我回头一看是我太太。我问她:“假如你是马云,你会干什么?”她说:“你这个 WSN ,就别在这儿 YY 了!” 好吧,但事情不都是YY出来的吗?!
个人分类: 科技推广|19056 次阅读|22 个评论
放大快乐的金钥匙
wdfzacw 2013-4-10 10:07
自设空间;自建境界;自创模型;自解密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快乐就进入到一个无比广阔的亿维世界。
个人分类: 生活|1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宇宙线——打开宇宙之门的金钥匙
crossludo 2012-5-18 03:19
宇宙线——打开宇宙之门的金钥匙 专题导言   宇宙线是一种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是联系宇观、微观世界和日地环境变化的天然的宝贵科学资源。   自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Hess)乘坐热气球发现宇宙线以来,宇宙线研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我国创建的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已成为世界一流宇宙线观测窗口。   时值第32次国际宇宙线学术大会之际,一场纪念宇宙线发现者HESS举办的公众报告,为国内的科学爱好者讲述宇宙线和高山观测,解开宇宙线的神秘面纱。 宇宙线究竟是什么?它来自哪里?   宇宙线是什么?   宇宙线是一种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既是可以轰开原子核坚固堡垒的微观“炮弹”,又携带着宇宙起源、天体演化、空间环境和太阳活动等宇观信息,是一种不请自来、普天同降的宝贵科学资源。自1912年Hess乘热气球发现宇宙射线以来,研究宇宙线本身和萃取其携带的信息的努力就从未中断过。   在宇宙线被发现后的前40年科研活动中,人们主要是把宇宙线当作神秘、未知的微观大千世界世界的一大宝藏来挖掘,当作可轰开原子核坚固堡垒的高能炮弹来利用。但,一个最最基本的问题总是萦绕在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    它来自哪里?(起源)   寂静空旷的宇宙深处,时时刻刻都有人们看不见的宇宙线亦即高能粒子飞行,这是由于天体演化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粒子流,这些粒子流有些来自超新星爆发,有些来自黑洞喷流,有些源自太阳爆发事件;它们一旦进入地球大气层即是敲碎原子核的利器。在其与大气层的原子核相碰撞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能次级粒子,继而引发连锁式的核反应、电磁级联和弱衰变,在大气中产生大量的新粒子驰向地面;其中的大多数被土壤吸收,还有的譬如μ子和中微子则可钻入地球深处,后者甚至穿透地球继续前行。   宇宙线的起源和传播是高能 天体 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宇宙线是各种 天体演化 过程的产物,特别是各种高能天体物理过程的产物,携带着这些过程的丰富信息。   在本次纪念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赫斯的公众讲座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谭有恒研究员告诉我们,宇宙线包括以质子为主的各类元素的原子核,以及大约只有原子核总数的1%左右的少量高能电子。其中约87%质子,12%α粒子(氦核子),其余大部分是原子核、电子、γ射线和超高能微中子也构成一小部分宇宙射线。宇宙线粒子的动能跨越十四个数量级,不同的能量反映了不同的起源。太阳宇宙线的能量最低,大约以10GeV作为起点,从100GeV到10 17 eV的宇宙线主要起源于银河系内,而能量高于10 17 eV的宇宙线,主要来自于银河系外的广垠宇宙。而地球表面的宇宙线流量大约随着能量的反平方而降。大量不同的粒子能量反映着多样性的源头。现在人们测到的宇宙线最高能量达10的20次方电子伏特。 (宇宙线具有跨十几个数量级的连续能谱。最高能粒子的能量近北京电子对撞机的百亿倍) 初级宇宙线的成分     在低能(*GeV级):     质子~87%     氦核~12%     其它重核~1%(其中Li、Be、B组和Fe组超丰)     及少量电子、珈玛、反粒子   在超高能(100TeV):只有EAS间接测量,质子为主与铁等重核为主已的争论仍未结束。这是因为EAS实验结果的解释长期因作用模型与初级成分假定的相互纠缠而有二义性。随着LHC的进入超高能区,此老大难题的最终解决自会有期。    它来自哪里?   今天,人类仍然不能准确说出宇宙射线是由什么地方产生的,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宇宙线主要是恒星生命末端灾变的产物(如超新星爆发及其遗迹星云和脉冲星;大质量黑洞及以它为中心的活动星系核等);它们无偿地为地球带来了日地空间环境的宝贵信息。科学家希望接收这些射线来观测和研究它们的起源和宇观环境中的微观变幻。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内最猛烈的高能现象。银河系超新星爆发的平均能量输出可以满足维持 银河宇宙线 能量密度的 需要 。 蟹状星云 等超新星遗迹强烈发射高度偏振的非热射电辐射,它们应当是高能电子在磁场中的同步辐射。超新星遗迹中存在着大量的高能电子,应当是宇宙线高能电子的发源地。人们普遍设想超新星爆发及其遗迹也应当发射高能原子核,成为宇宙射线的主要来源。 所谓宇宙射线,指的是来自于宇宙深处的高能粒子流,携带着宇宙起源、天体演化、太阳活动及地球的空间环境等科学信息,是一种宝贵的科学资源。1912年,德国科学家韦克多·汉斯带着电离室在乘气球升空测定空气电离度的实验中,发现电离室内的电流随海拔升高而变大,从而认定这是来自地球以外的一种穿透性极强的射线所产生的,于是有人为之取名为“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的发现   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VictorFranzHess,1883-1964)(右图)是一位气球飞行的业余爱好者。他设计了一套装置,将密闭的电离室吊在气球下。他乘坐气球,将高压电离室带到高空,静电计的指示经过温度补偿直接进行记录。他一共制作了十只侦察气球,每只都装载有2~3台能同时工作的电离室。 1911年,第一只气球升至1070米高,辐射与海平面差不多。1912年,他乘坐的气球升空达5350米。他发现离开地面700米时,电离度有些下降(地面放射性造成的背景减少所致),800米以上似乎略有增加,而后随着气球的上升,电离持续增加。在1400米~2500米之间显然超过海平面的值。在海拔5000米的高空,辐射强度竟为地面的9倍。由于白天和夜间测量结果相同,因此赫斯断定这种射线不是来源于太阳的照射,而是宇宙空间。   赫斯认为应该提出一种新的假说:“这种迄今为止尚不为人知的东西主要在高空发现……它可能是来自太空的穿透辐射。”1912年赫斯在《物理学杂志》发表题为“在7个自由气球飞行中的贯穿辐射”的论文。   赫斯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从那时开始,科学界对宇宙射线的各种效应和起源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最初,这种辐射被称为“赫斯辐射”,后来被正式命名为“宇宙射线”。当时,许多物理学家怀疑赫斯的测量,并认为这种大气电离作用不是来自太空,而是起因于地球物理现象,例如组成地壳的某种物质发出的放射性。现在认为,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的总称。 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柯尔霍斯特(WernerKolhorster,1887-1946)将气球升至9300米,游离电流竟比海平面大50倍,确证了赫斯的判断。    纪念赫斯宇宙线发现百年的意义   1912年奥地利科学家赫斯的一次完美气球飞行实验,结束了人们关于空气电离之地面(天然放射性)起源和非地面起源之争论,使人类得知了(业已充斥宇宙百亿年)宇宙射线的存在,人类从此获得了一个新奇的科学宝藏,和一种远强于卢瑟福用以发现原子核的天然放射性粒子炮弹,可以去轰开原子核这个坚固的堡垒去观察基本粒子的大千世界。   此后,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的20多年间,人们使用威尔逊云雾室、电子灵敏核乳胶和GM计数管,连续发现了正电子、μ子、π介子、K介子及Λ、Σ超子等基本粒子,开创了粒子物理学,促进了能产生π和核子的高能加速器的应用(1955)和发展,从而打下了现代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基础(粒子物理成了大爆炸后宇宙及天体演化、元素合成、以恒星内核子锅炉精确推演恒星进化生死的全过程)。所以,宇宙线的发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把人们的视界扩到了粒子层次的微观世界,并把无限小的微观世界与无限大的宇观世界自然地连结了起来。   接着陆续发现的宇宙线的东西效应、纬度效应、太阳调制、太阳高能粒子事件(SEP)等又把宇宙线与地磁场、大气层、太阳活动、日地空间环境联系了起来,使人们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具体感受到了宇宙线的存在。宇宙线是个直接联系于最大的宇宙、最小的粒子、最远的过去、最近的此刻、‘咳咳嗽地球就会感冒的’太阳,为地球生命防卫太阳风暴和宇宙线袭击的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多面神’。他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时刻与我们身体亲密接触的‘朋友’,宇宙派遣来的‘天使’,取之不尽的科学‘宝藏’。面对这样的角色,纪念人类与它的百年相识,自然是意义非凡的了。    宇宙线探测方式   直接探测法——10 14 eV以下的宇宙射线,通量足够大,可用面积约在平方公尺左右的粒子探测器,直接探测原始宇宙射线。由于宇宙线与地球大气相互作用,直接地测量宇宙线便需在大气层外或大气层顶部进行,卫星、空间站和高空气球是常用的工具。直接探测能够比较准确地得到宇宙线信息,包括成分、能谱等;然而送上天的设备不能太大,这便局限了人类的直接探测能力。   间接探测法——10 14 eV以上的宇宙射线,由于通量小,必须使用间接测量,分析原始宇宙射线与大气的作用来反推原始宇宙射线的性质。宇宙线和大气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次级粒子,次级粒子进一步产生三级粒子,并如此发展下去,科学家称之为广延大气簇射。广延大气簇射由法国物理学家奥格尔于1938年发现。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即是利用广延大气簇射探测宇宙线。   大气簇射的荷电成份主要以轻子(电子、缪子)居多,重子最少。探测大气簇射有三种方式:地面(及地下)阵列、大气切伦可夫望远镜、大气荧光望远镜(左图)。 地面(及地下)阵列通常需要多个带电粒子探测器组成,分布于广大的区域,次级粒子才能有充足的取样,可全天候、全日制操作。切伦可夫望远镜可探测由簇射次级粒子产生的切伦可夫光,熒光望远镜可探测簇射带电粒子游离氮气产生的熒光,这两种望远镜只能在晴朗无月的夜间操作且需避开城市光源,平均操作时间只有10%。 我国的宇宙线研究   从人类历史上对宇宙线的探索,我们已经知道,各国科学家对宇宙线探索的历史。那么我国对宇宙线的探索起源于何时?中国的宇宙线研究始于1951年,是建国初期最早建立起来的物理学研究课题之一,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1)以云雾室为代表的宇宙线奇异粒子及超高能相互作用研究,在50年代找到大量的奇异粒子。1972年云南站捕捉到的一个可能的重质量粒子。   (2)以利用我国西藏的独特地理优势建设的甘巴拉山高山乳胶室和羊八井广延空气簇射阵列(中日合作)等地面类实验装置为代表的宇宙线物理研究,建立了我国研究基地,其中的一项工作(宇宙线各项异性)取得的重要成果曾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2006年314卷上。评为中科院2006年度十大创新成果之一。 中意合作的羊八井-ARGO实验的建成和中日合作羊八井空气簇射阵列的继续和扩建,亦将为我国的宇宙线物理研究写下新的篇章。    高能所宇宙线研究早期代表性成果:   1、1954年在海拔3200米云南落雪山建成宇宙线实验室。首先用一台赵忠尧和王淦昌先生从美国带回来的50cmx50cmx25cm多板云室和一台自制的安放在7000高斯磁场中的30cmx30cmx8cm云室,进行电子簇射,奇异粒子和100GeV以上能区核作用研究。下图左为云海之上的高山实验室,中为多板室得到的电磁簇射,右为磁云室得到的奇异粒子(K介子)。   2、1956年我国决定参加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科学观测。在肖健先生领导下研制μ子望远镜和中子堆1957年7月1日前安装在北京白家疃和云南落雪山两个站上,进行宇宙线强度的长期观测。   1958年国家准备发射卫星,肖健先生领导一个小组研制卫星上的宇宙线探测器。   3、1958年建造大云室组,1965年调试基本完成,1971年开始研究工作。得到一个质量大于12GeV可能的重粒子事例。   (上图为事例照片,其中左边为全景,通过测量各条径迹在磁场中的偏转测它的动量;右边之照中心区域,可通过数个2条径迹的水珠数测它的电离。)   对事例中三条径迹的测量分析表明,左边一条为6.6GeV的,其余两条径迹动量都高过最大可测动(48GeV),而右边一条电离低,仅约为左径迹的三分之二,从而可判断它的速度,结合其动量值就能计算出它的质量大于12GeV,它还有千分之2的几率是质子,是一个可能的重粒子事例。 用大云室还作了测量宇宙线中的反质子流强,在水平方向寻找重粒子等研究工作。还用大磁场构成磁谱仪测量高山μ子动量谱。 经历科技创新的大好形势,近年来高能所的宇宙线研究正步入一个新阶段,以空间X射线调制望远镜为代表的空间高能天文专用卫星即将立项,必将为我国空间高能天文观测和黑洞物理带来丰硕成果。中意合作的羊八井-ARGO实验的建成和中日合作羊八井空气簇射阵列的继续和扩建,亦将为我国的宇宙线物理研究写下新的篇章。 探索宇宙线之源   宇宙射线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了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科学家都试图解开宇宙射线之谜。可是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通过实验找到具体的宇宙线的源。一般的认为,宇宙射线的产生可能与超新星爆发有关。对此,科学家认为,在理论上,宇宙线主要是恒星生命末端灾变的产物(如超新星爆发及其遗迹星云和脉冲星;大质量黑洞及以它为中心的活动星系核等),但真正实验找到的迄今还只有壮年的太阳。不过,太阳只能在其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里才能加速粒子到MeV以上的高能,是个很弱且间歇式的低能宇宙线源;而它强大的太阳风倒是个阻止低能银河宇宙线进入太阳系领地的宇宙线强度的“调制器”。   不管最终的定论将会如何,科学家们总是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宇宙射线的研究中去。关于为什么要研究宇宙射线,罗杰·柯莱在其著作《宇宙飞弹》作出了精辟的阐释:“宇宙射线的研究已变成 天体物理学 的重要领域。尽管宇宙射线的起源至今未能确定,人们已普遍认为对宇宙射线的研究能获得宇宙绝大部分奇特环境中有关过程的大量信息: 射电星系 、类星体以及围绕中子星和 黑洞 由流入物质形成的沸腾转动的吸积盘的知识。我们对这些天体物理学客体的理解还很粗浅,当今宇宙射线研究的主要推动力是渴望了解 大自然 为什么在这些天体上能产生如此超常能量的粒子。”    它还是个“多面神”   宇宙线主要由质子和各种元素的裸核组成。其能量跨11个数量级,其中最高能的粒子能量达北京对撞机的百亿倍。我们相信这些宇宙高能粒子加速器是大质量恒星生命末端的“灾变”的产物,但要待找到一批源于π0衰变的γ源,即质子源,才能得以证实。为此,我们期待含大型μ子探测器、有很高的P/γ分辨力的EAS阵列的建成和在100TeV能区的搜寻结果。宇宙线还是个“多面神”,我们还期待它能帮我们揭开宇宙早期、宇宙远方、地球空间天气、反物质、暗物质及微观世界中的层层神秘面纱。 图要见PPT后重新制作。 宇宙线研究的将来课题:   找出源于质子的γ源天体,即宇宙线源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并配合“膝”等谱结构研究,切实破解宇宙线起源之谜。   与LHC配合,研究超高能粒子相互作用(宇宙线侧重在极端朝前区和新粒子新现象上互补),解开成分/模型纠缠。   寻找中微子震荡的证据。发展中微子天文。   寻找宇宙反物质,探究重子数是否对称等疑惑,回答坊间关于是否宇宙远方存在个纯由反物质组成的世界的问题。   寻找暗物质最可能的候选者(Neutralino)及其存在区域。   空间天气监测的常态化、多学科化、空地一体和网络化。对可能造成空间和地面灾害的太阳粒子事件实现预警的理想成真。   宇宙线是地球和人类无法摆脱的客观环境,要了解它以趋其利避其害,把它当作太阳活动和地球环境变化的晴雨表,了解宇观和微观世界的探针而善加利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是保护我们免受宇宙线伤害的安全屏障,是成就地球这个宇宙中的绿洲孤岛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倍加爱惜。 (以上内容是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谭有恒研究员,在纪念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赫斯的公众报告中供稿) 天宫一号—— 空间应用系统揭秘 蛋白质『后基因组时代的科学宠儿』 中科院专家解读“神舟八号”中德合作实验项目
个人分类: 科研迷题|3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眼中“中国奇迹”的“金钥匙”
xupeiyang 2011-6-8 11:57
新华网 北京6月8日电(记者齐紫剑 陈俊侠)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华诞,世界为之瞩目。今天,当越来越多的国际观察家认为“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时,一种共识性的结论在他们眼中越来越清晰: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和中国的体制优势,是解读“中国奇迹”的“金钥匙”。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6/08/c_121506771.htm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是一把金钥匙
热度 2 余孟孟的博客 2011-5-30 16:51
余孟子 与人类其他的重要词汇一样,“教育”一词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产生过程。《说文解字》中有:“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据考证,第一位将“教”和“育”连用的是亚圣孟子。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孟子的一种快乐,亦成为后世无数教育者的情怀与乐事。 时至今日,教育一词未改,其本质内涵却历经多番变故。 曾经,教育是一种采集。像原始人群在山林地野间采择积累山果野菜一般,成人把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生存技能和道德规范一点一滴地教给年幼一代。幼年儿童的大脑在这种采集式的教育下积存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增多,从而有能力在大自然中存活下去。 曾经,教育是一种放牧。成人将年龄相仿的儿童聚在一起,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听从成人的训诫、劝告和教导。成人像放牧者一般手执教鞭不时的吆喝、间或在空中打响一鞭。儿童如一群绵羊,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有独特的行动,只能被驱赶着干嚼那些并没有多少味道的“草料”。但是,据说这些“草料”是这群儿童未来的安身立命之本。 曾经,教育是一种种植。儿童如一株待长的小树,虽然他成长的内在动力早已存在于当年的种子当中,但他的成长却一时也离不开后天适宜的环境,如阳光、水分。成人的职责便在于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如阳光的文化、如水分的知识,还有防止如暴风雨的社会阴暗面的侵袭,更要打掉儿童身上如歪枝的缺点和恶习。如此,儿童才能更健康的成长。 曾经,教育是一种加工。儿童如无用的零部件,堆在那里等待教育工厂的重塑和加工。教师是一批专门的工程师,他们把早已制定好的合格“产品模型”作为标准,对这些儿童进行加工和改造。若干年后,这群儿童从同一个模子里出来,被认为是社会的合格成员。 今天,教育是一把金钥匙。儿童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不是任意驱使的牛羊,不是无意无志的树木,更不是无声无气的零件,儿童是有自己独特价值的生命体。这种生命体,它具足圆满,智慧与爱心早已存在。正如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爱之心,人皆有之”。这四心是人的善端、人的财富,无需另外添加,只需开启。人之所以在人世间堕落,并非缺失此四心,缺乏此财富,而是缺少开启这四心和财富的金钥匙,从而被社会的阴暗面所玷污和腐蚀。那么,这种金钥匙从哪里来?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这把开启儿童智慧潜能的金钥匙。真正的教育不会是采集,不会是放牧,更不会是加工,而是直接指向人的生命成长和绽放的教育,即开启生命力的教育。生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发展,人之所以自我实现的最重要的内核。何为生命力?一般而言,生命力包括六个部分,即生存力、学习力、实践力、精神力、社交力和创造力。生存力,是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下去的基本能力,只有它以合适的方式存在着,才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这是生命力的基本条件。学习力,是人吸收外界信息和知识,将其内化为自身能量一部分的能力,它同时还包括人对自身能量和智慧的发掘与拓展。学习力是生命力的基本组成。实践力,是人将自身知识和智慧外化和物化为现实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方式。实践力决定了人生命力显现的程度。精神力,是人意识水平和思维境界所能达到的程度,它是生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交力,是人作为群体的人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没有社交力的人,是寂寞的人,也是不完善的人。创造力,是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在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新的对人类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行为方式。创造力是生命力的最高体现。可以说,针对这六个方面的教育就是开启生命力的教育。 在生命力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儿童是什么样的呢?最为核心的是他们有着健康的人格。这首先表现为与己合、与他人合,能正确地看待和认同自己,能悦纳自己,也能尊重他人的生命成长,宽容和爱他人,能与他人合作。其次,表现为自己与社会合,即把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与家庭、家族、社区、城市、民族、国家,甚至世界结合起来,自己是社会的人,是民族的人,是世界的人。最后,自己能与大自然合、与宇宙万物合,能感觉到宇宙的运行频率,能体验到天之生人的秘密和精髓。 可以说,这样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也是教育要真正培养的人。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课堂|3264 次阅读|3 个评论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倡导批判性思维
热度 4 sunsong7 2011-5-11 11:37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国外很多学校都设有“批判性思维”这门课程,这里整理一些常见思维模式分享于此: 海绵式思维: 海绵,吸收,知识储备,相对被动;小学老师都说“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对知识渴求”。 淘金式思维 :淘金,筛选,知识互动,提问的态度。 惯性思维 :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 一元思维 :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是道德伦理等形而上学,往往一叶障目,具有主观性与片面性。 二元思维 : 就是单向思维,容易将思维固着于某个观点或某个对象上面,突出特征是对事物采取“非此即彼”、“非错即对”的判断。 三元思维: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将思维以划分为三个层面,即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 系统思维: 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 辩证思维: 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 即抽象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 发散思维: 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形象思维 : 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人一出生就会无师自通地以形象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内在的逻辑机制是形象观念间的类属关系。 逆向思维: 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灵感思维: 本质上就是一种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理性思维认识的整体性创造过程。 灵感直觉思维作为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理性活动形式,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批判性思维 :(CriticalThinking)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 证据 、 概念 、 方法 、 标准 或 语境 的说明。 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是理性的、逻辑的、顺理成章的;温和而富有建设性的;平等而有力的,大隐于无形: (1)本着探寻真理、促进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的良好意愿的 (2)带有主动性和纪律性并且能够形成习惯的 (3)有数据和事实支撑的 (4)经过逻辑推理过程的 (5)最终能够产生相对明晰的、富有建设性的思考结果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 1. 提出正确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在复杂的世间万象面前,正确的问题如同刀刃,错误的问题如同搅屎棍。问什么样的问题,其实已经注定了你的思考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虽然问对了问题,我们的答案依旧不一定正确;但问错了问题,我们的答案无论正确与否都没有意义。 2. 考虑到多种可能: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尽可能缜密而线性,穷尽各种可能性,避免产生逻辑上的疏漏或者走入思维上的死角。 3.拒绝惯性滑行,敢于逆向和挑战:批判性思维最核心的特征是拒绝沿着先入为主的概念惯性向前滑行,敢于逆向思维,敢于跳出盒子,敢于挑战和诘问先知与主流,敢于说皇帝没穿。 批判性思维有以下12项特点 :   1抓准“陈述”的意思。   2判断推理是否含糊。   3判断多项“陈述”之间是否互相矛盾。   4判断结论是否必要。   5判断“陈述”是否正确。   6判断“陈述”是否根据某一原理引申出来的。   7判断“观察性陈述”是否可信。   8判断“归纳性结论”是否其有来自。   9判断“问题”是否已经确定下来。   10判断所说的是否只是假设。   11判断所下的定义是否合适。   12判断引述某一权威言辞是否可接受。 基本原则    敢于怀疑。 保持开方的头脑。政客和广告 商都 会千方百计地试图说服你,甚至某些媒体和教科书的研究报告也难免有失偏颇。把感于怀疑纳入你的个人信条。这样你是否会发现,自己有一些态度和信仰也会是那么 肤浅 的、甚至是毫无根据的呢?记住,在亲自验明查实之前,请不要随便相信某种 真理 。    校验术语的定义。 对于某些术语,我们以一种方式对其定义也许是正确的,但换一种方式后,这种定义就不一定正确了。来看这样一段论述“提前教育计划提高了儿童的智商。”这句话正确与否依赖于对“智商”定义。(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你将发现“智商”有专门的定义,与智力并不完全相同。)检验假设或论据前提。考虑下面一句论述:没有人可以通过潜心研究动物了解人类的一切。这句话的一个前提之一似乎就是,人类不是动物。当然,我们也是动物。(难道你想做 植物 吗?)    谨慎地从证据中得出结论。 长久以来,研究表明大多数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都有所改善。因而一般人说来,人们会认为是心理治疗发挥了功效。而40多年前,一位名叫 汉斯·艾森克 (HansEysenck)的心理学家却指出,绝大多数未曾接受心理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病情也在好转。于是,这个问题转变为,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是否比未接受这类治疗的人,病情好转得更为明显。为此,最近一项关于心理治疗有效性的研究,将心理治疗的疗效,与通过其它科技手段治疗或者根本不接受 治疗 的效果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切记对所谓的逸闻轶事保持高度的怀疑。当听到“我知道有个人,他.......”这些话时,问问自己,将这一种个人经验报告作为证据,会满意吗?    注意对研究证据的选择性解释。 喝酒是否会导致攻击性行为?我的报告显示,有证据表明两者有“显而易见”的联系,或者说 饮酒 与攻击性“相关”。例如,很多暴力犯罪的罪犯都有饮酒史。但朗(Lang)和他的同事的实验又说明了什么?有证据表明饮酒导致攻击性行为吗?其它因素,如性别、年龄、或者意愿等,是否也与饮酒和攻击性行为有关呢?   不要过分简化。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遗传与环境影响复杂的交互作用的产物。同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心理治疗对那些心理疾病患者是否有效?宽泛的回答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是”或“不是”——也许过于简单。更值得去问的问题是,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模式是 批判 式 思维 是用大概念和大帽子堆砌出来的,其内在逻辑往往混乱不堪,外在表述则往往语焉不详甚至不知所云;往往是极端的、激烈的、恨不得见谁灭谁一枪崩了全世界的;经常会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而其实却外强中干,声音可以很大,却遮不住内在的苍白与窘迫。当今社会批判式思维盛行也是伪科学大量滋生的良好土壤,常见特征如下: 人身攻击:通过让受众讨厌其人,从而反对他的观点 晕轮效应:反向人身攻击,通过赞美其人让受众接受他的观点 滑坡推理:如果某事发生,则相关的很多事情肯定发生,扩大影响 妄求完美:如果某方法不能彻底解决某问题,就不采用此方法 移花接木:利用词语的歧义 诉诸公众:利用公众的观点,公众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诉诸权威:利用假权威的观点,通常是A事的权威对B事的观点 砍稻草人:歪曲对方的观点,攻击其并不存在的观点 两难困境:制造虚假的两难困境,其实还有更多选择 一厢情愿:因为我希望A,所以就是A 命名解释:抛专有名词,不给出这个词的解释 偷梁换柱:转移话题 窃取论点:循环论证 七种重要思维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97d4ae0100mx8f.html 一、系统思维   (1)概念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处延,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系统学。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   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   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把系统思维方式的演变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近代机械系统思维方式——辩证系统思维方式——现代复杂系统思维方式。   (2)方法   A整体法   是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从整体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   整体法要求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对准全局和整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如果在应该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思维的时候,不用整体思维法,那么无论在宏观或是微观方面,都会受到损害。   B结构法   进行系统思维时,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系统由各部分组成,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对系统有很大影响。这就是系统中的结构问题。   好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各部分间组织合理,是有机的联系。   C要素法   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其中相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称之为构成要素。要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   D功能法   是指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系统状态更佳,也可能为了求得系统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统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   二、辩证思维   (1)概念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2)方法   A 联系   就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   B 发展   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C 全面   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换言之,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三、逻辑思维   (1)概念   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2)特征   概念的特征:内涵和外延。   判断的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   推理的特征: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3)方法   A 定义   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式。是用简洁的语词揭示概念反映的对象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定义的基本方法是“种差”加最邻近的“属”概念。定义的规则:一是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同;二是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三是定义不能用比喻;四是不能循环定义。   B 划分   是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是将“属”概念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种概念。划分的逻辑规则,一是子项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二是一个划分过程只能有一个标准;三是划分出的子项必须全部列出;四是划分必须按属种关系分层逐级进行,不可以越级。   四、发散思维   (1)概念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2)特性   A 流畅性   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B 变通性   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C 独特性   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D 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3)方法   A 一般方法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B 假设推测法   假设的问题不论是任意选取的,还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应当是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是暂时不可能的或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对象和状态。   由假设推测法得出的观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实际的、荒谬的、不可行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观念在经过转换后,可以成为合理的有用的思想。   C 集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   五、形象思维   (1)概念   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人一出生就会无师自通地以形象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形象思维内在的逻辑机制是形象观念间的类属关系。抽象思维是以一般的属性表现着个别的事物,而形象思维则要通过独具个性的特殊形象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因此说,形象观念作为形象思维逻辑起点,其内涵就是蕴含在具体形象中的某类事物的本质。   (2)作用   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在企业经营中,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是企业家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层管理者离开了形象信息,离开了形象思维,他所得到信息就可能只是间接的、过时的甚至不确切的,因此也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3)特性   主要有:形象性;想像性;直接性;敏捷性;创造性;思维结果的可描述性;情感性等。   (4)方法   A 模仿法   以某种模仿原型为参照,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变化产生新事物的方法。很多发明创造都建立在对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的基础上,如模仿鸟发明了飞机,模仿鱼发明了潜水艇,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B 想像法   在脑中抛开某事物的实际情况,而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理想化的形象。直接想像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的进行思想实验的主要手段。   C 组合法   从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产品中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事物或新的产品的创造技法。常见的组合技法一般有同物组合、异物组合、主体附加组合、重组组合四种。   D 移植法   将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结构、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新事物的方法。主要有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结构移植等类型。   六、逆向思维   (1)概念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   (2)特性   A 反向性   反向性是逆向思维的重要特点,也是逆向思维的出发点,逆向思维离开了它也就不存在。   B 异常性   逆向思维总是采取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它的异常性。   C “悖论”   反向性和异常性的存在,使得逆向思维在实践中常给人“悖论”的特性。牛顿的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维观念。   (3)类别   A 反向思维   通常对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进行质疑,然后察看它的反面是什么。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对立面方向进行。   在如下情况下,可以进行反向思维:一是考虑要做某种相反的事情;二是考虑用其对立面来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识到别人是错的,而你是正确的,但你仍然认为对方错误的观点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B 雅努斯式思维   在人的大脑里构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并使它们同时并存于大脑里,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似之处、正与反、相互作用等,然后创造出新事物。这种双面思维相当艰难,因为它要求保持两个对立面并存在你的大脑中,是一种大脑技能。   C 黑格尔式思维   采取一种观念,容纳它的反面,然后试着把两者融合成第三种观念,即变成一种独立的新观念。这种辩证的过程需要三个连续的步骤:论题、反题以及合题。   (4)方法   A 怀疑法   有一种敢于怀疑的精神,打破习惯,反过来想一下,这种精神越强烈越好。习惯性做法并不总是对的,对一切事物都报有怀疑之心是逆向思维所需要的。   B 对立互补法   以把握思维对象的对立统一为目标。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也要看到事物之间因差异的存在而带来的互补性。   C 悖论法   就是对一个概念、一个假设或一种学说,积极主动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以求找出其中的悖论之处。   D 批判法   对言论、行为进行分辩、评断、剖析,以见正理。以批判法来进行逆向思维仍然需要以一般性的思维技能为基础,比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   E 反事实法   在心理上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并表征其原本可能出现而实际未出现的结果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反事实思维。主要有加法式、减法式、替代式三种类型。   七、灵感思维   (1)内涵   灵感直觉思维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理性思维认识的整体性创造过程。   灵感直觉思维作为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理性活动形式,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2)特点   A 突发性和模糊性   由于是没有在显意识领域单纯地遵循常规逻辑过程所形成,所以灵感直觉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以及思维的要素与过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识能清晰地意识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B 独创性   独创性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不具有独创性,就不能叫灵感思维。   C 非自觉性   其他的思维活动,都是一种自觉的思维活动,灵感直觉思维的突出性,必然带来它的非自觉性。   D 思维灵活活动的意象性   在灵感直觉思维活动过程中,潜意识领域或显意识领域总伴有思维意象运动的存在。没有意象的暗示与启迪就没有思维的顿悟。   E 思维高度灵活的互补综合性   思维高度灵活的综合互补性是其思维的重要特征,如潜意识与显意识的互补综合,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综合,抽象与形象的互补综合等等。   (3)方法   A 久思而至   指思维主体在长期思考竟日不就的情况下,暂将课题搁置,转而进行与该研究无关的活动。恰好是在这个“不思索”的过程中,无意中找到答案或线索,完成久思未决的研究项目。   B 梦中惊成   梦是以被动的想象和意念表现出来的思维主体对客体现实的特殊反映,是大脑皮层整体抑制状态中,少数神经细胞兴奋进行随机活动而形成的戏剧性结果。并不是所有人的梦都具有创造性的内容。梦中惊成,同样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科学头脑”。   C 自由遐想   科学上的自由遐想是研究者自觉放弃僵化的、保守的思维习惯,围绕科研主题,依照一定的随机程序对自身内存的大量信息进行自由组合与任意拼接。经过数次、乃至数月、数年的意境驰骋和间或的逻辑推理,完成一项或一系列课题的研究。   D 急中生智   利用此种方法的例子,在社会活动中数不胜数。即情急之中做出了一些行为,结果证明,这种行为是正确的。   E 另辟新径   思维主体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课题内容与兴奋中心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寻解定势却由于研究者灵机一动而转移到与原来解题思路相异的方向。   F 原型启示   在触发因素与研究对象的构造或外形几乎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已经有充分准备的研究者一旦接触到这些事物,就能产生联想,直接从客观原型推导出新发明的设计构型。   G 触类旁通   人们偶然从其他领域的既有事实中受到启发,进行类比、联想、辩证升华而获得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触类旁通往往需要思维主体具有更深刻的洞察能力,能把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情沟通起来,进行内在功能或机制上的类比分析。   H 豁然开朗   这种顿悟的诱因来自外界的思想点化。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一些明示或隐喻获得。豁然开朗这种方法中的思想点化,一般来说要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有求”,二是“存心”,三是“善点”,四是“巧破”。   I 见微知著   从别人不觉得稀奇的平常小事上,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并且深究下去,直到做出一定创建为止。见微知著必须独具慧眼,也就是用眼睛看的同时,配合敏捷的思维。   J 巧遇新迹   由灵感而得到的创新成果与预想目标不一致,属意外所得。许多研究者把这种意外所得看作是“天赐良机”,也有的称之为“正打歪着”或“歪打正着”。
个人分类: 点滴收藏|10520 次阅读|3 个评论
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
热度 2 techne 2011-1-10 19:40
此文原发表于《世界科学》,心理学方面的介绍文章。 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   千百年来,人们或把梦当作一种无关生活意义的现象对其“存而不论”,或只把它当作一种神秘的异己力量而心存敬畏。殊不知,正是在梦中,隐藏着人类解开自身心理之谜的金钥匙。   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关于梦的心理学研究,始于弗洛伊德。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的新纪元。而其划时代的作品《梦的解析》和后期著作《精神分析引论》,便是在这种开创中凝聚的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代表。   弗洛伊德在1900年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他把梦看成是人的本能欲望的满足,尤其是性本能欲望的满足。最简单的梦是欲望的直截了当的满足,这种梦的含义不言而喻,因而无须分析。弗洛伊德所关注的是另一类的梦,即梦的隐义(内容)大多是本能欲望,但由于意识或内心中道德观念的检查作用,梦中的欲望满足方式以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说,这种梦与神经症症状一样,是本能欲望的象征。弗洛伊德的梦论起初是为其治疗神经症服务的,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往往是性压抑的结果。性本能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在有的人身上,其性能量就可能退行,向童年方向倒退。而人在睡眠时,意识(超我或道德)并未完全放弃对本能欲望的监视作用,所以潜意识的欲望要通过化装、象征的方式来加以满足。要理解梦的意义,就要分析梦境象征什么,而要弄清梦的象征意义,就要把梦与梦者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什么是梦?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空穴来风,它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的昏睡,而只有少部分是乍睡乍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作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 (第35页)具体来说,梦的发生包括以下一些要素。首先,梦的发生有一个心理内驱力,即趋向于愿望的达成。一般来说,人在清醒状态下遭到压抑的心理愿望,一直在寻求其达成的途径。当人在睡眠状态下时,意识的层面放松了其警惕,那些受到抑止的愿望不断通过改装,从潜意识层面浮到意识层面,以概念梦的形式实现其达成。其次, “梦”具有“显”和“隐”的区分。弗洛伊德把梦中所叙述的事物称作“梦的外显内容”,而把那他认为体现着愿望,而只能通过意念的分析才能达到的隐藏着的东西,称为“梦的内隐思想”。他认为梦不能公然代表那些本身是禁忌的、特别是和性欲有关的愿望。因此,便通过“梦的工作”,变梦的内隐思想为外显内容;而 “释梦”,则是要对“梦的工作”进行还原重构。这样可以使梦的内隐思想不再难以了解,使外显内容返回到其内隐思想。   再次,梦的发生运用了独特的形式与手段。此处弗洛伊德提出了两个假设:“我们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Psychic instance) 、系统(system)、心理力量(Psychical forces),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改装’。” (第52页);“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而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 (第53页)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倾向。第一种要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种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凡在意识中显示出来的内容,必得经过第二种倾向所认可;而那些由第一种心理倾向产生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种倾向的检查,则无法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种倾向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否则这些内容只能隐藏起来。这就是梦的改装。   那么梦的改装是如何运作的呢?弗洛伊德认为,依靠五种作用。第一,梦的凝缩作用,即以简缩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隐意。其凝缩方式有三:或完全消除隐意成份;或只允许某一隐意进入显构;或使某些同质性的隐意在显梦中合为一体。第二,梦的移置作用。即以隐意元素取代或置换另一隐意元素。其方式有二:或使某一隐意元素不以自身显现,而以另一些似乎无关的元素来代替;或是将某些不重要的元素置于重要元素之上,使本来的隐意更为突出。第三,梦的表现作用。即“将思想变为现象”,用幻觉的形式表达某种心理意识和观念。第四,梦的润饰作用,即对梦的产品进行重新排列,使其原有的构成秩序变得交错杂乱。第五,梦的象征作用,即梦利用象征来表现其伪装的隐匿思想。梦通过这五种手段对自身进行改装。如果能安全通过第二个心理步骤的检查制度,就会在意识层面显现出来,实现其愿望的达成;此即概念式(对话式)的梦的发生。但是,不是所有的梦都这样运作。另外还存在着一种情况,即幻觉式的梦的发生。其中,梦的表现作用是其主要的改装手段。弗洛伊德推断:与梦通过检查制度,前进到意识层、形成概念式的梦不同,潜意识中的有些梦思由于受到检查制度的阻抗作用太强,无法通过,又加上记忆复活的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后退”现象,从潜意识层退到记忆层,进而在感觉端产生了记忆式的幻觉,从而导致幻觉式梦的发生。   对于梦的材料,弗洛伊德认为就其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类:1、一般性来源:包括4种。(1)最近发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并不直接表现于梦;(2)几个最近发生而且具有意义的事实,在梦中凝合成一个整体;(3)一个或数个最近发生且具有意义的事件,在梦中以一个同时发生的无足轻重的印象来表现;(4)一个对做梦者本身极具意义的经验(经过回忆及一连串的思潮),却经常在梦中以另一个最近发生但无甚关系的印象作为梦的内容。2、孩提时期经验形成梦的来源:那些在醒觉状态下所不复记忆的儿时经验可以重出现于梦中。3、肉体上的刺激(包括由外物引起的客观上存在的感官刺激、仅能主观觉察到的感官内在的兴奋状态,以及由内脏发出的肉体上的刺激)形成梦的来源。但是肉体刺激并不能单独起作用,它只有通过与精神所具有的其它事实综合,才能完成梦的材料。   以上即是导致梦的发生的一些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紧密相关又相互作用。由于潜意识中愿望达成的心理内驱力的驱动,才导致梦思及其载体向意识层面渗透,而人的第二理步骤的严格检查制度,使得梦思不得不进行改装,以便通过这种检查,或者后退,在记忆复活的吸引下,找到其实现的途径,于是最终形成了表面上与梦思本来意义看来似乎并不一致的显梦,有时这种不一致性甚至达到非常奇怪的程度。此即梦的发生机理。   梦的发生机理是如此奇异且难以把握,那么,在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一种压抑愿望中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正是由于压抑愿望中道德意义在梦前梦中的不断作用,才导致了梦的发生。在醒觉阶段,社会的人受到外在的或内化的道德规范的制约,其许多愿望无法得到满足,因而遭到抑止。而在梦前的睡眠阶段,这些遭到潜抑的愿望产生心理刺激,开始寻找其达成的途径,从而形成了梦的心理内驱力。梦的心理内驱力的形成是人的本能欲望及其自发利己性作用的必然结果。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中对醒觉状态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的决然反叛。但是,与此同时,内化于人心中的道德规范——良心,在人的睡眠阶段仍未完全放弃其职责。正如前面所述,它在前意识层和意识层形成了较为严格的检查制度。不过,比之于醒觉阶段而言,这种检查制度的严格程度已明显削弱。醒觉阶段,良心的力量占绝对优势,不道德的欲望刚露头或露头不久即会遭到压抑;而在睡眠阶段,欲望的力量大大增强,它以梦思的形式,或通过梦的改装,小心翼翼的躲过良心残余意识的检查,或直接呈现,形成显梦,从而最终实现愿望的达成。就睡眠阶段特别是梦阶段而言,梦的实现就是:人在醒觉阶段时的道德与欲望的冲突在人的睡眠阶段的延续。这揭示出了人性在睡眠状态时仍保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仍自发的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人自身固有的自然性与其社会性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之中。   回顾历史,不可否认的是:弗洛伊德是第一位系统地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梦的学者,他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揭示了梦的形成机制。但他对梦的内容的理解似乎太过于狭隘,他过分关注梦中的性内容,尤其是被压抑被遗忘的童年性经验,所谓的梦的分析就是去挖掘这些经验。由此,他将自己关于梦的内容的解释视为普遍的解释,认为所有具有象征意义的梦都应从性,特别是从童年性经验来加以理解,这就未免太极端了。而且,作为一位开创者,弗洛伊德的理论具有更多的思辨成分,还缺乏足够的科学实验和有效检验机制,所以不难理解这种理论会遭到世人如此多的批评和修正。 (作者简介:王 键,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丹宁(译)国际文化出版社。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5619 次阅读|3 个评论
周易·系辞传
yangyu 2010-4-17 14:15
周易 · 系辞传 “易,君子之道也” 最古老也最鲜活的完整的学术论文 开启《周易》之门,开启现代易学研究与现代儒学研究的金钥匙 孔子著 杨发达编注 【 点注 】 《周易》,中华文明之奇葩,中国龙文化之活水源头,“群经之首”。然而,要正确理解与把握《周易》之内涵并不容易。那么如何开启《周易》之门?这个金钥匙在那里?经笔者广泛研究与身体力行而发现,《周易 · 系辞传》(上下)就是开启《周易》之门的金钥匙。即: 将《系辞传》(上下)段落结构作适当调整,我们就会发现《系辞传》(上下)是一篇结构严谨、博大精深的最古老也最鲜活的完整的学术论文。依据现代科学学术思维模式,《周易》之门瞬间开启,豁然开朗。《系辞传》(上下)的结构与现代科技论文相比较,二者惊奇地完全一致。 现代科技论文的结构包括 4 个部分: 1. Introduction (引言); 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结果与讨论); 3. Conclusion (结论); 4. Supporting Information (补充说明)。 《系辞传》(上下)的结构也是如此。 笔者以《周易尚氏学》为底本(保持原文字不变,只调整段落顺序),参考现代科技论文的结构重新整理《系辞传》(上下)。 经整理后发现: 《系辞传》(上下)是一篇最古老也最鲜活的学术论文,其中《系辞传》(上)是主体,论述“易,君子之道也”;《系辞传》(下)是补充说明,服务于《系辞传》(上)。 重新整理后的《系辞传》(上下)全文如下: 系辞传 · 上 1. 引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谓之大业,日新谓之盛德,生生谓之易,成象谓之乾,效法谓之坤,极数知来谓之占,通变谓之事,阴阳不测谓之神。 2. 结果与讨论 2.1 《易》与君子之间的关系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2.2 《易》,“广矣大矣”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2.3 大衍之数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卦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 l è )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册二百一十有六,坤之册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2.4 《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孔子释《易》)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易曰:“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曰:“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易曰:“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易曰:“亢龙有悔。”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易曰:“不出户庭,无咎。”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夫易何为而作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2.5 《易》与圣人之间的关系 (1)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2)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交。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成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3)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4)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3. 结论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系辞传 · 下 1. 八卦成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2.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⑼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微显而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⑽,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 爻者效天下之动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3. 通过“易之兴也”陈述前人作《易》与用《易》 ( 1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 2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4. 通过“易之为书也”陈述“易之为书”的三个特点 ( 1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为道也。”⒀ 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帅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 2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⒁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 3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5. 孔子释《易》(进一步补充)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37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动;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易曰:履校灭耳,凶。 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履校灭耳,凶”。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言不胜其任也。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子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个人分类: 小说2|1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